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上教案(共6篇)
1.语文三上教案 篇一
长沙县黄花镇黄花小学第5册月教案(三年级)执教:彭树平2018年下学期 15 搭船的鸟
第1课时:(总第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学难点:
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六个。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喜欢?”(生答。)
2,师:“啊!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给课堂带来了一只小鸟,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搭船的鸟》”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搭船的鸟》
个性备课: 长沙县黄花镇黄花小学第5册月教案(三年级)执教:彭树平2018年下学期 二,复习生字
1,师:“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检查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看看同学们是不是还记得。”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组词), 2,师:“同学们真棒,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这些生字都已经记得很熟悉了,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家。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受情感。1,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中都有哪些人?他们要干什么去?途中遇到了谁?(生答)
(文中讲了我和母亲坐船去外祖父家里,途中遇到了一只搭船的翠鸟)齐读第一段。
四,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师: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想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3,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4,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 长沙县黄花镇黄花小学第5册月教案(三年级)执教:彭树平2018年下学期 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5,那么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翠鸟捕鱼的本领怎么样?
6,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五,升华主题 出示图片《搭船的鸟》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什么?你觉得这幅图片怎么样?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你以后打算怎么对待小动物?
六、积累与扩展。
1,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长沙县黄花镇黄花小学第5册月教案(三年级)执教:彭树平2018年下学期 16 金色的草地
第1课时:(总第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2.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此外,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方法:
美读感悟法、多媒体情景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
个性备课: 长沙县黄花镇黄花小学第5册月教案(三年级)执教:彭树平2018年下学期 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长沙县黄花镇黄花小学第5册月教案(三年级)执教:彭树平2018年下学期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三)拓展阅读、巩固生字。
在拓展资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短文快速自读。【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巩固和掌握所学生字词。】
(四)确定主题、练习写作。1.播放ppt课件, 2.练习写话。
【设计意图:通过写话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另一方面也会 让学生的思维更敏捷。】
(五)点评反馈、交流修正。
选择好的的造句段落大家共享,并且对写得好的学生口头表扬,给以鼓励。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训练学生写句子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 长沙县黄花镇黄花小学第5册月教案(三年级)执教:彭树平2018年下学期 第2课时:(总第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此外,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方法:
美读感悟法、多媒体情景法 教学准备:
CD,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金色的草地》,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自由读一读课文。(读之前让学生相互提提初读课文的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或自己进行指导。
3、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或是你想说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了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种子图,说说你看到过哪种蒲公英,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补充,在认识蒲公英种子时相机学习生字“绒”。)长沙县黄花镇黄花小学第5册月教案(三年级)执教:彭树平2018年下学期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第二自然段
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
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课件播放无数蒲公英飘散远去的情景。)
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3、齐读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四)拓展阅读(10分钟)。
在拓展资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短文快速自读。【设计意图:多读可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好词好句,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五)确定主题、练习写作(9分钟)。1.播放ppt课件, 2.练习写话。
【设计意图:通过写话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另一方面也会 让学生的思维更敏捷。】
(六)点评反馈、交流修正(1分钟)。长沙县黄花镇黄花小学第5册月教案(三年级)执教:彭树平2018年下学期 选择好的的造句段落大家共享,并且对写得好的学生口头表扬,给以鼓励。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训练学生写句子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三上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优秀 篇二
2.初步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名言警句,品读论述过程中起话题转换和推进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4.把握文本主旨,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男主角阿米尔·汗为塑造形象先增肥28公斤再暴瘦25公斤,只为了拍好适应不同年龄的角色。不过,为了一部电影付出如此努力,你们觉得是否有此必要呢?(引导学生稍做讨论)
是的,有必要,因为这正是他敬业精神的体现,正是他的敬业精神,让他的电影一次次取得成功。敬业,不仅是阿米尔·汗独有的话题,在近代,我国思想家梁启超就已经很深入地探讨了敬业甚至乐业的重要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位思想家的演讲稿——《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目标导学二: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1.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的语句。
明确:(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
【学法指导】
如果在一段当中出现这样几个词语,如“总之、总而言之、所以说、归根结底”等,这些词语所引出的那句话很可能就表述了作者的观点。
2.在以上观点里面,你觉得哪一句话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演讲意图?
