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就在身边

2024-11-15

星星就在身边(共16篇)

1.星星就在身边 篇一

美就在身边

就是一种美的象征,一句语言是美的开始。

在我们的班级里就是时刻刻的存在着美。上课时,老师进门时那灿烂的微笑就是我们一节课中美的开始,“起立,老师好”是同学们给老师美的回应,在上课时老师与同学们亲密的互动,激烈的比拼,就是美得见证。在下课的一瞬间,同学们松了一口气露出那灿烂的微笑就是美的完结。

下课了老师再放下承重的课程,与同学们嬉戏打闹,交流课余时间中所发生的趣事·问题,那又是美的交流,美的感悟。

在那篮球场上,老师们与学生们的比拼,激烈有趣·那是篮球中传出的美的声响,同学们啦啦队一声声的加油声,是美的激励,美的传递。

美在生活中传递着,我们也见证了美的瞬间,一小点滴,美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幸福与欢笑,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动人,美是证明生活与时间的流逝的笔记本,记录着遗失的历史。

美就在身边,只是我们看不到摸不着而已,美是存在的,美只停留在历史的足迹中,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我们应该要把这份美传递到世界各地去,让世界充满美,让地球村永远是美丽的。

让那些恐惧·害怕·战争去见鬼吧,让每充满人们的脑海·人间吧。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心里,美就在各个角落里。

湖南衡阳衡东县一小169k六年级:郭锦龙

2.星星就在身边 篇二

回到家, 见父亲正系着围裙拿碗筷。“爸,我今晚要打篇作文,可作业很多,你帮我弄吧! ”我放下书包,笑着说,却意外地没有听到父亲的回答, 我疑惑地望着他,心里有些不知所措。“好。”父亲思索了一会儿, 然后缓缓地吐出了一个字。我顿时松了口气,心情像飞上了云端。

晚饭后,父亲出去了一趟,回来时手中却多了一个盒子。我调皮地抢了过来看,顿时愣住了,上面写着:中英文手写板。我懊恼极了, 我怎么把父亲不善于打字的事给忽略了呢! 正自悔恨时,父亲慈爱地笑了,说道:“唉! 没文化真可怕! 走,你快写作业去,爸给你打作文。”顿时,我的鼻子一酸,泪珠在眼眶里直打转儿。为了不让父亲发现我的异样, 我赶紧拿袖子在脸上胡乱抹了一把,跟在父亲身后进了书房。

我和父亲一起挤在那间小小的书房里。夜色很凉,屋子里却出奇的温暖。纯纯的奶香味儿夹杂着钢笔淡淡的墨水清香弥漫在空气中,叫人沉醉。我打开了word,简要说了说格式, 便埋头沉浸在题海之中。几道题下来,我已累得不行,坐直了身子准备喝点牛奶时,眼睛的余光却扫到了父亲。只见他弓着身子,皱着眉,好像在完成什么无比重大的任务。再一看, 他正拿着手写笔, 一笔一画地在手写板上写字。遇到标点符号时,他便微微移了头,在键盘上一个一个慢慢摸索着。粗糙的手指轻轻地在每个键上抚过,每否认一个键,眉头似乎就皱得越深一分。

这时,一个感叹号困住了他。不管他怎么按,显示器上出现的都是一个“1”字。他仍是不灰心地按着,神情却明显着急了许多,按下去的重量也加了不少,无奈结果还是让他失望。见他准备看向我, 我立即转过头,装作一副全神贯注解题的模样,余光却仍旧关注着他。

父亲见我写得认真,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些什么,最终却没说出口,转过头去,继续敲打键盘。此时, 屏幕上显示出了一长串的“1”,在整篇文章中显得十分突兀。父亲叹了口气,将笔斜握于手中,伸出食指,摸索着删除键。手指滑过一排排键, 最终在右侧的一个键上停下,按了下去。随之,屏幕上一长串的“1”消失不见。

不久后,他无可奈何地转过头来,道:“小芸,我……”见我注视着他,他便更加手足无措。我笑了笑, 教他打出了那个感叹号。父亲也笑了,沧桑的面容上尽是愉悦,好像那农田里的麦穗, 迎着风儿, 沐着阳光,摇摆着它那金灿灿的脸颊……

3.美就在身边 篇三

(丹 妮)

生在北方的我,是在书本里知道了小兴安岭秀美的风光和五营国家森林公园的。但当我真正来到小兴安岭的面前时,我却惊奇地发现了她那特有的、书本上无法描绘的美。

从我懂事起,就曾跟着爸爸妈妈去过南方,最远走到海南的天涯海角。喝过东海的长流水,看过南山的不老松,江南美景给我小小的心灵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然而今天,深深打动我的竟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石!在小兴安岭山脉,有一个叫“茅兰沟”的地方,曾经因渺无人烟,只有猫狼出没而被人称为“猫狼沟”。就在这样一个小山沟里,我发现小兴安岭那不同寻常的美。

首先是茅兰沟瀑布的美。她不同于黄果树瀑布和镜泊湖瀑布,她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泥沙和游动的小鱼儿。她的声音细细的,柔柔的,像一位文静的小女孩的声音。说真的,黄果树瀑布和镜泊湖瀑布都很壮观。但在我看来,还是茅兰沟的瀑布更让我喜欢。她没有黄果树瀑布和镜泊湖瀑布的盛誉,她就像一位深山中神秘的少女,从里到外都流淌着朴素、自然的美。

其次就是茅兰沟的石和树的奇。在茅兰沟里,随处可见“树在石上长,石在林中藏”的奇妙景象。那一棵棵粗大的松树从巨石下钻出来,笔直地向上生长,令人感叹!我还发现了一棵长在峭壁上的白桦树,这使我感到很惊奇。在我的记忆中,只有松树才有这样倔强的性格和力量。可是,这个有着“森林少女”之称的小白桦,竟也学着松树一样硬是从绝壁中钻出她纤细的身躯,并顽强地向上生长,这多么像松树的风格呀!我发现,原来大自然也有着和人一样的“近朱者赤”的灵性呢。

小兴安岭虽然没有名山大川的美誉,也没有江南水乡的灵秀,却有着北方男子汉独特的阳刚之美。我为家乡的美而自豪。我想,总有一天,世界上的朋友都会知道我的家乡黑龙江:知道黑龙江的茅兰沟瀑布;也知道那棵像松树般倔强的小白桦。如果,你也能去小兴安岭走一走,也许你和我一样,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她在等着我们去发现。

4.就在我身边 篇四

升入五年级后,考试的次数就突飞猛进的增加。

考不好,在学校被老师罚,在家被妈妈批评。即使得了满分,妈妈也会“鸡蛋里挑骨头”,到处找错误。这难道是我想要的生活吗?幸福究竟在哪里?

