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未来

2024-07-31

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未来(共9篇)

1.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未来 篇一

性格决定命运 父母六种态度影响孩子未来

性格决定命运 父母六种态度影响孩子未来(东方IC供图)

父母期望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只要谈到孩子,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任性。但是与孩子们聊这个话题,却常常得到相反的回答,孩子们认为爸爸妈妈才任性呢。一些专家也认为,孩子的任性往往是父母任性造成的。在孩子性格形成过程中,家族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子女性格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在某些独生子女身上的任性自私、好吃懒做等性格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造成的。

专家认为,任性的父母,不仅教育出任性的孩子,而且还会对孩子的其他人格特征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在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忽略孩子个性的过分管制下,有的孩子变得软弱,有的孩子变得缺乏责任心,还有的孩子变得依赖性强、推卸过失等等。这些性格特征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人的人格缺陷,并最终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泉州幼师附属幼儿园郑玉华老师认为,现在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又忽略了孩子们的需要,再加上与孩子沟通时缺少方式方法,必然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当然,也不排除社会上其他因素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孩子的压力重,慢慢地就会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或者不愿意与人沟通,甚至变得任性并且偏激。

郑老师认为,父母最好多从孩子的立场出发,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知识,这会很好地纠正孩子的逆反心理。当然,孩子与父母健康、和谐关系的形成还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父母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不同的教育态度导致不同的性格特征。下面是常见的六种教育态度及其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溺爱、娇惯型

独生子女是很容易受父母溺爱的,其结果是使孩子容易养成依赖性,难于离开父母,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力,日后也难于适应社会。溺爱还容易养成娇惯蛮横,过分欲求,放肆任性,为我中心等消极性格。放任型

有的父母借口工作忙,或认为孩子很乖而不加管束,这类孩子常常独自玩耍,想干啥就干啥,容易形成自由散漫、目无他人的消极性格,又由于孩子缺乏社会经验,一旦遇到坏人引诱,很容易上当受骗,走上犯罪道路。

严厉粗暴型

有的家长信奉“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封建教育,对孩子实行苛刻的手段。虽然家长的愿望是好的,但这种压服专制的方法不但不能奏效,反而使孩子对家庭产生敌意,对父母产生对抗,形成粗暴性格。由于家长过分的羞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自卑心理的产生。

忽视型

由于不和睦或父母离异等原因,孩子往往成为“被遗忘的人”。这类孩子容易形成妒忌的心理,情绪不稳,自制力差,甚至有厌世轻生情绪。这类孩子也容易出现我行我素,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坏人引诱下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矛盾型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口径不一致,甚至父母中一方包庇孩子的错误,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或有恃无恐,以致助长他的不良行为。或者使孩子形成优柔寡断,好说谎话以致两面讨好的性格。

民主和谐型

一个民主和谐且讲究教育方式的家庭,容易使孩子形成勤奋、勇敢、诚实、自信、快乐、进取等性格,这是应当提倡的教育态度。

父母的表率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多以感官受外部刺激而出现的反应为主,在行动上的摹仿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品德高尚,行为文明,性格良好,孩子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摹仿他们,天长日久就会成为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形成一系列优良的性格。反之,父母若有不良的性格,如脾气暴躁,冷漠厌世,虚荣浮夸等也很容易“传染”给孩子。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对自己的消极性格和行为要加以控制。

2.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未来 篇二

一、宝玉世法平等、关爱万物的性格由社会大背景决定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人公, 是曹雪芹借以表达自己思想, 因而倾其心血和精力创造的艺术形象, 贾宝玉是“古今未见之一人” (脂砚斋语) 。他最为突出的性格特点就应该是世法平等、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这种性格推广开来, 就是追求民主平等, 关爱万物。一千八百多年以前, 汉灵帝年间, 曾官至太尉的刘宽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 刘宽正准备上朝时, 被端羹的侍婢将肉汤泼到了朝服上。刘宽非但没有责怪的意思, 反而问侍婢说:“羹烂汝手乎?”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羹烂汝手”。刘宽人如其名, 是宽厚的长者, 历来被人们奉为品德高尚的榜样。而在贾宝玉身上也发生过极其相似的事情。有一次, 玉钏不小心把一碗汤洒在了宝玉的手上, 这把玉钏吓了一跳, 宝玉不但没有责怪, 却问玉钏:“烫了那里了?疼不疼?”等大家都笑了他才觉出是自己烫了。又如, 贾宝玉看到龄官画“蔷”, 下雨了, 他还提醒人家快走, 别淋湿了。其实他也在雨中。再如, 为平儿理妆、为香菱找裙、“见到燕子与燕子说话, 见到鱼和鱼说话”, 由此可见, 宝玉不仅把博爱给了人, 给了当时地位低下的仆人, 给了有生命的鱼、燕子, 还给了没有生命的美人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在一定程度上宝玉已经超过了刘宽。以上的种种情况可能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爱博而心劳”吧。这种性质的爱, 或许就叫人道主义吧!当然, 宝玉的这种性格并非作者凭空想象而来的, 它有存在的大的社会背景。曹雪芹所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有所发展, 而曹氏家族正好居住在资本主义萌芽最集中的南京、苏州和扬州一带,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深深影响了对封建思想流毒认识较为深刻、本身就受到封建思想束缚的曹雪芹。因此, 曹雪芹饱含热情地把这种宝贵的思想赋予了他最钟爱的贾宝玉。

二、宝玉的性格由家庭环境决定

(一) 宝玉的任性

《红楼梦》中几次写到了宝玉的摔玉, 这固然和他平等的思想有关 (如初见黛玉) , 但更多地表现出了他的任性, 这是由他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家人的娇惯决定的。贾宝玉虽然在家行二 (仆人称其为宝二爷) , 但由于老大贾珠已死, 他理所当然地成了贾府的指定继承人。在贾府中最溺爱宝玉的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 贾母溺爱宝玉除了宝玉是贾府的合法继承人之外,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她众多的儿孙中“只有宝玉最像他爷爷”, 也就是贾母的丈夫。第二溺爱宝玉的应该是王夫人, 由于贾珠的早亡, 元春的入宫, 再加上她中年得宝玉, 这位在当时看来年纪已经很大的母亲就把满腔的母爱毫不吝啬地给了宝玉。还有一个人对宝玉的任性性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她就是王熙凤。这位贾府实际的管理者处处给宝玉开绿灯。当然, 她是为了讨好贾母和王夫人。于是宝玉就像月亮一样被众星环绕了, 这样的环境, 不想任性都难。

(二) 宝玉也有暴戾时

摔茶杯、撵茜雪、踢袭人、训晴雯, 宝玉这些暴戾行为也和他贵公子的身份相符。他是统治阶级, 这是理所应当的心理优越感。

(三) 宝玉的纨绔作风

贾宝玉之“陋习”──吃丫环嘴上的胭脂, 表现最为明显的当为一次鸳鸯去怡红院时他对鸳鸯的态度, 还有他对金钏的态度, 这直接导致了金钏的投井, 这难道不是宝玉的过错吗?宝玉应邀到冯紫英家与蒋玉菡、薛蟠等喝酒, 席间还出现了妓女云儿。可见, 宝玉并非完人, 他也沾染了纨绔公子的作风。

(四) 对权贵的艳羡

不能否认宝玉痛恨仕途经济, 但在文中他也流露出了对北静王的艳羡, 我们不能说这与他生活的环境无关。

3.性格决定命运 命运表现性格 篇三

《青梅》是《聊斋志异》中篇幅最长的作品之一。小说的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因此而构成的情节也离奇多变,曲折生动。这又是一篇具有长篇小说的架构,而经作者加以高度浓缩而成的一篇极其精练的短篇小说。

小说的女主人公青梅,是一个亦狐亦人的形象。但这亦狐亦人,并不像《聊斋志异》中其他的许多狐仙形象一样,是从艺术形象创造的特质来说的,就是说人物既有精怪的奇幻的一面,也有现实的普通人的一面。而青梅则主要是指她的血缘关系而言:她是人与狐交合而生的一个混血儿。小说的开头就写这个混血儿的来历,与《聊斋志异》其他篇一开头就从主人公本人落笔不同,这一篇是从青梅父母的相恋、结合写起的。这是为了要写青梅的性格,就先从她父母的性格写起,写出青梅的性格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别具一格的开头,只是全篇故事的一个铺垫。但这个铺垫不是一个轻描淡写的简单交代,而是一个自成首尾的栩栩如生的小故事,有情节、细节、对话,重要的是由此而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对整篇小说的布局来说,这个开头很像是一场大戏的序幕。待我们读到篇末,知道了青梅思想性格的基因来源时,才体会到这个开头设置的精妙和在塑造青梅形象中的重要意义。

小说的开头这样介绍青梅的父亲程生:“性磊落,不为畛畦。”这是说他为人胸怀坦荡,不为礼法所拘束。接着就通过生动的细节,写他的旷达不羁和勇敢无畏:“一日,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视之,无所见。宛转间,有女子从衣后出,掠发微笑,丽绝。程疑其鬼。女曰:‘妾非鬼,狐也。程曰:‘倘得佳人,鬼且不惧,而况于狐!遂与狎。二年,生一女,小字青梅。”作为人的父亲的性格,加上作为狐的母亲的美丽、慧黠、直率、大方,这些都在后文的情节发展中,逐步地从青梅的思想性格中表现出来。

