初二物理学科渗透德育总结

2024-11-01

初二物理学科渗透德育总结(共11篇)

1.初二物理学科渗透德育总结 篇一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八开民族中学——张齐彪

第六章 第二节 密度

教学内容:八年级上物理第六章第2节内容(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法制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1.渗透有关计量器的使用、标志、质量标志辨认。对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和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认识和教育。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权,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3.给学生渗透对重金属元素、有毒物体、有放射性物质(或元素)等有毒物质的认识和了解,并认识到这些物质对人身生命造成威胁,使用它们都是违法行为。

(二)学法点拨

由相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大,质量也大。例如,一盒相同的粉笔,两支粉笔的体积是一枝粉笔的2倍,两枝粉笔的质量也是一枝粉笔的质量的2倍。这是物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探究这种特性用到了图像的方法。注意理解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体会这一方法带来的方便和理解上的便利。

密度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要求记住。

还要能够记住一些物质密度的大小。例如,金的密度比银大,铜的密度比铁大。

计算题要注重格式,要写必要的公式、公式变换、单位、文字说明。还要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教学教程

一、从鉴别物质说起

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发现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思考:用物体的质量来鉴别物质行吗?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条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第九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4、《刑法》第347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5、投毒罪的处罚:根据刑法典第114条和第115条第1款的规定,犯投毒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例题:课文第115页例题

练习:

1、一个质量是40g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变为140g,装满油后质量变为120g。求油的密度。

2、参观调查:

小明和同学一起参观烈士陵园。他们观察到一块花岗石纪念碑,经测量得知,高4m,宽80cm,厚50 cm,计算它的质量是多少(ρ= 2.6×103kg/m3)有机会的话参观调查你见到的纪念碑并实地测量,计算这个纪念碑的质量是多少。

15、有一个铁球的质量是316g,体积是60cm3,问这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的,那么中空部分体积是多大?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m2.密度公式

V3.密度的符号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像这种单位叫做组合单位。1g/cm3=1×103kg/m3

水的密度:1.0×103kg/m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作业布置:课本p116:第1题、第2题、第3题。

2.初二物理学科渗透德育总结 篇二

一、 德育渗透应适度地掌握尺度。中国科学院路甬祥说,新世纪的社会

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科学的进步。教师使命在肩,任重道远;怎样将物理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探讨的话题。我们应该坚持深入、全面地把德育教育融会贯通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种现象、一个发现、一个实验,都能启发学生情感,都能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体验探究科学奥秘的喜悦,受到科学的熏陶,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 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增加德育艺术技巧。物理课程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发掘、引导,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面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育者,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三、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为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的决心。物理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是和生产实践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物理教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与“用”结合起来。

比如,从绪论课讲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教科书和教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教材的安排看,提到:现代生活中广泛用到物理知识;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研等方面需要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是学好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知识的应用。讲完知识点后,我都举了实际应用的事例。比如讲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其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知识的联系,合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最后总结说,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物理学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3.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篇三

一、主要工作和成绩

1、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应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只有严格的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作为教师来讲,职业道德就是一定要注重平时的言谈举止,因为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姿势、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对学生都可能有着极大影响,潜意识的在同学们心中树立了教师的形象,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师德形象,才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的与同学交流和沟通。这些细节看似小事,但正是我们塑形的重要所在。

2、认真做好课前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引导本身相当于一种学习,学生对知识做了一次独立思考后,听课时就进一步加强理解,这样就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的记忆效果好。实践下来,上课发言的同学多了,老师讲课不会再启而不发,学生的学习走在老师的前面,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不仅仅以完成作业为任务和目的,这样才会学得活,学得有成效。

3、注重引导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通过长抓不懈的养成教育,可使学生知道、熟悉校纪班规。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

4、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健康的师生情感是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动力源泉,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师生和学生间的多向交流,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微妙、最细腻的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对学生“情之所至”,学生对教师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正所谓金石为开。只要我们能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主动权让给学生,提供学生自学的、探索的、交往的、应用的、自我评价的空间,才能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力,探索新知,学习新知。

