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交流体会

2024-10-04

德国交流体会(精选6篇)

1.德国交流体会 篇一

关于大四德国交流心得体会

想想还是将我的想法写出来比较有逻辑吧。对于在这边交流,我分成以下几点来说嘛。1.语言问题

1)关于英语,一般的德国人英文都很好(老年人英文差),交流绝对没问题。我当时也觉得自己英文烂成渣渣,但过来后发现只要敢说,交流没问题,而且其实跟外国人交流的时间也没有想象的多,所以只要在国内抱佛脚练一下口语,过来没问题啦。

2)关于德语,我建议在国内先报个新东方学一个月,特别是语法什么的。虽然在这边可以报科隆大学的语言班,但老师都是用德语讲德语。。在国内有点点基础会好很多啦!

2.生活问题

1)德国的消费是全欧洲最低的!!比英国美国神马的低多了!如果不买这边的健康保险(每月80欧),平时吃食堂和自己做(学生宿舍全套装备,烤箱也有),一个月600欧以下啦!而留学基金委给的1000欧,肯定是够的。。当然不能吃太多,像我一开始太喜欢吃了,又浪费钱又长胖了。

2)一般都是和外国舍友一起住,只要注意礼貌和公共空间卫生,相处都会比较愉快。到这边发现外国人都很善良,很愿意帮助别人。比国内好多了=-= 3.课程问题

1)我们只能选地理系的英文课程,上学期我选了两门,感觉不错!上课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很多,老师都很和蔼很亲切,有什么问题课堂上提出来。如果学习上有问题也可以私下找老师交流。虽然一开始上英文课确实有点困难,但慢慢的习惯了,一堂课能听懂60%以上,反正慢慢进步嘛!

2)国内的课程,我们就是完成作业,远程参加考试,学分都可以拿的。非常感谢国内老师的帮助和理解!所以不用担心学分问题。

3)毕业论文,我们是要求在德国用英文完成,并且和国内答辩时间一样,通过视频远程答辩。

4)由于我们是拿国家的钱钱出来“深造”的,所以跟外院她们大三自费出国的不一样,她们都是出来旅游一年的,一直在玩。。而对于我们学习是必须要重视哒,也算对得起国内的老师吧。语言课加专业课加毕业论文,其实学习压力还是有点大的。

4.我的建议

1)我是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也非常感谢老师给了我这次机会。因为我曾经有过出国读硕士的想法,但由于经济问题放弃了。在国内做的东西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更加接轨,更加实用,而出国做的东西比较脱轨。2)科隆地理系主要是人文地理,遥感和地质。城市规划方向我还不怎么了解,可能他们没有规划方向吧。但我觉得规划素养的培养也不在这短短的一年,所以我觉得出来就算没有规划课程,也没什么关系。

3)出国能大大的开阔视野,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虽然很多时候没有人帮助挺难过的,遇到问题自己一个人扛,也哭过好几次。但我还是觉得值得,人生中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在国外学习是一段很宝贵的经历,所以如果你没有特别的想保外,并且能够接受保内,我还是建议你去争取这次机会!而且我现在出来过了,你有啥问题可以问我哒!想想我跟刘怀宽。。当时没人跟我们说这些问题,没人指导,一切充满未知与挑战,也走了好多弯路。。。苦逼无极限,我当时都焦虑成一坨*了。

为你加油的晨曦!

2014.03.17

2.德国交流体会 篇二

关键词:德国档案界,对外交流,外交功能,档案外交

档案事业是一个国家内部行政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一个较为完整的档案工作本身包括收集、整理、管理、利用和鉴定等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中,大部分是在档案馆内部完成的,但一些环节需要与档案馆外部的机构、个人发生联系,从而建立起信息实体与信息内容流动的桥梁。如果一个国家档案馆“收集”“、利用”与其他国家发生联系,并在过程环节上打破封闭而走向跨国之间的工作研究与经验共享,那么这些跨国的活动,就具有对外交流的性质,并构成了一个国家外交外事活动的内容,从而在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德国档案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国际化程度,在整个欧洲和世界首屈一指,开展的对外交流工作卓有成效。本文以德国档案的对外交流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点及档案工作跨国活动产生的外交影响,并讨论其启示。