情节很快就出现了大的转向。狐女叫程生不要另娶,答应为他生一个男孩作为条件(狐仙也受到重男轻女世俗观念的影响),但程生不顾狐女的劝阻另娶了王氏女。此后便发生了一系列影响到青梅命运的变故:狐女怒而弃青梅出走;不久程亦病卒;王氏别嫁。序幕中的人物很快就退场,主人公青梅便走向了舞台的中心。一场情节起伏跌宕的悲喜剧的大幕,就此正式拉开。

青梅成了孤女,这是她坎坷命运的开始。她无奈寄食于堂叔家,而堂叔是一个放荡无行的人,为了赚钱,就把她卖给了一个在家中等候放官的王进士。王进士喜欢青梅的聪慧,就用重金将她买来侍候他的女儿阿喜。这里一连出现了三个人物,真正重要的是王阿喜。这个故事,就主要以她和青梅两个人为中心演绎到底。

这两个人物的关系,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一主一婢,在身份地位上并不平等;二是虽然如此,但两个人一开始就相互喜悦,后来竟情同姊妹。这种亲近的关系,符合于今天的一个时尚用语“闺密”。“喜年十四,容华绝代”,这是写她的美,比之青梅的“貌韶秀”犹有过之。这里写阿喜的美,在后文的情节发展中是有意义的;而对两个人的关系来说,又还具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这两个亲密的女友,不仅是品德相当,就是外貌也是相匹配的。这是写两人虽然身份地位不同,却可以成为“闺密”的条件和原因。

作为一个婢女,小说首先写青梅的“善候伺”,以七个字来作形容:“能以目听,以眉语。”是说她的灵心绣口高出常人。常人只可以眉目传情,青梅却还能通过眉目而善解人意。但明伦对“以目听,以眉语”六个字大加赞扬,说:“写‘善候二字,神妙直到秋毫颠,觉‘灵心慧眼等字,俱成糟粕。”这样的评价,蒲松龄当得起。从清人的注解得知,这六个字原是从古典中化出来的,但读来却浑然无迹,就像是从作者的心中笔下自然流出的一样。“由是一家俱怜爱之”,青梅“善候”是她招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但同时也表明,她遇到的是一家好心人。在后来的逆境中,青梅遇到的,也处处都是好心人。古今都一样,社会再黑暗,还是好人多。

接着又出场一个重要人物张生。这又是一个好人,也是这个故事里的一个中心人物。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好人是由青梅发现和认定的,由此而引出一系列的矛盾纠葛,在这些矛盾纠葛中,青梅的眼光、心地和勇气得到了十分生动的表现。这位张生有这样几个特点:“家屡贫,无恒产,税居王第。性纯孝,制行不苟,又笃于学。”贫、孝、品行端正、读书勤奋,其中又特别突出地写他的孝行。视角取得很好,都是通过青梅的眼睛来写的,着重写了两件事:一是她亲见张生自己偷偷地咽糠喝粥,而让母亲享受肉食;二是父亲生病,生活不能自理,张生“抱父而私”(伺候他便溺),不仅不怕脏,弄脏了衣服还尽量不让父亲看见。青梅见此“大异之”。“大异”二字,见出青梅有眼光,有思想。她重德,首先是以德取人。只有自己就有孝心、孝行的人,才会敏锐地观察到并理解和高度评价这种行为。这里表面上看来是通过青梅来写张生,实际的效果却是同时又通过张生表现了青梅。下面小说围绕着张生,着重表现青梅与阿喜的关系。她们的关系是主奴,又是朋友,朋友的真挚情谊超越了主奴的界限,冲破了主奴的隔阂,但又并没有脱尽主奴关系的色彩。这一点,蒲松龄的描写是把握得非常准确的。先是青梅帮助阿喜,是主动的,勇敢的,积极的;而后是阿喜又反过来帮助青梅,虽然同样真诚,却显得比较被动、懦弱,甚至有些无可奈何。两个人的性格有着明显的区别。

青梅的不凡、不俗,更突出地表现在她从张家回来以后的所思、所为。她一回来就把所见告诉了阿喜,并且说:“吾家客,非常人也。娘子不欲得良匹则已,欲得良匹,张生其人也。”言辞语气,充满关切和信任,一点不像是婢女对主子说话,倒像是心心相印的朋友。更为难得的是,她本人也是一个未婚少女,而且身份和家境更接近于张生,要说论婚姻,她自己成功的把握更大。但她不是首先为自己谋划未来,而是为主人之女谋划未来。她先人后己,毫无私心。阿喜的反应是“女恐父厌其贫”。这六个字含义丰富,既反映出父女之间的关系,也揭示出人物的性格。从中透露出的重要信息:一是,暗示出阿喜本人是有意于这位品德高尚的书生的;二是,阿喜深知父亲的一贯思想是嫌贫爱富;三是阿喜的性格懦弱,虽然有自己的感情倾向,但对父亲是心存畏惧,只能服从。这些丰富的含义,就预示了围绕着这一婚姻事件,将产生多重复杂的矛盾冲突,由此而衍生出一系列曲折生动的情节。

她给阿喜出主意说:“不然,是在娘子。”意思是,一切看你的主意,父亲的嫌贫爱富不必考虑。青梅虽是一个婢女,却有眼光,有主见,有独立的人格意识。进而她又具体地替阿喜谋划:只要你本人愿意,我可以偷偷地去告诉对方,让他们找一个媒人来说合,你母亲一定会来跟你商量,只要你说同意,事情就算办成了。她乐于成人之美,而且对事情谋划、考虑得非常周到,年纪虽小,表现却非常成熟老练。而阿喜却缺少青梅那样的胆识和勇气,她内心犹豫、疑虑,惧怕父亲是一个方面,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她自己。她内心真正的顾虑是:“恐终贫为天下笑。”不是嫌他现在贫,是担心他一辈子都不能脱贫致富而被人耻笑。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不是流于表面,而是开掘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他将两个人物对比起来描写,一下子就显示出在眼光和识见上的高低。遇到矛盾和困难,青梅助人之心不变,她激励阿喜说:“妾自谓能相天下士,必无谬误。”这话说得自信果断,掷地有声。青梅不仅有见识、有眼光,而且有勇气、有智慧,敢说敢为,勇于担当。她竟亲自到张家去联络沟通,“往告张媪(张生的母亲)”,张媪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媪大惊,谓其言不祥。”老人家考虑问题是很实在的,一个富家大室的闺秀,主动让人找上门来要下嫁到贫苦人家,在她看来,这恐怕不是一个好兆头。这一看似有悖于常情常理的反应,却完全合乎人物的特定身份和思想性格:不是拒绝,是不敢高攀。文字如此精练,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却是如此深刻、准确,蒲松龄不愧为写作短篇的高手。

接着是写青梅的善言。她劝说张媪的一番话,表现出很高的智慧:“小姐闻公子而贤之也,妾故窥其意以为言。冰人往,我两人袒焉,计合允遂。纵其否也,于公子何辱乎?”这段话包含好了几层意思。第一,小姐是慕公子之贤,并不计较穷和富;第二,是我观察到她的真实意思才敢来告诉你的;第三,如果你们派媒人去说合,我和小姐两人会从旁做工作,估计成功的把握比较大;第四,退一步说,即使事情不成,也不会丢你家公子的面子。说得有情有理,合乎逻辑,各种情况都估计到了,全面细致,滴水不漏。水到渠成的结果是:“媪曰:‘诺。”

卖花人侯氏代张家去说媒的过程,矛盾迭起,从中充分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听说是贫穷的张家想要娶自家的女儿,“夫人闻之而笑;以告王,王亦大笑”。父母二人都以笑来回应,父亲还是“大笑”。这里的两个“笑”字,与前面写阿喜“恐父厌其贫”相呼应,真是知父者莫如女,这是富人贱视穷人的一种恶劣表现。他们对女儿的婚姻大事,看起来似乎也还有通达的一面,没有当时就自作主张断然拒绝,而是叫女儿来,告知此事,征求她的意见。但实际上却只是一种对女儿的试探。小说写阿喜和青梅两人对此事的态度,生动、准确、传神,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心理都跃然纸上。“唤女至,述侯氏意。女未及答,青梅亟赞其贤,决其必贵”。青梅的“抢话”,表现了她热情助人的急切心情;而阿喜慢半拍未及回答,则表现了她的稳重和迟疑,其中还透露出对父亲的畏惧。母亲对女儿说:“此汝百年事,如能啜糠覈也,即为汝允之。”深知父母心思和习性的阿喜,并未立即表示同意,而是表现为:“俯首久之,顾壁而答”。她在慎重思考,主意是有的,但能不能说,怎样说,却颇费斟酌,所以有好一阵的迟疑。“顾壁”二字尤为传神,显示出她是明确地意识到父母亲是不会同意她的选择的,但又不能不说,因此回答时不敢正眼看着母亲。回答的内容表现了她的聪慧机敏,意思很明确,却说得非常婉转含蓄。她先是将富贵归之于天命,而且从贫与富两面来说,含蓄而又坚定地表达了她相信张生是属于“不贫者无穷期”的那一类的。最后以一句“是在父母”作结,表示一定会听从父母的决定。然而父母的“征求”意见,只是“将以博笑”。这里的一个“笑”字,与前面写两人轻蔑的“笑”相呼应,进一步表现了他们嫌贫爱富的特性。母亲“及闻女言,心不乐曰:‘汝欲适张氏耶?”这时小说写阿喜的表现绝妙:“女不答;再问,再不答。”两问两不答,却正是她的回答,无言的回答比有言的回答,表现得更加坚决。这一态度,揭示出阿喜的内心矛盾和隐秘,同时又预伏了下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母亲的怒斥很有份量:“贱骨了不长进!欲携筐作乞人妇,宁不羞死!” 话说得很重,表现了在贫富和家世利益面前,对爱女的粗暴态度。“女涨红气结,含涕引去”,对阿喜的性格刻画是非常准确的:有主见,但懦弱,不坚定,缺乏反抗精神。

