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总结(共11篇)
1.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总结 篇一
关爱留守儿童办人民满意教育
——通山县中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
(2010年6月10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外出务工,只留下孩子一个人在家,或者由祖父母或其亲戚代管的儿童。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监护。
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县于2007年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几年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工作目标
留守儿童是新时期教育的特殊对象,为了做到有效管理,我们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严重断层或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失去了父母的监管和教育,许多儿童会形成很多不良的行为:打牌赌博、饮酒抽烟、说谎骗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会与人相处。因为在家无人约束,孩子又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有的甚至沦为“双差”生。
其次,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会形成不良个性品质。青少年时期是人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1-
如果孩子缺乏正确的家庭引导,就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导致心理畸形发展,严重的会危害社会。
第三,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会形成心理阴影,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不要自己,没有安全感。时间久了,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事小,悲观厌世思想,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针对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明确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目标:即全面实施“关爱工程”,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各项工作考评制度,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关爱阵地
关爱留守儿童,学校是中心环节。我局要求全县中小学把留守儿童的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主阵地作用。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各中小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和实施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中小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和联系卡,登记家庭、家长联系电话号码和地址,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关爱网络。完小以上学校定期让留守学生给家长打电话,让学校办公电话成为学生与家长沟通的“绿色通道”,让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零距离,远隔千里同样享受父母之爱。
(三)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我们要求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让帮扶教师成为“代理家长”,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四)建立健全座谈会制度。
各中小学校每期最少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切实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倾听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对学校的意见,帮助教师做好帮扶工作。
(五)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应急机制。
各校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学校与帮扶教师、班主任、家长(监护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六)注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各中小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活动,让留守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年终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通过查资料、问留守学生、咨询学生家长等方式,检查落实情况,并且将工作成效作为学校考评和教师师德师风评比的重要依据。
三、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
地对委托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四、实施多项举措,营造关爱环境
1.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2006年起我县重点建设了40所寄宿制学校,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放心食堂”、“平安超市”、“菜篮子”工程。除了改善生活条件,学校还将图书室等馆室向留守学生开放,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开阔留守儿童的视野。
2.加强贫困留守学生的资助工作。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 “两免一补”范围,确保他们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3.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着力整治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的“三室一厅”,公安部门与游戏娱乐场所签订责任状,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一厅”。
4.建立健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我们要求城区中小学无条件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不得摊派或变相摊派任何费用,保障义务教育公平。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只有建立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阵地,教职工以及共青团、妇联为主力军,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各村组广泛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把每一名留守儿童都纳入关爱范围,动员各方面积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才能真正让每个留守儿童享受到童年的快乐,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2.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总结 篇二
1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密切与外出家长联系
每学期开学初, 摸清每一位留守学生的家庭住址、“代理监护人”的情况、父母在外打工地点以及具体的联系方式, 并将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联系电话告知留守学生和他们的父母,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或家校联系卡, 为相互联系沟通做准备。把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当作重要的交流渠道, 将留守学生每个月在学校及在家庭的各种表现、心理状况记录在册, 为外出父母经常了解孩子提供方便, 加强教育。利用电话及“校信通”短信等方式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发布信息, 交换意见, 交流思想等。在节假日, 班主任要趁外出家长回家时机主动上门汇报情况, 加深外出家长对子女的了解, 以真正实现家校教育的密切配合。
