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10篇)
1.学习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一
暑期,学校安排我去三明学习,通过两天的学习,收获颇多,加强了对新课程的认识。
鹿崇云教授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讲授。一是对新课标人教版体育科本进行解析;二是明确指出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应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20xx年人教版教材,此教材强调课程内容是实体,并且规定了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冰雪项目为体育课中必上的内容,但这六大项目里的下面内容可以自主选择。
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应关注的问题:
1、要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基础事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新的发展时期。
2、要牢牢把握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性质
学校体育要把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体育课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功能;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教会学生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体育课不能上成休闲课。
3、要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作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要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作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不但要教好它,还要适当地提高技术的含量和适宜的难度,同时我们还要深入探索如何把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的过程,与学生的行为、态度的发展成熟结合起来,探索如何把健身性和教育性结合起来,探索如何把教师想的变成学生学的目标,变成学生自觉的、具体的学习行为。
4、要熟悉学生,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实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真正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学会遵循规律,进而驾驭这些规律,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能力和教学水平,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要特别注意研究学生学习体育的三个实质性的问题:
学生学习体育到底需要什么?
学生学习体育,他们的知识、技能到底是怎样构建的?
学生还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哪些发展?
5、体育课教学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这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应有之意。
6、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主要方面,从学的角度看,在教师启发、教导下,学生是主要方面。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缺少任何一方也不可能构成教学。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看,自我和他人一样是主体,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生成、相互提升的关系。
所以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背景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具体的,表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形象的好坏,讲解语言是否清晰、讲解内容的精炼程度如何、感人与否,示范、保护、帮助的时机和方法是否准确、恰到好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解决得是否有效,场地器材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提问、设疑、引导、帮助是否把握了时机和火候,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节奏的把握、运动负荷的控制等等,都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鹿崇云教授还强调新授课时我们应该关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关注新知识、新技术引入环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2. 学生在新知识、新技术的学、练、思的环节中,教师对课堂生成和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关注;
3.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价和反馈。
复习巩固课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四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技术进行回顾、分类和梳理;
2. 教师要善于通过提问和运用多层次、系统化的练习让学生找出问题与不足;
3.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兼顾能力发展较好和较差的学生;
4. 要重点关注学生面对现实的技术学习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运动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与健康教学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发展这个核心,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紧紧围绕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在研究学生上下功夫,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紧紧结合学校的实际,实事求是,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让我们成为具有不可代替的,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备受关注的人群,让学校体育也像其他学科那受到社会和领导的关注。
2.学习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新课标形式,激发学生,体育课堂学习,兴趣策略运用,分析
体育课堂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且重要的工作, 教学工作包括很多方面, 而激发学生体育课堂学习兴趣作为整体体育教学系统中最重要的教学部分, 其策略运用水平和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关系着后期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发展。因此, 探讨、分析新课标形势下激发学生体育课堂学习兴趣的策略运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只有体育教育工作人员重视工作、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最终才能认清工作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应对对策, 从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整个新课标形势下激发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兴趣策略运用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1、新课标形势下体育教学的现状
1.1、新课标形式下体育教学取得的成果
新课标教学实施后,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激发、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主动参与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同时积极有效地推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新课标教学形式下, 本着体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 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 依据学校的场地和器材的实际条件组织教学, 让学生真正走进体育, 增强体质, 提高运动能力, 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 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新课标形式下的体育教学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 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 并构建了学生在体育技能、认识、情感、行为等领域的体育意识;形成体育、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多方位学科的融合。新课标形式下的体育教学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 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让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实现了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历史任务。
1.2、新课标形势下体育教学的不足
在推进新课标教学形式一片大好的情境下, 有的体育教学者还未完全进入状态, 他们的体育教学课只注重身体素质检验, 以及相关分数的考察, 但是却忽视对学生身体机能的训练, 这样的体育课堂虽然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无法很好地对学生的身体进行有效的锻炼, 因此也就使得学生甚至丧失刚刚产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些体育教师, 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防范, 这样的教学方法具有枯燥、死板的特点, 因此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热爱, 从而也就无法更好的进行体育活动。“ 无乐趣不学习” 是学生真实的心理写照, 对于一些身体素质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说统一考核的竞技型体育项目是学生生涯的噩梦, 体育在他们心中只是留下来的阴影, 更有甚者产生应激性心理障碍, 因此, 很多学生没有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 以至于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
