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2024-09-26

川剧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12篇)

1.川剧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篇一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

-----策武河梁小学创建特色学校活动工作总结

一年来,特色学校的建设工作在县教育局和中心校的指导下,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迈上了新台阶,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了凸显,校园文化清新高雅,书香气息溢满校园,促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遇到了诸多问题,克服了很多困难,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享受到成功快乐的同时,也备感创建的艰辛。我们深深体会到,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深入推创建特色学校活动。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特色的创建活动,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科学谋划,统筹安排,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作为办学的核心价值观和德育目标指向,以“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创建红色教育特色”为目标,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吸取红色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革命精神,探索一条利用红色资源创新德育工作的路子。让学生在全面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在他们幼稚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伴随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制定方案,明确目标

为了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创建特色学校活动实施方案》从工作目标、内容、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了我校创建特色学校活动各项工作高效、正常、协调开展。

三、丰富内容,营造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氛围。

1、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红色文化氛围。为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精心布置校园环境,注重墙体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和打造,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环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2015年10月,我校投入八万多元修建了红色文化墙和读书长廊,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地加入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的活动中来,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2、召开了主题班会,打造了红色课堂。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党的基础知识进校园、红诗红歌进校园、红色故事进校园、英雄人物进校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红色文化素质。围绕“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

3、参观学习,夯实红色教育。

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长岭寨纪念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开展了红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到教育基地参加主题活动等,提高了红色教育效果。

4、结合“清明节”、“五一”、“六一”节、“七一”节、“八一”、“十一”、“一二九节等重大纪念节日,举办红色历史讲座,开展红色诗词朗诵、红色故事演讲、红色文化征文、红歌演唱比赛、红色影片展播等丰富多彩的与

学校特色建设相关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各种蕴涵红色文化的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展示丰富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5、开展背诵《百孝篇》、《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活动。并按阶段落实践行。

6、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新少先队员的入队教育。凡新学生和新队员都要了解长岭寨战役家的革命历史,参观校外德育基地,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积极参加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去镇敬老院,开展“我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

四、主要工作成效

1、形成一个特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随着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已经成为学校的标志与品牌,它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和谐发展,“一枝独秀、枝枝俊秀、满园春秀”的理念追求,正逐渐成为可感可触的图景

先进的理念构筑的学校精神文化,科学的态度构筑的学校制度文化,丰富的内涵构筑的学校的物质文化,正使学校凸显出一种雅气,呈现出一派生机;

科学理念的引领,丰厚文化的滋养,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的教学风格日见成熟,教学生活倍增儒雅气质;

2、促进二个变化(1)校园的变化

让每一扇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空间都育人,让每一片花草都含情,这一校园文化的建设方略,如今已成了学校“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特色的标志。学校的文化长廊、德育展示区,让学生真正与文化结缘,时时刻刻呼吸着文化的空气。赏心悦目的文化氛围,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使莘莘学子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长了见识,明了事理,规范了言行。

(2)师生的变化

品牌文化建设,深刻地影响着教师行走的方式,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教师成长的方式,使广大教师实现了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科研型”快速转变。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文化,让教师充满儒雅气息,富有创新能力,并迅速成为了学校持续发展的智力资源。

特色文化建设,也正在日渐有效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日益有力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建构。学生正逐渐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从个体学习走向合作学习,从接受学习走向探究学习。

五、总结反思和打算

1、众星捧月,打造特色。

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涉及到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的特色不只限于某一点,而应是“以点带面”,最终使学校整体工作全方位都反映出这种特点,因此,学校所有工作都应围绕这个中心来计划、实施、总结、反思、改进。创建特色学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把富有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个体的自觉行动并且持之以恒去努力实施,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2、及时调整,推陈出新。

创建的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实践反思的过程,每经过一个阶段都必须回过头来看看、想想其中的成败得失,这样才能不断的调整、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发展。

总之,以文化打造特色,以品牌追求卓越,坚持就是胜利,行动就有收获。我们坚信,在特色建设的路上,我们将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策武河梁小学

2016年9月

2.川剧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篇二

一、提高教师和班主任的自身素质, 是实现德育管理的基本前提

实现德育管理, 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我校在高度重视师德建设的同时, 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科学研究。

在德育科研方面, 我校承担并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班集体建设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的子课题“发挥班集体人际互动的激励功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研究, 还承担了“中学生基础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和“优化德育途径, 加强中学生自主教育的调查与研究”两个市、区级德育研究课题, 并汇编成《优秀德育论文集》、《寓德于教论文集》、《班主任优秀教育个案集锦》等。坚持开展一年一届的班主任论坛活动, 做到有主题, 有成果, 深化了班主任专业化工作。

2. 落实见习班主任制度。

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班主任, 推动我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我校大胆尝试见习班主任制度, 由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成帮教对子, 共同担任班主任, 要求见习班主任主动学习班主任工作理论, 结合实际、积极思考, 创造出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思路;见习班主任和班主任一起, 共同参与班集体管理, 共同参加班集体活动, 使见习班主任更好地融入班集体生活中, 早日成为合格的班主任。

注重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我校在总结德育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九结合、九为主”的班主任管理艺术:⑴班主任主导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结合, 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为主;⑵严格与宽容相结合, 以宽容为主;⑶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以表扬为主;⑷制度约束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以说服教育为主;⑸思想教育与关心体贴相结合, 以关心体贴为主;⑹一般教育与个别疏导相结合, 以个别疏导为主;⑺言教与身教相结合, 以身教为主;⑻德育行政管理与心理健康疏导相结合, 以心理健康疏导为主;⑼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以学校教育为主。特别提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善待暂时后进生”。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五多五不”的经验, 即:多交流、沟通, 不要冷漠、无情;多耐心、信心, 不要急躁、发火;多尊重、理解, 不要讽刺、挖苦;多表扬、鼓励, 不要简单惩罚、训斥;多关爱、疏导, 不要指责、抱怨。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

资料显示, 由于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有的中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 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甚至会带来不良社会后果。针对这种情况, 我校采取心理专家讲座、播放心理健康教育光盘、班主任专题论坛等方法提高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同时, 在广大师生中开展“架心桥”活动, 设立“知心桥”信箱, 实施“交心工程”。通过面谈、笔谈、信谈、日记谈心和作业批语等形式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另外, 我校还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 随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二、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是推动德育工作的根本内容

随着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1. 完善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组织形式。

我校建立了民主教育的三条管理网络:⑴德育处—班主任—班级大会—班委会—科代表和小组长;⑵德育处—团总支—团支部—团员;⑶德育处—学生会—学生。其中班级大会和学生会在民主管理中行使最高决定权和监督权。班委会和团支部委员的换届、班规班训的制定和各项评优活动等均由班级大会和学生会民主决定并监督实施。

2. 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委会和团支部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

每周主题班会的组织、安排、主持由学生自己完成。“国旗下讲话”、学校板报、班级考评、校园艺术节、“小主人广播站”等都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量化考评中涉及规范的内容, 如自行车摆放、卫生、升降国旗、纪律、出操、出勤等, 有很多都是学生们自己制定和完成的。特别是在评优活动中, 如评选文明学生、优秀进步生、十佳中学生、素质教育特长生、三好学生等, 都要通过班委会推荐、个人述职、班级大会讨论和评选, 这样既开展了自我教育, 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又在学生中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 开展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

