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与价值观说课稿

2024-08-02

价值与价值观说课稿(精选9篇)

1.价值与价值观说课稿 篇一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说课稿

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构思。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是必修3《文化生活》整书的最后一讲,是全书整个知识的一个升华。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劳动和奉献精神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把握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按照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我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在大胆整合的基础上,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2、能力目标: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走出自我,走向成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高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2.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学情

高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有所思考,由于现代社会多种价值观的存在,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的成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分析教材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

意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2.活动探究法

意图:设置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组织能力。

3.讨论归纳法

意图: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1.自我探究法2.合作学习法 3.分析归纳法 4.反思评价法

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雷锋传人——郭明义》 提问:(1)郭明义是幸福的吗?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探究活动1:“笑脸看天下”

(1)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

紧接“郭明义是幸福的吗?为什么?”这一问题,由学生展示收集的笑脸图片,多媒体辅助。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幸福即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第二环节: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突破难点

探究活动2:辩论赛:个人与社会的对话

继续进行设问:郭明义完全是靠“个人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个人与社会的对话》辩论赛。正方:个人离不开社会 反方:个人可以脱离社会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只有在社会的中才能实现价值。第三环节: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探究活动3:人生看台-----榜样的力量

由学生收集任长霞、尼克.胡哲和刘志军的资料,结合郭明义的案例对比进行设问,请学生思考:

(1)任长霞、郭明义、尼克.胡哲和刘志军那一个是我们的榜样?为什么?

(2)生活中这样的榜样还有那些?

(3)我们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举出如牛玉儒、袁隆平、霍英东、“无腿超人”约翰.库缇斯、刘翔、刘伟等先进人物。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鼓励。

由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出我们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进而得出结论,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

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劳动和奉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磨砺自我中去实现人生价值。并由学生谈谈学习体会。

四、课堂巩固

打开ppt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五、布置作业

采访我们身边的先进人物,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六、板书设计

2.价值与价值观说课稿 篇二

这篇文章出自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 摘选美国哲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一书, 是一篇社会科学方面的随笔, 阐释了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及母爱父爱在构成孩子健康成熟的灵魂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二.说大纲

大纲对阅读的要求是: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整体把握阅读内容, 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受到感染和启迪。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说学情

学生对从理论上来分析父爱母爱的文章从来没怎么接触过, 这篇哲理性的心理性的议论性的随笔, 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西方式的思维方式和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及译作的语言风格接触较少, 对语句的解读有一定的障碍。

四.说教学目标

1.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 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需要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观点, 将“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知识目标)

2.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 理清思路,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 培养探究意识, 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能力目标)

3.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 体悟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 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情感目标)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难点:理解成熟的爱的内涵。

六.说教法学法

阅读法、交流法 (心灵对话) 、探究法

七.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勾画自己认为对理解文章有重要影响的词句, 以及自己理解有困难的词句, 以便课堂上与同学们共同探讨。

2.思考你与父母之间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1———课题)

(幻灯片2———小诗) 我们首先来看一首诗“世界上有一种人叫父母”。

从呱呱坠地那天起, 我们就接受着父母的关爱。相信大家有许多值得珍藏到永远的记忆。今天将跟随美国哲学家弗罗姆来重新解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相信大家今天的阅读定能受益终身。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的发展过程

2.理解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在孩子成熟的爱的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体悟爱是一种能力, 发展自己爱的能力

三、初步感知:

纵观全文, 看看本文写了一些什么内容。 (阅读方法:速读, 一目十行, 抓住过渡句, 筛选文章主要信息, 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

提示:抓住过渡段 (即第四段“同爱的能力发展密切相关飞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及文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给予分析把握。

明确:本文阐释了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及母爱父爱在构成孩子健康成熟的灵魂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四、研读品味:

(一) 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

1.阅读1-3段, 完成下表 (前后同学讨论, 用最专业的话来作答)

(幻灯片) 答案一

1、婴儿期:无爱的意识;2、八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3、八至十岁:有爱的观念;4、少年时代:创造爱, 有成熟的爱。

答案: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成熟的爱。

2.品读哲学语言, 理解两种爱的原则, 结合自身深化理解:

