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赋作文

2024-11-14

桃花赋作文(精选14篇)

1.桃花赋作文 篇一

烟雨赋作文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烟雨赋

良宵一夜造物,晨曦这般烟雨。貌似非烟非雨,雨落兮烟销骤去;非云非雾,雾聚兮云覆难收。

想临境者无措,纷纭叹愁。缭绕缫丝,乱麻难织锦绸。以手探壁,无壁垒之凭依;凭聪闻啼,无啼笑之窦疑。金目迷津,银眸黯影,青丝碧发霜凝。知秋一叶,何以冬归?参天一脉彷徨哉,试问今夜安睡?鸣笛不似鸣镝,锷刺天宇,撼地聒噪奈何!莺歌燕舞,穷之舞榭琴阁;雪霁雨虹,惜乎海市蜃楼。歌舞虹霁,毁之一旦。美人之何去兮,相思溘然,千丈狂澜。

铃响须臾,暮霭尽,散无痕。余身安居暖房,心意阑珊,独卿之不见,拨乱衷肠。曾几何时,一步七顾,一顾七遭踟蹰。行人言之,徜徉速去;肺腑徘徊,是余心语。

霭霭雾霾,遂心愿,东方白;悠悠烟雨,扪心语,心扉开。情深缘再续世,乘若蒙蒙,一处相约,一句盟誓。谁料定:情浅缘尽,哀哉藕断丝连,青春荒唐之余韵!

夫烟花如许,梦寐红颜,稍纵即郁郁寡欢。多少雨落花谢,情浓不胜红雪,葬红颜也。

高一:质子

2.《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之比较 篇二

《前赤壁赋》对月色的描写显得很空灵。“徘徊”二字用拟人化的手法既细腻地描摹了月出的缓缓之貌,又表现了作者的心之切盼。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一片静静的天宇下,诗人“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显示出豪迈奔放之情怀。“击空明兮溯流光”,诗人视角由近及远,月光由明亮而变得烟笼雾绕。在这超旷空灵的氛围中,诗人寄托着“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抱负。理想在艺术中实现的就是意境。诗人借助于月色这一意象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充满期待而又不乏惆怅的情怀。“抱明月而长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诗人把“月”当作了一个永恒的意象。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诗人在认识到仕途风波的险恶后,把自己的理想寄托于江山风月之中所得的佳作。前赋是记“七月既望”的秋天,后赋是记“十月既望”的冬季。前赋字字秋色,后赋句句冬景。表面上看,似乎皆触景生情,仿佛前赋的旷达在于秋,后赋的虚无却因冬。其实不然。

前、后赋的命名只是相对于写作时间而言,其实都是写同一地方的月下之游。我们如果把二赋放到苏轼对月的意象描写这个大系统中去考察,就会发现,前赋对月作了极大的渲染,后赋则在月的描写方面留下了很大的空白。而艺术的魅力正在于能给人留下空白,给人以最大的想象的空间。意象具有两重性,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当作者观照客观景物的时候,面对的是景物的整体。他可以把自己的思绪或“正”或“反”地和同一景物的不同特征联系起来。如杜甫同是写“花”,有“千朵万朵压枝低”这令人赏心悦目的一面,也有“感时花溅泪”这令人悲伤的一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曲终见“月”,给人的是一种洒脱、坚韧的意象。《记承天寺夜游》是这样来写“月”的:“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诗人首先见到的是月光如水,既而联想到一泓积水中的水草交横,正当作者沉浸在水、月莫辩的想象之中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水草,而是竹柏的影子,“月”在这里是透明的,是水中影、镜中花,引起人无限的联想。《赤壁赋》中的“月”则是永恒的、完美的,既有月光普照的静态之美,又蕴含着“美人”的脱俗空灵之美。

在《后赤壁赋》中,几乎是开篇,作者即点明了行踪目的:“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作者俯视人影,然后“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一个“行”字,点明了作者的随心、机智,“相答”则说明话很投机。“今者薄暮,举网得鱼”,“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给人一种呼之即来的感觉,难怪诗人发出了“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的感叹!

元人虞集评《后赤壁赋》说:“坡公《前赤壁赋》已曲尽其妙,《后赋》尤精:于体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皆天然句法。末用道士化鹤之事,尤出人意表。”“山高月小”这不是对月的实写,而是艺术的变形。所谓变形,即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客观事物或社会现象的固有形态的有意或无意的改变。相对《前赤壁赋》而言,诗人的心情变了,不再是面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而抒发怀抱,而是发出了“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的感慨。在这种“情境”下,作者笔下的山就更高了,月小而冷峻了。

《后赤壁赋》中“月”的意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稍经点染,便烘托出了一处静寂可怖的意境。读者从 “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的攀援中,可洞见作者在政治上的求索和朝庭中的艰险可怖;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则又隐含着心潮澎湃的激越心情和令人毛骨悚然的险恶处境;而“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则很自然地倾吐了作者无能为力和企图远避的悲愤心情。《三苏文苑》里讲:“东坡不得志于黄,故其文字亦萧瑟。如划然、悄然、肃然、四顾寂寥等句,犹有未平之气也。”不能仅仅把这看成是消极悲观的情绪。恰恰相反,两赋还透露了作者在遭受重大的政治和人生挫折后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

