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2024-09-28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共6篇)

1.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篇一

标点符号的用法

1、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例如: 我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

2、问号:表示一个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例如: 我们坐车去吗?我们坐火车去。船呢?先从船,……

注意:该不该用问号主要看句子是否真正发问,有没有真正发问,有没有疑问语气。例如:谁都不知道他是谁。(一句就不能用问号)

3、感叹号:用在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表示强烈的感情。感叹句和语气很重的祈使句才用感叹号。例如:(1)好一幅美丽的图画!(感叹句)(2)小李,快来!快来!(祈使句)

注意:在感叹句中,如果有的成分倒置于句末,感叹号应放在句末。

例如: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4、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例如: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5、顿号: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的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例如: 作者描写了飞瀑、祠庙、翠松、古柏、洞天云海。

6、分号:表示一个并列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例如: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7、冒号:

一种是用在总括语之后(提示下文)。例如:下午他拣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子,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抬秤。

一种用总括语之后(总结上文)。例如: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教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注意:“××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前头,在说后面要用冒号。放在引用的话的中间或后边的时候,在说后面不用冒号。例如:“谢谢你,”李老师,“放右边书架上。”

在小学阶段,我们最常见的标点无非就是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前引号(“)后引号(”)省略号(……)稍为生僻点儿的就是顿号(、)和分号(;),接下来我们一一介绍一下用法

逗号,句子中各个成分组成部分之间如需短暂停顿又没有其他感情色彩的,一般用逗号隔开。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或者复杂的句子中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句号。用于陈述句的末尾。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或用于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叹号!用于感叹句的末尾。例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或者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例如:停止射击!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例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问号?用于疑问句的末尾。例如:他叫什么名字?用于反问句的末尾。例如: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以上是最为常见的几个

冒号,在小学一般是人物说话内容之前,一般用于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引号,一般是正文中需要引用的部分,常见的如人物的说话内容,或者书中,歌中的内容等;当然有时还表示一些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或者是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省略号,用于引文、列举的省略,或者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例如:1.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2.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3.“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这个比较好区别,另外就是都表示并列间隔的符号“、”以及“;”前者是用来表示并列词语的间隔,后者一般指的是并列句子之间的间隔停顿。

如果家长们对各个符号的用法还有疑惑或者我讲到的不清楚的地方,欢迎指正。如果没有,那我们就来演练一把,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道关于标点符号的阅读练习题。

1.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 妈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 对小骆驼说 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 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 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他们走哇 走哇 走了很远很远 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 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 再走下去 我们饿了 怎么办呢 妈妈说 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 里面贮存着养料 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2海豚真有趣 我老是想 跳火环 玩皮球 这些复杂的动作 海豚是怎样学会的呢

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 ,我们在仅仅理解了各个常用的标点符号前提下, 和正确使用还相差甚远 , 但我们发现只有在练习和做题中才能有所发现

这里在使用标点上 我仅仅说些自己做题的体会 使用方法不是万能,重要要体会感情色彩,这里的呢后加句号还是感叹号 要看这个句子是否为祈使或者是否为其他感情色彩的句子,而加引号是因为这个例子是一篇短文的结尾 而短文中是加用引号的 所以为了保险要加双引号

我家孩子也是刚刚学写短文,标点符号使用和楼主的孩子差不多。以下是刚刚从一本书中摘除下来的,奉献出来,希望有所帮助!1)逗号(,)逗号是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标点符号,它主要表示句子里的停顿。如:小海鸥在洞口张望,她看见妈妈贴着海面,欢乐地飞翔。2)顿号(、)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如:在动物园里,我们看到了斑马、长颈鹿、老虎、猴子、黑熊。

3)句号(。)句号主要用在一句话的结尾。不论这句话多长,也不论这句话多短,只要用了句号,就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

(1)新来的老师姓李。

(2)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4)问号(?)问号主要用在疑问句的结尾,表示疑问。

(1)你知道我最喜爱吃的水果是什么吗?我告诉你吧,是苹果。(有问有答-设问句)(2)难道今天不是你值日吗?(有问无答-反问句)

注意:如果疑问句中间有停顿,中间不用问号,而用逗号,句尾用问句。如:放学回家后,你是先写语文作业,还是先写数学作业?

5)感叹号(!)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也就是说,在表示赞叹、惊讶、高兴、生气之情的句子后面,都可以用感叹号。(1)真努力呀,伟大的音乐家!(表示赞叹之情)(2)我们胜利了!(表示高兴之情)

6)冒号(:—)冒号表示提示下文,用在提示语的后面。

(1)一种说法是:由于地球上突然寒冷,冷血的恐龙受不了严寒而死亡。(冒号后面的句子是对前面的解释,什么说法呢?这种说法是冒号后面的内容。)

(2)妈妈说:“吃饭了!”(冒号后面的句子表示妈妈说了什么。)

注意:在人物说话时,如果说话的人在中间,那么说话的人后面不用冒号,而用逗号。如:“不!”小明挣脱妈妈的手,说,“我不打针!”

注意:如果说话的人在所说的话的后面,说话的人后面也不要逗号,而用句号。如:“小明约我在这儿等他。”我说。

7)引号(“”)引号表示句子里引用的部分。

那位朋友走上前问:“你在这儿干什么呢?”(表示直接引用)“仙桃石”是一块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表示强调)

《标点符号歌》,用它表示说话完。写文章,要周到,问号好象耳朵样(?),讲清楚,最重要。表示一句问话完。说话中,应停顿,叹号好像小炸弹(!),一口气,说不了。表示惊喜或感叹。要清楚,有门道,顿号像粒黑芝麻(、),加标点,用符号。并列词语点中间。学习标点并不难,分号两点拖尾巴(;),形状用法应记牢。并列分句中间点。句号是个小圆圈(。),第一步,家长先大声给孩子读一段文字,然后让孩子不看标点符号念同样的段落,这样念出来的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在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慢下来或者做一个停顿,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句子的意思。第二步,和孩子共同寻找这段文字中有多少种不同的标点符号,还可以和孩子探讨一下。比如,读一句问句的时候,语气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而读感叹句的时候,语气又是怎么样的等等,让孩子通过反复的比较来慢慢对标点符号树立起一个概念。

第三步,选择一段读起来声情并茂的段落,去掉标点符号,再让孩子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并与原文进行比较。如果孩子加入的标点符号与原文不一致,要和孩子一起分析,耐心听取一下孩子的意见和看法。

1、逗号:当一句话还没有说完整,就用逗号;

2、句号:当一句话已经说完了,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并且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强调的语气,就用句号;

