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的调查问卷

2024-08-24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的调查问卷(共13篇)

1.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的调查问卷 篇一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现行民族政策认识的调查问卷你是_______族

1:你对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了解多少?

A很多B一点C完全不了解 2:你觉得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怎么样?

A很好B一般C不好 3:作为当代大学生,你觉得有必要了解民族政策吗?

A有B没有C无所谓 4: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我国民族政策?

A书本B上网C与他人交谈

5:你认为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是否符合当前我国的国情?

A符合B不符合C还可以 6:你认为我国现阶段民族政策对推动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作用怎样?

A很大B一般C毫无作用 7:你认为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与我国各民族的风俗有关吗?

A有B没有C一点点8:你认为我国现阶段在现行的民族政策下,民族关系是否融洽?

A很融洽B一般C一点也不融洽 9:你觉得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需要改革吗?

A需要B不需要C随便 10:你是否有自己理想的民族_政策?

A有B没有C不知道

2.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的调查问卷 篇二

(一)

如何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早已向全党指明了方向。这就是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 虚心向群众、向自己被调查的对象学习。他说:“没有满腔的热忱, 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 没有求知的渴望, 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 是一定不能做, 也一定做不好的。”这真是至理名言, 对于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 如果不能身体力行, 亲自动口动手作一番调查是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的。最近我们对本院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 内容涵盖政治信仰、形势认识、人生态度、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大学生就业等多个方面。共发放问卷920份, 回收问卷904份, 问卷回收率为98.3%;每项选择题的有效回答率均在99.5%以上。其中, 男生733人, 女生171人;来自农村学生623人, 占69%;来自中小城镇216人, 占24%;来自大城市63人, 占7%;90后出身的687人, 占75.9%。可以看出90后是在校大学生的主体, 他们思想活跃, 不墨守成规, 不囿于旧的见解, 追求自由和独立;他们享受了父辈从未享受过的物质成果, 经受着快速发展的高科技的冲击, 视野开阔, 思维敏捷, 崇尚创新。从而, 我们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 工作思维上就要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原则性与时代性、原则性与政策性相结合的方针。工作方法上变灌输为满足学生需要, 变强制为疏通, 变被动为主动。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责任感, 学好专业知识等理念融入工作实际中, 充实到就业指导课, 寝室检查评比, 奖学金、助学贷款等实际工作中, 使他们明辨是非, 判断事物正确与否, 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党, 热爱祖国;识大体, 顾大局;热爱专业, 勤奋学习;勇于创新, 砥砺品格, 成为能肩负起时代赋予历史重任的一代。

(二)

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更加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简而言之, 它至少可以做到三个“有利于”。

第一、有利于了解群众。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依靠的是群众的参加。可以说, 离开了群众, 我们将一事无成。过去战争年代, 人民参军、支前, 形成一支滚滚的革命洪流, 取得了胜利。今天,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千百万劳动大军在奋斗,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现代的大学生是祖国伟大建设事业的主力军, 是未来的希望。我们从事学生实际工作的同志, 必须想他们所想, 与他们进行真诚的思想交流, 了解他们对现实的种种想法和态度, 和他们交朋友, 对他们的特征、意志、个性品质、家庭环境等具体因素都要进行深入仔细的摸底了解, 才能掌握真实情况, 那些如毛泽东所指出的“瞎子摸鱼”、“闭着眼睛捉麻雀”的作法, 是做不好工作的。

问卷调查表明:父母的职业是农民的占58%, 下岗职工占8.4%;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28%, 1000元—3000元的占43%。这说明,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农民种田不用缴税, 看病有医保,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也在试点, 农村发生着巨大变化, 农民子弟上大学的多了, 到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4.2%,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这些变化令人赞叹。在看到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城乡差距, 分配不公, 收入差距拉大, 大学生就业、住房等问题, 但党和国家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在高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 其它资助措施有机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国家承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大学。我们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要把这项政策贯彻好, 落实好, 把资助摸底工作做实做细, 结果透明、公开、公正, 把资助工作过程做成育人工作过程, 激励大学生成为新一代知识型、创新型、实践型的高素质人才, 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只有这样, 我们从事学生实际工作的同志才能完成好自己的工作。这更加说明, 开展调查研究, 从调查研究中了解情况, 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是多么地重要。

第二, 有利于总结经验。新的历史时期, 任务异常艰巨而光荣, 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经验层出不穷。只有深入调查研究, 才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 从而推动我们的工作,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设想, 如果我们只是闭门造车, 怎能了解并总结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又如何应对经济转型中, 由于法制不健全带来的负面效应, 又如何抵制思想多元化带来的同时, 资本主义腐朽的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毒害腐蚀呢?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这样, 我们的工作中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调查问卷中, 当问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 有50%的人认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这说明绝大多数同学的认知和立场是正确的, 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另有21%的同学认为是“共产党领导下搞资本主义”, 有23%的人认为是“民主资本主义”, 有6%的人“说不清”, 这说明学生思想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说明我们的工作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 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相比, 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我们的思想工作针对性还不强, 措施还不得力, 致使少数学生思想认识模糊, 观点错误, 认不清主流和支流、本质和非本质, 当某种潮流冲击时, 常为其裹挟而陷入迷途。我们有责任, 也必须在工作中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 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阐释, 使其树立起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而要总结出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不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是不会有好的收获的,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必须亲口尝尝。

第三, 有利于跟上中央步伐。历史的脚步已经迈进21世纪第二个十年, 中国现代化建设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对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了全面部署, 开启了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征程。如何使我们的工作跟上中央的步伐, 也必须开展调查研究, 了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使中央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如何使我们的工作适应新的形势, 完成好新的任务, 关键在人, 关键在于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育人, 培养他们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从而激发同学们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的热情。调查问卷显示:有25%的人在大学里“努力争取入党”, 有51%的人在大学里“希望入党但信心不足”, 针对这个实际, 我和同学们同上党校, 同听党课, 同学习, 同进步, 用实际行动鼓励支持他们争取入党, 为党的事业和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三)

1993年, 江泽民向党的工作者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坚持毛泽东同志的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 强调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正确的决策, 而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周密调查研究。江泽民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 这是十分正确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理论的进一步阐释。

3.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的调查问卷 篇三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起过巨大的作用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也起过重大的作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珍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教育资源。理论和实践证明也都证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借鉴,通过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传统资源,是实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资源。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波折而巍然屹立于当今世界,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一种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强调为祖国而献身的精神。而儒家思想作为国家凝聚力的纽带。一向把传统文化作为其特点,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对中国历史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奉为垂范万世的圣哲。突出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续续不断的文化传统,而且强调这是一种凝聚着历代圣哲智慧的优秀传统。在对传统的认同中,儒家表现出强烈的文化认同意识。儒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加强民族凝聚力,并以此为基础来宣扬爱国主义。在历史长河中,除了儒家之外,仍有很多文人墨客体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