青梅则表现出另一种精神气象。“见(阿喜事)不谐,欲自谋”。“自谋”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自己的幸福。而且一旦下了决心就付诸行动,勇往直前,乘夜便独自到张生的住所去。对两人会见的描写,完全是性格化的。青梅是在张生夜晚读书的时候突然出现的,“生惊问所来,词涉吞吐”。“吞吐”应该是指青梅的回答,虽然勇敢,却毕竟有少女的羞怯,不能痛快直言。可以让我们想象出她当时的神态。“生正色却之”。在遭到严肃的拒绝之后,青梅是这样的表现:“泣曰:‘妾良家子,非淫奔者;徒以君贤,故愿自托。”大胆告白,直诉所求,但情意凄切,出语诚恳。“自托”二字,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表现出一个少女为追求自己的幸福而表现出的一种非凡的胸襟和勇气。青梅是慕张生之“贤”而生爱的,这一点对张生有所触动。但为人正派的他仍然是义正辞严,坚决地予以拒绝:“生曰:‘卿爱我,谓我贤也。昏夜之行,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夫始乱之而终成之,君子犹曰不可,况不能成,彼此何以自处?”这一番话,表现出张生光明磊落的君子之风,既自爱,又尊重对方。这更证明了青梅对他“贤”的判断与追慕是很有眼光的。而“能成”与“不能成”之说,又在艺术表现上暗中留下了余地。聪明的青梅从“能成”的一面去理解和争取,于是回答:“万一能成,肯赐援拾否?”“援拾”就是接纳之意。

两人的关系在矛盾中实际已经进了一步。此时张生的内心也有了变化,并向青梅道出了真实的想法:“得人如卿,又何求?但有不可如何者三,故不敢轻诺耳。”意思是说,我内心是很愿意的,但有三个难题不好解决。语气和想法都有了松动和回旋的余地。在青梅的询问下,张生所谓的“不可如何者三”是指:第一,你不能自主自己的婚事(这时张生还不知道青梅的婢女身份,当是指遵从父母之命而言);第二,即使你能自主,我也必须听从父母之命;第三,即使我的父母同意,但你一定出身富贵之家,我家贫必不相配,这更是极难解决的大难题。因而催促她赶快离开,以免瓜李之嫌。说得堂堂正正,有情有理,表现出高尚纯洁的美好品德。青梅与张生是同一流人物,因而虽然遭拒,却能理解、接受。故在临去时,嘱张生曰:“君倘有意,乞共图之。”张生以一“诺”字来回答。一个是爱贤,一个是因对方爱贤而心有所动,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得到展示,而人物性格又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此前主要是写青梅对阿喜的帮助,此后就反过来主要写阿喜对青梅的帮助了。两个人是在互相帮助中逐渐深入理解而成为真诚的朋友的。从张生处回来之后,在青梅和阿喜之间发生了一场误会和冲突,从中进一步展现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当青梅告知阿喜晚上到张生家去时,“女怒其淫奔,将施扑责(露出主子面目)。梅泣无他,因而实告”。阿喜听后感叹说:“不苟合,礼也;必告父母,孝也;不轻然诺,信也:有此三德,天必祐之,其无患贫也已。”这是她对张生品行的认识和在此基础上对他命运的判断。与青梅一样,阿喜也是以德察人,以德评人,并且以德来判断其未来前途的。这一评判证明了阿喜与青梅之间有相近的眼光,内心有息息相通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两个人的品德也同样高尚。阿喜在确认张生将来必有富贵前途的情况下,跟青梅之前一样,不是首先为自己着想,而是为做婢女的青梅着想。她问青梅:“子将若何?”青梅毫不含糊地回答:“嫁之。”其直率与痛快,则与阿喜判然有别。“女笑曰:‘痴婢能自主耶?”这里的“自主”,并不是指父母之命,而主要是指她的身份是一个没有人身自由的婢女。称她为“痴婢”,虽然是主子语气,却显得亲切,听不出有一点贱视的意味。青梅非常坚决地表示:“不济,则以死继之!”表现出她对爱情追求的真诚和执著。阿喜也毫不含糊地表示:“我必如所愿。”也就是说,我一定会倾全力帮助你实现愿望。但是要帮助青梅实现愿望,对阿喜来说并非易事。张生家贫,而青梅又无力自赎,这桩婚姻要真正实现,是非常困难的。要让青梅不花钱就能获得自由,父母一关是通不过的;而去请求父母放弃赎金,阿喜又没有这个勇气。阿喜虽有决心,却在困难面前也不免踌躇,并发出这样的沉吟:“是非我之能为力矣。”无助的青梅“泣数行下,但求怜拯”。阿喜无法可想,便把自己的私蓄拿出来资助青梅,张母又“多方乞贷,共得如干数,藏待好音”。

机会终于到来。阿喜乘父亲迁官之机,建议母亲将青梅遣送出去。母亲本来就认为“青梅太黠,恐导女不义,每欲嫁之,而恐女不乐,闻女言甚喜”。本来是顺手推舟,却又好事多磨。过两天有一个佣保妇来为张家说媒。“王笑曰:‘是只合耦婢子,前此何妄也!”这一“笑”字,又与前面的两“笑”字相呼应,进一步揭露了富贵人家卑视穷人的丑恶嘴脸。更坏的是,他还想把青梅卖给人家做小妾,以此赚取比当时购买所花高出一倍的钱。在阿喜坚执而动情的劝说下,才勉强同意以原价让青梅赎身嫁给张生。

在阿喜随父赴任与青梅离别之前,写了一段青梅嫁到张家后的表现,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生对父母已经是十分孝顺了,而青梅孝顺翁姑犹有过之:勤劳操作家务,吃糠咽粃都不以为苦;更以刺绣为业,因技艺精巧而广受欢迎,很快就改善了穷困的家境。更重要是为了张生能专心读书,家务之外还担负起全部的经纪事务,因此而得到了全家人的爱重。

这以后两个人的命运就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相别之时,阿喜对青梅泣曰:“子得所矣,我固不如。”这八个字是后半部情节的概括和预示。而青梅则明确表示,自己命运的好转,是由阿喜所赐,她是受恩知报,不会负义的。这又为全文的结局伏下一笔。

情节的发展突然风起浪湧,阿喜家急速破败:半年母卒;又二年父坐罪,被罚破产,从者逃散;继而又染疾卒;不久唯一跟从她的一位老媪又卒。阿喜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由一个生活优裕的富家女而突然跌入低谷,经受了各种生活的磨难。但蒲松龄总是让他笔下品德高尚的好人得到好报,因此在他的艺术构思中,一面写她受难,一面又同时写她总是遇到好人,得到救助。

阿喜遇到的第一个好人就是邻妪。邻妪因同情而劝她出嫁,她回答:“能为我葬双亲者,从之。”在“伶仃益苦”的情况下,她对父母仍然孝心不改。邻妪赠以斗米,并按她的要求帮助她寻找合适的对象。但是,家贫者无力为她安葬双亲,而富有者却又嫌她是败落人家的女儿,高低难成。于是为她本人的生活着想,劝她嫁给一位姓李的人家做侧室,可以解决厚葬双亲的问题。初时大哭拒绝,说:“我搢绅裔而为人妾耶!”“妪无言,遂去。”情节的发展在此作一顿挫,一则表现阿喜处境之可怜,二则继续表现她对双亲的孝心。后来竟至沦落到“日仅一餐”都无以为继,半年后完全不能支持,连自杀之心都有了。之所以苟活下来,就只是为了要收葬双亲的尸骨。最后不得已,只好从听邻妪的意见,嫁给了李姓做小妾,才将一直挂念于心的双亲安葬。

