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平安培训体系

2024-07-25

解读中国平安培训体系(共7篇)

1.解读中国平安培训体系 篇一

据说,财富500强里,有170多位CEO是从GE出去的,它在纽约的全球教育培训中心“克劳顿村”也因此而声名大振。但是,剖析GE人们会发现,它在人才培养上的成就,并不在于出了多少CEO,也不在于克劳顿村的讲坛上大师云集,而是在于他们建立的一套结合个人发展的培训层级体系:从基层员工到高级经理人,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人才都能够在这里获得自己的所需。

对于寿险业而言,培训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那么,怎样才能像GE那样,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做到在合适的时候,为合适的人提供合适的保险呢?为此,北京保险协会秘书处定期会组织各寿险公司的培训经理进行座谈,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希望能集各家所长,共同建设北京保险行业的“克劳顿村”,促进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而在本期策划中,我们带领大家,一起走入平安公司的培训机构,看看他们是怎样做培训的,大家一起来做个交流会!

PESOS——新人训练的五步骤

寿险营销在中国的保险市场上全面展开已经十年了,经过十年的风雨洗礼,中国的寿险市场也已经从粗放式经营到精耕细作,并逐渐趋于成熟。销售队伍的壮大,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不断提升,百姓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都预示着中国保险业在蓬勃发展。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销售人员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新人的留存率和育成率。只有拥有一套科学有效、高瞻务实的新人育成体系才能真正促进营销队伍的素质提高、技能加强与绩效提升。现将中国人寿北分公司新人培训流程及关于新人的基本训练作一简单介绍。

新人培训的基本流程是:新人先参加创业说明会,然后进入职前教育、代资考培训、岗前培训、衔接教育、技能进修。历时六个月,完成新人的育成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新人培训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与训练并重的教学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互动、课堂练习、示范、角色扮演、课堂研讨、分享、市场实作等。训练的内容有:礼仪训练、销售技能的训练(准客户开拓、电话约访、接洽、初次面谈、商品说明、促成、拒绝处理、售后服务)、表达能力训练等,采用的是PESOS五步骤的训练方法。专业的训练方法使训练课程更具效能,才能训练出专业的销售人员。

PESOS即:准备(Prepare)、说明(Explain)、示范(Show)、观察(Observe)、监督(Supervise);

第一个步骤是准备(Prepare)。

在进行训练之前,讲师需要做好各项工作的充分准备。一是训练内容的准备,事前列好行事例,确定训练内容和日期,是礼仪方面的训练,还是销售流程方面的训练,训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话术是什么,动作是怎样的,要用到什么工具,评估的标准等。二是要激励学员,使学员有信心接受训练。三是告知学员我们的期望,即训练的目标。明确目标可以让学员按照我们的方法去做并逐步达成;明确目标可以让学员对未来的训练课程产生兴趣和信心。四是讲师要对课程做好准备,即讲师针对训练内容要备好课,做好预演(包括和其他讲师的配合)。准备是训练顺利达标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第二个步骤是说明(Explain)。

在进行正式训练之前,需要就训练的内容向学员做详细说明。包括目标的说明,采用每一个步骤的原因,每个环节是如何做的,每个环节又是如何和其它环节相连的。在说明的过程中,尤其要强调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用这个话术,对话术的潜词用句做详细的解剖,使学员相信这样做会起到最好的效果。例如递交名片的训练,在向学员说明时,要告诉学员为什么要名片向着对方,是为了使对方可以一下子就记住你,为什么要双手递,是使对方感到被尊重,为什么要鞠躬,显得谦逊、低位,为什么要面对微笑,显得自信、礼貌,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起来做,就会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决定着未来的推销过程。当这一切向学员说明之后,学员会对训练的内容在态度上首先重视起来,并在演练过程中会用心去做。详尽的说明是学员理解和运用话术的前提。第三个步骤是示范(Show)。

在训练课程中,示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主导着学员掌握的结果。在教学中所谓的“言传身教”在这里体现的尤其充分。示范的内容主要是:示范学员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包括话怎么说,动作怎么做,表情是怎样的等。例如,在教学员如何递交名片时,讲师所示范的递交名片的每一个动作(手拿名片的方法、名片的方向、腰的弯度等),随之所说的话及面带的微笑,都会对学员留下很深的影响。讲师可也请学员上台做为示范对象,让学员感觉这种做法对客户所产生的舒适感、好感和专业度。总之,讲师示范出来的内容一定是一个标准版,学员就照此练习。做好示范比用语言向学员说明更直接、更容易、更明了。由于训练内容所涉及的细节较多,因此,在示范时,一定要耐心、细致、完整。对于容易忽视的地方或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内容一定要示范多次,直到学员看会为止。第四个步骤是观察(Observe)。

训练的方法有个通俗的说法就是“做什么、怎么做、我做给你看、你做给我看”。这个步骤就是“你做给我看”。老师示范完了,要看学员做得怎么样。给学员分好组、讲解完口令后,首先要仔细观察学员演练,观察的重点是:演练的态度、话术的运用、动作的协调性等。其中态度决定着后两者的效果。在演练过程中,尽量请学员相互演练。演练结束后,讲师和学员共同检查演练效果。首先由组内的人员回馈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其次讲师就观察到的做总体回馈,特别是对一些共性的问题重点强调,第一轮结束后就训练的重要性及严格性再一次重申。俗话说,宁可在教室里流血,也不要在市场上流泪。说得就是在教室里把基本功练扎实了,到市场上就能自如实践,所谓会者不难、进而举一反三其实都是指在教室里练好了到市场上就不怕了。训练的不仅是技能,而且同时练就的还有胆识。讲师可在与学员的陪访过程中观察学员对训练内容的运用效果,并加以指点。第五个步骤是督导(Supervise)。

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督导的训练无疑于虎头蛇尾。因此评估训练的效果是很重要的。主要是通过观察练习、通关测试、市场实作等方式对学员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对其中需要加强的方面给予提醒和回馈。督导要贯穿培训的始终。并且要持续进行,没有终止。

