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人教版8单元作文范文

2024-09-25

五年级人教版8单元作文范文(精选6篇)

1.五年级人教版8单元作文范文 篇一

第三单元作文:

《金猪存钱罐》

世界多姿多彩,每一只小东西都灵巧、可爱。童真童趣的孩子们都有自己及其喜欢的小物件,喜欢它们的眼神,喜欢他们俏皮可爱的外形。我,当然也不例外啦!

在我家里有很多让我喜欢的物品,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我的储蓄罐。因为它是我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我的储蓄罐很精致,它是一个很可爱的小金猪。一双圆圆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挺着一个大肚子。好像提醒我们,它的肚子很能装钱。我坚持把积攒的零用钱放到里面,这样金猪的肚子就会越来越大,它就会越来越开心

有一次,放学回家。爸爸妈妈出门了。我独自一个人在家写作业。我发现本子用没了。这时我抬头看见小金猪,它笑眯眯的看着我。我有办法啦。我连忙从小猪的肚子里取出一元钱去买本子。终于把作业写完啦。爸爸妈妈回来,我把这事告诉了他们。妈妈说这就是你养成好习惯,帮你解决问题。小金猪派上用场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美美的。

去年,四川人民遭受强大的地震。全国人民都纷纷捐款。我们学校也举行了大型捐款活动。我没有向妈妈要钱。而是从小金猪里取出350元钱,捐给了灾区。小金猪的肚子虽然空了。但是我感到很满足,因为这是我的一份爱心一份力量。

从这俩件事中,可以看出储蓄罐对于我的帮助很大。所以我要继续养成存钱的好习惯。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我的金猪存钱罐,我爱你!

2.五年级人教版8单元作文范文 篇二

1. 借助自主复习单, 掌握概括说明文要点的一般方法。

2. 通过合作交流, 总结准确分辨说明方法的诀窍。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要点, 梳理阅读方法

1. 从单元导语入手, 回顾学习要求。

(1) 抓住课文的要点。

(2) 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并试着加以运用。

2. 呈现课前学生梳理的课文要点。

3. 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

(1) 逐段概括要点:1呈现课文《鲸》, 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2思考本单元中运用此概括方法的其他课文。

(2) 摘录文中关键句。1呈现课文《松鼠》, 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2找找课文《假如没有灰尘》中的关键句。

二、借助课文范例, 寻找概括诀窍

(一) 呈现自主复习单中的学习困惑。

困惑一: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容易混淆。

困惑二:一个语段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说明方法, 易出现遗漏。

(二) 解决困惑一。

1. 呈现课文中的例子, 说说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 博物馆可以采用, 银行可以采用, 珠宝店可以采用, 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举例子)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 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 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 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 再潜入水中。 (打比方)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 那就是鲸 (。作比较)

2. 合作讨论:如何辨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这三句话用上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 小组汇报。 (判断说明方法的时候, 我们可以做标记)

4. 练习运用。

(1) 独立完成练习一。

(2) 交流并及时完善板书。

举例子——例如、如、比如、又如

打比方——像

作比较——相当于

5.基于学情, 重点区别几个容易写错别字的说明方法。

(1) 交流整理其他说明方法。

(2) 显红易写错的字, 交流记忆的好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作假设 打比方

(三) 解决困惑二。

1. 呈现课文段落, 联系上下文, 思考显红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 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 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 约十七米长, 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 人站在它嘴里, 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 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 还显得很宽敞。

——《鲸》

2. 同桌讨论:读一读, 想一想, 判断一个语句或语段中有哪些说明方法时, 怎样才能不遗漏? (随机板书:一遍一遍读, 一个一个找)

3. 尝试运用, 完成练习二, 完善板书。

(1) 独立完成练习二。

(2) 同桌交流。如有分歧, 再读读片段, 看看板书, 轻轻讨论。

(3) 全班交流。

三、通过综合练习, 掌握概括诀窍

1. 回应课前学生的困惑。

2. 运用概括的诀窍, 独立完成练习三。

3. 交流。

四、小结, 布置后续作业

1. 欣赏同学习作中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片段。

2. 回家再次修改习作, 思考能否更好地运用说明方法, 把事物介绍清楚。

【教学反思】

复习的目的不仅要“温故”, 更要“知新”。

1.基于教材及学情, 让教学目标更有效。此课以单元导语为目标, 利用自主复习单, 让学生课前梳理要点、说明方法及困惑。这样, 不仅让学生复习相关内容, 而且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及困惑, 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讲练结合, 迁移运用, 让复习课落到实处。教学中, 紧紧抓住学生自主复习时提出的困惑, 利用课文范例, 概括解决困惑的方法, 再趁热打铁, 尝试运用提炼的方法做练习, 并且在交流中完善发现。整个设计遵循温故知新、梳理回顾提升的思路, 既有方法的提示, 也有实际的练习与讲评, 朴实、高效。

