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构建轻松有效的课堂教学(精选6篇)
1.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构建轻松有效的课堂教学 篇一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探究需要学生在课前来完成,当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时要及时标记,然后再拿到课堂上询问教师,或展开集体性的探究活动;其次,课堂主要用来开展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圣人”变成了引导者和解惑者,是辅助学生自学,并与学生互动探究的好“战友”;最后,翻转课堂的核心区域离不开教学视频,这也是落实翻转课堂、实现翻转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家自行观看视频,学生可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犹如上课,同时还能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反复多次地观看。综上所述,翻转课堂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受到综合能力的束缚,他们在参与翻转课堂时难免会遇到诸多障碍,教师如果能合理地鼓励他们展开合作互助,不但可以促进自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能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提升他们的互助合作能力。
一、调整教学流程,构建互助合作的平台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才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被动地吸收知识,这种机械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小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翻转课堂则全面扭转了这个局面,着重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翻转课堂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在课下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成为了集体探究问题的平台。这时问题便出现了:该如何提高、确保小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呢?毕竟小学生能力所限,单独自学难免会遇到许多麻烦和障碍。笔者认为,教师不妨在调整教学流程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合理的互助合作的机会。
以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有关“算理的知识”为例,在开展翻转课堂学习期间,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分组:以5名学生为一组,平均每组有优等生1名,中等生2名,“潜力生”2名。然后以其中某学生的家庭为聚集点,让其余4名学生到该生的家中开展互助合作自学。在自学过程中,除了要求他们了解算理的定义及功能,还可以要求他们将自己的新想法和新建议标注出来,并展开统一论述。当论述陷入僵局,则可以将这个问题留到课堂中与教师展开合理的互动,从而达到解惑的目的。如有的小组便总结出了这样的问题:在计算过程中,虽然完成了对许多习题的解答,并得出了正确的答案,但是在计算1.8×4.5= 时,有的学生将1.8比作2,将4.5比作5,结果大约是10。一开始他们都觉得这个是正确的,但是当他们反复检验,并看到第二层积时,却发现这个答案是错的。为何会是错的呢?该小组思考许久都未能得出结论,于是做出了标记,并拿到了课堂之中进行讨论。
由上我们不难发现:在翻转课堂的背景下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能让他们快速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便于教师及时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化解学生心中的疑惑,让他们牢固地掌握知识,领悟真谛,在提升自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合作能力。
二、激发探究意识,提高互助合作的实效
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让他们彻底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角。由此看来,这便与传统教学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不但更加符合现代化教学理念的需求,同时还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其中,当学生在家中利用互助合作的方式完成了对知识点的复习,并挖掘出了诸多疑点和难点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鼓励他们再次利用互助合作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在教师的引导和解惑下完成对问题的解答,从而让翻转课堂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彰显出来,显著提高学生们的互助合作能力。
以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为例:当学生们在课下完成了自学,并初步了解了基础知识后,笔者在课堂中为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组探究问题:①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公式,思考这两个公式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以此让学生明白正方体就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②假如家中的鱼缸坏掉了,有多少种方法可以购买一个一样大小的鱼缸(以此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③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9分米,宽4分米,假如我们将鱼缸盛放6.5分米高的水,然后将一块礁石放入水中,水深变为8分米,那么这块礁石的体积是多是立方分米(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旨在增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应用能力)?在思考这三个问题时,还可以适当地渗透竞争机制,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竞争,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解答。
总之,问题意识的激发和翻转课堂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利用翻转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提问的机会,而问题意识的激发则可以增强翻转课堂的有效性。而在翻转的基础上渗透竞争机制,不但可以让小组内部更加团结,懂得何为荣辱与共,还能增强他们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合作的同时勇于聆听他人的建议和想法。由此一来,必然可以全面增强小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
三、科学导入媒体,增强互助合作的意识
多媒体的普及与发展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及小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诸多的便利。而且,对于翻转课堂来说,多媒体不但贯穿于课堂前后,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科学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互助自学,从而让他们知道该如何自学,如何合作,根据哪种流程去学,以免他们在自主探究时遇到瓶颈。此外,当学生第一次观看没有看懂时,还可以对视频资料进行回放和暂停,这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先进、便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图形与变换”的教学为例:由于小学生缺乏良好的空间思维和图形思维,所以在制作教学视频时,笔者还适当地导入了有趣的flash动画,从而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增强代入感。而在学生合作观赏的过程中,还可以在教学视频中融入一些具体的问题,或者是渗透一些互动性强的任务(这些任务和问题需要合作才能快速解决),以此让学生产生互动合作的想法,继而落实课题目标。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各项能力方面都不相同,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看懂了视频,但是有的学生在观看时却存在许多的不解,那么这时是否需要对视频进行回放呢?对此,我们可以这样指导合作小组 :当问题相对简单时,可以暂停视频,然后由理解的学生对有困惑的学生进行讲解;当问题相对复杂时,可以多次回放视频,确保先前理解的学生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也确保先前困惑的学生可以茅塞顿开。