训练是使新人迅速掌握销售技能的一项重要培训手段,做好新人的培训工作尤其是训练工作,是寿险讲师的责任所在,不断的训练才能使新人在这个行业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最终走向事业的巅峰。

新人培训的基本流程

创业说明会、职前教育、代资考培训、岗前培训、衔接教育、技能进修。BOX2:(请美编作流程图)PESOS五步骤

准备(Prepare)、说明(Explain)、示范(Show)、观察(Observe)、监督(Supervise)。

平安培训讲师队伍建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营销团队的发展也正应了这个道理,平安之所以能够拥有一支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营销大军,能够成为寿险业的一面旗帜,是因为平安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在方寸的讲台之上,怀着无限的激情大展身手,用自己的精彩帮助他人勾勒出寿险事业的美好前景与灿烂前程,把许许多多优秀的新成员们不断地被培养成材,他们就是寿险讲师。一直以来平安最大的财富就是拥有一个健全的营销培训体系,一支稳定、专业的内、外勤讲师队伍;而分享中成长,成长中分享,成为一名外勤专业导师也是平安业务员在寿险事业上引以为豪的一个闪亮点!目前平安已经拥有了一套规范的讲师培养和管理体系,在这里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日常管理

平安的讲师队伍分为两个系列,专职讲师和外勤专业导师。专职讲师是经过各寿险机构选拔、总公司或机构培养,并报请总公司寿险培训部、人事部审核认可,主要从事二、三级机构、营业区或四级机构制式或专题培训、课程开发、培训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外勤专业导师是指在平安从事个人寿险业务兼做营销培训工作的营销业务,且由总公司培训部认可,区域培训部审查,机构培训部授权为外勤专业导师资格的人员(以下简称专业导师)。总公司培训部为专职讲师、专业导师的主管部门,区域培训、二级机构培训部、三级机构都各自担负着专职讲师、专业导师日常管理的相关责任,层级分明,各司其职。

区域培训部职责:

1、训练管理室负责区域内专职讲师与四、五星级专业导师的日常管理; 2、二、三级机构培训组织架构搭建与人力配置的追踪;

3、专职讲师、专业导师的异动管理及专业导师ETS授课积分季度预警。

二级机构培训部职责:

1、二级机构培训部讲师管理岗负责本机构专职讲师与专业导师的日常管理;

2、机构专职讲师异动管理;

3、机构专业导师的选拔、储备、晋升、异动管理;

4、机构培训人力的配置;

5、机构教学任务的分配及导师行为规范。

三级机构职责:

1、三级机构培训负责人负责配合完成二级机构的讲师培养工作;2、本机构专业导师的选拔、指导; 3、机构教学任务的分配及导师行为规范;4、每月召开一次导师会议.二、年度评聘

为了把“竞争、激励、淘汰”机制引入培训讲师队伍,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成长氛围,平安对于专职讲师和外勤专业导师,都制定了相关的评聘及管理制度。

专职讲师的管理体系分为增员、选才、训练、考核四大体系。讲师的职级分为初级讲师、中级讲师、高级讲师、特级讲师,每级分五档,需分别经过初级讲师职前培训(PTT)、初级讲师提升培训(JRT)、中级讲师晋升培训、中级讲师研修培训、高级讲师培训。为规范讲师的招聘、评聘及日常管理,总公司寿险设立招聘小组及讲师专业技术评聘小组,二级机构相应设立招聘小组及分公司讲师专业技术评聘小组,根据《专职讲师管理办法》评聘标准进行考核评聘。

外勤专业导师也有规定的选拔标准和程序,专业导师的职级设置分为一至五星五个级别。机构培训部可聘任见习导师和一、二、三星导师,区域培训部监管,总公司抽查;四星导师由区域培训部聘任,总公司监管;五星导师由总公司培训部聘任。根据《总公司导师嘉许计划》评聘标准进行考核评聘。

三、讲师培养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讲师不断自我学习,调动导师积极性,充分挖掘组织潜力,提升寿险讲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荣誉感,平安也不断通过各种努力去完善讲师培养机制。对于专职讲师,平安规划了各层级讲师的必修及选修课程,以及各类的研讨班及种子讲师班,并建立专职讲师的受训电子档案,根据专职讲师受训情况进行培训的规划和安排。而各层级专业导师的培养,则采取授权课程的形式。既专业导师必须参加对应层级的营销业务课程合格后,方可讲授对应的课程。未经授权的专业导师不能讲授对应层级课程。师范学系所列课程为导师必须接受的训练课程。营销学系及管理学系课程可由机构培训部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是否组织相关导师参加授权培训,相关导师必须接受授权训练后,方可允许其讲授。在平安全系统内部,培训部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培养兼职讲师,整合兼职讲师队伍,搭建营业部讲师架构。

四、外勤导师嘉许计划

为培育优秀人才,增强公司培训力量,满足高素质人才的成长需要,拓宽其成长空间,配合着新课程体系在平安系统内部全面推广,平安于2004年推出一套系统规范的外勤导师管理办法——《总公司导师嘉许计划》。计划对于专业导师的职责、待遇、选拔标准、职级设置、晋升维持条件以及组织管理架构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总公司导师嘉许计划》的运作以及讲师积分管理系统(ETS)的安装,使平安的外勤专业导师的管理体制更加科学,更保证了外勤导师能够获得讲师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升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通过授课,实现“教学互长”达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积累。另一方面由于导师被赋予了更高的责任,也使得他们以表率的身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进而促进销售业绩和团队规模的不断成长,获取“双赢”。

五、激励与交流平安的培训工作长期以来得益于公司上下的精诚协作,得益于优秀讲师的辛勤付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寿险讲师以专业、热忱、无私的精神忘我地投入工作,他们比别人更加勤奋、勇敢,更加积极、进取,他们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苦和汗水,为平安的营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桃李不言,下自成溪,讲师的激励与交流活动也是公司培训部的一个重点以及亮点。每年教师节总公司、区域、各分公司以都会制定评优方案,组织各种对优秀讲师的表彰激励活动。区域及分司还会定期组织导师沙龙,搭建导师交流平台。在日常管理中还会借助导师津贴、发放专业书籍、培训中心导师荣誉榜以及提供学习充电机会等形式帮助讲师提升专业技能,建立导师荣誉感。