3.五年级人教版8单元作文范文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走进祖国西部”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西部2 0 1 1 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西部的文化与风情。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走进祖国西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情感。《草原》、《白杨》、《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优美的语言文字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得益彰。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注意激发学生了解西部,走进西部的兴趣,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积累优美句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回顾·拓展1”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不断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方法,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在交流中能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20个生字,会认、会写、会用;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27个二类字。~ 2 0 1 2 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4.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

5.积累本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并试着背下来。6.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7.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朗读、领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有意地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3、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悟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扩展的知识面,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继续引导深入生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吸收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科学素养。

5、在教学中,教者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些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熏陶。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并提示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这单元课例由5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略读课文2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窘、绞”等生字,会写“痴、愧”等生字,正确书写“牧童、祸患、幼稚”等词语。

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牧童》。积累有关童年生活的诗

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5、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感动的语句。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7、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从词句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3、“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应关照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第三单元集体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2 0 1 1 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2 0 1 2 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

4、了解不同题材文章的表达方式: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体会相声的语言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义。

2、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指导学生积累精妙语言。

3、本组教学要和本次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完美。

四、课时分配

《杨氏子》

2课时 《晏子使楚》

3课时 《半截蜡烛》

1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三

3课时 回顾·拓展三

2课时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3.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2.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3.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书写“召集、商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4、学习缩写。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2、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3、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五、教时安排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2课时。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2 0 1 1 ~ 2 0 1 2 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 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三、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必要时可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上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本组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人物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组教材。

2、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

3、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是几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在对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认识后,再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和评价。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也应如此。如,侧重从人物的语言上来刻画人物,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并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人物的对话来描写人物的。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项学习内容。有感受德国风光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为我们展示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风光的《威尼斯的小艇》。有让大家了解善解人意,勤劳能干之泰国大象的《与象共舞》;有带我们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的《彩色的非洲》。选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也可结合本组学习适当安排。

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这种思想也反映在课程改革之中。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单元学习目标

1、会正确读出31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正确听写“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抓住主要内容,懂得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3、会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4、能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5、会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会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单元学习重、难点

重点:

1、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知道那里的风土人情。

3、比较各课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知道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难点:

1、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学习措施及手段

1、本组学习伊始,教师向学生推荐异国风情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2、学习时,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

3、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单元,对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要加以复习与巩固。

4、整组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感受异域风情,能够说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意思,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学法指导:

1、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

2、学会用“连缀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重点段落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归纳文

评估设计:

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读音、听写本课出现的生词。课下检查学生的抄写情况。

2.目标2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生词、长句、难句,使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通过指名背诵、集体背诵等方式使95%的学生对第三自然段背的正确、通顺、流利。

3.目标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通过课堂观察,看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通顺、连贯说出德国人的风俗习惯;通过课堂交流,课堂观察检测学生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思。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学习时数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季羡林爷爷。早在 1935 年,25 岁的季羡林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 年才回归祖国。1980 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时,感慨万千,于是就写下了这篇文章。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很有意思,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随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里独特的异国风光。

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 2.谈谈观后感受。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1)质疑。预习过程中你有什么地方不懂的?(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2)说说围绕着花,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爱花,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赏花——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感叹)

师: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都有了,概括主要内容就方便了,现在老师教你一个办法,把重点段的意思连起来,二、三自然段是重点。谁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德国人爱养花,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2、课文哪部分是写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哪部分是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出示)

三、汇报交流

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1.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导语: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请你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二、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颇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这样奇特的民族,这样奇丽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流失,会改变吗?不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理解“美丽”。引导:景美虽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美更能打动人心,是永恒的。

3、回归课题,德国人是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呢? 说话:留给自己的是()。留给别人的是()

4、小结:德国之旅即将结束,但我想德国的美丽将一直定格在我们的心中。作业设计与练习:

背诵课文4-6自然段。总结与反思:

26威尼斯的小艇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3、会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4、能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2、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难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学法指导:

学会用“课题分析法”、“重点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内容法”、“找文中总结、小结、过渡或议论等关键句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评估设计:

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读音、听写本课出现的生词。课下检查学生的抄写情况。

2.目标2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生词、长句、难句,使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在深入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指名反复读,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指名背诵、集体背诵的方法,使80%能够背诵课文的4-6自然段。

3.目标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通过课堂观察,看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通顺、连贯说出文章大意。

4、目标4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交流检测学生是否能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描写小艇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句子,学习作者的抓住事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学习准备

1.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2.课件。

学习时数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录像

师小结: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又被称为“水城”“百岛城”和“桥城。”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课文,结合课后生字表和字典扫清障碍,读通课文,并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2.指名朗读全文,纠正读中出现的错误

3.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知道课文从3方面介绍小艇的:小艇的样子(2-3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4自然段)小艇的作用(5-6自然段)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要想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是又窄又长。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1.读: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画出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说: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指名说,互相补充。(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3.想象、演: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演示,边体会想象。把桌面当作河面,把书本摆放在“河面”上作来往的船只,用自己的文具盒作小艇,自己当船夫,根据课文的描述,驾驶小艇穿梭河面。

4.作者为什么能把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得这样精彩呢?(作者一定留心观察,所以才写得这样好。)让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教师引读: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师:他动作灵活──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师:他速度极快──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

6.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练习背诵。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6.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设计与练习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

┌小艇的特点 ┌外形:窄、深、翘

26.威尼斯的小艇│

└行动:快

│驾驶技术:特别好

└小艇的作用┌白天

└晚上 总结与反思:

27﹡与象共舞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知道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能找出具体的语段,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法指导:

学会用“比较法”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内容、结构、特点。评估设计:

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字音。

2、目标2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生词、长句、难句,使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在深入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指名反复读,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目标3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交流检测学生是否能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描写泰国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的句子,学习作者的抓住事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谈话: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国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请学生读一读,读通顺说说:读了这一段,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什么印象?

3.出示课题:与象共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

1.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

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

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1)象是泰国的国宝。(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3.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

②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④读后说话训练:

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在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在农场里,泰象就是();在„„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 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

③如果你就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敢吗?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轻轻地抚弄”等词:什么才叫“抚弄”?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④出示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话:找出描写大象动物神态的词,读一读,这些词写出了什么? ⑤这一段是用哪几个句子把几层不同的事例连在一起的? 出示三句话: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

◇有趣的是,它偶然也会跟人开开玩笑。

这三句话可以去掉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课文,领会写法:

1.读了课文,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段落。

2.透过泰国的大象,你看出泰国是怎样的国家?泰国人有怎样的性格?

3.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那些写作方法? 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

(1)将思想感情融入到对物的描写之中。(2)层层深入地揭示出人与象的友好和谐。4.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一道话介绍泰国的大象。可以自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

泰国的大象十分热情。

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

5.课堂交流。

作业设计与评价:抄写优美的语句。总结与反思:

28﹡彩色的非洲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重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学法指导: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学习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有条件的教师可准备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论非洲,揭示课题:你们印象中的非洲是怎样的?

(学生综合自己在电视、报刊等媒体获得的信息,谈对非洲的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非洲的课文《彩色的非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屏幕上的词语解释供大家参考。(出示:重点词语解释)

2.出示课文中难读的长句子,进行检测。

(学生读长句子,体会停顿、层次。)

3.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非洲是怎样的?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板书学生感悟到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非洲的?(课件呈现)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四、细读课文,感悟非洲: 1.赏读彩色的植物;

①语言文字是有色彩的,是有画面的。请你细细地读描写植物的语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②引读: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真是──(生接读)你们瞧,芒果树开花了──(生接读)仙人树开花了──(生接读)玉兰树开花了──(生接读)火炬树也开花了──(生接读)最妙不可言的是那叫花树的树,远远望去──(生接读)。

(概括描写部分可以全班读,具体描写部分可以开小火车,并可以循环进行。)

③(展示非洲植物图片,配乐)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乐声,欣赏着斑斓的画面,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先欣赏图片,自由诵读书中语句;然后配乐朗读。)④此时,你感受到非洲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2.比读彩色的食物:

①自由读相关语段,说说自己的感受。②语言比较:

(课件呈现)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有流着殷红的血的牛排,有五光十色的水果沙拉,有像是流动的颜色的各种饮料;在不太宽裕的家庭,有粉红的木薯,金黄的香蕉,红沙瓤的西瓜,黄中透红的芒果取之不尽。

(学生对比课文阅读,体会表达效果,交流阅读感受。)③引读:这是多么绚丽的色彩啊!你瞧──(生接读)