实践证明, 学生更乐于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提高自主管理能力。我校开展的观影活动, 新高一军训, 关于水资源、空气污染、交通现状、家庭教育的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 “弘扬长征精神, 让青春在奋进中闪光”主题实践活动, “身边荣辱事大家议”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演讲、专题辩论会、校园艺术节、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集体活动, 都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舞台, 收到了极佳的教育效果。

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我校开办了校长信箱, 征求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会在一周内给予答复。在学生所提建议中, 学校采纳了自行车车棚装灯、改善学生就餐环境、教室内安装电扇、校园内设置路灯、教室窗帘更新、墙壁粉刷等多项建议。我校坚持“学生为任课教师打分”制度。学生从教学方法、作业批改、自习辅导和责任心等方面分别评出等级, 其综合成绩记入教师年终量化考评总成绩。

三、强化制度建设, 是实施德育管理的重要保障

制度在德育管理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它是德育管理的保证。《德育量化考评制度》是我校德育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在班集体量化考评中, 设立了升降国旗、自行车摆放、板报、卫生、安全、教室布置等多项检查内容, 成立了由学生参加的升旗检查组、自行车检查组、板报检查组、交通安全检查组、规范检查组、卫生检查组, 采用日计分、周公布成绩、月评红旗班、期末评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管理, 并由原来的减分制变为加分制, 增加了加分项, 对学校有特殊贡献的班集体和学生个人将在总分的基础上获得加分。各班还根据实际情况, 由学生自己制定班规班训和本班的量化考评制度, 保证了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顺利开展。同时, 班里设立闪光簿, 学校设立文明簿和文明榜, 对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定期给予张榜公布。

四、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 创建优美、文明、有品位的校园环境, 是德育管理的必要条件

校园环境属于学校的文化建构范畴, 学校的文化建构是一种柔性管理, 它不尚权力, 主张平等;不唯制度, 讲究灵活;不假外控, 凭借自觉和内化。我校为了创设教育氛围, 在教学楼前设立了大型展牌, 在一楼前厅醒目位置装裱了“三个面向”教育展牌和本校“名师榜”橱窗, 利用橱窗有针对性地开办教育专栏, 各个楼层添置了名人画像、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读报橱窗, 楼道的显著位置装裱布置了学生喜爱的名人名言。开展学生自我创设教育环境的活动, 设计了班训、箴言警句等主题化、个性化的教室专栏和板报, 并围绕学校工作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适时更换。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文明、有品位、文化含量高, 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教育。

五、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 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校建立健全了社区—家长委员会—校外辅导员—家长—学生以及家长学校—家长—学生两条线管理网络。通过家长学校、教师家访、创办《家教专刊》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沟通教育情况, 细致地指导家庭教育, 促进家校双方密切配合。在教师家访活动中, 采用集中与分期家访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在家访中做到“三个一”:了解学生的一个愿望, 想出一条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 教给家长一个教育子女的好方法。

办好家长学校也是我校的一大特色, 在实际工作中, 实施“三课两会一专题一表彰”的工作制度。“三课”就是每学期为家长上三次课;“两会”就是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后召开家长会;“一专题”就是每学期为家长留一道教育子女的研讨专题;“一表彰”就是每学年末学校评选表彰优秀学生家长。

在指导家庭教育中, 我校重视“关工委”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家长教育孩子出现的误区和困惑, 学校德育处和“关工委”联合创办了双月刊《家教专刊》, 为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支招。几年来, 策划了“转变家教观念”、“如何与孩子交流”、“正确指导孩子参加高考”、“如何克服孩子的逆反心理”等三十多个主题, 支招二百多个, 增强了家长教育孩子的自觉性, 使家长教育孩子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 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

我校还注重发挥社会力量, 聘请了多名校外辅导员、监督员, 定期到学校为学生做法制报告、开展环境教育等, 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川剧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篇三

遵义市教育局“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办按计划于2013年5月13日至24日,5个专家指导组分两批进入32所项目学校进行第二次入校指导。专家指导组围绕项目学校的专项科研课题以及特色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等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听取学校汇报、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学科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对各学校工作实施了集中指导。

在入校指导过程中,专家组认真听取并记录了项目学校校长的对本校的特色学校建设专项科研课题以及特色学校发展规划等工作汇报,就学校的专项课题、特色理念、特色资源、特色实践等方面,与学校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和积极的讨论。通过本次入校指导,发现项目学校对特色学校建设的认识有了整体的明显提升,对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同时,专家对项目学校特色建设专项课题研究以及特色学校发展规划研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供了深入指导,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作为特色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的意义,确定了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路和方向。

本次入校指导工作是继首轮项目基线调研之后又一次的全面深入指导,取得了积极有效的实质性效果。入校指导期间,县、区(市)教育局(教科局)项目办积极配合,项目学校校长及教师,围绕特色学校建设的办学理念积极交流。学校凭借自己办学条件、育人文化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其特色创建工作也各有侧重,呈现出多彩发展的态势,为项目后期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二次入校指导后,进一步调动了县、区(市)教育局(教科局)和项目学校的积极性,校长与教师们对学校的特色发展更加充满信心,纷纷表示将在市教育局特色学校项目办的统一要求下,按照专家组指导意见,全力做好做实各阶段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特色学校项目建设。

课题科研引领 探索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推进途径

为扎实推进全市“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工程实施,切实以课题科研引领特色学校建设,探索特色建设的有效推进途径,“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学校专项科研课题开题暨工程建设推进现场交流会于2013年5月30日在遵义市丰乐小学召开。

来自遵义市各县、区(市)教科局(教育局)项目办负责人、第一批32所项目学校校长以及市教育局项目办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重庆新课堂教育专家代表、项目执行总监李莉萍主持。

会上,遵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樊厚义宣读《关于公布2013年“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专项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赤水市第一小学校长陈高荣代表第一阶段项目学校作特色学校专项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基础教育评估所所长胡方博士作关于特色学校建设专项科研课题研究的专题指导,胡博士对特色科研的特点和意义、特色学校课题研究的规范性以及科研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解读。同时,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作为特色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的意义,理清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建设思路。

遵义市汇川区教育局副局长肖维代表各县、区(市)教科局(教育局)作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经验交流。

遵义市红花岗区丰乐小学校长胡芳蓉和凤冈县第三中学校长刘伶代表第一阶段项目学校就特色学校建设推进作经验介绍报告。

市项目领导小组执行副组长、重庆新课堂教育总监何勇对项目特色学校阶段性推进工作作了整体性说明,并且他别有生趣地将特色学校建设比喻成跳舞艺术,希望所有项目学校舞出特色。

最后,遵义市教育局副局长、市项目领导小组执行副组长罗义国对下阶段特色学校项目建设工作推进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打造特色学校,就是要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是以学校文化内涵突破为切入口,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校优质化发展。要以课堂活动为载体、以文化为引领、以课程实质为动力、以校本教材为支撑、以课题研究为理论指导,不断加以提炼、总结,使特色学校建设制度化、常态化。

4.创建特色学校总结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和谐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课程改革,有效全面育人,夯实素质教育,在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我校办学优质化、现代化、特色化,让学校、教师、学生得以同步和谐发展,最终成为特色学校。

