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浅析

2024-10-10

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浅析(共14篇)

1.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浅析 篇一

惠元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项目实施报告

一、项目计划

泰和县惠元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集繁育、养殖、销售等技术服务为主的专业合作社。

1、新建200㎡的母猪栏舍一栋。

2、购置母猪高床分娩设备10组。

3、计划每栋猪舍安装二台环保空调。

二、项目实施1、200㎡的母猪栏舍已经建好投入使用中。

2、已经购置母猪高床分娩设备16组已经投入使用。

3、目前猪舍已经安装4台环保空调。

三、项目实施后效益

1、改造了现有猪舍的环境,确保生猪生长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按现有存栏500头的生猪计算,每头猪每天多长0.6斤肉,一天的效益就增加300斤肉。根据当前市场价8 元/斤计算,折合人民币就是每天增收2400元。

2、购置了母猪高床分娩设备16组,提高小猪的成活率可以节约人工,以每头母猪多成活1头小猪计算,一个月可以增收1.2万元(以现在30斤小猪每头400元计算),而且可以节约人工成本。

2.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浅析 篇二

1 生猪规模养殖的现状

1.1 规模养殖场粪便污染面临的挑战

生猪规模养殖场粪便产生量大、集中。利用先进技术对粪便污染处理, 运行成本较高。目前信丰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沼气工程。即粪便污水进入沼气池, 通过沼气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排放。 (2) 干湿分离排放, 部分规模养殖场采取干湿分离排放, 干猪粪出售给其他种养农户, 污水直接排放到沟渠及水塘。 (3) 简单处理发酵后排放, 部分养殖场挖一些池塘, 采取一次沉淀、酸化、发酵后排放。上述 (2) 、 (3) 种粪便排放, 对周围环境污染严重, 危害人畜健康。

1.2 生猪价格波动大面临的风险

生猪养殖业属于鲜活农产品, 不能长期存放, 只能随行就市。但由于生猪生产周期长, 可能面临生猪价格下跌亏损的风险, 影响规模养殖户积极性。

1.3 规模养殖户管理不善, 影响效益

养殖场在建设过程中, 规划和布局不够合理, 有些在禁养区兴建规模养殖场, 需关停拆迁, 造成浪费。生猪养殖管理不善将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在规模养殖中, 生猪疫病防控难度大, 因疾病导致生猪死亡也影响了生猪养殖效益。

2 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的途径

就目前生猪规模养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必须采取相关的方法和措施加以改善。要强化对养殖场粪便污染的治理, 健全监管机制和体系,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管理, 促进生猪规模养殖的平稳健康发展。

2.1 统筹兼顾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的代价来获取生猪规模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发展。针对生猪规模养殖粪污治理成本较高, 以项目为载体, 加速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一是充分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 对规模养殖场进行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按项目要求兴建沼气池等设施, 经沼气发酵排放。二是要科学规划养殖区域, 在禁养区的要一律关停, 在可养区、限养区的要达标排放, 未整改到位的规模养殖场要限期整改。三是依靠科技, 在实施粪污治理的同时, 综合利用, 变废为宝。信丰县是“全国脐橙之乡”, 可积极推广“猪—沼—果”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 提高养殖效益。

2.2 强化生猪需求与价格预测预警

生猪价格波动影响规模养殖, 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 由于生猪价格下跌, 养殖户亏损严重, 阻碍了规模养殖户的积极性, 为此, 政府有关业务部门要发挥市场调控作用, 强化生猪生产、销售、出栏、价格等方面的预测, 及时发布信息, 国家运用生猪收储手段, 补贴政策等来平衡猪价波动, 稳定生猪生产, 促进生猪规模养殖。

2.3 加强生猪规模养殖管理

3.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浅析 篇三

关键词:生猪养殖业;需求预测;GM(1,1)模型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448-04

收稿日期:2013-12-02

基金项目:江苏省经信委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子项目。

作者简介:洪琼(1983—),女,安徽六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区域经济管理研究。E-mail:hong6947@163.com。猪业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畜牧业的主导。我国是世界生猪养殖大国,养殖的生猪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世界上每10头生猪中我国便有5头。2012年我国生猪出栏量达69 628万头,存栏总量达47 492万头,且出栏量的增长幅度较存栏量快,猪肉产量由1976年的3 158万t上升至2012年的5 335万t,基本保持稳速提升的趋势。30多年来,我国养猪业实现了生产总量持续增长、生产方式逐步转变、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明显改善、经济地位显著提升的趋势,成功实现了由农村家庭副业向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的转型,并正向现代养猪业发展。

2012年江苏省猪肉总产量215.9万t,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13位,占全国猪肉总产量的4.5%,虽然比重不大,但是长期以来,生猪养殖业是江苏省农业产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已经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资源之一,是江苏省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大、猪价周期性波动等问题不但给养殖户及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风险,而且制约了猪品种改良、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究其原因,主要是养殖户对生猪市场把握不准,从而造成供需不平衡,因此很有必要对江苏省生猪市场需求进行比较精确的预测。

目前,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的生猪市场进行了研究,他们主要分析了生猪供需及物流需求[1-4]、生猪价格波动[5-6]及影响因素[7]、生产波动与预测预警[8]等。但总体看来,对生猪市场的定性研究方法多于定量方法,而且对于市场的导向性也不是特别明确。本研究利用灰色预测理论 GM(1,1) 建立江苏省生猪的需求预测模型,并对生猪生产的市场需求进行预测,以期利用预测结果指导江苏省生猪养殖企业和农户的生猪生产,从而避免养殖规模的盲目扩大或缩小而造成经济损失。

1江苏省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

江苏省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较好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一直位于全国前列,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畜牧业产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畜牧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主要表现在畜牧业科技进步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畜牧业生产的数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1996—2012年江苏省与全国的生猪年末出栏量、存栏总量及猪肉产量的比较见表1。可以看出,1996—2012年江苏省生猪年末存栏量基本上较稳定,但数量在整体上相对减少;年末出栏量变化幅度较大,在1998、2008年跌入低谷,1998—2003年、2008—2011年的增幅较快,但是总量较1996年增长得不多;江苏省猪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96年的6.20%降至2012年的4.05%,总体呈下降趋势。由表2可知,江苏省猪肉产品在居民肉制品消费中所占的比重由1995年的618%上升至2000年的62.8%,随后在2011年又下降至574%,究其原因,可能是禽类肉制品的比重增加了近64%。

3结论

本研究在对全国及江苏省生猪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江苏省2013—2020年的生猪出栏量及猪肉产量需求进行了预测。从理论上讲,灰色预测模型可以从初始值一直延伸到未来的任意时刻,因此可以对长远的生猪及猪肉产量供给提供决策性依据,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未来各种内外部因素将相继进入系统影响预测结果。因此灰色预测GM(1,1)模型只能得出一定范围内的水平,即灰色界域内的水平,主要原因是生猪生产会受到粮食价格、养

殖规模、畜禽疫情、政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从预测的情况来看,在今后的几年时间内,江苏省生猪的出栏数和猪肉产量需求仍将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但增速放缓。在未来8年内,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年平均增长率将分别为7.12%、5.34%左右,略低于过去17年的平均增长率。预测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江苏省生猪及猪肉产量的变化规律,也符合江苏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冯仕彬. 我国生猪物流及其需求预测研究[D].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6-45.

[2]元成斌,吴秀敏. 基于GM(1,1)的四川生猪及猪肉生产预测分析[J]. 科技和产业,2008,8(4):20-23.

