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共8篇)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篇一
关于征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优秀案例的通知
各系(部)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为推进以闽西红土地精神为主线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规律和途径,总结、展示我院学生思政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经研究,决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案例内容
优秀案例分工作案例和学生案例两部分。
(一)工作案例
由思政工作人员结合当前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和创立新形势下学生思政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总结凝练我院思政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学风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学生宿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党团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诚信教育、突发事件处理、情感问题解惑等。
(二)学生案例
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由学生结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和高职生的特点,思考和践行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切实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一名优秀大学生,总结凝练集体和个人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创业、技能大赛、文体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励志成才等。
二、案例要求
必须是近三年内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且在今后一段时期具有示范引领和学习借鉴作用。若持续开展的,可从实际开展时间起叙述。
(一)工作案例
1.真实性。案例必须是个人独立开展或合作开展的典型个案,不得虚构和杜撰,教育的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为保护学生的隐私权,案例可隐去学生的班级,学生姓名用化名代替(标注化名)。
2.典型性。案例选择须真实可信且有代表性,如特殊个体问题、群体问题、正面、反面、优秀典型等方面案例均可。既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是有待探讨的工作问题。
3.创新性。案例要突出反映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情况、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等,具有观念创新、工作创新或制度创新的性质。
(二)学生案例
必须是集体或个人获得市级及以上的表彰或成果,要如实、客观。事迹材料要求文字优美,事迹突出、感染力强,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汇报集体或个人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克服困难、励志成才等各方面的优异表现及获奖情况,真正起到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
三、案例格式
(一)工作案例
1.标题。集中反映案例的主题,可添加副标题。
2.正文。2500字左右,包含以下四个部分(案例概述、案例思考、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经验与启示等加中括号单独一行左空两格):
(1)案例概述。简要介绍案例情况。
(2)案例思考。提出本案例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多个问题。
(3)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在对案例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后,提出解决方案。
①解决方案的理念及理论依据。②案例处理的方法、过程。③案例处理的效果。
(4)经验与启示。运用学生工作的相关原理对案例过程进行理性分析,分析案例处理过程的成功与失误之处,提炼出开展同类教育工作经验和工作理念,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
3.附件。与案例相关、主题突出的照片或其他佐证材料。
(二)学生案例 1.标题。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其中主标题自拟,副标题统一为“×××先进事迹”。
2.正文。包括如下五个部分(简介、典型事迹、获奖感言或经验启示、第三方评价等黑体加中括号单独一行左空两格,如【典型事迹】):
(1)简介(150字左右)。个人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籍贯(省份、地市)、所在年级专业班级、在校期间现(曾)担任学生职务、在校期间获得主要奖励(校级及校级以上)等、工作后担任的职务及获得奖励等。集体简介要写明组织(团队)名称、成员构成情况、平时主要活动及成效等。
(2)典型事迹(2000字左右)。正文中,每一部分都要有小标题。个人事迹材料用第一人称,集体(团队)事迹材料用全称或第三人称(该团队、该组织等)。着重体现通过在校期间参与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受到的教育和引导。
(3)个人写获奖感言(200字)、集体写经验启示(300字)。(4)第三方评价包括新闻媒体报道、领导批示、单位肯定等。(5)正文最后隔一行靠右齐加小括号标注指导老师。如:(指导老师:张三)
3.附件。个人需提供生活照(或拿着获奖证书的照片)、校级以上荣誉证书扫瞄件、用人单位的书面加盖公章的鉴定意见。集体需提供集体照(最好是与奖旗、奖杯、奖牌、奖状等合影)及相关的活动、荣誉证书照片。成功创业的个人或团队,需提供有公司招牌或有公司明显标识的生活照、工作照。
四、报送要求
(一)此次优秀案例征集工作是对我院学生工作总结、交流、展示的大好时机,也是国家骨干校建设、省人才培养水平二轮评估的任务要求之一。各系(部)务必要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狠抓落实。
(二)优秀案例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要体现各自特色、亮点,突出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和引领性。
(三)全院教职员工均可参加本次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专职辅导员至少提交1篇(含指导学生)。
(四)参评案例及相关照片的电子版、用人单位鉴定及第三方评价等纸质材料等,于5月29日前发(寄)送至学生工作处。邮件主题用“案例名(姓名)”。
五、其他事项
1.学校将组织评审组对提交案例进行审核,分别评出工作案例、学生案例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名。
2.工作案例一等奖奖金500元、二等奖奖金300元、三等奖奖金200元、优秀奖奖金100元。学生案例一等奖奖金800元、二等奖奖金500元、三等奖奖金300元、优秀奖奖金200元。分别颁发荣誉证书。
3.获优秀及以上的案例,入选《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选编》。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5月15日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篇二
(一) 概念解析
玩站:时下流行的网络专业术语, 同时是一种新兴的网络职业。主要是指个人利用网络视频交友平台, 进行在线视频主播, 获取网友的“鲜花”等礼物积分, 之后通过积分兑换成钱财的一种职业。
据一位“站头”介绍, 我校目前大概有五六十人正在从事该职业, 而这还仅仅只是该位“站头”熟知的视频软件里的人数, 还不包括散布在QQ空间应用的“视频达人”、新浪美女秀场、YY语音中的人数。
赚钱的模式:一般会要求主播们每月在线视频小时数达80小时, 则底薪是600元左右, 外加积分兑换 (每100万积分兑换100元) 。据“站头”介绍, 一般在校生每月共能赚取1200元左右。
网络主播的特点:面容姣好, 善于交际沟通, 最好是能歌善舞。从公司方的考虑出发, 会挑选可爱型、清纯型、温柔型、火辣型等类别以满足不同网友的喜好。
(二) 事件描述
B同学, 女, 我校某专业大一在读学生。新生军训结束后的一周, 有同学向辅导员反映B同学最近一直都忙于视频聊天, 一有空就和大二几位学姐去外面上网聊天、视频交友。打电话联系她, 都说自己很好, 没有从事不正当的职业, 但却不愿意透露所处的地方。了解该情况后, 辅导员马上与这几位大二女生联系, 了解到这几位女生最近都是结伴去金华的一家网络公司打工, 具体职业就是“玩站”。期间, B同学比较适应网络女主播的工作, 觉得赚钱比较轻松容易, 所以长期陷于“玩站”, 每天花大量时间在平台上, 甚至于有时是拿着泡面一边吃一边视频主麦, 严重影响到其学习时间和效率。
通过多次与结伴前行的A同学联系后, 辅导员得知B同学的主麦时间为每周一、二、三、五的晚上6点至9点, 周末随机安排。同时, 在和A同学的沟通过程中, 辅导员也了解到B同学打算搬到校外住宿, 以利于随时上网玩站。
二、案例分析与处理
(一) 案例分析
大一新生中, 以B同学为代表的急于找兼职赚钱的不在少数。刚经历高考的他们, 来到大学后, 就像圈养笼中的小鸟迫切的寻找属于的一篇天空。于是, 各种推销、兼职信息都会找准时机的涌向新生。新生的自主独立意识需要保护和倡导, 但是其寻求价值表现的方式需要引导。而“玩站”作为网络职业和爱好, 凭借着赚钱快、轻松, 便在大学生中得到一定的普及率。沉迷于网络交友和视频赚钱中的学生往往学习时间少、效率低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生活作息无规律,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对待兼职赚钱便成为摆在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 前期:“虚拟”处理
由于前期跟B同学有过对话, 虽不深入, 为以防对辅导员产生戒备心理, 便邀请班主任以正常聊天谈心为由, 了解B同学的家庭背景、学业情况等。考虑到网络的复杂性和虚拟化, 采取了以下措施和方法来实施帮助:
1.“卧底”排查:
“玩站”对于辅导员来说, 是第一次听说。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和对网络的警惕性, 第一感觉就是要排除从事淫秽活动。于是, 辅导员下载了该视频工具并注册账号, 把自己隐迹于普通网友之中, 跟踪视频聊天内容, 发现很多主播都是学生, 且是相熟的朋友, 并未发现从事淫秽活动的迹象。
2.“网友”交流: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90后的学生最怕的就是大人在不明白具体情况下就对其妄加评论, 因此出于谨慎考虑, 辅导员继续混迹于该视频软件, 来进一步了解运行操作方式。辅导员作为普通网友跟B同学进行交流, 侧面了解到B同学的相关情况:公司的人到寝室来推介视频交友平台, 在了解到平台赚钱模式和轻松便捷的特性后, 便抱着尝试的心态参与进来。由公司负责提供上网的硬件设备, 包括电脑、麦克风等, B同学按时到公司提供的场所进行视频聊天。在享受着交友的乐趣和赚钱的成就感时, B同学便迅速的陷入其中。
3.“粉丝”相劝:
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交流后, 辅导员终于成为了B同学的忠实fans, 相互间的交流也变得随性和融洽。辅导员一直在寻找合适时机对B同学进行规劝, 让B同学能少上网、多学习, 劝说效果不显著但有新变化:B同学开始严格遵守时间“上下班”。
(三) 后期:约谈沟通
1.“正牌”亮相:
辅导员在有把握掌控的基础上, 邀请B同学到办公室聊天谈心, 并适时亮出了“粉丝”的身份, B同学显得非常惊讶, 连呼“想不到”, 并表示第一次跟老师能聊这么久的。
2. 探讨玩站心得:
辅导员考虑到一开始便大讲特讲玩站的不好之处, 便会自然地与B同学之间筑起隔墙, 于是采用了迂回措施, 与B同学一起探讨大学生玩站的利弊。B同学在结合了自身的“工作”体会后, 也是大吐苦水。最终在双方共同认可的基础之上, 认为玩站具有以下缺点: (1) 长期玩站, 必然会导致道德长堤崩溃; (2) 现实的人际关系疏远; (3) 课程学习时间减少; (4) 生活作息不规律等。
3. 修通阶段:
在经历解说和分析阶段之后, 辅导员应用各种方法与技术, 以修正、改变B同学的不合理信念。比如, 辅导员提出:很多跟美女主播聊天的人是不是都有一些颓废或者存在幻想的?你是否承认你身边有一些是涉足淫秽的?如果有的话, 你能保证自己在这件事上都不出差错?通过这种带有明显挑战性或质疑性的“产婆术式”辩论技术来改变学生的不合理信念。
4. 正面引导:
为帮助B同学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想法和思维方式, 使新的合理的观念得以强化, 就需要进行正面思想的引导。针对“赚钱”这一说, 主要是:大学时代应以学习为主, 要珍惜四年的系统学习;虽说网络提供了角色实践的场所, 但也潜伏着种种危险等;搬到外面, 只会更加肆无忌惮的花时间在网络上, 不利于学习和人际交往, 住在寝室, 经常和同学交流学习、工作、生活, 是一种难得的大学四年室友情谊。
三、案例启示
(一) 理论上:
1. 辅导员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第一, 时代在飞速发展, 网络上的新兴事物也是层出不穷, 辅导员应及时关注网络, 尤其是跟学生息息相关的, 比如微博、微信等。实践表明, 辅导员上网跟学生“侃”, 是非常受欢迎的。第二, 不应只是把网络当成工具, 更应从网络创造科学、文化的角度来审视, 网络有其自身的文化吸引力。第三, 帮助学生认识到虚拟网络不是一种绝对自由的交际活动, 网络交际虽不像现实中那么拘束, 但也有其自身的规则。
2. 加强网络心理教育。
一方面, 辅导员要及时对因网络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归因分析, 总结好的对策, 强化新生刚进校后的“网络使用”教育, 把网络心理教育纳入新生始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可适时推出网络指导课, 强化对学生的网络法规教育, 形成科学而规范的网络伦理道德。另一方面, 辅导员要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工作, 跟学生交流要做到“尊重、热情、共情、积极关注”, 而不可一味的“说服、灌输”。该案例中也表明, B同学在不知辅导员身份时, 跟“粉丝”能透露很多有用信息。
3.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学习能力。
首先要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的作用, 使学生能及时为自己不同阶段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认识到每阶段的任务, 并为之不断努力。其次, 大力培植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引导学生参加有意义、有帮助的能启迪智慧、引发思考的活动。比如阿西剧社的话剧、电脑文化节、学术讲座等。最后, 要让学生懂得节约时间, 抓紧学习。大学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 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的黄金期, 所以要趁着大好时光, 抓紧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而不是一味地在虚拟世界里浪费时间。
(二) 技能上:
第一,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 必然也是最先从网络中接触到新鲜事物的人, 所以面对网络对学生造成的困扰时, 大可不必视为洪水猛兽。相反, 应冷静客观对待网络新兴事物, 因此要先清楚学生参与的是什么?怎么参与?为什么会参与?第二, 学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在了解清楚“玩站”的运作后, 巧妙地坦陈其利弊, 松懈学生坚持“玩站”的心理防线。第三, 借鉴心理咨询技能中的“共情”、“积极关注”等技术方法,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谈话基础。第四, 本案例中还可使用“冲击疗法”, 效果应会直接而显著, 但考虑到学生排斥, 遂放弃。
整个事件过程中, 辅导员始终有一个清晰的处理思路和框架, 巧妙运用网络手段, 充分掌控“虚拟”处理、约谈沟通两个环节, 合理借鉴心理咨询理论, 最终通过各方的努力一起促使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 2001
[2]、丁卫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1 (07)
[3]、汪鑫兰戴钢书.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2 (02)
3.案例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案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215-02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文化的传播大致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使得文化传播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人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接受新鲜的资讯,人们观察社会的视角不同,感受不同,往往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价值观也不同。特别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在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而且他们正处于重要的价值观形成阶段,这时候,如何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同于一般的传授解惑的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地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创新和研究中,案例教育逐渐被思想政治研究者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案例教育以其形象、生动、影响深远和受教者乐于接受,深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案例教育有利于把学校、学生、社会三者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更加密切了三者的联系。
一、案例教育分析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
传统上的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场景重现或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自己纳入案例场景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
案例分析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中逐渐焕发出新的面貌,学界对它的定义主要有两大类别:第一种观点认为案例是小概率事件,案例就是案例,从案例中不能得出带一般规律性普遍性的结论;第二种观点认为对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新的假说以及分析性的普遍结论。
本文认为思想教育中案例分析是教育工作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与学生共同分析、观察,总结现实存在的问题,并遵循一定的原则把这些现象通过整理、概括、提炼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恩格斯曾经说:“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因此当我们碰到问题的时候,进行总结,并从中学习。正是我们行事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也如此,不断地从案例分析中吸取有利的思想,摒除错误的思想,灌输高校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正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案例分析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案例分析须具备客观性
客观性即客观实在性,指事物客观存在。案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是主观见于客观的事物,在案例的选取上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才能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案例分析须具备目的性
