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练习

2024-09-13

中级财务会计练习(精选8篇)

1.中级财务会计练习 篇一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考点练习题

考点:财务报告的目标

多项选择题

财务报告目标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会计信息

B.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经营成果有关的会计信息

C.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D.反映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目标不再包括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考点:会计基本假设

单项选择题

下列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表述中恰当的是( )。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一个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

C.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会计主体规范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考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比性

多项选择题

下列项目中,不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要求的有( )。

A.工程尚未完工,将工程物资的非正常损失冲减在建工程

B.被投资单位大幅度盈利,投资单位将该投资由成本法核算改为权益法核算

C.盈利计划完成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原来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平均年限法

D.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进行增资,持股比例由25%上升到55%,将该投资由权益法转变为成本法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 选项B和C,属于人为调整利润的错误做法。

考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多项选择题

根据可靠性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做到( )。

A、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B、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C、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D、按公允价值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选项D,体现相关性要求。

考点: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表述中不属于资产特征的是( )。

A.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

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资产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D.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选项C属于资产的确认条件。

考点: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单项选择题

下列项目中,使负债增加的是( )。

A.发行公司债券

B.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

C.发行股票

D.支付现金股利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发行公司债券使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和发行股票不影响负债变化;支付现金股利使负债减少。

考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的是( )。

A.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

B.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金额

C.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大于初始成本的差额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属于日常活动;利得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属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

考点: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符合会计要素收入定义的是( )。

A.出售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收入

B.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

C.转让固定资产净收益

D.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出售投资性房地产属于日常活动,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中,符合收入的定义;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和转让固定资产净收益不属于日常活动,计入营业外收入,不符合收入定义;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不属于企业的收入核算的内容。

考点: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多项选择题

关于会计要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

B.费用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

C.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D.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费用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

考点: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多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影响利润总额的有( )。

A.营业成本

B.营业外收入

C.投资收益(损失)

D.未分配利润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选项D,未分配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不影响企业的利润总额。

考点: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单项选择题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其会计计量属性是( )。

A.历史成本

B.可变现净值

C.现值

D.公允价值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2.中级财务会计练习 篇二

一、当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课时设计的问题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会计对会计专业的各种要素,对具体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知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等内容都进行了涉及,教学的内容较多,课时不足,是当前中财教学的主要问题。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高校一般设计为两个学期十二个课时,显然不能满足《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导致教学效果较低。此外,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对金融和财务管理、会计等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国的会计体制建设也不断发展,实行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些因素都对高校的会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越来越庞杂的教学内容与较少的课时设计之间的问题,是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中级财务会计》的专业化和边缘化问题

会计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从会计确认原则、会计报告、计量属性到日常会计组织和管理等,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性,需要遵循专业规范。同时,在实际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活动的环境和要求不但变化,各种金融工具、支付手段和金融产品等对实际运用中的财务会计内容产生很大的影响。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相较于市场需要更新周期较长,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专业性受到实际市场需要的挑战,新时期的会计人才既需要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还要对新型的金融工具、金融学、投资学和公司会计管理等综合知识熟悉掌握。

(三)教学内容繁杂,学生有一定的畏难心理

在实际的高校教学中,学生普遍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这是由于《中级财务会计》设计大量的经济业务类知识,教学内容较为单调和枯燥,知识点零散。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对很多知识的理解处于零散的分布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中级财务会计》就是学习会计分录的编制。教材编制的内容设计的不合理和更新的滞后性,以及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和指导不足,课程设计内容较多等客观因素,是导致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的主要原因。

(四)会计准则的原则性导向对会计教学的影响

我国的会计准则随着市场的不但发展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会计准则由原有的规则性导向转变为原则性导向,对实际的会计工作和高校的会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原则性导向给予了会计人员一定的空间,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判断,使得财务会计工作在实际情况中更加灵活。同时也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当下的财务会计类教学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会计准则的原则性导向作用下,高校财务会计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还要掌握不同实际条件下可以采取的不同业务模式和不同业务处理方法可能带来的不同财务后果等。会计准则原则性导向的转变,对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实践性教学内容较少