2、新课标形势下激发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兴趣策略运用
2.1、激发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兴趣策略运用分析
体育兴趣是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动力, 是形成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条件, 体育教学不能单纯的传授体育技能, 而应当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情感, 这样才能持之以恒, 不懈坚持最终受益终身。因此, 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是体育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只有体育课堂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充满情趣, 学生有了欢愉的享受, 他们就会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效果, 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 抓住他们的心理进行备课, 使教材安排组织形式, 教法手段, 教学语言等都新鲜活泼。
例如:教学案例“玩报纸”的游戏。
(1) 学生尝试进行报纸的各种玩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报纸的进行各种练习, 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快速移动、投递准确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素质。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品质。
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报纸来进行活动, 不拘泥于形式和队形。课的开始, 情景导入, 接着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 创造性地用各种方式来玩报纸:把报纸折叠放在头上, 肩上, 腿上,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 之后可以继续将报纸展开, 或者将报纸进行折叠, 并且将其揉成团, 做成一个个的纸团, 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纸团, 进行抛接物的游戏。通过打雪仗游戏, 引领学生在抛, 掷过程中, 学生会充分使用的上臂, 这样也就锻炼了其上肢的力量, 伴随着游戏的时长, 教师可以逐步的改变自己的游戏策略, 提高该游戏的难度, 设置较远的线, 让学生来进行投掷, 让学生之间互相比较下, 谁投的比较远。之后, 教师可以在制定一些别的游戏, 来充分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 通过下肢力量的锻炼, 来提高其耐跑的能力。这些游戏都是需要学生进行充分合作的, 所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进行充分的合作, 进行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 以及自身的身体机能素质。可见通过不断变换小组成员, 与不同对象合作, 增强学生间的协作, 交往能力。
2.2、新的激发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兴趣策略运用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的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得出以下新的激发学生兴趣策略应用:
(1) 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教学观念, 树立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相互沟通、 平等友好、 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 打破传统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思想, 树立不仅重结果更要重过程的教学观念。例如:对于球类, 在技能学习上, 可以先从比赛开始, 让学生通过比赛理解技术的意义, 并自然地掌握技能;当学生的技能没有明显提高时, 就通过改变规则等方法对学生技能进行诱导, 从而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也突显出来。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发展。 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决不能忽视体育尖子的发展与体育差生的提高, 对于体育尖子, 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 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地去发展他们的体育特长, 加强对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努力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 使他们发展得更好。而所谓的体育差生是指其身体形态、运动素质、体能知识技能等比较差, 因而在体育课程学习中, 跟不上进度, 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要求体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热心、耐心地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更需要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2) 改变教学内容。
一直以来, 竞技运动项目充当着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形式下教师应彻底放弃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 只规定了学习内容选取的原则和范围, 而且这个范围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具体学习内容的确定, 则要由各地、各校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以及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比如, 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 教学内容应一改以往传统体育教材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像旱冰、有氧操、跳绳、广场舞等形形色色的大众娱乐性项目也将成为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
(3) 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首先应摆正教师与学生, 教与学的关系,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如跳绳教学 (图1) , 教师先教学生进行学习, 在学生学会相应的技巧之后, 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大胆的尝试, 通过反复的练习, 可以让学生很快的掌握跳绳的技巧性内容。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设计多样的练习方法, 让学生进行正跳、反跳等跳绳的练习。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 加强沟通与交流, 在合作的过程中, 熟练掌握跳绳的相关技巧, 同时通过练习, 促进同学之前交流与合作。但要做到这一些, 关键需要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 要改变过去那种“跟我学”为“我要学”,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还要注意同伴间的交往、合作, 相互激励, 相互帮助, 共同提高, 这都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 发扬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好时机。
(4) 改变学生考评方式。
对学生的考核评定, 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但是在过去的工作中, 体育考核的评价, 仅仅只追求高分数, 忽略了体育课程整个的过程, 因此这样的考核方法是不科学的, 这样无法考察出学生真正的体育水平, 也无法检测出学生真实的身体机能水平, 同时还有一些身体机能素质较差的学生, 其通过艰苦的锻炼, 但是其成绩仍然不理想, 会使其丧失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这种传统的体育评价方式, 忽略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主体作用, 阻碍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 使得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产生了厌恶的情感, 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 对学生的考评应进行全面考核, 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 更看重学习过程。在评价过程中, 要强调综合效应, 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学习和认知能力和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以及知识、能力的运用。通过正确的评价方式, 要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 让每一个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 学有所得, 健康发展。
3、结束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 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从思想到行动上自觉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探索激发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兴趣策略运用教学方式的新变化, 以求实的态度、创新与改革的精神, 为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 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指正建议, 为提高我国体育教学工作质量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彦, 谢忠信.例谈新课标形势下激发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兴趣策略运用[J].体育师友, 2014, 01.