这星期学校组织同学们看电影《少年雷锋》,当时,我被感动了,模糊的双眼盯着屏幕,我为雷锋爸爸,妈妈哥哥的死而哭泣,对雷锋坚强的精神而感到敬佩。看电影时,我的嘴里一向小声嘀咕:“雷锋真可怜!”走出电影院,看着太阳慢慢地落下山去,我顿时恍然大悟:有一个家,这就是幸福。

第二天,语文老师说:“这天我要根据你们最近的考试成绩,来表奖。”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有的拍桌子叫好,有的鼓掌,还有的竟在自我的座位上跳起了迪斯科。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欢呼,但我却平静的坐在座位上,因为我想:其中必须不会有我。“停下,此刻我们开始表奖!”老师边打着手势边说。这是,老师的目光落在了我身上。“修文娇同学,你最近表现不错,奖你两个笔记本。”这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同学们都为我鼓掌,我走上前,拿着奖励,羞涩的笑了。老师笑眯眯的说:“继续努力吧!”顷刻间,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我最后明白了:当我背起书包,去上学的时候;当我伏在桌上,做作业的时候;当我坐在阳台前望着太阳落山的时候;当我仰视天空,看小星星眨眼睛的时候,这就是幸福。

5.美就在身边 篇五

她就是一个经常被人看不起,担又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人。

我记得: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太阳公公狠得放着属于它的“电”。我刚出门就又想回去。唉,没办法!

正因放学时,小菁约我到她家玩,说能够参观参观,反正她家也没人,能够尽情玩耍,然后我就一口答应了,谁知是这个鬼天气。

我走在大马路上,死死的盯着小菁家所在的那条街。“咣当”一声,“啊,什么破东西啊,真厌恶!”我踉踉跄跄地站起来,一看,顿时傻了眼——我把垃圾桶给撞到了,那垃圾遍地都是。说捡吧,又怕脏了自己的手;不捡吧,又没面子。当我准备走的时候,一位阿姨叫住了我:“小姑娘,你能帮帮我吗?”我有点纳闷,她怎样不骂我呢?管他呢,顺手帮个忙也许就步骤就了呢。我转过身来,大吃一惊:她正在垃圾堆里抱起来垃圾放在车里。我有点想吐,这么恶心人,我还是赶紧走吧!我匆匆地跑走了,她叫我,我也装没听见。

到了下午要回家的时候,同样飘过那儿,看到那对垃圾被扫得一尘不染,而那位清洁工人的衣服却被“污染”地乌七抹黑的,这就相当于我的丑恶心灵。我感到很惭愧,总觉得当时自己为什么不去帮她捡垃圾?为什么不能尽到一个礼貌公民该尽到的职责和义务?

6.美,就在身边 篇六

我收拾好东西,走出了家门,雨小了一些,一颗颗的小雨滴落在我的身上,我没有打伞,而是张开了双臂拥抱这美丽的雨,拥抱着这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礼物。雨就像我的朋友一样,调皮的落在我的手上,肩上,双腿上。抚摸着我的脊背,滋润了我的心灵。这美丽的雨啊,常常陪在我身边。

我走过大街,树上挂着雨珠,好像痛痛快快的洗过一场冷水澡一样,树叶愈发的绿了。有几只鸟儿在茂密的树叶间嬉戏,梳理湿润的羽毛,用清脆的歌声表达了对这场小雨的感谢,感谢她滋润了万物,感谢她孕育了生命,感谢她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这美丽的雨啊,常常陪在我身边。

我走过林间小路,头发微湿,衣角上沾了露水,胸腔里满是雨清新的气息,连我那颗不断跳动的心,也湿润了起来。从一边矮小的灌木丛中,走出了一些躲雨的小动物,雨快停了,他们准备在草坪上晒干玩水时沾湿的毛发,胡须,和软软的肉掌。可以想象,他们在躲雨时耐不住无聊,一个接着一个冲入细细密密的小鱼中玩耍的样子。这美丽的雨啊,常常陪伴在我们身边。

这雨就像我们身边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一样,不求回报,只希望帮到别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关注生活“名人”就在身边 篇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5”:说起名人, 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 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 还有歌星、影星、球星等。其实,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泥人张”、“赖汤圆”、“张小泉剪刀”固然无人不知, 就是在你身边的那些“技术标兵”、“种田能手”、“养鸭大王”……也可以称得上地方上的名人嘛!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名人”?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如果了解不多, 可以作些调查访问, 也可以直接拜访一下“名人”, 然后写一篇习作。

拓展思路

一提到名人, 同学们都觉得距离自己很遥远。的确, 一些作家、明星、科学家等古今名人不在我们身边, 大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咨询相关人员获得信息, 加以整理进行习作;此外, 同学们可以询问你的父母, 他们单位里有哪些技术标兵, 操作能手;也可以回老家, 找一找种田能手、养殖专业户, 寻访一些当地带领大家致富的企业家、领导干部等, 他们都是我们家乡的名人。了解了这些, 我们的习作思路就打开了, 不愁没有名人可以写了。

习作提示

1. 调查访问, 认识名人。

本次习作的关键是了解“名人”的事迹。这次习作之前就要运用采访本领, 对你确定的名人进行调查访问, 掌握好有关资料, 习作才会有具体的内容。调查访问的途径很多, 有直接拜访名人的, 也有通过调查访问名人周围的人, 或者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作一些资料的搜集。例文《“大棚”支书》的小作者采取了和名人身边的人聊天儿的方式, 介绍了一位家乡名人——带领村民种大棚蔬菜致富的村支书。

2. 抓住特点, 表现品质。

8.美就在身边 篇八

学者 于丹

同学们好:

其实,今年的主题是“美就在身边”,美是什么呢?我们平时都觉得美是风花雪月,美是茶余饭后的一种闲情,但其实这些呢,都是小美,还有一种更大的美——美里面有信念,也有道德。所以刚才我们看见的最美的司机,在这一段,在2012年,其实他不过是一个群体中的一位而已。我们也看见了最美的妈妈、最美的孕妇、最美的打工仔,种种的最美,其实都是什么呢,都是因为一些道德行为的大美。

当然,大家可能会说,我们这么小,遇不到这么一种挑战。我们也遇不到能为大人承担那么多责任。那要看我们平时能不能把自己融合到别人中间,在这个社会里,让自己有一种爱和美的融合传递力。

大家知道,长大了的生活都很艰辛。不容易。有人比喻说,生活就是一锅滚开滚开的水,你要是往里面投不同的东西都会受煎熬,但煎熬到最后,因为这些东西各自的质地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你试试看,在三锅滚开的水里。扔一个生鸡蛋、一根生的胡萝卜和一把干茶叶。盖上盖子,以同样的时间沸腾。揭开以后呢,生鸡蛋会被煮熟,变得硬邦邦,我们生活里有些只固守着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利益、不肯融合的人,他们最后就变得里里外外铁石心肠。他们有时候愤世嫉俗,以偏概全。觉得生活对不起他,但是他没有融合的力量。这就是被生活煮硬的人。第二个锅里的胡萝卜呢,经过煎熬煮得软塌塌,成了一团胡萝卜泥,这是被生活煮得没了自己的人,这些人因为没有生命的坚持,他们不能够带给社会自己的能量,所以他就失去了自我,这是被生活煮软的人。可是第三个锅里的茶叶呢,它在沸腾中,自己舒展了、丰美了、滋润了,同时,它把无色无味的水改变成了一锅香茶,它是在煎熬里成全了自己,它也把它的美、它的爱、它的能量传递出去,改变了社会和别人。

也许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上像吴斌叔叔这样的生死考验,但是大家想想,开学了,一个假期过去。见到同学们,你跟大家有这样一种茶叶进入开水的融合力吗?一个人是完全硬邦邦的鸡蛋呢。还是那种完全没有自我的胡萝卜泥呢?还是有第三种选择,有小我,但是能融合,用大我去成全,我想这是生命成长,我们真正要拥有的一种境界。所以啊。美有大小之分,我们从珍惜发现小美开始,滋养一个大美的生命,时刻准备着,把它传递出去给别人。

就从开学的第一天,就从开学的第一课,就从我们每一位同学开始,让我们把美传递出去。完美的团队

奥运冠军 陈一冰

各位同学:

你们好!

在今年的奧运会上,我们迎难而上,成功地卫冕了这块重中之重的男团体操金牌。之所以我们能够得到金牌,是因为我们团队之间有不断的沟通,以这种沟通建立起来相互的信任。其实在决赛之前,我想有很多人都不太相信我们能够夺得这块男团体操的金牌。因为在预赛的时候,我们比得不是很好,有很多的失误,也让我们预赛成绩达到历史最低点。可以说对所有的人都是一种打击,包括我,包括我的队友。但是在这种时候,我们没有责怪郭伟阳一句话。预赛结束的那天晚上,我们小小地开了个会,会的主题内容其实就是一个自我调侃。只有让我的队友。让我们所有人都放下这种压力,才会在决赛中表现更出色。所以我们当时就说:“我们已经触底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反弹呢?”所以我们这个团队没有放弃任何的希望,也没有放弃任何的努力,我们之间传递的就是一种互相信任。在决赛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很紧张,当时我说过一句话:“大家都要互相鼓励,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能很坦然地去面对。”我们每个人上场的时候。每套动作都完成的时候,不管是完成得好还是完成得不好,我们都会第一时间给他最大的鼓励。所以就以这种信心,以这种士气,每一项,每一个动作,我们一直坚持下来。同场的对手,看着我们越来越坚强,越来越能够顶住压力。你们可以看到一个细节:在比到最后一项的时候,比到鞍马之前,我们一直还是越来越自信互相传递着正能量,把每个人的正能量、那种士气,传递给下一个人。你可以看到我们的对手,他们已经没有互相击掌、没有互相拥抱的这种行为,这就是他们的团队缺少一种沟通。所以呢,我希望在座的小朋友们,请你们一定相信你们的朋友,相信他们一定是你最好最好的朋友。而作为团队,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去做好。我想,作为队长我有一句话:“没有一个人的完美,只有一个完美的团队。”

我的课就讲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感受太空的美

航天员 刘洋

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够在开学第一课的课堂上和大家共同分享身边感受到的美。

其实我和同学们一样,在少年时代对天空有着无数的遐想,但当我执行神舟九号任务,真正进入太空。还是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地震撼了!到了苍茫的宇宙,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作宽广,什么叫作无限。太空独特的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一种严酷的考验,但同时它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独特的奇妙的感受:太空独特的失重环境让我感觉自己像一条自由自在遨游的鱼。无拘无束。倒立、一阳指、飞檐走壁。这些我们在地面很难做到的动作,在太空中却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因为没有引力,所有的物体都漫游着,漂浮着,飞翔着,和地面截然不同,仿佛一切都有了生命,有了趣味,而且在太空上没有上下左右的方向之分,无论你的身体处于什么方位,都能自如地工作和生活,这一点感受非常奇妙。

也许当我们真正远离了地球,才更能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和珍贵。当我们从太空返回地球时,我迫不及待地想从返回舱出来,将自己的双脚尽快地踏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快活地呼吸一下地球新鲜的空气,痛快地喝两口甘甜的泉水,还想和每个人拥抱。当时我们的心情十分激动和欣喜。回到家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有了太空的这一趟,让我体会到了太空环境的严酷和深邃宇宙的魅力,也更加体会到了地球的可贵。远离了地球,我才意识到,我对这颗星球是多么依赖,多么热爱!我爱这里明媚的阳光,爱这里清新的空气,爱这里纯净的水,我爱这里的江河湖泊,爱这里的高山平原,爱这里生存着的各种各样的物种,更爱这里生活着的我们——人类!

谢谢同学们,谢谢大家!