明确:“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围绕上述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4.请在此基础上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明确:本文行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以“总——分——总”为结构模式。先在第一段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然后分别论述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与乐业之重要,最后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目标导学三:分析论据,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一)分析有业之必要
读文章3—5段,找出与“有业之必要”这一观点有关的名言与故事。
明确:名言:(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故事:百丈禅师的例子。
提问1:从这些名言和故事中我们读出了什么?
明确:名言(1)(2)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一切无业游民,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都对他们无可奈何,由此看来,有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必要。百丈禅师的例子强调每天都要有事可做。
【教学提示】
这是一篇演讲词,可以虚拟现场,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去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另外,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不必说得过深。
(二)分析敬业之重要
提问2:读6—7段,用原文中的话说说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明确: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提问3:在6—7段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些名言和例子?
明确:名言:
(1)主一无适便是敬。
(2)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4)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故事:佝偻丈人承蜩。
(三)分析乐业之重要
提问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明确:首先反驳“做工好苦”的言论,然后抛出自己的观点:“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最后从发展中领略乐、奋斗中感知乐、竞争中体味乐、专注中享受乐四个方面阐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道理。
思考:无论是论证“有业之必要性”还是分析“敬业之必要性”,作者都引用了名言或小故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明确:无论是名言还是故事,都是为了阐述“有业之必要性”与“敬业之必要性”的道理。名言和故事是证明观点的论据,引用的名言就是道理论据,引用的故事就是事实论据。
3.苏教版语文三上《石头书》教案 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重点难点:
读好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石头、小黑板、挂图、一堆石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生字。
一、我的十分钟,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板书:书)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书的好处吗?
生交流汇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把书比作是灯塔,书是方向性的。”
“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还可以使人进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师,说得真好,希望大家今后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学知识,长见识,增长才干。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来读一本书。(在“书”前板书:石头)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3.同学们,你们刚才提出的疑问,书上已有明确的答案,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课文,就会弄明白的。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 足迹 聚精会神
矿物 地壳 刨根问底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足迹 矿物 一册 脚印 叔叔 勘探队员
奇怪 矿石 煤炭 化石 贝壳 刨根问底
(2)指名逐个读,注意读准平舌音:册、足 翘舌音:叔叔
前鼻音:印、勘、炭 后鼻音:矿
(3)找出正确的读音。
地壳(qiào ké)好奇(hǎo hào)埋藏(cáng zàng)
贝壳(qiào ké)好看(hǎo hào)宝藏(cáng zàng)
(4)课文中有很多与地质勘探有关的词语,通过课前查课外书,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给大家介绍介绍。
(5)齐读生字词。
(6)出示生字黑板。指名读,你能给他们找朋友吗?(成语)
这些生字中,你认为哪些特别容易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选择你认为比较难的字描一描,写一写。
(7)试读课文。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轻声试读课文。
找出自己认为读得好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三、自主练习
1.出示多音字组词
壳ké()禁jīn()好hǎo()
qiào()jìn()hào()
2.扩词。
怪()()()()
矿()()()()
迹()()()()
3.读句子,再用带点词语造句。
(1)川川好奇地问:“叔叔,你在看什么?”
好奇——
(2)石头是一本很特别的书。
特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课文,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一、导入新课
(1)(指着石头)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些石头,你们还想不想继续探索这些石头的奥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石头书》。
(3)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课文。
过渡:课文中有这样一个词“刨根问底”,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做学问就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这节课,我就要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做到“刨根问底”。
(4)我的十分钟
师:“什么”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意思一样不一样?
