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高级中学)

2024-08-31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高级中学)(共6篇)

1.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高级中学) 篇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已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基本理念(一)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语文课程的性质的规定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语文 是从事学习的基础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

(三)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及目标 一.语文课程设计思路

二.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推进、控制、评价、管理)语言课程目标的特征(连续性、阶段性、明确性、模糊性)三.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及最新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p158 第四节 语文教材的基本问题 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 1.范文系统(课文)2.知识系统

(读写听说的知识、汉语知识即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即初步的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鉴赏的知识等四个主要领域。)3.实践活动系统(练习系统、作业系统)

4.助读系统(教科书的编者对整套书、一册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学习目的、学习要 求、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的方式方法等等所作的简要提示和注释、补白)第五节 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语文教科书 一.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 二.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 三.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 四.灵活运用,适当调整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 第一章 教学设计概述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内涵与指导思想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和互惠性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依据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整体性、系统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语文课标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师实际)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读议讲练法、目标教学法、单元

教学法、导读法、情境教学法 第二节 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二.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主体错位,目标弱化 2.含糊笼统,目标虚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贴标签”趋向

三、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1.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 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第5 / 9页

第三节 教学导入及切入设计

教学导入的作用: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的、引导思维 教学导入的方式方法:

1.语言类导入(标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设计问题导入法、悬念导入法)2.活动类导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

3.媒体类导入(图片导入、音频导入、视频导入)第三章 现代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1.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恰当使用

2.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可喧宾夺主 3.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应相得益彰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1.把教科书中的内容直观化,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2.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忽略语文教学规律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忽略板书 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 第一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教学实施的建议》 第一节 总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 阅读教学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讲述法、讲解法、串讲法、朗读法、评析法、评点法、问答法、研究法、讨论法

第三节 叙述性课文教学实施案列

一、小说教学实施案列(《我的叔叔于勒》)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初中阶段小说教学的基本目标例举如下:

(1)能在3分钟内通读1500字左右的小说类文本(2)能复数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

(3)能找出啊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描述人物特征

(4)能找出外貌、心理、语言和动作的人物描写的方法,说出人物描写的作用(5)能说出环境描写在小说作品中的具体作用

(6)能找出小说在谋篇布局上的巧妙之处,或者通过细节描述再现人物的性格(7)能结合个人阅读和生活经验,理解作品主题的时代意义

二、散文教学实施案列(《背影》)

初中阶段散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例举如下:(1)能在3分钟阅读1500字左右 第6 / 9页

(2)能依据上下语境推断出陌生词语、/多义词语/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能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判断散文的基本类型

(4)能说出叙述散文所叙之事,文章的结构线索以及作者是如何借所叙之事来传递感情 的

(5)能说出写景散文的一般特点,并判断作者是借景言志,还是借景抒情(6)能说出文章是写实之作,还是虚构之笔

(7)能依据文章的一般特点及表达方式,区别文章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8)能依据不同的散文类型,说出文章所定的基本内容

(9)能用概念图的形式画出文章的结构,并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标出文章的思路(10)能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依据中心句说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11)能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文章中所写的内容,用2~4句话概括文章饿主题(12)能够针对文章的关键地方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13)能整合文章有争议的地方,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能用文章中的相关语句或有 关细节来证明观点的合理。三.童话教学实施案列(《皇帝的新装》)(1)能说出童话这一文学样式的一般特点(2)能从多样的虚构性作品中,辨析出童话

(3)能辨析童话中想象、夸张的内容,以及它们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4)能用间接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体会童话中的人 物与小说人物、剧本中人的差异性,能在品析人物差异的前提下,就童话中的人与 事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5)能以童话为镜子,构建幻想与现实的联系,说出童话中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啊(6)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联系现实生活的意识

(7)能以童话为文本,陶冶情趣、涵养心灵、拓展想象能力、切实提高能从童话中读出 作者蕴情蓄义的能力。

四、剧本教学实施案列(《威尼斯商人》)

五、新闻教学实施案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目标:

(1)能说出新闻的基本特点:短、新、快;能分析具体文章中是如何体现这三个特点的(2)能依据具体的新闻篇目说出新闻的结构与其他文章结构上的差异(倒金字塔结构),并能指出一篇新闻中的各个结构

(3)能说出新闻的叙事方法与一般叙述性文章的差异

(4)能对各类媒体上的新闻,按浏览、略读与精读进行分类 第五节 议论文教学实施案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六节 说明文教学实施案例(《苏州园林》)第七节 文言文教学实施案例(《孟子二章》)文言文基本教学目标大致如下

(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古代汉语字典、词典

(2)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或判定某个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3)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或辨别某个实词/虚词在文中的用法(4)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区分或辨别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5)能根据原文的基本意思,将指定的文言语段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6)能根据要求在文中划出符合要求的字词、句段 第7 / 9页

(7)能归纳出所阅读的文言文材料的内容要点,并用自己的话该文言文材料的中心意思(8)能用自己的话分析、概括出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观点或态 度