二、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占地面积1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现设教学班3个,学生43人。共有8名教师,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学校教学设施设备较多,有电脑室,多媒体室等专用教室。本着“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创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典雅的校园文化,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争创一流教学成绩和社会效益”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基础扎实,全面发展,身心健康,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办学宗旨,以创新发展德育,创业发展教师,创造发展条件,创特发展学校为行动,着眼“三个面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规开齐开全了国家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学校管理严谨和谐,教育教学质量较好。

三、基本思路

高举特色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区乡教育教学计划,依法治校,依规治教,坚持教育“三个面向”,奉行“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学思想,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

人为本,质量为命,安全为天”的办学宗旨,科研为先、课改为重的工作思路,稳步实施创业发展教师,创新发展德育,创造发展条件,坚持向教学管理要质量,向校本教科研要质量,向课改课堂教学要质量的“三要”兴校之路,将课改融于校本化建设之中,继续强化育人行动过程和艺术教育,以培养全体教师和小学生生活与生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促进学校校教育进一步社会化、现代化、信息化、人文化;使我校进一步实现具有现代而务实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而人文的学校管理,优秀而敬业的教师队伍,文雅而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优越而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使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得以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成功。本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求真务实抓教学,创新发展提质量,在发展与特色中,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使办学过程成为深化课改的过程,成为校本化特色建设的过程,成为推进现代化办学的过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使农村教育城市化,让我校的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教育,让每一个教师都得到专业化大发展;进一步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建成一流的小学。

四、计划实施情况总结

(一)特色师资队伍建设

1、努力提高了校长素养

构建渊博的文化知识,做创办特色学校的基本前提;构建独特的思维品质,做创办特色学校的原始动力;构建完善自己的个性特征,做创办特色学校的内在依托;构建成熟的办学思想,做创办特色学校 的根本追求;构建出众的管理才能,做创办特色学校的有力保障。

2、教师素养进一步提升

(1)追求“五个好”——学校的好主人,爱校亲生;领导的好帮手,爱岗敬业;同事的好伙伴,团结协作;学生的好老师,教书育人;家长的好朋友,联手施教。(2)成为“三个型”教师——学习型、研究型、专业型。(3)交好“三本帐”——教师爱岗敬业的良心帐、学生家长创业未来帐、学校社会的发展帐。

(二)特色管理初见成效

彰显人文性管理特色。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设一种和谐管理的氛围,激活教师的创造力。在依法治校,严谨治学前提下,在学校管理中注入规则下的人性化、人情味、亲情的情感软动力。让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具有这样一种和谐、轻松、愉悦、上进、有序、诚信、发展的学习生活工作氛围之中,精神昂扬,思维飞跃,*焕发,创新工作,优质教育。在这里没有消极和无为、没有愚昧和落后,正气弘扬,爱心弥漫,学风浓教风正,充满了民主、平等、关爱、信任。学校荣誉、教师名誉、学生名声熔铸一体,显现高度的为人师教无悔的精诚团结和爱岗创业的通力协作。

(三)特色理念逐步渗透

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理论指导实践、超前发展、营造内涵之路,继续推进和完善特色理念。

(四)特色教研体系形成

1、继续实施教研组长负责制,形成教研体系特色。

2、继续抓好单元测试工作和测试试卷反馈,学生家长把关管 制,形成家校联手施教特色。

3、继续抓好常规教研活动,凸现教学环节过程管理特色。

4、抓好教学反思工作,有效服务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教研特色。

(五)形成艺术教育特色

继续巩固和创新艺术、美术教学和课外训练活动,形成艺术教育特色。

(六)特色环境育人

创建“和、美、绿、活、优”的特色环境。

1、和——人际关系与合作上充满和谐。

2、美——校园室内外整洁美观,人文化。

3、绿——校园绿色化,一年四季草绿树碧,干净、整洁。

4、活——师生在课间课堂课外有活动,有朝气,有精神,有风度。

5、优——办学资源和设施设备达优。

(七)特色保障有改善

1、学校集思广益,形成方案和计划,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思想充电,提高和统一认识,形成合力。

5.创建科技特色学校总结 篇五

近几年来,我校根据新的形势,利用学校及地域性资源,积极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校领导充分认识到,科技教育不但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扩大所学到的知识,还能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的思想。为了使科技教育活动不流于形式,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决定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把原先的“第二课堂活动”、“兴趣小组”等纳入科技教育活动的轨道。

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领导领导机构,成立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胡培德

副组长:王文炯 周国强 丁燕芳 闻叙良

成员: 马庆燕 魏宗 夏振清 成菊红

二、固定和临时的负责课外(含科技)活动教育的领导机构:

(一)固定机构:

科技总辅导员: 闻叙良

科技辅导员: 王卫丰 吴蕴倩 高艳芳 高婉芬 张剑虹 朱莉妮 张庆

主要职能:总体负责学校的科技活动;参加制定学校学年科技活动计划,联系上级或其他与活动有关单位、场、馆、所,组织各项学校课外科技活动,组织校级竞赛活动,组织参加市、区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二)临时机构:

主要职责: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使学生全员参与各类科技活动,组织各项竞赛和参加市区级各种竞赛,把学校科技活动推向一个高潮。如:科技节活动、“金钥匙”竞赛等活动组织机构。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突出理论学习。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入手,加强对教师进行新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的学习研究,加强对科技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发挥理化生科学老师的作用。

2、成立课题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面开展研究与实验工作。课题组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组织参加太仓市自然科学论文评比活动等。我校科技辅导员及教师们通过参与科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论文,有的在苏州科协网上得以发表,有的获太仓市自然科学论文评比三等奖等。

四、开展课题研究

(一)科技教育课题 : 我校课题《以“江南丝竹”为龙头,持续推进中小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研究》在课题在2010年8月圆周满结题。我校汲取往年经验,制订了符合我校特点的活动计划,将科技活动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专题活动与课堂活动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创设“学校有特色、班级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科技教育环境。

组织老师参加了江苏省第六期重点教研课题《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子课题《化学与环保》的相关研究工作,也已圆满结题。

(二)指导学生学习课题 : 结合上级的有关安排,我校部分老师,积极组织了有关“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课题的研究的探索。

五、其他相关活动

1、结合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家乡水污染情况的调查活动。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课,注重科技小组活动效果 :无线电制作、科技美术、科模(包括海模、车模、航模等)、化学实验、计算机绘画等。还有声乐组、篮球队、围棋组、花卉组等等。

2、科技节活动:我校已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连续多年举行全校性的科技节活动。准备充分,安排科学,参赛人数众多,内容具可操作性,效果良好。曾获得过太仓市优秀组织奖。我校现已举办了六届中小学生科技节。

3、充分利用学校的橱窗、广播、宣传板报等,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金钥匙”竞赛、航海航模竞赛、科技制作竞赛等。

4、本学期刚开学,领导班子就召开有关继续搞好第六届科技活动的会议。

五、取得的成绩

1、在2009年由江苏省教育厅等举办的第二十一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中,我校王晴同学获初中组省级特等奖(太仓市唯一的特等奖);冯逸枫同学获小学组省级二等奖。

