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2024-06-18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共10篇)

1.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一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内容摘要:要改善物理课堂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必须熟悉物理教材,加强平时知识积累,精心备课,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利用好学校现有的条件,使教学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引用物理故事,激发学生兴趣,适当应用课堂留白,给学生一个充分的思维空间,把学生从课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去探索课本以外的现实生活奥秘。关键词:新课程 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物理故事 课堂留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实践的加深,我对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又有了更高的认识.新课程就好象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又象一座神秘的高山,令攀登者永不止步。要改善物理课堂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果,我认为须做到下面几点。

一、熟悉物理教材

至今为止,我们使用了两种版本的物理教材,一种是苏科版,另一种是人教版。这两种版本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章节的顺序不同,苏科版把电学部分放在九年级,人教版则放在八年级,从教学实践结果来看,八年级学习电学成绩是很差的,很多学生都很难理解电学知识,认为它看不见,摸不着,也不敢摸。跟日常生活的感觉相差较远,学生感性认识较差。从学生的生理特点来看,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思维能力不足,导致学习电学有困难。很多物理教师都有同感。另外,人教版中,八年级物理还没有讲解误差这一概念,这对学生理解电学实验,分析实验现象也受影响。在电能转化中,由于还没有学习能量的概念,没有学习能量守恒定律,对电能的转化问题难于理解。所以有一些章节内容顺序安排不合理,为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也为教师处理教材增加了许多难度。

从教材内容来看,新课程教材与课改前的教材,变动较大,增大了实验探究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人教版中共有一百个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但我认为也有一些不足。人教版中对物体受力分析,没有引入同一直线力的合成,这对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相当不利的,老教师可能会及时补充,但新教师也许较难发现。,这给学生学习力的分析带来很大困难,而这又是力学中的一个重点。所以,我认为,不论哪种版本,知识应有一定的连贯性,能够承上启下,过渡不要过大,版本与版本之间,内容大部分应该相同。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

二、注重知识积累

1、加强教育科研,积极开展集体教研,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加强对教材和课标的理解;对有难度和重点内容上研究课,公开课、观摩课、通过评价上课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建立学习型组织,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开发校本资源。

2、加强继续教育和自我教育,注重实效,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努力更新教育理念。进行课后反思,提升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行为;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经常访问一些有关新课程的学习网站,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网站等。收集各种教育理论文章,提高教师素质。

三、课前精心准备

1、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处理教材,注意灵活性,创造性和特色化。把一些现象明显,适合演示的实验在上课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在什么条件下观察,观察的仪器是什么,观察的内容是什么。实验后,再组织同学们对观察前提出的要求逐个讨论,得出结论。防止学生把思维只停留在好奇、新鲜、图热闹上。让学生体会教师的探究方法,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就是说,具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还要有预见性,前瞻性。

2、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利用好学校现有的条件,使教学形象生动,图文并茂。

3、引用物理故事讲解概念、原理,激发学生兴趣。如在讲解密度知识时,引用阿基米德的故事,‘国王的金冠’。叙拉古的亥厄洛国王委托金匠制造一顶纯金皇冠,金匠交活之后,他怀疑金匠隐匿了一些金子。金匠矢口否认自己偷工减料,而且证实皇冠的重量与国王所给的金子重量相等。国王不肯轻易认输,便请阿基米得验证。阿基米得日思夜想着解决的方法。他知道金属密度不一,比如铂比金高,金比银高,如果不同质地的金属重量相同,那么体积就不一样,所以可以用皇冠体积鉴定皇冠是否由纯金所制,但是苦无求得皇冠体积的方法。一天,阿基米得在浴盆洗澡时,看到水从盘中徐徐流出,因而悟到,可以用排水法来求出皇冠的体积,若把皇冠沉进盛满水的盘中,所排出的水的体积,便是皇冠的体积了。就这样,阿基

米得为国王解决了这个疑难,证明金匠用料不纯。

四、课堂适当留白

科学家克莱因提倡: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他获得的就不仅仅是一个问题的解决,一种方法的掌握,而是一个人从整体意义上对科学活动的领悟。给课堂适当留白就有可能给学生一个充分的思维空间,让思想的高速运转与思维的波涛汹涌在这留白中呈现,形成自己独有的认识。在有些章节的教学中,适当留有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通过应用已学习的知识,结合身边的事例或现象,查找有关的资料,扩大知识的外延,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杠杆》一课结束的时候,我请同学们思考翘翘板是怎么回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杠杆,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就这样把学生从课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同时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去探索课本以外的现实生活奥秘,使我们的学生“在自己的肩膀上长出自己的脑袋”。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课堂的留白意义与策略》

