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2024-11-17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工作计划(通用10篇)

1.班主任与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篇一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明确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成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所以将相结合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忧柔寡断,唯唯诺诺。

4、青春期综合症。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也开始出现了早恋的现象。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这个时候,可以开展一些良好的集体活动,因为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我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就可以开展 “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可以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好,或者是和老师谈话就感到紧张。这个时候,可以采取笔谈。事实证明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面谈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

我班上一个调皮的男生给我写过四封信,都有好几张,在信中他写出了自己的困惑,自己的不满和自己的心理话。争对他在心中流露出来的一些思想,我及时找他谈了话,肯定了他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同时也批评了他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再讲讲我们班的一个女学生干部,成绩优异,能力强,却过于要强,要斤斤计较,这样的话在同学中间的威信就降低了,她感觉很苦恼,给我写了一封信,我也写了一封诚恳的回信,其中信的末尾我是这么写的“一个人对别人要有宽大的胸怀,这样的话别人也会豁达的对你,用微笑来面对人生,你的人生就会充满鲜花。”当学生中出现类似早恋的现象时,与其苦口婆心、毫无用处的和他们大谈人生观、世界观,倒不如告诉他们:“欣赏别人人的同时,不是要你忘了自我。与其匆匆涉入爱河,不如静静等待成长,干任何事都要有一个高的起点,爱情也一样。老师始终相信,当你事业成功的时侯,幸福就会来临。”多鼓励、多肯定、多信任,什么事情都变得容易了。当然当学生把心里话通过书信的形式告诉你时,你都必须注意师生间要民主与平等,这样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要注意倾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最后一个也很重要“保密”,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若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严格意义上,必须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措施,但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又是必要和有效的。

2.班主任与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篇二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原因,策略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 不仅躯体、生理健康, 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近几年,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素质教育被提上了教育日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方面和谐发展, 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达到整体优化效果。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 人们对孩子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 而忽略了与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致使学生在发展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诸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 学校里学生的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 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与学生素质不高, 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有极大的关系。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教育, 而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由此可见, 心理健康发展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是决定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 班主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那么, 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从原因和策略两方面谈谈认识。

一、分析原因

1. 生理、心理原因。

(1) 医学研究证明, 现代青少年学生生理发育提前而心理发育不足, 造成兴奋与抑制失调及身心功能失调。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导致心理上的波动起伏, 常呈现周期性的大幅度变化并难以预测, 而且他们的情感周期没有规律, 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

(2) 青少年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增强, 心理上的独立性渐趋成熟。但因社会阅历不足, 他们的愿望与现实会产生矛盾, 容易造成主、客观脱节。同时, 青少年学生的神经系统大多为不均衡型与弱型。不均衡型神经活动表现为两极化, 忽强忽弱。而弱型则表现为抑郁和内向。这两种类型的神经系统都较脆弱, 对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变化不能应激适应, 造成心理障碍。

(3) 青少年学生个性倾向还未完全定型, 人生观、世界观与社会观、道德观还不稳定, 有很大的可塑性。思想幼稚, 容易把一切都理想化, 对人生道路的挫折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一遇挫折, 就易产生心理障碍。

2.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原因。

(1) 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它是人生长发育的温床, 又是塑造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的场所。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家庭的“印记”。据我所知, 农村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 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 赌博, 或忙于发财致富, 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 导致孩子放任自流, 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 行为放纵, 对孩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 使孩子娇生惯养, 受不得半点艰辛, 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 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子女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 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实, 家长的文化水平, 家长的个人修养, 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与否, 家长错误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都易造成青少年学生不良的性格倾向。

(2) 学校教育失衡。有部分教师对青少年学生或偏爱, 或歧视, 或处事不公, 或谴责过多过重, 不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自尊心, 这些都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

(3) 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低级庸俗生活方式的耳濡目染, 流氓团伙的吸引, 以及各种有害思潮的影响, 还有各种不正确的社会舆论的压力, 都会引发心理障碍。

