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质量管理研究现状(9篇)
1.项目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篇一
2.1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在当前国际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主要是存在着以下几种类型:①设计-招标-建造模式,这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管理模式,也是最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②建设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我们寻找到合适的建设单位进行工程项目建设和工程监督管理,并把各项工作进行阶段的划分,从而一步步完成工作,对项目进行科学高效地管理。③设计-建造管理模式。④设计-采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2.2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近些年来,全球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跨国公司也大量涌现,这些都有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这种经济背景之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也呈现出了与以往大为不同的特点:①项目管理变得更加合作化和全球化,国际间的合作也大量增多。②项目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而且相关的科学概念也已经深入到了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③项目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专业化,工作人员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愈加深入。
2.项目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篇二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方法,现状
日趋规范的市场条件下,低成本竞争是建筑企业重要的竞争手段,而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则是建筑企业获得利润的保证,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高企业效益,有针对性地对项目成本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消除偏差,实施主动控制,保证实现项目成本目标,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在工程实践中都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在研究分析以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以下对成本管理较为有效控制方法与措施。
1 运用专家成本及回归分析法,科学合理确定建筑工程成本的造价
1.1 专家成本法
在国内外,工程招投标已成为确定工程项目成本价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国评审成本价的方法常用的有四种:(1)专家成本法;(2)平均报价下浮法;(3)单价评审法;(4)总价评审法。其中专家成本法是指:评标专家依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本人的职业经验及判断能力,分别给出该工程的成本价(每个专家成本价不等),去掉最高的与最低的价格后再进行平均,以专家平均价作为社会平均成本价(但不是个别成本)。用此价格去衡量投标者的总报价,投标者的总报价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价,认为此投标报价有低于成本价的嫌疑,此时用报价风险评估修正模型或一组风险评估修正系数对此报价进行评估性修正,形成了综合专家成本意见及风险大小评估的评标价,若投标价高于专家平均价则仍然采用原价格作为评标价,评标价接近专家平均价的确定为中标人。但中标价仍为投标价而非评标价。
上述方法,其确定或评价工程项目成本价的基础都建立在现行政府颁布的定额或是信息价之上,缺乏对历史类似特征工程的数据依赖,使得每一个新项目都是一个孤立的项目,都依赖于政府的定额和信息价上。特别是专家成本法在评标中如果仅依据个人的职业经验及判断能力给出工程的成本价(成本不一)是相当困难的,也是定性的,任何定性的东西都带有个人偏袒性,缺乏科学性。但是,一旦评标专家采用一种科学量化的方法,凭借其丰富同类型项目数据的来源优势(同类型项目成本价的数据),就可以科学合理确定工程项目成本价。
1.2 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参数模型法的一种,它建立在对客观存在的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识别项目成本与项目特征之间的关系,即识别项目成本的动因,找出项目成本(因变量)与项目特征(自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线性回归方程为:Y=a+b X,其中X为施工项目建筑面积,Y为换算后总造价,a、b为回归系数。其中
Xi为具有工程特征(框架结构,平屋顶,静压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基础,砌筑工程为多孔砖、空心砖,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的不同项目的建筑面积,Yi为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
回归分析法计算值与实际预算值偏差仅为1%。由此可见,如果工程项目特征类似,且具有较丰富的历史资料(相应的工程成本价),则采用回归分析法计算得出的价格再经专家经验调整系数整合后确定工程项目成本价的方法就不失为确定一种行之有效、科学确定工程成本价的好方法。
2 应用价值工程,提高建筑工程产品价值,促进传统产品价值革新,培育和形成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1 价值工程的原理
价值工程的目的是力图以最低的成本使产品或作业具有适的价值。因此,价值、功能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价值=功能(或效用)/成本(或生产费用)
数学公式可表示为:V=F/C。
确定价值工程重点对象:某个评价对象的价值系数等于其功能评价值与实际成本之比,即Vi=Fi/Ci。
其功能改善期望值等于其实际成本减去其目标成本,即
ΔCi=Ci-Fi。计算出的价值系数只能出现三种情况,即Vi=1,Vi>1,Vi<1。成本改善期望值ΔCi的数值也只有三种情况,
即ΔCi=0,ΔCi>0,ΔCi0。根据所得出的计算结果,原则上选择价值系数Vi<1且成本改善期望值ΔCi>0作为价值工程重点对象。但对于价值系数Vi>1的研究对象也要进行具体分析,看其是否存在功能不足的现象。
2.2 价值工程的应用过程
(1)选择价值工程活动对象。采用经验分析法确定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价值工程的活动对象。邀请不同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确定价值工程活动对象分析,最后确定价值工程活动对象。
(2)功能系统分析。为了能够明确对象的功能水平,为方案创造提供有利条件。要对价值工程活动对象进行功能定义、功能整理,并绘制功能系统图。通过功能系统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每个功能所具有的作用和地位,发现不必要功能,找出提高价值的有效途径。
(3)功能分析评价。①确定评价对象的功能评价值,计算功能指数。由经验丰富的专家,按评分法,各自对其价值工程活动对象一级子功能重要性进行打分,汇总计算,确定功能指数。②确定评价对象的成本,计算成本指数。③计算各评价指数的价值,确定改进对象。当功能的价值指数远小于1.0,其实际成本偏高,可能存在功能过剩。因此可将次功能作为价值工程的改进目标。
2.3 价值工程的应用范围