2、《阿基米德的故事》

作者 刘海明《中学物理》2009年12期2

2.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二

一、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实验器材

实验中涉及选择实验器材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让学生经历尝试自己选择探究所需器材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 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步领悟选择条件, 提高学生对实验器材的选择能力。例如, 在教学“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时, 我就提供了大长方体木块、小长方体木块。有的学生会选择大、小两个木块进行实验, 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大、小两个木块除了跟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外, 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同, 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创设这样的情境, 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根据此研究方法确定探究步骤, 选择实验器材。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 自己实验和演示实验比听教师讲更感兴趣。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 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例如, 在教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时, 我就让学生用手轻擦桌面, 用耳朵贴在桌面上, 能听到较远处的另一端发出的声音, 以此来说明木头也能传播声音。在一根细棉线的两端分别拴一个纸杯, 做成一个自制电话, 一个学生拿着纸杯对着说话, 另一个学生拿着纸杯放在耳朵上听, 来说明棉线能传播声音。在教学“测量”时, 找来一个乒乓球, 利用直尺和三角尺来测量它的直径, 进而掌握测量方法, 学会观察、读数、记录结果等。教学中利用这些有趣的小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 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实验的快乐。

三、在实验中学会等效替代的方法

3.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篇三

关键词:物理教学;趣味性;非智力因素

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成为所有物理教师探讨的热点。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束缚着教学手段的改进,最终也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1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措施

1.1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

1.1.1通过教学方式的变化,提高物理课程的趣味性

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先对物理知识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应该提高物理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从被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例如,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把学生感兴趣的魔术表演等物理现象引入到课堂,把其中的相关物理现象给学生讲解,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好动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1.2通过挖掘教材内涵,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物理课程教学的特点是教学中穿插着很多物理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实验使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等途径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从而避免了枯燥无味的教学。

例如,在进行“功率和串并联电路”知识的学习时,教师拿出15w和50w的两个灯泡,问学生哪个更亮,通常情况下同学们都会认为是50w的灯泡相对更亮一些。然后进行实验,把两个灯泡串联接入到电路中,同学们会发现15w的灯泡更亮,这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情况的分析,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分析等。新的课程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注意把握课堂内容,最大程度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如果把握不好则可能会出现学生目瞪口呆的现象。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所学知识进行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在短时间内培养成的,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应注意持之以恒。

1.3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不仅仅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情绪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非智力环境条件。而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放下架子,不能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则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进而对物理课程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相反情况下,如果教师和学生有着融洽的关系,作为青少年的初中生一般都会通过努力学习物理知识以博得教师的喜爱。

1.4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情况下,物理教材的编排已经十分出色,通常在章节的前面通过故事或现象引出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点的思考。对于章节后的思考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达到提高学生表述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充分利用教材,长期积累下去,就会使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厌恶物理课程的学习,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最终还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液体压强”知识点的教学时,液体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且不易掌握。如果通过学生身边的现象把课题引入课堂,则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通过引入洗澡时如果水齐胸,则会感到胸闷的现象,说明产生胸闷的原因是液体的压强,则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思考液体的压强。一般情况下,学生缺乏对液体压强变化规律的认识,在教学时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变化规律进行思考。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液体对容器壁是否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具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两个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想,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和猜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小结

4.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四

榆次十中 刘润兔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宗旨。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学术水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如果说“学无止境”,那么教师的教学也是“教无止境”,同样的教科书,同样的内容,教过十几遍后,也不能说教得很完美,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索和追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 在教学实际中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或在校工作期间积极参加各种进修活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在学校,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是集体备课,同学科的成员将备课中遇到的问题和下节课的思路在组内进行交流,大家互通有、取长补短、优中选优、形成自己的授课思路。通过集体备课,每个成员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分析教材,大家明确那些地方让学生自学,哪些地方需要教师点拔,哪个环节需要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整个过程清晰明了,就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从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打好坚实基础。

此外,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仅在教中学,而且做到学中教。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对学科的总体把握能力,目标定位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等。教师要善于科学性、艺术性地驾驭教材,广泛结合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在身边,身边有物理,努力让自己的教学既显得诙谐风趣,又不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与此同时,善于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言传身教,注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高尚的师德、严谨的学风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注意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学态度认真严谨,掌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上课时,你才会做到“恢恢乎,其游刃有余”,学生听你的课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相反,如果一位教师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上课知识准备不充分,感染力不强,甚至经常出错,久而久之只能沦为一般、平庸的“教书匠”,其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也可想而知。

