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社会保险工作调研报告

2024-09-22

石嘴山市社会保险工作调研报告(共8篇)

1.石嘴山市社会保险工作调研报告 篇一

广东理工职叶学院横栏队2011年7月19号中山市横栏镇经历了这次三下乡,使我认识到更多的朋友,增加了我赌人生阅历,丰富我赌暑期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社会实践知识,关于中山市横栏镇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报告。舍不得和我在一起度过这五天的朋友,珍惜着这.广东理工职叶学院横栏队2011年7月19号中山市横栏镇经历了这次三下乡,使我认识到更多的朋友,增加了我赌人生阅历,丰富我赌暑期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社会实践知识。舍不得和我在一起度过这五天的朋友,珍惜着这段美好的记忆!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7月18号,学校所有下乡的队伍在阶梯一举行了这次暑期下乡的启动仪式。作为校级机构的一支队伍之一--横栏队,我们送走了另一只队伍--东升队,我逐渐感受到了下乡的浓浓氛围,蓄势待发,期待着隔天的出征。7月19号早上十点半,我们到达了横栏中学,并与仲恺学院管理工程学院的同学一起参加了横栏三下乡的启动仪式,听取了当地领导对横栏镇基本概况的介绍,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中山市横栏镇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报告》。让我们初步了解到横栏的人文文化与经济发展实力。当天下午,我们参观了横栏镇三沙花木基地,并且向花木协会会长、全国劳动模范陈炎连先生做调查问卷。从中我们了解到花木基地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基地对未来发展的憧憬等等。这让我们知道一个产叶的发展与当地的气候、地理并要考虑当地农户的根本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相互扶持相互配合才能赢取更大的利益。7月20号,在横栏镇政府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参观横栏镇灯饰企叶大志·一川和童车制造企叶乐美达企叶。参观两家企叶的时候有一个不同点:前者先将我们引领到办公楼,再带我们到工厂流水线;后者直接将我们引领到流水线工厂,让我们感受工厂里面的工作环境。就是这么个对比让我们感到十分震撼,其落差之大,就是想让我们明白办公楼与工厂的工作环境、层次区别,就是想让我们好好学习,学好专叶的知识,高攀上去,不要停留在流水线上拼搏。多么大的差距啊,就一件相同的产品,有的人就在用知识赚钱有的人却在用劳力赚钱。可见读书的好处!当天下午我们在横栏中学附近的敬老院参加志愿服务,并且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教手指操等等。这期间看着孤寡老人那步履残桑的画面不免有些心酸,有些老人他们的手指已经水肿了,行动已经十分不便了,葔@故呛臀颐且黄鸩渭恿嘶ザD侵质辈淮叶母锌腿欢〉俏颐怯肜先嗣堑南啻κ怯淇榈模淙恢桓谴炊淘莸目槔郑庵侄淘莸募且湮蚁M崾蔷!

2.石嘴山市社会保险工作调研报告 篇二

一、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的含义及相关指标界定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指由国家强制筹集养老保险基金, 当劳动者从事某种劳动达到法定年龄后, 由国家和社会依法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 以维持其老年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地获得大致均等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 也就是说政府应使得每一个劳动者无论其地域、身份、性别、民族、社会地位等差异如何, 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到社会养老保险服务。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均等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 机会均等, 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相同的机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成员不会因为个体的差异被排斥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外;其次, 过程均等, 即政府在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 应该使得每一个社会成员拥有均等的养老保险缴费负担水平, 并且应该拥有均等的财政补贴, 并且这种财政补贴应尽可能地向弱势群体倾斜;最后, 结果均等, 即社会成员在步入老年后可以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获得基本生活需求保障, 可以获得大致均等的养老金给付, 但大致均等不是搞平均主义, 而是相对均等。

二、唐山市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实证分析

目前唐山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两部分组成。在城镇内部, 又针对不同的群体实施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呈现了多元化、碎片化的发展特征。

(一) 唐山市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情况

1. 从机会均等角度看:

2. 从过程均等的角度看:

数据来源:根据《唐山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所得

(1) 个人缴费成本的比较

(2) 人均财政补贴额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唐山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所得

3. 从结果均等的角度看:

(1) 人均养老金水平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唐山市2012年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2) 养老金替代率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唐山市2012年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二) 唐山市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水平评估

1. 唐山市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从表1可以看出, 目前唐山市各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率已达到90%以上, 说明唐山市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唐山市居民基本上具有均等的机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但是由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遵循自愿原则等原因, 这两项制度的参保率略低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参保率。

2. 城镇内部不同群体间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缴费与待遇享受方面差距较大。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 在城镇内部的三种制度中, 个人缴费成本由低到高依次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为1.02%;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为2.05%,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为8.12%, 但在待遇享受方面, 机关事业单位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21282元, 养老金替代率达到61.5%, 而城镇企业职工人均养老金水平13553元, 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1.92%, 而城镇居民人均养老金水平仅为1346元, 替代率仅为5.53%。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城镇企业职工、城镇居民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均等现象。

3. 城乡间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差距较大。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 城乡间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极其不平等, 在四种制度中, 保障待遇较高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待遇较低的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该两项制度的养老金替代率仅为10.16%和5.53%, 远远不能够保障劳动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水平。

三、唐山市社会养老保险非均等化原因分析

(一) 多元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早在计划经济时期,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发展的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从而建立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政策, 但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十分缓慢, 由国家负责保障, 个人只需缴纳很少的费用。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待遇却高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这样在城镇内部造成了新的不公正, 城镇二元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形成。受国家政策限制, 虽然唐山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也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 但是个人缴费额度仍远小于城镇企业职工, 保障待遇却高于城镇企业职工, 唐山市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二元发展的格局, 随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唐山市虽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全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但各项制度间仍然是相互独立、相互分割的。总体来看, 城镇保障优于农村保障, 城镇内部,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保障优于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保障, 这种碎片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唐山市社会养老保险难以在城乡间、群体间实现均等化。

(二)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近几年来, 唐山市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 但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一直在2倍以上 (如表6所示) , 这也是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差距较大的原因之一。

(三) 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足与不均衡

目前, 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较小, 对农村及城镇居民10.16%和5.53%的养老金替代率远远不能够保障劳动者60岁后的基本生活, 与机关事业单位相比, 虽然政府没有直接对机关事业单位进行财政拨款, 但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缴费时单位补贴力度较大, 用人单位缴纳劳动者上年度工资总额的13%全部进入个人帐户, 而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单位缴费则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收入, 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足与不均衡导致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非均等化。

四、唐山市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均等化的对策

(一) 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建立统一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

在我国, 防止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发展, 实现人人都能够均等的享受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 构建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十分重要。2008年, 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部正式开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主要内容可以简单归纳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统一改革, 因此在城镇建立起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乃是大势所趋。唐山市也应加快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一方面加大事业单位劳动者个人的缴费力度;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起职业年金制度, 使得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障待遇不至于因为改革而降低。此外还应将公务员群体纳入改革范围, 减少改革阻力。逐渐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 实现社会公平。

