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原文赏析(共11篇)
1.《劝学》原文赏析 篇一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蹂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蹂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假如)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思索,(结果)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高处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办法)走到千里之远的(地方);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它不停的走。雕刻(一下)就放着(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的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条腿,两之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劝学》赏析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极易流于枯燥和单调,本文形象清新、脍炙人口,于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学究气。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五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2.《劝学》原文赏析 篇二
《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 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 是英国较著名的讽刺性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取材于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故事主角是一个机灵乖巧的漂亮姑娘, 她尝过贫穷的滋味, 一心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摆脱困境。她不择手段, 谄媚奉承、走小道儿钻后门, 飞上高枝。从贫贱进入富裕的道路很不平稳。作为陪衬的人物是她同窗女友、一个富商的女儿, 她懦弱温柔, 驯顺地随命运播弄, 命途亦多坎坷。两人此起彼落的遭遇, 构成一个引人关怀又动人的故事。小说中穿插的人物形形色色, 而且都神情毕肖。
萨克雷写小说力求客观, 不以他本人的喜爱或愿望而对人物、对事实有所遮饰和歪曲。人情的好恶, 他面面俱到, 不遮掩善良人物的缺点, 也不遗漏狡猾、粗鄙俗人的可取之处。
本文选取的是一个舞台领班在开幕前的独白, 他从领班的视角介绍小说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这是一个熙熙攘攘喧闹的集市, 里面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二、审美鉴赏
结合《名利场》选段的主要审美特征, 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审美鉴赏分析:①节奏美;②结构美;③修辞美;④情感美。
1、节奏美
文章句子长短结合, 作者运用了许多动名词词组和片断句来表现名利场中应有的喧嚣, 呈现出的是喧哗的语言节奏特征。作者在选用动词时, 注重动词本身的发音, 使呈现出的声音铿锵有力, 显示响度。同时, 文中也有诸多复杂的长句, 来表达作者笔下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总之, 长短句结合的手法, 使文章的形式曲折变化, 跌宕起伏, 在节奏上张弛有序。
2、结构美
选段的选词用字经过了作者的反复推敲提炼, “开幕前的几句话”这一部分虽然不是很长, 但是却用很少的词语表现出了形形色色人物的举止神情。第一段中动词和名词词组的连续使用, 使读者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幅熙熙攘攘、错综复杂的名利场画面。如:
动名词
eating and drinking, making love and jilting, laughing and the contrary, smoking, cheating, fighting, dancing and fiddling
a pretty child looking at a gingerbread stall;a pretty girl blushing whilst her lover talks to her and chooses her fairing
名词短语
some dreadful combats, some grand and lofty horse-riding, some scenes of high life, and some of very middling indeed;some love-making for the sentimental, and some light comic business;
3、修辞美
选段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描述一个喧嚣的名利场, 表现了一种艺术真实。作者体验生活, 了解社会现实, 该选段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又通过作者的审美情感和想象, 对头脑中的生活印象进行艺术加工, 描绘出一幅市井风情画卷。文段行文流畅, 作者通过加工,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批判, 同时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
(1) 选词用句
在文章中作家总是惜墨如金, 力求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如:
例1:a feeling of
“profound melancholy”虽然略显夸张, 但正是这两个词, 将领班的复杂心情体现了出来, 他既可能对这繁华的名利场有些厌倦, 但却不得不在其中维持自己的生存。
例2:He will be , and
这一句话是描写Tom在舞台上翻筋斗的, 用最平实的语言表现出在名利场中艰难生存的人们, 一句crying, “How are you?”, 让读者听出了Tom内心的苦涩和辛酸。
例3:A man with a turn of mind and such, with their servants and families:very likely they are right.
