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知识竞赛总结

2024-07-02

学科知识竞赛总结(精选9篇)

1.学科知识竞赛总结 篇一

建华镇初级中学学科知识竞赛实施方案

一、竞赛目的及意义

为了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宽知识面,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特长,特举办此次学科知识竞赛。

二、竞赛时间及科目

1、竞赛时间:第十六周星期三(12月16日)晚6:00—8:00。

2、竞赛科目:六七年级数学、八年级数学和物理,九年级数学、物理和化学。

三、竞赛命题及监考阅卷

1、命题原则及要求

(1)要求试题力求具有趣味性、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题型多样。

(2)竞赛试题采用合卷形式。六七年级数学100分,八年级数学和物理各60分,合计120分;九年级数学、物理和化学各40分,合计120分。

(3)命题及试卷编排:教务处

2、考场:阶梯教室

3、监考安排:监考:郭凤斌

4、阅卷: 数学:高海鹏(负责)、白文、陈志锋、张娟利、陈兵兵、刘耀利和薛海龙。

物理和化学:孙有福(负责)、郇郁、许燕、蒋志伟、苏永宏、张武民。

5、试题编排、打印和成绩汇总:教务处

四、参赛名额分配及报名

1、六、七、八、九年级分四个小组进行,六九年级每班选拔6名同学参赛,七八年级重点班12人,其它各班2人,共计72名同学参赛。

2、报名:班主任同科任教师商议决定后,由班主任报到郭凤斌老师处。

3、报名时间:2015年12月7日——2015年12月11日(星期五)结束。

五、奖励办法

各年级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

教务处

2015年12月7日

2.学科知识竞赛总结 篇二

一、基于史料的学生史证意识的培养

基于史料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是历史新课标的题中之义,也是历史学科的科学性所在。所以,求真、求实应该作为评价历史教学的通用标准,也应该是平时课堂教学坚守的底线[2]。在当下的教学竞赛课中,充分利用史料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应该成为历史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

1.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为教材史实寻求证据

质疑是寻求证据的起点,也是产生问题意识的缘起。历史教学中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牵引,敢于质疑教科书的史实和观点并为其寻求证据。英国历史教育学者蒂姆·洛马斯认为,质疑是史料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一则史料,然后让他们设计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为了确定该材料对于特定的目的是否有用而提出来的”。[3]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需要指出的是,在寻求证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史料证据的真伪进行考辨。因为“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里面可能有错误,可能有虚伪,可能有私人的爱憎,可能有地方及民族的成见,不经缜密的考证,即笃信不疑,后患实无尽无穷”。[4]

2.注意史料证据的全面性

教师应尽量采用多种史料从各个方面论证。注意对历史档案、报刊史料、方志、典制、碑文等无意史料的引用,因为“无意史料是人们无意间留存下来的,无意史料的特殊价值在于因其无主体之意的干扰而犹能保存历史之真”。[5]

3.注重史料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严密的证据链条

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史料的整合应该注重史料证据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应当按照历史逻辑将史料整合成完整、严密的证据链,避免“孤证而立、抽样作证”。

“凭证据说话是理性民主和法治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知识和能力的最佳途径。”[6]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引用史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学习水平,注意对史料的筛选和整合;切忌史料的盲目罗列和堆砌,慎用一些传说、野史、传奇故事、影视剧资料等经过二次加工的史料。这样既符合历史教学的客观要求,也契合新课程的理念。

二、教材文本资源的整合开发

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科学、充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既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部分,也是新课改背景下转变教师教材观的客观要求。整合开发教材资源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资源,努力突破历史教材固有的逻辑,对教材知识和逻辑进行重构、创生,使其转化为适宜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的知识表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整合开发教材文本。

1.整合教科书知识顺序,使其转化为教学逻辑

例如有的老师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江南地区的开发》时,课本原来的知识顺序为“西晋兴亡和内迁各族”→“淝水之战”→“江南地区开发”。但是,教师为了突出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人口的南迁和江南的开发”内容,将第三目调到最开始讲授,即先讲江南的开发,后讲江南开发的原因,再讲淝水之战等内容。这种基于课标对教材知识结构的重建更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内容。另外,还有的教师将教材知识内容纳入自己的教学主题之中。例如,某教师在讲述《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中,通过三个不同时代的家庭故事“康有为和他女儿的故事(剪辫、放足)”、“宋耀如和倪桂珍的故事(服饰)”、“孙中山和宋庆龄的故事(婚姻观等)”来呈现不同时代的生活变化。这种生活片段式的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尽管可能主体之间的时序性不是很强。总之,教师根据实际学情将教材结构重组、整合,转化为教学逻辑,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同时也能避免照本宣科的繁琐。

2.在教学中充分应用教材中的资源

例如,教师在讲授初中七年级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课中,由导语“为什么隋文帝能重新实现全国统一?”引出“隋朝统一的原因、经过、影响”;导语“隋炀帝时耗费数百万人力开凿的大运河在历史上发挥了什么作用?”引出“大运河的开凿和作用”。这种利用课前导语概括性和思考性的特点,将导语中给定信息演绎为教学内容的方式既有效利用了教材资源,又符合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图片、课后探究题等栏目,基于学生的认知逻辑来设计教学内容。