3、问号:当一句话的意思里边有提问的语气语调,凡是表疑问的句子,就用问号;

4、感叹号:当一句话的意思里有特别强调、感叹的意思,表示强烈的感情,凡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句子 它所抒发的感情有赞颂、喜悦、愤激、叹息、惊讶、伤悼等,句子末尾都要用感叹号。

5、冒号:

当后面的语句是表示提示的,或者是想要解释的,说的话等等,就用冒号。

首先要会用简单的逗号和句号,知道一句话说完了用句号,句子中间的停顿用逗号。然后,会用问号和感叹号。接着,学会在对话中用冒号引号。二年级会这么多基本上够用了。您可以补充书名号和顿号的用法,这些都算是简单的。小标点,大学问标点符号虽然小,但犹如一滴水珠,能折射出孩子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如果在孩子的一段习作中,能正确使用标点,不用错一个标点,那么,这个孩子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一定是非常扎实的,无须考查字词句的掌握情况,只需看看标点即可,因为标点符号在很多时候都比字词句的掌握更难。对于标点使用的教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语感是关键

我班上的学生陈纾言在二年级暑假周记中,不仅能正确使用教材中出现的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双引号,居然还出乎我的意料,会使用单引号和破折号,这两种标点是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尤其是单引号,到了高段才慢慢要求掌握。这个孩子居然这么早就会使用了。问过她家长后,得知没有家长指导的因素,是孩子自己真的会使用了。从这一现象我发现,其实刻意教孩子怎样使用某一标点,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把“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写成“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这样的孩子不能正确断句,就是语感差的缘故。而怎样培养孩子的语感?除去先天因素,大量阅读是捷径。这里就不再具体展开。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标点的教学

1.关注用法的教学——循序渐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尤其是一些第一次见面的标点和本课有规律性的标点。让学生找到带有该标点的句子,体会标点的用法。例如表示“说”的三种不同形式,标点的运用。在一年级《棉鞋里的阳光》这篇课文中就出现了两种类型,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二年级《最大的书》一课中,就可以要求学生掌握这两种“说”的类型的标点正确使用。到了三年级《灰雀》《小摄影师》一单元中,就应该要求学生学会三种不同的类型,并能综合运用了。我们在阅读教学设计时,就应该把标点的教学作为一个重点。

2.关注朗读——读出标点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我们能够通过有声语言来传递它们的内涵。顿号、逗号、句号的停顿效果是不同的;句号、问号、感叹号的语气是不同的;这些不同都必须通过有声朗读来传达。我们平时要求的“读出停顿”、“读出语气”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就是“读出标点”。在低段语文课上,朗读训练应该是一个重点,有助于对断句、标点的掌握。

3.关注作业——杜绝随意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会使用标点,而是因为“随意”而造成了标点错误。因此,我们应该在学生作业中,关注学生标点的使用,并告诉他们不能随意使用标点。特别是在写话的练习中,我们可以在评分时,特意设立“标点分”,如果一段话中标点全部使用正确,可以加上若干分;反之亦然。

三、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标点使用 1.辨析比较法如: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

把句子拿出来,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哪一句用得对?说说为什么?从而总结出,一般在表示时间的词后断句,加上逗号;人物和事情之间无须加逗号。2.断句填写法 很多孩子一开始写话,都是没有断句,一个字接着一个字,到最后加上一个句号。我们就可以训练学生“断句”的能力。如: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拿出上面这句没有标点的话,要求学生找一找,应该在哪些字的后面加上标点,加上什么标点? 3.片断改错法

在上面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出示一段话,让孩子找一找这段话中,哪些标点正确,哪些不正确,该怎么改?这就训练了标点的综合使用能力。

四、几个注意点

1.标点的教学要求不要特意拔高。我们的教学要根据课标的要求落实。只要求掌握逗号、句号时,就不要强求把冒号、引号也使用正确。可以适当渗透,但不要求人人掌握。

2.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对于优秀生,我们的要求可以大大提高,让他们作为其他孩子的榜样。教师在表扬该学生句子写得好的同时,更可以加上一句:“他这段话里面的标点都用得很正确,还会用了老师没有教过的*号„„” 3.对于学困生,个别指导效果更佳。班上个别落后的学生,单独的、一对一的指导,这样的效果会更好。多关注他们、多练习几次,一定会有所提高。

4.耐心等候,静待花开。就像拼音教学一样,到现在,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会拼音,很多标点的掌握也是循序渐进的,到了二、三年级,大部分孩子都能准确断句,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心不要急,耐心引导,一定能让孩子们自如地运用“小标点”!小标点,大学问,标点符号虽然小,但犹如一滴水珠,能折射出孩子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如果在孩子的一段习作中,能正确使用标点,不用错一个标点,那么,这个孩子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一定是非常扎实的,无须考查字词句的掌握情况,只需看看标点即可,因为标点符号在很多时候都比字词句的掌握更难。对于标点使用的教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语感是关键我班上的学生陈纾言在二年级暑假周记中,不仅能正确使用教材中出现的逗

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双引号,居然还出乎我的意料,会使用单引号和破折号,这两种标点是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尤其是单引号,到了高段才慢慢要求掌握。这个孩子居然这么早就会使用了。问过她家长后,得知没有家长指导的因素,是孩子自己真的会使用了。

从这一现象我发现,其实刻意教孩子怎样使用某一标点,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把“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写成“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这样的孩子不能正确断句,就是语感差的缘故。而怎样培养孩子的语感?除去先天因素,大量阅读是捷径。这里就不再具体展开。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标点的教学

1.关注用法的教学——循序渐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尤其是一些第一次见面的标点和本课有规律性的标点。让学生找到带有该标点的句子,体会标点的用法。例如

表示“说”的三种不同形式,标点的运用。在一年级《棉鞋里的阳光》这篇课文中就出现了两种类型,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二年级《最大的书》一课中,就可以要求学生掌握这两种“说”的类型的标点正确使用。到了三年级《灰雀》《小摄影师》一单元中,就应该要求学生学会三种不同的类型,并能综合运用了。我们在阅读教学设计时,就应该把标点的教学作为一个重点。

2.关注朗读——读出标点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我们能够通过有声语言来传递它们的内涵。顿号、逗号、句号的停顿效果是不同的;句号、问号、感叹号的语气是不同的;这些不同都必须通过有声朗读来传达。我们平时要求的“读出停顿”、“读出语气”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就是“读出标点”。在低段语文课上,朗读训练应该是一个重点,有助于对断句、标点的掌握。

