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课程设计

2024-07-27

长沙理工课程设计(精选5篇)

1.长沙理工课程设计 篇一

1省内几所高校程序设计课程的设置现状

通过对贵州省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程序设计课程的调查,所有高校都按照教育部的“1+X”的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要求进行了设置,但在程序设计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跟风现象,从调查情况看,各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文理科专业来进行分类,选择相应的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各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的设置,如大部分文科类专业都是选择数据库作为程序设计课程进行设置,理科类都选择C/C++、VB作为程序设计课程进行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各专业的需求,存在跟风和肓目性。

2贵州理工学院程序设计课程的设置情况

贵州理工学院是2013年才成立的本科高校,所以有必要在明确学校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研究各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合理的设置各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对传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使程序设计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能够真正的为各专业的教学服务,为各专业的市场需求服务,能够更进一步突出贵州理工院的办学特色。从贵州理工学院2013和2014两年的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运行来看,我校主要是理工类专业,各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开设的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我国,C语言是受广大计算机工作者肯定和欢迎的程序设计语言,很多高校都开设了C语言作为理工类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C语言是最为理想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还可以作为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前导课程,也是各专业学生学习其它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对培养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具有较好的作用。C语言具有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的特点,既能进行系统开发,也能进行应用软件的开发,也是一种较好的教学语言。所以对于贵州理工学院的各专业来说,开设C语言作为各理工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是合理的。同时从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来看,大部分专业都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设这门课程,从教学顺序和教学时间上看,也是较合理的。

3目标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的设置情况及分析

我们选取了贵州理工学院2014级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济管理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三个专业跨度较大的专业作为目标专业进行调查和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第三学期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共54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第三学期开设了程序设计课程,共46学时,理论34学时,实验12学时,同时在同一学期又开设了数据库课程,共36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12学时;工程管理专业没有开设相应的程序设计课程,只在第五学期开设了CAD制图,第七学期开设了项目软件与应用课程。

通过从以上三个专业的专业教师及专业负责人处的了解, 在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时,对程序设计课程的选取、学时安排、 理论及实验学时的确定、教学内容等方面均没有与程序设计课程所在教研室进行沟通和讨论,对课程的选取存在跟风,对学时的安排存在随意性和培养方案对学时及学分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没有考虑专业的需要,由任课教师自由安排。 电气工程专业在第三学期除了开设程序设计课程外,还开设了数据库课程,根据其专业特点,这门课程的设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就存在问题。另外,工程管理专业在第七学期开设了项目软件与应用课程,这门课程应该具备相关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术作为前导课程,但除了在第一学期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和第五学期开设的CAD制图课程外,没有开设其它的程序设计课程,就存在学生不具备项目软件及应用课程相关基础知识的问题。所以建议为了保持课程的连续性,应该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开设相关的程序设计课程,根据专业需要,可以开设相关的数据库或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课程,来培养学生必备计算思维和程序设计方法,从而更有利于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

4我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校前两年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运行效果看,效果不是很理想。单纯从期末考试成绩看,全校普遍存在卷面成绩及格率不高,许多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学习程序设计课程有什么作用,与本专业有什么关系。通过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专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在教学中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忽略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在教学中过多的强调程序语言本身的要素,忽视了专业特点、学生专业素养、学以致用精神的培养。

2) 对课程的实践性重视不够

在教学中只是过多的关注程序语言本身的特性,知识运用的实践较少,只是根据课程要求完成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 实践教学不够系统和完善,没有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进行培养, 从而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能消除学习 “学习程序设计课程有什么用?”的疑虑。

3) 对教学目标一概而论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们认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分层次的,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现在有很大一部分专业都在开设程序设计课程,特别是很多专业都在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我们应当认识到程序设计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要求所有专业的学生将来都与程序员一样来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不现实的。

5我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贵州理工学院的绝大部分专业都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各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C语言具有应用面广、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好、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目标程序执行效率高等优点。但由于其语法规则繁多、运算符和数据结构丰富等特点,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大,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有必要对我校的程序设计课程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改革。

1) 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增强网络课外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我校师生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清华在线辅助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可以充分利用平台上的“教学材料”、“课程作业”、 “在线测试”、“答疑讨论”等功能模块,让学生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课程预习、复习,查阅课程资料,让学生随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让任课教师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整。