(9)能用自己的话评析阅读材料中的形象语言风格、特色和表达技巧

(10)能有条理的恰当的用自己的话清晰的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文章中的作者观点和态 度

第八节 诗歌教学实施案例

一、古诗教学实施案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古诗教学可以确定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意象、意境、艺术手法、情感 基本目标例举如下:(1)能依据诗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人笔下的画面(2)能说出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是虚构之笔

(3)能依据诗文的内容及情感,对诗句描绘的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丰富画面(4)能简单地指出诗词中意象的含义(5)能简单地评析诗词的艺术手法

(6)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古诗词中的人生哲理与情感 二.现代诗歌教学实施案例(《天上的街市》)基本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读出重音和韵律(2)能学会知人论世的解读诗歌的方法,阐述诗歌的主旨(3)能通过想象或者联想,说出作者表达的情感(4)能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说出其表达的意境

(5)能找出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方式和表现手法,说出其好处(6)能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品味关键词语的精妙(7)能说出这首诗歌在篇章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8)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诗歌意蕴,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启示(9)能掌握诗歌体裁的一般特征和鉴赏诗歌基本方法

(10)能仿写或续写一段诗歌,初步尝试现代诗歌基本方法 第三章 写作教学

一.写作教学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供更多练习写作的机会

二.写作教学的内容

(一)积累训练:观察与感受生活、广泛涉猎读物、(二)育人训练

(三)思维训练(善于联想与想象、深入地思考生活、辩证的看待问题,全面地认识事物、对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事物)

(四)语言训练(准确、简明、得体、生动)

(五)技能训练(审题、立意能力的训练、选材能力的训练、谋篇布局能力的训练、表达方式及表达技巧能力的训练)

(六)文体训练

(七)速度训练 第四部分 教学评价

第一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第二节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种类

一.根据评价在教学中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摸底考试)、形成性评价和总 结性评价

二.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三.根据评价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四.从评价结果的体现来看,语文教学评价有分数评价。等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 五.按评价内容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文学业评价 第三节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目标性、激励性 第五节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

导向、诊断、调节、激励、反思、鉴定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16.根据材料,确立教学目标(重难点)并说明依据(20分)答题要点: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入手确立出…的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课内容特点、学生情况。【文言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学常识(作者生平、思想主张等)、积累文言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实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等)、掌握并辨析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了解古代一些常用文体,读懂课文,强化文言文阅读、解释、翻译及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利用文章结构来记背文言文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讨论、背诵

利用整体意识来统帅全文,用整体意识结合重点提示来记背文章。利用小组合作来归纳文中的文言文重点字词句,通过同伴间的互相修改来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课文感情真挚,情深理切,表达自然、畅达的特点。

结合本文学习,联系历史资料,了解作者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好情操。……

【诗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诗人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领悟诗歌主题、意境,理解诗歌语言特色、表现手法。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2)过程与方法:

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学习。

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指导学生吟诵,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与步骤。(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怀和理想抱负。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进取…… 【小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环境分析人物形象;认识……

(2)过程与方法:阅读、筛选信息,合作、讨论、探究人物的现实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展示自己对人物较成熟的认识,养成……习惯。【戏剧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2)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这一人物形象的……特性。【依据】答题要点:(1)从教材分析:略(2)从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有了长足发展,且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都有所了解,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古文的能力(本单元刚刚学习了几首诗歌,可以说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分析诗歌的方法;而且学生通过之前的预习和学习,对作者的生平及本诗的创作背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探究,来鉴赏诗歌。就本诗的情感而言,学生可能理解得不到位,可以通过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人当时的境况,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形成有益于人生的积极情感和价值观十分必要。(3)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分析:

高中学生应“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语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文言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17.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0分)示例一:

(1)导入新课。

(2)作者与作品简介。

(3)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听录音朗读)注意注音、断句等。学生集体朗读。提示读音。④疏通字句。要求:根据下文注解,学生同伴互译,教师给予提示。(4)整体感知课文。

(5)精读课文。引导学生按段落学习具体内容。

(6)知识提升----归纳字词(分析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7)课堂小结。(8)布置作业:(略)示例二:

(1)导入:激趣。

(2)课堂教学设计:①朗读----分层朗读,读出气势。初读→精读②交流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③仿写练习----动手动脑,强化体验。④感悟实践----启发思索,深入探究。导入语·结束语·板书 【课堂导入方法】(1)提问析题法;(2)悬念导入法;(3)故事、实例导入法;(4)游戏、活动导入法;(5)以旧引新法;(6)视听导入法。【课堂导入的作用】

(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2)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3)铺设桥梁,衔接新知与旧知。(4)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5)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结束语的设计原则】

(1)关联性。结束语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结束语内容的设计要从属于课堂内容的安排,要与课堂内容相关联,切忌离题万里,不着边际;再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结束语的设计要与学生的认知背景有某种程度的契合,以学生的欣赏口味为标准,以让学生受到感发、得到享受、达到共鸣为旨归。

(2)新颖性。在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形式新颖、方法独到,使每节课的结束语呈现不同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兴趣不减,有依依不舍之感;力避千篇一律、缺少变化。