思想政治教育为达到某一阶段的成绩和目标,需要不同的案例进行辅助教育,这正体现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也方便受教者接受。
3.案例分析须具备典型性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典型的代表,每个时期的典型人物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时代特色。岳飞精忠报国反映出在封建王朝中的忠君爱国思想。张丽莉老师的舍己救人反映出社会主义旗帜下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案例选取的典型性直接关乎受教者的受教程度。
二、案例教育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过于死板和片面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沦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随着国外资本主义思潮的入侵,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例如,近年来大学生中存在行为失范现象和道德滑坡现象,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这正说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大批的思想政治研究者致力于思想政治的研究工作,并且逐渐意识到案例分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案例分析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谈到:“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目前高校中的理论教学过于刻板,在校学生往往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纯粹的理论考试在塑造在校学生的价值观方面意义不大。马哲、思政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代表其价值观没有问题。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吉林农业大学的郭力维事件。仅仅是因为同学关系的处理上出了问题就拿起屠刀,这些不得不让人担忧大学生的道德问题。
案例分析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出现唤醒了无数人心中最纯粹的美好。她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全中国的人。她爱生如子的精神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是一堂最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师范类院校掀起了一股爱岗敬业,爱生如子,舍己为人,大爱无疆的热潮。这个典型的案例把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的理论融入进了实际。更生动形象地为全体师生上了一课,有利于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2.案例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是在不借助外界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依托。在国外,小孩独立思考的能力被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而在中国前几年的应试教育中,独立思考往往显得不那么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各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更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同一件事情,观察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员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
3.案例分析有助于形成学校,社会,学生的稳固的三角教育模式
正如陈征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案例教育法研究》中提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恰恰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一个将教育系统与社会隔离开来,将学生与教师隔离开来的系统。同时,教师成为演示者、解说者,将理论知识单向地灌输给学生。没有学生的反馈交流,更没有社会的联系应用。学生最终与社会的联系是以个体进行的。”
课程教育模式由于案例分析的加入,由原来隔离的教育系统转变为由案例分析链接的社会、学校、学生的三角模式。社会向学校提供案例,学校与学生共同学习案例,学生将案例中所学应用于社会。这样密切了社会、学校、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和学校不再是简单的灌输关系,而是互动的,共同学习的关系。使学生由原先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有利于理论知识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使学生转变态度由原来的:“要我怎么样”转变为“我要怎么样”。从而自主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案例分析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在案例的应用中要因时制宜
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概念。他指出:“我们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运用当代最新知识丰富自己,不唯本本,不守教条,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多元化的发展,以及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有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日渐不符合时代的主流,难免会让学生觉得不切实际。例如,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个特殊的时期要求“人们放下一切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主义。”难免不符合当今社会的主题,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案例分析要因时制宜,符合当今社会需要。
2.案例分析要注重效果的提升
党中央十分关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问题,多次下发文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予以指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尽管多方面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效果甚微。各地多次发生如马加爵、郭力维残害同学事件和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性丑闻事件。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而且大学生逃课更是多见。
由于大学近几年的扩招,师资力量的薄弱显得尤为突出,某些高校,一个老师要带至少100名学生,这样就很难做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细心地聆听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显得难以实现。这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
高校应加强案例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树立典型,教育指导在校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案例分析要注重社会的作用,注重其实用性
在传统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往往只重视书本案例的应用,学生所吸收的往往也只是案例分析上的表面的理论知识。缺少对于案例的实际操作性。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缺少反馈,没有更有效的沟通、互动。这时候案例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使学生和老师与社会脱轨。这时老师使用的案例就失去了其有效性。因此,必须将社会纳入其中。社会提供其实用性高的,因时制宜的案例,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分析,总结出普遍的规律,达到最优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使案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和教育培养起大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努力塑造其健全、健康的人格,培养其积极向上的风貌,使之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通过分析,案例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实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同时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只要因时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全面地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之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陈征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案例教育法研究[D].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2009.