2 在情感交流中促进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少, 孩子在感情上得不到交流, 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 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同时由于监护人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过分的溺爱和迁就, 导致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习惯, 从而使学生形成自私、自卑、孤僻、暴躁、蛮横等心理障碍。针对这些特点, 可以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 利用班会课就“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展开讨论, 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体会父母的不易, 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外出打工不是不爱他们, 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也可以经常利用学校设立的“亲情网络视频聊天室”和“亲情电话”与父母直接交流。提倡留守学生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 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2) 帮助留守学生的树立自信心。首先, 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 当然也都有缺点, 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 我们要拥有一双善于捕捉“闪光点”的眼睛, 要善于发现留守学生身上的优点, 在他们取得进步时, 发自内心地给予赞赏。“赏识教育”可以让孩子觉醒, 甩掉压在身上无形的自卑巨石。
3)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例如定期举办图书角、手抄报、美术沙龙这些活动, 这不仅能填补学生心灵的空白, 而且还可以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
4) 经常开设心理健康讲座, 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不断鼓励他们发表内心的看法, 遇到问题及时和同学、老师沟通,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觉得教师在内心上关爱他们。
5) 开展感恩教育, 让他们知道自己成长过程不是孤立的, 而是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 从而产生报恩之心, 善待他人。
3 在日常管理中促使留守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障。由于长时间缺乏父母关爱和教育, 大多数留守学生孤独感强, 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在不主动学习, 没有主动看书、预习、阅读的习惯, 常违反课堂纪律, 消极怠课, 不认真听讲, 在校不按时完成作业, 更不做家庭作业, 逆反心强, 做事不认真, 注意力不集中, 书写差, 怕思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留守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作为班主任, 我们应该多角度多举措加强常规管理, 促使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1) 排除任何不利影响, 让留守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来。班主任一定要认识到, 学生的最主要任务是学习, 我们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们把心思更多地用到学习上来。要做到这一点, 在日常的管理中, 我们就得想方设法切断一切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影响源。比如加强对学生的手机的管理;加强上网引导, 让“留守学生”学会用网络促进学习发展, 而不是上网打游戏或浏览不良信息。
2)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培养学习纪律观念。作为班主任, 除了自己的课要严格要求学生外, 还要经常性地对其它课堂进行巡视, 发现学生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要及时予以批评指正, 日常的严格要求, 将有助于良好的学习纪律观念的形成。
3)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良好的习惯须要在具体的实践训练过程中得到培养。因此, 学校要经常组织各种班级活动, 锻炼留守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 使他们具备增强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4) 利用激励机制, 让“留守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和社会认同的需要, 而赞美与激励的实质就是满足人的这种心理需要, 使之取得更高的学习或工作效率。因此,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 应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闪光点, 并及时予以肯定赞扬。学生受到这种激发和鼓励后, 就有巨大的动力, 就会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争取更大进步。
5) 成立互助小组, 促进“留守学生”全面发展。班级是一个大家庭, 要让“留守学生”学习上有更大的发展, 必须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班主任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互助小组, 让学生在学习上互帮互助, 共同进步。进而将这种互帮互助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让“留守学生”全面发展。
3.如何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 篇三
关键词:桥梁;教学氛围;教育目的
伴随着我国改革大潮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到城里务工,这便产生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农村学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作为教师应如何去关爱和教育他们呢?
一、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架设教师与留守生互通的桥梁
一名优秀称职的教师,必须迈进学生的生活,常与学生进行轻松和自然的全新对话,成为学生信任的朋友。态度和蔼、真诚可信地和他们进行沟通,才能架设师生彼此相通的桥梁,从而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1.早上与学生见面时:在每天早晨学生来到学校时,教师要特别留意这些留守生,查看孩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寻找契机,并不失时機地说一些肯定的、鼓励的、亲切的话语,或为他们整理一下衣帽,佩戴一下红领巾等等。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开始一天新的学习生活。
2.课间活动时:教师要经常参与留守生的课外活动。一旦留守生不合群,情绪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主动地去鼓励和带动他们,对学生加以引导,主动地去接近这些情绪低落的孩子,在活动中进行帮助和沟通。
3.教师利用家访和电话,常与学生多沟通:教师一有时间就可以利用电话和家访的形式和学生谈一谈班里的情况,今天讲的课是否听懂了?作业遇到困难了吗?这种方式会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既了解学生的情况,又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无时无刻地关心着他,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贴近你。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如父母一样地爱他们。
4.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教师多给予有问题的留守生一些可亲的鼓励或委婉的批评,让他们看到老师的批语,受到鼓励和关心,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亲切。
5.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在课堂要用特殊、敏锐的感觉来关注这些留守生,放下教师的架子,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消除这些学生自卑、低沉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与家长密切联系,提高留守生的教育管理
建立联系卡,偶尔与学生家长联系,反应家长的变化情况,要求其经常与自己的孩子联系,消除孩子的思想压力,经常性地与学生现监护人沟通,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责任心,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变化,采用正确的方法疏导孩子,与教师达成共同的教育目的。
总之,我觉得细小之处也能见真情,可以在耐心和细心中打动学生的心弦。获得的爱和付出的爱是能成正比的。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也是一条关爱教育留守生的途径,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用关爱明亮未来,让留守儿童心中充满阳光。
参考文献:
[1]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5(14).
