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试卷

2024-08-12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试卷(共7篇)

1.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试卷 篇一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讲义

绪论

一.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

1、研究对象

⑴中学美术教学系统,包括:美术教学的基本目的、基本原则、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教师素质。2.内容体系

一研究为什么教学。主要包括中学美术学科的基本性质,中学美术教学的基本目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二研究教学什么。主要包括是指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学美术教材等方面的问题。

三研究怎样教学。主要包括美术欣赏教学、绘画教学、艺术设计教学等“双基”教学方面的问题,又包括基本过程、基本方法、基本形式、基本评价等问题。

四研究什么人教。指中学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其相关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二、中学美术教材教法学科的基本性质和教学目的 1.基本性质

理论性:这是一门理论学科,要求通过各部分之间和每一部人之间内在的各种现象探索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从而揭示出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规律。实践性:应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综合性: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从教材内容看,具有美术学的成分,从教学方法看,又有教育学、心里学的成分;此外,还要吸收哲学、美学、美育等多种学科。2.教学目的

一是教给学生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基础理论,二是训练学生中学美术教学的基本能力,三是要帮助学生树立从事中学美术教学的决心和信心。三.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

(一)理论基础

1.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如面对美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讲与练、知与能、内容如形式、课内与课外等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可以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求得正确的解决;二是面对教材中涉及的中外美术作品的评价,可以借助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来解决。

2素质教育理论是素质教育思想、美育学、心理学等。

3.美术教材教法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是美术学科,如绘画、雕塑、建筑、艺术设计、构图等。

(二)学科方法:观察实验、调查研究、总结移植 四.教学方法

1.讲授2.观摩3.讨论4练习

第一章

中学美术教学目的

一、中学美术教学目的的双层次结构,即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与美术教学的具体目的。

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包括

1智育目的;美术教学属于美育的范畴,如何增长学生的知识、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如美术基本理论知识、美术史的有关知识、美术鉴赏知识及一些审美方面的知识、写生、创作、美术欣赏等多包涵可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开发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教育开发。

2德育目的;德育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全过程。

3美育目的。何谓“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的简称,又称为美感或美学教育、审美教育,可以体现在4个方面:

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主要通过对艺术品中所反映出来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内容与形式的感受、鉴赏、以及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的审美情趣流露于审美追求等来培养与实现。⑵培养审美感受力

主要表现为对审美对象(自然、社会、艺术)形式整体的直接把握与领悟,从而产生一种审美愉悦。⑶培养审美鉴赏力

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的能力,包括审美对象的美丑的识别、性质的深刻理解、类型、形态的领悟与鉴别的程度,并能给予审美评价,通过审美知识、美术史论、美术欣赏与创作知识来进行。⑷培养审美创造力

主要体现在美术鉴赏的审美想象力和美术创作中的审美想象力。

这4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表现为以审美观为核心,以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为手段的培养关系。

三、美术教学的具体目的是指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的三方面水平得到提高与发展:

1.美术“双基”水平(美术双基即美术基础和基本技能的简称,美术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美术基本理论与美术史的知识;美术基本技能,包括使用有关的物质材料、制作工具及创作的技能技巧等。)

2.美术心理素质:是指对,造型艺术的感知、体验与创造的素养。包括艺术的观察、想象、形象思维以及情趣、意志等个性方面的水平与能力。通过美术文化素质的内化与“双基”的学习。

3.美术鉴赏力

四、重要性:美术教学的成败、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审美素质与美术文化素质的提高。

五、美术教学的任务就是中学美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主要表现为:

1.是通过美术实践教学;绘画构图学、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基础图案等

2.是通过美术鉴赏教学;美术史、美术理论

3.是通过美术课的教学。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第二章

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中学美术教学原则:

1.遵行素质教育精神,重在提高审美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美术教学的内容如“双基"中加强审美经验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学方法上加强形式感受力的培育、形象表现力的培育、美术鉴赏力的培育等。2.感性入手、理性渗透的启发式、循序渐进教学;

根据美术教学的特点与青少年学习美术的认识规律提出来的,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无论进行绘画、艺术设计,还是进行美术欣赏活动,起其教学内容均需要通过一定的感性与理性、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活动才能展开完成。

3.传授美术“双基”和开发创造相结合;

一是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开发学生对事物或物象的感觉、感知的细致完整、记忆准确、思维敏捷等的一般能力或智力;二是要在一般能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开发学生对形、色、材、质等造型要素的精细的鉴别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及特有的创造能力等的特殊能力或称造型艺术能力。

4.面向全体精讲善练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

“精讲”就是要有充分准备的高质量的少讲。要讲透重点,解决关键,突破难点,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的通俗易懂。“善练”就是在理论的指导下,目的明确,方法正确的实践练习。一是要求 要有针对性,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情况,又能客观的分析产生的情况的原因,使解决的办法针对性强、涉及面广;二是要善于选择典型,通过分析掌握了全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能及时的选择或优或差的典型“对针下药”。5.主导与主体的师生关系和课内外教学相配合。

建立主导与主体的师生关系是以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生动活泼的得到全面的一种新型美术教学关系。课内外教学相配合是”高效”的重要条件,如在生活中常接触各种各样的标志,如果不了解其设计的有关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就可以了解相关的有关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课内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目的明确、端正态度、培养应有的学习兴趣,掌握有效地方法。课外进行绘画、艺术设计、美术欣赏活动。观看影视片,阅读美术报刊及参加各种美术活动等。

第三章

美术教学大纲的内容

一、美术教学大纲的意义和作用:

1意义:美术教学大纲是纲领性文件,是法规性文件,它直接制约着中学美术教学,具有极大的权威性 2作用:(1)编写教科书的依据;

(2)组织教学的依据;

(3)考核命题的依据;

(4)教学评估的依据。

二、课程标准: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是指规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

三、美术教学大纲的若干基本要求: 1方向性和科学性; 2理论性和实践性; 3统筹性和适应性; 4继承性和发展性

四、贯彻执行大纲的要点是(掌握):

一要认真学习,二要切实遵循,三要灵活运用。

第四章 中学美术教材

一、美术教材定义:

1、广义:一切用于美术教学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教案、教学参考书及教学辅助材料(如挂图、范画、幻灯片、录像带、磁盘)都是美术教材。

2、狭义:指美术教科书或美术课本。

二、中学美术教科书的作用

1它直接体现中学美术教学大纲;

中学美术教科书是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积极改善教学条件、进行教学评价等要求编写的。

2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无论是计划美术课时的进度,或是进行美术课的备上课、上课、布置作业等,教师都必须凭借教科书向学生传授美术“双基”,进行审美教育,开发智力资源。

3它是学生用于学习的主要指导工具;

指导学生课前课后的预习与复习等。4它是评估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美术教科书通过教学被学生掌握了解的情况不能不成为一个重要的参照指标,尤其是大纲规定的并通过教科书所体现出来的一些基本内容与要求,更是考核命题的取材对象。

三、中学美术教科书的特点:

1.审美性:美术教科书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活动。在思想内容与编排设计上以人类艺术长河中美的思想观念、美的艺术想象及美的法则;二是在编排设计上注重图文并茂、印刷精美。

2教育性: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蓝本。思想性强、民族味浓又富有启发意义的只能基础教学。

3基础性: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美术教课书的内容是最基本的技能知识。

4实用性:既符合教师教,又符合学生学,是学生从学习中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5灵活性:美术教科书要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的灵活性。

6地域性:美术教科书是在“一纲多本”的情况下编写的,各个地区可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教育发展状况、文化艺术特色等进行编写。新大纲明确规定,各地教材在基本内容与大纲要求一致的前提下,可按10%-20%的比列补充乡土教材。

7.发展性:一定时期的教学书是受该时期思想意识形态、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教育培养目标、本学科发展状况、学生心理特点等诸多因素制约,因此,教科书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

四、美术教科书的结构

:一般包括显性的教学内容结构和隐性的心

理学结构两个方面。

五、中学美术教材的内容结构有:

1.欣赏部分2.绘画部分3.艺术设计部分其中,每一板块内容又分成若干小单元,不通小单元穿插组合,平行渐进,形成了目前中学美术教课书的基本面貌。

六、中学美术其他教材

1.美术教学指导书2.美术教学参考书:用以帮助美术教师钻研教科书、设计教学的美术教材配套用书3.教学范作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大型挂图,包括绘画、雕塑、艺术设计、建筑艺术等。4.美术电教教材 :是指利用现代电化技术记录、储存、传播美术教学信息的一类教材,包括幻灯片、录像带、影视片以及微机软件、光盘等。它使美术教学更具直观性,更便于学生真实感受艺术作品和深入理解技法操作的步骤方法等。5.学生练习册

第五章 中学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

1.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达到什么目标?

