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杜甫阅读答案-日暮杜甫赏析

2024-08-17

日暮杜甫阅读答案-日暮杜甫赏析(精选7篇)

1.日暮杜甫阅读答案-日暮杜甫赏析 篇一

《日暮·牛羊下来久》杜甫翻译赏析

《日暮·牛羊下来久》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前言】

《日暮》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曲折婉转,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山村的闲静景象,作者凝望这景象,禁不住思绪万千:皓月升起,晚风清凉,月下的山村明丽如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三、四句隐含着诗人无奈的愁绪和浓重的思乡情怀。五、六句写幽深的泉水和秋夜的露珠,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灯花报喜,不觉欢欣,反而倍觉烦恼,最后两句满含辛酸的眼泪。这首诗,作者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怀乡、思乡之怨,但读来却更觉凄楚悲凉,其含蓄之美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

【注释】

故园:故乡。

石泉流暗壁:即暗泉流石壁。

草露滴秋根:即秋露滴草根。秋根:秋天的草根。滴秋根:一作“满秋原”,“满”一作“滴”。

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翻译】

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各自关上了柴门。风清月朗自是一个迷人的夜晚,可这优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园。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花白的头发与明亮的灯光辉映,灯花何必溅着斑斓的火花报什么喜讯。

【赏析】

《诗经》里有一个很美的篇章,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这是讲一个村庄里的妇人,在黄昏的时候,看到家里的鸡跳上了鸡舍,羊牛也被赶着慢慢从田地里回来,整个村子都在准备着休息,一派安宁,她思念起远方服役的丈夫,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家来。杜甫这首诗,也是写了黄昏时分村庄里的景象。这个村庄是他流寓不定时暂住的,他看到美好的、安详的村庄,心中也像那个遥远时代的妇人一样起了思念,他思念的是离开已久的故乡。正如眼前的暮色一样,他的人生也已走到了黄昏,白头明灯相对,人世的冷暖苍凉充盈于胸中,不愿、也不忍去仔细思量。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因为《诗经》里有那“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句子,诗人对眼前的场景便有所会心,写下了“牛羊下来久”的开头,将全诗引入古朴安雅的境界。羊儿、牛儿,三三两两,“咩咩哞哞”,一声远一声近地叫着,闲散地往村子里回来。诗人添了一个“久”字,来述说它们行走的缓慢和悠闲。各家各户的柴门都已经关上了,西边的最后一道夕阳也从柴门上扫过,天地都安静下来,等待着进入黑夜。不一会儿,家家点上了灯,人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或者谈天说地,或者灶前忙碌,或者给牛喂草,或者温酒准备喝上一杯。不管怎样,上天赐福于善良普通的人们,各安其所,这个村子像个准备睡眠的老人一样,让人觉得平安、温暖、安详。这两句十个字,字字平凡,句法也极自然,却能将读者带入一种境地,让读者闻到家的味道。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可是眼前这并不是作者的家,作者其实恰好就是想家了。夕阳的余晖散尽后,月亮渐渐升高,柔软的风拂过村庄,令人心也要柔起来、软起来了,空气中有柴禾燃烧的味道,牛羊和鸡鸭都已渐渐入睡,月光让一切都安静下来,这是一个清新的`美好夜晚。可是这样的地方虽然美好,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有无限清景,但作者于它而言毕竟只是一个过客。阒寂也好,喧闹也好,都不是作者的故园。这两句语气虽然很淡,其实深藏着极浓的悲郁。一个“自”字,极言“风月”和“清夜”的与己无关。“自”是个仄声字,和下句的“非”字平仄互调,一拗一就,使读者能够感到作者情绪从抑郁到克制后的回转和平息。诗的上两句是用了黄昏中的暖色调,这两句则是用了月光下的冷色调。温馨和凄凉的互相映衬,使得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内心难以平静的作者陷入了更深的夜色里,他独自去看山上的风景,在静谧的月光下、岩石的阴影中,听到泉水沿着石壁潺潺地流着,发出清冷的声音。脚边的草根上凝着露水,打湿了鞋子。仔细看时,它们一粒一粒沾在草叶上,顺着叶片渗入地下,滋润着杂草的根部。这样的秋夜山间,风露袭人,水的寒气仿佛能浸入人的皮肤。在作者杜甫的诗中常能发现精心锤炼的句子,好比一个手艺精湛的老艺人,能雕出纹路精美细致、而又气韵横生的木雕一般。这两句便是如此,作者将词序有意倒置,按照意思句子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调换字词后,声调更加铿锵,而且使得“石”与“泉”、“草”与“露“的连接更为紧密、融为一体,原本无奇的句子变得更有韵味,凝结出一片凄清幽遽的意境。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琦怀》)。浑然忘却风露的寒冷而兀自独立的人,想必总有许多心事。不知站了多久,作者才踱回室内,捻灯独坐,把卷读书,他的满头白发,在明亮的灯光下分外银白如雪。他心绪难平,想自己曾经满腔的豪情、兼济苍生的宏愿,都抵不过老来这一头发如雪。可是灯烬似乎不解人愁,在和跳跃的火花频繁地玩着花样,似乎在逗可怜的老诗人开心。一个“何须”,道出了作者心中的无聊和凄怆,头白之人,与那些热闹和花样早没了关系;流落蜀地十多载,老来一事无成,望前路,希望渺茫;回首故园,有家难回。初唐诗人王勃早就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又有谁来同情、解救这头发白的失路之人。