(二) 继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虽然唐山市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已经达到90%以上, 但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略低于其他两项保障制度, 因此应加大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社会养老保险知识, 在农村加强对驻村干部和村官相关社会养老保险知识的培训, 可以为村民对不了解的养老保险知识答疑解惑, 使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工作深入人心。此外, 加强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对于居民参保的吸引力,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 应针对他们的工作特点制定较为灵活的缴费方式;对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 政府为了避免出现逆向选择实施捆绑式参保方式, 险制度的吸引力, 对于选择较高档次的参保者多补贴, 通过制度的完善吸引居民自主参保。

(三) 建立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转移接续制度

由于城镇职工、与城镇非从业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工作性质、工作收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所以很难为这些群体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 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大部分不能够在城镇固定的工作岗位上工作, 频繁的流动于城镇与农村之间, 因此, 及时制定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三种制度间的转移接续制度就十分必要, 这是保证进城务工人员有均等机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措施。

(四)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建立养老金调节机制

唐山市应进一步加强对于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目前,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已实行了四年时间, 但是基础养老金水平从未变动, 在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工资增长率下, 居民的养老保障待遇过低, 不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因此, 政府应该随着物价的变动和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变动, 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水平, 提高对居民缴费的补贴力度, 多缴多补, 不仅可以提高居民参保的积极性, 还可以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 最终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果均等。

摘要: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是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大致均等地享受到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 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重点考察了唐山市群体间、城乡间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的情况, 分析了唐山市社会养老保险非均等化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要加快制度改革, 建立统一制度, 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建立养老金调节机制。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唐山市

参考文献

[1]杨嘉仪, 马坤, 陈莺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再探[J].陕西教育·高教, 2012 (10) :69-75.

[2]李雪萍, 刘志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对比与城乡比较——以社会保障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8 (3) :18-25.

3.石嘴山市社会保险工作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石嘴山市;儿童死亡;监测

多年来,全市妇幼卫生监测数据为制定妇幼卫生政策和两个“纲要”的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012年在各级妇幼卫生管理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妇幼卫生监测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顺利完成。现将2012年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主要结果分析如下:

1 监测对象和方法

1.1 监测对象 2012年全市监测范围为2个区1个县的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90个行政村(居委会),监测点活产数为2138人。监测地区常住户及流动人口中孕满28周(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以上),娩出后有呼吸、心跳、脐带搏动、随意肌缩动四项生命体征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本资料统计的监测对象为监测地区常住户及流动人口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

1.2 监测方法 依据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3+1”上报模式的要求进行[1]。全市各监测县区均建立以妇幼保健院(所)为中心的三级儿童死亡报告网络,城市采取社区-区-市,农村采取村-乡-县,各级确定监测人员,及时填写统一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及季度报表。每季度逐级审核、上报。市县(区)级采用自上而下、广泛收集线索、追踪查询、入村入户层层质控的方法进行质控。2012年市县(区)级质控范围覆盖8个乡镇(办事处)。

2 结果

通过对辖区内各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监测,监测点活产数总数为2138人,其中平罗县1062人,惠农区267人,大武口区809人;全市本地户口活产数为1883人,非本地户口为335人。共报告死亡病例19例,死亡率为7.33‰ 。

2.1 地区分布:19例死亡病例中,本地户口14例,死亡率7.43‰.

2.2 年龄分布:19例死亡病例中,新生儿死亡10例,死亡率为5.31‰,婴儿死亡13例,死亡率为6.90‰,1~4岁儿童死亡6例,死亡率为3.17‰。

2.3 死因顺位:19例死亡病例中,早产、低出生体重5例,占死亡总数的26.31%;新生儿肺炎3例,占死亡总数的15.79%;溺水、窒息、诊断不明各2例,占死亡总数的10.52%;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脑瘫、胎粪吸入综合征、白血病各1例,占死亡总数的5.2%。

3 讨论及对策

3.1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构成中,新生儿死亡10例,死亡率为5.31‰,婴儿死亡13例,死亡率为6.90‰,1~4岁儿童死亡6例,死亡率为3.17‰。表明减少婴儿死亡,尤其是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因此提高围产期及新生儿医疗保健质量,改善产、儿科的服务条件,提高技术水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2]。

3.2 强化管理和培训: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居死因的第一位,故应在做好全区育龄妇女普服叶酸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孕前、孕期保健及遗传咨询工作,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力度,避免孕妇接触危险因素,严格控制用药,避免病毒感染,提高产前检查,诊断技术,有效降低先天异常的发生[3]。还要加强孕期、围生期保健,尤其是对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高危孕妇进行监护、安胎治疗以避免早产的发生,当早产不可避免发生时,应用药物促进胎儿肺成熟并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以减少死亡。新生儿窒息死亡,仍然不可掉以轻心,要继续加强高危妊娠的筛查和管理工作,对于高危胎儿应当尽早实施干预,同时加强对产科的建设,提高产科医疗服务质量,做好相关工作的培训,有针对性的提高高危患儿的抢救技能,防止儿童死亡事件发生[4]。为防止意外窒息和交通意外,要加强农村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发展托幼机构事业,加强儿童的安全管理,使儿童得到良好的安全照顾,健全急救网络,最大限度减少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发生。

3.3 5岁以下儿童死亡与医疗保健服务资料显示,我区5岁以下儿童在医院死亡占57.83%,死前接受住院治疗的占52.63%,死前诊断在省市级医院的占94.74%,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高乡镇医疗水平,强化危重症运转效率,改善医院急救水平,加强对儿童家长的相关教育,尽可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荣珩.南京市大厂区1990年至199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1,12(3):66-67.

[2]刘静.1999-2009年临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366.

[3]崔占顺,刘向华.酒泉市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227.

4.石嘴山市社会保险工作调研报告 篇四

作者:李 迅 发布时间:2013-07-13 11:06信息来源: 马鞍山市总工会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对于企业转变工资决定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分配制度,形成企业工资分配正常增长机制,保障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扎实推进“双走访、三服务”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根据省总有关文件要求及马鞍山市总相关活动的部署安排,5月份以来,马鞍山市总工会第二走访调研组,对我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基层工会汇报、召开企业负责人、工会干部及企业职工代表座谈会和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先后深入到和县、含山县、当涂县、市教育工会、交行马鞍山分行、博望新区等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深入了解我市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关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马鞍山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和谐马鞍山”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机制,巩固基础;抓重点,注重深度;破难点,努力创新;以上下联动,多方互动,典型推动等多种方式,积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实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和谐统一。

1、党政重视,强化领导。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由党委、政府负责同志牵头的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市总工会把2011年作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推进年,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并明确对未完成工资集体协商目标任务的单位,在涉及各项集体和个人的评先评优中实行重点考核,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职工参与的工资共决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按时足额支付保障机制。今年马鞍山市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意见,8月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首次要求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及市各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资集体协商的目标任务和考核要求。县(区)政府先后下发推行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相关文件,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纳入党政目标责任制,对所属区域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积极部署推进。各县区均成立了工资集体协商领导小组,政府分管领导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工作责任状,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和创建和谐企业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如和县将工资集体协商列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雨山经济开发区积极在辖区企业内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超过60%的企业分别上调了职工工资,其中,6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平均为员工上调工资10%以上。

