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故事论文

2024-08-02

圣经故事论文(8篇)

1.圣经故事论文 篇一

陵南谈《圣经故事》之《出埃及》

《圣经故事》之《出埃及》

摩西的身世

谈到《出埃及》,我们必须先说起一个人——摩西。

摩西,以色列人(雅各即以色列后人),约基别之子。

在当时,因老埃及王驾崩,其他王继位,然新王室们对以色列的丰功伟绩一

无所知,他们憎恨国内所有的外族人,而在这外族人中又以以色列人人丁最为旺盛,所以新王就用苦役来削弱他们的体力,一来可以消除对埃及构成的威胁,二来也可以用他们这些奴隶来为自己建造华丽的宫殿。但以色列人并没有因此而有所削弱,人丁反倒愈加旺盛。新王就下令在尼罗河溺死以色列人新生的男丁,以此来削弱以色列人。

应该说,摩西是庆幸的,他被他的母亲 约基别用涂有柏油的篮子 放在高高的芦苇当中,由他的姐姐米莉安照看,以此来躲避埃及王的杀害。对摩西来说,更为庆幸的是,埃及公主恰巧来到河边洗澡,发现了他,并认他作为自己的儿子。但并没有立即带进宫殿,而是约基别的生母喂养,但在名义上,约基别也只不过是他的奶娘。

陵南个人认为,摩西的身世存在很多的可疑点。

摩西是否真的是以色列人?如果他是,那么埃及公主又为什么会认他作为自

己的儿子?如果说公主这种行为只是想解救这个可怜的以色列人,那也未尝不可。但是,在当时,血统是被极为重视的,人们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认养一个孩子,更不用说是王室。但也不外乎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摩西是公主的私生子。未婚先育,按当时律法是死罪,公主为自救,便说摩西是其养子,并由以色列人约基别抚养,这么一来即保全了儿子的性命,又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是一举两得(注:此种可能性,只是陵南个人猜测,不具真实性)。

二、埃及的灾难

这里暂且不谈摩西到底是什么人。

《圣经》上说摩托西在岳父那里生活了四十多年,过了四十多年的牧羊生活。

后来摩西受到神的召唤,令其带领他的族人离开埃及,逃离那种困苦的生

活。摩西照着神的话做了。他晋见了埃及王,并照神的话说,他要带领神的子民

离开埃及。国王对摩西说“不”,这在《圣经》的理解上可以说是对神说:“不”。

国王对神说“不”,以为着什么?以为着他将不再受到的庇佑,相反,他还

要受到神的惩罚。其实国王说“不”只是埃及人将要受到神的惩罚的一个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塑造了很多的神像,并崇拜他们,他们不再相信神,信奉神,这些在神看来是不允许。神说:我才是世上唯一的真神,你们要相信我,信奉我,并忠诚于我,我将赐福于你们,不论何时我都与你们同在。神令摩西前往埃及并带领其族人离开埃及,其实就是神的一个证明,他就是要证明,他才是世上唯一的神。这在神召唤摩西时对其的谈话中就可以看出。神对摩西如是说:“带上你的手杖,你要用它做奇妙的事,以便向我的子民和埃及王证明,我是惟一的真神,比国五和他所膜拜的那些神祗更有能力。”]

摩西在神的旨意下,举起手杖,尼罗河的河水便变成了褐红色,接着,青

蛙从水里跳出来,蹿时房屋,蹿上床和灶台。神又使滋滋叫着叮人的蚋和发出嗡嗡叫的苍蝇遍布埃及„„

陵南个人认为,青蛙大量涌出,可能是地震的一个前兆,至于河水变为褐

红色,可能是由于污染,尼罗河出现了赤潮的现象。叮人的蚋与嗡嗡叫的苍蝇,也极有可能是由于尼罗河的赤潮才导致鱼类的死亡,滋生出来的。

接下来神令埃及遭受了暴风雨,接着又闹蝗灾,破坏了埃及人的庄稼。而神最后的灾难,则是极严厉的、极残酷的,就是杀死了埃及每一户的长子,令其家人悲痛欲绝。

陵南个人认为,与其说神是爱世人的,倒不如说神是爱爱他的人的,而对不信任他的人,将受到惩罚。这里,陵南看不到神胸怀的博大,因为他只看到了自身的权力是不容侵犯的,他是权威的,他也一直坚定着:他才是世上惟一的真神。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先期基督教还没诞生之前,神又在哪里呢?神的影子为何到了这会才得以显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于而后,摩西带领神的子民离开埃及,路经红海,而埃及王的军队也在这个时候追来,因为埃及王又后悔了,后悔让以色列人他的奴隶离开了,因为他们离开了,埃及王在建的华丽宫殿便不能完成,所以说埃及王后悔了。

圣经上说,摩西举起手杖,红海便分开了,神又用云柱挡住埃及军队的视线,夜幕降临,云柱耀眼的光亮,便给神的子民照亮指引。

等摩西带领着大家都渡过了红海,神对摩西说:再把你的手杖举向海。摩西照做了,红海便又合上了,埃及王的军队被全部埋葬。

说到这里,陵南个人认为,这应当是一种巧合。当追兵快要到的时候,恰巧某个地方发生了地震,引发红海海底某些地方垄起,摩合及其族人为了逃命,便大胆的从这垄起的陆地上渡过红海,当他们全部渡过之后,地震引发的红海海啸又恰巧在此时发生了。从理论上讲这种恰巧的概率是小之又小,但仍旧存在着可能性。在陵南读到此段时,陵南在网上查阅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并找到了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和陵南以上的推断不谋而合,资料上说,在这一时期,红海确实发生过海啸,故此,陵南也大断推断:这不过是一种本不可能的巧合。

三、《出埃及》感想

看过这篇圣经故事之后,第一感觉,神并不一定存在。从这则故事的后篇,我们可以看到,当摩西率领子民来到圣山(即西奈山)下拜见神并听神宣布旨意的时候,忽然山顶出现了块乌云,接着便电闪雷鸣,子民不敢上山,而后纷纷离去,上山的也就剩下摩西及亚伦,然后《圣经》上说,神只与摩西说了话。陵南奇怪的是,为什么神只与摩西说话?难道他还有什么告不得人的秘密么?既然亚伦敢登上西奈山,那也就表明,亚伦是深信神的,是爱神的,那神为何还要躲避亚伦?神想要世人爱他,信奉他,他完全可以显圣给他们看,来证明他的实实在在的存在。《圣经》讲耶稣复活时候,因为多马对其的怀疑而显圣,来证明他是天父之子并宣布他的旨意。那么神又为什么不可以显圣,来证明他的这一存在?当然,我这话说的有点儿矛盾,因为在此间,耶稣也还没有出世,即使这样,我个人觉得,神没有必要躲避亚伦而独与摩西说话。

事实上,我们的神似乎总是隐藏在故事的背后,以一种神秘的身份出现。看到这里,陵南更以为,神,不过是某些有想法的人,用来维护其政权的一种手段,这里说到摩合,咱们就以摩合为例,当他从西奈山回来,便颁布了十诫。

所谓十诫,总篇分前、后五条,前五条是爱神,后五条则是爱人。

一、不可拜别的神祗。

二、不可造任何偶像并向敬拜。

三、不可滥用神的名。

四、要谨守安息日为圣日。

五、要孝敬父母。

六、不可杀人。

七、不可通奸。

八、不可偷窃。

九、不可捏造谎言陷害人。

十、不可贪婪。

而十条又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出现的呢?

