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青春初中作文

2024-10-27

迷茫的青春初中作文(精选7篇)

1.迷茫的青春初中作文 篇一

青春迷茫,谁的青春不迷茫。也许有些人看到“青春”一词就会想到自己五彩斑斓、平凡或后悔的青春,就会引起无数美好的回忆。但对于我这个90后,正在经历青春的中学生,对“青春”一词还是那么陌生,那么迷茫。

叛逆期。每个人都经历过叛逆期,我也不例外。记得刚踏入中学校门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乐观开朗的小男孩。但随着初中生活一天天的度过,当初那个乐观的我开始出现一些叛逆心理,与父母吵架、脾气变得暴躁、不顾父母反对去参加同学生日、闹着叫父母给自己买喜欢的东西?这些都是发生在青春期里的事,也许这就是自己迷茫青春中的一部分。

可能有些度过青春期的人会有一段难忘的记忆,那就是感情经历。可能对于我这么一个初中生来说,谈恋爱就是懵懂、无知的行为,但我不这么认为。我的初恋就诞生在初中二年级,那时班上有一位温和、沉稳的女生,她坐在我前面一桌,上课我时不时就会问她问题,她也微笑着教我,渐渐的我们两个都对对方产生了好感,于是就以大人眼里的男女朋友关系一起了一年。当时的我没有多想,也没有想过父母知道后会有什么后果,于是我们两个就走到了初三,这中间我们有过许多酸甜苦辣。但一开学,由于我们不想耽误自己的学习、自己的.前程,于是就分开了。现在的我虽然心里还有点念念不忘,但我不后悔,因为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中主演郑微虽然与陈孝正相恋最后分开了,但她不后悔曾与陈孝正相爱过。自己经历的结局虽然是悲伤的,但我也收获了一段珍贵的记忆,至少我体会到了爱与被爱的感觉,知道了年少的我们会有什么迷茫的故事。

青春期间,还会有许许多多好与坏的经历,比如:上课爱睡觉、学会胡思乱想、产生厌学的心理等等,当然也体验到了与同学们互相相处的美好,与同桌上下课一起嬉闹的乐趣。一次次的逆反性行为、逆反思想都是一次成长,也都会成为青春存在的意义的符号。

青春糊里糊涂地来,又将要糊里糊涂地离去。迷茫的青春已留下了许多迷茫的记忆。

2.迷茫的青春初中作文 篇二

一、青年亚文化的消费认同

当今的社会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变化, “消费”社会日益成为一个表述时代特征的重要概念和引发激烈讨论的焦点主题。传统的认同方式正在逐渐衰落, 更多新的认同方式在兴起, 消费正在日益成为塑造人们认同的主要方式, 消费认同也正在逐渐演变为许多人的核心认同。青年亚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便是它的青春感性冲动。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 青年亚文化表现出躁动不安、感性冲动、渴望追求和尝试新鲜事物是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 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敢想敢做地追求梦想以及懵懂青涩的爱恋成为青春文化中鲜明的特质。青春题材的电影迎合了青年亚文化中感性与冲动的特质, 容易引起青年群体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消费认同。

(一) 消费怀旧。《青茫》表达的是一段关于高中的青春时期的故事, 核心诉求是怀旧。在消费社会中, 消费怀旧将过去的记忆加以美化和浪漫化, 那回忆里的一切, 都将可爱, 给人治愈和温暖的力量。观众观看《青茫》的过程就是一个怀旧的消费过程, 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可供怀旧的公共空间。在这个空间里, 观众可以从电影人物中投射过去的时光, 找寻记忆深处那些难忘的点点滴滴、缅怀那段即苦又甜、即勇敢又迷茫的青春。

(二) 消费梦想。《青茫》以高中时期为背景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高考强烈的高压下, 我们的梦想也许在努力的张扬实现, 也许在不知觉中压抑磨灭。电影中, “天子骄女” 林天娇原本瞧不起高翔那帮开修车行的朋友, 但在与对方的接触中, 她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她喜爱天文, 却因母亲的期待以报考清华大学金融系为人生目标, “你真的喜欢金融吗?还是更喜欢星空?”“你的未来是活给别人看的, 但我们不用。”这些台词不仅唤醒了林天娇, 也博得了观众的共鸣。高翔和林天娇们用他们的故事引导着我们去想起我们曾经的梦想, 以此产生梦想的消费认同感。