按照哲学家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家弗罗姆的观点, 在座大多已经告别或即将告别“六一”要作为“五四”的主角了, 我们应该属于爱的哪个能力层级?实际是这样的吗? (交流自我认识, 可以畅所欲言, 即使是检讨式的, 也应给予肯定, 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爱的能力, 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

提示:应该属于“克服自我中心, 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 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 爱比被爱更重要, 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的阶段, 即能创造爱的阶段, 而不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完全建立在别人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因为爸爸给我买了一直想要的OP音乐手机我喜欢老爸, 父亲节时我孝敬他一朵郁金香, 表达我无尽的最爱。这段时间找妈妈要篮球, 到今天还没到手, 回家懒得跟她说话。有这样的现象不?因为被爱而去爱或因为你能满足我的需要我爱你, 这都是天真的孩童式的爱, 不是我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特点。

(幻灯片) 孩童式的爱——我爱, 因为我被人爱

我爱你, 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我被人爱, 因为我爱你

我需要你, 因为我爱你

小结:从爱的发展过程来看, 爱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 它是一种能力, 需要我们主观去发展的一种能力, 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的一种艺术。

(二) 理解母爱父爱在构成孩子健康成熟的灵魂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话题导入:在孩子爱的能力发展过程中, 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因素, 是什么? (第四段过渡句: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相关的爱的对象的发展) 这对象就是母亲和父亲和我自己, 文题也告诉我们父母之爱在孩子爱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下面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

1.感受母爱

第一步: (跳读1-6段, 重点第5、6段) 找出体现母爱特点的语句, 精读并结合实际仔细体味)

自我感受———母爱不仅是孩子, 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

母爱是我们的故乡, 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爱是一种祝福, 是和平

母爱是无条件的爱和关心, 生活上的安全感

实例:汶川地震血奶孩子的母亲、高考送考坚强的母亲、为儿子捐肝的暴走妈妈

母爱特点———本质:无条件 (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 我只要是我, 我就会被母亲爱)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 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幻灯片) 母爱本质———无条件

第二步:探究母爱真的是无条件的吗? (讨论)

无论多么伟大的母亲, 都会因孩子的离去而感到空虚, 也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意识, 孩子会给她慰藉和希望, 这其实就是母爱的条件。母爱是一种潜意识的, 并不一定明确意识到这一条件性, 但没有明确意识到并不等于客观上不存在。空虚正是因为她期待孩子的慰藉而造成的, “成龙成凤”正是母亲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

2.感受父爱——— (合作讨论)

第一步:自读6-8段, 看看父爱与母爱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特点, 结合实际有理有据的分析。

父爱———父亲代表思想世界, 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 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 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 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 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 因为你同我相像”。

父爱特点———本质: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 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亲的惩罚

———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 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 可能会失去父爱

援例———红楼梦里贾宝玉, 《西江月》两首词是塑造宝玉形象的基本构图: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时务, 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因为叛逆, 不愿历练仕途经济, 与父亲贾政望子成龙、重整家业的期望背道而驰, 被呼为“混账东西”“孽障”。当他在外流荡优伶, 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 淫辱母婢;不乐意与贾雨村等官僚阶层周旋, 可谓数罪齐发, “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 以绝将来之患!”说着, 便要绳索来勒死。

(幻灯片) 父爱本质——有条件

第二步: (阅读8-10段) 研讨“父母之爱”对孩子爱的成长的作用

第8段:中心句“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

孩子有什么要求?

对母亲———生活上的安全感, 最终脱离母亲自己独立

对父亲———宽容、耐心, 指导正视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产生自信心, 成为自己的主人。

孩子最终会脱离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 自己是自己的父母, 跟父母爱自己一样爱自己, 跟父母爱自己一样爱父母, 爱他人, 这就是我们成熟的爱。

第9段:自读体会成熟的爱的内涵。

中心句“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 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一个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 从爱他人中学会爱自己, 既有爱自己的能力, 又有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

(幻灯片) 男子半蹲给老人当凳子

感悟:小时候总被大人这么抱着, 长大了, 我们自然应该回报, 可是这么理所应当的一幕, 竟让人感动万分。我们学会给予长辈的太少了。

比尔·盖茨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 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时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真的, 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 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父母的爱, 是我们一生都无法偿还的。