一、德国档案界对外交流工作的形式

德国拥有1 个联邦档案馆以及一些中央级专业档案馆(如联邦影片档案馆和外交部政治档案馆),这些档案馆负责联邦层面的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地方上德国设置有16 个州立档案馆,每个市和区也设置有地方档案馆,负责本地区的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其中联邦档案馆的职能主要是接收和保管联邦政府各机构档案,对总部和各分馆实施管理。德国档案界的国际化和电子化程度较高,为开展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德国档案界采取了一些重要的形式;来开展对外交流工作,这些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国际展览。举办面向外国政府和公众的档案展览。如德国联邦档案馆以及地方档案馆经常用双语形式,集中某个专题开展展览活动。2007 年,德国联邦档案馆军事档案部与拉斯塔特军事历史博物馆、弗莱堡贵族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德国在青岛殖民时期的档案。2008 年展览进行了修订并继续在拉斯塔特博物馆开展,并在网上公布了档案原文和目录。展览涉及大量有关中国档案的目录,如胶州、巡洋舰队的卷宗,对中德关系史研究形成了较大推动。

2.档案的国际出版物。德国的文化产业非常发达,档案馆定期编辑出版物向世界发行。著名的中译本出版物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文件和材料》(多卷本)、《德国外交档案:1928-1938 年之中德关系》、《德国档案中的南京大屠杀》、《希特勒档案》、《二战德国解密档案》、《第三帝国档案》等。

3.档案的国际学术交流。以档案的跨国联合研究、档案培训、档案国际大会和双边互访为渠道的学术交流,构成了民间外交的组成部分。德法历史学界,利用德法档案,联合编纂近现代德法关系史,是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4.档案的国际开放。德国档案界依据《联邦档案法》对国内公众开放,普通的德国公民有充分的权利查阅和利用各级政府的档案。同时,德国档案界允许外国利用者提供合法身份证件后进入档案馆查阅文件资料。

5.档案的国际馈赠。档案的国际馈赠通常是政府层面的,既有政府机构之间的,也有元首间的。中德两国领导人互访期间,德国方面经常以档案作为馈赠礼品。

二、德国档案界对外交流呈现出的特点

德国档案界具备的硬条件和软条件,归根结底要由人来操作实施。这种有关人的行为因素通常表现为有约束、有依据、有热情、有办法、有质量等等特性。这些对外交流的特性,使得德国档案界的对外交流工作高度国际化,成为各国的学习榜样。

1. 对外交流依法进行。德国的联邦和地方档案馆都遵守德国《联邦档案法》,根据该法律,档案30 年到期自然开放,利用方式依法进行。从私人的角度来看,德国高度重视私人档案的保密工作。2004 年生效的德国《电信法》和2009 年《联邦数据保护法(修订版)》,确保“信息所有人有权获知自己哪些个人信息被记录、被谁获取、用于何种目的”,还设立“联邦数据保护与信息自由专员”,监督政府机构在保护个人数据方面的行为。另外一方面,德国注重公共档案保管的立法。如对古老而又珍贵的文物级档案,则禁止出口,违者严惩,确保了档案界对外交流的合法。

2.对外交流积极热心。德国同仁非常热衷对外交流事业,同时也注重帮助其他国家的档案馆丰富资源。上海市档案馆主办的“母亲河——黄浦江的昨天、今天、明天”大型展览在德国等国巡回展出,展现档案“文化使者”功能,得到德方帮助。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3.对外交流形式多样。由于管理体制灵活,德国的各类档案馆对外交流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从展示层面的国际档案展览、多语言网络平台,到高端的国际档案学术会议、跨国历史学研讨会;从公益行为的捐赠档案,到商业化运作的档案文化产品出口。在文化生活领域中,由于联邦制的灵活性使各州都有自己大大小小各具特征的文化中心,具有独特文化生活,因此德国档案文化也呈现五光十色的特点。德国档案事业的对外交流工作由此具有百花齐放的特点。

