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畿央大学概况(共4篇)
1.日本畿央大学概况 篇一
日本大阪大学基本概况
学校名称:日本大阪大学 Osaka University
所在位置:日本,吹田市
学校设置类型:综合性大学
创建时间:1838年
学历:本科 研究生
学校性质:公立
学生人数:19931人
院校地址:Osaka University, 1-1 Yamadaoka, Suita, Osaka 565-0871 Japan
日本大阪大学 大阪大学位于日本关西地区工业城市大阪,是战前日本成立的第六所帝国大学。与其他几年由政府直接创办,培养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的帝国大学不同,它是由民间力量向政府申请创建的。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以下两个机构:一是适塾(又称洋学塾),专攻自然科学。1838年塾主绪方洪庵召集一些门生讲授医学,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渝吉就在这里求学。后来,适塾几经演变成为专门的医学学校,大正四年(1915)正式使用医科大学这一校名,1931年根据帝国大学令正式命名为大阪帝国大学,设在医学和理工两部。二是汉学塾(亦称怀德堂),成立于1924年,由商人出资经营,以研究人文科学为主,后成为大阪帝大的法文学部。大阪帝大成立不久,由大阪工业学校发展起来的大阪工业大学也被合并进来,成为后来的工学部、微生物病研究所、产业科学研究所等机构。
1947年,大阪帝国大学改名为大阪大学,规模有限,仅有理、工、医、法文4学部和两研究所。其间,又合并了大阪药学专科学校和两所高中。此后,大阪大学励精图治,学科、专业、学校规模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法文学部一分为三:法学部、经济学部、文学部、又增添了新的学部和研究所,一大批附属研究中心相继建立,研究生教育亦全面开展,为国立综合性大学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近一、二十年间,借助日本经济振兴的大潮,大阪大学的发展更快于其它几所学校。目前,它已成为拥有10个学部、包含11个研究科的研究生院和5个研究所的现代化综合大学。
大阪大学位于繁华的工业城市大阪市内,整个校园被分隔在3个不同地区:吹田校区,为工学部、人际学部、大部分研究所及校行政机关所在地;丰中校区,人文科学有关学部、理学部、基础工学部、教养学部及一些研究中心设在这里;中之岛校区,大阪大学最初校址,建有福泽渝吉纪念碑及首任校长长冈半太郎半身塑像,现为医学部和附属医院所在地。
1991年5月统计,大阪大学的本科生11,548人,其中女生1,764 人;博士前期课理学生2,149人,后期课程学生775人;同时还有医学和牙科学硕士生(两年制)40人,博士(4年制)420人。此外还有各种附属学校学生551人。至今共授予硕士学位19,993人,博士学位9,781人,另外还有旧博士学位4,906人。同期共有教职员4,415人,其中校长1人,教授543人,副教授484人,讲师202人,助教957人,教学辅助人员96人,行政人员1,444人,医务人员688人。自创校以来已历经13任校长,现任校长是金森顺次郎。
大阪大学图书情报系统由中心图书馆和3个分馆组成,中心馆位于丰中校区,分馆分别位于中之岛和吹田校区及药学部。1991年秋又建造了生命科学分馆。全校共有藏书2,428,567册,其中和汉与西文大约各占一半,所有图书馆均对外开放和服务。 校医院于1869年曾作为临床教学机构对外开放,以后几经易名,大阪帝大成立时作为大学医院录属于医学部,它是日本大学中最好的医院之一,有600余名教师,1,011张病床,另外,牙科学部、微生物病研究所各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分别有病床40张、65张。现在在吹田校区兴建新医院,计划于1993年竣工对外开放。
大阪大学为日本7所著名帝国大学之一,直属文部省领导,每年有来自文部省雄厚的财政拨款,以维持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如1991年度的财政预算总计有831.5亿日元,其中用于学校各门教学、研究事业费373.4亿日元,大学医院192.9亿日元,研究所48.5亿日元,设施设备212.2亿日元。另外靠自己对外服务亦有可观的收入,以1990年为例,年总收入为269.1亿元,其中来自附属医院151.7亿,学生学费56.9亿,学校校产收入23.8亿,其它收入36.6亿日元。另外,每年还有科研补助费37.9亿日元,各种来源的奖学金47.8亿日元。
大阪大学已经走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日本的`几个重点国立大学中算是年轻的,但由于它位于日本经济中心和国际开放门户的大阪,有着优越的向世界发展的条件;经济基础雄厚,信息灵通,交通方便,因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大学国际化的潮流推动下,如今它已与世界上39个国家和地区的54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接受了国内外访问学者909名,留学生555名(1990年资料),同我国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也有人员交流协定。
2.日本出版业出口概况 篇二