五、小结:

3.《泪珠与珍珠》说课稿 篇三

《泪珠与珍珠》安排在第三册第三单元,高二年级重点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第三单元则重点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并由此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环节在高中三个阶段的培养训练中,尤为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 教学理念设计

(1)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将教师职能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2)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散文的人文性特征,让学生通过阅读散文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补充提供较丰富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教学目标的确立

《泪珠与珍珠》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充满深情的怀乡之作。以泪珠为事物线索,讲述自己对人生对亲情的切身感受。文章结尾借说"观音流泪""耶酥滴血",表达了对人生最高境界的崇尚与追求。即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人的精神境界也会随着提高。这样,泪珠就会变成晶莹剔透的珍珠。文章说到了人情、人性和人道。根据新课标制定的高中语文课程目标,我拟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感情和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2) 能力目标:挖掘文章的哲理内涵,培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通过体味细腻温婉充满韵味的散文语言,培养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合作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认识忧患痛楚能提高人的境界的道理,培养达观淡然的生活态度,以达到关爱众生、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点】

(1) 体味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

(2) 理解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各种泪水中包含的丰富情感,体味作者对忧患与痛苦、亲情与人生的探询和评判。

4 教学方法

(1) 四步教学法。(通过提问--启发--讨论--评价的步骤学习课文。)

(2)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并围绕"泪"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挖掘"泪"的内涵,最终把握并深化文章中心。

(3) 鼓励个性,肯定创新。

(4) 朗读方法:跳读法、齐读法、个读法。

5 教学过程

(1) 导入

有人说,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借泪咏出他们高尚的人生追求。有杜甫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忧民之泪,有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苦吟之泪,有韦应物的"一曲高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的送别之泪。当代歌手也曾深情演绎英雄泪、铁窗泪、孤星泪。而台湾女作家琦君独辟蹊径,从纷繁多姿的泪水中领悟了人生要义。

(2) 作者介绍

琦君,女,台湾著名作家,1918年出生在浙江省永嘉县,1949年离开大陆,奔赴台湾,后移居美国新泽西洲,曾任教于台湾中央大学。本文作于1988年,选自《琦君自选集》,略有删节。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一直没能回祖国大陆。琦君的作品兼散文及小说两类,而以散文的成就为大。多次荣获文学大奖,著有《泪珠与珍珠》、《桔子红了》、《琴心》等作品。有人评论其散文不是浓妆艳抹的贵妇,也不是粗服乱头的村妇,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这就道出了琦君温润婉约的写作风格。

分析:通过介绍作者的经历,让学生对琦君的思乡情怀有一个初步认识。

(3) 整体感知、具体研习

① 预习时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泪珠的描写贯穿全文,文章写了哪些泪珠?请学生快速的阅读文章并回答。老师明确。

书中泪、思乡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

分析:这个问题把线索物"泪"作为突破口,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前面的几种泪水较容易,后面较难的语段可让学生朗读体味情感,老师适当点拨。提示:按写作顺序寻找,抓住关键词语。

② 如果说文中有一根红丝线把六种泪珠串起来了。看看课文,是哪一句?哪一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呢?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学生集体回答)

这句话串起了六种眼泪,体现了散文的什么特点?形散神聚。

分析: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在主旨句的牵引下,体会文章主题。同时也抓住了散文的特点。

③ 第一种泪水中,马区夫人的话,冰心的话,白杜的诗的含义是什么?并找出能体现作者当时情感的句子。

分析:前一问意在理解文中的诗句,并初步接触"泪"的本质。后一问意在引出下文: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后,才能理解泪水的深刻含义。提示:结合上下文,先理解关键性的词语。特别强调,学生易把白居易的诗理解成爱情诗,表达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苦闷。老师应作正确引导,理解偏颇的可能拖延时间。

④ 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对泪水有深刻的理解呢?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分析:这个问题承上启下,引出5-10节作者对人生忧患的体验。