裹腹之忧解决了,但新的磨难又接踵而至。先是李姓的大老婆极为悍妒,即使丈夫谎称是购来的婢女也不能容忍,“暴怒,杖逐而出”,以致使她“披发零涕,进退无所”。这时候又遇到了第二个好人老尼。老尼将她接到庙里,她要求剃度出家。老尼同样有慧眼,善识人相,看出她不是一个长久沦落的人,劝她留在庙里劳动为生,以待时运好转。这里写老尼的预测,既与前面青梅对张生的预测前后映衬,又为下文写阿喜命运的转折预伏一笔。但其间又写她经历了多次无赖恶少的调戏骚扰,以至使她“号泣欲自死”。继而又有贵族公子过庵而欲娶为小妾,逼得她“欲乳药求死”。公子纠缠不放,后又派家奴到庙里来威胁,“女大悲,又欲自尽”。这些危难,都在善良的老尼的悉心保护下,一一化解,终于平安地活了下来。其间,小说穿插了一段阿喜夜梦父亲的情节,父亲对她除了对以前未同意她与张生的婚事表示悔愧外,就是劝她“但缓须臾勿死,夙愿尚可复酬”。加上天明后,老尼望其气色而惊曰:“睹子面,浊气尽消,横逆不足忧也。福且至,勿忘老身矣。”预示了阿喜的命运即将逆转。梦境的穿插,虽然表面看来与前后情节关联并不紧密,稍嫌突兀,但在艺术构思上,却为写全文喜剧大结局而预先作了布置。下文写与青梅的重新团聚,的确是大出人意料之笔,但有了上文的布置,也给人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暴雨翻盆”之际,有人来敲庙门。众人大惊,以为又是贵公子派人来捣乱。开门一看,竟是一群女奴簇拥一个丽人来,“仆从煊赫,冠盖甚都”。来者不是别人,正是相别多年的青梅。这时张生任职司李,她已经贵为司李夫人,正好经过此地,入庙“暂避风雨”。聊斋用笔,总是变幻莫测,在山穷水复之时,突然又见柳暗花明。阿喜被发现的过程,也写得极为曲折:先是夫人入殿中,“移榻肃坐”,而“家人妇群奔禅房,各寻休憩。入室见女,艳之,走告夫人”。在雨停将离去之前,“夫人起,请窥禅院”,这才由老尼“引入睹女”。这一见非同小可,夫人“骇绝,凝眸不瞬;女亦顾盼良久”。然后从不幸的阿喜眼中确认:“夫人非他,盖青梅也。”这一突如其来、出人意料之笔,出自蒲松龄的精心构想,层层铺垫,层层转折,最后才用重笔写出“盖青梅也”四个字。在此,冯镇峦评云:“‘青梅也三字,天上落下。”但明伦评云:“层层疑骇,惊鬼惊神,至此列开旗门,将军突现,令人目炫神摇,笔亦跳脱欲飞。”都道出了这段描写文字飞动、笔法转折之妙。

“各失声哭,因道行踪”,用回叙的笔法,补写两人分别以后各自的遭遇,而又以青梅为主。阿喜听后,“叹曰:‘今日相看,何啻霄埌!” 两个人的境遇,此时竟有天壤之别。但这不但没有成为两人友情的障碍,反而以此为契机,作者着意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青梅感念旧情,胸怀坦荡,笑曰:“幸娘子挫折无偶,天正欲我两人完聚耳。”接着就“取珠冠锦衣,催女易妆”。阿喜还对同处一室心存疑虑,觉得“其名不顺”。而青梅却十分坦然,毫无犹豫地说:“昔日自有定分,婢子敢忘大德!试思张郎,岂负义者?”不仅自己,而且还带出丈夫张生,都是受恩知报,讲求义气的人。果然,到任上会见张生家人,“母子皆喜”。因为有从前张家求婚被拒的经历,故“女拜曰:‘今无颜见母!”张母的反应是:“笑慰之。因谋涓吉合卺(择日举办婚事)”。这里的一个“笑”字,与前面张家向王家求婚时,阿喜父母的两个“笑”字遥相映照,显示出两者之间在品德和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异。阿喜婉拒,说:“倘念旧好,得受一庐,可容蒲团足矣。”对此,“梅笑而不言”。这一“笑”字,也用得十分精妙,含蓄中透出狡黠和爱怜,既与张母的慈祥之笑,也与前面阿喜父母的轻蔑刻薄之笑,形成进一层的映照,都在人物思想品格的表现上起到了令人深思的作用。经过精心的准备,“及期,抱艳妆来”,在鼓乐声中,为她与张生举行婚礼。阿喜虽然“左右不知所可”,但被“梅率婢媪强衣之,挽扶而出。见生朝服而拜,遂不觉盈盈而亦拜也”。青梅将阿喜扶入洞房,坦然大方地说:“虚此位待君久矣。”她将已经得到的正妻位置慷慨地让给阿喜,视此为对阿喜当初真挚的同情和热情的帮助理所当然的回报,还嘱咐张生:“今夜得报恩,可好为之。”此后,青梅一如过去“事女谨,莫敢当夕(指守礼而不敢替代正妻的位置)”。阿喜为此也感到不安。“于是母命相呼以夫人;然梅终执婢妾礼,罔敢懈”。

按蒲松龄好人必得好报的观念,小说最后的结局当然是非常美满的。张生“行取入都(升官进京)”,路过尼庵时送给老尼五百金作为寿礼,尼只受二百,也是用来建祠和为王夫人立碑。两人都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张生后来官至侍郎,两位夫人都为他生育了子女。“张上书陈情,俱封夫人”。

小说热情地歌颂了青梅与阿喜之间的真挚情谊,而这种情谊是建立在人物美好品德之上的。立德和颂德,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思想红线。人物的美好品德主要表现在:真诚、善良、热情助人、孝顺父母。而对青梅,则更歌颂她的眼光、胸怀,“能识英雄于尘埃”,先人后己,以助人为乐。而与此相映衬的,是对“弃德行而求膏粱”、嫌贫爱富的思想作了善意的批评。但明伦在篇末总评中称这篇小说“是为有关世教之言”。但蒲松龄时代的世教,在今天看来是有精华也有糟粕的,青梅严守等级观念,甘于婢女的地位,得正妻之位而固求只做侧室,这已经超出了友情的范围,透露出些许封建思想的气息。

4.性格决定命运作文 篇四

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模式,性格决定未来。有时候,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一个人的成败。然而,正确使用一个人的性格和在正确的时间展示自己的性格是关键。性格是人们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心理特征,如理智、沉着、坚韧、坚持、含蓄、坦率等。一个人的性格从小就被塑造了。因此,要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必须有正确的渠道。虽然性格中有先天的因素,但也有后天的变化。因此,为了成功,一个人不仅需要聪明的头脑,还需要决定自己命运的性格。只有这样,一个人才有机会达到成功的顶峰。

各种性格的人都有自己独特而一致的待人方式,这种方式有时会让你崩溃。在别人眼里,理性的人是明智和冷静的。他们通过思考了解自己,但由于缺乏生活能力,他们很难与人接触。天马行空的人可以从偶然的事情中判断小范围的环境变化,但是他们经常给人一种漠不关心的印象等等。虽然他们有别人没有的个性特征,但他们不知道他们已经失去了许多重要的东西,许多个性,并且有他们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为什么不试着培养多重人格,并在不同的时间使用相应的人格呢?

法国作家让-&米德多;吉罗说:从我们的童年开始,每个人都编织了一件无形的外衣,它渗透到我们吃饭、走路和对待他人的方式中。这件外套是我们的特色。嗯,你的一举一动,你随意的选择,都是由你的性格决定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性格是多么重要。

5.性格决定命运作文 篇五

一种性格,一种命运。家喻户晓的爱迪生,小时候被人看作是笨孩子,在大多人眼里,他长大后肯定没多大出息;可是后来他发明了灯泡,给了整个世界的夜晚一片光明,他也因此在世界上闪闪发光。人尽皆知的物理学家牛顿,因为被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了头,从而为物理学术界力学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难道他们的成功都只是巧合的遇到了某种外物诸如灯泡、苹果而发生的幸运奇迹吗?不,不是的。那是因为在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善于观察、积极思考的性格,才有了他们后来的巨大成就。

一种性格,一种命运。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结伴穿过沙漠。走到途中,水被喝光了,其中一人也因中暑而不能行动。同伴把一枝枪递给中暑者,再三吩咐:“枪里有五颗子弹,我走后,每隔两小时你就对空中鸣放一枪,枪声会指引我前来与你会合。”说完,便满怀信心找水去了。躺在沙漠里的中暑者却满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吗?能听到枪声吗?他会不会丢下自己这个“包袱”独自离去?暮色降临的时候,枪里只剩下一颗子弹,而同伴还没有回来。中暑者确信同伴早已离去,自己只能等待死亡。想象中,沙漠里的秃鹰飞来,狠狠地啄瞎了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体……终于,中暑者彻底崩溃了,把最后一颗子弹送进了自己的太阳穴。枪声响过不久,同伴提着满壶清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赶来,但看到的却是中暑者温热的尸体……有时候就是这样,只要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也许命运就截然不同了。