3.合理拓展补充教材资料,增添必要的史实的讲述

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时序性相对较弱,教师在教学中补充必要的背景性知识内容是教材开发的重要一环。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历史资料,增强历史课堂的丰富性和历史味。

三、合理拓展学术深度,展现教师史学素养

随着历史学科的不断发展,学界对一些历史现象的认识逐渐拓展、深化。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统的史学理论、史学方法论的讲解,还需要结合当下历史学研究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内容,适当引介史学的新观点、新认识。

1.教师应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扭转以往历史学的陈旧观点

例如学界以往对明清社会发展持“停滞论”“转折论”,但是李伯重指出:“清代前中期,江南农民家庭农场上的劳动生产率在上升。也正是由于农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他们的劳动报酬也会有所增加,实际生活水平也较明代后期有所提高。”[7]这一观点矫正了以往观点的片面性,重新阐释了明清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

2.结合高考命题方向适当吸纳和呈现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近年来“新课程高考命题中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趋向,这种趋向的主要表现是命题者热衷于把高校学术研究新成果转换为高考试题,其本质就是把历史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内容渗透到高考命题中。”[8]例如2010年四川高考历史材料题考查了“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分析其积极作用”;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考察了“明清时期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士大夫对明清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作用”等等。在这种趋势下,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结合考题将西方汉学研究的相关理论,诸如费正清的冲击—反应学说、黄宗智的经济发展“过密化”、施坚雅德区域经济发展“六边形”模式、“市民社会”“公共空间”等理论视野下的中国史研究等,作为补充内容进行介绍性讲解以拓展学生视野。

总之,历史教师应依据历史新课标,从教学理念的隐形渗透与知识点的显性讲解两个方面引介史学学术成果。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课堂中新观点介入的“度”和“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只能作为教材主体内容的补充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用,不能为了展现历史教师的史学功底而成为课堂的主角。另外,学术成果应该更多呈现史学界的公论,而不是为了新颖,照搬、套用史学最新学术动态和成果,避免导致学生认知的偏差和混乱。

四、竞赛课内容与日常课堂的有效衔接

适应不同的教学场域、自由切换不同的教学情境是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表现。另外,历史教学竞赛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考察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否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表征,核心功能在于诊断日常教学问题、改进教师教学实践。所以,竞赛课与日常教学的有效衔接,既是教师教学知识情境性的主要体现,也是教学竞赛内容评价的重要一环。

当下,有的历史竞赛课堂成了教师表演、角逐的空间,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课前,有的历史教师过度备课,临时嫁接新理念、补充新资料,造成教学目标过高、课堂容量过大。更有甚者,教师提前准备竞赛课内容,事先在不同班级演练一轮。这样,竞赛课教学就成为一种临时的表演,缺少热情、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形式花样百出,情景剧、视频、图片的大量介入使学生眼花缭乱,很难找到知识内容的逻辑和体系。在课堂互动方面,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升互动层次,常常把课堂提问设计得很容易回答,大多在课本中就能找到答案,缺乏探究性;也有教师为了凸显自己的历史功底,问题设计过于专业化,学生难以理解,互动不畅。以上诸多问题揭示出历史教师将教学竞赛课的地位专门化、独立化,切断其与日常教学之间的联系。历史教师应该转变理念,重视教学竞赛并不等于将其设计得“高、新、奇”。实际上,教学竞赛课只是日常教学的延伸,不必专门设计。教学竞赛课应该更多地公开平日教学的常态,曝露日常教学的问题与缺陷,使评委、专家更多地了解一线教学的实际状况,从实践层面进行诊断、分析,给予历史教学实践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正如历史教师孙立舟所言:“公开课应该更多的展示日常历史教学的三态———常态、病态、窘态。”[9]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历史教学竞赛这一评价机制的诊断与改进功能。所以,中学历史教学竞赛课的真谛应该是:“教学就是教学,返璞归真,少点对学生的绑架,让复杂问题简单化,删去课堂无关紧要的花絮,让学生在平常中感动,在简洁中受益,留点空白和遗憾未尝不可。”[10]

综上,“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是向特定学生有效呈现和阐释特定内容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与特定主题相联系的知识,所以它不同于一般教学法知识。”[11]就历史教学过程而言,基于史料的史证意识培养、历史教材文本的开发、学术成果的吸纳、教学情境的转换衔接是历史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部分。中学历史教学竞赛课的内容评价应该重点突出上述历史学科特色的内容,使历史竞赛课成为新课程理念和历史味有机结合的典范。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竞赛作为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在职研修的一种手段,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历史教师专业水准有很重要的意义。历史教学竞赛课的内容评价应该重点突出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主要包括基于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历史教材文本资源的二次开发、合理吸收历史学术成果、强化竞赛课内容与日常课堂的衔接四方面内容。这四个方面内容充分契合学科教学知识的特殊性、实践性、情境性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历史教学竞赛,课堂内容评价,学科教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邵光华.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任世江.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J].历史教学,2007(8).

[3][英]蒂姆·洛马斯著.论史料教学[J].叶小兵,译.历史教学:上半月刊,1998(2).

[4]杜维运.史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张秋升.论无意史料与历史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6]聂幼犁.獒奶、狼奶、狗奶和人奶——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育的反思、机遇和责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1、2).

[7]李伯重.多角度看江南经济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3.

