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共8篇)
1.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篇一
农业技术推广和监管机构在农产品可追溯监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的规定,作为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有重大影响的产品,建设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是解决我国农产品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目前食品安全方面的主要课题。作为最基层的农产品生产单位,如何建设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门的重点工作,通过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推动基层家庭农场结合实际制定实施规划,加快建设追溯体系,确定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产品名录。
关键词:监管机构;农产品;可追溯;监管体系;建设;作用
一、推进重要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主要方法
1.推进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建设。以农药、兽药、饲料、肥料、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登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全程追溯监管为主要内容,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电子追溯码标识制度,建设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实施全程追溯管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
2.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以责任主体和流向管理为核心、以追溯码为载体,推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相衔接,实现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推动基层家庭农场积极参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运行。支持开展肉类、蔬菜、中药材等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地区,要大力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加快建立保障追溯体系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如何做好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建设
1.完善标准规范。建设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得关键在于基层农户,要针对不同农产品生产流通特性,采用简便适用的追溯方式。以确保不同环节信息互通、产品全过程通查通识为目标,抓紧制定实施一批关键共性标准,统一数据采集指标、传输格式、接口规范及编码规则。
2.发挥认证作用。探索以认证认可加强追溯体系建设,鼓励有关机构将追溯管理作为重要评价要求,纳入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有机产品等认证,为广大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市场化认证服务。适时支持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探索建立追溯管理体系专门认证制度。
3.推进互联互通。建立完善政府追溯数据统一共享交换机制,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合作模式,推进各类追溯信息互通共享。依托已有设施建设行业或地区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上下游信息互联互通,创新查询方式,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一站式查询服务。
三、加强政府部门协作,强化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监管
1.强化基层家庭农场的主体责任。家庭农场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追溯管理制度,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鼓励采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采集、留存信息,建立信息化的追溯体系。要通过农民种养殖合作专业社、龙头企业等建立多样化的协作机制。电子商务企业要与线下企业紧密融合,建设基于统一编码技术、线上线下一体的信息化追溯体系。
2.发挥政府监管部门的督促引导作用。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家庭农场的监督检查,督促其严格遵守追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追溯体系。围绕追溯体系建设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示范创建活动。
3.支持农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种养殖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种养殖合作社要深入开展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宣传贯彻活动,推动会员企业提高积极性,主动建设追溯体系,采用市场化方式引导会员家庭农场建设追溯体系,形成行业性示范品牌。
4.发展追溯服务产业。支持社会力量和资本投入追溯体系建设,培育创新创业新领域。支持有关机构建设第三方追溯平台,采用市场化方式吸引企业加盟,打造追溯体系建设的众创空间。探索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立追溯体系云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化追溯管理云服务。支持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咨询、监理、测试及大数据分析应用等机构积极参与,为企业追溯体系建设及日常运行管理提供专业服务,形成完善的配套服务产业链。
四、扩大参加可追溯体系的家庭农场产品在农产品市场中的份额,农产品监管机构在可追溯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1.促进质量安全综合治理。推进追溯体系与检验检测体系的对接,严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的管控链条。发挥追溯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作用,创新质量安全和公共安全监管模式,探索实施产品全过程智能化“云监管”,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完善预测预警机制,严防重要产品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安全风险,完善家庭农场的质量诚信自律机制,调动公众参与质量安全和公共安全治理的积极性。
2.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建立与认证认可相适应的标识标记制度,方便消费者识别。探索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和质量失信“黑名单”,适时发布消费提示,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加大可追溯产品推广力度,营造有利于可追溯产品消费的市场环境。
3.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加强追溯大数据分析与成果应用,鼓励家庭农场以追溯体系建设带动品牌创建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家庭农场利用追溯体系进行市场预测与精准营销,更好地开拓市场。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菜市场等集中交易场所结合追溯体系建设,发展电子结算、智慧物流和电子商务,实现创新发展。
五、完善制度,强化保障家庭农场的农产品竞争力,政府部门在可追溯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1.完善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可追溯管理制度,细化农产品追溯管理和市场准入工作机制。研究建立健全相??的随机抽查与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效率。研究制定追溯数据共享、开放、保护等管理办法,加强对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交换、利用、开放的规范管理。
2.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建设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为开展追溯体系建设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产品责任保险。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可追溯产品。完善追溯技术研发与相关产业促进政策。
3.落实工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公益性事业,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及工作重点,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落实部门职责分工及进度安排,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文虎.加强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几点思考[J].《新疆畜牧业》,2013(7):10-11.[2]傅进,殷志扬.农业监管部门视角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4):432-434.[3]刘玉龙.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甘肃农业科技,2014(8):60-62.