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二、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三、逐步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标准在不同学习阶段是如何递进的? 1-2年级,对学生要求偏重于从接触身边的美术作品和走到自然之中,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培养他们对欣赏活动的兴趣,对形与色的感受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学生欣赏活动的重点,鼓励学生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欣赏活动的重要内容。

3-4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在表达上、要求:

一、不只是用口头语言表达,还需用书面语言表达。

二、不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还能“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

5-6年级的学生,增加了对美术作品材料的认识。此外,要求学生也要对美术作品的内容等特征有所认识。学生除应当了解国画、油画、雕塑等大型美术作品外,也应当知道在美术的大家庭中,还有版画、设计、建筑、民间美术、电脑美术等。

7-9年级的学生来讲,从“多角度”进行美术欣赏,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法:

(1)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明暗、肌理等。

(2)从传记的角度——力求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分析。

(3)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不是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艺术语言上而是借助作品来介绍某一历史背景或某一历史事件。

(4)从美术史的角度——从某一画派、某一艺术运动出发,看他们的演变、兴衰。

(5)从文化的角度——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中同一类的题材,放在一起欣赏,用文化比较的方法,会使学生看清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面貌。如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等。

内容提要:美术欣赏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美术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学美术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看,美术欣赏教学对于美术课的其他教学内容具有纲领性的意义与灵魂的性质。本章着重就美术欣赏能力的构成及培养目标、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和特点、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和方法3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节 美术欣赏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目标 概念:

※美术欣赏的概念:是指欣赏着运用记忆、知识、经验,对美术作品经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美术欣赏能力 是指观赏者在这一过程中表达出来的把握美术作品的能力 一.美术欣赏能力的构成包含四个层次: 1.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力:

审美感知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前提,在美术欣赏中,作品会首先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因此,敏锐的审美感知力是顺利进行审美活动的首要条件。在美术欣赏中,审美感知力主要是只观赏者对作品中点、线、面、体、光、色、质等形式因素的最直接的感受,对均衡、和谐、对称、对比、节奏、韵律等美的形式的最直接的感受,对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形象的最直接的感受以及这些方面的能力。

审美感知力不同于一般的感知能力,是因为审美感知不同于一般的感知。一般的感知是建立在认知目的上的,而审美感知不是知识的判断,不是科学的归类,而是透过物象的象形或形式,达到对它情意化的审美把我。当人们看到一座火山或一颗松树时,立即知其是火层岩或某种松柏的知觉判断,这不是审美感知,倘若立即感到它的威严崇高或挺拔苍劲时,才是审美感知。由此可知,审美感知力不是一种理性的科学认知能力,而是一种感性的情感把握能力。

审美感知力虽然主要作用于欣赏活动的初始阶段,但却不是一种简单低级的感知力。它不是对的美术作品中各形式因素孤立、零碎的感受,而是对这些因素所构成的整体知觉完形的感受,并已触及到了与作品对应的欣赏者内心的情感层面,这种融合了观赏者的兴趣、情感、审美经验以及审美趣味等因素的感受,也即我们所说的审美感知力。

审美感知力的强弱虽与先天因素无关,但更受后天教育的影响。如果后天忽视对审美感知力的培样,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方式的固定,其审美感知力的发展会受到抑制,甚至对事物的感受缺乏审美感知力。

2.透过美术作品的审美想象能力:

审美想象力是指在审美过程中,观赏者运用记忆、想象等将自己过去已有经验与眼前的作品联系起来,利用重组、联想、再造等方式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审美想象力对于美术欣赏极其重要。在欣赏活动中,可以说没有想象力,也就没有美术欣赏活动。当然,在观者的眼中也就没有有生命力的形象,他也不会对其产生感情的倾注。自然更谈不上有什么美感。比如欣赏齐白石的《荷塘鱼乐》,如果不能想象纸的空白处是清澈见底的溪水,不能想象画中的鱼在自由自在、躯体伸展的游动,也就无法欣赏这幅画。再如欣赏张瑀的《文姬归汉图》,倘若能通过艺术形象的神情动态和细节,想象护送文姬归汉的一对人马顶风冒雪行走在荒漠中的情景,想象各个人物以及蔡文姬的心情,才能获得极大地审美享受。因此我们说,通过想象的再创造,不仅可以丰富画家没有画出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从而提升观赏者的审美感受。(传宋李唐《文姬归汉图》:该画册共计十八幅,形式属于“上文、下图”的连环故事画。内容叙述东汉才女蔡文姬在董卓作乱时,被胡人俘虏,并且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直到十二年后,才由曹操派遣使臣,将她赎回汉地。每段画面,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车马、配景,都有非常细腻的描绘。作者原先被订为李唐(约公元1049~1130年后),但成作时间应稍晚。画中并有多处破损,曾经过明代画家的补缀。传宋李唐文姬归汉图-创作背景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一作明姬,昭姬),东汉陈留国(今河南粑县)人。东汉文学家蔡邕(伯喈)之女。博学而有辩才。熟谙音律。16岁嫁给河东卫仲道,婚后不久,夫亡无子,回娘家居住。东汉末年,中原战乱,被董卓的部将所虏,在南匈奴居住了12年。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当了匈奴左贤王的妻子,生了2个儿子。曹操与蔡邕友善且情意相投,惜文姬的才华,故造使以金壁赎回,接到中原。文姬于公元208年4月4日(汉建安十三年三月初一日)重返家园,后再嫁屯田都尉董祀。奉命补蔡邕的散佚典籍,忆写400多篇,文无遗漏。有五言及骚体《悲愤诗》各一首传世,倾吐乱离之苦及归汉时母子别情,哀怨激愤,是东汉末年战乱生活的真实写照。)

审美想象力的形成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观赏者由过去经历形成的“内在图式”,二是发散思维。内在图式越丰富,思维越能多渠道、多层次的发散开,审美想象力的形成也就越顺畅,展开的想像就会越丰富。

3.深入美术作品的审美理解能力:

美术欣赏中的审美理解力,是指把握美术作品意象内涵、内容意义以及形式意味等的能力。这是需要对自然、社会有广泛深入的了解,有广博学识和对艺术有大量接触才能形成的能力。审美理解力在美术欣赏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它能增加观赏者对艺术作品把握的广度与深度,使其在欣赏过程中获得较高层次的审美愉悦、丰富的情感,并且获得更多的美术文化知识。

意象内涵、内容意义、形式意味,具体来说应该是指作品中审美形象隐含的意思,作品所表达的时代主题以及形式语言传达的审美意味。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理解。我们就不能说真正把握了作品。比如在中国画中竹子不仅仅是竹子,它更是气节之士的象征;梅花不仅仅只是梅花,更象征苦寒;还有鸳鸯象征爱情,老鹰象征正义,松柏象征坚韧,等等,如果没有对这些形象暗含意味理解,就无法把握作者所传达的深层感情,此外,任何作品都不可能脱离一定的时代背景而孤立存在的,时代总赋予每件作品以深刻的内容和意义。因而欣赏作品时,只有透过这层意义,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欣赏戈雅的《1808年5月3日夜抢杀起义者》(图3)这幅作品时,如果不知道这一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就不能完整或很好的理解作者创作此话的意义,也就更不能把握作者是要通过此画表达侵略者的控诉和对起义者的讴歌之情。形式语言的理解对把握作品也很重要,国画的笔墨韵味、油画的色彩笔触、版画的黑白节奏、雕塑的性体质材等。如果对这些形式语言较熟悉就更能加深观赏者的审美享受。

4.依据个人见解的审美评价力

完整的美术欣赏离不开审美评价,因此完整的美术欣赏能力构成也就包括了审美评价力。审美评价力是指观赏者对美术作品整体感受、全面分析、深入理解之后的一种价值判断。由于这种判断不可能向科学判断那样有唯一标准,而必然会受到个人主观情感与生活经验的影响,所以它只能是个人见解式的。

审美评价是美术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欣赏任何一件艺术品最终都少不了对其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评价,包括喜欢不喜欢,好还是不好这样简单的判断都属于一种评价。而较高水平的评价包括思想内涵、风格语言、形式特征的等的揭示与判断,这种评价不仅对丰富作品的审美价值有利,同时对艺术家进一步的创作也有利。而中学美术欣赏教学来说,它最大的益处是能锻炼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使其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获得理论的润泽与修养,提高美术鉴赏力。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目标