[3]朱晓东,曹杰. 基于GM(1,1)模型的江苏制造业能源消耗需求预测研究[J]. 阅江学刊,2010,2(2):39-46.

[4]Garrido R A,Mahmassani H S. Forecasting freight transportation demand with the space-time multinomial probit model[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Methodological,2000,34(5):403-418.

[5]董玲. 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32-108.

[6]紊颖. 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研究[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8.

[7]陈迪钦,漆雁斌.中国生猪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4):959-963.

[8]张晓东.中国养猪业生产波动分析与预测预警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學,2013.

[9]张怀亮,邱显焱,谭冠军. Forecasting method of fatigue life test data for metal materials[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1(6):873-875.

4.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浅析 篇四

养殖场岗位职责

一、场长:

1、负责猪场的全面工作。

2、负责落实和完成猪场经济指标,负责全场各项成本费用的监

控与管理;

3、负责责制定和完善本场的各项行政管理制度,负责人事任免;

4、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管理,及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主抓场内财务、购销等工作;

5、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落实和完成猪场的各项任务;

6、负责监控猪场的生产情况,员工工作情况和卫生防疫,及时

解决出现的问题;

7、负责编排全场的经营计划、物资需求计划;

8、负责全场饲料、药物等直接成本费用的监控与管理;

9、做好全场员工的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出现

问题及时解决。

二、兽医:

1、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综合防疫和疫病的扑灭措施,并监

督实施。

2、制定免疫程序,指导技术员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3、做好场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4、防止疫病的传出传入,做好场区消毒工作。

5、严格按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规程使用兽药、饲料,防止药物残流。

三、配种、怀孕舍饲养员:

1、认真查看母猪发情状况,利用公猪试情,对符合配种的母猪及时配种,并做好配种母猪的登记记录。

2、检查确定已配种母猪是否怀孕,是否有流产现象。

3、配合兽医检查,分析并治疗未能及时配上种的母猪。

4、搞好圈舍卫生,及时修复损坏的设备。

5、对分娩母猪进行清洗、消毒,及时对仔猪、母猪转栏。生产指标

1、年产胎2胎,配种受孕率85%,怀孕分娩北95%。

2、种公猪年正常淘汰率40%,残次率12%。

3、胎产仔猪9头,存活8.5头。

四、分娩、保育舍饲养员2名

1、查看饮水器、保温灯的使用情况,观察舍内温度变化;高温时

降温,寒冷时保温。

2、观察母猪采饲情况。

3、对刚分娩仔猪进行断脐、断尾、寄养。

4、做好母猪栏位、保温栏常规卫生工作,及时清洗空栏位;并定期进行消毒。

5、及时对仔猪、母猪转栏,并做好断奶记录。

6、填写分娩母猪产仔数、平均产仔数断奶仔猪数的统计表。

7、协助兽医做好小猪的去势,疫苗接种及治疗工作。

8、接受临产母猪,并填写母猪卡。

五、育肥猪舍饲养员5名

1、观察室内通风、换气、干燥、卫生、保温、饮水情况,并定时做好上述工作。

2、观察小猪健康状况,对不健康小猪进行隔离治疗。

3、搞好圈舍卫生,清洗空位栏,并定期进行消毒。

4、对离舍的小猪进行大小调整,协助技术员搞好疫苗接种。

5、做好转栏工作,接受分娩舍断奶小猪,同时做好猪转出工作。

5.生猪养殖规模化是行业发展趋势 篇五

据权威人士分析,猪肉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作为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品,因此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依然是一片光明。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猪肉价格的上涨,使得生猪养殖行业利润大增。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大康牧业在半的业绩报告中就坦言,大康牧业预计今年1月至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至34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0%至120%。在经历了2007年以来的低谷之后,猪肉价格终于开始“扬眉吐气”,甚至后劲十足,许多人对此就持乐观态度。

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生猪养殖行业上来的时候,一种变革正在悄然展开,生猪养殖规模化成为了行业发展趋势。这是因为养殖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投资与产出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状况。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附属投资值相对延长。产出值相对变大。所以说规模化将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

10多年前,我国90%的生猪主要是以散养为主。然而对于散养户来说,近些年来饲料价格不断上涨,生猪疫病在部

分地区较严重发生,市场风险不断加大,而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又较弱,在持续的冲击下,被迫逐渐退出生猪养殖。但也有新的形式出现,随着农业合作组织的出现,农户开始建立合作组织规模化饲养,统一管理,节约成本。有实力的企业,例如大康牧业就和农户形成了规模化饲养方式,向规模化养殖转变。

这些自发性质的规模化发展,完全是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而出现的。在现在生猪养殖行业出现利润较大的情况下,一些有实力的新进企业肯定会多起来。由于新进入生猪养殖的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克服大规模养殖存在的壁垒,因此,目前已经实现生猪规模养殖的大型企业将在未来的行业扩张中占据先发优势,在竞争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

如同大康牧业,尽管他也感到了发展的压力,但是公司并没有盲目的投入资金,扩大规模,而是创新的实行了“公司+基地+养殖大户+农户”的经营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在保证了规模化意外,还帮助了养殖散户。

然而我国生猪出栏数量在5万头以上的企业总生猪出栏量占全国比率仅1%,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仍处于较低水平,并且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6.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浅析 篇六

(调研报告)

近年来,畜牧业正在由传统的小农户散养方式向现代的规模化集约化方式进行转变,在这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将提升养殖水平、稳固养殖规模、预防动物疫病、防治养殖污染、抗击市场风险等就成为了加快养殖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根据我县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一系列重要措施,特别是以实施XX县现代畜牧业“6115”工程和优质生猪“七个一”工程建设为重点的畜牧产业化纳入了政府确立的重点建设项目,必将全面提高我县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全力实现绿色品牌战略,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在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生产发展上水平、上台阶。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幸福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在基层工作的经验,通过与农村现实情况相联系,认为:根据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形势,把生猪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应该说,这找到了提高我县畜牧业综合生产力和行业竞争力的有效突破口,能全力打造国家优质畜产品战略保障基地县,并可以通过实施畜禽良种工程,促使畜禽数量、质量和养殖方式进一步提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是切实可行的和必然的途径。

一 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的意义

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是畜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全县生猪养殖速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对建设“中国幸福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生猪产业是促进畜牧业优势地位的重要途径。建设生猪养殖小区是畜牧业现代化养殖方式转变、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畜牧业行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以XX镇生猪养殖为例,近年来,全镇生猪数量、质量和养殖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规模化养殖场和大户都得到了较快发展,生猪养殖大户达到80余户,全镇2009年出栏生猪56000头。根据当前全镇畜牧业发展的有利形势,把生猪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是提高全镇畜牧业综合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增大户饲养规模,实现粮食就地转化,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高养猪业比较效益,可以为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有利于加快生猪产业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建设生猪养殖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实施良好的养殖方式,生产出优质的生猪产品,有利于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可以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净化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改善人居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 发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基本要求

建立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可以在规划区域纳入相当数量有适度规模的养殖户,要求其生猪养殖应达到年出栏育肥猪150头以上或母猪存栏20头以上,标准化圈舍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以上。

