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环保管理系统保密(精选6篇)
1.质量环保管理系统保密 篇一
质量、安全、环保工作检查管理办法
第一条质量、安全、环保工作检查的目的。质量、安全、环保工作检查是一个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并督促整改,监督各项质量、安全、环保规章制度的实施以及制止违章行为的过程。质量、安全、环保工作检查是公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第二条质量、安全、环保工作检查的内容。检查的内容可分为:
1、查物的状态是否安全
检查生产设备、工具、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生产作业场所以及生产物料的存储是否符合要求。
2、查操作行为是否安全
检查有否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行为。重点检查危险性大的生产岗位是否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危险作业有否执行审批程序。
3、查质量、安全、环保管理是否完善
检查质量、安全、环保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环保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质量、安全、环保生产目标和工作计划是否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质量、安全、环保教育是否经常开展并使职工素质得到提高,质量、安全、环保生产是否制度化、规范化,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是否及
时整改,实施质量、安全、环保技术与措施计划的经费是否落实,是否按“四不放过”原则做好质量、安全、环保事故管理工作。
第三条质量、安全、环保工作检查的形式。
1、生产岗位日常检查生产岗位工人每天操作前,对自己的岗位进行自检,确定安全才能操作,以检查物的状况是否安全为主,主要有:
(1)、设备状态是否完好、安全,还有防护是否有效。
(2)、工具是否符合规定,个人防护用品是否齐备。
(3)、作业场所和物品放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4)、安全措施是否完备,操作要求是否明确。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解决后才作业,如自己无法处理或无把握的,应立即向班组长报告,待问题解决后才作业。
2、质量、安全、环保工作人员日常巡查领导带班、值班人员每天到生产现场巡视,检查内容包括:
(1)、作业场所是否符合要求。
(2)、操作工人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否有违章违纪行为。
(3)、协助生产岗位工人解决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
3、定期综合性安全检查
公司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分子公司自查每个季度一次。全公司的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是以公司主要负责人、分管领
导和分管部门负责人为主,质量、安全、环保工作管理人员参加组成检查组,主要是检查各分子公司的质量、安全、环保工作开展情况,以查管理为主。具体检查内容详见《湖北武汉葛洲坝实业有限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工作考核评分细则》。
4、节假日前质量、安全、环保工作检查
节假日前质量、安全、环保工作检查为春节、国庆节前的质量、安全、环保工作检查,主要检查节假日各项预防措施是否到位,质量、安全、环保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2.质量环保管理系统保密 篇二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更加引人关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受到采样、分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 加强环境检测工作的管理是势在必行、极其重要的。
2 环保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环保监测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在中国, 由于在这方面起步较晚, 同时也受到管理者在技能、经济、以及文化素养方面的约束, 使得我国的环保质量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2.1 环保监测的局限性
在环保监测中, 地方性环境监测站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地方性的环境监测的设备及条件的局限, 对环保监测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也约束了环保监测的地域性, 所以也造成了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约束。另一方面, 由于一些监测站的条件很差, 基本的监测仪器, 常规监测设备配套设施不完善, 存在着监测室紧张等问题, 最终使得监测的信息准确性得不到保障。
2.2 环境监测的数据与源数据之间存在着差异
当前地区环境状况与各省市之间的数据有所不同, 政府部门对于模范城市, 环境优美的乡镇, 小康县等较先进的地方进行了不同的考核, 通过考核数据评选出优胜单位。但结果显示各部门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别, 于是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2.3 对环境监测工作认识的片面性
室内质量管理具有局限性, 但是对于很多地方性环境监测站的管理控制程度远大于对室外质量的控制程度, 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具有严重的片面性。对于室内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数据, 同时采用平行双样和加标回收试验, 绘制质控图, 来解决室内的质量控制。但是在室外, 监测目标的设定, 布点采样, 样品保存与运输, 技术路线制定等各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 而这又往往会被监测人员忽视。
2.4 制度建设滞后