在施工队伍的选择上同样可以应用价值分析的方法。对施工队伍的选择进行价值分析,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本项目中哪一支施工队伍最适合,优势、不足分别是什么;该项目管理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是什么;克服措施是什么;紧缺的关键工种是什么,怎样解决。已定队伍配备方案将达到怎样的效果,如何进一步改善。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应充分注意工程施工的特点,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做好调查研究,情报收集工作。(2)注意分析工程特点,围绕着项目的功用和指标要求合理制定施工方案。(3)注意从工程项目的功能要求出发,合理分配资源。
价值工程的主要活动对象应放在对设计的进一步优化、施工网络优化、劳动力组织优化、材料供应优化、施工机械设备优化等工程上,明确了在建筑工程中应以实现产品功能为核心,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
3 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目前世界上在计算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费用时主要采用的是寿命周期成本法(LCC)。寿命周期成本法(LCC)是指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所有成本,包括初投资、置换、运行、维护、维修和报废等费用,通过选择贴现率把未来的成本价值贴现为与之等值的现值累加起来。这一成本总和可以表现为现值,也可表现为年值或终值。
式中:T为建筑物的使用总年数;Qn为第n年的投资额,1≤n≤T;i为资金的利率,可取年利率。
资金终值和资金净现值概念相似,通过一定的基准率对净现值进行折现,从而可以得到终值,净现值是指在项目经济寿命期内(或折旧年限内)将每年的净现金流量按规定的贴现率折现到计算期初的基年(一般为投资期初)现值之和。净现值计算的理论基础是资金具有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以从两方面理解:(1)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的价值会得到不断的增加,即资金增值。资金的运动是伴随着生产与交换进行的,生产与交换活动会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其表现形式即资金的增值。实质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剩余价值。从投资者角度分析,资金的增值具有了时间价值特性。(2)资金一旦用于某项特定的投资就会放弃其他消费。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资金的时间价值表现为放弃现在消费,而对将来价值的补偿。
可以运用上述公式可对工程建设网络图进行优化,优化的主要思想为资金时间价值核心思想,即把占用资金量大的子项目尽量向工程后期推移,从而降低建设期的贷款利息,节约资金。即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运用资金时间价值理论对房屋建筑项目每年投入进行合理的优化,把占用资金量大的年费尽可能的向后推移,以降低全寿命周期的成本。
4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一个长久的课题,有效的成本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这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系统控制的过程。本文介绍了三种有针对性地进行事先控制、主动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希望能在实际操作中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提供有力的启示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黄贻海.基于价值工程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09,35(3):239~240.
[2]马楠,马桂芝,李明哲.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3]陆青翠.基于回归分析法的工程企业成本价的计算[J].福州大学学报,2008,(6):23~26.
[4]王治宪,金萃.关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与思考[J].电力学报,2008,2(23):127~129.
[5]杭燕良.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科技资询,2009(3):79.
3.项目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篇三
关键词:公共建筑 公众参与 信息管理 听证制度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176-02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大量的公共建筑 项目在全国各地展开,占据了重要地位;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基础设施、崭新的城市 面貌,并印证了中国经济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1.公共建筑的含义。公共建筑(Public Building)是指具有公用性或公益性的建筑,主要 包括办公建筑、商业 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等建筑。因此,只要是一般大 众有权使用的都可以归为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又称大型公 共建筑。
2.公共建筑项目特点。公共建筑项目的基本属性是“公共性”,此外还具有占用土地量大, 耗费的资源多,公众影 响力大等特点。每一项公共建筑都是一次运用公共资源改善城市综合条件的机会,也是公 共建筑的任务。基于此,对于公共建筑项目的管理就是如何使项目通过公共决策、满足公 共需求、接受公共监督的过程,并协调好社会目标、政府目标和项目其他利益相关方目标之 间的关系。
公共建筑是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密切相关。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成 败,对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何认识公共建筑项目中的管理问题,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是摆 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综观我国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发展史,从20 世纪50年代末开始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经历了初创阶段、形成阶段和推广阶段,目前已经建立起对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一整套理论 和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公共建筑项目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
1.公共建筑项目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公共建筑项目涉及对公共资源的运用,故在决策时应体现民意。我国不少地方在进行公共建 筑项目决策时,公众参与机制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公众参与的渠道不通,参与形式单一。很多项目从立项开始到建设阶段都没有设置 任何渠道倾听民众意见,或者虽然设置了反映渠道却没有反馈渠道,无法形成一种“参与— 反馈—再参与”的循环链。参与的方式也大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召集,公众处于被动参与的 状况。另一方面,公众意见不受重视。更多时候把公众参与演变为一种形式,只是将公众的 意见和 建议作一个收集,对于意见或建议是否被采纳,是否做出反馈却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忽视 民意的结果导致民众参与性降低,而大多时候决策由领导人或领导集体直接拍板,导致一 些公共建筑项目建成后使用效率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公共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不能满足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要求。据统计,我国的建筑能耗约 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全国各类能耗之首。公共建筑项目的 能耗更是高得惊人。一批作为“形象工程”的公共建筑项目片面追求新奇特,盲目追求高标 准,使用大量的高耗能材料,完全不考虑避阳、绝热等措施,忽视公共建筑的实用功能,违 背了建筑规划设计应满足“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