其圈舍规范,外观统一,采光良好,通风及保温系统完善,具有自动采食和自动饮水功能,粪污排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齐全,场内整洁,环境优美。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在环保、防疫、管理方面做到有环保设施、有反应程序、有管理组织、有管理制度,在养殖技术上做到良种、良舍、良法、良料、良防。在生态建设上做到人畜分离,配套建设生物隔离带;雨污分离,配套建设明暗隔离沟;粪尿分离,配套建设沼气池、贮粪池;母子分离,配套建设保育栏、隔热顶;料水分离,配套自动喂料箱、饮水器;病健分离,配套建设消毒池和隔离舍。

三 对加快发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的引导

对养殖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组,要实施正确引导、优先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模适度、人畜分离、管理规范、综合利用”的思路,充分考虑水源、交通、、防疫环污等因素,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分步实施。由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对建立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要科学、规范地做好场址选择、圈舍设计、生产规模和养殖品种、饲料供应、防疫制度、粪污处理等方面工作,减少资源耗损和环境污染,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升农民居住环境质量,建设优美家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对饲养小区的污染物必须进行处理或综合利用,防止对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应将(沼气)生产、有机肥料生产和养殖业污染物处理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沼气发酵技术利用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和沼肥生产,合理循环地利用物质和能量,解决燃料、肥料、饲养矛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良性循环,因地制宜推广“猪-沼-果(桑)”、“猪-沼-菜”、“猪-沼-鱼”等循环经济模式。同时,要搞好小区绿化、美化。在小区内造林种林,美化环境,做到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同时形成一个防护屏障,有利于防疫。严格免疫程序,定期注射疫苗,定期进行消毒和检疫,饲养人员经常观察畜群,发现病死畜禽及时隔离或无害化处理,有疫情及时报兽医人员。小区内应饲养优质瘦肉型猪种,生产优质商品仔猪和育肥猪,要控制药物添加剂,要加强饲养管理,推行种猪、仔猪和有肥猪分段饲养,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实现良好的养殖方式。

综上所述,我认为,从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看,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畜禽养殖场是畜牧业的长远发展目标。通过建立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优先发展一批生猪生产基地,使之形成规模优势,对于提高养殖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保障畜产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先发展一批现代畜禽生产基地,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争创品牌优势,实现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从近几年的农民增收来源构成看,以生猪为主的畜禽养殖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发展生猪生态养殖,增大饲养规模,实现粮食就地转化,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高养猪业比较效益,就可以为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建设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良好的养殖方式,生产出优质的生猪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立相对独立的养殖小区,也可以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净化了农村的生

活环境,改善人居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幸福家园”的建设。

7.松桃生猪养殖业发展初探 篇七

1 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生猪养殖业既关系到市场供给和农民增收的问题, 也关系到建设生态城市和生态农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因此, 松桃苗族自治县今后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何去何从, 一定要看清形势, 明确发展方向。

1.1 全面推行“提质”养殖

当前, 松桃苗族自治县养猪行业正处在转型期的阶段, 其生产方式正在更新转变, 生猪散养户也将逐渐被抛出历史舞台, 规模养殖将取而代之, 因此, 为使生猪养殖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全面提升生猪养殖质量, 对今后的生猪养殖要树立“总量控制、全程监管、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 根据区域环境承载力, 以满足土地消纳能力和改善环境为前提, 以推转型、保供给、护生态、促增收为目标, 以控总量、提质量、强管理、促转型为核心, 落实生猪养殖总量控制和长效监管制度, 优化生猪养殖区域布局, 健全全程监管体系, 构建综合执法监管机制, 确保全县今后生猪养殖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1.2 全面推行“三化”养殖

实行生猪养殖“三化”是现代养猪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即实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和生态化引领的生猪养殖思路。⑴规模化发展就是培育较大规模养殖户, 坚决减少散户养殖, 发展规模养殖, 既能确保全县生猪饲养达到规模养殖比重, 让养殖户能增产增效增收, 提高养猪业收入占农民新增收入的比重, 又能做到规模养殖后不影响生态环境, 达到与其他产业长期共存发展, 与社会有机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发挥好规模户的集聚功能, 引进先进的工业养殖与农业养殖相结合的方法, 努力发挥其科技示范带动作用, 在“减量提质”前提下, 把符合生产要求、不影响生态环境、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潜质的生猪养殖户逐步发展壮大。⑵标准化生产就是要实行养殖户的生猪饲养规范管理, 加强技术标准 (规范) 的制订和推广, 加强产业间的相互联合, 建立与相关单位协作关系, 实行利益共沾的产业化运作模式, 全面推行生猪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要求, 形成生猪良种繁育、饲养、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化发展格局, 逐步实行生猪生产的标准化, 实现全县生猪规模户标准化养殖率达到80%以上要求的目标。⑶生态化引领就是全面考虑动物防疫、环境保护和质量安全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科学的生态循环系统要求, 科学确定生猪产业的区域布局和功能定位, 推广环保生态养殖模式, 要求饲养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达标排放, 小规模户全部实行排放无害化处理, 并且, 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实现生产与生态相统一、发展与保护相一致、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标要求。

2 生猪科学发展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提高思想认识

要强化宣传提高减量提质认识水平。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宣传, 加强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 新闻媒体要强化报道宣传, 增强广大养殖户参与减量提质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要采取多种形式, 让广大村民和养殖户充分认识生猪养殖减量提质、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确保全县生猪养殖提质、生态安全、社会和谐稳定。

2.2 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

分析当前生猪养殖在违法占地和畜产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引导农民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 自觉保护环境, 对违法建猪舍、治污设施不到位、污染严重的养殖场、养殖规模户给予公开曝光和坚决取缔, 对发展健康、生态养殖模式的要给予鼓励, 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不断提升政府综合管理能力。

2.3 建立相关准入制度, 严控污染源头入侵

建立养殖业准入制度, 健全从源头抓好畜牧污染的管理制度, 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区域规划布局要求, 对生猪养殖规模、土地使用情况等做出相应的审批制度, 严格禁止无任何粪污处理设施的养殖场、规模养殖户进行生猪养殖, 把污染真正从源头上实行控制, 从制度上加以保证。

2.4 做好“转型”升级版

生猪养殖要积极培育新型畜牧产业主体, 养殖户坚持适度规模, 实行生态养殖方式, 达到标准化生产要求, 在数量上实行减法养殖, 在质量上实行加法提升, 在禁养区内坚决杜绝养殖, 限养区内严格控制养殖。完善各种配套措施, 探索财政补偿机制建设, 利用经济杠杆调节养与不养、多养与少养的利益关系, 全力打造畜牧业“转型”升级版。

2.5 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8.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浅析 篇八

项目类别:加工项目(畜禽产品)

项目代码:

5万头生猪深加工扩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单位:公司

项目建设地点:

可研报告编制时间: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

1.1.1概况……………………………………………………………………1

1.1.2财务状况……………………………………………………………1

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2

1.2项目建设方案……………………………………………………………2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2

1.2.2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2

1.2.3技术、设备、建筑物(主体工程)…………………………………2

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3

1.4项目效益…………………………………………………………………3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4

1.6综合评价…………………………………………………………………5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7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10

3.1.1建设地点选择……………………………………………………….10

3.1.2自然条件…………………………………………………………….10

3.1.3社会经济状况……………………………………………………….11

3.1.4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11

9.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篇九

--红旺养殖专业合作社

唱山歌、发羊财,在栗溪已蔚然成风。近几年来,栗溪镇以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羊农多年来的养羊经验,牢牢树起了湖北省养羊第一大镇这块丰碑。荆门市红旺养殖专业合作社就在栗溪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

