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平台培训安排

2024-07-20

网络教学平台培训安排(共12篇)

1.网络教学平台培训安排 篇一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教师网络教研平台培训总结

网络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体现民主平等,扩大了教研工作的辐射面,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使教研的全员参与、大范围经常性交流具有现实可能性。所以借助于网络开展的教研活动与传统教研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是对传统教研的有效补充。

为了积极响应市教研室的号召,全校教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学习活动,学校专门派计算机老师进行了专项的培训,现将这次培训的做一总结。

首先,通过这次培训,使老师们明白了教研活动的展开一样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同时可以实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最终达到统一的教研活动,更加灵活。

其次,使老师们清晰的认识到网络教研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备课、上课,大大丰富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通过这次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培训可以看出来有些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需要加强。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即使在今天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如果不注意充电,也终究会因知识的陈旧或匮乏而落后于时代。作为现代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接受新生事物,紧跟时代的脉搏跳动。

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培训,现在只是初步的培训,可能随着教师对平台的使用,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个就需要大家一起去探讨,解决,最终将其充分的利用起来。

2.网络教学平台培训安排 篇二

2006年, 教育部对全国50多所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 在充分肯定改革成绩的同时指出: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信息技术掌握等方面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 如何通过系统培训和教师自我发展以及教师间的协作发展来提高外语教师素质成为一个紧迫的研究命题, 成为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顺利实施及满足外语教师终身职业发展需要的保障 (胡志雯、陈则航, 2011) 。

2 外语教师发展相关理论综述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外语教师的成长经历了从新教师的“观摩授课”到教学实践的“反复锤炼”, 再到职业生涯的“终身学习”这样一个继续教育的漫长过程。外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本质也从教师培训演变为教师发展。培训内容从职业技能和方法的培训扩大到教师自我评估、教学研究、创新发展等方面。在互联网信息源的推动下, 网络不仅成为人们交流信息的时尚工具, 而且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因此, 创新外语教师发展机制, 使其从传统的讲座授课模式转变为多模态培训模式, 以科技服务外语教师为宗旨, 以信息资源为核心, 以数据网络为基础, 致力于推动信息低成本、高效率传播, 实现信息资源与外语教师发展有效衔接,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已迫在眉睫 (谢贤春, 2010) 。

2.1 信息技术论对外语教师发展的启示

D a v i s (1 9 9 9) 指出:教师教育应从三个层面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 (1) 技术层面; (2) 教学层面; (3) 合作交流层面。换言之, 技术可以作为教师学习内容呈现, 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呈现,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技术环境中与同事合作学习并建立相关学习网络。在第一层面上, 外语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ICT技能知识, 包括常用软件Word、Excel的使用, PPT课件制作以及互联网知识等。在第二层面上, 外语教师需要利用ICT知识改进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同时, 还包括恰当地选用网络信息资源和ICT工具组织教学。在第三层面上, 外语教师需要利用ICT建立在线社群和网络, 以便进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例如:外语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加入网络实践社群, 以同步或异步的形式与同行、专家交流, 进行虚拟的情景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 实行信息共享, 达到共同实践、协作发展和对实践进行学术性反思的目的 (胡志雯、陈则航, 2011) 。

2.2 信息论对外语教师发展的启示

香农指出:一个完整的信息流动的过程包括外部信息源、信息获取过程、信息传递过程、信息认知过程、信息再生过程、信息施效过程、信息组织过程以及信息归宿过程 (胡正荣, 2000) 。

动态研究信息的流动过程为我们了解信息的作用原理提供了理论的支撑。互联网通过数据中心来协同全球各地的各种信息资源, 能随时随地满足用户的各种要求。它有超大规模、虚拟化、高扩张性等特点, 当前搜素引擎、网络信箱、网络存储、文件处理服务等技术已在互联网服务总被广泛使用 (冯蕾, 2010) 。这为外语教师发展网络培训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3 基于外语教师发展需求的网络培训平台设计

网络培训平台不仅应是外语教师拓宽知识面、开发思维、建构完善自身知识体系、超越自我的数据库, 也应是他们合作发展、自我反思、发展科研能力、提升教学水平的互动网。笔者相信其能够从内容和形式上更大几率地保障外语教师培训任务的成功完成。

3.1 外语教师发展网络培训平台资源库收藏内容设计

外语教师发展网络培训平台资源库的数字学术资源收藏内容应以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来制定。资源库提供的信息资源应达到形式多样、类型丰富、质量保证、获取便利等要求。

(1) 形式多样。资源库应能提供集视频、文本、图片、图表、数字、语音多种媒介为大成的各种资源。如各路专家的讲座、示范课堂的动态视频、与视频配套的学习文本、公告文本、作业文本、文章文本、相关资料、图片、语音资源等, 为教师们提供多种信息源, 使他们更多地接触信息技术, 提高他们有机地整合信息、创新课堂教学的能力, 有效地保障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

(2) 类型丰富。资源库内容应涵盖期刊论文、学术专著、学位论文、会议文献、工作文稿、技术报告等多种类型。内容包括英语科研动态、科学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案例、各类英语课型的教学过程、文化教学、英语学习策略、教学改革等, 以方便教师了解外语科研动态、学术前沿信息、教学改革趋势等, 提升自身素质。

(3) 质量保证。存储在资源库中的数字学术资源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以避免所收集信息良莠不分、鱼龙混杂的现象, 影响使用效果。

(4) 获取便利。存储在资源库中的数字学术资源可以通过开放获取的方式被外语教师免费、便捷地获得。

3.2 外语教师发展网络培训平台服务功能设计

外语教师网络培训平台不仅应拥有大容量的各类数字资源的存储, 同时, 也应提供各类平台服务功能, 如软件服务功能、咨询服务功能、信息获取功能、数据存储服务功能、信息交流服务功能、数字挖掘服务功能等等, 为外语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该网络信息交流是一个信息发布、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推荐的过程。