寿险是播种平安的事业,讲师是传播福音的使者。当一名寿险从业人员,在踏入行业进入平安的那一刻开始,就有众多的导师就围绕在他们的身边,通过讲师的精心授课,业务同仁的经验分享,还有主任和经理的悉心辅导,使他们在寿险道路上一路成长,所以可以说是讲师托起了我们事业的未来。平安致力于讲师队伍的建设,一如既往地关心呵护讲师的成长,全力推动寿险业的蓬勃发展。

2.解读中国平安培训体系 篇二

一、民航安全的发展背景

SMS是航空安全管理发展的最新管理模式。纵观航空安全管理的发展,航空安全管理共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技术致因理论。那个时期飞行事故主要是由于机械和不安全飞行规章制度两方面原因造成的,管理的特点是对机械设备等硬件进行改进,基于事故识别飞行器的缺陷,并努力进行建章立制以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硬件设备可靠性大幅提高,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健全,由此造成的航空事故率也逐步降低。第二个阶段是人为因素研究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为因素造成的航空事故所占比率上升到70%~80%,而技术因素已逐步降低到20%~30%。当时航空安全管理的特点是改进人机界面,建立人员培训体制,完善各种规章和程序,优化机组管理(CRM),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第三个阶段是组织系统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点是研究组织和管理因素对事故原因的影响。特别是90年代以后,虽然飞行事故率保持在低水平的0.7~1.2百万飞行小时之间,并呈现稳定趋势,但随着世界航空运输量的高速增长,飞机事故的绝对数量仍会增加[5,6]。

尽管在事故分析中人们都注意对人的原因分析,但是人为因素只是航空安全管理中人、机、环3大因素之一,单独强调某一元素,并不能确保系统整体运行的安全,应从系统运行的规律出发,分析安全发生的机理,解决安全管理中的问题[2,7]。SMS的提出,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从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角度,强调关口前移与系统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拓展了航空安全管理的理论。

SMS正在推行。加拿大运输部正在通过管理当局要求的形式在所有航空运行中实施SMS,美国联邦航空局也在推动SMS的应用,欧洲联邦航空局也推荐SMS。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其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附件6(航空器的运行)第30次修订中,对各缔约国提出了明确要求,2009年1月1日起,缔约国应要求航空承运人实施局方可接受的SMS[1]。

近l0年来,中国民航的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安全管理正在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方式转变,安全第一的理念已得到全行业的普遍认同,我国民航安全纪录已处在领先地位[8]。但是,中国的航空安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航空运输总量持续增长,安全保障压力持续增加。同时,中国航空安全管理实践中存在着一些短板,如安全管理人员的队伍不足,不同航空公司管理水平层次不一致等。如何应对国家和社会公众对航空公司安全期望日益增长的趋势,是国内航空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课题,应对这些要求需要借鉴航空管理发展的新的管理经验与理论。

我国也一直在积极推动民航SMS建设。早在2005年,民航局在民航航空安全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推进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自我监督、自我审核、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的要求,并把SMS建设纳入民航“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标志着安全管理从被动模式转向主动模式。2008年4月29日,民航局飞标司下发咨询通告《关于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在全行业范围推进SMS建设,要求各航空公司为此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和推进路线图,计划于2011年1月1日前通过局方审定[9,10]。同时,民航局也选择了一些单位开展了SMS的试点,2009年3月23日,厦门航空公司成为中国民航首家获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规范”的公司。2010年被民航局定为“安全体系建设年”。

二、SMS的主要内容

SMS是运用系统管理的方法对安全实施管理,特别注重风险管理,强调对运行安全状态实施闭环反馈控制,着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最终实现安全关口前移,确保持续可靠的安全目标。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政策、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安全促进4大基本构成要素,并以风险管理为核心。这4个组成部分又称为安全管理体系的“4大支柱”[1,6]。

1. 安全政策

安全政策反映了运营人的安全管理理念以及对安全的承诺,是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并为建设积极的安全文化提供了清晰的导向[1]。

2. 安全保证

安全保证功能运用质量保证技术(包括内部审核、外部审核、调查和评估等)判断设计于运营人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是否在被实施并按计划运行,以确保设计后的风险控制过程与要求持续符合,并在保持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内持续有效。安全保证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系统评价、预防与纠正措施等环节。航空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安全保证功能,可以实现企业内的运行安全的闭环管理,以确保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持续符合要求[1]。

3. 安全促进

安全促进是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些“软文化”。安全促进包括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培训、安全培训、安全宣传、教育、安全信息发布、安全管理沟通等环节。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让每个员工自愿地、积极地参与到安全管理中,通过安全观念文化、人的行为文化、哲学文化、思维文化、制度文化等优化人的安全观念,提高人的安全行为水平[6]。

4.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过程常用于分析运营人的运行功能及其运行环境,以识别危险源,分析评价相关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监督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证、可靠地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科学管理方法。

三、SMS的理论基础

1. 系统科学

依据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基于对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基本认识为依据,应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理论、系统工程与系统分析等方法,指导人们研究和处理航空安全问题。航空安全管理工作的对象是飞行、维修、签派等部门,诸部门内部又包括许多子系统,这些部门和子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组织的运营安全[7]。SMS安全管理的理论体现了人、软件、硬件、环境组成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系统与工作分析,分析风险源,补充风险源库。同时通过系统设计,建立系统因素之间监督、监控、保障功能,控制事故链,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