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很多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掌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的高校由于课时、资金和实践机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任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性教学内容较少,实践活动大多安排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重视程度低,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相互促进作用。当前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大多以模拟性的教学为主,学生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其次是《中级财务会计》与其他金融学、财务管理等课程之间的联系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实现综合知识的全面提升和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不完整。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应该进一步增强以实践为目标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专业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缺失,对《中级财务会计》学习对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不了解。首先,高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突出《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时的职业素质要求和市场企业对会计服务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了解企业会计服务对企业税收、市场价值和经营业绩等产生的重要影响,明白为什么去学习。转变原有的会计教育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敏感性为目标,以使得高校会计学生能够具有适应会计市场变化的素质。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当前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内容的设计主要是以会计各个要素依次进行的,这样的设计虽然可以让学生很好的了解会计各个要素的基本知识和会计准则等,但是过于死板,灵活性较低。在我国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前提下,会计制度和准则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设计不能培养学生对新知识学习和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独立进行新知识学习更新的能力,以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根本,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增加多实际案例教学的运用,使得学生按照企业经济业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会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其职业素质和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为引导、启发、探究式教学,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和案例的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讨论,发挥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可以有效的将会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符合会计教学的要求,案例的选择要包含新的知识和符合学生的接收范围,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最后,还多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会计知识规律。如很多学生都对长期期权投资中的权益法和成本法核算存在学习难点,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如: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如果属于一个整体,则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可以确认为投资收益,若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是两个独立的经济主体,投资企业应在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对相关概念和知识进行掌握。

(三)改革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指学生和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包含有老师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两个方面。实践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忽略了对老师的评价,不利于老师教学问题的改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且以试题考试为主的教学评价,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建议设置试题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以试题对学生对会计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以过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进行考核,为教学活动提供全面、可靠的教学评价。

三、总结

《中级财务会计》是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是我国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教育。当前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着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一些问题,需要去进行分析和改进,在教育改革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影响下,对高校会计教学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企业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银梅, 吴云端〈.中级财务会计〉学习重点与学习方法探究[J].西江教育论坛, 2010 (4) .

[2]兰风云〈.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4) .

3.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究 篇三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问题;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83-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全球的经济形成了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这样的经济格局给中国的经济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通过各种经济措施来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会计作为经济活动的通用语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国内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这不仅仅局限在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同时也应该体现在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上。本文重点讨论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中国际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中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一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基础会计的进一步阐述,又为会计以及财务管理专业后续课程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自身具备的承接和辐射作用使其成为各大高校会计以及财务专业的重点课程。因此,将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同国际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进行结合探究非常有必要。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内容多,难度大。

中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技能,其教学内容自然比较多,中级财务会计涵盖了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基本要素进行核算,同时还要编制财务报表,并对会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处理,仅仅是内容的丰富就让学生望而生畏。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开设这门课程的课时却比较少,这就要求老师在短时间内精炼的讲完所有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融会贯通。

中级财务会计除了内容多,其自身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其中在金融资产部分涉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计量与处置就已经会让学生们“蒙头转向”了,更何况还有未来需要填制的各种财务会计报表,这些都足以证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相对较为难学的。

(二)实操性强。

中级财务会计以财务会计理论为指导,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学以致用。日常会计工作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费用、销售、利润及利润分配以及处理程序跟中级财务会计讲授的内容基本一致,也说明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中级财务会计对实操的要求让这门课程与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联系紧密,因此也要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与要随着会计准则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和调整。

二、以应用为导向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课时少。

中级财务会计所学的内容多并且难度较大,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但是目前学校在设置中财课程时的课时较少,老师为了上课抓紧进度也只能较快上课速度。我们学院目前中级财务会计分为两个部分,大二上学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上半部分,大二下学期则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下半部分,每个学期中级财务会计的课时维持在64学时左右,除去节假日、教师因公出差等特殊原因,每个学期的课时也基本是在50到60个课时之间。这样的课时数对于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明显较少。

(二)课程衔接与配合设置问题。

除去课时少的问题,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学院在设置会计基础时一般集中在大一下学期,而大二上学期就设置了中级财务会计,并且紧接着就会设置中级财务会计(下)以及之后的高级财务会计等专业课,这种递进的课程设置已经很好。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问题,就是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掌握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每次开课都要重新的强调一些会计的基础知识。此外就是相关学科的配合问题,中级财务会计中会涉及到一些管理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就出现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三)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不强。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的是对知识的充分运用。所以,课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学校开设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基本上还是以理论为主,在课堂上还是单方面的由老师主讲,学生只是在下面做笔记,局限于课堂之后也会打消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并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无法从实质上去提升实操能力。这也是高校毕业生与社会岗位需求存在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应用为导向看到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应该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除了增加课程的学时之外还要看到学时之外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