位于栗溪镇花屋场村三组何家沟处的红旺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06年开始启动经营,2011年11月8日正式注册登记。经过几年的努力,组建了红旺畜牧集团:拥有千头良种羊繁殖、圈养育肥饲料加工、羊肉深加工和市场交易基地。

一、千头良种羊繁殖基地。本社坚持与农户参股合作。由栗溪镇花场村三组32户农户以林地4000余亩入股,并征荒地40亩建立了千头良种繁殖基地,辐射周边农户。已建立羊舍40余间,占地1000平方米,办公生活区500平方米和牧草20多亩,硬化饲草场地600平米,封闭式林地运动场2000平方,存栏羊常年保证在1000头左右。几年来,已向周边农户供种达2000多只。良种繁殖带动百户羊农,形成万头养殖规模,16个规范化分散养殖小区正日益壮大。

二、万吨羊饲料加工基地。拟定在养殖集散地兴建一个羊饲料加工厂,利用当地资源和农作物桔杆科学配方,生产优质饲料,促进山羊育肥壮膘。目前,场址已选定,并与华农院校对口联姻进行技术指导,届时将有效缓解羊农放牧季节性饲料短缺及越冬困难。既保证了存量,又为羊农增加收入。饲料厂的建成投产,预计羊产量可提高30%以上,羊农增收20%以上。

三、百吨羊肉制品加工基地。2007年已在栗溪镇姚河集镇兴办了红旺食品加工厂,拥有肉制品生产加工的齐全证件,通过分割、腌制、熏烤等流程加工羊肉产品。市场需求量逐年攀高,去年试加工羊肉制品20吨,还外调10多吨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优质无公害的栗溪山羊肉制品系列已成为当地同类产品的第一品牌。去冬今春,又在荆

襄宜等地建立了肉羊交易中心,设置了10个直销专柜,为发展栗溪羊肉饮食文化,让栗溪羊肉制品走向市场,促进肉羊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搭建肉羊交易平台。栗溪及周边地区均无肉羊交易市场,肉羊市场就是贩子市场,其价格仅仅掌握在为数极少的几个羊贩子手中,山羊的真正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为了让肉羊交易走市场化路线,我们将建立一支精明强干的营销队伍,与周边养殖专业合作社联盟并网,共同搭建交易平台。目前近与宜昌“老高荒”、松滋、京山、恩施等地,远与上海、广东、陕西等大市场达成互通信息协议。羊农将像菇农一样进市场,依值论价,可增收10%以上。

五、扶持羊农共发羊财。合作社坚持在品种改良、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肉羊销售等环节与农户合作双赢。我们将争取畜牧部门支持,自办《红旺养羊简报》和《红旺畜牧网站》,为羊农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制定规范化饲养规程,让羊农从粗放养殖转化为科学养殖,扶持羊农把养羊当田种,当产业办,当主导收入抓,让羊农放心发羊财。

10.探析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策略 篇十

1 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对策

1.1 落实生猪规模化养殖的生物安全措施

规模化是我国未来生猪养殖发展的方向, 但并不意味着养殖规模越大越好。各地区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合理性、科学性、适度性, 很大程度上决定生猪养殖规模效益的有效性。分析表明, 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 我国生猪中等规模养殖方式盈利能力最强。生猪规模化的养殖需重视动物疫病流行与生物安全之间的关系, 做好动物疫病防范与排除的措施, 可确保生猪养殖场的安全。切实落实生物安全措施的主要内容便是为生猪创设良好的生存、生产环境, 使其能够健康生长与繁殖。在实际工作中, 首先需制定出详细的消毒、隔离、免疫、检疫、监测以及疫情处理等制度, 包括无公害处理、粪污处理以及投入品管理等制度, 各个制度间的内容详细, 实施内容全面, 同时需严格遵照制度的内容执行[1]。

1.2 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生猪养殖场

由于动物疫病的防治最关键举措便是距离, 因此需对养猪场的场址科学选定, 同时还要确保养猪场内布局与规划的合理性, 有助于防疫工作与消毒工作的开展, 促进日常生活的基本管理及饲养, 猪场的选址应建立在周围环境无污染的地区, 地势向阳、交通便利、水电充足;同时猪场内的布局应将隔离区域、生产区域、管理区域以及生活区域等分离开来, 分开污道和净道;确保猪圈的建设具有规范性, 确保生猪生活的舒适性, 夏凉冬暖;此外, 猪场的四周以及每一栋猪圈之间需设立隔离带, 距离保持在2 m左右, 可于隔离带种植相关的藤本科植物、草坪或者树木等绿化环境, 一方面起到防晒的作用, 另一方面还可对猪场的环境进行改良。

1.3 做好生猪养殖体系化建设

由于生猪规模化养殖属于系统化工程, 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与协作, 因此需制定出与之匹配的措施, 使服务的范围不断得到拓展, 并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首先, 需做好专业人才的建设, 加大培训在职的技术性人才, 提高养猪人员的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同时还可招收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 不断及时补充新鲜力量;其次, 促进配套产业的发展, 不断规范投入品的供应体系, 大力推动配套服务体系的发展, 包括屠宰、饲料、贮藏等加工结构以及交通运输等内容, 不断延伸产业链;最后, 还建立相关的信息服务平台, 随时随地把握市场的变化, 进而对生产进行合理安排, 避免盲目性[2]。

1.4 提高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

由于养猪市场的周期具有明显性的特点, 外加波动性较大, 因而不具稳定性, 较难预测市场发展的整体动向, 因此, 在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过程中, 一旦其成为市场的主体, 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与防止市场的波动给养猪产业带来的损失, 在供求平衡的基础上, 可使市场的价格处于稳定状态中。因此需尽快完善市场应对机制与预测体系, 不断提升市场风险预防抵抗的能力, 最终将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3]。

2 结语

生猪规模化养殖有效发展的重要目标便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但在整个养殖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除了从养殖生物安全、养殖场规划布局、体系化建设以及市场风险预防和抵御能力等方面出发, 还应在实际发展中投入大量的资金, 因养殖户的资金影响到其生猪的规模及质量, 但并不表明资金越多, 其获得的经济效益便最大, 养殖户需结合自身的情况, 观测市场的变化, 对自身的成本花销进行控制, 从而减少生猪养殖中的不必要损失, 最终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 促进生猪养殖的规模化[4]。

摘要:在现代农业当中, 畜牧业已成为关键的组成部分, 可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养殖结构近些年来正处于不断的优化中, 其中生猪规模化的养殖模式亦有较好的发展, 外加政府对其重视力度的加大, 进而使得生猪养殖在畜牧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对策进行探析, 旨在扩大经济效益, 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发展,生猪,养殖,规模化

参考文献

[1]张守莉, 郭庆海, 王桂霞.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研究述评[J].农业经济, 2011, (8) .

[2]王祖力, 王济民.2010年我国生猪业形势热点透析及未来发展政策建议[J].中国畜牧杂志, 2011, (2) .

[3]王芳, 岑华芳, 陈俊安.两种生猪饲养模式的生产效率比较[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 .