以上列举的都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所作。为什么同是写月,诗人笔下会出现不同的月的意象呢?正如诗人所言:“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文与可画谷偃竹记》又据史料记载: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在黄州写完前、后赤壁赋后,他的友人傅尧俞派人到黄州来向苏轼索求近文,苏轼便把他的前赋亲书送之,并在文末题《跋》云:“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傅尧俞的字)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赋》,笔倦未能写,当俟后信。”(苏轼《书<赤壁赋>后》)可见,《后赤壁赋》并非即兴之作,从游赤壁到写成文章,其间有一段时间。苏轼写前、后赤壁赋,是“先得成竹于胸中”、“了然于心”后才“了然于口与手”的。“月”作为一种景,是诗人的“眼中之竹”,一旦渗入诗人的心血,注入诗人的情感,化为一种包含着作者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意象,便成为“胸中之竹”。诗人正是凭借客观上的所见与主观上的所想,借助夸张与联想,把“月”描绘成可供读者观照的、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的。

3.秋色赋初一作文 篇三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独爱那丰收的金色季节——秋。

金秋送爽,金桂飘香。秋在人的印象中,总是萧瑟、悲凉的。可在我的眼中秋总是充满笑声的.:秋天,农作物成熟了,农民伯伯笑了,因为付出终于有了回报;秋天,要考试了,学生们笑了,因为努力终于可以得到验证了;秋天,要落叶了,大树笑了,因为过了冬天,他们又可以孕育新的生命了,秋天······

秋天就是这样一个温柔的季节,只有秋风送来的阵阵凉爽。总是喜欢秋天。看!那饱满的樱桃正在向你微笑,看!那一树红红的枫叶正在向你招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古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称赞过秋色。柔婉的秋日啊,弥漫着一股醉人的稻香,在大地上飘荡,如一条柔软的绸子,清甜的装点了世界……

我不禁想起美国诗人狄金森的那首《秋景》: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变的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也配带来一枚胸花。

……

4.生命赋作文 篇四

人们总会用一些事物来记录时间的流逝和过往。比如闹钟、沙漏,以及古人所发明的日晷等等,它们都记录着时间。

坐在老屋前的那个古松下,望着朝阳变成落日,从清晨升起,直至黄昏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生不息,正是在这种日出暮下的日子里生命才得以传承,那便是生命的延续与时间的伟大。

坐在茶几前,注视着那台挂在墙上又早已落满灰尘的挂钟,耳畔倾听着依旧清脆的钟声,显得几分孤寂,又表现得些许乏味。但人在脑海中的思维和遐想,便赋予了时间另一种意义。那便是生命力的持久和时间的流逝。

正在候车站门外的房檐下,凝视着门外大雨倾,雨珠如孩童般稚气,嬉戏、玩耍。雨雾下的人影若隐若现,看得知道呆了、痴了,便忘却了一切,等到雨停才会发现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生气,与美好。

时间,源自生命,终于生命,生命中有时间的存在,时间在生命中流逝,正是因为生命,时间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这个世界因生命而充满色彩,因生命而富有希望,因生命才显现出时间的流逝,是生命给时间下了定义,正因为生命的存在,时间才有了、才发挥了它的价值,才展现了它的魅力。

5.桂花赋作文 篇五

中午放学回家,我还是闻到早上的.那股清香,于是顺着香味仔细寻找起来。一抬头,原来是小区的桂花树开花了。

桂花的叶子比一张纸厚不了多少,但也不是薄如蝉翼。中间凹下去,上面有几道浅浅的叶脉,桂花像无数的碎金聚拢在一起。桂花的颜色大都都是金黄色,但也有一些橙红色的点缀在叶丛间。

看到桂花,我立刻想到了中秋节。中秋节时,桂花开得最丰盈、最旺盛。那花香一直飘到心里,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看到桂花,我不禁想到了李清照的一句词:“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看到桂花,我又想到很多用桂花做成的美食:香甜的桂花糕、黏黏的桂花蜜、还有清爽怡人的桂花茶……数不胜数。