二、寻找教育策略

1. 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教育工作者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足够的水源。因此, 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就要加强现代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的学习, 特别是要了解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及规律,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正确地帮助和辅导学生, 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果班主任没有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 那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纸上谈兵。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有这样一段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与个性的形成, 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注定是学生品质形成的榜样和心理保健医生。班主任的情绪、情感、个性和意志品质对学生起着强烈的感染作用。一个公正、民主、乐观的班主任, 易于培养具有情绪稳定、态度积极、待人诚实、坦率的学生, 反之, 一个作风专制的班主任, 容易造成学生紧张、焦虑、冷淡的性格。

2. 发挥班会家长会的主阵地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最知心的朋友, 班会又是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班主任利用班会课, 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知”是“行”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 学生的心理世界永远是混沌的, 行为往往是盲目的, 一遇到心理困扰便显得无所适从。

据调查, 目前农村孩子的父母, 绝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 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 班主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等方式, 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 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让家长了解,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 学生情绪反常, 行为多变, 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不能因此不尊重, 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 又要批评, 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

3. 营造心理健康环境,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 营造良好的班风。中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学校, 良好的班风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果一个班级中学生学习紧张有序, 同学团结友爱, 老师待人和蔼, 到处充满着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的气氛, 那么, 学生就能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就会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就会感到快乐安全, 个别学生暴躁好斗、胆小怕事、缺乏自信等不健康心理就能得到抑制和改变。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作为班主任, 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 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决定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学生观, 如果教师认为学生天生怠惰、不愿学习, 并且不愿意服从教导, 那么, 教师就会强制学生接受教育, 认为对学生的管理越严格越好, 因此, 他所选择的必然是专制的办法, 他与学生建立的关系也就不可能是平等民主的。如果教师认为, 学生是有学习愿望的, 也是有学习潜能的, 那么, 他就会认为自己的责任在于给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 总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 在对学生的因势利导中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 班主任要相信学生。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囚犯外出修路时捡到一沓钱, 马上交给警察, 警察用轻蔑的眼光看着他, 戏谑道:“别来这一套, 偷, 你还来不及呢。”当夜, 囚犯越狱而去。在逃亡的火车上, 他万念俱灰, 呆呆地靠在车窗旁, 这时, 一位姑娘走过来, 发现门扣坏了, 轻声地对他说:“先生, 请帮我修修门好吗?”囚犯一愣, 望着姑娘信任、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到了下一站, 囚犯下车去警察局自首了。在这个故事中, 囚犯的不同抉择, 不是因为警察与姑娘身份不同, 而是因为他们的态度不同。警察的不信任使囚犯感到了绝望和被遗弃, 而姑娘的信任又让他升腾起尊严感、自豪感, 产生一种自爱、自律的强大力量。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班主任的信任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入口, 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 班主任必须相信学生, 尤其要相信那些有缺陷的学生, 不戴“有色眼镜”看他们, 给予他们信任和期待, 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进步因素, 产生自信和力量。

第三, 班主任要热爱学生。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 是心与心的呼唤。它需要班主任从情感上热爱学生, 从生活学习的细微之处关爱学生, 尤其是身处逆境的孩子, 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热情温暖他们, 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安慰, 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相信班主任用自己高水平的情商给学生“细无声”的“滋润”, 会使其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情感效应, 从而促进其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四, 班主任要示范学生。“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是教师熟记于心的校训。教师要做人的楷模, 就应当在方方面面、处处事事做出表率。每学期开学, 我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用整洁芳香的教室迎接学生的到来。其实, 班主任亲自打扫教室应该很平常, 劳动量不大, 身体也能承受, 但其效果与影响力远胜于劳动本身。它的意义在于, 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一面, 这种身体力行的示范就是一种无声的表态, 一种目标的定格, 也是一种在起初就开宗明义地面对班级、面对学生的承诺:师生是平等的, 地是可以扫干净的。无数经验证明, 身教重于言教, 无声胜于有声。

总之, 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创新, 为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 3月刊.