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予以保障。就目前为止, 中国国家环保部门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管理程序、职责和主要内容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有了法律的保障, 管理工作就会更加的制度化。由于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 环境监测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环境监测领域的不断扩展, 质量管理制度有时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制度中所规定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这就使得工作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的支持, 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
3 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对策
针对目前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以下一些解决对策:
3.1 加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环境监测所使用的仪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使用期间, 一定, 需要对其加强管理。首先, 从设备的选型、采购、验收等方面进行使用和保养, 对于维修检定必须执行严格的程序, 在设备要定期对设备进行送检。其次, 要对每台设备建立技术档案。具体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本室编号、出厂编号、制造商、出厂日期、安装地点、调试验收报告、维修保养记录、检定 (校准) 记录等。新设备在投入使用前, 不仅要做好档案工作, 还要对仪器进行严格的校正, 将检测结果汇总成报告经过专业审核才能正式投入使用。设备的保养要由专人负责, 并有相关的记录。设备的操作也要由专业的人员进行, 尤其是大型的、精密的仪器设备, 更要小心使用, 严格维护。另外, 对于出现的失准情况, 要按规定停止使用, 并加贴标签, 予以隔离, 直至修复并通过检测后方可再投入使用。随着新技术的改革, 大量的设备由电脑控制, 所以各项数据及其他检测结果都需要备份以防数据丢失并方便查阅。
3.2 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加强员工管理
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是指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所有人员, 也就是说, 这里所说的员工, 有各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等与环境监测相关的所有人员。
3.2.1对于负责人, 主要是对技术, 监测质量负责的人员。这些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这些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技能水平, 精通业务, 并熟悉相关的的法律法规。
3.2.2对于中层管理者, 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中层管理者的职责主要是对设备负责人进行指导和监督。
3.2.3对于质量管理人员, 毫无疑问要熟悉自己所负责领域的各种操作规则, 在被监督人员操作出现问题时, 能及时予以指正。质量管理人员也应该关注最新的相关信息, 努力在某一领域能建立自己的权威, 具有公正, 严格的素质, 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目前的环保监测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也有很多地方做的不足, 我们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调整, 加大环境监测的管理与控制。
摘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环境监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抓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我们要在原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 提出环境监测任务, 对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种类以及原因等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环保监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何兰平.我国环境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 2014.
3.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 篇三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以及高效时, 亦受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危机。随着“黑客”等网络违法分子信息水平的不断提升, 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威胁越来越大, 甚至威胁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其所产生的问题已经上升到政治层面。本文结合当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探索如何有效提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质量。