4.对外交流层次高。德国档案事业的对外交流涵盖面较广,从普及型的档案文化产品出口与展览,到高端型的企业间、政府间档案交流行为,档案事业参与的对外交流领域层次和级别都比较高。档案作为外交礼品经常出现在国家领导人的外交活动中。中德建交后,德国总理访问中国,向中国政府赠送了一套清末李复己的档案作为礼物。

5.对外交流成效显著,影响超越国界。德国联邦档案馆每年接待查阅档案者达8000 多人次,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利用者,举办各式各样的国际交流活动,影响着利用者的思想、价值观和学术研究,对政治、社会、外交和国际关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三、德国档案界对外交流工作产生的国际影响

德国档案管理体现了“依法治档”和“国际化”的双重特色,设备先进,专业化程度高。由于德国档案事业的应用软件平台与国际接轨,外国利用者履行简便手续就可以查阅档案,加上德国人对档案的历史价值高度重视,对外交往中以档案工作为杠杆和途径开展跨国活动,因此德国档案工作的影响力必然超越国界,产生“外溢”,形成“档案外交”。

1.影响其他国家的外交决策。德国公布的南京大屠杀档案,通过中德学者的研究,形成了南京国际安全区档案的“德国视角”[1]79,影响了国际社会对日本战后态度的认知和欧美国家外交决策过程。

2.影响其他国家政府和民众对德国的国家形象认知。国家形象是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重要的软实力,通过展示德国的档案资源,能够树立起德国的正面形象。德国是一个全球展览大国,德国的科隆会展举世闻名,其中档案馆也是重要的展览主体。如2013 年3月,德国慕尼黑在原纳粹党中心旧址新建档案馆,用于建设一个教育基地,向世界展示德国铭记历史的和平形象。

3.影响国际司法仲裁。德国面向世界的追索档案,使之构成国际法仲裁的组成部分。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将几乎全部德国档案转移走,尽管后来逐步归还,但仍有部分绝密档案在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德国通过各种双边与多边机构,援引国际法向这些国家追索档案,构成了德国外交活动的一个部分。1984 年9 月在德国波恩召开了第十届国际档案大会,大会设定的议题反映了德国的期望:“对档案馆的挑战──日益繁重的任务及有限的资源,收回散失在别国的本国历史档案的途径”。

4.影响国家间的友谊。德国根据档案的历史主义原则,主动送还或赠送与他国有关的档案,如2014 年6 月,德国驻华使馆薄瀚德公使向中国移交了青岛市德国老建筑档案。类似行为在德国外交舞台上非常常见。这些根据档案归属进行的归还行动,为德国在国际舆论与外交舞台上赢得了掌声。

5. 影响世界档案学的学术创新前沿,建构档案的国际学术联系。在档案管理的经验交流方面,德国注重与世界同行分享经验。冷战时期,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分别加入国际档案学会,并积极参加每届国际档案大会。德国学者提出的“建立国际档案局倡议行动”、“重视保管与学术冲突”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反响。

四、德国的档案对外交流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的档案对外交流,不仅对档案馆自身的价值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提升了档案开放利用的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德国的档案开放还影响着外交与国际关系。这些对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档案工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应注重跨国档案的收集,实现“收集全球化”。德国赠送给中国的李复几档案,是中国在德国留学的第一个物理学博士李复几在德留学时形成的档案材料,但中国的档案馆既缺乏核实其身份的能力,也缺乏研究它出处的能力。很显然,这些与中国实现国际化向纵深发展的取向是不相适应的。

2.在管理体制方面,实现“依法治档”。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成为热点问题。要实现档案馆建设有条不紊进行,知法、懂法、用法,非常关键。要充分利用档案法律法规赋予的自由权,实现档案价值的充分开发,服务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3.在利用的法制规范层面,中国应学习德国档案界通过尊重利用者权利、对国外利用者开放,实现档案数字化和软件系统“国际标准化”。中国档案界一般重视保管,轻视利用。在有限的利用领域内,对国外利用者有着严格的限定,德国的经验在有些方面值得借鉴。