2.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篇二
随着食品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 农产品质量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 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每个环节都做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 应在我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政策措施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近年来, 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从欧洲的疯牛病、日本不二家、瑞典奶粉检出重金属超标等食品安全事件到我国的瘦肉精、地沟油、塑化剂、细菌门等事件, 使民众对食品安全产生巨大怀疑。这种情况下, 全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人口众多, 为了满足人民的生存生活需要, 农产品需求量逐渐增大。作为农业生产大国, 我国的农产品除了满足本国人民需求之外, 也出口到其他国家。
近些年来, 农产品由于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 政府职能部门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制度进行监管。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提出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业质量安全工作,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 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 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 强化农业投入片监管, 大力推广高效安全肥料、低毒低残留农药, 严格规范使用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十七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对我国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工作部署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被放在首位。
2011年, 农业部为加快“十二五”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根据《全国农垦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11-2015年) 》、《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部署和要求, 结合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实际, 制定《全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农业部颁布《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监督抽查方案》, 启动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监督抽查工作, 进一步依法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
1.2 农产品质量追溯发展意义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对于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保障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意义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需要落实责任管理。《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要求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建立食品召回制度、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引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从农产品生产源头抓起, 建立起一整套质量追踪、追查、追溯机制和制度, 通过条码能追溯到产品的生产班组、时间、流程, 建立起有效的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检测、包装标识等关键环节的全国监控信息系统, 是一套有效的监管路径。建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 使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每一步都有记录, 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 通过追溯管理, 对质量事故发生全过程的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问鼎、质量追究, 从而强化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实施农产品可追溯制度, 是保障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于促进农产品质量提档升级、开拓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农产品质量追溯技术和体系发展现状
2.1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追溯现状
2.1.1 欧盟
全世界范围来看, 食品安全可追溯性工作起源于欧盟, 欧盟有有效的纵向和横向管理监控体系, 2000年欧盟颁布了《食品安全白皮书》, (EC) No 1760/2000和 (EC) No 1825/2000号法规, 后期又出台了 (EC) No 178/2002号法规, 要求所有的食品和食品成分具有可追溯性, 2005年1月1日起凡是在欧盟国家销售的食品必须要具备可追溯性, 对于进口食品, 不具备可追溯性的食品禁止进口。并相应制订了鱼类、蛋类和禽类、水果和蔬菜以及转基因产品等相应的追溯法规。欧盟农产品从生产环节和市场管理环节严格监管, 在市场管理环节采用农产品追溯制度有利于确定农产品的身份、历史和来源, 增强通过生产和销售链追踪产品的能力。
2.1.2 美国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物性恐怖主义法案》, 提出“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管理”, 在法案指导下 FDA新近制定了三个重要的法规, 这些规定为企业和执法者提供了实施食品追溯的技术和执法依据。美国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分为三类, 即农业生产环节可追溯制度、包装加工环节可追溯制度和运输销售过程可追溯制度。如在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都可追溯到上一个环节。
2.1.3 加拿大
加拿大农业部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共同合作, 于2004年开始建立食品质量追溯机制。加拿大政府制定三部法律及配套法规来规范和管理农产品流通市场, 目前可保证80%的国产食品从农产品原料到零售均可得到溯源。CIFA专门设立两个部门来对食品安全进行追溯管理, 以EAN-UCC为基础制定了两个重要的标准和导则:《食品溯源数据标准第一版》和《食品溯源良好规范》, 制定了牛肉、新鲜农产品和水产品的操作指南。
2.1.4 日本
可追溯制度是日本农产品与安全制度的重要构成, 于2001年立法实施建立国产牛肉的追溯体系, 2005年牛肉可追溯性制度开始实施。2004年起, 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 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在2005年底以前建立粮油农产品认证制度, 开发国家食品溯源数据库系统。2006年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影响。2011年7月1日起, 日本对进口农产品实施可追溯性法规, 将要求追溯农产品的原产地至县级。
2.1.5 中国
在政策方面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记录、农产品包装标识、追查追溯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明确了建立生产记录、进销货台帐和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的责任主体和罚则。也逐步的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试点探索:济南市从2005年9月起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建立健全食品市场准入制、食品安全事故可追溯制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等;福建省首个肉品质量查询系统2005年8月28日在厦门市正式开通;2004年7月, 云南无公害养殖及肉制品EAN.UCC射频管理系统项目启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于2004年4月起确定肉类行业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行业, 开始启动肉类食品追溯制度和系统建设项目。2007年1号文件中提到要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2008年1号文件也提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 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 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2.2 农产品质量追溯技术及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相对分散, 集中化种植、生产程度不高, 相对来说农产品生产具有主体多样化、运销流通市场化、监管控制分段化的特点, 不利于开展追溯体系。目前我国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是以省、市、部门为单位的追溯系统。2008年农业部农垦局与15个省级主管部门及23家企业签订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合同。目前我国农业部农垦局开发建设了以责任可追溯为重点的追溯系统, 有效满足了企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等不同生产主体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的需要。借鉴国内外质量追溯管理经验, 运用计算机、数字化物流管理的技术, 已初步建立起以“四个系统”、“一个中心”为核心的开放实用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 建设信息采集、分析和查询体系, 稳步推进质量追溯实施进程, 全程记录种植、养殖户在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 逐步扩大可追溯农产品品种与规模, 建立具有开放式、动态化、全过程管理特点的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形成了全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数据中心, 达到“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总体要求。部分产品已经逐步实现质量可追溯, 公众可通过登陆中国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或电话语音、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信息查询, 了解产品生产及质量情况。
