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评价说明(共9篇)
1.研究性学习评价说明 篇一
一、研究性学习表格填写要点:
1、学生姓名、教师姓名、研究时间都要填写,原则上在班级内部形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8人,课题组长也是学生。各表格的填表时间从表一开始,从2014年10月下旬开始依次填写,注意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时间是一个学年,所以结题的时间一般是第二年5、6月份;地点:如绿色网室、图书馆、阅览室、教室等。
2、表格说明:
《表一:研究性课题开题报告》,主要体现研究性课题的产生背景,应该由学生主导,教师指导确立研究课题,研究方向,可以参考《课题汇编》。
《表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主要记录学生研究的过程,属过程性材料,由学生填写,每个课题不少于8张,时间不要太集中。
《表三:课题报告、自我评价表》,是学生对课题成果(论文)的自我评价,同时体现研究的成果。《表四:课题小组评价表》,指小组成员对参与课题的自我鉴定,课题组长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表现的评价,由学生和课题组长填写,只要一张就可以。
《表五:指导教师评价表》,指指导教学对学生小组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表现的评价,由指导教师填写。
《表六:指导教师量化评比表》,指指导教师从三个方面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进行量化评价,由指导教师填写。这个表格与去年相比变化较大,教师从3大项目,11个方面对课题小组做出分数评价。
《表七:社会、家庭反馈评价表》,指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走访的社会团体、家长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表八: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会记录表》,指研究性课题结题后,所进行的成果展示或者课题报告的记录,由学生完成。
二、其它过程性材料
1、另外要求布置学生收集一部分过程性材料,可以是手写(占60%以上),也可以是打印、复印件,如网上查找的材料的打印或复印、书籍及报刊杂志的复印、问卷调查的原始材料、访谈记录、相片等,内容当然要与研究主题相关,纸张用A4大小,不少于20张,以便装订,材料上学生的署名必须和各表中的成员一样,研究性学习侧重于过程性材料。
2、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俗称论文),一个小组一篇既可,字数2000字以上。
3、同时每个小组要有2-3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心得体会。
三、结题评估参考:
1、表格;
2、一篇课题报告; 3、2-3份学生心得体会;
4、过程性材料。相关的学习材料、空表及一些优秀的案例,各位老师可以到教务处邮箱下载参考。
ptswzjwc@126.com 密码:2882599
2.研究性学习评价说明 篇二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
研究性学习突破了原有的以单科性、学术性为主的主题框架, 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价值。研究性学习教育结果的非功利性为研究性学习教育价值取向的确提供了方便。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 在重视“双基”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以下四个方面: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
1. 过程性价值取向。
过程性价值取向是指研究性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成果的质量, 更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因此,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重点之一便是重过程、重体验、重参与。这就要求评价要重视过程性内容, 贯穿于始终, 学生也要参与评价的全过程。
2. 真实性价值取向。
它是指研究性学习评价要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真实表现作为评价的基础, 并对学生将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预见价值。因此,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设计要具有真实性、情境性, 既要重视整体目标, 又要着眼于个性化表现。
3. 主体性价值取向。
它是指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主体。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旨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 又是评价的主体,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4. 发展性价值取向。
它是指评价应该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展开, 目的不仅仅是教育目的本身, 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价值取向的核心思想是学生评价要围绕学生的发展,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 发展性价值取向遵循一切以育人为本, 注重评价的发展功能和激励功能。
5. 科学性价值取向。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要遵循科学规律, 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讲究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有步骤、有层次地全面展开。
价值取向是评价工作的基本准则, 也是评价理念的集中表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学习的潜能, 为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也为个别化的评价方式创造了条件。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多重特征
1. 评价手段系统化, 评价方法多样化。
传统的学习评价手段和方法在实际操作中, 把考试作为了惟一的评价手段, 过分注重考试分数, 注重等级, 注重量化。显然这种单一的评价不符合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不适用于研究性学习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评价手段系统化, 评价方法多样化, 主要体现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展示活动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有时还可采用观察小组活动和个人表现, 非正式讨论和指导提高等方式方法。
2. 评价内容丰富。
传统的学习评价局限于某一学科的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目标领域, 而实际操作中又以认知领域的目标而统领整体。而研究性学习内容, 以问题为中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社会、自然和生活中任意选择合适的专题, 内容涉及面广;由于问题来源于生活, 往往不是某一简单学科知识可以解决, 需要整合多学科知识, 内容综合性强;并且在实际研究过程中, 即使同一个问题由于研究者的对象不一样, 水平程度不一样, 方法和视觉不一样, 也会生成许多范围更广、层面更深的具体问题, 问题的生成性大。
3. 评价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
