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 感悟成长作文(精选12篇)
1.诵读经典 感悟成长作文 篇一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三字经》、《百家姓》、四大名著、唐诗宋词都是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食粮。这些文化经典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它就像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光芒四射。
我的童年是在经典中成长的,我的一言一行都离不开经典的悉心教导。可以说,没有经典,就没有如今品学兼优的我。你若不信,且听我慢慢说来。
早在三、四岁时,我就开始熟读《三字经》,这是一本我国的传统启蒙书籍,以三字一句的方式,简短的.叙述了一些广为人之的历史故事和一些道德观念及人生哲理。因为它通俗、顺口、易记,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直到今天我还能熟练地背出来。“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一句是“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意思是说人之子,不好好学,不应该如此。小时候不知道认真学习,长大以后就不会有所作为。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了将来能有所作为,能早日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我决定要好好学习,掌握好知识,不让宝贵的时间悄悄流逝。
到了五、六岁时,父母给我买来四大名著等经典书籍,这些图文并茂的书籍,让我对它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只要放学一回家,我就会坐在书桌前仔细品读。遇到不会的地方就问父母,他们总会耐心地给我讲解。那时一到寒暑假,电视里就会播放《西游记》等影视作品,我就一边收看一边和书中的情节相比较,使我对书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品读《西游记》让我感受到了唐僧师徒四人永不言弃的精神,哪怕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也动摇不了他们取经的决心;品读《水浒传》让我看到了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英雄壮举,为他们遭受迫害而感到无比痛心;品读《红楼梦》让我目睹了一个庞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历程,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凄美爱情而感到悲伤;品读《三国演义》更让我领略到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为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而感到紧张。
在中华经典的陪伴下,我上了小学。这时,我开始接触到更多的中华经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诗词了。我对古诗词,有着深厚的感情,经常没事的时候就去读它们,感受一下诗人写诗时的情境,那感觉仿佛自己就是诗的作者。每每翻阅古诗时,我都犹如遨游在一个神奇的世界中,如鱼得水一般畅快淋漓。那慷慨激昂的诗句中迸发着诗人的雄心壮志;如火如荼的劳动场景透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如诗如画的美景蕴含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令我如痴如醉,品读它们如同喝了美酒,回味无穷。
中华经典,如同一位老者,时刻关爱着我;中华经典,如同一位恩师,时刻教育着我;中华经典,如同一位朋友,时刻陪伴着我。如今,我在中华经典的陪伴下,已度过了十个春秋,在这十年里,诵读经典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人生哲理,净化了我的心灵,更成为了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成长的道路上有它相伴,我会变得更好。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谢谢,中华经典!
2.诵读经典 感悟成长作文 篇二
一、师生同诵经典
古韵悠长,口才文才从诵读开始,素质气质自经典升华。实施经典诵读,让孩子反复品味唐诗宋词经典文化的韵味,悉心聆听古代先人的教诲,让处于信息时代的孩子重新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运用有效机制,激励学生背诵经典文化。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诵读。不求理解,只求熟读。每生诵读,并按其难易程度,学生背诵了某一篇,便可得到相应的小红花奖励。只奖励,不强求。学生的背诵,完全凭自己的意愿、兴趣、爱好和能力,而不带有强制性。其次,早读期间,诵读经典文化,天天朗诵,让学生带着感悟、理解去读,去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再次,开展诵读班会,朗诵会,主题队会,邀请家长和子女一起诵读经典,在家庭中形成学习、传承经典文化的氛围。让小学生在书声中学习,深刻感悟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将儒家经典中有关诚信的内容进行整理,利用诵读课、思想品德课、语文活动课时间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教育学生从小“讲诚信,守信用,恪守做人之道。”
二、经典诵读,提升素养