④我们再回过去看看写花的那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⑤朗读写花的句子。

⑤朗读写花的句子。

3.悟读彩色的非洲人:

①找出写非洲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非洲人是些怎样的人?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②引读:

对于非洲人,我们不能认为他们只是些贫穷而丑陋的黑人,他们是多么热爱生活!你看──(生接读)

对于非洲人,我们不能认为他们只是些贫穷而丑陋的黑人,他们是多么富有活力!你看──(生接读)

③小结:无论是服装,还是住宅,无论是绘画,还是歌舞,无不流露出非洲人乐观开朗、富于活力的性格。4.感受“天”、“人”和谐:

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似乎可以从非洲的自然环境中找到非洲人性格的某种联系。比如说── 赤道骄阳那么炽热、那么明亮,不就像非洲人乐观开朗的性格?不就像?

(学生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感悟非洲的环境与非洲人的性格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收集、查找有关非洲的图片,并且运用课文语言给图片配上解说词,可以举办一个非洲风情展览会。

2.中国和非洲有着悠久的友好历史。可布置学生办一办有关非洲风情与文化的手抄报、剪贴报在班上交流展示,进一步加深对非洲的了解,增长见闻,开阔视野。

总结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八

学习目标

1.能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能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学习重点

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抓住场景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学法指导: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学习准备

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去收集其他一些异域风情。【学习时数】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同学们,在这大千世界里,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

论是学校还是社区,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每天都会发生引起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新闻。作为小学生,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道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大家就畅所欲言,来聊聊自己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或新闻。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读题目明确要求。重点指导学生明白题目中的几点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也可以谈对问题的看法,把理由讲清楚;通过讨论,争取对某一话题取得一致的认识。

2.学生说说自己在搜集资料时,关注到什么方面的话题。3.选择学生比较关注的几个热点话题,作为重点讨论对象。4.小组内畅所欲言聊话题,有感兴趣的话题可共同谈论,补充。出示讨论要求:

(1)认真听别人说了什么,想想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信息。(2)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3)学会提出问题,并学习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4)学会小组合作,互相补充完整话题。

(5)每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为嘉宾上台发言。

三、召开热点话题座谈会

1.请热点话题发言人到主席台就坐。

2.推荐一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合作主持活动。3.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内容或事情的过程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话题或对这一话题进行提问。发言人对同学的提问应作解答,如有不周全的地方,同组同学或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进行补充发言。

4.各位代表分别发言。

5.每位代表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6.评选“最佳发言人”“最佳热点话题”,要求说出评选理由。7.主持人宣布发布会结束。

四、老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话题使我们的走出了教室,走向社会,迈向全国,放眼了世界,并从中了解到了许多众人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学会了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谈论话题。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必须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内外大事,以此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能言善辩,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生活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有许多自己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有做过的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也看到了深深印在脑海里的美丽景色,同时还有许多悄悄话要告诉大家,今天我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话和事尽情地倾吐出来。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上发生了什么记忆深刻的事;生活中家庭里发生了什么令人高兴或难忘的事;在与同学们的相处过程中又发生过哪些愉快或难过的事,在旅游观光时看到了什么好景致,或者在看书或看电视时感触深刻的事,想想这些事情中哪一件是你自己最想说的?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纸上写上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说出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

3.在这件事中你最想告诉别人的话是什么,请写在自己的草稿纸上。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要写一篇自由命题,自定内容的作文。我们可以把平时想说而又没处说,想写而又没写的事在文中写出来,尽情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受约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写作方法:一篇文章要写得好,还需要有好的方法。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有哪篇文章你最喜欢,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的?

指导学生尽量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写人:特点鲜明、事例典型,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写事:选材新颖、条理清晰,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描写生动、情景交融。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到的表达方法。

(从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等方面交流方法。)

3.谈谈你准备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写自己的文章。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一)自由写片断并点评。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定的内容写一个片断,选择适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描写。

2.学生自由写片断,教师巡回观察,找出描写方法比较好的片断,准备讲评。

3.投影学生习作片断,师生共同点评:什么地方写得精彩?用了什么写法?你对这一片断还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4.学生根据指导自选进行修改片断。

(二)学生完成整篇习作。

提示学生:自由作文无论写什么,都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朗读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习作,说说文章好在哪里?哪些方面使你感动?

2.找出精彩的之处,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描写,抒发了内心的什么情感?