生讨论
师总结:同样的词,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不一定一样。
想一想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思考 交流
生:《蒲公英》一课中“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情趣。
第二个“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意义。
“如果我们光读书,却不用心思考,提不出问题,这可是个问题”
“提不出问题”的“问题”是想回答的题目。
“这可是个问题”的“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师:例子举得不错,两个“意思”“问题”的意思的确不一样,通过刚才的讨论,你
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有些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一样,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二、质疑激趣,精读课文。
1.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出示
“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1)指名读这句话。
(2)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继出示:石头怎么做成书呢?
“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呢?
该怎么读这本“石头书”呢?
2.这三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答案就在课文里,现在请你自己读读课文,读完后再与同座同学交流交流。(给予充分的时间)
3.全班交流。
(1)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第几小节?谁把这一小节读一读,再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石头 像 书
a听同学们这样说,老师倒有个问题了: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看我们平常用的书,语文书啦,思品书啦,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b 而这石头光秃秃的,怎么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你能帮老师解答吗?怎 么才能找到答案?
老师教你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一边默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用笔在这些自然段前做一个记号。
C交流:你找的是哪一自然段?把这一段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石头哪儿像书?(一页一页)
指导朗读这一段。
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说石头像书?
d 按以上步骤完成第七、九自然段。
(2)我们读书能获得知识,那石头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a 自由读十一、十三自然段。
b指名回答。
C练习说话:(出示)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后来,这里变成了()。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这里又变成了()。石头书会告诉我们()〃〃〃
(3)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话后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这里的“读”是我们平常读书的读吗?那这个“读”字该怎么理解?
(读:钻研、探索)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理解练习
3、小结: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石头里竟蕴含了这么多的学问。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长大了去揭示那些奥秘。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自主练习
1、“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它和哪个歇后语的意思相近?
2、川川和磊磊从石头书中“刨”到了哪些学问?
板书设计:
石头→书
一层一层 一页一页
雨痕、波痕…… 字
树叶、贝壳、小鱼…… 画
4.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 篇四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是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学习这两首古诗,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表达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的优秀诗文,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博大精深和独有的美化、教化作用得到向度重视。古诗中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宋代诗人——叶绍翁和唐代诗人——王维留给我们的两首古诗:《夜书所见》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1、学生自读古诗,读通顺、有感情。
2、交流自己读后的想法。
(1)读这首古诗你发现了什么?
(2)课文中增加了注释,这注释起什么作用?
(3)古诗讲的是什么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教师指导理解诗意:
(1)古诗的意思: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诗前两句写了什么?后两句写了什么?
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当时在船上的情景,感到孤独郁闷;后两句写诗人看到远处的灯火,不禁想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而感到故乡的亲切。
三、练习
1、把古诗与相同意思连接起来:
萧萧梧叶送寒声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江上秋风动客情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知有儿童挑促织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2、练习默写古诗。
3、收集几首自己喜爱的古诗,背下来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谁能背一背前一节课学的古诗《夜书所见》,并说说诗的意思。
2、谁收集了自己喜爱的古诗,念给大家听听。
二、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运用前面学习古诗的方法,先读读古诗,边读边体会古诗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2、读读课文后的注释,想想古诗的意思。
3、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想。
三、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听听学生怎样诵读古诗,指导学生正确诵读。
2、理解古诗的意思:
注释:
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倍:加倍;遥:远。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弟兄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3、诗人背景:
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愉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四、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五、练习
1、熟记诗句意思连线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
遥知兄弟登高处
弟兄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
2、背诵古诗
3、收集自己喜爱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10、风筝(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二、【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风筝,对同学们来说不算陌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凹平写的风筝(板书课题:风筝),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运用生字卡片,让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
(2)开火车,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
似乎
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半沉半浮
翩翩飞舞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2.与同学一起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后第二题要求给课文分段。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五、课后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感情变化。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课文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怎样分段?请标上“丨”。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
(一)做风筝
阅读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理解词语:
课文中提示了理解词语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方法吗?(查词典)
憧憬——向往。如:我们心中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依然——仍然,依旧,还是。
(二)放风筝。
阅读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说一说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拼命)
(三)找风筝。
阅读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理解词语:
大惊失色——形容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倏地——极快地,迅速地。如:倏地闪过一个人影。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
(四)读课文最后部分
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为什么要到处找?