3.公共建筑项目的资金管理能力不足。 公共建筑项目领域的财政资金浪费惊人,究其原因是资金的使用者,大多数情况下是政府官 员,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这些资金资源具有无偿性,因为无论是分配资金的政府部门还是实 施资金的政府主体,他们个人或部门都不需要为这些资金付出任何的成本,甚至不需要对项 目的失败承担应有的责任。正是资金使用的这种无偿性导致公共建筑项目资金的浪费。项目 资金的失控造成项目预算和财务计划失去应有的刚性,难以实现资金预算管理的目标。
三、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对策研究
1.建立公共建筑项目的公众参与制度。 (1)在法律上确立公众参与公共建筑项目的地位。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建设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一条 原则性规定。在公共建筑项目领域,从项目的决策、建造到运行,更多地被视为政府部门及 政 府性质的投资公司的内部工作。公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难以得到体现。因此,建议出台相关 的法律政策,将公众对公共建筑项目的参与权通过系统完整的法律条文进行规定,明确公众 参与权的法律地位,规定公众参与的权利和义务。 (2)规范公众参与的法律程序。 法律程序是指实现公众参与权利和义务的程序方面的规范。从法律角度,对公共建筑项目的 各个管理环节,特别是对公众参与给予程序上的设定,从程序上对项目实现有效监督约束, 以保证公众参与的效果,实现公众参与的目标。(3)建立公共建筑项目的听证制度。听证是 公众直接参与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目前,我国 在公共建筑项目领域监督体系尚存在 一定的不足。建立和完善听证制度是实现项目外部监督的一种形式。公共建筑项目的听证会 应当不是一次性的会议,必要时,在项目进程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进行,且内容和重点都有所 不同。同时,还应当把听证制度列入公共建筑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法定程序中,这样才能保证 各级主管部门给予必要的重视,使听证活动发挥有效的作用。
2.建立公共建筑项目的信息管理。 (1)建立公共建筑项目库。将拟建的公共建筑项目纳入项目库,开展网上评估论证,特别要 考虑集约利用能源、水、土地 等自然资源,坚持较高的环境标准。评估过程不仅要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还要广泛收集民 意,充分体现决策的公共性。经过对项目的可行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生态影响等方面 综合论证,确保通过评估的项目能实现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并且优先获得政 府投资支持。项目库实行网上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每一个入库项目,均在电子地图中标出项 目相应位置。点击电子地图中的项目图标后即可出现项目介绍,主要包括项目名称、主管单 位、项目单位、建设地点、建设内容、投资情况、评估情况等内容,供相关人员查询。
目前,北京已建成北京市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所有在京申请政府投资支持的项目,都必须 先进入该项目库。项目申报、筛选、审核、查询等工作,均在网上进行,经评估论证合格后 的项目方可获得投资。项目储备库还将根据项目成熟程度和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定期进 行更新,实现储备库的动态管理。这种项目储备库的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北京市政府的工作 效率,并且将有限的投资科学合理地应用到最需要的项目。此外,天津、铁岭等城市也成立 了类似的项目库,以提高对公共建筑项目投资的效率。
(2)建立公共建筑项目资料库。 对已完公共建筑项目建立资料库,为新建项目和类似项目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对于已完工程 ,项目的资料收集不仅包括国家规定的各类建设项目备案资料,还应包括各类对项目的论证 和评估资料,即在项目决策与实施活动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分析和评价活动的资料,范围 包括:项目决策阶段,对公共建筑项目进行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环境可行性和运行 条件的可行性等方面的系统分析和论证的资料,即前评估资料;在项目实施阶段,包括实施 情况的报告、项目环境变化的报告等跟踪评估资料;在项目实施完成后一段时间内(一般三 年左右),进行的后评估资料。这些资料的前后对比,可以判断项目的成败和总结评价项目 工作,检验和验证项目前期所作的预测、判断和决策的正确性,同时总结项目和项目管理方 面的经验教训,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提供经验和指导。
目前,我国对公共建筑项目的后评估管理工作较为松散,缺乏政策、法律、法规的支持,导 致后 评估工作走形式较多,缺乏科学性、权威性。我国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后评估体制,建立后评估的规则、程序、方法,建立科学的后评估指标体系,并且尽快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健 全公共建筑项目的管理。
项目库和资料库的信息可以为公众和相关人员提供大量信息,同时信息资料的完善又有赖于 项目各相关方的信息提供,两者之间的关系见图1。
3.建立资金管理的支付链。支付链是在项目生产链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由依据和证据形成 的完整的支付结构,实 现在保证质量和时间基础上的资金控制,从而避免资金支付的失衡和腐败现象的产生。
依据是指项目资金拨付的依据。在公共建筑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依据主要是指各类合同,它 们也是项目实施生产的依据。
证据是指项目资金拨款的证据。
公共建筑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是否符合立项的要求,是否严格按项目管理的要求开展工作, 核心就是看依据和证据是否相符。因此,在支付过程中必须审查:依据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只有当依据和证据均合法有效时,才能形成支付,也才算 形成支付链上的一个环。同时,因为支付的依据和证据都是环环相扣的,因此虚假的依据和 证据都很难出现在支付链上,增强了对资金支付的管理能力。
4.严格开展设计招标和设计评选工作。 在公共建筑项目设计招标过程中,除体现建筑构思外,还应提供实用功能、建筑节能、环境 保护、工程造价及营运成本等专题报告。设计方案的评委专家中应包括城市规划、建筑、结 构、设备及经济等专业人员,避免单纯追求外观形象的倾向。入围的方案应进行公示,在搜 集整理民意的基础上,综合比较,从实用功能、技术手段、环保节能、投资造价以及与城市 传统文化和环境协调等各方面比较,最终选定中标设计,避免领导拍板或者暗箱操作。
四、结语
我国公共建筑项目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在当前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公共项目 管理体制的时期,如果能真正做好公众参与、信息管理、资金管理、合理设计等项工作,那 么公共建筑项目的公众满意度将大大提高,并且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孔志峰.公共项目管理的核心技术[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6(7)
