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调查报告

2024-07-10

四川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1.四川的调查报告 篇一

甘州区卫生局

关于是否存在违规收费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卫生局:

近期四川遂宁中心医院违规收费事件,在社会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接到《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违规收费事件有关情况的通报》通知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并迅速安排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吸取同胞教训,引以为戒,进一步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狠抓医疗质量安全,切实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和监督,努力达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工作要求。经自查,我县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不存在多收费、乱收费等现象。现将自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标,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态度为主要内容,紧密联系专业人员队伍现状,强化教育和培训,完善制度,坚强督查,严肃纪律,卫生局组织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卫生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育引导

药品价格零差率销售,杜绝加价行为。二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每月底组织相关人员对医疗机构门诊、住院处方进行检查,坚决禁止大处方和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做到以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杜绝滥用抗生素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三是减少降低自费药、新特药的用药比重,以控制过高的药品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四是实行单病种最高限价,有效控制各类医药费用,有效地降低了医疗成本,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加强廉政建设,实行政务公不断完善医疗手费监管

卫生局成立了收费价格督查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医院存在违规收费的行为。卫生局指派督查员协同物价部门定期对临床科室、重点环节的物价计量进行监督、检察。要求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行政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投诉接待制度,设立举报箱、意见簿和举报电话,并把处理结果及时通知当事人,同时卫生局下发了《医疗服务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试行),对于乱收费的现象,卫生局追究相关责任领导的责任。

(五)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我局联合临泽县司法局成立了临泽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印发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指南,明确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原则、工作职责,及时调解县属医疗机构发生的各类重大医疗纠纷,协助和指导乡镇卫生院医疗纠纷 的调解工作。依法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存在的问题

1、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待加强;

2、医疗卫生单位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群众对药品价格及收费项目及标准好不清楚;

3、部分医疗单位对于收费方面没有严格的控制措施,加之医药价格变动频繁,不利于监管。

六、整改措施

1、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增加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时间对广大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医改政策知识的学习,提高广大职工对医改政策的知晓率。

2、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完善各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抓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

3、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和收费标准,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和内容,严禁重复记费、提高标准等乱收费行为;各医疗单位进一步做好药品价格公开,并按规定公开医疗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及医用耗材价格等内容,严格执行住院费用清单制度和费用查询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

4、进一步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通过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不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力度,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意识和服务理念;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

〇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2.四川的调查报告 篇二

鉴于此, 探索适度户营规模经营的基本模式、组织形式和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我们结合蚕桑大户的调查统计资料, 分析了近年来四川养蚕农户的基本情况, 对蚕桑适度规模经营进行了浅析。

1 四川养蚕农户户营规模基本特点

1.1 户营规模整体水平较低

从近5年的统计数据看 (表1) , 全省桑园面积和养蚕数量基本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 养蚕农户数量减少, 户均桑园面积和户均养蚕量逐渐增加, 户营规模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以2012年为例, 全省桑园面积12万hm2, 养蚕数量204万张, 养蚕农户87万户, 户均桑园面积0.138hm2, 户均养蚕量2.34张, 可见, 全省户营规模整体水平还比较低。

1.2 667m2桑效益不高

从全国主要蚕茧生产省 (市、区) 蚕桑生产水平来看 (表2) , 四川的张种产量和张种产值略低于其他省份, 667m2桑产量和667m2桑产值远低于江苏、浙江和广西, 平均单产和效益较低, 全省667m2桑效益不高。

1.3 户营规模存在区域性差异

优势区域凉山州、宜宾市、眉山市等地户均年养蚕规模在5张以上, 零星分散地区户均年养蚕量1~2张。根据2013年统计的550户蚕桑大户资料, 各地养蚕大户的发展情况差异较大, 成都、广安、南充等地年养蚕10多张就是当地的大户, 宜宾、眉山、资阳、绵阳、自贡等地则是20~30张算大户, 规模较大的大户如宁南县可以达到年养蚕50~60张, 高的甚至上100张。