这首诗本是写景,涉及内心的词句不多,却让读者觉得有化不开的凄凉和悲郁在里面。对人生迟暮的感慨,对故困难归的悲哀,荡漾在精美传神的景色描写中,因而分外含蓄无垠。王夫之曾说:“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姜斋诗话》)这话未免极端,但这首诗的情语确实都在景语之中,情景交融、含而不露,有深绵婉转的姿态,句句读来,令读者感到口角噙香、余味不断。

2.日暮倚杖水边古诗阅读答案 篇二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②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②苍:苍天。

1.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诗歌开篇写诗人面对萧瑟秋景,心乱如丝。一个“乱”字,统领后文作者积蓄已久的种种愁思怨意。

B.“小摇落”指秋风摇落片片黄叶,让人联想到诗人如同黄叶般飘零沦落的身世和命运,触景而生情。

C.颈联作者直斥奸佞小人,表明自己道义犹存,苍天可鉴,既有对小人的愤恨,也有对自己人格的自信。

D.作者一生历经宦海沉浮,在华发苍颜的晚年更遭贬谪,身陷不幸又衰老憔悴,激起了读者更多同情。

E.“挂衣冠”指辞官归隐,而辞官归隐在此时此刻已太迟,更深一层写出作者贬官之后的愤懑无奈。

【答案】AE(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解析】A项,“乱”字统领全文种种愁思怨意错,统领全文感情的是“羁绪”二字。E项,“愤懑无奈”错。最后一句意思是作者深陷政治漩涡,如今想辞官归隐也太迟,表达的是悔恨之情。

2.请简要分析本诗颔联用典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用了屈原被流放和白居易被贬逐的典故。(2分)

作用:①内容上,借屈原和白居易被贬之事写出了自己遭受冤屈、谪官异乡这一现实。(2分)②主旨上,以屈原和白居易自喻,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品德高尚、节操坚贞。(2分)(若答“结构上:承接上文‘羁绪’二字,是对作者此时万千愁绪的具体阐释。”亦可酌情给分)

【翻译】

水国秋风萧瑟被西风摇落片片黄叶,漂泊在外的我的心绪被撩拨得乱如发丝。像是屈原在江边深情吟诵的地方,又像是白居易江边送别的时候。你们怎么能诋毁中伤我的道义所在,我的这份心思只有那苍天才知道。苍白的容颜如今又增添了些许白发,现在想辞官归隐已经太迟了。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关于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这类的题目通常不难,先看选项凭自己的感觉圈出一些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认真对照原文即可。关键是要认真读题找出关键词到底是让你找“符合”还是“不符合”的;如果是让你找某某的含义,一定要注意选项中叙述正确但是并不是讲其含义的内容,并把它排除掉;