2. 冰山理论

不管使用什么事故起因模型,事故发生前通常都会有征兆。这些征兆常常在事后才会显而易见。1969年进行的航空业安全研究表明,每600个报告的没有造成伤害或损坏的事件中,会有30个造成财产损坏的事故征候;有10个造成严重伤害的事故;有1个造成重大或致命伤害的事故。冰山理论揭示了安全管理除了关注严重的事故外,还要关注“冰山”以下未造成损失的不安全事件。强调了安全管理的一种分层分级的思想,防止不安全事件的数量积累扩大,导致积重难返的趋势。

3.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安全风险管理的作用就是通过主动、积极地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11],将组织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或以下,并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管理过程,实行全面、主动的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理论强调风险的定量分析,对风险评估做到“心中有数”。

四、SMS是现代航空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传统型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事后管理、经验管理与规章制度管理。其特点是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并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是基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在一定时期都是有效的,发展至今已形成日益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这些针对特定对象的经验性,事后的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在新的安全管理形式下,显现出它的不足。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按照100万次飞行就发生一次事故这个趋势计算,随着航空业务量的增加,到2020年,世界上每周就会发生一次事故,这是社会和公众不能接受的,这就需要新的安全管理的方法。SMS是运用系统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安全,针对人、机、环3要素,注重风险管理,强调对运行安全状态实施闭环反馈控制,最终实现安全关口前移[1]。

航空公司SMS是对航班生产安全进行系统管理的体系,其具有下面几个特点:主动性、系统性、闭环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其中,主动性是指用冰山理论指导安全管理,加强对安全隐患的防治,在酿成事故之前就对其进行识别与分析,实现安全关口前移;系统性强调综合运用事件调查、安全审计、飞行员飞行品质数据等信息,调动组织内各层面的力量,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管理;闭环性,是指从发现安全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到跟踪整改和执行效果的全过程,闭环性是风险管理的本质;动态性一方面是指风险的变化,另一方面是指对风险的闭环管理要持续地、循环往复地开展;可操作性强调SMS有关方法,能指导航空公司安全管理实践,应用于各业务部门的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SMS建设的目的是采用安全管理新的理论与方法,控制安全风险,使得航空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

五、对我国航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义

我国民航安全纪录已处在领先地位,但航空运输总量持续高速增长,国家和社会公众对航空公司安全期望日益增长[12]。民航局作为行业安全主管部门,不断通过SMS实施,引导企事业优化和完善安全运行管理的系统机制,规范运行,提高管理效能,保持持续安全。

安全管理体系SMS的建设是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航空公司应加强对SMS建设的重视,全面推进SMS的建设[4,13]。在建设SMS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 强调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SMS的核心,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从系统分析、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危险源进行梳理,建立完备的危险源库。运用科学的风险管理工具,对风险的分析、评估,制定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并时刻对风险管理进行监督。

2. 注重安全文化建设

SMS建设是航空公司全体人员致力建设的工程。航空公司应该通过建立公司安全文化,调动公司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与安全生产危险源和风险直接接触一线员工的积极性。

3. 加强安全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为安全管理提供大量安全信息数据和分析资料。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规范明确、通畅无碍的航空安全信息收集渠道。

3.解读中国平安培训体系 篇三

此次央视推出新的节目评价体系,希望“实现由重视收视率为主向重视栏目综合评价转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电视传播在价值导向和经管模式方面的创新,因为节目评价体系既是一种效果评价机制,也是一种激励和管理机制,还是一种导向机制。

四项指标 综合性建构

相较以往,中央电视台新评价体系“多指标、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未变,统一的量化标准依旧,不过,在评价取向、指标设置、权重分配、数据来源等方面,新旧体系已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调传播的社会效果评价,市场因素略有淡化,注重栏目专业品质。新评价体系的指标有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专业性四项,分别从传播取向、深度、广度、专业品质等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即:一,栏目导向和价值观正确与否和是否被认同等方面的社会效果;二,栏目可信性、权威性、责任感和观众是否满意等方面的社会效果;三,观众收视效果;四,节目的制作水准和品质。其中,“引导力”“影响力”和“专业性”三项指标均为非市场性指标。

新体系不仅以“引导力”和“影响力”等概念强调社会效果评价,而且这两个指标所占权重之和为45%,超过以往“三项指标”和“五项指标”版本中相应指标所占的权重。而在2002年和2008年的两个版本中,以收视率为基础的“客观评价指标”,虽然权重仅为50%和40%,但是“成本指标”中以收视率作为产出替代,且“成本指标”所占权重为20%,两指标合计,则与收视率相关的指标所占权重已超过一半。相比之下,新版本中被冠以“传播力”之称谓实则以收视率等指标为内涵的市场因素,所占权重为50%,似乎略有淡化。另外,新版本专门设立了“专业性”指标,从6个维度对栏目的制作品质进行评估。

其次,收视市场效果的评价维度相对多元。“传播力”作为收视反馈的一大表征,由4项二级指标组成,即收视目标完成率、观众规模、忠诚度、成长趋势,分别考察栏目传播的收视实现度、传播广度、观众黏度、成长与可持续性等几个方面,内涵比较丰富。其中,“收视目标完成率”是首次进入评估体系中的新指标,其他指标多多少少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在评估体系中出现过。这一指标主要由各频道根据电视台下达的频道份额目标值分解出各栏目的收视率目标值,与实际收视率相除得出。“收视目标完成率”不以收视率绝对值的大小作为衡量标准,而是通过确定目标,“使不同频道、不同时段的节目有合理的收视期待”,当然前提是,目标值本身是合理的。“传播力”的多元建构,体现出电视人“收视率观”的某种转变,至少是从追求收视率最大化向讲求科学合理化的某种转变。

第三,变淘汰机制为排名激励机制。无论是2002版本还是2008版本的评估体系,都是按照《中央电视台栏目警示及淘汰条例》操作的,栏目一旦被淘汰,“后果很严重”,不仅栏目制片人下岗,而且连累栏目所在部门也不得在该频道增加新栏目。新版评估体系不再挥舞淘汰的大棒,而是采取排名激励机制,每年进行品牌栏目评选,公布入围全台综合排名前三十名的栏目名单,并予以重奖。硬性的栏目淘汰被柔性的栏目创新所取代,“罚劣”被“奖优”所取代。在管理学中,是通过竞争淘汰来激发人的极限能力,还是在奖励和加压中实现激励,哪种激励效果更好,一直见仁见智。不过,淘汰了淘汰机制,还是令不少央视人松了一口气,虽然谁都知道,奖优其实也暗含着罚劣,对节目评价仍不能掉以轻心。