“reflective”, “eschew”两个词, 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故作深沉, 故作清高的人的讽刺。
(2) 修辞格的使用
例1: dreadful combats, grand and lofty horse-riding, scenes of high life, and of very middling indeed; lovemaking for the sentimental, and light comic business
平行结构, 表现了名利场中各种各样的场面之多之乱之闹。
例2:and where it has been by the conductors of the public Press, and by the
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领班对那些大人先生的“感激”之情, 作者运用夸张, 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的大人物。
例3:Becky Puppet has been pronounced to be in the joints, and lively on the wire;the Amelia Doll, though it has had a smaller circle of admirers, has yet been carved and with the greatest care by the artist;the Dobbin Figure, though apparently clumsy, yet dances in a very amusing and natural manner
作者在此处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比作木偶戏中的娃娃, 通过木偶的一系列拟人化的动作, 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现了出来。即蓓基的心计和手段, 艾米利亚的善良和懦弱等。
4、情感美
文学语言是高度情感化的语言, 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感染其灵魂。小说语言的情感性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作者的情感体验, 作者在创造的过程中通过深刻的移情体验将深沉真挚的感情融入作品字里行间。二是作者对特定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评价, 作者褒扬正面人物, 鞭笞反面人物, 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趣味对现实生活做出评价。三是作品人物的情感体验, 作家刻画人物的心理情感, 让读者直接透视其内心世界, 进入其灵魂深处。以上选段中, 作者通过领班对名利场的情感体验, 表达了作者自己对小说中出现的人物的褒贬:对弱者的同情, 对形形色色江湖人物的鄙视, 对大人先生们的讽刺, 对小说主人公蓓基这个一心想要进入上流社会而不择手段的人物的可怜以及对另一主人公艾米利亚的命途多荈的同情。
三、翻译与讲评
鉴于以上审美解析, 以此为参照, 试引杨必女士的译文来分析说明。杨必译文对原句的句子结构做了适当、灵活的变通, 运用拆句、合句、调整词序等手法, 忠实地保留了原文含蓄的语言风格和讽刺意味。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
1、时徐时疾的节奏
原文是一个舞台领班开幕前的独白, 领班最开始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 并陷入了悲伤之中, 因此, 写到领班的心理时, 作者用的是长句, 以呈现领班悲伤的情绪和复杂的心情, 第一句的节奏是比较缓慢的。同时, 第二句开始, 为了呈现闹市的喧嚣, 作者选取的是一系列的动名词短语结构。寥寥数语, 将这些人物的举止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另外, 在选段最后一段的开始, 为了表现领班对大人先生们的“感激”之情, 译者采用了句子拆分法进行翻译, 也是为了使句子节奏变缓慢, 用一种郑重其事的语气来进行讽刺。
例1:There is a great quantity of , and , and the contrary, and ;there are bullies , bucks the women, knaves pockets, policemen on the look-out, quacks (other quacks, plague take them!) in front of their booths
市场上的人有的在, 有的在, 有的就;有在的, 也有在的, 还有在的, 的, 的, 的, 的。有些是到处的强梁汉子;有些是对女人儿的花花公子, 也有扒手儿和到处巡逻的警察, 还有走江湖吃十方的, 在自己摊子前面扯起嗓子。 (这些人偏和我同行, 真该死!)
例2:To acknowledge the kindness it has been received in all the principal towns of England the Show has passed, it has been most favorably noticed the respected conductors of the public Press, the Nobility and Gentry.
他带着戏班子在英国各大城市上演, 多承各界惠顾, 各报的编辑先生们也都有好评, 又蒙各位大人先生提拔, 真是不胜感激。
2、符合人物形象的描述语言
译者的措词准确凝练, 语气相符, 符合人物的形象, 强化了生活的真实感。
例1:a pretty child a gingerbread stall;a pretty girl whilst her lover talks to her and chooses her fairing;poor Tom Fool, yonder behind the wagon, his bone with the honest family which lives by his tumbling;
译文:这儿有一个漂亮的孩子, 卖姜汁面包的摊儿;那儿有一个漂亮的姑娘, 她的爱人说话, 瞧他给自己挑礼物;再过去是可怜的小丑汤姆躲在货车后头带着一家老小, 这些老实人就靠他翻斤斗赚来的钱过活。
解说:选段中虽然没有人物的直接对话, 但是通过作者对他们的行为举止进行描述, 这些人物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小孩对姜汁面包的渴望, 漂亮姑娘对恋人的羞涩以及汤姆对生活的无奈。
例2:To acknowledge the kindness with which it has been received in all the principal towns of England through which the Show has passed, and where it has been most favorably noticed by the respected conductors of the public Press, and by the Nobility and Gentry.He is proud to think that his Puppets have given satisfaction to the very best company in this empire.