二、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在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和小实验,不断出现的挑战性的问题和随之而来的学生讨论,这些都是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上课时,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地保持下去。例如: 在讲解固体、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状态时,由于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学生很难理解这三种不同状态的分子运动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在课堂上打比喻:你们每个同学都像一个分子,在上课时学生不能随意走动,只能在座位上有一些学习的小动作,这种情形就和固体的分子运动相似。课间同学们的活动范围增大了,但还受限制在校园内,这种情形就像液体的分子运动状态。周末放学每位学生都可以回家,四面八方都可走,他们活动的范围很大,这就像气体分子的运动状态;如 “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讲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不公布,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不尽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

三、合理利用实例教学及实验教学, 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必要途径。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如“物体运动”、“声音传播”、“光现象中的各种镜子”“大气压强”,“物态变化”等等。物理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生活中的惯性现象随时随地都有,我在讲惯性这一知识点时,就以学生下课下楼梯时在楼道内不能拥挤为例,描述惯性的存在和分析惯性定律。对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教师可以将之储备起来,作为课堂上的例子进行讲授,以便于学生理解,并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以及物理学习的乐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使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于通过亲自实验得出来的数据或者自己验证的理论会记得更深刻。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拉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使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以学生为主体,创造积极思维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思维同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取适当的办法,创造积极思维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然后教师进行补充、总结;还可以多举些学生熟悉的事例,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新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在课堂思维过程中时时都有一种新鲜感。当分析结果和教师的想法一致时,学生们往往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于是心情舒畅,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求知欲望更强烈,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了。由于物理学科实验性强,当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时难以通过讨论来解决时,还可以由教师提供器材,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实验,把实验数据再交给学生进行分析,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参与型的教学模式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使学生逐步学会了研究物理的方法。从初中物理教材的结构上分析, 存在很多抽象的内容, 特别是初中毕业班还有很多复习课, 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呢? 我认为当物理老师讲到重点、难点知识时, 要尽量放慢速度, 语言表达能力求准确、生动、通俗。只要有可能, 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推导、计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想象的内容应充分利用实验、手势、模型、画图、投影、幻灯等进行多媒体教学。在做演示实验时,一定要增大可见度, 不但使每位学生都能看得清, 而且要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对于可见度小的实验,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让学生自己实验。教师切不可“大包干”,这样学生不能够“坐享其成”反而是“坐以待毙”。

五、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变单一传授为情景共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可靠保证。

传统的文字教学,不仅课堂容量有限,学生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仅仅通过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完成高效的教学任务,而且也让学生感到单

一、枯燥,时间久了,难免就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充分地运用到了教学当中,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在教学中增加了视频、动画、声音、图片等元素,增强了学生的感官感知,使之融入教学情景,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同时可以在精讲的时间外,能最大限度的提供课堂训练的容量,从而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到精练。虽然多练是学生复习巩固的过程,是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是提高能力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项。多练不是搞题海战术,而是要做到让教师在备课时跳进题海, 以大纲为依据,精选出题目适量,难度适当,坡度适度的题目让学生分层优化训练,既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跳出课堂下的“题海战”。需要注意的是练习原则是紧扣知识点深化,使学生对知识点由熟识到活用,学会扩展,以不变的知识点应万变的知识面,使学生由线性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当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既非固定模式,也非一成不变,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也存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僵化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客观上遵循有模化向无模化转化。在遵循课堂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提高教学效率为主线,依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环境不同,优化并形成不同情境下的变式模式,能有效指导于我们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以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浅议新课程下如何提高 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5.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效率 篇五

旺苍县黄洋小学胡江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内在的兴趣,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思维抽象能力,加强课前预习,加强实验教学,增强物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新课改就是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整合并重。作为我们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更新,所以我们不仅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内容、还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当你拿着教材走进教室,面对几十个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也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喜欢物理课?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面对这些问题有些教师可能会感到困惑。现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我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恰当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学已不再是注重教师的“教”,而是注重学生的“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和思考问题重于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胜于只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教学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所谓问题就是思考的动因,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只有让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他们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许多物理现象,学生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例如:在教液体压强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为什么我们要把拦河坝建设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学生都知道带鱼很好吃,在市场都见过,但是都没有见过“活”的带鱼,这是为什么呢?对学生来说相对神秘的潜艇,为什么用那么厚的钢板制造呢?拦河坝到处都有,学生是能看到的,但是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会去想拦河坝为什么修造成这样的形状,这些常见的问题在没有学习之前无法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这就激发了学生寻求答案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学源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例如:在讲“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时,出一道这样的习题:“某战役中,我军获知敌方在相距80km的地方向我指挥中心发射一枚导弹,导弹的飞行速度是1.6km/s,导弹爆炸时的杀伤半径是200m,我指挥中心人员及时以5m/s的速度跑开,他们能否在爆炸前跑到安全地带?请给出不同的解答方式。”出题后,学生就会边读题边思考,并迅速在稿纸上演算起来,几分钟后再提问学生。