从埃及逃出来以后,以色列人渐渐的忘记在埃及城里的所有待遇,也渐渐的忘记了,他们是怎样从埃及城里逃出来的,他们开始滋事,每天摩西都在忙着这些事情——断案。

是啊,有了争执,便要想法去解决,但断案,也得有个依据,不然的话,对这个处罚的轻,对那个又处罚的重了,人们觉着不公平了,又滋起事了,这该怎么办?于是,摩西想到了神,有了神,也便有了十诫,有了十诫,摩西便可以大胆的去制定律法,依着神的旨意。但陵南觉着,依着神的旨意,也不过是名义上的旨意。摩西,说要见神的是他,真正见到神的又是他,并且只有他,后来宣布十诫的是他,“受神旨意”制定律法的又是他,看来,真正说话算数的,依旧是摩西,也只有摩西,那是“神”赋予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且不说明权力是否真的是神所赋。

2.圣经故事论文 篇二

不少人认为《白鲸》象征着执着探寻自然界秘密的美国精神, 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曲折离奇的探险小说。本文认为《白鲸》包含了更多的圣经宗教意识。

《白鲸》中大量的文学和神话暗示, 取自《圣经》文学。

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亚哈、以利亚等都出自《圣经》。《白鲸》中的主要意象——大海、太阳、天空、空气、大鲸、火、鸟等, 也均源于《圣经》。这使《白鲸》与《圣经》的联系一目了然。我认为《白鲸》与《圣经》更是一种互文性关系。作者麦尔维尔通熟圣经文化, 采用互文性手法, 将小说与《圣经》进行对照, 编织作品复杂的象征之网, 生成主题。本文将力图从作品命名、象征手法、文学原型这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解读。

1. 作品命名中圣经原型的引用

在西方文化背景中, 巨鲸与《圣经》典故的联系密切, 是大海魔王或海中怪的同义词。作品开篇“选录”就选取了五段《圣经·旧约》中有关海中这种“大鱼”的记录:

上帝造就大鱼。

——《旧约·创世纪》

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吞了约拿。

——《旧约·约拿书》

作者麦尔维尔的意图是使人明白, 在圣经文化中, 大鲸既是恶魔般的巨兽, 又是上帝引以为荣的造物, 是上帝神力的象征。接着, 作者在“选录”的最后两段选取《南塔开特歌谣》:“孩子们, 快快活活, 别无精打采, 勇敢的标枪手正在打大鲸!”和《鲸歌》:“这条罕见的老鲸呵, 置身在狂风暴雨中, 海洋就是它的家, 既然强权就是公理, 它就是强权的巨人, 是无边无际的海洋之王。”与之对照, 折射出西方文化精神和思想实质的内核。由此我们不难发现, 小说取名《白鲸》不仅是要保留它的原型意象, 而且要存有新意, 造成一种混合象征。

在《白鲸》中, 船长亚哈为了复仇, 用尽手段诱使水手们同他一起在茫茫大海上追杀白鲸, 最终导致船毁人亡。小说中的亚哈与亚哈王有着相似的性格、命运。《圣经》中的亚哈王性情傲慢, 一再违背上帝的诫命。船长亚哈也是一位帝王般的人物, 性格孤傲, 不断与上帝为敌。他声称:“如果太阳侮辱我, 我也要戳穿它。”他决心“要到天涯海角去追击它, 直追得它喷出黑血, 落尽鱼鳍”。亚哈追杀白鲸就是追杀上帝, 是一个真正敢于反抗上帝的恶魔般的人物, 也是上帝谴责和诅咒的对象。他将白鲸视为一切恶的化身, 执意追杀白鲸。而白鲸是上帝引以为荣的造物之一, 他与船员们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中追杀它, 就是反抗上帝, 就是走向灭亡。

2.《白鲸》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许多人物景观几乎都具有多层象征意义。作者通过多重奇谲的象征事物来表现他对哲学、社会、宗教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首先, 陆地和海洋是小说中一对相反相成、内蕴丰富的象征物。一方面, 陆地象征着安闲舒适, 海洋象征着凶险莫测;陆地代表着封闭自足, 海洋则代表着冒险求知。另一方面, 陆地也象征着使人丧失精神生活的人类文明, 而海洋则代表未受人类文明污染的原始文明的保留地。与此相映, 航海远行既可象征探索与发现的心灵历程, 又可象征返璞归真的精神之旅。

其次, 从白鲸莫比·迪克的象征意义来看, 莫比·迪克是一条带有传奇色彩的白色巨鲸, 小说就以这条巨鲸的名字命名。“异教徒水手把它当成海怪, 亚哈把它当作自己的仇敌”。“白鲸”在这里成了一种超然的对人怀有敌意而又难以征服的神秘力量。它又被人理解为世间一切“恶”的化身。白鲸同时又是上帝神力的象征, “在它那硕大柔和的头顶, 由于它那无法言传的沉思默想而挂着一顶雾气重重的华盖, 而这种雾气……你有时看得到又被彩虹耀得光辉灿烂, 仿佛上天已经批准了它的思想似的”。白鲸还是大自然的化身。这样, 小说的象征意义表明:人类如果一无止境地疯狂掠夺大自然, 必将被大自然所埋葬。

3. 作品的圣经“文学原型”

创世纪篇中上帝三天造海, 造出人之后, 人在地上罪恶滔天, 于是神想毁灭他所造的万物。但由于挪亚是个义人, 敬畏神, 因此在洪水来临之前, 神要存留他的一支血脉, 并吩咐他造方舟, 得以在洪水中存活。所以说, “挪亚方舟”暗示了人类需要经过“死亡—重生”的轮回仪式, 暗示人类世界由无序趋于有序, 人与人、人与上帝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在《白鲸》中, “裴廓德号”就是“挪亚方舟”, 在茫茫的大海中寻找生命的价值。它载着水手们的希望和企盼, 渴望在捕鲸之后能再回陆地, 过上理想的生活。

撒旦在《圣经》里是魔鬼的意思, 他引诱人背离神, 任由自己的欲望行事。在《白鲸》里, 亚哈、巴别塔和撒旦有着密切的联系。亚哈船长受到撒旦的引诱, 不顾船上其他水手的死活, 只为满足自己的复仇欲望。巴别塔是人为荣耀自己, 建巴别塔的结局是口音变乱了, 人无法达到宣扬自己之名的目的。亚哈杀白鲸就像古人建巴别塔一样, 试图想神一样了解一切, 通过杀白鲸来荣耀自己, 但结果只能是淹没于海底之中。