目前, 农产品追溯研究与试点主要关注前端过程信息的采集、传递和查询, 而在后端信息的价值挖掘和市场运作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前端过程信息采集识别手段有标签、条码、RFID、耳标。信息的采集、传递、查询主要依靠编码来得到数据, 编码标准可以是企业、行业、部门、地区, 依据追溯系统需要进行编码。针对食品安全可追溯性的法律要求,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 (GS1) 开发了采用现有的全球统一标识系统, 并相继出版了《牛肉产品追溯指南》、《生鲜农产品追溯指南》、《鱼类产品追溯指南》、《香蕉供应链追溯指南》、《葡萄酒供应链追溯指南》、《GS1可追溯性实施指南》以及《GS1可追溯性标准》等可追溯性应用指南和标准。中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继出版了《牛肉产品跟踪与追溯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和《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需要获得信息的检验机构、认证机构、零售商、消费者可以通过终端查询系统——超市终端、互联网、电话、短信等多种手段查询获得相应信息, 实现农产品的追溯。
2011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新增项目建设单位62个。已有25个省的162个企业开展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建设工作。目前, 农垦可追溯农产品种类已覆盖大米、面粉、蔬菜、水果、茶叶、畜肉、禽肉、禽蛋、牛奶、水产品等;指导地方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探索在我国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经验。目前, 已示范带动黑龙江、安徽、湖北、辽宁等省近40家地方企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工作。
3 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技术和体系发展建议
我国农产品生产规模小, 流通性大, 农产品质量追溯属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关于农产品质量追溯的法律要求逐渐完善, 各地区和行业试点广泛, 理论研究逐步深入, 但若想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 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
3.1 建立与国外接轨的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识系统
目前, 欧盟和一些国家已经采用国际物品协会的“全球统一编码系统” (GS1, 简称统一编码) , 同一品种、同一生产条件、同一批次的产品使用同一个条码, 专门用于产品追溯。拥有统一编码的蔬菜、水果, 就相当于颁发了“身份证”, 可以对农产品、食品追踪到储运、加工和生产的各个环节, 直至农产品种植或饲养的源头。农业部于2009年5月颁布《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标识管理办法 (试行) 》, 开始有了我们自己的追溯系统、追溯标识。在建立系统的同时, 应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识系统。实现农产品全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的同时, 又可以消除贸易壁垒, 推进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 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2 建立追溯的有效平台
农产品追溯信息必须实现互联共享, 达到通查通识, 政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设计开发适用于种植业、畜产品、水平产品等不同种类农产品的信息采集、传递、识别、查询系统。我国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条码查询系统在各地分散创建、使用已有几年的历史, 该系统将信息和条码识别技术结合, 创建提供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品条形码信息的质量安全信息录入与查询系统, 扫描条形码可查询生产日期、品牌、认证信息、药物残留、检疫检测等情况, 结合电子商务平台, 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
3.3 加大宣传, 壮大质量可追溯主体
我国现有的农村种植、养殖、销售体系基本属于农户的个人行为, 只有小部分地区形成了产业链, 这样的现状不利于保障质量安全, 难于开展质量追溯。近几年, 我国加大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 积极推进“市场+基地+协会 (组织) +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组织模式, 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提高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这样的模式便于掌控市场信息、调节产品形式, 可以良好引导、控制其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环节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 进一步为农产品质量追溯培育载体。根据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追溯情况来看, 亟待扩大质量追溯农产品的规模和范围。当前, 参与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中的只是极小一部分农业生产, 需要继续加大宣传教育,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对农户宣传教育追溯重要性同时进行, 壮大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主体。
3.4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立
借鉴其他国家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也是实现农产品追溯的必要条件。成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明确职责, 综合协调和依法管理农业标准化、包装和标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产品市场准入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在实现了全程无缝监管的同时也可以完成质量追溯。
3.5 增加投入, 改善投入结构
要加快追溯体系建设, 当务之急应切实增加投入, 添置配套设施, 完成信息查询终端的仪器配备, 加大宣传力度, 使农产品追溯得到消费者的认识, 进而推动追溯体系的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国家要设立专项资金, 加强全国统一的平台建设。同时多渠道筹措吸收资金, 鼓励其他部门、机构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鼓励大型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基地, 通过质量承诺, 实现产销对接, 凭产品标识进入市场。
4 结语
可追溯系统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监管的有效手段。近年来, 我国政府在各个地区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试点,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若想在中国这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实行农产品和资料追溯制度, 必须要建立健全法律, 健全标签标示体系, 加大投入, 建立有效的追溯平台, 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的监管。
摘要: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面对农产品安全事故能够及时应对, 对农产品质量追溯技术和体系的国内外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针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现状, 就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技术和体系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3.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篇三
会议由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杨林主任主持。榆树市副书记李荣武致欢迎辞,各市(州)汇报了绿色食品工作情况。
省农委副主任刘丰艳做重要讲话,她指出: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其目的都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证公共食品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她强调:吉林的“三品一标”工作要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加快高效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发展意识年初,省绿办提出2010年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总量要达到3450个,面积发展到4200万亩,产量达到3500万吨,我看这个目标可行。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看就是要强化发展意识,强化责任意识,这是对我们各级组织,主要是各级绿办提出的工作要求。你们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的领导,有一个责任站位。
2.科学谋划,加大措施,促进“三品一标”工作有效开展 我们必须围绕民生抓宣传,围绕效益抓发展,让消费者认可“三品一标”产品,让生产者认可“三品一标”认证带来的实惠。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把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向消费者推介,使“三品一标’’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质量安全的坚实地位。全省要围绕“三品一标’’产品借助媒体统一宣传,甚至发布“上榜品牌”,产品检测结果等公告,让消费者对所消费的產品知情。二是强化监管手段。严厉打击高毒、高残留农产品生产商,禁止有害农产品流入市场。农产品质量检测安全中心要把监管手段牢牢抓在手上,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坚决杜绝违禁农业投入品流入市场,严厉打击生产、贩卖违禁投入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彰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强大法律效力。
3.拓展发展空间,培育产业群体,强化队伍建设,保障吉林“三品一标”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以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加工增值、延伸产业链条做为产业发展方向,让农民享受到终端产品带来的最大效益,围绕基地建设发展抓好创建。二是围绕产业发展扩大“三品一标”产业群体。近些年,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势头强劲,有很多企业的决策者以前瞻的见识率先开展了“三品一标”工作,在企业内部设有检验员、监督员,把产品质量和信誉视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生命,这为吉林“三品一标”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力契机,宣传这些有识之士,去影响和带动新兴产业建立品牌,打造产品影响力。对那些靠品牌影响带来巨大效益的企业和经营者,从政府角度去弘扬和关注,促进我省“三品一标”群体增多,触角延伸,产业链条增长,农业比较效益增大。三是实施认证工作规范化。四是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探索工作有效途径。要通过绿色食品协会,产业发展协会等各种团体组织吸收有识之士研究和探索“三品一标”工作发展空间,使“三品一标”工作在我省有强大的发展生命力。