2、联动协作,合力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坚持定期例会制度,研究解决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全局性问题,并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开展督查,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未达标的单位,在工会组织的各类评先中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先后出台了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集体合同要约行动等专项工作制度,推广使用集体协商要约参考样本,统一规范协商程序。各级工会组织将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融入工会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中,坚持“抓重点、破难点、补弱点、攻盲点、创亮点”,以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多措并举,大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成立了由劳动、法律、工资等方面10位专家组成的工资集体协商顾问团,以及由54名工会干部组成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与此同时,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市总党组所有成员分别建立了工作联系点,量化分解目标任务,定期督查。加强工作调研和分类指导,并通过试点探索,样板培育,典型引路,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3、突破创新,取得成效。积极引导基层工会开展行业性和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如花山区餐饮行业经过5轮工资集体协商,《马鞍山日报》公示,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签订了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今年4月以来,马鞍山市建筑行业经过7轮协商,7月份,马鞍山市在全省首签市级建筑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合同》覆盖建筑企业352家,惠及职工近11.3万人;同时,慈湖高新区在全省首签省级高新区区域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随着“两个普遍“工作的深入推进,企业劳动关系双方共同参与工资分配的集体协商制度有效推进,覆盖面逐步扩大。截止到目前,全市集体合同已覆盖1435家企业、19.6万名职工,工资专项协议覆盖1248家企业、11.2万名职工。从统计情况看,自开展工资集体协议工作以来,大多数企业职工随着企业发展工资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劳动关系更为和谐,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效调动,企业凝聚力增强,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实现了职工与企业双赢。

随着马鞍山市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和“项目推进年”等活动以及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营造了和谐、宽松的创业和就业环境,全市非公经济呈现出增速大、质量优、发展快的良好态势。同时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的拉动作用也日益凸现。截止到8月底,我市三县三区个体工商户已超过6.9万户,民营企业超过1.6万户,吸纳从业人员近30万人,已成为实现创业和就业的重要渠道。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随着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我市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职工工资分配领域也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走访调研中发现,我市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中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1、认识不够到位。一是政府领导有顾虑,“企业不想签”。由于“五险一金”基数逐年上调,部分企业消极对待工资协商,少数政府领导担心影响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据测算,如数缴纳“五险一金”、规范实行工资增长机制的企业,比不缴纳的同类企业用工成本提高40%以上。我市非公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市场变化等,使企业运行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压力加大,有的企业以生存困难为由,不愿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有的外资企业认为工资集体协商不是必须执行的法律条款,采取规避态度。有些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规避工资协商,一些服务型企业劳务派遣工成为工资集体协商盲区。二是工会干部有担心,“工会不敢签”。有的企业工会难以发挥作用。非公企业的工会干部大都受雇于企业老板,基本是兼职,只能“看老板脸色行事”,开展企业职工工资协商时既有顾虑又有难度。三是职工素质有差异,“个人不知道签”。职工关注度不够高。不少职工认为工资集体协商与自己关系不大,据2012年我市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状况问卷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以上的职工表示“没看过”集体合同文本;有的职工求职不容易,怕维权会丢岗位,不敢参与工资协商。

2、规范不够到位。一是有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流于形式。有的企业协商程序不规范,“重数量、轻质量,重签约、轻履约”现象客观存在,有的协议是企业主与企业工会“碰头”后的产物,未经职工充分参与或协商结果未向职工公布,有的协商内容仅有原则性条款,有的仅是将示范文本填写空格、双方盖章,应付考核。二是一线职工的收入仍然偏低。市区部分企业生产一线工人、辅助生产工人的工资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少数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随意单方制定过高的劳动定额,职工收入增长缓慢,增长部分大多来源于加班加点。三是劳资双方的集体协商能力有待提高。参与协商的企业经营者与工会代表、职工代表实际地位和掌握信息不对等,较难形成平等协商的氛围,企业经营者强调企业经营状况单方决定工资水平、工会和职工代表不敢要约不会协商等问题依然存在。参与各方对工资集体协商的相关法规政策及方法、程序还缺乏深入研究,协商水平和协商技巧有待提高。

3、机制不够到位。一是三方机制覆盖不全面。有的县(区)三方协调机制的组织机构尚未建立健全,有的县(区)和开发区还未建立企业家协会或企业家联合会,组织建设不完全到位,参与主体不够健全,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的开展只能依靠部门间的临时合作,缺乏长期、稳定、规范的工作机制。二是工会组织在非公企业未实现全覆盖。已成立的企业工会力量和工作基础薄弱,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没有独立的工会组织,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织也不够健全。因行业工会和行业商会、行业协会组织的缺位,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缺乏基础。三是工资集体协商的支撑平台不健全。虽然每年省市都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但不具备强制性,只作为协商的重要参考。再者目前政府有关方面为工资集体协商提供的数据比较笼统,集体协商所需要的包括省内、省外同行业工资水平等指导性较强的动态数据缺乏,不能满足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行业企业决定劳动定额与工资水平的实际需要。

4、法规不够到位。支撑工资协商的法规散见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中,而且都是原则性要求和措词为“可以”的选择性条款,可操作性不强。现行《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集体合同规定》对规范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集体协议行为的内容、程序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但均属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部门规章,没有相关实施细则。2011年正式实施的《安徽省集体合同条例》,明确签订集体合同成为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为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法律武器。但上述法律法规对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缺乏刚性监督,对违反协议的行为缺乏必要的罚则,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企业是否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协商质量的高低,往往还取决于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开明程度。

三、对策建议

依法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对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形成企业合理分配机制、建立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地市工会如何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担负起职责、发挥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应在“十个加强”上,下真功、求实效。

一要加强工作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因此,地市工会应当主动推动党委、政府制定出台贯彻实施意见,建立由党委、政府负责同志牵头的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努力形成党政主导、工会力推、多方配合、企业和职工广泛参与的推进工作大格局。

二要加强三方联动。协商劳动关系三方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整合力量,加强联动。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履行行政职能,加强指导、服务、管理和监督。各级工会组织要加大工会组建力度,培育工资集体协商主体,加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和企业职工方协商代表队伍建设。各级企业代表组织要督促企业将工资集体协商纳入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中,认真履行集体合同,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三要加强调查研究。把调研本地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情况及职工收入情况作为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的重要内容。全面、准确地掌握各类企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和政策,为基层工会组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要加强学习培训。定期对各级工会干部和职工协商代表进行分级培训,并把集体协商知识作为新任工会主席岗位培训的必修内容,使工会工作者普遍具备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需要的理论素质,提高职工协商代表的协商水平和各级工会干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能力。

五要加强工会组建。深入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建会行动;强力推进“双措并举、二次覆盖”;建立和完善建会数据软件管理系统;开展“双亮”活动;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工会组织建设和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建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六要加强职代会建设。职代会是是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必经的法定程序和主要环节。职代会制度与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互为作用。职代会制度保证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运行的合法化、规范化,是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要平台。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多措并举,保障这两项制度的同步推进、健康发展。

七要加强专业服务。组建由工资、法律等专家组成的工资集体协商顾问团或专家组,成立以工会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干部等相关专业人员为主体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具体负责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政策法规、谈判技巧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接受基层工会聘请直接参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等。