3.关注作业——杜绝随意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会使用标点,而是因为“随意”而造成了标点错误。因此,我们应该在学生作业中,关注学生标点的使用,并告诉他们不能随意使用标点。特别是在写话的练习中,我们可以在评分时,特意设立“标点分”,如果一段话中标点全部使用正确,可以加上若干分;反之亦然。

三、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标点使用 1.辨析比较法如: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

2.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篇二

编辑是出版物的把关人,书稿经由他们变成正式出版物,走向社会,从而对广大读者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编辑准确完整地了解和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了解标点符号用法演变的历史

同所有事物一样,标点符号用法也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

最早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的。经过整理的古书,从汉代开始有了“句读”。句末停顿叫“句”,宋代以后用圈(0)表示;句中停顿叫“读”,“读”用点(、)表示,形状类似现在的顿号,但不作顿号用,只作断句用。“句读”是最早、最简单的标点,可以说是我国标点符号的雏形。

我们现在所用的标点符号,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民国以来,政府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共有6次。其中3次在新中国成立前,3次在新中国成立后。

最早的一次是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发布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当时发布的标点符号共有12种。

第二次为193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划一教育机关公文格式办法》,对14种标点符号用法做了规范。

第三次为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国民政府训令第五百号·标点办法举例及行文款式》,要求在公文中至少使用1930年教育部所颁发的14种标点符号中的7种。

第四次为1951年10月5日颁布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颁布了14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第五次为1990年3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修订发布(标点符号用法)的联合通知》,发布了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第六次为1995年12月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这次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仍然为16种。这是第一次以国家标准名义发布的,我们称之为“国标”。

了解了标点符号用法演进的历史过程,编辑就能正确地看待以下情况。

1.前人标点符号用法与我们不同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

例如:大家又窃窃私语:[日本鬼子],[什么日本鬼子]……(刘孟哲《荒岛历险记》,北门出版社,1946年,第64~7l页)

在20世纪40年代,用“[]”作人物对话时的引号,是正确现象。

又如:“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鲁迅《阿长与(三海经)》。

“三哼经”的标点,在鲁迅时代是完全合理的,因为那时书名可以被看做是引用的内容而借用引号进行标点,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直到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人们才逐步用“《》、()”取代““ ”、‘ ’”作为书名号的规范形式。

那么,在今天的出版物中,如何处理前人的标点符号用法是编辑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以为,可采用如下态度。

如果要刻意强调前人的标点符号用法与今天的不同,可照录前人的标点,或是特别注明了前人著作的版本、出版时间时也可考虑照录前人的标点。除此以外,均要按新国标的规定使用标点符号。否则,就会误导读者,漠视国家标准的存在。

2.在对1995年最新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解读时,要慎用更早以前的语言材料

由于自1919年以来,政府共颁布了6次标点符号用法的公告,每一次均规范了书面语的作用,而每一次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与前次相比,均有所修改。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用时间较早的语言材料来解读最新的国家标准,则很容易出错。

如有人以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用法为例,说明关联词单用且前后语言单位之间的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情况下,关联词前可以用句号。

例如: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鲁迅《范爱农》)

解读者认为:例句中“因为”前用句号是正确的,恰恰相反,这种用法不符合1995年国家标准,不能提倡。我们不能以鲁迅的那个年代的标点符号用法来解释最新的国家标准。

较理想的做法是选用标准所管辖的时间范围或稍前一段时间的语言材料,如果选用更早时期的语言材料来解释最新的国标则很容易造成错误,而且误导读者,以为更早时期的语言材料可以作为范例。

二、判定标点符号用法正误时,不能以学术观点代替国家标准

1995年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颁布后,一些学者对国家标准进行了解读,对于国家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标点符号用法,学者们也进行了探讨,有些观点针锋相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外行人难辨是非。

如何看待专家们的解读及他们的学术观点?笔者以为,一方面,作为编辑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因为解读和学术争鸣可以深化我们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判断书稿标点符号用法正误时,我们要回归到国家标准,以国家标准作为判断正误的依据,各种解读标点符号用法的出版物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当做标准。

1.一些有争议的用法,只要能在国家标准中找到依据,就不可轻易否定

如顿号和逗号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编辑在改稿时,就不要非此即彼。

逗号与顿号是两个不同的点号,它们各有自己的使用领域。在很多场合,顿号和逗号不能互相换用。比如,在对仗比较整齐的词语之间应选用顿号,在语气连贯的词句之间一般也合适用顿号,在并列成分较多并且分别在不同的层次上并列的句子里,宜分别用逗号和顿号区分开来。

由于逗号和顿号都是表现句子内部词语之间的停顿,只是顿号强调所停顿的词语是并列的,这就为两者的分野和在有些情况下的换用提供了可能。比如,中文数字“一、二、三、四”等的后面是否一定要用顿号,不用逗号?似乎一直是肯定的。但是,我们看到,这些数字后面用逗号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反之,在“第一、第二、第三”和“其一、其二、其三”等习惯上用逗号的地方,现在也常见到用顿号之例,是否一概斥之为错误,也是值得考虑的。

另外,对待一组并列的名词作主语,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还是顿号,说法也是各不相同的。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第

28条列举逗号误用的5种情形第一种时说: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应当用顿号,而误用了逗号。

例如:笑声,歌声,嬉闹声,响彻了山谷。(前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第3个逗号应删去)(见新闻出版行业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系列图书《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版,第598页)

按照这个说法,这里应该改用顿号。但是,我们在另外的场合见到,同样的情况却用了逗号。

例如: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许多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徐迟《黄山记》)

这个例句,林穗芳在所著的《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中把它作为逗号的正确用例。它与前例结构相同,用的是逗号不是顿号,可见在这样的句子里,逗号和顿号其实是可以互相换用的。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某些著名语法家的同一本专著,乃至同一文、同一句中,也存在着逗号和顿号的互用例句。例如:①粤语,客家话,吴语,少数北方话(20%),少数湘语,多数赣语无区别。(吕叔湘《语文常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第90页)②八种方言是:北方话(从前叫做“官话”)、吴语、湘语、赣语、粤语、客家话、闽南话、闽北话。(同上,85页)

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法家,对标点符号用法深有研究,他在这里互用顿号和逗号是有充分的理由的。

2.凡国标中没有明确规范的部分,我们要尊重书稿作者的标点符号用法

(1)书名号之间要不要加顿号的问题

有的认为,读到书名号时,自然会有停顿。故两个书名号之间不用加标点。例如:吕叔湘、李荣、许嘉璐等为顾问,李行健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四书”的解释是:“南宋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加上《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后来与五经合起来成为儒家的主要经典。”《大学》《中庸》之间,《论语》《孟子》之间没有顿号。