(3)人文性。尽管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具工具性又具人文性。但结束语在形式设计上最好能体现人文性的特点,即使是给学生出一些字词等纯属工具性内容的学习,形式上也尽可能做到人性化一点。【板书设计原则】

(1)简明概括。板书设计的内容必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通过板书,学生对教学的目的、重难点可以一目了然。板书的语言也要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2)条理清晰。板书内容要揭示课文的内在逻辑联系,揭示作者的思路脉络和教师的教学意图,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结构呈现,便于学生理解与识记。

(3)布局合理。板书内容要按一定的层次和顺序组织。板书的主版面、副版面布局合理。构图的上下、左右、大小及色彩搭配等要匀称、协调。

(4)书写优美。板书书写要规范、正确、工整、美观。正确工整的书写、优美的字体和变化的字形,能激发学生的美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8、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25分)

19、教学实录片段评价。(20分)答题要点:(1)简单介绍一下该教学实录的教学思路或教学步骤。(2)夸优点

整节课以体验性学习为主,采用体验性学习方法,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但又与培养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审美力的语文学科目标水乳交融。

教师的自我定位比较恰当,发挥了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教师不再充当全知全能的“权威”角色,是对话者之一,又作为“平等的首席”,灵活地掌控教学流程,适当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适时提供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20、错别字、病句修改。(5分)

21、学生作文评价。(15分)答题要点:

(1)从内容上,选材新颖、精当、深刻,具有说服力、典型,具有时代气息……/选材范围狭窄(或过于宽泛),命题有偏差……

(2)从结构上,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浑然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能力…/结构不完整,逻辑混乱…

(3)从表达上,语言表达畅达如行云流水,干净利索,简介质朴,感情真挚,引起读者共鸣,娓娓叙事……/语言冗余,言不及义,有错别字、病句……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精编

一、单项选择题

【预测1-作品主题】(1)“成长”主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伤仲永》《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2)“亲情”主题:《散步》《羚羊木雕》《秋天的怀念》《金色花》《荷叶母亲》。(3)“生命”主题:《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人生》。(4)“爱国”主题:《离骚》《石壕吏》《春望》《过零丁洋》《最后一课》。

【预测2-语文教材的系统】

现代语文教材的内容由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助读系统。(1)范文系统:范文又叫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部分,是精心选择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或者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2)知识系统:知识系统大致包括读写听说知识,汉语知识(即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即初步的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鉴赏的知识)等四个主要领域。(3)作业系统:作业系统也叫语文实践活动系统和训练系统,是指语文教材为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而培养和提高其语文能力而专门设计的各种思考和练习。4)助读系统:助读系统是指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按照内容分,助读系统分为五类:①注释类,包括注释、作者简介、选文出处、课文背景介绍等;②提示类,包括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助读提示等;③评点类,包括旁批、总批、题解等;④目标类,包括学习重点、难点,教材分配表等;⑤图像类,包括插图、图标、多媒体课件等。例如:《过秦论》一课中的“秦灭六国示意图”属于助读系统。又如: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后有一段补白“关注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这段补白属于助读系统。再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属于作业系统。

二、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答题思路】

案例分析题特点之一是理论联系材料。因此除了掌握好必要的理论知识外,如何思考,如何联系材料,形成严谨的答题思路也很重要。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1)审题。问题有几问;是否限定答题角度;查找关键词。

(2)分析材料。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与题目要求结合,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重点是一句句分析,在关键词语后标记,对应相应的理论。

(3)答题。结合材料及理论回答问题,做到有理有据。

无论有几问,无论是否限定答题范围,在具体的作答过程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分为以下三步:(1)叙。综合回答所体现出的理论依据。(2)析。结合材料,具体说明其理论来源。(3)评。是否可倡导推广。可以的说明其积极作用,不可以的要谈出更加合理的方法。

【案例分析常用理论依据】

案例分析答题中,对于理论知识,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中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2)不同教学方面在不同学段的要求。比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

(3)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体现出哪些教学方法,并能分析相应的优缺点。(4)是否具有引导性、层次性。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发挥引导作用,所涉及的内容、设计的问题等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除此之外,在解答时,也要结合具体的题目要求,注意分析题目是否有答题范围。【作文评价语】

作文评析就是评论和分析作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内容 ①拟题。拟题是否生动,审题是否精准。②主题。主题是否深刻,选材是否精细。③内容。内容是否充实,表达是否多样。(2)结构 ①布局合理。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是否出彩,过渡是否自然。②线索分明。(3)语言 ①通顺。能流畅得表达。②生动。形容词、动词、修辞、引用等。

三、教学设计题 【教学目标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目标表述,是确定具体教学目标的总依据。(2)语文教材。针对文本,结合题目中给出的课文介绍、单元导语,采集揭示本单元特点或主题的相关信息,确定教学目标。有时候题目中也会给出教材相关的课后习题,课后习题通常是本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因此也可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3)学生情况。结合学情,结合题目中学生信息,确定教学目标。比如,可根据学生学段结合相应学段课程目标及学生认知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的模板】