八要加强典型培育。坚持“抓重点、破难点、补弱点、攻盲点、创亮点”,注重培育不同类型的典型,注意挖掘工作亮点,认真总结先进经验,努力发挥典型示范和引路作用,通过召开推进会、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推广典型做法。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已经实践证明的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成效和经验。

九要加强分类指导。坚持因地因企制宜,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指导生产经营正常和效益较好的企业,重在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生产经营比较困难和效益较差的企业,重在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非国有企业参考企业工资指导线等因素,重在解决企业职工工资总额随企业效益增加而相应提高等问题;指导实行垂直管理的企业,在工资总额由上一级确定的情况下,重点围绕绩效分配开展要约协商,理顺企业内部分配关系。

十要加强督查考核。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列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大工作检查和督促力度,不断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五一劳动奖状”和“五一劳动奖章”。没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企业,不得参加“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诚信企业”评比表彰,企业经营者不得授予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5.白山市生态移民工作调查报告 篇五

作为长白山区域中心城市,白山市承担着保护长白山生态安全、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但是,如何在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解决好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两难”矛盾,实现保护和开发双赢目标,不仅考验白山建设全省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的执政能力,更考验全市领导干部的政治智慧和实践魄力。调研发现,白山市在推进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将生态文明确定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长期执政理念,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并结合东部山区特色,以解决林区、工矿区居民“城镇化率虚高”问题和林区农民进城问题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努力实现林区生产、生活与生态的互荣共赢,助推绿色转型发展“华丽转身”。实践证明,白山市实施的林区生态移民工程,既符合国家确定长白山为国家木材战略资源后备基地的战略导向,又顺应了国务院“停伐”令和新一轮《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若干意见》中“打造北方生态屏障和山青水绿的宜居家园”工作要求,是恢复和保护长白山林区生态环境最便捷的路径选择,也是推动东部山区绿色发展、转型振兴的有效手段。

一、林区生态移民没有“背井离乡、故土难离”的恋家情结为羁绊,不仅解决了移民搬迁的“第一难题”,而且有效改变了林区贫困人口封闭的生存状态

调研发现,林区生态移民工程,有别于传统意义上“背井离乡”式的生存性移民,尤其与库区、不宜居住地区的被动性、强制性移民搬迁,有着本质区别。首先,在移民目的上,林区生态移民是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为主要目的,以实现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仅遵循了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客观规律,而且有效化解了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立关系,有利于实现生态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民生意义的和谐统一,是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其次,在移民方式上,林区生态移民是在充分尊重民生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山区生活实际和城镇产业布局,让移民对象通过区位比较、利益权衡,就地就近向城镇转移,通过人口聚集提升“人的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既无需承受背井离乡、骨肉离散、重建家园的痛苦经历,又能够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充分体现了尊重民愿、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发展理念。第三,在移民意愿上,林区生态移民属于“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式移民,移民对象大多没有“故土难离”的感情牵绊,在居住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居民增收致富的感召下,既没有不愿搬、不敢搬的情感顾虑,又有效避免了搬迁过程中的抵触、对抗情绪,不仅保障移民迁出地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移民迁入地生态环境不受损害,而且通过政策引导,能充分调动起移民对象搬迁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搬”为“我要搬”。实践证明,面对生态移民难题,只要我们态度鲜明、政策有力、工作得当,就一定能激发出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再多再大的困难都会解决。

二、林区生态移民最关键的是开好头、引好路,通过试点带动和示范引导,探索完善有特色、可操作、能推广的工作模式

林区生态移民是一项新工程,如何让老百姓举家搬得出、长期留得住、就近能就业、生计有保障、长远能发展,选择什么样的操作模式,对于释放试点成果的“裂变”效应、全面铺开长白山生态移民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白山市地广人稀,全市近130万人口,约有49%分布在林区,人口聚集度差,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仅为74人,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为此,白山市围绕提高“人的城镇化”水平,把生态移民作为调节生态环境容量与城镇人口规模的重要杠杆,结合林区特点和实际,将移民对象划分为国有林场居民、资源枯竭型工矿区居民、林区农民三类重点群体,通过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相结合、企业引导与政策扶持相结合、产业引导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方式,试点先行、分类推进,探索实践了三种生态移民模式。一是国有林场撤并整合模式。主要是针对林业人口多(全市林业职工和家属共有6.9万户、18.3万人,约占林区人口总数的29%)、林场规模小(大型林场职工约3000人,小型林场职工不足500人)、居住分散等生存现状,以及林区面积和林木蓄积量持续减少、林木质量大幅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部分施业区无木可采的产业发展现状,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和支持域内六大省属国有森工林业局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林场合并和整体搬迁的方式,加快国有林场向所在地中心城镇或相邻城镇迁移,有条件的较大规模林场就地就近组建大型经营区,规划建设林业新区,实现林业产业转型和职工生活改善同步推进。以白山市松江河林业局为例,该局于1958年建局,总经营面积15.9万公顷,在册职工3643人,是吉林森工集团成员企业之一。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局充分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以减少森林资源社会性消耗为目标,以林场职工享受城市化生活为宗旨,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原有的.13个林场,逐步合并为5个中心林场,对撤并的8个林场进行了整体搬迁。目前,累计投入移民资金2.3亿元,改造棚户区68.29万平方米、12181户,安置人口3.65万人,全局1832户林场职工全部实现“山上生产、山下生活”。二是国有工矿异地搬迁模式。主要是针对“亟需搬迁而又缺乏自主搬迁能力”的资源枯竭型工矿区居民,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等方式,由当地政府牵头,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工矿区居民异地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同步解决住房、就业、生产生活等难题,推动矿区人口合理布局和规划调整。以临江铜矿为例,该矿距离临江市六道沟镇9公里,始建于1957年,现隶属于省国资委管辖,1985年因资源枯竭经政府批准正式闭矿。该矿共有居民550户、近1300人,住房结构多为土石、柳条、泥土等结构,户均面积不足2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均属危房,尤其是特大洪水和山体滑坡,矿区内多处河堤、桥涵、公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居住条件极为恶劣。

矿区职工增收困难,有65名职工工资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子女就学、群众就医等问题日益突出。异地搬迁后,采取迁宅换地的方法,将矿区职工及家属470户、1043人和社会混居80户、236人全部迁入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六道沟镇,由六道沟政府对水、电、路、供热等基础设施统一进行建设,集中解决就学、就医、养老等问题。三是产业引导整村搬迁模式。主要是发挥重点产业、旅游景区和中心城镇的辐射功能,吸引周边散居农户、无地和瘠地农民、失地农民、偏远村屯等移民群体自主搬迁,主动进入居住条件优异、产业较为发达的城镇;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村屯“整村搬迁”至产业重镇,通过发展当地优势产业增收致富。以长白县望天鹅村为例,该村位于长白县十四道沟镇,原址比较偏僻,共有居民80户、249人,村址偏远,居住散乱,增收困难,村民自主移民意愿强烈。通过政府积极引导,采取“农民+公司+政府”三位一体创新模式,利用土地置换的方式,积极筹措资金1120万元,通过整村搬,在当地旅游重地十五道沟镇望天鹅景区沟谷建设新村8万平多方米,新建民居42栋80户,道路硬化8000平方米,绿化1.2万平方米,有线电视、自来水安装率达到100%,基础设施和村民自治水平得到全面改善。近年来,在“三种移民模式”的试点引领下,白山市陆续完成了靖宇县丁小山村、老二参厂以及江源县小河口村等一批整村搬迁工程,完成了湾沟镇、临江大湖街道等一批资源枯竭型工矿区异地搬迁工程,六大森工林业局生态移民全面推进,目前全市累计完成生态移民住房改造4.7万户。实践证明,只要有好的模式引导,再加上群众的积极参与,生态移民必将成为林区居民思想“转变”、产业“转型”、生活“转身”的有效载体。