1.以理论教学为基础。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一切实践活动实现的前提。可以通过提升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教学水平来提高课堂内的理论教学质量,近些年“双师型”教师是许多高校比较推崇的,即教师在授课之外要对自己所授课程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比如在企业有过相应的会计经验。此外,学校还应该组织老师到相关专业的高等学府进行交流,不断完善本校的教学机制。有过历练和眼界的老师才能把课讲的生动,讲的透彻,才能让学生随时了解会计专业的最新动态。

2.完善实验设施。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完善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安排学生进行会计实用软件和会计业务沙盘模型操练,在模拟的公司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进行相应的经济业务处理,既能让学生尽快的掌握中财知识,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学院在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多联系一些企业使其成为自身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也能够让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给公司留下好印象,甚至在毕业之时留在实习的企业,进而提升学院甚至是学校的知名度,还能让学生在毕业之时不至于脱离社会太久,跟不上社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3.主动寻找企业实习,增加课外学时。

在理论教学原有的课时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除了校内实验室的实践之外,还要让学生走出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公司参加实习,也可以依托学院进入学院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感受到公司的财务环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职业角色中,也能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

4.改革学科考核机制。

在前者的建立基础上,改革期末的考核方式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张普通的试卷想要涵盖中级财务会计的全部知识点显然是不可能的。现有的传统考核模式60分便是及格,这就让不少的学生存着一种侥幸心理,即过60就可以了,考试前的突击就可以了。但是成绩并不是中财授课的最终目的。建议除了试卷的理论考核部分加入相应的实际应用能力考核部分。两部分的成绩各占一半,再加上平时的课堂成绩,综合评定学生这学期的中级财务会计是否学的过关。

三、会计教育国际化环境下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会计教育国际化是随着会计国际化发展而来,会计教育国际化一方面适应了我国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前提条件。新型的国际会计人才就是要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理念已经被国内广大高校所接受。理念确定之后就是国际化的会计教育模式的建立即国际化会计课程体系改革,也就是要以专业学科为基础,增加通识类的课程(如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商业法律等)设置比重,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未来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要能够顺应这种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在国外的许多大学中,老师会在上百人的大教室中进行授课,之后学生会分成小班参加辅导课,这时老师会带领学生复习大课中的知识,解答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从学生之间的讨论或辩驳中重新获得对知识的认可程度,而老师在这中间充当的仅仅是一个启发与引领的作用。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改革中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采用启发性的教育,课堂之上讲授一定的知识,通过课外的一些创造性作业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由老师组织,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理解,对于未来学生的就业以及升学以后的科研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重视中级财务会计的教材建设,教材是学生继老师之后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教材的编写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国内大部分的中财教材都要根据相应的会计准则进行编制,因此,当会计准则发生变化时,教材上相应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准则对应下的账务处理都必须作出调整。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也要向国际化看齐,除了要结合国内的经济实情还要深刻理解国外的相关教材编制中的逻辑性、思维方式、文化内涵,找出其中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进而调整我们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让国内外的中财教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除了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革的国际化之外,中级财务会计在会计国际化大发展的环境下可以采用双语教学来实现中财的国际化变革。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2006年中国在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发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的六大要素的定义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目前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引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其理论研究相对完善,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文文献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内容。采用双语教学既可以适应这种国际大环境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中级财务会计会是大部分学生未来就业的窍门砖,采用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提升英语能力,尽早适应会计国际化的要求。在专业技能之外能够说好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是未来就业中的一大优势。目前,有一些高校已经实行这种模式,对于会计与财务专业的主干课程基本都采取全英教材,比如浙江大学开展的就是全英的专业课教学。借鉴这种模式,采用全英的中财教材,辅以老师课上的中文解读及授课。这一措施开始实施时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可以先挑选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采用小班实验教学,同时加强其他学生的英语教育,最终普及到整个专业。通过这一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未来价值,更好的服务于公司企业以及社会。

结论:

在会计国际化的背景下,以应用为导向去看待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各大高校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掌握学科特点,又要看清未来的国际形势,在改革中不断的发展与增进,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应用这门核心的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薛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2011(33).