将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使中华文明礼仪代代相传。“香九龄,能温席”,让学生懂得从小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劳动。“幼不学,老何为”,让小琳同学明白,从小就要立志学习,他再也不贪玩了,有时,还能用一些诗句,规劝其他同学。经典诵读,也使学生养成“重读书、重积累”的学习习惯。学生年级高,对于写诗也进行仿写练习,进步很大。这得益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诵读活动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书面文字表达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们在积累词语、语言表达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作文上,不会一筹莫展,反而视野开阔,思维敏捷。
三、经典阅读带来的变化
开展经典诵读以后,孩子们有了可喜的变化。如小琦同学在诵读活动中做到“三个一”,即每天用15分钟的时间朗读直至背诵一段经典诗文; 每天用15分钟的时间临摩一段经典诗文字帖; 每天用15分钟的时间讲一个简短的中国传统文化典故。他的思想更上进,思维更活跃,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同学们课间常谈论的话题是古典经文对修身养性的影响。
小宇同学在开展诵读活动前,他不仅学习成绩落后,行为习惯也不好。他的家长也感到无可奈何。通过开展诵读活动及系列体验教育活动,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宽容、关爱和帮助下,他完全变了。他能跟同学们一起诵读、记笔记,能认真地完成作业,上课时也不会玩小动作乱说笑,他不仅能把自己的值日工作做好,还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做值日工作。
小鑫同学,刚转入我班时,由于基础差,学习很不好,经常不听课,玩游戏,游戏机没收了一个又一个,几次考试都处在班级最后一名,经常挨批评。自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使他慢慢懂得,每个人从小就要立下志向努力学习,现在的他,学习勤奋刻苦,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成绩稳步上升,经常主动地向老师、同学请教问题,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尽管目前他的基础课成绩还不够理想,但他已表示要下决心,要更加努力学习,力争迎头赶上。
3.在诵读经典中成长 篇三
关键词:经典 诵读 母语教育
读书人可以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世界,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他们可以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如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马克思处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处学得批判精神。一辈子能读大量经典,在经典中成长的人是世间最幸福的人。
一、关于经典作品
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说:“我认为念中国诗词,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我觉得我们应该鼓励背书,多背古文、多背诗词,这对于文字表现是一种最好的训练。”白先生提到的古书(古文、诗词),就是经过时空过滤的中华民族的经典,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本民族的“护身符”,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样的作品,我们是不该只凭“道听途说就以为自己懂了”而暗自轻视,每个读书人都应该下一番切实的研读功夫。
伊塔洛·卡尔维诺曾说:经典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这就是说,经典作品有种子的能量。我们一生中阅读到的书籍,哪些作品曾经把种子留在了我们身上?只有经典作品!古语说得好:六经注我,而后才是我注六经。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留下了恩泽后世的中华经典。“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先人创造的经典不该被束之高阁,应当融入人们的生活,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成为强国富民的利器。《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原本不是死板迂腐的教条,只要深入地阅读和思考,就能发现其中蕴涵着无数深刻的哲理。“君子和而不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學的基本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体现的是中国“古圣人之道”。这一“古圣人之道”是中华文明或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价值基础。今天细细研读仍然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价值。每一个读过诸子百家典籍的人,无不被那精辟洗练,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所震撼。我们至今仍沿用的格言、成语等经典词句大多数源自诸子百家典籍,汉语言活力的源头就在经史子集的典籍里。单是这些典籍的语言风格,就足为后世的模范。比如有学者论述《孟子》的语言:“后来我国流传了2000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臻于成熟,并成为后世古文家绝好的典范。”我们现在所读的白话文章,就语言文字而言,大都远不及古代典籍那样精炼简洁,晓畅准确。这些先祖们智慧的结晶,对于当今的社会乃至未来,都有很好的教益。