[2]杜杰.案例教学:学生思想教育的新亮点[D].黄冈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2005.
[3]欧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9.
4.思想政治教育案例 篇四
《武汉晨报》有这样一份报道,江汉大学应届毕业生陈某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上,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历浸湿了。为尽快赶到会场,小陈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它东西一起,匆匆塞进背包。
在招聘现场。轮到小陈时,招聘人员问了小陈三个问题后,便向他要简历。小陈掏出简历时才发现,简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渍,而且放在包里一抒,再加上钥匙等东西划痕,已经不成样子了。小陈努力将它弄平整,递了过去。招聘人员皱着眉头收下了。
三天后,小陈参加了面试,表现非常活跃,无论是现场操作,还是为虚拟的产品做口头推介,他都完成的不错。当他结束面试走出办公室时,一位负责的小姐对他说:“你是今天面试者中最出色的一个。”
然而,面试过去一周后,小陈依然没有得到回复。他急了,忍不住打电话向那位小姐询问情况。小姐沉默了一会,告诉他:“其实招聘负责人对你是很满意的,但你败在了简历上。老总说,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
一些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小节”往往能反映一个人深层次的素质。
[案例分析]地毯上的纸团
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应聘的故事: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可结果却都未被录取,只得怏怏离去。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了地毯上有一个纸团。地毯很干净,那个纸团显得很不协调。这位应聘者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你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
这个故事说明:细节总容易为人所忽视,所以往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因而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素养。正因为如此,透过小事看人,日渐成为衡量、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方式之一。1%的疏忽,可能导致100%的失败。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决定了面试的成败。“做人、做事、做管理,细节决定成败!”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普通人,大量的日子,很显然都在做一件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于小事和事情的细节,太自信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们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
[案例分析]未开始而结束的面试
北京某外交企业招工,报酬丰厚,要求严格。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就要如愿以偿了。最后一关是总经理面试。在到了面试时间之后,总经理突然说:“我有点急事,请等我十分钟。”总经理走后,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们围住了老板的大办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看来信,没一人闲着。十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宣布说:“面试已经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年轻人惊惑不已:“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期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本公司不能录取随便翻阅领导人文件的人。”年轻人全傻了。
案例说明,细节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未经允许即翻看经理的文件的年轻人,甚至缺乏基本的礼貌。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案例分析]】 大学生被谁抛弃?
中国就业形势面临一个最严峻的危机,大学生就业市场寒流暗涌。在各类人才招聘会上以及各网站上挂着的招聘通告栏里,近80%的职位只针对有工作经验者,而求职者中却有60%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有的用人单位旗帜鲜明――应届生免谈!应届毕业生到底怎么了?用人单位招不到优秀学生可以选择,可大学生毕业了不能不就业。
大学生被谁抛弃?听听企业、用人单位的声音,揭示“我为什么不招应届毕业生?”这个社会热点现象的因由。
1、我这里适合他们的工作太少了。
2、让玩得起的企业先去磨炼他们吧。
3、满翅乱羽的飞翔鸟。
4、昂首见天不是路。
5、不谋其事者难守其位。
6、跳、跳、跳――受惑于外面的世界。
他们不知道,每个风光无限的背后有许多业外人难以知晓的辛劳!
2004年11月9、10、11日三天,华人首席心理学家、台湾当代最负盛名的励志大师吴静吉教授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以“追寻青年的四个大梦”为题,就大学生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演讲。同学们在对吴教授的观点兴趣浓厚的同时,也将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求职时乃至走上职场之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拿出来与吴教授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求职时要“放下身段”。不少大学生现在都面临求职的压力,“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寻找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同学们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吴教授表示,“放下身段”是顺利找到第一份工作的要诀。
吴教授说,在第一份工作很难“一步到位”的情况下,不妨把它当作自己职场生涯的入口,用它来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积累经验。他说,在大学中就应该有意识地为将来求职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这其中包括参加社团活动、各种竞赛,帮助老师完成各种工作,所有的这些将来都会成为求职的“筹码”。
吴教授把一个人才的综合素质比作一个“T”字形,其中那一竖表示自己的专长和能力,这是整个素质的支撑;而那一横则是各种各样工作的经验。这“一横一竖”越长,其所能覆盖的领域就越大,求职成功的概率就越高。
能够发挥人才的优点、专业特长、能力倾向并有兴趣的工作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刚刚踏入职场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甚至想要放弃,吴教授
认为他们应该做好下面几点:
首先,如果第一份工作不能使自己产生兴趣的话,应该告诫自己“天下没有白做的事”,尽量使自己在第一份工作中实践自己从前在各方面所学的知识、积累的经验,并且在这份工作中积累一些今后有用的资源。
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案例分析 篇五
——从“电熨斗烫伤”事件看中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案例背景:
2010年12月14日,江苏省兴化市一民办幼儿园14日发生一起7名幼儿被老师用微型电熨斗烫伤的事故,引发社会各界对“幼儿园暴力”问题的再次关注。事件发生在兴化市板桥幼儿园大(1)班,当时该班老师易某(当事人)因部分幼儿调皮嬉戏一时气愤,对嬉戏幼儿大声呵斥,并用带余热的微型熨斗触碰幼儿,导致7名幼儿面部被烫伤。家长发现孩子受伤时,易某谎称是上厕所时小朋友相互拥挤不小心摔伤的。目前,被烫7名幼儿中,3名幼儿已到园上课,1名退学,1名在家休养,2名伤情较重的幼儿恢复良好。肇事的老师易某被幼儿园辞退,并被警方处以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
据当事人易某交代,事发前,她取回被同事借用的电熨斗后回到教室,发现几个孩子正在嬉戏打闹,由于制止不了,一时气愤,情急之余,就顺手拿起熨斗触碰孩子脸部以进行吓唬。考虑到熨斗已从插座上拔下超过10分钟,易某误以为不再发烫,不想最终造成伤害。
16日晚,兴化市委市政府就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兴化板桥幼儿园是一家私人幼儿园,其教师都是园方聘请的社会人员。易某当时所用的熨斗约有鼠标大小,是用来熨烫鞋垫的。易某将熨斗从插座上拔下一段时间后,误以为不再发烫,借此吓唬孩子,谁知最终闯了祸。
事后,兴化板桥幼儿园园长童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易某已经被警方带走。对于记者关于易老师为何用电熨斗烫孩子的疑问,童园长表示,她也说不清楚。记者询问童园长,易老师当时所用的电熨斗从何而来,她明确表示“幼儿园本身没有这个东西”,并称电熨斗已被警方取走。同时,园方也承诺带孩子去上海治疗。(主体内容载自新华社、《扬子晚报》)
补充材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人认为,问题的症结点在于,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无独有偶,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遗憾的是,个别老师缺乏起码的耐心,更不要说爱心了,他们一看到孩子不顺眼就恶语相加,学生要不听话就暴跳如雷,甚至饱以老拳。老师的爱心哪里去了?职业责任感哪里去了?