(1) 软件服务功能。网络培训平台为外语教师提供教学科研需要的软件服务。

(2) 咨询服务功能。网络培训平台为外语教师提供与学科相关咨询服务。

(3) 信息获取功能。在信息获取上, 云计算提供的云存储服务支持外语教师可以凭借个人账户密码, 随时随地存取需要的信息。

(4) 数据存储服务功能。云存储可以记录外语教师的日志, 根据日志实现实时索引, 外语教师把日志信息提供给“云”中任何一位学科资深专家, 与其共享信息。

(5) 信息交流服务功能。在信息交流中, 外语教师可以按照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研究方向等与“云”中任何一位同行、专家交流信息。

(6) 数字挖掘服务功能。学科专家根据日志记录进行深层次挖掘, 为外语教师提供更全面的个性化服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 外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继承传统的外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同时, 我们应创新开拓, 借助日益更新的网络技术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开发积极有效的多模态教师培训机制, 力求升温外语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使之蒸蒸日上, 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

摘要:外语教师发展是提高外语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信息论的角度探讨了外语教师发展所需信息的传输模式, 从外语教师网络培训平台资源库和平台服务功能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设想。笔者认为, 在继承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的基础上, 应借助网络平台多模态培训模式, 立体交叉开展外语教师发展工作, 努力提升教学水平, 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外语教师发展培训,资源库,平台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Davis, Niki.Teacher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allenges for Teac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eacher Education, 1999 (1) :3-13.

[2]冯蕾.论云计算下的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交流[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 (11) :81-83.

[3]胡志雯, 陈则航.从Jung的四元素矩阵论信息技术的角色变化及其对外语教师发展的启示[J].外语界, 2011 (4) :61-65.

[4]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170.

3.融资平台成为缓冲安排 篇三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转向内需拉动,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带来需求多样化,同时外需放缓,四季度的出口增速将回落,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步减弱。此外,四季度由于政府十一五规划中提到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验收,政府会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比如关闭一些排放量较多的企业来完成这个目标,GDP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我们对价格去库存的判断,CPI会进一步下跌,全年维持3%左右。

年内通胀无忧

当前通胀压力显著增强,主要包括三个因素:(1)服务类价格(房租)和劳动力成本上升;(2)食品价格存在较大上行风险;(3)历史经验:三季度CP[环比增幅最高。减压因素包括:(1)基数效应逐渐减小;(2)出口对通胀的推动作用将减缓;(3)输入型通胀压力将较温和;(4)上游价格涨价向下游传导压力将减弱;(5)货币信贷增长对物价驱动力将趋缓。

其中,猪肉价格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认,猪肉价格还有上涨动力。但6月份生猪存栏量已开始增加,生猪存栏量远高于国家调控标准;而且国家从上半年就开始大量收储猪肉和增加进口,以对冲生猪存栏量降低给猪肉价格带来的负面影响。近期猪肉价格增势渐弱。

从粮食价格走势来看,我国是典型的自然灾害频发国度,每年的损失基本相当。而今年看似严重的自然灾害,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有限,粮食供求关系稳定。黑龙江、吉林等粮食主产区作物受水灾的影响并不严重,目前丰收在望。而历史上,只要黑龙江、吉林、河南等几大粮仓粮食丰收,则全国粮食无忧。流动性过剩还催生了对大蒜、绿豆的炒作,但国家不会允许炒作玉米、小麦和水稻,其对粮食价格的控制力还是很强的。

因此,食品价格不具备持续上涨的基础,仍处于温和上涨区间。

从增量流动性角度来看,虽然8月略有反弹,但整体来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速持续降低,流动性水龙头在拧紧。而随着经济景气程度降低,实体经济需求持续减弱。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是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此外,国家还将通过各种手段有效管理通胀预期。在此背景下,CPI在9月或10月见顶是大概率事件,由“秋老虎”变为“纸老虎”,年内通胀无忧。

但是由于存量流动性的过剩,中长期通胀仍是一个严重问题:2011年食品价格将继续上涨,非食品价格上涨风险可能集中在下半年;长期,成本推动风险将凸显,人口结构决定劳动力成本存在长期上升趋势。

短期不会加息

2010年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全球经济继续复苏,但依然脆弱和漫长,各国退出策略不一致,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推高国内和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水平;另—方面,国内经济回调和通胀压力并存,特别是近期通胀压力显著增长,对银行的让利呼声也在增大,加息传闻盛行。

我们认为,年内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有三:通胀的持续性仍需观察,而目前普遍认为通胀年内可控;对经济增长分歧和对经济的担忧广泛存在;资产价格尚不是当前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在美国中期选举临近,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之时,加息无异授人以柄。

根本原因是,加息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实质转向和加息周期的到来,但近期加息不符合过渡前期的政府目标和政策节奏。但中长期进入一个加息周期是必然的,也是过剩流动性和资产泡沫的终极解决方案。2008年经济形势复杂,货币政策一年之内三变其身;2009年过度宽松,带来天量信贷,也埋下包括资产泡沫在内需要此后数年解决的恶果;2010年转向中性偏紧;2011年开始,需要货币政策转向实质上的偏紧,减货币杠杆而非加货币杠杆是货币政策的方向。

对市场而言,短期加息频传虽如乌云密布,但雨始终不来,但常喊“狼来了”,狼真的回来,因为这是对于加息周期和资产泡沫解决的一定程度上的必然性的预期,这使得2011年无系统性的机会,也对短期市场构成利空。