6.赋泥土以生命 篇六

关键词:现代陶艺艺术特征陶瓷原料

在历史长河中,人类与金、木、水、土有着重要的联系,泥土始终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原始社会的人,住在山洞里,以避免野兽的侵袭和风雨烈日。在大自然的生存里,人们又发现了野火,发明了生火的技术。从山洞里走出来的人类祖先,对泥土有着天然的情感。他们发现,泥土经过用水搅拌以后,用火可以烘制成砖瓦和陶瓷器皿。即使不用火烧,把潮湿的泥土经过夯实,也可做成干打垒土墙。在土墙上,用茅草遮盖做成屋顶,可以遮风挡雨,这就是人类建筑的起源。在新石器时期还没有出现农耕文化的时候,人们就用泥土制造成盛装水和食物的容器,古朴浑厚的彩陶,是先民们经过主观想象创作出来的,经过在大自然中观察到的动、植物形象,经过变形夸张,成为彩陶纹饰。古老的彩陶文化,不仅解决了远古的陶艺造型、装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块泥土是没有生命的,但是,经过艺术家的创造,就能使冰凉的泥土变成蕴含生命热情的艺术品,质朴的泥土,能产生出奇特的质感。利用泥土的可塑性,经过高温的烧结、变形,陶艺作品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凝集了陶艺家的情感和智慧。陶艺是土与火的相熔炼的艺术,土与火的痕迹纹路,通过泥坯的材质,釉色充分展示出来,是生命热情注入土坯中的结晶。陶泥、瓷土在陶艺家的的手里,经过揉搓、旋转、挤压、捏拍,制作出来丰富的造型。从古到今,东方和西方的人们虽然历史文化不同,生活习惯各异,语言文字难通。但是,对陶艺的欣赏,是不需要翻译就能心领神会的,艺术没有国界,通过品味,感悟陶艺作品,就能使陶艺家与观赏者之间心心相印,仿佛有一条纽带把作者与观众紧密相连。

景德镇的现代陶艺作品,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的。经过中外陶艺家的交流、西方陶艺的制作形式与表现手法,逐步为中国陶艺工作者所接受。景德镇的陶艺作品虽然受到了外国艺术的影响,但是,却以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而受到世界艺术家的关注。

现代陶艺有四个基本特征:一、独具特色的艺术个性;二、深刻的文化内涵;三、丰富的表现手法;四、创造性地运用材质。

艺术个性

现代陶艺作品与传统陶艺作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以鲜明的艺术个性为特色。传统陶艺是以师传徒受,世代相传的程式化为特征。虽然传统陶艺作品绘画精美,材质精细,但是,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共性为主,很少出现有个性的作品。而现代陶艺则以学院派的个性作品为主,以抒发艺术家的情感世界为主,反对“似曾相识”抄袭模仿。

在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历程中,周国桢教授是一位先行者。他的“动物世界”系列作品,以社会现实生活为主题,以拟人的手法表现动物的感情世界。他的作品风格,经历了四个时期,朦胧时期、唯美时期、古风时期和新表现时期。他的早期作品,以写实的手法,表现纯朴的民间生活情趣。这个时期的作品,以具象人物瓷雕为主。文革以后,他以诙谐的形态、神情,塑造出系列动物陶艺。周国桢教授指出:“造型艺术是依靠形体动作来表现其性格和感情,没有性格和感情的动物雕塑,只能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动物有美丑之分,周教授能用不同的材质把动物的美与丑,都表现得很别致。他善于抓住动物的瞬间表情,用缩釉、开裂和夸张、变形的手法,产生出独特的审美效果。把民间艺术特色与现代人生相揉合,来塑造动物的形象。既有以精美的材质,釉色的“唯美”作品,也有以粗糙原料、粗犷风格的“古风作品”,原始艺术的“稚拙”、汉代艺术的“雄浑”、唐代艺术的“广博”、明清艺术的“精致”相融汇,使“动物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他的近期作品,抛弃了精细材质,改用三合土、大缸泥、匣钵土等粗质材料创作,采用古老的泥条盘筑,手工捏塑等技法,把意象造型和抽象造型相结合。“新表现时期”的作品中,创作原料和造型手法都有了重大突破,返朴归真的动物形象,有深刻的意境,是自然生灵的显现,是他对人生的反思,是人类社会的折射反映。

文化内涵

以深刻的文化内涵,来表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的感受,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的作品特征。他的“十二生肖”动物系列,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人物的系列塑像,都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十二生肖,是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动物的图腾崇拜,与民间艺术、风俗、文化、生活都有很大关系。刘大师创作的十二生肖系列,以具象、意象、抽象的多种艺术风格塑造。他创作的系列“牛”陶艺作品,有气势磅礴的红牛、雄浑生动的金牛、仿岩石质感的“枯牛”、老实诚恳的水牛、还有受惊跃起的野牛。他塑造的奔牛、骏马等动物,已经不再是生活中的动物原型,而是经过精心构思制作出的艺术形象,赋予了它们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奔放的生命激情,展现出雄健的阳刚之气,小兔、小猴有儿童的活泼可爱。

在刘远长大师创作的古代文豪形象中,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莫过于“楚魂”。这件作品,以含蓄深沉的艺术语言,把山河气势赋予屈原一身,从头到肩,是高山般的身驱,气势雄壮。从腰到脚,却化成了江河的细流,似乎是哀悼屈原自沉于泪罗江的细雨水纹。屈原一生壮志未酬,却不屈不挠,是民族魂的体现,激励着后人前赴后继,勇住直前。刘大师的新作“福寿富贵”,用超写实的手法,逼真的塑出一只佛手,以“佛手”与福寿谐音,牡丹象征富贵的谐音象征手法创作。用高白泥,高白釉材质制作的佛手牡丹,象征大佛的一尘不染,他手持牡丹,是祝福人民幸福如意。“福寿富贵”,是佛教文化和吉祥意蕴融为一体。