传统的学习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一般情况是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 评价主体呈现出单一化的状态。而在研究性学习评价中, 评价主体既有教师, 也有学生, 还可以是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相关联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单位等。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策略
1. 尽量使用个体内差异评价, 灵活运用绝对评价, 慎用相对评价。
绝对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对被评价者是否达到目标的程度进行判断。它是一种标准参照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评价中, 教师要掌握绝对评价的灵魂, 灵活运用。相对评价方法重在对学生进行分等、选拔, 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这与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在研究性学习中, 应慎用相对评价。与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不同, 个体内差异评价不仅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符合学生成长的实际, 而且不会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尽量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 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
2. 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与教师评价三者有机结合。
在研究性学习中, 由于学生的研究范围早已超出了学校和课堂之外, 研究的内容也可能超出了教师的已知范围, 加之研究行为持续的时间较长, 指导教师对学生研究行为的监控与了解不可能做到非常及时、详尽和深入, 因而他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行为表现的评估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局限性。将评价主体扩大到当事人和学生身上, 可有效地减少这种评价的偏差。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捕捉、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创新点、发展点,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评价的主人, 使学生学会相互悦纳、彼此欣赏, 学会在互相取长补短和彼此鼓励提携中共同进步。
3. 优先采用形成性评价, 慎重使用总结性评价。
由于评价的形成性功能是内部导向的, 有助于直接、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在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时, 应首选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施展自己的才华, 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由于总结性评价常与区别优劣、分出等级联系在一起, 容易引起评价对象的焦虑, 所以在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时, 应慎重使用总结性评价。
四、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方法评介
1. 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是指收集学生某一科目学习过程的作品, 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作为判断学生学习质量依据的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的关键是建立学生的档案记录, 实事求是地汇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和成果的档案材料,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真实性, 充分表现了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在实施学习标准的一个或多个领域所做的努力、进步和学习成绩等, 展示某个人独特的风格。档案袋的内容, 可以记录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次数、内容和行为结果, 它包括观察日记、访谈记录、开题报告、活动记录、社会调查表、实验记录、各种原始数据、学习体会、结题报告等与学习研究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档案材料的积累为学生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调整和反思提供依据。
2. 参与评价。
参与评价就是把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家长评价及社区评价纳入评价的主体范畴。其主要做法有: (1) 学生自评。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应抓住评价前准备、评价中诊断和评价后改进等重要环节, 使学生自己对研究性学习活动不断地反思, 努力自主探索, 获得研究的能力和情感的体验, 激发学生自觉、积极发展, 使研究性学习评价成为学生自我评价、亲身实践、自我改进、鼓励别人的过程。 (2) 同学互评。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主要是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在研究性学习评价上, 应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兼顾个人的表现。通过学习小组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 组织总结会、讨论会、分析会、交流会等, 让学生开展个人研究成绩的自评与互评, 给出每个学生的参考分, 最后由评定组或班主任认定, 评定出等级。 (3) 家长或社区评价。学生家长或社区组织是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校外教育资源。向家长或社区进行宣传教育, 争取支持和帮助, 是搞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面。采用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家长或社区评价相结合, 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
3. 定量与定性评价。
教育评价中常凭借直接计数、工具测量等, 进行定量评价, 根据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进程, 可按开题、过程、结题三个阶段量化指标制成量化表, 分阶段考核, 权重积分以百分制测量。但在研究性学习中, 学生的动机、态度、能力、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很难进行定量测定, 大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定性评定是把评价对象的表现与某种标准作比较, 然后作出价值判断。对学生在活动全过程中的表现,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认识和态度, 研究性学习中的收获体会和情感体验, 给出等级、评语、学分制结果表达。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以定性评价为主。
参考文献
[1]李金芬.研究性学习评价与现代教育评价的思想关系.云南教育, 2004 (23) .