[2]侯颖.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J].商业经济,2012(11)

[3]张巍,姚晖.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

[4]田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5).

[5]黄静.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4).

[6]薛梅.会计准则国际化分析[J].财务会计,2013,11(下)28-29.

[7]葛家澍.财务会计定义的经济学解读[J].会计研究,2013,6,3-9.

[8]何永利,李高波.基于国际财务报表列报改革背景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师2013(8).

[9]卜丽雅.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10]杨春凤.会计学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J].科技视界,2014,10.

[11]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会计研究,2013(4).

[12]王丹舟,郑婕颖.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本科创新实践——基于CIMA实践的调查分析.财会通讯,2012(4上).

4.中级财务会计练习 篇四

a、所欠职工工资b、所欠社会保险费用c、所欠税款d、其他债务

答案:ab

解析: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清偿顺序为:(1)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2)所欠税款;(3)其他债务。

2、按照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中,不能成为合伙企业合伙人的有()。

a、检察官b、人民警察c、企业退休职工d、法官

答案:abd

解析:检察官、人民警察和法官不能成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

3、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的()行为必须经其他合伙人的一致同意。

a、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

b、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

c、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中的部分财产份额

d、合伙人将其个人财产全部用于担保其个人债务

答案:abc

解析:合伙企业的下列事务必须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1)处分合伙企业的不动产;(2)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3)转让或者处分合伙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其他财产权利;(4)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5)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6)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7)依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有关事项。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应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有()。

a、合伙企业全体合伙人

b、合伙企业债务发生后办理入伙的合伙人

c、合伙企业债务发生后办理退伙的合伙人

d、合伙企业聘用的经营管理人员

答案:abc

解析:根据法律规定,合伙企业的全体合伙人(包括新入伙人)、合伙企业债务发生后办理退伙的合伙人应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5、李老师在谈论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有关规定时讲到以下内容,其中正确的有()。

a、设立个人独资企业时,投资人可以个人财产出资,也可以家庭其他成员的财产作为个人出资

b、个人独资企业可以设立分支机构

c、个人独资企业解散时,可由投资人自行清算,也可以由投资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

d、个人独资企业解散清偿债务时,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应作为第一顺序清偿

答案:bd

5.中级财务会计练习 篇五

单项选择题

研究开发活动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当期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应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为( )。

A.无形资产

B.管理费用

C.研发支出

D.营业外支出

【正确答案】 B

【知 识 点】 本题考核点是研究与开发阶段支出的确认。

【答案解析】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即管理费用。

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计量

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内部开发无形资产所发生支出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A.将研究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B.若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支出,应将发生的全部研发支出费用化

C.研究阶段的支出,其资本化的条件是能够单独核算

D.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允许确认为无形资产

【正确答案】 ABD

【知 识 点】 本题考核点是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计量。

【答案解析】 选项C,研究阶段的支出应予以费用化。

综合题

甲公司有关无形资产的业务如下:

(1)甲公司年初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管理用非专利技术,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

人工工资100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800万元,共计18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1200万元;月非专利技术获得成功,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甲公司根据可获得的相关信息判断,无法可靠预计这一非专利技术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2)2010年年末,经减值测试,预计该项非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900万元。

(3)年末,经减值测试,预计该项非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同时有证

据表明其使用寿命是有限的,预计尚可使用6年,且无残值。

(4)年末,由于新技术发展迅速,该非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预计

其可收回金额为690万元,原预计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不变。

(5)年末,甲公司拟将该非专利技术与A公司的一项专利权进行交换,当日该非专

利技术公允价值为650万元,应缴纳的营业税税额为32.5万元,并支付补价8万元。当天办理完毕相关资产转移手续,并为换入资产支付相关费用10万元,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要求:

(1)编制甲公司的有关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的有关会计分录;

(3)编制甲公司的有关会计分录;

(4)编制甲公司的有关会计分录。

【知 识 点】 本题考核点是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计量。

【答案解析】

(1)20: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600

――资本化支出 1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00

银行存款 800

借:管理费用 6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600

借: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 12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1200