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以美术欣赏能力的构成为依据,结合学生美术文化知识、心里发展特点和当前我国美术教学的实际状况而提出的,它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区别不同种类的的美术作品,能把握不同美术样式的艺术特点。

中学生欣赏美术作品,首先要能区别属于哪一类美术门类及该门类的审美特征,能区别作品由于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的不同而形成各自不同造型样式和艺术特点,并能依据其作品的审美特征、造型样式和艺术特征去欣赏。如中国画的笔墨韵律之美(图1),油画的色彩凝重之美(图3、8、9、),水彩画的轻盈润泽之美(图),版画的刀法之美(图),艺术设计的造型与功能之美。(图6)。2.能欣赏美术作品中形象塑造的美

通过欣赏教学,因该让学生知道艺术形象不是以一个固定模式塑造的,不同的艺术形象有不同的美,就以人物形象来说,面容较好的形象只是表现了一种美,而不同年龄、职业、身份、性格的形象都有各不同的美。

学生还因该知道美术作品的形象,即是自然美、社会美的反映,同时又是艺术美的创造。艺术家不是镜子似的反映现实生活,面对同一景物,不同艺术家会因个人感受不同而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形象。因此,在欣赏中,学生要学会超越艺术形象逼真感的浅层次审美感受,去领悟其深层次的审美意味。

3.能出不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去鉴赏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艺术设计,都是依据一定的形式美规律创造的,通过欣赏学习,应使学生能够初步欣赏点、线、面、体、光、色、质等形式要素的审美特点以及由这些形式要素所组成的对比、均衡、和谐、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或形象美,并以此为基础来审美视作品,进行初步的审美判断。4.能初步把握美术作品的风格

一件美术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指艺术家独特的构思、表现手法和形式风格。例如欣赏齐白石的画(图1),就要抓住其画风明快强烈,笔法洗炼,作画强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大写意的审美特征;李可染的山水画(图7),其风格则是构思饱满,墨色层层积染,形成凝重的审美特征。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特种。风格是艺术作品的一个 重要属性,没有风格,艺术作品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学会先去了解风格流派、艺术家的审美个性,然后再来判断作品风格特征的赏析方法。

5.能初步按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去欣赏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渗透着艺术家强烈的个人感情,因此必然会深深打下人类思想的烙印。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学会能初步把握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去欣赏美术作品,挖掘作品中较为深层次的思想感情。比如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图8),既要能欣赏其形象的美丽,神情的细腻微妙,构图的均匀和谐,以及画法的严谨精细,还要能够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背景去理解其反神权统治,歌颂人的自由、价值 等思想意义。

第二节

美术欣赏教学过程和特点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

美术欣赏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美术作品展开赏析的活动过程,认识它,对于把握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促进其教学的合理化、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或其程序的研究,目前国外有学者提出了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等4个步骤。我国也有学者为此提出了这样的欣赏过程,即,“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作者想表达什么——你喜欢这件作品吗”?等。

我们认为,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即感知、分心、理解、评价4个阶段。

1.感知阶段:在欣赏教学中,感知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包括两个 方面:一是作品内容给人的情绪体验;二是,作品形式给人的情绪体验。要使学生在此阶段获得较好的感性认识,教师必须注意几个问题:(1)要适当提供作品的背景材料。(2)运用有效手段为学生创设审美情景。一种合适的审美情景可以使学生顺利摆脱日常的意识状态而转入审美状态,可以使学生摆脱功利目的而调动内心情感进行体验。课堂环境的布置、优美抒情的描述、音乐文学的辅助等式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3)尽量运用清晰可感的教学用具。美术教科书中的图片往往因印刷偏差或者画幅偏小不利于学生去有效感知,因此教师用一些清晰可见的挂图、多媒体(幻灯、投影仪、录像等)来教学。

2.分析阶段:学生在感知阶段获得的情绪体验还只是直觉层面上的体验,这种感觉不稳定,因此必须经过分析解释。分析阶段具体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作品之所以能让人产生某种美感的原因,其途径是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来探索。(1)内容方面。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关于自然、社会、人生各方面的具体认识和直接体验,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结合起来,以此解释作品之所以让人产生某种美感的原因。(2)形式方面。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艺术家如何运用点、线、面、体、空间、光色、材质等造型要素以及规格、比例、均衡、对称、反复等组织方法,理解作品中的审美法则。

3.理解阶段:理解阶段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

内涵进行深入挖掘的过程。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理解创作者的初衷,二是理解作品的社会价值。理解阶段处理好审美与教育的关系;审美与认知的阶段。4.评价阶段:评价阶段是对面前各阶段的总结。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各阶段所获得的感受、体验、认识对作品进行再度审视,从而得出有创见的个人见解的过程。

二、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

有直观性、再创造性、精神愉悦性和美育性等几个特点。

1.直观性:美术欣赏教学是通过具体、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进行的,形象存在于作品之中。如果对学生不进行直观感受,学生就难以进入应有的感知阶段。

2.再创造性:欣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被艺术家创造出来,这是第一次创造,而欣赏者再欣赏他的时候,必定会根据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美感经验、艺术兴趣等对其再一次创造,这就是再创造。3.精神愉悦性。欣赏教学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伴随着每一个阶段教学活动的进行,学生审美心理活动逐步展开,不同程度的审美愉悦也得到体验。感知阶段的初级感官愉快吗,分析、理解分的审美愉悦展开,再到评价阶段的理性愉悦,这些无一不是精神上的满足。正是在这种满足中,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因次,精神愉悦性是美术欣赏教学的又一个特点。

4.美育性。美育性是指美术作品通过美体现了真和善的综合的客观效果。美术作品在帮助人们加深对现实认识的同时,往往也起到教育人,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影响人的情感趣味的作用。美术欣赏教学由于主要是艺术美为欣赏内容展开深入的,因而突出体现了美育性的特点。

五、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1.专题欣赏:介紹美術史上某一歷史時期的美術成就或某一國家的發展情況。(2)评述某一艺术家的生平及某一是时期的艺术成就;(3)欣赏某一美术门类的作品,如欣赏中国山水画;(4)选择一个特定的美术主题,如欣赏“风俗画”等;(5)选择某一名作赏析等。专题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要点:

(1)在设计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目的与清晰的教学思路,做到精选作品做到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明晰的系统,避免作品量大、时间、空间跨度大。

(2)在选择作品是要把握宜精勿滥的原则,力图采用某一时期、一风格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普遍公认的优秀作品。在具体教学中要轻重得当、有主有次,对主要的作品应引导学生进行较为深入完整的赏析,次要作品进行提示即可以。

(3)专题欣赏涉及的内容交广,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应注意把学生所学过的文学、历史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与专题内容联系起来,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欣赏作品。

2.随堂欣赏:随堂欣赏是指在绘画与艺术设计的课业中穿插进行欣赏的教学形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很有帮助。注意要点:

(1)它是辅助教学,因此不易占过多的课内时间。

(2)他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某一方面的基础知识,或是帮助理解某一方面的技能技巧,因而其欣赏内容应有侧重点,无需像专题欣赏那样全面深入。

(3)欣赏内容的选材,不宜太多,而宜少、精、要能起到启发的作用。

3.现场欣赏:是指组织学生到现场或实地进行欣赏的教学内容。注意要点:教师选择重点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观展后,可开展小讨论或让学生作笔头小结。写出自己的观展体会。

二、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具体的方法很多,可概括为讲、看、谈、写4种方法。

1.讲:就是教师通过语言表达,较系统的讲授美术常识,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欣赏,帮助学生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方法。这种“讲”包括讲述、讲解和讲演,既有叙述和描绘,又有说明、解释分析和论证。讲的优点在于教师有较多的主动性,易于控制所传递的美术知识内容,并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较系统的知识。其缺点在于,如果使用不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能受到压抑。因此,运用“讲”应注意以下几点:讲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要有系统性、针对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要简练、准确、清晰、生动形象,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多变讲的具体方式。2.看:看是指在教师的知道下,学生对作品的观赏活动。它是美术欣赏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欣赏时选择的作品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教学性,不宜求多,更不宜求全。

3.谈:谈是指在欣赏活动中师生围绕一定的议题,有感而发的进行交流、讨论。4.写:“写”是指教师通过让学生用笔头作文的方式把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理解、评价等表达出来。