[2]邵朝友.在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评价中应用表现性评价.当代教育科学, 2009 (8) .
[3]朱立峰.浅谈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操作.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4) .
[4]马楠.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未来与发展, 2005 (3) .
[5]王华林.评价量表——“研究性学习”的保障与完善.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3) .
[6]彭寿清.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评价.教育研究, 2005 (4) .
3.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评价研究 篇三
摘 要:网络给人们带来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给人们搭建起学习的平台。网络学习平台具有开放性、平等性、虚拟性等特征;学习者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呈现了个别化、协作化、非结构化等特点。笔者从这些特征入手,结合学习评价,提出了目前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评价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对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评价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构建,包括学习环境的评价、学习方法及学习风格的评价、学习态度及情感的评价、对网络资源利用度的评价等。
关键词: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评价;非结构化学习;学科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0-05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45-03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化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网络给人们搭建起学习平台。但是,由于网络学习的特殊性,教师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要使学习得以成功进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对此,学习者如何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教师如何进一步了解并指导教学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评价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给学习者提供各方面的学习支持就是对这个问题很好的答复。因此,如何利用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评价来提高网络学习的质量具有了重要而现实意义。
一、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评价概述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评价是网络学习中教师和学习者相互了解的工具,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评价要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实施,对于了解学习平台的特征、学习者自身的特点以及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学习活动的特征是很重要的,这些特点是对学习进行评价的依据,也有利于评价顺利正确地实施。
1.网络学习平台
网络学习平台的定义为“一个提供多种课程给使用者进行学习,并进行学习过程记录的在线平台”。熟悉它的特征,是对它提出问题并做出正确评价的基础。
使网络学习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是网络学习提供的环境,正是这种变革性的学习环境,使网络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开放性、平等性、虚拟性、自主性等特征。
2.基于平台的学习评价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评价,是指依据网络学习平台的特征以及学习呈现的特点来做出合理的评定。很多研究表明,学习者自我评价能够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者个别化学习的质量。在学习者的交互过程中,他们相互评价的作用更是重要,在公开作业时,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检验作业,同时可以增加学习者对作业完成质量的责任心,提高学习者协作学习的能力。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于这种学习的评定是最恰当的,而且网络学习平台本身也提供了实施多元评价技术的可能,各种交流工具、协作工具、发表工具以及快速地反馈、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向着支持多元评价的方向发展。和传统评价方式相比,网络学习评价更注重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的评估。
二、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学习的特殊性、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的相对分离、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等给网络学习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学习评价问题尤为突出。
1.学习评价只注重结果,缺乏过程性
我国很多网络教育机构对于学习者的评价仍然继续沿用传统“作业+考试”的评价方式。这种方式偏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关心甚少,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学习态度、学习风格以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的积累等关注甚少,缺少预测、诊断和指导学习者发展的信息。对整个学习过程缺乏评价,使得学习评价缺乏系统性,不能够真正体现出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评价的体系特征,因而也就不能全面反映学习中的事实,对教学也缺乏指导意义。
2.评价时过多注重理论,评价形式缺乏多样性
目前,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仍以知识性、学术性内容为主,死记硬背的题型所占分值比例大,不仅不适应开放教育的特点,更与现代网络教育的理念相悖,因而实现不了开放教育的自主学习,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主体精神。另外,在网上评价时过多地进行客观测试,例如在对主观题进行结果评定时,由于计算机相关软件在测验结果评定标准上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因此许多网上学习测验采用客观评价方式。这种形式仅仅适用于某些学科,对于文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则表现出明显的不适。
3.学习评价存在“封闭性”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下,为了给一切求学者提供不受时间限制的学习机会,网络教育已经从“对象的开放、时间的开放、空间的开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正在探索专业的开放、课程的开放、教学模式的开放等等。但与教学环节的开放性相比,网络教育学习评价仍然是封闭的,它主要表现在:评价主体单一,忽视被评者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试存在“一刀切”现象。
4.学习评价延迟
虽然基于网络的学习克服了信件传输评价的延迟性,但其师生分离及网络学习的个性化等特点,不可避免地导致反馈时间延迟。这样使学习者对知识技能方面、对知识内容的提问和对作业要求方面的问题经常得不到及时回答,因而有时不能很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再加上师生的时空距离、教师在学习者心目中的虚拟性、学习者本身的自信心等原因,往往会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使学习者无法调节接下来的学习步骤。