3.再看看文章,说说你觉得有什么不够好的,提出修改建议。4.教师总结:这是一篇自由命题,自定内容的好作文。小作者能够写得这么好,主要在于写出了平时想说而又没处说,想写而又没写出来的事。他在文中尽情地抒发了内心的感受,不受约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了。

二、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对比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有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3.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

4.看看文章中还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八

学习目标

1.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够在内容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与他人有点不同,有新意。

2.积累更多的名人名言,并领会其深刻的含义。学习重难点

会归纳总结本单元及本学期的写作方法。学习时数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异域风情展示会 1.遐想回味

同学们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领略了亚洲、欧洲、非洲的风情,平时在电视、电影、书报、或外出旅游中,也一定看到、听到、感受到了许多异域的风土人情,那儿的风俗习惯、独特的民族文化,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的风光、歌舞、民族服饰等,同学们一定难以忘怀,同时也一定很想把它们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回忆回忆,在记忆的长河中,异国、异地的风情,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2.异域风情交流

(1)小组交流:请喜欢外国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钟情于国内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如果有对少数民族歌舞特别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另外组合在一起,可以说一说,也可以唱一唱,还可以跳一跳。

(2)班级交流:每组推荐大家感兴趣的节目上台表演。大体分为下面三大部分:

夸一夸我眼中的异域风情; 唱一唱我心中的异域歌曲; 跳一跳我喜爱的异域舞蹈。

二、阅读收获交流会 1.弹奏阅读交响前奏。

同学们是否发现,作者在描写异国风情时,用上了许多不同的表达方法,比如作者写威尼斯的小艇时,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人们的生活与小艇息息相关,人和小艇奏成了一曲美妙的生活乐章。同学们在本单元阅读中一定还发现了许多巧妙的写法,有许多你们喜欢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本单元和本学期的学习收获,开一个阅读收获茶话会。

2.召开茶话会。

老师出示第七单元课文片断:“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都连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同学们认真读读这段话,想想从这段话中,你可以尝到哪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这段话中作者把花的美和人的心灵美紧紧结合在一起,通过种花这件事来表现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一写法。)

3.小组交流收获。

(1)读读品品: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内容,找出自己最受感动或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篇章进行品读,看看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得如此动人。

(2)畅谈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4.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每组选派一至两位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5.交流完后办一份“异域风情”手抄报(或剪贴报、黑板报)。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一、日积月累 1.导入 同学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财富。”“知识是有学问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脍炙人口格言名句,曾经鼓励了多少人去拼搏进取,发愤努力,成就了多少名人志士。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组中外名人的一组格言警句。这些句子会告诉我们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看待生活、事业,如何快乐地面对烦恼,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名言警句吧!

2.学生一边默读名言警句,一边思考含义。3.同桌交流读后的感想。4.班级交流,讨论。

5.课外拓展:共同交流平时积累的格言,或名言警句。6.抄录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二、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语言奥妙无穷,趣味横生。有一家钟表厂,为了说明自己的产品质量很好,打基础出了这么一条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幽趣味的语言。

2.学生默读《最短的科幻小说》《交通告示》,理解含义。3.交流读后的感受,说说读完后想到了什么。

4.拓展积累: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还看到了那些趣味语文?

如:在美国西海岸一条公路的急转弯处,有一幅标语牌是这样写的:“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在长岛公路路口,有一块警示牌上写道:“电线杆自卫时,会给汽车和司机带来伤害。”

5.激发学生自己编一两广告语,师生共同评议。作业设计与练习:

4.五年级人教版8单元作文范文 篇四

(一)单词(认、读、写):young funny tall strong kind old short thin Mr.from like know

(二)对话&词组(听、练)1.Who’s your art teacher? Mr.Hu

2.What’s he like? He’s short and thin.He’s very kind.PEP小学英五年级第一单元目标检测

一.大声朗读,找出画线部分读音与前面所给单词画线部分相同的单词.()1.noA.nowB.howC.know()2.eraserA.lamp B.lady C.library()3.us A.fun B.computer C.music()4.like A.fishB.kindC.kid

二.将单词归类,写在横线上面.strictCanadashortdriverAustraliastrong

UKteacherfarmerChinaquietdriver

人物特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短语.1.short and strong___________ 2.funny and young ___________

3.又高又壮_____________4.一位和蔼的老师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1.Who’s ___________math teacher?A.youB.yourC.yours

()2.What is ___________like?A.himB.heC.his

()3.Mr.Carter is_______ English teacher.A.aB.theseC.an

()4.__________strong? Yes, he is.A.is heB.Is hisC.Is he

()5.Who is that__________ ?Oh, he is ___ math teacher.A.lady;ourB.man;ourC.boy;our

()6.如果你想问:他是你的新数学老师吗?”应该说:()A.Is she your math teacher?