表现手法

作陶人,唯有全身心地生活在自然之中,才会体悟到人性、物性与生命的真谛,才会触摸到艺术的本质,才会创作出自然的陶艺。这是姚永康教授的制陶心语。他自署艺名为“土人”,意在立足东土顺应自然。创造陶艺返朴归真,是姚永康教授的艺术追求。他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以青铜、岩石、白水泥创作过环境艺术雕塑。现代陶艺“世纪娃”系列作品,采用泥片盘卷等技艺创作,以影青釉敷色。虽然影青瓷是宋代名瓷,泥片卷曲也是传统陶瓷工艺形式,但是,姚永康教授的作品,却以现代陶艺的奇特新颖,体现出“回归自然”的质朴,人物的形象在抽象与意象的“似与不似之间”。“连生贵子”是吉祥题材,姚教授却赋予儿童以纯真,淳朴的天趣,人物形象的稚拙中,有着他自己对艺术追求的童心,又是儿童天性的写照,从传统中出新意,并蕴含着深刻的情感。

材料变革

传统陶艺用陶土或瓷泥制作成型,现代陶艺却不限于传统陶瓷材料,大胆采用陶土与瓷泥结合创作,并且引进了金属、玻璃、木材、中国结、纺织品、丝带、树根、奇石、水泥、塑料等材料,与陶瓷原料相衬托,显示出浓厚的现代艺术特色。

美国陶艺家海格比的“海岸”系列作品,用意象造型手法,瓷板浮雕形式制作,陡峭的岩石,无垠的海洋,体现出天地广阔。“海的岩石”,镶嵌在木纹底座上,奇妙的肌理。与木纹底座融为和谐的整体。郭文连教授的现代陶艺“群英荟萃”,突破了传统陶瓷材料范围,以金属管材固定尖底瓶,用木板作底座,金属、木材、瓷土三合一,非常别致,台湾法兰瓷中,把琉璃与瓷雕相融汇,现代陶艺用金属丝、丝带连接于陶瓷首饰,精美璀灿,独具魅力。香港陶艺家郑玮沩设计的作品“福”,是在一件两米长的宽大丝袍上嵌进16000只捏雕瓷蝴蝶,以“蝴”、“服”的谐音命名为“福”。这种以装置陶艺形式创作的作品,令人惊叹。在景德镇陶艺家设计的生肖纪念瓷中,有不少作品采用了红色中国结,有的作品,还用镜框,木框镶嵌,使生肖纪念瓷具有浓郁的喜庆色彩和民族艺术特色。

现代陶艺在材料运用上,具有其独特的一面,善于发现和运用新材料,创造性地将金、木、土、石等材质组合衬托,表达创作意念与情感,丰富了陶艺创作的手段,扩展了现代陶艺的表现层次和领域。

在创作形式上,现代陶艺不局限于雕塑工艺,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生活陶艺、环境陶艺、装置陶艺都属于现代陶艺的范围。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区别,就在于突破了程式化的局限,在材质、原料、釉料、颜料的使用上,呈现出丰富的创作手法和艺术个性。

7.雪花赋作文 篇七

朔风送腊去,瑞雪迎春归。彤云密布,琼花纷飞。谢在春之头,开在秋之尾。花谱不留名,众口皆称奇。色同白玉莹,形比百花美。飘然下天庭,倏忽来大地。片片轻盈,朵朵清丽。因气温而疏密,随风势而飘飞。其气最寒,其色尤美。其质特纯,其形甚奇。虽冬树缀花,未春柳飞絮。青山皆白头,大地披银衣。寒梅戴素冠,冷竹流清泪。崖边挂玉笋,江面铺冰被。雪之天地,晶莹而圣洁;冬之世界,璀璨而光辉。

任狂风肆虐,由酷寒施威。风催花愈发,寒逼色更媚。化作粉蝶舞,传递春消息。冻灭害虫,滋润大地。瑞雪飘飞兆丰年,坚冰封冻透春晖。八千里雷霆,九万里风雨,将雪孕育;冰山之雪莲,雪地之寒梅,与雪匹配。雪之情操,崇高而美丽;冰之志趣,圣洁而神奇。

寒中美景堪醉,雪中人杰更美。甘心贫寒,茅舍竹篱。门少客过,灶无烟起。杨时程门立雪,浩然踏雪寻梅。谢惠连高阁作赋,柳子厚寒江吟诗。王祥求鲤,孝感天地;袁安卧雪,望重乡闾。李愬雪夜入蔡州,率骑破敌,攻夺首绩;苏武牧羊于异域,啮雪吞毡,冰节不亏。

8.自然赋流形 篇八

罗献兵的工作室有点乱,看起来像是木匠的地盘。他手握毛笔,正在埋头朝一块木板上“画”漆。从漆纹来看似乎没什么章法,甚至有点乱,但是他小心翼翼,唯恐预设的线条粗了或者细了。