三、重新构建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评价的内容
以往的学习评价多采用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更多关注整个阶段的教学结果,而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仅要进行总结性评价,更重要的是评价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过程评价。而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评价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研究其学习的背景、手段、方法及取得的效果的全部学习过程,从而寻求适合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或者考查学习者学习质量。评价遵循指导性、整体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习环境的评价
对学习环境进行评价,是为了考察学习者所处环境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学习者产生的现实和潜在的各种影响,并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教师和管理人员,使环境中的优势得以保持、劣势得以排除。我们将学习环境的评价指标分为三类:硬件环境指标、软件环境指标和心理环境指标。硬件环境指标主要指学校硬件设施;软件环境指标主要是学校师资力量等;心理环境指标包括学习者本人的个性特征、气质类型、成就动机等。了解学习环境将会使教师教学更有针对性,制定出符合学习者实际情况的教师培训措施,因材施教,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跟踪学习的发展变化过程。
2.网络资源利用度的评价
网络资源的利用程度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消化,即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并能够经常上传自己对学习资源内容的见解、反思笔记等。网络资源包括课程本身的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怎样才能更具体地掌握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可以通过用户登录跟踪监控或IP地址跟踪监控等实时跟踪监控来解决。
3.学习风格以及能力的评价
学习者在采用一些关于自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时,是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而定的。学习风格的评价能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及策略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从真正意义上达到个别化学习。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交互性和个别化学习的特点,学习者参与交流与协作的能力以及学科能力是网络学习培养的基本能力,对这两种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对网络学习质量的一种检验,也是对网络学习平台构建情况的一种检验。
(1)学习者参与交流与协作能力的评价
现代远程学习是双向交互,信息是双向传递的,网络中的资源和观点可以相互共享,每个人都可以参加集体讨论,这样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上的BBS、聊天室、E-mail、视频或音频会议系统等网络交互媒介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互。在网络学习中,这样的交流与协作是学习者获取并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并且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网络学习的成果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学习者参与交流与协作学习的能力也是评价学习者的一个重要标准。
(2)学科能力的评价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类别,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层次逐渐增高,相应要求的能力也逐渐随之增高,在进行能力评价时,不同的情况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而,在评价能力时要与学科相结合,同一学习者面对不同学科时,能力评价结果是不一样的。信息时代要求学习者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多提供让学习者发挥、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并布置一些开发学习者潜在能力的作业,同时对学习者的作业进行高质量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习者,促使学习者更及时了解自己并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4.在线学习成果评价
考察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检测学习者思维能力的提高、评价学习者通过网络在线学习所达到的学习成果是衡量在线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平时作业和考试成绩只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衡量。但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提高学习者素质,提高学习者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线学习成果反映出平时学习者的各种表现。通过评价学习者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者做出更好的自我评价;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习者的情况,对教学策略做出适当的调整。
评价学习者在线学习成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时间的限制,学习者随时都可以毕业或入学。这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一些情况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使之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动态地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合理地安排考试或实践的时间。
另外,在线学习成果不只是最后的考核,其中还包括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情况、学习者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参加问题讨论的情况等,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在这种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评判中,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往往能够得到较为合理和全面的结果。模糊综合评判法就是将模糊数学应用于评价中,以解决在多因素前提下对模糊数据进行综合的问题。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评价,能够真正体现出学生的在线学习成果。
结语
与传统学习评价相比,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评价有自己的特殊性,对学习者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产生很大的帮助,使师生之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和传统学习几乎相同的反馈信息。当然,在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评价不断的具体实施中,随着学习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还会陆续出现一些问题,只有我们不断地去开发、不断地去探索,才能够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学习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评价体系不断地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曹梅.网络学习中学习评价的要求及实施[J].中国远程教育,2002,(1):45-46.