学生1:我是算导弹飞到指挥中心时,人能跑多远:

t=s/v=80km/(1.6km/s)=50s

s=vt=5m/s×50s=250m>200m,所以能。

做完后,我们可以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检算,然后再给予肯定的评价。

学生2:我用是比较时间:

导弹飞到我指挥中心所需的时间:

t=s/v=80km/(1.6km/s)=50s

人跑到安全地带所需的时间:

t=s/v=200m/(5m/s)=40s

t<,也能。经同学们讨论过后,该方法是可行的。>

经过这样一道例题的解答,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解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还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学习更有激情。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同一些小实验相结合。在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实验。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做小实验,能够更好的开拓他们的视野,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探究新知识。例如惯性实验:拿出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块平硬纸板,一个玻璃弹珠。先把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纸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后把玻璃弹珠放在纸板上,然后将钢制锯条垂直竖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这时候请一位学生上来操作,让他用一只手按住钢制锯条下端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拉开锯条上端,放手后让锯条击打硬纸板,看到的现象是硬纸板飞出,玻璃弹珠则掉入水中。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很简单,任何一个没经过特别训练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寻求答案的积极性。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忠实于实验数据,重视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造,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很重要。针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帮助,而且要有耐心的指导,也可以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教他们。这样不仅缩短了他们之间的差距,而且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物理书本知识与实验知识相结合,能更好的体现物理现象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

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多做习题,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举例,自己再运用物理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思考、探索。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以后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体会

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晶晶:如何学好初中物理课初探,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

2.董国耀: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六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较高的要求,要想有效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创新教育理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言 教学效率 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较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积极的语文情感。与此相对应的是以往初中语文教学落后的教学理念、陈旧的教学手段、单向的教学方式等,要想有效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1强化预习指导,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预习是学生对即将开展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介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预习指导,运用四步预习法开展学习。一是阅读。学生要认真阅读教学文章,阅读书中各类注释以及课后思考练习题。在具体预习课文时,要认真研究课前提示和课后习题,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好资料,在阅读中,学生要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正确把握文章情感,感受语言特色。二是查阅。学生要通过工具书解决阅读障碍,扫清字词问题。在新授课文中,多少会存在一些学生没见过的字、不懂的词汇以及难以理解的句子等,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时,坚持眼、脑、手并用,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这些问题做出记号。书上有注解的内容可以对照注释理解,没有注释的问题,要利用工具书解决。三是思考。这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依据学习要求以及提示进行深入思考,例如提示的内容有没有搞清楚,文章的写作思想、重点句子理解、写作特色研究等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正确掌握等。在阅读课文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开展阅读,课文中有答案的划出来,做一些批语,有不清楚的问题也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听讲。四是做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说明动笔对读书非常重要。做预习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在教材上做标记,也可准备课后预习笔记开展摘记。

2引入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电教媒体,在声、影、形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有的优势,可以有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一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引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有效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课堂教学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信息无法带进课堂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三是有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需要一定的情景,多媒体手段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营造需要的情境。四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趣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适时补充一些幽默风趣的教学题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趣味性。

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生大多处于13-17岁年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还是一味地采取满堂灌的单向教学方法,不但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抵制,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引入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在分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开展双边活动。在分组上要考虑数量适中、分布均衡,每个学习小组安排5-8人,过少不利于开展合作学习,过多了会引起课堂秩序的混乱,要将优秀生和后进生相对均匀地编入各个学习小组,防止一个组优秀生过多或后进生过多,要发挥优秀生对后进生在思维方式、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足够数量的探究题目,引导学生开展合作讨论,也可以查阅工具书,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分组开展学习时进行组间巡视,对后进生开展辅导,对其他学生进行思维方式上的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用自己的思维获取知识,教师在学生探究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培养学习能力。