4.在利用的行为功能层面,发挥涉外档案促进中外民众之间相互理解的“文化软实力”功能。与军事、经济等硬实力相比,档案作为软实力着眼于润物细无声地征服人心。德国档案界把与国际社会互动看作公共事务的一部分,通过对外宣传、在东道国举办档案陈列展览、通过文化产业出口档案、举办国际档案学术讲座、档案馆开放日等形式让国际社会更多地了解德国,使外国公众经常走进德国的档案馆,促进德国人民与他国民众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5.在利用的学术功能层面,应努力发挥档案在促进国际联合学术研究中的“学术领头羊”作用。德国公布了一些本国外交档案,并连续出版,对学术界影响很大。德国外交部波恩政治档案馆、联邦档案馆、弗赖堡军事档案室都深深地影响了战后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德国的大学和教育机构设置有档案研究基地,如科隆大学“社会学研究档案中心”与“德国社会科学信息中心”为国际学者提供了分析双边、三方或多方档案研究的契机。如何在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学习德国的先进经验,促进中国档案界的跨国联合学术交流,是一项值得中国方面思考和探索的事业。

3.德国旅游心得体会 篇三

德国就是在童话中诞生的世界,德国就是一个王国,当你真正的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莫名其妙的快乐,仿佛德国的空气中弥漫的都是快乐。德国给了很多人一个梦想,也给了很多人一种内心的充实与满足。很多人把德国视为心中的理想天堂,就连孩童时代的我们也是如此。不过走进这里,你也许完全想象不到这里还会有另外的一片天堂。有着不一样的风情,在德国,你自己就感觉是像在做梦一样,走进了这片美丽的地方。每一个地方都有着不重复的风情,也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拥有自己的小镇,小镇上也是韵味儿十足,你可以在每一个小镇上感受到浓浓的德国的气息,也可以聆听教堂的美妙音乐,更加的可以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甜美,有很多不同的小镇有着一片香浓的本土的村庄气息。

德国就是一个耗费了你几天的时间,完全可以把这里的风光浏览完得地方。有很多的人对于德国一些较为古老的建筑非常的感兴趣,也有很多人对于德国一些古老的河流非常的感兴趣。他们不断的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寻觅着这些神秘而又美丽的东西。美好的事物在这里蔓延。因为莱茵河流经德国,因为莱茵河是世界闻名的水源,吸引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这里来观看。感受一下岛国风味的河流气息,体验莱茵河的岛屿文化。在一个有着古堡的王国中慢慢的探寻着那些奇迹。

4.师德国师风学习活动宣誓体会 篇四

周一开校会的时候,校长给诸位老师学习了一大堆文件后推出会议的重点-----县教育局针对最近在本县发生的几起少数教师败坏教育声誉的现象,特别是某校教师王某所犯下令人唾弃的刑事案件,因此要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集中的教育活动,当然我们学校也毫不例外,本次活动除了跑马观花的书面材料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全体教师要进行一次师德师风的宣誓活动。接着周四下午三点四十分全体教师准时在会议室举着右手进行了一次庄重的宣誓活动:

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庄严宣誓: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以德育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终身学习。为使自己成为师德高尚,教风正派,业务精良,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教师而努力奋斗!

5.思想品德国培计划心得体会 篇五

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更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下面我就谈一下这次培训的收获。

一、小组教学要落到实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组内互助合作,组间评比竞争,能有效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责任分工明确,又相互依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新课改后,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上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一个花架子:我们光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操作起来却不能落到实处,比如: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公开课上,老师出示了问题后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学习,在听课老师看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甚是活跃,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一些表面现象,学习讨论后并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所以说这是华而不实的,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杜绝的。

二、高度重视初中生课堂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政治课的变化特点,改变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原来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兴趣度,教师的可操作性很强,发挥的空间很大,但也因为新课程下的政治课淡化了知识,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但正是这样的变化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快乐学习。

三、加强德育

思想品德课不像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那样通过做练习、考试检验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而是看他通过学习本课程的有关内容之后,在实践中面对真实的境遇和冲突做出的自主选择和自觉行为来体现价值。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感悟、去体会,比老师在课堂上洋洋洒洒的说教、父母在家中的反复絮叨要实在、动人的多,也有效的多。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品课的最大功效:“德育无痕”!