据日本财务省的贸易统计,2009年,从日本出口世界各国的出版物,“图书”约为75.5亿日元,与2008年相比减少25%;“杂志”约为45.7亿日元,与2008年相比减少2.4%。图书出口大幅度减少,是前所未有的。“图书”出口额急剧减少的原因之一,是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上涨了7%以上。把“图书出口额”换算成“图书册数”(数量)进行比较,与2008年相比实际上也减少50%以上。出口的全部出版物,在册数上也呈现锐减的趋势。
图书减少多,杂志减少不多
在出版物出口比重上占有压倒性优势的,是面向在国外开店、营业的日系书店的发货额。据日本出版文化国际交流会每年出版发行的英文版《日本出版界的实用指南》介绍,2009年,日本在国外开店、营业的大型书店的数量:纪伊国屋书店开办了23家,旭日书店开办了6家,三省堂书店开办了4家,准瓜(ジュンク)堂书店开办了1家。此外,在欧洲各国,也有一些像OCS这样的零售店或中型书店。从销售额分析,日本出版物出口的最大市场,在美国和东亚各国。
“图书”的出口额按不同国家和地区划分,排第一位的依然是美国。2009年的出口额为21.6亿日元,与2008年相比减少42%,这比预计的要少得多。排第二位的是中国的台湾地区,2009年的出口额为11.1亿日元,与2008年相比有所增加。之后是韩国、中国大陆、新加坡、泰国、德国、菲律宾、英国、法国、荷兰等。日本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额与2008年相比均呈减少趋势。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图书进口市场普遍不景气,在国外的日系企业大量裁员,“图书”出口额要想增加是非常困难的。
与“图书”相比,“杂志”的情况要好得多。“杂志”2009年的出口额与2008年相比仅仅减少2.4%。“杂志”的出口额按不同国家和地区划分,东亚各国排位靠前。“杂志”的出口额合计为45.7亿日元,其中,排首位的是中国的台湾地区,约为12.4亿日元;排第二位的是中国的香港地区,约为9.3亿日元,与2008年相比增长20%;排第三位的是美国,约为6.6亿日元,与2008年相比减少10%;排第四位的是韩国,约为6.4亿日元,与2008年相比减少20%。之后是中国大陆、新加坡和泰国,这三个国家与2008年相比均呈增长势头。在不景气的背景下,“杂志”的出口额减少不多,实属意外。
出口额在意料之外急剧增长的,是装订之前的“单一出版物”(又叫“散装出版物”,多指发表在学术杂志上的单篇论文)。2009年“单一出版物”的实际出口额为36亿日元,创造了纪录。与2008年相比,“单一出版物”的出口额增长了6倍以上。增长的原因在于,日本学术杂志外文版出版及时,日本国内相关出版社努力降低制作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从而大大促进了“单一出版物”的出口。
出版物出口额在总体上锐减的主要原因,大约是日本国内介绍日本的英文版图书——通称为“图书·一个·日本”(ブックス·オン·ジャパン)——出版品种数减少了。以日本的文艺作品为首的美术、工艺、历史、文化、料理、折纸、写真集等的出版也有异常变化。目前在日本,出版“图书·一个·日本”的出版社数量也在减少,即使出版新图书,也是以日本语学习书为主,且平均单价也越来越低。此外,欧洲各种文字版的学术书的出版品种数也在减少,像东京大学出版会,干脆停止了欧洲各种文字版图书的出版。从日本现代作家作品翻译过来的图书,大多不在日本国内出版,而是由外国的出版社出版,并由外国的书店发行和销售,这些“出口额”不可能统计在日本的出版物出口额当中。
有力措施推动出口
3.日本企业社会责任概况及启示 篇三
中日类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使比较研究更具有政策含义和实践价值。社会责任源自西方,而责任理念和实践又不具有跨文化适用性,日本已经基本探索出一条如何将全球社会责任理念与东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相融合的道路。
日本企业社会责任元年
2003年是日本企业社会责任“元年”。在此之前,日本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主要集中在社会贡献和环境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尤以环境管理为主。2003年,社会责任实践开始迅速普及,根据经济同友会的调查,当年就有100多家大企业建立了社会责任推进部门,建立社会责任部门的企业占到达到调查样本的1/3,日本企业积极推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主要原因是:
1、防范风险
21世纪初期,日本企业频繁发生重大丑闻,譬如东京电力故意隐瞒核电站安全隐患,三井物产竞标时贿赂外国官员,日立发电设备存在重大质量问题,雪印销售过期乳制品等。这些丑闻影响了企业声誉,重挫企业股价,并直接导致总裁下台。为了防范可能的风险,保住自己的位置,企业高管开始积极推行社会责任管理。
2、从众心理
日本企业管理者的从众心理很突出,在企业战略、主营业务、商业模式和技术研发等决策上都有随大流的问题。当时CSR在国外进展速度较快,媒体大肆宣传,一些先进企业开始引入,由于有较好的同行学习机制,其他企业纷纷模仿,社会责任很快在大企业之间流行起来。
启蒙普及期
大致可以将2003年以后日本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历史划分为启蒙普及和深化发展两个阶段。2003~2006年是启蒙普及期,日本企业主要做了组建机构、挖掘企业特色的CSR内涵、建章立制、培训宣导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建立了完善的社会责任推动体系