整体来看,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让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感到更加的自主和轻松。而且,由于教学视频是由教师亲手制作和录制的,所以还会带给学生一种如同在课堂中学习般的视感,在这个氛围的带动下,当他们展开合作自学时,必然会像正常上课那样针对某些问题争论不休,而这恰恰会促进思维火花的迸射,让学生们在探究和争论中领会知识,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
总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和成长阶段,虽然他们有着良好的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但是在自学的过程中,由于知识面狭窄,经验缺乏,难免会处处碰壁,这时,如果可以培养他们互动合作的良好习惯,不但可以让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将问题解决,同时还能促进他们良好的学习意识。而在这个基础上导入翻转课堂,让学生一边实现自学,一边展开合作,不但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还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制订翻转策略,并以互助合作为导向,从而有效实现课题目标。
2.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构建轻松有效的课堂教学 篇二
一、课前细致备课
(一) 认真了解学生
课前准确了解学生的状况, 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清楚学生的学习起点在何处, 即学生已经具有了哪些知识和技能;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身体状态和情绪状态, 做到心中有数;要掌握学生的思维误区, 知道哪些问题学生容易混淆、需要进行哪些学法指导等。例如, 在教学《物体的质量》一课时, 笔者了解到, 初一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 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而质量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因此在质量概念的教学中, 笔者就想方设法化抽象为形象。笔者拿出一大杯水和一小杯水,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水越多, 质量就越大。接着又拿出一枚小铁钉和一大块铁, 问学生:“哪个质量大?为什么?”然后又设计了一个活动:让一部分学生提问, 另一部分学生回答。这样,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这一概念。另外, 笔者还了解到, 学生对重量、重力有一定的认知, 而日常生活中品质的好坏也用质量这个词表示, 所以特别容易混淆。对此, 在讲解质量概念时, 笔者还让学生区别质量与重量的概念, 要让学生明白科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不完全相同。
(二) 深入钻研教材
如果教师对教材没有钻研透, 对材料的选择、呈现的时机等没有作好充分准备, 就会严重影响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 对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进行仔细推敲, 找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 要准备好上课用的材料。教师要考虑选取什么样的材料、有没有比教材中的材料更好的选择、是否需要改进或增加实验等等。例如, 《混合物的分离》的教学, 过滤装置要用到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等, 器材多且笨重, 不易操作, 所以是否要对装置进行改进、如何改等都要事先准备好 (可改用小口瓶、漏斗、滤纸来代替, 改进后既简单又容易操作) 。
(三) 巧妙设计问题
巧妙设计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首先,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明确, 要能促进学生的有序思维、有效思维。有一教师在教学“氧气”时, 在黑板上板书了“○”, 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这实在是一个不知所云的问题。其实, 教师提问的本意是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同时引入主题, 他希望得到的回答是“一个圆、英文字母、数学符号、化学元素符号”等等, 但由于问题提得含糊不清, 学生无法回答, 造成了提问的失败。如果教师将提问改为“‘○’这个符号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示哪些不同的含义”, 也许效果就会好很多。其次, 问题不能过难或过于简单, 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无从下手或者干脆放弃, 过于简单又不能引起有效思维活动。如“这几天晚上九点, 我们可以在头顶看到哪些星座”这一问题, 对实际观察过星空的学生来说, 这是个记忆复述问题, 但对于连星座知识都不知道的学生来说, 就无从着手了。再次, 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和引导性, 要讲究呈现的顺序、时机。有教师在《月相成因》这节课的教学中, 在做完月相成因的模拟实验后马上问:“现在你知道月相的成因了吗?”结果学生根本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回答。其实, 如果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设计两个过渡性的问题: (1) 模拟实验过程中如果月球本身会发光或透明, 你能看到月亮的各种形态吗? (2) 如果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 你能看到各种月相吗?经过这样的提示, 学生就容易想到:月相成因可能与月球本身的状况有关, 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二、课堂细心教学
(一) 对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进行调控
科学课堂需要一个个合作探究活动, 而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有效调控。首先, 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 (1) 成员的搭配要进行有效组合, 一般来说按学习能力强弱进行搭配比较好; (2) 分工要明确,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任务; (3) 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观察, 学会如何进行合作、交流、归纳。其次, 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在探究过程中, 教师应深入到各个小组, 把自己作为一名参与者和学生“打成一片”, 观察学生在探究中的困惑、需要, 及时进行指导, 对优生要“放”中有“扶”, 对中等生和后进生要“扶”中有“放”, 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再次, 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反思并记录:活动结束后, 教师应舍得花时间去引领学生质疑不同小组探究方法的差异, 去关注未成功学生的失败原因, 去关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意外”, 从而去感悟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这样才能使合作探究更加有效,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发展。