11.生猪养殖合同 篇十一

乙方: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第一条 开发项目和范围

_______________(包含生猪生产以及繁育)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甲、乙双方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相互协商,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订立本协议。

1、土地位置及出让方式

确定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占地约亩。乙方将国有土地使用权以有偿出让方式提供给本项目。

土地使用权归双方股东共同向XXX(即乙方)买断,任何一方不得私自另作他用。买断价格为每年一千元将以现金方式在每年年底支付 XXX(即乙方)。

2、地上固定资产归双方股东所有。

股份明晰后双方若有异议本着协商解决原则,甲方若需退出必须自行寻找股份认购者同等条件下乙方有优先认购权,乙方若要求独立经营必须主动折现认购甲方股份。认购价格以成本加当年收益之和的百分XX比为准。

第二条、合作期限

自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

第三条、合作方式

本项目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股东成员对本项目债务在出资范围内,按出资和分红比例承担亏损。

由于特殊原因在本项目实际操作中甲方为乙方垫付的成本,乙方将以股份收益作为偿还,偿还结束前不得有异议。

第二条 纳税、利润分配与风险承担

本项目所得,在依法缴纳完应缴税款和提取储备基金、生产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奖励基金后,其余为红利,按股分配:

甲方:______%;

乙方:______%。

第五条 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甲方:-------------。乙方:-------------。双方的共同义务

1, 同意自签署合同至终止合同的时间段内,本项目经营管理技术属保密.合同期内,本项目工作人员按项目需要使用其技术,在未得到对方事先同意前,不向任何第三方公开或透露此技术或商业资料.2, 精心作业,合理分配资源,正确把握市场,努力使本项目的效益最大化.第六条 双方职责分工:

本项目实行股东监督下的经理负责制。各分项目分理事宜如下:本项目甲方职权范围:

1.决定生产项目、经营方针、长远发展规模;

2.审查本项目经营管理、财务预算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3.决定本项目中各职司的劳动报酬以及报酬核算原则。4.审改技术改造措施,决定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方案;5.生猪饲料的生产控制,确立销售方向以及销售时机等;

甲方应每届事务年终,以及营业损益计算书交付股东共同查核。损益应按照合伙股份比例分配负担。

本项目乙方职权范围:

1.整理日常规则并且定期交付生产管理中产生的收支账目明细与甲方。

2, 负责劳动生产管理,或经双方商定另外指派.3, 负责生产中通用原料的采购运输.4, 协助销售过程中的执行事宜.双方各司其职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拥有最终决定权,相关权益人负有协助义务。

第七条 合同的变更、终止和解除

1.双方不得随意变更、终止或解除合同,无正当理由变更、终止或解除合同者,要按法律规定承担经济责任。由于项目股东任何一

方违约,造成本协议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除应按出资额的____%支付违约金外,守约方有权要求中止协议,并要求违约方赔偿全部经济损失。如双方同意继续履行协议,违约方应赔偿其违约行为给本项目造成的损失。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任何一方可按程序经仲裁部门裁定,变更、终止和解除合同:乙方违法乱纪,造成企业重大损失,损害了甲方的利益,甲方有权提出终止解除合同。

3.由于国家政策调整,或遇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确需变更或终止合同时,双方可协商修订和补充条款。

附则

1.乙方因特殊原因暂不能履行职责时,向甲方通报后可委托他人代理,但经营责任不因委托而转移。

2.本合同及其附件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经营期满,自行终止。

3.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如有争执由政府或法院裁决。

4.本合同经公证处公证。合同正本甲、乙双方和公证处各一份,合同副本若干份,送有关部门备查。

甲方:__(盖章)

代表:__(签字)

×××公证处(盖章)公证员(签字)

乙方:__(盖章)代表:__(签字)

12.中央扶持生猪养殖 篇十二

2011年07月14日 01:21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郭晋晖

字号:T|T

112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市场预期的猪价调控终于成为了现实。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确定,今年中央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的投资恢复至25亿元,并对养殖户(场)按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目前从常务会议透露的信息来看,今年猪价调控措施与2007年非常相似。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的宏观调控在控制了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势头的同时,也为2009~2010年的猪价暴跌埋下了伏笔。市场人士认为,政府应该从上一轮猪价暴涨暴跌中吸取教训,采取更加周全的调控方式以避免重蹈覆辙。

扶持规模化养殖场

中国生猪散养模式被认为是猪价走不出暴涨暴跌怪圈的根本原因。陕西杨凌本香集团负责人燕君芳在参加温家宝总理组织的座谈会上也提出建议,国家应加大对规模化养殖的支持,发挥龙头企业稳定市场的作用。

这一轮调控更加注重对规模化养殖场的扶持。会议提出,今年中央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的投资恢复至25亿元,今后视情况适当增加。

同时,对养殖户(场)按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继续落实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支持生猪原良种场建设,加大生猪冻精补贴力度。将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范围由421个县增加至500个县。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畜牧分析员王晓悦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规模化养殖场将受益于这些生猪扶持政策,而散户获利有限。

这些政策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也值得关注。2007年的系列扶持政策不仅吸引养殖户加大补栏

量,更吸引了国际国内的游资进军养猪业,一年多后,生猪出栏量大增,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了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猪价都在低位徘徊,养殖户损失惨重,大量退出了养殖行业。

为了避免游资对养猪业所造成的伤害,政府近两年有意减少对养猪业的补贴数额。

王晓悦认为,一旦政府重新加大补贴力度,那么游资也会难以避免地卷土重来,这可能会重蹈覆辙。这一次大涨也就意味着离下一轮下跌已经不远。

两难的调控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为,生猪和猪肉市场作为一个完全竞争性市场,猪肉价格依靠市场来调节可能是更好的途径。政府的调控政策虽然出于好意,但由于加快了猪肉市场涨跌的周期,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央政府的猪价调控也是经历了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这一轮猪肉价格飞速上涨是从4月20日左右开始的,到6月中旬,多地生猪价格突破10元的历史高位。面对高涨的猪价,商务部曾明确表示猪肉价格将主要依靠市场来调节,政府不会干预。

养殖户(场)对于政府不干预猪价的政策持欢迎态度,但屠宰企业和猪肉零售商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迫切需要政府出手相救。更关键的是,猪肉价格高涨已经影响到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生活,猪肉从一个经济问题变为了民生问题。

王晓悦表示,这一轮调控措施出台之后,大型规模化养殖场肯定会加大补栏量,尤其是母猪的存栏量,在当前银根紧缩的情况下,能繁母猪补贴对他们非常有吸引力,这对恢复存栏量很有帮助。

但对于经历上一轮暴涨暴跌的散户来说,宏观调控的政策可能会让他们看跌猪肉价格,从而进一步推迟或是干脆放弃补栏。

国务院要求各地社会救助与保障标准与物价联动

2011年07月13日 17: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314人参与1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新网7月13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生猪生产

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近一个时期,猪肉价格涨幅较大,影响了群众生活,带动了物价上涨。为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综合施策、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既要保护生猪饲养积极性、促进生产,又要避免猪肉价格过快上涨、过多增加消费者生活支出;既要加强中短期市场调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又要着眼长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落实长期的扶持和保障措施,尽量减缓周期性波动,防止大起大落。

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一)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今年中央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的投资恢复至25亿元,今后视情况适当增加。对养殖户(场)按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继续落实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支持生猪原良种场建设,加大生猪冻精补贴力度。将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范围由421个县增加至500个县。(二)加强生猪公共防疫体系建设。落实对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每头补助80元,将屠宰环节病害猪损失补贴由每头500元提高至800元。将因防疫需要而扑杀的生猪补助标准由每头600元提高至800元。将基层防疫人员工作经费补贴标准由每年1000元提高至1200元。(三)强化信贷和保险支持。增加对规模养殖企业的信贷支持,为规模养殖场和小区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抓紧研究建立规模养殖企业联合体担保贷款方式。做好生猪保险工作,提高生猪保险覆盖面。(四)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年底前,各地要求全部建立起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通过定点供应储备食品、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学生食堂管理等方式,确保秋季开学后学生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五)加强生猪等“菜篮子”商品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统计、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生产状况和市场变化。