信息安全与保密已经与现代政治、经济以及文化, 甚至国防和军队都产生了紧密联系。在某些时候, 其已经成为了国家安全与利益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 我国政府对信息安全以及保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 积极采取各类有效措施,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 在实际的信息保密管理工作中, 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信息系统保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泄露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 各类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层出不穷, 其中, 不乏一些负面“人才”, 例如:网络黑客等。这些人数量的不断增多, 使得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 进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013年, 仅三月份, 我国境内就有大约150万的IP地址相对应的主机遭到了木马病毒的入侵, 以至于这些计算机信息系统损失严重, 很多单位或个人受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核心网络 (或内网) 泄密途径呈现出多样化
目前, 在国内的很多涉密机构, 存在大量的管理漏洞, 以至于部分内部人员借机对核心网络进行破坏, 或者窃取核心信息, 从而造成机构的重大损失。在信息泄密过程中, 其泄密途径的种类越来越多, 包括:存储、网络、打印以及端口等等。
3.“核高基”技术过分依赖进口, 信息泄露隐患明显
“核高基”技术是信息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判断依据, 其在各国信息技术较量过程中,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相对来讲, 欧美等国在这方面占据着明显优势。近年来,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很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在核心网络交换设备的研制上,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成功地打破了思科产品在该领域的统治地位。然而, 在CPU等方面, 仍然处于美国公司独霸状态。操作系统上, Windows的市场份额占到了97%, 而在服务器领域, Unix则是具有绝对优势。
在这些欧美“核高基”技术背后, 很可能埋藏着“定时炸弹”, 例如:在网络交换设备的研发过程中, 其完全有能力为网络入侵设计出硬件预留设备级漏洞, 也可以采取静默形式将某些特定信息传递出去, 这类问题在应用软件级方面仍可实现。
4.工业控制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
随着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涉及的漏洞级别也在不断提升。部分漏洞已经直接威胁到了国家的核心领域, 严重地影响到关键行业的安全运营。2012年, 我国信息安全漏洞库统计调查得出, 该年中发生的、与工业控制系统相关的漏洞数达到了185个, 而且, 其中高危漏洞占到了大多数。
我国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工作改革
1.更新与完善信息保密管理系统
“谁主管, 谁负责”是信息保密管理的重要执行原则。保密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就是对涉密事项以及密级进行明确, 在管理过程中, 要想真正做好这些, 不仅需要良好的管理模式, 更需要完善的组织体系。并且, 在系统构建过程中, 需要有关厂商的积极配合, 提供安全产品以及相应技术;需要用户严格遵照国家有关的保密标准;需要管理者定期检查以及评估, 不断加以改进。
2.信息系统保密管理的主要工作
(1) 加强对核心基础信息技术的攻关。近年来, 随着我国对“核高基”关键技术研发工作的高度重视, 其已经成为了国家重点科技研究项目之一。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急需攻关的核心基础信息技术包括推进骨干网络核心交换设备研制、加快高速加密通信芯片量产、倡导操作系统及重要应用软件全面国产化等三大方面, 从而全面增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重点信息资源系统的安全保障及信息安全保密管理能力。
(2) 新型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失泄密管理技术攻关。首先, 在不断积累主机级网络攻击防御技术、病毒/木马查杀技术的同时, 电子政务失泄密审查还应重视针对网页级恶意代码植入的挂马检测技术升级。其次,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还有必要在网络信息传输环节解决电子政务发布信息实时监控, 立足于不断调整的失泄密检查策略、通过技术手段杜绝政务公开信息失泄密事件。在该领域需重点攻关网络协议数据捕获与恢复、基于片段流的网络访问控制、高效的多模式匹配等系列关键技术。
(3) 云计算环境下的新型安全保密管理技术攻关。当前风起云涌的“云计算”概念传播与平台建设, 带领信息产业步入了继PC技术、互联网技术之后的第三次技术革新中, 信息与计算资源高度集中的“云平台”逐步投入使用。做好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 一方面要研究云计算技术对现行信息安全与密码技术的影响, 进而重点攻关云端认证授权、访问控制与密级信息保护等基础关键技术。另一方面, 还要尽快建立符合我国技术现状的云端关键系统信息安全评估测评技术体系, 具体涉及云计算环境下信息系统测评标准制定、测试案例构建、检测评估工具研发等。
(4) 健全信息安全保密法规标准。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出台了与个人数据和隐私保护相关的法案, 对隐私数据收集、存储、访问、使用和销毁做出明确规定。以美国政府为例, 其先后出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法案》《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2009年网络安全法案》等系列法案, 充分表明完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制度、健全法规的重要性。在信息安全等级/分级保护工作方面, 我国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规标准。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标准体系, 全面建设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人才教育基地与技术/制度培训体系, 真正实现以“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式推进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结论