(二)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学法指导
古人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首先,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这对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 学生在求解“把铭牌为‘220V 100W’的白炽灯接到110V的电路中, 其实际功率是多少?”这道题时, 可尝试以下方法指导:要求学生看题后, 先问自己解该题要用到哪些知识 (欧姆定律) ,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该题的多种解法, 分析比较得出其中较简单的解法, 解答后再要求学生讲出解答该题的思考过程。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后, 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提高学习能力。其次, 教师要准确把握方法指导的时机:如果学生的思考遇到了“坎”, 教师应及时指导;当交流中学生词不达意时, 教师要及时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当一项新的研究活动开始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 使之明确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 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如何评价方案的优劣。此外,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时还要注意: (1) 要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 利用什么工具和资料, 怎么干, 多长时间以后以什么样的方式检测、展示学习的效果, 等等; (2) 要为学生提供自学的物质资源, 及时提供实验仪器、引导学生购买学习资料以及指导学生怎么用这些资料; (3) 要让学生学会寻求老师和同伴的合作支持,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做好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和帮助。
三、课后细究作业
3.从培养兴趣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篇三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因而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的形成由低到高有以下三个阶段:一是感到有趣,二是产生乐趣,三是达到志趣。志趣是作文兴趣的最高层次,形成了志趣,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就会长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循序培养兴趣,激起写作欲望,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那麽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并提高写作能力呢?
首先,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正确评定作文成绩,鼓励他们作文中的成功点,我在作文中发现,他经过努力写作文,如果教师给他较高的成绩他就会由衷地体会到作文中取得成绩的欢乐和自信,感到作文有趣,从而更努力地写好作文,如果作文常常不及格,就会失去信心,就会讨厌作文。所以对差生的作文也应该找出成功点,一次不行,让他修改后再写,然后给予肯定,这样,原先对作文丧失信心的同学也会觉得经过努力会有希望的,慢慢地就喜欢上作文了。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和美好的希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巨大动力,作文评改中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和希望尤为重要。在作文评改中不管作文中出现怎样的情况都应该冷静地提醒自己:爱学生,给他们以希望,或安慰之,或兴奋之,或鼓励之。让学生在和谐宽容的气氛中领悟道理,尽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第二,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尝到作文的乐趣。学生对作文本身不可能产生多少直接的乐趣,就要引导他们去认识作文结果,以唤起间接兴趣,依靠意志力量钻进去。学生写作文,希望把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收到信息后,要及时处理和反应,尽快把信息反馈给学生,贵在及时。时间过长,学生对此次作文的印象就会淡忘甚至忘却。所以当学生作文交上后,教师要尽快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利用获得的反馈信息,对比作文时头脑中留下的记忆印象,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明确努力方向,从而刺激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我每次收到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后,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得到了面批,除了及时指出个人的优缺点,还在全班范围内传阅作文,张贴好作文,向报刊推荐好作文。另外,我把自己读过的好文章,好作品,也经常向学生介绍交流。信息广泛地反馈到学生那里,使学生尝到乐趣,容易激发起他们向好的学习,早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作文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学生看到了作文的价值,创作的热情也就自然产生了。
第三,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形成作文志趣。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是崇高目的和浓厚兴趣相结合的产物。如果学生作文目的明确,又有浓厚的兴趣,作文志趣就形成了。为了给学生多创造些自我表现的机会,我精心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志趣。例如:课前的一分钟演讲;成立文学社;口头作文比赛;诗歌朗读比赛以及介绍自己认为最好的书等活动。课前的一分钟演讲效果良好。刚开始时,有些学生不能脱稿,但经过半年多的时间,不但全能脱稿,还有质量,并形成习惯,既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又大大地激发了作文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寒假期间组织学生编写春联活动,抽空在班上念,看谁编写的好。有时让一个组出上联,让一个组同学对出下联。学生很感兴趣。还让同学把自己写的好作文装订成册,自我欣赏,也在班上传阅。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尝到了创作升腾的喜悦,以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些喜悦和满足又反过来成了作文的直接动机,促进学生更自觉地作文。作文的兴趣就向高级层次发展了。
4.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构建轻松有效的课堂教学 篇四
从三个环节入手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
高平
无论是在传统的语文教育背景下,还是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今天,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都是广大语文教育界同仁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一般来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里所谓的备课,并不是单一的备教材,还包括备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深入课堂,广泛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与思想差异。从而针对课文内容与学生差异,精心设计面向全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课标、难易适中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除了精心备课,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有效组织。良好的教学秩序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教学氛围。