二、读经典的方法
旧时只要有机会进私塾的童子,两三年工夫,就可吟诗作对,出口成章,挥毫成文。南怀瑾先生曾坦露自己的读书心得:“我们以前读书是这样读的,会背来的……不要讲理由,老师说读啊,我们就开始吟唱了,结果几十年过去了,还装在脑子里。”这里的“读”和“背”采用的是古代私塾授课的读法,从春秋时期到清末废除科举,中国人读经的历史有2400多年,一直是采用私塾授课。日本右脑开发专家七田真在他的《超右脑照相记忆法》的第五章——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里这样论述古代私塾授课的读法,就是不追述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他还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
古代私塾里提倡的读就是“背”,是要求忠实原文,一字不漏地背诵。整篇背诵的奇妙功效是不言自明的。唐代诗人杜枚在《答庄充书》中论述:好文章是“以意为主,以气为铺,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的,任何一篇好文章绝不是字词句段的拼盘,可以随意拆教组合,它是“意”“气”相连,受“兵卫”呵护而贯穿始终的。朱自清先生在《论诗学门经》中说:“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遗,不足以受用成果。与其囫囵吞枣或是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虽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了就还了别人……读了还和没读一样!”我们佩服学者的渊博学识,更倾慕他们功底深厚。其实,他们读过的书许多人都是“知晓”的——不过是常常知其书名,晓得书中的片言只语。尤其是现在,浮躁流行,我们对经典的学习,是“浮在表面者多,赶时髦者多,而注意基础训练者少。”所谓浮于表面就是“翻看”,雁过无痕式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这适于浏览书刊,所谓注意基础训练就是扎扎实实做到熟读成诵,要进行诵读训练。许多人担心读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史子集会让我们沾染封建气息。其实,这是一种愚昧的偏见。基督教的“圣经”不失迷信的章节,当代西方人依然把它当做经典进行阅读,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此外,“四书”中的《大学》《中庸》篇幅不长,加起来才一万多字,且行文优美,章节严谨,是完全可以背诵的。《论语》《孟子》中的精彩篇章或格言警句可以全背。而《老子》才五千字,多是对偶或正反串连的句式,易于学生琅琅上口,也宜作“诵读”训练。
古代私塾授课的读法主要以背诵完整的篇目为目的,这种读书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比如就作文和读书的关系而言,古人提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主张。旧时学子的“劳于读书”,不似今天“偶然地、随意地”翻看,而是唱,是背,是“劳”于诵,也是“劳”于记,在肚子里扎扎实实地装下大量的经典文字,将典范文章的行文立意之法揣摩透彻,将绝妙的辞采章句烂熟于心,以至信手拈来。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破”字其实就是让书中的文字烂熟于心。这些文字成了一个人一生所需的文化“酵母”,到了一定时期就酿出芳香无比的醇酒了。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记忆是智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任何的学习都不可能只凭理解而不依靠记忆,尤其是语言。清人张潮说:“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背诵量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运用语言能力的强度。所以,好文章背诵得多,美妙的词采,晓畅的章句,铿锵的声律,精密的谋篇,就不自觉地内化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日后的泛观博览,慎思笃行,人情历练,就常于不经意间更上一层楼。如今,我们的母语源泉几乎是干涸的,记忆中只有“床前明月光””锄禾日当午“这样的几句摇篮诗,开口不能言,举手不能书,胸无兰墨,这么薄弱的根基是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的。为了让我们的母语源泉不干涸,我们应该发动全社会都来读经典,让经典走进课堂、走进家庭、走向社会,让中国人在阅读经典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沈锡伦.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乔炳臣,潘丽娟.中国古代学习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陈琴.素读经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胡卫红.听儒学大师谈人生[M].新华出版社出版,2007.
[5]向村仁.私塾手册[M].华夏文艺出版社,2008.
[6]丁刚.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诵读经典感悟成长作文500字 篇四
起初我对围棋有点陌生,我喜欢它还有一段故事。那是我在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串门,去了那个阿姨家,我看见有两个小孩在玩,我好奇得走了过去,问:“你们在玩什么呀?”那个小男孩说:“我们在下围棋。”我好奇地看着那个四方形的棋盘,上方的黑子、白子被他们挪来挪去,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很想弄个明白,于是,回来的时候我就跟妈妈说:“我也想下围棋!”妈妈笑着说:“好呀!”