一种性格,一种命运。世人最崇敬的德国音乐家,被誉为“乐圣”的贝多芬,小时候家境清寒贫穷,全家人相处的气氛也不和谐。在他28岁时,双耳失聪,但他身残志坚,失聪后完成了九部《命运交响曲》。与此同时贝多芬留给后世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倒下”成了不少身残志坚的人挑战不幸命运的人生信条。

6.性格决定命运作文 篇六

十年前,中专毕业那年,我还是个很贪玩的女子,青春年少,所有的美好时光都用来吃喝玩乐。我想那个时候,我定是不让母亲省心、朋友安心的丫头,从母亲的“五指山”的束缚里挣脱出来,我便以为外面的广阔天地就是我自由飞翔的起点,是我渴望的所有。

那一年,事实上,我也只能算是碌碌无为,平平庸庸地过了一年。那一年,吃尽了苦头,历尽了磨难,看尽了世态炎凉,看透了人情冷暖,一颗心,迅速成熟起来,直到坚硬如磐石。

曾以为自己就真的无可救药了。纹身、喝酒、玩乐,没有一点清纯女子的模样,也没有一点良家女子的模样,而我骨子里的薄凉与温婉却又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小太妹”。那个年华,我想我是足够张扬高调的。

我不那么美丽,却释放着热情;我不那么单纯,却散发着野性,那是个疯狂的年代,那是个足以让自己为之感叹一生、铭记一生的年华。那个时候的我,许是无法想到多年之后,我将以这样温良柔顺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我以为,我真正完了,我的人生就是在那样的浑浑噩噩之间消磨殆尽;我以为,我真正完了,我的生活就在那样的黯然神伤里慢慢流逝。

我想,我从前,定不是个好孩子,更不是位好女子。那么美好的青春年华,我没有用来奋斗不息,没有用来努力进取,我只记着KTV里那些闪耀的光芒,那些动感劲爆的音乐,那些灯红酒绿,那些痴男怨女,她们蒙了我的眼,让我彻底迷失了方向。

母亲是个好胜要强的人,父亲是个懦弱温善的人,父母之缺点与优点在我的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外表柔弱,内心却极坚定,外柔内刚,总给人一种错觉,类似我是那种不晓得居安思危的女子,一味柔媚,却没有原则,不求独立。

殊不知,在后来的年岁里,因为经历了太多,也曾受到伤害,也曾被人讥笑。重压之下必有反击,我的性格也在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发生变化,变得坚毅、变得淡定、变得从容,再不是豆蔻年华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丫头,而是一个懂得审时适度的女子,以一腔热情在职场里驰骋,渴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广袤天地。

去年六月,坚持了几年的大专自考终于结束了,心里没由来一阵轻松,虽然只是小小的一个目标,我却感觉自己迈了一大步,几年时光,在工作、家庭、生活、学习之间周旋,一颗心早已负累,却实在不肯放弃,因为我始终觉得,要么不做,要做做好。既然已经选择了自考,那么不毕业,我是不会罢休的。

之所以如此,依旧是性格使然,是骨子里那一份执著与坚定,促使我能够在自己所订的目标里,循序渐进地去摸索,去实现,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长城非好汉,就是这股子韧劲让我能够一步一步靠近自己的目标,且不偏不倚地为之而努力向前。

十年之前,那个沉醉于灯红酒绿的少女,已经从生命的荒芜里走出,走向了绿洲,在自己的心灵后花园开垦出一片肥沃的土地,种上了希望,播下了期许,带着风清云淡的心境,从容不迫地走在人生路上,前方,有坎坷,有崎岖,却阻止不了我前进的步伐。

生活,永远相信勇者无敌。

性格决定命运。如今,从一家工作安逸的公司走出来,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一份新的工作,一个新的环境,面对一些新的人,还是偶尔会有迷茫紧张的感觉,却不再会害怕,更多的是淡然面对。

世事如棋,每走一步,都需要精心设计,因为举棋不悔,人生更是没有回程票可售,没有后悔药可买。有什么样的性格,就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的,我一直相信会是这样。

一个人的性格,在童年时候已经基本形成,之后可能会在现实生活面前有所改观,但融入骨髓的,恰恰是那最纯粹的一点,是我们想要改变却又无法改变的,犹如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

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培养一些高雅的爱好,弥补性格里不足的部分,让自己拥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让自己更有资本去获取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不必太复杂,简单就好;人生,除却繁文缛节,清风明月为佳。

7.性格决定命运 篇七

关键词:刘姥姥 林黛玉 性格 命运 结局

刘姥姥与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两个很重要的人物,她们的身上有着封建社会里最为典型的性格,她们截然不同的性格也有值得比较之处,笔者从性格特点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挖掘作者塑造这两个典型人物的深远意义,探索性格对于人的命运的决定性作用。

古语有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强调了养成良好的性格对于命运的重要作用。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性格各异的四百多个人物,体现了《红楼梦》的主要艺术成就,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造成了他们行为的不同特点,也导致了他们各自的命运结局。

在“人间百态尽显,世间诸景皆备”的大观园中,群芳荟萃,百花争相斗妍:高洁如幽兰的黛玉;富贵如牡丹的宝钗;坚贞如寒梅的李纨;娇艳如海棠的熙凤;清丽如水仙的湘云;洁白如杏花的探春;俏丽如梨花的迎春;清新如秋菊的惜春……大观园群芳的悲剧是对女性的颂歌,而林黛玉由于性格造成的命运悲剧更是“万艳同悲”的大观园女儿青春、情感、品格以及生命的象征。“世外仙姝寂寞林”,贾府中的林黛玉一直是孤独寂寞的,体弱多病的体质加上她多愁善感、敏感多心的性格,造成了她红颜薄命的悲剧命运。可惜更可叹!

相较于林黛玉,刘姥姥在贾府可谓是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是个具有光辉形象的人物,作者对刘姥姥的形象的刻画也是着墨颇多,三入荣国府也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进荣国府,刘姥姥获得王熙凤的恩惠;二进荣国府,刘姥姥不仅获得贾母和王熙凤恩赐的银钱,还博得了众人的同情;三进荣国府王熙凤临终托孤,刘姥姥救了巧姐儿,报答了王熙凤的恩情,可谓是“喜获恩惠又报了恩,声名俱得”。实际上,刘姥姥与贾府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作为一个外来者,能够在贾府如鱼得水,凭借的正是她智慧的处世哲学。而林黛玉与刘姥姥遭遇的不同结局,正是由她们各自的性格决定的。

一、生性孤傲与谦近随和

天世外绛珠仙草转世的林黛玉,恰如世外仙子般不食人间烟火,“群芳之中我独洁”,林黛玉是高傲的。林黛玉天资聪慧,又自幼好学,所以她才华横溢,高人一筹,一般人她不放在眼中;再加上林黛玉很小就被送到贾府,寄人篱下而不愿意与他人相处,在别人的眼中她是孤傲的。和贾宝玉一样,林黛玉憎恨繁文缛节、蔑视功名权贵,她看不起一般的世俗之人,偌大的贾府,她只把贾宝玉当做知己。林黛玉不受世俗的约束,不喜与人交往,他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她才情非凡,处处高人一等,这些都促成她孤傲的性格。林黛玉轻视周瑞家的,歧视刘姥姥,

她也瞧不上邢夫人、薛姨妈之流看似高明实际上愚蠢的手段。在薛宝钗来到贾府后,林黛玉孤傲的性格在对比之下显得尤为突出。《红楼梦》原文中有:“不想今日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顽耍。”[1](第五回),在与薛宝钗的对比之下,林黛玉孤傲的性格更为突出。在待人接物上,林黛玉是傲气的,所以当贾宝玉把在北静王处得来的鹡鸰香串转赠给她时,她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毫不在意地把香串掷于地而不取(第十六回)。林黛玉自尊高傲,最怕别人小看她,所以在史湘云心直口快说出唱戏的小旦“倒像林妹妹的摸样儿”的时候,她会生气恼怒,冷笑“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第二十二回)。林黛玉在贾府中是不喜欢串门的,就连怡红院也很少去,孤傲的性格使得别人不喜欢与她相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林黛玉常常都是独自一个人。