2.人格理想塑造的教育资源。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推崇人格道德的价值,把道德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例如,孔子主张“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古人并不反对追求物质利益,但是认为道德人格的价值远在物质利益价值之上,反对为了物质利益而牺牲道德人格。在“义利”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先义后利”、“义以为上”认为见到利益应该先想到是否符合道义合乎道义的利才可以获取。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要求“见利思义”必要的时候“舍生取义。儒家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人格理想的塑造也是十分重视。儒家人格内涵的合理精神是建构现代健全人格的思想资源。它强调崇尚人际和谐。和谐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规定了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人际和谐的两个重要原则:“和为贵”和“和而不同”。

三、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1.培养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教育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维护祖国尊严和人民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奋发图强、刻苦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爱国主义精神缔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艰苦创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中国传统文化着眼于理想人格的塑造,为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提供了深刻的启迪。儒家人格修养论对实现现代人格理想的借鉴意义。1.自律精神。其一,加强自律是由人格修养活动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其二,加强自律是由现代社会的客观形势所决定的。2.践履原则。儒家理想人格理论诉之于“躬行践履”,把实践当作人格修养的重要环节,这一思想揭示了人格修养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是符合马克思主义人格修养观的。

3.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助推的作用。华夏文明几千年,积累了数不胜数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诸多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教育更加重视接受教育的个体的道德培养,力求达到对于人才培养的德才兼备。时至今日,这种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仍然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在社会上渲染着一些追名逐利、浮躁文化的今天,这种将传统文化融人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既是将“道德首要,成绩次之”的理念融人到大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帮助学生树立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汤耀平,“9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广东10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2]王瑛,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道德素养的价值[J],科技风;2009年24期

4.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的调查问卷 篇四

这是一份针对当今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度的调查问卷。面对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请您抽出几分钟来帮助我们。真诚的感谢您的合作!

1、请问您所学专业是()

A、文科B、理科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认为您所在大学的氛围()

A、现代化,商业氛围浓重,传统文化气息 薄弱

B、古色古香,学术氛围浓重,传统文化气息较强

C、没特别感觉

4、您认为您身边的朋友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A、认同,感到自豪,对传统文化认同感较高

B、反感,非常排斥,对传统文化认同感较低

C、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但不排斥西方文化

D、倾向于西方文化,但不排斥中国传统文化

5、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有阅读四大名著的必要么()

A、有,四大名著文化内涵丰富

B、没有,四大名著已经过时了

C、读不读取决于个人爱好

7、您有关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或新闻么()

A、经常B、偶尔C、从来没有D、没听说

8、同样是情人节,您会选择过()

A、中国七夕节B、西方情人节C、两个都差不多

9、对于现在世界各地都掀起一股孔子热,您如何看待()

A、是对儒家文化的肯定B、纯粹商业炒作C、不了解

10、您觉得我国的传统文化过时了么()

A、的确过时了B、没有过时,其内涵是永恒的C、没有过时之说,只有不合时宜之说

11、你喜欢把家讲坛等一类的讲座节目么()

A、喜欢,因为这些节目很有意思,讲解通俗易懂

B、一般般C、不喜欢,这些节目很无聊、很沉闷

12、对于韩国“端午节的申请成功,您有什么看法()

A、对此感到气愤C、韩国的端午节和我们的不一样

B、端午节被抢了,从另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一些传统节日的不重视

13、您觉得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

5.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的调查问卷 篇五

13级物联网1班 组长:赵莉娜

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研究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物联网工程

执笔人:王亚平、田益搏 组 长:赵莉娜

成员:王亚平131360122

田益搏131360145 夏慧丽131360128 马明霞131360132 望娟131360146 张雪131360117 任洋131360107

一、选题背景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国家强,民族强,我们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才能更加自豪。中国梦的提出鼓舞了无数的年轻人,也引领着我们大学生的发展道路。为此,我们做了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认识的调查,希望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进一步了解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二、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的方法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调查方式,主要通过随机发送调查问卷链接来统计信息。

13级物联网1班 组长:赵莉娜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所派问卷有51份,有效样本为51份,在样本中,大专的学生有11名,本科的学生31名,研究生或以上共9人。其中,男性27人,女性24人。

大部分学生在谈到实现自己的梦想时,认为教育程度和家庭背景非常重要,这点让我们心情很沉重。

很多人在理解中国梦时,大部分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追求,有少部分人认为是政府的口号,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是世世代代形成的观念。

在对于中国梦实现的阻碍方面,观点也是多种多样,有人认为是贪污腐败造成了对中国梦实现的阻碍,有人认为应该改善收税制度,减轻贫富差距的状况,还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法制不够完善,所以对中国梦造成了很大阻碍。

对于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因素,大部分被调查的学生认为要提高国民素质,减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致力改善民生,减轻贫富差距现象,还要规范道德社会。

在中国梦实现需要多长时间的问题上,很大一部分人认为需要20到30年,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需要更长的时间,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中国梦实现这一问题上还是比较客观保守的。但是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根本不清楚什么是中国梦,认为中国梦这个题目太大,离他们的生活太远。

四、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情况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中国梦”这一话题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部分同学对于中国梦的真正内涵并不是十分了解,不能很好的将中国梦与自身的现实理想相结合,致使“中国梦”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激励作用没有得到更好的体现。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虽然很多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了解并没有那么精深,但大部分人都正确地理解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与实现途径,对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的责任也非常明晰,即使记不住所谓的“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实干意识”等专业术语,可这并没有影响到我们定立目标、不断奋进、追逐“青春梦”的步伐。

大部分同学认为作为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中国十几亿人口中的一个普通而平

13级物联网1班 组长:赵莉娜

凡的个体,或许我们不能像中国的伟人那样,做出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依然可以将“中国梦”与我们自身的理想相结合,尽我们所能,去帮助别人,去实现自己。向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积极进取,不懈追求,为社会塑造一个更卓越的自我,一个能作出更多贡献的自我。

五、加大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真正了解的措施和建议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是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我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因此对于加大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真正了解,我们总结了以下建议:

(一)宣传内涵,激发学生在思考中感悟

21世纪是新媒体时代,高校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教育功能,依托学校网站、官方微博等媒介开展网络思想教育,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如建立中国梦教育网站,在网站上展播《复兴之路》、《延安颂》、《长征》等爱国励志教育影片,刊载《中国梦,人民的梦》等理论材料;在学校官方微博上开展微博互动;在QQ群里成立中国梦讨论小组,引导大学生就中国梦开展广泛深刻的学习讨论,为大学生走进中国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与认识。此外,高校可以采取图文展览的方式,组织学生对中国梦进行图文并茂的宣传。在海报、宣传栏中,对中国梦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进行介绍,使大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梦是真实的梦,是人民的梦,是中华民族的梦,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亲切感和信任度。让大学生在理解中国梦的过程中心灵受到启发和震撼,精神得到熏陶和鼓舞,提升对中国梦的认同感,增强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渗透文化,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升 

13级物联网1班 组长:赵莉娜

校园文化是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是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拓展延伸。高校应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团文化的辐射作用和隐形德育功能。应以中国梦为本阶段社团活动的主题,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与思想境界为核心导向。积极组织举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青年文化活动,唱响中国梦文化主旋律,为中国梦的学习宣传教育营造文化氛围。同时,高校要注重培育践行中国梦的先进典型,并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辅导员老师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自觉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梦想付诸实践,努力成为中国梦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三)注重课堂