三、生态移民不是简单的建房腾地,也不是“一搬就灵”,离开了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生态移民就无法真正做到“拔穷根”,也移不出“致富路”

生态移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强调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更应注重就业和增收等方面的可持续保障,离开了增收致富和就业保障,生态移民就不会带来迁入城镇的经济繁荣,反而会成为城镇发展的负担,甚至会出现“返贫”甚至“回流”现象。调研发现,白山生态移民之所以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把移民对象就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摆到突出位置,通过产业带动“促增收、快致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支持居民种植速生林,促进移民对象自主增收。充分利用移民搬迁后腾出的土地、林地、宅基地,发挥速生丰产用材林单位面积投入高、木材培育周期短、单位面积产量高、比较效益高等特点,通过良种优苗和集约化经营,集中种植速生丰产林,为制浆、造纸、人造板等林产工业和建筑、家具、装修等行业提供原料或大径级的用材林,提高移民群体自主增收能力。松江河林业局林场撤并搬迁后,累计投入900余万元,将2个林场56公顷场址用于营造经济林,补造红松、云杉苗木156万株,实施林冠下造林1.6万亩,建设国省干线、旅游公路绿化长廊81公里,既巩固了生态修复成果,又达到了增收致富目的。20,该局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二是鼓励发展林下产业,带动林区职工增收致富。针对林业人口多、产业发展受限等实际问题,围绕推进林区经济转型,支持林业企业给予职工政策、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的扶持,通过示范带动,鼓励林业职工发展非林产业,鼓励有条件的林业职工兴办企业,推动林业职工由单一的工资性收入向创业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等多途径增收转变,为林业职工生态移民提供可持续保障。湾沟林业局大力发展中草药、食用菌、山野菜、林下参、绿化苗木和特种动物养殖等“多种经营”,变“一木独大”为“多业并举”,为企业职工创造更多实惠。年,湾沟林业局实现营业收入10292万元,实现净利润2049万元,在岗员工年均工资达到5万元,位居集团八个森工局前列。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强化林区居民配套服务增收。依托域内旅游资源富足的优势,充分发挥长白山国际度假区辐射功能,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吸引周边村屯向三道沟镇、十五道沟镇、苇沙河镇等旅游重镇和重点景区集聚,鼓励居民以户为单位成立家庭旅馆,按照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方式,大力发展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旅游配套服务业,开展特色种植、特种养殖,发展旅游经济,开发旅游产品,打造形成一批“特而强、小而美”的特色小镇。望天鹅新村建成后,依托十五道沟望天鹅景区发展旅游经济,发展成为“吉林省旅游名村”。2015年,该村经济总产值达到2320万元,比新建前增长1.6倍;旅游服务业总产值1470万元,比新建前增加4.1倍;农民人均收入11883元,比新村建成前增加了7783元,高于全县和全市平均水平。四是全力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保障移民对象就业增收。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矿泉水、人参、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生态型产业,重点发挥以矿泉水产业为特色的靖宇镇、泉阳镇,以硅藻土产业为特色的六道沟镇、八道沟镇,以人参产业为特色的万良镇等典型城镇的辐射和支撑功能,吸引周边村屯人口向重点镇集聚,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为移民对象提供广泛的就业支撑,使进城农民快速转变为产业工人。临江铜矿整体移民至六道沟镇后,借助六道沟硅藻土工业集中区这一平台,吸纳近千名铜矿职工及家属广泛就业。实践证明,将产业发展、就业安置和生态移民工作紧密结合,不仅解决了移民对象的后顾之忧,而且迅速实现“拔穷根、快致富”目标,使生态移民成为脱贫致富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通过生态移民,林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和谐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高度统一

生态移民绝不是人口的简单重组,其产生的政治效应、社会效应、民生效应、生态效应是巨大的。调研发现,林区居住人口过多,不仅正常的生产生活对林区环境造成一定损害,而且存在盗伐烧柴、蚕食林地、开荒种参等现象,对长白山区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破坏,并在林区防火、林政管理等方面增加了困难、形成了隐患。通过生态移民完成矿区、林场、村屯整体搬迁后,对周边山地“小片荒”进行清收还林,对山体破损创面进行植被修复绿化美化,使荒废的矿山、林场和蚕食林地恢复森林植被,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能够减轻人口对林区生态环境的压力,减缓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促进林区人口合理再分布,能够使林区生态系统和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逐步得以恢复与重建,使“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使林区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林区资源、增加造林面积、减少投资浪费、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发展林区经济、土地资源增效等“多赢”目标。据白山市初步测算,全市通过生态移民,最多可迁出林区居民8.2万户、19.9万人,可新增9.1万公顷还林土地,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全市森林总面积的5.6%。如按照每公顷植树3000株计算,新增还林地可植树2.73亿株,15年采伐期后可新增木材产量820.4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年新增木材产量55万立方米。而且,通过生态移民,白山市每年可节约烧柴181.6万立方米,超出2012年全省木材采伐量49.9万立方米。这既是生态账,又是效益账,同时也是一笔政治账、社会账,必将对长白山区绿色转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6.关于佛山市对口扶贫工作的调研 篇六

甘 霖 前 言

2009年10月,佛山市对口扶贫工作在大范围内展开。笔者作为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编制办和市委党校派出的第一批干部前往清远市英德白沙镇石园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经过半年的工作实践和对周边工作组扶贫情况的调研,笔者对这次扶贫工作碰到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如何进一步推进驻村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提出六点思路与对策:一是确立市场运作的开发式扶贫总体思路。二是创新是扶贫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三是科学识别贫困人群是对口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四是扶贫干部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做到扬长避短、因地制宜。五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求真务实与维护稳定相统一。六是“扶业”与“扶人”并举,人力资源培训是关键。

关于佛山市对口扶贫工作的调研

甘 霖

一、驻村帮扶工作碰到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贫困户的识别排查难。目前,各个贫困村普遍存在虚报贫困户数和贫困程度等情况,“富戴穷帽”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贫困人群的识别与排查是扶贫工作的基础。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排查效果并不理想:(1)缺乏统一标准。目前,各帮扶单位对贫困人口的认定标准存在差别,市里也没有下达衡量农户收入的统一标准。(2)核实困难。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驻村干部入户调查,用眼睛看,听群众说,存在一定的主观性。(3)容易出现反复。贫困、脱贫和返贫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否贫困随着时间、环境变化容易出现反复。(4)存在中间人群。这部分人徘徊在贫困和脱贫的灰色地带,难以界定。(5)容易激化矛盾。由于关系到经济利益,农户对排查存在抵触情绪。