二、经验和体会

1、理解关心学生,以诚恳的态度,把温暖、理解和信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播撒到每位学生心坎上。爱学生,首先就要关心学生,关心他的生活状况,关心他的心理发展。特别是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成长阶段,逆反心理强,有时很难与父母较好地沟通,在这个时期,他们迫切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人们常说“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使他具有健全的人格,是需要我们老师在随时随地的关爱之中去实现的。

2、多与班任协商合作:在各项活动中,与班主任一起通力合作,加强宣传,使学生接受正面的影响,从各项活动中受到教育。班主任工作是很繁忙的,作为科任教师就要充当好班主任的副手,帮助班主任管理好这个班,以及处理班内的一些事务,努力配合好班主任的工作,积极发挥自己科任教师的作用。

3、重视学生的个体评价。评价应该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是一个民主、平等和科学的过程。我们要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展开评价,可以逐步了解学生的现状发展差异、心理发展差异、生理发展差异、需求发展差异、主动发展差异等。为此,我们必须做一点长期的工作,有意识地建立学生档案,尤其是问题学生档案。包括学习档案、家庭生活档案、行为进步档案等,动态地发展地了解学生。

4、注意德育教学途径的多样性。我们在进行德育教学时,除了在课堂中进行以外,还可以在课外活动、做作业等日常性活动中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加强随机引导,强调思想升华。

三、今后设想

4.初二地理德育渗透总结 篇四

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做好德育工作。地理学科具有极其丰富的德育教学内容。德育教育又是搞好教学工作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现将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国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地理,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如辽阔的疆域,旖旎的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

教学中,用美的语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通过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我国地理上的科学技术贡献,介绍我国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讲述祖国建设的发展前景及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进而豪情满怀,树立远大志向,好好学习,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二、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阐述地理知识,认识其存在的差异,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求实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乡土实际和特色,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并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三、培养科学态度地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地理教学

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有重要作用。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各种科学活动。

四、培养刻苦的学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需要动脑,动手,并克服一定困难才能达到的。特别需要读图分析,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刻苦学习的精神不仅对学生当前学好地理是必要的,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地理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有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习惯,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习惯。

5.初三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篇五

虎林实验中学

潘立春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探讨课堂教学时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和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这学期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利用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材料,直接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休戚相关、无处不在的。有德育功用的英语课文比比皆是,不胜枚举。《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s?》一文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一文让学生学习本文主人自强、自立的精神,和她作为教师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

英语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师重视课文,切不可脱离课文,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而且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遵循英语教学原则,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自觉地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协调起来。

第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德育渗透。我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教师通过诱导,反对呆板的说教和僵硬的灌输式教育;用小组道德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正确并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在教师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三、深入钻研教材,挖掘隐含的德育因素,寓德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困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

6.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篇六

大民中心校 贾慧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主导作用。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 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

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

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7.2013年学科德育渗透课题总结 篇七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全面参与和积极探究中,学科德育渗透课题研究在本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真正开创了课题工作求真务实的良好局面。现把近段的研究情况做一总结:

一、采取了多种有效办法

1、规范了研究过程

课题组规定参研教师一般采取“发现问题——申报方案——行动研究——反思总结”的究模式开展小专题研究。把教师的眼光引向自身,引向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自己,审视自己,研究“真”问题,从中提炼出一个值得研究的小专题。每个名教师将课题研究与学生现阶段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与自己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期初有研究计划(或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理论学习、问题讨论,提交研究小结或研究过程资料,参研教师每期至少上一节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并组织相关参研教师集中听课、评议、反思。鼓励教师多写读书笔记、教学后记、教育叙事等,避免他们在研究中走弯路。

2、发挥科研骨干的作用

根据老师们申报的小专题,精心挑选,重点扶植,细心指导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并让这些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提高小专题研究的整体水平。在促进参研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获得解决困惑的策略,转变教师的德育思维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随着课题研究的进展,教师的科研意识已经得到明显强化 因此这学期的课题研讨活动,改变过去面小量大的状况,每个参研人员都是发言的主体,促使课题研究更扎实地深入下去。并由李祥民老师做好记录,负责填写《课题活动记录表》。