高校教师应充分思考如何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内在契合性,引领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中去。中国梦是由每一个人的梦组成的,失去中国梦依托的个人理想必然无处安放。高校教师除了尽心竭力为学生们拨云驱雾,指明方向外,还要努力为他们搭建施展才能、成就梦想的舞台。最终,通过青年大学生们共同的拼搏奋斗以众多青年梦的实现托举起伟大壮丽中国梦的圆满完成。

六、总结与思考

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国梦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学生对于中国梦的内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所以高校应当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方式、持久宣传时间、加强执行力度。让学生明白我们中国人共同的奋斗目标,让青年认识到自己的梦想和中国梦的密切联系,激发大家为自己梦想拼搏的动力,为实现中国梦付出努力,让中国梦成为大家心目中前进的领路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习总书记所说的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青年人的生活时代不同,其历史责任与使命也相应地有所不同。当代青年,很少像过去那样,在战场或艰苦环境当中经受刻苦的锻炼,拥有壮怀激烈、报效国家的机会与责任。但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同样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是青年作为现代人所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13级物联网1班 组长:赵莉娜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着朝气的民族,新时期的中国是我们实现梦想的时代。年轻人的梦想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要勇敢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并付诸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新的活力。每一个中国人需要把个人的梦想和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中去,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要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行动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大我”之中。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奋发图强。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去实现个人的梦想、一起传播正能量,就能携手共筑伟大的“中国梦”!

附录一:调查问卷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认识的调查

1.你目前的学历 大专 本科

研究生或以上 2.你的性别 男 女

3.根据你的了解和认识,你认为我国当代大学生 基本都有梦想 部分人有梦想 很少人有梦想

4.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你的个人梦想是 成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振兴国家科技事业 考公务员,服务广大人名群众 进入国有、国外大中型企业工作 中小学教师、务农、个人做小买卖 出国发展,或者移民 其他

5.你觉得当今社会,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哪些方面比较重要?(可多选)年龄

教育程度 勤奋程度 身体条件 机会运气 个人天赋 家庭背景 

13级物联网1班 组长:赵莉娜

6.你觉得在中国有没有一种人们普遍追求和向往的?它可以是一种信念,精神 有 没有

7.你认为,国家梦想与个人梦想的关系是 紧密联系、高度统一 有一定的联系 没有任何联系

8.您听说过“中国梦”吗?

很清楚,知道中国梦的含义 知道中国梦,但是对中国梦的含义略知一二 听说过,不了解 不知道

9.您认为努力实现“中国梦”是谁的义务? 党和政府 企事业单位

大学生 所有中国人

10.您认为“中国梦”的实现,哪个群体是主力军?

党和政府 成功人士 大学生

工人和农民

11.你是怎么理解中国梦的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和谐,生活小康 像美国那样称霸世界 其他

12.你对中国梦的实现抱有多大的信心和期望 完全有信心,认为一定能实现

比较有信心,认为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努力来实现 没什么信心,只是很美好的梦想 无所谓,和我无关

13.你认为中国梦何时能够实现? 10年以内 10-20年 20-30年 30年以上

14.为了实现中国梦,你认为我国必须(可多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保持和平、发展大局 致力改善民生

致力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爱国热情

另辟蹊径,探索出更适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道路 15.你认为当前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可多选)国家能否统一 

13级物联网1班 组长:赵莉娜

经济发展与资源不协调 环境破坏严重

人口压力过大与老龄化加剧 社会矛盾凸显

西藏、新疆、台湾问题 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国际社会动荡不安

16.你是否会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 会 不会

附录二:部分问题结果分析

8:您听说过“中国梦”吗?

结果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中国梦”并不陌生,大部分同学都了解“中国梦”的基本含义。但仍有部分同学是不知道“中国梦”的,这说明学校在宣传“中国梦”方面是有漏洞的,应该进一步加强“中国梦”的宣传力度。

12:你对中国梦的实现抱有多大的信心和期望

A、完全有信心 B、比较有信心C、没有什么信心,只是美好的愿望 D、不清楚

结果分析: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实现还是有信心的,从而也折射出大学生对中国发展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

13级物联网1班 组长:赵莉娜

11:你是怎么理解中国梦的

6.大学生认识中国梦调查问卷 篇六

您好!首先感谢您填写此问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十三亿中国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期待。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关于“中国梦”的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和感悟。占用您宝贵的一分钟,留下您的宝贵意见,感谢您的配合!

---------华科大船海1302 调研队

1、您的性别是(单选题 *必答)

○ 男

○ 女

2、你对中国梦感兴趣吗?(单选题 *必答)

○ 非常感兴趣

○ 感兴趣

○ 没感觉

○ 不感兴趣

3、提到“中国梦”,您首先会想到什么?(单选题 *必答)

○ 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 实现社会、人民、环境等各方面的和谐

○ 国家人民的幸福

○ 实现共产主义

4、您是怎样理解“中国梦”的?(单选题 *必答)

○ 中国人的共同追求

○ 自力更生、自己创造的○ 世世代代形成的信念

○ 其它 ____________

5、我国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的构想?(单选题 *必答)

○ 是一个领导人的执政理念

○ 因为民族责任和国家责任

○ 抓住时代的机遇、增强忧患意识、负起政府责任

○ 因为市场经济正从批量化走向个性化

6、你认为梦想实现过程中,国家充当着怎样的角色?(单选题 *必答)

○ 有力保护者

○ 事件旁观者

○ 积极倡导者

○ 实际领导者

7、您所在的学校曾如何开展关于“中国梦”的活动?()(单选题 *必答)

○ 名师讲座类

○ 学术科研类

○ 校园竞赛类

○ 设计创新类

○ 其它 ____________

8、您认为在校园开展“中国梦”主题活动应侧重于那些方面?(单选题 *必答)

○ 理论知识教育

○ 大学生兴趣爱好

○ 活动意义的宣传

○ 校园榜样的树立

9、以大学生目前而言,实现“中国梦”的最实际的方法是(单选题 *必答)

○ 开展大量的演讲与讲座

○ 现在好好学习科学技术,将来更好的实践“中国梦”

○ 以各种形式的集会与活动来表明自己的“中国梦”

○ “中国梦”目前跟我没有什么关系,不需要理会

10、您认为如何才能正确的认识“中国梦”(单选题 *必答)

○ 观看有关视频

○ 阅读相关书籍

○ 组织参加活动

○ 多与别人交流

11、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缺少什么?(多选题 *必答)

□ 对未来的希望

□ 人生信仰

□ 生活热情

□ 认真态度

□ 远大理想

□ 实干精神

12、您认为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国那些问题亟待解决?(可多选)(多选题 *必答)□ 国家统一