译文:他带着戏班子在英国各大城市上演, , 各报的编辑先生们也都, 又蒙各位, 真是。他的傀儡戏被英国最高尚的人士所, 使他觉得面上很有光彩。
解说: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领班对那些大人先生的“感激”之情, 感谢他们的提拔, 领班的木偶戏被赏识, 所以他觉得很光彩。
3、精炼的措词
准确功在达意, 精炼功在行文, 隽美功在风韵。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应对译作语言反复提炼, 力求用最简洁的文字传达出原作的思想情感内涵, 再现出原作意境和风格。杨必的译文从人物形象的个性特色出发, 用词准确, 不仅表现在生动的绘形上, 而且深刻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在神情, 犹如画龙点睛, 使读者在头脑中再现出原作的画面。
例1:A man with a reflective turn of mind, an exhibition of this sort, will not be , I take it, by his own or other people’s hilarity.
译文:凡是有思想的人在这种市场上观光, 不但人家兴致好, 自己也会。
例2:An episode of humor or kindness touches and amuses him here and there
译文:他不时的会碰上一两件事, 或是, 或是显得出人心忠厚的一面, 。
例3:may perhaps like to for half an hour, and look at the performances.
译文:倒愿意在市场里消磨半个钟头, 看看各种表演
例4:The famous little Becky Puppet has been pronounced to in the joints, and on the wire;the Amelia Doll, though it has had a smaller circle of , has yet been with the greatest care by the artist;
译文:那个叫蓓基的木偶人儿非常有名, 大家一致称赞她的骨节特别的, 线一牵就。那个叫爱米丽亚的洋娃娃虽然没有这么, 卖艺的倒也费了好些心血她的面貌, 她的服装。
4、生动的语气
好的译者善于体会作者的用心, 善于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语言等, 恰如其分地用汉语来移植, 译出来的人物正是原作者笔下的那个人物, 甚至连讲话时的眉目神情, 语气声调也能如是再现, 可以说, 杨必这一点做得非常好。
例1:Yes, this is VANITY FAIR; a moral place certainly; a merry one, though very noisy.
译文:是了, 这就是我们的名利场。这里虽然是个热闹去处, 却是, 有什么快活。反说正译, 体现作者的无奈之情。
例2:A man with a reflective turn of mind, walking through an exhibition of this sort, will , I take it, by his own or other people’s hilarity.
译文:我想, 凡是有思想的人在这种市场上观光, 不但人家兴致好, 自己也会。
反说正译, 表达作者对这些“有思想的人”的讽刺。
5、形象的构建
从以上几个小节的翻译分析中, 可以看出译者从语言节奏、选词造句、语气表达等角度较为成功地勾画了一幅争权夺位、争名求利的画面, 真所谓“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就领班而言, 他可能对这繁华的名利场有些厌倦, 但却不得不在其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就汤姆而言, 内心的苦涩和辛酸是不能对外人道的。就形形色色的其他人物而言, 有的或许也是处于无奈, 但也不乏一些乐在其中的人。而就木偶人蓓基和艾米利亚而言, 她们虽然极力想要摆脱自己的现实状况, 与现实斗争, 但最后仍然失败了, 她们都是形象非常丰满的人物。
四、结语
译文既准确恰当地把握了原作的风格, 又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而其语言轻快生动, 含讥带讽, 一如原文。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杨必驾驭英汉两种语言的超群能力以及运用英汉文学翻译的熟练技巧。
摘要:本文介绍了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名利场》, 并对其原文片段与译文进行了赏析。
3.《劝学诗》颜真卿原文及赏析 篇三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劝学原文及翻译 篇四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译文:
5.劝学课文原文 篇五
劝为勉励的意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2、中心论点:
课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3、本文说理结构及特色:
本文开头一句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段,诗人先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比原来提高性能的客观规律。接着,又用輮木为轮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最后,诗人以故联系上文,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普通的事理,推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已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境地。这一段,诗人从正面设喻充分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第三段,诗人又先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正面阐述和跂望不如登高而望的形象设喻说明学习的显著效果;再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舟楫四个比输,反复说明借助于外物或学习,君子能超越常人。
第四段,诗人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两个比输引出积善成德而圣心备焉的结论,从正面说明学习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再用对比的方式,说明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重要性,骐骥驽马暗喻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影响学习好坏的决定性因素,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比说明了持之以恒的作用。最后,作用又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设喻,正反对照,形象地说明学习上尽管各自的主、客观条件不同,但学习要成功,就必须用心专一而不能浮躁。
本文结构的最大特色是运用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为有力。
4、本文的局限性:
6.《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篇六
《孙权劝学》原文
初 ,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译文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一定要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理由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 只要泛览群书,了解一些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7.劝学原文及翻译注释 篇七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性 一作:君子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劝学全文翻译: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注释:
一、字音
木直中(zhòng)绳
輮(róu)
槁(gǎo)暴(pù)
就砺(lì)
参(cān)省(xǐng)
须臾(yú)
跂(qì)
楫(jí)
生(xìng)非异
跬(kuǐ )步
骐骥(qí jì)
驽(nú)马十驾
锲(qiè)而舍之
金石可镂(lòu)
螯(áo )
蛇鳝(shàn)
二、字义