4、课题研究的考核奖励

以每个参研人员的每月课题活动汇报材料和期末所交的案例、论文、小专题阶段性成果、小专题结题报告或所上的课题研究观摩课等为基本测评依据,相关研究获得各级奖项或发表的文章,上交到科研室备案。彻实落实科研兴校的政策。为了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质量,课题组还对相关研究教师实行外出学习和年终评优优先制,把教师参与专题研究的态度、研究成果作为期末评优和申报各级骨干教师的依据。迄今为止,我们组的课题研究工作已持续一段时间了,在这一段的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文献阅读、行动研究等方法获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资料,在对这些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我们获得了如下结论:

二、各学科课题研究的状况

1、语文学科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地理学科可以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来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可以运用我国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而我们历史教师则应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利用典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历史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民族自豪感、集体主义、道德情操、历史使命感等道德素养。

2、全员德育要细水长流、潜移默化

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3、学科教案设计中要有明确的全员德育的内容和目标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总体上看,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对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提供了贯彻和实施的保证。各学科教师在备课时都要明确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并有突破和渗透全员德育的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详细说明,最好是在进行每课的教学设计时,都认真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从而更好地利用教材中的显性德育因素,更要挖掘出教材中的隐性因素,然后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

4、学科全员德育还要注意形成合力

学科全员德育的渗透应根据学科教学内容,自然、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但同时还要注意学科之间在德育上的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以形成“合力”。在一所学校,有计划地确定若干教育主题,组织各学科共同配合进行教育是一种很好的“全员”德育教育形式。近几年来上海和全国很多省市都开展了形式不同的德育专题教育,如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教育等,各地都注意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协同作用,使孤立、分散的教育化为整体有序的教育。

三、下期的改进措施

8.学科教学德育渗透计划总结教案 篇八

李先亮

为了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将我校市级课题“学科教育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落实到实处,我校以学期工作计划为依托,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德育常规管理,深化德育特色活动,在学校范围内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使大家能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性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奉献敬业精神落到细微处,有效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巩固养成教育,以质量为根,以学生为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实质问题,讲究实际效果。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注重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的合格学生,创设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称赞的和谐校园。综合课有关课题研究的计划制定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开展各项活动。在音、体、美、英语以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各科积极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与德育渗透密切相关各项活动。

2、营造良好氛围 在综合课课堂上和课堂外努力让学生从细节处、从言行中悟出、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品德的指引下去学会做人、做事、学习。

3、围绕一个中心 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德育是什么?德育是干什么的?德育的意义?等等。并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

二、落实德育常规工作,丰富德育在新时期下的内涵 强化学科德育渗透。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常用的途径,各科任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努力做到“五有”,即有意:要有较强的德育渗透意识,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安排好德育渗透点;有序:要从学科及授课内容特点出发,根据学生认识能力,将德育内容具体化、层次化,做到循序渐进;有机:要准确把握德育渗透的契机,将德育内容和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度:对德育内容的渗透力求点到为止,做到使学生既受到思想教育,又掌握学科知识;有效:渗透要针对实际,讲求方法,注重实效,避免空洞说教。

1、加大少先队的参与力度 学校在抓好各科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少先队活动,以少先队做为载体,加大对学生日常品德的习惯养成,利用板报、校园广播、手抄报、新闻角、以及学生的口口相传,努力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将德育落实到实处。

2、齐头并进,层层渗透,深化校园文化建设。①完善学校日常评比机制,规范学生个体行为,做好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文明素质,形成良好校风;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开展多元教育活动,继续强化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格局,以学校为立足点,校外为增长点,加强家校联系与信息交流,完善联系方式。

三、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具体渗透

1、综合课教学主要德育内容

㈠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练习、观摩、探讨的机会,通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

㈡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祖国的各个城市以及风土人情,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增加电脑美术、美术比赛等内容,让学生从美术中得到快乐,受到教育。