(三) 消费纯爱。《青茫》和所有青春题材的电影一样, 都离不开懵懂青涩的爱恋。这个时期的爱情超越普通的友情却又受礼教和世俗的规训达不到世人眼中的爱情标准, 因此我们常常用纯爱来称之, 营造一个理想的情感乌托邦。它往往是懵懂的、压抑的、不被理解和认可的、勇敢的、冲动的又无疾而终的。想起“林天骄”和“高翔”那些单纯美好温暖的感情, 而我们只能在回忆里缅怀, 因为现实中早已不复存在。

二、青年亚文化的狂欢

(一) 快感驱动反抗与狂欢。日常生活由大众文化实践组成, 其特征是, 弱势者通过利用那剥夺了他们权利的体制所提供的资源, 并拒绝最终屈从于那一权利, 从而展现出创造力。对日常生活的文化进行的最好描述, 是有关斗争或反抗的比喻, 而这些反抗, 社会利益的冲撞, 都主要由快感所驱动:即生产出属于自己的社会体验的意义所带来的快感, 以及逃避权利集团的社会规训所带来的快感。《青茫》中高翔渴望勇敢表达真实的自己, 做出违抗老师命令的种种事情, 退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林天骄与母亲对峙表达自己的梦想, 作弊考取好成绩, 又放弃领取省三好学生的奖, 和喜欢的人一起为爱疯狂, 最后坚持自己的梦想放弃经融从事天文工作。他们都抵抗了“权威”的代表——老师、父母、学校, 生产出属于自己的社会体验的意义所带来的快感, 由此实现自我价值。电影在这里赤裸裸的为观众展示出了冒犯式快感的狂欢, 狂欢的意义就在于我们从规训中解脱出来, 以及合法地沉溺于那些被日常生活的状况所压抑的快感之上。

(二) 大众文化的相关性。大众文化在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与日常生活提供的文化资源的交接处形成, 这就决定相关性是核心的批判标准。相关性是由每一个特殊的解读时刻所决定和激发的特质, 由于年龄的接近和经验的相似, 青春题材电影的主要受众——青年群体观看电影时更容易获得对电影和电影中人物经历的认同, 引发共鸣。《青茫》 这类的青春题材电影在叙事和人物上与青年群体的际遇具有高度相似性, 更容易唤起受众对以往经历的回忆和情感共鸣, 在青年群体中大受欢迎也不出意料。

青春类题材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 以商业化利益为追求对象, 瞄准自身受众, 采用独特的叙事方式来迎合青年文化, 大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无论外界评价如何, 这类电影走红的深层社会原因和文化因素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摘要:随着《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小时代》《匆匆那年》这一系列青春题材电影的走红, 也引发了我们关于这类题材电影走红原因的思考。本文通过对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进行分析, 探究青春题材电影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谁的青春不迷茫》,青年,亚文化

参考文献

[1]姚园园.新世纪青春电影的青年亚文化分析[J].东南传播, 2014 (1) .

[2]袁梦倩.青春怀旧、纯爱消费与青年亚文化的狂欢[J].台湾电, 2012 (2) .

[3]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3.谁的青春不迷茫 篇三

现在看来,那时你处心积虑做的一些搭配,常常以失败告终,而随意搭上的服装反而像你。当然,那时的你是不会明白的,而如果没有当时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今天的我或许还在老路上一路到底吧。

我记得20岁的你焦躁不堪,宿舍的兄弟们都在聊天,准备去通宵玩电脑游戏时,你表面上欢呼雀跃,心里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当初我是好不容易考入大学的,4年之后,我该怎么出大学?岳麓山下,橘子洲头,情人滩上,你也混迹于人群之中,看着每一张相似的脸庞,你心里最大的担心是:难道他们都已经知道未来去哪了吗?为什么只有自己那么傻?

傻到没钱买电脑,只能用稿纸一遍又一遍地写日记。因为不知道该写什么,所以哪怕写错了一个字,也要重来一遍,字一点没提高,稿纸却费了不少。看着一叠又一叠的稿纸和从未发表过的文章,心里居然没有一丝疑惑,只会告诉自己:哇,昨天晚上又写了6页呢!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成了大文豪,这些稿纸可真的就值钱了。”这几乎是每天你最快乐的时候。

写到这里,我其实很想对你说:虽然你在外人看来“挺二”的,但也谢谢你那种不要脸的应对方式,让我一直走到了今天,从未害怕过。

你学会了说“我很好”。不是指你终于熬到有了钱,有了朋友,有了人照顾的日子。而是你终于可以习惯没有钱,没有朋友,没有人照顾的日子。“我很好”是发现,经过这些年,你每一次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我们不是变得现实,而是更能接受现实。