不同于林黛玉的孤高自傲,刘姥姥是最为谦近随和的。与林黛玉孤傲自傲遭人排斥相比,刘姥姥谦近随和的性格为她在荣国府中赢得了不少的人气,前两次进入荣国府逐渐获得了众人的好感便是最好的体现。作为一个外来者,刘姥姥在荣国府中小心翼翼,百般谦卑。初入荣国府一见王熙凤就放低姿态:“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得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比王熙凤大五十多岁的刘姥姥,以“你老”来称呼王熙凤,还一口一个“你侄儿”的在王熙凤面前称呼自己的女婿狗儿。王熙凤最后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感激之余,刘姥姥还不忘恭维一番:“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第六回)。作为一个和王熙凤八竿子打不着的外来者,刘姥姥能赢得王熙凤的好感,拿到王熙凤恩赐的二十两银子回家,谦卑的性格赢得了好感是主要原因。二进荣国府,刘姥姥更是满载而归,不仅得到了贾母恩赐的一百两和王熙凤给的八两银子,还得到了平儿、鸳鸯等丫头的同情。大观园中的刘姥姥,谦近随和的性格赢得了众人的好感。二进荣国府刘姥姥是带了新鲜瓜果蔬菜来报恩的,进到荣国府见到平儿和众丫头不仅自己忙着问好,还代替家里面的人问好。在平儿等丫头的面前,刘姥姥一口一个“姑奶奶”“姑娘”的称呼,将头一起摘下的瓜果带来给贾府的人尝尝鲜,说是“孝敬给太太奶奶们,算是略表穷心。”。之后刘姥姥受到贾母的接见,刘姥姥更是谦敬有加,她称贾母“生来就是享福的人”,逗乐了贾母,赢得贾母的好感。在大观园中,王熙凤在刘姥姥头上插满一头的菊花,刘姥姥明知被捉弄也不气恼,反而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竟这样体面起来。”在布满青苔的羊肠小道上滑倒的她马上就爬起来,不仅没有抱怨丫头们不拉她,反而提醒姑娘们别让绣鞋染了泥,众人拍手大笑,刘姥姥也不介意;在宴会上,刘姥姥在王熙凤和鸳鸯合伙捉弄下闹出了大笑话,被众人取笑却不抱怨,始终毕恭毕敬,笑脸相对(第四十回)。与林黛玉待人处事上的傲世轻物相比,刘姥姥宽容大度的性格无疑更能使身边的人生出好感。

林黛玉的恼怒使史湘云给她打上了“小性儿”的标签,也让贾宝玉在她与史湘云之间左右为难。《问菊》中“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第三十八回)一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林黛玉孤标傲世的性格,林黛玉虽是问的菊花,但何尝不是她自己呢!林黛玉如此的孤标傲世,又有谁能跟他一同隐居呢?在黛玉的身边,只有贾宝玉一个能够与她倾心相交的人而已。而刘姥姥谦近随和的性格则让她博得了贾府众人的同情,离开贾府时,贾母、王熙凤、平儿等的馈赠便是最好的证明。

二、多愁善感与积极乐观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才貌无双而又多愁善感,最终红颜薄命的形象。香消玉殒的“林妹妹”留给世人无尽的叹息,真是应了那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第二十七回)。林黛玉整日“以泪洗面”,最终“泪枯夭亡”的悲剧结局与她多愁善感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林黛玉身世坎坷,她从小寄人篱下,对于贾府她从来没有归属感;她才情无双,又有着一颗敏锐的心,容易对自然万物产生感应,常常触物生情,这些都导致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林黛玉孤高自许,但她却是一个“见花就落泪,对月便伤心”的人,而她的多愁善感又往往只是她敏感多心的表现。原文中:林黛玉听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一句,马上联想起古人诗中“水流花谢两无情”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下人间”两句,仔细忖度,便觉得心痛神驰,眼中落泪(第二十三回)。林黛玉忖度诗词,便马上联系自身,感伤自己的身世,实在是自寻烦恼,让自己平添了许多的愁绪。而林黛玉两次葬花、独自感花伤己、含泪低吟的情节,更深刻地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花开花谢,日月交替,春去秋来,四季变换,这一切本属自然现象,但在林黛玉这里,则成为了她感人伤己,悲戚哀伤的引导者。

她多愁善感,所以她比别人更敏感,也比别人容易多心,第二十六回中,林黛玉前来怡红院找贾宝玉,但正生气的晴雯误以为林黛玉是别的丫头而没有开门,林黛玉就马上胡乱猜测贾宝玉是有意而为,就独自一人在墙角边上伤心悲戚起来。晴雯闭门未开是由于没听出是她的声音,但林黛玉马上将这件小事与自己的身世联系起来,认为“虽说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此怄气,也觉无趣”(第二十六回),一面想还一面垂下泪来。轻易地将生活中这样的小事与自己的身世命运联系起来,实在是林黛玉敏感、多心的表现。林黛玉常常触物伤情,因为一件小小的物品便黯然神伤,所以在收到薛宝钗赠送的家乡土物时,她会非常伤心,感叹自己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人篱下。在与贾宝玉的爱情中,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她患得患失,对贾宝玉早就芳心暗许,却又总是猜忌排斥,对于薛宝钗她更是防范在心。她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第二十七回),始终执着于追求纯洁、理想的爱情,但她的患得患失、小心翼翼却没有换来一个好的结局。

刘姥姥积极乐观的性格显示出了一个下层低贱者的高贵之处。古诗中有“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2],人生在世不称意之事时有发生,每个人都应该具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刘姥姥的性格当中体现的正是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家道中落、日子艰难,但刘姥姥从不怨天尤人;身处贾府这样的豪门望族,刘姥姥也不盲目自卑。刘姥姥教导承受不住生活压力、在家闲寻气恼的女婿:“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什么男子汉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第六回),刘姥姥对于生活的信心,并没有在坎坷艰辛的岁月中被磨灭。刘姥姥想出了去贾府讨好处的出路,毅然地带着板儿踏入贾府的大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入荣国府不仅得到了一百多两银子,还受到了贾母的款待。在人情冷暖面前,刘姥姥抱着搏一搏的心态来到贾府讨好处,这样的行为需要的是勇气。刘姥姥心态乐观,面对贾府小姐丫头们的捉弄调笑,她从来都是一笑置之。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刘姥姥在田地里数十载躬耕不辍,年纪大过贾母却依旧身体硬朗,不仅与她平日田间劳作的锻炼有关,更与她积极乐观的性格密切相关。

托尔斯泰说:“生活,就应当努力使之美起来。”勇敢迎接生活挑战的人,往往是积极乐观的人。刘姥姥可谓是历经磨难,八十多岁的年纪还要为一家人的生活四处奔波,饱经磨难却不怨天怨地,这样的心态取决于她积极乐观的性格。而林黛玉体弱多病却又心理脆弱,弱不禁风却又敏感多心,常常因为小事生气恼怒,无谓感伤以致终日以泪洗面,瘗玉埋香,世人皆叹!如果林黛玉能像刘姥姥一样,拥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平常心,不再患得患失、自悲自怜,在贾府中与众姐妹快乐地生活着,也不会有红颜薄命的悲剧结局。

三、尖酸刻薄与宅心仁厚

林黛玉是个才女,但说话做事未免刻薄,《红楼梦》中林黛玉给我们的就是一个言语尖酸刻薄、得理不饶人的形象。林黛玉是一个极其自尊的人,从来不容许别人侵犯她一点点的自尊心,她往往得理不饶人,语中带刺,气势汹汹,表现出尖酸刻薄的一面。个性豪爽的史湘云批评林黛玉“专挑别人的不是,见一个打趣一个”她常常用利刃式的言语刺痛对方,言语尖刻,不依不饶,虽然林黛玉口才出众,但她的口尖舌利也引起了别人的反感。丫头小红也曾说林黛玉:“嘴爱刻薄别人,而且心又细”,尖酸刻薄性格让丫头们也对她敬而远之。生性敏感的林黛玉有着一颗极其敏感的心,大观园中的任何一件事都逃不过她的感知,她往往一眼就看到事情的实质,轻易就看出别人心中的想法,可她不懂得隐藏,为逞一时口舌之快,她常常极尽讽刺之言,一语道破别人的心病,不给别人留下一点情面,丝毫未察觉的情况下就得罪了很多人。林黛玉用带刺的语言来保护自己,不让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一点点的伤害,所以当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一个才送到她那里时,她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句也不好言语。(第七回)林黛玉的话让周瑞家的听了很是难堪,也让她在周瑞家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林黛玉不像薛宝钗般八面玲珑,她说话从来都是直言快语,不懂得伪装保护自己。又如第八回中,贾宝玉也领教到了林黛玉尖酸言语的厉害,林黛玉到薛宝钗处看望薛宝钗,恰巧贾宝玉也在,一见到贾宝玉就讽刺说:“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第八回),醋酸味一听便知,一旁的薛宝钗和贾宝玉听后都很尴尬。

贾宝玉无疑是被林黛玉尖利语言刻薄过最多的人,但被林黛玉刻薄过最无辜的人,当属刘姥姥了。林黛玉孤标傲世,她厌恶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的刘姥姥,所以她讽刺刘姥姥为“母蝗虫”,这样的雅谑虽说不会对刘姥姥产生多大伤害,但对于刘姥姥这样一个贫苦农村老太太都讽刺打趣,也体现出林黛玉刻薄的一面,而薛宝钗评价“母蝗虫”这个“新奇”的称谓时,那句“更有颦儿这张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更加润色比方起来,一句是一句。”(第四十二回)则让人觉得颇有更深的意味。作为情敌的薛宝钗,也经常成为林黛玉尖酸言语的受害者,如贾宝玉在张道士那里得到一个麒麟,薛宝钗看到后便说史湘云也有一个一样的,史湘云赞薛宝钗细心,一旁的林黛玉则一脸不屑,讽刺薛宝钗“对别人佩戴的东西最是留意”。林黛玉不谙世事,不懂得隐藏嫉妒之心,她刻薄薛宝钗的原因,众人皆知。