[8]黄牧航.历史科高考命题中运用学术研究新成果初探——基于2007~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统计分析[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4(1).

[9]孙立舟.公开课到底公开什么[J].中学历史教学,2014(10).

[10]李应平.为什么公开课出现“不买账”的现象——历史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展示课观课反思[J].中学历史教学,2014(8).

3.学科知识竞赛总结 篇三

一、活动目的与宗旨:

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历史作为一门反思之学,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获得启迪。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我们举办这次活动一方面是为了铭记历史,尊重历史,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拓宽其学习历史的视野,丰富其校园生活并培养其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二、主办方:

泸溪一中教研室、高一年级、高二年级

三、承办方:

泸溪一中历史教研组

四、活动时间、地点:2015年12月12日晚上、多媒体教室

五、活动的具体要求

1.知识竞赛活动在高

一、高二两个年级分别开展,高二年级文科班进行历史小论文竞赛,高一年级进行知识抢答赛。2.竞赛知识范围: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到第五单元内容占70%,纪念抗战胜利知识常识占30%。高二年级:参照高考试卷第41题,以抗战为题材,通过小论文的形式考场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高一年级以班为单位,每班3人为一组,共18个小组参赛。高二每班推选5篇论文参评论文,由高一老师评定等级。4.知识竞赛的时间

高一:2015年12月12日晚上7:00——9:00。高二:2015年12月5日第一节晚自习。

5、要求各班认真组织,积极发动。高一备课组先下发提纲,各个班级参加竞赛的队伍需提前15分钟到场,各个班级的学生准时到达活动场地观看,必须服从任课教师的安排。要保持比赛场地安静,遵守活动规则,凡违反活动规则将扣除本班比赛积分。高二文科班认可教师先对本班论文进行初审,然后以班为单位,各推荐5篇论文,高二备课组收齐好论文后装订交高一备课组,由高一备课组最终评定等级。

6、奖项设计

高一:一等奖1组(3人)二等奖4组(12人)三等奖6组(18人)优秀奖1组(3人)高二: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9人

六、知识抢答赛流程概述:

(一)参与人员:

现场主持人(2名);参赛选手(54名);评委(若干名);记分员(6名);计时员(1名);现场秩序维护(5人);机动人员(2人)

(二)比赛具体流程与规则:

1、活动准备:

(1)提前将高一年级18个班分成三大组,每组6个班,每班3个代表,共计54个学生。

(2)计分人员和计时人员7人。(3)监督人员及维持纪律5人。(4)主持人1人(5)PPT放映员1人

(6)工具准备:计时器、计分表、音响、话筒、抢答器、奖品(学校提供)

2、比赛具体流程与规则

(1)、初赛流程规则

A、随意抽签把18个班分成三组,每组6个班,每组限定三十道题作答,每题限定三十秒,由计分员统计三十道题答案并累计分数(如果出现2、3名或4、5名并列,就加试5题,直到分出名次为止。抢到题目者,选手(任意成员)必须在30秒内作答,回答正确加

2分,回答错误扣1分。)

B、累计分数完毕统计结果,每组分数排名落后的后两个班淘汰出局,每组前四个班进入第二阶段的竞赛,共计十二个班。每组前两名进入争夺前1——6名,三、四名争夺7——12名。(如果出现1、2名或5、6名或者11、12名并列,就各组加试5题,直到分出名次为止。抢到题目者,选手(任意成员)必须在30秒内作答,回答正确加2分,回答错误扣1分。)

(2)、决赛流程

A.由活动主持人进行宣布活动内容和要求 B.宣布活动开始

C.第一阶段完后,由主持人总结第一阶段的每队得分情况,并进行下一阶段竞赛

D.第二阶段结束后,由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记分员统计各组排名,主任宣布比赛结果。

(3)活动规则

第一阶段每小组如果出现2、3名或4、5名并列,就加试5题,直到分出名次为止。第二阶段如果出现1、2名或5、6名或者11、12名并列,就各组加试5题,直到分出名次为止。由主持人出题,两队抢答,抢到题目者,选手(任意成员)必须在30秒内作答,回答正确加2分,回答错误扣1分。

七、比赛具体工作安排

1.拟定活动通知并上送教研室 由姜能森、郑旋负责

2.赛题的收集、题库的采集 由李国强、郑旋、姜能森负责 3.设计宣传海报及张贴 由邓建发负责 4.安排各班级现场座位 由杨丽春负责 5.制作题目卡 由郑旋负责 6.比赛场地布置安排 由梅美负责 7.现场比赛计时和分数统计 由章永寿负责

历史教研组

4.学科知识竞赛总结 篇四

本次比赛分为笔试和现场问答两个环节:

一、笔试于11月12号下午6:00进行。笔试中评出六组优胜者参加现场问答,同时优

胜个人也将从笔试中产生,优胜个人为三名。笔试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参赛者每人一张问卷,取分数的前三名为优胜个人,每班各参赛者分数之和为该班成绩,由高到低取前六名参加现场问答。

二、现场问答于11月14号下午5:30开始:该环节分三个阶段。红蓝双方同时进行,共有三场,每场用时约40分钟,比赛前由抽签的形式决定比赛顺序。

1、必答阶段:每位参赛者须回答主持人提问的2道题,答对得分答错不得分,也不扣分。

每题20分;答题限时十五秒考虑时间,即十五秒内不开始答题判答题失败。

2、齐力断金阶段:每场有20道题目作答,规则为该20道题每题由双方同时答题,自主持

人读题结束开始答题,答案写在备好的答题纸上,时间半分钟,听主持人口令同时亮答案,答对的得分,答错不得分也不扣分。该阶段每题50分;