⑤ 学生大声阅读这6节,体会语句中饱含的情感,谈一谈自己对哪种眼泪感受最深或提出不理解的语句。

分析:此问意在通过学生讨论,解决难懂语句,体味人间亲情,并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⑥ 在奋斗泪中,作者通过阿拉伯的故事巧妙地把泪珠与珍珠联系起来,借此问学生:泪珠与珍珠有什么联系?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补充琦君自己的话,让学生对此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就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这粒珍珠是随着人的年龄,学识与修养而逐渐长大,逐渐变得更晶莹圆润的。)

分析:这一问意在探询"泪"的生活内涵,体会生活真谛。即蕴涵着人间真、善、美高尚情感的泪珠就是世上最宝贵的珍珠。如果有不同的见解,只要是正面的,都予以肯定。

⑦ 点读最后三节,思考:少年时代的作者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而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忧患之后,对泪水的认识也深刻的多了,作者已从泪水中探询到人间亲情的真谛,也已体悟到人生的境界。文章写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感恩泪与慈悲泪呢?

分析:这个问题意在说明饱经忧患的作者已拥有一颗温和、宽厚的心,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世上的一切。这里的泪水并非为一己之流,而是为仁爱而流,为大众而流,为真诚而流。它已远远超过了人间个人亲情,是一种普天之爱,是至高无上的泪水。文章从书中泪、小我的泪写到大我的泪。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这时作者对人生的理解也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文章的主题也随着升华了。

6 总结全文

在文中,作者层层递进为我们昭示着三种境界: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至纯,识尽愁滋味的至真,拥有超越自我慈悲情怀的至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这句话贯穿三个境界。它代表了琦君10年的人生感悟。是的,一个人的泪水代表的不仅仅是委屈,也绝不仅仅是激动,而是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象征着个体对忧患意识和苦痛价值的体味,象征着每个人对人生真谛的探询。随着岁月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便懂得: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理解泪水蕴含的深刻含义。所有的人生体验,无论是骨肉分离的泪、怜子之情的泪,还是生命奋斗的艰辛之泪、不为一己悲欢的慈悲与感恩真情的泪,它们都与"痛苦、悲凄"紧密相连,但都包含着人生高尚的情感。这泪珠使我们眼睛更清澈,使我们心灵更明净与温厚。这泪珠,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真、善、美的化身,正像珍珠一样凄厉而华贵!

7 拓展延伸,深化中心

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提问:从中我们体悟到一种怎样的生活哲理,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困难的人生? (心怀感恩的心,生命因此而美丽。)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课稿 篇四

观音镇桅杆垇小学

陈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来自观音镇桅杆垇的陈丹,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下面我将从说主题、说教法、说学法、说课堂活动程序及说板书这五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主题

(一)活动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总是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和行为取向。这就迫切需要使学生们对价值观的正确性有更深更正确的了解。

(二)活动目标(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两点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懂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养成文明守纪的习惯,并能互相监督,共同来做文明守纪的学生。同时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能把规范的要求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做一个遵规守纪、诚实守信、文明有礼的好学生.(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熟记熟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难点:理解公民层次中“爱国、敬业(学习)、诚信、友善” 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重要性,帮助、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学情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生活经验的逐步丰富,社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以致学生缺失了正确的价值观判断能力,通过本堂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六)活动准备(为了使本堂课顺利的完成我做了以下的准备)

1、收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相关材料。

2、让学生提前收集有关“爱国、敬业(学习)、诚信、友善”,这四个方面的小故事或名言警句。

3、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本堂课,我将采用“情境教学、合作交流及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视频播放、角色扮演及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学法

1、情境教学:通过课件展示及视频播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反馈的信息,以此让学生认识自我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3、角色扮演:通过让学生扮演《太阳与风》,让学生知道“温和,友善”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四、说课堂活动程序 整个主题活我分为四大板块组成:感知理论、情感升华、自我剖析、欢乐齐唱。下面我将对这四大板块进行简单解说

(一)感知理论

1、出示总书记与少先队员的合影,引入对总书记的大致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出示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意“(国家)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社会)自由平等 公正 法治(公民)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点出主题并板书,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初步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二)情感升华(引导学生理解“公民”的含义,从而过渡到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解)

1、理解价值观(以名人和寓言故事形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1)爱国:作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我们因心怀祖国,感恩祖国(出示钱学森事迹图)。那你们还知道那些有关爱国的故事或警句(学生讲述)