[2]岳元发.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2).
4.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总结 篇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在全镇范围内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陶建志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全镇确立了七十一对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中心学校做到了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中心学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2、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2012年接受捐助的学生有十多人,资助基金6000多元。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4、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包制度和机制。
5、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5.初中留守儿童管理工作总结 篇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致使许多农村孩子远离父母,这些孩子或其祖父母或其亲戚朋友监管,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歙县留守儿童已突破万名,因此,歙县也被列为开展留守儿童社会干预试点县,正积极探索完善留守儿童权利保护工作机制,建立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网络。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也积极参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我对留守儿童的所处环境、性格成因、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有初浅认知,现剖析如下:
一、留守儿童不良性格特征及成因:
1、养成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坏习惯,比吃、比穿、比用、比阔气。打工的父母都觉得欠孩子的情,就在金钱上补偿,而孩子也觉得该用。因此,吃零食成风,过生日请客,更有甚者,花钱请人抄作业、抄考卷。
2、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认为“读书无用”,应付式读书,甚至厌学逃学。这些孩子们普遍认为,自己的父母也没读多少书,现在依然能够走南闯北赚大钱,比有些读书多的人挣钱多,混个初中毕业,大不了和父母一样闯天下去,照样潇洒。
3、自由散漫,时间观念差,爱迟到、旷课、打台球,甚至逃学,有的祖父母年迈体弱管不了孙子,有的祖父母溺爱孙子,没有父母的严肃管教,这些孩子就自由放任,久而久之就可能成了日不进校、夜不归宿的“流浪汉”。
4、个性孤僻、倔强,不能融入集体之中,也不愿和别人交心。孩子的个性形成与父母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脱离了父母的诱导与培养,孩子的个性必然走样。有了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修整,个性的健康发展就受到严重影响。
5、情感脆弱,受不住批评,又喜欢讲哥儿们义气,交朋结友,形成意气相投的小圈子,动辄做出违纪之事。这些孩子听父母言“在外靠朋友”,因此也想多交朋友。几个不明事理的孩子凑成一块,头脑一时发热,干事就分不清对错与轻重了。
二、留守儿童教育缺陷所在:
1、监护人教育素质低
由于留守儿童监护人都是爷爷奶奶辈,其文化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在教育引导孩子方面往往有心无力,只能管好孩子的温饱。同时,祖辈与儿童之间也更容易产生代沟,缺乏深度沟通,导致监护功能弱化。
2、留守儿童心理压力无处疏导
父母在外打工,给留守儿童的身心造成多大的影响。一方面,一方面,也会更担心父母在外是否安全,是否会生活的健康,是否会被人欺骗,是否会发生什么意外。他们承受着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很多留守儿童都觉得自己很孤单、寂寞,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代替自己的父母。祖辈由于年事已大,很多时候还需要留守儿童去照顾他们。留守儿童有了困难,有了挫折,无处可诉,无人可帮助。这都给留守儿童造成孤苦无助之感,由此而影响到学习,长期这样下去,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3、家庭与学校沟通不够,教育对接存在不少问题
临时监护人的临时身份,沟通意识淡薄,绝大多数不能主动与学校联系,父母由于在外地打工,基本上不能与学校联系;再加之农村社会教育资源匮乏,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等对农村家庭教育关注与投入严重不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往往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
4、社会教育功能弱化
由于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关注、教育机构相对缺乏,留守儿童一处校门就处于教育的“真空地带”。农村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近乎为 “零”,没有教育、监督的舆论氛围,许多留守儿童在社会上学成一身“痞气”,丧失道德判断意识,染上许多恶习。
四、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对策
1、注重家庭教育
对于父母而言,应从长计量,外出务工赚钱固然非常重要,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忽视。如果孩子出了问题,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权衡利弊之后,父母要慎作选择。其次,定期进行“温馨对话”。即便是外出打工,也要经常同孩子联系,再忙再累也不能成为借口,建议每周以电话、书信和互联网同孩子联系,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假期,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予以亲情渗透、培养。再次,监护人要尽可能担起监护职责,努力提升监管艺术,多在心理上与留守儿童关怀。
2、做好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我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上有以下可取之处: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学校每学期校对在校留守儿童(包括学龄前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深入细致调查,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明确落实监护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做到一人一册。(2)、建立联系制度