3、我的命运我做主做主阶段:该阶段有两种分值题供双方选择50分和以100分。每组可

选两道任意分值的题作答,答对的得该分,答错的扣该分。该阶段可求助亲友团。比赛结束根据各班得分情况评出前三名优胜者。

纺织学科学生会

2007年11月11日

纺织学科百科知识竞赛比赛流程及规则

本次比赛分为笔试和现场问答两个环节:

三、笔试于11月12号下午6:00进行。笔试中评出六组优胜者参加现场问答,同时优

胜个人也将从笔试中产生,优胜个人为三名。笔试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参赛者每人一张问卷,取分数的前三名为优胜个人,每班各参赛者分数之和为该班成绩,由高到低取前六名参加现场问答。

四、现场问答于11月14号下午5:30开始:该环节分三个阶段。红蓝双方同时进行,共有三场,每场用时约40分钟,比赛前由抽签的形式决定比赛顺序。

4、必答阶段:每位参赛者须回答主持人提问的2道题,答对得分答错不得分,也不扣分。

每题20分;答题限时十五秒考虑时间,即十五秒内不开始答题判答题失败。

5、齐力断金阶段:每场有20道题目作答,规则为该20道题每题由双方同时答题,自主持

人读题结束开始答题,答案写在备好的答题纸上,时间半分钟,听主持人口令同时亮答案,答对的得分,答错不得分也不扣分。该阶段每题50分;

6、我的命运我做主做主阶段:该阶段有两种分值题供双方选择50分和以100分。每组可

选两道任意分值的题作答,答对的得该分,答错的扣该分。该阶段可求助亲友团。比赛结束根据各班得分情况评出前三名优胜者。

纺织学科学生会

5.数学学科竞赛活动总结 篇五

为了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给更多的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与机会,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为了查找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找到解决办法。我校于12月11日和12月18日下午,教导处与各年级数学教研组联合组织了二-----六年级学生的“培优扶困”数学竞赛。两次竞赛的时间都限在60分钟,要求每班选派10名学生参加,共有640名同学参赛。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两次活动圆满结束。现将竞赛情况总结如下:

1、获奖情况:

本次参赛人数多,获奖人数也多,按预订方案,各年级评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若干名。(获奖学生名单见附表)

2.命题

“进步生”竞赛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紧紧围绕“基础”设计概念、计算、应用的题目,意在了解这些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使以后的查漏补缺有的放矢。

“促优赛”的试题以综合应用的题目为主,内容也涉及概念、计算和应用。这些题目突出灵活的思维和解题策略的巧妙,还有一些与课本联系较为紧密的奥数题目,使得一些基本功扎实、思维灵活的学生脱颖而出,也为各班的优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3、活动的收获:

本次活动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大的触动。每位数学老师都清楚的看到了本班优生与学困生的真实水平,在全年级中的位置如何,引发教师进一步的思考: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切合抓好两头学生的教学。

这两次竞赛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各班级为了确定参赛候选人,进行了多次选拔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参赛热情及学好数学的信心。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科正常的教学,这两次活动都安排在周五下午进行。5点半结束竞赛,各教研组为了让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在星期一早晨成为升旗手,及时得到表扬和鼓励,全体数学老师连续两周加班加点,在下班之前把成绩全部登记出来,使学校大队部及时的拿到了获奖学生的名单,这些学生成为了光荣的升旗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结束后,获奖的学生自然是喜气洋洋,很多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的缘故,几乎没有得到过奖项,这次得到了大大的奖状,也过了把瘾,信心倍增,立志要好好学习数学。而一些没有获奖的优生,平日里在自己班里的小环境之下,满以为自己学习没有问题,很是不错,通过这次竞赛才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比自己强的人不在少数,也表示今后要戒骄戒躁,踏实努力,争取下次再比高低。没有参加上优生竞赛的同学们也发出挑战,为今后顺利拿到“入场券”而奋斗。在学生中掀起了“赶、比、超”的学习热潮,相信这是好的开端,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学好数学。

4.反映出的问题

(1)习惯依然是老问题,也是大问题。首先表现为书写乱。因为思路的不确定,学生勾勾画画,卷面非常不好。说明学生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路不成熟、没有在草稿本上记录思考过程、也没有斟酌是不是最佳解题策略,就盲目答卷,结果狼藉一片。看出平时的思考过程就是很草率,对结果的正确与否也是很不负责的,缺乏严谨的态度。其次,抄错数字、算错得数、丢题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很多有竞争实力的学生就败在习惯上。

(2)从整体来看,各年级、各层次学生的计算能力还不能令人满意。这说明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计算虽是常抓不懈,但是效果还不算理想,学生往往不能拿到满分。笔算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是口算不过关,说明平时口算训练的成效不明显,希望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前进的重任落在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肩上,我们训练时要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切实抓好口算训练,笔算达到人人过关。