(2012年9月2日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晚会《开学第一课》上的《美就在身边》的主题演讲)

9.爱,就在身边 篇九

火车刚启动,我便按耐不住内心的好奇,领着同行好妹的手,从我们8号车厢一直“打探”到餐车11号。每节车厢都有所不同,有的车厢是半封闭的,还带有推拉门(后来老妈告诉我那是软卧车厢),有的车厢是凳子式的(我知道这属于硬座),也有的与我们所在车厢相同,属于硬卧车厢。哦,原来火车上竟如同每个不同的家,布局迥异不同,为的是适应不同的人群所需。

夜幕渐渐降临,洗漱完毕后,我便爬上床铺(我在中铺),带上耳麦准备听会儿音乐就睡觉。突然,我看见阿姨和老妈都站了起来,还神色紧张地望向隔壁床铺,这是什么情况?于是,我摘下耳机,听到了轻微的呻吟声。我连忙探出头向左侧床铺望去,原来是一位老奶奶突犯心脏病。只见她脸色苍白,紧闭双眼,冒着虚汗,手脚冰凉,一旁的老爷爷慌乱中却又找不到速效救心丸,这可真是雪上加霜。

心脏病突发来势凶猛,处理不当就有致命危险,可不能随便处理,大家一时手足无措。也不知是哪位好心人及时通知了列车员,这时广播响了起来:“⑧号车厢有一位阿姨突犯心脏病,有医生职业或是学过医的同志请速到⑧号车厢。”伴着广播声走来了一位同样患有心脏病的中医,她一边给老奶奶含下自己随身携带的救心丸,一边给老奶奶做心理安慰,稍后,中医在老奶奶的左胳膊内侧找到一个穴位,按了大约五分钟,就听见老奶奶长吁了一口气,看来是缓过劲儿了。接着中医一直按揉穴位半个小时左右,直到老奶奶开始说话,大家心里悬着的一颗石头才落了下来。此时,整节车厢围满了许多爱心人士:有端着热水杯的叔叔,有刚毕业的护士姐姐,有专拿手术刀的外科大夫,还有攥着速效救心丸的老爷爷,还有不时疏通人群的列车长和列车员们。

老奶奶终于缓解过来了,与老爷爷一起向大家致谢,还半开玩笑地责怪着粗心糊涂的老爷爷,其实救心丸就在随身携带的小挎包里!

10.爱,就在身边 篇十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充满爱,比如:父母对孩子的爱、亲人的爱、老师对同学的爱、同学之间的关爱、还有儿女对父母的爱……

今天,我和往常一样坐公交车去上课,刚上车,我找到了个空位便坐了下来。这时,上来了一对母子和一位老奶奶,我把座位让给了她们。由于我快要下车了,所以我就站到了靠后门近的地方。这时,我看见那位老奶奶和他的孙子坐在了座位上。而那个老奶奶虽然是个大人,但是她却把三分之一的位置让给了自己的孙子,宁愿自己多挤点。看到了老奶奶的举动,让我想到了一个人――我的奶奶,这时,奶奶对我所做的事情像演电影一样,重演了一遍。

奶奶只是个普通、平凡的人,可是她对我却有这深刻的印象。

奶奶对我们很好,无论有什么好吃的,都会先给我们吃,自己几乎不吃。那次,奶奶和妹妹来我家玩。中午的时候,我和妹妹在房间里玩。这时,我们闻到了香喷喷的味道,出去一瞧。哇!一声尖叫从我和妹妹的口中传出。桌上有好多好吃的,我和妹妹洗完手后,就坐下来吃饭了。看到奶奶一个劲儿地给我和妹妹夹菜,我说奶奶,你也吃吧。妹妹也插了一句说就是。而奶奶却说吃多了夹牙。妹妹将信将疑,而我却知道,奶奶她是不舍得。

有一次,奶奶的手机袋落在我家了。第二天她来的时候,我把手机袋给了奶奶。奶奶发现手机袋里有几十块钱,就把那几十块钱给了我,我说不要,奶奶却要硬塞给我。我很感动,奶奶和爷爷一个月只有几千块的退休金,而奶奶有时还要给我掏钱。

那次,我住院了。医生说是因为肺炎,大概要住一个多星期。因为爸爸妈妈要上班,所以奶奶就每天和我一起去输液。有一次,我说要喝酸奶,所以奶奶毫不犹豫地带我去买。这是,一个玩具跑进了我的视线。奶奶看见我很喜欢,眼球都没离开那里,便给我买了。今天和往常不太一样,因为,病房里来了一个小弟弟。他看见了我的玩具,也很是喜欢。他问我姐姐,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也很高兴,并且答应了他。我们两个玩得很开心,小弟弟笑了,我笑了,奶奶也笑了。

奶奶的爱像春天一样温暖;像夏天的太阳一样燃烧着我的心;像秋天一样秋高气爽,高高在上;像冬天的雪一样洁白无瑕,没有污点。

11.美就在身边 篇十一

我让开,只见她拿起左边的青枣放在了草莓与小番茄中间,退后一步,眯起眼睛看着这三筐水果,像在跟我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这下好多了。”

“为什么呢?”我不明白。

“颜色岔一下好看多了啊。”她回答。呵!我在心里驚叹了一下。现在的搭配是草莓、青枣、小番茄,红、绿、红,颜色果真丰富了许多。

“可是,草莓还是草莓,青枣也还是青枣,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这问题显得有点傻,但我忍不住好奇眼前这个系着围裙、在冬天里额头上依然有汗珠的女人怎么想。

“不为啥子嘛,自己看着好看,心情都要好点嘛。”

“哦,每天都要这样摆放吗?”