具体的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还很多,在实际的教学中,各种方法都应灵活互补。参考教案

课题:晚钟——深沉、质朴的现实主义力作

教科书:高中美术欣赏教材 教学年级:高二年级下期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美术欣赏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欣赏的基本方法,审美主体意识正在加强,但仍缺乏主动与作品进行多方位交流的渴望及能力。

知识目标:介绍米勒作品整体的艺术价值及其风格特征,并引入相应背景资料。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欣赏方法的能力,并在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审美能力及主动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米勒的艺术风格及艺术价值在《晚钟》中的具体体现。教学难点:设置适应双边教学深入展开的情景及方式,激发学生更深入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

教学用具:教材(可借助多媒体教学系统,使用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5分钟)

1855年,库尔贝发表了著名的“现实主义”艺术宣言。申称:“要像所见的那样,如实的表现出我那个时代的风格、思想和她的面貌:一句话,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这标志着现实主义美术思潮在法国的兴起和流行。在这时期,一批追求客观、真实、准确的再现现实生活和自然对象的外形特征及内在精神的画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现实主义的绘画艺术。

特定的时代产生特定的艺术形式及艺术风格,那么,我们先来看看19世纪法国社会的图景。了解一下现实主义思潮产生的背景材料。

二、背景资料:

1.19世纪法国社会相关重大事件: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6年,推翻波旁王朝 1848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 2.社会生活:

法国处于社会制度交替的时期,社会剧烈动荡,上层社会腐朽、奢华。政治生活残酷、血腥。人民在苦难、贫困中挣扎。

一部分知识分子彷徨、痛苦、逃避社会矛盾,钟情于自然风光,如众多枫丹白露派风景画家。而另一家部分则不回避社会矛盾,更不故意粉饰、美化现实。他们关注现实的状态,努力表现生活的真实和内涵,创造出体现时代特征,社会矛盾的力作,如米勒等一批现实主义画家。3.米勒(1814——1875)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形式风格:善于选择极具表现力的造型外轮廓,将朴拙的用笔与丰富的光相结合。作品意境浑厚、质朴、宁静。

情感内涵:讴歌劳动者的善良、朴实与勤劳这些人类美好的情操,表达对劳动之美真切的感受,歌颂泥土上的英雄——农民,深切同情者的悲惨境遇。怀有虔诚的宗教意识和伤感情绪。

三、作品赏析:《晚钟》.米勒 1.人物造型(15分钟)相关思考提示:

(1)男子为什么在教堂晚钟响起时,却背向教堂的方向,而且埋头整理沾满尘土的帽子。

(2)农夫为什么要侧身背向教堂,去低头祈祷。(3)为什么要在农夫身上添加鲜红的袖套。学生自由讨论:

就人物造型中任意一点的处理、安排,阐述自己的看法。(学生准备2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引导、评价。教师评价要点:

(1)是否能够把自己置身于作品中,把自己当成作品特定时代下特定人物去体验人物造型的意义。(2)是否能

第六章

中学绘画教,歌颂泥土上的英雄——

(一)绘画教学的意义

1通过绘画教学,可使学生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和扩大知识领域,为将来打下基础;

2绘画教学可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

3绘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丰富其审美素养。

(二)绘画教学的内容

一、基本常规常识:

1作画姿势;

2绘画工具材料的熟悉与掌握;

3绘画造型艺术语汇

4绘画透视学

5艺用人体结构运动学;

6色彩学

7绘画构图学

二、素描;

三、速写;

四、水彩;

五、水粉画;

六、版画(纸版画、木刻版画);

七、中国画

(三)绘画教学的要求:

1绘画教学要有目的性;

2绘画教学要有序列性;

3绘画教学要有多样性;

4绘画教学要有双基性。

(四)写生教学基本要点

1在教学中,教师就根据具体的课题与教学内容,对所准备的欣赏作品、范画等进行简析,使学生得到艺术美感的熏陶和写生表现的启迪,又能激发他们写生实践的兴趣和信心;

2在辅导学生和作画示范时,教师的绘画方法要多样而具体; 3在教学中应切合实际地注重一般画法、画理的介绍和指导; 4在写生教学中应适当增补记忆画、默画的练习使写生教学效果深入圆满;

5在教学中,教师对写生对象和教室环境要进行必要的选择、设计安排。

(五)临摹教学的基本方法 1临写法 2摹写法

临摹教学的基本要求

1明确教学目的;

2精选临摹范本;

3深入分析范本;

4把握临摹的灵活性;

5注重学生临摹方法的指导。

(六)创作教学基本形式 1记忆画; 2想象画:是指把过去认识和积累的材料根据需要重新联系、组合而产生新的形象并被表现出来的绘画,即创作画

教学方法分两种:

一是着重反映对象的客观物象特征,偏重写实的“再现”教学方法;

二是着重反映作者的主观情趣,偏重理想地表现对象的“表现”教学方法 3插图; 4其它教学形式

第七章 中学艺术设计教学 艺术设计教学的内容:

1、传统工艺美术;

2、现代艺术设计;

3、民间工艺美术;

(一)艺术设计教学的意义:我们认为艺术设计的意义就是通过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化,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与审美情趣,且具有其他美术形式不可比拟的经常性、广泛性与深入性。

1通过艺术设计教学使学生了解艺术设计作为美术的一种,它是和社会生产有着重要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具有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双重特性;

2通过艺术设计教学使学生懂得艺术设计不仅是审美与生活的结合,也是艺术与科技的结晶,它为生活服务并反映时代特征;

3通过艺术设计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形式美原理和法则,培养他们一定的设计制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美化生活的能力。(首先,形式美的原理与法则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次,能培养学生一定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4艺术设计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与美化生活的能力。

(二)艺术设计学的要求:

1针对教学内容而言要力求做到“精要”; 2从教学方法力求做到“好懂”; 3从教学效果看要力求做到“有用”

一平面构成 是指在平面上将点、线=面按照交叉、重叠等不同组合方式,根据一定的骨骼形式进行排列,构成重复、近似、渐变、发射、密集、对比、特异、空间错视等图案形象,产生新的视觉效果的现代造型设计艺术。

二民间工艺美术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

1平面造型类,如民间剪纸、民间镂印、地方戏剧脸谱以及民间年画等; 2立体造型类,如民间竹刻、民间泥塑、民间编织与编扎等

三民间剪纸教学需注意: 1了解生活中的民间剪纸; 2造型方法灵活多样(剪纸造型的思维方法主要是求大、求活、求全、求美四点);

3剪纸的步骤(a设计好画好图案在剪的纸的背后,文字要反写。b剪刻过程中要细心,线条要流畅。c最后把剪好的图案用糨糊裱在白纸或彩色纸上。);

4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a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图样做到“线线相通。物物相连”分清主次关系。b讲清剪刻过程要细心。C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剪刀,不要限制学生对纸张材料的选择。使学生得到锻炼与发展)第 八 章 中学美术教学过程

2.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试卷 篇二

采用直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状态中, 开启“自动学习”的心扉。在教学中, 可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和电脑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嗅觉、视觉、听觉一起参与感知, 将实物与英语联系起来, 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后便很快记住了句型和生词。

采用情景教学, 创设良好气氛。在日常教学中, 我注意使用情景教学法, 以听说训练为主导, 以课本教学为依托, 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设备, 紧扣教材内容, 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语言情景中去进行, 使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运用能力处于最佳状态, 并在此基础上联想、综合, 充分运用任务性教学, 进行创造性学习, 从而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和提供情景操练的机会, 尽可能地将真实生活搬进课堂, 注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 双方地位是不断发生变化, 互相转换的, 所以, 尝试着将上课开始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改为放手让学生互相问答, 自由对话。加强听说训练, 注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兴趣, 能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这是确定无疑的。

3.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试卷 篇三

摘 要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作为实现《新课标》的媒介,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也必然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变化而更新着。它是一门体育教学方法的“技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教学的“艺术”课程。主要解决“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问题 。研究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就是帮助我们实现自身和学生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保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体育教材教法,必将给新世纪的中学校园添加生机、活力。

关键词 新课标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体育课程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并实施。与前7次的体育课程变革相比,《新课标》在多个角度都进行了变化,如:理念上、教学方式、学生的地位等。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作为实现《新课标》的媒介,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也必然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变化而更新着。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体育教学实践方法的总结,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它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生动的实践性;它来自教学实践,又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 。因此,它是一门体育教学方法的“技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教学的“艺术”课程。主要解决“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问题 。