二是帮扶资金的供给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当地群众需求。以石园村为例,按照贫困户当前的收入和省里的脱贫要求计算,扶贫资金每年需要上百万;这半年来,村里提出帮助发展自来水工程,资金需求达80多万,帮助村委会改建市场商铺,村里预算是57万。此外,当地政府也提出了支持一定数额办公经费的请求。面对如此大的资金缺口,帮扶单位的资金筹集能力明显不足。三是帮扶对象表现出一定的思维定势,对帮扶成效产生消极影响。多年的贫困使他们对脱贫缺乏信心,畏难情绪比较严重,对各种帮扶措施产生不信任和否定心理,不愿意积极想办法,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还有的村民已经习惯于带着贫困村的帽子,习惯于享受国家政策给予贫困村的各种好处,帮扶对象包括一些村干部容易从经验出发,以为扶贫就是给钱给物质,主观上缺乏脱贫的积极性。

四是对扶贫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较难。现在市里每年拨付给贫困村一定的帮扶资金,该资金在帮扶干部签字认可后就直接进入村委会帐户,这就使得在该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帮扶干部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

五是帮扶干部的身份不够明确,信息的沟通协调不够及时、通畅。不同的身份会有不同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按照笔者个人理解,驻村干部应该不属于村干部,但又不能仅仅充当帮扶单位和村里的联络员。既然常年在村工作,他们在村委、镇扶贫办的定位就需要进一步明确,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其他干部分工合作。信息的沟通协调也要加强,包括纵向的市扶贫办、帮扶单位、驻村干部之间,以及横向的各个帮扶单位之间等。在大的帮扶目标下,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如给贫困户摄像、档案资料的采集和录入同当地扶贫办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很多,帮扶干部对市里的一些工作要求往往因了解不及时、不具体而无所适从。

六是扶贫干部分阶段工作的流动性对扶贫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市里从实际出发,采取了每半年轮换一批干部的做法。这种做法考虑到了驻村帮扶干部在工作、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体现了对驻村干部的关心爱护。但是,在半年的时间里,扶贫干部往往是刚刚熟悉情况,工作也才刚刚上手就已经面临工作交接,这对工作的连续性,对帮扶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一定的影响。

二、进一步推进驻村扶贫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一)确立市场运作的开发式扶贫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市场在扶贫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渐改变以往单纯给钱的做法,通过扶思想、扶技术、扶产业、扶市场,变输血为造血;以项目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坚持“两大原则”,围绕“四个结合”开展工作。

1、坚持“两大原则”。在扶贫工作中,一是坚持“扶贫扶志”的原则;二是坚持“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扶贫步骤、措施上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的以生活救助和慰问为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以思想帮扶、精神脱贫为主,再辅之以种养脱贫和劳务输出脱贫。

2、围绕“四个结合”。劳务扶贫与种养扶贫相结合;规划到户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一是在脱贫方式上确定劳务扶贫与种养扶贫相结合的思路。这两种脱贫方式对资金的要求相对比较低,操作性强且见效快,也容易被贫困户接受。对有富余劳动力的贫困户来说,劳务输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手段;对因家庭特殊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帮扶单位可以提供一定的种养启动基金,提供种养技术培训和销售市场。由于具有绿色、有机食品的特点,其产品甚至可以以佛山的市场价格收购后由单位的干部职工内部消化。

二是以项目为载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划到户,责任到人,面对的是单个的贫困户,而整体上的脱贫致富离不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应当围绕当地主导产业与佛山的优势产业以及帮扶单位职能特点寻找着力点和切入点,努力开发潜力产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以石园村为例,可以根据当地山清水秀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发挥组织优势,与佛山的各个生态产业园联姻,如与顺德陈村的花卉产业相结合,发展种草、栽树的生态产业,学习借鉴它们在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和办法制定以及产业规模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从而达到既保护环境又扶贫济困的双重目的。

三是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思想贫困是比物质贫困更加难以根除的痼疾。在开展物质扶贫的同时,要开展精神扶贫破除困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小农经济观念和小生产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新生活新事物的接触,采取援建村级文化基础设施、送课下乡、组织参观考察等方式,造就一种对农户原有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力,彻底打破与现代市场经济相抵触的经验式思维模式。对于一些因经济拮据而缺乏产业发展的原始投入或无力扩大再生产的贫困户,则为他们无偿提供生产所需的资金和物资,通过“输血”的方式帮助他们启动生产。

四是确立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产业化发展方向。相对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绿色、环保、无污染、旅游资源丰富是这次对口帮扶地区普遍拥有的比较优势。以石园村为例,它虽然自己不是旅游景点,但周边著名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很多,且车程都在半小时左右,如森波拉森林公园、观音山风景区、聚龙湾旅游度假村等。因此,要发挥比较优势,以特色为主攻,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实现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错位发展,将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1)以生态农业为中心,发展休闲农业、乡村观光旅游。(2)以产业化为方向向周边旅游市场提供旅游服务和旅游商品。(3)以投资入股的形式与当地镇、村合作建设干部活动中心,在增加当地经济收入的同时使之成为佛山市干部培训的基地。

(二)创新是扶贫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1、创新扶贫形式。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变传统的就生产抓生产、就农业抓农业、就扶贫抓扶贫的工作模式,真正实现由“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和“创新式扶贫”的转变。

2、创新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要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引导功能,充分调动农户自身投入的积极性,形成以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为导向,农户自己投入为主体,信贷和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体系。要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佳效益,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采取项目资金公示等制度,强化扶贫资金的监督与管理。

3、创新项目的实施组织机制。在组织实施上要抓大户、抓“龙头”,形成一批脱贫致富的扶贫典型,带动产业化扶贫的健康发展。当前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误区,认为扶贫只能帮穷不能帮富。其实,这些能人大部分是村里的“两委”干部,他们能力强,对群众的影响力大,对家乡整体脱贫的愿望也比较强烈。因此,对现有的能人、富裕户,我们要尽可能帮助他们把产业做大、做强。在对他们进行产业扶持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机制,让贫困户参与到生产经营当中,把他们的利益同广大贫困户的利益联系起来。

4、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引导、帮助规划、提供服务来解决农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力为扶贫项目的实施创造优良环境。当前,尤其要建立好产业化扶贫的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户找准市场信息,找到销售渠道,保障农户利益。

5、创新评价体系。现有的以人均年收入为脱贫标准线的评价方式主要关注的是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关注重点是农户的收入却忽视其支出情况,在医疗、教育等费用未纳入评估的情况下评价脱贫成效无疑有所欠缺。为此,今后衡量对口扶贫的成效,不能紧紧把收入增加,把扶贫对象减少作为唯一指标,而是不仅要关注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存的需要,而且要关注其发展需要,增加和完善帮扶对象发展能力的提升等评价体系。

(三)科学识别贫困人群是对口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

必须进一步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提高扶贫对象识别的精准度。一是要统一标准。二是要民主公开。要注重发挥基层群众的作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群众民主评议,筛选和公示贫困户名单,提高识别的透明度,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三是要动态管理。应始终坚持“有进有出”的原则,对农户经济信息及时调整,实现动态管理。四是要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对象的科学分类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扶助措施。对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单纯的低保、五保对象,我们认为主要应该侧重于生活救济和精神抚慰,重点是组织好为贫困户献爱心、送温暖活动。至于他们的生存保障,主要还是应该由社保部门负责;对因病、因灾暂时生活困难的农户以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则应侧重于通过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生产项目的扶持、劳动力培训转移等途径进行。