3.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篇三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在从事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成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1 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经过长期观察,笔者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1.2 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1.3 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忧柔寡断,唯唯诺诺。

1.4 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抑称为青春烦恼;(2)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2 对症下药,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1 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2.2 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又先后开展了“九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2.3 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面谈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

笔者在开学伊始就让每个学生制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周与我交流一次,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或词不达意,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每次与他们的交流都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笔者曾经有这么一个女学生,成绩优异,能力强,却过于要强,要斤斤计较,一次在“交心本”中她谈到自己竞选班长落选后颇多微辞的看法,我随即也在交心本中写了一封诚恳的回信,其中信的末尾我是这么写的“一个人衡量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只有输得起的人才可能赢得真正的人生,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与年龄不相称的衡量得失实在是最大的悲哀。”此后这个女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爱计较的毛病也收剑了不少。

再有一个男生曾经为自己迷恋某个女生而陷入矛盾和痛苦中,我也给他回了一段话:“欣赏别人人的同时,不是要你忘了自我。与其匆匆涉入爱河,不如静静等待成长,干任何事都要有一个高的起点,爱情也一样。我始终相信,当你事业成功的时侯,幸福就会来临。”事后我又反复与该生进行了交流,最后该生终于平稳地渡过那个悸动的阶段。

此外,这里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个别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注意几个原则: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2、共情原则,注意倾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3、保密性原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4.班主任与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篇四

临江市光华中学 李春霞

2012年4月21日——22日,我参加了吉林省“精炼中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的学习,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期间,承办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请来了南京、东北师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授授课,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特别是期间的案例分析之后,让我对自己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总体来说,这次的培训对我的意义重大,也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我认为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好我们自己的心理健康维护。有人说教育是一种精神消耗,教师的心理抵抗能力并不一定比学生强,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要比学生更需要心理咨询。培训期间,齐教授就这方面给我们做了专题讲座--“学校德育的创新艺术”,“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为什么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此重要呢?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一名教师首先要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他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好了,我们才能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我现任初中八年级的教学工作,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有的还是单亲家庭子女,有的是留守儿童,从他们出生起就拥有了太多的爱,或者不能享受到一份完整的爱,若教育不得法,容很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差,而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比如有的孩子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为别人着想,在家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没有互助合作的精神,又缺少竞争性,在班级中不懂得尊重他人。有时,我们在报纸或新闻中也看到有学生自杀的事例,我想主要是现在的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不能及时、正确的自我调解、释放压力。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倾向,运用心理学知识“对症下药”,及时、正确给予学生鼓励、帮助。我们要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那么,我们究竟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一颗爱心——炽热的母爱之心、满腔的热情、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去教育他们;以母爱的温情去感化他们;以诚挚的情感去启迪他们的心灵。有爱心就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我们要勤于观察留心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他们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给予疏导教育。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家庭生活受到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我们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和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困惑,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学生在成长中出错、失败、走弯路的时候,我们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谈心活动,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诉说,给孩子们一个释放心理的平台,让他们把心里积郁的情绪都宣泄出来,从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或者利用班级阵地,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进来,把不良的情绪释放到活动中去。

5.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篇五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发展,让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凸显其亮点,本学期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我们以打造阳光校园,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总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全校师生心理不断成长,人格不断健全,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能勇于面对现实,勇敢挑战困难,以良好的心态快乐工作、学习、生活,真正做到开心每一天。

二、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由校长杨向前直接领导,并由德育主任杨轶负责各项工作落实到专人负责,具体分工如下:

德育主任杨轶负责全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筹划,校园文化的构建;

薛萍老师负责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开设团体辅导、班级团体辅导、班级活动课辅导,学生信箱,个体咨询,青春期辅导;校园网络教师心语、学生心语等文化氛围建设;

大队辅导员顾文娟、团总支书记顾卫东老师协作负责学生信箱,个体咨询,并搜集各种资料,布置“心理之窗“;

班主任负责各班级学生的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

三、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1、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组织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学习,提高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专业素质和品性修养,并能及时为本校的老师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2、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辅导需要帮助的学生,作好辅导记载。

(二)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活动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化,紧贴在校学生心理实际,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主题上好各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2、开放心理咨询室,星期一、三、五中午12:00--13:00 ,接待学生个别咨询。同时为班主任提供有消极倾向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密切关注,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

3、办好“心理信箱“,及时收集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信箱里反映学生中的问题要通过班会、晨会、课间及时解决。达到一周一清,不留隐患。