第四,“不计成本”。央视2002年和2008年版评价体系均有“成本指标”,但新评价体系再无这一指标的踪迹。成本指标的设置,曾经被认为反映了处于市场转型中的电视业对于投入产出的重视。不过,或许因实际操作中无法以栏目为单位计算收入,央视此前的成本评价,是以栏目收视率作为产出替代,并非真正的投入产出计算。在“倚重社会效果评估”的新体系中,将原本无法直接计算的成本指标忽略,降解电视人的经济效益压力,似在情理之中。

CCTV、BBC评价体系比较

收视率是一个舶来品,包含收视率因素的综合性节目评价体系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造”。我国电视业具有自己的特色,既非纯粹的公共电视亦非纯粹的商业电视,这决定了我国电视节目评价体系必须立足于中国电视实践,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央视的新评价体系也不例外。当然,国情特殊并不意味着拒绝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事实上,参考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一直是我们的传统之一。在目前全世界尤其是非商业广播体制的国家和地区的广电业面临高科技、市场化、商业化冲击的背景下,不少国家和地区所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有不少共通之处。就世界公共广播电视的代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评价体系与中央电视台的新评价体系相比,两者在评价目标、指标设置和操作方式上,颇有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耐人寻味。

BBC的评价体系一度以“多元化”和“公共利益”作为标杆,近年来,随着商业化浪潮席卷欧洲广电业,公共广电媒体“脱轨”公共規范、顺从市场压力的苗头日增,这促使人们反思公共广电机构的角色和社会责任,并开始强调公共广电的角色和社会责任。在这一背景下,2004年BBC推出了以“公共价值”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包括电视台频道和节目评价,对内用于管理,强化问责,对外则区别于商业广播电视。BBC将“公共价值”分解为价值要素、广电使命、衡量途径三个部分,其中公共价值的衡量途径即日常进行的“持续性绩效评估体系”,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触达率、品质、影响力、投资价值。其中,触达率(又称到达率,reach)属于收视效果指标;品质由观众满意度和内容评价等组成;影响力包括观众记忆度、信任度和同业影响等;投资价值则包括绝对成本和投资效益认知调查等。

与BBC相比,中央电视台新评价体系强调社会效果评价,虽然并未如BBC的“公共价值”那样标示社会效果的具体含义;在衡量维度和指标设置上,有三项与BBC相近,分别是影响力、专业性、传播力(收视效果),不过,在指标内涵和次级指标的设置上有一定区别。央视体系中影响力所包含的公信力和满意度内涵,在BBC那里由记忆度、信任度、平台媒体报道、有影响力的活动等一系列指标所覆盖;对节目专业性的评价,在BBC那里则由满意度、得奖比例、特色和创意评估所代表,主要来自观众反馈;而央视传播力与BBC的触达率,除了均属于收视效果指标外,在二级指标的设置上没有交叠。

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央视新评价体系中的“引导力”,在BBC那里由“投资价值”所取代,后者类似于央视2002版本的“成本指标”,不过BBC的投资价值似乎侧重于使用者,即BBC是否提供了有效服务,确保人们缴纳的收视费发挥了投资效益。过去舆论界一直认为公共广播体制下的电视机构不看重收视指标,也没有多少投入产出观念,这是一种想当然。即使不靠广告生存,收视数据也提供了关于传播效果的最基本的信息,即多少人、什么样的人看过了某一节目或频道,看了多长时间等等;而成本意识对于收视市场中的任何机构和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区别在于是从传播者还是受众的角度关注投入产出,以及成本指标是否进入评价体系和以什么方式进入评价体系。

另一个不同是,在BBC的评价体系中,新媒体因素受到关注,“新媒体平台触达情形”作为一个新指标被纳入其中。新媒体平台主要指互联网和手机,新平台触达情形则包括点击率、访问量、链接数等等。时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总体性的,即通过传统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的观众规模在逐渐减少,另一个是结构性的,电视观众队伍在逐渐老化,年轻人越来越多地通过新媒体收看视音频信息,传统电视传播开始向新媒体平台延伸。将新媒体如互联网和手机所覆盖的受众收看情况纳入评价体系,无疑是电视评估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

而在央视新评价体系中,新媒体因素仍然缺席。节目传播效果评估,需要“兼容”和“统合”新旧两种渠道考察,这已经取得共识,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一些技术细节处尚未形成标准。比如,新媒体指标如何与传统指标相整合,量度如何统一,数据的科学性与可靠性,等等。新媒体因素要从研讨、实验真正进入评估体系,仍有一段长路要走。

新媒体时代评估系统

中央电视台新评价体系是一种整合了各种维度和指标、兼具人文和技术因素的综合性“建构”,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中国电视界分析和应用受众信息的较高水平。当然,也存在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的新评价体系,与英国公共广播BBC一样,以综合性和开放性见长,都不倾向于以市场性目标为评价标准,至少在称谓上,保持与以“收视率”为代表的市场思维的一定距离,但是体系中都包含了收视市场因素。BBC明确提出评价目标是“公共价值”,日常绩效评价辅以制度性的问责体系,分不同层级,偏失这一目标者将遭受责罚;评价体系中市场指标的权重分配未标明,但是受限于评价主旨,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的可能性不大。央视的评价体系属于效果评价,“倚重社会效果”,效果可分为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行为效果和心理效果,有对效果的直接评价,也有对致效因素(如节目品质)等的评价,究竟评价什么样的效果或者社会效果,央视似乎未作详细说明。对评价目标的模糊化处理是一柄双刃剑,好处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方向,纳入各种维度和指标加入评价体系,协调不同属性指标的权重,方便转圜;但是另一方面,模糊评价目标,可能会使评价体系的指向不尽明确,体系内各维度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对于评价主旨是否具有适切性和指向性,各指标权重分配的科学性,指标的效度和信度检验问题等等,都可能造成一定困扰,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认真考察和论证。只有目标明确,纲举才能目张。