□ 经济发展与资源不协调

□ 环境破坏严重

□ 人口压力过大与老龄化加剧

□ 社会矛盾凸显

□ 藏、新疆等边疆问题

□ 国民素质不高

□ 国际社会动荡不安

□ 其它 ____________

7.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的调查问卷 篇七

一、传统和传统法律的概念

对于传统一词,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概括。例如龙应台先生就提出:“所谓传统,不是固定的事实,而是不断的突破发生”。[1]郭奇勇教授也认为“在当今中国有三大传统,即中华六千年的传统,西方文化的传统和两百多年来社会主义运动及近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传统。”[2]传统法律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从时间上说,主要指前近代以前的古代法律,而法律传统则是“指一定国家、地区、民族或若干有着某种共同特征的国家集团的全部法律活动的产物和结晶,是现行法和法律实践中所包含的知识、智慧和经验”[3]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指的是中国持续几千年来各个朝代所有支配法律内容的原理、规则、意识,一般是指延续几千年来的封建正统法律文化,其核心是“仁”的儒家文化,集道、法、儒家思想为一体的新文化。这一文化影响我们的法制进程。[4]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述

法律文化实际上是关于法律产生、发展以及运行机制的各种观念的总和。

首先,法律文化是支配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价值基础和这个价值基础被社会化的运行状态。

其次,法律文化作为客观存在物,表现为法律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它标志着人类实现有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特殊社会秩序的能力和对社会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设计、控制、引导的水平。

最后,法律文化作为一种主观的观念形态,是与宏观、综合、系统的研究方法紧密联系的。其主要特点是,把人类的法律实践活动——立法、司法、思维视为统一的整体或过程来把握和分析的,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性。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礼法结合,伦理为本。礼与法的相互渗透与结合,构成了中华法系最本质的特征。礼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宗法等级制度,即“别贵贱、序尊卑”。在中国古代,法就是刑,刑就是赏与罚,并没有现代法治的意义;二是德主刑辅,教化为先德主刑辅,教化为先是儒家大师治国平天下的方略。他们认为,教化可以使犯罪消失,达到社会平稳的状态。孔子有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认为,人人不犯罪并非是社会和谐的最高境界,使人们拥有荣辱之心才是治国之本。虽然教化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教化一旦形成,人心已正,只要心术不变,便可永不为恶。所以,教化是一种恒久的回报。教化可以使得社会长治久安,而不像法律只会有暂时的功效;三是追求和谐,调解息讼。息讼是礼治的产物,而争讼是法治的结果。息讼在中国的形成有深厚的根源。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特点是强调整体的和谐,而忽视个体的权利。儒家所追求的不是明辨是非,而是要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儒家认为,与伦理道德相比,法律处在次要的地位,应以礼让作为解决纠纷的主要手段。

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征

1.依礼制律,礼法合一

依礼制律是以儒家主张的纲常礼教作为制定法律的指导原则和定罪量刑的基本依据。礼法合一就是指礼的要求与法的规范相互渗透,水乳交融。简单的说,就是“法律的道德化,道德的法律化”。

2.以行为主,诸法合体

从法典的整体性质上看,一直是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综合性法典。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一直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制度,而强化刑法恰好适应这种需要。

四、传统法律以及传统法律文化在法制建设中的作用

传统法律是法制现代化的基础和逻辑起点;传统法律可以为法制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智知支持;传统法律可以弥补法制现代化的漏洞,矫正法制现代化的偏差。传统法律可以凝聚民族精神,为法制现代化提供所需的集体认同。[5]

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法律制度深深的受着传统法律的影响,传统法律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公丕祥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法律中解决纠纷的自治方式,建立秩序的责任体系等,可以成为完善现代法律调整机制的历史借鉴。[6]在当今刑事领域中,有这样的条款:“自首者要减轻处罚。”而翻开唐律,你会惊奇地发现,早在唐代便有相似规定。诸如此类的刑法、民法规则,我们都可以在传统法律资源中找到其相同或相似的规定。和谐思想是传统法律的中心思想,是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法律中,和谐主要依靠道德教化来实现,而“礼”和“法”的关系又是道德教化的关键之处,中国传统法律处处体现“礼”的精神和原则。[7]所谓“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8]以此来制止纠纷,调整人民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当今我们的法治进程中,我们肯定“礼之用,以和为贵”。法律调整有其局限性,因此必须坚持传统法律礼之原则,以此来解决法律无法管辖的领域。

参考文献:

[1]龙应台.《尊重谁的文化差异?》,卢伯华译,林贤治主编:《读书之旅》,1999年第2辑,第1-7页

[2]郭齐勇.《传统道德与当代人生》,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3]朱景文.《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中国检查出版社1996年版,第1-2页

[4]黄洪.《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的影响及意义》,《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3期,第39页

[5]张万洪.《法制现代化与传统法律资源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0卷第5期697页

[6]公丕祥.《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和前景》,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4期

[7]金俭,李伟恒.《论法治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法律秩序》《法学论坛》,2010年第1期,第25卷,第60页

[8]《后汉书.陈宠传》

作者简介:

张锐洁(1989.04.27~),籍贯:山西运城,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研一。

8.关于大学生对腐败认识的调查问卷 篇八

“腐败问题”关乎社会的公平公正,甚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作为大学生,你是如何看待腐败问题的?大学生与腐败问题有关吗?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腐败问题的认知情况,我们精心设计了此调查问卷,希望您抽出宝贵时间认真作答,对您的鼎力支持我们深表感谢。

被调查者身份信息属性(在对应的□内打√)学校:

政治面貌:

年级:□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大五 □研究生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 □否

就业意愿方向:□公务员及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外企、私企 □自主创业

1.你对党和国家当前所进行的反腐败斗争是否关注?

□A.非常关注(20%)□B.比较关注(66%)□C.没有关注(14%)2.你了解国家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吗? □A.很了解(12%)□B.不了解(86%)□C.不清楚(2%)

3.你认为现在社会上腐败现象多吗?

□A.很多,几乎每个行业(92%)□B.一般,偶尔发生(8%)

□C.很少,不经常听到这样的消息(0%)□D.不清楚(0%)

4.你对腐败现象持什么样的态度?

□A.反对,造成社会的不公平(88%)

□B.不爽,但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会摇摆不定(8%)□C.无奈,对这种事情无能为力(4%)□D.正常,但是于我无关(0%)

5.你认为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缺乏有效的公民廉洁教育(10%)□B.公职人员薪金较低(3%)□C.监督不力或不到位(65%)□D.法律不完善(22%)

6.你认为腐败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A.破坏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80%)□B.阻碍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4%)□C.侵害人民群众利益(4%)□D.危害国家政权(8%)

□F.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4%)

□G其他

7.你认为如何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A.从娃娃抓起,灌输反腐倡廉意识(10%)□B.开展大学生反腐倡廉,廉洁修身的教育课程(11%)

□C.完善社会监督机制(64%)

□D.全面发展经济,建设一个和谐全面的小康社会(13%)

□E.加强全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意识,加强法律法规教育(2%)

8.你如何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A.党和国家反腐败的态度坚决,工作得力,成绩显著(17%)

□B.有成绩,但形势严峻(70%)□C.雷声大,雨点小(12%)□D.腐败现象愈演愈烈(1%)

9.你对我们国家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最终胜利是否充满信心?

□A.反腐卓有成效,对遏制腐败充满信心(12%)□B.反腐取得一定效果,对腐败行为得到遏制比较有信心(83%)

□C.反腐成效不大,对遏制腐败几乎没有信心(5%)10.你是否认为腐败习气已侵入大学校园,已有腐败行为萌芽?