她强调:为确保“三品一标”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必须加强以下工作。
1.要切实加强对“三品一标”工作领导 一是要把这项工作上升到政府工作行为。我省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作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今后,“三品一标”工作要上升到政府的工作议程。用“三品一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要转变领导观念。从过去抓数量型农业向抓质量型农业转变。各级农委是当地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决策参谋部门,要把抓质量农业思想贯穿农业部门各项工作中去,为政府参谋到位。三是落实责任。各县(市)必须落实一名政府领导抓“三品一标”工作,各县(市)农办、农委要落实一名领导具体抓这项工作。
2.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首先,是要组建机构。地、县(市)级都必须组建绿色食品办公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要做到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工作场所,有检测仪器设备。一般县(市)级应由5—7名业务专,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人员组成。不能用离岗人员、无法安置人员凑合。地级人员配备要强于县(市)级。乡(镇、街)要参照县(市)建立绿色食品办公室和监测站,人员酌情确定。其次,要加强业务素质培训。
3.要抓紧完善“三品一标”工作体系标准 省里绿办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要广泛搜集各国农畜产品进口标准。参照各国标准完善我省农畜产品生产工艺、投入品、产品质量等标准,逐步使我省标准与国际接轨。根据各地主导产业和出口需求,提供标准服务。各地、县(市)要按照省里统一标准,为产地和加工企业进行生产指导和监管。
4.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品一标”工作经费投入 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检验检测装备水平。省里创造条件,力争为地、县(市)尽可能提供一些检测仪器。各地、县(市)要把“三品一标”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办公室场所建设、器材装备、人员劳保等正常费用支出。
省绿办杨林主任作了会议总结。
4.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篇四
一、背景意义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不仅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实时可靠的质量信息,也能够为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品牌化提升和农产品安全的日常监管提供系统性保障,更能够为区域产业发展创造机遇,为广陈镇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也是建设“平安广陈”、“和谐广陈”的重要内容,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二、现有条件
广陈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在农业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特别是在新广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注重经营主体培育,注重标准化生产、注重产业化发展、注重生产过程信息化监管,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基于广陈镇农业集约化、企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和智能化都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基础上提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涉及到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产品论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国家地标志)、经营主体、追溯平台和保障体系等众多环节;广陈镇农业主导产业清析,组织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能力强,截止2011年底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基地8个,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14个,规模经营户在105户,设施农业面积近2000亩,新型农业主体和专业合作社38家,“三位一体”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正常。因此,广陈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具备了产业、规模、技术、服务等各方面先行条件。
三、建设目标
以新广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区建设为重点,将11个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20家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50个规模生产户列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主体,将已经申报成功的14只无公害标志产品纳入追溯对象。在上述基地、产品中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和产销对接,利用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生产经营主体,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和国家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引导建设智慧园区建设,开展生产过程全程智能化控制和标准化生产。
四、建设内容
1、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在11个省级无公害基地全面实施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种养殖、产品包装、储运保鲜等技术标准,所有纳入追溯体系管理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必须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全面遵循相对应的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2、加强培训提高服务到位率。根据广陈镇产业特色,在市农经局的指导下制订印发易学、易用、易操作的标准化技术手册,发放到户;编制不同产业和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在生产基地、企业、合作社张贴;对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定期、定量、定向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保证标准化技术到位率100%。
3、积极引导主导农产品开展质量认证。对全镇主导农产品实行“三品”认证;对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开展国家地理标志申报认定;对符合中国名牌、省市名牌评定条件的,引导和组织主体
开展名牌农产品申报认定。争取在三年内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10只,中国名牌农产品1只,省市名牌产品3只,国家地理标志1项。
4、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在全镇范围内的无公害生产基地、企业和合作社,开展以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为主要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在所有追溯主体单位建立动态共享的农业投入品管理档案、生产管理档案、农产品检测数据库和签订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书,对有条件的基地企业开展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智慧园区)。形成上下联动、全方位监管、业主自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和工作模式。
5、开展主导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全程追溯。充分应用“平湖市优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向纳入追溯主体的基地、企业、合作社发放田间生产档案记载本,将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信息进行动态采集,建立和规范信息采集和上传制度,保证追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6、加强宣传引导培育农产品质量追溯主体。依托农村广播、有线电视、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宣传橱窗等载体,广泛宣传农产品安全生产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有条件有能力的生产经营主体进入追溯体系;同时利用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品安全、有害生物防控、新型种养殖模式等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五、建设进度
试点建设项目实施期限为2012年1月至12月,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
1、部署发动阶段(2012年1月-3月)。根据项目建设内容结合本镇工作实际,制订出台《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建设主体、参与部门和技术支撑单位;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2、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4月-11月)。根据建设工作方案,引用和制订符合广陈镇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制定主导产业及产品安全生产模式图和标准化生产操作手册;开展产地环境检测和“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制作印发田间生产档案和投入品管理档案记载本,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全程生产信息采集技术培训,签订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书;开展以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为主的智慧园区综合试点建设;基地、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室,规范操作流程,定量开展自检和抽检;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和上传制度,形成动态采集上传,上下联动监管的工作机制。