暑假到了,我高兴的一蹦一跳,因为妈妈要带我学围棋了。我们来到了一个位于桃园北路的一个学校,哇!学围棋的小朋友真多啊!我坐在试听的教室里,讲课的老师声情并茂,非常幽默,他说:“棋盘如战场,可以开发智力、修身养性、开阔思维、锻炼人的意志品质。”我听得都入迷了,终于对围棋略知一二,知道了:围棋盘有19条线,竖有19条线,共有361个交叉点。完整的一副棋子,黑的有181子,白的有180子。天元是棋盘的中心点。棋盘上有4个角,4条边,1个中腹。我心想呵呵!原来下棋这么简单呀!
回到家里,便缠着妈妈跟我下棋没想每场都输,输棋的.滋味可真不好受,我眉头紧锁,有点烦燥,妈妈说:“孩子你不要着急,什么事都要一步一步的来,要用心、虚心,要约会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勇敢的面对输赢!”我记着妈妈的话,认真地学着围棋,一有空就跟小朋友们练练手,偶尔也会赢一两把“小”棋,我会高兴的手足舞蹈。
我爱围棋,因为它机谋万变、神秘某测,让我惊奇、让我happy,他让我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坚强。
5.经典诵读 感悟成长 篇五
感悟成长
新区实小
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而经典诗文,犹如一盏指路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自从我们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耳边常回响着那熟悉的国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诵读这些古诗文,犹如和一个智者交朋友,接受他的教诲,吸取他的智慧。也许他说的话、讲的道理,我们现在还似懂非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我们一定会对儿时所积累的经典有切身的体会,并会庆幸自己那时浸润在充满书香的新区实小的校园里。
老师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在已经有好多的诗词名句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耳熟能详。在诵读这些经典诗句中,我总能欣赏到祖国壮美的山河,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领略到诗人多姿多彩的生活,体会到诗人表达的爱国情、离别情、慈母情、朋友情„„唐朝的风,宋朝的雨,总带着古典的气韵飘逸而来,在我的耳畔穿越而过。
6.诵读经典,感悟成长 篇六
我的成长,离不开经典;诵读了经典后,我感悟成长:读了《西游记》,我知道了勇敢;读了《水浒传》,我知道了忠义;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知道了坚强……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读《西游记》,里面个性鲜明的人物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勇敢机智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忠厚老实的沙和尚、慈悲的唐僧、乐于助人的各路神仙、干尽坏事的妖怪……我知道了恶有恶报,我知道了勇敢地与恶人斗争,我懂得了最基本的`道德水准,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
。
诵读经典,我懂得了做人的品质。
长大了,我有迷上了《水浒传》,里面的英雄好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劫富济贫,引发农民起义,却以失败告终的故事给了我启迪。鲁迅说“‘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
读后感作文
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不是平民,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当‘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成了奴才。”我认同他的观点。
诵读经典,我懂得了如何看待身边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被海伦凯勒发自内心的话所感动了。我突然发现有一双眼睛是一件多幸福的事,我也发现当某县东西失去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应该去珍惜它。失去了,也不要难过,要坚强起来,勇敢面对困难。
诵读经典,我懂得了珍惜与坚强。
……
书,伴我成长。我诵读经典,感悟了成长。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初一(6)班
7.诵读经典感悟成长征文 篇七
小时候经常和大人一起看激动人心的红色影片,那时还看不太懂,只是朦朦胧胧地觉得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好伟大,这些人物,也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三年级时,爸爸给我买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让我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我如获至宝,三天之内就读完了,可没有什么看法,认为卓娅和舒拉不过和雨来、王二小他们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爸爸知道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不停的笑,让我过几年在看,那时就会明白了。五年级时,我又一次看了这本书,这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