2、多年来,我校多人多次,在江苏省青少年“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闻叙良老师连续多年获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2、在2009年江苏省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军舰模型拼装竞赛中,中学组李多俊、张娴同学分别获一、二等奖,闻叙良老师获优秀科技辅导员奖;小学组冯逸枫同学获一等奖,张庆老师获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3、重大活动简介:2006年在太仓市第四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上,我校获优秀组织奖,并有十多名学生在数个项目中获一、二、三等奖。2009年,为期半个月的荣文学校第五届中小学生科技节暨太仓市第二十一届科普宣传周活动在学校举行。活动紧扣市宣传周主题:“坚持科学发展,创新促进转型,科普惠及民生。”2010年

历时半年的荣文学校第六届科技节活动是为了以实际行动支持并积极参与“太仓市第二十二届科普宣传周活动”,经校行政的研究决定而举办的。

科技节紧扣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科学性、开放性、群众性、实效性。突出创新促进转型,以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养为重点,大力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宣传宣传“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为重点,向中小学生介绍科技成果和节约小窍门,提高“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从生活点点滴滴做起”的意识。通过科普作品展示等活动,围绕“科普惠及民生”的主题,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普及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青少年肌体、心理健康水平,增进社会和谐。

科技节开设了“节能减排从我做起”征文及讲座、出好一期科普黑板报、开展一次科普主题班会、“节约纸张、保护环境——2009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变废为宝创新设计大赛、心理健康科普知识讲座、“环境保护及节约能源”知识竞赛、科普知识电脑制作、“人与环境”绘画比赛、“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书法作品展、科学观察实践活动(含科学种植等)、航模制作等活动,下发了节能减排、安全用电、科技创新宣传资料,利用校园橱窗、有线广播、条幅、标语、综合性科普宣传题板等阵地开展了科学防灾减灾、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节能减排等科普知识的宣传。同时还举行了“节约纸张、保护环境——2009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启动仪式。有关竞赛分小学组和中学组分别进行。为了保证这次活动的正常开展,组委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对各项目的参赛要求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各个条线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实现了校长挂帅、全校动员、班班发动、人人参与的总体要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报名参赛人数众多。上交的材料中,不乏质量较高的作品。活动过程中许多老师对不少项目也表现出浓厚兴趣;不少学生表示,在活动过程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常需要用到的知识,并希望以后能开展更多这样的活动。一部分家长也表示,将积极支持这样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活动子女对于学习更加专注,做事更加认真了,许多新知识对家长也有很大启发。

荣文学校中小学生科技节参赛人数之多屡屡刷新纪录。学生积极性之高也一届超一届。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组织培训,掀起科普宣传的高潮。

六、未来展望:

在新的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的的统一领导下,学校科技教育必将在2010年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祝荣文学校的科技之花越开越妍!为构建创新型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6.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篇六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民健身条例》,不断完善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打造学校品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几年来,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质量促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宗旨和“教师孜孜不倦培育新人,学生好好学习提高素质,师生教学相长”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确保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办学品位。现将我校在创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宽广、美丽的校园是学校的骄傲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亩,主教学楼4500平方米,运动场地27790平方米,绿地面积18570平方米。学校现有300米环形塑胶跑道、2个塑胶篮球场、2个塑胶排球场、2个塑胶羽毛场,还有双杠、单杠等室外体育器械,各项体育设施齐全。

二、阳关体育运动是学校的一面旗帜

几年来,学校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督导制度、学生健康监测制度和体育评价制度,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建立起全方位、动态的评价体系,将体育锻炼与健康状况作为学生成长记录的重要内容。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每学期的家校座谈

会上,体育教研组还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子观、成才观、健康观,使更多的父母都能和孩子们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如今学校已经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学校现配有6名专职体育老师,为学校真正落实省颁教学计划,真正做到开足开齐开好每一节体育课,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且,学校每个体育老师都能按照“课标”要求编写好教学计划和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学校体育教研组能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锻炼与测验,在课堂上认真使用各种测试器材,并做好登记、报表,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7.8%。学校定期开展“两操一活动”比赛,并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2004年11月、2008年12月学校成功举办了两届学校田径运动会)。2008年5月,学校参加2008年漳州市“激情迎奥运 我与福娃奔北京”爱贝通《阳光少年》集体体育竞赛,荣获漳州赛区第一名,福建省赛区第三名。

三、经费保障是落实体育特色的坚强后盾。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由吴进寿校长任组长,吴惠琴副校长任副组长并直接分管。下设办公室,由保卫科科长王志鹏任办公室主任,6名体育老师任办公室成员。学校有一间体育器材室,有足够的体育器材,完全能够满足平时的教育教学和训练使用。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体育舞蹈队等,分别由吴红丽老师、王志鹏老师、何燕惠老师、黄海桂老师、吴雪锦老师担任教练,每一次训练,学校都能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学生训练,特别是每天下午 的训练,学校还抽取一部分资金购买矿泉水、点心等,及时补充教练和运动员的体力。

四、课余训练是运动员获奖的摇篮

近年来,学校体育组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建立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体育舞蹈队等,每个运动队都有专职教练,每个教练员都能制定好周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运动员花名册,并充分利用运动员花名册,每次训练都能做好运动员的成绩登记。学校是县少体校的田径队训练基地,县少体校经常到我们学校招生,对于那些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县少体校统一伙食,统一住宿,进行集中训练。2010年8月,学校篮球运动员参加“利南杯”小学生篮球比赛荣获县第二名。2010年10月,学校12名运动员参加南靖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小学男子组、女子组总分第一名。其中,陈淑珍,陈文丹双双打破县三级跳远纪录,钟佳妮、杨庚凯、王小丹等七名同学获得十四个比赛项目的冠军。2008年12月,黄小燕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女子组200米荣获第一名。2010年12月,王美春、杨庚凯、王小丹等同学参加2010年漳州市“正兴杯”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荣获小学女子组80米栏、400米第三名、60米第四名,其中杨庚凯、韩荔蓉同学还荣获运动员个人体育道德风尚奖。不仅如此,学校还为省、市、县少体校输送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苗子,如:省体工队队员黄麒荣(曾获省运会两枚金牌),省少体校运动员黄小燕、黄雅丽、韩 坤等。其中黄雅丽同学在集美训练完以后,还被保送到集美大学学习。2008年5月,学校体育教师王志鹏、吴红丽参加县举行的体育全能

以及课堂教学比赛,荣获县第一、二名,王志鹏老师还代表县参加市体育全能以及课堂教学比赛又获得一等奖,代表漳州市参加省体育全能以及课堂教学比赛获福建省三等奖。吴红丽老师参加漳州市比赛获市二等奖。2009年5月,体育教师何燕惠参加县体育学科说课比赛荣获县一等奖。

“培养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的青少年一代,实践“健康幸福一辈子”是学校的体育健康理念,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正确的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要求,锐意进取、奋勇拼搏,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

7.创建学校特色课程 篇七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课程特色。特色课程是学校特色建设的载体,因为单一的国家课程难以承载学校特色。要形成课程特色,学校必须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地方的教育要求,针对本校的环境因素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切的编制、改造,提高课程对本校学生的适应性。同时,学校还应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进而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

一、课程规划

近年来,我校以“有效沟通、自觉承担、大胆跨越,为学生终身发展搭‘桥’”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以学校课程改革为切入口,结合我校师资和生源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以“桥”文化为主线的学校“七彩桥”课程体系框架。我校规范课程管理,形成有效运行机制,提升学校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优化教学常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以促进学生潜能开发为目标的对话式主体教学,构建“高效优质课堂”,努力丰富课程实质,拓展课程文化内涵,实现师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原有基础,我校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开发、架构了新的拓展型、探究型校本课程,同时将七彩桥课程的理念有机渗透到基础型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将办学理念转化为办学实践。同时,我校运用课程统整的思想,建立了学校“七彩桥”课程体系与框架。