4、定期制作心理健康小报。每月一期,每期一个主题,至少每班一份,发动学生采、编、出稿,办成学生展示认识成果和交流心得的平台。

5、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途径,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心理健康宣传专栏。

6、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落实发展与预防功能;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及行动,并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

8、进一步完善心理辅导室设备的添置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增添有关图书杂志,方便学生阅览和教师借阅,进行自我调解。

9、学生心理成长班主任负责全面推行:辅导需要帮助的学生,作好辅导个案记载。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3、建立问题学生心理档案。

4、进一步完善心理辅导室设备的添置工作,增添有关图书杂志,并作好心理辅导书籍的登记入库。

十月份:

1、布置第一期“心理之窗“,开辟校园网络教师心语、学生心语等文化氛围建设。

2、初一年级开设团体辅导课。

3、具体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开放心理咨询室:每周一、三、五中午12:20――13:10。

4、征集学教师成功的心理辅导案例,撰写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十一月份: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

2、初二年级制作心理健康小报,选优展览,布置成第二期“心理之窗“。

3、举办 “我的闲暇时间展示会“主题班会课。

十二月份:

1、布置第四期“心理之窗“。

2、各班利用班会、黑板报进行期末临考的心理辅导。

3、总结一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各案收集。

6.班主任应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篇六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好学校,哪有脸见人”,“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大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恢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这种现象也较突出,“总是想看到他”“我总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一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唤起高昂、饱满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第二段:利用创设的气氛,提出问题,在学生的好奇的思索中,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段时间里,教师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和智力因素的操作功能,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完成新课教学任务;第三段:巩固扩展第二阶段学习内容,强化心理品质训练。实验结果,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发展。又如在教学中确立情感目标,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教师有意识地把情和知统一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欣赏能力、情感陶冶同时活跃起来。语文课中的表情复述、课本剧排练,都能达到此目的。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班主任应经常与家长沟通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鼓励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分析,创造,审美的能力。

(3)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也必然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4)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7.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篇七

一、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它要求任课老师必须知识渊博、品行端正,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心理健康”。教师的衣着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性格人品, 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教师个人人格完善的需要, 也是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需要。“以人格力量育人”, 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魂。学高为师, 品正为范,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特别是班主任跟学生接触最多, 更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中学生可塑性、模仿能力都很强, 班主任是学生的楷模, 学生以班主任的行为、品行、心理、道德作为他们行为的标准,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时刻在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因此, 班主任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以健康的心理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以真正的关爱之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目前的中学生, 由于学习竞争的加剧, 学习压力过重;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过高的期望值, 青春期心理、生理的动荡与变化, 部分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 父母离异增多、家庭不和造成的沉重压力,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心理承受力低下, 离家出走、自杀、神经症等问题时有发生。这就要求班主任从心里真正地去爱学生, 对待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遇到问题真诚沟通, 以民主的形式, 平等交流、探讨, 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经常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教育, 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较高心理承受力的成功者。只有这样, 班主任才能掌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才能在教学和班务工作中把做人的真理、成才的信念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学生。而学生也会在获取文化知识的过程中, 接受良好的心理教育和道德熏陶, 最终成为人格健全、品质优良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三、以和谐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严厉的、粗暴的、蛮横的教育态度, 会使学生情绪紧张、心情压抑、思维停滞, 致使与班主任关系紧张;民主的、和谐的、尊重的、宽容的教育态度, 则会使学生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这种心理的影响对学生而言绝不是一时一事, 有时会是一生一世。很多影响当时看不出来, 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我在处理班务工作时, 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点, 给学生营造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给他们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每节课前我都围绕教材内容制定出较详细的教学目标, 并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成若干问题写在黑板上, 然后让学生针对提出的教学目标, 认真阅读教材, 并把能解答教学目标的内容标示出来。同时, 让学生讨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这样, 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更自觉、更认真地上好每节课。

四、以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课外活动拥有趣味性和实践性两大特点, 学生容易接受, 并愿意积极参与, 同时课外活动也没有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形式等限制, 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才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 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 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甚至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某种“练习”, 使大量无效流逝的间隙时间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使玩中所涉及的人、物、事变成促进他们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活教材。比如, 让喜欢唱歌的学生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 让体育好的学生参加校运动会, 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五、开设心理信箱