□A.有(93%)□B.没有(7%)□C.不清楚(0%)

11.你身边的同学中是否出现过以下不廉洁行为? □A.作业抄袭(100%)□B.考试作弊(18%)

□C.大量引用资料、拼凑文章、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96%)

□D.在学生干部选拔、评优评先过程中,贿拉选票等不公行为(2%)

□E.学生干部依仗某些“特权”,徇私舞弊行为(6%)

□F.在组织或参与活动中虚列开支,侵占活动经费等公共款项的行为(2%)

□G.为谋私利向老师或其他人员送礼的行为(1%)□H.申请贷款的学生无故不按时偿还贷款利息或毕业后不按时偿还本息(0%)

□I.就业应聘中有信息隐瞒和信息欺骗行为(2%)□J.其他不廉洁行为:

12.你对同学中出现的这些不廉洁行为持怎样的态度?

□A.坚决反对(98%)□B.支持(0%)

□C.有时情况复杂,可以理解(2%)□D.漠视(0%)□E.不清楚(0%)

13.你认为高校是否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

□A.很有必要(10%)□B.有一定意义(46%)□C.没有必要(36%)□D.无所谓(8%)

14.你认为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的状态如何? □A.活动较多,内容较丰富,效果较好(7%)□B.活动很少,效果一般(87%)□C.还处于空白状态(6%)

15.你认为对大学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有哪些意义?

□A.可以规范遏制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廉洁行为(5%)

□B.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培养大学生崇廉尚洁的高尚品质(69%)

□C.大学生廉洁教育可以引领整个社会的廉洁教育,是党和国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础工程的需要(11%)

□D.它是培养党的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10%)

□E.反腐倡廉教育为大学生提前建立拒腐防线(5%)□F.其它

16.你认为在什么时段开展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A.在新生阶段效果较好(4%)□B.在毕业生阶段效果较好(0%)

□C.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96%)17.你觉得对大学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应注重哪些内容?

□A.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规范(44%)

□B.民主法制意识教育(96%)□C.诚信教育(33%)□D.廉洁从业教育(27%)□E.社会公德教育(3%)□F.民主监督意识教育(5%)

□G.(其他)

18.你更愿意参加哪些形式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 □A.学习文件(2%)□B.课堂教学(4%)

□C.社会实践考察调研(78%)

□D.大学生党、团日和党、团课为载体的主题教育(55%)

□E.廉政社团组织开展演讲赛、辩论赛、主题征文、工艺及文艺作品创作、专场演出等主题教育(36%)

□F.宣传橱窗、展板等为载体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3%)

□G.以廉政网站、校园广播为载体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

□H.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大讲堂、论坛、专题报告会等(8%)

□I.通过观看影音资料开展警示教育活动(35%)□J.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3%)

□K.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供法律援助活动(6%)□L.其它

19.你认为目前开展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主要还面临哪些方面的困难?

□A.社会大环境的不利影响(98%)□B.教师队伍对学生反腐倡廉教育认识不高(34%)

□C.学生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是“大人生病,小孩吃药”(21%)

□D.高校还没有形成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常态化的保障机制(27%)

□E.没有前例可循,一切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33%)

□F.反腐倡廉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够紧密(3%)

□F.没有真正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7%)□G.其它

20.你认为目前要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应重点加强哪方面的工作?

□A.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23%)

□B.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营造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环境(49%)

□C.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良好氛围(45%)

□D.完善反腐倡廉教育体系,搭建全过程全方位教育平台(33%)

□E.加强组织协调,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15%)

□F.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9%)□G.丰富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吸引力(7%)

□H.其它

9.大学生对党的认识和看法调查问卷 篇九

A有,且很坚定B想过,但不是非入不可C无所谓,没多大区别D没有想过您认为我们加入共产党的动机主要是什么?()

A想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B随大流,别人都入,自己不入显得落伍

C面子上好看

D注重现实利益,对自己找工作以及提升会有帮助

E家庭环境影响及要求

3您觉得现在部分人不积极入党或对入党存在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多选】

A入党程序过为繁琐B觉得自身能力不足,思想觉悟低 C看到部分党员的负面情况和党内腐败现象D觉得党员受约束您觉得现在的中国共产党的榜样作用与积极影响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A比以前更好了,能带给人们更高的生活水平

B和以前没什么差别

C比以前差了,因为共产党内部更黑暗,更腐败了您都是从哪些途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多选】

A党校、党课和《时事政治》等教育B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

C与老师、同学交流D家人的耳濡目染

6您对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基本路线等相关政策与制度了解程度如何?()A很熟悉,很全面B有所了解C不太全面,比较模糊D完全不了解

7您对身边的党员评价是()

A与党员要求相差甚远B各方面都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C发挥了一定的表率作用D与普通群众相差不多

8您觉得前两年的“重温红色路线”有意义吗?()

A十分有意义,对于我们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B还行吧,反正没有坏处

C简直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时间花在探索未来上呢

D跟我没关系,没想过

10.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的调查问卷 篇十

新一轮入党积极分子的推选即将开始,“大学生入党”这个话题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火热。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莘莘学子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而加入党组织的正确动机和目的又是什么呢?为此,我们提出了下列几个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问题。通过这次调查,来得出初步的结论!

1.平时关注有关党的新闻吗?

A.时常关注B.偶尔看看C.基本不关注

2.你对中国共产党了解多少?

A.很多B.不多C.一般

3. 你有想过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吗?

A.想B.不想C.随便

4.为什么会想到入党?

A.大家都想入党,我也想跟着他们B.今后的工作需要

C.父母希望我入党。

5.大学期间,你对入党抱着什么态度?

A.很有必要B.无所谓C.想都没想过

6.你认为周围大学生党员为同学服务的情况?

A.经常不计利益主动帮助同学B.与同学们的交流很少,服务比较被动

C.不积极,很少服务

7.假如身为党员的你,看到你好友在打架,你会怎么做?

A.上去劝架B.事不关己C.参与打架

8.你认为现在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党员吗?

A.可以B.有差距C.没想过

9.中国共产党是在()年成立的。

11.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的调查问卷 篇十一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王震亚(2004年12月13日)

2004年10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组织进行了一次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问卷调查。

该调查由张志忠教授策划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参与。针对大中学生、中小学教师与高校教师的不同情况,共设计了互有区别的三种问卷。其中,收回学生问卷550份,中小学教师问卷62份,高校教师问卷35份。在此基础上,对问卷做了数据统计与内容分析,进而引出若干思考。

首先,应当欣慰。

将近四分之三的大学生(71.9%)与超过半数的中小学教师(56.4%)都表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对自己是有阅读吸引力的。即使是中学生,也接近半数(初中生45.4%,高中生41.7%)。他们认为,这种吸引力源自现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之作贴近社会现实,充满生命活力,体裁、题材与表现形式、艺术手法都不拘一格,将生存体验与文学经验融为一体。

由于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多是90年代以来陆续走上工作岗位的,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对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人群都有着相当的吸引力。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来讲,是个相当不错的外部环境。