你曾遇到过一些你爱的人,因为你没钱而离开你。后来,你学会了快速甄别发展对象的品性。你曾因为领导不信任你,而一个人步行两小时落泪。后来,你学会了如何让领导相信你,并支持你的工作。你曾因为同事排挤你,而一个人专注于工作。后来,你也明白了沟通在职场中的重要性。你曾被老同事欺负,让你学会了如何尽量尊重新人。你长时间加班到清晨,让你学会了如何调整团队的工作流程。当然,你也并不是一直都凄凄切切的生活在冷宫之中,你也犯过很多错误,失去了一些本该一直继续的朋友,失去了一些本该关系更好一点的朋友。

但成长不就是这样吗?不是学到就是得到。你成长中所有遇到的问题,都是为你量身定做的。解决了,你就成为了你这类人当中的幸存者;不解决,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可能成为谁。

在20岁到30岁这10年间,我们都走过一样的路。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样你才分辨得出什么是你的光芒;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明白谁是你成长中能扶你一把的人;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有人会因为我们的缺点而讨厌我们,但也会有人因为我们的真实而喜欢我们。我们不必让那些本不喜欢我们的人喜欢上自己,而是要坚持让那些本该喜欢我们的人尽快发现自己。

不如我们定下一个誓约,看看10年之后,我们彼此又在哪里?听着谁的歌,看着谁的字,身边的人又是谁?

4.青春的迷茫作文 篇四

儿时的我总有各种奇思妙想,对未来有满满的憧憬,觉得未来一片光明但现在我却十分迷惘。

青春不该是活力快乐,有些叛逆和轻狂的模样吗?为什么总是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样子?家长、老师只会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难道成绩就是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吗?他们对孩子的期望都化为无形的压力,不经意的比较都可能伤害了孩子。他们总说:“你只有考试考好,上了好高中,好大学,以后才能找到好工作,这都是为你们好。”

对此,我也慢慢理解了。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了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学习本就是关乎未来的事,可能将来你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发现你赚的钱还没一个摊煎饼的多。但是你却可以选择,你可以选择继续工作,也可以选择换一份工作,或是摊煎饼。而别人没有文凭,就没有选择,一辈子做苦力工作,碌碌无为。

学习不是唯一的路,却是最好的路。它可以让你凭努力出来的实力说话。上帝为你指出一条前方的路,却让原本有趣的青春失去了许多色彩,我也曾迷惘,但我现在却幡然醒悟。

有得必有失,也许青春的道路上会有许多坎坷,但我不会害怕;也许我有时会迷惘,但我不会放弃。

5.迷茫的青春路作文 篇五

凉风习习,月色皎皎的晚上,我趴在教室的窗户上,看着再也熟悉不过的场景,想着自己在这里拼搏不过一个月就结束了初中三年的时光,觉得自己未来的路好迷茫,看见同学们在下面嬉笑追逐,仿佛这是昨天的自己,回忆着初中点点滴滴的美好,在这段日子里我哭过、笑过、伤过,经历了朋友的离去,父母的失望,老师的叹息……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一步步成长,让我明白了成长不是那么简单,青春这条路不是那么容易,这条路我必须走下去,因为青春只有一次,只有这一次挥洒汗水的机会,只有这一次勇敢追梦的勇气,只有这一次不留下遗憾的人生。

青春这条路我一直迷茫该如何走,有一个诗人这样写过一首诗:“黄色的林子里有两条路,很遗憾我无法同时选择两者;身在路途的我久久站立;对着其中一条极目远望;直到它蜿蜒拐进远处的树丛。我选择了另外一条,天经地义,也许更为诱人,因为它充满荆棘,需要开拓……”诗人罗伯特也在迷茫这该怎么选,他最终选择了那条充满荆棘的路,一直往前开拓着。青春这条路也有两个选择:一条是眼前的安逸,前面是鲜花弥漫着;另一条前面是挫折和困难,是充满荆棘和泥沼。我选择了那条荆棘的路,只有那样我才能完成自己的梦想,这条路我不再迷茫,也不在后悔,这条路我要一直走下去。

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告诉我们:21世纪的青少年肩负着建设祖国和复兴中国的历史责任,古有项羽之大志,今有少年之理想。让我们在青春路上不迷茫,不徘徊,不颓废,为自己青春路上的梦努力奋斗,做祖国之栋梁和人才,正所谓:“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与地球。”在不再迷茫的青春路上越行越远,展翅高飞。