我校位于城乡接合部, 我班有37个学生是住校生, 他们的父母有的忙于生意, 有的去外地打工, 有的离异, 所以大部分学生星期天回到家中无人照管, 成了真正的“留守儿童”。由于这些学生属未成年人, 又刚刚进入青春期, 他们需要父母的爱, 需要把心里的话向亲人诉说, 可是回到家中只有空屋一间, 有些心理脆弱的学生性格就会发生变化, 作为班主任我除了关爱他们, 还开设了“悄悄话”信箱, 给学生打造了一个“心”的门窗。

六、加强行为训练, 培养耐挫意识和健康心态

8.浅谈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篇八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2002年下半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式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范畴,并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由此可见,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同。如何以此为契机,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与生理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学生的思想情绪极不稳定,且人际交往日益广泛和复杂,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最基层领导,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因此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由于其特殊的角色要求,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班主任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所谓角色定位,是指个体要根据所承担的角色表现出相应的行为。而在我们看来,所谓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正确定位角色,也就是指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一系列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正确定位班主任的多重角色,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班主任应由传统的教师向辅导者的观念转换

传统的教育者与心理辅导教师在教育的观念即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是有明显不同的,前者认为自己的责任是带领学生实现教育方针所规定的目标,更多地把学生当作受教育者;而后者认为自己的角色是帮助学生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形成良好人格,强调把学生当作亲密的朋友。因此,有了这个观念,当学生遇到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时,班主任就可以做到善于倾听学生,让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并且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从而达到顺其所思,同其所感,助其所为,促其所成。其实角色冲突的矛盾隐含着角色互补的统一。认真分析角色冲突的第一个原因,理论上还是班主任传统的德育思想与现今心理辅导理念的着眼点和方法论的不同造成的。德育旨在塑造完美的品德,心理辅导旨在塑造完善的人格;德育是一个道德内化的过程,心理辅导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德育使人达到“君子”境界,心理辅导使人达到“凡人”境界;德育的核心是人生观问题,心理辅导的核心是发展问题。但是我们要看到,对于同一个活生生的人,两者是殊途同归、互为补充的: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重视个性的发展,都是为了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和道德品行。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因此,每当遇到问题,有些班主任往往首先从集体利益出发来处理,这是传统德育工作的思路。现在,我们充分认识人的成长规律,从培养完善人格出发来考虑学生的问题,就会看到,从集体利益出发,或从学生的个人发展出发,其实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关键是看什么问题,不同性质的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样考虑,所谓的角色冲突就可以转换成角色互补了。继教师角色和管理者角色之后又提出一个心理辅导员角色,就是为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找到一个科学的解决途径。解决角色冲突的问题,在实践中还要学会角色转换。在面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时,就要先明确:是什么问题?性质是什么?最好用什么方式解决?这样就有助于完成角色的转换,进入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获得相应的角色经验、技能和知识。

班主任要适应心理辅导员这个角色,还必须在职业活动中进行有意识的实践和锻炼,从对角色职责的认同、接纳和对角色行为的外部模仿,逐渐内化为个人的职业素质与人格品质。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积累经验,逐步适应心理辅导员这一岗位。

第一,丰富班主任的学习经验。班主任在施行与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之前必须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的积累。在知识结构方面,班主任除了学科专业知识、一般的教育科学知识外,要想适应心理教育的要求,必须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理论与方法。逐步接受系统培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实施途径,以免出现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