其次,又感悲哀。

那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及其作品,有相当一部分,并未进入大中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回答“你喜欢的作家”时,进入初中生组前十名的是:金庸、郭敬明、鲁迅、冰心、张爱玲、巴金、琼瑶、古龙、徐志摩、海岩;

进入高中生组前十名的是:金庸、郭敬明、韩寒、刘墉、鲁迅、古龙、痞子蔡、安妮宝贝、琼瑶、徐志摩;

进入大学生组前十名的是:鲁迅、张爱玲、金庸、郭敬明、余秋雨、刘墉、安妮宝贝、痞子蔡、巴金、余华。

其中,除了鲁迅在两个组中进入前三名外,巴金、徐志摩等人都排名靠后。而茅盾、孙犁、艾青、王蒙等人更是名落孙山。

必须承认,当今时代,文学已成为一种消费品,商业化的影响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通俗作品、青春写作与网络文学如鱼得水。所以,写武侠的金庸在三个组中都进入了前三名,属于青春写作的郭敬明进入了两个组的前三名,走红于网络的痞子蔡、安妮宝贝也榜上有名。“生活类散文随笔”更是成为二三十岁人群最喜欢的阅读类型。

当然,也不必太沮丧。比较这三个组就会发现,随着年龄、学历的增长,学生阅读取向的变化还是给人以希望的。比如大学生组的前十名中,鲁迅取代初高中组的金庸,排名第一;此外还有巴金、余秋雨、余华列名其间。这表明,走向成熟的大学生们开始看重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与文学性了。他们中的一些人表示:喜读具有哲理内涵、时代色彩、书卷气息、生活质感与艺术品味的作品,比如《我与地坛》《文化苦旅》《一地鸡毛》等;反感情趣低下、思想肤浅的作品,比如《上海宝贝》《遗情书》等下半身写作的作品与《三重门》、《第一次亲密接触》等热销作品。

第三,需要反思。

反思之一是,目前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效果到底怎样。

本来,教师理应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指导者。但从问卷调查看,影响学生阅读取向的第一因素是“同学和朋友的推荐”(初中生59.9%,高中生59.3%,大学生63.4%)。教师的推荐(初中生21.1%,高中生22.9%),在中学生中的作用,甚至赶不上媒体与影视的影响力。

固然,信息化的时代,学生与各方面的联系渠道远多于过去;容易接受来自社会的影响可以理解。但是,作为教师,也确实需要反思:反思引导学生阅读的目的与方式方法(比如,与教学、作业、考试贴得太近,引起反感);反思教师自己的阅读取向——从问卷调查看,中小学教师最喜欢的阅读类型也是“生活类散文随笔”,占64.5%;最喜欢的作家中,琼瑶、金庸位居第三、第四。试想,如果教师自身对纯文学作品缺乏阅读的兴趣(即使阅读,多是因“教学需要”),怎么可能引导学生去阅读呢?何况,有43.5%的中小学教师承认,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阅读中,中国现当代文学所占的比重是“少”的。

问题是,这些中小学教师,恰恰是这十几年间由我们高校培养出来的。因此,就更有必要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考虑如何加以改进。

反思之二是,用于课堂教学的文学史教材是否适用。

从高校教师的问卷可以看出,高校教师对目前较为通用的几本当代文学史教材总体评价不错,但也有不满足的地方。认为:

洪子诚本的优点是线索分明,学术性强,有问题意识。但理论阐释较多,具体作品的分析偏少,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显得过于简单和概括。

朱栋霖本的优点是打通了现当代文学,有新的材料、新的角度。但以论代史,以论代替文本分析,稍欠系统性。

陈思和本的优点是针对学生,教学定位分明,微观分析好。但史的线索不够完整。

所以,尽管当代文学史教材已有六七十部之多,但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仍然缺乏适用的教材,仍有进一步改善的必要。比如:

大陆文学与台港澳文学的整合问题。现有教材或舍去台港澳,或单设章节,似乎都不理想。

汉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整合问题。现有教材也少有成功的例子。

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兼顾的问题。一般教材较少涉及文学批评与评论家。

史实、史论与作品分析的兼顾问题。往往是顾此失彼。

当然,文学史写作是一回事;课堂教学则是另一回事,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且,综合院校的现当代文学课与师范院校的现当代文学课也是应当在侧重点上有所区别的。

反思之三是,如何针对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加强指导。

问卷调查显示,目前中文系学生的阅读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阅读面偏狭。大学生与教师讨论较多的是女性文学,占62%。选作论文的作家也集中于张爱玲、余华、池莉、沈从文、鲁迅、金庸和苏童等少数几个人。

又如,阅读有困难。一些人不喜欢读现代文学作品,如《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因为“远离当时的语境”,难于理解;有人不喜欢读残雪及寻根文学,也是因为“读不懂”。

因此,如何全面、系统地向学生推介作家、作品,提供背景材料;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作品的能力,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问卷表明,学生们还是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的。具体而言,是在作品选择、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三个方面得到老师的指导。

反思之四是,怎样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

来自各地的高校教师认为,难点和疑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历史迷雾的逐渐消散,不少现当代经典作品需要重读与解读;

二是新人辈出,作品繁多,良莠混杂。在此情况下是读不胜读,却又不能不读。

三是无法拉开距离,缺少时间的筛选,难以做出历史的评价。

不过,这既是难点,也是现当代文学的魅力所在。问题是,我们如何让学生也充分感受到这种魅力。

对此,各地的教师们也谈及他们采取的措施:

或是运用影像资料来增强教学效果;

或是适当组织课堂讨论以形成教学互动;

或是开设专题讲座,进行特别推介或深入研讨,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或是鼓励学生创作,做“作家型学者”,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领会作家的创作心理,进而深入感悟作品的内涵。

以上,就是我们对“问卷调查”的分析与思考。由于条件有限,我们对大学生的调查,仅限于首师大,对大中小学教师的调查虽然范围较广(北京市及全国),但数量偏小,覆盖面不够。所以,调查的结果不一定有普遍性(比如,北大、人大、北师大、复旦等名校的学生阅读情况是否要好一些)。不过,我们仍希望这一次的问卷调查能对深化现当代文学研究,改进现当代文学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中国现当代文学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学生卷)

共调查北京市的初中学生192人,高中学生96人,大学生262人。

一、在学习和阅读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占有多大比重

二、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主要通过哪些渠道(多选)

三、喜欢的阅读类型是(多选)

四、喜欢的作家(前十位)

五、列举喜欢的和反感的作品,并简述理由。

初中生

列举的作品中,经典名作占的比重最大。理由多为经典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情节等各方面都堪称典范。但有的学生也明确指出,看这类书主要是对学习尤其是作文有一定帮助。武侠类作品也较受欢迎,认为这类书想象力丰富,描写细致、生动,情节曲折,人物性格突出,没有约束感。在所喜欢的作品中,郭敬明的《幻城》被提到次数较多。对时下的一些热点作品,如张爱玲的《半生缘》、《我这一辈子》等,学生也有一定的关注,但比重不大。

较反感的作品主要集中在言情通俗小说方面,理由是认为这类作品空洞、虚假、做作、雷同,没有学习的收获,比如《还珠格格》。还有的认为一些作品的情节过于悲惨,感觉压抑。另有一部分人觉得有些作家的作品读不懂不易理解,比如鲁迅的作品,因此敬而远之。