央视新评价体系将更多表征社会效果的指标纳入其中,增加了观众评价和专家评价的分量,评价内容更加丰富。不过,事物都是辩证的。首先,社会效果指标大都是概念性的,相对比较抽象,基本属于心理或态度指标,主观性较强,伸缩度较大,不像收视率指标属于行为指标,相对比较客观。因此要保证节目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一般尽可能减少主观性指标,讲究主客观指标的科学平衡,并对抽象概念进行操作化处理,清晰界定。其次,央视每季度进行一次节目评价,这样的操作频率,一般要求数据简便易得,如果大量数据依靠观众问卷调查获取,需要考虑尽量简化,减少指标,节省人财物和时间投入,以便日常评价工作能够持续性进行。

最后比较棘手的问题是,评价体系如何因应新媒体的冲击。BBC注重新媒体平台与传统电视的综合性传播效果评价,央视这方面的努力尚未显示在评价体系之中。不过,未显示不意味着未关注或未努力,事实上,如何整合新旧媒体因素,不仅是央视而且几乎是所有电视台都在思考的问题,是一个时代命题。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电视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在内容形态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大量电视节目开始从传统电视向数字有线电视、互联网、手机、IPTV迁移。在不同传播平台上,由于媒体特征、傳输手段、收看终端不同,节目收视呈现不同特点,测量方式也有差异,并体现在收视数据上,由此影响评价体系的建构。

关于新媒体时代电视传播效果的评价,目前主要分为三种方式,一是在互联网上另设一套评价体系,考察传统电视在网络中的影响力或网络人气,包括被关注、收视和讨论情况,但目前尚未真正走入市场;另一个是只考察电视节目在互联网和手机平台上的点击率、访问量等,与传统评价体系不相交,分属两个不同体系;还有就是新旧结合,在传统电视评价体系中纳入新媒体指标,这种方式如何操作,目前仍在探索之中。

另外,除互联网和手机平台外,还有一个亟待解决的更现实的问题是,在我国模拟电视和数字双向有线电视并存的今天,收视测量方式正在嬗变之中,通过数字双向有线电视回传的大样本海量数据,如何与传统的抽样测量的数据相融合?虽然时下,前者因提供的是“家户收视率”非“人员收视率”,无法精确到个人而不受市场青睐,但是新数据在全面、准确、抗干扰等方面也具备一定优势,很难说就没有应用前景。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大体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主要通过前期调查层面进行,即全样本调查与抽样调查相协调,大样本与小样本相匹配或修正,加上数据整合;二是后期将海量的“家户数据”与抽样的“个人数据”通过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处理;三是各自为阵,互为参考。所有这一切,目前仍在实验阶段,尚未形成标准的解决模式。至于,如何对全媒体(包括模拟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视频)环境下的收视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价,则是难度系数更大、更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4.解读中国平安培训体系 篇四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坚持源头治理就是要把()作为“本”来治理。

A.城市社区 B.职业群体 C.农民工 D.社会底层人员

2.()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A.社会统治 B.社会管理 C.社会治理 D.社会管制

3.坚持综合治理,不仅要依靠法治,同时还要重视()。

A.道德教化 B.严厉惩处 C.社会奖励 D.群众谴责

4.根据本讲,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是一个()社会。

A.基督教教化 B.差序格局 C.佛教教化 D.关系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根据本讲,中国国内社会的复杂矛盾主要表现在()。

A.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B.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C.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D.严重事件持续爆发

2.根据本讲,加强对社会组织管理主要表现在()。

A.社会组织自律 B.政府部门规范其制度 C.政府部门规范其行为方式 D.政府部门对其资金来源进行管理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传统观点上的中国社会的三大构成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

正确 错误

2.根据本讲,社会治理的主要途径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正确 错误

3.根据本讲,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主要表现在烽火连天的非洲大地、欧洲底层社会的狂欢以及席卷美国的占领运动。

正确 错误

5.解读培训新名词 篇五

·CCIM:美国注册商业投资师,美国商业房地产投资协会主办,被视为美国房地产业的博士,目前在我国的人数寥寥。

·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认证,其专业资格在英国、欧洲及世界上其他一些主要国家被认为具有法定会计师资格,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鼓励个性的发扬,全球拿此证者10万多人,我国不足200人,通过此证,就如手握金钥匙。

·CISA:信息系统审计师认证,简称IT审计师,横跨财务、管理、IT几大行业,“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就是宽。全球有2万人左右获此证书,而我国不到10人,与13亿之众相比,珍贵程度绝不亚于万里长城。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有专家预测,两年内上海至少需要3000名CFA。但据说目前我国取得这一认证资格的人士也只有17个,据称目前CFA的平均年薪已经高达50万元人民币——这还请不到。

·MC考试:国内开办较早的国际商学硕士项目,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目前有国际会计、国际金融两个专业,在校生从60人发展到200人。MC项目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技术交流培训中心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为培养高层次国际经济专业人才而设立的项目。

·当众讲话培训:说话谁不会?但让你当众演讲,你会潇洒自如、舌头绝不打转儿吗?那可能不行,你有些底气不足。没关系,现在有了“当众讲话”培训,你也许会像某广告里的男主人公在去除了口气之后,不大讲特讲一番都欲罢不能。

·立体培训:广州近来兴起,由人力资源顾问公司担纲,因为它兼及顾问和培训,在顾问中培训,在培训中顾问,故称为立体培训。代表了培训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对培训公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新课标解读培训总结 篇六