日本企业的社会责任推进体系一般是“CSR推进委员会+CSR推进部”的架构。社会责任推进委员会是一个社会责任的高层管理和协调机构,一般由总裁负责,成员包括各副总和业务部长。社会责任推进部则是一个日常办事机构,典型的社会责任推进部的内部组织是:1)业务规划室,2)环境管理室;3)社会贡献室,4)责任沟通室。社会责任部的正式编制从3~120人不等,平均10个人,此外还在各业务群组和辅助支持部门配备了社会责任兼任人员,一个部门设置1名社会责任推进负责人(社会责任担当)、1名社会责任推进联络人。每个月社会责任部都要召集召开“CSR推进担当者会议”,讨论CSR如何与各业务、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相结合,如何有效地推广社会责任工作。
挖掘责任DNA,形成企业特色的责任观
企业社会责任定义比较抽象和宽泛,为使员工更好的理解和贯彻企业社会责任,日本企业开始挖掘企业文化中的责任DNA,形成符合企业战略、业务和文化特色的社会责任观。
第一步就是回到原点,从企业创始人的讲话和理念中挖掘出企业特色的责任观。譬如,理光提出的“三爱”(爱友邻、爱国家、爱工作),NEC的“自然(Nature)、教育(Education)和社区(Community)”,三井的“良心仕事”。
第二步是MVV,即重新整理企业的使命(Mission)、愿景(Vision)和价值观(Value),强化社会责任内容。譬如,三井物产以“致力创造一个地球居民梦想的美好未来”为使命,以客户的全球商业伙伴为愿景,以光明正大、以人为本、挑战与创新为价值观。
这些观点简单明了,指向明确,便于传播,与各自企业的文化、业务和发展方向相一致,容易引起利益相关方的共鸣,很好的实现了社会责任概念落地的目标。
建章立制
有了理念还必须有制度,否则理念无法推广和落实。为此,日本企业出台了很多的社会责任政策,除了CSR总体政策以外,还分别出台了社会贡献政策、环境政策、员工行为守则、供应链责任采购守则等。使社会责任能切实与企业日常经营相结合。
全员社会责任培训
日本企业认为,社会责任的核心在于人的理念。因此,宣导、培训、提升雇员的社会责任理念是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工作的重点。以三井为例,社会责任培训是一个全员必须参与的工作。
三井物产给每个员工都发了两本特殊的CSR教材,一本名为《三井之魂》,系统梳理了创始人及历代领导人的责任理念,另一本名为《DFP的警示》,记录了DFP事件的全过程,要求员工时刻谨记这个教训。此外,三井物产还在企业培训基地里摆设了当时出事的柴油发动机,警醒每一位公司员工不能做不利于社会和消费者的事情。
深化发展期
日本企业天性比较保守,民族文化中也有“悄悄做好事”的成分,导致日本企业社会责任一开始就是“防守型”的,而不是“进取型”的。企业一般将社会责任视为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甚至有很多企业将社会责任单纯的视为“合规管理”。到了深化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经理人和学者认识到这种“防守型”定位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健康发展,因为这种定位会使社会责任工作与以前的企业管理工作没有差别,而且很多社会责任项目未能给企业带来任何好处,只是增加企业成本,这对企业长期发展非常不利。因此,一定要将企业CSR重新定位,清理一些非战略性的实践,使社会责任自身可持续发展。
在前期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企业开始要求各部门和业务群组在新的年度工作计划中要体现出相应的社会责任内容。从实务角度来看,由于培训到位,日本企业各个部门开始更多的从社会责任角度思考改进本职工作。
利益相关方参与是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机构的最高形态,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持续开展下去的制度保障。大约2005年,日本开始引入了类似西方的社会责任对话机制,邀请外部社会责任专家、大学教授、环境组织和社会团体代表与企业高管对话,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社会责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但是,目前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层次还很低,而且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企业高管层对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仍缺乏充分的认识,再加上日本企业独特的治理理念和股权治理结构,使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的全面深入实践仍需时日。
作者所访谈的10余家著名日本企业中没有一家建立了完整的社会责任考核体系。原因主要是社会责任的内容过于宽泛,形式各异,考核设计、执行和审核都非常困难。日本专家普遍认为,社会责任不落实到定量考核层面,最后会虚化,但目前建立这样的体系还不成熟,即使建立也只能到部门层面,绝对无法到个人层面。