有的却反对这种用法,认为书名号只是标号,只表示书名,不能表示停顿,所以要加顿号。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1294页对“四书”的解释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种书名,在书名号之间都加了顿号。

有人提出折中的看法,称“书名号连用时,中间一般不用顿号;如果作者愿意用上顿号也不算错”。

(2)省略号前后要不要加点号

①前后都不用

“那种扣子并不贵……”郁容秋只说了半句,就噤了声。(毕淑敏《女人之约》)

②前面用而后面不用

儿子——张丰毅的儿子今年16岁了,……(《大众电影》2004年10月号(上))

③后面用而前面不用

她很兴奋,一面走一面想:“有婚姻法就有我的路。活着不做喻家人,死了不当喻家鬼……。”

关于省略号和点号的搭配使用问题,有人主张为了简洁起见,少用或不用点号为好;也有人认为为了分清结构,要尽量使用点号。

类似情况还有破折号和点号的搭配使用问题,引号与引号之间要不要加顿号问题都有不同的学术观点。

上述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未加规范,书稿作者的用法不尽一致完全是合理的,编辑不可凭主观之见随意更改。遗憾的是,某些编辑并不了解这些,他们在审稿时,将书名号之间的顿号,将省略号前后的标点全部删掉;在新闻出版部门组织人员审读出版物时,个别专家将书名号之间的顿号,将省略号前后的标点全部算成是错误,结果引起了著作权人强烈的反应。

总之,标点符号用法是一门学问,值得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标点符号用法的规范化与异化、如何看待无标点文学作品、顿号能否不用等等。本文只探讨了编辑学习和使用标点符号用法时应坚守的两个最基本的理念,期盼编辑在审稿时克服对标点符号用法的片面、机械地理解与运用,提高书稿的审读水平。

参考文献:

[1]范剑华,略说书稿审读中的逗号问题[J],中国编辑,2009(5)

3.常用标点符号的主要用法 篇三

首先介绍三种句末点号:句号、逗号和问号。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末尾。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用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后。如:(2)我们回去吧。

3、用在复句的后面。如:(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

注意:复句中分句间可用逗号或分号,句中分句后不用句号,只有句末分句后用句号。

4、用在省略句后。如:(4)你叫什么名字?李美。(句中“李美”是“我叫李美”的省略)

5、用在无主句的后面。如:(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用在独词句后。如:(6)好。(在特定情境下,一“好”字表示大家都明白的完整意思。)

注意:作品、书信、文件、等后面注明时间、地点、署名等文字之后可用可不用。

二、问号

1、用在特指问句后。如:(7)你今年多大了?

2、用在反问句后。如:(8)为什么我们不能刻苦一点呢?

提示:反问句若语气缓和,末尾可用句号;若语气重可用感叹号。如:(9)国家主席可以活活被整死;堂堂大元帅受辱骂;……这哪里还有什么尊重可言!

3、用在设问句后。如:(10)我们能让你计划实现吗?不会的。

4、用在选择问句中。如:(11)我们是革命呢,还是要现大洋?

(12)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提示:在选择疑问句中,若该句为复句,一般只在句末用问号;若分句较长,或者为加强语气,各分句后也可用问号。

5、用在表疑问的独词句后。如:(13)我?不可能吧。

提示:若疑问句为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如:(14)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若说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则错误。)

6、句子中对某词语有疑问或生卒年月不详时用问号,疑问句构成的标题后面也用问号。

如:(15)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在不佳……

(16)曹邺(816--?),桂林人。

特别提示:

句号、问号均表示句末停顿。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有些句中虽有疑问词,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句末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问号。

例如:(17)……最后应求出铜块的体积是多少?

(18)面对千姿百态、纷繁芜杂的期刊世界,有哪位期刊编辑不想通过期刊版面设计为刊物分朱布白、添花增色呢?

(19)关于什么是智力?国内外争论多年也没有定论。

(17)(18)(19)三句都是非疑问句,(17)(18)句中问号均应改为句号,(19)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三、感叹号

特别提示:

1、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感叹号要放在句末。

如:(20)多么雄伟壮观啊,万里长城!

2、句前有叹词,后是感叹句,叹号放在句末。

如:(21)啊,这儿多么美丽!

下面介绍句中点号的用法。句中点号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

一、逗号

提示: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二、顿号

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词组之间较小的停顿。

如:(22)邓颖超的品德、人格、风范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23)从19起,鲁迅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

特别提示:以下九种情况不用顿号。

1、不定数的两个数字间不用顿号。

如:(24)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不能写成“十六、七岁”)

【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

如:(25)三年级四、五的学生。(26)战斗在一、二的工人。

2、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26)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3、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4、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7)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5、并列成分做补语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8)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6、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9)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

如:(30)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7、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31)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

如:(32)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8、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33)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一个“小”辈。

【注意】如并列词或词组简单,它们之间则用顿号。

如:(34)抗战、团结、进步,这是共产党的三大方针。

9、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分清层次在不同属类间用逗号。

如:(35)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三、分号

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

1、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3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

(36)她今年已经十八岁了,个子也长成了,按说该找个婆家;可是她母亲总是一个劲地说他还小。

2、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

如:(37)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3、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

如:(38)阅读有许多好处:它能扩大你的知识面;能陶冶你的情操;能提高你的审美能力;等等。

【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四、冒号

1、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小结上文。

如:(39)我们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项复习阶段;第二阶段为综合复习阶段;第三阶段……

(40)她是秋天没丈夫的;他有一个小叔子,小她十岁;她靠打柴为生:我知道的就这些。

【提示:用于提示下文的词语“注意”、“指出”、“宣称”、“证明”、“告诉”、“如下”、“例如”等后常用冒号。】

2、用于书信、讲话稿等称呼的后面。

3、用于需要说明的词语后。如:(41)日期:10月20日

地点:县剧院

【特别提醒】

A、冒号提示的范围一般要管到句子末尾,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

如:(42)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上映。(此句中的冒号应去掉)

B、部分引用别人的话,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文前不用冒号。

如:(43)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应将冒号换成逗号)

C、一个句子中不要出现两个冒号。

如:(44)他在文中指出: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比如说:国家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第二个冒号应删去。)

标号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名号九种。

一引号

主要作用有:

1、表明引用的部分。

2、着重论述的对象或重要的特定的词语。

如:(45)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因熊的眼睛总朝下看。

3、明是否定、反义或讽刺的词语。

如:(46)这样的“聪明”还是少来一点好。(表否定)