2 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

我们对宁南、会理、米易、德昌、盐边、乐至、南部、青神、阆中等基地县23户养蚕农户进行随机调查, 对其桑园和养蚕规模、家庭务农人口和年龄、蚕桑投入和产出、家庭用工和雇工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桑园面积0.07~0.33hm2 (含0.33hm2) 以下的有4户, 0.33~0.67hm2 (含0.67hm2) 的5户, 0.67~1.33hm2 (含1.33hm2) 的8户, 1.33hm2以上的6户, 详见附表3、4、5。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2.1 养蚕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桑园和养蚕规模的大小与蚕桑收入及其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桑园和养蚕规模的扩大, 户均蚕桑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逐渐增加, 由桑园面积0.33hm2以下户均蚕桑收入15687元, 增加到桑园面积1.33hm2以上户均蚕桑收入156186元, 户均蚕桑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由47%增加到79%。桑园面积较小的农户, 蚕桑生产为副业, 家庭收入以粮食及外出务工收入为主;随着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增加, 蚕桑收入比重占家庭收入比重增加, 到桑园面积0.67~1.33hm2的规模时, 除个别农户外出务工以外, 蚕桑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80%以上。表现为0.33hm2以下农户蚕农为副业, 0.67~1.33hm2农户蚕桑为主业, 1.33hm2以上农户蚕桑为专业。

2.2 从投入产出效益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 667m2桑投入随着规模的扩大逐渐降低, 因为规模效应, 由每667m2投入3867元下降到1482元。667m2桑收入水平随着规模增加略有下降趋势, 说明规模比较小的时候, 精细化耕作667m2桑收入较高达3713元, 达到一定规模之后特别是1.33hm2以上, 操作相对粗放, 667m2桑收入降低到3144元。667m2桑纯收入随着规模的扩大逐渐增加, 但增加的幅度减小, 即边际效益减少, 在0.67~1.33hm2和1.33hm2以上的两个规模之间, 667m2桑纯收入的增加量大大减少。

2.3 从667m2桑用工量分析

随着规模的扩大, 家庭总用工和雇工数量逐渐增加, 由养蚕5张以下的年用工240个, 张种平均用工48个, 增加到年养蚕120张年用工1277个, 张种平均用工10个, 因为随着养蚕数量增加, 生产操作相对专业, 劳动工效提高, 张种用工减少, 667m2桑用工量上也是逐渐减少的 (见表5) 。根据当前农村农业生产实际状况, 大量雇请用工将越来越困难, 因此, 按照适度规模原则, 大蚕期每季每天外请用工4~6人相对容易, 对应户均季养蚕量10张左右, 更符合全省蚕桑生产实际。

2.4 从劳动力数量和年龄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 目前我省农村家庭劳动力一般以2夫妻的情况居多;从表7可以看出, 年龄在40~60岁之间的比例占70%。

2.5 从使用轻简化技术和省力化机具的情况分析

随着桑园规模逐渐扩大, 农户使用大蚕棚省力化蚕台、自动上蔟切桑机、机动喷雾器、补湿器、喷粉器和拖拉机等机具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因此要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必须配套采用轻简化技术和省力化机具。

3 思考与建议

3.1 蚕桑适度规模经营基本设计

3.1.1 户营规模设计。

每户蚕农2个劳动力, 通过返租倒包、租赁、托管等土地流转方式集中桑园面积0.67~1.33hm2, 以1hm2为中心, 根据桑园立地条件、桑叶采运距离、蚕房设施和桑叶产量等实际条件调整桑园数量;年养蚕4季, 季养蚕10张, 年养蚕35~40张以上 (春、夏、秋季各养10张, 晚秋养5~10张) , 年养蚕收入6~8万元。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滚动养蚕, 全年养蚕6~8次, 季养蚕8~10张, 年养蚕50张以上, 年养蚕收入8~10万元。)

3.1.2 组织形式。

以农户为基本单位, 桑园管理以自身劳动力为主, 在施肥、除草、治虫、采叶期适当请临工, 多使用轻简化技术和省力化机具。采用自育小蚕或领取共育的小蚕, 3龄饷食后将蚕儿移至大蚕棚蚕台上省力化饲养。