二、课程设计

我校带领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及先进的课程理论,树立了“一切活动皆课程”的“大课程观”。我校还严格执行上海市教委课程计划,制订了学校课程计划;遵循我校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即基础型课程“专课专用,提高质量”,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改革完善、丰富内涵”,分步进行探索。

基于我们近两年对学校发展整体规划的思考,及对“桥”文化、“桥”精神的挖掘,对学校整体发展的规划和大课程观的理解,我校构建了“七彩桥”课程体系。“七彩桥”寓意着我们的课程丰富多彩,且具有活力;“七彩桥”也象征着我们的课程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搭“桥”。我校的“七彩桥”课程具体框架如上页表1所示。

我校的“七彩桥”课程对应着彩虹的七种颜色,每种颜色有着不同的寓意,分别对应着我校的七座“课程桥”。这些“课程桥”包含了上海市课程计划中所规定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

三、课程实施

1. 活动课程化实施

(1)体教结合工作的课程化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学校传统的武术课程内容,我校坚持以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即每班有一节体育课专门用于武术教学,每周有一节全校武术课进行集体武术训练。除了在自主拓展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招生外,对于有兴趣、基础好的学生,我校还成立了武术社团,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免费为这些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定时、定点、定人训练,在短短的一年中,我校武术课程建设成效显著,成功申报了浦东新区体教结合项目。

(2)校园节日的课程化

我校语文组每年都会制订为期一个月的语文节活动方案,并对活动内容和时间进行周密的安排。我校已开展了经典诵读、参观图书馆并完成收获单、语文节节标的征集和评选等活动。我们最终选出并定稿的语文节节标,成为大桥小学藏书票第4张的内容,以作纪念。我校科技辅导员协同综合组对科技节做了完整的安排,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体育节是我校以整个月的体育节形式开展的体育系列课程,开展了体育节节标的设计和评选、低年级的亲子趣味游戏、学做动物模仿操、体育类拓展型课程的展示以及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春季运动会等。我校艺术节的宗旨则是结合学校相关课程展示课程学习成果。基于此,学生们展示了艺术类、表演类拓展型课程及仪式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3)德育的课程化

一年级的入团仪式是我校第一个实施的仪式课程。教师把团知识、团歌、写入团申请书、观看影片等内容有序安排,最后以入团仪式的形式呈现这个周期学生的学习成果。我校的入团仪式并不只是给学生戴上绿领巾,而是通过两个月的仪式课程,让学生真正了解儿童团的含义,从意识上、行为上有所提高。在2014学年,我校还开展了二年级入队仪式课程、三年级十岁生日仪式课程、四年级民防科技教育课程、五年级毕业典礼仪式课程,都从体验、感恩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系列教育,并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获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

(4)一年级家长开放活动的课程化

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要求,我校每月都会开展一年级家长开放活动。我们将学校的各类活动与家长开放活动相结合,共开展了5次一年级家长开放活动,涉及家长学校参观二至五年级拓展型课程了解学校课程计划、观摩阳光体育活动、走进课堂听课活动、参观科技节作品展、观摩一年级入团仪式等内容,让家长走进校园,充分了解孩子,了解学校,了解课程。

(5)拓展课和社团成果展演的课程化

根据拓展课和社团的内容,结合学校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儿童节活动及仪式教育内容,我校进行了拓展型课程及社团课程的展演。例如,在科技节上对制作类的课程进行展示(航模、车模、小制作、折纸等);在艺术节上对表演类、美术类课程进行展示(古筝、交谊舞、上海话、英语故事表演、汉唐文化、古诗诵读等);在体育节上对活动类、体育类课程进行展示(武术、篮球、花式跳绳、国际象棋、弄堂游戏等);在儿童节上对鼓号队及其他课程及节目进行展示;在仪式课程中结合手绳编织、烘焙等进行展示。

2. 开发校本课程

我校现已开发了“人文之桥”桥文化探究课校本课程、“力量之桥”武术校本课程、“心理之桥”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校本课程。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选课的比例逐年增加,走班制跨越班级限制、个性差异和学识差异,正作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融入我校新一轮综合拓展型课程和综合探究型课程的实施中。我校新课程框架的实施,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拥有广泛兴趣、善于学习、敢于实践、勇于探究、主动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品质,满足了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四、课程管理

我校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强化教师课程意识为理念,以“深化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内涵”为抓手,带动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从而促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得到科学、有效、持续的发展。

1. 教研活动固定化——提高教研质量

我校形成了“教导处一教研组一备课组—任课教师”分级教研管理模式,做到层层把关、层层落实。我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组长、备课组组长的作用,切实提高教研组、备课组校本研修活动的质量。我校实行教研组组长例会制度,及时传达相关信息,了解各教研组情况,提示阶段重点工作。

每学期,我校教研组都会根据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的具体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我校以校级课题“提高课堂有效性”为教育科研主题,各教研组确定了相应的分课题,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围绕教育科研主题,做到有准备、有主题、有内容、有发言人、有记录,人人参与、人人收获,并及时完成课题的中期汇报、期末小结等工作。

同时,我校还采取校内互听课公示制。学期初每位教师要确定互听课主题和日期,并在公示栏内公示,以起到及时的提醒和督促作用,切实提高互听课的质量,同组教师要求相互听课、研讨,校长、教导主任、分管教导、教研组组长、备课组组长则要带头听课,并注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指导。

2. 课程设置科学化——发扬学生个性

我校以《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为指导,以国家必修课作为基础课程,努力加大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

在基础型课程中,我校以“专课专用,提高质量”为基本原则,教师们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设计合理、紧凑,创设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方法多样,保持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有序和节奏,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在拓展型课程中,我校以“改革完善、丰富内涵”为基本原则,通过征询单的形式,将学生兴趣与教师资源相整合,融合了自主选修课程、限定拓展课程、德育体验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体教结合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等内容,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多样性、开放性、自主性、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开设了分年段、分内容、分主题、短周期的课程;形成了周一和周五两段式的快乐活动日系列课程,其中,周一下午为两节拓展课、一节体锻课;周五下午为两节用于专题教育、学校文化主题活动、主题探究活动等拓展活动课程。

在探究型课程中,我校积极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各年级的不同特点,每周开设一节探究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例如,在2014学年,我校启动了“桥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与撰写,并计划按年级逐年实施:一年级的“身边的桥”、二年级的“中国的桥”、三年级的“世界名桥”等课程,主要涉及桥的外形、地理、历史、文化、故事、相关文学作品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桥的文化,去了解上海,了解中国,了解世界。四、五年级的课程“桥的奥秘”则涉及桥的结构、承重等与桥梁设计方面相关的研究型内容。在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8.创建特色学校之道 篇八

立足实际,找准“特色点”是基础。建设特色学校,要立足于教育的实际。无论什么“特色”,首先必须隶属于教育。教育的使命是促进人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任何特色教育都要做到“以生为本”,将特色教育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背景之上,不能为了特色而特色,而是要为了教育而特色,为了培育人而特色。