第二,要了解学生发展特征。班主任需要掌握具体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矛盾,以便科学施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新生的入学教育,就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克服新生的胆怯心理,从而使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然而由于我们很多班主任缺乏相应的知识,往往把正常问题严重化或者忽略了心理问题的萌芽,如把异性学生的正常交往需要当作是早恋,把智力低下学生当成是差生处理等等,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班主任应该了解学生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需要、性格以及家庭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使日常的教学和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这样就会提高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第三,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特别强调心理咨询中的咨访关系,即同感、尊重和真诚,认为它是心理咨询的基本条件。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同样应该如此,班主任要以关怀、接纳开放的态度与学生相处。传统的教师与管理者的角色使我们习惯了做一个威严的长者,教师与学生是对立的关系。而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每一个学生。在各项教学与课外活动中,班主任应该学会用微笑、点头等身体语言给予学生赞赏和鼓励,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第四,要通过多种渠道施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在自然情境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在教育与教学的自然情境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亦师亦友关系的建立,是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员角色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心理辅导员把心理辅导看作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与当事人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自我了解、自我适应,从而能够自我独立和发展。在心理辅导员那里,心理辅导的过程是在心理辅导员与当事人之间专门进行的。班主任也把心理辅导看作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需要与当事人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但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的关系,是在平时就需要建立的。班主任当然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过程来进行心理辅导工作,不过,他还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的条件,在教育教学的自然情境中展开这一过程。“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班主任的心理辅导追求的工作境界。二是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级作为一个有着一定规章制度的严密群体,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群体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常规管理中,班主任可以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机会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如:建立各管理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岗位责任制;设立小班主任、小老师岗位,实行“一日班长轮值制”等等,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提高自主意识。三是在心理辅导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课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专门过程,是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或将要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如新生入学的适应性、学生在交往中怎样处理与同学们的矛盾、学生怎样克服自我中心和任性、考试焦虑等)而设计的一个团体辅导过程。班主任应利用心理辅导课设计各种活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四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教育资源层面来看,各科教學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从教育队伍层面来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这项工作,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

三、完善自身的人格和个性。

班主任的主要角色是班级管理者。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是校方管理者的直接代表,与学生接触最密切,因此,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有较大的权威性。班主任的待人习惯、对事态度、情绪表现,都易于给学生造成影响。教师的人格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是十分重要。可以说,班主任的人格因素的影響,是班主任实施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建构健康的人格。一个好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更是他们的朋友、伙伴。当然,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工作。因此需要班主任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和恒心。

班级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现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承担者,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班主任接触班内学生的机会最多,班主任既是学生的导师,更是学生的朋友,在和学生心与心的沟通中,无论在时间、空间上,还是在情意的交流中,都具有独特的优势。21世纪突出心理教育这一发展趋势拓展了班主任的视野,使其在更高的层面上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工作领域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激起了广大班主任建构班级心理教育格局的强烈愿望。

本文探讨的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基本途径。而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复杂性,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运用多种途径与形式,而且需要将这些途径与形式有机构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系统。因此,本文的目的是为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角色、任务提供参考,也为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讲述一条途径,而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部。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正确定位教师角色,班主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独立描述上,而应该把它与其它途径综合考虑,使心理教育能够立体化、全方位地贯穿于学校的各个教育、教学的环节之中,使心理教育收到更大实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

[2] 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明出版社,2003年3月版

[3] 陈祥雷,发挥班主任角色优势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4] 季秀珍,试论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5] 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安徽教育,2003年第22期

9.班主任与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篇九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教育缺乏科学地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白玉萍教授讲的《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的讲座。给我印象深刻,由于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听了那么多的例子,我一次又一次的告诫自己:一定要做个细心,耐心,有爱心的班主任,不做造成学生心理畸形的罪魁祸首。小学工作是艰辛而又烦琐的,尤其是我们班主任。所以,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就很重要。教师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感染学生,因此必须学习有关的理论和方法技巧,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机能。总结教授们在讲座中提供的方法,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1、用愉悦充实每一天。笑着过是一天,愁眉苦脸地过也是一天,那何不微笑着接纳一切,如果一天是快乐的,那么无数个一天组成的你的一生也是快乐的。

2、多与他人交往。长期独处的人容易患抑郁症。心理健康的人需要有一种归属感,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在朋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

3、投身于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如果你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那么正好;如果你还不太满意自己的职业,那么也请你尝试着爱上它,都说日久生情,如果突然之间让你离开教育岗位,我想很多人都会不适应的吧,假使你不想离开这个岗位,那就请你好好珍惜它。