犀皮的名字古怪,纹样诡谲,作为漆艺的一种技法,充满了神秘感。为什么叫犀皮?根据书籍所载,是因为这种漆器表面的纹样像犀牛肚脐眼周围的皮。对此,罗献兵不以为然,他理解的犀皮,就是人利用漆的脾性,和漆共同完成的一种有色彩流动感的创造。

生漆粘稠,流平性很差。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古代工匠在生漆中兑入桐油、荏由等天然材料以使器物表面在髹涂后能够平滑、光洁,便于下一步的工序。“一件漆器成功与否,表面平刷丝是第一要素,但是犀皮的制作不同于一般的漆器,它的第一要素是纹起。”罗献兵刚才屏息而做的,正是犀皮漆器最重要的工序——纹起。

犀皮具有辨识度极高的纹理效果,明代黄成《髹饰录》上载:“犀皮有圆花、松鳞、云纹诸斑。”流动的漆彩,乱中有序,熠熠生光,给人一种美感。这种美感的最初来源,正是纹起。

这很像景泰蓝技艺中的掐丝,即在胎体表面用凸起的铜片划定基础纹样。铜是金属,漆是液体;在铜丝纹样中点蓝,用的是流动的珐琅质,而犀皮则是在纹起的纹样中继续套色,所用材料依然是漆。漆漆相套,彼此的颜色互不干扰,这必然需要漫长的等待。前一批漆干到一定程度后,再补下一批,依次类推,直到所有表面均被漆覆盖。“胎体成形、打底、纹起、入阴干燥、套色、打磨、补敏、推光等几个大的工序过后,七八月时间就过去了。”罗献兵说,这还只是一切顺利的前提下的时间。

事实上,这个理工科出身的中年男子,已经在犀皮的世界中探寻了17年。这么长时间,他只做了两件事——让漆流动起来,让犀皮的颜色更绚丽。

“最难把握的还是纹起,纹起的效果直觉决定着人们对犀皮视觉效果的感知。”一种不善于流动的液体,加上各种颜色的矿物颜料,用斑斓的色彩呈现浑然一体的流动盛宴,这需要匠人在制作过程中“胸中有丘壑”,更需要他熟悉漆,擅于运用漆。就像“推手”,力量在彼此之间游动,犀皮的制作,是匠人和漆彼此沟通和共同创造的过程。

生漆含有天然“褚色素”,加入颜料后,大都会出现降色,色泽变得不明丽,这也是长期以来阻碍传统漆艺发展的一个瓶颈。《髹饰录》说:“粉红、嫩绿、雪白则漆不相应也”。传统漆艺是红和黑的漫长历史,黄、绿、蓝等色彩已非主流,粉红、嫩绿、雪白则更少见。罗献兵像做科学实验一样,选择上好的生漆,反复拿捏生漆冶炼过程的分寸,调出了激扬、明快的白色,这一白色被著名漆艺家何豪亮先生盛赞为“万年第一漆白。”

“认真、细致、耐心、精益求精是本分,大自然是宽厚和仁慈的,不会辜负对它挚爱的生灵。”向做漆器的人探讨技法,往往谈不成技法。看看天,品品茶,谈谈玄,所谓技法好像都没什么可陈述的,“不为外人道也。”但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与漆打交道,最了解生漆的脾性,也最能觉察出漆艺精进时那些最为细微的变化。

9.鄱阳湖赋作文 篇九

五湖之冠,九州之珠。独领风骚,当数鄱湖。罕见的“侯鸟王国”,丰富的“水族宝库”。全球关注的重要湿地,上天恩赐的自然财富。域连十县一区,1湖通一江五水。2东达饶、信,南接赣、抚;北汇长江,西纳修水。夏禹疏浚,始为彭蠡;隋唐更名,改称鄱湖。

鄱湖浩瀚,风光旖旎。“湖光万里平,波色连天翠。”“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辉。”“数峰湖心出,一水云际飞。”湖吸天地之精华,水纳日月之灵气。朝染旭日之金光,夜披皓月之银辉。阳照玉镜,鸟在水里飞;湖映蓝天,鱼在云中戏。风帆破浪迎晨曦,渔歌互答送夕辉。泽国水乡,鱼龙变化;湖岸垂柳,鸟雀梳羽。清水芙蓉,不让苏杭灵秀;出浴太真,特持赣鄱妩媚。放眼水天一色之琉璃,胸宽襟阔;极目鸥鹭千行之羽翼,心旷神怡。

鄱湖位置,优越特殊。江南之咽喉,吴楚之门户。龙骧虎视之地,争雄逐鹿之所。三国周瑜,赤壁破曹,气吞万里若虎;东晋刘裕,左蠡攻栅,卢循兵败如水。朱陈争霸,血溅火燎定乾坤;两刘抗明,胆赤心忠耀江湖。石达开筑垒石钟山,曾国藩为之闻风丧胆;李烈钧誓师湖口城,袁世凯因此一命呜呼。国民抗倭,降龙伏虎;宸濠败北,落花流水。……滔滔鄱湖,淘尽多少英雄;滚滚波涛,吞没多少樯橹?