三、中学体育教材的发展趋势

(一)教材中的基本技术内容将减少

以往的教材内容当中,我们对于技术性要求较高,内容枯燥乏味,对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也比较的难以达到要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够重视,只注重片面的发展某一项或几项基本技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这些状况将会得到改善,一些小型、简易的游戏项目将会成为教材内容的主要项目,这也有利于在走出校门之后终身体育的开展。我们很少看到人们为了健身、提高生活质量而去进行推铅球、跨栏跑,健身的角度来说,动作不标准并不意味着达不到健身的效果。新教材不仅仅是体育课教材,而是更有普适性的大众健身及营养健康教材。

(二)显性的规定性内容将减少,隐性内容的比例将加大

旧的体育教材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规定性的学习,弹性小,活力不足,学生的学习被动、机械。《新课标》要求各级各类的学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对于实现学生健康手段要求多样化,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扩大,弹性加大。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随着《新课标》的开展,有些体育工作者误认为,弹性大,不规定就等同于以往的“放羊式”体育课,这是需要更正的。

(三)教材的趣味性将明显的增强

通过阅读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我们可以了解到,以往的仅仅文字描述减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动态、启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图文并茂”的内容,教材内容的转变也充份的体现了“发挥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理念。

(四)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教材将会得到大力发展

我国领土广阔,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正是因为这种地域性的差别,我们的体育教材就更应当根据当地的特点而设定,而不应当“一刀切”。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不同;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且农村与城市也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因此,我们应当在设定教材的时候,应当充份的根据不同民族、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而设定。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国家设定一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各个州根据各自的特点设定州的《标准》,州下面还可以进一步的细化,相信美国的这一套模式相信可以给我们很多思考与启示。

四、中学体育教法的发展趋势

教材与教法是相互联系的嫡系关系,教材的变化必然教法也要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同时,教法的调整也会促进教材的进一步完善。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二者是统一的。但是往往“二主”的提出对于不少人会产生疑惑,都为“主”,哪一个更“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出于“安全第一”的考虑或课堂正常纪律的维持,更倾向于教师更“主”;《新课标》要求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快乐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在学习过程当中应当起引导作用,从字面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好像减弱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不然,《新课标》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显性变为隐性,学生的主体地位由隐性变为显性,这对于教师来说,其实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二主”并存的局面。从以往的学生实际地位来看,学生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的自由度会明显增在,教法的内容紧紧围绕教材内容的核心外,还应当充份的考虑到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强调主体的差别性进行教学,学生各取所需,多样化发展。并且能力的培养范围也更为宽泛,包括生理,心理,生存技巧,营养等诸多学科的知识。

(三)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是直接的接触者,对学生的影响大,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对学生心理会有很微妙的影响。教师的语言、举止,微笑、肯定的话语,恰当的比喻会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心理的变化对于动作的质量及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

(四)突出无形教学的效果

在教材中显性的教材当中蕴含着许多隐性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有形的教学方式进行情感和品德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只强调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评价。体育教育教学生学习技术只是一部分,心理与社会适应应当穿插其中,体育并不仅仅是“育体”,更重要的是“育心”。把有形与无形结合起来,切实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五、结束语

教育的真谛不仅仅要求我们“教书”,更重要是“育人”,教育工作都不但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理想。研究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就是帮助我们实现自身和学生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保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体育教材教法,必将给新世纪的中学校园添加生机、活力。已故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兰迪•波许身患癌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做的演讲《最后一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我活着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我觉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语,是再合适不过了。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网[J].http://pe.cersp.com/.

[2]陈学海,宫祥辉,刘军锋.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发展趋势[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4).

[3]王春明.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教改探析[J].体育世界.2009(1).

[4]于素梅等.教法、教学法和教学方法的逻辑关系释义[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2).

[5]田成勇.浅谈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J].咸宁学院学报.2004(12).

[6]张力为.中国艺术体操队北京奥运会备战、参赛的心理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学报.2009(1).

[7]许占鲁,姜杰凤.论马云的榜样激励在杭州市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试卷 篇四

高中体育试卷

考生注意:0俄

1.请将单位、姓名、学科、考号等填写在密封线内。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3.本试卷共4页,7道大题,**道小题

教材教法部分(20分)

一、通识题目(8分)

二、教法题目(12分)

请对高一年级五班50名学生简要设计一节“快速跑”教学设计

答题要点:准备部分(课堂常规、准备活动),基本部分(素质练习、教师讲解、针对教学目标的游戏)结束部分(平静身心、整理活动、教师奖评、宣布下节课内容、宣布下

专业知识部分(80分)

三、填空题(总分35分,每空1分)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仅是 没有疾病,而且是 生理、心理 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2.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 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

3.立定跳远主要是测定人向前跳跃是下肢肌肉的 爆发 力。

4.心脏功能好的人心率 慢,恢复到安静心率的速度就 快。

5.马拉松全长 42.195千米。

6.接力跑传接棒的方法有 上挑、下压 两种。

7.按动作形式跳远分为 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

8.支撑跳跃由 助跑、踏跳、起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 7个环节组成。

9.影响短跑成绩的因素是 步长 和 步斌。

10.跨栏跑先上栏的腿叫摆动腿,后上栏的腿叫 起跨腿。

11.田径运动项目分为 田赛、径赛、全能 三类。

12.中长跑是发展 耐力 的项目,主要提高 有氧 代谢能力。

13.篮球急停动作方法有 跨步急停 和 跳步急停 两种。篮球场中圈半径是 1.8 米,三分线半径为6.25 米。

14排球防守的第一道防线是 拦网,扣球 是得分的主要手段。

四、选择题(总分10分,每题1分)

1、为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跑的能力,下列一组辅助练习中用于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大腿高抬幅度,发展跑的频率的练习是(D)

A、后蹬跑 B、单足跳 C、弓箭步走 D、高抬腿跑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中男生选择项目可以是(B)A、1000米、立定跳远、50米 B、1000米、50米、坐位体前屈 C、800米、50米、握力

3、排球拦网正确的用力动作是(A)A、提肩压腕 B、手臂下压 C、身体前扑

4、晨跑练习的首选地方是(C)

A、乡间小路 B、马路边上 C、树林通道,空地

5、背越式跳高是直线转弧线加速助跑,起跳腿是用(B)A、靠近横杆的脚快速起跳 B、远离横杆的脚快速起跳 C、远离横杆的左脚快速起跳

6、篮球比赛时,5号队员一脚踩在端线上掷界外球(脚未接触界内),裁判员判其(B)

A、违例 B、不违例 C、重新站在线外掷界外球

7、急行跳远比赛中,一选手双脚依次前后落入砂池,裁判员判其(A)A、试跳失败 B、试跳成功 C、重跳

8、华尔兹基本舞步的音乐节奏都是(A)A、3/4节拍 B、2/4节拍 C、4/4节拍

9、柔韧性训练的基本方法是(C)A、重复训练法 B、间歇训练法 C、拉伸法 D、变换训练法

10、运动员运动时,踝关节扭伤后应(C)

A、立即热敷按摩 B、立即冷敷按摩 C、立即冷敷,24小时后热敷

五、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健身锻炼与适度的控制饮食相结合是公认的安全科学的减肥方法。(√)

3、排球比赛中后排队员不得参与进攻。(×)

4、耐久跑是提高学生无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

5、跨栏跑的过栏技术,摆动腿是蹬、叠、拉,起跨腿是抬、伸、压(×)

6、高中阶段是力量素质发展较快时期,应安排多种多样的力量练习,全面发展各部位力量。

(√)

7、我国是1979年恢复国际奥委会成员国资格的。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

8、队列向右转走是出左脚向新方向前进。(×)

9、篮球运球变向时手应拍击球的上部。(×)

10、一场足球比赛受到红牌或累计二张黄牌时,受罚者应罚出场外,但仍可参加下一场比赛。

(×)

六、简答题(21分,任选3题作答,每小题7分)

1、请编排5个队参加篮球单循环比赛各轮次竞赛程序表? 0—5 0---4 0----3 0---2 0----1 1---4 5—3 4----2 3---1 2----5 2---3 1—-2 5—--1 4---5 3----4 2.列出六种发展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高抬腿跑 后蹬跑 车轮跑 30米行进间跑 顺风跑 加速跑

3.影响骨骼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遗传 种族 脑垂体及腺体分泌的激素 维生素(ABC)机械力作用 充足睡眠 体育锻炼 4.列出男子体操六项全能项目和女子四项全能项目? 男子:单杠 双杠 吊环 鞍马 自由体操 跳马 女子:高低杠平衡木 自由体操 跳马 5.什么是运动处方?