而一向被世人视为丑角的刘姥姥,却是《红楼梦》中最为宅心仁厚的人。试看贾府里面有权有势的太太奶奶、老爷公子们,有谁能像刘姥姥这样心地淳厚?刘姥姥居心仁爱、宽宏大量,她宅心仁厚的性格体现了儒家的仁爱精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在大观园里被一群太太丫头们轮番捉弄从不气恼,一句“年轻时候也风流,今天索性作个老风流”将王熙凤的捉弄一笑置之。贾母在大观园设宴,王熙凤与鸳鸯合伙戏弄她以逗乐贾母,她大智若愚,在事先就知道的情况下还配合着表演。年纪大过贾母的刘姥姥,对孙子辈的鸳鸯等人的捉弄都能宽容相待,足见她的宅心仁厚。刘姥姥有着一颗仁爱之心,她铭记贾府的恩惠,对王熙凤感恩戴德。她知恩图报,私底下为贾府的人祷告祈福,二进荣国府带了新鲜的瓜果蔬菜给姑奶奶姑娘们尝鲜,三进荣国还不遗余力地搭救巧姐儿。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府是在贾家被抄家败落之后,她此番进入荣国府是为了报恩来的,她感激王熙凤的恩惠,看到王熙凤病入膏肓她伤心不已,对于王熙凤的凄惨结局她更是深切同情。王熙凤将手镯取下来给她,让她帮忙祷告祈福,她毅然拒绝,而是自己花钱为王熙凤祷告,她虽然是一个贫苦的农村老太,但她绝不见利忘义。王熙凤临终托孤的情节,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最为光辉的刘姥姥的形象,刘姥姥最后也不忘王熙凤的嘱托,不遗余力救出巧姐儿,将巧姐儿和平儿藏于自己的家中,使巧姐儿避免了被狠毒舅父卖掉的悲惨命运。刘姥姥不仅千方百计地搭救巧姐儿的性命,还帮巧姐儿找了一户值得依赖的人家。对于王熙凤的恩惠,刘姥姥做了最好的报答。与林黛玉在贾府的孤独寂寞相比,刘姥姥以她宅心仁厚的性格在贾府左右逢源,赢得了众人的肯定。

四、直率任性与圆滑世故

林黛玉如同一块天然未凿、人间罕有的璞玉,她不为世俗所拘,不谙人情世故,为人处事常常放纵任性。林黛玉是林如海的独生女,在江南老家一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她的父母,还来不及把贤德妇女的那一套封建道德教导予她听就辞世而去了,所以她才会养成任性、脱俗的性格。林黛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她的形象,与传统温柔贤惠的大家闺秀格格不入,她说话心直口快,往往一句话道出人家的心病,她做事也常常忽略别人的感受。林黛玉不谙世事,她的眼里揉不得一颗沙子,心里装不下一粒尘埃,而她直率的性格与现实的虚伪却是不相容的。在高墙大院的贾府里,林黛玉无视“温柔贤德”的传统女性规范的存在,以她“比刀子锋利”的言语嘲讽和揭露着封建贵族家庭中的黑暗和丑恶现实。她直率,不会用八面玲珑的话迎合众人;她任性,不懂得收敛隐藏以保护自己。端庄稳重的薛宝钗在她面前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女性信条,她不为所动。才学出众的林黛玉,写诗作词从来不甘人后,尽力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却不知道锋芒毕露有时也会遭人嫉妒。率性而为的人,常常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因为他们的行为是最容易受人反感的。大观园里的姐妹众多,但把林黛玉当作知己的却只有贾宝玉一个人而已,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林黛玉经常是独自一人。在冷暖自知的深宅大院中,林黛玉是孤独寂寞的,她比任何人都需要关爱。

与不谙人情世故的林黛玉相比,刘姥姥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人处事圆滑世故。与大观园里天真可爱的姐妹相比,刘姥姥的性格圆滑世故,显然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美好境界,但却是最高的生活哲学。作为一个毫无背景的农村穷老太太,要在贾府这样的豪门望族中讨到好处,没有这样的生活哲学是绝不可能成功的。刘姥姥在贾府里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贾府的太太小姐们一回生,两回熟,三回成了朋友,她就像是一位通晓人生的智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刘姥姥与贾府中人可谓是毫不相干,但她仍能凭着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在贾府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圆滑的处世哲学是她最大的法宝。当然,贾府中人看中的是刘姥姥的滑稽可笑,她们在刘姥姥的身上取乐寻开心,让她在大观园中扮演一个可笑的丑角。可是,我们不能单纯地以“丑角”来评价大观园里的刘姥姥。表面上的她粗鄙不堪、浅薄无知,她在太太小姐们的面前哗众取宠,可事实真是这样吗?初见贾母,刘姥姥就用“老寿星”这样的新奇叫法称呼贾母,与贾母的谈话不仅不粗鄙,反而大方得体;鸳鸯与王熙凤在宴席上合伙捉弄她,骗她在开饭前说出“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头老母猪不抬头!”的粗俗话语,还鼓着腮帮子,做出滑稽的样子,引得众人捧腹大笑,然而之后她又告诉鸳鸯“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我就不说了”(第四十回),可见刘姥姥其实早就知道了王熙凤与鸳鸯的阴谋,可她为了逗乐贾母,取悦众人,故意装作不知道,配合着演了这出戏。刘姥姥还有着极高的处世智慧,她为了迎合贾母的好奇心,编造出“九十多岁老太太抱孙子”的故事;杜撰“红衣女孩儿雪中抽柴”的故事,引得贾宝玉深信不疑,刨根为底,十分着迷。

在大观园这个大舞台上,刘姥姥用自我娱乐的方式取悦着贾府的太太小姐们,看似愚蠢可笑,实则高明智慧,在这出刘姥姥与凤姐、鸳鸯等共同演出的闹剧里,刘姥姥其实才是最大的赢家。吟诗弄墨可以培养出才女,而艰难岁月才能铸就生活的智者,凭借在贫苦生活中辛酸探索的生活经验,在艰苦岁月的磨难中磨砺的坚强性格,刘姥姥在大观园这个大舞台上卖力表演着,如愿讨到了好处,博取了众人的同情。林黛玉不屑人情世故,蔑视功名利禄,为人处事真实率性。在今天看来,她的这种性格体现了真善美,但在虚伪腐朽的封建社会里,她的真善美被假恶丑一点点地蚕食。“黛玉命运之不幸,就是《红楼梦》题材之不幸,黛玉所不能战胜的环境,就是作者所不能改造的社会。”[3],既然不能改变,那就只有去适应,但林黛玉从未试着去适应她所处的社会,她与刘姥姥、薛宝钗之流不一样,她习惯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性格中的真善美与现实的虚伪是那么格格不入。而刘姥姥用她智慧的生活哲学改善了贫苦的生活,她风趣幽默,就像是大观园乐曲中一个诙谐的音符,跳跃着它应有的力度。林黛玉不懂得委曲求全,她说话不会拐弯抹角,直率任性的处事风格也让她显得特立独行。刘姥姥深谙生活哲学,她将自己放低到了尘埃里,她在大观园这个大舞台上卖力地表演,虽然这样的表演充满了苦涩,但这样的苦涩在她奔波忙碌的人生中早已是习以为常,她从贾府满载而归的结局,是对她最好的回报,也大大地冲淡了这种苦涩的悲剧色彩。

五、结语

约·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林黛玉与刘姥姥不同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形成了他们不同的性格,最终造成了他们不同的命运结局。刘姥姥饱尝生活的艰辛、阅尽人生的苦难仍然积极乐观,在生活的重压下她收敛锋芒,变得谦近随和;深知生活冷暖的她,变得宅心仁厚;艰辛岁月的磨砺使得她变得圆滑世故。林黛玉身世坎坷、从小寄人篱下,使得她多愁善感;而高人一筹的才学和豪门小姐的尊贵身份也造就了她性格中任性而为、孤高自傲的方面。她们截然不同的性格造成了他们最终的命运结局,在《红楼梦》这出“大悲剧”中,林黛玉红颜薄命的命运结局让人扼腕叹息,而刘姥姥却是那极少数有美好结局的人。林黛玉的性格悲剧意义在于——她性格中的很多方面都是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的,在腐朽虚伪的封建社会里,她性格中的叛逆与真善美被现实的假恶丑一点点地践踏和吞食,最终难逃红颜薄命的悲剧命运。而刘姥姥的性格是为了适应世俗社会而应运而生的,是最适合在现实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情义,在林黛玉的生命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与贾宝玉的爱情更被她当成了生命的全部意义,她对现实的理解是不够深刻的,她追求理想化的生活和爱情,是理想与爱情的化身。刘姥姥是现实生活中一个碌碌之人,他尝遍生活的艰辛,历经人世的沧桑,但她积极乐观、知恩图报、阅历丰富又宅心仁厚,是现实与仁义最好的体现。