2010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为12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900万元,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所以应该计提减值准备=1200-900=3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00

(2)20:

月31日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大于账面价值,不应计提减值,原计提的减值准备也不用转回。

(3)20:

20度的摊销额=900/6=150(万元)

2012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前无形资产账面价值=900-150=750(万元),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750-690=60(万元)

借:管理费用 150

贷:累计摊销 150

借:资产减值损失 6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0

(4)20:

借:管理费用 138(690/5)

贷:累计摊销 138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 668

累计摊销 288(138+15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60(300+60)

贷: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 1200

银行存款 18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32.5

营业外收入 65.5

单项选择题

甲公司年初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管理用无形资产,20发生材料费300万元、人工工资100万元,以及支付的其他费用50万元,共计45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300万元,至年年末,该项无形资产尚未研发成功。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2014年资产负债表中“开发支出”项目列示的金额为( )万元。

A.450

B.300

C.150

D.0

【正确答案】 B

【知 识 点】 本题考核点是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计量。

【答案解析】 由于费用化支出部分年末转入管理费用,所以2014年年末研发支出科目余额就是资本化支出部分,即300万元。

1.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常见考点

2.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必背考点

3.中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练习试题

4.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冲刺练习题

5.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考点练习

6.中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考前练习题及答案

7.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

8.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专项练习

9.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考前测试题

6.中级财务会计练习 篇六

a、代位行使甲在w合伙企业的权利

b、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甲在w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

c、自行接管甲在w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

d、自行变卖甲在w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合伙人个人债务的清偿。根据规定,合伙人个人财产不足清偿其个人所负债务的,该合伙人只能以其从合伙企业中分取的收益用于清偿;债权人也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

13、登记机关应当在收到设立申请文件之日起()内,对符合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营业执照。

a、10日b、15日c、30日d、45日

答案:b

解析:法律规定,登记机关应当在收到设立申请文件之日起15日内,对符合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营业执照。

14、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有下列()情形的,属于当然退伙。

a、合伙协议约定的退伙事由出现

b、其他合伙人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

c、经全体合伙人同意退伙

d、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

答案 来源:

解析:当然退伙的原因为:(1)死亡或被依法宣告死亡;(2)被依法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3)个人丧失偿债能力;(4)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按照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a、个人独资企业b、公司制企业c、法人企业d、合伙企业

答案:abd

解析:企业按照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按照法律地位的区别可以分为法人型企业和非法人型企业。

2、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的原因有()。

a、投资人决定解散

b、投资人死亡

c、投资人被宣告死亡,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

d、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答案:acd

7.中级财务会计练习 篇七

一、整合教学内容, 促进有效教学

(一) 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 我们选取的教材是由赵润华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级财务会计》一书。该书以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为依据, 以会计六要素为主线, 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 中间穿插了一些特殊业务, 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款费用、或有事项、会计调整等。整本教材内容翔实, 讲解透彻。然而, 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教材内容做了较大改动。首先, 我们把所有的特殊业务都做了删减, 将其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并安排在第四学期讲授;其次,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 因而我们将投资章节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长期股权投资中的部分内容按照小企业准则的要求进行了相应调整;再次, 由于小企业的资产按照成本计量, 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因而我们将资产减值一章做了删减。

(二) 通过各种形式, 将枯燥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

目前, 市面上各种版本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琳琅满目, 然而, 无论哪种教材大多都是抽象的文字解释, 比如说, 关于资产的概念, 大多数教材是这样描述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这是《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的内容, 可以说是对《基础会计》知识的总结和回顾。虽然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之前, 学生已经修完《基础会计》这门课程, 然而学生对某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还是有些似是而非。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借助多媒体选取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原材料、商品等的图片进行展示, 使枯燥的文字描述变得直观易理解。在学生对资产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 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概念中来, 并对概念加以解析。这样以图片、照片、实物或多媒体等手段来扩展、补充教材的不足, 均不失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 根据变化及时补充更新教材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和税收政策的日新月异, 教材理应反映新会计准则、新公司法和税法等相关法规的最新内容。由于教材具有滞后性的特点, 因而, 在授课的过程中, 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如活页纸、任务单或PPT等) 作为补充, 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构建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比如, 2014年会计准则进行了大规模修改, 其中, 修订后的职工薪酬会计准则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辞退福利, 充实和明确了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有关规定, 修订后的准则涵盖了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以外的各类职工薪酬。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把这些知识点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及时传递给学生。