我校建立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及班主任与外出务工家长的联系制度,实现学校、家庭教育互动。学校拟定致家长一封信,要求外出务工家长做到“四个一”,即每周给孩子打一个亲情电话;每月给孩子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探亲一次。班主任要做到“三个一”,即每月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一次家校联系,建立家校联系卡或家访记录;每月和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一次通话,每学期期末给留守儿童的家长写一份家庭教育建议。通过联系,了解家长对孩子对学校的要求,反映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知道自己的子女(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及时解决儿童和上辈的隔代问题,让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做学生的贴心人。平时多观察、多关心、多引导,做学生的知心人。知道学生现在需要什么,老师要帮助他解决什么。(3)、开展“结对子”帮扶
一是结合我校“培优转差工作”,将留守儿童作为主要培养对象。要求班主任负责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定期督促留守儿童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与联系。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要做到“三知道”,即知道家长的工作地点、联系电话和儿童的监护人。同时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对一些突发情况,班主任要负责到底,直到孩子的监护人或父母亲到场为止。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教育,负责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工作。班主任和课任老师根据班级实际和留守儿童的学习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通过“三知道”和“结对子”,教师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经常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
二是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儿童的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
三是要积极动员、鼓励爱心人士与特困留守儿童 “结对子”,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为留守儿童营建“爱心之家”。(4)、加强培训对监护人和儿童的心理健康培训
一方面学校借助家长学校这一载体,加强培训对家长和监护人的培训。通过研究分析外出务工这一特殊现象对教育的影响,积极探索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管理、生活管理、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家庭教育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体系。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提高社会和家长对留守儿童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他们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缓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得以健康成长。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压力大的问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班主任和孩子们的接触最为密切,因此他们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
(5)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别为留守儿童创造宽松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空间,改正不良习惯和行为。如借助每学年的“六一节”、“元旦借”、“校园文化艺术节”、“ „校园书屋杯‟读书、朗诵、演讲等活动”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营造健康氛围。
3、增强社会教育力量
6.道南小学管理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六
一、调查摸底,建立档案
每学期初期中中我校都要召开家长会,除向家长汇报学生学习成绩外,更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重新核对并记录每位学生目前的家庭生活环境,摸清各班留守儿童的变动情况,并及时上报学校作记录。使我校能够及时掌握及时调整关爱这部分孩子的方式。同时,我们还要详细了解每个留守儿童在家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了解他们心理健康问题和情感意志问题。为我校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倾情、倾力关心爱护留守学生,不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工作,积极探讨管理教育留守儿童的新理念、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们所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达到了100%,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了100%。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德育处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导处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的监管工作,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健全制度,感受温暖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道南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班主任、任课教师与留守儿童在外打工父母建立QQ群或微信群及时交流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由于我校全体师生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的关心,全校已经形成了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尊重“留守儿童”人格的良好氛围,滋润留守儿童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快乐成长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各学校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艺术节演出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综合实践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留住、守住情。