2) 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合理进行程序设计课程的设置

各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对程序设计课程的设置要改变跟风和随意性,在课程的选取、课时的确定、理论与实验课时的分配上、在课程安排顺序上各专业负责人要充分与程序设计课程所属教研室进行协商、沟通,使课程设置学时、课程教学内容真正符合专业的需要,在课程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的设计上, 通过专业负责人和任课教师的协商,在教学内容和实验中能够设计出尽可能多的与专业情境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 能够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个知识点来解决专业现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方向性就得到了提高。

6结束语

2.长沙理工演讲稿参考 篇二

不知不觉,在长沙理工大学的实习已经结束,一切都是那么悄然。回顾这个实习,我想概括为──“收获颇多,不枉此行”。

首先,我很感谢学校和那里的指导老师对我实习期间的指导和帮助,给予我信心和鼓励去不断改进,形成了我自有的教学方法,并漂漂亮亮的完成了工作任务。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让我更有信心有勇气,对自己也更加肯定。虽然在教学上我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对知识的讲解也或多或少的不够完善,可他们给予我充分的肯定和理解,并提出建议和意见,让我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可以说,这一个月,我是在教人中慢慢被人教,慢慢地成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

其次,总结这一段时间的思考和体会,我还想说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一名考研人,选择出来实习是富有挑战性的,心里也非常忐忑。我曾忧愁,也会苦恼,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在这里的一个月,我体验着不一样的生活,经历着可能是唯一一次可以在大学实习的新奇和满足。虽然和其他人相比,我复习的时间没有那么多,但我收获的是他们在书本中无法获得的经验。所以,我很庆幸我选择了实习。如果说,我有什么经验要留给下一届,那么我会告诉他们,选择实习!

第二,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去长理实习实属不易,我真的很满足。在那里,老师、学生对我们都非常的热情友好,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除了认识了许多外国朋友,领略到了不同文化的风俗习惯,我还被他们浓郁的学习氛围、严明的学习态度所震撼。这就不得不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状态,实在是不愿去比,也没法比。也是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明白,想要做好一件事,不是你想要有多好就会有多好。要学会预想结果,要学会冷静,学会沉淀,也还要知道融会贯通,懂得相互协作与鼓励。明白其责任,端正其态度,才能真正解决好问题,取得收获。

第三,作为一名毕业生,我就像无头苍蝇。都说,现实使人麻木,生活使人盲目。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羡慕留学生可以留洋海外,我们敬佩他们学习汉语文化的热情,甚至我们会叹息他们的软硬件设施齐备,学习环境优越,却不曾记得当年,在成百上千万的学生大军中,我们也能够脱颖而出,靠的是自己辛勤的汗水,靠的是自己内心的坚韧与决心。或许是环境让我们学会懈怠,或许是生活让我们忘记坚持,所以当面对

3.长沙理工大学秋季开学时间 篇三

1.第一批次(9月1日)

金盆岭校区:入围教学改革试点班 2021 级新生(预报到)、继续教育学院 2021 级新生。

2.第二批次(9月3日)

金盆岭校区:入围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 2021 级新生(预报到),入围会计学 ACCA 方向班、国际会计与金融班、金融学专业CFA®&FRM®方向班 2021 级新生(预报到)。

3.第三批次(9月4—5日)

云塘校区:本部本科学生(2021 级新生及建筑学院学生除外)、研究生(2021 级新生除外);

金盆岭校区:城南学院学生(2021 级新生除外)、建筑学院本科学生(2021 级新生除外)、研究生(2021 级新生除外)。

其中,云塘校区:本部2021年专升本学生、本部2021年第二学士学位学生;金盆岭校区:继续教育学院学生(2021级新生除外)、2021年城南学院专升本学生,9月5日报到。

4.第四批次(9月6—7日)

金盆岭校区:本部2021级新生。

其中,金盆岭校区:研究生2021级新生9月6日报到。

5.第五批次(9月11—12日)

金盆岭校区:城南学院2021级新生

西安财经大学返校注意事项

返(到)校前注意事项

1.来自低风险地区,且无14天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学生,凭湖南省电子健康码绿码和绿色行程卡返(到)校报到。