在幼儿园成为“萝卜快了不洗泥”的香饽饽的社会背景下,幼儿教师特别是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素质令人堪忧。日前,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两所幼儿园调研时强调,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到重要位置,千方百计解决学前教育供不应求问题,通过立法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法制轨道,不仅要重视幼儿园的硬件建设,更要重视师资建设。
有关部门对幼儿教育管理粗放,监督缺位。学前教育已经成为目前“性价比”最低的教育。幼儿园一方面是天价收费,另一方面却在想方设法压低教育成本,使得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导致优秀人才不愿从事幼教工作,于是,大量素质低下甚至没有从业资格的“社会人员”进入了幼教队伍。人员资质问题,幼儿园监管问题等,涉及到政府责任;而最大限度降低事件的发酵效应,注定是当地政府考虑政府声誉与官员的责任,抑或还有地方官员最在意的“地方形象”等等,所以鬼都不信的说法,政府“信”了。
案例分析: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幼儿园安全事故,造成了极大的社会不良影响。幼儿园安全事故频繁究竟原因何在?其不良影响又会有哪些?我国学前教育方面的管理现状又是如何的?
我们该怎么做?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就上述“电熨斗烫伤”事件来展开剖析。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上述案例是一个学前教育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幼儿园的安全事故,我们可以从校外和校内两个方面来区分,但是最终其关联于幼儿园安全管理问题。由以上案例中,我们看到虽然孩子被送到了幼儿园这个本应该是一个安全场所的地方,一个锻炼孩子天性的地方,结果却给孩子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对孩子的幼小心灵带来了沉重伤害。这发生的一切,各方都有其说辞。但是我们站在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我们该怎样思考?
在此,我们就以上案例做一下分析。
(一)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说到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可能会从很多的角度来思考。但是今天我们仅就我国学前教育问题及其各学前教育机构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① 学前教育的相关法律、规章、政策等相对缺失。从近年来多发的幼儿园安全事故中,我们会发现其实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是与我国学前教育的相关法律规定政策的缺位有着密切关系的。众所周知的,国家各项公共事业建设都是与国家相关政策法律离不开的,如果国家政策法律缺位将会导致整个公共事业建设的止步不前或则是问题层出不穷,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正是因为我国在学期教育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律仍显不足。
② 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并未完善。
从“电熨斗烫伤“事件来看,我们会发现学期教育机构在管理问题上存在巨大漏洞。这个漏洞主要表现为对幼师的培训、管理不足,使得幼师素质难以提高,甚至连最基本的法律意识都很淡薄。
③ 学前教育的资格认定存在问题,特别是表现在对幼师的甄选问题上。
我们都知道,学前教育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和个性养成的非常重要阶段,是接受启蒙教育的人生根基。所以小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所遇到的人和事会对其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既然如此,我们在学前教育的资格认定,特别是对幼师的甄选方面必须慎重。在选择幼师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该幼师的个人品质、个人习惯(生活习惯等)及其个人的教育风格等。我们更加倾向于招收有爱心的幼师,善于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幼师。
④ 相关政府部门对学期教育机构的监管乏力。
层出不穷的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相关的政府部门的监管缺位是脱不了干系的。政府部门是一个很好的外部监督力量,可以科学地规范和引导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而且这种影响力量是具有足够的实效性的。但是一旦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必然会在客观上造成教育机构的疏忽,而致使在学前教育的管理上漏洞百出。
⑤ 社会监督缺失。
其实我们当前所处的社会,在学前教育等公共事业方面存在一个误区,人们普遍地认为像学前教育等公共事业责任只在于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其实不然,学前教育等公共事业是全民的事业,是应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的。如果说单凭某个政府部门或则是某个教育机构来独自承担这份社会责任,那么必然会导致这个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不安全因素。
⑥ 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在理念上已见落后。在谈到学前教育理念问题时,我们可以相应地对照一下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我们会发现在西方国家,教育理念有着非常显著的特点,即人性化、主体化特点,善于积极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其实国内的学前教育也应该在理念上更新,注重人性化和科学化管理。这样才可能避免诸多的安全问题,甚至减少其他相应的问题。
(二)安全事故频发后果分析:
在众多的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社会各个层面都会受到重大的影响。
① 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众多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致使人民利益受损。
② 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带来不良影响,致使公共事业公信度受损。诸多的安全事故带来的不只是人员安全,还会对各项公共事业建设带来不良影响。事故频发必定引起广大群众神经的紧张,从而造成其对社会公共事业的信任度降低,进而影响整个社会事业的发展。
③ 对国家下一代造成巨大的心灵伤害。
身体的伤害是悲痛的,但是心灵的伤害更是无比沉痛。正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的成长期,外部的影响将会对其性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大的决定性意义。但是此时的孩子心理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弱,很容易受伤害,而且在受伤之后,心理负担很难在短时间内放下。这样一来,不良的外部影响将会限制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
案例启示:
在以上对“电熨斗烫伤”事件进行原因和后果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① 学前教育理念落后; ② 学前教育管理制度存在不足; ③ 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④ 学前教育的公众参与度有待提高。
结合这个案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怎样做才能减少学前教育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保证下一代健康成长呢?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着手:
① 转换学前教育理念,实行人性化、科学化管理。我们必须意识到学前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这个特殊可以从对象本身的心理素质、成长经历等方面来理解,也可以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总之,学前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慎重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日常的学前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积极地更新教育观念,发扬人性化、科学化管理的精神。重视孩子的主体性,做到以人为本,实施“爱”的教育,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