4开展分层要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最喜欢教的就是学生比较均衡的班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是不可能达到完全均衡的目标,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无法为教师的主观意志所能改变的.,因此教师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就是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开展分层要求,使全体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满足。一是备课中分层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统筹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例如课堂提问设计上既要有拓展性较强的问题,也要有难度一般、基础性的问题,既要考虑优等生的认知能力,也要兼顾后进生的学习实际。二是教学中分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尽量兼顾更多的学生,在开展分组探究时注重优、中、差合理搭配,课堂提问时向优秀生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并要求他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供其他学生借鉴。三是练习中分层要求。对于班级的优秀生,可以在课堂作业以外专门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防止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后进生则注重基础知识训练。

四是辅导中分层要求。这里主要关注后进生,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后进生夯实语文基础,注重课本知识理解与语言文字基本运用,对中等以上学生强调灵活运用与深入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5鼓励结对帮扶,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优秀生与后进生的结对帮扶工作非常重要,可以有效补充教师对后进生辅导时间的不足,而且形式灵活,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好结对对象。在结对对象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后进生容易确定,关键是参与辅导的优秀生难以确定,要尽量选取那些语文成绩优秀、责任心强,还要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的学生,防止出现“肥了机动地,荒了责任田”的现象,有住校生的班级尽量选取住校生中的优秀学生参加帮扶,因为他们在时间安排上更加充裕、灵活。二是安排学习时间。初中语文教师在确定帮扶对子以后,还要适当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开展辅导,安排时间要适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辅导重点,针对性开展辅导,时间一般可以安排在活动课或自习课。三是开展学习竞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班级后进生单独编为一个学习竞赛小组,采取进位争先的方法进行学习竞赛,在学生中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四是进行表彰奖励。在教学一段内容结束以后,教师要及时对后进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查了解,对取得进步明显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对进步缓慢甚至后退的学生,要查明原因进行教育,在期中、期末还要进行专门的表彰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6开展主题活动,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

初中语文教学要在教学形式上实现创新突破,语文主题活动可以有效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成效。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主题活动。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内容在学生的生活中能够找到一些影子,或在学生记忆中留有丝丝痕迹,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加以运用,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课文学习联系起来,增强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幼时记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也来谈一谈自己孩提时代的趣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强化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与掌握。二是开展课堂教学延伸。有些教学内容非常有拓展价值,加以利用就可以成为强化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素材,例如在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撰写读后感,体现自己对文中主人公精神的理解,以及对自己人生观念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积极意义等,在教学中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7.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思考 篇七

一、设计有趣的物理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广泛应用在各种教学实践当中, 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也有较多应用。物理是一门解释科学现象的学科, 很多现象并不是眼见为实, 物理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现象设置物理情景, 来指导教学。比如在教光的折射原理这一课的时候, 可以用塑料泡沫片做一条小鱼, 然后用细线捆绑在金属重物上, 使其悬浮在一个玻璃水槽中。这个时候, 可以让几个学生用小棍子猛刺水中的小鱼, 由于学生眼睛中看到的小鱼的位置和实际的位置是有差别的, 所以往往学生都刺不中小鱼, 课堂不仅会有学生开心的大笑之外, 往往还能吸引学生好奇的眼睛。为什么刺不中将成为学生心中一个疑问号。当疑问出现的时候, 往往也是学生最有兴趣学习了解光的折射原理的时候。初中物理教师就可以充分抓住这样一个契机, 向学生讲述光的折射原理。这个情景设置简单, 易操作, 但是收到的效果将会与众不同。在教师精心设计的物理情景下, 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 学习兴趣大增, 自然而然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学生“实验探索”, 体会学习的乐趣

物理是一门注重理论到实践的学科, 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要多利用实验探索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物理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 往往都是已经被证实的一些科学道理, 形成了固有的知识理论。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的时候, 多半是带着被动学习的心态来理解的, 缺乏一种主动探索其奥妙的原动力。物理教师在给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 可以有意识得利用各种实验教学向学生展示物理原理被发现的过程。进一步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的物理原理, 还能掌握一定的分析探索科学原理的技巧和方法。而这种教育理念, 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 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求知精神大有裨益。此外, 大自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着科学家去发现、去探索, 物理教师可以将这些未知的物理现象向学生讲述, 调到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科学新知, 了解物理学科最前沿的一些信息, 帮助物理教学的实施。如果能够引导的好, 不仅对教学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还能对学生能力培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展示物理科学美

1、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 小到共振粒子, 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 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 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 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是合理的, 简单的、有序的, 因此, 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 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 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 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 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 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 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 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 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 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 运动与静止, 匀速与变速, 引力和斥力, 反射和折射, “磁生电”和“电生磁”, 平面镜成化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洽而展现和谐美, 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 牛顿力学公式, 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由此可见, 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 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艺