加息周期不仅在于遏制通胀,对资产价格乃至经济增长都影响甚大。资产泡沫与廉价货币互为因果。唯恐加息影响短期增长,长期则不加息增长难再。运用较紧的货币政策和利用资产价格的周期,进行利益调整,完成制度变革,这是我们认为的对中央政府和对中国经济有利的途径。加息时点的选择,一看通胀的压力,二看经济增长,中周期繁荣的启动。如果年底到2011年1季度通胀超预期,或使得加息周期更快的到来。

同样,年内再动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也较低。人民币不具备大幅升值基础,但短期小幅升值可能性大。

融资平台的博弈

地方融资平台清理和房地产调控一样,实质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博弈。而信贷风险是这种博弈的筹码。中央既不愿看到地方债务风险过早暴露,因为这意味着增长的波动;又不能再坐视地方再次掀起新一轮的负债扩张,在2012政治周期之前,地方对增长的重视是强化而不是弱化了,对风险的态度则是相反。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和房地产相互依赖,地方债务偿还和GDP竞赛使得对房地产财政的依赖性持续提高。2009年的房地产膨胀,使得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财政占比达到新高。中央政府的调控投鼠忌器,既怕影响增长,又怕风险暴露。既然是“不可置信的威胁”,又是“没有退路的战斗”,只有保持高压状态,让时间去化解难题;中央希望的调控力度将以不影响增长和就业为限。

过渡前期(2012之前),没有根本性的体制改革,妥协和反复难免,但是,方向不会改变。应当丢掉再度负债扩张的幻想,负债扩张后果严重,负债扩张不具备可持续的基础。作为过渡期的一种缓冲安排,融资平台的两次清理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可以从中观察到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利益的让渡。

在2008年底开始,作为中央启动的经济刺激政策的配套措施,对融资平台的允许和鼓励使得融资平台贷款2009年剧增到7.38万亿元;2010年初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威胁论消失,经济增长创出新高,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偏紧),银监会持续对融资平台开始清理,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也进行调查、上报等,到2009年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敞口超过1.7万亿,地方债务风险和银行风险凸显,贷款余额7.66万亿元,从一年3万亿到半年不到3千亿,融资平台几乎停掉。

4.网络教学平台培训安排 篇四

各乡(镇、场)中学、中心学校、县直各学校:

按照市教院网络教研平台操作方法培训会的会议要求,全市中小学校教师将全面开展基于互联网为手段的网络教研活动,网络教研工作将形成常态化。为保证我县各学校网络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经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研究决定,按市院要求对各学校网络教研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二级培训,相关事宜如下:

一、培训时间:2014年3月24日早8:30开始

二、培训地点:教师进修学校五楼教室

三、参加人员:学校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负责信息技术教学的专业教师)。超等、大兴、浩德学校要求负责中学、小学的上述人员都参加。未尽事宜请与电教部联系。

联系电话:***

肇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5.网络教学平台培训安排 篇五

(不用叫我雷锋!)

0.1--0.5分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系列专题研讨开班

0.2 “一带一路”战略与“十三五”发展

0.3 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以HOMS系统场外配资为例

0.4 旧常态到新常态的几个转换

0.5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0.5 网络空间大搜索

0.5

提升危机终止的转换力

0.1 提升危机决策的决断力

0.2 追求“慎独”的高境界

0.2 做新时期的“焦裕禄”

0.2 坚持和完善信访制度

0.3 坚持共享发展 增进人民福祉

0.3 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0.3 犯我法纪者 虽远必追

0.2 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党风建设

0.3 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要双管齐下

0.2 中国反腐败体系素描

0.2 “五大发展”理念发展了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创新发展 增强发展动力

0.3 坚持协调发展 推进平衡发展

0.3 云计算

0.2 “庸官懒政”为什么堪比贪官

0.2 社会治理创新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0.3 民主集中制与首长负责制

0.2 以案说土地——宅基地使用权转让

0.5 以案说土地——土地承包合同的形式

0.4 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

0.2 坚持绿色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0.3 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

0.3 坚持开放发展 实现合作共赢

0.3 反腐肃贪取信于民

0.2

0.6--1.0分

筑梦中国第六集发展新境

0.7 筑梦中国第三集正道沧桑

0.7 筑梦中国第五集世纪跨越

0.7 筑梦中国第七集圆梦有时

0.7 筑梦中国第二集中流击水

0.7

0.3 筑梦中国第四集伟大转折

0.7 筑梦中国第一集风雨如磐

0.7 空天时代和战略空军

0.7 “十三五”中国经济发展十大趋势

0.7 “十三五”时期的金融改革

0.8 现代农业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0.8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十三五”目标和管理模式建议

0.8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国际经验借鉴(上)0.9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国际经验借鉴(下)

0.9 云计算服务安全国家标准解读(下)

0.9

网络安全——从维护保障 走向支撑和服务于信息化协调、可持续发展 1.0

1.1--1.5分

调结构转方式构建现代化农业

1.1 国外骚乱和中国群体性事件治理(上)

1.1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若干问题(上)(中)(下)各1.2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若干问题(下)

1.2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若干问题(中)

1.2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若干问题

1.2 打好“十三五”扶贫攻坚战

1.2

政府机构及官员如何用好微博、微信(上)1.2 政府机构及官员如何用好微博、微信(下)1.2 建立政府突发事件预警管理机制(上)1.3 建立政府突发事件预警管理机制(下)1.1 对外开放的新战略与广东的定位(上)(新版)

1.3 对外开放的新战略与广东的定位(下)(新版)

1.1 广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解读(下)(新版)1.1 广东自贸试验区通关便利化政策解读(下)(新版)

1.3 广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解读(上)(新版)