② 重视学前教育,关注学前教育的制度建设。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管,必要时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另外必须强调在学前教育的幼师资格认证方面必须有极其完备的制度,不仅要求在甄选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具有较高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幼师,而且还要做好日常的培训工作,加强教育工作者法制教育。
③ 加强公民教育,做好公共宣传,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关注学前教育,并使之参与到学前教育的环节当中来。
学前教育属于公共事业,是应该得到广大公众的广泛关注的。这种关注不能仅仅停留在关注相关安全事故、关注学前教育的价格浮动等问题,而是要求公众参与到学前教育中来,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监督,并积极主动地为学前教育出谋划策。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公众要积极地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保证孩子能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成长成才。当然,在此我也要强调一下家庭在学前教育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我认为家庭应该是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应该是与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整个教育环节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来才能保证孩子在接受的教育上有一个连贯性。
6.思想政治工作案例文稿 篇六
为了进一步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市委宣传部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宣传部领导同志的指示要求,市政研会拟编写《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汇编》,并适时召开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交流会,现就我校做好案例稿件推荐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校各支部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机制体制、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涌现出了一批做好群众工作的先进典型。系统总结群众思想工作的典型经验,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有操作性的内容形式、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手段载体,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创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征集范围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基层党组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中创造的新载体、新机制,开辟的新领域、新阵地、新途径,运用的新方式、新方法、新载体,以及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观念、新思路、新视角,都可列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稿件的推荐范围。
三、案例要求
1.案例所述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必须是真人真事(可根据当事者意愿使用化名)。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工作,保证案例的真实性。
2.要突出案例的特点,从提出问题开始,始终围绕问题展开,讲清楚如何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案例的启发性。
3.对事件背景叙述要完整扼要,线索清晰集中,工作进程、操作方法、取得成效、意义启示表述要简洁、生动,突出可操作性和可读性。
4.案例一律以第三人称表述,作者的感悟、体会、评价以及提出启示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注意案例的客观性。
四、稿件要求
1.案例稿件字数一般不超过4000字。请在稿件后注明稿件作者、推荐单位。请认真填写推荐表格,提供的联系方式要清楚、准确。
2.如有本地区或行业各级领导对案例中活动(工作)的批示、指示,请将复印件附上。
五、稿件使用
1.学校根据各支部上报材料情况,进行统一筛选。
2.由市政研会秘书处组织有关领导、专家和学者对推荐案例进行评选。
3.优秀入选案例编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汇编》,作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交流会典型材料和评选天津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优先条件。
六、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优中选优。各支部要积极参与,优中选优,推荐稿件数量不限。
2.真实可信,严格把关。各支部应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把关,保证推荐的案例真实可靠,具有公信度。
七、具体事项
1.接到本通知后,即可开始推荐工作。如有申报的支部,请支部书记于7月25日之前口头告知党办,并认真撰写材料,填写表格,电子版材料和纸质版材料各一份于8月25日前上交党办。
7.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篇七
面对学生, 我们总是急于“走进心灵”, 可是现在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对老师都有着天然的信任感, 相反不少学生对老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防范心理。其实, 不领情的学生不一定是对老师有什么抵触情绪, 而更多的是青春期特有的心理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 不少学生对老师、家长逐渐关闭了自己的心灵, 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 遇到事情自己解决, 在大人面前变得沉默寡言了。因此,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 有时候交谈并不是心灵沟通的最好方式。在这种情况下, 书信便成了师生对话的合适途径。对学生来讲 (尤其是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 , 这样做既能避免面谈的局促不安, 又能与自己信任的老师进行有趣 (与自己的班主任通信, 的确是有趣的) 有效的心灵交流。对班主任来说, 与学生建立并保持书信联系, 意味着赢得学生的信任, 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成功。更重要的是, 通过师生书信往来, 班主任可以比当面谈话更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变化, 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引导。
一、案例
我第一次和班上的学生通信始于四年前。××是一个女孩, 年龄较班上同学偏小, 在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后跟随母亲生活。但母亲常年在外地打工, 只逢年过节回来, 从而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这些都是后来的通信她给我讲的) 。她对周围比较冷漠, 有很强的自闭心理, 把周围的一切都看得较灰暗, 学习懒散, 缺乏上进心。尤其喜欢上网, 据她寝室的同学跟我讲, ××有很多网友。晚上如果没课的话她基本就是在网吧度过。我几次找她谈心交流, 都只是我的自言自语, 而她一言不发, 最多点点头。像这样的学生, 要了解她的真实思想是很难的。在一次交流中我了解到她喜欢写作, 语文成绩还不错, 于是便决定在她身上尝试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师生通信。