[2]王庆然.新课标视野下长春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张国云.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语文分层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4.
[4]柳娟.延安市宝塔区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 2013.
3.学习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三
教师强化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就是课堂教学要根据体育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制定学习目标,要根据体育新课程的各个领域目标,研究水平目标,遵循系统论、控制论的科学原理,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学习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统一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学习目标进行。
二、教学要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要保证体育新课程的课堂学习目标达成,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其发展。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体育新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点是:学生必须参与体育实践活动,没有了学生体育实践活动,课程所有目标就全部变成空中楼阁。也就是说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学习领域中核心和主体部分,也是实现其他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教学要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学习目标达成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平等是指在教与学上没有尊卑、高低之分;和谐是指师生情感的沟通融洽。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学习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就越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体育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
四、师生创设合作探究学习情景
体育新课程中学习目标达成的前提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开展学法指导,要坚持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生体育实践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将“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有效引入课堂,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五、改变和优化评价的形式
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将评价深入学生的发展过程。要对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学生认同、理解和接纳评价结果,从而促进学生不断改进,获得发展。教师要优化评价手段,新课程标准下学习目标完成的评价方法采用的是质性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实现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即在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过程中,采用语言评价、技能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把各种评价方式所取得的成绩,按一定比例加以结合,最后给学生一个综合的体育课堂学习成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实施体育新课程学习目标达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运用和教学内容选择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目标统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过程、形式、师生关系和评价标准。实施体育新课程学习目标达成教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构建,使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有创新的教学设计,新颖的课的形式、方法、手段,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实施体育新课程学习目标达成教学不仅从宏观上指导、规范体育教学,又充分地发挥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体育教师能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到大自然中去享受阳光。
4.初中体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益非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学习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高亮丽的风景线。师生情感关系,从整体上说,目前的状况仍难以另人满意,师生之间的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关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的源泉。优化师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教师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学习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新课标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新课标的实施将对促进和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新课标背景下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面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学习中,我根据学校现状和教学平台,以及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情况分析,进行了教学的重新定位。以下是这次学习新课标的学习心得。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课程是经验。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新生入学后,从介绍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水平一——三的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例如:球类教学,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学生的兴趣等因素,篮球、足球教学计划在第一个学期就完成基本技术教学,达到水平一——三的要求:基本了解熟悉一两项球类运动的技战术。以后的教学以巩固提高为主。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体育理论考察:学生自己命题,写好答案,填上自评分,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实践后的一点体会。
1、“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是无互动、无交往的,而教学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是在于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就。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获得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学生走向学生。前者是在仔细的“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以单位时间传授知识为主,后者是在仔细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课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课堂总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动,课堂才能生动,有活力。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便于进行教学。
3、评价方法的改革: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向激励、反馈调整。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评价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4、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表现出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6、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学生讨论、评价、交流,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鼓励性语言,学习内容宽泛,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更高。
7、加强引导。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防止这种情况:教师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同学间的言行伤害另一个学生的自信心。
8、教师要多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同时体育教师应由教练型向陪练型转变。
总而言之,只有不断学习,总结教学经验,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业务素养,才能超越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学习初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无疑是新中国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新的体系赋予了广大一线教师更大的空间,由单纯的执行者到集制定和执行于一身、更深层次的参与到教改当中,这个角色的转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以及地域及其他一些原因造成的教育现状的千差万别。
现在,对《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一小部分内容在某些地方有人进行一些尝试性简单的解读,当然,各地的教育资源不同,经济发展也不均衡,行政部的决策也不尽相同,解读的局限性在所难免。下面的一点问题就当是抛砖引玉,望我们广大的一线老师们,对《标准》有何见解,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是为作业。