十字架也是《白鲸》中时常出现的意象, 它对小说的主题有深化的作用。在《圣经·新约》中, 四大福音书都描写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在督教文化中, 十字架是上帝与邪恶力量决定性的最后争战, 尽管耶稣表面上失败了, 但是他的复活表明对罪和死亡的全然得胜, 基督徒相信耶稣在十字架上彰显了上帝对世人的爱。“裴廓德号”在海上航行, 船上的人是要去献祭的“羔羊”, 被钉在了十字架上。伊什梅尔在灾难中存活, 如同复活一般, 成为“唯有我一人逃脱, 来报信给你”的人。其中的“你”书中没有明确的所指,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麦尔维尔借伊什梅尔说出人必须与自然和好, 主宰自然的是上帝, 宇宙的秘密就是要与上帝和好。

4. 结语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麦尔维尔熟谙《圣经》, 成功地引用《圣经》原型, 使作品延续并发展了《圣经》原文的宗教意蕴。实际上, 对于“白鲸”的象征意义众说纷纭:有人把它看作“善”的象征, 有人认为它是“恶”的体现, 还有人说它是不善不恶的永恒的大自然的代表。在作者的笔下, “白鲸”颇有神秘主义色彩。我们可以把亚哈看作是人类罪恶力量的代表或邪恶人性的化身。而亚哈的仇敌白鲸, 作为神秘的超自然的存在物, 被看作是上帝用来惩治邪恶者的工具。白鲸与亚哈的斗争就成为服从神意与反叛上帝、善与恶、欲望与抑制之间的冲突。小说中所使用的象征手法还有很多, 这种写作手法使这篇小说意义深远, 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

[2]江玉梅.与上帝摔跤——浅析《白鲸》的宗教意识.南昌高专学报, 2008, 23, (4) .

[3]王瑾.互文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圣经故事(4) 篇三

The Birth of Moses and his Holy1)Mission2)

When Moses was born, the Hebrews3)(the ancestors of Israelis) were slaves in Egypt. But they were of such a number that Pharaoh4)was afraid of them because he thought they might take over his country. He first ordered that all Hebrew baby boys be killed at birth so that they would not grow up and fight against him. When this plan failed,for the midwives5)would not do this, the Pharaoh ordered his people to kill newborn Hebrew boys at sight. Moses?mother hid for three months and then put him in a basket and set it afloat6)on the Nile River.

Moses’sister Miriam watched the basket until she saw that Pharaoh’s daughter came to the river. The princess found Moses in his basket. Miriam appeared from her hiding place and told the princess she knew a woman who could nurse the baby. It was his mother. The princess took him back to live with her as though he were her own son.

One day, Moses killed an Egyptian who had beaten a Hebrew slave to death. He had to run away to another land. God spoke to him through a burning bush,which was burning but not consumed7)and told him he must go back and free the Hebrews from slavery.

The Disasters in Egypt

Moses was not an eloquent8) man, so God made Aaron, his brother the spokesman (代言人) for him. They summoned9) the elders of Israel and told them what God had said to Moses and performed the miracles10)before them, so they bowed11)themselves to the ground to worship12)their God. Then Moses and his brother went to the Pharaoh to ask him to set the Hebrews free. But the Pharaoh would not set such a valuable possession free, instead he increased the sufferings of the slaves and asked them to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 Seeing the new sufferings of his people, Moses and Aaron went to the Pharaoh again and performed the signs. Aaron cast his rod13)on the earth and the rod turned into a snake. Yet the Pharaoh’s magicians did the same, although Aaron’s rod swallowed the rods of the magicians, the Pharaoh would not listen to them.

Then God told them to put the rod into the Nile River, and the water of the river turned into blood, but the Pharaoh’s magicians were able to do the same, so the Pharaoh did not believe Moses. Then God caused the Egyptian land to be covered by frogs, but the Pharaoh’s heart was hardened after the disaster was lifted. The Lord then told Moses to say to Aaron, “Stretch out your staff and strike the dust of the earth, that it may become gnats14)throughout all the land of Egypt.”And they did so, but the Pharaoh was as stubborn15)as before. Then God caused many disasters such as various disasters including the Darkness to fall over the land of Egypt. But each time the Pharaoh’s heart was hardened even more.

The last plague16)was the worst. God caused that the eldest son in every Egyptian family to die, including the Pharaoh’s eldest son. God had warned Moses to mark the doorposts17)of all Hebrew houses so that Hebrew boys would be protected. Moses did so. The Hebrews celebrated the day and it was the Lord’s Passover, for God had saved the first-born Hebrews. The Pharaoh was so upset by the lose of his son that he finally said to Moses that the Hebrews could leave Egypt.

摩西的诞生和他的神圣使命

摩西出生时,希伯来人(今以色列人的祖先)还是埃及领土上的奴隶。但他们人数众多,法老因此害怕他们会控制他的国家。他首先下令在所有的希伯来男孩一出生时就杀掉他们,以免他们长大后反抗他。但助产妇不忍心这样做。这个阴谋失败后,他又命令他的人民见到希伯来新生男孩就杀掉他们。摩西的母亲先是藏了他三个月,然后把他放入篮子并把篮子放到尼罗河上任其漂流。

摩西的姐姐一直关注着小篮的去向,当她看见法老的女儿到河边并发现了篮子里的摩西时,她从藏身之处出来告诉公主说她认识一个能哺乳这个孩子的女子——那便是他的生母。公主把孩子带回家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

一天摩西看见一名埃及人将一个希伯来奴隶殴打致死,便杀死了他。因此他逃到了异乡。上帝从一丛正在燃烧却并未被烧坏的灌木丛中显现,对摩西说他应该回去带领希伯来人远离奴役。

降灾埃及

摩西并非雄辩之人,所以上帝让亚伦,他的哥哥作他的代言人。他们召集了以色列人的长者告诉他们上帝说给摩西的话,并在他们面前显示了神迹,他们因此都伏地拜服上帝。摩西和亚伦就到法老那里去,让他释放希伯来人。可是法老不愿把这么宝贵的财富放掉,相反他增加了他们的痛苦,命他们不用稻草就制作砖块。看到人民正遭受新的苦难,摩西和亚伦又来到法老面前并显示了神迹。亚伦把手杖掷到地上,手杖变成一条毒蛇。可是法老的魔法师也做出了同样的事情,尽管亚伦的手杖吞掉了魔法师的手杖,法老还是不相信他们。