2.按照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尚处于中高风险地区,或尚处于隔离、居家监测期间,或健康码、行程码异常(非绿码)的师生暂不返(到)校,待恢复正常后,再申请并经批准后返(到)校。

3.有发热(体温≥37.3°C)、干咳、乏力、嗅觉和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的学生暂不返(到)校,待治愈后,凭湖南省电子健康码绿码、绿色行程卡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合格结果返(到)校。

4.境外学生返(到)校,按照上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执行。

5.学生须每天及时、如实填报健康状况(研究生通过“钉钉”打卡系统,本科2021级新生通过“掌上长理APP”,其他本科生通过“易班”系统)。所有新生均应从8月21日开始填报。

6.学生返(到)校前须减少无必要的跨区域流动,并于开学前7天做好返(到)校行程规划。登录健康打卡系统,填写个人出发地点、乘坐航班、车次、到站时间、自驾车车牌号、到校时间等信息。

7.有涉疫地区旅居史或与核酸阳性病例有接触史的人员,健康码(行程卡)转为“黄码”、“红码”的人员,要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学院报告。

8.建议有条件的新生完成新冠疫苗接种,于入校前一周内做好核酸检测。

三、返(到)校时注意事项

1.返(到)校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并自备适量的口罩、速干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同时鼓励自备餐具。

2.返(到)校途中避开中高风险地区,应全程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工作,全程佩戴好口罩,减少聚集风险。注意手部卫生,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3.返(到)校报到时需按照学校规划的路线和提示要求,到相应的检测点进行体温检测、查验湖南省电子健康码绿码和绿色行程卡等。对检测情况异常的及时上报,并安排到指定地点复核,根据长沙市疫情防控要求进行管理。

4.鼓励新生独立进校办理报到手续,新生到校后应及时向志愿者、辅导员和家长报告到达信息。

5.根据长沙市疫情防控要求,学校实行严格的校园管控,谢绝一切未经批准的社会车辆出入校园,每名新生最多由1名家长或亲属(符合防疫要求)陪同进入校园,谢绝陪同人员进入学生宿舍楼栋。

根据上级和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开学时间如有调整,学校将及时另行通知。

长沙理工大学概括

长沙理工大学(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简称“CSUST” ,是国家交通运输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1] ,属于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中国电力高校联盟、绿色交通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之一,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长沙理工大学由原长沙交通学院、长沙电力学院于合并组建。原长沙交通学院的前身是交通部1956年创办的长沙航务工程学校,原长沙电力学院的前身是电力工业部1956年创办的长沙水力发电学校。创办于1956年的湖南省水利水电学校和创办于1958年的湖南省轻工业学校(后更名为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相继于和并入原长沙电力学院。

4.长沙理工大学教室管理使用办法 篇四

教室是学校的重要教学资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为了加强教室管理,优化育人环境,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全校教室主要包括各类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及分配给各院(部)使用的各类教室等。

第二条 教室管理目标是:管理体制科学,运转机制灵活,保障教学有力,满足教学要求,为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条 教室管理总体要求是: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工作到位, 服务到位。

第四条 学校教室主要供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上课使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准随意使用、擅自占用教室。

第五条 教务处负责全校教室管理的具体事务,包括全校教室的设施、设备改造和集中更新计划的申报工作,对教室资源进行统一调配。

第六条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多媒体教室专用设备的建设、维护、维修及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支持。

第七条 后勤处负责教室使用过程中的相关设施的日常维护及维修计划申报等工作,后勤服务集团公司负责做好教学楼的安全值班、卫生保洁工作,以及教室设施的日常维护及维修工作。

第二章 教室的使用管理

第八条 普通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开放时间为:7:00—22:00。

第九条 教务处按各教学单位报送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室。第十条 各教学单位必须做到教室的需求与使用一致,如有虚报、假报教室需求者,学校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课表一经排定,各教学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变动上课教室,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者,必须得到教务处批准。

第十一条 后勤服务集团公司物业中心教室管理人员按课表对全校上课教室进行不定期对照检查,对教室内异于课表安排的本科生教学活动进行登记并上报教务处;对非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未经教务处批准擅自占用教室的教学活动行为予以制止。