二、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有效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会计课堂教学中, 大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时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为例, 《中级财务会计》课时量总共140学时, 分成两个学期来完成。课时量跟同类院校相比还是偏少, 如果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或情景教学法的话, 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再有, 在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下, 会计课不得不采用合班授课的方式来进行, 这样一来授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而且也很难灵活采用其他教学方式。从2014年开始, 我校进行了两校整合, 教师数量大大增加, 会计课全部实行小班化教学, 这就为采取多种活泼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自助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 大力加强真实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将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 并具有较大的启发性和引导性, 对课堂教学与知识传授具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 使课堂教学真正走出“满堂灌”、“填鸭式”的旧模式, 更加重视师生的双向交流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拓展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提供了最大保障。

本文以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为例来说明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例:2009年11月8日, 丙公司向甲公司订购计算机200台, 双方约定于2010年1月10日按每台5 000元交货。2009年12月31日, 甲公司该型号计算机的库存量300台, 每台成本为4 800元。2009年12月, 该计算机平均市场售价4 600元, 销售环节的费用及税金每台为50元。求期末甲公司该批计算机的可变现净值。

首先, 按座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 每个人先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思考其他同学的观点, 两者结合起来, 在此过程中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各个小组的同学经过激烈的讨论, 认为上例中甲公司的计算机总共300台, 应分成签订合同的部分和未签订合同的部分分别进行核算。签订合同的部分为200台, 根据可变现净值的公式, 其可变现净值=200台×每台的合同价格5 000元-200台×每台计算机销售环节的费用及税金50元=990 000 (元) ;未签订合同的部分为100台, 因为没有签订合同, 因而其可变现净值=100台×每台市场销售价格4 600元-100台×每台计算机销售环节的费用及税金50元=455 000 (元) 。最后, 甲公司该批计算机的可变现净值为两者之和, 即990 000+455 000=1 445 000 (元) 。

其次, 进行集中讨论。集中讨论是班级同学分享经验和知识的过程, 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来陈述小组的共同观点, 其他成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 同时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质疑、补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 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背景资料等, 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 并在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予以纠正。

在上述案例中, 各个小组共同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后, 大家将结果汇总, 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可直接出售的商品存货, 其可变现净值等于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 其中, 签订了销售合同的商品存货, 估计售价按合同价格来确定;而没有签订销售合同的商品存货, 估计售价按市场销售价格来确定。

最后,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这个环节通常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 对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然而, 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授课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授课方法, 不同教学方法交互使用, 扬长避短, 灵活应用, 切忌生搬硬套。

(二) 广泛采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即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一笔交易业务, 同时作交易双方会计主体的账务处理。通过对比做账的方式学习, 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此方法在财务会计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几乎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比如说, 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知识点都可以用对比法来学习和理解。

例:甲公司赊销给乙公司商品一批, 售价300 000元, 增值税51 000元, 并附有相应的现金折扣条件:2/10, 1/20, 0/30。采用对比分析法, 同时作销售方———甲公司和购买方———乙公司的会计分录, 甲公司按“应收票据”入账, 而乙公司按“应付票据”入账。

(1) 办妥托收手续时: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2) 如果上述款项在10天内收到: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3) 如果上述款项在20天内收到: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4) 如果上述款项在超过现金折扣的最后期限收到: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从以上例题可以看出, 运用对比分析法, 对于一笔交易业务, 同时做交易双方的账务处理, 可以使学生同时掌握两个知识点,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尽快掌握知识要点, 从而能全面把握中级财务会计。

(三) 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采取自助式教学法

顾名思义, 自助式教学法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并采取小组讨论、请学生上讲台讲课等方式,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学得更灵活更透彻, 课堂气氛也更加生动活泼。比如, 《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存货的后续计量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采用自助式教学法来进行,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 比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印象要深刻, 效果也要好的多。

三、改革考核方式, 提升有效教学

对课程的考核评价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程考核的结果不仅可以反映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更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考核方法合理与否, 直接影响考核的结果、教与学的积极性以及良好学风的建设。