4.加强电子文件保密管理的思考 篇四
1 集中存贮,科学防范,精心营造保密管理环境
电子文件存储处理主要是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的,计算机系统具有开放性、不稳定性、脆弱性的特点,给电子文件的安全保密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系数,为电子文件的存储处理提供可靠的安全环境。
1.1 改变存贮方式
电子文件目前的存贮方式还是以分散存储为主,这种存贮方式一旦出现问题,电子文件除了本身受到损失,还可能使其他网络终端都受到攻击和破坏,需要改变电子文件的存储方式。一是无盘工作站方式。通过运用无盘工作站和终端虚拟化,实现电子文件集中存储、程序安装统一定制推送,撤销机内硬盘设备,实现所有终端统一“桌面”。采用这种存贮方式,既便利信息使用,又实现安全保密,有效解决了个人私自留存违规输出电子文件问题。二是无密工作站方式。这种存贮方式同无盘工作站方式基本相同,用户使用微机的自主权也不受限制,但是由于用户可以随意对终端进行操作修改,容易给整个网络带来病毒攻击。三是移动插拔方式。涉密电子文件既不存贮在服务器上,也不存贮在终端硬盘上,而是存贮在移动硬盘、优盘等移动式存贮器上,这种存储方式比较方便灵活,但电子器件易损坏,信息也比较容易丢失。
1.2 完善防护措施
一是构筑安全防线。存储电子文件介质与设备需要建立对应关系(密对密、非密对非密),涉密存储介质与非涉密介质实行物理隔离,切实做到“上网微机不涉密,涉密微机不上网”。并通过安装网络防火墙、加载密码机,使用实时病毒查杀和更新系统补丁,部署电子信息管理软件,完善安全防护体系。二是进行密码设置。对存储电子文件的计算机终端、各类服务器设置开机密码,重要电子文件设置打开密码,通过密码认证用户是否有权使用该终端,用户是否有权处理电子文件。三是强化信息管控。安装使用电子文件监控系统,对重要电子文件产生、流转、删除、打印等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应用电子信息安全审计系统,实现信息的精确化管控;规范信息交换,电子文件在流转前进行严格检查和病毒查杀,利用中间机作为信息输出统一出口,并实施专人监管、日志记录,确保信息安全可靠。
1.3 消除安全隐患
一是大力发展关键技术和重点防护产品的研制开发,力争在加密技术、系统安全评测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并抓好技术转化和防护产品开发,努力改变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二是推广应用新产品。对于身份认证、网络监测、防火墙等通用性的安全防护技术设备,应由国家统一研制配发,严禁在涉密网络上直接使用国外设备及产品。三是加强设备的安全检测。建立健全测评认证机制,努力提高技术检测能力。用于网络系统的各种设备必须经过技术安全保密检查部门的测评认证后才能推广使用;对于电磁辐射超标的设备,必须采取干扰或屏蔽措施。
2 求真务实,严格管控,科学创造保密管理机制
电子文件的保密管理存在着生产数量不易控制、借阅手续难于完成、知密范围容易扩大等问题。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建立一个既方便工作又安全保密的管理机制。
2.1 严格控制数量
一是落实审批程序。对电子文件制作生成、存储保管和应用流转等过程作出规定要求,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制发或复制电子文件。二是强化技术手段。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数据集中统管、移动存储设备技术防控、联网操作行为授权控制、电子信息全寿命精确管理、电子文档水印生成等一批先进保密科技手段技术,通过集中存储保管和严格责任审计,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三是定期进行清除。认真做好电子文件的鉴定清除工作,对重要价值的电子文件,做好备份并及时向有关单位移交;对无关紧要没有留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全部进行删除处理,防止电子信息滞留个人手里、散存在各类终端和存储载体当中,消除隐患风险。
2.2 严格使用权限
一是设置访问权限。根据每个用户的身份,设置允许其访问服务器或终端策略,不允许自己制作、自我保存、自行管理、自由支配,只对有使用权限的用户开放,无权用户无法进入。二是开发管理系统。通过研发配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对每个用户使用电子文件的权限事先作出限定,不具权限的用户无法进入或使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三是采取加密保护措施。对生成的电子信息加注电子标签,对存储的电子信息进行密码处理,实现非法攻不进、越权看不见、违规取不走。
2.3 严格控制流程
一是加强过程管理。构建集中存储平台,建立电子“保密室”,强制对电子文件实施集中存储,逐步实现个人不留、终端不存,全程监控制作生成、流转使用、存储共享和删除销毁等环节,适时掌握电子文件流转过程。二是要限定传输权限。采取思想教育引导、技术手段管控、法规纪律约束等相结合的思路办法,对不同用户传输电子文件的权限作出限定,明确操作权限,消除电子文件传输的随意性。三是规范流传方式。对电子文件的流传和存储作出科学规范,努力实现重要信息集中存储、终端不存,移动信息归口统管、个人不留,日常信息网上流转、信息不落地。
3 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努力打造保密管理体制
电子文件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影响深远。我们必须形成一个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形成合力的良好局面,打造一个顺畅高效的管理体制。
3.1 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电子文件安全保密管理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加强检查指导,研究解决问题。一是要加大投入。在人力上,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专业管理工作队伍;在资金上,有意识地给予适当倾斜,积极为这项工作的发展创造条件;二是要加强宣传。要加强电子文件安全保密宣传教育,大力普及电子文件安全保密管理知识,切实在增长知识、强化意识、提高技能上下功夫。三是要加强研究。要认真组织好理论研究攻关,真正做到把握发展趋势、认清特点规律、找到有效办法,把电子文件安全保密管理研究作为信息安全保密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3.2 明确职责分工