(四)扶贫干部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做到扬长避短、因地制宜。

工作中,我们一是经常与镇、村扶贫工作相关人员交流意见,了解和参考他们对石园村脱贫工作的想法、思路。二是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民。三是到别的帮扶点参观学习以打开工作思路。从在石园村调查走访的情况看,当地群众对实施自来水工程、种养殖业等项目比较积极,且要求迫切。为此,我们到离村十里外水库考察水源并制定了供水路线,确定了供水计划方案。我们还同村里确定了提供启动资金,大力发展种养殖业的脱贫思路并向村委会提供了首批5000元启动资金。在此期间,我们协助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先后赴白沙和英德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企业招聘。其中2009年12月15日的白沙招聘会组织了15家单位(共1000多个工作岗位)参加;2010年3月3日的英德招聘会组织了白沙镇213人前往应聘,应聘成功82人,有意向就业登记62人;此外,佛山市委党校还提供了多个优质的后勤服务职位给石园村,当前,有三个村民已经在党校经过培训顺利实现了就业。

(五)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求真务实与维护稳定相统一。驻村是为了帮忙,帮扶不能添乱。这就要求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在扶贫的目标和手段之间体现一定的灵活性。例如,在对贫困户的识别和排查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除了低保户和五保户是属于绝对贫困以外,其他部分困难户基本上属于相对贫困,其中相当部分人群事实上应该已经达到和超过人均1800元的贫困标准,因为在当地,低于这一标准而不属于低保、五保对象的事实上很难生存。但是经过走访我们发现这一部分人的生活确实又很贫穷,他们正游走于贫困和脱贫的灰色地带。以石园村为例,我们认定村委上报的250多户的贫困户中有90多户属于这种情况。经过与村委会沟通以后我们了解到,他们上报的贫困户名单已经全体村民认可并多次公示,如果我们推翻后重新认定则容易影响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干部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增加驻村帮扶干部今后工作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很可能会激化干群矛盾,破坏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因此,我们在与村干部核实贫困户数量的时候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在认可村委工作的同时一是要求村委会在不激化矛盾的情况下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二是计划在脱贫工作的过程中去伪存真,也就是经过一个阶段的扶贫以后,对一百多户家庭经济情况好转的、已经帮助实现劳务输出的以及那些适合外出务工但经多次帮助拒不工作而家庭经济条件又较好的作脱贫处理。

(六)“扶业”与“扶人”并举,人力资源培训是关键。

扶贫工作应该围绕培育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进行。因此,扶贫要扶业,扶业要先扶人。要注重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民适应社会的转型,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提高开拓生存空间的能力。

7.石嘴山市社会保险工作调研报告 篇七

1 何谓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由于企业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极为宽泛, 因而对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亦难以作出全面的界定。也正是缘于此, 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内容迄今尚无一致的认识。但一般认为, 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对雇员的责任。既包括在劳动法意义上保证雇员实现其就业和择业权、劳动报酬索取权、休息权、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权、社会保障取得权等法律义务, 也包括公司按照高于法律规定的标准对雇员承担的道德责任。

(2) 对消费者的责任。消费者消费公司的产品或服务, 他们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价值和利润能否实现。此外, 若消费者满意该公司的服务或消费品, 他对该公司便会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偏好, 对这种偏好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负面的情绪。因此, 公司对客户的责任包括:第一, 保障安全的责任。第二, 使客户知情的责任。第三, 保障客户的自主选择权。也就是说, 客户享有自主选择产品或服务的权利。第四, 保障客户求偿的权利。

(3) 对债权人的责任。公司能正常运营并营利, 是债权人的利益保障。公司应依据合同的约定以及法律的规定对债权人承担相应的义务, 这种义务可视为公司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此外, 公司还对作为整体的债权人负有以谨慎的注意义务从事经营活动并保证公司资产保值和增值的责任。

(4) 对社区的责任。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 公司的经营活动不仅影响股东与消费者的利益, 对其所在的社区的所有的成员也有很大的影响:第一, 公司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增加居民收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 当地就可以有较多的就业岗位, 居民收入会增加, 福利会提高;公司经营不好, 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第二, 公司的生产经营直接影响当地的环境, 对居民的健康产生影响。第三, 公司的扩张也会对社区居民带来影响。比如公司扩建可能要动迁居民, 开发新项目或许会带来污染, 大量招募外地员工会加剧当地公共交通、教育、住房、用水、用电、饮食等方面的矛盾, 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等等。所以, 公司应对其所在的社区及其居民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它要求公司积极参与并资助社区公益事业, 协调好公司的发展与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 参与其所在的社区的建设, 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醇化社会风尚、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等。

(5) 对社会公益活动的责任。公司的这项责任的内容最为广泛, 包括了向社会公益事业诸如医院、社会福利院、贫困地区等提供捐赠, 招聘残疾人、生活困难的人、缺乏就业竞争力的人到公司工作, 为教育机构提供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等, 举办与公司营业范围有关的各种公益性的社会教育宣传活动等等, 均属此列。公司对社会公益活动的责任是一项传统意义上的公司社会责任。

(6) 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公司也是人类生存的手段之一, 因而它应当服从人类生存这一更大的价值目标。公司应在制定发展方略时, 承担起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有效开发和适当保护的责任。

由此可见, 企业社会责任, 是指企业对所有者、员工、消费者、政府、公共利益、环境等利益相关者及自然环境承担责任, 由经济责任、持续发展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构成。履行社会责任, 不仅意味着企业要依照法律, 履行好自己的法律义务, 还应在自愿的基础上, 超越法律义务, 在人力、资本、环境以及与其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中做出更多的投入。

2 供水企业的社会责任

对于国有供水企业来说, 履行社会责任, 既有一般企业的共性, 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于: (1) 作为国有企业, 其的根本性质是全民所有, 是国家财政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就是作为国家代表公众利益参与经济和干预经济的有效手段而存在。 (2) 水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水行业的社会属性, 也决定了供水企业在很多时候必须将社会效益摆于经济效益之前。当然, 供水企业自身的企业属性也要求其应该确保良性的运行, 争取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 但是, 笔者认为, 国有供水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多地是要着眼于非经济目标的实现, 经济目标的实现是为非经济目标的实现服务的。

在此前提下, 笔者认为国有供水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三方面: (1) 安全优质供水, 诚信服务, 追求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2) 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并关注利益相关方, 促进员工、供应商的共同成长, 关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 履行企业公民的责任, 关于社会公益事业,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下面, 笔者将以佛山水业为例, 对供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进行剖析。