[2]谭再琼.悖离与重建:开放教育学习评价刍议[J].远程教育杂志,2003,(2).
[3]李红波,胡建兵.网络学习的评价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5):1.
[4]章国英,胡继岳.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策略的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4,(96):2.
[5]冯天敏,张世禄.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4,(3):1.
[6]赵蔚,姜强.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络学习评价系统设计与开发[J].开放教育研究,2004,(9):59.
[7]陈宇翔,李少杰.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动力机制刍议[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15-16.
[8]常志英.网络学习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技术导刊,2005,(10):2.
[9]席洁.远程网络教育学习评价初探[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1-2.
[10]吴岚,钟志坚.绩效评估:一种有效的远程教育学习评价[J].远程教育杂志,2007,(4):1-2.
4.研究性学习自我评价 篇四
本学期,高一(10)班,很好的组织学生认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具体分工,并明确了研究思路,统一管理。有严密的实施计划,严格的管理条例,确定研究方案,制订工作计划。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选择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为组织方式开展研究活动。
课题确定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给他们讲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注重亲身参与,体验过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开题论证会,交流选题的经验。
二、经验和体会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我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
2.我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3.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也深深地体会到:
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开展研究性学习,便是我们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涉及到的问题很多,特别是课时的统筹,学生外出的安全,教师的课时量,以及课题研究费用,都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否则,就会寸步难行。
我们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已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方式,但又蕴藏着迫切改革教学现状的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学生只有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主动求索,才能达到课程的目标。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低年级或刚开始此项活动研究的时候,学生了解甚少,一片茫然,对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设计和开展活动及怎样总结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都比较乐意和兴奋,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却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生定的题目过大,难以操作,有的选题又太偏,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有的选题又太俗,缺乏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还有的选题比较离奇,没有研究实际意义。 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我们也认识到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上升到课程观念上,
5.研究性学习的自我评价精选 篇五
我们先来谈谈对自我评价概念的认识,自我评价通常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研究标准或活动准则对自我研究行为进行评判的过程。自我评价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研究活动行为的进展,如研究计划实施的进度、技能学习的程度、研究内容的深度及时间安排、任务完成的期望等;也可能是研究行为的总体表现,如是否达到目标、自己是否尽力等;还可能是自我监控,如是否关注到了某种特殊行为、对行为的达标程度等。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是否满意,对课题研究的总体评价和分析等都属于自我评价的范畴。教师及外界对研究活动的评价是对学生研究活动内容程度外部描述,对学生研究能力、方法掌握以及对事件的价值观认识,外界的评价不能反映这些内容,而这些内容是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主要追求,这些内容的往往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来实现的。
另外,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学生通过社会活动进行学习,调动的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活动,活动中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我评价来调节的,提供活动行为的自我导向系统,这种系统对持久研究行为至关重要,学生通过这种系统对活动行为进行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估和调整。
在一方面,自我评价也为学生研究活动行为提供动力。在课程实施中,许多学生把积极的自我评价、自我感受看得比分数或物质奖赏更为重要。那些通过自我评价、自我感受对自己的行为表现感到满意的人,会调动起自身对研究和探究的心理冲动,强化了克服困难的必要决心,对自已的能力充满自信而又对自己的行为表现不太满意的学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完成自已所设置的目标。
自我评价是一种重要自主学习策略。研究发现,自主学习者使用自我评价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感悟,安排时间进行相关内容的反思,为此,为教师提出一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措施:
1.让学生在每次课题研究学习前设置具体的行为目标,目标具体,然后让学生参照这些目标来检查自己的成就情况。
2.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标准,让学生对照这些标准来评判自己的学习表现。
3.在某些情形下,教师延迟给学生反馈,让学生有机会、有时间对自已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4.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作出现实的评价,当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吻合时,对他们进行强化,当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认识有差距时,教师不能轻易表态,应以鼓励为主。
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机会时,可建议学生考虑如下几方面:
1.想一想今天的研究活动做得怎样?