要立足于学校的实际。特色学校创建,首先要立足学校的传统。从学校历史和传统中发现和提取有价值、有特点的因素,进而升华提炼为学校特色。其次,要分析和聚焦学校现有的优势,扬长避短,构筑学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特色学校的创建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特别是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有什么特长就尽可能发展什么特长,尽量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敢于创新,更新观念是关键选择。创建特色学校,校长的创新思维(即办学理念)至关重要。教育最美好的愿景是“学校有特色,校长有思想,教师有风格,学生有特长”。在这“四有”中,“校长有思想”是先决性条件。在一所学校,校长既是组织者,又是决策者,他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贯彻程度、他的办学思想和人格,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富有特色的学校必然有一位创新意识强、特色意识浓、办学思想独特的智慧型校长。特色学校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必然要求校长不仅具有独特的教育思想、强烈的特色意识、渊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完善的个性及出色的管理才能。因此,“特色”始于办学者,也即校长的办学理念,校长的高瞻远瞩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先声。

抓住重点,培育特色文化是核心。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宏大的工程中,核心是要培育良好的学校文化,要形成独特的、富有吸引力的特色文化。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不能没有文化来统领和包装。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特色学校的建设就无从谈起;没有了文化就没有根基,没有根基,特色学校就不会得到可持续发展。每一所学校的特色项目是否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是否具有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是决定它能否立足于特色学校之林的关键所在。所以,特色学校建设应该在学校教育哲学指导下,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幸福生活的目标。

以点促面,打造优势项目带动学校整体发展。需要明确的是,特色学校的基本方针是全面发展并有特色,而不是离开了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去片面地发展某一个特色。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把已有的“亮点”放大,挖掘“亮点”背后的先进理念,使“亮点”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因为,今天的“亮点”可能成为明天的“特色”。根据现有的教育资源,寻找可能突破的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集中一两点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形成学校的特色。

举例来说,英国特色学校的发展,就是以学科为中心而展开的,但并不拘泥于某一特定学科,而是将学科的特色向学校各个领域渗透,致力于学校整体文化的构建。以优势学科为中心,不断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并将这一领域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逐步构建自身的课程体系和管理模式,形成独特的校园氛围和校园文化,提升教育质量,既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先决条件,也是实现多元化办学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

9.2013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篇九

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2013年)

办学特色是符合学校发展需要和办学条件,能够持久推动学校工作发展的优质教育和管理项目,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切入点,是和学校发展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基于这种认识和学校校情,近年来,学校秉持“育人先育德,德智并举”的教育理念,本着提高育人质量,注重学生品行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原则,提出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学校办学特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绪、思维习惯等等。成功的教育都是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校创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特色学校的工作始于2011年9月。当时,学校在总结以往德育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工作未来的发展目标,深入发掘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扩大工作范围和更广阔的工作思路,反复思考制定了以“强化养成教育 提高德育实效”为主题的学校特色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对学生提出了卫生习惯、礼仪习惯、守纪习惯、学习习惯、健身习惯、劳动习惯、节能减排习惯、安全自护习惯八大方面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求,并细化为27项具体要求,之后在工作中注重细节、狠抓落实、重在坚持,初步形成特色。这一特色项目经过全体师生持续多年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即将完成实施阶段。现将本年度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构建管理体系,强化队伍建设

我校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常规管理,健全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网络。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特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任常务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导处、德育室、少先队、总务处、各完小、教学点负责人等部门相关人员,构建包括校长、部门负责人、班主任、科任老师、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和校外辅导员在内的所有有关人员都积极广泛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

这样由上至下,又总到分,各个部门,所有教师形成整体,学校各部门的工作都围绕“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这个主题来开展。

二、规范教职员工行为,发挥表率作用

孔子曰:“身正不令而行。”教育工作者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因此,我校应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先”的理念,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开展理论实践,全面提高学校教师师德水平和全面树立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并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学习教育系统先进人物相结合,以树立崇高信念,增强发展动力,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构建以政治理论、文明建设、业务技能三位一体的师德建设平台,以完善的会议和学习制度为保障,全面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有效地提高我校教职工队伍政治思想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学生行为的示范者。同时,也使老师们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教导处、德育室、少先队、总务处或某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明确要抓学生成绩和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改变了“只管所教学生,不管其他学生”的错误做法,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三、明确思路,寻找载体,切入得法。

工作确定后,学校多次召开行政会、班主任会、教师大会布置工作,总结经验。

工作中,学校遵循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形成动态管理,学生们行为习惯的培养遵循“学”—“做”—“行”。“学”即学习学校方案中制定的各方面行为习惯养成的行为准则;“做”即按行为准则去做;“行”即通过一段时间的做使自己的行为形成习惯,使外在的约束内化为心灵的行动。同时,还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从点到面的培养,即培养锻炼孩子们由坚持养成一个好习惯慢慢向具有多个好习惯努力。

四、注重细节,狠抓落实,重在坚持。

1、以德育活动为原点,着力对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学校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岐岭中心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常规》中对学生一日生活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和要求,使孩子们行动有了明确的准则,同时,学校德育处注重抓学生常规的落实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五星少年争章”活动,确立了“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文明之星”“助人之星”,并详细规定了五星争徽章标准。同时为每个班级设计了“学生养成教育日评比展板”,以学生每天在校期间的学习、纪律、卫生、住宿、就餐、助人为乐等方面的行为习惯自我表现为依据,由班主任及时、准确地进行填写。让学生通过比一比一周来谁获得的星最多、通过师生的民主评议等形式,评选出本周的“五星少年”,颁发并佩戴不同意义的五星少年徽章。并将每名学生一周来获得的星数记载到《学生养成教育跟踪记录》里,以备期末全校表彰“五星少年”使用。通过争章、颁章、护章,鼓励学生不断为自己确立新的目标。

同时,学校还自编了《学习习惯三字歌》、《纪律卫生习惯三字歌》、《住宿生活一日常规四字歌》、《文明礼仪拍手歌》等,让学生通过学习、记忆、检测的过程,逐步使各项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行动。

学校还始终坚持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监督考察,以查促检,全面激励。德育处、值周教师每日课间楼内、外站岗巡查,值周生每节课课间分楼层、室外站岗监督,指导学生养成上下楼轻声慢步礼让的习惯、课间室内外遵纪习惯、走廊及甬路右侧一路纵队行走习惯。监督学生不良行为发生情况,并设计了各教学班“学生行为习惯周记录总反馈表”。将每周各班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方面表现的优缺点,设计成一张总反馈表,所有班级都在一张表上进行体现,每周五放学前将反馈表及时下发到班主任手中,便于班主任及时发现班级的优点与不足,同时便于班与班之间的对比和了解,促进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同时,每周一学校升旗仪式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全校师生共同总结上一周学生在行为习惯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优缺点,表扬突出的集体及个人,布置本周学生养成教育目标,做到每周一个主题,每周都有新要求,并通过争“纪律卫生标兵班”“纪律卫生流动班”,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学生。

在周总结的基础上,还对每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总结,并制定下月工作目标。在学生养成教育工作上做到有总体计划,有阶段计划,有总体总结,有阶段总结,持之以恒的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抓细、抓实。

我校由于半数学生是住宿学生,对这些孩子们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年的寄宿制办学经验,学校制定了宿舍养成教育目标,展开了系列行为训练,并在宿舍管理上将“看--促--查--赛”这一主线贯穿于学生的寄宿生活中。