一、导入环节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开始一项新的工作或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时,充满热情和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导语的设计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干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比如,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可设计导语为:“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然后板书课题。这比‘今天我们来学习艾青的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此诗的兴趣和激情。
二,正课环节
这是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法。总的来说,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权利。叶澜教授曾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扮演好这个角色,除了熟练地驾驭教材外,还应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具体做到“准、活、精、情”。
所谓“准”,是指三维教学教学目标定位要准,重点要突出,杜绝知识性错误;所谓“活”,是指教法要灵活,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确保学生“爱听”“爱学”,课堂气氛活跃;所谓“精”,是指教学语言要精练,要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不说无关的话,而且说得恰到好处;所谓“情”,是指情感要丰富,课堂上要尽量陶冶学生的高尚的情操。
比如,教学《大堰河―一我的保姆》一课时,应该把目标确立为:“知识目标: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能力目标: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参看农垦三亚高级中学陈飞妃老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此外,还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表情艺术和体态语言,力求感染学生。
三、作业环节
作业是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可据此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因此作业布置也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只图批改方便,而布置一些答案唯一的作业,而应注重作业的生活性、实践性与创新性。因为,学生是人,而且终究要成为社会上独立生活的人。通过作业引导,使其早日走近、认识生活是有深远意义的。如学完《孔雀东南飞》后,可布置作业为:选择本诗中感兴趣的片段,可以大胆想象,扩展细节。改写成故事或者续写本故事,题目自拟。此作业可使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设置一些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作业,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去体验所学知识,将会受到新的启发。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后,可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父母亲的背影,然后写一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得到的一些感受。
此外,作业还需创新。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型的人才,需要的正是创新,就作业这一不足道哉的环节来说,也应体现创新。比如,与其让学生抄写“沙漠、戈壁、排球、老人、报刊、电影”这几个词,还不如让学生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或编一则故事。可见,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过于单一化,而应从多方面出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全面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只有在教后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寻找不足,不断地思考解决策略,才会总结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教训,才会上好每一堂课。
5.七年级数学教学从兴趣入手 篇五
七年级数学教学从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七年级的学生教数学首先从兴趣培养.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会学,要学,乐学.
作 者:赵维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甘沟中学,甘肃会宁,730717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6) 分类号:G633.6 关键词:兴趣 新奇 亲身体验 趣味性6.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构建轻松有效的课堂教学 篇六
上海市南汇中学创建于1927年,现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寄宿制高中。今年是该校建校85周年,该校秉承“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会学习、能发展,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育人目标,以“立足浦东,提升内涵,发展特色,再铸辉煌”为工作目标,进行了德育、课程、教学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创新。德育——构建高中学生序列化德育体系,该校以德育为核心,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课程——建设了以“天地人”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教学——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特色,以教学为中心,唤起学生发展的力量,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该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关注学科教学与课外学习,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该校从关注教材转向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该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健康促进学校、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集体、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等。
【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构建轻松有效的课堂教学】推荐阅读: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从三面入手09-19
培养学生有效学习数学10-19
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论文07-15
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10-28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论文: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09-06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9-06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10-06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