(2)敬业(学习):作为学生的我们主要任务是学习,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张海迪事迹),从中你学到了什么?(出示贫困地区学生学习图片及都市学生学习图片进行对比),在宽敞教室里学习有课桌书本的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3)诚信:什么是诚信?就是“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出示课件《曾子杀猪》、《华盛顿与樱桃树》),在生活中对老师、父母、同学我们应该做到什么?(4)友善:请同学上台角色扮演《太阳与风》,并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如果是你你愿意作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利用视频、图片等材料多样性、丰富性、生动性的特点,充分的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也让学生对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层次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

(三)自我剖析(通过对以上他人优秀品质的学习,从而过渡到对自我和他人优缺点的交流。对此我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一环节我将以“找朋友”的形式进行,先请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的缺点,接着让他自己朋友起来说一说他的优点,在正对他所说的缺点给出建议。依次以小火车的形式进行下去。

1、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自己有那些优点,那些缺点。

2、听听朋友眼中的你有什么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会对自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让学生学会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也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欢乐齐唱(本堂课的最后环节)

全班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作为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五、活动板书(我的板书设计写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重点是公民层次中的“爱国 敬业(学习)诚信 友善”,简单直观的展现了本堂活动的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社会 :自由平等 公正 法治 公民:爱国 敬业(学习)诚信 友善

5.价值与价值观说课稿 篇五

鲁仲友

(铜仁学院法律与政史系07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学生)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生的真正价值的与对社会的贡献”,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说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义的人。

二、说对教材的分析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框是高中哲学常识人生价值关的核心所在,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人生价值的含义;掌握贡献与索取、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关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乐于贡献的态度。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觉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基础。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看待精神贡献?——根据学生思想实际,不少学生不相信社会中有讲贡献的人,认为离我们也很遥远。

4、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初步掌握相关原理及方法,了解一些社会现象,但缺乏思考。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现实连接,提出问题;

第二步、自学教材,讨论探究;

第三步、弄清道理,建构知识;

第四步、学会运用,能力提升;

第五步、情感升华,行为引导。

2、学法:自主思考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3、教法和学法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提倡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学观。

四、说课前准备

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搜集感动我新的人和事等材料,这样,可以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学生自己去了解社会现象,思考对人生价值的真实看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五、说教学过程

1、“现实链接”

播放丛飞的相关资料,根据学生实际提出问题:

①看了丛飞的事迹你有什么感受?

②丛飞为什么要帮助他人?

③社会各界为什么要帮助丛飞?

④丛飞的事迹包含了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

以丛飞的事迹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现象中去感悟人生价值包含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

2、“自学教材,讨论探究”

组织学生大声读书,思考,然后分组讨论探究思考题。——人生价值的真谛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步旨在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交流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思维品质。

3、“弄清道理,构建知识”

(多媒体播放袁隆平、徐本禹、丛飞等相关资料)袁隆平、徐本禹、赖昌星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怎样的人生?

结合以上资料,引导学生探讨人生的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为了突出这一教学重点,我组织活动:

“实话实说”

要求每个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到底是什么?(贡献、索取、追求、快乐、自由、享受、责任、金钱„„)这是 多元价值观在学生中的反映,学生不同的观点,归根结底还是要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人生的真正价值到底是贡献还是索取?通过组织学生发言,进行思维碰撞。

设计这一环节,一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引发思维活动,展开思想交锋,显示教育价值,使课堂充满活力。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启迪学生:如果社会上的人都向赖昌星之流只索取不奉献,那么这个社会还能不能存在和发展?不能,也正是有向袁隆平、丛飞这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付出的人,他们为了社会做出贡献,才使得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从而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因为:a.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b.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c.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为了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从知识向能力和素质转化。我组织活动——唇枪舌战,使学生展开辩论:袁隆平、徐本禹他们都为了社会做出了贡献,到底谁的贡献大?教材中的大学生张华该不该救落水农民?通过辩论,可以得出本框第三个知识点: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

从以上材料分析可以看出,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大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落到实处,徐本禹通过高尚精神感召使更多的人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启示: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4、学会应用,能力提升

前面教学难点提到,不少学生认为讲贡献的人和事离我们很远。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组织学生进行“校园观察”,看看我们身边有没有讲贡献的人和事?