5.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试卷 篇五

——2014.9.15初中美术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 兑镇初中

美术组

靳滟元 ] 正确评价学生,早已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的焦点。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发现评价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关联着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再单单是一个等级,一个分数,而是要在体现教师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014年9月15日,在本学期的美术教材教法培训中,教研组武建伟老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培训,让我深有同感,感触颇深。那么,作为一名经验有限的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正确实施评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原有认识水平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简单体会。

一、用心观察,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价。

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也有缺点,很多老师不自主的有时存在偏爱优等生、班干部,不信任差生等错误观念,在没有详细了解事情的情况下,听信一面之词做出判断,使一些学生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

通过平日的观察发现,对立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教师处事不公平;

②、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差生; ③、教师批评学生与事实有出入。

反之敢于承认错误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可见教师遇事要冷静,批评学生要掌握好分寸,即要严肃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做法,也要一分为二地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这样学生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目的也容易达到,千万不能因为他是差生而随意批评,在学生眼里,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他们都是同学,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也同样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每个学生的起始点作为评价标准,超越自我即是进步,就应该值得表扬。“听其言,观其行”是了解学生的最基本方法,特别要注意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流露出来的言行举止。不可以凭一句话一件事去给学生做出评价。与学生交谈是老师了解学生的另一重要手段,在谈话前我尽量做到有所准备,明确每次谈话的目的和中心内容,并以坦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才可以听到学生的真心话。

二、“多宽容,常表扬”,保护自尊心,培养成功感。

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面对学生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教师要以广阔的胸怀,允许后进生再次犯错,同时也要给他们提出希望,告诉他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并用积极的态度鼓励他们。我本人同时也是一名母亲,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经常表扬,赞美孩子,对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学对待学生同样如此,老师要善于发现,认可后进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适度地表扬并实行正确地引导,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拥有一个较好地发挥才能地心境,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自信心。

三、在平时的课堂中要重视正确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体验。

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其发展变化的认识基础上。无论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还是奖品,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的观察、恰当的评价结论,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起来。

四、优化评价语言。

我觉得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这样的评价语言才会魅力无限。

1、赏识与鼓励 给孩子带来温暖的阳光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2、诙谐与幽默 给课堂带来笑声与欢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常常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

6.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 2.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从产生以来经历了以下名称的变化【】 A.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等多种名称并用B.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C.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D.国文教学法一国语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育学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 5.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材变成儿童的经验的教育家是【】 A.莱茵B.布鲁纳C.杜威D.赞可夫

6.提出联结理论一试误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姆D.布鲁纳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 9.幻灯机、投影仪属于【】

A.视觉型媒体B.听觉型媒体C.视听型媒体D.综合型媒体

l0.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响等手段,展开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是【】 A.钱梦龙B.李吉林C.魏书生D.于漪

11.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

12.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

l3.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 l4.对评估对象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是【】

A.单项评估B.综合评估C.定性评估D.定量评估 15.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中国现代语文教学法教材史上有代表性的教材是【

A.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教学法》B.王森然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C.蒋伯潜的《中学国文教学法》D.谢象贤的《语文教育学》E.张文儒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l7.我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语文教学过程教程有

A.叶圣陶、朱自清的精读和略读教程B.上海育才中学的教程C.钱梦龙的六步教程D.魏书生的六步教程E.黎世发的六步教程 18.语文教学过程的人格建构,可以从以下层面来把握

A.教化与陶冶B.体验与唤醒C.理解与表达D.学习与积累E.阅读与思考 19.教学法的二重性表现为B.适切性与多样性D.最佳性和最差性 A.科学性与艺术性C.单一性和综合性E.适应性与局限性 2o.按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教学目标包括

A.认知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E.政治领域B.情感领域D.思想领域 21.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A.教学目标C.教学环境E.语思结合的原则B.教学内容D.教师自身的条件 22.交流式说话语境包括

A.交谈C.朗诵E.问答B.朗读D.背诵 23.语文基础知识包括

A.历史性知识C.语言基础知识E_文学常识B.文字基础知识D.实用文的读写知识 24.想象根据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

A.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E_幻想B.无意想象D.创造想象 25.根据测试内容的不同,语文测试可分为

A.随时测试C.水平测试E.单项测试B.阶段测试D.综合测试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是——年,由等人合订的。

27-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对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作过一个客观的评价。说它有:“一是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一是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一是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体系。”

28.在i吾文教学中,对文道关系认识不清的主要倾向有——和文道并重。29.把感知对象的本质特征联结起来的思维方法是 30.教师对作文的批改可分为当面批改和——批改。31.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脉络、线索,也就是文章的 32.听话能力是指对一切有声语言的——能力。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33.教学方法

34.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35.静态评估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举出有关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观点(五种以上)。

37、简述作文教学的功能。

38、口语交际训练的作用是什么?

39、语文教学中培养思维力的要求是什么?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0、试述如何强化语文学习的动机。

41、试述作为应用理论学科的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特点。

七、综合应用题(13分)

42、请根据以下课文设计一份简单的教案。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3册2000年版)《语文教材教法》试题A

一、填空题(20分)

1、语文具有()()()三个互相联系的特征。

2、从教育者的哲学观上分,语文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和()两大类。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和练习法。

3、阅读能力主要包括阅读的()和阅读的()。

4、说明文因其说明的对象不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说明()的说明文和说明()的说明文。

5、小说的三要素是()()()。

6、学生的写作可分为()()()()四个阶段。

二、解释下列概念(20分)

1、语文教育学:

2、情境教学法:

3、智力:

4、语文审美鉴赏:

三、简答题(共40分)

1、简述语文教学的原则。(10分)

2、简述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10分)

3、简述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12分)

4、简述语文说话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8分)

四、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记叙文教学?(20分)

江苏教育学院编

说明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是中学语文教师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必修课程之一,本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应用理论学科。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自考学员专业教学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及应用能力,以促进教学素质的提高。本课程与专科段所学的教材教法课程既有一定的衔接,又在其基础上有所延伸和提高。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考试内容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上述目的。考试的能级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以理解为主。在“理解”层面分三种要求:A、综述;B、简要阐释、分析;C、把握要点。学员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根据考纲要求,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

鉴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于2001年颁布,为贯彻新课程标准,推进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将作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凡涉及教学大纲的内容均以新课程标准为据。为方便学员学习、本考纲后附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绪论

1、语文教育学的学科演进过程(C)

2、建立语文教育学的主要依据(B)

3、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B)

4、语文教育学的学科性质(识记)

5、语文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B)

6、语文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运用)(B)第一章 语文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 语文教育的产生和演示

1、语文教育的涵义(识记)

2、我国古代教育的“六艺”(识记)

3、西方古代教育的“七艺”(识记)

4、我国封建社会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C)第二节 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

1、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B)

2、本世纪语文教育变革与社会变化的关系(A)(1)四次重大变革的发生时间(识记)

(2)四次重大变革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B)(3)“语文”作为学科名称的涵义(B)(4)语文学科实质(识记)第三节 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1、语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A)

2、人生发展各阶段的语文教育(C)第四节 语文教育与现代化进程

1、语文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A)第二章 语文教育系统 第一节 语文教育系统概述

1、语文教育系统观的要点(B)

2、语文教育系统的一般特点(B)第二节 语言教育系统的要素与结构

1、语文教育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的功能和特点(1)家庭语文教育(B)(2)社会语文教育(B)(3)学校语文教育(B)第三节 语文学科教育系统

1、语文学科教育的要素和最基本要素(识记)

2、语文学科教育的过程系统(识记)

3、语文学科教育的状态系统(识记)第三章 语文学科教育目标 第一节 语文学科教育目标概述

1、教育“目的”与“目标”概念区别(B)

2、语文学科教育目标(识记)

3、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特征(B)

4、教育目标“实施可行性”的涵义(B)

5、确立语文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B)

6、现代社会大语文的具体内容(识记)第二节 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

1、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要素与结构(1)语文材料要素与知识结构(B)(2)语文能力要素与智力结构(B)(3)语文人格要素与整体结构(B)

2、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说(1)教育目标的三大领域(识记)(2)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识记)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目标的层次(B)

(4)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目标的层次(B)