道南小学 2017年11月
道南小学 管理留守儿童
工 作 总 结
7.家长如何加强留守学生的周末管理 篇七
(一) 父母外出务工对学生管理不善
父母外出务工, 远离家庭和学生, 因此对学生的一切情况都不能切实了解, 只能通过与学生联系交流获得, 或者与监护人联系获得, 所以存在很大问题。一是相互联系时间间隔过长, 对有些问题了解不及时, 管理滞后;二是父母与学生联系获得的信息有失真现象, 由于监护人大部分是爷爷奶奶, 他们过于溺爱孩子, 所以从监护人得到的信息也有偏颇;三是大部分监护人管不住学生。因此, 这往往造成家长对孩子周末管理不善。
(二) 家长缺乏对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
大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低, 文化水平不高, 只知道埋头挣钱。在他们看来, 只要让孩子吃得好, 穿得好, 有钱花, 责任就尽到了, 其他都交给学校, 学生成绩好就高兴, 成绩差就责骂学生或教师, 严重缺乏管理孩子的方式方法。还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 其他方面或不管或纵容, 其实学生最需要与家长谈心交流, 希望家长指引他们成长。
(三) 家长意识淡薄, 责任心不强
社会的多元发展, 人们严重的拜金主义和道德观的扭曲造成了一些家长对学生读书不太重视, 眼界小, 意识淡, 责任心不强, 认为只要挣到钱就会有前途, 从小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 岂不知真正的财富是知识。
(四) 家长过于溺爱学生, 姑息放纵学生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视他们为家庭的唯一, 以致对他们太过于溺爱。家长为孩子做好了一切, 不让孩子有半点委屈, 岂不知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只有丰富的阅历才能造就成功的人生。
(五) 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淡薄
父母务工不在, 监护人忙于家务, 对学生疏于管理, 久而久之, 学生没能形成自我管理意识, 我行我素, 自由散漫。
二、留守学生周末管理的措施
(一) 亲情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 父辈与子辈的代沟越来越大, 越来越深, 严重影响了两代人的交流, 造成了许多麻烦。这要求父辈们积极主动地与子辈交流, 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等, 关心增强亲情, 交流减小代沟。一是家长在外出务工前, 多与学生交流谈心, 这样既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和需求, 又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 还能加深亲情关系;二是务工期间要每周都抽时间主动与学生联系, 如问问学生一周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钱物用度等各方面情况, 使学生感受到父母虽不在身边, 但是父爱、母爱依然浓厚, 感受到亲情存在, 家庭温馨, 从心底感恩父母, 用行动报答父母;三是务工回来后更要与学生谈心, 讲讲务工的辛苦故事, 感化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发展, 这样使周末管理水到渠成;四是家长与孩子之间要相互信任, 家长在学生面前要说话算话, 使学生信任家长, 也不要总认为学生出错是因为不听话造成的, 使家长不信任学生。
(二) 周末管理全面进行
学生在校学习压力大, 学习成绩成为敏感话题, 所以家长在周末管理方面不要只问学习, 而要全面。
一是学习方面, 学习成绩好, 家长一定要表扬, 这是对学生艰辛付出的肯定, 同时还要激励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习成绩差, 不要一味地责骂学生, 而应与学生一起查找原因, 拟定措施, 鼓励奋起赶上或超越。
二是生活方面, 多与学生谈谈生活琐事, 从而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动向, 发现好的方面指导学生继续做下去, 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或变相提出并纠正做法, 介绍一些生活经验以供参考, 使其积极向上发展, 彰显正能量的传承。
三是钱物用度方面, 通过交流, 及时了解一周的用度情况, 指导学生要勤俭节约, 用度要适度、合理, 花费要有意义,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
四是交际方面, 家长也要与孩子谈谈孩子与朋友的一些琐事, 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家长应及时指导学生结交一些学习好、品质好、有进取心的同学, 这样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都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是安全方面, 由于父母不在学生身边, 监护人更是忙于家务活, 学生的安全成为了管理的真空层, 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无论从家长的强制管理, 还是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 都应常提常抓, 使父母放心去务工。
(三) 家长增强管理意识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发展的社会, 是一个拼大脑的时代, 不再是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 吃饱肚子就高兴的时代。人们对各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 越来越高, 同样, 社会对人们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越来越严, 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性格决定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财富, 有知识才能生活更幸福。因此, 家长一定要有周末管理意识, 认真管理好学生的周末生活, 使其成为学校管理的继续。对于原本学习比较好的孩子, 家长要把学习看做是学生将来找工作寻生活的选择劵, 选择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学习不太好的孩子, 家长要把学习看做是学生将来找工作谋生活的条件。