3.1.3 主副业兼顾。

在发展蚕桑生产主业的同时, 充分利用桑园土地资源和冬闲劳动力资源, 因地制宜开展桑园复合种植, 以土豆、青豆、早玉米、蔬菜、中药材、沙参等作物为主, 开展桑-粮、桑-经、桑-菜、桑园立体种殖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桑枝开展桑枝食用菌生产;非养蚕季节适当短期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3.2 扶持措施

我们要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 引导农户采用轻简化技术和机具, 鼓励素质高、能力强、积极性高的蚕农发展壮大户营规模。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培育有一定投资能力, 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 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3.2.1 推进桑园土地依法有序流转。

抓住部分零星分散区域和养蚕量小的农户逐渐退出的机会,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互惠”的原则, 采取出租、转包、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 切实搞好土地流转, 向优势区域、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集中, 为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奠定基础。

3.2.2 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 引导集中规模经营。

按照奖励和补助相结合、产业和基础配套的原则, 积极整合退耕还林、农林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 重点向养蚕大户倾斜, 做到项目随着产业走、基地围绕大户建、技术围绕大户服务、设施围绕大户添。

3.2.3 落实养蚕关键技术推广轻简化技术。

认真抓好“高标准桑园”、“小蚕专业化繁育”、“统一消毒防病”、“优良蔟具”等关键技术落实, 进一步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大力普及蚕台育、自动上蔟、切桑机、电动桑剪、微耕机等省力技术和工具, 切实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效率。

3.2.4 提倡桑园立体复合种植和桑资源多元化开发。

3.四川的调查报告 篇三

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的方式对四川省城乡常住居民进行了随机访问,共计完成2000个有效样本。其中城镇居民占65.3%,农村居民占34.7%;受访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性别分布较合理,保证了调查样本的代表性。

对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评价

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认可率为88.1%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2013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表示“有很大发展”的占14.3%,表示“有较大发展”的占25.9%,“发展一般”的占47.9%,认为“发展较差”和“没有发展”的分别占4.8%和7.1%。

综合来看,受访者对2013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认可率为88.1%。

四川社会和谐稳定总体状况:较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受访者对2013年四川省社会和谐稳定总体状况的满意率为91.8%,较上年调查结果提高3.0个百分点。

在问及受访者“今年您所在的地方是否发生过集会、闹事等群体性事件”时,有59.1%的受访者表示“当地没有发生过”或“不清楚”。在对认为当地发生过集会、闹事等群体性事件的受访者进行追问时,回答“医患纠纷矛盾” 的占比最高,为44.5%;回答“征地拆迁赔付”的比例排第二位,为39.6%;第三是“拖欠民工工资”,为20.8%。

与上年调查比较,医患纠纷矛盾由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征地拆迁赔付由第一位降至第二位,拖欠民工工资由第二位降至第三位。

十项民生工程实施成效:满意率平均为74.7%

受访者对2013年十项民生工程实施成效的满意率平均为74.7%。其中“文化体育”、“民族帮扶”和“教育助学”工程的满意率排前三位;“生态环境”、“扶贫解困” 和“医疗卫生”工程的满意率排后三位。

综合2011~2013三年的十项民生工程实施成效满意率调查结果看:“文化体育”工程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基础设施”和“就业促进”两项工程的满意率则连续下降;“医疗卫生”、“生态环境”和“扶贫解困”三项工程的满意率都较低,且排位都靠后。

个人或家庭生活幸福状况:满意率差距较大

受访者对2013年自己或家庭生活幸福状况满意率为80.7%,相比于2012年,受访者总体的满意率降低了9.8个百分点。

城镇受访者和农村受访者的满意率分别降低9.2和10.3个百分点;不同家庭生活水平的受访者满意率均有所下降,中等偏下生活水平的受访者满意率下降最明显,为15个百分点。