(5)情感目标的五个层次(B)

3、“三线合一”语文教育目标的立体序列的涵义及序级(B)

4、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建立的中学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B)

第三节 现行中学语文学科教育目标

该节内容以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准,并与1992年大纲、2000年大纲进行比较。

第四章 语文学科课程

第一节 语文学科课程概述

1、语文学科课程的涵义(识记)

2、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识记)

3、语文课程标准的功能(B)

4、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B)

5、我国第一套正式语文课程标准颁行时间和起草者(识记)

6、建国后所颁行的五套八种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大纲)(识记)

第二节 现行中学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

1、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特点(B)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结构和内容体系(附录、A)

3、形成语文学科课程地方和学校管理形态的主要原因(B)

第三节 台湾、香港的中学语文课程设置

1、台湾省中小学语文课程名称(识记)

2、台湾省课程标准规定的“五育”目标(识记)

3、台湾省中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特色以及国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C)

4、香港地区中文教育发展的四个时期(识记)

5、香港地区目前实施的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的主要特点(C)

第四节 语文学科课程的发展趋势

1、当前世界性课程改革的总趋势(B)

2、语文课程如何与未来发展相适应(A)

第五章 语文学科教材

第一节 语文学科教材概述

1、广义的与狭义的语文教材(识记)

2、构成语文教科书的四个系统(1)课文系统的功能与选文标准(B)

(2)助读系统的内容及其功能(B)

(3)作业系统的内容及其功能(B)

(4)知识系统的内容与教学原则(B)

3、语文教材的功能(B)

4、分编型语文教材的优点及其不足(A)

5、综合型语文教材的优点及其不足(A)

6、正确使用语文教材的态度和方法(B)

第二节 语文教材的嬗变

1、我国古代语文教材的类别、代表性书目、内容及其影响(1)经学教材(“四书”、“五经”)(识记)

(2)蒙学教材(“

三、百、千”)(识记)

(3)文选教材(《文选》、《古文观止》)(识记)

2、近现代中学语文教材(1)《国文百八课》的编者及其特色(8)

(2)新式语义教材的主要特点(B)第三节 台湾、香港的中学语文教材

1、台湾省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原则及存在问题(C)

2、香港地区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色及其局限(C)第四节 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

1、比较完善的语文教材须综合考虑的因素(C)

2、语文教材编写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B)第六章 语文教学过程和原则 第一节 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

1、“教学”的含义(识记)

2、中学语文教学过程(识记)

3、教学的过程最优化及其实施步骤(A)

4、赫尔巴物学派的五段教学过程(识记)

5、杜威的教学过程模式(识记)

6、黎锦熙的三段教程(识记)

7、叶圣陶、朱自清的精读教程和略读教程(识记)

8、凯洛夫的教学过程五环节(识记)

9、单元的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类型(B)

10、课题的语文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B)(运用)

11、课时的语文教学过程的一般阶段(B)(运用)第二节 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和课型

1、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及一般教学过程(B)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

1、语文教学原则(识记)

2、语言教学原则与一般教学原则的联系和区别(C)

3、文道统一原则的理论依据(B)

4、听说读写互相促进原则的理论依据(B)

5、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的理论依据(B)

6、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的理论依据及贯彻要点(B)第七章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第一节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地位(B)

2、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作用(B)

第二节 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

1、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主要内容(C)第三节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要求和方法

1、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六字要求及其内涵(B)第八章 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阅读教学的地位(B)

2、成功的阅读教学的作用(B)第二节 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认读能力的培养(1)字的认读一般方法(C)(2)词语教学主要方式(C)(3)句的认读主要方法(C)(4)段的认读注意点(C)

2、理解能力训练要点(C)

3、培养评价鉴赏能力的相关条件(B)

4、朗读的基本要求(B)

5、默读的基本要求(B)

6、精读的基本要求(B)

7、略读能力的训练要求(B)第三节 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

1、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C)

2、提高说明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C)

3、提高议论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C)

4、文学作品教学的要求(B)

5、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作用及内容(B)第九章 作文教学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作文教学的地位(C)

2、作文教学的作用(B)

第二节 作文教学的一般程序

1、我国中学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程序和单篇训练程序(识记)

2、国际上通行的作文教学程序(识记)

3、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运用)(B)

4、直接命题和间接命题(C)

5、作文批改的要求(运用)(B)

6、作文讲评的要求和方式(运用)(C)第三节 作文指导的方式、方法

1、记叙文写作指导的要点(B)

2、说明文写作指导的要点(C)

3、议论文写作指导的要点(B)

4、应用文写作指导的要点(C)

5、多种作文练习方式的指导(C)第四节 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1、培养审题能力的要点与方法(B)

2、培养立意能力的要点(C)

3、培养选材能力的要点(C)

4、培养课篇布局能力的要点(C)

5、培养修改文章能力的要点(C)第十章 听话教学

第一节 听话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听话心理过程的五个环节(B)第二节 中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

1、中学生听话能力的构成(B)

2、中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B)第三节 听话教学的方式、方法

1、听话教学准备阶段的指导工作(C)

2、听话教学实施阶段的指导工作(C)

3、听话教学检验阶段的指导工作(C)

4、听话训练的主要方式(C)

第十一章 说话教学

第一节 说话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说话教学的地位(C)

2、说话教学的作用(B)

第二节 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1、中学生说话能力的构成(B)

2、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A)第三节 说话教学的方式、方法

1、阅读教学中训练说话的方式(C)

2、作文教学中训练说话的方式(C)

3、课外活动中训练说话的方式(C)第十二章 语文教学中的智力开发 第一节 语文教育中智力开发的意义

1、语文教育中智力开发的含义(识记)

2、语文教育与人类智力发展的关系(B)

3、语文教育在智力开发顺的地位与作用(B)第二节 语文学科教育中智力开发的主要因素

1、语文知识、技能与智力发展的关系(B)

2、语文能力的思维品质(A)

3、语文学习元认知(B)

4、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内涵(B)

5、语文学习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A)

6、语文学科教育中智力开发的途径(运用)(1)怎样开发观察力(B)(2)怎样开发记忆力(C)(3)怎样开发思维力(B)(4)怎样开发想象力(C)(5)怎样组织维持注意力(B)第十三章 语文学科德育 第一节 语文学科德育的特点

1、语文学科德育的内涵(识记)

2、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实施德育(A)第二节 语文学科德育的内容 语文学科德育的内容:(B)

1、爱国主义的教育(C)

2、坚强意志的教育(C)

3、勤劳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C)

4、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教育(C)

5、友谊情怀的教育(C)

第三节 中学语文学科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中学语文学科德育的途径(B)

2、中学语文学科德育的方法(C)第十四章 语文学科美育 第一节 语文学科美育的特点

1、语文学科美育(识记)

第二节 语文学科美育的内容

语文学科美育的内容:(B)

1、培养审美感知能力(C)

2、培养审美想象力(C)

3、培养直觉思维能力(C)

4、培养美好的情操(C)

5、全面发展具性(C)

第三节 语文学科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教学活动进行美育(C)

2、开拓视野、积累审美经验(C)

3、传授授步的美学理论知识(C)

第十五章 课外语文教育

第一节 课外语文教育概述

1、课外语文教育的重要地位(C)

第二节 课外语文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课外语文教育有哪几个方面(B)

第三节 家庭及社会语文教育

1、家庭语文教育的形式(C)

2、社会语文教育的形式(C)

第四节 课外语文教育的组织和指导

1、课外语文教育的指导原则(B)

第十六章 语文教育方法

第一节 语文教育方法概述

1、语文教育方法的涵义(B)

2、影响语文教育方法选择和运用的因素(B)

第二节 语文教育方法的基本要求

语文教育方法的基本要求是:(B)

1、服从整体教育目的2、服从语文学科教育目标

3、根据语文学科性质

4、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

5、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第三节 语文教育的一般方法(运用)

1、结合教学实践,论述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2、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方法(C)

(1)以语言传送信息为立的方法讲授法 串讲法 问答式教学法 谈话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 点拨式教学法(2)以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式教学法 诵读式教学法(3)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研究式教学法 比较式教学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四节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运用)

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要点(B)

第十七章 语文教育媒体

第一节 语文教育媒体概述

1、语文教育媒体的涵义(识记)

2、语文教育媒体的类别(C)

3、当今世界教育媒体的发展趋势(B)

第二节 语文教育的传统媒体

1、板书的基本要求(B)

2、语文教育现代化媒体的优越性及特点(B)