电子文件安全保密管理涉及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需要电子信息、网络管理、安全保密等部门能力协作,需要财务、装备等部门大力支持,仅靠哪一个部门都不可能做好,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保密职能部门应认真履行对电子文件安全保密管理工作的筹划指导职责,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技术安全检查部门应在保密部门的组织指导下,切实负起对电子文件安全保密的技术检查、检测、应急处置和相关产品的测评认证职责。各业务部门在电子文件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中,只有共同的责任,没有部门的利益,要各负其职、各尽其能。
3.3 严格监督检查
电子文件保密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多数与执行规定不严、监督检查不到位有关。所以,我们必须把做好监督检查作为提升电子文件保密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作为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的根本手段,以促进各项工作落实。要运用行政和技术于段,对电子文件的起草、存贮、传输、使用、保管、销毁实施全过程管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应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头抓好电子文件安全保密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应逐级签订保密责任书,把执行电子文件保密工作责任制的情况纳入干部业绩考核的内容,并作为奖惩的依据。下大力抓好电子文件失泄密案件的查处,一旦发生泄密,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要追究其领导的责任。
参考文献
5.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探究 篇五
1 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现状
当前, 我国部队在安全保险风险管理上有所提升, 部队的风险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 现在很多部队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保密体系, 也将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纳入该体系当中, 但是在管理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没有独立出来, 没有专门的功能性部门和专业的评估人员, 在很大程度上, 造成了风险管理的实效, 导致部队信息泄密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整个运作过程中, 也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及技术支持, 管理理念落后, 风险评估能力较低, 存在致险因子“盲点”。从一般意义上来讲, 我国部队的信息安全保密风险所产生的原因在于信息化条件下黑客的攻击、信息不对称下的国之间的博弈、不可预期事件的发生等。在很大程度上, 完善的信息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规避该风险的发生。然而, 由于我国的信息安全体制尚处于初级及不断完善的阶段, 信息安全保密销售管理技术还极为落户, 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家。因此, 优化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 降低风险管理给部队造成的巨大信息安全保密损失, 是当前部队及相关学术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2]。
2 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技术与管理理念落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 使我国在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技术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很多部队由于技术成本及人才结构等方面的缺陷, 使其在引入和应用先进管理技术上出现困境。基于技术的落后, 部队在信息安全上缺少对保密风险的管理, 严重制约了其部队信息的安全性及保密性, 加大了部队及国家的安全风险。而且在落后的管理技术下, 造成部队信息安全保密决策的失误, 不仅不能有效防范和降低风险, 而且还造成巨大的物力、人力的损失甚至是生命[3]。另外, 很对部队在管理理念上也相对落后, 只注重对人员的管理收益, 忽视管理等软环境的建设, 特备是下风险管理理念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部队在管理理念上重人力轻管理的意识形态, 极大地制约了部队对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体系的建构。
2.2 缺失有效的风险动态评估机制
信息安全保密风险虽然客观存在于部队的整体运作过程中, 但是具有一定的不可见性、不可提前预知性和滞后性, 因此, 这就要求部队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估, 科学地进行决策判断。但是, 当前我国大多部队内部缺少对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的评估手段与机制, 对风险的评价上相对落后, 而且信息安全保密风险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对方部队的管理管理都会引发信息安全风险, 面对这样的情况, 部队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应对。但是, 当前我国部队在评价风险时除了没有科学的、现金的评估预测方法还缺少一定的动态运作机制, 导致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风险评估能力的低下, 造成了风险的频发, 严重阻碍了其发展的规模及速度。
2.3信息安全保密风险意识淡薄, 缺少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