总之, 对留守学生的周末管理, 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 创造条件历练学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将一个老鹰蛋放在了孵化小鸡的窝内, 一段时间后, 小鸡和老鹰都孵化出来了, 起初小老鹰还试着练习飞翔, 但后来, 它们整天在一起觅食, 快乐无比, 小老鹰也就不练习了, 原本属于蓝天的老鹰却和鸡一样只能待在大地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一个人即使先天再聪明, 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 人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创造条件历练的。所以, 家长不要由于过于溺爱孩子, 凡事都包办, 让孩子养成严重的依赖性, 相反要为孩子创造条件, 留有机会, 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帮家长干些农活, 自己做饭、洗衣服等, 使孩子通过历练积累做事经验, 丰富生活阅历, 提高践行能力, 为孩子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8.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总结 篇八
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习上,营造良好的氛围;生活上,尽力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正确引导;组织“留守学生”与班上优秀学生结对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一定得成绩。现在班级留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案例
班上有个叫王惠玉的同学,她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直由姥姥、姥爷照顾,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上性格内向,再加上刚上一年级胆子小,所以在校一直寡言少语,老师问话也不愿多说,不爱与同学交往,开学三周中竟尿裤子两次,问她什么原因也不说,我得知这些情况后,多次给她的姥姥打电话,有时也邀请她姥姥到校了解情况,得知她的姥姥平时很少带她到外面去接触其他人,使她胆子特别小,不愿与人沟通。我就多次找她谈心,“你平时喜欢做什么?”“你父母亲多久回来一次?”一个个问题扣开她的心扉,每天早上我都主动笑着与她打招呼,经常抱抱她,亲亲她,时间长了她也会主动问我好。“你真行!”“你做得很好!”一句句赞扬树立了她的自信,于是她的目光不再呆滞,她的手在课堂上高高举起。我还让同学们主动接触她,“我们一起玩吧!”“我有尺子,给!”同学们的热情驱散了她的羞怯,天真的笑容是她脸上绽开的花,串串欢笑是来自心灵的声音。现在每天早上她都会来到我身边,笑着跟我说回家的事,我说让我亲一口,她便会主动让我亲一下,才会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她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刚开始有不会题也不敢问,成绩一直在后面四、五名,现在成绩在前面,还担任了小组长,工作认真。和同学关系也很好。
在暖暖的情意中,她快乐了、开朗了,我们也感受到爱的力量。
9.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总结 篇九
谭建军
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我校实施关爱留守儿童之日起,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的关爱留守儿童计划,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我们以家长学校、爱心家庭、留守儿童之家等形式为载体,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工作网络,为我班留守儿童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在情感、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能 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
一、建立机制、完善制度.为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我班对留守儿童专项制订具体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定期召开留守儿童主题班会,并号召全班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安心学习,快乐生活。
二、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
我班的22名留守儿童,他们都是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由祖父母监管,由于祖父母年龄较大,一般教育能力较低且多对孩子比较溺爱,往往也无法对孩子的学习及心理等问题给予更多的有效关心。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孩子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困惑和问题往往在家庭里得不到解决。其监管人无法做到像对待子女那样严格管教孩子,往往只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我班利用周三队会时间号召全班同学在各个方面都有要多关心他们。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对监护人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知识的辅导。让监护人明白那种只提供物质的溺爱教育是不正确的,使孩子身、心都能健康发展的教育才是科学的;与监护人一起分析近期孩子的思想动向、行为习惯等表 现,提供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和合理建议,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
为进一步加强与家长及监管人的联系与沟通,本学期期中考试之后,我班及时召开了寄宿学生及留守儿童家长会。大多是年过半百的“爷爷”、“奶奶”,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并选定家长代表发言,让他们讲述留守儿童在家的表现和教育孩子的方法。最后班主任老师作了题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专题讲座。当听到讲述“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和家教的不当而导致的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甚至有一部分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时,家长们感到特
别惊讶和焦虑的表情写在了这些“爱孙心切”的老人们的脸上。接下来,老人们便像小学生一样,端坐在会议室里,静静地聆听班主任老师的家教指导。散会后 家长们还久久不愿离去,他们三三两两地围在老师周围攀谈起来„„