鄱湖周边,形胜各异。彭蠡扬澜,匡庐叠翠。汉阳峰高擎青天,黄岩瀑鸣响惊雷。铁船峰如远航归来,龙首崖似破云飞去。银河千条穿绿树,红日一轮映碧溪。寺庙藏深林,淡泊如逸人隐士;白云出山岫,妙曼似天使仙女。春游锦绣谷,繁花斗艳;夏观含鄱口,赤霞献瑞;秋赏如琴湖,澄波印月;冬眺香炉峰,琼花比美。奇花异草大观园,锦山绣水绝胜地。名镇吴城,商贸要地。水运交通之枢纽,通南达北;物流聚散之中心,承东启西。开商阜于宋朝,极鼎盛于清时。庙宇高堂,神灵禅应;船帮会馆,鳞次栉比。青楼灯红,温柔乡里魂欲消;酒旗斜矗,杏花村中眼迷离。歌舞升平成过去,改革开放再腾飞。古镇姑圹,海关重地。青山绿水,堪称图画之美;楚尾吴头,尽收江湖之利。“巨鞋”浮出碧波,砥柱中流;“蛤蟆”蹲伺河岸,笑傲天地。平湖渔港,“秋水共长天一色”;长洲草滩,“落霞与孤鹜齐飞”。栖霞圣地马祖寺,紫气东来;蓬莱仙境贺家山,白鹤西去。渔舟唱晚添逸兴,荷圹映月增野趣。众人皆夸天堂好,唯我独赞姑圹美。湖口石钟,风光秀丽。双钟相向,两山对峙。乃水路通汇之良港,有江湖锁钥之美誉。诸多元老登临揽胜,大批学士寻幽猎奇。陶渊明遗《归去来辞》,苏东坡留《石钟山记》。黄庭坚赐留墨宝,李太白记胜题诗。郭沫若挥毫写句,钱伟长欣然赋对。江山添秀色,胜地增光辉。楼台亭塔多,榭轩阁舫美。祠庙禅林幽,别墅曲廊奇。物华天宝处,钟灵毓秀地。静观远山添豪情,闲赏近水涤俗虑。

鄱湖人文,博大精深。诗词歌赋,启智铸魂;翰墨丹青,悦目怡心。才俊王勃,阁序3千古;戴公叔伦,4德才双馨。陶潜采菊,香留东篱;董奉悬壶,春暖杏林。王羲之爱鹅,墨宝传世;周敦颐植莲,清风净心。谢灵运入彭蠡,创立山水诗派;李太白观瀑布,抒发肺腑豪情。朱熹讲学白鹿洞,弘扬理学;陆羽隐居东山岭,著就《茶经》。慧释远建东林寺,立宗悟道;陆修静创简叔观,养静修身。宋时同榜进士三兄弟,5清代同朝父子两翰林。6建筑世家“样式雷”。7人文奇迹“义门陈”。8雷义让贤,高风亮节;雷焕观星,火眼金睛。刘显抗倭寇而报效国家,许逊平洪患以拯救黎民。江万里举家报国投止水,曹浩森清廉为官得民心。罗家塘畔,蒋氏“鸣机夜课”;9德化桥边,陶母“截发筵宾”。10科甲鼎盛,圹南状元之闾;人文蔚茂,冈上教授之村。时称真儒,近代哲学大师熊十力;农科泰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李瑞清为现代艺术教育开山祖,盛中国是当代提琴演奏第一人。国际影帝李安,全球金像奖中四夺魁;世界名模吕燕,巴黎T型台上一美人。……湖山代代出才俊,群星闪闪耀古今。人文旺则民族旺,科教兴则国家兴!

泱泱鄱湖,熠熠明珠。科学发展,和谐共处。喜今朝,污染根除,环境保护;望末来,明珠生辉,青春永驻!

注释:

1指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新建、进贤、余干、南昌、波阳十县和庐山区。

2指长江和赣水、抚水、信水、饶水、修水。

3指《滕王阁序》。

4唐代大贤戴叔伦,卸抚州刺史后,隐居栖贤山。

5德安人吴宏、吴元、吴愈三兄弟同榜登科。

6德安李鸿达、李道生父子二人同登朝堂。

7永修雷发达家族为建筑世家,其作品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0.作文:才子佳人赋 篇十

佳人在深宫,序九州芳容,起群舞妙姿,引君王延颈,后宫侧目。余作诗赞曰以为证:曼舞轻姿正芳华,一曲凋零似落花。乘仙飘去不忍归,只缘身在帝王家。王侯将相枉英雄,酒酣得顾美娇娃。明眸深处一点眉,眼若迷离更无他。佳人之美,美则美矣,若其得势,更见水性,故曰:水性之美,美于表则丑于内,其不在美而陋于心机算计。貌若恭心谙水性,形若豺狼欲加身。惜红颜为谁著,婀娜空粉黛,佳人祸国始自致也。