(3)基本概念不清晰,思维能力比较欠缺。各层次的学生都暴露出这个问题。学生对待数学概念不追求深入了解,只满足于会做题,其实正是因为对概念的一知半解,导致题目稍微改变,就无计可施。以往我们分析错例时总说学生思维不灵活,学得太死,其实我认为,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透彻,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我们都知道,灵活运用的前提是熟练掌握和透彻地理解。而我们的学生缺乏的就是这两样,所以“灵活运用”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绊脚石。所以,概念教学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难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更加细致、深入地掌握每一个数学概念。

从活动中收益匪浅,今后我们还要举办类似的竞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展示自我,促进学生、促进教师、促进我们数学教学。

小南坑小学教导处

2009.12.29

6.学科知识竞赛总结 篇六

近年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坚持以竞赛带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学科竞赛已经成为杭电的校园流行文化。学校全面布局“一院一赛”, 即每个专业学院至少负责一项赛事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 在此机制基础上形成了种类繁多、层次丰富的学科性竞赛体系。每届有60%人次以上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各级各类竞赛和相关活动。学校每年在学科性竞赛中投入专项经费、奖励师生的资金、教师指导工作量各100多万元, 校园里形成了浓厚的参与学科竞赛的良好风气。据统计, 近五年杭电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顶级权威赛事中获得国际、国家级奖励累计达100多项, 其中多位学生获该类竞赛最高荣誉。2010年, 学校代表队成功闯入第34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球总决赛, 与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国际一流名校强队同场竞技。8月, 杭电成功承办了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 并获得4个特等奖、2个一等奖、1个创意赛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刷新了杭电在该项赛事上的获奖纪录。

1 针对专业特点, 选择学科竞赛

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使他们能适应社会需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做法是, 通过一系列学科竞赛,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目前, 高校学生可参加的学科竞赛种类繁多, 水平、层次不一, 与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的结合紧密度也不尽相同。因此, 为更好地发挥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工程能力上的作用, 理清学科竞赛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是极为必要的。学科竞赛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 为更好地促进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 需要选择适当的学科竞赛项目。以计算机相关专业为例, 以程序设计能力为主题的ACM竞赛成为首选。杭电大力支持学生组织起了ACM协会, 每年都有300多名学生要求报名加入。协会每个月都要组织一场程序设计比赛, 每次都有300多名学生参赛, 竞争非常激烈。在ACM中大赛取得优秀成绩的同学们, 受到百度、诺基亚西门子、华为等众多知名IT企业的青睐。一大批学生通过各类学科竞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使就业竞争力得到增强, 从而顺利实现了就业。

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强、交叉性广的专业, 涉及到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法律、管理等诸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成果, 目的在于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同时, 信息安全专业又是一个强调实践性的专业, 注重实践和应用技能, 尤其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 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因此, 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的的特点和需求, 选择信息安全竞赛, 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技术水平和综合设计能力, 为大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参加过信息安全竞赛并取得成绩的学生们, 毕业后走上了华为、淘宝、科大讯飞等众多知名IT企业的工作岗位。

2 以信息安全竞赛为载体, 推动实践教学创新

包括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在内的现代信息领域发展日新月异, 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往往无法紧跟时代的潮流, 具有一定的延时性。信息安全竞赛的内容一般以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 涉及的方面包括密码算法、安全芯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系统安全、VPN、计算机病毒防护等。要求参赛的大学生应当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密码学、操作系统、网络协议、数据结构、程序编写与设计以及常用工具的使用等。通过训练和参加竞赛, 不仅使学生学习掌握很多新方法、新技术、新工具的使用, 而且使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把握时代热点。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将新的方法和工具融入相关实验课中, 弥补理论教学的滞后性, 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信息安全学科竞赛所需知识覆盖面广, 实践性又较强, 只有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才能学完相关基础课程。若此时再参加竞赛, 显然来不及进行人才培养。为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力, 培养优秀的创新工程型人才, 采用三年竞赛机制, 将实践教学与竞赛有机结合起来。

(1) 第一年是基础课程学习。从一年级新生开始, 教师在日常课程和实践教学中便开始渗透学科竞赛的相关内容, 注意选拔表现优异的学生, 并有意识地进行指导和点拨。组织新生观摩高年级学生的竞赛作品, 宣传以往的竞赛成果, 激发新生对学科竞赛的兴趣。

(2) 第二年可试水竞赛。可以组织二年级学生组成兴趣小组, 每个兴趣小组配备一位指导老师, 领导5-10名学生。这些兴趣小组以不同的兴趣方向进行划分, 通过课程内容讨论、兴趣实验、学术交流、社会调查等活动,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想。以兴趣小组形式, 组织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信息安全竞赛,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第三年正式参赛。在校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 选拔入高一层次的竞赛团队, 准备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信息安全竞赛。将选拔出的优秀学生进行组队, 在暑假强化训练, 明确分工合作,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出高层次的创新实践型人才。

3 健全鼓励机制, 激发学生能动性

杭电向来重视工程, 重视实践, 重视创新能力, 近年来更是将实践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在鼓励机制上狠抓落实, 实行弹性学分制, 设置创新学分、分层分类教育改革等, 探索了以课程替代为主要特色的培养方案新模式。比如, 在第六学期末设置教学环节“工程设计训练”, 学生可以选择参加指导教师或校外企业的工程类课题研究和设计, 一旦完成即可替代6至8个限选与任选课学分。