4、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记住三不要。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明明是学生犯了错,自己就气得不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因为自己心情不好而迁怒学生的事情也不要做;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对自己做得不够好的事情耿耿于怀也不利于身心健康。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许多批学生。这句话听来叫人不寒而栗。教师其自身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掌握有关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把握好学生的心灵气象,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听了赵晓颖的讲座《小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原因分析与策略应对》的讲座,案例展示。我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了解,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今后工作中要发现的问题,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要积极主动地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特别是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消融学生逆反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讲座到活动都给我们很深印象。这对我今后的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我以后会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不平衡、人际关系不协调和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不平、认识能力的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克服障碍,健康成长。

三、营造培养健康心理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要有这样的观念: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要建立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①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一方面,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另一方面,要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要善于相互沟通。在学科教学中,不能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去探求知识。作为教师要乐意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特别是在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切不可伤害学生,要满足学生人格尊重的需要,要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②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要用自己的真诚情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用自己的饱满情绪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相信我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偶发或突发的事件,如果学生情绪反常或发生过错时,我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拿出相应措施,作好应变处理,决不能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自己的情绪,破坏教学的气氛。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在和谐的氛围里,学生参与自己有兴趣的学习活动,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觉性、创造力和坚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对于班主任而言,首先就是要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所作所为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逐步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喜欢模仿甚至盲从他人,常常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当作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和示范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该具备甘当人梯和红烛的献身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我当班主任已有23年,回顾自己走过的经历,我始终把教书当成了自己最钟爱的事业,怀着对得起学生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从中体会到了献身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记得我教过的一个六年级学生在毕业时写下:兰老师,您从一年级一直教我六年级,6年啊谢谢您!是您让我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人爱我,不厌弃我,我才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您就向我的妈妈,老师的爱最伟大,因为老师爱的是别人的孩子。作为班主任还有什么比听到这些话更开心的呢?我感觉到,作为老师,有时只要那么一点坚持,改变的可能就是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这段难以忘怀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人师、作为班主任的巨大幸福,同时也激励着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教师要有爱心,要有真诚的爱心。着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伟大用爱诠释教育。没有爱的心灵,是贫瘠的沙漠,不可能长出红花绿草般的美德;没有爱的教育,是干涸的河床,不可能绽放心灵的浪花。做了二十三年的班主任深有感悟。只有成为一个好教师,才能培养出好学生。一个名师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爱,则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1、要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校地处铁道北,学生家庭都很贫困。我校留守学生较多,作为一位老师更应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学生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监护人都是爷爷、奶奶、姥姥、老爷。导致孩子养成不爱学习,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课余时间、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谈心、多次家访。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学生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多引导他们多读书等进行有益的业余活动。

2、要从生活上关爱学生。教师要关爱学生生活中的点滴,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保持敏感性。如果教师能够处处为学生着想,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处于困境时,教师能及时予以伸出援助之手,一句热情中肯的评语、一次诚心的交谈、一个会心的微笑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要从心理上关爱学生 作为班主任,深入地了解学生心理,最大限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真心,是缩小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距离的最好方法。在与孩子接触过程中,我成了孩子们最亲近的人,更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我班小明一次信上写着:老师,我想问问您,是不是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我不想上学了读到这儿,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就承受着如此大的压力。我留心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帮他树立自信心。一学期下来,他的学习成绩果然进步很快。此时的我才真正感悟到班主任适时的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当我领着他走在路上时,很多人会问,这是你家的孩子吗。小明会故意拉紧我的手,身子向我靠得更近了,无形中告诉人家,我们就是母子。

10.班主任与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篇十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放于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如何立身做人”是自呱呱坠地便追随人一生的课题。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教改以来,“素质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在开始注重培养孩子能力的同时,是否也应该给“心理素质教育”以同等的重视呢?答案显而易见是肯定的。

据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调查:全国4——16岁少儿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3.91%;北京、上海近40%的中学生心理素质处于不及格水平,优良率仅为8.2%。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而完成这一任务的主力军应该主要由班主任来承担,因为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最易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也是最有利于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代新人。下面就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点行动与思考: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利用各科进行渗透