1.4 打造改革开放试验田自由贸易试验区(FTZ)建设情况(新版)1.3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广东学习论坛第101期)上 1.3 迎接云计算时代到来(下)1.3

1.6--2.0分

广东自贸试验区通关便利化政策解读(上)(新版)1.8 广东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改革政策解读(新版)1.9 国外骚乱和中国群体性事件治理(下)

1.9 云计算服务安全国家标准解读(上)

2.0 迎接云计算时代到来(上)1.7

2.1--2.5分

2.6--3.0分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

2.8 事故灾难事件应对处置(新版)

2.8 突发事件应对与媒体关系管理(新版)

2.8 健全应急体制机制,提高处置公共事件能力

2.8 解密亚投行1 3.0 解密亚投行2 3.0 解密亚投行3 3.0 解密亚投行4 3.0

3.1分及以上

6.培训工作安排 篇六

实习实践工作要求

根据宜宾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培训工作安排,从3月19日至4月24日期间共办六个培训班,每周六、周日约50人分别到杉木树和白皎煤矿下井实习,公司安监局为确保学员井下实习安全,特将培训班实习工作要求如下:

一、井下实习分采煤和掘进两个专业,到杉木树煤矿着重学习采煤回柱支护,到白皎煤矿着重学习掘进锚网喷支护。

二、所有学员只能到现场实习观摩,不得动手操作。

三、所实习矿井安监处必须派安全员陪同,随进随出。出入井前清点人数。

四、实习期间,学员分为采、掘两个专业组(每组约25人),每周六到杉木树矿学习采煤回柱支护,到白皎煤矿学习掘进锚网喷支护。周日则两个专业组交换地点到矿实习。

五、杉木树和白皎煤矿要提前制定出学员下井安全技术措施,贯彻到每个学员。并安排好实习的地点,让有经验的员工现场示范。

六、两矿澡堂要提供入井工作服、安全帽、矿灯等必须品。并提供热水、毛巾等洗浴用品。

七、学员到矿实习,安全由矿负责,到矿实习后,安全及食宿由培训中心负责。

公司安监局

7.网络教学平台培训安排 篇七

当前, 各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都以各种项目形式进行, 如“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的项目。因受项目经费、指标、时间、内容和培训模式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更多的只是针对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骨干教师在接受集中培训后, 再回所在学校为学科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如何保障参培教师培训后的可持续发展, 并为没有时间参加集中培训的中小学学科教师提供有效的培训, 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将集中面授培训与基于网络培训相结合, 采用混合式培训模式, 可有效地解决学员工学矛盾, 培训效果更佳。

二、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平台的构建

(一) Moodle网络平台的特点

Moodle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 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 它是由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博士主持开发的一套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1]该网络平台操作简便, 具有个性化、共享性、开放性和社会化等特点, 在突出学科培训与在线学习方面优势明显, 目前在课程教学管理及培训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二) 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平台的构建

结合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实际需求, 提出培训平台构建的主要思路:充分发挥Moodle环境的优势, 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 主要从资源和活动二方面进行设计, 突出培训与研修。

1. 培训资源设计。

(1) 培训内容设计。培训前以调研为前提,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为依据, 以教育部提出的“以学科为基础, 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 合理设计培训内容。主要有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学研究方法与课题研究能力四大模块的内容。专业理念模块主要包括新课改新理念下对信息技术的再认识、优秀信息技术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心理分析等专题;该模块着眼于提高学员的信息教育教学理论修养, 转变学员的教育理念, 丰富学员的专业知识结构, 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 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专业知识模块主要包括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网络信息技术安全与学生发展、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不同类型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程设计与评价等专题;该模块着眼于提高学员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促进学员的可持续发展。专业能力模块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 (文本、音频、视频、图形图像) 的编辑与处理、Flash动画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软件制作规范与技巧等专题;该模块着眼于培养学员具有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制作及应用的能力, 从而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方法与课题研究能力模块主要包括信息检索与科研实务、基于课例的教学反思、协作备课的行动研究等专题;该模块着眼于培养学员的教育科研能力, 使学员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能够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 利用校本教研的方法, 引领学员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发挥辐射作用, 带动本学科教师发展, 帮助其他学科教师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和能力。 (2) 教学资源设计。针对培训的内容, 本平台相应设计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培训案例、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专题讲座以主讲教师的授课内容为主, 学员打开后可以直接阅读主讲教师的讲课信息;培训课件为主讲教师授课内容的PPT课件;培训案例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典型教学案例;网络课程包含电子教材、课程录像、优秀课例、基本技能训练、多媒体素材 (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动画) 、试题、文献等。

2. 培训活动设计。

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活动策略和协作学习活动策略的设计, Moodle支持多种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方式。 (1) 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以Moodle平台作为学习者进入学习情境的载体, 进入培训者事先设计好的各种学习情境中来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教育技术知识、技能、方法。根据Moodle本身特性以及集成在Moodle平台中各个模块的特点, 可实施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如主题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案例学习、任务驱动学习及基于网络课程的拓展学习等。[2] (2) 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Moodle提供了丰富的协作学习活动模块, 如通过添加讨论区、Wiki、Blog、聊天室等, 可以有效地创设供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协作学习环境。通过Wiki, 教师可以协同教研, 协同备课, 协同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通过Blog, 教师可以分享教学经验, 学员可以分享学习心得。[3]

3. 在线评价设计。

Moodle在线评价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作业、测验、互动评价等。利用Moodle平台的问卷调查工具设计两份调查问卷:一份是培训前调查问卷, 用来了解参培教师的基本信息, 以及对培训的需求;另一份是培训后调查问卷, 主要用来了解参训教师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以及对培训的建议。作业模块主要方便学员上传各类文件格式的作业到服务器, 便于教师批改;测验模块主要通过题库出题, 检测学员在不同阶段对所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互动评价为教师与学员提供交流评价的平台, 可以对教师给定的范例进行评价, 也可以对学员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打分。