杭电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确立以“夯实理论基础、注重知识复合、强化应用化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科竞赛评价激励机制上狠下工夫, 切实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得学科竞赛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迹。2009年, 杭电出台新规定, 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并获奖者, 最高能得到2万元的现金奖励。学生参加集训和竞赛的成绩可以替代实践环节课程、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类别的成绩, 如果占用了教学时间, 最多可以替代8个学分。

作为浙江省内第一个设有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学校, 杭电在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科竞赛中, 参加了历届信息安全技术邀请赛和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获得了二等奖1名, 三等奖1名, 以及优秀奖2名的较好成绩。在09年杭电新规定的鞭策下, 2010年, 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 杭电获得一等奖1名;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信息安全技术专题邀请赛比赛中, 获得二等奖1名, 三等奖2名, 整体成绩有了显著增长。

4 结束语

从2008年开始, 杭电参加全国性信息安全竞赛, 至今已经成功地参加了好几届。在参加信息安全竞赛的过程中, 通过竞赛不断更新教师对最新信息安全工具和算法的认识和掌握, 促进信息安全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采用三年竞赛机制, 将实践教学与竞赛有机结合起来, 以实践教学-院赛-校赛-高水平省赛和国赛这样逐层递进、层层选拔的方式, 培养出优秀的参赛团队;在鼓励机制的促进下,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参赛热情, 不断扩大参赛规模, 提升参赛水平, 最终使得参赛成绩日渐提高。信息安全竞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 同时也推动了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工程型人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琚生根, 廖勇, 周刚, 等.ACM竞赛与实验教学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5) :125-131.

[2]尹仕, 肖看.构建大学生多学科竞赛平台, 培养新型拔尖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5) :121-124.

[3]蒋西明, 邓明, 徐云.构建学科竞赛体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2) :130-132.

7.学科竞赛指导中心工作总结 篇七

本学期,学科竞赛指导中心在校长室和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实施精品教育为目标,以学科竞赛、自主招生、科技活动为抓手,开创性地完成了相关工作,为学校实现跨越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本学期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高三年级部,召开了自主招生动员会,对20的.高校自主招生、高校专项计划、江苏省11所地方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工作进行了有效指导,学生参与人数、高校报名通过率均创历史新高,我校数百人人获得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上海财大等985、211高校的资格审查,为我校名生培养和精品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三各班主任特别是顾乃春、陶书成、陈利民等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

二、结合高二年级部,召开了学科竞赛指导会,以奥赛班、强化班学生为主体组建数理化生各学科兴趣小组,确定各学科辅导团队,制定辅导计划。组织学生参加了2017年江苏省生物学科省预赛和复赛,在管明星和朱黎明老师辛勤辅导下,采用外出培训和校内培训相结合,在20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中,我校高二年级曹晓宇、蒋梓洪、刘新宇、余京京、王榕、单凯晨、周兆逸、倪春婷八位同学获江苏省一等奖,陈宗哲等18位同学获省二等奖,单子恬等4位同学获省三等奖,获省一等奖人数列全市第三,仅次于盐城中学、东台中学,创我校生物奥赛获奖历史新高。组织学生参加了江苏省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数学、化学学科的预赛,制定了学生暑期校内和外出学科竞赛培训计划;利用周六晚、周日下午和周日晚正常开展数学、物理、化学奥赛辅导,竞赛辅导教练员朱海卫、李新军、陈日义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全面高效进行竞赛辅导,为2017年我校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充分准备。

三、结合高一年级部,利用节假日较大范围开展了数学、物理竞赛辅导,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和拓展了学生视野,张锦州主任、王永山老师、王春光老师、刘正翔老师牺牲休息日为学生上课。组织学生参加了江苏省第三届力学邀请赛,取得17个江苏省一等奖,44个江苏省省二等奖的好成绩,省物理学会特向我校发来喜报.组织学生参加了江苏省金钥匙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

四、 修订和补充了《江苏省阜宁中学学科竞赛奖励方案》。

8.学科竞赛总结表彰会的发言稿 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一束束冬日的暖阳,在激动的心脉里欢快流淌;一片片俏丽的飞雪,在梦想的天空中诗意飞翔。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召开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知识竞赛总结表彰大会。本次大会共设定三项会议议程,第一项由学校对本次竞赛活动进行总结,第二项由在本次竞赛中获得特等奖的学生代表发言,向同学们介绍学习经验。第三项是公布获奖名单,并由校长颁发奖品。希望今天的表彰会,能成为同学们成长的加速器,推动你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走向新的高点。

首先进行会议的第一项,对本次竞赛活动进行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科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12月10日---12月14日,我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各学科知识竞赛活动。

本次比赛,考查科目为语数外理化三个学年12科次。参与学生720人次,获奖264人次,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12人,优秀参赛团体6个。

为了保障比赛的顺利进行,相关学科的教师积极参与监考评卷及质量分析,确保了各个竞赛环节的优质高效,使得我们的这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在本次竞赛活动中付出辛勤工作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的付出,谢谢你们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你们辛苦了。