苦苦寻找风筝,是因为在风筝的身上,寄托着孩子们的快乐,寄托着孩子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三、通过课文的理解,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四、收集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与同学交流。
11、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含蓄地抒发感情,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PPT,欣赏秋天的景色。
2、秋天的景色十分美丽,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学习新的课文——秋天的雨,去感受一下秋天的雨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新课阅读
1、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钥匙yàoshi
趁chèn机缤纷bīnfēn
扇shān走
柿shì子
频频pín
菠bō萝喇lá叭
衔xián来
衣裳shɑng
2、理解新词
钥匙:开锁的器具。
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纷繁艳丽。
频频:表示连续发生
衔来:用嘴含来,用嘴叼来。
3、同学交流: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新词。
三、熟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好闻的气味
——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是一曲丰收的歌,是一首欢乐的歌。
四、正确抄写本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思考讨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引导学生了解,主要意思就是每段开头的一句话。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到每一段。
2、讨论:为什么说秋雨是一把钥匙呢?课文写秋雨的色彩和气味时,写了哪些事物?冬天快要到了,动植物做了哪些准备?
3、请你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与同学交流。
课文的语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诗意,如: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三、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课后练习
5.语文三上教案 篇五
一、教材分析:
这次语文园地安排内容有“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本次“口语交际”与“习作”相互联系,以“自己的课余生活”为话题,通过交流,培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懂得怎样使自己的课余生活更有意义,学会安排课余生活。通过对口语交际的回忆,充分安排习作内容写下来。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合作交流,积累学习方法。
二、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练习习作,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见闻。3.辨别多音字,积累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练习背诵古诗。
5、比较字形,学习识字方法,感悟祖国文字的魅力。
6、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口语交际与习作。
四、教学准备:PPT
五、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我的发现 学习过程:
一、【我的发现】
目标:使学生从五组词语中,进一步了解汉字中多音字的现象,并读准和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意思。让学生读一读这五组词语: 假装 假日 好奇 问好 白发 发现 朝向 朝霞 摇晃 晃眼
想一想从每一组词语中的带点字发现了什么;再说一说这些字在词语中的读音和意思。假日(读jià,意思是照规定或经批准,可暂时离开工作、学习场所的时间。)假装(读jiǎ,不真实的,跟原来不一样的,和“真”相反。)问好(读hǎo,意思是安好。)好奇(读hào,意思是喜爱。)发现(读fā,意思是揭露、打开。)白发(读fà,意思是头发。)
朝向(读cháo,意思是向着、对着。)朝霞(读zhāo,意思是早晨。)摇晃(读huàng,意思是摇动、摆动。)晃眼(读huǎng,意思是光线强烈。)说一说这些带点的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1)让学生先把诗歌自己读几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读成诵。(2)理解古诗内容:
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诗歌写了一个小孩坐在能遮住身子的草苔中学钓鱼,远处有人向他问路,他急忙摆手却不回答,原来是怕惊跑了水里的鱼。短短的四句诗,将一个天真、专注学钓鱼小孩的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2、读读认认
珠——朱 桥——乔 停——亭 襟——禁 亿——乙 谋——某 障——章 诗——寺 绿——录
让学生认得“朱、乔、亭、禁、乙、某、章、寺、录”九个汉字。这些字都是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上,去掉形旁可以独立成字的声旁,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但字义不同。比一比,前后2个字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用“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发现每组两个字的特点,自主识字。)
用每组的两个字分别口头组一些词语,以巩固读音和区别字义。将学生口头组成的词写下来,再读一读。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口语交际 学习过程:
一、读题,明确主题。
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综合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话题是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问题引入,学生准备。
1、什么是课余生活?你的课余做了哪些事?