由于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研究与应用在我国起步较晚, 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善的发展规模体系, 而且很多部队对其没有足够的了解, 导致其内部成员信息安全保密风险意识淡薄, 缺少相关管理人员。很多部队没有专门的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部门及管理团队, 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方面的活动主要由部队的销售部门及财务部门来完成, 缺少专业的人才, 导致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队伍能力上的有限。这种现象致使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比较混乱, 缺少管理力度, 甚至是流于形式, 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另外, 很多部队将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置于内部管理体制之外, 没有将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作为战略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没有相关的监督及考核机制, 导致管理人员对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严重阻碍了部队风险管理的水平的提高[4]。
3 建立健全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运行机制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体系
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水平低下,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完善的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体系作为保障, 因此, 部队应从机制上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 减少和有效抵御由信息安全保密风险所带来的致险因素, 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方面的规范, 减少人为的信息泄密。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给部队的风险评估、预测及决策提供一个可操作性的平台, 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将在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机制下进行合理运作, 通过一定的制度标准对风险管理行为进行规制, 有效降低由信息安全保密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提高部队的管理效益。
3.2促进管理技术与管理理念的有机融合, 提高管理运行水平
通过产研结合的方式, 加大开发适合部队自身发展运营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系统力度, 不断进行管理技术的革新与应用,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 部队与科研机构互为支撑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技术交流合作平台, 加快推进技术的革变, 提高部队对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的判断与预警能力。而且引入相关科学的管理理念, 使管理技术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发挥。
3.3 建立切实有效的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风险动态评估机制
部队所面临的信息安全保密风险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行为, 因此, 部队应建立有效的风险动态评估机制, 在部队各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互动联络体系, 密切关注信息安全保密销售的对象主体的管理状况, 关注行业相关政策信息及市场情况的变化, 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相对应的措施, 减少风险损失及安全隐患, 加强国家安全。
3.4 提高信息安全保密风险意识, 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部队应加强对管理人员信息安全保密风险方面知识及管理防范手段的教育及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部队的团结合作, 建立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提高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的实效性[5]。
4 结语
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及其运行机制的优化完善, 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关系着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意义重大。因此, 需要部队各层级的通力配合, 加强对先进技术及理念的引入, 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更需要政府及相关科研机构的外部支撑, 给部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政策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静.基层部队信息安全管理定量评估及对策研究[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1 (6) :43-46.
[2]周金.军队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研究[J].软件导刊, 2012 (4) :159-160.
[3]阮谢虹.辨识保密风险建立控制机制[J].国防科技工业, 2013 (6) :40-42.
[4]张鹤.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部队信息安全防线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3 (9) :38-39.