对2014年“两会”的关注情况以及发展预期

2014年四川“两会”的关注率:79.1%

受访者对2014年四川“两会”关注率为79.1%,较2013年四川“两会”关注率(81.8%)减少2.7个百分点。

受访者对本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充分反映民意、维护民权、保障民生、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等方面的信任支持率为82.5%。

86.1%受访者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表示有信心

有86.1%的受访者对2014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表示有信心,较上年同期调查结果(92.4%)降低6.3个百分点。

在对2014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表示“基本有信心”、“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的受访者追问“影响其信心的主要原因”时,表示是“物价上涨较快”的比例尤为突出,占59.9%;表示“普通百姓收入增长不多”的比例排第二位,为55.6%;第三是“基层领导干部执行不力”,为45.5%。

60.5%受访者预期个人或家庭生活会更好

受访者预计2014年个人或家庭生活与2013年相比会“好很多”的比例占21.2%,会“好一些”的占39.3%,与2013年“差不多”的占32%,会“差一些”的占6%,会“差很多”的占1.5%。

综合来看,有60.5%的受访者预计2014年个人或家庭生活会更好,较上年同期调查结果(66.3%)低5.8个百分点。

进一步追问预计2014年个人或家庭生活会更差的主要原因时,表示是“物价上涨快”的受访者比例明显较高,为60.3%;表示是“收入减少生活质量降低”和“老人或子女抚养负担加重”的比例分别位列第二、三位,为52.1%和43.8%。

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方案

调查问及受访者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开始新一轮全面改革的感受”时,表示“非常鼓舞振奋”的占25.6%,“比较鼓舞振奋”的占23.3%,“感觉一般”的占33.3%,以上三者比较相加达到82.2%。另外,表示“不太鼓舞振奋”的占1.2%,“没有感觉”的占16.6%。

受访者也进一步谈到了对新一轮改革最关注的民生问题(见图)。

调查结论

群众期盼经济社会发展给个人及家庭生活带来实惠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的多项评价较上年同期调查结果有所降低,反映出受访者自身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与其认可经济社会发展、对未来的信心密切相关。同时,逾八成的受访者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感到振奋,同时也最关注社会保障、价格改革等民生问题,说明当前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要加快发展,而且发展要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

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提升群众满意度

受访者对民生工程实施成效的满意率近年呈下降趋势,分项目来看,只有“文化体育”工程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基础设施”和“就业促进”两项工程的满意率则是连续下降;“医疗卫生”、“生态环境”和“扶贫解困”三项工程的满意率都较低,且排位都靠后。群众热切期望政府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矛盾纠纷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当前四川社会和谐稳定总体状况的满意率较上年有所提升,而且问及今年发生的集会或群体性事件,受访者对“医患纠纷矛盾”的选择比例超过了“征地拆迁赔付”。虽然调查结果显示情况较好,但当前不同利益群体分化严重,矛盾易发多发,一旦激化,很容易引起突发性的大事件。因此还需高度重视,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矛盾纠纷化解。

落实“八项规定”,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群众希望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依纪依法严肃查办相关案件。同时群众希望领导干部求真务实,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如稳定房价、教育公平、看病就医、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等),为群众办实事。

4.四川师范大学东区调查报告 篇四

由来及发展:四川师范大学,又叫川师、川师大、四川师大。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现由狮子山校区(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成龙校区(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东校区(成都市外东洪河中路351号)、电影电视学院校区(成都市金牛区西华大道593号)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校本部位于狮子山校区。四川师范大学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师范大学之一。四川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是四川省重点建设大学、中国西部地区知名大学,是四川省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历经60余年的建设,学校拥有博士、硕士、本科、职业和成人教育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已发展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文理渗透,理工、经管结合,师范与非师范并重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

历史文化:四川师范大学创建于

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 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东北大学部分川籍师生在东北大学校址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12月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院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64年,原成华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直属煤炭工业部的前身为四川煤炭工业学校的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即工学院和商学院。[2]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

区位关系:

四川省与成都市的区位关系:成都市,[1]