2、你在自己的课余生活中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3、认真听别的同学介绍他们的课余生活,评一评哪位同学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
4、自己今后课余生活的打算?
三、以上面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课余生活。
要点:以说说发生在课余中有趣的事情,自己的事、他人的事都可以说。结合具体的事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评一评别的同学的课余生活,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说说自己今后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四、交流方式: 1、4-6人为小组交流,选1人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中,让学生进行评一评的交流。
3、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习作 学习过程:
一、情况分析:
这是第一次写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新鲜的学习过程,本次习作重点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写好习作的信心。因此,本次习作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
二、明确习作题目
本次习作是以“我的课余生活”为题。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1、引导学生读题要求。
2、回忆我们在口语交际时讲过的内容,想一想你准备写些什么?
3、让1-2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打算。供其他学生参考。
三、学生独立习作。
四、写好后,读一读给同学听或爸爸妈妈听。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这次展示台活动主要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
二、展示中让学生对自己的课余生活作适当的介绍:
1、为什么展示这些物品?
2、说说自己的收获?
3、评一评别人的展示?
4、这次展示你的收获是什么?
三、教师小结
第一次习作讲评
一、【题意分析】
这一次习作是在学生口语交际后进行的,也是在口语交际中学生交流的课余生活为题材进行的。因此,可以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活动,也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自己愿意写的事。
二、【讲评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习作的方法,怎样完整的用语言表达一件事,提高习作能力,增强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几篇优秀小学生习作。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题目,明白要求。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
(二)教师小结本次习作情况。
1、本次习作概况:
本次习作是同学们的第一次习作,从题目的要求来看,要求不高: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行了。这次习作大部分的同学都达到了要求,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没有达到要求,不过只要努力,是能写好自己的习作的。
2、优秀的习作:
挑选几个同学写得好的作品。
(三)优秀习作交流:
让上面提到名的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自己的习作。让同学们议论从他们的习作中你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教师小结
习作就是要我们用书面语言形式来告诉别人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你写明白了,别人能从读你的习作中知道发生什么事,这件是怎样发生的、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是什么。那么你的习作就是很优秀的习作了。
要写好习作,还得要我们多积累优秀的好词好句,正确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使习作语言丰富,更能让读你习作的人有更深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习会了习作的方法:确定要写的事,然后再想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好后还要自己读一读,没写明白的地方,修改一下,再读一读,把事情写明白就行了。
(五)课外阅读
6.语文三上教案 篇六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认识本课“萧 扎”等6个字,会写“访 遇”等8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萧伯纳的谦虚自律,体会其宽广胸怀。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萧伯纳的谦虚自律,体会其宽广胸怀。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2.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掌握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后词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萧伯纳人物画像。2.讲述。
萧伯纳:英国作家,主要成就在戏剧.一生共写剧本51部,小说5部,还有其他著作多部.主要剧作有《华伦夫人的职业》《康蒂妲》《魔鬼的门徒》《人与超人》《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真相毕露》等.1933年到中国访问,在上海时曾与宋庆龄,鲁迅,蔡元培等会面.二 揭示课文题目
1.板书课文题目:大作家的小老师 2.引得学生质疑。
(1)大作家萧伯纳的小老师是谁?(2)小孩子为什么会是大作家的老师? 三 初读课文,学认生字、词语
1.自读课文,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出示卡片)访(fǎnɡ)遇(yù)预(yù)料(liào)震(zhèn)事(shì)取(qǔ)待(dài)萧(xiāo)扎(zhā)吻(wěn)娜(nà)触(chù)虚(xū)
(1)注意读准翘舌音“震 事 扎 触”,前鼻音“吻”,后鼻音“访”。(2)识记生字 熟字加偏旁(熟字):访:方+讠预:予+页 料:米+斗 震:辰+⻗ 取:耳+又 待:寺+彳 吻:勿+口 娜:那+女 触:角+虫
组词扩展:“遇到 事情 扎着 虚心” 3.读词语。(出示卡片)暗想 意识 惊喜万分 出乎预料 口吻 自夸 为之一震 深有感触 四
指导书写
出示:访 遇 预
料
震 事 取 待
“访 预 待”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料、取”左右相当。“事、震”注意把笔画写得紧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学习萧伯纳的谦虚自律,体会其宽广胸怀。2.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由题设疑,引发思考
自读课文,思考:
1.这篇课文中的大作家指的是谁?是哪一国的人?