才子以风骨,妄论书生气。佳人始怀未有猜,情比双肩本无耐。才子之思,兴于河海山川,隐于梅香雪影,最不思风流,佳人未始怀。也谓:明月不知照佳人,暗影迷离是半真。彼情之势,藏于形陋。尽如豪情欲我思,天下苍茫升歌舞。举杯纵饮口若干,忘情不思最淡安,一笑总释怀。得其所顾,遑论不知数,杂绪敛怀一笑出。真若佳人水一方,君子何为年方刚,步唯殇。一曲泼墨发生乌,但闲看白鹭,无由处,情难嗅香乌。

11.志 愿 者 赋 篇十一

西部开发,为两个大局战略;振兴中华,乃亿万黎民梦想。建国伊始,有志愿军,卫和平,保家乡,跨过鸭绿江;兴国与时,有志愿者,薄名利,讲奉献,志在祖国强。

本世纪初,团中央确定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群起响应,好儿女踊跃赴边疆建功立业奋发图强。“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时间,莘莘学子,争先恐后;西部情怀,感天动地。一日志愿者,一生志愿情;一年志愿者,一生边疆情。此壮举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主义于丹心,众儿女立报效祖国、感恩社会、建设西部炳汗青。

“经历铸就人生,奉献体现价值”。若红柳扎根戈壁,似胡杨吟唱沙岗;宛白杨礼赞绿洲,效青松挺拔雪山。亚欧博览会、七届民运会、火州葡萄节、和田玉石节皆有群体参与,塔里木盆地、那拉提草原、东天山雪域、帕米尔高原都见身影展现。许晓艳二度志援重返木垒家乡,王江山扎根兵团传播文明新风;卢继峰科技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乔晓文坚守基层献身医疗发展。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滴水可映太阳,温馨宛如月光。有志不在年少,无功枉活岁长。播洒青春,绽放年华,做社会有益事,开心舒畅;放飞梦想,仰望星辰,为祖国栋梁人,民族厚望。

欣逢盛世,中国梦有望;华夏复兴,各民族共享。无报酬者,尚能品德高尚,有俸禄人,更当恪守边疆。曾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更慨云帆沧海,长风浩荡。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无悔的事业永难忘。

敢为人先者,豪!敢于打拼者,杰!人生漫漫的第一步台阶,志愿!祖国发展的最给力地方,新疆!

注释:

1、“经历铸就人生,奉献体现价值”为李克强同志为志愿者所写;

2 许晓艳、王江山、乔晓文、卢继峰皆为志愿者优秀代表,都在全国作巡回演讲。

12.桂花赋作文300字 篇十二

我家的桂花种在花盆里,即使很小,但也是香飘满室。

妈妈常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我们家桂花是月桂,所以开的时间比较长,几乎每一个来我家的客人都说:“哇,你们家有桂花吗?好香啊!”秋天,其他的花儿都谢了唯独它还散发着馥郁的香气。中秋时节,我们在桂花香里赏月,特别舒服。

桂花不仅很香,还很有用。

记得那年暑假,妈妈的嘴上火,一位阿姨告诉妈妈秘方:“把桂花采下来烘干,确定没有水分了以后,就给捻成黄粉状,抹在嘴上,几天就好了。”果然,妈妈抹了两三天就好了。

13.樱花赋作文 篇十三

三月,正值樱花盛开最艳的时期,脚踏着春季松软、湿润的泥土,手指间透过那春季温暖的阳光,嘴里哼着心里喜爱的小曲儿,鼻间萦绕着春季樱花的芬芳,阳光透过樱花树间,重影叠叠映在零零星星翠绿的草地上,一切是那么令人如痴如醉。坐在石凳上环顾四周,樱花树冠上枝头颤颤,满树粉白色的花朵显得是那么地雅致,这样的景象不禁得让我又回想起了去年三月那梅花满园的盛景,在那梅园之中,红梅喜庆,浓密,给人以视觉的饱足感;白梅高洁、脱俗,给人以净雅的韵味,而樱花却似两者的兼并,既有红梅的艳气大方,又有白梅的清亮秀丽,在人观赏时给以无限的温馨和柔美的感受,仿佛眼前一曼妙女子,亭亭玉立,抚恤人心中的痛苦与忧伤,使人看后无法忘怀,每次回想起来总会是心底暖暖地,好似鼻间又萦绕起了它那拨人心弦的缓缓幽香。

从樱花林的外围向樱海深处走去,一棵棵樱树千姿百态,从不同的角度向游人们呈现它们那温柔、奔放的心,正如大多数大和女性们一样贤惠、体贴。站在突出地面很高的土坡上向更远更辽阔的地方望去,每棵树的树冠相互重叠在一起,一层高过一层,一片粉嫩,犹如花海一般此起彼伏。我的热情也跟着汹涌翻腾了起来,站在高坡上头顶着青天,我欢笑起来,任自己的思绪飞跃其间,飞过樱林、飞过街道、飞过城市、飞过天边……我迎着风奔跑起来,不管风怎样撩乱头发、如何褶皱衣服。风吹落了花瓣伏在我的身上,似乎衣服也沾染了樱花那沁人心脾的芳香。