根据佛山市水业集团已经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书, 近五年来, 该公司无疑在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 保障饮用水安全优质方面。近5年来, 该公司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一方面研发水处理的新技术, 自2001年以来, 佛山水业每年的技术改造投入都数以千万元, 依次建成了信息中心、调度中心、国家级水质监测站、给水处理中试基地、院士工作室、省水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 (暨研究生创新培养) 基地等高端技术平台。其中, 水质监测站拥有价值超过两千万元的大型水质检测仪器和一流的检测环境, 具备按GB5749-2006等18个标准, 对10大类产品207个参数进行检测的能力, 连续十一次参加国家考核都获评为“优秀”, 强大的检测能力为保障市民饮用水的安全提高了有力保障。2010年4月, 李圭白院士工作室在佛山水业挂牌, 李圭白院士是水行业的业界泰斗和领军人物, 这次是他首次与水务企业合作成立工作室, 开创了业界先河。李圭白院士工作室的设立, 填补了佛山在公用事业方面没有院士工作室的空白, 并在水技术前沿技术开发研究、防治河流重金属污染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快水厂生产工艺、净水设施的改造, 加强管网建设。十二五期间, 该公司相继建成了北江水厂、第二水源首期工程等重大民生设施, 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5年来, 该公司属下水厂的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综合合格率均超过99.9%, 出厂水浊度均值<0.2NTU, 管网水浊度均值<0.3NTU, 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和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T 206-2005) 。

(2) 在服务方面, 该公司致力于打造服务型企业, 坚持“从点滴做起”的经营理念, 近年来不断优化服务, 提高服务效率, 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完善的客户服务系统。抄表准确率达99.99%, 抢修及时率达99.82%。自1996年开始, 该公司对禅城区一万多个, 总容积二十七万立方米的高、中、低位水池每年清洗、消毒两次以上, 历年来一次清洗、消毒合格率平均超过99.7%。自2001年开始, 公司在全市区铺开在用住宅楼房“一户一表、独立计费”改造工作, 并采取了优惠政策来减轻用户的负担。目前, 佛山水业集团投入一户一表的改造资金已逾亿元, 市区一户一表数约18.5万, 一户一表率逾九成。2009年开始, 推出服务队进社区活动。佛山水业集团调遣多个窗口部门的精英组成“便民服务队”, 利用周末休息日走进各大社区, 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服务。从“被动等”转变为“主动做”, 佛山水业集团实现了客户服务工作的“前移”, 深受市民好评。

(3) 在公司治理方面, 现阶段佛山水业集团的管控模式正以经营管理型向战略导向型转变, 集团总部将由经营决策中心和生产指标控制中心逐步转变为战略决策中心和投资决策中心, 通过考核企业经营的重要举措以及重要的财务指标, 来追求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财务的快速增长。

(4) 在与员工、利益相关方共同成长方面, 佛山水业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安全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根据体系要求, 公司完善了一系列管理措施, 明确集团的各项能耗、物耗、废水、废气、废物排放指标, 危险品处理规定。以严格的流程和制度管理, 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 保障供应商符合环境安全, 确保与利益相关方的共赢。

(5) 在社会公益方面, 公司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援川建设、西部开发、佛山市第二水源开发等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热心参与军民共建、扶贫助学等多项公益活动, 为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这些社会责任的履行, 无论是对供水企业的发展, 还是对与企业有关的利益相关方、社会公众来说, 都具有极大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就企业本身来说, 供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既有现实的迫切需要, 又有利于提升公司的自身形象, 还有益于长远利益。如对供水安全设施、供水技术的投入, 就使得佛山水业树立了“安全、可靠”的企业形象, 深得政府和市民的信任。尽管, 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会使企业的短期利润受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 不少城市的供水企业由于承担了第二水源的工程, 投入巨额的资金而使得企业陷入债务的泥潭, 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 我们要说的是, 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应该注重的不只是短期的利润最大化, 而应该更注重长期的经济效益。承担社会责任将为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 从长远来看, 这也会保证了企业的良好声誉, 是一种用金钱无法衡量的无形资产。

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职工、消费者、公司的债权人、社区居民等来说, 会因为供水企业承担了社会责任, 使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而安居乐业。职工的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健康得到保障、经济上和生活上有了安全感, 用户能够放心满意的消费, 放心饮用自来水, 公司债权人在与公司业务往来中不用再提心吊胆其交易安全等等, 这些都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有利, 这一切反过来有利于他们为公司进一步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对社会来说, 供水公司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 无疑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 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例如, 佛山水业与南沙守备部队二连于2001年1月18日签订《军民共建协议》, 近十年来, 双方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 军民情谊与日俱增。期间, 公司十多次派员前往湛江基地慰问南沙守备部队二连, 并为二连官兵装修营房、购买图书、电脑等, 为官兵解决实际困难。军企业共建为推动军地双方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又例如, 佛山水业自1998年起就与高明团委合作开展希望工程“扶苗助学”活动, 至今共捐赠了12万元物资, 帮助22名小学生重返学校。公司社会责任的理念, 不仅为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提供了物质条件, 同时也奠定了精神基础。

综上所述, 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不仅有利于企业及其利益相关方的发展, 也有利于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 促进企业利益方的多方共赢。国有供水企业, 应自觉将社会责任纳入其经营战略, 并结合行业特点,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社会实际需求,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 合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拓展, 社会责任也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标准。履行社会责任, 不仅有利于展示企业的形象, 也有利于促进企业、企业利益相关方乃至社会的共同发展。试图探讨供水行业的社会责任, 并探讨供水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意义。

8.石嘴山市社会保险工作调研报告 篇八

同时,中央和地方的各项调控政策为支农融资提供了便利条件。一是国家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为林权融资和流转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保监会《关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运用保险资金开展支农支小融资业务试点的批复》(保监许可〔2015〕1261号),允许人保财险开展支农融资业务。有利于加快保险扶贫开发,为支农惠农,解决贫困地区融资难、融资贵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同时也为白山市21404名贫困人口创造了脱贫机遇;三是白山市积极筹措搭建政、银、保、企沟通平台,力促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为盘活林产资源,促进林权流转,助推脱贫攻坚,白山市政府与人保财险白山分公司林权流转平台合作,启动了“金钥匙”金融扶贫工程,采取“保险+政府平台+N”的合作模式,创新推出“商品林支农融资”项目,采取林权抵押的方式向专业合作社、农户融资,用于发展木耳、人参等当地特产种植、养殖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目前该模式共向7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发放融资贷款1505万元,惠及农户101人。预计全年融资额达5亿元,为三农发展和扶困脱贫注入了新的动力。

模式之一:“保险+政府平台+农户”合作模式

此模式是人保财险与人保资本合作推出支农融资业务创新试点。人保集团在全国设定10亿元规模,白山市作为试点市争取到1亿元贷款规模。具体流程是林权所有人将林权过户给林经公司,林经公司再将林权抵押给人保公司,由人保公司给借款人放款,并对贷款人承保种植成本险和价格指数险,最大限度规避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自然灾害和经营不善的风险,以及销售过程中的市场风险。保费由政府补贴60%。贷款到期后如果出现不良,由林经公司托底收购,并负责流转拍卖。该模式缩短了贷款链条,更加便利农户融资。目前已发放贷款1505万元,惠及农户7户,最高贷款额度500万元,最低额度10万元,年利率6%。主要支持农户发展林下经济,如种植蓝莓、人参、木耳,养殖土鸡、牛、羊等。

模式之二:“保险+政府平台+扶贫产业”模式

【石嘴山市社会保险工作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上一篇:中学德育心得体会下一篇: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