总体来说教学过程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堂导入 „„

二、新课教学,赏析文本(此环节包含的步骤不固定,需要引导学生酌情参考)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三、巩固提高,情感升华 „„

四、小结作业

【教学过程-高分亮点】

(1)环节完整,环环相扣,每个环节的标题清晰。

(2)具体内容明确,活动方式新颖,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3)教师能因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从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全方面发展,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

(4)问题设置,能层层递进,由简到难,引发学生思考,能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2.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高级中学) 篇二

新课程改革中的大量现实问题表明, 教师的学科素养欠缺已经成为制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障碍之一。有关小学数学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 教师在“能为小学生释疑解惑、能较深入地把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方面的学科知识得分率不到50%,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缺失的原因有:职前学历教育存在“先天不足”, 有些本该学的课程内容没有学过;职前数学素质培养不尽如人意, 致使学过的知识近乎没学, 没有形成应有的能力;长期的小学教学工作, 造成数学教师思维的“童化”, 出现了学科知识的“退化”。从这些研究结论分析来看, 造成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缺失的主要责任在于职前师范数学教育教学本身存在问题。

为了培养出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合格小学教师, 近几年, 地方师范专科学校 (多由原来的中师独立升格后形成)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 严格按照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 (试行) 》 (以下简称《方案》) , 采取了许多措施, 如保证《方案》要求的专业必修课程的开全开足, 增大《方案》要求的专业选修课程 (如数学文化) 的开设, 让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 广泛开展以学生社团为形式的走进未来职业的活动等等。这些新的措施是否使职后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缺失状况有所改善, 当前师范数学教学还存在什么问题, 为解答这些问题, 我们展开了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

(一) 调查过程

教师的教学任务是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形态, 问题是在这种知识形态的转化过程中, 教师要确保知识的科学性不出现偏差。因为小学数学课堂内容的科学性是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次调查主要考查小学数学教师在“能为小学生释疑解惑、能较深入地把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方面学科知识缺失与职前的师范数学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

本次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晋中市榆次区、太谷县两地近三年从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走上小学数学教师岗位的84名教师, 性别、教龄和学历情况如表1所示。这些教师在职前都系统地学习过《方案》要求的专业课程 (本文提及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统计等, 不包括小学数学教学法、小学竞赛数学等这些直接以小学数学为内容的课程) , 而且因为他们参加工作的时间短, 不会受到思维“童化”的影响。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问卷是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访谈、征求专家和小学数学教师意见编制的, 又经过初测和修改。问卷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内容涉及三个方面: (1) 职前所学的数学专业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行为的影响。 (2) 职前数学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行为的影响。 (3) 职后深入把握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以及为小学生释疑解惑的经验情况。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 所有的数据都采用Excel来管理和分析。调查时间为2011年11月。

(二)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如表2~表4所示。

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小学教师认可职前所学数学专业课程对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是有用的。但54%的小学教师认为职前的学习只是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知识方面, 高中知识已够用。而12%的小学教师认为职前的数学专业知识对教小学数学毫无用处, 只是对专升本有用, 并且接近一半的教师已将职前所学过的数学专业课程的内容忘光了。这就佐证了曹培英所做研究的结论:“职前学过的知识近乎没学, 没有形成应有的能力”。其原因是:主观上多数小学教师认为, 职前的数学专业知识对教小学没有多大作用, 客观上工作几年后, 原先学过的知识, 在教学中用不到, 很快就忘记了。

从表3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职前专业课任课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职后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的示范作用, 而对学生职后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有关键作用的教材分析、内容把握方面的影响, 只有13%的被调查者有此体验, 这个比率显然很小。其原因从问题6的统计结果中能反映出来的是:任课教师教学中很少列举利用所学数学专业知识去解决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例子。职前的学生缺乏训练, 给职后的小学教师在“能为小学生释疑解惑、能较深入地把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方面能力薄弱埋下了隐患。

从表4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有65%的教师认为在教学时出现过为小学生释疑解难或把握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准确的情况。但是由于受工作环境的限制, 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教材分析、内容把握主要是依靠自己把握或参照本校教师的意见, 所以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 只能等待日后的培训或不断地积累经验来解决。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得出, 职前的师范数学教学对工作三年以内的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的缺失应承担主要责任。而实际上曹培英的研究结论表明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的状况, 与教龄长短 (即脱离职前教育的时间长短) 、学历高低的影响都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由此推演, 职前师范数学教学会影响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整体水平。师范数学教学的问题所在, 从调查结果看, 主要是数学教学长期以来脱离学生的未来职业世界, 无论是教学内容, 还是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方法都没有很好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成分。

提升职后教师学科知识素养的数学教学策略

(一) 更新教学观念, 做“双师型”专业课教师

“双师型”教师在师范学校少有提及。师范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标准是既是学生职前的老师, 也能担当学生职后的老师。具体以小学数学教育专业为例, “双师型”教师不但要精通一门或几门师范数学专业课程的教学, 而且要熟知小学数学教学。如此境界, 要求教师除了像以往一样钻研专业课教学外, 还要有长期深入小学的经历, 通过全方位地参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包括听课、评课、上课、教学指导等) , 去熟悉小学数学教学, 找到所授专业课程与小学数学之间的对接点, 并对其深入研究, 为在数学专业课教学中创设学生职后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情境, 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做好准备。