3、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2月)。全面总结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开展绩效评估,接受上级相关业务部门验收。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明确责任。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加快农产品标准化进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广陈镇将建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由农办、财政、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相关行政村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项目建设的协调、监督和管理。同时,成立以农水中心主任为组长的项目实施小组,成员由种子、栽培、植保、土肥、经作、检测、水产及畜牧等相关条线技术人员组成,负责项目日常建设与管理。
2、聘请专家,寻求支撑。邀请市农经局相关业务科站作为项目技术支撑单位,聘请农产品监管、科教、经作、植保、栽培、水产等专家作为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首席专家。
3、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按照“一个主体一个品牌,一个产品一个标准,一个产业一个模式,一个基地一套档案”的建设要求,制订出台基地(企业、合作社、规模户)生产管理制度、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制度、田间生产档案管理制度、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和上传管理制度、农产品检测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和项目资金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建设和实现长效管理。
七、资金概算
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项目概算总投入80万元,其中申请市级补助40万元,镇财政配套40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
1、制作印放农业标准化生产手册、田间档案记载本和农业投入品管理记载本,在基地建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宣传牌等,10万元。
2、引导开展“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和中国名牌、省市名牌产品申报认定,以奖代补资金10万元。
3、基地、企业、合作社和镇农残检测室相关农药残留检测设备更新和完善等,15万元。
4、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主体单位补助,条码机、电脑、POS机元和信息采集以奖代补等,15万元。
5、标准化生产、信息采集上传和系统平台应用培训等,5万元。
6、综合试点示范基地(企业、合作社)配备触摸式电脑,2万元。
7、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和监管暨农业智慧园区综合试验点建设,20万元。
8、工作经费3万元。
八、项目预期效果
1、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可进一步提升广陈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扩大标准化技术覆盖面和到位率,提高生产主体标准化生产意识。
2、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应用和追溯信息的动态采集上传,可进一步提高广陈镇主导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度和产品附加值,促进广陈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新广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进程。
3、通过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加快广陈农业的转型升级,树立农业智慧园区全市样板,具有较强的示范辐射效应。
4、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更好的密切生产者、管理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农产品质量透明度,优化市民菜篮子,促进社会和谐。
5.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篇五
摘要: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是从畜产品投入品的生产、检验、销售到畜禽养殖的饲养、防疫、监督、检疫、出栏、运输、屠宰,再到畜产品的检疫、运输、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建立监管和追溯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监管与追溯。以政府监管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平台为核心,以濮阳市皇哺牛奶有限公司、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为示范企业,依托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奶牛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数据,采用标准化的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框架,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从养殖场到餐桌”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溯源服务。
Abstract: The traceable animal products constantly monitor system is a monitor and tracing system from the production,inspection,sale of animal by-products input to livestock breeding,epidemic prevention and supervision,quarantine,market,transportation and slaughter,and then to the quarantine,transport and sale of the animal by-products,aiming to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monitor and trace in the true sense.This article takes the government regulated anim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as the core,and Puyang Huangbu Milk Co.,Ltd.and Henan Sungo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td.as the demonstration enterprises.Based on the data on the cow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Henan cow production performance test center,this article uses standard quality and safety of tracking and traceability framework to set up animal products quality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to realize the entire tracing system of the supply chain “from farm to table”.关键词:全程监管;追溯体系;质量安全跟踪
Key words: entire regulation;tracing system;quality and safety tracking
0 引言
近年来,食品安全危机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对食品有效跟踪和追溯,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已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全球性课题。可追溯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工具。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机构和消费者都要求建立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机制,并且许多国家已开始制定相关的法律,以法规的形式将可追溯纳入食品物流体系中。河南省是一个畜牧农业大省,畜牧业产品质量安全是各级政府管理重心。目前河南省畜禽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管理难度大,质量安全隐患仍然较多,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保障畜禽产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质量安全追溯的现状
1.1 什么是质量安全追溯
质量安全追溯采用自动化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信息加密技术为每件或每批次产品建立唯一的“身份证编码”,身份证编码是追溯框架规定的标准化的一组数字。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品赋码及流通销售信息的监管,对每件或每批次产品进行跟踪和溯源。如物流过程中的防伪认证和串货管理控制等,对产品从生产到入库、仓库管理、销售发货、在途、经销商、客户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1.2 国内外质量安全追溯的发展现状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在世界很多国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追溯系统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及时发现病源,遏制疫情扩大。目前,欧盟、美国、日本等国纷纷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欧盟将肉品可追溯作为一项准入门槛,既针对来自欧盟国家以外的国家,也针对新加入欧盟的其他成员国。澳大利亚NLIS系统使澳实现了畜产品从牧场到屠宰场的全程跟踪监测,获得欧盟认可,打破壁垒,促进肉品出口,其牛肉对欧出口额超过其他任何国家。
我国结合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在一些省市已经开始局部实现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进京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试点”中初步实现了农产品的源头追溯和流向追踪,尤其在产品标签信息码的开发、管理、使用、查询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南京市启动了农产品质量IC卡管理体系试点;在上海市开展了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实现了部分鸡蛋产品的源头可追溯;在广州市启动了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采用的技术
综合考虑畜产品的养殖、检疫、屠宰、运输、销售等环节,以养殖场、屠宰场、报检点、兽药生产厂家、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对象,根据通用和标准化的GS1系统制定全程跟踪与追溯框架。集成互联网技术、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构建操作性强、可扩展、易移植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网站、微信和电话号码于一体的多终端追溯,“从养殖场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打造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基本要求