青春路上我们不迷茫,一起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做一名勇敢的开拓者、追梦者,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终有一天我们会到达梦想的彼岸。

6.谁的青春不迷茫作文 篇六

说实话,我们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面对新鲜有趣的事情时,总会跟个观众似的凑上去看个热闹;遇到难过的事情的时候也会偷偷躲在被窝里哭泣。这就是青春最真实的样子,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快乐,往往还伴随着压力和困难。

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若是突破不了自己心底的那道防线,你永远也不会有新的进步,看到外面更美的风景。

青春,就是用来拼搏奋斗的。青春里流过的汗和泪,都会变成以后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的,你要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认真努力生活的人会得到奖励。即使是在懵懂的年纪里,也能找寻到自己人生意义的所在,不惧怕任何挑战和困难,迎难而上,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做到临危不惧。

7.青春的迷茫与成长的期待 篇七

下面是两篇与青春与成长有關的文章,将这样的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我们并非是想将同学们原本清晰的思维颠倒、混乱,并非在指明一条阳关道的同时又指给你们一条背道而驰的独木桥,而是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一条永远正确的“真理”和一成不变的规则。也许你也曾在“笨鸟先飞早入林”与“枪打出头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与“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这样相互抵触的名言警句中迷茫过。实则每一句真理、名言,甚而俗语,都有其成立的条件,不要轻易怀疑其曾经有过或现在仍然有效的真实性,也不要盲目轻信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性,我们希望给予正处在美好青春与成长压力中的你们以“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为自己找准前行的路标。

上路吧,路在脚下。在路上,不忘倾听,也不忘思索。

诗人父亲眼中的“90后”女儿

◆北岛

田田13岁了。

13岁意味深远:青少年,看PG13的电影,独自外出,随时会坠入情网。让父母最头疼的,是第二次反抗期的开始。心理学家认为,第一次反抗期在3岁左右——行动上独立,第二次反抗期在15岁左右——思想意识上独立。

我还没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变化已有迹可寻:她开始注意穿戴,打耳洞,涂指甲,留披肩发,和全美国的女孩子们一起,迷上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男主角,她们个个会唱主题歌。在音乐上的对立早就开始了,平时还行,关门各听各的。去年圣诞节开车去拉斯韦加斯,她的范晓萱嗲声嗲气,磁带像丢了转,何止影响驾驶,简直让我发疯。倘若有一天警察用范晓萱的歌过堂,我立马招供。换上我的革命歌曲,她堵着耳朵,大喊大叫。一代人一代歌,不可能沟通。

中国人在西方,最要命的是孤独,那深刻的孤独。放了学,田田旋风般冲进来,自己弄点儿吃的,就地卧倒,开电视,看脱口秀(talk show)。威尔·史密斯,那个电视上快乐的黑人小伙儿,眼见着成了我们家一员。田田一边做功课,一边跟着他咯咯地乐。她最爱看的还是《我爱我家》,她至少看了几十遍,几乎都能背下来。这是她在寻根,寻找那个地理上的家,寻找美国经验以前人与人的亲密、纠葛与缠斗。

我跟田田分开了6年,从她4岁到10岁。我满世界漂流时,暗自琢磨,恐怕只有田田这个锚,才能让我停下来。有一天,住在英格兰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乡下有幢老房子正出售,便宜得难以置信。他还找来照片:歪斜的石头房子和开阔的田野。这成了我的梦,我愿客死他乡,与世无争,只求做麦田里的守望者,把田田带大。

昨夜惊醒,田田站在我床前,用手蒙着眼睛,嘟嘟囔囔。她做了噩梦,梦见吸血鬼。她告诉我,她总是在梦里飞翔,自由自在。看来事与愿违,她想远走高飞,留下无边的麦田和影子西斜的我这个老父亲。

田田上初一,功课多,我得帮她做功课。历史课本相当生动,我也跟着上课。最近我们一起进入中世纪的黑暗:黑死病消灭了欧洲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圣经译成英文前,仅少数懂拉丁文的牧师掌握解释权,这是导致教会腐败的原因之一。

一天她告诉我,历史老师宣布:考试成绩前5名的同学每人交5块钱,分数可再提高。其余同学都傻了,继而怒火中烧,田田考砸了,也加入抗议的行列。我跟着拍案而起,造反有理!我们全都上了当———原来这与历史课本有关: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以前,富人只要捐钱给教会,杀人放火,照样可赦免上天堂。老师略施小计,让学生外带个跟班的家长体会一下当时穷人的愤怒。

田田胸无大志。问她今后想干什么?她懒洋洋地说,找份轻松的工作就行。人总是自以为经历的风暴是唯一的,且自诩为风暴,想把下一代也吹得东摇西晃,这成了我们的文化传统。田田还好,走开。我朋友一开讲,他儿子用英文惊呼:Oh,my God!