在给她的第一封信中, 我没有丝毫批评她的口气, 而更多的是像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我开诚布公地谈了与她通信的目的:“进行朋友式的思想交流, 以互相理解、互相启迪, 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我有意识地隐蔽了自己的教育意图。还与她商量“约法三章”:“第一, 我们既是师生, 又是朋友, 各自的看法、观点绝不强加于对方;第二, 通信是自由的, 什么都可以谈, 是否继续通信也完全由自己决定;第三, 我们的通信是秘密的, 内容绝不让第三者知道。”
但她的第一封回信却让我有些小小的失落:
对于这个班, 怎么说才好呢?说实话, 我对这个newclass的感觉是, 不喜、不恶;说白了, 就是没感觉。
您也许会说我没有什么集体意识, 嗯, 我承认。因为我不太积极去关心, 这样会有太多麻烦。您可以说我个人主义意识太强, 嗯, 我承认。因为我只想做我认为我想做并且应该去做的事。换句话说, 我只对我感兴趣的事物、人感兴趣, 没有兴趣的事, 对我, 没有任何做的欲望。即使我是待在一个大集体里面, 可我也想保持自我物质与精神上的独立。所以, 人再多, 当我不想与外界沟通时, 我也是只是一个人。
我把××的回信看了一遍又一遍, 虽然有些许的失落, 但转念又想, 她毕竟对我说了一些真话, 从她的直言中, 我感到了她的某种单纯、直爽, 还有一般学生没有的尖锐甚至刻薄。因此, 在回信之前, 我就告诫自己, 这封信不宜过于热情, 要有一种不卑不亢的冷静, 对她说话用不着委婉含蓄, 否则她“看穿一切”之后, 会更加看不起老师的, 所以单刀直入最好。
其实我很清楚, 你这封信不过是为了完成任务, 但我仍然很高兴, 因为你表现了对我的尊重。
而且, 我真的很喜欢这种直言不讳。现在, 人与人交往戴上了太多的面具, 这造成人们说话很多, 却有很多虚假的话。因此, 无论我对别人, 还是别人对我, 我都希望单刀直入。这实际上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方式, 更体现出一种人的品质。
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或孩子能够顺利成长, 其实, 一个人的成长哪有那么简单。师长们的所谓教育真的那么管用?
……
尽管我能明显地感到你一双怀疑的眼睛, 但我还是愿意对你说:我的话不一定句句都对, 但请相信我的真诚!不管你对我有多少“偏见”, 我都会把你当做需要我帮助的人, 随时等待着你的求助!
时间一天天流逝, 我和她的通信一直没有中断。谈思想、学习、趣事、苦恼……我并不奢望仅靠通信就使她成为“后进变先进”的典型, 但这种真诚的思想交流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书信来往, 在信中, 她几乎没有附和我的话, 更不提表示感激的语言了, 更多的是她对周围世界的批判和对她的质疑。但正是在这种批判和质疑中, 她不知不觉地向我敞开了心扉。
事实证明, 正是通过真诚, 我铺设了一条通往她心灵的道路。过了一段时间, 她的性格开朗了许多, 教室里居然还时不时响起她的笑声。一个学期结束, 她主动地把她的日记本拿到办公室里来让我看, 说了一句让我很感动的话:“老师, 您是我最值得信赖的人, 我想让您更多地了解我。”
回想开学之初, 她对我的排斥与不信任, 再到后来我和她第一次书信“交锋”, 再到后来她慢慢信任我, 主动向我写信求助, 直到现在能够向我倾诉心中的苦闷。我感到自己走进其心灵成功了。
二、反思
与××通信的成功使我的班主任日常工作多了一项内容, 但也因此让我进入了一个鲜活的心灵世界。事实证明, “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学生, 或“好为人师”地处处教训学生, 学生往往不买我们的账;而俯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地交流, 学生或许会情不自禁地有所思索, 有所醒悟, 有所感奋——这正是我和××通信得到的教育启示。正是和××通信开始, 四年来, 和班上学生通信成了我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怎样与学生保持书信交流呢?
第一, 巧妙联系。以了解思想和汇报思想为目的的师生通信, 学生是不会欢迎的。因此, 班主任发出的第一封信, 应避开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或误会的内容, 从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另外, 为了不使学生感到突兀, 教师的第一封信还应该选择一个恰当的日子发出:或是这位学生生病的时候, 或是他正为考试失利难过的时候, 或是他的生日那天……总之, 只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就一定能找到发出第一封信的“借口”, 并可以充满信心地等待学生的回信。
第二, 内容不限。师生书信联系应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 特别是对学生来说, 他给老师写信, 应完全是出于自身的需要, 而不是碍于老师的情面。而要让学生保持与老师通信的兴趣与热情, 班主任要特别注意, 不应对书信内容有所限制, 相反要尽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自由, 不断丰富书信的内容。学生在书信中话题越宽, 越说明他对老师很信赖。这样, 师生的书信联系便越稳定, 越持久。
第三, 平等对话。在书信往来中师生应该是绝对平等的——在书信中, 学生可以向老师咨询, 老师也可以向学生请教;老师可以向学生表达期望, 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建议。双方可以展开坦率的讨论甚至可以激烈争论, 但都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即便老师的回信是目的性很强的教育引导, 但字里行间不应有任何强迫接受的色彩, 而只有一种来自朋友的诚恳劝勉。
8.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篇八
案例教学又叫实例教学或个案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案例教学法。这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能使得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对于面授课占时较少的电大开放教育课程来说,是一种多快好省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政治经济学课程是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专科的必修课。长期以来,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对基础概念和原理的讲授,忽视对学员兴趣的培养。加之,该门课程的有些概念、理论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以致于学习积极性不高,面授课到课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曾连续两个学期对浙江电大萧山学院10春、10秋开放教育会计专科学员进行问卷调查,83%左右的学员觉得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一些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75%认为这门课程的实用性不强,学了也没什么意义。不少学员迫切希望能将政治经济学的讲授与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而利用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政治经济学中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有利于学员接受和理解。
一基于开放教育平台进行案例教学的优势
电大开放教育集中面授时间较少,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一般一学期安排3次面授课。由于面授课安排较少,而案例教学又比较耗时,因此利用开放教育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有利于解决这一矛盾。与传统面授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相比,基于开放教育平台进行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参与率。电大开放教育的学员都是成年人,他们大多是在职学习,工作、学习和家庭压力较大,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突出,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来上面授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本院从2010年春季、秋季两个学期《政治经济学》面授课程的平均到课率为37%)。而通过开放教育网络平台,如利用BBS讨论区等进行案例教学,突破了授课时间的限制,学员只需在规定的期限内把自己的观点发到讨论区即可,因此学员的参与率自然就会提高。
第二,有利于启发学员的思维。利用开放教育平台进行案例教学,由于不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员有更充分的时间思考分析案例,同时由于讨论的内容都会保留在网上,便于学员反复观摩,启发思维,有利于案例的更深入探讨。
第三,有利于资源共享,扩大教学规模。传统面授环境下进行案例教学,由于受课堂环境的限制,教学规模不宜过大。基于开放教育平台进行案例教学,师生交流突破时空限制,可以方便地进行较大规模的教学。