其实,这本书是卓娅和舒拉的母亲写的,语言非常朴实,没有太多赞扬他们的话,使人读起来十分这本书前半部分描述了姐弟俩的童年,着重说明了言教和身教的重要性。后半部分写了当时战争的残酷以及卓娅和舒拉怎样为国家效劳,最终壮烈牺牲的场面。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当时苏联与法西斯大战,大部分妇女和儿童都去了乡下,为的就是能够平平安安的过完一生。可卓娅不仅没有去避难,还与弟弟舒拉一起当了旋床工人。在她不满20岁时,毅然参军,去敌人后方。有一次,她主动要求去烧德寇,没想到被叛徒出卖,落进了虎口。从此以后,德军每天对她严刑拷打,可卓娅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低头不语。在受尽了侮辱的情况下,被德军绞死了。舒拉为了给姐姐报仇,也参加了坦克军校。在胜利的前夕,壮烈牺牲。
想想我们自己,不说远的,就说班级里的事。班上要出黑板报,画画好的同学以上课为条件,尽量躲避出黑板报。好不容易出一次,又是怨声连天。组织一次爱心捐款,没有几个捐十块以上的,多半都是捐1块2块的,就这样还不知足,说我们学生捐什么款,老师捐捐就可以了嘛。卓娅和舒拉不是出钱,不是出力,而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上语文课时,一学到那些大无畏的英雄,就说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
8.诵读经典感悟成长征文 篇八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葬;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自己来,埋起着自私的、堕落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读完了《骆驼祥子》的最后一段,我不禁对主人公祥子感到深深的悲哀,读后感《诵读经典感悟成长征文》。
祥年轻力壮时期的祥子,体面、要强,认准了拉车这个行业,就成为了一名车夫。他的梦想便是希望能买上一辆新车。凭借他的节俭,他的不服输,三年来他挣出了一辆车。
这个时期的祥子,是污浊社会中的一股清流,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他具有了当时社会的大多数人们所不具有的一切美好的.品质。体面要强、勤劳节俭……这些就是成长中的我们所需要的品质。
可是他的心血——车,不久之后就被民兵抢走了,失去了洋车,牵回了三匹骆驼。他心有不甘,继续攒钱买车,想成为一个上等车夫。可钱还没攒够,又被孙侦探骗走了。后来以自己的幸福为代价,以和虎妞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祥子终于又拉上了自己的车。
即使祥子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但他依旧是祥子。还是具有美好的品质。在经历了磨难之后依旧可以保持初心,依旧有追逐梦想的勇气。我们也一样,成长的路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坎坷崎岖,我们要保持初心,牢记梦想,最终冲破枷锁。
但是没过多久,再一次的打击——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卖了自己的车,小福子上吊自杀接踵而至。这三起三落击垮了祥子的意志,祥子彻底崩溃了。他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也是去了信心。他开始堕落,沾染上了恶习,开始了游戏生活,成为城市垃圾,一个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
祥子的遭遇折射出了旧社会的黑暗。他的三起三落并不是生活在捉弄他,而是不可避免的。祥子是一个下等车夫,有怎能和官兵、侦探较量呢?这时候的他已经失去了最初的自我,变得和其他的人一样,折射在我们身上的,就是经历了打击之后,一蹶不振。人生漫长,有什么是经历不了的呢?风雨之后便会有彩虹,这应该是我们要牢记的。
当然,祥子的遭遇也有值得我学习和深思的地方。祥子的梦想是当一个上等车夫,为了这个愿望,他拼搏着,这份拼劲,值得我们学习。有了这份拼劲,又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呢?但他选择的这个行业是不是适合他?这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
虎妞是祥子的妻子,老舍将她刻画得拥有十足的生活气息。当然,虎妞的可鄙又可悲的命运也给我影响深刻。虽然富有,但却丑陋,他和祥子的畸形婚姻也是黑暗社会的杰作。小福子也是《骆驼祥子》中的重要人物。虽然家境贫困,父亲酗酒,但她仍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即使用下等方式挣钱养家,她也是值得敬佩。她最后上吊自杀,其实也是为社会所迫。
从祥子、虎妞、小福子、二强子,老马祖孙,到曾经扬威一时的刘四爷,都有在走向绝望、暗淡。由这些人物的悲剧构成整个社会的大悲剧,如同一出旧社会人民的葬礼。
9.诵读经典感悟成长优秀征文 篇九