从初中生罗列的理由可以看出,他们对于经典的喜爱多是出于学习和受教育的要求,而对于武侠作品的阅读则多从兴趣出发。

高中生

从问卷看,受高中学生喜欢的是武侠类作品,如金庸的《天龙八部》、《鹿鼎记》等,他们认为这些作品想象大胆新奇,故事性强,人物塑造成功,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但引人入胜。史铁生、王小波、刘墉等作家较具思想性的作品和一些经典著作以其丰厚的人文内涵和突出的文学特质也较受学生欢迎。

而高中生反感的是下半身写作及颓废的作品。认为这些作品显现了作者不健康的创作心态,毫无思想意义。对言情作品,学生们认为枯燥、无聊,辞藻华丽却尽显俗气。除此之外,对鲁迅、徐志摩的一些作品,学生们认为看不懂或是旧时代色彩过浓,从而也将其归入反感的作品之列。

有意思的是,对于郭敬明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作品,喜欢与反感的人都不少。喜欢者认为:“情节曲折”、“描写细致”、“语言新鲜”、“很感人并且揭露了世界上一些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事”。反感者则认为:没思想,欠深度。

大学生

大学生表示,他们喜欢的作品一般应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哲理的启示,如《我的精神家园》《我与地坛》《文化苦旅》《一地鸡毛》等。还有一些作品以其跌宕起伏的感情和情节而吸引了大学生们的注意,如《呼兰河传》、《雷雨》等。对时下热销的文学作品大学生们也非常关注,如《半生缘》、《啼笑因缘》、《结婚十年》、《幻城》等。总的来看,受大学生喜爱的作品多数是一些受到公认的经典名作,认为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生活质感,能够与读者的阅读产生一定的精神共鸣,并且有所收获。

大学生反感的作品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①下半身写作,如《上海宝贝》、《遗情书》等,认为这类作品思想阴暗,情趣低下;

②思想较为晦涩的作品,如《爸爸爸》和残雪的作品,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读不懂,阅读有障碍,只好作罢。

③十七年文学,认为这些作品指向单一,远离生活和当代人的思想。

④部分现代文学作品,如《莎非女士的的日记》、《爱情三部曲》和郁达夫的一些作品,认为远离当时的语境,无法理解作品中的思想,难以真正认同。

⑤一些曾经热销的作品,如《三重门》、《第一次亲密接触》,认为这些作品思想肤浅,故弄玄虚,有做作感和炒作的嫌疑,读后没有收获。

总体看来,大学生的阅读要求相对较高,比较注重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感。

六、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对你是否有阅读吸引力,简述理由。

初中生

明确回答“有”的占45.4%。认为这些作品(多指当下流行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和读者生活在同一时空中,易接受,思想真实,尤其语言方面较为认同。但不少学生指出偏爱当前一些年轻作家的作品。

明确回答“否”的占38.9%,认为“一般”和不作表态的占15.7%。他们的理由是:这些作品远离现实,语言也不流畅,故事单调,情节相似,缺乏创新,所以觉得没有吸引力。

高中生

明确回答“有”的占41.7%。主要是认为这些作品能够反映中国的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能表现出正确的善恶价值判断,风格突出。

明确回答“否”的占20.8%,认为“一般”和不作表态的占37.5%。认为作品政治性、教育性太强,价值取向单一,缺乏感染力,并且好作品少。

大学生

明确回答“有”的占71.9%。大学生认为现当代作品具有吸引力的最突出的原因是,较之于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现当代作品没有时空距离或者时空距离感较小,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容易被今天的大学生接受、认同。不仅如此,大学生大多认为现当代文学题材多样,不同作家个性鲜明,能吸引不同兴趣、爱好的读者。作品大都内容充实、技巧高超,有助于读者的学习成长,引用一位同学话说“当代作家机智灵敏,作品丰富形式多样,把当代社会及人生百态揭示得淋漓尽致。”

明确回答“否”的占12.6%,认为“一般”和不作表态的占15.5%。其中在现当代阅读比重较少的19.6%的学生中,认为没有吸引力的占52.9%。这部分同学认为作品政治色彩浓厚,更有“油腔滑调”的媚俗风气。所以认为没有吸引力。

七、当前文学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简述理由。

初中生

优点:与实际生活贴近,通俗化,内容积极向上,语言优美、新颖,情节感人。

缺点:在教育和政治方面的功利色彩过于直白,没有感情。一些言情作品空洞乏味,相互之间没有创新,千篇一律。

高中生

优点:时代感强,内容丰富、深刻,富有哲理启示和生活气息,具有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表现手法。

缺点:一些作品脱离实际生活,漫无边际,思想阴暗,格调低下,情色泛滥。

大学生

优点:大都肯定当前文学作品能把握时代脉搏,题材多样化,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体现了当代人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同时还注意到当前的文学作品关注个人体验,重视个人价值,认为正在逐步摆脱政治话语的影响。

缺点:商业气息浓重,造成作品相互模仿,虚构离奇,脱离生活。一些作品无病呻吟,没有深度,已成俗套。个别同学提出传统内蕴不足,认为对古典的东西应当有所继承。

八、希望老师从哪些方面对你的阅读进行指导。

初中生

①介绍有意义、有价值、有创新的作品。

②分析作品的中心思想,以加深领会作品的内涵。

③就具体的写作手法进行指导,如景物、人物的描写,叙述角度、语言修辞的运用等问题。

高中生

高中生多出于应试的考虑,希望老师能辅导如何正确领会作者意图,并对作品的写作背景进行补充,同时多推荐一些鲁迅等经典作家之外的优秀作品。

大学生

①加强优秀作家、优秀作品的介绍。

②加强阅读的指导,对作品内涵作深入的开掘。

③加强艺术的鉴赏,对写作手法、技巧作具体的分析,并辅以理论的提高。

综合看来,学生群体多希望在作品选择、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三个方面得到老师的指导。

(中小学教师卷)

共调查北京市中小学教师62人,其中:

高中老师7人占11.3%,初中老师28人占45.2%,小学老师27人占43.5% ;

中专学历3人占4.8%,大专学历50人,占80.6%,大本及以上学历9人占14.6% ;

80年代毕业3人占4.8%,90年代毕业37人占59.7%,21世纪初毕业22人35.5%。

一、指导学生的学习和阅读中,中国现当代文学所占比重

二、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主要通过的渠道(多选)

三、喜欢的阅读类型(多选)

四、喜欢的作家(前十位)

五、列举喜欢的和反感的作品,并简述理由。

中学教师比较喜欢生活化的作品,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一地鸡毛》等,认为这些作品贴近生活,真实不庸俗,并给人一定的启示。经典名作也较受老师们的欢迎,如《家》、《金锁记》、《白鹿原》等。理由多认为这些作品内蕴丰厚、语言独特、描写细腻,广泛反映社会生活,感情真挚。

老师们比较反感的作品有反腐倡廉题材的作品,认为这类作品着意于“高大形象”的塑造,情节虚假不真实,脱离生活实际。下半身写作和低俗、滥情的言情小说也为老师们所反感,认为这些作品没有实际内容,没有意义。