1、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2、已: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 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 :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 槁,枯。暴,同“曝”,日晒。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经墨线丈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提起脚后跟。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假:借助,利用。
21、舆:车。
22、利足:脚步快。
23、致:达到。
24、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5、绝:横渡。
26、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27、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8、兴:起。
29、渊:深水。
30、蛟:一种龙。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
41、螯:蟹钳。
8.朱熹劝学的原文翻译 篇八
朱熹劝学的.原文翻译
劝学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劝学翻译:
9.《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及翻译简介 篇九
【原文】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②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③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④。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注释】
①劝学:勉励人们勤学。劝,勉励。本篇阐述的是儒家学说。②人亲:指父母。③师:指老师。④疾学:努力学习。疾:力。
【译文】
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顺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诚更显达的。忠孝是君主父母所十分欣赏而想得到的。显达荣耀是臣民子女所十分希望拥有的。但是君主父母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臣民子女不能达到他们的愿望,这是由于不懂道理信义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不懂道理信义是由于不学习的原因所造成的。学生的老师博学而有才华,我不信学生就成不了圣贤的人。圣人存在的话,天下就可以被治理。圣人在右边则右边被敬重,圣人在左边则左边被敬重,所以古代贤能的君主没有不尊敬老师的。尊师就不计较他的贵贱、贫富。如做到这样就能使声名显达,品德行为受到表彰。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教化,不在于对学生贫贱、富贵看轻或看重,而在于看重学生的思想态度。一个人可以做到这样,其他的事就没什么不可办的了,所要办的事都可完成,所希望的都可达成,这是由于得到圣人教化的原因。圣人来自于努力学习。我还没听说过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才华出众的名人这种事。
【原文】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凡说①者,兑②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③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④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⑤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注释】
①说:说教。②兑:通“悦”,喜悦,使动用法,使人喜欢。③硾(zhuì):使物下沉。④堇(jǐn):药草名,有毒,能毒死人。⑤胜:等于说有说服力。
【译文】
努力学习的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那么他的言语就被信从,他的思想也被传论。所以上门教学生的老师不能教化学生,请老师到家中的学生不会听教化,自卑的老师不能令学生听从,看不起老师的学生不听从老师。老师采用不能教化、不被听从的方法而勉强教学生,想要自己的思想被传播、自身被尊重不也就太遥远了吗?学生处在不被教化、不听从教化的情况中,自己做自认为对的事,想声名显赫、身体安泰,这是怀中藏有腐臭之物却想散发芳香,是跳入水中却厌恶被弄湿一样的不可能。凡是真正说教的人,说得使人欢喜,并不是只顾说个不停。当今世上说教的人多数不能使人欢喜,却反而说个不停。不能使人欢喜却反而说个不停,是挽救溺水的人但却用石头使他下坠,是救治病人却喂他饮毒药。由此出现的必是世道更加纷乱,使不肖的君主更加迷惑的情况。所以,老师的职责在于以道理取胜,在于推行道义。遵循道理,道义确立了,地位就会得到提高,老师就会受尊重,王公大人也不敢对老师骄横看轻,上到天子拜见老师也不会羞惭。凡君主与老师相遇并能互相知遇的事,不一定能实现;但丢下道理、放下道义来要求这不一定能实现的事,又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不也是很困难吗?所以老师一定要以道理取胜,推行道义为先,然后才能受到尊重。
【原文】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①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②,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③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④,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⑤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注释】
①余:一说为“我”,一说为“其他的”。②曾点:字皙,曾参之父,孔子的弟子。使:派遣。③畏:通“围”。下文的“孔子畏于匡”,即“孔子围于匡”。④孔子畏于匡:孔子去卫适陈,在经过匡地时,匡人误认孔子为阳虎,围困了孔子。⑤与:语气词。
【译文】
10.《劝学》原文赏析 篇十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A. 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3. 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 成语: 4. 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 答案:1.C.2.涂通“途”;邪通“耶”。3.①读书具分别炻日,就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算法呢!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4.说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不论事务有多繁
11.劝学(原文、译文及鉴赏) 篇十一
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修养的人。
2、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3、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4、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5、輮 :通“火柔”,用火熨木使弯曲。
6、规:测圆的工具。
7、虽有槁暴:即使又干了。有,通“又”。槁,枯。暴,晒。槁暴,枯干。
8、挺:直。
9、受绳:经墨线量过。
10、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1、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2、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验,检查。省,省察。乎,介词,于。
13、须臾:片刻。
14、跂:提起脚后跟。
15、博见:见得广。
16、见者远:意思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17、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18、假:借助,利用。
19、舆:车。
20、利足:脚步快。
21、致:达到。
22、水:指游水。名词。用如动词。
23、绝:横渡。
24、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
25、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6、兴:兴,起。