(一)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考核存在的弊端

1. 考核方式单一, 内容片面。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 平时考核占30%, 期末考试占70%, 平时成绩多以作业、考勤、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定, 期末考试则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 由任课教师按照教学计划中的重点内容出题考试, 考核内容侧重于对课本识记内容的考查, 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很少涉及。这种考核方式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听, 课后不学, 全凭期末搞突击就能顺利通过考试, 其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

2. 缺乏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包括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学期论文等, 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手段,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也是一种高效的过程性考核。而大多数高职院校, 由于招生规模的连年扩大, 不得已采用合班授课的方式, 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十分有限, 任课教师很难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情况做出评价。

(二) 考核体系改革的建议

1. 考核方式和内容的灵活性。

目前,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试卷库。我院会计系借鉴全国骨干高职院校的经验, 凡开课人数达到一定标准以上的核心专业课程都必须建立试卷库, 每门课程试卷库包括五套试卷, 试卷由各课程组拟定, 交教务处统一管理。期末考试前由考务办公室从试卷库中随机抽取一套试卷进行考试, 真正实行教考分离, 以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实行教考分离, 能够促使教师自觉地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 注重教学研究, 改进教学方法, 以求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能促使其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不再抱有考前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 从而形成重教重学的良好氛围,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外, 考试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 可以适当涉及课外相关知识,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要点。

2. 强化过程性考核。

除了期末卷面考试外, 平时应该增加如案例分析、岗位技能、阅读摘要、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多项测试, 将课程考核从最终的卷面考试延伸到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 强化过程性考核, 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养成收集课外阅读资料的良好习惯, 培养其团队协作、表达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比如说, 学生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时,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术界的热点难点问题适当布置写作小论文, 教师可给出参考文献,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来完成。通过这种方式, 平时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 提高其写作水平, 为将来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瞿立新, 刘凤娟, 杨帆.图书馆在有效教学与高端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中的责任[J].文教资料, 2013, (7) .

[2] .张丽丽.《基础会计》有效教学探讨[J].职业技术, 2011, (3) .

[3] .张亚丽.对比分析法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 2010, (4) .

[4] .李婧.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方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5] .杨茹芬.浅析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校园心理, 2010, (11) .

[6] .左旭.对会计专业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6, (3) .

[7] .张冬瑜.会计案例分析教学法运用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3) .

[8] .鄢仲天.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9] .王洪丽.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8.中级财务会计练习 篇八

关键词 :感知规律 中级财务会计 教学

一、感知规律概述

在授课与教学方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过程,将知识的获得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知识的感知,它是学生通过感觉获得事物感性材料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知识的巩固,它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获得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记忆让知识在大脑中得到永久保存的过程;而第三个阶段是知识的理解,是学生通过思维对有关事物的联系、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从而达到最终获得知识的过程。纵观学生知识获得的三个阶段,教师授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头之一,即:教师将感性材料展现给学生,使其对知识有最初的感知。由此可见,一个教师如果能够恰当运用心理学上的感知规律,可以将课程由繁变简,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所谓感知,就是感觉与知觉的统称。其中,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即: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而把这些感觉综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事物的整体形象,就是知觉。正因为二者之间由个体到整体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通常将二者合并在一起统称为感知加以研究和利用。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特点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高校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初级财务会计之后开设,该课程主要是对外报告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全面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的构成,其内容包括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记录、计量及报告的规则、程序和方法。这些方法既包括国际惯例的做法,也包括我们国家会计实务的规范。它涉及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结合。由于会计学本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在系统学习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以后,可以初步胜任一般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也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但又比较难学的专业课程之一。因此,在讲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同时,开发和锻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知识于企业财务工作实践中的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在不断探讨的课题之一。因此,我们通过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并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从教师授课这一源头开始,遵循心理学的感知规律,力求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实现学生学到知识和锻炼能力的双重目标。

三、运用感知规律,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强度规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