“反正守着没事,有空的时候我就给它们搭配一下,大小、颜色和品种岔来岔去会更好看。”

一位设计师朋友曾经说:“设计就是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尽情浪漫。”水果店的女人正是这么做的,她面前的水果就是她的作品,她的创作冲动完全来自心底对眼前的事物及对每一天的热爱。

据说在古代的日本,破损的茶碗会被主人用漆修补,漆本身的美渗入到茶碗中,这样形成的“作品”体现出一种枯淡之美,会让拥有者特别自豪。这样的“空寂”美学表明,世界只有物质是无法成立的,人们总是更热爱用时间和情感堆积起来的东西来找到精神层面的满足。当我们用精神去关照物体的时候,物体才会显出它更深的意义。

我在日本的时候喜欢随意钻进一条条小巷,一走就是几个小时。眼前的民居门廊总有让你感动的细节,没有一家是跟另一家一样的:一盆翠竹搭配一只斜放的空陶罐,一把装饰伞和一丛盛开的蔷薇……所有散淡的美都是主人用心设计的,哪怕是家门口这一方小天地也不能辜负了。

有一天我走在一条小巷里,刚下过雨,三两个路人行色匆匆,一个年轻的爸爸拖着两三岁的女儿走在我前面。女孩儿才到爸爸腰那么高,要跟上爸爸的步伐已经很不容易了,走到一棵树下的水洼边时,她故意狠狠地把一只脚踏进了水里。年轻的爸爸发现女儿的鞋子里充满了冰冷刺骨的雨水,蹲下来疑惑地看着这个一脸无辜的小可人儿,几秒后父亲脸上开始露出笑意,眨眼间父女俩对视哈哈大笑。在我这个路人的凝神注视中,爸爸手里拿着那只打湿的鞋子,将女儿扛在肩上大步走远了。

这微小细节里隐藏的温柔之心在那个雨天温暖了独自漫步在异乡的人。

当你温柔地对待生活,你想要它成为什么样子它就会成为什么样子。

当你需要一套“地中海风格的三室一厅”,你只要花钱请装修公司就可以搞出来,而当你想要一个“拥有我个人的印记或是属于我自己的舒服的家”时,你需要停下来了解你的内心,找到温柔之处。这样,你其实是选择了一种有美感的生活,你的家也会向你敞开温柔的怀抱。

12.教师“教科研”,就在你身边 篇十二

一、“教科研”的内涵

“教科研”, 即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而言, 教育科学研究是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运用科学方法, 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条件, 遵循一定的研究过程, 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探求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真相和性质, 摸索和总结其中的教育规律, 并取得科学结论的、创造性的研究活动过程。本文中的“教科研”, 专指一线教师的“教科研”, 所以要贴近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要解答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据此, “个人课题”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育案例”研究等便成为适合一线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具体方式。

当今, 科技进步速度加快, 知识更新周期缩短, 教育矛盾层出不穷, 因此, 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一线教师的“教科研”。为此, 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教科研”工作要求, 其最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新理念, 学会思考, 创新方法, 提升质量。同时, 教育行政的推动已然成为一线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外驱力。归根结底, “教科研”已成为一线教师专业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教科研”变得玄虚

然而, 面对“教科研”, 不少一线教师存在畏难情绪, 缺乏正确认识, 缺少实践勇气。于是, “教科研”便成为一线教师的额外任务和沉重负担, 整天疲于应对。闲聊时, 许多一线教师能说出内心所想, 表达个人观点, 但一提到写论文、做课题、搞调查, 许多一线教师茫然了。一般来说, 他们对自己至少有三点质疑:一是质疑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二是质疑自己方法的妥帖性, 三是质疑自己语言的流畅性。这种极度的不自信, 导致许多一线教师不仅找不到写论文的素材, 更缺乏积极的自我构思;这种极度的不自信, 导致许多一线教师认为“教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 自己不具备进行“教科研”的素养和能力, 从而对“教科研”望而生畏。这样一来, 一线教师不会写论文, 害怕写论文, 不想写论文;一线教师不会做研究, 害怕做研究, 不想做研究。于是, “教科研”变得玄虚起来。

三、让“教科研”回归教育教学实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们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那么, 如何充分激发一线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内驱力?如何让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变成论文, 变成课题?关键在于:让“教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归教育教学实践, 让“教科研”的理念和方法真正走进一线教师的内心, 让“教科研”成为一线教师自己的事、身边的事, 让“教科研”的过程和成果成为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助推器。

“教科研”应是一线教师自己的事、身边的事, 这是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以下简称“南京市教科所”) 的一贯主张。自2004年, 南京市教科所就致力于“教科研”方式的创新:从“个人课题”研究的开创, 到“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提出与倡导。在这一过程中, 南京市教科所促进了一线教师的“教科研”。具体而言, 有三方面:一是引导一线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寻找问题;二是引导一线教师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三是引导一线教师积极构思, 在写论文、做课题时不仅有话可说, 更有理有力地阐述, 充满自信地表达。

四、“教科研”的具体方式

经过近九年的实践和探索, 南京市教科所已形成了以“个人课题”研究为主体, 以“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为两翼的教师“教科研”发展战略, 让“教科研”走进基层学校, 走近一线教师, 实现“教科研”的落地生根。

1.“个人课题”研究:倡导一线教师研究身边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区县级课题、校级课题研究, 往往与一线教师的研究旨趣、研究需求、研究内容相去甚远, 以致许多一线教师在所谓的研究中, 经常是“种别人的田, 荒自己的地”。为此, 南京市教科所经过探索, 为一线教师量身定做了一种立足现实、具有实效的课题研究方式——“个人课题”研究, 帮助一线教师“种自己的田, 结自己的果”。

2004年, 南京市教科所首次提出“个人课题”研究的概念。“个人课题”研究, 即教师个人独立承担并得到学校或教育科研部门认可的课题, 旨在倡导一线教师研究发生在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 例如“作文教学问题”“课堂导入问题”“班后段教育问题”等。其目的在于:培养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并把这些问题归纳、总结和提炼, 进而提出有价值的课题。

2005年, 南京市教科所在全市范围进行“个人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从宣传发动、申报立项、过程指导、结题鉴定、成果运用等方面对“个人课题”研究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设计, 着重探索“个人课题”研究的独特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可行性。

2006年, “个人课题”研究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经历了培训、申报、评审立项三个环节, 重点是摸索“个人课题”研究的实施程序。在“个人课题”研究首次尝试时, 全市共有2 200余名一线教师申报项目, 其中1 625项被批准立项。

2007年, 第二期“个人课题”研究开始, 重点是探索“个人课题”研究的指导方略。与2006年相比, 申报项目成倍增长, 达到4 200余项, 全市有10%的一线教师参与“个人课题”研究, 2 200项批准立项, 方案的质量显著提高。

2008年, 第三期“个人课题”研究开始, 重点是建立“个人课题”研究的三个层级, 即校级、区县级、市级。“个人课题”研究申报时, 采用“自下而上, 逐级立项”的方式。与2007年相比, 申报项目超过10 000项, 全市有20%的一线教师参与“个人课题”研究。