㈢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等重要环节中渗透德育。

㈣、当前,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造就了相当一部分英语学习比较困难,并伴有心理障碍的差生。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心理指导,培养培养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较难的问题,让优生去回答解决,使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培养他们迎难而上,百着不挠的心理品

质;对于简单的问题,尽量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回答问题,多提出问题,对他们所取得的点滴成绩与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或奖励,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潜力,鼓励他们更加认真刻苦地学习,强化自信心的树立。利用信息反馈,及时鼓舞学生的信心。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㈤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通过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和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本课程的分目标中情感与态度目标是: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㈥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课程。它们是为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而设置的课程,这是它们所要承担的特殊任务它具有“社会生活”的意义,儿童要学习在一定社会关系、社会互动、社会环境中生活。

9.初二物理学科渗透德育总结 篇九

在周校长、唐校长等领导的科学决策和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全面参与和积极探究中,学校课题研究在本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真正开创了课题工作求真务实的良好局面。

一、采取了多种有效办法

1、规范了研究过程

工作组规定参研教师一般采取“发现问题——申报方案——行动研究——反思总结”的究模式开展小专题研究。把教师的眼光引向自身,引向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自己,审视自己,研究“真”问题,从中提炼出一个值得研究的小专题。好词好句每个研究小组将专题研究与学生现阶段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与自己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期初有研究计划(或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理论学习、问题讨论,提交研究小结或研究过程资料,参研教师每期至少上一节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并组织相关参研教师集中听课、评议、反思。谚语这些措施,规范了老师们的研究过程,归纳出“小专题研究”的“五化”特点——切口问题化、内容个性化、方法通俗化、周期短小化、承担者个别化。鼓励教师多写读书笔记、教学后记、教育叙事等,避免他们在研究中走弯路。

2、发挥科研骨干的作用

根据老师们申报的小专题,精心挑选,重点扶植,细心指导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并让这些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提高小专题研究的整体水平。例如刘老师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案例研究》,张洪英老师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李红琼老师的《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之我见》,杨琼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德育渗透》、谢慧兰老师的《课堂语文活动在育人中的作用》等,在促进参研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获得解决困惑的策略,转变教师的德育思维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坚持以小专题研究为主,同时开展多种类型的研究

扩展阅读:http:/// http:/// 扩展阅读:http:/// http:///

每月仍然提前把《个人小专题月研究记载表》发放下去,对于进行小专题研究的教师,直接填表;对于参加其它类型研究的教师,在《个人小专题月研究记载表》的背面写上本月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或

一、两个例子。研究活动紧密结合教研室对我校上个学年度科研课题阶段性成果考核时所提出的建议,根据自身所教学科及年级特点,找到一些德育渗透的策略和有效途径。课题研究形式的这种改进,增强了所有课题研究人员的信心,多种途径地提升了课题研究人员的能力,从根本上消除了畏难情绪,从而收到更实际的效果。

4、随着课题研究的进展,教师的科研意识已经得到明显强化

因此这期的课题研讨活动,改变过去面小量大的状况,每个参研人员都是发言的主体,活动结束离开会场时把材料交到唐校长或李主任处进行汇总,打印成《杨柳小学课题组活动月度研究简报》,并上传教育网中的课题研究栏目。简报现已累积四期,促使课题研究更扎实地深入下去。并由唐艳老师做好记录,负责填写《课题活动记载表》。每个教师的科研个人档案袋继续使用,保持档案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体现出每个参研人员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及其专业成长的进程

5、注意培养学校科研的后备力量。

虽然学校还没有迁移到园区中的新址,还有半年的过渡期,但今后到了新的环境之后,学校的科研活动肯定将频繁得多,罗主任就说今后一定要带领教研室常来指导和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出杨柳新校十分优越的软硬件设施的作用。那时家庭、社会自然会对我们提出更高的期望值,和周边学校的竞争也必然促使我们必须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勇气、决心和切实的勤恪不怠。在这种促使学校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在这种城市化的各种新要求的促进下,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表现必将被更加重视,与各种绩效的挂钩更多。本期的课题研究中,着重培养了唐艳、李红琼、段小花、徐英、张玉华、张洪英等,引领他们给研究活动带来更大、更新、更深刻的突破。每次活动中,都能听到他们更多的发言,更多的“见地”。