4、表明是简称。如:(37)你的这种做法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

5、表明是成语、熟语、术语。

如:(47)人们常常称技艺高超的工人为“能工巧匠”,赞精妙的艺术品为“巧夺天工”。

(48)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6、表示特殊的日子,特殊的事件。

如:(49)“五四”运动(50)“一二•九”运动

7、表明是象声词、音译词、绰号、专有名词。

如:(51)青蛙“呱呱”叫,惊醒了“豆腐西施”杨二嫂。

(52)一条“金利来”拴在脖子里,叫人不自在。

【特别提醒】

A、引文中有引文,要分双引和单引,单引中还有引文则用双引,总的原则是双中有单,单中有双。

B、引用的文字独立而又完整,则引文末尾的标点不能改动,并将其写在后引号的里面。

如:(53)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引文不独立,引用的话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时,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后引号前都不能用点号(问号、叹号除外)。

如:(54)“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5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56)在老张“同志们,走吧!”的招呼声中,我们这支队伍又出发了。

C、连续引用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只在每段开始使用前引号,该段末尾不用后引号,直到引文结束时才使用后引号。

二括号

括号标明行文中的注释性的文字。从注释的范围看,它有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之分。

只注释和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的叫句内括号。

如:(57)猴子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

补充和注释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它放在正文的句末点号之后。

如:(58)他培育了许多香花,繁殖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的一只没有妈妈的小虎,每天用牛奶喂它。)

【特别提醒】句内括号内的文字末尾不能用句号;但可用问号或叹号。

句外括号里的注释如是一句话,句末可用点号。

如:(59)1861年以后,那拉氏(慈禧)曾搞所谓“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直接掌管政权的一种形式。),指使刽子手……

(句中括号里的句号应去掉)

(60)她先是寄希望于刘女士的丈夫(那个美男子!),后又寄希望于Q男士。

三破折号

破折号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表示语义的转换、递进、中断、延长等。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

其作用主要有:

1、表示注释。

如:(61)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表示意思的转折及转换。

如:(62)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54)“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3、表示意思的递进。

如:(63)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4、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破折号前是果,后是因。

如:(64)他首先指出早恋并不可耻——这是一种十分自然、正常的现象……早恋并不可爱——早结的果不甜,早开的花早谢。

5、表声音的延长、中断或停顿。

6、表分项列举。

7、用于副标题前。

【提示】破折号与逗号都有强调的作用,前者强于后者,逗号强调前面的内容,破折号强调后面的内容。

如:(65)我,是第一个跑到终点的。(66)那就是我——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当语句容易引起误解时要用两个破折号。破折号前可用点号以示强调突出。

(67)如: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

四省略号

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的规定是:省略号前面是完整的句子,句末标点应保留,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只是句内停顿,则句末不保留标点;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标点,只有需要表示不跟下文连接才可以使用句尾标点。

书刊中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也易出错,例如:

(68)至今还保存在岛上的水井、碑石、各种建筑物……,这一切铁的事实都雄辩地证明,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69)“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例句(68)中省略号后逗号应去掉;(69)省略号前之逗号也应去掉。

【特别提示】当列举的各项和省略的部分共同充当某一词语的修饰限制成分时,省略部分只能用“等”或“等等”表示,不能用省略号。

如:(69)“新时期文学”以来,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评奖活动,从国家到地方评过几次?

(70)对于有志于文学的后来者们,除了继续关注文本语言风格幽默荒诞等等之外,也应该是大有启迪的啊!

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省略号前的句子语义表达完整可在句子末尾加句末点号,否则不加。省略号后一般不加标点,如果省略号后还有文字,为表示其不与省略号前的文字相连,可在省略号前加句末点号。

如:(71)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是不必那么长,却有“水分”可挤。

五书名号

使用书名号时注意

1、名和篇名同时出现时,只用一个书名。书名写在前面,篇名写在后面,中间用间隔号隔开。如:(72)《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2、词牌名和题名同时出现时,要用书名号。前面是词牌名,后面是题名,中间用间隔号隔开。如:(73)《念奴娇•赤壁怀古》。

3、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面用单书名号。

如:(74)《新时期〈金瓶梅〉研究评述》一书已出版。

4、影视作品的名称应用书名号,但电视栏目、报社及杂志社名称不用书名号。

如:(75)“焦点访谈”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看的栏目。

(76)语文报社出版的《语文报》,我们大家都爱看。

4.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篇四

一、问号的用法

1、有疑问语气必须使用问号

例:你是什么时候来到上海的?(正确)例:闲置土地的处置能否“掷地有声”,增量明显的土地供应计划能否如期落实?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房地产调控能否真正奏效。(错误)

例: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错误)

例:这次到中央党校学习,我学不学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呢,在什么前提下学习呢?(错误)

2、选择问:中间用逗号,最后用问号。

例:此次出游,我们是到北京呢?还是到南京?(错误)注意:高考中一般不考连续发问的情况。

3、问句作句子中的成分,不用问号。作主语:

例:谁当班长?是一件关系到全班的大事。(错误)

例: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错误)作宾语:

例: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离开这里?(错误)例:要落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八个字,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错误)

例:要在菜园坝与铜元局之间修建长江大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桥会修成什么样?修建期间的交通怎么办?(错误)

例: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迷惘,面对这片绿菌场,不知道是该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错误)

例:天上下得分不清是雨,是雪,还是雪粒子?(错误)

4、一问到底(叹号要一叹到底)

例:日子过得怎么样?他。(错误)例:你到过上海吗?小刘。(错误)

例:我亲密无间的朋友哇!故乡的小河。(错误)

二、冒号的用法

1、提示作用:考察提示的范围

例:英国女作家罗琳所写的长篇小说:《哈利 波特与密室》和《哈利 波特与魔法石》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错误)

例:全市十大杰出青年:李洋、张杰、朱军等在一起畅谈创业理想。(错误)

例: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别有用心的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误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错误)

2、总结作用(多层意思之后作总结)

例:今天晚上指挥演唱《黄河大合唱》,他着装潇洒,神态从容;眼光、手势配合和谐——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错误)例: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错误)

3、两个冒号不能连用

例:记者在农村一些地方采访,不少村民反映:近年来农村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务不公开,大吃大喝,拉帮结派,欺上瞒下等。(错误)

例:总公司领导认为: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一、具体施工单位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只抓生产进度,不抓安全;

二、具体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错误)