之后上帝又让他们把手杖放到尼罗河里,河水变成了血,但法老的魔法师又做出了同样的事情,法老还是不相信他们。上帝又让埃及大地到处都是青蛙, 但是当灾难解除后法老的心又硬了起来。上帝让摩西对亚伦说:“把你手杖伸出去,击打大地,让地上的尘土都变成虱子遍布埃及。”他们就如此行事, 可是法老顽固如从前, 上帝于是降各种灾难于埃及,包括让黑暗笼罩埃及大地。但是每一次法老的心都更加坚决。

最后一次的灾难是最严重的。上帝使每个埃及家庭的头胎孩子都死去,包括法老的长子。上帝警告摩西要让每个希伯来家庭在门柱上作标记,这样他们的孩子就能免死。上帝便如此做了,希伯来人就庆祝那一天,那一天便是逾越节,因为上帝保全了希伯来人的头胎孩子。法老为丧子而深感不安,于是最终对摩西说希伯来人可以离开埃及。

故事后的典故

1. Moses 摩西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尊崇的先知,即是神话宗教人物,又有历史政治背景,也是很多艺术作品的原型,如米开朗基罗的摩西雕像。

2. a burning bush, which was burning but not consume一丛植物怎么能燃烧却不被烧坏呢?这是上帝让摩西相信他的神力所用的法术。

3. to bring the sons of Israel out of Egypt(喻)使……摆脱困境或脱离苦海

e.g. The Board will have a meeting tomorrow to discuss how to bring the sons of Israel out of Egypt. 董事会明天要开会讨论如何摆脱困境。

4. To make brick without straw 做砖坯不用稻草;(喻)做无米之炊,无计可施

e.g. Having no records of the writers survived, the biographers of Cervantes were forced to make brick without straw.没有保存下来的记录,为塞万提斯写传记的作家们不得不做无米之炊了。

5. Aaron’s rod:(借)蛇,(喻)大权在握;也指一种植物

6. Moses’s gnats/lice:(喻)战胜邪恶的奇迹 ;多如牛毛(修饰不好的东西)

e.g. The teacher was very patient, though the students’s spelling mistakes are as many as Moses’s Gnats. 尽管学生们的拼写错误多如牛毛,老师还是很耐心。

7. Egyptian darkness:(喻)乌黑;暗无天日;伸手不见五指;(宗教比喻)懵懂无知,缺乏

e.g. The boat went in almost Egyptian darkness against the gale, and finally it reached the shore.小船在漆黑一片中逆风而行,最终靠了岸。