6、课题研究的考核奖励

扩展阅读:http:/// http:/// 扩展阅读:http:/// http:///

以每个参研人员的每月课题活动汇报材料和期末所交的案例、论文、小专题阶段性成果、小专题结题报告或所上的课题研究观摩课等为基本测评依据,相关研究获得各级奖项或发表的文章从绩效工资30%的奖励性这部分中给与适当考虑,切实落实科研兴校的政策。为了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质量,课题组还对相关研究教师实行外出学习和年终评优优先制,把教师参与专题研究的态度、研究成果作为期末评优和申报各级骨干教师的依据。

二、需要克服的现象

1、注意突显研究的特色

从现在的研究情况来看,跟风现象较明显。别人提一个明晃的、炫目的标题,一些人马上就迎合上去了,导致自己原有的研究进程的搁置和荒芜。每个人擅长的地方,观察、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可避免的是存在着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需要我们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我想,只要切实把各自的教学研究特点、各自面对的学生特点、各自班级的管理特点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了,就会出好成果,就会有亮丽的东西。

2、注意克服茫然的现象

有时候听到“说还能说几句,写下来就难,行成教系统的文章就更难”。这不由让我想到李白“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喟叹。其实只要我们多花一点精力去做,去思考,把课题组已发下来的,可以说已能堆叠成摞的资料多读一读,那么多的研究方法、那么多的行文架构,那么多的范式范例,都是颇有作用的“拐杖”,是能够帮助我们走出不知所往的茫然的。

三、下期的改进措施

1、适当缩小课题研究所涉及的范围。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在选题上就太过宽泛,教师不容易抓住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这次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的一等奖、二等奖,研究的目标都不大,很有针对性,教师容易入手。能否改为以课例研究、案例研究、小专题研究等其中的任一种来重点突破,多一点有自身特色的东西。

扩展阅读:http:/// http:/// 扩展阅读:http:/// http:///

2、加强工作组和教务处的沟通

教务处订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报刊、书籍等,这些资料如果就让它们落满灰尘,未免太过可惜。一些教师抱怨文章怎么写,理论学习怎么解决,怎样才能接触到更多的新信息,跟踪教育教学的动态,如果仅仅依靠课题组所编选的内容,显然是难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和量的。因此教务处是否能把那些书刊杂志列出一个表,张帖上墙,方便借阅的参研教师,且做好记载。

本期课题组的工作虽有点瑕疵,但成绩是明显的。该课题荣获成都市市级年度优秀课题,歇后语刘老师荣获市年度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收集到的论文或小专题研究报告13篇,另有相关文章获省一、二等奖,市一、二等奖,县级奖就更多。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靠大家、集体的衣衫所焐裹的温暖。大家、集体衣衫的长袖舞弄出的这片科研的雪花,正飘飞向腊味越来越浓的年关,飘飞进我们心中彼此温馨的、丛茸翳荟的新年祝福。

10.初二物理学科渗透德育总结 篇十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及德育《纲要》和国务院印发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爱国主义纲要实施原则》等文件精神,明确指出学校德育工作是关系到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后继有人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思想观念、都要求我们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各学科各段都制定了德育目标,要求每位教育者的每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校德育学科渗透工作根据2011年秋阶段性试验计划,做到了领导重视,教师全员参与,工作扎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德育理论知识。

我校自从开展德育渗透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带头采用集中与分散、自主与合作的方式学习了许多德育理论知识。如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小学德育纲要》等文件精神;重温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广泛阅读了《中小学德育专题》、《现代德育论》、《德育创新论》等理论专著,深入探究了新课标的德育理论,懂得了新课程突出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课程改革的理想是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课程改革的理论是主体教育:建构主义理论——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自我建构,发展教育理论——着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各项基本素质。由于不断地学习、讨论、交流,我校教师更新了德育观念、树立了德育新理念。