同学们回答:有同学们相互帮助的;老师给学生讲作业;同学们给我们擦黑板;„„“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发现,原来贡献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平凡的日子里,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都 放着贡献的花朵,闪烁着贡献的美的光泽。在这里,我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和教材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使本节课结合到位,有声有色。

5、情感升华,行为引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促进学生从道德认知想道德行为转化,别须要以道德情感升华为桥梁。我组织活动——说一说:让同学当场说出自己心中的榜样;帮助别人后的心里感受;从丛飞、袁隆平、徐本禹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通过体验再次让学生经受高尚精神的洗礼,品味平凡中的崇高。让学生制定“一件小事行动计划”,要求学生在本周内为父母、老师、同学、班级做一件具体的小事,并感悟其中的哲学道理,写一册哲学日记或哲学随笔。

6、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拓展:社会调查以“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为题进行调查,对象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调查他们是怎样在为社会做贡献的,然后分析评价他们的人生价值。

7、板书设计

(1)、人生价值的含义 :贡献和索取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 a.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b.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c.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6.价值与价值观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1.本框的地位:本书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是经济常识的起点课,是学习经济学的入门钥匙,共分三节。第三节阐述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是全书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一框围绕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展开论述,为学习下一框“价值规律的作用”奠定基础。因此,学好本课至关重要。

2.目标设置:

(1)知识与能力:识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掌握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关系,着重理解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和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思考,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去分析相关知识,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教育学生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

3.重点难点:

第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我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所以,本课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另外,从本章体系上来看,价值规律也是一个重点内容。

第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本课难点。首先:现实生活中,同种商品价格常常偏离其价值,不等价交换似乎到处都是。这里,理论和现实似乎出现了矛盾,给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其次:对于这一内容的理解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4.教材处理:在基本遵循教材编排顺序的.基础上,个别地方做了调整,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再加工;同时选取部分课外资料,活化教学内容,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探究。

5.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受众是高一年级新生,普遍缺乏理论功底。一方面对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缺乏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的思维又较为活跃,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鲜活的事例又怀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取其“长”,而补其“短”是我这堂课的重要任务。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角色的定位发生转变,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坚持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

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认知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引导学生抽象出一般道理 , 尽量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 很好地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 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 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三、说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主要采取设疑提问的方式,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问题,制造悬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悟出道理;本课教学时间为45分钟,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当堂反馈、课后作业五个环节。)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材料一:视频资料《长阳火烧坪蔬菜热销》。

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三峡晚报新闻《蔬菜遗弃带接近2公里》。

提出问题:同地、同样的蔬菜,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销售局面?蔬菜为什么会下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此问题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思考问题。)

屏幕显示课题: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新课教学: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对这一重点的教学,主要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这些内容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只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反思、回味、归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进一步分析指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价值规律两方面的内容分别存在于两个不同的领域(生产、交换),但二者不可分割。并请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1只羊可以换2把斧头的原因(加深对价值规律内容的理解)

过渡:由前面事例可以看出,货币出现以前的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

提出问题: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原则是如何贯彻的?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采取层层分析的方法,把问题细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突破这一难点。)

反思旧知识: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合。

提出新问题:现实经济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否总是与价值相符合?请举例。

反思回味已有知识,同时启发学生联系实际,产生认知冲突,达到设置悬念,引发探究的目的。

问题: 价格为什么会涨跌?(通过具体问题降低难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①供求影响价格(引导学生去分析前些年火烧坪蔬菜价格上升,近两年价格下降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B:反过来价格会不会影响供求?(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所见到的现象分析)

②价格影响供求 (引导学生分析近几年农村生猪价格时高时低,你家周围的乡亲们会怎么办?突出分析价格对供求是怎样影响的)

通过已有分析,归纳的出结论:

(1)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表现形式之一)

分析总结:供求与价格的相互关系(同时画出图示),并指出正是由于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形成了价格上下波动的运动。

问题:价格为什么不能无限制的上升或者下降?(让学生分析:市场上自行车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但无论如何它的价格也不会比飞机价格高,这是为什么?)