2009年至2010年, 第四期和第五期“个人课题”研究继续推进, 重点是探索“个人课题”研究的匿名评审。此外, 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个人课题”研究讨论会在南京召开。

2011年, 第六期“个人课题”研究开始网上申报、网上评审、网上管理。此外, 第三届全国“个人课题”研讨会在江苏徐州召开。2012年, 100个重点“个人课题”研究项目立项, 并展开研究。此外, 第四届全国“个人课题”研究讨论会在甘肃兰州召开。

近九年的探索, 一路走来, 一线教师对“个人课题”研究情有独钟, 热情不减。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人课题”研究符合一线教师的研究需求。具体而言, 有三方面:一是“个人课题”研究的选题强调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 以解决教师身边的问题为指向;二是“个人课题”研究的方法从学院风格转向具体实践, 倡导适合一线教师的“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等。三是“个人课题”研究的程序简约, 倡导适合一线教师的“五步研究法”, 即找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付诸实践——经验总结。

2.“教育案例”研究:倡导一线教师描绘身边的个案

教师的日常工作就是教育教学, 整日和学生们打交道。从课堂里的对话到课堂外的交流再到社区中的互助服务等, 可见教师生活在一个个教育事件中, 行走在一个个教育情境里, 而“教科研”就是对这些实实在在的事件和真真切切的情境进行分析与研究。于是, 在2008年, 南京市教科所又推出了“教育案例”研究, 倡导教师把一节成功或失败的课作为研究对象, 把发生在师生、生生之间的故事作为研究对象。

为此, 南京市教科所对“教育案例”研究进行规划, 从“教育案例的内涵”到“教育案例的特点”再到“教育案例的体例”, 为一线教师清晰地呈现了“教育案例”研究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教育案例”研究, 即对具有问题性、故事性、典型性的教育教学实例进行感性叙述和理性分析。可见, “教育案例”研究包括四个关键点:一是要有“实例”, 二是“实例”要具有“问题性”“故事性”“典型性”, 三是要有对“实例”的感性叙述, 四是要有对“实例”的理性分析。总之, “教育案例”研究的倡导, 使一线教师对身边的典型个案善于发现, 精于描绘, 勤于反思, 乐于研究, 让一线教师进一步体会到“教科研”就在身边。

“教育案例”研究的推出, 为一线教师找到了进行反思的有效路径。从2008年至今, 广大一线教师对“教育案例”研究的基本理念、写作规范、研究路径已有了较好的了解和掌握, 参加“教育案例”研究评比的一线教师逐年增加。

3.“教育叙事”研究:倡导一线教师讲述身边的故事

2009年, 南京市教科所又提出“教育叙事”研究, 倡导教师讲述身边的故事, 通过叙事的方式开展研究。“教育叙事”研究, 即讲述“教育故事”。“教育故事”就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教改实验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故事, 旨在呈现具体、真切、生动的教师经验世界, 记录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 表达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情实感。另外, “教育叙事”研究有四方面需要强调:一是强调题材的鲜活有趣, 二是强调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三是强调主题的鲜明深刻, 四是强调语言的亲切感人。

“教育叙事”研究的提出, 其根本在于:倡导教师关注、记录和体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故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倡导, 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崭新的反思和研究路径, 促进一线教师在“叙事”过程中不断“思考”, 在“思考”过程中不断“行动”,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摆脱“追求功利”的困扰, 拉近一线教师与“教科研”的距离, 让更多一线教师用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科研”, 从而逐渐找到研究的感觉, 体验研究的快乐。

在南京, “个人课题”研究、“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等创新举措, 贴近一线教师的生活实际, 鼓励一线教师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打破一线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坚冰, 改变一线教师对“教科研”的看法, 点燃一线教师参加“教科研”的热情。

13.就在身边作文 篇十三

晚上,我非常高兴地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秋季《开学第一课》节目,我觉得我和爸爸妈妈从来没有这么专心地观看过电视节目,因为自始自终我们都被节目深深吸引着,打动着……

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和谐美四个主题不由让我想起了爸爸和妈妈说他们小时候倡导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其实我觉得都是一样的含义。因为我们的身边不是没有美,而是你怎么去发现美,感受美和传递美。我更知道,外表的美只能一时,只有心灵的美才是永恒;小美可以点缀生活,大美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社会。

如果说“最美乡村教师“邓丽的美丽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美,“最美的司机“吴斌叔叔的美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的美,那么中国奥运军团表现出的美不仅仅是一种和谐的美,更是一种民族的美,团结的美,奋进和拼搏的美。

现在,我知道了,我发现的美在我的眼睛里,但是会永远在我的心里;创造美的人是不图回报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种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美的每一个瞬间传递给他人,让美犹如大地花开一样绽放最终会收获一种美;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让我知道和谐相处和团结拼搏一定会取得胜利。

观看节目中,我不止一次留下了热泪,我深深被感动着、激励着、鼓舞着,我觉得我恨不得明天就变成和他们一样,不仅完善自己,更能帮助他人,让美的音符跳跃在每个人的心底。

14.英雄就在身边 篇十四

--顺达汽修厂郭宏林同志见义勇为先进事迹

郭宏林,一位洪石乡胜利村三组的农民。2005年镇坪,以他为骄傲!7月9日,他在涛天巨浪中舍己救人,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英雄之歌。

镇坪人一齐把目光投向了这个来自农村的“平民英雄”,全城传唱起这首见义勇为的“英雄之歌”。

7月9日,是郭宏林英勇救人的日子,也是所有镇坪人认识英雄的日子。当时曾目睹整个情形的69岁的郑达银老人说:“郭宏林真是好样的,了不起!当时那个险啊,真是无法形容,下水后命就不是自己的了!就算给再多的钱,估计一般的人也不敢去救!”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2005年7月9日这天......2005年7月,镇坪连日阴雨,而在9日这天更是雷鸣电闪,风雨交加,下起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以落差大、水流急著称的竹溪河河水暴涨。中午11点10分,一辆冒雨急驶的客货两用车,行至竹溪河顺达汽修厂下方大拐弯处,因刹车失灵,再加上雨大路滑,带着惯性几个侧翻,连车带人一起栽进洪水中。