三、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应用研究

本研究以广西教育学院2012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为例, 分析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应用。本次培训综合采用集中培训、网络平台支持下的自主学习、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其中基于Moodle的在线学习对培训效果及对校本研修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Moodle构建一种混合式的培训模式。为解决集中培训时间短, 而内容又相对多这一矛盾, 本次培训采用了课堂面授和基于Moodle的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课堂面授主要采用专家讲座、教师讲授与示范、实践教学和分组讨论方式。专家讲座主要是帮助参训教师转变课程教学新理念, 引导参训教师自觉投身于新课改的实践中去;教师讲授与示范则关注教师本身的教学问题, 用生动的教学案例引领教师参与解决教学问题;实践教学要求参训教师掌握教学资源的收集、设计、开发、制作、应用等技能, 着眼于培养学员具有开发教学资源和课件的能力, 有效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 提高教学质量;分组讨论方式可吸引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让教师从讨论中发现自身的存在, 最大限度地引发教师的探究兴趣, 使教师伴随培训, 经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洗礼, 从而实现“我被培训”到“我要培训”的思想观念转变。

基于Moodle的在线学习主要采用基于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专家引领和小组协作交流方式。Moodle培训平台提供的培训主题内容及资源, 方便了学员的自主在线学习。平台上的专题讨论区、课程答疑、在线作业、论文提交、博客、QQ群等多种工具, 为专家、辅导教师以及学员之间创设了互动交流平台。例如, 通过专题讨论区, 由培训教师或专家组织学员进行话题讨论交流, 也可由小组成员发起话题讨论, 同时激发其他组的学员参与其中进行讨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员的交流热情, 有利于学员之间思维的碰撞。当设置了参与讨论的时间段, 教师和学员同时上线便实现实时讨论。

2.有效地创设共同协作和相互交流的学习环境。Moodle采用了模块化的结构设计, 为协作活动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弹性空间。网络协作学习有多种方式, 如竞争、角色扮演、辩论、讨论、协同、伙伴、小组评价和问题解决等。Moodle为实现这些协作学习方式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实现, 如即时聊天、E-mail、Wiki、BBS、Blog等, 教师可以根据培训情况选择性设计, 按需组合。[4]利用Moodle提供的这些活动模块可方便地创设共同协作和相互交流的学习环境。培训过程中体现在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习资源、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双向交流。学员们可以互动交流, 互相鼓励, 互相帮助, 互相解决疑难问题, 积极探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能实现资源共享, 如把学员的优秀作品在平台上展示, 让更多的学员分享他们的精彩。

3.为培训后的校本研修提供网络学习支持平台。将Moodle引入培训, 为教师和学员提供了一个后续研修的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资源的建设, 如利用Moodle的资源功能、活动功能、评价功能等强大的协作和互动功能, 为校本研修创设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在这个平台上, 开设了与培训内容相关的讨论区和答疑区, 方便解答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 我们把历次培训经过精选的教学资源, 如培训的专家讲座、多媒体课件、各学科优秀教学课例、调查问卷等资源上传至Moodle平台, 供学员校本研修参考。另一方面, 我们选择性地将Moodle平台讨论区、聊天室、博客、论坛等互动模块产生的学员学习材料和作品加以整理, 形成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 供大家分享。此外, 我们将本次培训的校本研修阶段要求学员完成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课例和教学反思、多媒体作品、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等资料上传至Moodle平台, 共同构建学习共同体, 共享资源, 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参与性。

四、结束语

通过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远程培训与学习研修平台, 作为集中培训的有效补充形式, 在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模式、资源共享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 初步做到培训的“互动、协作”和资源的“开放、共享”。通过学员完成的任务、提交的作品及培训后信息的反馈, 验证了本次混合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 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摘要: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问题, 探讨了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平台的构建, 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Moodle,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概论——Moodle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洪福, 张家年, 李怀龙, 徐影.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模式转变的研究——基于Moodle平台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7) .

[3]邓国民.Moodle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7) .

8.网络教学平台培训安排 篇八

关键词:高校教育;培训班;实训

目前的大学生很多沉湎于网络游戏,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将他们的兴趣从网络游戏引导到实验室,关键点就是兴趣的转移。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引导就变得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任务。

一、必要性分析

社会就业形势的发展,要求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我院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亟待提高。目前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都是从院校到院校,缺少企业及工程实践的经验。很多教师由于长期教一、二门课,知识水平及将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及融会贯通的能力都很欠缺,这样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工程能力的学生的。

二、建设目标

(一)开设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

学院在基地定期的在学校开设培养教师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训班,聘请企业电子设计专家现场或网络授课,从最基本的焊接开始,到系统设计、硬件、软件调试等。通过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为我院造就一批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高校教师。

另一方面,在引进人才方面,学院应引入具有工程实践的背景的教师,为基地输送后备人才,他们的思维习惯及教学方法完全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这就使他们教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很快被企业认可。

(二)依托电子设计竞赛,建立多层次的电子设计培训计划,扩大创新教育的受益群体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根本宗旨是推动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实际真正组队参赛的学生数量还是少数。为了扩大学生的受益面,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以培养、发现更多的优秀人才,可以在基地开设不同层次的电子设计方面的培训课程。

1.电子设计基础训练班

培训群体:面向非电类专业或大学一年级的电子爱好者开设。

培训内容:主要训练学生的电子设计的基本内容、基本操作技能、基本调试方法,使学生达到“六会”-会看图、会焊接安装、会测量、会调试、会查阅资料、会写实验报告。

2.电子设计综合训练班

培训群体:面向电类专业二年级以上本科生。

培训内容:主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知识的能力,训练独立进行电子设计的能力,使学生能很快地使用新器件、独立设计小型电子产品、掌握电子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方法等。