第十二条 后勤服务集团公司物业中心教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经常进行检查巡视,除了对普通教室的公共设施(如桌椅、玻璃、门窗、电灯、电铃、电源插座、开关、电扇、空调等)的日常报修外,还要注意了解、观察多媒体教室上课老师对设备的使用情况,出现问题或故障要及时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联系处理,并做好过程记录。定期、定时补充教室用粉笔、黑板刷和各类书写笔等教学工具。第十三条 后勤服务集团公司物业中心必须保持教学楼内教室、教员休息室、走廊和卫生间的整洁、干净。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对携带教室公共设施、设备出门者必须进行询查与登记。

第十四条 教室是肃静和文明的学习场所,上课时间不准随便出入教室;不得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准在走廊、教室内大声喧哗或打闹;不准在教室内进食及乱扔纸屑、杂物,教室内严禁吸烟;教室内不准打牌、下棋,不准穿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得反锁教室门进行自习,晚间按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离开教室。学生在教学楼内必须服从教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安排,严格禁止任何撬门、扭锁或翻窗进入教室的行为。

第十五条 节约用水用电,爱护教学楼内外的一切公物,各教室的教学设施物品不得随意搬动,严禁在课桌和墙壁上刻画。

第三章 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与使用

第十六条 多媒体教室是指配有多媒体计算机、音响设备、多媒体投影机、视频展示台、DVD和录像机等设备的教室。

第十七条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设专人负责多媒体教室及设备的日常维护、技术支持和管理工作。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维修技能,熟练掌握各种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技术,确保设备完好,运转正常。多媒体设备只能用于正常的教学活动,不能用于聚会、娱乐等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外借或挪用多媒体教室内的各种设备。

第十八条 每学期开学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必须对多媒体设备进行检修。对不熟悉多媒体操作系统的任课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应主动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并随时排除可能出现的各种设备的系统故障。后勤服务集团公司物业中心管理人员负责多媒体教室的开门和关门工作,并做好使用记录。

第十九条 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应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不得随意拆卸设备及连线方式;不得随意增删、改动计算机系统软件,尽量避免粉笔灰进入多媒体控制柜,在课间、下课或者课堂暂时不使用时,应关闭投影机,以减少投影机灯泡损耗;保持屏幕整洁。

第二十条 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设备异常应及时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联系,教师不能随意强行处理。对使用多媒体教室(设备、过程等)有特殊要求的可事先与教务处联系。

第二十一条 禁止学生操作多媒体设备。

第二十二条 物业中心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多媒体教室使用过程中的巡视,严格管理好教室控制柜的钥匙,按照教室的安排使用情况及时开、关控制柜门并保持控制柜内的清洁。关教室门之前应关闭教室设备总电源,如发现设备丢失或被盗应及时报告保卫部门、教务处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第四章 教室的借用与管理

第二十三条 学校的教室由教务处统一调度,任何教学计划外使用教室,必须严格执行教室借用手续。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学生班级在教学计划安排以外临时借用教室,须填写“长沙理工大学教室借用申请及审批表”,提前一天到教务处办理审批手续,需要收费的按学校规定的教室使用收费标准到财务处交费,凭交费收据到教务处安排教室。

第二十五条 各申请单位应根据批准或调整后的教室进行与申请活动内容相符的活动。因故需要取消活动的,应提前通知物业中心;因故改变活动内容的应先行取消,重新申请。教室使用完毕,使用者要填写教室及设备使用记录。

第二十六条 非教学活动需要使用教室的,应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若教务处认为对教学有影响的,有权拒绝安排。非教学活动使用教室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星期二下午、星期

六、星期日。

本校老师、学生(包括学生社团)举办的报告会、讲座、论坛、播放视听材料等活动,须填写“长沙理工大学教室借用申请及审批表”并附内容简介或提纲,经学生工作部门领导、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副院长)审核后,由教务处安排教室。

报告、讲座、论坛等活动,凡主讲人为校外人士、且内容涉及思想意识形态的,主办单位需提前一天将有关主题、提纲、主讲人基本情况和举办时间、地点、听众范围、本单位领导意见以书面形式向党委宣传部报批备案,再由教务处安排教室;被邀请的专家学者是来自国外或境外的,同时必须按照外事工作程序,提前一周报校党委宣传部和国际交流处,并由校党委宣传部、国际交流处分别报省委宣传部和省外办审批。