如果说是让你找适合选文的标题的话,先从首尾两段入手,找出关键的内容,确定某几个选项,再从剩下来的内容中确定正确的答案;这类题型的最后一题大部分是概括类的,只要逐段逐段地找出关键语句最后再依据题目条件进行删改概括整合即可;

3.杜甫《王命》阅读答案及注释赏析 篇三

公元七六三年八月四日,杜甫的知己房琯死于阆州僧舍,他于九月由梓州赴吊,此诗即在阆州时作。这年七月,“吐蕃大寇河陇,陷我秦、成、渭三州,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等州,盗有陇右之地”(见《旧唐书·代宗纪》)。便是此诗的历史背景。

王命

汉北豺狼满,巴西道路难。

血埋诸将甲,骨断使臣鞍。

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

深怀喻蜀意,恸哭望王官。

注释:

⑴王命,这里指王朝的命将、命官。《诗经》有“王命南仲”、“王命召伯”等语。

⑵汉北,汉水源之北,即上举诸州地。巴西,原为郡名,此犹言川西。

⑶此二句承“汉北”。上句言战则无功,下句言和亦徒劳。埋,埋没。血埋,极言将士战死者之多,骨断,骨折。是说使臣鞍马往来,骨为之折。《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广德元年四月,遣兼御史大夫李之芳等,使于吐蕃,为虏所留。”诗当即指此事。

⑷此二句承“巴西”,下即专言四川。栈,栈道。牢落,形容被烧栈道的残破。大概为防吐蕃深入而自行烧断。坛,将坛。汉高祖曾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按自七六二年七月严武去蜀后,蜀多变乱,杜甫思得严武再镇蜀,但事殊渺茫,故有“苍茫”之感。杜甫《八哀诗》云:“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又《诸将》诗:“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才。”就都是称美严武的。

⑸汉武帝命唐蒙通夜郎(汉时南彝国名,今贵州西境),蒙擅自“发军兴制”“转粟运输”,民多逃亡。武帝因遣司马相如使蜀,相如作《喻巴蜀檄》,向巴蜀人民说明,那都不是朝廷本意。杜甫切盼唐代宗能注意镇蜀的人选,盼望之切,故至于恸哭。

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当时吐蕃大举入侵汉北、巴西。②坛:将坛。汉高祖曾筑坛拜韩信为大将。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恸哭望王官”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分析。(2分)

(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举出两种并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敌人入侵,栈道烧断,将才难得,蜀地陷于战乱之中,诗人盼望朝廷能派来得力的治署官吏,盼望迫切,所以“恸哭望王官”。(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概括)

(2)①比喻。“汉北豺狼满”一句运用比喻,把敌人比做豺狼,写出了敌人的凶狠。②用典。“苍茫旧筑坛”一句运用汉高祖筑坛拜韩信为大将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盼望朝廷任命忠臣良将的.愿望。

赏析:

前四句:“汉北豺狼满,巴西道路难。血埋诸将甲,骨断使臣鞍。”描写了吐蕃步步紧逼,官军连连失利的情况。在边境,入侵者如狼似虎,取河西,陇右之地,鲜血淹没了将士的铠甲,出使的大臣在马鞍上伤亡严重。西川节度使高适奉命于雪岭(又称西山)松,维,保三州设防,军情正急。后四句:“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深怀喻蜀意,恸哭望王官。”继续写吐蕃入侵后的惨状和心情。忧愤地望着新近被烧毁的栈道,茫然地看着原来修筑的庙坛,深深地回忆着当年蜀国的教训,真想当着朝廷派来的王官大哭一场。

4.日暮杜甫阅读答案-日暮杜甫赏析 篇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一、

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

⑵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2分)

(4)诗家认为全诗中间两联最令人动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其独到之处。(4分)

(5)本诗作者登楼抒怀,请结合本诗首联具体阐述作者抒怀的内容。(2分)

(6)本诗最后两句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并作简要赏析(3分)

(7)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8)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3分)

参考答案:

⑴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分)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3分)

⑵用典(借古讽今)。(1分)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2分)

(3)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4)即景抒怀,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特色