《标准》对体育课程目标的要求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并重,五五分成。本人窃以为这样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标准》在某种程度上把学校教育应该做的强加给了学校体育教育。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是《标准》的指导思想。从指导思想中不难看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以让青少年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为主要目的的。而《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节中提出的五个课程目标其中有三个是跟思想品质或者心理品质有关的,占得比重是不是大了点?是不是可以改成这个样:1-12’GYM’2.1.3改为1-12’GYM’2.1.1.1;1-12’GYM’2.1.4改为1-12’GYM’2.1.1.2;1-12’GYM’2.1.5改为1-12’GYM’2.1.2.1。这样改的目的不是把思想品格、心理健康教育从学校体育教育中剔除,而是使之更加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绝对不是主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听说过“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级”,哪位听说过“有什么样的体育老师就有什么样的班级”?这很说明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比重绝对不能过大,赋予体育课太多的功能,使之喧宾夺主是不可取的。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3lian.com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基础教育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实验区辅开。新课程的实验对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给学校带来了新观点、新气象、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中也产生了新的困难和问题。
一、.未雨绸缪,培训先行
制约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而课改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在开学之前我们就组织老师进行了培训,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做法,逐步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高中化学新教材全面渗透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三维教育。为此,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1、转变角色,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以前,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种角色,导致老师上课一言堂,学生因角色的被动而导致学习缺少主动探究的兴趣,课堂沉闷。教师要变主角为配角,做学生的朋友;变教学为导学,变演讲为参与。学生要变配角为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主动探究。师生角色转变后,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师生互动的机会多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学生实验的课时多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强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了。新教材把老教材的“演示实验”内容都改成以“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动手实践”等具有发现学习特征的形式呈现,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思想,强调的是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发现、探究、互动与合作。我们的教学活动一定要遵循教材的指导思想,多采用预测性质、实验探索、验证预测、得出结论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试验,亲自动手去做、去探究、去思考,在探究中学习,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实验能力。
2.不为教材为教材,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标下,教材只是课标的一种呈现形式,因此不要把教材看死,要敢于打破其结构,穿插学习,例如:学习《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完全可和选修《有机化学基础》一块学习。再者,不同版本的教材对相同知识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因此要结合不同版本教材,选自学生最容易接受的版本。
3.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以教材为主线的课程资源,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在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显示了相对其他自然学科独具的优势。挖掘教材中隐性的人文素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化学学科知识本身也寓含着许多人文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就会在人文精神教育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画龙点睛的效果。发挥“资料在线”、“历史回眸”“化学前沿”、“身边的化学”等栏目德育功能,塑造学生高尚的品德修养以及对化学之于人类环境、社会进步的正确认识。新教材令人耳目一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以图代文,可读性强。“资料在线”、“历史回眸”“化学前沿”、“身边的化学”栏目常有关于科学家、科研成果、化学发展史、化学与科技、化学与生活等资料介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材料。
三、课程改革带来的问题
1、理念的问题:新课程的理念有一个长期的接受过程,一部分老教师接受起来难度较大,要改变二十几年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年轻教师却又缺乏理性的指导,尝试的过程也阻碍正常教学的开展。
2、教材的问题:教材容量较以前增多,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负担。另外,多种教材的存在,使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教材安排不尽合理。新课程教材编排存在着先天不足,首先教材编排与学校课时安排存在矛盾,上课只能是四十五分钟一节课,而有不少内容教学中不知如何安排课时才好,讲少了造成教材很难顺利完成,讲多了很难给学生思考探究的余地,再者知识体系不合理,一些只是必修已讲过,选修还要进行重复。
3.高考的问题:化学2个必修,6个选修,高考中化学占的分值如何,选修模块如何去选择。选修的难度能否保持一致等。
总之,新的课改让人精神一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创造空间,确实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大胆的实践,大胆的创新。在改革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我坚信有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新一轮的改革一定会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学习高中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
【摘要】本文主要是以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改革的新环境中要提高认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究创新,强化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意识,勤奋努力,开拓创新,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教学改革;共同学习;学习兴趣;主导作用
2007年根据课改的要求,本人参加了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改培训受益非浅,特别是培训老师对新课改的独到见解让人耳目一新。对新课程有了一些具体的感性认识。下面现将我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享。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通过新课程教学改革专题培训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1.1 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1.2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体育教育本身是一种鲜活的创造性劳动,体育教师不应因循守旧,而应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断改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体现平等、自主、互动的教育思想,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1.3 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1.4 改革评价体系,改变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1.5 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进行的,不是教师个人行为。
1.6 课程是经验。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1.7 教材是范例。以往我们总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不给学生发挥空间和讨论的余地。这种远离生活情境的“学科中心”或“学术中心”的教材观,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理论相去甚远,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对教材的观念转向“示范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范例。
2.宽容之情