得出结论:

(2)价格由价值决定(表现形式之二)

正是因为价值决定价格,才使得价格在受到供求关系影响时不会离开价值太远,而是以价值为轴心上下波动。(给出图示)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等价交换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怎样贯彻(是不是每次价格与价值相吻合?→为什么叫等价交换呢?)(层层设问、诱导学生思考)

结论:从一个长期过程来看,价格高于价值部分和低于价值部分相互抵消,平均起来与价值相符(不是完全相等)

分析引导,得出结论:

价格的波动并没有违反价值规律,相反它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问题分解,降低理解难度,师生和谐互动,合作探究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前面分析得出结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联系实际:现实生活中,是否应遵循价值规律?(学生自己试着分析一些经济现象,看是否遵循价值规律,并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去利用价值规律,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三、价值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只要存在着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同时也可以认识和利用

(学生分析)提炼归纳:课前多媒体演示的火烧坪蔬菜滞销问题的实质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认识价值规律,才能利用价值规律,在市场竞争中赢利。

课堂小结: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高考要求简析)

对于这一考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

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②价值规律内容的两个方面分别是商品生产过程中和流通过程中的作用。

③等价交换原则的涵义。

④理解等价交换原则的实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 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 而恰恰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⑤明确价格和供求双方相互影响 , 相互制约的关系。离开价格涨落与供求关系变化的相互影响和制约 , 价值规律就无从发挥作用。

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略)

课堂练习:(针对本课难点设置练习,巩固相关知识,略)

7.价值与价值观说课稿 篇七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选自江苏省职业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 设计时间三课时. 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从三方面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3. 确立本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情境导入新知以及巩固和深化知识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小组竞赛的方式和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于教学难点予以突破.

二、学情分析

首先我对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

本次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经过数列的学习,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薄弱, 个体差异较大, 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来增强自信.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很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 我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 本次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分层教学、评价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法分析:

本次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进行发现思考、归纳总结的活动. 让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引领学生如何学.

四、教学实施

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将其制作到ppt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查阅了相关的教学理论, 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 最后形成完备的教学环节. 课前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组.

本次课的教学有三个任务, 1. 认识等差数列,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3.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以上三个任务我分别设置了完整的教学环节, 以下是我教学环节以及时间分配情况的展示.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这三课时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的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这三课时大致是按照这条线来设计的: 由日常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探究出判断等差数列的方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利用例题和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最后反思小结. 剩下的时间里给出一道拓展题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 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每一课时.

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本次课问题情境环节和建构新知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

任务1:认识等差数列

问题情境环节的安排:

给出两个实例, 实例1 结合了学生的专业; 实例2 结合了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数列中的每一项 ( 提问的学号也组成等差数列) , 这样做既渗透了“等差数列”, 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分别叫三名基础薄弱的学生总结每个数列的特点, 并给予鼓励与表扬,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下面揭示概念, 并板书等差数列的定义, 之后希望学生继续探究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师: 对于一般的数列{ an} , 数列有n项怎样来判断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生: 计算a2- a1, a3- a2…an- an - 1,

师: 如果n很大, 那是不是很麻烦? 能不能用一个一般的式子来说明?

生: 只要an- an - 1= d, ( n≥2, n∈N+) 就可以了.

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探究, 层层深入, 可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任务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 引入“一站到底”这档节目, 抽取题库里的一题目让学生回答, 给予所在小组加分. 接下来提出: “这个数列中的第6 项是什么?”学生会小声议论出第6 项. 学生是利用了an= an - 1+ d这个公式经过几步的推导得出答案, 能不能找到更简单的方法得出要求的项呢? 顺利地引出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样, 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得到了发掘, 从而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新知教学的每一环节.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 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任务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展示印度泰姬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情境源于历史, 富有人文气息, 激发学生兴趣; 图中算数, 形象直观, 可启迪学生思路.

自然地引出了问题1 + 2 + 3 + … + 100 = ?

学生对于高斯的做法很熟悉, 学生答出结果. 接下来, 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我设计以下几步:

一、请同学们根据高斯的做法探讨还有什么求1 + 2 +3 + …100 的方法?

1. 猜想

101×100/2=5050可写成101×100/2=5050, 在这个式子分子中的“101”由 (1+100) 得来, “100”代表个数.