初中各科教学中,都包含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而班主任一般都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可以紧密结合教材,随机向学生渗透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经常性的潜移默化,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语文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中,鲁迅家境困难,因帮母亲料理家务而迟到,受到了先生的严厉批评,但他默默忍受,不申辩,不埋怨,而且以此事激励自己,奋发奋图强,事事争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结合教材,可教育学生:对待困难挫折,甚至是误解,与其灰心丧气、抱怨难过,不如坚强面对,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试想,在不增加课业负担的情况下,班主任既带领学生获取了学科知识,又培养队员们奋发向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并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2、建立通道加强教育

在班中一角,建立“知心信箱”,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信箱,然后由班主任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此类活动中,可能大量涉及学生的“隐私”,因此班主任特别要注意坚持为学生保密。同时也可允许学生以书面不署名的形式提出心理健康问题,以便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我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其中个别辅导以“烦恼回收站”为名,鼓励学生倾诉烦恼,发现问题,提供帮助,共同商量解决。笔者将“回收站”的烦恼整理归纳后,发现:在接受辅导的14名学生中,为学生成绩不好担忧的有4名,占28%,其中2名作业问题比较突出;为处理不好人际交往关系而不安的有7人,占50%,有4人;1人为长得不高而烦恼,占7%;1人为上课管不住自己而烦恼,占7%;1人为无法面对挫折而烦恼。由此可见,初中学生中,对情感交流需求较大。他们渴望有朋友,有人来倾听他们的心声。这对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一定的参考。

3、通过活动进行自育

平时利用班会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集体辅导。在活动中,主要由学生自己来主持,班主任只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也可适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使学生畅所欲言、互相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班会活动的安排如下:(1)向学生匿名简介一周以来“烦恼回收站”的情况(5分钟);(2)学生完成“你了解自己吗?”的下列小测试,不要求署名,并及时告之结果(15分钟);(3)根据(1)的情况,针对学习、人际交往、情感需求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5分钟);(4)小游戏,培养学生团体及协作精神,活跃气氛(5分钟)。

(课后通过整理测试问卷发现:学生非常容易出现认知与行为脱节的现象,这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论证了心理学的理论,从而提醒我们在巩固认知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培养出知行一致的学生来。)

此外,班主任还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游戏、猜谜、讲故事、小品表演、文体活动等,使学生在班队活动中充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等精神,从中有所领悟,受到启发。当然,要注意的是,心理活动的开展尽量与其它活动结合起来,不要使活动成为一种新的课业负担。

4、创设氛围进行宣传

如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知识竞赛等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由于这些形式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运用,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和富有成效的好办法。

5、家校联系加强沟通

利用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条有益的补充途径。一般来说,家庭是学生心理最容易暴露的场所。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条件。但不少父母缺乏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或观念不明确,也缺乏必要的教育艺术。(班主任论文)笔者在整理上面提到的测试问卷还发现: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足以与学校“分庭抗拒”。因此,班主任应与家长经常沟通,并给家长提供一定的帮助。

另外,我认为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最佳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可以比较系统地进行心理科学知识教学,开展心理保健,进行行为训练等。这样,将更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到学生中去。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班主任要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还必须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如下原则。

1、信赖性原则:班主任应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持信任、乐观态度,相信学生能够战胜自我。让学生“自我发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能力。

2、鼓励性原则:班主任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鼓励学生自己判断个人行为表现。让学生“自我评价”——相信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3、教育性原则:班主任态度要温和友善,但同时适当也要给予严格限制。让学生“自我调控”——克服困难、取长补短、保持良好心态。

4、成功感原则:班主任要为学生创设多方面的成功机会,从而使学生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我发展"——挖掘潜能、塑造良好个性。

5、保密性原则:这尤其是对个别教育而言,学生的某些情况未经其本人同意,不能向他人披漏,所作的记录资料不得让他人翻阅(特殊人员除外)。

6、主体性原则: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个人尊严和权利。例如,尊重他们对教育活动的看法和建议,不随意干涉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课余生活,未经学生本人可许,不得以任何借口查阅学生的日记和私人信件。严禁使用讽刺、挖苦、辱骂和体罚等粗暴的教育方法等等。

当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力军的班主任,自己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心理品质的修养,民主、公正、平等、友善,有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同时也要加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理论与知识技能,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上一篇:考研数学:福州大学老师考研冲刺经验下一篇:巧设情境 丰富识字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