三、组建爱心家庭,做好代理家长。
为了让留守儿童能经常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以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我班建立了班主任、科任老师与留守儿童 “一帮一”结对联系制度,开展手牵手结对活动。让有条件的老师在不移交监护权的情况下成为“代理家长”,老师们通过书信、电话、座谈、共度周末等形式从思想上、情感上、物质上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状况,定期到留守儿童家庭中走访,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交流反馈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与监护人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与辅导。大力开展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学校以班队会、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等形式广泛进行学习宣传,倡导、组织本校少年儿童奉献自己的爱心,伸出温暖的手,寻找身边的留守小伙伴,主动与他们拉起手来,结成学习、生活的帮扶对子。代理家长、留守儿童、“手拉手”小伙伴共同组成了一个“爱心家庭”。爱心家庭组建后,领导小组要求代理家长每天和孩子见面交谈一次,每周和家长或监管人通电话一次,每月家访一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亲情活动,使学生假期不再孤单,课余生活不再空虚。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学校组织部分老师参加心理健康课程培训,建立了一支心理辅导骨干教师队伍,在“留守儿童之家”中设立了“心灵驿站”,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讲座,对这些孩子遇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设立了专门信箱,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给他们一个倾诉心声的地方。
四、完善硬件设施,为留守儿童寄宿创造条件
10.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十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每班推荐几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2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志,让留守儿童在集体中成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了每
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二至周四的下午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6、形成关爱合力。
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儿童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7、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的第二任“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开展“非留守孩子”与“留守孩子”的手拉手活动,如举行“心连心,手拉手”主题班队会等;在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享受最优先;利用“六一”及艺术节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8、给父母的一封信。
各班级还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目前此活动正在进行中,这项活动将延续到
下学期。
11.学校如何加强留守学生周末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留守学生 周末管理
一、学校对留守学生周末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有效结合
在农村学校中,学校很少组织家长会,老师进行家访更是少之又少,若学生出了问题,老师就只是简单的进行批评教育,很少向学生家长反映,以致家长对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知之甚少,无法做出正确及时的评价。学校和家长缺少沟通和联系,就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也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力量。
(二)教师教育管理的失误
留守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不平衡的阶段,他们渴望独立,期望和社会接触,但老师没能及时的教育预防和有效的监控,学生很容易受到校外不良因素的影响,成为问题少年。另外,学校周围各种店铺较多,难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导致一些留守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品行问题。学校也很少对留守学生在成长发育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进行疏导,导致了留守学生产生许多心理问题。
(三)教育措施与孩子成长需求之间的落差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并且由于班额比较大,大多数科任老师不能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尤其对留守学生等特殊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更是顾及不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四)社会教育难以配合学校教育
彻底解决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但是,从我国实际状况来看,这一目标很难完成。首先,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较为落后,难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新资源、新动力。其次,农村地区法制观念较为落后,治安状况令人担忧,一些不良影响对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反叛期的留守青少年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第三,农村地区经济状况较为落后,而农村政府的精力一般也花在怎样提高经济增长上,很少有余钱及时间精力花在教育上。
二、学校对留守学生周末管理的措施
(一)学校是留守学生管理的前提
1.完善德育管理体系。