宽容是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隔阂的良药。体育教学活动复杂多变,学生又活泼好动,比较难于组织,学生经常违犯纪律,要求体育教师要豁达大度,对学生有宽容之情,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宽容之情能卸去学生的心理负担,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其有勇气纠正错误,教育效果明显。对待学生的错误应采取冷静的态度,不应横加指责,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替他们想一想,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改正。这种豁达大度的宽容之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富有人情味,对教师产生一种既崇敬又敢于接近,友好相处的心理相容的亲近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行为,唤起学习激情。
3.教师应参与学生的活动和学生共同学习,积极学习“过关”
过去,我总认为自己是教师,教师就应该有一定的威信,就应该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课堂上我始终坚持和学生保持距离,学生对我也比较疏远,对我的课也不是很喜欢。学习了新课标后,我体会到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与学生多交流、沟通,与学生拉近距离。
3.1 在学习新课时要要求学生人人过关,过关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学生为了给自己喜爱的项目多争取时间,就能积极的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争取早一点过关。因此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激活了,能创造出你意想不到的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参与意识。
3.2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学生过关后,就有更多的时间练习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动展现、培养和发展。没有过关的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下,为过关积极练习,这种学习法注重了学生个体差异,体现了分层教学,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情趣和体验了成功感。
3.3 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学生健康发展。过关后的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安排去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使其特长得到发展,教师则能够集中精力指导未过关的学生学习。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时,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注重学生进步幅度的评价,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确保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4.在游戏中学习
我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全新的改变,根据学生爱看、爱听童话故事、爱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授课的内容编成一个动听的故事,把学生所练习的内容设计在游戏中。或让学生自己跟据教学内容创造性编写成故事,然后再练习。这样,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学会了知识。
5.注重情感,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学生的情感在学习中特别重要,只有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才能激发他们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除了在教法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以外,还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甚至是细微表情。因为学生的自信心不强,而且容易受到伤害,产生自卑感。为此,我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锻炼的空间,尽量宽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失误,不轻易否定学生,不挖苦斥责学生,不放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体育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6.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初步掌握运动技能技术,了解体育卫生常识,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和能力,学会尊重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善于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总之,新课改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这些奋战在第一线的教师们,在改革的新环境中要提高认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究创新,强化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意识,勤奋努力,开拓创新,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浅谈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2、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3、教学方法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进行。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新生入学或者接手一个新班级后,从介绍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学习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制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阶段性考核,在学生学习完一个新体育技能后,组织学生进行考核,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改革实践后的一些体会。
(1)、“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牢牢的主宰着课堂,学生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气氛很沉闷。而在现在的体育课堂上,你看到的教师是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更浓了,干劲更足了,氛围更好了,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舞台。
2、课堂不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地方,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地方。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以往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以往的体育教学是教师要学生学,新课改后变成了学生要学。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这就有利于体育教学的组织、教学理念的贯彻、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3)、评价方法的改革:新课程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情景式教学、自主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形成特长,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表现出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好。
(5)、课堂经常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学习的生动局面。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师生讨论、交流、评价,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习内容选择余地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6)、加强引导。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防止放而不收或收而不放的教学现象出现。
四、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5.学习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五
白秀丽
要培养20世纪的创新人才,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现在教师大部分还在教学理念等各方面必须进行大“洗牌”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一次临沧市全体教师网上全员培训,就是对教师对新课标的理念等等,进行一次系统的培训,有视频案例,有专家讲解,使我学到了许多,解决我多年的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就对新课标的认识,体会,理解,跟同行们分享,有不足之处望给予指导,使我们共同进步。
我是从几个方面理解的性质。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青少年学生在学校期间,也是他们身体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
2、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3、体育(与健康)课程不等于体育+健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使出:“学校体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综合课程的深刻含义,但不能错误地把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解为“体育”和“健康教育”两门课的合并,因为体育(与体育)课程不能也不可能单独承担学校体育中贯彻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想通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所有课程的教学去实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原有体育课的基础上,突出健康目的一门课程,改革课程的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
4、获得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的知识技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中的知识包括以下内容:a、为促进身体健康和终身体育必须的运动技能;b、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c、正确体育(与健康)观念;d、欣赏运动能力;安全能力;与运动有关系的野外生存的技能;运用体育(与健康)的资源、信息、产品和体育(与健康)服务的能力。