8. Passover or Pasch 逾越节

4.儿童版圣经故事 篇四

相传,在黑暗的时代,当人们竟然开始崇拜偶像时,以色列山地的这个家庭,却仍然继续相信神,并且每年到示罗去献祭。

以利加拿原本有一个温柔的安子哈拿,因为没有生育,以利加拿就违背神的命令,又娶了毗尼拿为妻,家中也因此失去了平安喜乐。以利加拿好后悔呀﹗

好不容易到了示罗敬拜神,毗尼拿又为了分配食物的多寡,大吵大闹的妒忌着哈拿。

因为哈拿没有孩子,毗尼拿一有机会就对她冷嘲热讽。哈拿的心里好苦阿﹗只有躲在屋由淌眼泪。

这一天,忧伤的哈拿哭倒在圣殿台阶上,她向神祈求一个孩子,并愿意将他奉献在圣殿中。好心的老祭司以利,来安慰,祝福他。

神垂听了哈拿的祷告。第二年,果然赐下了一个可爱的胖儿子,哈拿给他起名叫撒母耳。

一转眼,小撒母耳已经会走路了。瞧﹗他像只无尾熊似的,经常扒在妈妈身上,和妈妈一起赞美神。

哈拿每晚认真的为撒母耳祷告,并且把他奉献在神手中。

5.圣经故事读后感 篇五

圣经故事读后感

这些天一直在读美国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圣经的故事>一书.本来我是无意去了解这些宗教方面的书籍.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有朋友谈到了那部<耶稣受难记>的电影,说那电影观后感触非常深.我也想试着去体会一下电影带来的冲击力,而不巧电影在网络上暂时找不到,我没能看成.书店是时常会去逛的,前几日去书店时看到这本<圣经的故事>,为了了未看成电影的遗憾,便买了回家.对于正统的宗教说教书籍,我是没多大兴趣的.尽管在自己思维混沌迷茫的时候,有个基-督教网友也曾经让我去领悟神的指示,接受洗礼.可是自己终归放不下约束自我的那份自以为是的自尊,刚愎自用的认为自己的灵魂,决不会受任何宗教的束缚而有所扭曲和压抑.现在想想,这的确有近偏执.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人在精神世界是需要找个终极的依靠或者信仰,来缓解现实所给予的烦恼,来逃避人生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厄运和痛苦.无论怎样,我们追逐心灵的崇高是没有错的.而我的确是个固执的人,到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其他学科和性格的原因,对于宗教还都是一直抱着观望的态度.言归正传,自打买了这本<圣经的故事>后,首先我读了作者的自序.房龙在自序里有段话很让我感动,由此更加深了对此书的好感,和迫切希望了解的愿望.房龙在他的自序里这样说到:“我不是在向你们说教,我不是在攻击某个观点和行为,也不是在为谁辩护.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应该知道的(完全是我个人的观点---而且上帝禁止我强求别人同意),你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更多的理解,宽容和爱,因为那是善良的,美好的,神圣的.”说的真好.我想,也许这本书真的可以带给我某些新的启示.书的第一章与第十九章基本讲述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和历史变迁.而且作者掺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分析和评论了这曾经生存在地球上古老的民族的漫长历程与错综复杂的先知,君主们的功过得失.围绕着上帝耶和华的一系列指示与犹太民族在那些岁月的长河里命运多劫,民族的团结裂化,裂化团结....一次次的迁移,变迁.而最后犹太民族始终都没有实现民族大团结和建立一个完整的犹太帝国这一犹太先祖们的伟大构想.由于这些篇幅涉及的人物,历史,背景,纷争极为繁杂.我只是粗略的浏览了一遍.而现在促使我急切的想要写下这些文字的是因为最后的那十章内容.---那些记述耶稣生平和思想的故事.说句实话,耶稣在常人眼里早已幻化为万能的上帝,在基-督徒的眼里他又似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但是,在此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人性化的耶稣,一个充满善良,正直,纯朴,勇敢,智慧的拿撒勒的伟大木匠.也许,在现实生活里是不可能找到具有如此多美德的人.的确,这几乎就是一个完人,一个理想当中最完美的人.如果还可以算“人”的话.但是正因为这些的确是“人”身上所存在的高贵品德,只不过是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具备了而已.因为这些品质,所以我仰望他,仰望这些人性中熠熠生辉,完美无缺的崇高.书中有这样几段记述耶稣的段落,我相信读了以下这些文字的人也会和我有同感,感动于这份来自这位木匠身上人类最无私,最博大的爱:....“犹太学者都用希伯来语丰富的冗词赘语把他们要表达的意思掩藏起来,以此显示他们的博学多才.而这个拿撒勒人说的和做的永远都是一个体面和自尊的学者从未说过和做过的事情.他又是那么和颜悦色,想找他岔的人即使派遣了警-察也没有任何理由干预他的事.....到现在他们开始明白摧毁耶稣并不像他们所预期的那么容易.显而易见,激怒他是不可能的,他从不对仇恨他的那些人表示反感,他从容地走出每一个陷阱,当他被-逼到一个角落时,他就讲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使所听故事的人转到他这边来.....他希望人们爱自己的友邻,他恳求人们停止战争.眼看着人们互相残杀,冤怨相报,耶稣痛心疾首.他本来是个快乐风趣的人,生活对于他来说是快乐的,而不是负担.他爱母亲,爱家庭,爱朋友.村子里的活动,他没有不参加的.他自己不是隐士,也不赞成别人靠逃避生活拯救自己的灵魂.可是这个世界却似乎到处都是荒凉,暴-力和混乱.耶稣以他那纯朴而伟大的胸怀贡献出一剂医治这些创伤的良药.他把这剂良药称作-爱.有这个字眼就是他所教导的核心内容.....做出最后决定的时刻到了.逃跑还来得及,但是逃跑意味着默许自己的罪,意味着自己的思想的失败.耶稣独自一个人呆在寂静无声的树林中,进行他最后的战斗.他风华正茂,生活充满希望.一旦他的敌人抓住他,死亡将会以最可怕的方式降临.他做出了选择.他留了下来.....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轻声嘟囔了几句没有什么人能听懂的话.一个好心的罗马士兵用一块海绵蘸点醋,再用长矛尖挑到耶稣的面前,想麻醉一下他那被钉子撕裂的手和脚,减轻他的痛苦.但耶稣拒绝了.耶稣使出最后一点力气,强打精神做了一段祈祷.他请求宽恕他的敌人 ,不要为他们加害于他而惩罚他们.然后他低声说:”结束了.“耶稣就这么死了.如果读了这些文字还不可以感受到”伟大"的真正定义,那你的心灵要么已经麻木了,要么根本就是铁石心肠.宗教有它过于追求理想化而避世的一面和迷信盲从的一面.但是,我们暂且不去看它这些劣性,再撇开宗教的神化.让我们去看看这个拿撒勒木匠身上伟大的人格魅力.想想,这样的伟人难道不应该让我们这些向往崇高的人在思想上神往与仰望吗?根据无数耶稣存在论学说的学者证明,耶稣不是神,公元前4年,在加利利河谷的小山坡上有一个叫拿撒勒的小村庄里诞生了这位犹太民族最伟大的先知,也是人类社会最伟大之一的先知,而且还是一个具备完美人格的伟人.无论耶稣存在与否,我宁愿相信这个木匠的儿子是真实的.而且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人类能够穿越战争与贪婪的桎梏,他甘愿背负起十字架的痛苦,而且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还不忘记为他的敌人祈祷,请求宽恕他的敌人,不要因为对他的加害而惩罚他的敌人.耶稣至始至终爱着他的人民,在临死时心里都不曾有过一丝怨恨.他是带着无限的宽容和怜悯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用他一生始终如一的言行请求用融合万物的终极之爱去治愈这个世界的痼疾.这就是神爱,这就是人类内心深处渴望的理想之爱,这也是一个凡人可以称为上帝的原因.历史在不断的变迁,人类在不停的向着更文明进步.在人类走向理想文明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学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上的胜利.可是,无论精神上的文明进步到怎样,无论人类对自然和科学认识到多少,耶稣宣扬的理解,宽容和爱,都将是人类进入文明世界里最宝贵和最值得永远保留和延续的崇高美德.犹太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造就了历史上如:亚伯拉罕,摩西.大卫,所罗门和耶稣这样一些伟大的先知和君主.<圣经>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部最璀璨的杰作之一.而我现在只是拾得房龙关于<圣经>而撰写的<圣经的故事>这一以旁观者的姿态理解<圣经>的一点微感.我急于写下这匆忙感悟的读后感,只是为了以后能够更清楚的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自己做一个第一认知后的佐证,便于续读<圣经的故事>或者读<圣经>的一个参考,圣经故事读后感,读后感《圣经故事读后感》。

6.圣经故事的简介节选 篇六

《大卫》选自《圣经

故事

》,本书的赏析文字通过画面故事综述深入地阐释圣经故事。255种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精品,用珍贵文物及权威考古发现,破译神秘的圣经故事。这是美国大作家房龙饱受赞誉、传读不衰的名著。多幅世界名画图释圣经故事,古今艺术大师倾其毕生才华演绎的圣经故事,作者用朴素睿智、宽容的声音讲述这个古老的故事,以及人类的文明进程。《圣经》博大而神秘,但作者通过本书让普通人也能看懂它。它是美国历史学家房龙为美国青少年了解《圣经》知识而撰写的通俗读物。他简明扼要地解答了《圣经》是怎样的一本书,包含那些内容,作者是谁,与犹太人的关系,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耶稣是怎样的一个人等令青少年感兴趣的问题。

7.《红字》中的圣经文学投射 篇七

1 圣经和西方文学的关系

国内有一个专门研究圣经文学的学者梁工, 他指出:“在人类文明史上, 《圣经》至少占了两个世界之最:译本最多, 发行量最大。有关资料表明, 截至1988年, 《圣经》 (或其部分经卷) 已被译成1884种文字或方言, 成书后几乎每年有新译本行世;总发行量难以估算, 在现当代每年发行数千万册, 有时逾亿册。因拥有历代的无数读者, 在西方, 它的影响已渗入政治、法律、哲学、道德、伦理、文学、史学、美术、音乐……直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位名叫麦克非 (Mc Afee) 的现代学者曾说:‘假如所有的《圣经》都被销毁了, 仅仅从各城市公共图书馆的书架上, 收集其它书中引用过的《圣经》字句, 就仍能把《圣经》的主要部分重新拼凑起来。几乎所有伟大作家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谈到《圣经》对自己的影响。’这种说法是切合实际的。假如没有《圣经》, 一部西方文化史将是另一种面目。”[1] (梁工2012)

那么《圣经》在中国的影响如何呢?据查, 基督教在唐太宗贞观九年以景教的名称入中国。《圣经》被译成深文理、浅文理、白话体, 一直到现当代汉语版本的过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尤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思想、内容、文体、语言等得以完善和发展, 从中体现和证明了自身的文学价值。自19世纪上半叶, 《圣经》典故在中国也日益流传开来。中国现代名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叶圣陶等, 都曾在作品中熟练地引用《圣经》中的箴言和故事。茅盾的小说《参孙的复仇》和《耶稣之死》分别取材于《旧约.士师记》和《新约.福音书》。艾青为一首小诗的题辞是“一粒麦子死了, 会结出许多子粒来”, 此语出自《约翰福音》。