第二十七条 周末、假期各类收费的培训班、考试、信息发布性的讲座报告等需要使用学校教室的,根据学校设施有偿使用原则,必须先向学校有关部门审查认定后,再向教务处提出教室借用申请,经分管领导批准,按规定向学校财务处缴纳教室使用费后,由教务处安排。

第二十八条 教室只能用于经批准的相关内容活动,不得擅自改变教室用途或用于下列活动:

1.违背国家宪法和四项基本原则的活动。

2.危害国家统一、安全和利益,泄露国家机密的活动。3.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

4.宣扬色情、淫秽、迷信、暴力、邪教或传销活动,以及其他损害社会公德的活动。

5.未经批准的商业宣传、各类讲座、培训班等活动。6.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禁止的其他内容。7.擅自将录像带、碟片在多媒体平台上播放,进行非法的网络应用等活动。

8.其他不符合教室功能的活动。

第二十九条 学校重大考试和工作安排时,全校所有教室的使用按教务处的通知办理,已借出使用的教室也应服从安排,自行暂停或延后活动。

第三十条 教师调整上课地点、临时性调课、补课需用教室的,由教师所在学院(部)教学干事到教务处办理借用手续。在得到教务处批准后,各教学单位教学干事将教务处出具的《教室使用通知单》,送至教学楼物业管理人员后生效。

第三十一条 严禁将教室借用后再转借。

第三十二条 教务处和物业中心管理人员不得私自外借教室,更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教室借用者的财物。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占教室挪作他用;任何学院也不得将特别功能的专用教室占为己用。

第三十四条 教务处受理各方面对违纪借用、使用、强占教室行为的投诉和举报。

第五章 教室使用收费

第三十五条 下列非学校任务使用教室,需缴纳教室使用费:

1.各类收费性质的校内、校外培训班。2.校内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以各种名义使用教室的各类活动。

3.各类社会考试。

4.各类信息发布性的讲座报告。5.其他非学校任务使用教室的活动。

第三十六条 非学校任务使用教室,由教务处开具“教室借用缴款单”,借用单位到学校计划财务处缴款,凭缴款收据到教务处办理借用手续。物业中心凭《教室使用通知单》开放教室。

第三十七条 收费标准:

1.100座以下的多媒体教室,按每小时100元收费。2.100座以上的多媒体教室,按每小时200元收费。3.普通教室按多媒体教室标准减半收取。

第三十八条 教室有偿使用所收费用的20%用于后勤服务集团公司的成本开支。

第六章 低值易耗品的使用管理及设备维护 第三十九条 后勤服务集团公司物业中心负责教室、教员休息室内教学用低值易耗品(粉笔、板刷、扫帚、拖把等)的购买与日常供给保障。

第四十条 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维护维修采取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服务公司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维护维修效率和质量。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教室内的宣传标语等内容需经学校宣传部门认定。

第四十二条 对违反本管理办法者,学校应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给予纪律处分或送交司法部门进行处理。

5.长沙理工课程设计 篇五

一、跨学科培养研究生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发展趋势

通过跨学科培养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这不仅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1]。

其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使得各种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科技问题,都变得相当复杂,通常不是哪一门学科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的综合运用才可能解决的,因此通过跨学科培养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成为世界高科技人才竞争的发展趋势[4]。

其二,创新型人才核心素质应该是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开放式的思维方式,所以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的培养需要跨学科学习,以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5]。

其三,发达国家较普遍地建立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例如,美国已较为广泛地确立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各跨学科研究中心、研究机构纷纷成立[6]。

由此可见,大力推进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以提高其创新能力,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果,反映了世界经济、社会、科技越来越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二、跨学科报考研究生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跨学科报考的研究生因其自身专业背景与所考专业的不同,既为其带来了相应的比较优势,同时也有着明显比较劣势。下面以浙江理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为例进行分析。

1.跨学科报考研究生的比较优势。

浙江理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主要具有经济学科、管理学科背景,但近几年来,随着跨学科招收研究生人数的增加,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逐渐增多,相对而言,社会科学专业背景的学生较少。跨学科报考学习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具有如下比较优势:

其一,思想素质方面的优势。跨学科报考的研究生通常具有明确的目标,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希望获得知识,在专业上取得成就的意向更强烈,态度更自觉;学习目的明确,自主意识更强,遇事有主见,更成熟”[7],与本专业的研究生相比,跨学科研究生学习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希望通过深造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因此,他们一般都比较珍惜学习机会,具有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