4、冒号之后不能用“即、乃、是”等词语 ..例:我们目前有三大任务:即汲取知识,提高修养,锻炼身体。(错误)

5、用冒号就必须有较大停顿,否则不能用。

例:公司领导决定召开一次中层领导干部会议,讨论:本公司发展扩大业务范围的问题。(错误)

三、括号的用法

1、句内括号:注释句子某一部分,紧跟在所要注释的内容之后。(括号里面末尾不用标点符号,问号、感叹号除外)

例: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错误)

例:这篇课文选自古华同志的长篇小说《芙蓉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错误)例: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错误)

例:请注意,优惠出售仅在本广告刊出后30天内有效,请立即行动,否则便要与这些精品无缘了。(以读者汇款当日的邮戳日期为准)(错误)

例:近日,山东省就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作出规范,严禁乡(含乡)以上政府部门以任何名义借“一事一议”向农民筹资筹劳。(错误)

例: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对古人类的一个重大发现。(错误)

2、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的内容,放在末尾句号之后。(句外括号里面,末尾可以用标点,也可不用)

例: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氢气的密度是0.09克每升)。(错误)

例: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错误)

四、引号的用法

1、考察引号,多数考察引号内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面还是放在引号外面。

引文是句子的一部分,末尾点号放在外面。例:阿拉法特声称自己“嫁给了巴勒斯坦。”他把一生献给了它,为它抛弃了世间所有快乐。(错误)

例:明代一位诗人写了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错误)

例:对李清照的诗词,比之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倒是更喜欢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错误)

例:存在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墙》就是这种思想的最好的注解。(错误)引文独立成句,末尾句号放在里面。例:李白有一句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错误)

例:“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这事准能办成”。(错误)

例:“我们一块去上海,坐飞机去”,小明对刚进门的小刚说。(错误)

2、同冒号一块考察

例:“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错误)

例:“大桥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错误)例:“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错误)

五、顿号、逗号、分号的用法

弄清功用: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逗号、分号用于句子与句子之间停顿,分清句子之间的层次。

1、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

例:2010年广州亚运会,必将成为广东改革开放发展史上的新界标,成为广东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的新起点。(错误)....例:不良的食物搭配不仅可能引发不适,甚至有可能导致中毒,如萝卜与橘子,白酒与柿子,牛.奶与巧克力,牛肉与粟子,梨蕉与芋头,花生与黄瓜等等。(错误)..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错误)........

2、逗号用于分句间的停顿。

例:多年以后我回到了家乡,见到了我所熟悉的山山水水、见到了我日思夜想的父老乡亲、见到了多年没见的童年时代一起玩耍的朋友。(错误)

3、分号:分句间用分号,必须句子之间前或后出现逗号,用分号分清句子之间的层次。

例: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是要发动群众;二是要找准目标;三是要速战速决。(错误)例: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一、具体施工单位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只抓生产进度,不抓安全,二、具体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错误)

例: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好土,便没有好花。所以,土实在较花木更重要。(错误)

例:完成任务需要扎实和细心。扎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细心则要求我们一丝不苟,毫发毕验。(错误)

例:熊是杂食动物,吃肉,也吃果实等,至于熊猫,是完全素食的。(错误)

例:就考核制度来说,考核前,一些“特别的活动”往往起到“堵嘴的作用。考核中,只有考核人滔滔不绝的表功,没有提问,没有质询。(错误)

4、大小并列,三种符号分清层次。

例: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错误)

例:文学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能利于遣词用字,写出的作品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错误)

例:在很多字典里都可以找出类似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舍身忘死、英勇无畏等这样的词语。(错误)例: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错误)

5、数量词语表约数和确数。

例:杨志的故事在《水浒传》里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错误)

例:这篇文章的三四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错误)

6、并列成分间有叹词“啊、啦、呀”等等,之间不用顿号,用逗号。

例:他在街上卖豆角啦、黄瓜啦、青菜啦、大葱啦 „„(错误)

7、并列短语中间有连词“和、与、及、以及”等等时,不再用顿号。

例:疗效型化妆品有作用于皮肤、保持皮肤健康、和防止细菌感染的效能,深受消费者青睐。(错误)

六、破折号的用法

1、考察与冒号的区别:破折号表解释、提示作用可以用于句子中间,冒号不可以。

例:全市十大杰出青年:李洋、张杰、朱军等在一起畅谈创业理想。(错误)例:英国女作家罗琳所写的长篇小说:《哈利 波特与密室》和《哈利 波特与魔法石》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错误)

2、双破折号表示夹注,相当于括号。

七、省略号的用法

1、省略号与“等、等等”不能连用

例:个个都戴着纸帽,什么样式的帽子都有:小丑、皇冠、瓜皮帽、拿破仑帽、乌纱帽、清妃帽„„等。(错误)

2、省略号前后一般不用点号。

例: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具有双向互相和越区切换性能。(错误)

例:每个人都有多种性格:他所显露出来的,他所具有尚未显露出来的,他认为自己应该具有的,他觉得自己应该模仿的,„„(错误)

八、书名号的用法

1、书名、文章名、歌曲名、文件名、法律法规名等用书名号

例:再如他发表了题为“为自由流血”的文章。(错误)

例: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严重的骚扰电话一旦被查清,骚扰人可被施以行政拘留的 处罚。(错误)

例:除夕夜,每当“难忘今宵”的旋律奏响时,我们都油然而生“共祝愿,祖国好”的激情。(错误)

例:“霸王别姬”荣获“金棕榈最佳影片奖”和“全球影评大奖”。(错误)

例: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环国际娱乐、英皇电影等联合出品的梅兰芳以“生别”“死离”和“聚散”三个篇章结构,讲述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传奇人生历程。(错误)

2、电视、报纸的栏目名,活动的主题名,会议的主题等用引号不用书名号。(错误)

例:他在《人民日报》的《文学》栏目上发表了小说《红瓦》。(错误)例:本刊除发表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外,还辟有《当代军人掠影》《特区风情》《开放城市巡礼》等丰富多彩的栏目。(错误)

5.标点符号用法小结 篇五

一. 十四个“不用”:

1.表示约数时,数字间不用顿号,表示序数时则用顿号,如:

⑴她看上去有四五十岁。⑵他们俩分别获得短跑三、四名。

2.并列的词语各项后带有语气词“啊、啦”等,各项之间不用顿号,用逗号。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短语作谓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如:我们的祖国,伟大,繁荣富强。

4.顿号不与连词“跟、同、与、和、及、或”等同时用。如:观众长时间的等待,只为一睹他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5.有些并列词语中间不用顿号。如:

⑴工商业⑵公安干警⑶不分青红皂白⑷大中专院校⑸指战员⑹中小学生⑺三六九等⑻积极开发中西部地区⑼她那勤劳简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这些虽并列,但约定俗成不必加顿号。

6.省略号不与“等”,“等等”同时用。如: 新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增加了《论语》、《庄子》、《孟子》、《荀子》……等著作中的文章。(×)

7.省略号前不用顿号、逗号。如是省略的是一个或几个完整的句子,则其前用句号。如:鲁迅曾说:“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目的为必要条件的……我们的战线不能统一,就证明我们的目的不能一致。”

8.破折号不与括号冒号“是”“即”“即是”“就是”等同时用。如: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地方(海槽)——就是“中外之界”。()

9.选择问句之间,不用问号,而用逗号。如:这本书是她借来的?还是你借来的?()

10.表示列举时,“有”“包括”“是”后不用点号。如:

(1)造成先行衰减的主要因素有:本征、弯曲、挤压、杂质、不均匀和对接等。()

(2)将表达载体导入靶细胞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等多种手段。()

11.丛书名不用书名号而用双引号如:巴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新生》、《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和《寒夜》等。()

12.除书报杂志影视歌曲名称等外不用书名号。如:

(1)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2)对《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13.间接引语,可以不用引号。如:

日本右翼分子说:“日本鬼子当年来中国不是侵华,而是助华援华。”这简直是一派颠倒黑白以诽为是的妄言。

14.引语中间有:某某说、道、云等后不用冒号,也不用句号,而用逗号。如:

(1)“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的要命!”

(2)“不错,”他放下茶杯说:“可你知道是谁叫她这么做的吗?”

七个“注意”

1.并列层次不同,用法不同的点号。为并列的各项中还有并列,则小并列用顿号,较大的并列间用逗号,再大的并列,则用分号。如:

(1)米、麦、棉花、化肥、煤炭、这些都要加紧生产的。

(2)生长在海边的人,海就是他的家,生长在深山里的人,山就是他的家,生长在高原上的人,高原就是他的家。

(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深,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分号不只用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前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使用分号时,分号前后的句子至少有一处使用了逗号,否则,不能用分号。如:

(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倒装的成分之间用逗号。如:

(1)怎么了,你?(2)你放着吧,祥林嫂!(3)那两个人走了吗,刚才进来的?(4)山上到处是鲜花,红的,白的,黄的。

4.句内括号(注释句中词语或分句的)紧贴在被注释的词语或分句后,注释语的最后一个点号(问号、叹号除外)不用。

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的),括号放在句末点号之后,注释语的句末点号可以用。如:

(1)和帝永远十三年,(公元一○三年),皇帝要各地进贡特产。

(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编订者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字政,西汉沛人(现在江苏沛县)。

(3)人们阅读应用文时,一般不包括欣赏的因素。(书信、日记有时被当作作文学创作的形式,那时例外,不能当作一般应用。)

5.引文独立成句时,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引文作为引用者话的一部分时,最后一个点号放在引号外或不用。如:

(1)鲁迅先生有两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为孺子牛。”

(2)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3)“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天有两千多年了。

6.感叹号不只用于感叹句,也可用于感情强烈的反问句、祈使句。如:

(1)有良知的中国人,难道能对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行经听之任之吗!

(2)不要答应日本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正义的人们!

7.冒号用于总分关系之间的停顿,而破折号用解说部分等被解说部分之间,有时,表示夹注,相当于括号的作用,只不过,括号里的内容是附文,破折号夹注部分的内容为正文,可朗读出来,而括号内的不随正文读出,若读出,要说“以下为括号内的内容”,且读的声音低于正文。如:

(1)北京紫金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2)为了全国人民——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工作。

(3)雪花飘落在她金黄的头发上——这头发卷曲地散在她肩上——很美。

(4)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5)今天晚会有如下节目:相声、小品、口技、小合唱、大合唱和武术等。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一考点已经有5年未列入全国高考语文考试范围,高中教师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淡化了对标点符号的教学,这是功利主义思想在作祟。众所周知,标点符号是建筑文章这座大厦必不可少的材料,它能使书面语言在表达意思上更加准确、鲜明、生动、简洁,甚至起到语言不能起到的作用。不可想象,一篇滥用标点符号的文章会受到阅卷老师和读者的青睐。2004年高考语文标点符号的再次闪亮登场,这对过去淡化标点符号教学的现象是一种纠正,对今后标点符号的教学也将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导向。

标点符号的学习虽说没有捷径,但笔者认为,了解标点符号的常见设错方式将会快速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及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1. 概数中间加顿号。例如1995年全国高考题5题A项: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解析〕: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领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其间不能用顿号隔开。此题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值得提醒的是这里的数字表示的是概数,如果是数字表示的是确数,则需要加顿号。例如句子:

今天下午一、二组的同学打扫教室,三、四组的同学打扫清洁区。

2. 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例如:

小道理,是指站在个人的立场,局部的立场,眼前的立场上看,有道理;而大道理,是指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整体的立场,长远的立场上看有道理。

〔解析〕:从顿号的概念可知,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因此,“个人的立场”“局部的立场”“眼前的立场”这三个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下句中的“大多数人的立场”“整体的立场”“长远的立场”之间也应用顿号。注意区分的是较为复杂的句子中,有的看似词语,实则是独立分句,中间不能用顿号,应用逗号隔开。例如1997年全国高考题3题D项:

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3.非疑问用问号。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题6题B项: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解析〕:从问号的概念可知,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或反问中)才用问号。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应用问号。该句是陈述语气,因而该句中的前一问号应为逗号,后一问号应为句号。需要注意的是反问句的答案就在问句中,即无疑而问,但常需要表示强调,所以,句末要用问号。例如1995年全国高考题5题D项:

“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4.选择问句用多个问号。例如1993年全国高考6题D项: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解析〕: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果是由相关的几个疑问句组成的选择关系的句群,则各句的句末都要用问号,例如:

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5.“某某说(道、讲、问、答)”后标点滥用。其滥用的情形有以下两种类型:

(1)在引用话语间插入动作神态,其后用冒号。例如:

“他说得到做得到,”拿侬嚷道:“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

〔解析〕:在一个人的话语间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态,说(道、讲、问、答)后要用逗号,不能用冒号。

(2)在话语的最后用逗号等。例如下面的对话:

他(霍永诚)问:“有事?”