2.李明哲.逐步建立大型政府投资项目听证制度[J]化工技术经济,2004(2)
3.江龙等.法国公共工程投资监督及其启示[J]当代财经,2000(2)
4.王江.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公众参与问题探讨[J]城市,2003(3)
5.杨宇等.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
6.石锦峰.学习美国公共工程管理的体会与建议[J]广东审计,2004(2)
7.李启颖.意大利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管理[J]山东交通科技,2003(2)
(作者单位:杭州制氮机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工商大学工程管理系 浙江杭州 310000)
4.石油企业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篇四
对于石油石化这一特殊行业,石油工程项目有其特殊性,则项目管理的运用也有别于其他行业。该行业项目管理的总体现状是:既有项目管理的新原则,新内容,新组织形式,又有原成建制分公司管理、现场施工的旧影子,其运行机制和组织管理模式存在以下特点:
1.、在项目管理运行机制上实行公司总部决策层、项目部管理层和施工作业层“三层分离”,总部、项目部、负责施工作业的专业公司三者之间各司其职,即:总部负责决策和总体协调,项目部负责管理和具体组织项目实施,专业公司负责施工作业。
2、推行系统化管理,加强总部监督。企业总部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的业务机构或岗位均按照业务系统对应设置,初步形成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
3、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管理效率。如,企业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使公司的总部和项目部之间信息处理网络化,实现了工作运转程序化,提高了管理效率。
4、企业内外各种资源实现动态调配,建立内部模拟市场运行机制,确保公司与项目部之间在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得资源配置上有较大的自由度。
此外,通过大量的项目管理实践和吸收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石油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为项目管理的实施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石油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加快,石油企业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的步伐加快,使得项目管理的进行中也逐渐暴露各种不能适应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有:
1、投资决策责任可追溯性较差。石油企业投资往往是集体决策,这样做虽然是集群体智慧以减少投资失误,但往往由于权力因素,实际上还是以一把手或者主管领导的意志为准,一旦投资失误,责任便相应分摊,可追溯性较差。
2、任务协调主要靠行政命令。受传统承建制管理模式的影响,公司总部、项目部和专业分公司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上、下级的影子,一些任务的协调和执行,还是靠行政命令来执行,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
3、管理思想落后,缺乏竞争意识。很多的项目承担单位存在依赖性,缺乏动力和压力。由于缺乏竞争和合理的招、投标机制,致使“关系户”的现象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质量。
4、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严谨,管理多是靠经验。没有形成一套从公司到项目通用的、真正指导总部与项目部管理的制度体系。实际上造成了制度不能很好执行,项目管理主要靠经验。项目费用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项目进展受到严重影响。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部分原因是因为石油企业的特殊机制存在限制,以及市场经济不够完善所导致,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石油企业的管理思想落后,尤其是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不能很好的适应。
三、解决石油企业项目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1、完善项目经理的选拔和考核机制。首先,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德而用;其次,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应从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拔。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险。要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锻炼,通过继续教育、挂职顶岗等途径,不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水平、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再次,要设置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机构。施工公司一般要设有项目管理部,并由一名副总裁负责项目的计划和执行管理。为使项目管理更专业化还应设立协调部,主要协调项目与外部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使得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经理全身心从事项目管理,并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通过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要防止项目经理自由组阁,形成独立“王国”。
2、加强对成本、质量、进度管理的控制。成本控制上,建立财务账目管理体系,加强目标管理。项目经理部应设专人负责建立项目产能的账目工作,进行单独核算。对工程内部钻井、采油、地面、生产准备等区块,实行资金切块管理,分别建帐,做到账目清晰,界限明确。在质量控制上,加强质量管理意识,强调质量管理重要性,严格按照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办事,提高人员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进度控制上,要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使用里程碑计划。里程碑计划的好处在于可以率先完成并展示客户期待的重要功能,可以按照阶段进行整合以降低项目末期联调的风险和压力,可以进行小范围的纠错和评估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有清晰明确的里程碑报告便于控制项目进度资源和质量。
5.企业项目管理发展现状初探 篇五
进行管理手段的革新对于每一个行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只是盲目的套用现成的成功经验而不根据国情以及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注定是不能成功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要求也多样化,为保障各行各业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但是我国在项目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主要探讨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为保障竞争优势而可以采取的项目管理革新的措施。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项目管理;管理革新