B.He is your new math teacher.C.Is he your new math teacher?

五.改写句子.(10分)

1、Mr.Carter is our new English teacher.(对画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e is short and strong.(对画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hat is your P.E teacher like?(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连词成句.(10分)

1.He, new, your, is, teacher, Chines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s, very, and, active, She, shor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s,lady,that,old,Wh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

学校刚来了一位新体育老师Mr Brown, 他来自美国。这位老师很和蔼,很强壮,也很年

轻,大家都喜欢上他的课。请试着用英语来形容一下这位老师。

We have a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He’s Mr.Brown.He’s from___________.He’s______________and______________.He is _________, too.His classes are___________ ___________ fun.We all like him.课后作业:

1、单词每个写五遍,要求掌握。

2、对话,第五页let’s talk 会背。

5.五年级人教版8单元作文范文 篇五

一、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记记:战役、封锁、暂时、硝烟、情谊、噩耗、刚强、大嫂、篮子、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势不可当、跌跌撞撞、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祭奠、抽噎、红锈、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青稞面、宿营地、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

(2)词语积累:

AABB式:重重叠叠、干干净净、郁郁葱葱、高高兴兴、跌跌撞撞、平平安安、读读写写、严严实实、星星点点、浩浩荡荡

ABB式:红艳艳、蓝盈盈、绿油油、黑乎乎、白茫茫

无。无。式:无边无涯、无影无踪、无缘无故、无穷无尽

含有“不”的成语:势不可当、势不两立、赞不绝口、手不释卷

一.。不。式:一声不吭、一言不发、一字不漏、一钱不值、一毛不拔

含有“雪”字的成语:雪中送炭、程门立雪、冰雪聪明

二、近义词

担心(担忧)休养(疗养)刚强(坚强)忘怀(忘记)焦急(焦虑)崎岖(坎坷)情谊(友谊)看守(看管)温暖(温和)封锁(封闭)特别(格外)收拾(整理)增强(增加)爱惜(疼惜)信心(信念)分配(安排)照料(照顾)安顿(安排)弥漫(充满)严厉(严峻)咆哮(怒吼)惊慌(惊惶)拥戴(拥护)艰巨(艰难)放肆(放纵)逼近(迫近)祭奠(祭祀)发抖(颤抖)干净(洁净)梦想(梦幻)爽快(直爽)请求(恳求)

三、反义词

干净(肮脏)污染(净化)奖励(惩罚)放弃(坚持)严厉(慈祥)饱满(干瘪)增强(减弱)低沉(响亮)困难(容易)热烈(冷淡)幸福(痛苦)惊慌(镇静)衰弱(强壮)崎岖(平坦)温暖(寒冷)坚定(动摇)沙哑(清脆)放肆(约束)脆弱(坚强)粗糙(细腻)雪中送炭(雪上加霜)刚强(脆弱、软弱)

四、词语搭配:

洗补衣服解开绳索钻进屋里混进敌占区皱着眉头搂到身边收敛笑容拧成疙瘩坚持走路服从分配增强信心安定情绪舒展皱纹露出笑容长满红锈

狠狠地说喜出望外地跑悄悄地跟着目不转睛地看着严厉地说轻轻地摇摇头 焦急地等待沙哑地喊话放肆地舔着痛苦地呻吟迫不及待地冲爽快地答应 热烈地鼓掌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慈母般的温暖唯一的亲人刚强的孩子粗糙的手贴身的衣兜崎岖的山路 热气腾腾的热汤无边无涯的草地白茫茫的世界灿烂的光芒受惊的野马

五、词语意思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狂奔:迅猛地奔跑。狞笑:凶恶地笑。拥戴:拥护推戴。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阻挡。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颠簸:上下震荡。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

六、重点句子分析:

第14课《再见了,亲人》

①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一个反问句和一个重复否定句,更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

②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这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妈妈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使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这里的“雪中”是指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境。最后一句感叹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③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这是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表情,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④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高的代价”是指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这句用反问的语气肯定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之间深情厚意。运用反问句,无论在情感的抒发和语意加重上,反问的表达效果比陈述句更好。

⑤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再见了”,说明志愿军战士的依依不舍;呼唤“亲人”,表现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大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深深的留恋”。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离的感情。

⑥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这段话抒发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⑦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这是志愿军战士心中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长,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16课《桥》

①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存希望的“靠山”。

②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桥》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