暑假里,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学比赛。在比赛中,有的人眉飞色舞,有的人却愁眉苦脸。当然,这与我们平时的积累有很大关系,而且,这项比赛,主要是激励我们挑战的热情,指导我们怎样去诵读经典,品味成长。我参加比赛后,觉得五六十分的成绩很不理想,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像《论语》《孟子》这类经典的名著又蕴含着怎样的中国文化呢?这些都是我想知道的。于是,我便拿起了《论语》,朗朗上口的读了起来。首先我了解到这本书是大名鼎鼎的孔子的弟子,在其死后回忆其言行写出的语录体散文,书中孔子的`主要思想在于“仁”,还强调了“礼”。
这本书还是中华历史典籍中的扛鼎之作。我读《论语》时,大多依靠注释理解,依靠译文来思考,每一句话虽看似短小,但都蕴含着道理,都深深植入了我心中。其中,雍也篇里的第七句给我了很好的教育。文中说: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于任何事业来说,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这与我们学习是一样的,我们与其皱着眉头苦读书、不情愿的读书,倒不如把学习看轻松,在爱好它,已实行它为快乐的前提下再去用功,就会让你事半功倍的。另外,还有一条给予我了启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这三省,也会让你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的。诵读经典,品味成长。这可能是一生的事,这些书,每一边细读都有不同的感悟,它会使我们受益终身。
10.诵读经典 感悟成长作文 篇十
上了小学,我又开始重读《弟子规》,我渐渐感悟了它的涵义,真是受益非浅。妈妈说现在的我是“多了悟性,少了记性”:从书中让我知道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化,传统美德也需要我们传承。
《弟子规》不仅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还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我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鞭策自己的行为准则有了尺度、增进了自己为人处世能力。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它还教了我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使我成为有用之才。
读《弟子规》的同时,我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品位,这才会赢得别人的赏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诵读《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呢?
11.诵读经典 感悟人生 篇十一
从小就有着许多的书籍陪伴着我,它们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很多乐趣。从
《格林童话》给我带来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伊索寓言》给我带来的人生道理;《水浒传》给我带来的英雄豪迈;《西游记》给我带来的不避艰辛西天取经的毅力……这些书感染着我,我也情不自禁的爱上了它,直到现在,我依然对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想深入了解它们。
窗外下着雨,看着窗外的景色,让我想起了一本许久没有碰过的书。我走到书架面前,轻轻的把它拿了下来,触摸着封面,虽然有一些灰尘,但看起来依然是崭新的。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一本亲情小说,同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亲亲我的妈妈》,翻开了这本书,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了上来。
赵安迪,他是一个从小就由爸爸抚养的孩子,他的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事业离开了他。又因为一场事故,夺走了他从小依赖的父亲。最后是由一个陌生的面孔把他带走了,而那个人就是他的,妈妈。因为距离感,使他们不能以最融洽的方式在一起生活,可是最后,他们选择了:彼此退一步,彼此依靠,欣然接受,尝试着去接受对方,面对事实。
生活,要每个人的谦让,只有互相理解,宽容,才可以让生活少一份冲突,多一份和谐。就像狮子和豹,它们的实力都不分上下,如果正面抗击,只会两败俱伤。如果每一个人都退让一步,不去干扰,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安宁。俗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人生,是由享受的,更多的是让我们来学习,来感悟的。只要我们能够互相的谦让,互相的宽容,彼此多一份关怀,生活会对我们敞开大门,由你无限探索,追求。
12.诵读经典,感悟成长 篇十二
他们这种英勇无畏,仗义相助的英雄壮举,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从读书中,我收获了成长。
【诵读经典 感悟成长作文】推荐阅读:
诵读经典让国学伴我成长作文07-09
诵读经典诗文奠基学生成长10-08
经典诵读与学生人格品质培养之感悟06-30
经典诵读教案08-07
经典诵读心得09-20
经典诵读七09-26
匆匆经典诵读12-02
经典诗文诵读教案06-19
“道德经典诵读”篇目07-09
学生经典诵读感言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