(5)一是作者客居他乡对自己遭遇的伤感,二是看到国家多灾多难而对国家的忧虑。

(6)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用典。本诗最后两句主要使用了后主刘禅和诸葛亮两个典故。使用后主的典故主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治者重用宦官而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的担忧。使用诸葛亮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感伤。

(7)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意对即可)

(8)“来”即“来临”是说锦江的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迎面扑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是“变化,”指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表现诗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意对即可)

二:

(1)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应是哪几个字?诗中哪一句与之相照应?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答案:

(1)万方多难。西山寇盗莫相侵。

(2)主要内容: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议论天下形势,讽喻当朝昏君。情怀:抒发了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

(1)历代诗家对此诗评价极高,清代诗人沈德潜说这首诗“气象宏伟,笼盖宇宙,此杜诗最上者” 。请结合颔联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价的。(5分)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5分)

参考答案

(1)颔联描述山河壮观的景象,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院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事的风云变幻。(1分)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想,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2分),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2分)

(2)①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②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③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二伤心

;④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 。(答对其中3点可得满分5分)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赏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5.日暮诗歌赏析 篇五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

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

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

何须花烬繁。

杜甫诗鉴赏

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作此诗。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意思是说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首联化用《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牛羊下来久

句中仅著一久字,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静寂的村落想象到户内的欢乐。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

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秋夜,晚风清凉,明月皎洁,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画,怎奈并非自己的故乡!淡淡二句,有着多少悲郁之感。杜甫在这一联中采用拗句。自字本当用平声,却用了去声,非字应用仄声而用了平声。自与非是句中关键的字眼,一拗一救,显得起伏有致,曲折委婉地表达了思念故园的深情。江山美丽,却非故园。

这一自一非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夜愈深,人更静,诗人带着乡愁观看山村秋景,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洒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洁净!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

诗人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却更觉悲凉凄怆: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杜甫居蜀近十年,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既渺茫,归乡又遥遥无期,眼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诗人不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说得幽默而又凄惋,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6.杜甫旅夜书怀赏析及答案 篇六

答:天地之大反衬出沙鸥之小,又是孤零零的一只,表达了诗人漂泊孤寂的痛苦之情。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答: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写出了景色雄浑阔大,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也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

(3)有人说,颔联“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

答:颔联写景明丽,境界雄浑,所以有人认为它“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其实不然,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4)简析尾联“沙鸥”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诗人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诗人以沙鸥自况,乃自伤漂泊之意。

杜甫旅夜书怀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字词解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杜甫旅夜书怀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

杜甫旅夜书怀中心大意:

7.日暮杜甫阅读答案-日暮杜甫赏析 篇七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

天末:天边。

君子:指李白。

憎:忌恨。

过:失误。

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天末,即天边。

【阅读问题】

(1)请分析首联在诗中的作用。(3分)

(2)古人评尾联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又有人说:“赠字说得精神,若用予字,则浅矣。”请作简析。(4分)

(3)“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为何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4分)

(4)颈联“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其表达上有哪些特点?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6).首句给全诗奠定了怎样的基调?试结合诗句简析。

(7).古人讲究炼字,你认为本诗中最发人深思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8)首句给全诗奠定了怎样的基调?试结合诗句简析。(2分)

(9)古人评尾联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10)你认为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出什么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奠定了全诗悲愁的情感基调(2分),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关心和思念(1分)。

(2)用“予”用“吊”只写出同情(2分),用“赠”才能写出李白和屈原同冤(2分)。

(3)通过形象的比喻手法,富有情感的议论,(2分)高度概括了自古以才华出众者命途多舛的.历史事实,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2分)

(4)此二句议论中抒情,用“魑魅喜人过”,比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意味深长。一“憎”一“喜”,前后两句形成对比,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这不但表明自己的对友人李白处境的同情,而且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5)①对李白的无比思念(怀念)。②对李白不幸身世(命运)的深切同情。③自身内心深处的悲苦。

(6)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

(7)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8).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苍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

( 9).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10) 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

【赏析】

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欲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欲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

上一篇: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总结下一篇: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四下第5课《网上赏西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