所谓强度规律,就是对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的清晰。比如,我们对飞机的轰鸣声、下雨天轰隆隆的雷鸣闪电很容易感知到,而对于微风吹过、树叶落下的声音很容易忽略,就是因为前者的强度比较大,而后者的强度比较小的缘故。生活中的现象如此,教学中亦是如此。比如,在讲解《中级财务会计》的第二章“货币资金”时,讲到对现金的内部控制,由于将来很大一部分学生会从出纳工作做起,因此,对现金的内部控制对他们的工作是很重要的,需要牢牢记住,并严加遵守,从而达到既履行工作职责又自我保护的目的。因此,需要教师对“钱账分离、日清月结、禁止白条抵库、杜绝任何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收受回扣、报假账、假公济私等行为的发生”等内部控制规范重点强调,可以通过提高声音,在幻灯片上加粗、扩大字体、打上重点号等,让学生在教师的重点强调中加深印象,达到较强的刺激。

当然,凡事亦须张弛有度,如果教师过度强调,或者在整节课中一直保持声音洪亮,学生将很难受到强度刺激,因此也就达不到预期的运用强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了。

(二)利用对比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对比规律,又被称为差异律,在教学过程中,对象和背景之间如果对比的差异比较大,容易被学生感知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写板书时要在黑板上写出白色粉笔字的缘故。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中,授课所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面教师需要多下功夫,尽量做到层次分明,尽量以较少的字和反差较大的背景反映课程内容,同时每节课的题目,每一小节的标题以及一些重要的定义、公式、会计分录等都要以和主背景反差较大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有很大的视觉冲突,印象深刻,以后每次回忆起来都能想得起当初老师讲课时的板书、课件中醒目的内容,从而达到增强感知的目的。

利用对比规律不能仅局限在板书、课件的设计上,还可以将教材中重要的内容进行对比。例如,在讲解“长期股权投资”时,讲到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后续计量,可以将两种不同的后续计量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对比,让学生加深印象(见表1: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比较)。

这样利用对象之间及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从而加深学生记忆的方法不仅可以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上,还可以更广泛的用到中级财务会计其他章节的教学中,甚至推广应用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活动律,让枯燥的课堂“活”起来

所谓活动律,是指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物体更容易被感知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授课内容重点突出,更要生动有趣,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充满趣味,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中,教师怎么样做才能让无趣乏味的会计分录“活”起来呢?教师不防将课堂当成一个企业,学生是企业各部门的员工,比如:企业管理部门、财务部、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仓储部等,这样每个部门的员工都会发生与其相应的业务,比如:企业管理部门要进行筹资、投资、生产运营、日常管理以及財务成果分配等业务,而采购部要进行采购业务,生产部组织生产、销售部销售产品、仓储部负责物资管理等,最终这些部门的财务数据要汇集到财务部进行相应的核算。因此也就将实收资本、股权投资、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物资采购、存储以及其它所有企业日常和非日常业务的核算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参与到模拟企业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增强对知识的感知,从而达到理解和巩固知识的目的,真正做到让乏味的课堂“活”起来,火起来。

(四)利用组合律,让知识成体系,增强学生的感知

所谓组合律,是指凡是空间上相接近,或者是时间上有所连续,以及在形状上相同或是在颜色上相一致的物体,比较容易构成一个整体,从而被人们清晰知觉。这就意味着利用组合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板书排列得体,另一方面要将知识讲解有序。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由于知识点繁杂,会计分录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将其按照不同财务报告要素进行分类讲解的同时,可以将其再进行更进一步归类。例如,在讲解资产时,将货币资金、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知识点讲完,可以将其按照资产的含义、特征、分类、初始确认、初始计量、发出核算、资产负债表日的后续计量以及处置等进行归类,学生将会惊讶的发现原来每种资产的知识点如此相似,由此学习内容就变得脉络清晰起来。教师灵活运用组合律,将知识有序讲解,学生运用组合律有序合理复习,就可以使其将知识完整的记入脑海,提高教和学的效果。

教与学原本是一对有机结合体,教师要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学,并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这是每个教师都在不断探讨的内容,心理学上的感知规律可以让教师从学生学习的源头抓起,让其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并从第一印象开始就将知识深深植入学生的脑海里。因此,我们在中级财务会计以及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去探索,不断将其加以科学合理运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贺锋.利用感知规律,提高学习效果[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6.

[2]百度百科.感知规律[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600732.htm,2010.10.10.

[3]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2024年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逻辑推理下一篇:地方干部在部队军训结束时的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