二、重建了师生角色地位和相互关系。

首先教师改变了自己的德育观和学生观。教师通过反思传统德育弊端,反复学习新课标理论,感悟到自已的德育观念必须尽快适应课程的发展。树立德育生命观,将学生视为有生命的个体,让学生进行自律、自约、自我规范。将学生作为有发展潜能的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树立生活的德育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我们的德育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让学生体验生活和生命的乐趣。树立生存德育观,以生存为出发点开展德育工作,拓展德育时空,而不是按教师事先的设计和规划,把学生们固定在框框中跳舞。树立人本德育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道德素质养成为本,把学生当作有机生命发展的主体。

其次教师必须确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乌申斯基在《教学的三要素》这篇文章里写道:“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话的源泉流露出来„„教育者个人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就不可能有真正渗入性格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可见教师在教学中的个性对于学生品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教师用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幽默风趣、品行端正、知识丰富来塑造良好的形象,提升自己的道德人格境界。

三、探索出学科德育渗透的形式和方法。

1、目标渗透法。教师根据教材,找准德育目标,即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将德育目标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教材各异渗透方法多样。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德育目标也会不知不觉地比较顺畅地渗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受到润物细无声的道德人格的教育。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是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学校领导与教师齐心协力,创设校园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校舍建筑美观别致,一年四季花香四溢,校风班风积极向上,文化长廊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师生关系真诚和谐,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向上的动力,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3、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法即运用语言、文字等媒介,通过询问、会谈、商讨、劝告等方式,在心理方面给学生以辅导、帮助的教育方法。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施加积极有效的影响,使其在信任与放松的心境下获得教益。我校采取的咨询方式有个别咨询,书信咨询、家长咨询,在咨询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创设平等宽松的心理气氛,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和合理要求。这种方法,对于胆小自卑、自信不足、成绩落后的学生特别有作用。

4、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我校特别推崇本校的德艺双謦的教师。德才兼备的学生,激发学生对身边榜样的敬慕之情、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自主的思想境界。

5、互访沟通法。德育目标的实验,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教育影响一致,否则,或者使受教育者无所适从,或者各方面影响作用互相抵消,或者造成教育的负效应。我校成立了德育组织机构,采取了有效的沟通方式,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心连心连谊学校等等。我们每学期开两次联系会议,学期初和学期末。会议的任务是交流信息,研究德育工作计划,听取各方面意见,总结德育工作。通过家校互访,共同交流,彼此理解,达成共识。

11.生物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篇十一

三、不断引导学生阅读新教材中的“课外读”,渗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青年学生的大脑易接受非现实的东西,加之学习上竞争的压力,往往就可能使缺乏价值判断标准的青年出现精神空虚而走入歧途甚至误入邪教。因此,在教学时不可忽视学生积极的精神需求,教育学生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课外读是生物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它增加了教材知识的延展性和可读性,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了素材。应充分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阅读、分析并加以理解,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挖掘其内涵,渗透德育教育。如“探索大脑的奥秘”分析了人类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及科学家对大脑研究的成果的展望。这些素材不仅拓展了知识、增强了可读性而且体现了科学性,教学中对学生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误入歧途,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和理想。

四、能比较合理运用新教材相关知识,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新教材中的观念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生物体本身以及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就存在着辨证唯物性。只要在教学时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就容易帮助学生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如,“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之间的关系”、“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等内容,都充分体现了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教学中只要合理运用、因势利导就能帮助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党中央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调德育应被重视,但实际操作中仍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值得学科教学的教师注意,学科的教育教学不能重智轻德,总之,通过对生物课堂的德育渗透,我努力使课堂丰富有趣。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的过程中,师生进行感情沟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长期创设情境随机渗透德育教育,能陶冶和熏陶学生,使其通文悟道,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准确表达和灵活运用

知识并发展智能,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上一篇:寒假学习体会下一篇:建筑实习月度见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