朱光潜先生曾将文学与哲学进行过比较, 附带讨论了宗教和文学的关系。他说:“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 但是它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 就不容易达到深广的境界, 诗好比一株花, 哲学和宗教好比土壤, 土壤不肥沃, 根就不能深, 花就不能茂。”[2]

可以这么说, 哲学和宗教一样, 是最能表现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产品。因此, 在跨文化的比较文学中, 如果想绕过不同的文化中的哲学与宗教, 对于文学的研究和解释也就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对于西方文学的研究更是无法绕开宗教, 自从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到西方进入中世纪以后, 基督教逐步成为各国的全民宗教, 因而其文学就只能从基督教文化中吸吮乳汁。“尽管中世纪以来有些作家、作品从古希腊、罗马历史中发掘题材, 因此也再现了古希腊、罗马的多神教——奥林匹斯教”[3]但这只是少数, 西方文学在这一时期已被打上了无法抹去的基督教单色烙印。而谈到基督教文学, 中世纪以前的的西方文学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关键环节。基督教及其经典《圣经》, 在西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无论是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和黑暗的中世纪, 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及文学流变如此之快的近现代, 基督教不但在艺术上给与西方文学以给养, 更在精神上给西方文化以支撑, 可以说,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西方文学。

2《圣经》人物原型

2.1 海斯特白兰

海斯特白兰一方面由于通奸罪受到惩罚而不得不在胸前佩戴红色的字母A (adultery通奸) , 另一方面她通过自己的善良天性和努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她那不光彩的过去被她的好心及神圣所取代, 她的形象及性格美德反映了某个圣经人物。

面对宗教的压迫及大家的蔑视, 她具有勇敢及不屈服的表现。“狱吏左手高高举起权杖, 右手抓住年轻妇女的肩膀将她朝前拉;走到门槛边, 女人推开了他, 她这动作显示了她天然的端庄和倔强的个性。她似乎是自觉自愿地步出门外。”[4] (霍桑P9) “于是, 索兴用一条胳膊架着孩子, 她虽然面孔红得发烧, 却露出高傲的微笑, 用毫无愧色的目光环视着她的同镇居民和街坊邻居。” (P9) 正如伪装的丁美斯戴尔, 她的情夫所说:”这个女人的心是多么有力而宽广啊!” (P35)

从以上节选可知她非常倔强、不屈而又保持自己的尊严, 相比之下看热闹的大众及她的情夫显得冷血而残酷。霍桑在有罪和无罪之间做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由此突出了海斯特的神性形象。作者这样赞美她的神性:“在这些清教徒的人群之间, 若是有一个罗马天主教的话, 会从这个怀抱孩子的美丽妇人身上, 会从她那如画的服装和态度中, 想起了圣母的形象——过去无数著名的画家竞相表现的画像。” (P15)

而且即使她的针线活也带有某种吸引人的神性。“她的裙袍的前胸上露出了一个用红色细布做就、周围用金丝线精心绣成奇巧花边的一个字母A。这个字母制作别致, 饱含了丰富而华美的想象, 配在她穿的那件衣服上真成了一件至善至美、巧夺天工的装饰品。” (P10) 即使在这样受屈辱的环境下, 她的内在美和外在美也丝毫不减, 在人群中鹤立鸡群。在刑具上, 她曾处于崩溃的边缘, 然而马上又保持了镇定。“但是, 在她注定要忍受的这种铅块似的痛苦之下, 她时刻觉得必须发挥出她全部肺腑的力量来大声嘶叫, 并从刑台上投身到地下, 否则她立刻就要发疯了。” (P17)

综上所述, 海斯特的身上展现了一些圣经美德, 如勇敢、不屈、坚韧、自尊、温和、优雅如圣母等。尽管她犯了圣经不可饶恕的罪行, 但她的这些品格使得她的罪行得到了饶恕, 这正是基督教所宣扬的思想:一旦某人悔改, 她仍然是美的。

霍桑在小说中阐述了罪、恨与救赎的关系。这跟西方文化隐含近两千年的宗教感情有关。因为罪与救赎是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主题。正因为罪与罪的后果, 促使上帝展开了救赎的工作。所以罪与救赎似乎是相互依附的。母性与温柔的救赎是处理罪与救赎的主题。小说《红字》就是透过母性温柔的忍耐, 救赎了有罪的牧师。

在圣经中可以找到海斯特的原型, 那就是拔示巴。

拔示巴是乌利亚——一个无足轻重的兵士的妻子。当时乌利亚正在和菲利斯人交战, 他的妻子独自在家。一天拔示巴在窗边沐浴, 被大卫王看到。大卫王垂涎于她的美色, 要求与她同眠共枕。她同意了, 由此怀孕。为了隐藏她怀孕的事实, 大卫王谋杀了乌利亚与拔示巴结了婚。[5]

海斯特的经历与拔示巴相似, 作为一个伪善学者罗杰.齐林沃斯的妻子, 在丈夫失踪两年后, 她犯了通奸罪。她的怀孕泄露了她的罪, 被判入狱。情夫因为忍受不了罪行的煎熬, 最终郁郁而死。

比较一下这两个人物, 我们发现一些共同点:两者都是嫁给了无足轻重的人物, 恰巧某段时间都不与她们的丈夫在一起。她们都控制不住内心的欲望, 与别人通奸, 她们都因怀孕而暴露了自己的罪行。然后两者都很后悔, 一生都忍辱负重。虽然圣经中未提及拔示巴的忏悔生活, 但她对儿子所罗门王的祝福显示了她的忏悔。作为她一生的唯一财富, 珠儿也显示了海斯特的忏悔。另一共同点是海斯特和拔示巴都非常聪慧。海斯特的刺绣及其他针线活显示了她的心灵手巧。拔示巴的聪慧表现在:当大卫王的同父异母的大儿子安东尼亚试图篡夺王位时, 她保证了自己和所罗门的安全并帮助自己的儿子打败安东尼亚, 登上国王的宝座。在通奸之后, 海斯特和拔示巴后来都对自己的情人非常忠诚, 没有再发生红杏出墙之事。再者两人都具有极强的母性, 对自己的孩子倍加爱护和保护孩子们不受侵害。

2.2 丁美斯戴尔

小说中的丁美斯戴尔是个让当地居民爱戴的人物, 他无时无刻不在得到人们的赞美, 因为作为一个牧师, 他诚实而正直地将小镇人引导到上帝的光辉中。他过着双面人的生活。一方面他正直、不辞辛劳、雄辩、忠心耿耿, 自愿当人们的殉难者。但另一不为人知的方面是他胆小如鼠, 因为怕失去大家的信任和良好的社会地位, 不敢向人们承认他的罪行, 因而内心充满了自责和忏悔, 一生被良心折磨。虽然如此, 他还是保持了一些基督教的善良品质。