车在翻滚过程中,将乘客田金红、刘定贵和蒋世宏等人相继从车内抛出,落入湍急的水中。而蒋世宏的妻子谭仁琴则被困在车内,巨大的洪流将车淹没,几起几落后,冲到深潭边的汽车侧立着摇摇欲坠。

被洪水冲走的刘安贵,在水中拼命挣扎,好不容易抓住崖壁,可一个急流,又将他冲走。如此反复了三四次,最后终于抠住岸边的一块崖壁。当他用尽全力爬上岸后,十指血肉模糊,指甲全部被抠掉。而蒋世红的情形并不比刘安贵好到那去,历经九死一生,爬上岸时浑身是血,脸上、腿上、手臂上到处都被石块划伤。

而最先被洪水冲走的田金红,凭着求生的本能,在离出事地点100米左右的地方,死死抱住一块洪水中凸起的石头,远远望去,仿佛抱住一朵浪花。她撕心呼救,可巨大的洪流淹没了她的声音,淹没了她的身躯,她只能拼命昂着头,挣扎着呼吸。

此时,雨越下越大,暴涨的洪水渐渐淹至到田金红脸部。公路上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奔走呼救,急促的“救人”声和着巨大的波涛声,令人感到异常窒息。

岸上不断有人尝试着跳进急流中涉水救人,可水流湍急,冲力实在太大,根本就站不稳脚跟。顺达汽修厂工人袁仁军,一下水就飘了起来,险些被冲走。他说人下水就如一片树叶飘着,根本站不稳。而被人称为“水上老大”的余国顺,自幼与南江河打交道,可他下水还没走到三步,就被洪水冲走,幸好水性好,才得以爬上岸来。

雨根本没有停歇的意思,反而越来越猛。此时,被困在车里的谭仁琴,也被一位农民用长杆子救了起来。只剩下田金红,还是困在河中间,已经开始绝望。

就在人们用尽一切办法,仍然无济于事的时候,有人喊了声“让开!”。

大家回头一看,是顺达汽修厂职工郭宏林。原来郭宏林修完车正准备吃饭,突然听到急促的“呼救”声,跑出来一看,一名妇女被困在洪水中,而汹涌的水流,人们根本没办法靠近她。而此时,疯狂的波涛已开始从她的头顶扑过,眼看妇女性命难保,郭宏林心急如焚。或许是急中生智,他猛然想到绳子,便赶紧叫人找来绳子,同时,喊了声“让我上”。郭宏林让人用绳子的一头拴紧自己的腰,另一头栓在电线杆上,跳进汹涌浑浊的洪水中向被困者艰难游去。洪水又急又猛,他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一次次被洪水冲倒,又一次次爬起来,好几次险些被洪水冲走。每前行一步,大家的心就跟着紧缩一下,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几经险情到了跟前,郭宏林伸出手让田金红抓住,可她脸色惨白,死死抱着石头,无力配合。经过数次与急流搏斗,他用尽全身力气,硬是把田金红抓了过来,解下自己身上的“救命绳”拴在她的腰上,然后用左臂夹着她,右臂划水,示意众人拉绳子。

在众人的帮助下,郭宏林艰难地将田金红拖到岸边。这时,汽车被洪流冲走,田金红攀附的石头也被洪水完全淹没,人们惊呼“好险!”。再看郭宏林,双腿血迹模糊,浑身是伤。

被救的田金红,左臂右腿严重受伤,在医院住了整整半个月还不能下床行走。

在这场人与洪魔的搏斗中,郭宏林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凭着果敢,凭着机智,凭着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支撑,救起了危在旦夕的生命。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人的人性光辉,让我们在和平年代,再次目睹了平凡人的壮举。

英雄壮举绝非偶然。顺达汽修厂经理王平说:“郭宏林舍己救人,这是他的本性所至!”。

英雄也不可能在瞬间塑造而成。从一个个来自郭宏林老家及和他共过事的人那里,记者了解了这位来自农村,普普通通的农民一步步成为时代英雄的轨迹。

郭宏林,1970年出生于镇坪县洪石乡胜利村,自幼吃苦,乐于助人。14岁那年,还在上小学五年级的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听到河里有人呼救,连衣服都来不及脱,一个猛子就扎进河中救人。第一次摸到了男孩的衣服,可由于水流湍急,手一滑没抓住,他浮上来深吸一口气又扎下去。经过数次与急流搏斗,终于把男孩救上河岸,一看,才知道是同所学校的一年级同学。他的先进事迹受到了县文教局表彰,当地群众称他是“舍己救人的小英雄”。

1997年,为了改变生活,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郭宏林,来到县城跟叔叔学修理,2001年到顺达汽车修理厂当了一名汽车修理工,直到现在,一干就是6年。

在顺达汽修厂,从事修理工作的郭宏林爱厂如家、认真负责、热心待人,得到了企业主与同事、及修理厂周围邻居的尊敬。在顺达,他被大家推选为工会主席。

2004年7月5日,一辆农用车在顺达汽修厂下方十几米远的地方,翻入河里。巨大的声响被正在修车的郭宏林听见,跑出去一看,一辆农用车倒栽在河水中。由于刚下雨,洪水咆哮,还不知道人员伤亡情况。郭宏林一边高喊“救人”,一边向出事点跑去。在他的号召下,袁仁军、王德军、廖顶军、冉刚等十几个人先后赶来,帮他把已经昏迷的司机救上岸。

当司机苏醒过来后却哭喊着:“完了,我的车辆手续还在水里,包里还有几千元现金!”郭宏林二话没说,再一次跳进洪水中,与工友一道经过二个多小时的搜寻,终于在出事水域100多米处将钱包和车辆手续打捞上来,并于当晚将所有证件和几千元现金如数还给司机董永坤。

总经理王平告诉记者,从郭宏林进厂的那天起,每年都要营救好几个人。只要有人打来求救电话,无论是白天或是黑夜,是酷署还是严寒,他从来就没有推辞过,哪怕身上再有重要的事也不例外。记得一个严寒的冬天,下着很大的雪,一个姓尹的老板打来电话,说自己的车油底壳撞穿,困在了化龙山。谁都知道,冬天里化龙山的道路极其危险,如果再遇上雨雪天气,稍有不慎,车就会滑下深沟。接到电话后,郭宏林什么也没说,就开着车走了。