需要项目管理公司进行管理项目落地的本土化实践,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再根据管理项目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与此同时,对于项目管理经验的实施还需要将目前我国项目管理所制定的实施政策予以考虑。
一、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项目管理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项目管理也迎来巨大的挑战。以往的项目都是较小的项目,因为国内的资源较少,因此我国的项目对于项目公司都没有挑战,其实早期的小项目也需要经过管理公司的不断研究才能完美完成,随着时间的打磨,经验的不断增长,我国的项目管理公司已经步入成熟期。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很多国外项目涌入中国,很多不同的要求使得我国的项目管理公司面临困境,工期的不断缩短、项目价格的不断降低、项目完成的好坏、数据的管理、众多工具与软件的应用都是问题所在。项目的开展分为四个方面:竞标成功、项目计划、工程实施、最终验收,这几个面哪一个都是重点。
首先一个公司只有具备优秀的能力才能将项目争取到手,无论是公司给出的价格、工期、允诺的效果都是各个项目给出者所需要考虑的问题;项目计划是一个需要人才与经验的步骤,因为一个计划需要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而后制定计划,一旦出现问题,整个流程都要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和有经验的人员一同操作才能更有保障;工程实施就需要实施人员根据计划进行,那么一旦遇到问题能灵活应变就可以不过多的耽误工期;最终验收是项目给予公司的工作,最终的项目完成要与原本公司承诺的一样,否则对整个公司的信誉以及业务能力都会有影响。
我国目前的项目管理现状就是可接小项目,但是利益小,而对于国内外的大项目却又没有信心,以往我国项目管理使用的是“统筹法”,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目前对项目管理的理念、运行模式都有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很多学者更是针对于此进行专业的研究。
二、我国项目管理的`不足
尽管目前我国项目管理运用了很多的管理方法,比如:法人制、竞标制,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国外的项目都流入中国,但是我国目前的项目管理现状却没有能力去承办,严重损害到我国的利益,因此项目管理革新迫在眉睫。
1.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
项目管理是很复杂的,并且因为更多学者的重视,因此共分为九大知识领域:综合项目管理,是对各个阶段的平衡管理,因为整个项目会有很多不同的要素,如果不能对这各个方面都妥善安排,那么就达不到满意的效果。现在的管理公司虽然在各个阶段有管理人员,但是目前尚未有具备综合管理能力的工作人员,对项目发展很不利;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所包含的范围是整个项目涉及到内容,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安排会给项目的顺利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时间管理,顾名思义,一个项目完成的时间是必须有保障的,否则对财力、物力以及人力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不能有专业的人员安排管理时间是不可能在项目时间内完成的,我国目前的项目管理在此方面还有欠缺;项目成本管理,一个项目会花费很多的成本,无论是在材料上,还是在施工队伍上,成本需要在项目开启之前就计算好的,专业的管理人员不仅能妥善处理计算成本,还能为公司赢得利润;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方面,其实是项目管理公司最为看重的地方,无论是施工的团队、项目的负责人等都是要经过层层调查与排除的,因为现在的“豆腐渣”很多,从中不顾项目安危的人很多,因此在人员的选择上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项目采购管理是项目质量的基础,因此项目质量的管理人员在某一方面可以监督采购人员,也可以说两者的联系更多一些;项目沟通管理是针对于整个项目团队中的各个阶段管理人员之间、项目与项目给予人的沟通等,促进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风险管理,这一管理是将此项目的不利因素、中途会遇到的问题,建成后的后期服务等具体的分析,是项目管理中串联整个流程的所在。以上九个阶段可以很好的将项目管理中所需要的管理进行具体而又全面的阐释,那么目前我国项目管理中的不足就是缺乏这些阶段管理人员或者是每个阶段当中管理人员的职责混淆,无法清晰且有计划的进行管理,再有就是很多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总而言之,无论哪一步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项目产生影响。
2.政府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上文提到除去项目管理本身的问题,政府对此的政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政府过多的为上级服务,可能忽视了下级各方面的需求,对整个市场也有不小的影响。政府服务群众的意识还不够。因为政府是为之前的计划经济而一步步改革而来的,虽然不同于以前的过度计划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不够灵活,或者说是缺少对很多企业的扶持意识,使得很多企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政府缺少扶持企业,促进其发展积极发展的意识。地方政府容易忽视地方企业,其实政府帮助企业加强实力,提高竞争力是一举两得的事,地方经济提升,不仅有利于政府还能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提升。
三、我国项目管理的革新
我国的项目管理存在很多不足,笔者根据调查分析出以上问题,总结了几条革新方法。
1.项目经理的考察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的领头人在项目管理期间所有的人员都供其调配,所有的问题都要解决,因此对项目经理这个职位额度人员一定是非常严格的。很多时候都会选择有经验的人进行,但是目前的大环境已经不是以往小型项目经理就可以掌握的了,固有的传统思维不仅不会有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还会产生反效果。因此一定要对项目经理进行考察,多方面引进人才。目前项目经理已经需要通过考试来获取相应的资格,所以不需要过多不放心的、没有能力的项目经理,只是需要实践经验去补充自己工作能力上的不足。项目主要使用工具的普及。在整个项目管理中所有的细节都是要得到重视的,比如某些先进的管理工具,要对不熟悉的人员进行培训,才不会影响项目的正确进行。
2.政府出台相关的项目管理政策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项目管理政策的扶持力度,积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将项目管理落到实处,实现对项目竞争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结束语
本文着重分析在现在的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我国顺应时代潮流对项目管理方法所进行的革新。对项目经理的考察、培训、选择是整个项目的重点,积极启用新进人也是项目管理革新的关键点,虽然存在很大的冒险性,但是如果各个阶段的管理人员到位,即使最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不会出现过大的损失。需要各个环节的管理人员各司其职,与项目经理协同合作。与此同时,为保障项目管理的完美落地之后的延续性,需要政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监督、管理措施的颁布以及实施,切实促进我国项目管理革新发展进步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小钢,夏洪胜.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政府管理创新[J].开放导报,2004,(6):95-97.