(二) 完善教学内容, 创编适应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专业课教材

现在所用的专业课教材 (除《小学数学教学法》这些教法类课程外) 基本上都是照搬一般本科数学专业相对应科目的教材编写而成的, 所不同的只是删去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 减去部分难度较高的习题而已。教材在内容上对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完全没有体现, 是通适性教材。而非真正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教材。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看, 这样的教材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极为不利。所以, 需要编写一套适应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教材。在编写中要将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小学生释疑解惑以及有利于把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问题作为例题、练习或阅读材料引入, 但要使两者在内容上相对应。比如, 在一元定积分求平面图形面积的应用中, 学习了用积分求圆的面积之后, 编排小学数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把其安排在练习中, 让学生与积分法求面积进行对比讨论, 从而让学生了解小学圆的面积推导的思路就源自定积分的思想。

(三) 丰富教学方法,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教学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 就是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每一门数学专业课程教学中, 要创设学生职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要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 学生要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实际上, 师范生的见习和实习就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 但在这个环节上, 以往师范学校的教师扮演的是领队角色, 真正指导学生的任务都是由小学教师来完成的。这样导致的结果是, 学生的见习或实习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学习。由于师傅 (指小学教师) 只习惯于用小学知识处理教学问题, 所以学生也就学着师傅的方法去做。在这样的过程中, 并没有把学生所学的数学专业课程知识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之, 师范学校一直以来都强调教师的示范性, 在这一点上, 更多的是指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示范作用, 并没有具体到教学生如何处理职后的教学问题。还有, 数学专业课程主要以近现代数学的内容为研究对象, 与小学数学的内容差距较大, 不可能每个内容都和小学数学对接上。但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小学数学内容也有了很大变化, 只要专业课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有足够多的了解, 从小学数学向大学数学的方向寻找, 就一定能找到实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对接点。此外, 在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教学中, 教学计划、教学评估等方面也要作出有效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毕力格图, 史宁中, 孔凡哲.论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学科成分[J].教育理论和实践, 2011 (4) :32-36.

[2]曹培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06 (6) :42-47.

3.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高级中学) 篇三

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总分:1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l.【答案】D.8

2.【答案】A.动机

3.【答案】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4.【答案】D.课程问题

5.【答案】B.难点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

6.【答案】A.体验

7.【答案】B.促进者

8.【答案】D.①④③②

9.【答案】C.演绎法

10.【答案】 A.化学与人类

1l.【答案】B.物质的量

12.【答案】C.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3.【答案】B.教学理论

14.【答案】A.螺旋式

15.【答案】D.以上都是。

16.【答案】A.在NaHA溶液中一定是c(Na+)>c(HA-)>c(OH-)>c(H+)

17.【答案】C.△rGm<0

18.【答案】C.正乙醇

19.【答案】B.NH3

20.【答案】D.1.7g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

二、阅读材料(21题12分,22题13分,共25分)

21.【参考解析】

(1)从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的行为所占的时间比例上可以看出,专家型的教师在课堂上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动手书写、汇报交法等活动更多,重点让学生自主地參与学习;而 新手型教师在读室上关注的是教师本身,与学生的互动少,专家型的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动手书写、汇报交法等活动更多,重点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而 新手型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教师本身,与学生的互动少,有强烈掌控课堂的欲望。

专家型与新手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在以下几方面有看显著不同:

首先,通过讲授呈现类和驱动推进类教学行为所使用的频次与时间可以看出,专家型的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学生,关注学生的反映、课室气氛,通过学生学习情况,陈述与引导推进的提问多于新手教师;新手型教师更关注自己的表现,学生是否认可,自己有没有表达清楚,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等。

其次,从调控类教学行为所使用的频次与时间可以看出,新手教师在读堂中并无评价、引导行为,说明新手教师在课前制订了完整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是照搬教案,不会随课室情境的变化修正计划,他们对课室的调节能力不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很弱。第三,从展现呈现类教学行为所使用的频次与时间可以看出,专家教师的教学的常规工作程序已高度熟炼,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如同样是使用了 5次图画展示,新教师要用508秒,而 专家教师只用了半分钟。

(2)在化学课堂行为设计时,新手型教师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首先,专家型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主要包括所教学料知识;教学方法和理论,适用于各学科的一般教学策略;课程材抖,以及适用于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程序性知识;教特定学科所算要的知识,教某些学生和特定概念的特殊方式;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学生学习的环境(同伴、小组、班级、学校以及社区〉;教学目标和目的。

其次,在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学习环境,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高效的组织教学,进行课堂调控。

第三,在曰常工作中,思考总结,将日常教育技能程序化、自动化,以便能够迅速且只需很少或无需认知努力便可以完成多项活动。

22.【参考解析】

(1)原理:

为浓氨水在碱性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胶铁滴管中蒸馏水济入饶瓶,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硫碱性的溶液使紫甘蓝指示剂显绿色,氨气溶于水使压力滅小,乙酸溶液进入烧瓶发生中和反, 指示剂恢复紫色,乙酸溶液继续进入烧瓶使指示剂溶液显红色,最終由于碱过量,因而溶液 成为绿色。

(2)优点:

首先,这些实验中涉及到了氨气的溶解性、压力变化、制取氨气的原理、指示剂的显色、中 和反应等学科知识,是将化学知识融入实验,结合其它学科知识创设情境教学的好方法。其次,在实验中,学生可以学习和练习更多实验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在实验中要想达到良好的实现效果,需要考虑到化学药品的用量等问题,学生从中学习到有关实验设计的方法,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第四,色彩鲜明的实结现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诊断题(共1题,共15分)

23.【参考解析】

(1)选CD.(2)kv(重水)=1.6x ,所以:

①重水的pD=

②含0.01molNaOD的D2O溶液1L其Pod=2,pD=14.8-2=12.8

③溶解0.01molDC1的D2O溶液1L其pD=2

④在100ml0.25mol/L的DC1摩尔=0.25x0.1-0.2x0.05=0.015摩尔,总体积=0.15L,物质的量浓度=0.015/0.15=0.1mol/L,因此pD=1

(3)产生错误的原因:选A选项的同学没有理解PH、PD自意义,将常温下中性溶液的PH

与PD混淆,选,B选项的同学没有注意到重水的离子积与水的不同。

四、案例分析题(共l题,共20分)

24.【参考解析】

(1)张老师化学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李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

张老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现的目标就必须三位一体地融合在具体的学生学习活动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裁体。

李老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教学,主要采用了启发法和讲授法。在启发的基础上,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2)化学实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

其次,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肋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3)化学概念、化学定律是一类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一般按照感知、加工理解、初步形成概念、联系整合、应用的步骤进行教学。

五、教学设计题(共1题,共30分)

25【参考解析】

(1)(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利佣实验的手段,学会硫酸的特性——强氧化性,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掌握浓硫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硫酸的氧化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浓流酸与稀硫酸的对比中,学习“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实际、力求实事求是的原则。

(2)重点与难点:硫酸的强氧化性;硫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3)现象:加热能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使石蕊溶液变红。

Cu+2H2SO2(浓)=CuSO4+SO2+2H2O

(4)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将浓硫酸缓缓地沿着器壁注入水中,同时要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扩散。

(5)导入

教师引导,回顾稀疏酸性质在我们前面的学习中,知道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比如:与一些金属反应,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但是我们常说一句话叫 "量变产生质变”,这在硫酸的身上就有非常鲜明的体现,那么浓硫酸与稀硫酸有什么不同的性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往两根卫生筷上分别沾上浓硫酸和稀硫酸。

学生观察:沾浓硫酸的卫生筷变黑。

4.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高级中学) 篇四

河南教师资格证统考笔试大纲—《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

2015下半年河南教师资格证统考将于9月13日先进行现场报名,11月1日进行笔试。中公河南教师资格网是河南教师考试最权威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河南教师资格证备考、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河南教师资格证具体报名通知如下:

推荐:2015年河南教师资格证统考笔试备考攻略 推荐:99元教师资格证真题讲练班+19.8元考点串讲班

《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品德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内容标准、活动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品德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评价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初级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一)学科知识

1.掌握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青少年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品德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品德教材,解决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河南教师资格网提供河南教师资格证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河南教师资格网:he.zgjsks.com如有疑问点击咨询:河南教师资格网

(二)课程理论知识

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建构思想。

2.掌握《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3.理解思想品德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目标定位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

4.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知识和《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实施课程。

(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1.认识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领会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熟悉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

2.运用情境教学、活动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学导式教学、讲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体验,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3.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教材内容,结合生活热点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思想教育点。

4.根据初中学生认知特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学实际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规划教学过程,形成教学方案。

5.依据教学方案,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达成教学目标。

6.根据思想品德教学情境,正确分析和处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问题。(四)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

1.理解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内涵、特点和理念;了解评价的基本程序、方式方法。2.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引导等功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养全面协调发展。3.运用观察、测验、成长记录等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状况。

4.运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和方法,恰当分析和评价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

三、试卷结构

河南教师资格网提供河南教师资格证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河南教师资格网:he.zgjsks.com如有疑问点击咨询:河南教师资格网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1)商品交换的本质是

A.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关系B.物物交换关系

C.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交换关系D.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2)思想品德课的根本特性是 A.人文性B.综合性 C.思想性D.实践性 2.简答题

(1)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管理企业,没有成功;后来,我读了上百本如何管理企业的书,照书上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最后,我专心研究了我的企业的特点,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终于取得了成功。”

请简析上述材料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简述思想品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3.材料分析题

下列材料是某老师的一节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实录片段。课题:换个眼光看老师 教学实录:

课堂导入:播放电子相册《我们和我们的老师们》。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师生对对碰”游戏。(邀请该班级的一位老师,进行“师生对对碰”活动。)问题一:老师最喜欢的明星? 问题二:老师在课堂上最常说的一句话? 问题三:老师最喜欢的一项娱乐活动? 河南教师资格网提供河南教师资格证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河南教师资格网:he.zgjsks.com如有疑问点击咨询:河南教师资格网

问题四:老师最擅长的事情? 问题五:老师最拿手的菜? 学生小组讨论,写出答案,教师最终揭示答案。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教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二)活动二:我喜欢的老师——教师职业的特点。

学生讲述我喜欢的教师的理由;教师记录、归纳、总结;总结出教师职业的特点——教书育人。

(三)活动三:情景再现,学会理解。

通过本校一个师生交往中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理解教师的一些基本方法,为下面解决该班级的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四)活动四:随机抽取问题情景,现场解决问题,归纳师生交往方法。

现场随机抽取学生写的师生交往中的烦恼和困惑的小纸条,通过两到三个情景的讨论,提炼出解决师生交往烦恼和困惑的方法,并进行归纳和分类。

课堂小结:播放电子相册中老师对同学们的留言,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升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

问题:

请用思想品德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评析该课堂实录中活动设计的合理性。

河南教师资格网提供河南教师资格证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河南教师资格网:he.zgjsks.com如有疑问点击咨询:河南教师资格网

河南教师资格网提供河南教师资格证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河南教师资格网:he.zgjsks.com如有疑问点击咨询:河南教师资格网

2015年下半年河南教师资格证统考将于9月13日现场报名,11月1日笔试。备考时间所剩不多,望广大考试利用剩余时间全力备考,更多河南教师资格证统考信息关注河南教师资格网。

5.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高级中学)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

1.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答案】A。解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所有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要以这两个要素为前提。

2.()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备课

B.课外辅导

C.布置作业

D.考试

【答案】B。解析:略。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4.下列不属于课堂纪律类型的选项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自我促成的纪律

D.学生促成的纪律

【答案】D。解析:课堂纪律一般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5.孔子的教育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答案】B。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6.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特朗普制

D.设计教学法

【答案】A。解析: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两种。

7.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

A.学年总结和学期总结

B.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C.班级总结和教学总结

D.学习总结和活动总结

【答案】B。解析: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一般分为两类,即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

8.灵感现象是()的结果。

A.直觉思维

B.综合思维

C.聚合思维

D.分析思维

【答案】A。解析: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灵感现象就是直觉思维的结果。

9.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

A.时代性

B.经济性

C.强制性

D.创新性

【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故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1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直观性原则。考生需注意区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直观性原则的内涵。

11.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答案】D。解析:如果通过内部言语形式默默地复述,可以使即将消失的微弱信息重新强化,变得清晰、稳定,再经精细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中加以保持。那些未经复述的信息或超容量的信息则随时间的流逝而自然衰退被遗忘。因此,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12.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是防御机制中的()

A.压抑

B.否认

C.文饰

D.代偿

【答案】B。解析: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种自我防御机制称为否认。

13.“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社会化

D.实质教育论

【答案】B。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涂尔干,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14.“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D。解析: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这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15.在限定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A.灵活性

B.独创性

C.发散性

D.流畅性

【答案】D。解析: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16.人格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答案】C。解析:人格的整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17.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答案】C。解析: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18.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D。解析:略。

19.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属于问题解决的()阶段。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问题解决的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阶段,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20.心理评估的对象是()

A.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B.学生的异常心理

C.学生的异常行为

D.学生的心理状态

【答案】A。解析:心理评估是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二、辨析题

1.讲授法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如果一位教师能够用启发式的思想去使用讲授法,那么题干的结论就是不成立的。因此,不能单纯地说某一种方法是注入式还是启发式的,这取决于教师是怎么使用这种方法的。

2.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知觉的理解性与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4.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

【答案】这种锐法是不正确的。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它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此时,稳定的品德形成。

三、简答题

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主要有:(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

3.简述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考答案】

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5)人际关系和谐;(6)与社会协调一致;(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4.简述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参考答案】

对学习材料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即每次时间短、次数多),一种是集中复习(即每次时间长、次数少)。研究表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降低疲劳感,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而不要等到考前集中算“总账”。

(1)复习要及时;

(2)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

(3)复习过程要尽量多样化;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四、材料分析题

1.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

(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

(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

(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

(4)社会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

(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教育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韩国养成教育的做法应给予肯定,德育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2)品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3)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我国加强对学生德育行为的训练,注重运用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4)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如下:进行德育应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从实际出发,要重视训练和强化。这样才不会导致德育与实际的脱节。

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 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不正确。他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6.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高级中学) 篇六

高级中学英语教学课程标准 英语教学理念

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2,鼓励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加强对选修课指导

3,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5,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7,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评价建议

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题地位 2,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 3,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4,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注重评价结果去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6,评价应体现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不同特点 7,注重实效,合理恰当的使用评价手段 8,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第三章英语语言知识教学

语音,基本内容包括基本读音,重音,读音的变化,语调与节奏,英语语音差异,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策略:多元化语音教学手段,提供不同形式的语音材料,接触不同口音,情境中进行语音教学,趣味性。