13.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浅析 篇十三

对于我国生猪规模养殖的发展问题,少数学者[7]仅从全国层面进行分析和探讨,鲜有研究从省域视角出发、基于规模细分的讨论。因此,本文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资料收益汇编》中生猪饲养规模的划分方法,将生猪养殖规模细分为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4种,其中饲养数量在30头以下为散养,30-100头为小规模,100-1000头为中规模,1000头以上为大规模。并利用2003-2010年《中国畜牧业年鉴》和《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的生猪养殖成本收益数据,从省域层面分析各生猪主产省份生猪规模饲养的发展现状、所存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政府推进生猪规模化发展制定科学的发展路径,促进生猪养殖方式健康转型提供参考。

1 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现状

1.1 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规模化趋势明显

2002-2009年我国生猪生产快速、稳步发展。生猪存栏量由41776.2万头增至48204.8万头,增长了15.39%;出栏量由56684.0万头增至64538.6万头,增长了13.86%。2010年猪肉产量达到5070万t,比2002年增长17.18%,占到我国肉类产量的63.97%。

2002-2009年期间,我国年出栏50头以上养殖户生猪出栏量占总出栏量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29.75%上升到2009年的83.72%,说明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生猪主要由规模养殖供给(图1)。2003年“非典”的蔓延使得整个食品、餐饮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2004年禽流感又接踵而至,使得我国生猪规模化发展在2004年出现低谷,年出栏50头以上养殖户出栏量占总出栏量比重较2003年下降6.58%,规模养殖出栏量下降17.43%。非典和禽流感的爆发,增强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各地饲养管理条例、猪肉市场准入制等纷纷出台,加上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促使生猪养殖市场风险加大;2005年四川猪链球菌、2006年蓝耳病等生猪疫病的爆发,又使得生猪养殖的疫病风险剧增;同时,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机会增多,导致散养生猪机会成本增大;这时,我国生猪散养农户纷纷放弃生猪饲养,散养生猪出栏量开始逐年下降。与此同时,我国生猪规模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年出栏50头以上养殖户出栏量年递增率于2006年达到65.37%的高峰(图1),年出栏50头以上养殖户出栏量占总出栏量比重也从2006年的52.03%,并稳步增长至2009年的83.72%。到2010年,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已达到35%[8]。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2003-2010年整理而得。

1.2 从全国来看,中等规模养殖模式盈利能力最强

生猪业作为农业中的传统产业,首要目标是获取经济利益,满足农民增加收入的需要。成本利润率是利润与生产成本之比,生猪生产成本利润率越高,表明生猪生产取得利润所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佳,盈利能力越强,经济效益越好。因此,本文选取成本利润率指标,测量我国不同养殖方式下生猪生产成本利润率,以比较生猪不同养殖方式在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劣势。同时,为了便于纵向比较,文中以费用形式表示的投入分别用各地区所属省份相应年份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以2002年为基期进行折算。

饲养数量在30-100头的养猪户又称为养猪专业户,是生猪规模养殖的雏形,是在家庭散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规模养殖方式[1]。张晓辉[9]在1998年就曾对比分析了农户散养与专业户养殖的效益,并认为30-50头的家庭庭院式小规模专业型养猪户不需要雇工和租地,固定投资少,见效快,既发挥规模效益,又可充分利用农户中的富余劳动力,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9]。2002-2005年期间,我国生猪小规模养殖的平均成本利润率为15.78%,居四种方式之最(表1),说明在2002-2005年期间生猪小规模养殖方式在我国仍发挥着上述优点。

注: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3-2010整理而得。

(单位:元/50kg)

注: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7-2010年整理而得。

2006-2009年期间,四种养殖规模的平均成本利润率均高于2002-2005年期间的平均值(表1),说明我国生猪各种规模养殖方式的盈利能力均有所提高,并且生猪中规模养殖方式平均利润率略高于小规模养殖而成为盈利能力强的养殖方式。2006-2009年期间生猪中等规模饲养与小规模养殖、散养相比,具有节约人工成本的优势,与大规模相比,精饲料费和仔畜进价投入较低。四种规模养殖方式的每50kg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中,大规模养殖方式的最高,其他三种差别不大(表2)。但大规模养殖方式生产的主产品在价格上的优势并不足以弥补其成本投入较高的劣势。因此,从全国范围来看,饲养数量在100-1000头之间的中规模养殖方式是我国现阶段平均盈利水平最高的生猪养殖方式,这与李桦、郑少锋等[7]的研究结论基本相符。

2 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省际差异和问题

生猪生产是适应自然条件特征的结果,同时也受科技、社会、经济、区位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各地区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合理性、科学性、适度性很大程度上决定规模效益的有效性。因此,本文根据我国2009年各省生猪出栏量高低依次选取了四川、湖南、河南、山东、湖北、广东、河北、广西、云南、江苏、安徽、辽宁、重庆、福建、浙江15个生猪主产省为考察对象,结合具体地区生猪生产的规模效益情况,进一步分析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的省际差异及所存在的合理性、科学性、适度性问题。

2.1 我国生猪主产省规模化养殖发展省际差异分析

经计算,2006-2009年期间,浙江、河南、湖北3个省份生猪散养方式盈利能力最强;安徽、福建、湖南、广东4个省份生猪小规模饲养方式盈利能力最强;辽宁、山东、广西、重庆、云南5个省份生猪中规模饲养方式盈利能力最强。15个主产省份中,仅有河北、江苏、四川3个省生猪大规模饲养方式盈利能力最强;而浙江、河南、湖北、安徽、湖南、广东6个省生猪大规模饲养方式盈利能力最差,福建省中规模饲养方式盈利能力最差,大规模次之(表3)。

注: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7-2010年整理而得。

散养是我国生猪生产的传统模式,具有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利用农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节约精饲料成本的优点[10]。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和平均出售价格来看,浙江、河南、湖北三个省份的共同点:一是生猪散养利用青粗饲料投入节约了精饲料成本;二是规模养殖方式下的生猪死亡损失一般都高于散养(表4),主要与我国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大多仍以农户为经营主体,受自身管理、资金和技术水平限制,防疫设施、饲养环境条件达不到管理要求有关[11];三是散养仔猪进价较低。因此,在浙江、河南和湖北,即使散养生猪的平均出售价格略低于其他方式饲养的产品,生猪散养方式的成本利润率仍相对最高。

生猪小规模饲养方式是在家庭散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规模养殖形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备受推崇,2005年之前,小规模一直是我国盈利能力最强的养殖规模(表2)。在安徽、福建、湖南、广东,由于较高的人工成本使生猪散养失去成本优势。而小规模饲养方式与散养相比,较为节约人工成本;与中规模和大规模饲养方式相比,较为节约精饲料费用(表4),从而使小规模饲养成为上述4个省份盈利能力最强的生猪饲养方式。

以中等规模养殖方式盈利能力最强的辽宁、山东、广西、重庆、云南五省,其生猪养殖的共同特点在于:与大规模养殖方式比,中规模养殖方式的仔畜进价低;而与散养和小规模养殖方式比,人工成本较低(表4)。从出售价格来看,虽然辽宁、广西小规模饲养方式和云南大规模饲养方式下的生猪产品平均出售单价要高于各自中规模饲养方式下的生猪产品,但不足以抵消其相对中规模饲养方式在人工成本和仔畜进价方面的劣势,因此上述5个省份中规模养殖方式盈利能力最强。