与日本相比,我国的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刚刚起步,责任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目前仍处于社会责任的启蒙普及阶段,应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推动体系
和基本制度的建设上,在此基础上着力抓好社会责任培训工作。同时,要吸取日本企业的教训,少走弯路,一开始就要将企业社会责任界定为一项积极的战略性工作,抓住一两项具备优势的社会责任实践,形成自身的责任品牌,同时注意宣传,积极沟通,努力提升社会责任绩效。
相关启示
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覆盖广泛,没有正式部门,几乎不可能统筹管理,因此,要引导企业建立正式的企业社会责任部门。但是,日本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并非具体的社会责任实践部门,而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管理部门,也就是说,社会责任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提供支持,协助合规、产品质量、环境管理、外部沟通等责任实践部门更好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而不是“代庖”。此外,日本经验还告诉我们,要慎重选择社会责任部的归属部门,因为不同的部门性质会影响到日后社会责任推进部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从日本经验来看,将社会责任推进部门归属在企业战略或综合办公等强力部门之下,发展状况最好。
社会责任概念能否由虚到实,顺利落地,引起文化共鸣,赢得群众基础,是社会责任扩散的关键。应鼓励企业总结各自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历史,找到自身社会责任发展的原点,再结合企业战略发展和业务特点,挖掘出精辟准确、简单明了、独具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便于更广更快地传播。
日本社会责任运动的重要教训就是社会责任战略定位有偏差,过于保守,非常消极,进而影响到责任实践和责任沟通,降低了社会责任绩效。现在日本企业开始重新补课,扭转定位。我们应该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要引导企业将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打好责任竞争牌。
日本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主要缺点就是没有特点,每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都是面面俱到,缺乏特色。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工作上应该统筹考虑,不用一步到位,可以结合企业自身优势,选择一两个具体的社会责任实践进行突破,形成各具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品牌。
社会责任培训是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的主体,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我国企业应该借助外部专家,结合企业实际,开发出符合企业特色,针对性强的责任培训教材,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的普及工作。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习日本企业,抓住好的切入点,让员工参与到社会责任的大讨论中来,使社会责任培训从单向学习变为双向互动,才能使企业社会责任真正为员工所理解和认同,具备坚实的群众基础。
4.日本畿央大学概况 篇四
关键词:“轻媒体”;课程建设
一、“轻媒体网络环境”的内涵
(一)什么是“轻媒体”。放眼周围,信息传播模式改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思考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轻媒体”的概念就是对这种变化的理性总结。最先提出“轻媒体”概念的是武汉大学的尚明洲先生。他认为信息的传播生态和模式在逐渐变“轻”,具体表现在媒体、流程、环境、话题的“轻” 化。具体而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平台的搭建越来越容易;信息传播的内容越来越轻松;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实时,这样一种媒体形态发展演变趋势,被总结为“轻媒体”。一言概之,轻媒体是信息时代进步的产物。