“有事。”高旭初答,这两个字吐得很重,像两块石头,砸得霍永诚有些发蒙。

〔解析〕: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在“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它标点符号。

6.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句号位置不对。有两种情形:

(1)全引句,句号放在引号外。例如: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解析〕:这是全引句,句号在引号内部。

(2)部分引用句,句号放在引号内。例如:

抽签的结果,辩题为“儒家思想是‘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

〔解析〕:这是部分引用句,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部。

还需注意的是:句末是问号或感叹号,都应放在引号内。

7.倒装成分之间用句末点号。例如:

①多美啊!济南的冬天。(主谓倒装)

②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没精打采的。(定语和中心语倒装)

③你到哪儿去了?今天上午。(状语和中心语倒装)

〔解析〕:倒装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用一个句末点号,倒装成分之间应用逗号。所以①中叹号改为逗号,②中前一个句号改为逗号,③中的问号改为逗号,句号改为问号。

8.标点与同它功能相同的字词并用。有两种情形:

(1)省略号与“等”“等等”并用。例如: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解析〕:有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以表示列举的省略,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2)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语并用。例如:

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解析〕:破折号和“即”“就是”等词语都可以表示解释说明,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9.随意加引。常见的有两种情形:

(1)加引范围不清。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题6题A项:

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解析〕:此题两处错误:一处是加引范围不清。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从此句来看,加引的应是俗话“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另一处是“熟话说”后冒号应删去。

(2)滥用加引。例如1997年全国高考题3题 B项: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解析〕:根据《标点符号引用法》引号的加引范围可知,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因此加引不当,属于滥用,应去掉。

10.滥用书名号。例如:

①试以《鲜花与鸦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②王芳每天都收看《中央电视台》(第一套)主办的《焦点访谈》。

〔解析〕:书名号标示的有书名、篇名、报刊名、图画名、歌曲名等,并且都是已经存在的。报刊中的某个栏目或将要写的文章题目,不能用书名号。因此,①中的书名号去掉,②中的第二个书名号去掉。

这儿的冒号用法对吗

山东枣庄三中西校 时均琪 27710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外国诗四首》里普希金《致大海》一诗有:

“人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这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诗中的两个冒号是否能够连用,引起了同学和老师的争论,有人主张按照书中的用法,可以连用;有人不赞同连用。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很有必要研究一下,于是多方论证,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本来冒号是不可以连用的,但是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竟然也可以连用,写出来以飨读者。

冒号是不能连用的。这是因为冒号有一个特点,就是控制到一句话的末尾,因而冒号根本谈不上连用。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题6题A项:

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此题两处错误:一处是“俗话说”后冒号应删去。在这里,第一个冒号已经控制到句末了,不允许出现到二个冒号,否则就会统属不定,界限不清。另一处是引号范围不清。此句中,加引号的应是俗话“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

再如《中国青年报》里:亨得利还是很有风度的样子,只是多少有点沮丧:他并不惊叹丁俊晖的强大,而是埋怨自己发挥得太差:“有些很容易得球都没打进,防守也出现了问题。”这个句子第二个冒号是错误的,应该改为逗号或破折号。因为第一个冒号应该控制到句末,但是它不能控制第二个冒号,故第二个冒号是错误的。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普希金《致大海》诗中的第二个冒号是错误的,应该改为破折号:如:

“人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这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但是我在研究中还真地发现了一个可以连用的例子,如:

我们凤凰电视台不存在“阴盛阳衰”现象。“凤凰”这个词本来就是阴阳结合的:“凤”是雄鸟,“凰”是雌鸟;凤凰台台标也是有两只鸟组成:一只公的,一只母的。

6.浅析不定式符号to省略的用法 篇六

1. 感官动词和使役动词后接不定式作宾补时,必须省略不定式符号to;巧记这些词:一感(feel)、二听(hear, listen to)、三让(have, make, let)、四看(watch, notice, see, look at);但这些动词在被动语态中则必须加上to(let除外)。

(1)She tried to make her son quit smoking, but she failed. 她尽力让儿子戒烟,但他不听。

(2)He is heard to sing next to the room every morning. 每天早上听到他在隔壁唱歌。

2.在介词but,except等表示“除了……”之意的词前,若有实义动词do,介词后作宾语的不定式常省略to;若无do,则to不能省略。巧记:有do去to,无do加to(do为实义动词)。

(1)The little girl had no choice but to cry.

除了哭,小女孩别无选择。

(2)My father can do everything except cook. 除了做饭,父亲什么活都会干。

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定式由连词and,or或but连接时,从第二个不定式开始往往省略to;但如果表示强调对比之意,则不省略。

(1)The teacher asked us to read the article and translate it into Chinese. 老师要求我们读这篇文章,并且要翻译成汉语。

(2)Wouldn’t it be better for her to continue to do this work than to take up something new?

让她继续做这工作,而不另外做新的工作是不是更好一些?

4.含有do的名词性从句作句子的主语,或者是“all+定语从句”时,其后作表语的不定式可以带to,也可以不带to;充当其他成分时,不定式要带to。

(1)What I want to do first is(to) congratulate my son on his success. 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祝贺我儿子的成功。

(2)All I could do was (to) help them.

所有我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

5.在why引起的下面的问句中,省略to直接加动词原形:Why do…?或Why not do…?

(1)Why spend so much money?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

(2)Why not let her have a try?

何不让她试试?

6.在一些固定结构后面省略to: had better, had best, would rather, would rather…than, would sooner, would sooner…than, could/can not but(不得不), can/could not choose/help but, might (just) as well, (do) nothing but。

(1)They would rather try and fail than give up the plan. 他们宁愿尝试不成功也不愿放弃这个计划。

(2)I cannot but agree to his terms.

我只好同意他的条件。

7.在情态动词和一些助动词后面,必须省略to。

(1)If you work hard, you may succeed in time. 努力学习,你迟早会成功。

(2)Time permitting, she will go to Beijing next week. 若时间允许,下周她将去北京。

但ought to/used to/have to除外。

(1)We ought to respect our parents.

我们应当尊重父母。

(2)He used to watch TV every night.

他过去每晚看电视。

8. 在help, bid等动词后面,to可以保留,也可以省略。

(1)I often help my mother (to) do housework on Sunday. 星期天我经常帮妈妈做家务。

(2)He bade me (to) take courage.

他叫我拿出勇气来。

9.用在比较连词than后面的不定式中的to可以保留,也可以省略。如果than前后的语法功能一致,则to保留与否也需一致。

(1)It is easier to say than to do.

说着容易做着难。

(2)He would die rather/sooner than yield.

上一篇:陶渊明形容菊花的诗句下一篇:学校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