3、语文教育现代化媒体的分类(C)

第十八章 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语文考试的历史沿革

1、我国古代语文考试的内容和形式(B)

2、现代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B)

第二节 语文考试的类型和功能

1、语文考试的类型(B)

2、语文考试的功能(B)第四节 语文考试题型

1、语文考试题型的类别(B)

2、选择题的优点和缺点(B)第五节 语文考试评价及改革方向

1、考试与评价的关系(C)

2、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学习评价三者关系(B)

3、考试评价的质量指标(B)

(1)难度(2)区分度(3)效度(4)信度 第十九章 语文教育对象 第一节 语文教育对象概述

1、研究语文教育对象的必要性(B)

2、语文教育对象与其他教育因素的联系(B)第二节 中学生语文学习特点

1、初中生语文学习特点(B)

2、高中生语文学习特点(B)第三节 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1、语文学习志趣的形成(C)

2、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1)大纲对学习习惯培养的要求(C)(2)常规训练的内容(B)

3、语文治学方法的传授(1)系统的语文治学方法的基本类别(B)第二十章 语文教育工作者 第一节 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培养

1、语文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内涵和要求(C)

2、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内涵和要求(C)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

1、备课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要求(B)

2、上课的基本要求(B)

3、用现代大语文教育观认识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的潜在意义的变化(B)第三节 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科研工作

1、语文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的意义(C)

2、语文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B)第四节 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继续教育

1、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接受继续教育(B)

2、语文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B)选用教材意见

7.中学美术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篇七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教材思考,审美创造力,创新思维,文化遗产

当前, 美术新教材的应用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学时不够。现行课时安排是一周一课时, 就素质教育而言是不够的, 教育部对艺术课时有占总课时的9%~11%的设定要求[1], 课程实际设置却留下空隙, 在应试教育主导下的学校课堂上, 学生有心深入学习, 却苦于课时太少, 课堂虽减轻了负担, 但课外来自社会的各学科教育培训补习却应时而生, 从某一方面说还是考试教育惹的祸。要实行素质教育, 较理想的美术教育安排必须每周有两课时安排在一起 (小学虽达到课时要求, 但没有安排在一起, 很多活动没法开展, 而中学只有一课时) , 那么为什么要安排两课时或者开展“选修课”呢? 是由美术课的特点决定的, 否则审美与创新只是走马观花, 而实际上中学艺术教师在学校的角色是尴尬的。

二是中国学校一个班级单位有56人的大班体系, 要尽快改变, 这样的班级教学体系只会让教师身心与教学疲惫不堪, 更谈不上有效的教育, 要将教师习惯的改变提上议事日程。

当前教材有很多互动活动、讨论、手工实践等, 假设一位学生回答一分钟, 教师辅导一分钟, 显然, 56个人在一个课时完成是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 其他学科存在同样问题。对比教学课时的安排, 在美国, 教育的特点是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探索发展创造能力, 使孩子充分体验艺术的快乐。中国的美术教材虽然在课时安排、基本技能等理论上有了参照, 但在实施中却存在不足。

美术教育要想融入生活, 必须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设为目标。当今教育环境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拓展是否起到有效作用呢?

笔者认识国内一位学者, 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国内的孩子该学的没学好, 不需要学的学很多。”贴切地说明了当今学生创造力培养拓展中的问题。

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创造性与心理发展》中指出:“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儿童运用自己的技巧创造作品的能力, 而不必用他人规定的模式或方法。”[2]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 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均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要考试的学科教材中, 虽然课堂上学生解放了, 但课外补习、补差却成了学生“重要的学习营养剂”。

创新思维如何培养呢? 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呢?

人美版15册《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和《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属于手工与设计应用课, 教师分析造型、平面纸板材料、生活图片与设计的尺寸比例关系, 以简单易懂的生活常识、合理创意为引导, 使大部分同学都能较完整地将生活中的感知创造性地融入设计作品之中, 甚至有些创意可申请专利。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DIY设计, 大家在设计作品时是否考虑材料、功能、实用、工艺特点、购买成本与节俭设计等因素呢? 这是生活中的美术, 促使学生思考生活设计, 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大胆分析教材图例, 指出存在的不足, 这是新课标下美术创造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的实例。

一、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的基石。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常规观点是绘画技能的培养, 是掌握一些美术基础知识。显然, 此观念要更新, 新课改中的“认知目标”依赖审美创造力的提高来实现。

人教版《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建议临摹名画, 在对法国画家莫奈《持阳伞的女人》的临摹中, 有同学将“女人”的头部变成卡通形象, 色调富有装饰性, 同样很美、很有感染力。[3]这正是审美创造力的体现, 有别于“重技能训练, 创造性是以后的事, 重在让学生画得不走形的旧思路”。由于现代绘画艺术早已超越了“再现”的时代而进入了“表现”的时代, “再现高手”摄影、摄像、电脑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来不 允许绘画停留在“再现”时代, 艺术家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审美创造力的提升努力, 这是创造力培养的动因与基础教育的基石。

二、美术作业的批改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基础。

美术教学中有很多重要环节, 如作业批改环节困惑着大家, 也被大家冷落。其实美术作业是反馈美术教学效果的镜子, 下面谈谈体会。

首先, 技法从宽, 评析时实事求是, 启发学生纠正, 鼓励学生探究, 给予肯定与鼓励, 哪怕不懂得画或只有几根线, 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绘画热情, 作业批语要亲切、简短且易懂, 多采用中性语做批语, 如“请、能否、如果”等, 使学生易于接受且顺应心理倾向。

其次, 检验作业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发表评论, 找出作业的趣味与不足。教师当堂评析, 师生间互动交流。这种方法能融洽师生感情,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 巩固知识, 锻炼观察力、鉴赏力、口头表述能力。

优秀作业的展示评选给学生以自豪感。分析作业通病, 找出优点与不足, 教师略加润色, 对学生而言是莫大的鼓舞。质量较差的作业, 也要找出优点, 关键在点拨, 让学生茅塞顿开。通病的修改重点是示范演示, 使学生认识美、创造美, 奠定审美基础。

三、美术是传承文化遗产的载体。

“读图时代”的美术 , 如何分析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 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初一 (下) 《春天的畅想》应用音乐、诗歌、散文、自然现象等进行引导时, 是否注意到美术载体的作用, 是否转化为视觉艺术呢学生对于认知美术的存在, 是否达成“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可否结合不同民族传统对“春”的重视与崇拜, 或地域文化的拓展?[3]

如何让学生联系身边实际情况实地考察, 进行探究性学习?人教版初三 (下) 《城乡美术文化调查》展现了文化的传承、交流乃至实践。福州的市中心区有一片明清古建筑群, 在引导学生思考古建筑美术与工艺的关系时, 通过实地调查, 让学生带回第一手图片和资料, 了解地域文化与美术之间的联系, 用人文精神的情感培育与大师、文化遗产直接对话, 这样发展的起点高, 眼界开阔, 对美的知觉和选择更敏感。

四、灵活使用教材, 挖掘审美个性的闪光点。

记得在教学中有些学生会说:“《蒙娜丽莎》好看吗? 那种笑有些变态。”“毕加索《哭泣的女人》怎么画成那样?那手怎么画得像树根似的。”这正是时代审美个性的不同, 其闪光点在于学生审美潜意识受时代步伐的主导。为什么学生爱动漫, 被它吸引, 爱它的理由是什么? 它们的影响能忽视吗?

通过动漫发展学生的美术技能, 增强读图能力, 学会解决问题, 并创作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动漫以彰显个性。当然, 对内容浅薄、缺乏知识和文化、平庸的动漫书要加以区分, 让学生会判断, 又不缺乏纯真的美与个性闪光点。

最后, 灵活使用教材, 提醒审美个性不能忽略与各学科的基础交叉特点, 在多学科的观察中思考。发生在周边的事, 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产生想画和表达审美的愿望。

现有教材也有不足的地方, 如在传输信息时, 美术特点、专业知识与各学科的交叉等体现得不够。由于新教材留给大家很大的表现创新空间, 这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思维方法。

在美术教材的使用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修正提高自己, 为这门学科今后的发展添砖加瓦, 任重而道远, 谨此与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 [2008]8号.

[3][美]罗恩菲德.创造性与心理发展[M].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6.

[4]蔡仕忠.《美术与美育》15——谈人教版《美术》教材教学的感受.

上一篇:公车私用检查书范文下一篇:宽容的六年级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