2. 研究活动的准备是否充分?
3.自己分担的任务是否按时完?
4.研究活动内容的兴趣是否浓厚?
5.研究活动过程中自己的态度是否积极?
6.不懂的地方是否主动请教他人?
7.对难度大的工作是否与同学合作了?
8 .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怎样?
9. 对研究活动中那些东西最感兴趣?
10. 今天的研究与上次的研究相比总体水平怎样?
11.请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意见。
优秀的研究性学习的自我评价 (五)
考试中一份很好的答卷,假如没有人判,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搞的很好的研究性学习,假如没有评价也不能得到认可。正如卡罗·汤姆林森(Carol Tomlinson)所说:“评价应该是永远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这比把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更重要。”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简单的说就是要给研究性学习打分,对研究小组及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合理的评判。研究性学习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对它的评价也有自己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所关注的不仅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还有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要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为此,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评价’实施指南”中指出 (摘录): 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研究性学习要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 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
3、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现
1、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操作时可以分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
开题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上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
6.对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研究 篇六
一、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法
1. 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评价, 使学生在恰当的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
激励性的语言评价是日常教学活动中运用得较多的一种评价法。多指用表扬、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鼓励学生发展的一种评价方法。课堂上, 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情感, 是否有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是否有良好的数学意识, 是否能与同学开展合作与交流等等。在学生的回答或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一些问题时, 老师要做到既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准确地评价学生表现出来的闪光点, 又点出了其中的不足。
2. 通过延迟性评价, 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自主合作学习。
延迟性评价是指教师不轻易对学生的回答和解题方法做出评价, 特别是学生的答案不完整甚至是错误时, 不贸然否定学生的见解, 而将评价的时间推迟, 给其他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 充分信任和肯定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当学生自主探究中出现争论时, 老师采用延迟性评价, 不去对出现的问题给出是对或是错的评价, 而是以此作为讨论的话题, 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交流、讨论, 让他们自己去寻求正确的结论。这种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得到教师外在肯定的同时, 也学会了内在的自我肯定。
3. 通过分层次评价, 使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题能力不断提高。
分层次评价是指对学生进行多层面的动态肯定评价, 使每位学生都能自信地、乐观地健康成长,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所谓分层, 是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 已有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学习习惯、方法及学习兴趣等各方面的差异, 对全体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因此, 在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 采用分层次评价, 不仅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 还侧重评价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努力提高应用能力, 为他们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关注课外实践中的评价方法
学生把做作业看作是完成任务, 根本不投入情感, 更谈不上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 设计怎样的作业?怎样评价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 促进学生的发展, 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 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作业,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评价的依据。
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 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 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中可以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作业, 如:小调查、数学故事、数学日记、数学小报、问题银行等个性化作品。像这样答案开放, 挑战性强的作业, 为学生提供了“人人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拓宽学习渠道, 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
在班级设置“你问我答”的展板, 在网上开辟“班级论坛”, 学生们随时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粘上去, 请求得到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完成较好的作业、有创意的作业、自己有创意的作品、数学日记等粘上去。学生可以在这个展示自我的空间, 自主取舍, 独立去思考, 去反思, 去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3. 作业的评价采用“等级+符号+评语”的评价方式。
如:作业正确, 书写工整、美观, 将得到“甲☆。真漂亮!”又如作业有明显的进步, 将得到“甲。有进步, 但还要加油!”再如作业有自己独特见解, 将得到“甲。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有创意!”……当学生在阅读了这些评语后, 获得更多的是成功的体验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同时也知道了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足, 明确了自己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三、关注知识检测中的评价方法