6.机关公文流转过程中的保密管理 篇六
1. 文件制作要规范。
随着办公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日常办公和信息传递越来越多地在计算机以及网络中进行, 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制作涉密公文时所使用的计算机必须是物理隔离的, 不能与国际互联网连接, 不得使用含有无线网卡、无线鼠标、无线键盘等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设备处理涉密信息。在制作秘密公文时形成的草稿、讨论稿、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废页等, 在知悉范围的同时, 要注明密级标识, 机密级以上公文还要编号, 起草人员应有一定的保密责任, 要依法对涉密文电进行保密管理, 避免失泄密事件发生。需要保存的, 应当妥善保管, 不需要保存的, 应当按保密规定及时销毁。在制作正式涉密公文时, 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 绝密级、机密级的应当编排序号。要根据主、抄送单位数量以及存档要求来确定文件的印制份数, 不得随意增印和滥发文件。涉密文件的制作应当在本机关、单位内部文印室或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具备保密资质的文印单位制作, 用来印制涉密文件的复印机或一体机不得与国际互联网连接。
2. 收发文要规范。
在涉密文件的收发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收发涉密文件的基本程序办理, 因为在这个环节中所出现的任何疏漏, 都有可能造成泄密。具体应当把握以下四点:一是涉密文件收取时, 文件管理人员要严格检查信封上收文单位、密封标志, 核对无误后, 进行签收。二是文件管理人员在签收完毕后, 应当对所接收的涉密文件认真检查, 及时在专用收文登记本上登记, 或在专用计算机上进行录入, 详细登记文件名称、编号、密级、收文日期、传阅范围等内容。三是发送涉密文件时, 要严格“确有必要、注重效用”的原则发布, 并严格履行审核、会签、签发等程序, 发送时要做好登记、密封、清点等工作, 及时核对文件份数及发送单位, 防止错发、漏发, 对于接收涉密文件的单位在适时按照保密要求进行检查监督。
3. 传阅文件要规范。
文件传阅, 是机关单位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环节。它是文件内容精神上传下达的重要一步, 传达、阅读涉密文件要遵循“工作需要”和“需要知道”的原则, 必须由专人负责, 遵照领导的批示, 按照业务管理权限确定的阅文范围, 限定在必须知悉和可以知悉该秘密事项的人员范围内。在流转环节中, 首先要认真做好《涉密文件传阅一览表》的填写, 文书人员要随时掌握涉密文件的去向, 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带有密级的公文要用专门的涉密文件传阅夹来传送, 要与普通文件夹区分开, 或者标注醒目的颜色, 予以提示, 起到阅文者对涉密文件的警示提醒作用。当天传阅的文件当天收回, 如遇领导忙于其他事务, 一次没有看完, 也要收回, 入柜保管, 第二天再送, 要做到领导文件传阅不过夜。第三涉密公文的阅读、处理应在办公室内进行, 重大绝密级公文应在专门的机要保密室或机要阅文室进行阅读, 阅文者不得将密件带回家或在公共场所阅读、办理;传阅文件一律采取直传方式, 不得横向传阅。第四传阅文件应有时限, 任何阅办人不得积压、延误或长期私存涉密文件。
4. 文件复制要规范。
按照国家《保密法》规定, 非经允许不得擅自复印密件。因工作需要确需复印秘密公文时应当注意:一是复制绝密级公文须经发文机关批准或授权;允许复制的机密、秘密级公文, 要经过拟文部门的主管领导批准后才能复印, 复印的份数要进行登记, 复印件要视同原件做好保密工作。二是复制涉密公文应当在本机关、单位内部文印室或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具备保密资质的文印单位制作,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印刷、复制秘密文件, 是秘密文件运转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件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保密规定进行印刷、复制, 要填写《密件复制审批登记表》, 复制涉密文件不得改变原文密级或去除保密标识, 不得有无关人员在场, 废页不随意丢弃, 应按照保密要求及时销毁。