2.小老师是谁?是哪国人?
3、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小姑娘”怎么会成了大作家的老师的?
二、读文解疑,弄清事情
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思考、答问:
萧伯纳在莫斯科与一个小姑娘相遇后,为什么会和这个小姑娘“玩了好久”?
(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萧伯纳童心未泯。)
这个孩子为什么让萧伯纳这么喜欢?
(“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学习第二部分(第二到四自然段)
2.思考、答问:
(1)临别时,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
(“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2)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萧伯纳怎样的思想?
要点:得意。
自以为了不起。
有点瞧不起别人的意思。
希望别人崇敬他。
(3)你是从课文哪里的描写中看出来的?
(“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4)小姑娘听了萧伯纳的话后,是怎样的反应?她是怎么说的?
(“出乎预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出乎预料是什么意思?
出于谁的意料之外?萧伯纳意料之中的应是什么?
小姑娘有没有“惊喜万分”?小姑娘答话中用了一个“请”字,这个字你觉得用得好在什么地方?
小姑娘的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意思?为什么?
(自己是人,萧伯纳也是人,同样是人,“大作家”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小姑娘在自己的名字前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加上“苏联小姑娘”?
(一种爱国之情。在她看来,你萧伯纳为自己是世界闻名的英国名作家而自豪,我也为自己是苏联小姑娘而自豪)
(5)萧伯纳听了小姑娘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萧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刚才太自夸了。“)
“震”是什么意思?“为之一震”究竟是为什么而“震”?
“意识”是什么意思?他意识到了什么?(“刚才太自夸了“)
3.小结:
正因为这件事情使萧伯纳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才会认识到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老师。
三、抓住“感触”,明白由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2.思考、讨论:(1)“感触”是什么意思?“深有感触”呢?
(小姑娘的话使萧伯纳深受刺激,使他的思想感情久久难以平静)
(2)具体说说萧伯纳究竟有哪些“感触”?
要点:
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对任何人,包括对小孩子,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小姑娘娜塔莎让自己明白了这些深刻的道理,应该成为自己的老师。
萧伯纳“感触”中最后一点“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除了给上文所写的事情作结外,在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
(点题。点出课题之由来)
板书设计:
25大作家的小老师
不能自夸
读文
平等相待 永远谦虚
解词
读懂 教学反思:
26菩萨兵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理认识本课“菩 议”等8个字,会写“途 段”等8个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军民一家亲,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2.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掌握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后词语。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教师简单叙述红军长征背景)谁愿意给大家讲一个有关长征的故事?
2.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在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军爱民的感人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1)“什么是菩萨兵?”