3.1 统一技术标准,实现互联互通
按照商务部制定的统一标准,开展畜禽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统一采集指标、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统一追溯规程的“五统一原则”,确保追溯技术模式信息互联互通。
3.2 改造交易流程,支撑行业管理
加强配套法规制度建设,强化市场准入管理和经营主体责任控制,运用信息化技术,以批发市场电子化结算为重点,推进流通节点内部管理信息化,优化交易流程,实现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制度的电子化,为行业管理和执法监管提供支撑。
3.3 制定适度目标,逐步稳妥扩展
既着眼当前追溯需求,又顺应物联网发展趋势,尽量采用模块化设计,构建合理技术架构,为技术升级预留空间。在全面覆盖批发市场、机械化定点屠宰企业、标准化菜市场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不断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
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
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是从畜牧投入品的生产、检验、销售到畜禽养殖的饲养、防疫、监督、检疫、出栏、运输、屠宰,再到畜产品的检疫、运输、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建立监管和追溯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监管与追溯。可追溯体系整体路线图如图1所示。
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以政府监管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平台为核心,以濮阳市皇哺牛奶有限公司、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为示范企业,依托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奶牛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投入品追溯、养殖环节追溯、产地检疫追溯、屠宰检疫追溯、流通环节追溯,上报追溯数据到监管平台,设置倒逼机制,以电子出证应用为核心,向前延伸至投入品监管、向后延伸至屠宰检疫监督,信息汇总后形成每批次产品溯源码。规范动物标识管理、检疫票证管理等业务流程,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形成以监督日志为核心的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图2)。
4.1 投入品追溯
依据统一数据标准,饲料、兽药、疫苗生产企业通过政府监管的投入品追溯系统,经过基础认证系统把生产规模、产品种类,产品成分等追溯数据,上报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平台,监管部门通过监管认证系统实时监督数据的信息。通过投入品追溯体系的构建,更好地对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进行监管,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监管人员少与监管任务多、责任大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增加监管频次、扩大监管范围,确保投入品质量安全。
4.2 养殖环节追溯
监管部门通过养殖环节追溯体系监督养殖企业做好生产记录,包括使用的饲料兽药、疫苗的名称、数量、来源等,建立养殖档案,保证生产记录的真实性。比如通过个体牛唯一的RFID电子耳标记录个体牛的喂过的饲料、食用过的兽药和打过的疫苗,详细记录了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等。
4.3 产地检疫追溯
产地检疫追溯系统通过中心站认证系统、产地检疫认证系统、经理人认证系统实现检疫申报受理和处理,输出电子票证。电子出证专用检疫证明实行“五专五统一”原则,即专人使用、专人审验、专库存放、专账等级、专人负责、统一领取、统一发放、统一回收、统一审核、统一销毁的管理制度。因此,不但提高了出证效率,而且明确了检疫人员的责任,完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避免篡改票证等现象发生。电子票证通过手持机或手机下载相关软件扫描电子票证上的二维码后,就可查询到畜禽产品是来自哪个养殖场,在哪儿屠宰,检疫员、批发商是谁,杜绝了手写票证伪造检疫证明的现象。
4.4 屠宰检疫追溯
屠宰检疫追溯通过屠宰企业认证系统、宰前认证系统、屠宰检疫员认证系统收集屠宰企业动态信息、生猪进场记录、宰前检疫日志、屠宰检疫日志,检疫票证管理系统汇总信息,实现电子出证。屠宰企业生成并印制畜禽产品全程记录编码信息的二维码。
4.5 流通环节追溯
流通环节追溯是在产品批发、零售、运输、仓储各环节,根据产品类别记录不同产品的信息,上报到监管平台。目前,投入品、养殖、产地检疫、屠宰等环节属于地方畜牧局管理,流通环节属于质检、工商等多部门管理,监管平台需要政府各部门协调建设管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应用效果
5.1 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畜产品成品上上印有二维码,消费者可以扫描查询产品真实性和质量信息,产地、品种、是否使用药物、使用什么药物等信息可以直接追溯。
追溯系统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使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企业形象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公信力串联起来,其社会效益更大于经济效益。
5.2 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高产品的质量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不仅对消费者有重要的作用,对生产者同样有重要的作用。在政府和消费者的实时监督下,企业考虑违法需要付出的巨大成本,会约束自己的生产行为,把提高产品的质量、确保产品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5.3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畜禽企业加入可追溯体系,在提高企业形象、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产品可追溯以后,明显提升了产品的档次,销售价可以提高至少2元,对于禽类产品,消费者完全可以接受。
5.4 加强了政府的有效监管
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是公益性的长期战略性建设,包括生产档案的建立,包装标识、索证索票和电子监管网络系统,使政府的监管有了可靠的系统平台,促进畜禽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监管执法部门可以及时掌握有关产品假冒违法的信息并迅速采取执法行动,对质量问题进行流程追溯和责任追究,对问题和缺陷产品进行及时准确的召回管理,将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很好地结合起来,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结束语
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从畜禽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出发,确定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和关键信息指标,根据通用和标准化的GS1系统,制定可操作性强、标准化的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框架,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从养殖场到餐桌”整个供应链的跟踪和溯源服务。畜禽产品全程可追溯以后,消费者放心,生产者受益。
参考文献:
6.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篇六
金申请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追溯体系建设是采集记录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围绕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稀土产品等重要产品,积极推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在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促进监管方式创新、保障消费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也存在统筹规划滞后、制度标准不健全、推进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加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落实企业追溯管理责任为基础,以推进信息化追溯为方向,加强统筹规划,健全标准规范,创新推进模式,强化互通共享,加快建设覆盖全国、先进适用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促进质量安全综合治理,提升产品质量安全与公共安全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持统筹规划与属地管理相结合,加强指导协调,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形式多样与互联互通相结合,促进开放共享,提高运行效率;坚持政府监管与社会共治相结合,创新治理模式,保障消费安全和公共安全。
主要目标。到2020年,追溯体系建设的规划标准体系得到完善,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全国追溯数据统一共享交换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实现有关部门、地区和企业追溯信息互通共享;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危险品、稀土产品等重要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追溯意识显著增强,采用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的企业比例大幅提高;社会公众对追溯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步提升,追溯体系建设市场环境明显改善。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
一、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1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xxxx……
1.2 国内外产业领域发展现状和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xxx……
1.3 产品(业务)市场需求分析
包括产业前景、竞争分析、项目优势及核心竞争力
二、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2.1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涉及项目承担单位的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状况、人员情况、近三年资产状况(总资产、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等)和经营状况(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银行信用等级等。项目单位技术和设备等基础和优势。
2.2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各股东方的基本情况
主要股东方的所有制性质、人员情况、资产状况和经营状况。2.3 人员和团队基本情况
领军人物及技术管理团队的简历和主要成就。
三、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3.1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