6.PM项目管理的现状与发展专题 篇六
曾有很多项目管理的发骚友慷慨坦言,要看到一切皆是项目,项目决定命运的一天,我们为之欢欣鼓舞,在心跳之余,我们又回归到原来视角,不禁会问,到底这样的世界是怎样的情形?
教科书中往往在项目管理定义之后推出项目的定义,因为离开的我们对项目管理价值的认知,我们不知道如何来确认什么算是项目。
问题由此产生。
难道是因为我们用特定的方式和工具去做了一些管理动作,才使得某些事件更符合项目的范畴吗?
我们无法将项目的目标与项目的价值最大化画上等号,即使是项目管理做的非常完美,项目完全达成目标,在这样的情形下,依然会有项目价值的浪费与偏离初衷的情形存在。
在我们的操作层面上以及对项目管理的定位上总是存在一个疑问,如何才能做到让项目管理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企业战略重心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紧盯项目的成效。
古代国人有一个理想化的构思,就是社会的无为而治。项目管理是不是同样存在这样的理想化阶段,我不得而知。现在我要考虑的是,如果存在这样的无为的项目管理方式,需要怎样的条件去实现?最少应该是在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都按照项目的特点和项目管理的规则在工作,在我鄙陋的想象中,中国国情下的今天,还是很难想象这样美妙的场景的。
当我们立足现实展望理想化的项目管理时,有很大的一条鸿沟横亘在两者之间。巨大的反差就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的空阔的舞台,这是当代人的重担,也是一种庆幸。很多有才干的人都会有怀才不遇的感慨,如果是从事项目管理的行业,至少这一点是可以从分满足野心的。
我们考虑将项目管理提升档次和进入核心的层面,首先要考虑一下三点:
一、管理的技能上成熟,充分满足目标及社会价值或企业战略的实现;
唯有如此,企业管理才能够作为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引起各个决策层面的关注,将项目管理日常化,并与日常运作有机衔接。
7.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现状 篇七
1 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
项目管理以各种方式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建设项目和工程项目, 计算机项目, 组织变革项目, 甚至家庭生活中的社交项目。事实证明, 有效的项目管理能够提升项目绩效30%, 甚至更多, 从企业角度来说, 提升绩效30%意味着我们每花费1000万元就可以节约300万元, 从国家的角度出发, 项目绩效如果有30%的提升, 就意味着原来国家8%的增长率可以变成10.5%的增长率。企业要想可持续性增长, 必须依赖于“项目”的创新活动。
1.1 什么是项目?
项目是为完成某个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任务。是为得到某种结果而付出的努力, 是将某些相互间有联系的活动结合起来的努力, 是有确定的起点和终点的努力, 是一种独特的努力。用《财富》杂志的话来说, 一切商务活动都可能化为项目。
1.2 什么是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 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业主的目标为目的, 以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为基础和以项目为独立实体进行经济核算, 并按照项目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传统观点认为, 项目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单纯地完成既定的任务。从本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扩展很大, 项目管理者不再仅仅是项目的执行者, 而是要能胜任其它各个领域的, 更为广泛的工作和具有一定的经营技巧。美国项目管理学会 (PMI) 已提出了关于一个有效的专业项目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几个方面的基本能力:范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时间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综合管理等。
1.3 项目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项目管理是面向成果的 (关注任务的完成) , 是基于团队工作的, 是借助外部资源提供跨职能部门的解决方案, 是具有通过借助外部资源以有效降低成本等特点。
2 项目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
项目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处理, 需要各种图表, 需要在施工前做好规划、编制好计划, 需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反馈真实的记录, 需要执行过程中对计划进行不断的调整, 这些具体工作的实现过程, 同时也是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 是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过程。没有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就谈不上高水平的项目管理, 对于大型工程项目尤其如此。
2.1 项目管理软件的两种应用形式
一是以业主为主导的统一的项目管理软件应用形式。采用这类形式的往往是大型或特大型工程项目。要做到事前针对项目的特点和业主自身的具体情况对项目管理软件 (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的应用进行详细地规划, 包括应用范围、配套文档编制 (招标文件、合同、系统输入输出表格、使用与审查细则等) 、各类编码系统的编制、信息的标准化、工程项目管理网络系统的建立和相关培训工作;在应用的准备过程中, 建立实施时数据和文档的申报、确认、审查、处理、存储、分发和回复程序, 并在合同文件中用相应的条款对这些程序的执行进行约束。
二是项目的某个参与方单独或各自单独应用项目管理软件的形式。这种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形式目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工程项目的某个参与方自己拥有完善的面向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 能使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方较其他参与方有更高的效率, 能掌握更多的信息, 能更早地预知风险, 能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快速响应, 使其在各个参与方之间处于一种有利的地位。
2.2 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意识上的问题。有些企业不愿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上增加投入, 认为软件价格过高, 而且其应用不仅在短期内不会带来效益, 还会增加负担。在这种指导思想下, 企业很难把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变为企业的主动自觉的行为, 即使在某些项目上使用了项目管理软件, 也经常是在项目的甲方或上级领导的要求下使用的, 保证不了使用效果。随着与项目管理软件相关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成熟及成本下降, 会使企业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意识上的问题将不成为问题。
二是使用深度和使用范围方面的问题。目前, 很多企业都拥有了各种各样的项目管理软件, 但由于存在认识水平、重视程度、管理基础、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软件在各个企业和各个项目上的应用水平和应用深度有很大的不同。水平高的企业或项目拥有一整套完整的项目管理软件应用规范和与之相配套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规章制度和相关规定, 在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上得心应手。而相当一部分项目和企业对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仅仅局限于一个比较浅的水平上, 这里除了有硬件方面和人员方面的因素外, 很大程度上还在于这些项目和企业的意识、管理基础和管理水平与项目管理软件应用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大部分企业和工程项目的参与方应该着手解决, 将企业和项目的管理与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相互融合, 实现企业和项目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优化。
三是项目管理软件在项目和企业中的应用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 往往是企业的中间技术层, 或项目的某个参与方, 尤其是设计单位和业主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 采用了一些项目管理软件, 但企业的决策部门或项目的其他参与方在这方面很薄弱, 这种不平衡状况的存在也直接影响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效果。