“在刑台上, 丁美斯戴尔询问和海斯特通奸的人是谁。这里他用词很特别, 每个词都似乎针对自己。他说自己”伪君子“”没有勇气, 且“一生背负罪恶之心” (P33) , 可见他也在谴责自己。牧师每天听别人向他忏悔, 而他自己的忏悔和自责没人分担。想到情人海斯特所遭受的痛苦, 他真的没法原谅自己。

白天, 丁美斯戴尔不敢靠近海斯特和珠儿, 怕别人认出珠儿是他的女儿。但是看到珠儿的天真活泼和她们娘俩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他想走进她们的幸福但又退缩不前。因为上帝判他有罪而阻止了他对女儿表现出爱。晚上, 他“整夜祈祷”“他绝食, 一直坚持到双膝颤动不止。” (P160) 甚至用火在自己胸前烫了一个A字。他的外表也显示了内心的痛苦。他在情爱、拯救、名望中痛苦挣扎。

总之, 丁美斯戴尔身上也体现了一些圣经品质:正直勤劳, 雄辩忠诚, 甘愿充当宗教的殉道者。然而他的胆小阻止了他不能承认自己的通奸罪, 因此一生劳心。正如基督教宣扬的:不能悔罪之人将受到谴责。

丁美斯戴尔在圣经中的原型人物是亚瑟王。

亚瑟王也是上帝忠实的奴仆。而他的通奸罪惹怒了上帝, 作为惩罚, 上帝说他和拔示巴的第一个孩子将会夭折。大卫王禁食恳求上帝饶恕他的孩子, 他的第一个孩子还是在出生七天后死了。

比较这两者的异同:丁美斯戴尔和大卫王都有良好的声誉, 都被女人引诱。一旦罪行暴露, 他们有悔过之心, 而且也用忏悔来惩罚自己。大卫王是被上帝挑选的以色列王, 执行的是上帝的意志, 拯救所有人类及有罪之人。丁美斯戴尔是教区牧师, 传达的也是上帝的意志, “带着对他们信念的忠诚, 牧师治疗并保卫着他的同伴们。” (Holy Bible, 1353)

大卫王第一个孩子的死亡与小说中某个情节有类似的作用:当丁美斯戴尔质问海斯特谁是她的姘夫, 她拒绝回答。如果海斯特说了实话, 丁美斯戴尔的罪行大白于天下, 他也就不用一辈子自责负罪了。是海斯特剥夺了他赎罪的机会, 正如上帝剥夺了大卫王第一个孩子的生命一样。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大卫王当场承认了他的罪行, 并知道上帝会惩罚他, 而丁美斯戴尔直到死才承认自己的罪行。丁美斯戴尔和海斯特的孩子珠儿是上帝馈赠的礼物, 而大卫王和拔示巴的第二个孩子所罗门才是上帝的礼物。

2.3 珠儿

虽然她的出生是个悲剧, 但她小精灵般的外表和天真无邪的性情非常惹人喜爱。在每个人眼里她都是小天使, 是美的象征。“其实, 孩子身上并没有什么生理缺陷。这婴儿体型完美, 精力充沛, 娇嫩的四肢动作灵活, 她本应该诞生在伊甸园, 留在那里, 在世界上第一对父母被从那里赶出以后, 充当天使们的玩物。” (P68) 此段写出了珠儿的完美无缺的外表和心灵, 似乎上帝恩宠于她以至她的善良只有天国才能找到。

珠儿是上帝的使者, 代表着上帝的意志。从她对丁美斯戴尔的厌恶态度可看出她代替上帝在惩罚他:“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母亲硬拉她到牧师跟前, 可她回避着, 一面做着怪脸, 以显示她的不快。”在父亲亲吻她后, “珠儿一下子挣脱开她的母亲跑到小溪边, 猫下腰, 冲洗前额, 直到这个不受欢迎的亲吻完全给洗净, 消失在潺潺流逝的溪水中。” (P272)

圣经中的珍珠代表着上帝要寻找的珍贵而高贵的人。在马太福音书中, 耶稣说:“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 遇见一颗价值连城的珠子, 就去变卖他的一切而买下这颗珠子”。 (Mathew 13) 。因此小说中的珠儿名字有圣经含义, 暗示着她是上帝寻找而且珍惜的人。

珠儿在圣经中的原型是所罗门王。

所罗门王是亚瑟王和拔示巴的第二个孩子,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由于上帝惩罚他们而夭折。但在两人悔过之后, 上帝给了他们二儿子所罗门, 后来他成长为人民尊敬爱戴的国王, 而且所罗门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智慧之王。所罗门王故事中, 有两个母亲抢一个孩子, 所罗门说把孩子一分为二, 一人一半, 真正的母亲吓得瘫倒在地请求把孩子完整地判给假的母亲, 所罗门马上就知道谁是真的谁是假的了。通过所罗门的公正裁判上帝想告诉我们赐生命的才是真正的母亲。假的母亲只希望为自己把孩子抢过来, 但是真正的母亲是给孩子生命的, 宁愿自己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也不希望看到孩子失去生命。

比较两者的异同:珠儿和所罗门都是父母罪行的产物, 但是他们可爱至极, 受到上帝的喜爱与祝福。他们俩代表着父母的忏悔和上帝的对父母的饶恕。不同之处在于珠儿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 所罗门是排行第二。珠儿是个私生子而所罗门是合法的婚生子。

3《红字》中的圣经寓意

《红字》的语言处处有寓意。从市政厅伸出的高高在上的露台, 身着黑色披风的神职人员;到海斯特、珠儿、牧师身上的猩红或鲜红, A字的寓意;从狱前的野玫瑰, 总督府的后花园到市民身上的朴素衣着, 处处是透过字表看寓意的踪迹。正如有人说过, 圣经如果不用比喻的手法来写, 上帝就无法说话一样, 如果不挖掘言外之意, 霍桑的各类小说就毫无伟大之处。

为达到道德教诲功能之目的, 《圣经》与《红字》还存在着意象方面的对应。同《圣经》一样, 《红字》对花草树木的描写寥寥无几:先是监狱门前的野玫瑰;后是都督府的后花园;再就是远离人群的森林。相对而言, 对森林的描写要较为详细:流动不息的溪水, 无人践踏的树木, 这样的景象让人联想到上帝给人类创造的有树有河的伊甸园。在这里, 亚当和夏娃只要不偷吃智慧树上的果子, 便可自然生活;在这幽静的森林里, 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可以说话, 袒露真实的心扉。同样是未经污染的天然质朴的树林, 在上帝看来, 前者是无罪的乐土, 后者是因犯罪而被摒弃的荒野, 但正如美国学者盖斯凯尔 (G·S·Gaskell) 在《圣经与神词典》中所解释的二者都是“灵魂的萌芽状态的象征”人类的始祖在被赶出伊甸的同时, 也像上帝一样获得了智慧;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在触犯戒律的同时也因智慧从无知变觉醒。从这个意义上讲, 《红字》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小说如此反复不停地使用类似圣经的意象, 在一定程度上与《圣经》形成了一种互文性。海斯特从通奸到入狱, 到被社会边缘化, 再到回归社会, 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这一历程犹如一个有罪的信徒一样, 一直在不停地赎罪, 希望通过自己的苦行洗刷罪过, 达到宗教的最高境界。