河北、江苏、四川3省大规模生产方式成本利润率最高,其原因在于这三个省份大规模生产方式下生猪单位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相对其他饲养方式下的主产品较高,而单位产品人工成本比其他三种规模又均有较大幅度的节约(表4)。生猪规模养殖所期望的规模经济,即相对散养较低的人工成本和较高的产品质量及其在市场上相应的较高出售价格在四川、河北、江苏三省生猪生产中得到体现。

2.2 现阶段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所存问题

2.2.1 疫病防控现状不佳给规模化养殖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疯牛病、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和蓝耳病等疫病困扰着中国和世界的畜牧业,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特别是对规模化养殖方式而言,存在更大疫病风险的隐患[11]。目前,我国生猪规模养殖是在小规模或散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大多仍以农户为经营主体。资金和技术水平有限,防疫设施、防疫条件不到位,缺乏规模饲养所应有的管理素质和能力。加上规模养殖下的生猪密集饲养易导致生猪的体质下降、疫病的交叉感染和传播进程加快,从而加大了疫病的防控难度。因此,从表4来看,15个生猪主产省中,在绝大多数省份各种养殖方式医疗防疫费投入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的条件下,有相当一部分主产省规模养殖方式下生猪死亡损失大于散养模式下的死亡损失。15个生猪主产省散养、小规模养殖、中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方式下的死亡损失依次是2.751元/50kg、4.063元/50kg、3.943元/50kg和3.686元/50kg。小规模养殖方式下生猪死亡损失突出。所以,集约化、高密度的生猪规模养殖方式,给疫病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规模养殖方式下综合性的防疫与环境控制措施来预防疾病发生显得尤为重要[11]。

(单位:元/50kg)

注: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7-2010整理而得。

2.2.2 现阶段生猪规模化养殖生产成本和出售价格不具优势,市场风险很大

(1)目前我国生猪规模养殖特别是大规模养殖方式不具成本优势。生猪规模养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实现生猪养殖的规模效益,即通过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而使生猪单位产品所需的生产成本得到降低。但由表4数据显示,我国15个主产省中,浙江、河南、湖北三省生猪散养方式下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最低;安徽、福建、湖南、广东、重庆、江苏6省小规模养殖方式下生猪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最低;辽宁、广西、山东、云南、河北、四川6省中规模养殖方式下生猪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最低。而大规模养殖方式下,单位生猪产品生产成本在所有主产省中都不是最低的,反而在浙江、河南、湖北、广东、云南、江苏六省生猪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最高;在安徽、福建、湖南、辽宁、重庆、河北、四川七省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第二。15个主产省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饲养方式下的每50kg主产品生产成本依次为349.172元、321.543元、324.696元和340.847元。生猪饲养成本在小规模饲养和中规模养殖方式之间出现拐点,继续扩大饲养规模(将规模扩大至1000头以上)将导致规模收益向递减转变。

(2)生猪规模养殖方式下的生猪产品价格优势不突出。国内推行规模养殖的出发点之一在于规模养殖有利于畜禽疫病的防控和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较大程度发挥猪只生长性能,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质量[12],能够长期、稳定地为社会提供相对安全的畜禽产品[10]。从市场营销学角度而言,规模化生产的生猪产品具有较高品质,可在市场上取得差异化溢价;且随着规模的扩大,生猪规模化生产单位的谈判能力相对于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要强,从而在产品交易时可提高出售价格[13]。但从表4来看,除了四川、河北、江苏3个省份之外,其他省份四种饲养规模下生产的生猪主产品出售价格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甚至在浙江、福建、安徽、广东、辽宁等省散养模式下的生猪产品出售价格要高于大规模饲养方式下的。说明目前在我国生猪市场上,散养和规模养殖方式下的生猪产品之间价格差异不明显。由于猪肉质量的安全性属于产品的经验型乃至信任型特征,我国猪肉生产规模化发展过程中,以农户为主的生产经营主体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及产品认证、品牌培育等行为,难以消除生猪产品质量信息在市场供需之间、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性,使得规模养殖方式下的生猪产品未能实现市场细分和高质优价。因此,相对散养生猪产品,现阶段规模养殖方式下的生猪产品不具备绝对的价格优势和成本优势,对商品饲料的依赖过大。当前市场上饲料价格和生猪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对生猪规模养殖构成了很大的市场风险[14]。

2.2.3 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迅速,但规模化养殖的标准化水平亟待提高

近年,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2002年至2009年,我国年出栏1-49头的生猪养殖户数以年均5.60%的速度减少,年出栏50-99头、100-499头、500-2999头、3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数分别以11.66%、18.45%、32.31%、25.03%的年均增长率增长,其中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数在2006-2009年期间显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速率达32.03%。但从总体看,我国生猪养殖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标准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1)由于我国生猪规模养殖起点比较低,规模养殖单位仍以农户为主体,缺乏现代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一般仅注重生猪生产圈舍硬件的配备及优良品种引进,而忽视了生猪规模化养殖必要的营养标准化、猪群保健标准化以及生产管理标准化技术。因此,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只是简单的养殖数量扩张,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的生猪养殖经营方式[10]。导致当前生猪规模养殖不具有成本及价格优势,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2)我国在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过程中,由于生猪生产风险很大,以农户为主体的生猪生产者存在贷款难、粪污处理难等问题[11];加上养殖户对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因此,政府应从政策引导、技术推广、信贷扶持等方面,大力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标准化水平。

3 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对策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生猪规模化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对策,以实现我国生猪规模养殖的健康持续发展。

3.1 生猪规模化发展需因地制宜,规模适度

虽然规模化养殖是我国生猪养殖的发展方向,但应倡导适度规模[15],从全国整体来看,我国现阶段生猪养殖方式应以100-1000头之间的中等规模为主;根据不同地区的饲料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养殖传统、供求关系等不同,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16]、提高竞争力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度规模。短期内,生猪主产省浙江、河南、湖北三省不应撇弃散养方式;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四省宜重点发展小规模养殖;辽宁、山东、广西、重庆和云南五省宜重点发展中等规模;河北、江苏、四川、江西4省宜重点发展大规模养殖。长期内,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各省生猪养殖规模。

3.2 坚持生猪养殖规模化与标准化并重发展

(1)运用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生猪养殖场户的贷款规模和授信额度;创新金融担保机制,支持采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方式,为生猪养殖场户提供信用担保服务,以解决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2)引导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地方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围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过程的关键环节,实施饲料资源产业化开发与安全高效利用、健康养殖过程控制、养殖废弃物减排与资源化利用、质量安全控制、疫病防控、养殖设施等技术及设备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利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等平台,切实加强农户生猪规模养殖技术培训,提高生猪规模养殖和经营管理水平,培养符合现代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需要的新型养殖农户,促进生猪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协同发展。

3.3 有效提高生猪规模养殖的经济效益

(1)加快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逐步建立规模养殖场强制免疫疫苗县、市、区直达制度,同时大力推行生猪规模化养殖场防疫管理责任制,完善兽医系统培训平台和执业兽医体系,提高基层兽医防疫队伍素质和执业能力,加强规模养殖场疾病防治与监管,减少生猪规模养殖疫病死亡损失。