“看”是由值周队看管学生从教学楼到宿舍的回寝情况。

“促”是由生管教师督促学生洗漱、就寝。要求学生在洗漱中做到“三统一”“两整齐”,“三统一”即:时间统一、打水统一、洗漱质量统一;“两整齐”即:洗漱工具带齐、洗漱队伍整齐。督促学生在就寝中做到“睡前五问一上”,即:问自己的衣柜整理没、问自己的衣服收回没、问自己的衣服更换没、有要老师帮缝补衣物的没、有生病的没。

“查”是由教师和值周队员逐寝检查起床及就餐。要求起床速度快、被褥整理快、晨跑集合行动快;拖鞋在鞋架上一条线、脸盆在架上一条线、毛巾搭成一条线;开门窗通风。就餐是否做到“两净(静)”,即饭碗吃净,桌上干净;“两有序”即去食堂就餐是否有序,吃饭过程中是否有序。

“赛”是开展了叠被、洗餐具比赛,“标兵寝室”“优秀寝室”、“文明住宿生”的评比,既提高了学生的处理能力,又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更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

在规范学生思想和内部行为的同时,学校还加强了校园文化布置,用“墙壁说话”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将伟人像、名人成长故事、尊师敬长故事、爱国故事、名人刻苦求学故事等各方面有利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悬挂在教学楼走廊内,并在各班特色展板上提出了日常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内容,每班一个样,让墙壁说话,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学校的担当区、教学楼走廊、厕所、绿化带等场所,都有对学生习惯要求的指示和语言,使学生们时刻生活在处处受教育的氛围中。

2、以教学活动为基点,强化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

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实施德育教育。我们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学校领导在听课、评课、查阅教案时,不仅看教学目标、知识点、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还要将能否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德育教育,能否通过本科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听、评、阅内容之一。通过一系列主题教学教研活动,反复落实和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转变学生学习现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五、取得的阶段成效

1、学生的变化。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转变。主要的转变表现在:(1)在课堂内做到使用普通话。(2)乱扔纸屑的习惯少了,教室和卫生区干净整洁。(3)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坚持使用文明用语。(4)个人卫生习惯有很大进步。(5)课堂上的倾听习惯、发言习惯、作业书写习惯有了明显提高。

2、家长的变化。

通过家校协同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家长的意识有了很大的转变,愿意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来,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家长们在学校的家校活动中,行为举止也显得规范了,我们的家长已在这种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

3、学校的变化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目前,学校里,孩子们中间热火朝天的开展着“五星少年”争章活动,孩子们比、学、赶、帮、超的热情高涨,行为习惯明显规范。教师们也在“五星级办公室”的评比活动中踊跃表现着,近两年多来,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师生们的表现多次被上级领导肯定和表扬。

10.特色品牌学校创建总结材料 篇十

——圈内中学品牌学校建设工作小结

圈内中学品牌学校建设工作在区教育局的关心下,在教研室和北师大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依法办学,以“让每位家长满意放心,让每位学生成人成才”为办学宗旨,积极探索严格而又科学的学校管理新思路,不断优化教师素质,深入开展校本研究,凸现办学特色,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学生优良习惯和高尚人格,丰富学校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保证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现将我校品牌学校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办学目标

我校于今年9月份搬迁到新校区,我们汲取斗阁中学48年的办学积淀,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请北师大专家教授指导,进一步总结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了教风、学风和校训。

办学思想:尚德、启智、展优,做自主发展的现代人。办学目标:教育管理自动化、学生发展自主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校园环境园林化、教学质量优质化

本功抓起。为引导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鼓励教师参加教师五项技能大比武。

学校一直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作为优化教师业务素质的重中之重。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新教师摸底听课、老教师示范课、教师全员听评课、跟踪指导课、提高汇报课等,听后认真说评,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路子,并指导教师总结反思自己课堂教学各种课型的教学过程,形成独具特色、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并不断研讨、不断创新。现在学校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为课堂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创建开放、民主、合作、高效的绿色课堂,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

学校注意引导教师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要求教师作中考试题、读教育名著、读“新课程”理论书籍、背经典,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需要。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学科知识考试和综合知识考试,以考试促学习、以学习促提高。

(三)强化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强化常规管理,就是强化施教行为。我们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让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管理的重要特点。强调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

1.课前重备课。要求教师做到“三有、四点、五备”,达到教案、学案一体化。“三有”即心中有标(课程标准),的不良习惯)、导方法(如何掌握大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四对是指针对学生、针对章节、针对问题、针对知识点;五定是指定人、定时、定重点、定要求、定目标。四抓课后反思:做到六反思,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有反思;成功的地方,闪光点在哪里要有反思;失败的地方,错误的地方在哪里要有反思;课后的反思;题后的反思;考后的反思。

三、深化校本研究、凸现办学特色

我校加大校本研究的力度,本学期新报市级课题4个,为凸现我校“展优”特色,让学生“大大方方说英语”,成立英语角,并以此为课题进行研究,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情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

成立音乐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摄影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加以培养,真正实现学生乐学的目标。

学校注意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学校在学生会的主导下成立了书社,建立书籍电子档案和电子阅读卡,由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开辟了阅读课,语文教师负责向学生推荐书目。

各种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特长、陶冶了学生情操、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提高。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11.打造科学特色 创建品牌学校 篇十一

一、以人为本,为师生的科学发展提供平台

黑河市第四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作为新一任校长,我从历史的角度品味着这所百年老校的文化,盘点着它的成就,审视着它的荣辱变迁。我把“自我改变、科学成长、做最好的自己”确定为办学理念。在学校管理方面,我坚持“三个原则”,即:统揽而不包揽,参与而不干预,多称赞少责备;落实“三个转变”,即: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为现代化科学管理,变单一管理为多元化、全方位管理,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吸纳式管理。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学校管理模式为师生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平台。

二、以课程为主体,让课堂成为体现科学特色的舞台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开展科技教育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发展。为此,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科学教育资源,要在备课时寻找课文知识与科技教育的结合点,从学科特点出发,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教学中还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构建“探究性、自主性、综合化、人文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语文学科中,观察作文的教学确定为以科技活动为引领,让学生查阅科技资料、进行科技小实验,开阔学生的眼界,做到一举两得。开展“科学家的故事”讲故事比赛,动员师生搜集世界上知名科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开展科学日记和科幻作文比赛,引导学生走进科学,提高语文素养。

数学课堂上把探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由“问题情景——探究研讨——师生交流——实践运用——总结评价”五个环节组成。教师努力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科学课以“做中学”理念为指导,形成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动手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在“做中学”模式中提升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更好地诠释科学道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其他学科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也已取得初步成果,正在总结和提炼之中。如英语学科“情境式”教学模式,品德与生活学科“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等。几年来我校着力抓好科技活动课程建设,积极开辟科技活动基地,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逐步形成了以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为亮点的学校特色教育新格局。

三、以活动为载体,搭建科学特色实践的擂台

1.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我校与驻军某船艇大队已共建二十五年,部队拥有的科技资源较为丰富,如长发村有船艇修理所、船模室等。我校利用此优势主动出击,聘请部队专家顾问,建立校外科学活动基地;利用本地山区自然生态资源,建立环境生物研究基地。