全体参赛的学生也能够认真准备,准时参赛,以积极的心态参加考试,并在考试中遵守考场纪律,服从学校安排,发挥了自己的真实水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此,我代表学校向获奖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你们能够珍惜荣誉、戒骄戒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们学校历来重视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因为学科竞赛是勤奋学习的学生们一展才华的舞台,也是辛勤耕耘的教师们收获喜悦的时光!学科竞赛在提高人的科学素质,特别是优秀学生的素质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学科知识竞赛是中学科学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优秀学生,学科竞赛能使他们的科学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与竞赛并获奖的你们可以说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但是大家的目光不能仅仅停留在班级、学校的层面,我们要看到全区百名状元的竞争,更要想到人生的第一个伟大转折----中考。同学们只有认真对待这三年中的每一考,才能够以更加自信、更加阳光的心态走进中考考场,去进行人生一搏。同时,通过每次考试,除了要证明自己的努力,还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这很关键。只有学会总结反思,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就从学科角度针对本次比赛的优点与不足作以简要的分析。主要说缺点和不足的方面,希望大家能注意听讲,引以为戒。

语文学科,各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如古诗词积累与运用、课内文言文等的掌握较好,卷面书写工整。存在的问题是:对联中词性相对理解不好,扣分较多,课外文言文理解不到位,名著阅读方面反映出底子薄,积累不够的弱点,现代文理解分析能力较差,答题时抓不住采分点,所以扣分较多。这些问题,希望大家能够高度重视,从读书抓起,不断拓宽视野、丰厚底蕴,从日记抓起,不断感悟生活、积累素材,争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

外语学科,初一年级反映出的问题是听力不能顾全整体,丢分多,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阅读理解的主观试题理解不到位,英语词汇量小,知识面狭窄。初二年级问题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较差。三年级基础题掌握较好,问题是情景对话分析能力差,综合水平低。在今后的外语学习中,首先要下苦功,一个单词都不能放过,一个语法都不能忽略,同时要多应用、多思考、多归纳,活学活用,在学习时间上要零存整取,把一些小块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把一些难记的语法、单词等做成卡片张贴在醒目处,便于经常复习巩固。

文科的学习,的确没有捷径,它需要日积月累的思考与沉淀、感悟与升华,有人曾抱怨没有文科的天赋,其实先天的禀赋只是很小的一个因素,后天的努力才是关键的。事在人为,只要目标明确、持之以恒,文科学习也会变得轻松自信。

数学学科,各个年级的基础题答得都不错。存在的问题是:初一是做题习惯不好,马虎现象比较严重,数学的严谨态度还没有形成。如化简求值、去绝对值问题还存在错误。这在大家身上是绝不应该出现的。初二学生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对书本的知识点不能有效结合、灵活运用。初三学生分析归纳、灵活处理知识的能力有待加强。希望同学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讲究方法,讲究质量。

物理学科存在的问题是二年级简答题不完整,作图题不标准。三年级在计算方面失分多,公式变形和综合运用能力较差,试验探究能力欠缺,对物体受力分析能力较差。

化学学科存在问题是针对探究实验中的分析、理解能力很弱,化学方程式书写不够完整。

9.学科知识竞赛总结 篇九

1《纺纱工程》课程原有的教与学方式

《纺纱工程》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理论教学为80学时, 实践教学包括1周的认识实习, 2周的纺纱工艺课程设计, 2周的生产实习, 2周的试纺试织等。认识实习基本是到纺织厂走马观花走一遍, 学生们对这门课没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导致到纺织厂也不知道要重点看什么, 认识什么。纺纱工艺课程设计能够促使每一位学生设计一个纱线作品, 从原料选配到整个纺纱工艺流程的制定, 各个工序纺纱工艺参数的确定等督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纺纱工艺过程全流程各个工序的特点, 对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创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生产实习和试纺试织是根据纺纱工艺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纺纱实践, 测试成纱质量等内容来检验所纺纱线的可行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即将毕业的学生毕业课题涉及内容的实践过程。从具体现状可以看出, 有许多实践教学内容形同虚设, 对学生没有很大的帮助。有许多实践教学环节由于缺乏必要的师资和实验设备的匮乏不得不放弃。

2 纺织学科竞赛对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纺纱工程》的作用

2.1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纺纱实践是将纺纱专业知识转化为纺织专业技术能力的必要途径, 在纺纱实践中对纺织专业知识的认识才能得到升华, 通过解决纺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2]。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能够有效培养纺织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由于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的作品要求具有功能性、时尚性和原创性, 在参加纱线设计大赛的过程中, 学生必须将《纺纱工程》理论和生产实际很好的结合, 将纺纱专业知识学以致用, 才能完成比赛。因此学生在参加纱线设计大赛的过程中, 很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加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的作品, 要求具有功能性、时尚性和原创性,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讲, 实际上这样一个作品就是一个从无到有, 运用原有纺织专业基础知识, 进行知识重组, 从新原料、新工艺、新产品等角度创作出新作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必须到处闪烁创新思维的火花,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4]。

2.3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是参加纺织学科竞赛的主体, 是纺织学科竞赛的直接受益者。纱线设计大赛中所涉及的纺织专业知识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 单靠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很难在纱线设计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这就需要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之外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地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投入到纺织学科竞赛当中。同时, 还可以培养纺织工程专业学生中骨干分子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组建专业竞赛团队, 同学互助, 老队员带新队员, 一帮一结对子,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纺纱专业知识训练, 最大程度上调动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参与纱线设计大赛的积极性。