其二,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良好的学科基础。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经过长期的自然科学学习和训练,通常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自我设计能力、寻找研究切入点和突破口的能力、自制力以及操作和自学能力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为他们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和掌握其他学科专业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三,体现出明显的专业基础优势。自浙江理工大学2005年开始招收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开始,在招收的近30名硕士研究生中,具有理学、工学学科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占总人数的50%-60%。可以说,“在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跨学科研究生日渐增多,已成规模”[8]。跨学科研究生通常能够较扎实地掌握其本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这对于那些学习单一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来说,更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引导适宜、学习方法得当,就会让不同的学科专业产生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效果,其适应能力和科研能力将会比那些学习单一学科的研究生更强。

2. 跨学科报考研究生的比较劣势。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我国研究生固有的考试模式,导致跨学科报考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薄弱。我国现有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一般为: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考试还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上,没有突出对应试者综合素质的考核。这种考试模式为跨学科报考的学生提供了短期内通过机械记忆而获得考试通过的可能,因此,出现了跨学科研究生之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知识不系统,不具备创新的基本要求。

其二,对所报考专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跨学科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因遇到困难而应付了事。有些研究生对企业管理专业认识过于片面,认为企业管理专业没有难度,容易学习,特别是在复习的短期内获得成功更加深了这种认识,使其对企业管理专业的未来学习不够重视。“隔行如隔山”,企业管理专业不仅有其丰富的内涵、复杂的体系,也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和方法;当跨学科研究生在学习中遇到了自己以前不曾想象的专业内容和难度时,会因各学科知识结构上的差异,认识和探究方式上的不同,而一时难以适应,部分学生会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并就此放弃了创新的追求,只求按部就班地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任务,甚至为尽早完成学位论文、获得学位,对课程的学习敷衍了事。

其三,受多种因素影响,跨学科研究生常常过于急功近利,降低创新要求。研究生学业管理虽实行了弹性学分制,但弹性过小、刚性过大,几乎不允许研究生长期不毕业情况的出现。在这个有限度的弹性时间内,研究生要想毕业必须要满足相关的指标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另外,受到就业压力、进一步深造的压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对于跨学科的企业管理研究生而言,在短期内要想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是很困难的事情。于是,跨学科研究生就会利用自己掌握的自然科学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学术论文的加工和“再创造”,这样创新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其四,跨学科研究生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不同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未能建立统一的知识体系。因缺乏有效的指导、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使得跨学科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专业基础知识的补习状态,而难有理论上的充实与提高;再加之,对不同专业、学科知识驾驭能力的不足以及弹性学分制时间的限制,无法在短期内将本专业的优势应用到跨学科专业的学习中。

三、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不足,限制了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国外的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已由形式转到实质,由表层转到深层,由个别课程扩展到课程体系”;我国高等教育大量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不断涌现也反映了这种趋势[9]。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表明,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保障,而我国高校研究生专业课体系设置存在的不足,却严重阻碍了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其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浙江理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主要有三部分模块构成,即学位课(主要是专业课)、非学位课(也称选修课)和补修课(跨专业研究生适应)。在这个课程体系里,学位课占主导位置(即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程),其学分之和达到了24学分,最低也要达到21学分,占到了所有课程学分的61%-70%,但并没有完全体现出对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设计,缺乏基础知识、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知识的课程内容。除补修课能够反映出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外,课程体系未能明确地体现出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课程模块设置特色,而且对选修课和补修课也未有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导致整个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其二,核心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突出。浙江理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设置中,核心的专业课设置不够突出,未能反映出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特色。例如,管理统计学应该属于方法论范畴,而不应该属企业管理的专业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原理等课程,应该是经济管理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大学阶段的课程,不应该成为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在课程的内容上,部分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研究性、前沿性、国际性不够,反映不出学科领域内的一些最新知识和科研成果。这些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果,使得本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低层次的重复学习,而跨学科的研究生将精力花费在了基础课的补习上,这不仅与补修课设置的目的有所冲突,也反映了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的不足。