包括产品生产纲领和产能规模,主要产品技术指标和特性;平台类或服务类项目应明确项目平台建设的主要功能,技术性能、新增和提供服务内容、服务或盈利模式,服务人次、规模。
3.2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包括研发环境、生产(服务)环境、测试环境、配套条件等建设内容;产品和工艺(应用)技术方案、项目技术研发(科技攻关)内容、创新点和优劣势分析;设备和软件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附表4,包括详细的设备、仪器和软件购置清单等,分别列出:名称、型号、单价、数量和总价)。项目技术研发主要内容(见附表5)。厂房(机房)选址和环境条件、总体布局及建设工程等内容。
四、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基础条件
4.1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来源和技术基础
包括技术来源、前期研发及中试情况、知识产权及专利情况、知识产权规划与保护方案、技术与工艺成熟程度、产品和技术先进性、成熟性、技术鉴定情况、涉及特殊领域或产品研制的项目需简述获取行业准入、产品生产经营许可等情况。4.2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基础条件
项目选址、是否新征土地,利用原有土地情况以及相关落实情况、项目规划、环境保护落实情况和环境影响风险及对策、项目水电气通讯交通等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五、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计划进度和考核指标
5.1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和达产计划
5.2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的阶段考核目标和时间节点安排
5.3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的考核指标
技术性能指标、产业化目标、知识产权指标等
六、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6.1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
总投资估算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含土建装修改造、设备购置、软件IP购置)、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含研发费、测试化验费、设计费、配套费等)、不可预见费估算和铺底流动资金;如在建项目需进一步列明已投入资金和新增投资,以静态投资估算,减少期利息不计入总投资;应列出各费用工程量、估算标准和依据(见附表3)。
6.2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说明分投资使用计划,并列表表示分年投资额。应有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表 6.3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和贷款偿还方案
说明项目总投资和新增总投资所需全部资金的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同时应附上相应的各来源渠道的证明文件,如自有资金应提供银行存款证明、银行贷款提供贷款承诺函等(见附表3)。
6.4 拟申请资助设想:拟申请资助金额、用途和用款计划
七、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效益和风险分析
7.1 收入、成本和费用测算
项目盈利(或服务)模式,项目产品(服务)售价及销售收入、项目产品(服务及运行)成本测算。
7.2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财务效益指标
项目建设经营期各:和累计各项经济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利润、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应有项目现金流量表。
7.3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技术性能指标、产业化目标、知识产权指标等
7.4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风险分析
涉及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投融资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
八、获得或正在申请国家和地方资助的情况
详细列明项目承担单位已获得和正在申请的各项国家、地方各渠道资助情况,包括项目名称、支持部门、支持专项类别、支持资金、项目起止年月、进展情况,与此次申报项目的关系。
九、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合作情况
9.1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产学研用
(包括产业链上下游及用户等)方面的合作计划与方案;
9.2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有无合作单位
有合作单位应说明合作方、合作方式、各方在项目中承担的责任、义务、涉及的相关知识产权、资金和权益分配等,应提供相应的合作协议
7.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篇七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成效
《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 (试行) 》发布以后, 武威市即在天祥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武威市凉州区荒漠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试点, 分别采用“二维码”“分片8位编码”“追溯卡”“喷码”等追溯管理方式, 探索适合不同类型生产经营主体推广的追溯管理模式, 引导“三品一标”和屠宰企业、合作社开展质量追溯, 为全面推广质量安全追溯积累经验。
2015年6月中旬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综合管理平台建成并试运行以来, 武威市农牧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通知》, 详细制定工作计划, 倒排工作进度, 安排专人负责, 责任落实到人, 加快追溯体系建设步伐。由于软件开发时间紧迫、前期调研不足, 平台设计缺陷较多, 在追溯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边录入信息, 边对工作中发现的平台设计缺陷及时与北京信洛方舟软件开发公司、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技术人员进行沟通、调试完善, 至8月中旬追溯平台信息录入中存在的问题基本解决, 平台信息实现可录入。8月下旬, 全市4个县区、93个乡镇追溯监管信息已全部录入。目前, 市、县、乡追溯信息系统已全部建成, 672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已备案, 并录入生产经营主体信息, 具备电子信息追溯的25家生产经营主体已开展电子信息追溯, 追溯监管平台已顺畅运行。
武威市凉州区金凤凰禽业公司通过实施二维码追溯, 产品由论斤售卖变为论个售卖, 经济效益大增。荒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施二维码追溯, 产品打入上海等大城市超市, 销售价保持在20元/公斤以上。沼然有机种植合作社通过实施二维码追溯, 产品销售量大增, 成为电商抢手产品。实施追溯的生产经营主体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主要做法
㈠加强追溯工作的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册和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日等平台, 加大对《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 (试行) 》的宣传, 累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资料20000多份, 张贴《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 (试行) 》500多份, 使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等各环节的生产经营主体充分认识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重要性。2014年以来, 市、县 (区) 举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培训班, 县、乡农产品监管机构、农产品生产运输储存企业、“三品一标”认证单位负责人及检测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 通过培训, 使参训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职能职责, 熟悉了追溯办法的具体内容, 掌握了农残速测技术, 提高了生产基地管理水平, 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为推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㈡制定下发相关文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 (试行) 》等法律法规, 结合武威市实际, 制定下发了《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实施意见》《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 明确了农产品追溯的范围、环节、方式以及责任主体, 使农产品从标识上能够识别, 从包装上能够辨认, 从生产过程上能够查询, 从质量安全上能够追溯, 从责任主体上能够追究。
㈢夯实追溯基础
2008年, 武威市编委批准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基础上加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牌子, 此后, 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站) 亦全部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牌子。按照农业部2012年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要求, 截至2012年底, 全市已建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93个, 到位工作人员185人, 建设完成率100%。人员均从近年来涉农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考和乡镇农技人员调整进入, 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知识层次较高。2014年以来, 武威市各级农业部门大胆创新, 主动作为, 整合系统内资源, 将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配备的农药残留速测设备全部划转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使用。目前, 武威市凉州区38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民勤县16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天祝县1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古浪县8个区域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均配备了农残速测仪, 占全部乡镇的78.5%。武威市凉州区、天祝县农牧局还整合农业项目资金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配备补充了冰箱等配套设备。
㈣开展生产经营主体备案管理