5. 文件借阅清退要规范。
涉密文件要按领导批示, 向业务处室借阅时要办理审批、登记、签字手续, 以此来增强有关人员的责任感, 要认真填写《密级文件借阅清退登记表》, 这样有利于文件丢失后的查找, 在经过办理时限后, 文书人员及时催促业处室及时归还所借涉密文件, 如不能按时归还者, 文书人员要抓紧催阅、催办、催退, 退文时要当面清点份数, 及时办理清销手续。
6. 会议文件发放要规范。
一项敏感政策如果在没有公布之前, 都属于保密阶段, 有的要通过召开小范围的联席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对于这些文件, 做好保密工作尤为重要。有些与会人员对会议文件的保密、重视程度不够。重文件的利用, 轻文件的管理。一些人随便乱扔乱放, 会议文件丢失是时有发生的。还有一些人对需要清退的会议文件缺乏主动性, 越是密级高, 越是强调清退的, 就越想散会后带回去, 只考虑工作方便不考虑保密要求。如何规范会议文件的发放, 要做到:会议文件要与正式文件一样对待, 会议文件的制发, 也要有严格的发文编号和发出登记;涉密文件发出要履行签字手续, 由与会人员带回的文件, 会议主办部门应及时向参会单位发出《会议文件清单》, 详细列出会议所发文件目录, 通知受文单位文书处理部门及时收缴登记, 统一管理。不能带回的文件, 与会人员应主动把文件交回会议发文者, 重要的机密件一般不要发给与会人员, 如果确需发给与会人员, 应在文件右上角注明“会后收回”的字样, 在会议结束前及时收回, 切实搞好会议文件的保密工作。
7. 文件传递要规范。
2012年新《条例》第二十六条对公文传递和传输做出严格的安全保密规定。明确规定“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收发人员进行传递, 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也就是说, 在传递涉密文件时, 严禁通过普通邮政邮寄, 严禁委托无关人员捎带秘密载体, 严禁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进行传输涉密文件。
8. 文件保管要规范。
文件管理人员每天收到各个上级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制发的各类公文, 面对众多的文件资料, 一定要把一般公文和密级公文区分开来保管。首先要选择安全保密的场所和部位, 并配备必要的保密设备, 如“三铁一器”即:铁门、铁窗、铁柜、报警器, 硬件的配置提高了, 才能保证涉密文件的安全。密级公文应当存放在有保密设施的文件专用柜中, 绝密级公文要存放在安全可靠的保密设备中, 一般单独存放于保险柜和加密保密柜中, 由专人负责管理, 定期清查。绝密级文件一定要按时间要求及时清退到上级主管部门, 秘密级公文视情况, 及时移交档案室或销毁。总之, 绝密级公文与其他秘密公文分开存放, 秘密公文与一般公文分开存放, 一般公文与资料分开存放, 确保公文管理的安全。
9. 文件的销毁要规范。
任何个人都不能擅自销毁涉密公文。对清退整理过的没有保存价值的公文、资料、刊物等, 按规定予以销毁。销毁涉密公文, 应认真清理登记造册, 及时填写《涉密文件销毁清单》报单位主管领导审查批准后, 应送有保密资质的或保密部门指定的厂家销毁, 由送件单位二人以上押运和监销, 绝对不能将涉密的公文资料当废纸出售给废品收购站或个人, 销毁应采用化浆方法处理, 化浆要彻底, 押运人员要看到涉密文件资料全部入浆池, 不能还原后方可离开。有的少量纸介质涉密文件使用碎纸机销毁的, 碎纸机应当符合保密要求;存有涉密文件废弃的涉密光盘、软盘、硬盘应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彻底销毁;作为他用的计算机硬盘再次使用时不能简单地格式化, 要用国家信息安全认证的“硬盘信息消除器”彻底消除后, 方可再次使用。
【质量环保管理系统保密】推荐阅读:
质量环保教育培训计划11-08
质量、安全、工期、环保保证措施11-10
安全质量环保体系工作总结08-04
环保设施工程质量承诺书11-13
国电环保管理07-22
环保系统08-31
环保网格化管理07-10
环保系统面试题09-03
校园环保管理措施10-06
安全环保管理提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