儋州两院附小

汪华容

我有幸参加海南省2012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培训班为期两天的学习,收获颇多。在8月19日上午是曹培英老师关于《“十大核心词”的实践研究》的讲座,是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从核心词展开,风趣生动的向我们诠释了新课标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种变改性实践。当天下午曹老师讲解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简介,主要从编排特点、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两方面让我们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变化及精髓——让教学变成研究,实现教学观和教学方式的整体改革。接着曹老师又让我们看了一节一年级上册“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视频公开课并教我们讲评。20日上午是李国良老师做《把握数学目标行为动词——促“教”有效,促“学”高效》的专题讲座。由于培训时间短,能力有限,我对新课标的理解不是那么透彻和我完整,曹老师说我们懂多少讲多少。下面我就学习中的体会做如下的一些总结。

一、新课标定位上最大改变是:

(一)、“双基”扩展为“四基”,“两能”转化为“四能”的重要调整。强调在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进一步强化了“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价值观。这些重要变化不是“2+2”的简单叠加,将“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核心概念抽出并单独提出,意在进一步强化,以期引发广泛重视,并付诸切实有效的行动,产生根本的改变。算盘、扇形、常见的数量关系等内容的复归,“充分虑数学自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等课程设计思路的明确,都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特色。钟启泉教授认为,“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儿童。促进儿童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该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到此本次修订是更加注重数学的学科特性,但也十分突出对儿童数学学习的关照,几乎所有内容的调整和要求改变都是甚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现实背景、身心特征、学习规律而进行的,是对儿童的服从。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教的是数学,面对是儿童,要有机统一。

(二)、“六个核心词”的增加到“十个核心词:。

新课标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意识是新增加的,数感、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是名称或内涵发生变化的。学段划分上统虑九年的课程内容,体现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在各学段中国,都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性。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感就是数的觉。教学数数,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数序与数的大小比较„„都有助于形成数感。我们要哪些内容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来的培养呢?⑴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数感。如:教学计数单位千时候可采用数形结合但此法在引入万时效果差。练习可用看图写数直观化的练习,生活化的练习,形式化的练习等多样化旨在各取所需,适应不同学生,不要求每个学生对每种形式都理解掌握。⑵在计算教学中发展数感如:小数、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推导。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数感。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对于小学数学来说首先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如: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如采用动态演绎每一笔画的含义。数学符号如同象形文字,简洁生动形象传神,符号本身就具有促进理解帮助记忆的数学功能。任何教学艺术,任何语言描绘都相形见拙。其次,让学生感悟符号表达的优势与作用。如:乘法分配律的表示有三种方式⑴用母语表示虽是历经反复锤练但点不破。⑵图形语言表达,只能为正数。⑶符号表达简单明了。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空间观念是表象,但观念比表象更丰富。实际物体、几何图形、特征描述三者可逆性描述。空间观表念发展规律先是空间知觉(表象的基础),然后是空间观念(表象的形成),最后是空间想象(表象的改造)。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若干特点⑴从感知强成分到感知弱成分,强弱具有相对性、特殊性。如:在角的认识中,形状:边的长短是强成分;关系:角的大小是弱成分。⑵从认识单一要素到认识要素关系。⑶从熟悉标准图形到熟悉变式图形。⑷从直观辩认图形到语言描述特征。⑸从使用日常语言到使用几何语言。⑹从形成二维空间观念到三维空间观念。怎样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⑴观察:有序观察,选择对象,变换角度。⑵操作:学会画图,动手操作,自我解释。⑶变式:变化形状,变化数量,变化大小。⑷辩析:同中见异,异中求同,精确分化。⑸结合:形象与语言结合,数与形结合。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得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⑴运用线段图分析和解决问题。把画图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什么说画图很重要呢?主要是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⑵运用图象表示正反比例关系。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的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它刻画的是变量和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模型,函数是联结两类对象的桥梁,体现对应关系。函数关系用图象来表示,它的直观性是其他表示方式所不能替代的话,它是看见两种量之间关系和变化情况的途径之一。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地为学生设计猜想、绘制和分析中丰富对变公的认识,让零散的连接起来,让静止的动起来,让具体数变抽象起来,这个过程就是函数思想渗透的重要过程。⑶利用统计图直观描述数据。

(5)、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一是指运算;二是指运算能力。运算能力不仅仅包括会算和算正确,还包括对于运算的本身要有理解,如运算对象、运算的意义、算理等。运算的意义要让学生积累运算的原型,不断补充和完善学生对于运算含义的准确把握。而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有关计算的新知识之前,往往学会了一引起所谓的计算方法,但对方法背后蕴含的道理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怎样才能引起他们对算理的关注与探索呢?在教学中可借助直观模型,架起算理与算法之间的一座桥梁,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悟计算道理。回顾以往的教学,我们总认为计算教学没什么道理可讲,或者不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计算的过程,或者当学生刚刚探索出方法后,就立即引导学生学习竖式,在学生对竖式运算的每人环节还没有真正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追求计算方法,这就很可能造成学生在没有理解道理的收藏情况下,只能靠记忆法则只有来习得方法和技能。这显然对学生的发展不利。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可操作、圈画的素材,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审视自己的操作过程,自觉地把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认识进行整理提升,由抽象的算理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在明理中顺利、自然地掌握算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运算能力。将冷冰冰的算法和神秘的算理揭示透彻,让学生清楚:法中见理,理中得法,不可剥离。

(7)、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学生和生活中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教学中采用的转化其实就是推理,这个过程不期待每个学生都懂,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8)、模型思想是新增的,它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是否建立议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教学中我们学过的如:单价×数量=总价,本金×利率=利息,y×x(一定),Xy=k(一定)„„每个公式就是一个模型。⑴方程是个建模的过程。怎样帮学生建立好这个数学模型?在教学中前期可搜集较丰富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不断经历提取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过程,但在后期应让学生面对方程这个已有模型,让学生去赋予它更多现实含义,当学生能够把模型与生活建立联系时,才是真正的开始接受这个模型。⑵乘法分配规律是个建模过程。在学生理解运算律的过程中,将图、数、情境进行沟通和联系,体现多重表达。理解后还可让学生根据算式编故事。另外,植树问题、鸡兔同笼及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函数等,从低年级就开始渗透,做到前有孕伏,后有照应。