2.4 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上面提到, 在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中, 要组建设计专业竞赛团队。这是因为像纱线设计大赛这样的竞赛项目, 由于涉及到原料设计, 纺纱工艺流程设计, 纺纱工艺流程中各工序纺纱工艺参数的设计, 成纱质量的测试与分析以及产品的应用等工作, 这些工作的完成很难单靠一个人。在团队中, 成员间既分工又合作, 相辅相成, 先进带动落后, 优秀示范一般,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互相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同时, 不同团队之间互相竞争, 想方设法了解对手的优势, 克服自己的弱点, 尽力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 培养了竞争意识。参与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 对培养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5 有利于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

在纺织学科竞赛中, 一个好的优秀的作品往往也是一个作者个性的体现, 作者在自己设计的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审美, 创意和对纺织工程专业未来发展的理解, 对时尚的看法等。要使作品具有更好的广度和深度, 就需要参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 积累和吸取纺织文化的精髓, 不断丰富自己纺织产品应用方面的知识, 使自己对纺织产品的发展有开创性的观点和看法, 从而有利于自身个性的发展。

3 纺织学科竞赛对纺织工程专业教师教授《纺纱工程》的作用

3.1 调整教学计划, 整合课程内容

在完成纺织工程学科基础教学之后, 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师必定以纺织学科竞赛的要求为出发点, 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在促进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 增长学生纺织专业方面的技能, 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2 改革考核模式

在《纺纱工程》教学中, 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 通过将纺织学科竞赛纳入期末评价范畴, 以作品代替考试, 学生的考试成绩根据学生完成作品的效果进行评定, 这种学习评价方式更加科学。这种考核方式会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纺织学科竞赛中, 对促发更多的优秀作品的出现, 更进一步促进《纺纱工程》课程的学习效果。

3.3 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在指导学生参加纺织学科竞赛的过程中, 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有了明显的教学目标, 也有了阶段性的教学成果, 教学积极性很容易就被调动起来。同时, 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纺织学科竞赛获奖后, 纺织院校都有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 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调动了纺织工程专业教师的工作热情。

3.4 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模式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改进单一的教学模式, 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纺纱工程》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 以纺制一种纱线为例讲解纺纱工艺流程的制定和纺纱工艺参数的设定要点, 并督促学生加强动手操作, 将讲解内容和纺纱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如在纺织工艺课程设计中每人设计一种纱线, 从原料选择到纺制成纱线的全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 纺织学科竞赛促进实践教学设施的完善

促进实验教学新平台的构建。为了保证纺织学科竞赛的有效开展, 学校加大了对实验室的投资和建设, 通过建设纺纱实训平台解决了实验室设备不足的问题。使得纺纱和织造都能够在实验中心同时实现。实验室建立了纺织实训平台, 包括了整套棉纺工艺流程从开清棉机到细纱机的全流程纺纱机以及气流纺纱机、花式捻线机等设备来设计不同风格的纱线产品。所设计的纱线产品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浆纱机、针织机、提花机、织造小样机等设备制成风格迥异的面料[5], 总之这些设备的充分利用为《纺纱工程》课程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条件。

5 进一步增强纺织学科竞赛的广度和深度

如何扩大纺织学科竞赛的影响, 调动纺织工程专业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纺织学科竞赛在调动和激活教学系统中各项积极因素的作用, 逐步形成以学科竞赛为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 促进高校培养更多更好人才, 需要探索出一条有效实用的途径。首先, 学校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要从激励机制出发,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验室要实行开放管理, 为学生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保证经费投入, 将纺织学科竞赛费用纳入常规教学成本。其次, 学校要做好宣传动员, 及早培训的工作。纺织学科竞赛对于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定要让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它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在平时多宣传多动员, 营造良好气氛, 扩大纺织学科竞赛的影响力, 让广大师生把参加学科竞赛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纺织学科竞赛活动有其比赛的时间段, 需要有专门的负责人组织报名, 监督整个比赛过程。同时, 纺织学科竞赛是一项纺织工程专业综合能力的测试, 单靠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生难于达到竞赛的水平, 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让学生预先适应比赛过程, 具备参赛的能力水平, 才可能取得较好的赛绩。最后, 要提高参赛水平, 与市场对接。纺织学科竞赛的举行可以促使具有纺织工程专业的高校积极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 通过从社会和企业中寻找课题, 来增加竞赛的应用性。可以讲纺织学科竞赛命题与纺织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 开辟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竞赛培训的新途径, 企业可以通过纺织学科竞赛选拔和培养人才, 从而实现校企双赢[6]。

6 结束语

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纺织学科竞赛是整合纺织工程专业课内外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 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纺织学科竞赛, 在《纺纱工程》课程的教与学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促进, 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徐辉, 王冬晓.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 (10) :141-144.

[2]李凤艳, 王建坤, 刘长河.《纺纱工艺上机》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与发展方向的思考[J].黑龙江纺织.2013 (3) :1-3.

[3]张晓花, 朱陈松, 朱昌平.学科竞赛促进电机课程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30 (6) :278-281.

[4]薛艳茹, 等.依托学科竞赛, 提高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 30 (6) :170-173.

[5]杨建成, 等.对构建纺织工艺及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的探索[J].探索与实践.183-184.

上一篇:学前班教学内容总结下一篇:维权接待日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