术活动中, 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 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 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 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 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 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关是视觉或听觉的, 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 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 教师平常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 感受到知难而进, 解疑释惑, 获得新知识的愉快, 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结束语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 实际上以上介绍的艺术表现也包括了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 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一节课成功的物理教学课, 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 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 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 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把握了以上几个要点, 并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将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起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物理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使物理课堂满堂生辉, 给学生以物理逻辑的美感以及知识的掌握, 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是摆在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面前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难题。本文将从物理教学的特点来展开对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一系列思考。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情景,实验探索,艺术

参考文献

[1]何谋仁:《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吉林教育》, 2010, 06。

[2]吴成忠:《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学苑教育》, 2011, 05。

8.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八

【关键词】课堂教学  提高  实验效果

初中物理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自主的观察、思考、归纳物理现象,会引导学生做物理实验。有时会发现,即使引导学生做完实验,学生还是没有从实验中有效的吸收物理知识,教师对此感到很困惑。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实验效果呢?

一、结合学生兴趣,设计实验主题

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只顾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自己的教学要求做物理实验,使学生产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心态,这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完全不动脑筋,教师要他们完成哪个步骤,他们就完成哪个步骤,即使所有的步骤都做完了,依然不明白做这次物理实验的意义。物理教师要让学生愿意主动的做化学实验,就要让学生对教师设计的实验主题产生兴趣。

以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光的反射》一课为例。如果教师让学生做光的反射实验,学生就不会明白研究光的反射有什么意义。

有一名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以前,给学生讲了一个比较有名的侦探故事:有一名侦探应邀去参加一个著名的戏剧团表演,这个戏剧团只有一名员工是新入团的,戏中有一幕是女主角愤怒的拿起刀捅进男主角的胸膛。当女主角拿起刀时,一阵闪光掠过舞台,耀花了侦探的眼睛,侦探心想:不好!要出人命案了!而且侦探立刻猜测:如果在其它的人员无法偷进舞台后台的情形下,极有可能是新员工偷换了舞台道具。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这名侦探会肯定这一次舞台上会发生人命案,且能立即猜出凶手呢?熟悉这个侦探故事的学生回答,因为老员工都知道演员要在舞台上表演,灯光照射到道具上,会产生反光,这些反光会耀花观众的眼睛,为了不让道具产生反光效果,戏剧团的道具都要做特殊处理,只有新员工才不了解舞台工具处理的原理,才会漏出破绽。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光是以怎样的形式反射出去,耀花观众的眼睛呢?这时学生才发现,原来这个有名的侦探故事中就含有光的反射原理,光的反射原理早就被人们了解,而且被应用到舞台艺术中去了。由于学生对日常生活实践很感兴趣,因此他们会愿意自主的探究光的反射这一物理主题。

因此,物理教师要有效的开展物理实验,就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主题,将能调学生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验设计

有些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时,会要求学生照着课本中的实验过程做,使物理实验形式化,学生依然是被动的完成物理实验,他们不能从实验中吸收物理知识。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吸收知识,就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的主题,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实验结果。

还以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光的反射》一课为例。如果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做课本上手电筒光穿透三张有孔卡纸的实验,而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学生将不能理解光的反射规律。如果教师引导学生从研究光的反射规律这一角度审视实验,学生就能发现这个实验设计存在很多问题:手电筒的光是发散性的,光源存在不精确性;三张卡纸不能引导学生直观的看到光线被反射到哪里了,学生找不到光的反射规律。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实验目的的角度尝试优化实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和思考,能了解到物理理论知识和物理实践之间的差距,学生在思考物理实验过程中,将对物理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鼓励学生实验,积累实验经验

初中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的时候,有时会发现部分学生不会正确的应用物理实验器材、不能正确的统计物理实验的数据、不能分析物理实验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初中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时,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找到物理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学会解决物理问题。

以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光的反射》一课为例。当学生意识到教材上设计的实验存在漏洞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优化实验?