词汇,包括词义,用法,词汇信息,词汇记忆策略 教学策略,词汇学习策略和扩大词汇量结合,口头或书面语言材料与新授词汇结合,词汇项目练习活动与学习目标结合

记忆策略,语境,联想词典辅助,图片 语法,演绎法deductive,归纳法 inductive,语篇教学,1,语篇知识是英语语言知识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

2,语篇知识和语篇能力可以使其他语言知识的学习更系统高效 3,语篇能力的形成是语言交际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 教学方法

整体教学法,线索教学法,背景知识介绍法,段落提问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

英语语言技能教学

听力,训练学生对语音的辨别力,培养学生对语音敏感度,语音,语意,语言的感情色彩,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口语,教学策略,听说结合,以听带说,多种口语练习活动,有效使用交际策略;积极回应,使用空白词 阅读,写作,选择合适的写作教学模式 Product-oriented approach Content-oriented approach Process-oriented approach 使写作任务真实化 使写作过程化

模块三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主要问题:以学习成绩为主导,缺乏英语学习环境,词汇量贫乏,学习方法不当

解决方法,关注学生情感,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NSEFC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英语(新标准)》NSE 教材内容选择,1,对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删减

2,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扩展教学内容或步骤 3,调整教学程序

4,调整教学方法;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价值性,开放性,生活性,区别性,趣味性,学科性,品味性,时代性。

基本策略:课堂导入趣味性,针对性,新颖性 教学活动的设计:

明确的目标,小组活动注重实效,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充足的时空,有效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多元有效的活动评价方式 教学有效性及评估

教学有效性:学生,学习速度,学校结果,学校体验,教师方面,直接促进,间接促进 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确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法和工具 模块四,教学实施与评价 教学基本步骤:

1,备课,研读教材,了解学生,集体备课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反思修改 2,课堂操作,热身或导入(warming-up or leading-in)语言呈现(presentation or exposure)控制性及半控制性练习(controlled practice)实际运用(language using or communication)3,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的选择 新课程教学方法特点;

1,学生为主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 3,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

4,不机械记忆,运用所学语言做具体的任务 5,根据自身学习需求,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

基本原则:目的明确,任务具有真实意义,学生使用已有的知识也接触新知识,完成任务后有具体的可展示交流的成果。

Pre-task activities, 介绍话题,引入语言,准备活动 Task-cycle activities 做任务,准备报告,报告任务结果 Language analysis activities 动机

Intrinsic motivation内 Extrinsic motivation外 学生学习收情感因素制约

师生的感情交流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教师重要任务 要保持兴趣和动机的持久性 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1,形成良好的学校习惯

2,学法指导注重整体性和多样性 3,依据课程标准指导学习策略 语言呈现的讲解方式

真实情景,肢体语言,直观教具,电教手段,问答,故事,游戏或角色扮演,语言描述 语言讲解方式,语音讲解方式,词汇,语法 探究互动活动的设计

将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活动中展开问题的探究

基本程序:提出问题:学生投入到科学型的问题探索中-收集数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检验结果 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原则,适时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广泛性,探究性,反馈激励性。类型:回忆性,理解性,分析性,综合性,评价性,运用性 方法:营造情境提问法,鼓励学生自学提问法,诱发想象提问法,运用分析提问法 反馈技巧

复习检查阶段-探索新阶段-巩固深化阶段

原则:目的性,层次化,参与度,启发性,激励性 口头反馈-非语言反馈-书面反馈 课堂管理

纪律与行为规范管理

调控课堂教学过程;控制教学节奏,调控学生的参与面,调节学生情绪,调控教学反馈 及时制止不良行为;软管理方法(幽默,目光交流,肢体语言暗示,面部表情声音调控),硬管理手段(互相制约,突然发问,停止讲课)课堂活动组织形式

课堂讨论:合理安排小组人数,按学生实际水平,层次分组,掌握好讨论的时间,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多向交往和真实交往活动 课堂活动实施策略

抓好三度有效活动(广度,深度,延展度),关注细节,讲究技巧,正确对待口语错误 教师角色

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构建者,学习策略的促进者,教学活动组织者,课堂教学调控者,交际活动的合作者,语言环境的营造者,教学活动的反思者 课堂总结及作业布置

课堂总结:意义:突出重难点,拓展延伸,设疑回应,提高注意力,升华思维 类型:归纳式总结,比较异同式,悬念式,前呼后应式,图表总结式,巩固练习式 方法:口头汇报,摘抄板书,让学生笔录,默记总结,学生独立完成总结,专题总结。作业布置:课时作业,课本剧表演作业,问卷调查作业,采访型作业,开放型,实践操作型,辩论型,互动式 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活动过程中)调整学校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发现存在的问题,提供学习的矫正处方通过量化评价法(调查表。评价量表,质性评价法)

终结性评价:(事后评价)应注意,淡化分数,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注重评价过程而非结果通过口试或纸笔测验 课堂教学案例评析

课堂教学案例包括:课题,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上一篇:某家具博览会展览会策划案下一篇:服务员经历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