27、渊:深水。
28、蛟:一种龙。
2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
30、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1、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2、骐骥:骏马。
33、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架,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4、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的走。舍,停。
35、锲:刻。
36、镂:雕刻。
37、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38、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
39、鳌:蟹钳。
41、躁:浮躁,不专心。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符合用以取直的墨线,把它烤弯煨成车轮,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只脚(实际上有八只脚)和两只钳夹,(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荀子与《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298—公元前238),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时人尊为荀卿,越国(今山西省安泽县)人。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现在山东临淄西门)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现在山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的许多提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反映当时人民的要求,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荀子的思想主张】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批判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说,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明而行无过矣”。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天下既法制有兼用“礼”治。
【荀子散文的特色】
《荀子》一书,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荀况学问博通,对过去学者多有批评,长于论辩,故其文多长篇大论,必发挥尽致,畅所欲言而后已。荀子的散文说理透辟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结构谨严,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如《劝学篇》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譬喻重叠构成,辞采缤纷,对后世影响对后世影响很深远。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荀子》,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
【关于《劝学》】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节选了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劝,是劝勉、鼓励的意义。
【课文内容】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①第一部分(第一、二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并加以论述。“学不可以已”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接着具体论述其重要性,即学习可以提高、改变素质,使人智慧明达、言行无过。这一部分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共用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5个比喻。
②第二部分(第三段):论证学习的重要作用。阐述学习的重要作用是:学习可使人增长才干的本领,可以改变人的品性。
这一部分也运用了比喻论述的方法,共用了“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等5个比喻。
③第三部分(第四段):论述学习应持的态度。阐述学习应持的态度是: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这一部分仍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共用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等10个比喻。
【补充材料】:
【作文万花筒】
古代的“劝学诗”.劝其立志的“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诗中强调立志、自强,对我们今天的青少年仍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2.勉励刻苦勤学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代颜真卿 《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代刘过 《书院》)
是说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3.劝勉惜时的“青春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乐府”诗《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东晋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4.劝其讲究学习方法的“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强调读书切戒慌忙,贵“涵泳”。(宋代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劝学诗》)
5.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提出治学的四个重要方面:多读、深思、虚心、躬行。
【相关链接】
(一)时代背景资料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他的门人韩非、李斯成为战国末期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二)解题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劝”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挥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主旨与特色
《劝学》主旨:本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显然,荀子所主张的学习内容和目的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说的君子和小人等等差别带有明显的偏见。但他强调学习的作用,提倡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等等,都是学习经验的总结,值得后人借鉴,具有普遍意义。特色:
1、本文篇幅虽长,但层次井然。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2、文章在语言运用上,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匀称而又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节奏美。
【《劝学》原文赏析】推荐阅读: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11-14
劝学的原文及大意07-06
秦观劝学的原文与翻译07-02
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10-15
《劝学》优秀赏析09-17
感怀原文及赏析06-24
春晓原文及赏析07-08
乡思原文翻译赏析07-09
鲁迅伤逝原文赏析08-06
弹琴原文及赏析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