一直以来,林黛玉都是无数人心目中的偶像,她思想当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民主意识的觉醒也被赋予了深远的时代意义。但林黛玉光辉的形象背后却是她不被世俗社会所包容的性格,性格上的缺陷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而通过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则可以发现刘姥姥性格中的闪光之处。一直被人们形容为“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也由于她闪光的性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今天的人们积极推崇她八面玲珑的公关能力就是最好的体现。林黛玉与刘姥姥的性格对他们各自命运的决定作用,也留给我们无尽的思索和深刻的启示。

注释:

[1]曹雪芹:《红楼梦》,岳麓书社,2012年4月版,第181页,第六回。本文所引《红楼梦》中原文皆出自该书,由于所引原文内容较多,不再另行标注,已在文中标注原文回数。

[2][唐]罗隐:《罗隐诗集》,西冷印社,2013年12月版,第35页。

[3]昆仑:《红楼人物论》,三联书店,1983年9月版,第230页。

8.性格决定命运作文 篇八

什么是性格?性格就是一个人典型性的行为方式。《性格决定命运》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培养一个良好的性格是多么的重要。

性格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影响性格的因素有哪些呢?第一是遗传,从科学的角度看,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其深厚的生物学根源,遗传素质作为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也为性格的形成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第二是家庭,我们降生到这个世上,家庭环境就在我们的性格基础上打下烙印,父母的性格与教育方式以及他们的观念对我们性格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三是教育,在学校老师在教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正义感、责任感、荣誉感,让我们懂得尊重他人、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第四是环境,人生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域和民族两大方面。“孟母三迁”的典故也反映出社会环境对一个人性格的影响。另外,我们的性格会受到学习环境中其他成员的行为习惯的影响。在一个有良好行为习惯的集体中,大家受氛围影响,会不自觉的优化我们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这本书让我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一个好的性格。从今天起,让我们塑造一个良好的性格吧!

9.读性格决定命运有感 篇九

人最难认清的其实是自己。一个有自知自明的人,给人的表现是成熟而有吸引力的。完美应当从各种细节看清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的思想。一旦我们把自己搞得明明白白了,我们在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上就会明智许多。而也只有当我们认清了自己,才能更好地接受自己。如果自己也能很好地接受了自我性格,那么这样的人的人格会充满了自信和智慧的魅力,这样的人的人生道路会充满了希望的光明。

从这一点来讲,我感动自己也较少地去反思自己的性格,审视自己性格的特征,自我读了这本书我就开始好好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对于一个人太重要了。

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可塑性的。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性格做出一种选择。就像选择货物时我们会问这个货物究竟对自己有什么用一样,我们对选择性格的目的也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我们究竟选择何种性格呢?这就要问你究竟希望成就何种人生。你是希望人生辉煌,还是希望人生淡而无光呢!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改善了性格,也就能改变人生,也为创造幸福美满的人生提供了无穷的可能。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人会这样想,自己的性格是天生的,永远不会改变的,这就任凭自己性格的样子,随性而已。其实人的性格不能说完全改变,但是可以说是可以改善的。记得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是不多说话的,也比较内向一些,性格不是非常开朗阳光的。自从我外出求学,工作从教以来,城市的生活与文化影响了我,我变得喜欢多说话,喜欢与人沟通,与人交往不那么胆怯变得自如了许多,性格也变得阳光了、开朗了。我想这是好现象。我想也是心中的梦想改变了我的性格。小时候我在农村生活时,农村的艰苦与质朴,生活条件的限制,我并不喜欢,总喜欢到大城市来。最后通过自己学习的努力来到了阳泉这个比较文明的中型城市,实现了自己心中的一点夙愿。从这一点来讲,我感到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现在我已人到中年,好像返璞归真了,又喜欢农村的乡土气息,总喜欢回老家看看,喜欢田园风光,喜欢农村人的善良与朴实无华,虽然到城市生活时间大于小时候在家乡生活的时间,但是自己骨子里还是农村人的宽厚善良的成分多一些。但是性格的变化是永远的。要做到改变性格需要明确几点:人的性格具有可塑性;性格是一种选择;改变世界从改善性格开始;改造自我以获取幸福生活;要有不断改变的勇气;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要迷失自我;磨练坚强而成熟的性格;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以上几点是改变性格需要做到的,尤其是,要了解与正视自己性格的不足,要决心与勇气把自己的不足改变,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一些成熟一些,比如说,有的人知道自己的性格中胆子心怕事的因素,这一点是人一生中最大的缺点,知道了就要在生活中工作中去克服锻炼,一旦遇到一些困难时就树立坚强的信念,不怕一切,与势不可挡的气势去面对困难。只要克服了一次心理胆怯的关,就有成功的第二次,通过多次的尝试与磨练,就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坚强与成熟起来,自己的性格也就得到很好的改变。

每个人的生命都由自己掌握,别人无法操控。你是想大有成就,还是想碌碌无为呢?别人无法为你的生命承诺什么,只有自己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天空。认识了这一点,首先就要对自己充分的信心。不相信自己,做什么事都难成功;而有了自信,就像长了一对翅膀,有助于你飞得更高,看得更远。。。。。。平时我常听到有的人在怨天忧地,总感到自己不满足,感到自己命不好,其实这是最消极的心理,老天给每个人的命运基本上是一样的,看自己如何去把握,有好多成功人士起初他们也是最底层的老百姓,是通过自己的一步步努力发展了起来,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们不能怪罪其他,只能反问自己做了什么,从自己的性格上去问几句,看自己的性格改变了多少,自己不改变,社会就会抛弃了你老远。要想自己有所作为,需要明确一下几点:相信自己是一座金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生命宝石要靠自己去雕塑;爱自己爱生命;欣赏自己才会得到别人的欣赏;找准人生的定位点;经营好自己的长处;驾驭性格,驾驭生命;性格对成功有重大的影响;成功者有自己特有的性格特点;生命的意义在于实现自我价值。

一个人的性格对其职业生涯有重要的决定意义。如果违背自己的性格选择职业,就有可能误入歧途;相反,顺应自己的性格特点再选择与己合适的职业,事业如顺水推舟,会越来越势头。理论上是这样讲的,但是现实中职业的选择也是不允许那么多自主的。比如为了生存需要,有不少人的性格并不适合某项工作,但是为了生活,只得去做,但是也不一定就是错,有的人看起来其性格不适合,但是在特定条件下,现实逼迫自己做相应的改变,其性格也随着改变,反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就是性格要与现实相适应,顺应自然才最好,达尔文的《进化论》说的就是“物尽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人要适应自然,不能只让自然适应自己。在实践中要培养出什么的性格呢!那就是:积极热忱的性格、绝不灰心的性格、有冒险的性格、有坚持不懈的性格、拥有创造力的性格、要有敢于和自己较劲的性格。

从古到今,凡所有有大成就的人,其身上必然散发出强大的性格魅力。一人人身上良好的性格能给人以吸引和影响。这样的人处世,往往受到很多的人敬佩。也正是因为其身上的这种魅力,生活中他也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所以,别以为塑造自己的性格是徒劳无益之举。相反的是,正是因为性格上有了出众之处,才能干出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来。所以,对自己的性格需要打造这样的品质:打造个人品牌,塑造个人形象,学会尊重他人,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坚强的性格,忠诚的个性,学会理解别人,常怀有感恩之心,学会善待他人,将快乐与人分享,要摒弃性格中的狭隘与偏见,努力塑造自己完美的形象,要关注自己的穿着打扮,穿着不一定要高档,但是要干净得体即可。

当今世界,人们在追逐纷繁复杂的功名利益之外,日渐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一个人纵有财富和权势,如果不是一个健康的人,那也是很悲哀的。健康是金,财富地位都是身外之物。而真正健康的概念,包含了心理和身体的健康,那个环节都不能缺少。看一个人健康与否,不只是看他有没有健康的体魄,也要看他有没有健康的思想、心理和性格。所以,每一个人要培养健康的性格,那么什么样的性格才是健康的心理性格呢!以下有12项指标:一是开朗开放超越自我;二是活力自信淡泊名利;三是宁静致远进退有度;四是爱心互助明辨真伪;五是整合心灵思维统一;六是自我接纳直面现实;七是关注社会尽职尽责;八是超然脱俗处变不惊;九是修身自制开发潜能;十是谦虚民主以人为师;十一是风趣幽默富含哲理;十二是创造思维天真率真。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高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中,如果身心承受能力很脆弱,在各种竞争和压力之下,很容易产生性格的障碍。性格障碍,无疑又是我们通向成功之路的绊脚石。我们需要洞察性格的弱点,走出性格误区的藩篱。如何做呢!一是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二是走出自我,深化自我;三是摆脱自卑的困扰;四是别让羞怯遮住了灿烂的阳光;五是怯懦是成就事业的大敌;六是不要让虚荣心作怪;七是不要自我欺骗;九是走出抑郁的阴影;十是摆脱悲观的性格;十一是跳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十二是克服悲伤和情绪低落。十三是消除猜疑心理;十四是不做软弱可欺的人;十五是控制愤怒,平衡情绪;十六克服生活中的坏习惯;十七是战胜孤独感、克服焦虑情绪;十八是不要自寻烦恼。

上一篇:整合湖湘文化优势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下一篇: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