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七、课文简说

1、《再见了,亲人》为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3、《桥》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先人后己、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雄献身的老共产党员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课文按“突遇山洪—》指挥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的顺序发展。

4、《梦想的力量》课文通过记叙一位年仅6使梦想成真的经过。本文是按事情发展、时间顺序描写的。

瑞恩梦想的实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筹集70块钱,二是得到大家的帮助筹集2000块钱,三是聚集更多人力量筹集买钻井机的钱。

瑞恩梦想的实现按时间顺序记叙体现在每个步骤时都有相应的时间词语:如1998年的一天,4月下旬的一个早上、9月、2000年7月、2001年3月等词语。

八、背诵默写:

1、日积月累:

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精卫填海: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指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愚公移山:传说古代一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决心要把山铲平,另一个老人河曲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可不会再增高了,铲去一点就少一点儿,终有一天可以铲平的。”借指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含辛茹苦:茹,吃。经受艰辛困苦。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百折不挠: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很遥远。

肝胆相照:指以真心相见。

风雨无阻: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住,照常进行。

坚贞不屈:贞:有节操。形容有节操,坚定不变,绝不向来势力屈服。

赤胆忠心:形容十分忠诚。

全心全意:用全部精力。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扶危济困:扶助处境危急的人,救济生活困难的人。也说扶危济急、扶危救困。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冲锋陷阵:

1、向敌人冲锋,深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2、指做事不畏艰难险阻,冲在前面。程门立雪: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门外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后来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尊师重教、立学求道

九、文学常识

1、《再见了,亲人!》的作者是魏巍,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创作的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主要作品《魏巍诗选》《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活动。每年的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2、《金色的鱼钩》的写作背景是在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曾经越过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故事就发生在这个草地之上。老班长瞒着病号们吃鱼骨头、自己挨饿还用笑容来鼓励病号振作精神以及他在奄奄一息之际还劝病号们珍惜食物,不要放弃的画面让我们印象深刻。

3、《桥》的作者是谈歌,曾获《人民文学》《十月》《当代》等期刊文学奖。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家园笔记》;中篇小说集《大厂》;短篇小说集《人间笔记》《绝唱》等。

4、《梦想的力量》中“梦想”是指人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力量”在这里是“作用;效力”的意思。6岁的小瑞恩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听起来,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梦想却变成了现实,而且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心和帮助别人。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爱的力量!小瑞恩被人们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02年9月30日接受国家荣誉勋章,10月被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

十、句型练习

1、老班长在吃鱼骨头。(扩句,加上人物的动作、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揣起搪瓷碗觉得很重。(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一动不动,身上落满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渐渐升上来,漫到人们的腰。(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五年级人教版8单元作文范文 篇六

一、课前练习:文本合一, 注重整体感知

1. 整组单元预习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采取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这种编排形式着眼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联系, 有利于学生进行有序组合。我们发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这四篇课文无论在文章体裁、内容安排以及人物精神体现上都是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 如果放在一起预习, 也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尝试着运用“课前单元预习单”进行了单元预习, 丰富多样的文本内容、简单而清晰的表格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极大地激发了他们预习的热情。从下面随机选取的一名学生的“课前单元预习单”中 (表一) , 我们欣喜地看到, 通过这种形式的预习, 孩子们已经对四篇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毛泽东这一伟人的形象已不再平面, 有效地避免了单篇课文学习显得单一、枯燥的缺陷。值得一提的是, 我们从“积累的新词”一栏中发现, 孩子们所积累的词语正是我们字词教学的重点, 而“我的问题”中真实地反映出了孩子们的困惑, 为我们提供了“以学定教”的依据。显然, 进行整组单元预习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 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 推荐相关背景材料

“红色经典课文”的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单篇课文的学习往往会因为缺乏一定的信息储备而产生阅读障碍。我们设计了“资料研究单”, 分为“人物研究”和“事件研究”两类, 教师推荐相关的材料, 以四人小组为“研究单位”合作完成。本单元为“人物资料研究单”。

可以告诉孩子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 也不要直接从网络上下载大篇幅的文字, 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识积淀进行相互交流, 共同完成第一次的研究任务。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广, 再加上小组的互助, 通过完成这一张小小的研究单, 能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毛泽东这一人物形象有一个较为立体的认识, 为走入红色经典课文作好铺垫。

二、随堂练习:讲练合一, 重视个性体验

1. 批注中整体感知

通过课前练习, 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在课堂上进行“红色经典课文”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根据孩子们的反馈因势利导, 让红色经典真正走进孩子心里。如何了解孩子们的心声呢?运用批注进行整体感知是一种极其有效的策略。