(2)抓好生猪规模饲养的节能增效工作。(1)加强基层生猪精准饲养技术和饲料加工调制技术的推广。调整生猪规模饲养日粮结构,采用有益微生剂发酵等技术调制并适当增加规模饲养青粗饲料比例,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2)加强基层生猪良种推广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生猪良种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降低生猪规模饲养良种投入成本。(3)推广生猪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把生猪排泄废弃物再次变成电力、燃料等可利用资源,提高规模饲养附加收益。

(3)通过产品认证及品牌策略,实现市场上生猪产品的差别定价,使得规模养殖方式下的生猪产品可以通过自身质量优势在市场上取得差异化溢价,一定程度抵消规模养殖的相对散养较高的成本投入,同时获得高额附加利润及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效保障生猪规模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规模化是我国未来生猪养殖发展的方向,但并不意味着养殖规模越大越好。各地区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合理性、科学性、适度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生猪养殖规模效益的有效性。本文分析表明,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我国生猪中等规模养殖方式盈利能力最强。具体到各生猪主产省,盈利能力最强的养殖方式在省际之间存在差异;当前生猪规模养殖存在疫病防控现状不佳、养殖生产成本和出售价格不具优势、标准化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文章最后结合当前全国及省际生猪规模化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生猪规模养殖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

14.生猪养殖计划书 篇十四

长白猪养殖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介绍

1、项目资料

项目名称:长白猪(兰德瑞斯猪)生产养殖计划 经营范围:长白猪的繁殖、育肥与销售 养殖方式:舍饲圈养 集资方式:个人投资 项目负责人:赵强 员工人数:未定 项目投资:432000元

场地选择:新疆农九师一六一团四连大棚 项目背景:

长白猪原产于丹麦,中国1964年开始从瑞典第一批引进,在中国长白猪有美系、英系、法系、比利时系、新丹系等品系。生产中常用长白猪作为三元杂交(杜长大)猪的第一父本或第一母本。在现有的长白猪各系中,美系、新丹系的杂交后代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比利时系后代体型较好,瘦肉率高。为了实施种猪的标准化管理,农业部组织了由专家、企业家等组成的长白猪种猪标准起草小组,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了长白猪标准的报批稿,并建议将其作为长白猪种猪质量评定(销售)的标准。

2、品种介绍 1)体型外貌

长白猪全身被毛呈白色,头小清秀,颜面平直。耳向前倾平伸略下耷。大腿和整个后躯肌肉丰满,蹄质坚实,体躯前窄厉害呈流线型。体躯长,有16对肋骨,全身被毛白色。乳头6~7对。2)生产性能

长白猪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屠体较长,胴体瘦肉率高。据测定,体重30.7~72.28㎏阶段,日增重731g,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38㎏,青料0.97㎏;折合消化能46.48MJ。屠宰率71.66%。据丹麦测定,日增重793g,料重比2.68∶1,胴体瘦肉率65.3%。各地用长白猪做父本与本地母猪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均有较好的杂交效果。日增重比本地猪提高10%~26%,瘦肉率增加5%~8%。长白猪性成熟较晚,6月龄开始出现性行为,9~10月龄体重达120㎏左右开始配种。初产母猪产仔数10~11头,经产母猪产仔数11~12头。

二、市场分析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生猪养殖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04 年以来,我国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生猪出栏量由 2004 年 5.73 亿头增加至 2014 年 7.35 亿头,年复合增长率 2.52%;生猪存栏量由 2004 年 4.21 亿头增加至 2014 年 4.66 亿头,年复合增长率达 1.01%。

2004-2014年 年我国生猪出栏和存栏量

2007-2015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猪粮比情况

2010 年 12 月以来我国生猪及猪肉价格

我国猪肉总体供给情况 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城市化率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动物 性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2000-2014 年,我国肉类产量、猪肉产量总体稳定增长。我国肉类产量从 2000 年的 6,013.90 万吨增长到 2014 年的 8,706.74 万吨,年复合 增长 2.50%;猪肉产量从 2000 年的 3,966 万吨增长到 2014 年的 5,671.39 万吨,年复合增长 2.41%。受我国居民消费习惯影响,我国肉类消费以猪肉消费为主体,2000 年-2014 年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保持在 65%左右;其中 2007 年,受生猪价格长期偏低,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部分地区爆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年 猪肉产量下降至 4,287.8 万吨,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比例下降至 62.45%;2011 年受“瘦肉精”事件影响,当年猪肉产量下降至 5,060.4 万吨,猪肉消费占肉类 消费比例下降至 63.53%。

我国猪肉消费需求尚有进一步增长空间

1)人口基数保障猪肉消费需求保持稳定 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是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尤其我国居民对猪肉消费的偏好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可以保障未来一段时间内猪肉需求保持稳定。同时虽然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人口数量仍处于增长状态,对猪肉的需求也 将保持增长状态。

2)居民收入水平对猪肉需求的影响

居民收入水平与猪肉需求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 1981 年的 491 元增长到 2012 年的 24,565 元,同时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购买猪肉量由 1981 年的 16.9 千克增 长到 2012 年的 21.2 千克。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由 1981 年的 223.4 元增 长到 2012 年的 7,916.6 元,同时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猪肉消费量由 1981 年的 8.2 千克增长到 2012 年的 14.4 千克。

三、项目计划

1、近期计划(一年内)

一年内,学习生猪的饲养技术、繁育技术、疾病预防控制与常见病情的治疗并与其他养殖场的相关人员建立良好的联系。另外收回前期投资成本。

2、远期计划(三年内和五年内)在三年内,将规模扩大到生猪存栏100——300头,开拓一些周边县市的市场,将养殖场办成养殖企业,并且带到周围一些养殖户一起养殖。

在五年内,将规模扩大到生猪存栏500头以上,建立自己的屠宰厂,组建专业养殖合作社,综合养殖户的力量,建立品牌,提高声誉,开拓更大的市场,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并且研究更好的养殖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四、成本

购买大棚:3.5万;建设三十个圈栏及料房:8万;三十个定位栏、十个产床、两个保育床:5万;粉料机:0.65万;棉被购买及铺设:2万;种猪两头:1万;生产母猪(三元猪):15.05万;饲料:8万;总计共投入43.2万元

五、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生产母猪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平均每四~五个月繁殖一次,每胎小猪为8~12只,猪场生猪43头*猪仔8只*每年繁殖3次=每年预计产出猪仔1032只;在2017年预计出售猪仔400~500只,出栏销售400~500头肉猪

2、社会效益

对拉动周边养殖市场有很大的帮助;对解决劳动力有一定的帮助;带动周边养殖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我国猪肉市场短缺做出补给。

六、风险预测

1、经营风险

(1)选择经营场地的地理位置是否合理;(2)野生动物的侵袭;(3)猪仔的成活率;(4)疾病的防治是否到位;(5)销售是否畅通;

(6)经营成本与利润是否成正比;(7)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2、控制办法

(1)选择经营场所必须进行实地考察,结合该品种的生活习性,决定最佳场地;

(2)猪舍布置合理,场地做好防御工作;

(3)选择优质种苗,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建立科学,高质量的繁育系统;

(4)提高工作人员的疾病预防意识,和专业的兽医师建立联系,做好猪群的防疫系统,定期对舍饲进行消毒、清洁;(5)提高猪肉及猪仔质量,建立稳定的市场供给关系;(6)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力求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高的利润;(7)采取先进的管理制度,做好财务、饲养、销售、防疫、日常管理等的管理制度,力求做到规范化。

总 结

上一篇:口腔医院医生工作报告 述职报告下一篇:七夕告白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