6.德国交流体会 篇六

关键词:德国,中国,艾滋病,防治

2011年6月18-25日, 应德国外交部新闻处的邀请, 笔者参加了赴德国艾滋病访问考察代表团。考察期间, 我们先后参观了维万特斯健康网络有限公司奥古斯特-维多利亚医院传染病与艾滋病病毒中心、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德国艾滋病救助组织、德国外交部、九头蛇协会、德国艾滋病基金会、德国联邦健康教育中心、德国联邦反歧视署、柏林皇帝大街诊所中心等8个单位。考察团与德方20多位卫生界艾滋病专家及相关人员就艾滋病病毒预防的政治应对方式、艾滋病的医学与伦理问题、艾滋病病毒传播的调查与流行病学评估、公民自愿结成的组织所从事的自我救助和预防工作、面向妓女的地方性艾滋病病毒咨询、艾滋病基金会的救助项目、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预防及宣传教育措施、如何落实反歧视立法的有效性、在涉及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时媒体面对的挑战及艾滋病的治疗等方面开展了交流。以下介绍我们的考察见闻与体会。

1 德国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防治目标

1990年代中期, 德国每年艾滋病病毒 (HIV) 新发感染者平稳下降, 2011年最少, 为1 443例。然而, 2001年到2006年5年间, 每年HIV新发感染者呈增长趋势, 2005年新发感染者比2004年增长了13%, 到2006年HIV新发感染者已达到2 638例, 比2001年新发感染者增长了82.8%[1,2,3] , 2007年已达到3 000例[4]。公共卫生专家认为这种增长可能是由于男男同性恋人群早期开展HIV检测, 艾滋病患者治疗的改善以及在艾滋病宣传教育投入的减少[5]。其中在男男同性恋人群通过口交传播的比例被估计至少已达到3.9%, 可能是因为大家都了解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能传播HIV, 对口交传播HIV的风险可能是知之甚少[6,7,8]。截止2010年底, 据德国Robert Koch研究所艾滋病研究中心的估计, 联邦德国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AIDS) 累计为7万例。2010年新感染者为3 000人, 其中男性同性恋约占73%, 注射毒品者约占5%, 异性性接触者约占19%, 母婴传播约占1%。预计在今后几年, 每年新增的艾滋病病例数不会明显上升, 并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 免疫力缺损的初始症状将得到延缓, 患者的生存时间将得到延长, 从而艾滋病人的就医人数会继续增加。

德国联邦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的预防工作, 于1987年制定了艾滋病防治计划, 其目标是:将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减少到最低限度;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最佳的服务和治疗;不歧视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2011-2015年新的五年计划的工作目标中, 要求在2016年在德国不会再有母婴传播新发感染HIV, 性途径传播HIV的比例下降到50%以下。

2 德国主要的艾滋病防治相关机构

2.1 联邦卫生部

联邦卫生部组建了艾滋病协调机构、国际艾滋病咨询机构以及艾滋病调查委员会;并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有关艾滋病防治、情报、咨询以及不同人群调查等题目的研究工作。1987年, 联邦卫生部成立了“艾滋病协调班子”, 负责实施联邦政府艾滋病防治的各项措施, 并协调联邦、州和地区之间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国家艾滋病顾问委员会通过召开全会或常务会议, 对一些公众深为关切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表决, 并将决定公布于众。1987年5月, 联邦议会所有党派一致同意成立艾滋病调查委员会, 立项调查“艾滋病的危害及其防治的有效手段”。

2.2 Robert Koch研究所艾滋病研究中心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 (RKI) 是联邦卫生部下属的一个联邦机构。它是联邦政府在疾病监控和预防领域的核心机构, 从而也是以应用和应对措施为主导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联邦核心机构。研究所艾滋病研究中心成立于1987年, 其主要任务是:积累、评估和补充有关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引起的疾病及有关艾滋病所带来的社会后果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承担联邦卫生部“艾滋病临床研究”课题;从事与艾滋病有关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承担教研部资助的研究项目。

2.3 联邦健康教育中心 (BzgA)