(2)“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过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课文当中找到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打个“?”。
2.同学们,预习的效果又如何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当中的生字词。三 初读课文,学认生字、词语
1.自读课文,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出示卡片)途(tú)段(duàn)胞(bāo)糟(zāo)紧(jǐn)帮(bānɡ)助(zhù)抢(qiǎnɡ)菩(pú)译(yì)糊(hú)涂(tu)怨(yuàn)蹋(tà)饶(ráo)播(bō)(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糟”,翘舌音“助 饶”,前鼻音“段 紧 怨”,后鼻音“帮 抢”。(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胞 糟 帮 抢 糊 蹋 饶”。组词扩展:“前途 段落 紧张 菩萨 译文 埋怨 传播” 3.出示词语。
修整 同胞 动员 尽心尽力
整治 赶紧
抢种
热火朝天 藏族 菩萨 糟蹋 糊涂
(1)指名读,相机正音。提醒:“藏族”两个均为平舌音;“菩萨”、“糟蹋”、“糊涂”第二个字均要念轻声;多音字“挨”在本文“挨饿”中读“ái”还有一个读音是“āi”,组词为“紧挨”。
(2)开火车读,齐读。(3)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词意。
(1)本课的词语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
(2)讨论交流,相机介绍解决方法:查字典、向别人请教、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
尽心尽力:指费尽心力。一般比喻一个人做事非常的卖力,或为一人非常的卖命,以用尽了自己所有的能力。
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像炽热的火焰燃烧一样。整治:整顿、治理。
糟蹋:亦作“ 蹧踏 ”。浪费;损坏。
三、理清脉络
过渡:同学们,扫除了以上阅读障碍,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长句。(师生评议)2.指导分段。
全文一共有几个大段?各段说了些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藏族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讲朱德总司令急藏族同胞所急,请翻译去动员藏族同胞回来,在未果的情况下,总司令怕耽误了春耕的大好时机,决定帮助藏族同胞抢种。
第三段(第6、7自然段):讲总司令在第二天召开了春耕动员会,会后与战士们一起参加了春耕。
第四段(第8、9自然段):讲春耕行动深深地感动了藏族同胞,他们赞颂朱总司令率领的红军是“菩萨兵”。
四、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这里的“军队”能换成“红军”吗?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 指导书写
出示会写字:途 段 包 糟 紧 帮 助 抢 重点指导。
“糟 助 抢 段”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其中“助 段”为左右等宽,而“糟 抢”左窄右宽。注意“糟”的笔画较多,注意穿插避让。“抢”右边的“仓”最后两笔是横折钩、竖弯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相关重点句子的含义。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我们知道,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菩萨兵”是什么意思?
2.学生交流。
3.师:“菩萨兵”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让我们带着称赞、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课题。4.师:那么,什么样的兵能称之为“菩萨兵”呢?着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授
交流收集的有关当时的一些历史资料 出示:
①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②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师:两句话都是讲谁的?是啊,都是讲藏胞的,但一句是说他们“躲进”深山,一句是说他们“返回”家园。(点击鼠标,“躲进”、“返回”两个词红色显示)同学们,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提问。
根据预设,将学生的提问提炼为以下两个: 出示两个问题:
①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②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跟老师先来研究一下第一个问题呢?
三、学文感悟:
(一)探讨: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1.朱德总司令很急(急坏了)。他急什么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请你们自己读读第2、3、4、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相机出示:
(1)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围绕以下问题朗读、感悟
A、“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
B、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理解“乌云遮住了眼睛”
(2)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了解“节气”。
B、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2.指导朗读第2到5自然段。分角色读。
(二)探讨: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1.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
A、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B、想象说话: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从你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中,想想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
2.后来为什么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A、引出: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理解“尽心尽力”和“热火朝天”。
B、师:在这么多耕种者中,你仿佛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红军战士,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C、学生想象说话。引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含义。
D、朗读体会红军战士的心声。
E、师述:同学们,这不仅是红军战士的心声,同时也是朱总司令的真情号召呀,听!F、朗读朱德同志在春耕动员会上的讲话。
G、引导学生理解浅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H、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I、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德和红军战士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J、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K、师动情述说,引导学生读好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三)探讨:为什么称朱德和红军为“菩萨兵”? 引导学生分两层体会:
1.从朱德和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及打扫院子、整治土地体会。
2.出示“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通过此句体会。A、出示长征的背景资料: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跨经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开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B、抓住“休整”一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朱德和红军战士本该做些什么?现在却在做些什么?
C、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呢?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课件播放,歌词如下: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D、歌中,把共产党人比作什么?把人民比作什么?由此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E、师总结:这“种子”,指红军的形象、红军的精神。那么,红军的形象和精神到底有没有在藏民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呢?