1. 对知识检测试卷命题进行改革。
由于传统的试卷一般为填空、计算、应用题三大块, 形式比较单调, 没有趣味性, 人为编制、人为拼凑的现象严重。针对这一现象, 在试题的形式和内容上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如:形式上将传统形式变成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试一试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注重开放性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如:一年级上册期末检测中, 创设了动物乐园的画面, 其中有“左右、上下、高低”等方位知识信息;还有“数量多少”的信息等,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用自己的方法表述图中的数学问题。
2. 评价的呈现方式, 从单一的百分制转向“等级+特长+评语”的形式。
如:一学段中, 对学生阶段性知识检测的评价结果由以往的百分制改成星级制。将阶段性知识检测试卷满分定为25颗★, 其中书写2颗★, 基础题20颗★, 开放题3颗★。我对检测的评价方法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修改, 使之在实践操作中更有利于教师定性地评价学生。又如:给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 用来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 反映他们进步的历程, 这是一种学生自我收集、自我记录、自我成长的活动。
3. 改革期末的终结性评定。
在当今课改中, 评价应做到一是主体互动化, 评价的主体不仅有教师评价, 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小伙伴的评价、家长评价等, 使评价成为教师、家长、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二是评价内容多元化,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将学期末的终结性评定内容分为课堂表现、知识与技能、实践作业、知识检测四块, 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多元评价。这样有助于家长对子女在校学习情况的了解, 体现了“人人掌握数学, 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三是评价过程动态化, 不仅要关注结果, 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 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给予多次评价机会, 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可建立明星卡、作业评价等。
7.研究性学习评价说明 篇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创造能力;研究方向;学习水平
任何一种教育,无不受一定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的成败在于观念。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感受并体验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由此而逐渐养成创造性的个性。
作为新疆最早一批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试验学校,我校近年来一直与福州一中、北京十一学校等先行课改的名校进行交
流、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感受到:尽管各个学校对研究性学习都有了时间规划、课题质量、人员数量等明确统一的管理,教师也都有了参与指导的经历和经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和作品成果也更加规范成熟,但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不足。
一、研究性学中的一些误区
1.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活动课程”,或者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门独立的新课程,而没有和日常的教学活动融合。
2.研究性学习存在学科化倾向。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难以正确定位,作用不能正确发挥。
3.研究性学习存在成人化和专家化倾向。多数人把研究性学习理解为学术研究过程的模拟,研究课题脱离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
4.研究性学习的简单化倾向。多数研究性论文简单拼凑,追求数量不求质量。
5.不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问题,到了结题阶段,无论好坏,都统一结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单是某一个学校、某一个老师或学生的问题,而是在研究性学习的大背景下,不注重或是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出现的共性问题。对此,本文结合笔者所指导的研究性课题《小蓟和仙鹤草药效对比》(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中学生研究性成果一等奖),就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问题,谈几点建议,资供商榷。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与科学研究的成果有明显的不同,科学的研究成果重在成果的社会价值,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重在个人价值(即学生个人的教育价值)。
研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与接受性学习的教育价值也是有明显区别的,对于个性的培养是接受性学习所不可代替的,而研究性学习的五大特点,创造性、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也就说明了研究性学习在这方面的优越性。
二、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成长的评价,主要来自于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
1.教师的评价
(1)教育价值评价
从教育价值来看,判断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所受教育的程度和受教育的广度(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获的是接受性学习难以替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而对论文的发表,研究成果的应用是我们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但不能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2)研究方向评价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目标,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方向性评价,包括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根据科学家研究规律进行评价来实现方向性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评价中,除了教师评价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所谓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素质、水平等高低优劣程度的评判。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于调整一个人的焦虑程度和动机、志向水平,进步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自我评价过高,往往会低估了自己的对手,低估了自己所面临的困难,低估了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造成思想上的麻痹和松懈。
在研究性学习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成绩最优秀的人,往往并不是那些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踏实、勤奋而又比较自信的人。