我们根据四篇课文体裁、语言风格、教学重难点的不同, 设计了不同的主题:《七律·长征》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而且语言精练, 含义深刻, 我们就放手让孩子们自由说, 了解孩子们的已有基础;《开国大典》通过抓住群众的反应, 感受领袖的伟大;《青山处处埋忠骨》的精彩之处在于对主席言行的细节描写;《毛主席在花山》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 教学时则可以直接从人物的品质入手进行感悟。

2. 想象中深入体悟

走进人物生活, 才能感受人物的精神。特别是红色经典中的伟人, 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 只有帮助孩子们展开合理的想象, 才能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是一处含蓄而感人的细节描写, 放在结尾意味深长, 充分地表现了毛泽东主席伟人博大的胸襟。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之后,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深刻含义之后, 让学生展开想象, 想一想主席在签字时的复杂心情, 写一写: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那一个晚上, 主席____。

这样的想象练习在“红色经典课文”的学习中尤为重要, 它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孩子和伟人、先烈们之间的距离, 做到“感同身受”。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样的想象练习时,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时机, 做到“情到而辞发”。

3. 拓展中加深理解

在教学“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 孩子们对“暖”和“寒”的理解是:金沙水长时间地拍打着高高的石崖, 使崖壁变暖;大渡桥上的铁索十分危险, 寒气逼人。显然这样的理解是浅层次的, 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毛泽东主席那份喜悦、那份豪情?这里, 教师就可以适时进行拓展———拓展巧渡金沙江解放军欢呼雀跃的场景, 拓展飞夺泸定桥时那惊心动魄的镜头———此时仅仅是石崖变暖了吗?仅仅是铁索让人胆战心惊吗?“四两拨千斤”, 孩子们看着那一个个鲜活的画面, 思维豁然开朗:是的, 是胜利的喜悦让这陡峭的悬崖变得温暖如春;是凶残的敌人让这天险透出了刺骨的寒意, 但在英勇的红军面前, 又算得了什么呢?

同样的, 一篇《长征》让孩子们热血沸腾, 老师此时又顺势拓展了好几首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卜算子·梅花》《清平乐·六盘山》。诗歌的魅力是无穷的, 当孩子们朗朗诵读的时候, 又怎能不被毛主席那气吞万里的胸怀和雄视千古的睿智深深打动, 强烈感染呢?

“红色经典课文”中的拓展练习可以是画, 也可以是文;可以看, 也可以读;可以成为帮助理解的金钥匙, 也可以作为增量的强化剂。

4. 迁移中促进写作

“红色经典课文”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在学习中, 结合文本提供的范例进行适当的“迁移”, 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感受了《开国大典》的隆重、盛大的气氛后, 教师出示了“世博会”人头攒动的场景, 结合自己参加世博会的体会, 一篇篇精彩的小短文便诞生了。

在感知了人民群众的心奋、激动、自豪的心情之后, 教师让孩子们想一想, 什么时候我们也有这样的一种心情———“运动会”“拔河比赛”“奥运会”……那份激情总是让我们难忘。读读《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 既要写毛主席, 也要写观众, 还可以写写周边的环境;既可以写人们的神态, 也要写动作, 还可以加上心情。就让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 写写那同样让我们激动万分的场面。

精彩的范例加上饱满的情绪, 此时的“迁移”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课后练习:知行合一, 强调综合运用

本组“红色经典课文”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走近毛泽东, 感受他的风采采, , 同时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方法。在设计课后后练习时, 我们同样需要根据文本特点, 将“对人物的研究究””和“对知识点的运用”两者有效结合在一起。

1. 继续完善任务研究单

学习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 学“红色经典课文””更更要注重其认识的一个再提升的过程。所以, 我们要求学生生在课后取出预习时的“资料研究单”, 看看通过学习, 你又又获得了哪些新的信息, 对毛泽东这个人物又有了哪些新新的认识。

2. 撰写推荐书

学完了本组课文, 相信孩子们已经对毛泽东主席和和那段红色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积极鼓励孩子们们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观看各类红色影视作品, 在“研究单单””的基础上通过“我的推荐单”进行展示交流。 (见表四)

从这份随机选取的推荐单中, 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们已经走进了“红色岁月”, 对那个离自己生活十分遥远的的时代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 “内容梗概”的描述述、、“精彩片段”的选取以及“推荐理由”的编写又真真切切地地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这, 不就是我们期待的吗?

上一篇: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研究下一篇:乡镇党总支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