2.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学校先后增设了科学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自然实验室、自然生态劳动室、仪器室、美术室、科技活动室、资料信息中心等专用教室,并配置了一些教学设备和科技活动器材,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和硬件基础。

3.强化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科技兴趣小组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四小”(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活动,并把船模、计算机(绘画、计算机奥赛、计算机网页制作)作为科技兴趣小组的特色活动。还成立了学生课题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围绕社区资源选定课题,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学校还举办一年一届的科学创造节,对学生的优秀科技作品、成果及时进行评比和奖励。

4.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比赛活动。如:2008年学校在市级科技创新大赛“七巧板”等竞赛中名列全市第二名,并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市级科学教育研究基地学校”。如今,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

总之,我校将不断提高科学特色教育的品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走科技特色学校创建之路 篇十二

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创建特色学校, 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

(一 ) 社会 背 景 。

1.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 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色, ”“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可见, 创建特色学校、实施特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素质教育的推行为创建特色学校、实施特色教育提供了动力。

2.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 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创建劳技教育特色学校, 实施特色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有效途径。

(二 ) 学 校 现 状 。

“十一五”期间 , 学校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 以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健康身心素质良好学习 能力、扎实 基础知识 、较强创新 意识、鲜明 个性特征 , 能迎接未 来挑战的 新型人才 为主要任 务 , 坚持“巩固 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人民满意”的工作方针走“改革兴校、特色育校、质量强校”的内涵发展之路, 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使学校教育综合水平位于全市前列。为此, 学校提出把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列为学校特色教育内容。我校是一所公办乡镇中学, 我们认为:科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开展科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实践与研究

“办学要有新理念 , 举措要有新思路 , 管理要有新机制 , 科研要有新发展”。在办学实践中, 我们坚持从本校实际出发, 顺应教育发展规律, 落实方法、强化措施, 走适合自己的特色学校创建之路。

(一 ) 落 实 创 建 规 划 , 健 全 管 理 机 制 。

学校十分重视对特色创建工作的领导, 坚持把特色创建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 把特色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计划和各部门日常工作之中。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副校长、科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 科技总辅导员、各处室领导为成员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 成立了由科技总辅导员、科技教师、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组成的科技教育工作小组。重视对创建过程的领导、研究和指导, 构建富有活力、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领导队伍及较完善的工作网络, 确保工作有序、扎实、高效地进行。

(二 ) 提高 教 师 素质 , 夯 实 创 建基础 。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 , 精神和力量所依。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实施。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研究, 学校形成了一支以科技辅导员为主, 电脑、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为辅的科技教师队伍, 经常组织科技教师队伍参加各级科技教育培训、科学探索、学术交流和教研活动,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学习外地学校成功经验, 广泛开展讨论, 派教师外出学习。并聘请有关专家对全体科技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提高校本课程科技教育与实践的能力与水平。

(三 ) 着 眼 文 化 建 设 , 营 造 科 技 校园 。

1.打造校园活动文化品牌。

增加科技教育含量,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教学活动, 营造科技教育氛围,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

(1)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我校开展了多项劳技教育活动, 通过活动努力实现润物细无声, 培养学生的科普素养, 实现劳技教育的活动化和经常化。 如校科幻 画比赛、科 学小论文 比赛、组织 “动手实践, 体验成长”实践活动月、“实践创造, 展我智慧”科技周等校园实践活动。活动注重学生全体的参与, 在参与的基础上进行选拔和评奖。通过活动, 学生获得了成功, 体验了成长, 展示了智慧。

(2) 提供灵活多样的展示平台。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校园特色文化创建中, 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 为师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充分利用科技节、学生成果展示栏、科普橱窗等, 使学生在劳技活动中学会动脑、动口、动手, 创新、创造, 从而进一步实现我校提出的育人目标。

(3) 组建兴趣盎然的特色兴趣小组。

孩子们兴趣广泛, 各不相同, 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 我校开设了多种兴趣小组, 其中有不少与科技相结合的兴趣小组, 让学生各取其需、各显其能。学校开展的各类科技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不少科技小组活动注重生活中的科学, 培养学生兴趣, 在拓宽学生视野、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精神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4) 组织参与各级科技创新活动 , 取得较好成果 , 努力形成学校特色教育品牌。

近几年,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上百次, 共获集体奖近百项, 个人奖项400多项。学校先后承办了昆山市“全国科普日”科技讲座 、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组年会、苏州市航海模型辅导员培训班、“周庄杯”江苏省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模型 (建模、车模) 比赛、“我爱祖国海疆”苏州市青少年航海模型比赛和第八届、第十二届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模型 (建模、车模) 比赛等。这些大型活动在我校举办, 影响深远。

2.创建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

为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文明、科学的文化氛围的熏陶, 加大投入, 建设以“健康向上、崇尚科学”为主旋律的高品位校园环境。学校利用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 以凸现学校科技教育特色为重点, 把三楼的教学长廊精心设计成“科技特色长廊”, 长廊又分“科技活动花絮”、“科技获奖信息”、“科技发明制作”、“科技未来展望”等板块, 置身其中, 感受着科技的神奇, 会让学生的心灵插上梦的翅膀, 让他们的科学创新精神自由翱翔。

(四 ) 立 足 学生 发展 , 打 造 特 色课程 。

1.课程建设制度化 、多 元化 。

定期举办各种科技教育活动, 举办全校师生共同参加的大型科技节, 主要有小论文比赛、科幻画比赛、小建筑师比赛、科普之星评比等。学生中一切含有创造因素的思想和实践都会得到学校的爱护、支持和鼓励, 逐步形成以科技节为展示窗口的模式, 从而巩固科技教育成果, 推进我校科普活动向纵深发展。

2.校本课程逐步形成 。

致力于科技教育的校本化进程, 以校本课程为重要依托,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正日渐丰满, 校本课程活动方案也从无到有、从凌乱到系统地逐步建立起来。

周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小桥流水人家, 景物精致优美。古镇区众多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建筑与开发区独特的现代建筑风格迥异又各具特色;周庄四面环水, 渔舟民船寻常可见;周庄人心灵手巧, 长于工艺制作, 能工巧匠不乏其人。运用这些独有的资源优势, 我们设计“建筑模型”和“船只模型”为校本课程“科技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设计了“航空模型”和“汽车模型”, 希望引领学生在科技认知与实践能力两方面做有益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开辟科技实践基地 , 满足学生实践需要 。

学校充分利用社会、家庭资源等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访问、考察, 进行探索性学习, 组织学生听取科技知识讲座, 参观科技比赛活动, 辅导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小发明等“四小活动”, 参观周庄的一些高新企业等, 做到全面关注, 加强实践, 增强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和勤于实践, 乐于探究的能力。

(五 ) 依 托 教 科研 , 体现 特 色 办 学 。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获得全面发展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最终归宿。创办特色学校是学校深化改革 的突破口 , 从素质教 育出发 , 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 , 就必须创 办“规范+特色”的学 校 , 这是近年 来教育改革过程中总结的特色学校的基本经验, 是我校特色教育的根本目标。

学校将科技教育办学特色研究与教科研课题紧密结合, 落实到课题研究中, 抓好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以课题为载体, 积极进行教改实践,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加快学校的劳技教育特色化进程。

上一篇:解决方案部工作内容下一篇:计算机协会授课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