因此在项目筹划阶段, 首先要弄清这个项目是什么项目, 大概做什么事情, 是谁提出来的, 目的是解决什么问题。在国内很多客户都很不成熟的情况下, 千万不要根据项目的名称望文生义地去想象项目的目标。前期了解情况越详细, 项目的风险就越小。其次要弄清这个项目里牵涉哪些方面的人, 如投资方、具体业务干系方、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方、技术监督方等等。很多项目里除了业主单位的结构很复杂以外, 还有一些其他单位也会牵涉进来, 如项目监理公司、业主的行业主管机构等。项目经理需要了解每个方面的人对这个项目的看法和期望是什么。事先了解各个方面的看法和期望, 在做项目碰到问题, 可以就每件事情分析哪些人会在什么方面支持你, 哪些人会出于什么目的反对你, 从而提前准备联合朋友去对抗敌人, 让事情向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摘要:软件行业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新行业, 管理上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而项目管理应该说对于软件企业, 尤其是那些以应用开发为主的软件企业, 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 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8.项目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篇八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各项财政体制改革政策的逐步推行与实施,各行业、各领域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仅就当前国内科技项目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 科技项目 财务管理 现状 对策
科技项目一般是指国民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创新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通常来说,科技项目的申报和立项等环节都需要国家科技部门审批,鉴定和进行备案。那么,科技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就要通过财务管理目标来体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如何,又要通过财务管理措施来衡量,所以,财务管理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国内科技项目财务管理的现状
由于我国科技项目发展的历程并不长,财务管理水平相当有限,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财务管理方面确实存在着缺陷。当前我国科技项目的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开支随意性大、账目设置和保管不规范、财务管理人员不固定、具体管理工作不严谨等问题,可以说我国目前科技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跟上我国新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形势。
作为国家大力支持的科技项目,为了能应对金融危机以后新的经济形势,必须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加大财务管理的力度,用新的手段和方法,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研究和分析,促进科技项目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科技项目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也是最为重要原则,即为“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贯穿于企业的全部财务活动。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统计过程中,要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花费的成本与所取得的收益的对比结果。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将所发生的生产经营成本与其所取得的经营收入进行比较,避免出现“沉没成本”。
第二个原则:资金合理配置原则。科技项目中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具有充足的资金,并且使各种资金保持在合理的结构和比例范围内,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科技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科技项目要能够筹集到保证其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而且使这些资金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关系,这样才能使得科技项目顺利进行。
第三个原则也是不容忽视的,即资本的时间价值原则。在筹集资金时,要明确筹资方案的资金成本、利润分配方案、投资政策选择等。在财务管理中应付账款付款期的管理、存货周转期的管理、应收账款周转期的管理都体现了资本的时间价值原则的重要性。
第四个原则:收支积极平衡原则。收支积极平衡原则要保证企业的一定时期内,资金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平衡状态,要增收节支,缩短生产经营周期,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合理调度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使科技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提高科技项目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无论是哪个企业,无论是什么样的项目,企业关心的问题都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企业付出的各类成本和代价是最终能够产生多大的效益将影响到这个项目能够否立项、实施。所以一定要重视科技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科技项目的全过程要进行财务管理和控制。严格控制科技项目的成本付出和前期预算的差异,用这些信息来引导企业管理者的项目决策。另外,预算还可以起到对科技项目考核与分析的作用。通过对科技项目成本和效益的财务分析,并且将分析结果与前期的预算相比较,就可以找出两者的差距,将差距量化作为科技项目后期考核分析的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分析原因,为企业进一步分析投资效果等提供重要的实践依据。
(1)前期预测、决策与分析。企业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确定所选项目应该达到的目的、规模。相关生产、科研部门根据自身实际研发能力,结合市场调查,筛选合适的研发项目,经企业管理者召开有关部门研究确认,由预算和财务部门共同编制预算报告确定资金来源、预测资金投入的保证力度以及项目完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运作过程分析、控制。企业决策者权衡风险、成本投入、收益三者之间关系,做出实施决定后,生产管理部门及时拟定一个符合总目标前提的有方向、有步骤、分步实施的执行计划,预算和财务部门根据计划确定一 个包括至少有近期、中期、完成三个时段内容的进度和经济指标表,即预算明细表。表中列出各进度时点所需支出的各单项费用控制额、大中型设备投入额等,作为监督实施过程的依据。分析过程中,要注意预算未列和当时暂未发生,但已可预见、极有可能发生的支出,即可能性支出。要认真分析此项支出的成因,以及对企业投入的影响程度,及时编制调整预算,数额较大的应重新评估,做出评估报告,作为分析报告的一部分同时提交企业管理者。(3)中期评估与决策。今天的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适时调整企业的战略战术,来满足市场的多变需求。科技项目开发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复杂性工程,在研发过程中最不好解决的就是市场变化的问题,因此,把企业为了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中期评估与决策尤为重要。(4)竣工考核与评价。建立研发激励机制可以影响开发效率,将报酬与效果挂钩,作为激励的一个支点。竣工考核是对科技项目投入的综合评价。考核以预算为基础、实际开支为依据,兼顾市场变量,公平、公正,进行客观的评价。
四、结束语
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和国际形势,我国企业不断调整发展模式,迎合了新的经济态势,在科技项目的财务管理中囊括的众多环节,衡量着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所以,要想更好的掌控经济发展状态,就要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的理论系统和实践环节,更好地为科技项目指引方向。
参考文献:
[1]邱丽娟.财务管理实训.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02).