3.高级电子设计训练班

培训群体:面向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本科生

培训内容:重点培训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涉及到电子电路、电子测量、自动控制、仪器仪表、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技巧,具有独立开发单片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能力,训练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4.建立电子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高校电子信息领域一个比较有号召力的赛事,但是受惠的学生数量毕竟有限,而认证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

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的宗旨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该认证以能满足企业对电子工程设计人员的要求为最终目标,认证体系以教育部电子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课程为依托,以企业电子设计实际工作内容为主导,并与电子设计竞赛充分结合。使通过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的应届毕业生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所用。

三、依托“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

(一)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或仿真实的实训场景

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能有效解决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和空间不足的矛盾。由于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往往由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并能指导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也能减轻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接受的是一种直接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所以十分有利于他们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

(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现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通过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并能培养现代化生产和科技发展倡导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实践氛围。总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三)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整体办学实力

校外实训基地为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准备了条件。另外,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学校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如通过选派教师到基地企业挂职锻炼和聘任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的互动方式,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

(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和辐射力

9.培训日程安排 篇九

xx月xx日(上午:8:30-12:00)

培训内容:

主讲人:

主持人:

参加人员:

以上共计:xx人服务工作:办公室

xx月xx日(下午:2:30-18:00)

培训内容:

主讲人:

主持人:

参加人员:

以上共计:人服务工作:办公室

xx月xx日

培训内容:

主讲人:

主持人:

参加人员:

以上共计:人服务工作:市场科

xx月xx日(上午8:30-12:00)培训内容:

主讲人:

主持人:

参加人员:

以上共计:人服务工作:法规监督科

2月9日(下午2:30-18:00)

培训内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

主讲人:宋保才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主持人:杨福山

参加人员:

1、市局、稽查局及各县区局全体干部职工(60人);

2、市食化所全体干部职工(37人,食品科

通知)

3、部分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质量负责人

(40人,食品科负责通知);

以上共计:137人服务工作:食品科

2月10日(上午8:30-12:00)

培训内容:新版GMP专题

主讲人:王力陕西省药品评价中心主任

主持人:杨福山

参加人员:

1、市局、稽查局及各县区局全体干部职工(60人);

2、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中

层质量管理人员(60人,安监科负责通知)。

以上共计:120人服务工作:安监科

2月10日(下午2:30-18:00)

培训内容:公文写作

主讲人:安虎山市政府研究室主任

主持人:刘延忠

参加人员:

1、市局及各县区局全体干部职工(55人);

2、市药检所、市食化所、稽查局全体干部

职工(62人,法规科负责通知);

以上共计:117人服务工作:食品科

2月11日(上午8:30-12:00)

培训内容:新闻写作

主讲人:李开银省局办公室主任

主持人:刘延忠

参加人员:

1、市局及各县区局全体干部职工(55人);

2、市药检所、市食化所、稽查局全体干部

职工(62人,法规科负责通知)。

以上共计:117人服务工作:医疗器械科

2月11日(下午2:30-18:00)

培训内容:考试

命题人:刘延忠

主持人:周应睿刘延忠

参加人员:

1、市局及各县区局全体干部职工(55人);

2、市药检所、市食化所、稽查局全体干部职工(62

人)。

服务工作:医疗器械科

备注:

1、培训班责任领导:刘延忠

2、培训班责任科室:法规监督科,协助科室办公室

3、食宿安排、纪念品购置及课时费发放:办公室

4、卫生清洁员:张俊琴蔺丽梅

10.农村会计培训安排 篇十

为提高我镇农村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我站拟定于2013年10月 19 日对所属20村队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1、培训内容

1)、由张宗娇培训业务知识,重点讲解实际操作中注意的事项及相关问题。

2)、由尹占春宣讲海北镇农村核算中心财务制度(试行)。3)、业务考试(考试卷为会计办证题目,没会计证的以此成绩作为办证依据)。

2、收费标准

每村交纳会计培训费200元,农经站开收据,村报账。培训支出范围(预计):资料费800元,笔本、纸张等办公用品300元,中午用餐费900元,合计2000元。此次收费将用于2次培训(含2014年初一次)。

妥否,请领导批示。

海北镇农经站、农村核算中心

11.网络教学平台培训安排 篇十一

摘 要 以往农业技术、农业理论方面的知识培训都是以技术员下乡组织实训和发放纸质书籍的形式进行的。这样的形式本身存在着受众面小、实训效果不佳等方面的缺欠。而将数字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形式的技术培训应用到农业实训中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做到将技术、知识实实在在的送到农民群众中。

关键词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农业培训;应用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中应用较广的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更新中。而在具体应用中,以网络技术和数字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其在教育、培训领域中的应用是最为引人关注的,相关的研究也比较多,但其中对于网络技术与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农业与农业技术培训方面研究并不多[1]。由此,从数字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农业培训中应用的价值和意义出发,提出了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需要广泛应用这2项技术的观点,现阐述如下。

1 概况

1.1 网络技术

网络实际上就是将处于不同地域的多个计算机通过网络线路和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负载均衡等作用的系统。这是计算机网络一个比较通俗的概念,这个概念中最基本的意义是其揭示了网络其所具备的2个主要功能即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传递)。而这2个功能是在教育一些技术实训中所需要的,网络上的资源共享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和材料,而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其实现的是教育应用中的一些互动[2]。网络技术本身其比较复杂,而对于其在教育、培训领域中的应用而言,一般只要了解其应用层面的内容即可。