位于科隆的国家联邦健康教育中心 (BzgA) 的目标是预防健康风险并促进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艾滋病教育方面主要从事普通人群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实施。向公众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促进公众自觉地规范自己的个人行为;提倡不歧视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良好社会风尚。BzgA又资助德国艾滋病互助协会以及其它州级艾滋病防治部门从事对同性恋或异性恋男性、静脉吸毒者、女性或男性卖淫者以及监狱中犯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在联邦德国大约有130个由地方卫生部门组建的艾滋病互助协会以及在公共医疗机构中所建立的相应单位, 这些机构和单位主要从事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在社会心理方面的咨询与照料工作。在BzgA, 联邦德国以及各州间艾滋病防治工作是通过协调员间的工作会晤来决定和调整的, 关于性宣传的具体内容还有一个专家委员会来进一步调整决定。

2.4 艾滋病救助组织

德国艾滋病救助组织是德国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工作领域各种民间社团联结成的伞状组织, 旨在支持和协调面向高危人群、感染者及所有感兴趣者的地方性咨询服务和救助点。这是一个公益性的民间机构, 成立于1983年, 总部 (艾滋病救助组织联邦办事处) 位于柏林, 下属有120个地方救助组织, 共有义务工作人员6 000余名, 专职工作人员400名。每年经费的85%来自联邦政府的预算, 15%来自社会的捐赠。总部的主要任务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信息和预防宣传;编制和分发信息资料;组织地方艾滋病救助组织之间的信息和经验交流活动;培训地方艾滋病援助组织义务和专职工作人员;在各行业组织专题讨论会;建立和发展与国际官方和非官方卫生组织、国外艾滋病救助组织及国内外有关协会、研究机构的联系。BZgA和柏林德国艾滋病救助组织间分工与协作的重要收获, 是德国艾滋病救助组织在对重点观察组的规划以及对多个性伙伴和异性恋、静脉吸毒者、男性或女性卖淫者和犯人的观察过程中, 所受到的限制要比官方机构以及其它组织小得多。

2.5 艾滋病基金会

目前, 德国有4家艾滋病基金会, 即“德意志艾滋病基金会”、“巴伐利亚艾滋病基金会”、“萨克森艾滋病基金会”和“图林根艾滋病基金会”。德国艾滋病基金会是德国最大的艾滋病救助组织, 为病患人士提供物质支持。20多年来, 它为需要帮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个别救助, 或为有关项目提供支持, 例如居家护理项目。此外, 基金会也活跃在研究领域, 资助模范性的国际救助项目, 如在非洲开展的艾滋病救助项目。

3 德国艾滋病防治措施

3.1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联邦政府把宣传教育视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艾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主要是面对大众, 提高公民的自我保护能力, 结合各种途径开展宣传, 如在明信片、包装纸、小册子、手提袋、运动衫、广告牌上宣传;设计讲究简洁通俗, 把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广告和禁止司机酒后开车的广告并列矗立在明显的交通路口上;每年发放印刷品和宣传画, 政府免费提供张贴地点;拍摄有关预防艾滋病和性教育的短片, 免费在电视等媒体上播放;通过教师、社区工作者、电话咨询以及爱情生活“动手工作站”的巡回展等多种形式, 开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提高宣教效率。近年来也开展了电影名星在肥皂剧中宣传艾滋病知识活动。此外加强与非政府组织机构如德国公共卫生协会、德国卫生技术和公共卫生协会等合作, 重点对移民、吸毒者、同性恋者等高危人群开展教育和监控[9]。

3.2 加强艾滋病研究

德国艾滋病研究主要包括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三个方面。1983年, 联邦研技部在相关的基础研究领域成立了一系列权威性的工作小组从事艾滋病基础研究, 如艾滋病病毒、免疫系统功能和艾滋病形成机理等。到1980年代末, 资助重点集中在艾滋病疗法的研究和新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1995年初, 联邦教研部按重点领域成立了6个学科间的联合研发中心, 加强基础性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紧密合作, 以形成德国艾滋病研究的中坚力量。艾滋病临床研究的主要资助来自于联邦卫生部, 1987年联邦卫生部启动了“加强艾滋病临床研究”项目, 1998年共有22所医院参与了此项目, 共同研究有关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以及伴随感染其它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在这一研究基础上, 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 (RKI) 于1993年编辑出版了《德国AIDS/HIV疗法研究索引》, 这非常有助于各医院对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采取统一标准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此外, 联邦卫生部还资助与艾滋病有关的社会科学研究。