[2]刘剑.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战略的优化.中国经贸导刊.2010(02).
[3]金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5).
[4]刘金奇.浅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及联系.科技资讯.2006.27.
9.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九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迅猛发展,这就为我国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令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由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的情况下,在项目管理上跟不上新形式的发展,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而影响了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因此,急需对我国建筑市场的项目管理进行规范管理,以适应当前建筑的新形式。
二、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体制也有许多计划经济的烙印,建筑项目管理水平落后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方法落后,组织措施不得当,人浮于事,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经济效益低等等方面问题。
(一)、管理模式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原来计划经济的.烙印:管理模式僵化,管理方式单一不合理的形象仍然存在。这些现象的存在已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运行,导致建筑企业的管理呈现四不象的情况,在这种管理的态式下很难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这一点在我国一些大型建筑企业内非常明显。工期制定方面:对工程的总体规划不能以现实为根本、为基础,因此所做出的一些计划就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往往是凭借以往的经验来制定工期。一旦遇到一些临时状况很难做出应对措施,这样就会使建筑工程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且不能收到较好的口碑。控制方面:企业内部对控制缺乏一定的衡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大部分情况下依赖主观臆想和经验判断。控制和检查工作的先后位置颠倒,致使一些问题不能得到事前的解决,面对检查所出现的问题,很难做出统计分析和定性判断,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补救等措施也没有做到位。材料采购方面:集中采购是建筑企业的主要采购方式,这种采购方式灵活性不足,不能很好地根据建筑企业的需要,且所需的建筑材料一次购入量太大,既占用了建筑场地,又占用了资金,无疑为建筑企业增加了较大的负担,况且建筑所需的零散材料又得频繁采购,这样不但增加了采购成本,还浪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二)、人员素质现状
我国的建筑企业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且人员安排也欠合理。首先,我国建筑企业队伍中高学历的人员不多,大部分人员是大、中专学历;其次,众所周知,建筑企业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但建筑实际中很多都是农民工,他们文化程度低,如果不经任何的培训就上岗,那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目前一些建筑企业较倾向于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若轻视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也会严重致使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不仅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还可能出现安全隐患。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改革现有管理模式
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企业更是这样。基于目前一些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相对滞后的现象,要想真正保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使我国建筑企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就需要进行创新。改革现有的建筑企业管理模式,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纳入企业管理之中,在建筑企业中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让科学管理为建筑企业服务并且真正在企业中起到作用。
1、管理理念的改革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企业的经营模式及管理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同以往的传统体制相比更多的体现了市场的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润,执行的是科学化的管理,是在创新中求发展的管理。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是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只有经营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时代的发展,一个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2、体制的改革只有在合理灵活的体制下,我国建筑业才能得到游刃有余的发展。一些旧的体制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约束了企业的进步,这时候就要有变化。要根据市场的情况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可以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经济的体制特点,以使我国建筑业的生产力组织方式与其自身的活动规律更加适应。
3、管理技术的改革管理技术应实现先进化和科学化,例如现在网络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使工程管理更加系统化,可以使用统计技术实现对工程资金的有效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还可以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绩效考核来总结建筑工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有哪些收获,存在哪些不足和差距,以总结经验或找出原因,争取迎头赶上。
(二)提高人员素质
基于我国建筑行业现状,我国的用工情况现实,提高建筑人员素质是必须的。在建筑企业的管理部门人员要趋向于专业化,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经过专业培训后才能上岗。只有这样,管理部门人员才能根据项目总体规划对工程进行质量管理,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另外,建筑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人员素质培训机构,进一步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针对项目管理层面还可以实施绩效管理来衡量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促使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建筑项目管理也更加合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项目质量管理研究现状】推荐阅读: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对策研究论文09-06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论文10-04
项目安全管理现状分析09-08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论文08-25
项目质量工作管理办法06-21
项目法人质量责任制度07-26
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报告10-24
it项目质量管理计划08-07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总结11-08
项目实施质量承诺书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