(二)“轻媒体”的特点。(1)传播内容的个性化。传统的传播媒体,往往都是通过职业新闻传播机构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闻记录影片等为载体,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而人际间、团体间大量的诸如个人见闻、奇闻轶事、小道消息甚至个人私事的细枝末节等等新闻的传播和意见的交流,是很难直接通过现有的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轻媒体则提供了这种可能。这表现在个人、团体能够以发帖子、建立个人网页、建网站等形式直接参与到点对面的大众传播中,并且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网上聊天室等,进行人际间、群体间直接甚至是实时的信息交流和评论。(2)传播速度的实时化。时效性强一直是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传播技术的进步也是以时效性的提高作为个衡量标准的。(3)传播方向的双向化。它具体体现在新闻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日益增长的交互性关系。首先,作为个体的观众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接受者。传统的直线性传播模式明确地区分和划定了的角色,认为传播过程是从传方开始到受方终止的活动,是传方向受方施加的传播行为。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读者既可以是观众,也可以成为新闻内容的发布者,向媒体发布新闻。因此原有的观众与媒体之间绝对的受传关系被改变,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可以相互转化,两者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趋于平等。
二、日本概况课的课程建设
(一)概况课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瓶颈”。(1)单一课堂教学的弊端。日本概况课通常会开设在大二的下学期,学生的日语学习水平基本上是N2到N3之间,再加上概况课中有大量生词,若整节课都用日语教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若不用或少用日语教学则会弱化教学目的。因此,日本概况的课前预习是十分重要的、必要的。但由于缺学习兴趣不浓厚和很难做到实时监管,大部分学生做不到按时预习。另外,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有限的教学时间,严重影响日本概况的教学效果。最后关于日本概况的教学效果的巩固方面,很难通过单一的纸质作业完成。实际的应用能力与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力的培养才是日本概况教学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巩固教学效果的方法必须改革。(2)“轻媒体”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与问题。 轻媒体的发展趋势,早已被很多日语教育者所察觉,日语网络教学的蓬勃发展,就验证了这一点。国内较为知名的日语教育网站有:沪江日语、日语家园、和风日语学习网、佳禾庄园、贯通日本语、咖啡日语等。同时轻媒体平台上拥有大量订阅用户的日语学习公共账号和具有大量粉丝的日语教学大V。但是目前无论是流行的日语学习网站,还是日语学习公共账户,都是以营销为主要目的的日语资讯传播平台,且发布信息者的资质多为私立日语学校或留学中介。这一特点就导致了发布的日语信息往往具有的单一性、片面性、局限性。
(二)“轻媒体”的应用与“瓶颈”的突破。截止2014年底,我国有网民6.49亿,其中作为轻媒介终端之一的手机网民用户已达5.57亿,而高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在使用微信等轻媒介终端进行沟通、购物、获取资讯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活动。所以,日本概况课的建设,若想与时俱进,对于轻媒介终端平台的利用已经是大势所趋。
做为日语教学的个体,一名教师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建立且运营一个网站,但可以建立以授课班级为对象的,建立有针对性的日语学习账号或学习微博。“轻媒体”的特点之一就是传播内容的可操作行,即个性化。因此授课前,教师可借助“轻媒体”平台,为所教授班级的学生 “量身定做”一篇包含课堂生词,符合本班学生接受能力的,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系的轶事、趣闻,借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另外,可利用“轻媒体”平台,补充、完善课堂教学中没有涉及或没有来得及展开的相关知识点。最后可以利用“轻媒体”平台传播方向双向性的特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实时互动以及完成教学效果的巩固。
参考文献:
[1] 尚明洲.“轻媒体”趋势下的重思考[N]. 光明日报,2014-11-18(7).
【日本畿央大学概况】推荐阅读:
日本大学院校特色06-15
日本留学就读大学院的条件08-02
日本金城大学留学的入学及语言要求07-13
日本留学人力资源专业比较好的大学推荐08-07
从日本建筑文化看日本“美意识”的双重性09-22
滨才日本留学:2012日本留学生活费统计10-04
《日本》课堂检测06-25
日本童话07-04
日本游记散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