在新课标中,他的理论等度发生的变化,更系统更科学。既课程的基本的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3、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在设定新课标有目标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具体目标包括几个方面:
1、真强体质,掌握和运用基本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用技能;
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里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个人健康和肌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活泼的生活态度。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目标划分为领域目标,依次递进即;中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包括;a、运动参与领域目标;b、运动技能领域水平目标。C、身体健康领域目标。D、心理健康领域目标。E、社会适应领域目标。在体育与健康理论。
(一)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分析;
1、教学任务;(1)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体和谐发展。(2)初步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3)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2、选编和构建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原则;(1)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原则。(2)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的原则。(3)科学性和发展性原则。(4)健身性和文化性原则。(5)统一性和选择性原则。
3、贯彻执行大纲的要求;?(1)要正确认识体育的功能,明确体育与健康的功能,明确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目的任务。(2)贯彻教学大纲的统一性和灵活性。(3)以学生为主题,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4)全面安排学校体育及体育与健康课的教。(5)加强教学改革,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6)改善办学条件,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体育场地、器材和班级人数,是制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这一点我的感触很深,我们学校是一个镇中学,现在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项目的器材都没有,如足球、(我校有足球场)等、有的体育器材数量品种又少,入一个学校有几个的篮球,学生人数多把漏气的球都用上。向学校反应,领导却说:不用那么多球,是浪费。我们而不能和领导辩论,你和他辩说:他更会生气,就是一学期几个球都不给你买,难了教师,误了学生,我们在上球类课时,一节课学生触球机会很少,何谈教学质量。这几年来,学生的环境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国家投入很大,一座座崭新教学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拔地而起,而学校的经费还不能满足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开支呢!在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的课堂基本器材不能满足,又那能学到什么技能,我们体育教师很难,领导是这样认为;我们也只能另想办法,哎!初中毕业体育水平考试成绩上不去,又要挨骂了!国家平均一年给我们2000元器材经费就好了!。
6.阅读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六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体育组 刘磊 通过阅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对课标实验稿与课标修订稿对体育课程性质的阐述作了比较,我有了以下感受.体育学科面对的核心问题是“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乎民族的兴衰和复兴,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中之重,更是我们体育老师的主要职责。新课标重新树立了运动技能教学的重要地位,理清了学科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此之前心中很茫然,对于每个水平段的体育课,选择什么内容?该达到什么目标?课中该用什么手段去组织引导?很难入手。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分为:运动参与、体能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目标。其中运动参与的主要目标:一是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二是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运动技能的主要目标:一是学习体育知识和原理;二是掌握运动技术与战术;三是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身体健康的主要目标:一是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二是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三是全面发展体能域健身能力;四是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主要目标:一是培养坚强意志品质;二是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三四形成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些目标突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价值。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仔细阅读后,我觉得我更加明确了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这是我的弱点,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是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去探究的。以水平一运动技能为例:学习目标2:学习不同的体育活动方法。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初步学会常见体育项目的简单技术。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兴趣广、技能条件差的特点,运动项目学习宜多而浅,在水平一学习和接触的运动项目数可在十好几项。球类运动项目中的小篮球、小足球、乒乓球以及适合本水平学生学习的球类游戏;体操类活动的基本动作、队列队形、蹲立、仰卧、劈叉等基本体操动作;棍、球、绳等轻器械体操动作;多种个人和集体的舞蹈动作、韵律动作。武术类运动中的武术基本功、简单的武术套路。学习简单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需的基本动作。如学习滚铁环、抽陀螺、荡秋千、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等活动的基本动作。学习游泳获冰雪活动的基本动作。(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可能使学生学会游泳)。
《课标》的修改向着强化运动技术学习;突出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强化教学内容弹性指导;明确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突出体育教师的评价地位,强化体育成绩的考核。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该不断地去学习,探究,提高自身素质。
7.新课标颁行与体育个性化教学 篇七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 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 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2、课程改革的原由
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其原因如下。
第一, 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 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第二, 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 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课程结构单一, 学科体系相对封闭, 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 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 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 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 都足以说明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3、课程改革的目标
概括地说,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4、学习体育新课标把握体育新理念
(1) 教学要注重实效
在课堂上, 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控制学生, 有大场地不用, 而是在很小的场地上或在篮球场上上课, 学生活动空间受限, 活动量达不到要求。再看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 也只是围绕学生“玩得兴趣”做文章, 课堂场面看似热闹, 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锻炼。体育的根本特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健康第一”应该首先保证学生体能的增强, 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作保证, 就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 单一的教学内容设计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体育课应该注重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评价要全面
有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投准练习, 由于投掷物太轻, 投中的学生很少, 教师在评价时只鼓励投中的学生, 而没有投中的学生则出现了消极练习的现象。其实投准只不过是一种练习手段, 发展学生投掷能力才是目的, 只要学生参与了, 教师都应当给予恰当的评价。教师应当把握好评价时机和评价的角度。
(3) 自主要有目标, 要体现成功感