下一代怎么个活法?这是他们自己要回答的问题。(摘自《失败之书》,汕头大学出版社)

【简评】

北岛与共和国同龄,他身处个人理想、个人志愿归属于国家意志的时代,但他又是一位觉醒者,以冷静而理性的眼观察着周遭,用诗来传达他的情绪、感受。当他得以走出国门时,且行且吟的游历生活令他的眼界和思维有了更深刻的变化。当一位有着如上理性思维和广博阅历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子女教育和志向培养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下一代怎么个活法?这是他们自己要回答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背景、传承环境,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人生,不把自己意愿以“为着想”的理由强加于他人身上,这也许就是最佳的期待和关爱。然而,长者无须为后者太过担忧,因为正如文中的“90后”女儿,她有独立的思想,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化内容,也会在自觉地“寻根”,她有自己对于未来的期许。

青春不能错过的十件事

◆周国平

如果问我,青春不能错过什么,要我举出十件必须做的事,我大约会这样列举。

一、至少恋爱一次,最多两次。一次也没有,未免辜负了青春。但真爱不易,超过两次,就有赝品之嫌。

二、交若干好友,可以是闺中密友,也可以是异性知音。

三、学会烹调,能烧几样好菜。重要的不是手艺本身,而是从中体会日常生活的情趣。

四、每年小旅行一次,隔几年大旅行一次,增长见识,拓宽胸怀。

五、锻炼身体,最好有一种自己喜欢、能够持之以恒的体育项目。

六、争取接受良好的教育,精通一门专业知识或技能,掌握足以维持生存的看家本领。尽量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如果做不到,就以敬业精神对待本职工作,同时在业余发展自己的兴趣。

七、养成高品位的读书爱好,读一批好书,找到属于自己的书中知己。

八、至少喜欢一种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都行,可以自己创作和参与,也可以只是欣赏。

九、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它可以帮助你学会享受孤独,在孤独中与自己谈心。

十、经历一次较大的挫折而不被打败。只要不被打败,你就会变得比过去强大许多倍。

不经历这么一回,你不会知道自己其实多么有力量。

开完这个单子,我再来说一说我的指导思想。

我的指导思想很简单,第一条是快乐。青春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快乐是天经地义的。我最讨厌那种说教,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仿佛青春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为将来的成功而苦苦奋斗。在所有的人生模式中,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是最坏的一种,它把幸福永远向后推延,实际上是取消了幸福。

人只有一个青春,要享受青春,也只能是在青春时期。有一些享受,过了青春期诚然还可以有,但滋味是不一样的。譬如说,人到中老年仍然可以恋爱,但终归减少了新鲜感和激情。同样是旅行,以青春期的好奇、敏感和精力充沛,也能取得中老年不易有的收获。依我看,“少壮不享乐,老大徒悲伤”至少也是成立的。作为一个人在年轻时只知吃苦,拒绝享受,到年老力衰时即使成了人上人,却丧失了享受的能力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但是,快乐不应该是单一的,短暂的,完全依赖外部条件的,而应该是丰富的,持久的,能够靠自己创造的,否则结果仅是不快乐。所以 ,我的第二条指导思想是可持续的快乐。这是套用可持续发展一语,用在这里正合适。

青春终究会消逝,如果只是及时行乐,毫不为今后考虑,倒真会“老大徒伤悲”了。为了今后考虑,一方面是实际的考虑,比如要有真本事,要有健康的身体,等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使快乐本身具有生长的能力,能够生成新的更多的快乐。

我所列举的多数事情都属于此类,它们实际上是一些精神性质的快乐。

青春是心智最活泼的时期,也是心智趋于定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一个人倘若能够通过读书、思考、艺术、写作等等充分领略心灵的快乐,形成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就拥有了一个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这个源泉将泽被整个人生,他即使在艰难困苦之中,仍拥有人类最高级的快乐。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人可能在青春期获得的最重大成就了。(选自《意林》2010年第2期)

简评

上一篇:假如我是一朵云作文下一篇:祝福新年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