(9)应用意识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数学源自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整个夜晚教育过程中都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10)、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从小学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创新是最高阶的思维,学校和社会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刺激、激活学生的潜能。

二、新课标聚集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学科性质的重新认识、教学内容的价值选择、课堂进程结构的优化、教与学的行为分析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等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进程设计合理性的关键在于:符合学生学科学习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李国良老师认为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行为动词,能促进有效。老师一方面应用把握教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方案;另一方面老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知识与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所以本次培训任务是具有规定性(课标、教材、教学)和针对性(学科教学的主要问题),强化目标意识是我们今后较长时间的教学与教研任务。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即结果目标。

现在很多老师比较困惑的是:命题目标怎么又偏了?今天的作业怎设置?这里的瓶颈在目标的行为动词没把握,这又反过来影响到教学评价,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分数唯一的评价标准,使得我们很多老师主要希望靠考什么教什么,通过提高考试分数以求学校的发展,功利性太强,导致理念与行为的悖离。评价没目标,教学就没目标。所以准确把握数学目标行为动词汇的重要性和紧迫必突显出来了。凸显教学目标明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的目的是通过掌握开展教学,促使老师们知道教学目标的预设与学生知识程度的密切关系。知道课时教学与单元教学、学期教学、学段教学和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把握重点章节教学,树立整体教学意识。其中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有:了解、理解、掌握。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有:经历、体验、探索。⑴从行为动词角度在一起总目标的四个方面把握学段教学重点。⑵从行为动词的解度把握学期教学重点和提升检测效果。⑴只有更好地把握行为动词,真正理解教学目标的涵义,才能把握好学期教学重点,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才能进行恰如其分的质量检测。⑵小学数学检测过程实际上是用教学目标去量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结果,不能随心所欲。⑶根据教学目标编制测试与根据教学目标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评价功能的两个方面。作为老师必须明白:哪个知识点教到什么程度,命题就不能超过这个目标,必须依据课标要求,必按章办事,根据目标教学。⑷从行为动词解雇把握单元教学重点,指导课时教学。

7.最终幻想14六大任务体系解读 篇七

最终幻想系列的每一代作品都会给玩家讲述一个难以释怀的剧情故事。在《最终幻想14》中,也会有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剧情,每个人物作为玩家在游戏中的一分子都扮演着自己独特的角色,影响着整个故事发展。当你从一个城市到达另外一个城市,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仿佛把你置身在这个游戏中,无论是周围环境还是角色动作或者说是战斗的打击感,一切都是那么得真实,每个玩家的决策都会在游戏中体现。

随着主故事逐渐展开,同时又有很多很多类似分支故事一样的剧情来充实主故事,你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决定未来的路如何走下去,游戏的故事里将有很多引起玩家感动的剧目,揭示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而且有些通常来说让你以为是大团圆的地方结果反而是阴暗的结局,让玩家意想不到。

有些任务并没有惊天动地的重要性,不过你完成这些任务后,依然能给艾欧泽亚的生活带来极大改变。虽然说《最终幻想14》的主线是围绕艾欧泽亚大陆开展,不过你要真正领略在这个世界中的点点滴滴,完成支线任务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在支线任务中,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在这个大路上每个人的心理动向,走进他们的世界,享受游戏细微之处。这好比人生的旅行,不仅仅是逛景点,而是要去领略那里的人文等点点滴滴,那时你就会知道《最终幻想14》的神奇之处。

当你在艾欧泽亚探险时,你可能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发现他人急需你的武力支援——你遇到了一个临危受命任务。如果你想接受危命任务的挑战,直接参加战斗就进入了该任务。危命任务是《最终幻想14》独有的特色任务体系,基于游戏动态世界演算以及实时跟踪系统,可以让玩家在世界冒险中察觉到靠近自己的危险以及其他玩家发出的支援请求,当你觉察到附近有危命任务时,屏幕上会出现一条相关信息,而危命任务的地点也会出现在你的地图上,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直接进入战斗,与偶遇的伙伴们一同战斗!

在游戏中,迷宫副本正是为喜欢团队合作的玩家所设计,冒险者强大与否,全取决于他的团队,加入意志坚定的同伴组成的小队,深入闹鬼的宅邸和墓园,探索被遗弃的矿井和隐藏的村庄,共同克服艾欧泽亚黑暗深处潜伏的危险。未知世界、未知的危险,只有你来发现!

除了上面介绍的主线、支线、危命、迷宫任务外,行会理符任务更是独具特色,该任务系统将每位角色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体验出艾欧泽亚大陆离不开每位玩家,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份子的精髓所在。

战斗精英或魔法导师可以选择佣兵理符任务。尽管冒险者一开始接到的任务都很简单,证明自身价值的冒险者将接到越发困难的任务,回报也越发丰厚;大地使者可以选择采集理符任务,深入野外,不仅是为了收集丰富的物产,而且还要进行勘探;能工巧匠可惜选择制作符任务,制造一系列物品,来完成或大或小的订单。

在冒险者帮助艾欧泽亚人民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收到特别重要的任务。有些任务过于危险,单个冒险者无法完成,因此,行会会邀请你参加小规模的行动,这也就是所谓的行会令。同最坚定的同伴并肩作战,哪怕再艰巨的任务,你也能胜利完成。

在《最终幻想14》国际服中,行会令是全球玩家青睐的玩法之一,来自不同国度的玩家一同完成艰巨的任务,其成就感不言而喻。玩家在接受行会令之后,小队成员就会被立刻传送到战场上。战场是一块副本区域,因此你可以专心执行行会令,不受外界的影响,体验小队探险的乐趣。从炸弹和壁垒,到有毒的花粉,行会令任务中的挑战就和其中的敌人一样多变。在面对某些阻碍时,陪同玩家的特务队长会提供建议,而这些建议将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上一篇:最新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总结下一篇:矿山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