1.2 数字多媒体技术

数字多媒体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多媒体技术而言,增加了数字方面的内涵,以0和1表示的数字化信息其表达的信息内容更为全面、可靠,信息传递与表现的成本等也更低。数字多媒体技术一般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将各种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及动画等媒体综合起来,以生动、直观地传达信息为目的综合系统技术。这项技术的出现给教育、培训等方面带来了一种本质上的革新,因为它的存在使教育、培训等方面逐步的走向了直观化的道路[3]。

在农业技术培训与知识教育方面,数字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通常情况下是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应用的,两者有机结合更能体现出教育技术中的直观化和大众化等方面的一些教育理念。

2 传统农业知识与技术的培训手段

在传统的农业技术与知识的实训中,起初主要以技术人员下乡为主要形式。通过技术人员亲临到农村田间指导农民群众学习农业技术知识。这种形式的培训方式本身其效果是不错的,技术人员和农民朋友在一起交流和学习,不仅传递了技术和知识,同时,拉近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技术人员自身也得到了锻炼。但对于农业技术人员而言,由于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以技术人员下乡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其受众面很窄,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于农业技术知识的需要。而以书籍、电视、传统录像为载体的农业知识培训,因为本身其造价较高、知识内容抽象、知识与技术所涉及面也不是很全面,使得经济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存在一定的限制,农村群众很难真正从中学习到大量技术知识。

但不可否认,这些比较传统的农业技术培训手段曾经给农村的农民群众们带来了很多实惠。通过培训广大的农民群众,通过技术人员的指导及自己的钻研,学习掌握了农业领域中的各项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农民朋友们以往仅以经验而建立起来的种植、养殖思想,学会了将科学技术与农业技术有效结合。特别在一些新品种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和科学养殖方面,技术人员亲临指导和传统书籍、电视等媒体为基础的实训,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农民群众这些方面知识的匮乏问题。但这样的形式和手段,毕竟是有其局限性的,如上面提到的一样,以这些形式为载体的农业培训并不容易推广和被大多数的农民群众们所掌握、接触。

在这样的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在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下,使数字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培训领域中的应用逐渐的也覆盖到了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知识教育方面。

3 数字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在农业培训中的应用

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的传递更便捷、更有效,传递信息的内容、速率与传统的书籍、电视、录像及广播相比要更丰富和快速。这就使得网络技术与其相关的应用技术,成为了农村其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最有效手段。但是,网络技术及其应用技术本身并不能发挥其在农业培训中应有的作用,其需要和数字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将与农业有关的各种种植、养殖等技术知识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制作成直观的多媒体视频、音频、图文教程,以计算机互联网为载体将其传递给广大农村的农民群众指导其进行实际的应用,不但可满足更多农民群众的需要还能在其中进行与农民群众的一些互动、交流(当然这些需要一些软件和web技术的介入和应用)。

3.1 农业技术与知识培训专题网站的应用

将相关农业技术知识等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后,利用的web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服务器技术、流媒体技术及网络传输技术等建设开发一个以农业知识普及和农业技术培训为主题的网站资源库系统。该系统可涵盖大量农业信息资源,学习者可通过登陆网站的形式浏览其中的文本信息、视频信息等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学习的进度、内容和时间等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的。当然,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所涉及到的技术是比较复杂的,这就要求需要相关人员,在具体系统开发和应用中更多地关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

3.2 农业技术与知识培训的互动交流平台的应用

主要以如今比较流行的互动交流技术为基础,同样是将一些农业知识由专业人员进行多媒体化和数字化的处理后上传到交流平台的资源库中。使用者可以通过在线和下载观看的形式获得这些资源信息。在学习完这些技术和知识后,学习者还可以和实训的教师、一起学习的学习者(也大都是广大的农民朋友)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这样的交流和沟通使学习者更能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互动的交流和沟通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也更加有利于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

实际上以上2种具体的应用都是要以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的,2种技术在具体应用中需要配合起来应用。于此同时,也有必要对这些应用平台、系统进行一些具体使用方面的培训,让大多数农民群众都能够更快地掌握这些系统和平台的使用,进而去进行实际的学习。这些平台、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现都需要相关部门给予技术、人员及资源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多媒体技术方面更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参考文献

[1]王丹.黑龙江省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

[2]胡玉福.四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3]周珺.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12.网络教学平台培训安排 篇十二

一、传统校本培训面临的问题

1. 多一次性培训, 少发展性培训

目前校本培训更多地是针对教师未能达到教育部门规定的学历或某种要求而采取的培训, 这种一次性培训面向过去的不足, 达到现在的规定与要求, 强调实现对现代教育所需要的具体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技能的培训与学习。[1]

当前, 在终身教育成为时代的要求、学习化社会成为时代特征的背景下, 不断学习与提高不仅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更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因而, 校本培训的出发点应该立足于长期发展, 而不是一次性培训, 应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 引导和促进教师不断发展, 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地方, 更要成为教师发展的地方。

2. 多共性培训, 少个性培训

培训任务往往是学校领导根据为解决本校存在的共性问题而确定的, 也确实解决了当前的突出矛盾。然而, 由于教师的专业背景、工作年限、学习经历等各不相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学习需求, 因此应针对不同教师制定多元化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传统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很难兼顾每个教师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此, 在现行的校本培训中较多发生的是一种从学校到教师的单向作用, 教师很难有机会系统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 任务的确立不能兼顾所有教师的个性需求。

3. 强调外部压力, 缺少内部激励

传统培训活动大多依赖于“外力”的推动, 注重外部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各种诸如分数、证书和评定职称等外部诱因的利用, 更多地是把培训看成是学校的一项工作任务与内容来开展。这样的培训无法从内部激励教师, 很难实现长效性。