2014年, 武威市农牧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农产品收购储运保鲜环节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农牧局及时精心安排部署, 由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中心负责对辖区内从事瓜菜、特色林果产品收购储运保鲜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生产企业、家庭农场进行了摸底调查,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进行了备案登记, 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环节的全程可追溯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存在问题
㈠软件设计还不完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开发, 专业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农事操作质量安全控制不同于其他部门只需简单的数据信息系统,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 包括播种记录、灌溉记录、施肥记录、病虫害防治记录、预测的采收数量、采摘时间、检测结果、包装等环境都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 不同产业种养殖过程专业性需求也不太相同, 比如食用菌栽培需要无菌操作过程, 生猪、鸡的养殖需要免疫、防疫等专业信息。软件开发涉及面广, 工作量相当大, 软件开发工程师对全省农业调研不够, 软件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市农业实际。今后, 我们的系统还要和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网上查询、短信查询、客服电话查询、自助终端查询等查询功能能否与省食品安全办公室顺利对接, 还需要进一步检验。
㈡平台定位还不明确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农产品“责任主体有备案、生产过程有记录、主体责任可溯源、产品流向可追踪、风险隐患可识别、危害程度可评估、监管信息可共享”。首要的问题是确定追溯的精度、宽度和深度。农产品按产销关系划分为三种类型追溯。第一种类型是农业企业或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 产品可实现全过程追溯、质量安全有保障、包装标识规范、产品面向超市等高端市场、产品附加值高, 实行二维码追溯;第二种类型是运销企业收购的农产品, 产品来源不清, 无法追溯到源头, 应先追溯到运销企业, 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 倒逼运销企业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第三种类型是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 由乡镇农监站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 产品抽检后开具质量安全证明。
㈢适宜追溯主体不多
对农产品实施二维码追溯的生产经营主体要求产品可实现全过程追溯、产品质量有保障、包装标识规范、产品面向超市等高端市场、产品附加值高。武威市具备追溯条件的经营主体仅有28家, 需要县 (区) 、乡镇政府推动生产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 生产者与经营者签订供销合同, 运销企业对农户生产过程进行监督, 规范记录生产档案。
㈣基层监管力量薄弱
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录入工作量很大, 且需要经常性更新信息, 目前武威市大部分生产经营主体管理人员知识层次低, 信息录入需由乡镇监管人员辅助, 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工作量大。部分县区人员编制少、乡镇监管人员兼职多, 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开展。
㈤追溯主体设施滞后
生产经营主体自律性检测室基本未建设, 检测仪器、二维码打印机、视频监控等设备都没有配套, 专业信息录入人员短缺, 严重制约追溯体系工作。
四、意见建议
㈠加大追溯体系建设扶持力度
农产品质量追溯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和公共性, 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搭建好追溯平台, 扶持追溯示范点建设, 配置追溯设施设备, 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㈡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人员培训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应尽快对市、县 (区) 、乡监管人员, 生产经营主体工作人员开展培训, 提高基层工作人员操作水平, 确保追溯系统规范、正常有序运行。
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队伍建设
8.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篇八
疫病“凶猛”散户应对难
四川省彭州市金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城告诉笔者,饲料用抗生素残留、疫病、瘦肉精添加、注水猪肉等问题是目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隐患,也容易引起消费者对猪肉产品的消费恐慌。
多位专业人士表示,在产业链上各环节所存在的各项质量隐患中,生猪疫病问题是行业现在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随着养猪规模的快速增长,病毒变异的速度越来越快,除了前几年的猪流感,近年来的口蹄疫、猪瘟等发生频率也不低。
据介绍,很多重大疫病问题都是由于高密度养猪所造成的,目前大部分养猪场普遍做法就是数头猪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过密养殖,使猪极易得病,而因为空间狭窄猪缺少运动,猪肉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科学化养猪已成为趋势,养猪散户的比例正逐渐缩小,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散户仍在坚持,而高发的疫病正是这一个群体最难应对的问题。笔者在走访四川省彭山县的一家个体养殖户时了解到,目前该户养殖的生猪存活率大概仅为规模化养殖场的六成左右,极大提高了养殖户的成本。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面对疫病可能带来的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能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以前我国猪肉质量监管的体系比较混乱,养殖是由农业部门负责监管,屠宰是由商务部门负责监管,加工后进入市场又是由食药监督部门负责监管。所以当猪肉质量安全事件出现时,每一个部门都会试着把责任推给其他环节,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可追溯体系。”
为了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2005年,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开始了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近年来,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内蒙古等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开展了相关工作。
四川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专家梁文斌介绍称,动物与动物卫生监管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动物繁育、饲养、屠宰、加工、流通和贸易等各环节全过程的安全监管系统。基本做法是对动物或畜群进行标识,对有关饲养、加工场所进行登记,通过出具检疫证明监控其流动,在发生疫情或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时实现及时溯源并迅速处置的目的。
而可追溯管理正逐步成为国际畜产品市场新的技术壁垒,我国从2007年起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要求。
可追溯体系存在多重问题
据梁文斌表示,可追溯系统的建立,首先是按区域对农户、规模养殖场的基础信息建立电子档案,制作成统一的基础信息电子表格,由村防疫员(规模场兽医)将其所管辖养殖户、规模养殖场逐户统计,再由各乡镇汇总上报到县,及时准确反映辖区内农户数量、从事养殖农户数量以及饲养畜禽的品种、存栏、出栏、死亡、耳标佩戴等基础信息和生产、防疫信息。
同时,利用以上信息综合排查,及时准确追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产地、饲养者、防检疫责任人,以及其流动路线,实现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快速追踪和责任追究。
而根据多位权威人士所提供的信息,因为数据库建设滞后,目前我国追溯体制的建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位专家更是直言称该系统现在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可追溯体系现在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管理体制不顺。据了解,目前各省追溯办所在机构大体是三三制,即1/3在行政、1/3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1/3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加之行政、监督、疫控三大机构在追溯方面职责不清,造成管理与实施不够顺畅。
其次,可追溯体系的运转经费没有立项。各地普遍有意见,加上基建投资分散,难以集中连片全面开展,追溯效果难以显现。另外,目前政府对于耳标、识读器等追溯硬件设备生产与质量管理缺乏规定,一是造成旧标、假标和低质量标占有相当比重,严重影响识读效果。二是识读器识读效果提升较慢,对静态标识识读效果较好,对动态标识识读效果尚不令人满意。
而最大的问题,则是数据库建设相对滞后。目前,中央数据库在统计、分析等多方面软件尚未开发,难以全面展现追溯体系的功能和作用。据相关专家介绍,现在全国已有九成以上的生猪佩戴了电子耳标,然而因为没有相应的数据库,能实现可追溯的还不到三成。
专家建议提升科学养殖水平
“要降低疫病所带来的影响,还是要让猪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卫生、住得快乐,住得舒服,才能从源头上控制猪产品的质量安全。”四川省农业厅一位官员表示,建立可追溯体系的目的是“追踪和追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提升科学化养殖的水平。
笔者在多地走访时发现,已经实现规模化养殖的企业大多数都有完善的消毒系统,猪场大门口处、猪舍门口处都有相应的消毒设施,如车辆消毒池、脚踏消毒池、喷雾消毒室、更衣消毒室(装有紫外线灯)等。而由于生猪对空气质量、温度等要求比人类更高,因此猪舍基本上都装置了空气净化系统、空调,甚至还装有地暖等设备。
一位专家告诉笔者,在科学化养殖水平较高的猪场,不仅是疫病发生率低,就连猪的气味也能完全控制住,同时也能降低愈发严重的养猪场环境污染现象。
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可追溯体系的应用,多位专家表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加快数据中心建设,确保系统功能到位,抓紧数据中心软硬件招投标工作,尽快完成软件后续开发工作,使其功能尽快全面到位,适应追溯体系建设大发展的要求。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荐阅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09-15
现代农产品品牌建设10-26
农产品仓库建设方案11-15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07-24
中国农产品07-28
农产品检测09-05
农产品批发09-25
农产品配送【肉类介绍】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