有一名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优化光之反射的实验。有学生提出,课本中的实验最大的问题为光的反射不够直观,学生看不到光照射与折射过程。于是他想到,如果在黑暗的环境中做实验,是否能看到光的折射?小组成员中另一名学生谈到,如果环境是黑暗的,又如何能够看到光的反射?该学习小组的成员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做一个盒子,这个盒子三面不透明,只有一面透明。在盒子中点黑色的蚊香,让浓烟弥漫整个盒子,盒子中放置透镜,用手电筒照射盒子的方法观察光折射的轨迹。有一名学生提出,手电筒的光太散,不能准确的完成实验,如果改成单束光激光笔,就能够更精确的完成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实践中完善设计思路,学生将能在实验中抓住物理实验的要点、学会应用实验器材的方法、找到优化实验的思路,将能增强学生物理实践的能力。

9.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九

南丰县西溪中学 过娥孙 344509

【摘要】: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基础。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是我们初中物理老师面临的新问题。本文结合新课标对物理实验的要求,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实验考查情况,认为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加大实验考查的力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有效途径。

【关键词】:如何提高 物理实验

教学质量

思考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而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往往以验证为主,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不会主动去思考换一种方法实验。这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不相适应。

一、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学生在物理课中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接受初步的实验训练,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样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也体现了物理学科的要求和发展方向: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物理中的概念、定律、规律等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就是通过实验的演示,然后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得出成像规律的;物理实验是物理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所以应加强实验教育,重视分析实验原理、实验误差,实验中注重科学态度和方法。古今中外的科学家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研究科学的,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理科教与学中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实验把自然现象简化、重现、复制出来,正确反映了科学规律;实验生动形象,从简单到复杂,符合认识规律、教学规律,是培养现代人才必个可少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培养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学到了实验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了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所有这些对学生将是终身受益的。纵观当今世界,尽管各国教学要求和方法不同,但在世界性教育改革的浪潮面前,其共同作法都是大力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农村学生占全国学生的绝大多数,因而,在农村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实验投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初级中学都相继建起了物理实验室和生物化学合一实验室模式的“农村初中实验中心”,有了开展实验教学的基地,装备条件有了巨大变化,实验教学得以巩固和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改革的推进,原有的装备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加之原有的实验器材老化,损耗严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以至仪器缺损无法填补、维修,学生分组实验根本无法做,甚至连一些演示实验也做不起来。本该作实物操作的实验却被搬到了黑板上,成了“黑板实验”,长期的“黑板实验”,使学生失去了“实验的兴趣”,感到学习物理很乏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认识到这一点,加大了实验的投入,实验教学勉强得以正常开展。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状况

农村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以临近退休年龄人员为主。工作上精力不足(已力不从心),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差,业务水平不高,参加培训机会少,离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要求相距太远,这样一支队伍,维持日常教学已挺费劲,要全面实行实验准备 实验及实验后的仪器整理和维修就恐怕是勉为其难了,怎能把实验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三)、教师思想上的麻痹:小看“小实验”

在中考中,物理实验占有很大的比例,约在30分左右。在新教材中,教材列出了许多小实验,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小看了这些“小实验”,认为这些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小实验,没必要做。久而久之,使得一些小实验学生没有掌握,有些小实验没见过,甚至有些都没听说过。而这些“小实验”是“大实验”的基础。前苏联的教育巨匠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名话:“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尖”,揭示了动手实验的重要性。且学生动手操作是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创造性的有益活动。如 小实验“你能制霜吗”?让学生动手实践,既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又明白了“霜”的成因,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四)、实验教法单一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用先准备仪器、做实验、观察现象、归纳出结论的步骤进行。而没以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教材特点去设计教法,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发思维的积极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是否升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通过实验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如讲热传导时在装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小鱼,用酒精灯对试管上部加热,等上部水沸腾时,下面的鱼却安然无恙。像“煮小鱼”、“纸盒烧开水”等生动有趣的实验,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让新奇的现象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使他们的兴趣大增,创造了知识的饥饿感,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加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教法单一也显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往往忽视电教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视觉效果差,而电教媒体可通过图、文、声、像,将实验的过程清晰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如:《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可让学生先看一遍 录像,对实验过程心中有数,然后再边看录像边做实验,效果很好。在《 分子动理论初步知识》教学中,由于扩散现象是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而这种微观世界的运动我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到,故制作计算机软件,结合多媒体技术,将分子的这种运动科学、直观地显示出来,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五)、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四“少”

1、实验教学中,实验记载少

准备学生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一项经常的工作,有的实验年年做,但以前没有记载。上次实验出现的问题隔一年就忘了,这次还会重复出现,多走了弯路,浪费了时间。因此,做好实验记载,斩断工作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需改进的地方加以记载,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书面考核多,实际操作少

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甚至上级主管部门评价学校的标准往往是一个升学率,评价学生就是看分数,很自然地大家仍以应试、升学为轴心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于实验内容的教学,也只注重书面知识的传授,结论的得出,让学生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而过程怎样并不注重。而这与现行的《课标》背道而驰,培养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归纳能力。