F、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G、师述: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的,这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让我们好好地在读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H、师总结,出示对联 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藏胞们对红军和朱总司令的无比感激和热情称赞。
四、拓展写话: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请你们代藏胞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
学生练写,交流。
板书: 菩萨兵
时间:一天
第二天
几天后
地点:藏民居住区 人物:藏民
朱德
红军战士
起因:红军来了,藏民跑了
经过:找不回藏民,帮他们抢种田地。
结果:藏民返回家园 教学反思:孙中山破陋习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3.学习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2.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掌握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后词语。教具准备:
1.孙中山人物画像挂图。2.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孙中山人物画像挂图。2.讲述。
同学们,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指着挂图)。1911年(农历辛亥年)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他这方面的故事。
二 揭示课文题目
1.板书课文题目:孙中山破陋习2.解释课文题目。
(1)理解“破”“陋习”的意思。
破:破除。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2)理解课文题目。
孙中山勇敢地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这一封建陋习。三 初读课文,学认生字、词语
1.自读课文,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出示卡片)破(pò)挑(tiāo)份(fèn)宗(zōnɡ)纪(jì)导(dǎo)废(fèi)除(chú)孙(sūn)陋(lòu)疼(ténɡ)既(jì)统(tǒnɡ)残(cán)(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宗 孙 残”,翘舌音“除”,前鼻音“份”,后鼻音“疼 统”。(2)识记生字
熟字加部件(偏旁):破:皮+石 份:分+亻 纪:己+纟 废:发+广 除:余+阝 孙:小+阝 疼:冬+疒 统:充+纟
形近字比较:桃一挑
宋一宗
异一导
即一既
线一残 3.读词语。(出示卡片)唱歌
空闲
祖宗
妇女 痛苦
总统
眼泪
废除 四 指导书写
出示会写字:破 挑 份 宗 纪 导 废 除 重点指导。
“破 挑 份 纪 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破”注意右边“皮”的书写顺序:横勾、撇、竖、横撇、捺。“导”注意与“异”的区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2.学习怎样把句子写具体。教具准备:
孙中山人物画像挂图。教学过程: 一 读课文
1.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第二段: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第三段:第八自然段。2.思考后回答问题。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课文的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写了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二 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姐姐很能干,是一个很活泼的女孩子。板书:能干 活泼
(2)小结: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2.学习课文第二至第七自然段。(1)分角色读。
(2)口述:这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3)提问: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受封建习俗的影响,妈妈要给孙中山的姐姐缠足,姐姐很痛苦。(4)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 流泪(5)提问后讨论: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并且流泪不止还要缠? 这是上千年的陋习,是封建制度造成的。(6)体会句子的意思。①出示一组句子。(电脑显示)②比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中“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说明缠的道多,姐姐的痛苦也就更深。(7)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8)齐读第三至第六自然段。①提问后讨论: 孙中山是怎么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呢?有用吗? 板书:又……又……说…… ②体会下面句子的意思。
从妈妈含着眼泪做出的举动,可以看出她深知缠足的不好,可又无可奈何的内心活动。(9)姐姐被缠足后变得怎样了? 齐读第七自然段。板书:再也……再也……
(10)小结:这部分主要写了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3.学习课文第八自然段。(1)齐读第八自然段。(2)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3)小结:这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上临时大总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三 总结
这篇课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缠足给姐姐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板书:
教学反思: 孙中山破陋习孙中山——破 陋习缠足
【语文三上教案】推荐阅读:
三上语文教案08-14
部编版语文三上《花的学校》教案09-09
部编版语文三上《蜜蜂》教案、教学反思11-04
部编版语文三上《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09-29
三上语文期中质量分析07-08
部编语文三上期末复习06-26
苏教版三上语文期中07-16
部编三上语文期中试题07-19
统编版三上语文园地三08-12
苏教版三上语文资料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