第四,有利于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开放教育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教师通过实时讨论和非实时讨论,回答每位学员的问题,还能及时得到学员对案例课效果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通过开放教育平台,教师与学员可以在课后继续开展互动教学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加大。
二基于开放教育平台进行案例教学的方式
(一)远程非实时讨论
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案例挂在电大在线平台的课程讨论区上,让学员在规定时间内上网查看,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既可以针对教师提供的案例中的问题,也可以针对同学的观点,之后教师适当进行点评。
(二)远程实时讨论
教师事先通知学员预习相关知识点和理论,然后在学校安排的网络授课时间段,把某个特定案例挂在网上,教师在网上主持讨论,点评,这种教学方式现场感比较强。
(三)远程讨论和面授课讨论相结合
教师事先把案例挂在电大在线平台的课程讨论区上,让学员充分思考。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外先充分讨论案例,总结出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在面授课时进行课堂讨论,即让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由于学员事先有了充分准备,学员在课堂上讨论比较充分,分析也较为深入。
三基于开放教育平台实施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的案例必须适宜
案例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收集和选择好案例是关键。好的案例必须要符合以下几方面:
第一,案例要能激发学员兴趣。要激发学员对案例的兴趣,必须要选择适合学员的案例。不同年龄、职业、知识结构的学员,兴趣爱好有所不同,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每学期在政治经济学课程开课前,笔者首先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员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据问卷调查顯示,近两年学习该门课程的学员主要在20—35岁之间,以年轻学员为主。他们大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正处于人生的奋斗期,因此在设计案例时多以励志、能激发学员的奋斗精神的话题为主,这种案例不仅能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第二,案例要有针对性。好的案例除了要符合学员的视界外,还要能满足教学需要,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蕴涵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而且,案例所要讨论的问题的难度应在学员的能力范围内,否则学员无法对案例进行正确的理解。
第三,案例要有实际意义。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体现为一种生活世界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渗透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案例应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要有典型性。同时,案例背景材料的选择必须具有时效性,尽量选择最近最新的材料,特别是当年的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相关材料,这样才能更接近生活。案例还必须生动,语言应通俗易懂。只有来自于生活,与学员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才能激起学员的兴趣,吸引学员的注意力,使其能进一步理解和探究相关内容,主动参与,其对案例的理解也才会较为深刻。
比如讲到宏观调控时,就针对这两年的热点话题“房地产问题”,在电大在线平台的课程讨论区布置了一些问题:你是怎样看待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的?如果房地产市场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会怎么样?是否需要政府进行调控?……由于学员对房价问题比较关心,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非常热烈。不少学员,甚至通过国家的调控措施来说明如果没有国家的宏观调控,房价在开发商和炒房者的操控下,会不停上涨,使真正有需求者无力购买。通过讨论不仅使学员真正理解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调控的手段,同时也激发了学员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
案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案例教学互动关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远程非实时讨论时,教师应每天查看在线平台课程讨论区中学员的讨论情况,及时回复评价学员的观点。在远程实时讨论中,教师应循循善诱,对学员进行必要的引导,适时提出一些引导学员深入分析的问题,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案例讨论时间结束时,教师应对学员提出的观点、看法、决策方案进行总体讲评。教师的讲评要以个人看法的形式出现,而不是权威性的下结论。此外,还应简单讲评学员的表现,对积极参加讨论的学员给予奖励。
案例讨论的实质是通过不同观点、不同见解之间的碰撞、冲突,探讨事物的本源。因此,在讨论中要允许学员发表不同的意见,有时不同意见的交锋往往能对问题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三)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促使学员积极参与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不少学员应试心理比较重,不大愿意参与网上案例讨论。因此,为了督促学员主动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还必须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当前,电大开放教育课程的总成绩是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笔者认为,应将学员在电大在线平台中课程讨论区里的案例讨论表现纳入学员的形成性考核范围,并适当提高其在形成性考核中的比例。目前,本院政治经济学形成性考核成绩是根据学员的平时作业和案例讨论的参与情况来评定,其中案例讨论占70%。案例讨论的评分则是根据学员的发言次数,发表新帖的数量,及学员对案例分析的准确度来确定。如学员没有一次参加案例讨论的,案例討论部分成绩为零;学员在案例讨论中发帖数量少于5篇的,则只能得到案例讨论部分成绩的30%;发帖量在6~10篇的学员,能得到案例讨论部分成绩的50%;发帖量大于10篇且发言内容与论题有关的学员,案例讨论部分的成绩才能合格;如果学员案例分析准确,观点新颖,则能加分。这种考核机制,会促使学员注重并认真参与网上案例的讨论。
案例教学法不仅能调动学员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案例教学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方法,进行案例教学不能摒弃系统理论的学习和讲授。
参考文献
[1]陈芳.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70-71.
[2]吴结.基于网络的电大开放教育分类案例教学实践探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49-51.
[3]王念哲.“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当代教育论坛,2009(1):81-8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推荐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07-0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索08-03
在探索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1-03
哈尔滨市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09-22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案例08-09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07-06
思想政治教育意义07-28
民兵思想政治教育09-20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