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对学生实施考核势在必行,但应摒弃传统的纸笔型(书面)考核的单一形式,而用书面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真实地衡量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过在操作考核中应以“易行”、“可靠”为原则,操作考核的内容要覆盖所有的考核内容,既不能容易到“伸手可得”,也不能难到“跳一下也摘不到果子”的程度,要适中,评分要凭学生的操作动作,操作结果论英雄。

3、实验搀扶的多,自主的少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实验器材准备好,写好实验步骤,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搀扶下完成实验,归纳结论,而学生真正能自己完成的实验可谓凤毛麟角。其实有的实验可完全放开手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完成学习内容。例如:在讲《磁体和磁极》这节内容时,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足够的实验器材:指南针、各种铁钉、漆包线、钢丝、铝片、大头针、钢条、几块形状不同的磁铁。然后学生逐步实验得出磁体、磁极的概念 以及磁体的四个基本性质:

1、吸铁性;

2、指向性;

3、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4、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这样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学习内容。

有的教材中虽然是演示实验,也可改为过教边实验,增加自主实验的机会。如:《滑轮和滑轮组》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正确判断绕在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去“发现”,从而找出F与G间的关系,这样比强行灌输胜千倍、万倍。增加学生自主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分析、观察、思维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4、注重结论,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少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实验有辩证唯物主义,使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的同时,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引起物体体积、密度、比热的变化;在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变化引起像的性质的变化,反映了事物的变化由量变到质变。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但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研究实验现象及结论,而不注重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无从谈起辩证思想的渗透。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是显赫的,而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甚至是很糟的。

三、对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对的策略

如何改变目前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面临的种种困难呢?

1、加大政府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应对现实的挑战,促进农村初中物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农村学校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教育现代化建设力度,提高农村物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确保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

2、改革现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学习方法。教师要有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紧迫感,主动探讨适合农村中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设想,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针对农村中学生思辨能力差,缺少独立思考的依赖心理,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要从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彻底改变那种教师一讲到底或靠学生死记硬背带来分数的陈旧方法。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改革考核评价方法,推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向前发展。目前对教师的考核、评估相对滞后,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和名次。为了能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使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应尽快建立与新课程理念一致,切合新教材实际的考核评估制度。应将课改过程、进修培训及其成果纳入考核,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中、青年物理教师承担新课改任务,把课改教学及其效果列入考试成果考核。制定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消除在物理实验教学与其他主科教学上的区别,打破学科壁垒。在晋级评优中可适当向课改实验教师倾斜。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以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往往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因而,物理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得以稳定的发展,强化演示实验教学、开发家庭小实验是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思想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五、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物理教学中注意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对学生的操作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加以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自主完成探究过程,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月第一版第1页和第16页

2、佐侗编《中学实验室知识词典》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第3页 陈旭远 《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4《物理教师培训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刚

舒信隆

《新编物理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第一版

10.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十

【摘要】化学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45分钟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效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字: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提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本人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要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初始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技能和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三维目标和任务。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要明确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面有一两项主要的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同时考虑如何将之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实验,还要教育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第二、要实现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一般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等来驾驭教材。并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在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实验操作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做到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

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

课堂实验操作是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堂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板书,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排列出的纲目以及图表等要清楚,字迹要工整、规范。一堂课一般一个板面,并分主、副使用。如一个板面不够,可用投影片或小黑板。

第三、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比如,在化学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学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再比如,当学习到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计算时,学生往往习惯于

按数学计算的思路,急于代公式求解,这时教师要把住学生思考方向,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确了计算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准相关项(量)的关系后,再求解。在这里的关键是要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符合逻辑的解题格式和方法。

第四、要加强实验教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近几年政府新投入一幢综合楼,建成二个标准的化学实验室,且药品、仪器配备齐全。这有利于开展并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所以,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要做到加强实验教学。

(一)利用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有人说,即使讲千遍,不如做实验。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准备充分。

2、要操作规范。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 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因此,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

(二)让学生多动手以提高兴趣

学生多动手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

2、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3、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实验解题比过去只按书本背几种混和、分离、鉴别、加什么试剂、有什么现象的死背硬记更有意义;他们做这样的实验,不但觉得学得开心,而且知道怎样做,做后记得牢,同时这也改变了过去实验只能按课本“照方抓药”,个别人动手大家观看的现象。

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 问题,并通过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

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要实现知识教学优化,并且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如葆;;中学德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初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2、张宏俊;;谈观察化学演示实验的方法[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二)[C];2004年

3、张金超;;演示实验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如何体现素质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贵州卷)[C];2010年

上一篇:统计调查方案设计模板下一篇:初中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