小说在描写丁美斯戴尔的房子装饰时, 提到了墙壁上的壁画:“无论是真是假, 总之上面是绣着大卫与拔示巴以及预言者内森的一段《圣经》上的故事, 颜色倒还没有褪, 但画上的那个美丽的妇人, 几乎画成如宣告灾难的预言者一样地面目狰狞了。” (P128) 这幅画的故事正好反映了丁美斯戴尔和海斯特之间发生的事。此画挂在丁美斯戴尔的卧室, 是巧合还是作者故意在此有所指涉呢?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可以推论出:这幅画像灾难的预言者一样暗示了丁美斯戴尔的悲惨结局——因逃脱不了上帝的惩罚而抑郁而死。而此幅画上的拔示巴显得面目狰狞, 与小说中海斯特美丽善良的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 还有研究者挖掘了《红字》与圣经的联系:如“在《但以理书》17、18章中, 约翰看到一个身着华贵服饰的女人骑在猩红色的怪兽上, 这怪兽身上的猩红隐射着罪恶, 可见华贵服饰包裹之下的女人与这猩红的关系。海斯特身上猩红的A字开初也与这里的猩红同属一个意象, 不仅如此, 这她胸前的A字还让人们联想到杀死自己兄弟的该隐头上的烙印。”[6]

由此, 我们可以知道:霍桑作为一个基督徒, 他的成长经历深受《圣经》的影响, 《红字》中也流露出他的圣经情节。如在人物方面借鉴了圣经原型, 在他的故事情节设计方面也巧妙地用到圣经典故, 《红字》的语言也处处有《圣经》的寓意和意象。

参考文献

[1]梁工.作为文学的《圣经》[J].外国文学, 2012 (1) .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3]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2f6697ecaeaad1f346933fbd.html.

[4]Hawthorne N.The Scarlet Letter[M].Xinjiang:Yili People’s Publish, 2003.

[5]Moses, Mathew, Luke, et al.The Holy Bible.New Internation al Version[M].New York:International Bible Society, 1984.

8.圣经故事(9) 篇八

Samson's Secret

The next day, Delilah went to the five kings and told them the secret. They gave her seven new bowstrings. That night, while the five kings were hiding in the other room, Delilah tied up Samson while he was sleeping. "Samson! The Philistines are coming!" she shouted. Samson jumped up, and snapped1 the bowstrings like they were nothing. That wasn't the secret.

For the next two days, Samson told Delilah other two ways to weaken his strength, but neither was the real secret of his power. Then Delilah said, "How can you say you love me, when you won't even tell me the truth?" She kept asking him, day after day, night after night, until Samson couldn't bear it anymore.

"All right, all right, I'll tell you," he finally said. "My head has never been touched with razors2. If you cut my hair, I will be like any man."

And so when Samson was sound asleep in Delilah's lap at night, she cut the seven locks of his hair and then did the same to him as the former times. Samson jumped up like before — but this time God had left him. He was as weak as any man. The Philistine Kings grabbed him.

Samson's End

And so they put on a great feast3 to celebrate their victory over Samson. They poured too much wine and ate too much food. "Let's bring Samson out here, so we can have some fun!" the kings said. They made Samson stand by the columns of the great temple they were feasting in. But they forgot Samson's hair had grown back.

The temple was crowded with over three thousand men and women, and they were all having a great time, making fun of Samson and his God. But Samson was quietly praying. He prayed for the strength to return to him one more time. And then Samson put his hands on the columns, one on each side. He pushed with all his strength. Great stones of the building came crashing down in a thundering roar and cloud of dust. They came tumbling4 down on the five evil kings and all the evil people who were celebrating there. The people Samson killed at his death were more than those he did when he was alive.

参孙的秘密

第二天,大利拉到五王那里告诉了他们这个秘密。他们给了她七根新弓弦。晚上,五王在隔壁藏好后,大利拉捆上了睡梦中的参孙。“参孙!非利士人来了!”她喊道,只见参孙跳了起来,视弓弦为无物轻松扯断。这不是他的秘密。

接下去的两天,参孙告诉了另外两个可以削弱他神力的办法,但都不是他力量的机密所在。于是大利拉对他说:“你怎么能又说爱我,又不对我说实话呢?”她无日无夜不在问他,最后参孙受不了了。

“好吧,好吧,那我就告诉你。”他终于说,“我的头发从来没被剃刀剪过。如果你剪了我的头发,我就和常人无异。”

于是当参孙在她的怀里安睡时,大利拉剪掉了他的七绺头发,然后像从前的几次那样对他。参孙也如从前一样跳起来,可是这次上帝离开了他,他弱如常人。五王抓住了他。

参孙的结局

五王大摆庆功宴,庆祝他们战胜参孙。他们酒足饭饱后说:“把参孙押上来,我们乐一乐!”他们这样说。他们让参孙站在他们大摆庆宴的庙宇里,让他站在柱子旁,但是他们忘了参孙的头发已经长回来了。

庙里全是来欢庆的男男女女,足有三千多人,他们都很高兴,取笑参孙和上帝。但这时参孙正安静地祈祷着,他乞求上帝再次赐给他力量。然后参孙把手放到柱子上,一边一只,他用尽全力推柱子,巨石如惊雷般隆隆滚下, 一时间,烟尘滚滚,五王和所有在此庆祝的邪恶的人都死于石下。参孙死时杀的人比他活着的时候杀的人还多。

故事后的典故

1. Delilah 狡猾的女人,红颜祸水(贬),非常有魅力的女人(褒)

大利拉是《圣经》中导致参孙覆灭的女人。她有独特的魅力,虽然三次骗参孙未遂,但第四次还是从他嘴里套出了实话。这个女人有点像《三国演义》中的貂禅。所以她的名字常和红颜祸水联系起来,有时她的名字也指一个人的弱点,尤其是伟大人物经不住美人诱惑的弱点。

例如:

In Chinese history, many women were blamed for their Delilah's role in bringing about the downfall of states, such as Xi Shi, Chen Yuanyuan, etc.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女人因为在国家覆灭中扮演了大利拉的角色而备受指责,如西施、陈圆圆等。

2. Samson's strength 参孙的神力

例如:

I long to exert a fraction of Samson's strength, and break the entanglement like tow!

—Charlotte Bronte (British Writer)

我渴望运用一点参孙的力气,把一团乱丝像拉绳子般地拉断!

上一篇:党员学习时代楷模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总结下一篇:电信客服工作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