3.3 艾滋病病毒检测与咨询服务

在德国,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大都是免费的, 而且工作做得非常认真细致。根据个人志愿, 并视被检测者的愿望, 对其隐私进行保密。咨询服务是艾滋病预防宣传工作的重要补充。从事咨询服务的部门主要包括联邦健康教育中心、地方卫生局、地方艾滋病救助组织、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咨询服务机构、戒毒机构、自由福利事业联合会和社会福利工作部门等。咨询服务工作的依据咨询者的不同需求机而开展。咨询者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但大多是有关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和艾滋病病程方面的医学问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方法、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的怀孕以及有关完全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 如性生活和性伙伴等等。通过当面交谈, 可传播重要信息, 消除人们的错误观念, 从而有效阻止艾滋病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同时也培训医生、护理人员和咨询工作人员, 为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条件和人道上的帮助。

3.4 实行严格的卫生措施

德国政府坚决要求卫生系统严格执行卫生标准。政府对所有卫生服务部门, 对从事纹身、针灸、穿耳环孔、修剪指甲、修脚和剃除毛发等有可能传播艾滋病的行业以及对学校、幼儿园、体育馆、游泳池等公共场所制定有严格的卫生规定条例。对不听劝告和毫无顾忌地危害他人健康者, 国家按联邦流行病法和公民保护法采取干预措施。

4 体会

中德两国间加强互访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NGO) 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作用。开辟两国间的学术交流园地, 通过互相交流, 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 增强领域合作的可能性, 实现双赢。

在德国, 很多社会组织 (NGO) 采用行为干预中结构性预防策略, 其核心理念就是结构性预防不是改变重点人群 (包含HIV/AIDS) 的行为与文化, 而是改变造成不改变行为的环境, 包括在政策层面要重视人权等主张;同时要求重点人群 (包含HIV/AIDS) 参与进来;在法律环境上保障重点人群 (包含HIV/AIDS) 的合法权益;增强重点人群 (包含HIV/AIDS) 的生活自信。在艾滋病宣传教育方面不断更新宣传观念, 拓展宣传形式。不仅告诫人们艾滋病病毒是怎样传染的, 同时告诉人们在怎样的情况下不会传染, 以避免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慌和害怕;艾滋病知识大众宣传的核心信息如预防AIDS有效途径之一是使用安全套。同时联邦政府对有关部门大力扶持, 传媒机构提供各种免费服务, 包括提供张贴广告场所, 编辑通俗易懂的有关性教育、性健康的宣传小册子等, 采取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 达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同时相关部门利用网络开展宣传与咨询和培训工作。相比而言, 在我国艾滋病知识大众宣传还不够深入和广泛, 形式还需要更多元化。

在德国, 与艾滋病相关的NGO发展也相当成熟与完善, 在这方面应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在德国, 有关艾滋病防治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就是政府和非政府的组织很紧密地联合在一起, 这些不同的组织也定期地进行协商和讨论, 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 HIV/AIDS做出了共同努力。通过国家与地方艾滋病预防组织之间的紧密合作, 获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及高危人群 (如同性恋和吸毒人群) 的信任, 以使艾滋病预防工作取得成效。利用NGO资源防治艾滋病会更加深入, 政府与NGO密切合作是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一种发展趋势。因为NGO的发展是离不开政府大力的支持, 而防控艾滋病也离不开NGO的协助, 因为NGO能更深入高危人群当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相关活动, 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在德国艾滋病的歧视仍然存在。相对于其他国家, 德国面对艾滋病歧视是比较公正的, 一旦发现HIV感染, 就开始用药, 感染别人就会减少。与我国近期提出的以治疗为预防的策略是一致的。在德国艾滋病HIV和患者的医疗费用一般由医疗保险公司来支付, 生活上的一些帮助由NGO来协助的。我国自2003年以来, 实行的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上实施了医疗救助。但在德国HIV感染者在就业方面仍有受到歧视的报道, 如一名外科医生在为艾滋病病人做手术时感染了HIV, 出于工作环境的压力, 他就想自己开业一家诊所, 由于银行贷款、人寿保险要健康证明等, 这些机构了解他是HIV感染者后都拒绝了他, 因此现实中他没有实现他的愿望, 于是为了生存而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虽然我国在法律层面有《传染病防治法》及《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条文规定不得歧视传染病感染者和病人, 但对艾滋病的歧视仍然是存在的。特别是当HIV/AIDS在分娩或需要手术时他们往往会被医务人员拒绝治疗, 在我国目前及过去这种现象是常常发生的。HIV/AIDS就业歧视在我国也不例外。消除歧视这或许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在德国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 (VCT) 的过程较为完善, 而在我国可能大多工作在于检测工作, 咨询工作特别是心理咨询是比较薄弱的。