别称“蓉城”,西部大城市之一及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特大城市。

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部最大平原——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历史悠久,自古就有“蜀中江南”、“扬一益二”、“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市与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的区位关系: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位于成都市东三环外洪河大道旁,东枕龙泉山脉,西依狮山锦水;校园环境优美,新楼林立,草坪青翠,林荫蓊郁,教学设施齐全,交通便捷,是居繁华闹市而无喧嚣的读书胜地。

区位条件优越: 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地处四川省会——成都市。成都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大都市,更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及交通、通讯枢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学校位于成都市城东,毗邻三环路,地处城市向东发展的核心地带,这里公共交通网络覆盖周边地区,交通顺畅,出行便捷。

外部交通分析: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位于洪河大道中路,途径洪河大道中路公交站的有 12路、133路、854A路 856路等5条公交线路。其中12路和336路可以直接到达川师本部狮子山校区,856路可以直接到达川师成龙校区。洪河大道中路附近有6个公交站,分别是洪河大道中路站(124米)、洪河大道中路南(531米)、洪河大道中路南站(707米)、洪河大道中路北(730米)、洪河大道中路北站(791米)等,并有惠王陵和洪河地铁站,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出行方便。

内部交通分析:红线为主要交通路线。从学校大门由两边通向学生公寓,方便学生搬运行李等重物时可以直接开车到公寓,减轻学生、家人等负担。黄线为次要交通路线。主要由学生公寓之间路线和学生公寓到教学区之间路线组成,方便学生上下课。

橙线为校内小径。当人们游走校园时,会觉得校园丰富多彩,增加一定的风光情趣。

校内规划

5.对四川灾区灾后重建情况的调查 篇五

摘要: 在地震灾害现场指挥抢救的温总理说过一句话,“只要有双手,家园就能重建”——这句话真切地诠释出了救灾的真义所在。还应该看到,地震救灾不仅仅是政府之事。如同面对以往任何一场重大自然灾害一样,在政府之力之外,拯救生命重建家园的行动,还依赖于民众与非政府机构众志成城。包括给予灾区人民的精神激励、物质的支持等切实的行动等,均会对灾后重建工作产生积极效果。

关键字:

地震

救灾

灾后重建

强地震的破坏力如此之大,在“5.12”特大地震中又一次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在震中以及附近的一些城市与乡村,许多房屋倒塌,道路毁坏,电信中断,不少学校与医院成了废墟。人类生机勃勃的家园,转瞬之间惨不忍睹。这是一场由自然灾难造成的难以躲避的悲剧,令人悲痛。而这样的悲剧,事实上与人类漫长的历史相伴,如影随形。远的不说,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尽管已经过去32年,但至今依然令人心有余悸。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2003年的“非典”危机、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以及最近发生在缅甸的热带风暴,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类对于自然灾难并不陌生,但是,当汶川大地震现实地摆在眼前的时候,人类在自然威力前的脆弱,显露无遗。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的民众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也使得地图上那样一个狭小的区域,成为全国人民最为牵挂的地方。所谓人命关天,在部分同胞受难之时,举国的悲恸充分表现了出来。国际社会也迅速表达了关切与慰问。当一场大地震已经发生,而且余震不断,此时的关键词其实只剩下两个字,即“救”与“援”。某种意义上,“援”也是“救”的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在地震发生初期救灾已是中国政府与民众最为重要的任务,但当前我们的最主要的任务主要是灾后重建工作。

虽然“5.12”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作为一名在外求学的四川学子,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我毅然选择了对家乡灾后重建情况进行调查。由于本次暑假我们专业还有暑期认识实习要做,不能去受灾严重的汶川等地调查,因此我选择了每天实习回家的空余时间对我家附近受灾严重的家庭进行调查。主要针对灾后住房变形、倒塌,人员伤残,在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失业现象的影响,这些与灾区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

首先我到了我们县里的民政局,了解到了灾后关于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对灾民补贴的政策,同时对这些政策实施的效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便在调查的时候能更加清楚的记录情况。在调查时我首先通过询问亲友,对附近受灾严重的家庭进行了初步统计,然后在一一进行调查。