有了目标, 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就有了依据, 评价就会科学合理、具体生动。如果只提供自主空间, 没有目标要求, 没有相应的评价, 那么这种自主只是一种放任。
5、注重挖掘教材内涵,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有位教师在武术课上用枯燥的训练方法替代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毫无生气, 体现不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关键就是没有挖掘教材的内涵, 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死板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如果利用所学动作, 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攻防练习, 同时进行武德教育,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得到激发。
6、评课反思
(1) 努力学习, 加强教学研究, 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注意汲取他人教学经验和新的知识信息, 注重自身教学研究。实践证明, 任何一堂好课, 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当然不可否认, 这里面有个性化的东西。但是, 一节课只自己说好是远远不够的, 而要其他人说好, 包括学生说好才是真正的好课。都说新课程的课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 但是我们认为, 对新课程目标完成了多少, 对新理念体现了多少, 学生上课是否生动活泼、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是否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评定标准。
(2) 注重教学环节, 提高综合素质
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 也要看到他们不成熟的一面。在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 更要考虑教师自身对课的设计是否周全,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新课程的多目标要求。集中精力每周研究一节课, 或者每两周研究一节课, 积累起来就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研究要从一个点上去搞突破, 这个点就是一个班或一个现象。在课上教师要善于“煽情”, 用优美规范的动作, 用富有鼓励性的语言, 吸引学生积极练习, 这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3) 课堂教学要注意教材内涵的开发
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但不要一味幼儿化, 不要一味迎合学生。学生是主体, 但他们是不成熟的主体。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不只是对教材的选择上,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材本身的兴趣挖掘。此外, 教学场地器械的多样化也是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办法之一。
摘要: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个性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季浏.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安全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王众思, 彭烈武.《体验新课程体育与健康[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8.学习新课标 应用新课标 篇八
践中。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实际;信息技术
伴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日渐更新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传统教育背景下落后教育观点及教育教学形式的弊端所在。并以此为基础,持续投入到新课改所倡导的先进教育教学形式及策略的学习、研究与实践活动上。以下笔者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就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结合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应用型工具,有利于帮助学生轻松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初中阶段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实际体验为基础展开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
新课标的这一指示就要求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采取“生活
化”的教学模式,即充分挖掘初中学生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学习资源,并将其合理、科学地运用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活
动中。
笔者在对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后,将这一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进行了积极落实与实践。例如,在初接触“可能性”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学生由于对“一定”“不可能”及“可能”这三种现象所表示的真实内涵尚未形成足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因此,他们经常对上述现象混淆或错用。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状况,笔者向学生出示了如下一组例子,如下所示:
太阳东升西落;
某人自出生一来,就没吃过一丁点儿东西;
天气预报推断,明天会下雨;
有人吃饭时用左手;
月亮从西方升起;
松手之后,手中的铁块飞到了天上;
……
随后,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经验,对例子中的说法进行判断。
这样就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一个贴近其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学生借助自身的社会生活经验便可对上述例子进行判断。这样能帮助学生在已有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对“一定”“不可能”及“可能”这三种现象分别代表的真正含义的深刻认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以此作为丰富学生数学学习资源、改善其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在考虑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显著优势后,笔者通常会从具体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进行科学、恰当的运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获了预期中的理想教育效果。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时,针对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多样化,不少学生通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而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就使他们很容易遗忘或者重复某种具体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反映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几种情况都集中到一张幻灯片中,并附以具体的示意图,幻灯片如下所示:
若连心线长为d,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r,则:
1.两圆外离?圳d>R+r
2.两圆外切?圳d=R+r
3.两圆相交?圳R-r
4.两圆内切?圳d=R-r(R>r)
5.两圆内含?圳d
如此一来,就使得圆与圆的多种位置关系变得一目了然,更加形象、直观。
三、面向全体学生展开具体的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具有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学到必需的数学,都能实现自身数学素质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
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应当搞所谓的“一刀切”,也不能在忽视学生数学主观差异的基础上采用统一、标准的教学方法。因为这将很可能出现“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数学基础差的学生难消化”等尴尬教学现象。而这很显然是一种非常畸形的数学教育表现。
对此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对新课标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数学教学”这一理念形成足够深刻的肯定与重视,并在自身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真正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促进全体学生数学素质共同进步与发展”的科学教育目标。以笔者自身的教育实践为例,如,针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笔者在开展某一知识点的教学时,会特意降低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的难度,让他们真正做到在数学素质上循序渐进地进步与发展;针对数学基础较扎实的学生,笔者则会采取截然不同的教学策略,即减少基础知识点的讲解比例,适当拔高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的难度,以此满足这部分学生内心对数学学習的真实主观需求,进而促进其数学修养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将其所大力倡导的优秀教育教学理念灵活、能动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及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真正推动初中数学新课改运动目标的落实与实现。
参考文献:
9.小学体育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九
泰宁县水南小学 江先强
通过网络学习、网络平台互动交流、听教学专家教授的讲座录像以及校本课例研究等,结合自已从教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认识到上好一堂体育课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这里面需要任教教师付出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下面我说一说学习的感受:
一、新的课标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体育教师要支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二、我认为教师上好一堂体育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通过上这堂课,我让学生学会了哪些内容,达到了什么样的目的。如果教学目标没有完成,那么,不管教法多好,教态多么美丽动人,这堂课注定是不成功的。一堂课上完,学生学会没有,有多少人基本学会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
三、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要求是师生互动,这里面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包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技能、技巧和锻炼方法,而学生缺少主动参与、探究和合作学习。另一个问题是采取“放羊式“教学,教师上课后给学生发放体育器材,让学生自已去玩,这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毕竟还不成熟,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起到组织、主导作用。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这个学习过程是愉快的,学习结果也会令人满意。但要避免片面追求热闹场面,简单地认为学生笑了、动了、气氛热烈了这就是好课。体育课不是单纯的玩,它要求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体育知识和技能,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五、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比如在跳跃这节课中,我就采用了模仿青蛙跳为教学内容。因为孩子们都见过青蛙,而且也喜爱青蛙,在这节课中,我用情景式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结合现实出现的“捕蛙”情况,让学生去讨论研究和处理。学生在这节课中练习了各种跳跃动作,掌握了跳跃动作的技巧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在情感、合作、环保几方面的意识。
六、组织纪律性是学生学习的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上对学生服装、整队集合、解散、练习中等,一定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否则就容易产生教学事故、突发事件等,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隐患。
七、场地、器材是体育课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充分利用、开发现有的场地、器材资源,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身体。
总之,我认为上好体育课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教师本人要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这样才会释放自已全身的能量,扑到教学工作中去,才会上好课,才能教好学生。
10.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里港小学教师
余华来
现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代,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反映语文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课程。我通过新课程的培训学习,在听了有关专家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新教材的详细说明;我省专家关于选课、课程实施、案例设计等方面也作了深刻剖析后,使得自己对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对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岗前培训的重要意义。下面就这几天的培训,谈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学生今后的教育目标是以指向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为核心,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生存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是顾及学生特点的一条快捷、有效、合理的途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他们喜爱的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基础上的能学,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三、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更新观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运用课程标准贯彻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教育的进步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应把握好课程改革这样的机会,使教育事业再创佳绩。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里港小学教师
龙光初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明确了教师不在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在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许多要求。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我会认真学习有关资料,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领会编者意图,力求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经历真正的“引导”,获得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四大数学内容。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圆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下面就自己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再结合本人几年的实践来谈一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教学素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从现实中取得学习资源
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如《吨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况中感受并认识吨,建立吨这一概念。
2、从具体事实中理解、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小学生都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教师要善于保护并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欲望。这些发现和欲望都是基于对现实的理解和发现。浙教版的很多单元结束时都安排了实践活动课。这些实践活动课都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活动注重实效
1、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目的明确,盲目的活动往往是低效的、无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否落实到位,最关键的是看是否制定了明确的目的。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考虑的应是教学目的,而不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因为方式和手段都是围绕目的来实施的。
2、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的自主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多种感观。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体会活动中的数学成分。如《连加、连减》一课。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说情景、自己说想法、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学。这样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教学活动必须倡导有效地合作学习
现阶段,合作学习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改课堂上。合作与交流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初步学会基本的合作方法。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何时合作,我觉得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必须合作:1,所学的知识是难点,学生感到有难度,有困惑。2,所学的知识是重点,学生需强化该知识点。3,所学的任务较重,较难,需要大家分工。如果只把合作学习当做形式而放任自流,那时无效的合作。
三、教师角色的变化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再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得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常常了解学生得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查,随时修正。
3、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在是知识传授着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道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学习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08-01
高中体育新课标解读07-13
学习英语新课标体会10-29
政治新课标学习心得11-02
2011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10-22
学习新课标的心得领会10-28
音乐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09-24
学习美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10-18
高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10-01
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日志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