在联邦德国一种所谓的“社会教育政策”被实施并获得可喜的成果, 而这一政策在开始时受到强烈地反对。25年前联邦德国关于艾滋病问题有两个对立观点:即提倡强制性和隔离性教育, 也既是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实行强制性检测, 甚至将其与社会实行强制性隔离。与此相反的政策是倡导一种社会教育模式, 即是提倡自由、自愿、无记名以及不受任何政治势力影响的艾滋病人群以及普通人群抗艾滋病活动或教育。在政府宣传中强调艾滋病仅仅是一种疾病, 从医学角度对公众宣传, 提高公众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事实已经证实该教育形式适合于各组不同人群并且已取得乐观的效果, 所以说这种教育形式是联邦德国近年来防治艾滋病的关键。由于联邦政府投入较大, 公众对HIV恐惧减少了, 人们对HIV的关注也减少了, 德国肥皂剧中很多角色是HIV感染者或是艾滋病病人, 这样就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 人们对HIV感染的担心也下降了, 预防措施也就减少了, 反过来在这种环境下HIV感染的风险有上升的趋势。同时近年来在德国, 高危人群也越来越不重视自身预防, 这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一定要引起重视与关注, 否则艾滋病流行会在一定范围内加速传播。这种现象也需要引起我国艾滋病防控决策的关注。当然, 艾滋病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基于这个事实, 在不同的国家由于社会体制文化背景是不同的, 对艾滋病防治所采取的策略是不一样的, 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拿来主义”, 而是要根据国情而定。

参考文献

[1]Robert Koch Institute, Epidem Bulletin, Sonderausgabe A/2006. (accessed December, 12, 2007at http://www.wel-taidstag.com/data/weltaidstag/media/doc/Zahlen_0306.pdf) .

[2]HIV infections and AIDS disease in Germany.Epidemiologi-cal update〗.Halbjahresbericht II/2006aus dem Robert Koch Institute.Epidemiologisches Bulletin, Berlin, 29Mai 2007;Sonderausgabe A.2007.

[3]HIV infections and AIDS diseases in Germany.Epidemio-logical update.Halbjahresbericht I/2007aus dem Robert Koch Institut.Epidemiologisches Bulletin, Berlin, 3Oktober 2007;Sonderausgabe B.2007.

[4]Robert Koch Institute, Epidem Bulletin, 47/2008 (accessed December, 16, 2008at http://www.rki.de/cln_091/nn_205772/DE/Content/Infekt/EpidBull/Archiv/2008/4708, templateId=raw, property=publicationFile.pdf/4708.pdf) .

[5]Increasing of HIV infections:AIDS prevention in Germany must be urgent intensified-it needs a strong partner.Press report, German Federal Centre for Health Education, 2005. (accessed December, 20, 2007at http://www.gzba.de/bot-presse_306.html) .

[6]Keet IP, Albrecht van Lent N, Sandfort TG, Coutinho RA, van Griensven GJ.Orogenital sex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HIV among homosexual men.AIDS1992 (6) :223-226.

[7]Kalichman SC, Di Berto G, Eaton L.Human immunode-iciency virus viral load in blood plasma and semen:review and implications of empirical indings.Sex Transm Dis 2008;35:55-60.

[8]Uvin SC, Caliendo AM.Cervicovaginal human immunode-iciency virus secretion and plasma viral load in human immu-nodeiciency virus seropositive women.Obstet Gynecol 1997;90:739-43.

上一篇:教学内容范文下一篇:刘义权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