2. 推导

组内讨论, 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过程,

二、由特殊到一般, 能否探究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类比联想前面方法, 水到渠成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经历公式了推导过程, 获得了发现的成就感. 优化了思维品质, 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教师板书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让学生掌握倒序相加法.

例题环节:

通过整合课本中的题目, 选择6 个典型题目作为本次课的例题, 每课时2 个例题. 例题的选择首先基于巩固知识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应用公式的能力. 例题的安排由浅入深, 注重了分层原则.

练习环节:

通过练习, 加强学生对定义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习题中还补充了等差中项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推论.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 如: 一些题目选用口答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让各组学生完成习题; 小组抢答完成相关题目等方式. 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了几分生机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拓展环节: 本着以加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反思小结: 本环节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来回忆知识, 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到的思想方法.

作业环节:

此环节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所提高. 布置知识链接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资料、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为接下来的课题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8.评课稿《价值与价值观》(推荐) 篇八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王进义老师在高二(5)班上了一堂中高教师展示课,课题为《价值与价值观》。这一堂课给我的感受颇深。

如今,在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我们社会的发展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无论在新课程背景下,还是基于对于生命课本身的理解,王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感悟人生真正价值所在及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同时运用课堂讨论等形式,深化学生对于人生价值的理解,树立奉献意识。

王老师较多的学生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够充分思维、积极合作、加强交流,学会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整节课的设计都贯穿着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9.《诚实与信任》说课稿 篇九

一、说教材

《诚实与信任》是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记叙“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纸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文章语句朴实,但字里行间洋溢的人间真情却感人至深。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按计划需要两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悟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教学重点:读中感悟“打电话”这部分内容,体味其中的蕴含。

教学难点:以读为本,以情促读,读中感悟文章“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写作特色。

二、说教法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教学,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老师教,而学生自能研究,自求解决。故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着叶老先生这一教学思想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设计了“自读自悟、情境升华”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从而使学生真正懂得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从根本上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学法

着眼于本课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特点,我围绕“置疑、品读、练笔、总结、拓展”这几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领悟”,使学生“动情-——知情——入情——抒情”地学习,从而步步升华,顺理成章。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1、由于课文中的三个关键词:诚实、信任、金钱,都是生活中比较敏感的词汇,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先板书这三个词,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谈谈对这三个词的认识,并进行比较,导入本课的学习活动。

2、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带有课题的一句话,用“~~~~~~~”画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并反复朗读。

本环节的设计重在强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独立读书,独立思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质疑研读,探究“诚实”

1、读文质疑,连词明意:

出示词语:驾驶、故障、超出、环顾、联系、陌生、道歉、诚实、信任 读准这些词语,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品词析句,挖掘内涵 出示语段: “虽然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是它毕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责任应该在我。”

“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 明明是红色小汽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十多厘米,才会造成这次事故,为什么“我”会认为事故的责任在“我”,而且留这张纸条是“应该的”呢?(引导学生讨论,体会“我”的诚实)。把语文教材当作主体,促成学生与它的直接交流与对话,用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和感知代替教师对课文的条分缕析。

(三)设计练笔,加深理解

1、假设你就是课文中的“我”,请你用上自己的姓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给车主留个条。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复习留言条的写作格式。

2、再读课文,讨论造成事故的原因:

天气环境的原因——天黑、有雾、能见度差 小汽车车主原因——车头超出停出线二三十厘米 “我”的原因——归心似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多次不同层次,由浅入深的读文,读懂了课文,弄清了造成事故的原因。

(四)品读对话,体验真诚

交流语言,就是在交流思想,交流情感,语气也就形于神色,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联想人物的语气、神情,分角色朗读表演对话部分,指导学生读中悟情。并讨论得到别人信任是什么样的感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敢想,敢说,敢问中,学生自然会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五)拓展延伸,激情导行

1、读、背最后一段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2、搜集关于“诚实”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并适当地摘抄下来。

(六)总结:诚信是架设在人心的桥梁,是沟通心灵的纽带,诚实创设了人与人信赖的美好境界,诚实与信任是震荡情感之波的琴弦,只要人人都拥有诚信,世界将变得更加美丽。

五、说板书

上一篇:集体舞课程实施下一篇:合家欢乐双燕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