(1)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于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业成就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①正确评价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感知能力、阅读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等;
②正确评价自己加工、应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口头的、文字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
力等;
③正确评价自己学习的调控能力:包括确定研究学习目的、制定和调整学习计划、培养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等;
④正确评价自己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⑤正确评价自己团队协作能力:包括在研究学习中与人交往的顺利程度、平时与人的关系好坏等等。
(2)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①防止学生自我意识的概念大于自我评价,因为自我意识既包含对自我的描述(如我高兴),又包含对自我的评价(如我数
学好)。
②认识自我是自我评价的前提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和充分的条件。除了自我意识之外,自我评价的发生还离不开现实的需要。自我评价这种特殊的认识形式,无论在个体的意义上,还是在群体的意义上,都是跟人的现实需要有密切联系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省能力是自我评价形成的前提。这样,自我意识、自省能力、现实需要三者共同构成自我评价发生的前提条件。
③自我评价可以作为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也可以作为团队对学生的评价(集体性评价)。作为评价,主体的态度必然对评价本身有影响,因而自我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心理上的,也具有社会的
意义。
研究性学习结果的评价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确立学习目标,及时进行自我诊断,以自我评价的结果来指导和改进其学习活动,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偏差,最终提高学习目标的实现水平,这正是自我评价导向功能的体现。
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也影响着学生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评价。从某一程度上说,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够折射出学生对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和态度。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中学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新课程改革下的研究性学习指导也是我们教师研究教学的新课题,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着力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团队协作和自我评价等各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使素质教育向更高层次推进,使《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学科教育中得以落实,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应俊峰.研究型课程.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3]霍益萍.研究性对教师的挑战和要求,2001(5).
8.研究性学习指导老师开题报告评价 篇八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热情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正是很好的途径,从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各个小组开题报告中,我们看到各组的选题都是尽可能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课内学科为主要资源。高中生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分析、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知识增长速度快,已具备很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在研究指导活动中,指导老师要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计划、有意识地开展他们的思维活动,强调学会科学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成功是快乐的。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实物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积累和丰富课外知识,并与课内知识相联系,对所研究课题及相关学科会有更深的了解,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在合作研究学习中,做到资源共享,学会与他人分享,同时通过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网站建设、上传资料,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不是神秘和高不可攀的,但也绝不是简单的事。轻视研究性学习势必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在我们年级高一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开展得并不是太顺利,这不奇怪,我认为,把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师生以及学生之间实实在在的研究工作,希望这一年中大家将努力做得更好一点。
9.研究性学习评价说明 篇九
“群文阅读”是指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5-6组文章,或者更多,进行教与学。有限的单位时间里要读好几篇文章,客观上决定了“群文阅读”和单篇文章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即使是这样,也需要老师的勇气和魄力,因为“一节课里读一组文章”意味着我们要作出相应的巨大的改变。意味着老师把大部分时间归还学生,老师话多了,问题多了,对话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此长彼消,这群文章,学生就读不完了。所以,“群文阅读”应该树立自己的教学取向。
语文教材是以“主题单元”来选编课文的。这样的编排方式,不仅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和课外阅读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陶冶情趣和训练阅读的功能,而且加强了“三个维度”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仅就一篇篇课文进行孤立的教学,而应把它们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用同一个主题进行整合。“群文阅读”就是依据新教材“主题单元”编写的这一优势在实施的过程中,与传统教学相比较的基础上发现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就是以“爱是什么”为主题组织课文的。《倾斜的伞》中爱是浓浓是亲情,《伙伴》中爱是美好的友情,《信任》中爱是信任与被信任,《金色的蒲公英》中爱是默默的关注,《巨人的花园》中爱是无私的分享。通过这一单元,就是要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和思考,因为这一单元的文章“相似处”和“不同点”都显而易见。尤其是不同处,学生通过比较、多角度地探讨“爱是什么”,丰富了学生对爱的多元理解。
【研究性学习评价说明】推荐阅读: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评价09-24
课堂即时评价研究09-02
企业风险评价体系研究07-11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07-19
干部实绩考核评价问题研究06-25
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述评07-13
研究生党员的自我评价09-09
健全干部作风状况评价机制研究10-22
研究性学习 结题09-23
研究性学习方向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