因此, 校本培训的管理更应充分尊重教师自身发展的心理需要, 引发教师强烈的需求动机, 使教师综合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 选择自己需要的、有兴趣的内容来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进行深刻的经验反思和广泛的实践探究,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不断追求、不断进取、不断创新, 从而促进自身的完善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二、基于Moodle平台的校本培训的特点

Moodle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支持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方式, 可以在上面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 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它还包括了目前在教育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社会软件 (Blog、WIKI、BBS……) 功能, 给继续教育培训提供了强大的互动功能。它注重多样化的评价和实施, 并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2], 因而基于Moodle平台开展校本培训有不同于传统培训的优势。

1. 搭建了可持续培训的平台

Moodle是一个超越时空的在线培训环境, 在平台里可进行一系列问题的讨论, 并提供了很多的实例、反馈和不同的视角, 使受训教师能够掌握学习内容之外的知识, 并把学习与培训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面对面的沟通与在线学习相结合, 促进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与互动协作。

2. 以问题为起点, 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Moodle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 让教师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交流,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起点, 教师可借助平台资源, 围绕问题收集、整理资料, 剖析问题本质, 探索、吸纳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3. 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最终目的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基于Moodle的校本培训抛开了“外部压力”, 使培训常态化, 让Moodle作为教师不断成长的见证。因此, 在培训的管理评价上, 少了功利目的, 多了真实性评价。每位教师的学习记录都是他专业成长的重要见证。

三、基于Moodle平台的校本培训设计

根据黎加厚博士编写的《信息化课程设计——Moodle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一书中关于基于Moodle平台的学习环境的创设的相关步骤[3], 再结合校本培训的特点, 对整个培训设计的过程用右图来表示, 图的中心是Moodle平台, 表示整个学习是紧紧围绕在Moodle平台构建的学习环境中展开的;最外围的六个方框是代表6个学习步骤;中间指向方框的是与学习过程对应的Moodle平台中的功能。

1. 确定培训主题, 归类分组

教师专业发展不能离开教学, 而教学无疑是在学校改革这一大环境下进行的, 因此, 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学校改革同时进行。前期分析, 就是在学校教学改革方向的总指导下, 对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受培训者需求的分析。

具体来讲, 假如学校要加快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速度, 那么, 在这个主题的引领下, 首先应对全校教师做一个调查, 让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教师提出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需要在培训中解决的问题, 然后, 对问题进行汇总归类, 最后在培训过程中根据问题确定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

2. 制定培训要达到的绩效目标

在基于Moodle平台的信息化培训中, 在由学校制定的统一的绩效目标的基础上, 应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内在需求, 确定更加具体的小组绩效目标, 以便激发不同教师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基于Moodle平台的信息化校本培训, 采用了分小组进行自主—协作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每个小组和个人都要制定学习与发展目标,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做到层次化、具体化、个性化。第一, 学习目标要包括三个层次, 即周期总目标、小组总目标、个人具体目标;第二, 学习目标要具体, 即目标成果表现为与目标任务相对应的作品、教案等;第三, 目标是个性化的, 每位成员都应根据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目标。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 都应在学习活动中严格执行。这样, 通过Moodle平台的“心得报告”“作业”“Blog日志”等形式形成学习档案。

3. 使用学习资源, 展开培训学习活动

Moodle平台的“资源”和“活动”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在培训前学校应组织校内外专家, 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类学习资源, 或者向出版社、音像公司购买软件资源。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教师完成自主—协作式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保障。

“资源”模块 (上图) 包含标签、文本页、网页, 链接到站点或文件等, 完全可以满足课程设计者来编辑和展示资源: (1) 标签:直观、直接显示在课程主页上, 能够对文字、图片、视音频等进行编辑; (2) 编辑文本页:以链接的形式显示在课程主页上, 它只能够用来显示文本信息, 但无法对文字的颜色、大小等进行编辑; (3) 编辑网页:功能与标签相似, 但它以链接的形式显示在课程主页上; (4) 链接到文件或站点:以链接的形式显示在课程主页上, 它的功能是允许设计者设置超链接到站点内部文件或者链接到外部站点。

4. 综合信息, 完成作品, 交流学习成果

在Moodle平台上可以实现教师之间的在线交流, “在线文本”是学习者上传作业的一种形式, 这种类型的作业是让学习者使用普通的编辑工具来编辑文本, 其最大的好处是专家可以对作业进行在线评阅, 而且可以将修改和点评嵌入到学习者的答案里。

博客是教师之间进行显性及隐性知识交流的重要平台, 每位教师都可以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一滴记录在日志里, 别人通过阅读作者的博客便可以分享作者的学习心得, 这是一种深度的交流、一种心灵的对话。

面对面的汇报交流同样是重要一环, 通过Moodle平台上的一系列的资源整合和学习活动, 每个小组和成员最终都完成了自己的电子作品, 之后可开展一次汇报交流课, 每一个小组把自己的成果向大家进行汇报, 其他小组要进行评论和提出问题。汇报交流既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又是培训效果的评价依据。

5. 评价与反思

校本培训不是一次性工作, 而应是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常规活动, 每一轮培训后的评价与反思都是促使教师提高的重要环节。Moodle平台提供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重视质性评价, 平台中详细记录了培训者的学习历程, 这些都反映了教师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沟通能力”等。重视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平台专门为评价设计了“互动评价”活动, 它的功能十分强大, 能够很好地实现自我认识, 并能给同伴打分。评价与反思对教师下一步工作和继续培训学习提供了有益指导, 因此, 教师校本培训绝不是一次性活动, 而应贯穿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历程。

参考文献

[1]张祖春.校本培训实施指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黎加厚.Moodle课程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幼儿园个人学期计划下一篇:剑桥大学开学典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