我回到那满是书本的桌旁与朋友们交谈着樱花的韵味,那无限的温暖和温馨仍包裹着我那热情高涨的心,樱花在我的心头似乎已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我永远无法抹去它那婴孩般粉嫩的模样与拨人心弦的幽香。当浸没在樱海之中,我的身心得到了释放,思想也随之飘扬,那些成片在空中飘飞的花朵仿佛正向我倾诉,指引着我随着它飞向那片神奇而又美丽的故乡。

【篇三:樱花赋作文】

花瓣转几个弯,飘下来。春暖放肆的季节。江城中人人一夜之间换了春装,沐浴在久违的春日阳光下。花朵永远经受不起季节它轻率的誓言,一盏茶的功夫,樱花灿烂了满城。看樱花的潮流瞬间侵袭了所有人,带着相机画笔去记录樱花最美的时刻。

而我也在阳光正好之时,和小伙伴约定共赏满天飘落的樱花。不巧,当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原以为柔弱的樱花在雨水的突袭之下颓然开败。当我缓步到达之时,今日阳光正好现身。眼前的情境一瞬间闪耀了我的双目。樱花的枝干不似松柏笔挺却比松柏清丽,温柔的伸展着,每一个分枝上都布满花朵,有盛开,有颓败,有孤傲,有悠然,微风一个转身,万万千千随它离去——漫山遍野的温柔,满目轻柔的震撼。阳光正好打在树枝上,清晰可见的是花蕊和新芽,哪还有被雨水打击的痕迹。只是在淡淡还混有雨水和泥土味道的空气中,樱花的姿态显得越发沉静和温柔。

正式步入园中,却不难看出昨日有大雨降临,樱花瓣铺成柔软的地毯,有着被雨水浸湿的迹象。走在樱花树之下,一直有樱花从空中飘落,地上是软软的花瓣,若不是周围开怀的笑声和快门的响声,还会以为自己怒小心闯入了一个不存在的世界。

走入樱花林深处,满眼温柔的淡粉色渐渐被清丽的纯白代替,不同于粉色的樱花,白色的樱花更加依赖自己的枝头,无情无尽的花满满压弯枝头。宏观树木却骄傲挺拔,清丽自信。我始终坚信眼睛是最好的照相机,当我看到人们漫步在开满樱花的接到上市,突然觉得生活无非就是这样的自然与闲适。

但我又觉得奇怪,盛开的樱花不在少数,地上的花瓣却又能铺成红毯,樱花的数目之多应该也铺不满天地。但细细观察就明白了,虽然花瓣掉落了。花蕊却依旧骄傲挺拔的扎根在树枝上,樱花的极美就是在于它的花瓣飘落的时候。它美丽过了,它盛开过了,它灿烂过了,花蕊却依旧骄傲的睨视众生以自信的姿态宣告:我最美的时刻虽已过去,但我的美丽仍然继续。它把最美的时刻留给世人观赏,把美的时刻时时放在心中。它盛开过,它灿烂过,它以温柔自信的姿态,保持着它的美丽。

这一生这一次为自己抬起头,至少要骄傲地盛开过;

就狂舞如果吹狂风,就等待放晴的天空,如果雨越下就打节奏就更猛;

当风雨都过去迎着风看天空,不放弃才能够有感动。

14.《草书前后赤壁赋》 篇十四

祝枝山的《草书前后赤壁赋》,长达10米,是他的狂草代表作,内容书写的是大文豪苏轼的名篇《前后赤壁赋》,用笔犹如脱缰的野马,纵横驰骋:中锋聚攒之处力透纸背,笔端轻带之处细若游丝,侧锋取势之时若含兵器之利……

相传,祝枝山书写《前后赤壁赋》还有个故事呢!公元1515年,56岁的祝枝山在广东惠州府做一个小小知县,郁郁不得志。这年秋天,老友文徵明特地到惠州看望他,两人共游惠州西湖,巧的是,竟在这里的西湖遇见了苏轼的旧迹——原来,苏轼也曾被贬到此呀!两人不禁唏嘘感叹。晚上,祝枝山与老友把盏赏月,皓月当空,星辉闪烁,《赤壁赋》的瑰丽文字如海浪一般在心中澎湃,于是,他铺纸研墨,一路纵横驰骋,洋洋洒洒,狂草《前后赤壁赋》跃然纸上。

这部作品,是心境合一的妙作:遵循了绘画的构图,点画运用,灵动跳跃,虚实相生;用笔奇趣,通篇用“点”表字达意,画龙点睛;此外,作品用名贵的“金粟山纸”书写,名纸墨宝,相映成趣,因此为后世许多书法家所珍爱。

名称:草书前后赤壁赋

年代:明代

作者:祝允明

现藏:上海博物馆

上一篇:旅游局转正自我鉴定下一篇:历届创新作文大赛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