六、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对你是否有阅读吸引力,简述理由。

明确回答“有”的占56.4%。半数以上的老师认为现当代作品切近实际,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笔法细腻,思想深刻,阅读作品可以增长见识。

明确回答“否”的占30.6%,认为“一般”和不作表态的占13.0%。很多老师反映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看书。一些老师认为当下不少作品没有底蕴,枯燥无味,彼此重复,如海岩的个别作品。

七、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简述理由。

优点:作品源自生活,亲切平实,关注人物内心世界,更加人性化、人文化。

缺点:商业炒作,互相模仿,作品思想阴暗,不知所云。

八、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难点和困惑是什么。

难点、困惑在于现当代作品流派众多,风格迥异,更新快,不易准确把握。一些作品年代久远,远离彼时语境的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感到吃力,尤其是无法把文学教学和中高考很好地结合起来。

九、如果参加进修学习,希望从哪些方面得到针对阅读和教学进行的指导。

选择、理解、欣赏作品。

(高校教师卷)

共调查来自全国各高校讲授现当代文学的教师35人。

一、学生和您讨论较多的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类型是(多选)

二、学生和您讨论较多的和选作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作家(前十位)

三、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下限是

四、认为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和讲授的难点和疑点何在,兴趣和魅力何在

难点和疑点主要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十七年文学和现代经典作品的重读、解读;作品繁多,并且新人辈出,处于不断的发展中,难以把握历史逻辑;理论滞后,不易于同当前文学现状联系。

兴趣和魅力主要在于现当代文学贴近现实,自身充满活力,对象众多,角度众多,生存体验和文学经验紧密相连,追问知识分子的心态,发言空间大。灵活、自由。

五、将中国现当代文学打通,是否认为是当前一种趋向,其利弊何在 91.4%的老师赞成将中国现当代文学打通,认为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观照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有系统性,使学生了解文学发生、发展、嬗变的过程,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审视作家、作品。

但也有不少老师在表示赞成的同时也谨慎地指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分属两个不同性质的文学,各自的研究对象和所承担的文学使命不同”,将中国现当代文学打通,有可能会对当代文学造成挤压。目前,要真正变“拼贴”为“整合”,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不少困难。

六、所在院校采用的讲授方式是

42.9%的老师表示目前正在采用现当代一体的讲授方式,其中,由一位老师通讲的占40%,两位老师分别讲授现代、当代的占46.7%。1位老师表示,是由几位老师分体裁讲,其余的没有表态。

57.1%的老师表示目前正在采用现当代分别讲的讲授方式,一位老师通讲的占45%,几为老师分体裁讲的占15%,其余的没有表态。

七、使用的当代文学教材

八、认为当前使用的现当代文学教材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请简述。

洪子诚 本:

线索分明,学术性强,有问题意识。但理论阐释较多,具体作品的分析偏少,过于简单、概括,不太适合于课堂教学。

朱栋霖 本:

打通了20世纪文学,有新的材料、新的角度。但以论带史,以论代替文本分析,稍欠系统性、学术性,并且重点作家有遗漏。

陈思和 本:

针对学生教学定位分明,微观分析好。但史的线索不够完整。

九、其他(教学和科研的随感)

①加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②教学过程中应多种手段并用

③遵守学术规范,形成扎实的研究风气

十、是否采用影像资料帮助现当代文学教学

71.4%的老师选择“是”,并且有68.6%的老师认为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帮助。

十一、还采用哪些方法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①组织课堂讨论

②进行特别推荐

③开设专题讲座

④鼓励学生创作,做“作家型学者”

12.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的调查问卷 篇十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失去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水资源的污染、室内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都直接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危机,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建设环保型社会已迫在眉睫,身为社会未来建设者,您对环保型社会了解多少呢?

1、您认为环保型社会应包括什么?(可多选)

A.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B.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产品

C.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

D.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E.少污染与低损耗的生产结构

F.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G..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与文化氛围

2、您对于华工的各项环保活动是否关心?

A.很关心并积极参与B.较关心但参与热情不大C.不太关心 ,与我无关D.不清楚学校有此类活动

3、你是否关心政府有关创建环保型社会的工作?

A.很关心,并积极配合政府工作B.较关心,但不会刻意配合政府工作

C.不太关心,与我无关D.不知道政府有哪些关于创建保型社会的活动 E.不知道政府正在创建环保型社会

4、您认为当前我国的环保工作的开展:

A.形势严峻,迫在眉睫B.形势大好,不需担心

C.需要引起重视D.与我无关,并不关心

5、您平时有留意一些关于环保的小常识,关于节能的小方法吗?

A.十分留意,并且有践行B.有留意,但是没有践行

C.如果有看到相关知识就会尽量去践行D.与我无关,并不关心

6、您出门之前会检查一下所有的电器是否关好吗?

A.会,已经形成习惯B.有时会,有时不会C.从不关心

7、您看到水龙头没有关好会顺手把它关好吗?

A.会,节约用水嘛B.会,宿舍没有配额C.不会,水费又不用我负担D..看情况

8、您在饭堂吃饭会把所有饭菜都吃完吗?

A.会,会根据自己要吃多少来定,尽量不浪费B.不会,但只剩一点点

C.不会,每次都剩很多,有罪恶感D.不会,每次都剩很多,但是无所谓

9、您会使用一次性餐具吗?

A.会,并经常使用B.从来不会C.尽量避免,但别无选择时会用

10、您认为日常生活中的节能环保对建设环保型社会的意义大吗?

A.大,应该成为建设环保型社会的主旋律

B.挺大的,对建设环保型社会有重要意义

C.意义不大,因为日常的节能环保微不足道

D.没有意义

E.与我无关,没有思考过

13.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调查问卷 篇十三

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此次调查。本次调查是为了解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收集资料。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所收集的资料仅用于实践研究并被严格保密,敬请放心。

B1.您的性别:()

A男B女

A2.大学毕业以后您可能的选择是?()

A考研B留学C工作D创业

A3.您对创业是否感兴趣?()

A很有兴趣B比较有兴趣C不是太感兴趣 D没兴趣

B4.您参加过创业类的讲座吗?()

A有B没有

B5.您参加过创业类的培训吗?()

A有B没有

D6.您希望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A看创业书籍B老师授课C参加创业计划大赛之类的活动D亲身实践 C7.您了解政府和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吗?()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不是很了解D完全不了解

A8.您怎样看待创业的风险?()

A风险大B风险小C没有风险

A9.如果创业的话您对自己创业的情景预测是一种什么感觉?[多选]()A自信B迷茫C有压力D其他

ABCDEF10.您认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多选]()A专业知识B实际能力C政策环境D市场环境

E资金条件F社会经验G其它

BC11.您觉得作为一个创业者最应具备哪种素质理论基础?()

A较好的组织能力B具有专业知识的背景

C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D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BC12.如果您打算创业,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A实现个人价值B挣钱多C不受约束D就业压力过大

A13.有了创业的想法,您会不会积极地付诸行动,开始为创业做准备?()A会B不会

上一篇:钢笔字粉笔字培训下一篇: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促进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