其三,未能反映本学科研究生与跨学科研究生在培养中的不同。本学科研究生与跨学科研究生在专业基础课和相关的知识储备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进入学位论文的创作阶段之前,两者的培养应该有所区别对待,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升其创新能力。而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却将两者等同对待,未能针对跨专业研究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跨专业研究生自身所具有的优势。

其四,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弱化了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不仅要具有规范性的理论分析能力,还要有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的能力,因此加强方法论的学习非常必要,但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四、优化课程体系设计,提升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和环节,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直接影响。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应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适时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组合,瞄准学科前沿,更新教学内容,努力让研究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10]。

围绕提升创新能力的目标,研究优化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革措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的整体架构。

浙江理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框架结构,设置为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补修课、方法论课程和跨学科课程5个部分。其中,学位课程为研究生提供系统、深厚的理论知识;专业选修课可按不同的研究方向设置参考性的课程,最终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择;专业补修课是针对跨专业研究生而设置的,主要是本专业的基础课,以弥补跨学科研究生专业课知识的不足;方法论课程包括方法论介绍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的方法等,是现代企业管理研究所必需的方法和工具;跨学科课程则是结合学生的兴趣,同时又有利于自身专业领域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可选择的范围应该较为广泛。

2. 优化课程体系各部分内容的构成。

课程体系中的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补修课、方法论课程和跨学科课程5个部分的课程内容,应该各有侧重,分别从不同的层面为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支持,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做出不同的学分安排(见表1)。

学位课课程设置应该着重于理论层面,课程内容既要包含经典的企业管理理论,也要涵盖当今的企业管理理论最新研究成果,使其成为进行企业管理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平台,切实为创新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因此课程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不能是基础理论的简单重复。与学位课设置目的不同的是专业补修课。专业补修课是针对跨专业研究生专业课基础理论薄弱而设计的,因此,专业补修课的课程内容要体现出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特征。这部分应该成为学位课的前提和基础,在内容上要体现出连贯性,更要体现出理论层次的不同,不要变成无谓的重复。而方法论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定性定量研究的工具,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工具层面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支撑。专业选修课要体现出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特色,要依据本专业导师的科研工作来设置,学生的选课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跨学科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出本专业科学研究日益跨学科发展的特征,这部分的课程内容要借助于浙江理工大学基础雄厚的自然科学学科的优势,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可在广泛的范围内选择,包括自然科学、心理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等领域的课程,为跨学科专业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3. 优化课程体系内容的时间安排。

鉴于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所实施的弹性学分制弹性较小的特点,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基础上,可将上述课程内容的教学时间做出如表2所示的安排。表2是综合考虑跨学科研究生和本专业研究生各自不同情况的折中处理的结果。因专业补修课必须在学位课学习前先完成,所以必须放在第一学期,而将学位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这样跨学科研究生和本专业研究生就可以同时在同一层次上学习本专业的理论课程。方法论课程和跨专业课程均可安排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两个学期里,以分散学生在一个学期里的压力。专业选修课可安排在第二学期,为学生第三学期的论文开题做准备。这里要强调的是,专业补修课如果不能修够学分,是不能选修学位课的,而对于在大学期间已经修过专业补修课的学生,可根据大学的成绩相应地给予免修,从而避免重复学习,节省的时间可用于进一步的理论学习和科研工作。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中的课程内容,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为了适应其变化发展的需要,其核心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跨专业课程的内容应不断地更新发展,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创造条件。

摘要:受到市场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影响,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已成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而招收跨学科研究生高校的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主要是以本专业研究生为主, 较少考虑跨学科研究生的专业需求, 因此, 优化课程体系设计是提升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关键词:课程体系,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叶中.关于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07) .

[2]王昕.美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8 (04) .

[3]刘永泉.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8 (05) .

[4]陈凯.跨学科培养研究生——世界高科技人才竞争新趋势[J].科学管理研究, 1995, 13 (06) .

[5]牛林.浅议理科学生跨专业课程的学习[J].高等理科教育, 2004 (02) .

[6]李平, 王玲.美国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02) .

[7]汪益民, 吴继东, 龚惠香.高校研究生人生价值观现状调查和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7 (06) .

[8]翟亚军.对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1999 (04) .

[9]李文鑫, 胡甲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 (03) .

上一篇:关于放松心灵名人名言下一篇:我的责任 我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