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课改呼唤计算机的涌入(精选2篇)
1.鲜活的课改呼唤计算机的涌入 篇一
一、教师要构建全面支持写作的文化环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从目前小学生的写作动力来看, 主要来源于教材要求和考试需要, 很少出于喜爱和生活实践需要, 因而缺乏自我启发的内驱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一基本理念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 其写作环境的构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主体心理环境、人化物理环境、社会信息环境。
(一) 主体心理环境, 即小学生的内心世界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首先应当清楚小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 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们需要什么, 想干些什么。再以文化的兴趣、需求和爱好引导, 坚定学生的写作自信, 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与热情。
(二) 人化的物理环境, 即优化的学习场所
这个场所不仅包括学校、家庭, 还包括人生存和发展的整个世界。对于小学生而言, 学校或班级组织策划的各种班队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社会观察活动、人与自然活动, 各种征文竞赛活动, 向各报刊推荐学生优秀作品并发表, 学生自编习作集、校报……这些活动的开展, 都能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分层培养, 多元评价, 开发学生潜质, 树立写作自信
根据学生的写作基础, 制订适合学生实际的写作形式: (1) 引导优等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写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并向报纸杂志推荐其作品。 (2) 发现并肯定中等生的点滴进步, 给予及时鼓励。 (3) 耐心帮扶班级中的学困生, 降低评价标准, 从字词过关开始, 每次写作练习只提一个要求, 只要他达到, 就给予肯定, 让其自信的火花燃烧起来。
《没有不开花的草》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小强是五年级时从一个十分偏远的村小转到我班的学生。他第一次交来的作业使我感到这是一部“天书”, 写的字像用梳子的齿一上一下划着道道, 却一页一页地划了许多页。我把他叫到跟前, 对他说:“你写了这么多篇, 说明你学习很努力, 有很多话想告诉别人。可是因为我们都不认识你写的字, 所以都不知道你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你看, 你的劳动不是白费了吗?”他一想, 是这个理, 下决心一定把字写好。我于是从笔画笔顺教起, 并提出第一个要求:少写点, 把字写好。第二天, 小强的字果然有进步, 我就在他写得好的字上画一个红圈, 让他自己统计红圈个数, 还说:“你就照这样写, 一定能写好。”
后来, 他写了一篇作文《过河》, 叙事基本清楚, 我决定讲评这篇作文。大家都想听听这位成绩最差的同学的作文是个什么样。我一边念, 一边修改, 把一个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小子吹得栩栩如生。事后他找到我, 说其实他写得并没有这么好。我鼓励他:“只要坚持, 你一定能写得这么好! ”
果然, 一次我们写一幅漫画《一个不能少》, 是讽刺借植树为名沽名钓誉、作虚假宣传的做法。许多同学没看懂图意, 写成了绿化祖国, 保护环境。小强不但看懂了图意, 还一针见血地批评了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
我对小强的领悟能力大加赞赏。小强写作的兴趣与自信倍增, 从此爱上了写作。我在作文讲评课上语重心长地说:“世界上没有不开花的草!无论是高贵的牡丹还是低贱的野草, 它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壤, 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小强的进步不正说明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吗?”
三、实行教师示范、生生互动、自我处理的阶梯式作文修改形式
教师对作文的讲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对已经完成的这次作文是一个小结, 对下一次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作文是一个指导。因此, 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讲评质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如是否有良好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笔者认为, 针对学生已有的写作基础, 采用分层评价的方法, 对开发学生潜质, 树立学生写作自信具有极强的催化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桂林.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方式的转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2]周海燕.对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13.
2.课改呼唤作文方式的变革 篇二
关键词:素质教育;作文方式;语文素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段话不仅诠释了写作的概念和内涵,而且明确告诉我们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教师要构建全面支持写作的文化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从目前小学生的写作动力来看,主要来源于教材要求和考试需要,很少出于喜爱和生活实践需要,因而缺乏自我启发的内驱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一基本理念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其写作环境的构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主体心理环境、人化物理环境、社会信息环境。
(一)主体心理环境,即小学生的内心世界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应当清楚小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想干些什么。再以文化的兴趣、需求和爱好引导,坚定学生的写作自信,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与热情。
(二)人化的物理环境,即优化的学习场所
这个场所不仅包括学校、家庭,还包括人生存和发展的整个世界。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或班级组织策划的各种班队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社会观察活动、人与自然活动,各种征文竞赛活动,向各报刊推荐学生优秀作品并发表,学生自编习作集、校报……这些活动的开展,都能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分层培养,多元评价,开发学生潜质,树立写作自信
根据学生的写作基础,制订适合学生实际的写作形式:(1)引导优等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写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并向报纸杂志推荐其作品。(2)发现并肯定中等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鼓励。(3)耐心帮扶班级中的学困生,降低评价标准,从字词过关开始,每次写作练习只提一个要求,只要他达到,就给予肯定,让其自信的火花燃烧起来。
《没有不开花的草》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小强是五年级时从一个十分偏远的村小转到我班的学生。他第一次交来的作业使我感到这是一部“天书”,写的字像用梳子的齿一上一下划着道道,却一页一页地划了许多页。我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你写了这么多篇,说明你学习很努力,有很多话想告诉别人。可是因为我们都不认识你写的字,所以都不知道你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你看,你的劳动不是白费了吗?”他一想,是这个理,下决心一定把字写好。我于是从笔画笔顺教起,并提出第一个要求:少写点,把字写好。第二天,小强的字果然有进步,我就在他写得好的字上画一个红圈,让他自己统计红圈个数,还说:“你就照这样写,一定能写好。”
后来,他写了一篇作文《过河》,叙事基本清楚,我决定讲评这篇作文。大家都想听听这位成绩最差的同学的作文是个什么样。我一边念,一边修改,把一个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小子吹得栩栩如生。事后他找到我,说其实他写得并没有这么好。我鼓励他:“只要坚持,你一定能写得这么好!”
果然,一次我们写一幅漫画《一个不能少》,是讽刺借植树为名沽名钓誉、作虚假宣传的做法。许多同学没看懂图意,写成了绿化祖国,保护环境。小强不但看懂了图意,还一针见血地批评了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
我对小强的领悟能力大加赞赏。小强写作的兴趣与自信倍增,从此爱上了写作。我在作文讲评课上语重心长地说:“世界上没有不开花的草!无论是高贵的牡丹还是低贱的野草,它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小强的进步不正说明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吗?”
三、实行教师示范、生生互动、自我处理的阶梯式作文修改形式
教师对作文的讲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对已经完成的这
次作文是一个小结,对下一次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作文是一个指导。因此,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讲评质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良好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笔者认为,针对学生已有的写作基础,采用分层评价的方法,对开发学生潜质,树立学生写作自信具有极强的催化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桂林.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方式的转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
[2]周海燕.对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3.
[3]陈丽珍.新课程改革下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两点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
【鲜活的课改呼唤计算机的涌入】推荐阅读:
网店推广的鲜活经验08-20
让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10-08
新课改呼唤新作业观议论文08-10
课改的困惑09-18
新课改的体会11-05
对课改的认识11-08
结合我校的课改和08-20
课改后的集体备课06-24
课改工作的总结与反思07-01
新课改带来的教学思考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