当下学校进行德育管理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明确各自在德育管理中的职责。由校长牵头,中层领导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使德育管理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联系密切,上下步调一致,信息及时畅通,最大限度的发挥德育管理的作用,从而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创造条件联系社会,共同管理留守学生。
只有学校管理,留守学生的问题是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所以在搞好学校内部管理的同时应主动创造条件争取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如邀请公安人员做安全外辅导,邀请政法人员做法治辅导等。同时构建农村留守学生周末管理和监护机制,让全社会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形成政府、社区、家庭、学校四维一体的教育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班主任是留守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
1.班主任要健全机制,细化管理。
班主任应摸底留守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拟定具体详细的班级工作方案,为留守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出事、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提供保障。比如班主任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利用校讯通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准确的得到留守学生的情况,为管理学生提供依据。另外,要求家长采取各种形式增强亲情,让学生在爱的浇灌下快乐成长。
2.让留守学生找到“家”的感觉。
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与父母接触较少,缺少亲情,因此老师的关爱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班主任要经常找留守学生进行谈心,从而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交往等的困难,对他们投以真情实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父母般的关心体贴和爱,体会到“学校是我家”,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老师的教育,服从学校的管理。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学生各有各的优缺点,老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从而在各自的领域里活出自己的精彩。
4.班主任要增强责任感,提高服务质量。
班主任不但要抓好日常事物管理,还要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量化管理。班主任要主动承担起留守学生教育管理问题。一是要深入了解留守学生内心世界,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处理。二是要对留守学生问题行为给予正确指导。三是要注意与留守学生的家长和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科任老师是留守学生管理的补给
各科任老师也要充分发挥其作用,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各科任老师要给留守学生送去父母般的关心和体贴。问问他们的学习有没有不懂的问题,聊聊他们的生活有没有照顾好身体,唠唠他们的交往有没有处理好烦心事,倾听他们的故事有没有与大家分享的快乐,让他们主动接受老师,信任老师,把自己变成这个师生组成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尽享家的温暖。
(四)班集体是留守学生管理巩固
1.关注共性更关注个体。
由于班集体成员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大部分老师和同学只关注到班集共性,忽视了留守学生等特殊群体或个体的情况,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好多麻烦。比如大家都大谈特谈自己的父母今天做什么了,对自己怎么好,使留守学生深深的陷入思亲的烦恼中。所以老师和同学要给这些留守学生细致入微的关爱,体贴入母的关心,从言谈举止走进他们,支持他们,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创设一个温暖、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留守学生生活在一个没有亲情胜过亲情的大家庭中。
2.以班集体活动为载体,促进留守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班委会要经常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要求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活动。通过活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不但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而且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师生之间的关怀,还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幸福,团队协作的精神。使留守学生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中,心理有所归属,使他们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得以增强,使他们收获成功,让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留守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3.把爱心之火传给每一位同学。
【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总结】推荐阅读:
邻水县柑子镇中心小学---党员结对帮扶留守困难学生总结08-24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10-05
留守儿童之家教育管理制度07-05
留守学生心理辅导措施与策略08-01
浅议留守学生之现状与对策08-09
凉亭小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计划11-06
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情况汇报20107-02
中水镇教育管理中心留守儿童工作紧急通知07-30
关爱留守儿童管理制度08-04
小学留守儿童管理办法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