车到山下就开始打滑,郭宏林给车戴上防滑链条,可作用还是不大,他就凭着精湛的技术艰难地向目的地行进。当郭宏林一身冷汗地出现在尹老板面前时,这位四十多岁的尹老板紧紧抓住郭宏林的手,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事后竟然拿出1000元酬金来表示感谢,可郭宏林婉言谢绝了。

同事袁仁军、廖顶军告诉记者,郭宏林作为顺达汽修厂一员职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技术精湛,大家都称他为“师傅”;作为企业工会主席,他热心培养会员的集体意识,自己以身作则,吃亏在先;作为同事,他是其他员工心目中的大哥哥,尽其所能帮助有困难的人;作为邻居,邻里亲切地称他为“热心人”......郭宏林妻子王萍说“老郭很有安全感,很值得我去爱,也是我可以依靠的。”而在儿子眼中,他是个慈祥而严厉的父亲......从家人、邻居、领导、同事的叙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朴实外表却又充满内在精神力量的郭宏林,一个富有英雄主义气质和具有严谨自律意识的郭宏林,一个不同凡响的普通群众,一个浑身闪烁着忠、孝、仁、勇、智等传统美德的现代青年。

当记者见到郭宏林,谈起他勇救被困人的感人事迹时,他却对这事看得平静如水,对身边的荣誉没有太多的在意:“我是普通人,就是会点水,不去救,良心上不安!”

当问及纵身跳入洪水时是怎样想的,有没有想到有生命危险?他笑了笑,坦诚地说:“肯定有危险,水大的很,又很浑浊,更何况激流中乱石翻滚......说实在当时什么也没想,只想着去救人!”

当问及伤情,他轻描淡写:“没什么大不了的,伤了四五处,都是些皮外伤。”

当我们问,如果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情,还会不会去救人?郭宏林没有丝毫犹豫:“会,肯定会!”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更多的义举,当爱的阳光洒到别人身上,自己会更加温暖。

郭宏林英勇救人的事迹见报后,镇坪县广大干部群众被深深感动,对他的见义勇为表达了深深的钦佩之情。

一位市民激动地告诉记者,她看了有关郭宏林的报道,眼睛湿湿的。能在他人生命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伸手援救,真是了不起的举动,这种精神品质很令人感动,这不仅是镇坪的骄傲,也是整个社会的财富。

被救者田金红拉着记者的手,哽咽着说:“救命之恩,无论用什么也表达不了我的感激之情。如果不是恩人相救,我的坟前怕是早就长满了草。两个孩子又还小,我要是走了,真不知这一家还怎么过。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像好心人郭宏林那样,多做好事,多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来报答我的救命恩人,来回报这个社会!”

有人说,不是每一朵花都能代表爱情,但是玫瑰做到了;

有人说,不是每一种树都能耐住干渴,但是白杨做到了;

15.星星就在身边 篇十五

近日,阳泉市质监局召开“计量就在您身边”企业现场观摩暨计量管理方法运用经验研讨会,市检验测试所、市交警支队,国网阳泉供电公司、阳煤集团、市工商局、市客运管理处、市环保局、市自来水公司、市煤气公司等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40余人参加研讨。

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国网阳泉供电公司计量室资产库房、单相电能表检定室、三相电能表检定室、互感器校验室,学习计量资产管理由过去的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精益管理模式转变的管理经验。参观结束后,参加观摩活动的全体人员召开了计量工作研讨会,听取了国网阳泉供电公司计量室从电能表的收发、内部流转、检定管理,计量数据的在线采集方面的计量管理经验。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市质监局副局长王叶峰希望大家通过现场参观、座谈、交流,分析查找出计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交流在各自领域的计量管理经验,让从事各个行业的计量工作者互相学习借鉴,并探讨在新时期或者新常态下,计量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增进社会各界对计量工作的了解和支持,提高计量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16.财富:就在你身边 篇十六

美国著名企业家哈默曾经卖掉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药厂,这在当时令同行感到不可思议。

开药厂虽然竞争激烈,但是前景被人看好,而且利润也十分诱人。哈默对此的解释是: “我不关心明天的钱,而在乎眼前,你可以说我目光短浅。”退出医药业后,哈默作了一个更令人吃惊的举动,他到了当时政局混乱的苏联。苏联因为“十月革命”后的政权没有很好的巩固,地区之间战乱不断,许多地方瘟疫流行,特别是粮食缺乏,许多人被活活饿死。哈默在这里发现一个令他欣喜的信息:苏联的农民因为担心时局,把粮食堆在家中不肯出售。而另一部分人却买不到粮食,他们的购买欲望十分强烈。

哈默开始从美国运来大量的小麦,他的举动被人们称为“班门弄斧”,因为苏联大量种植小麦,长途运输来的小麦在苏联根本没有竞争力。

但是,人们的估计错了,哈默的小麦成为苏联人心目中的“定心丸”,销售量高得出人意料,他换取了苏联的大量毛皮和白金。

1921年,哈默在莫斯科官方的报纸上看到苏联即将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扫盲运动。这则新闻看过后,他并没有往心里去。但是当他准备回国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苏联商店中的铅笔很少,而且价格很贵。哈默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苏联办一个铅笔厂。他很快得到了苏联当地政府的同意。他在苏联的举动令朋友们大惑不解,并为他担心。可怜的哈默,莫非是被“伏特加”灌昏了头脑?他怎么会想到去生产2美分一只的铅笔?

哈默从德国法伯铅笔公司高薪聘请了技术人员,很快就把铅笔生产出来了。

第一年他就在苏联获得了250万美元的纯利,第二年达到了400万美元。小小的铅笔,让他的名声大振,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据说,哈默总结了美国著名的有“世界富族”支撑的沃尔顿家族成功的一句话:“如果连身边的财富也发现不了,也许,你一切都完了。”

造物主总是把世上的许多事情弄得十分神秘。其实,真正的财富不在远处,而往往存在于你目光所能及的几步之内。

企业家们有句名言:不怕口袋空空,只怕脑袋空空。只要肯动脑筋,垃圾也能变成黄金。

上一篇:学校安全保卫心得体会下一篇:别错过优秀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