在”5.12”特大地震中很多房屋由于年久失修禁不起地震的摇曳,就那样轰然倒塌了。留下的只是那些断垣残壁,和灾民眼中的丝丝愁绪,以及生者对不幸遇难者的深深的思念。每当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人员伤亡时,我都在心里默默为死者默哀,为生者祈福。在调查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本村的五保户(我叫他幺公),这位快满60的老人在本次地震中失去了本来就非常简陋的单间房。本来那个单间就算简陋,但基本还能遮风挡雨,一下子连这也没有了,对他这样一个每月就只靠政府补助糊口的老人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打击。在地震发生后,在邻居的帮助下,老人住在邻居们的简易帐篷里,度过了余震频发的艰难时段。在基本稳定之后,老人的生活陷入危机。没有固定经济来源,没有固定食物来源,没有住房,几乎将老人逼向最艰难的境地。正当老人孤独无援的时候,还是政府向老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民政部门在了解了老人的情况后,觉得当前最紧要的是尽快为老人建一个能抵御风寒的房子。他们将老人安排在了就近的党员家中,然后回办公室迅速制定了老人房子的修建计划,并着手安排相关人员尽快实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老人终于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虽然也还是单间的,但老人还是满心欢喜,口中不断称赞当的政策好,称赞民政局工作人员做事做的好,是人民的最贴心的保护伞。老人搬家的当天,民政部门相关人员协同村委会相关干部一起给老人送来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并承诺老人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向村委会反映,再由村上反映到民政部,出现什么问题一定及时为老人解决。老人是含着眼泪为我讲完他的故事的,当讲到政府部门为他修建房子时,老人笑了,笑声中充满了对党,对政府的感激之情。老人还指给我看,床是政府给买的,电扇也是政府买的,这时他又忍不住开始称赞党是如何如何的好。离开老人的住处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很是复杂。抬头看看天,很蓝很美,阳光撒在每一寸土地上,就像党对人民的关怀,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中国的公民。

暑假回家,我看见很多新建的小洋房,一打听才知道是国家的好政策使很多人家都修建了新房.地震以后,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国家鼓励哪些地震中毁坏,或是房屋年久失修的农户重建新房,以抵御还有可能出现的余震的影响.从民政局资料中我了解到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采用财政补助、金融支持等办法,切实帮助农村困难群众重建住房。一是资金补助。各级政府对农村困难农户重建住房,按政策户均给予2.2万元补助(含农民自建过渡安置房补助0.2万元)。二是统筹安排。对因灾造成的“三孤”人员和无房的散居“五保”对象,纳入福利院、敬老院重建规划统筹解决,按照每个床位2.5万元给予补助;对建卡绝对贫困户和低保户给予资金补助,将安排“特殊党费”重点援助农房重建中的农村低保户;同时,一些地方还针对当地实际,分别采取特别措施对困难群众给予帮助。三是设立担保基金。针对部分困难群众无能力贷款、建房资金缺口大等问题,省委、省政府和相关市(州)党委、政府制定了农房重建银行贷款担保基金办法,建立困难群众农房重建担保基金,帮助解决贷款问题。四是开展“一对一”帮扶。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机关、镇村干部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农房重建中的各种困难。正是在这种优惠的政策下很多农户都修建了新房,而且新房都是按照基本统一的模式规划设计的,这也正好与目前的新农村建设相呼应,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决策.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很多农户其实本来都修不起房子的,但正是这样的好的政策让他们有了修新房的信心,再加上本来老化严重的房子,经地震一折腾就转为了危房,不修葺的话将来必会引发不安全的事故.因此很多人就一咬牙,通过向亲戚借,向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钱修建了新房.在调查中一位老奶奶说了句话让我现在然记忆犹新,她对我说:”真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我还能住上新房子,我这辈子也算没有白活了,多亏了政府的政策好啊”听了老人的话,我心中满是心酸与感动,心酸是因为老人的那番话,感动的是政府帮助以为老人完成了生前最大的梦。

本次中我还有幸遇到一家正在修建房屋的农家,户主姓陈是个中年妇女,早年丧夫,带着一家老小艰难度日。“请了两个师傅,正在加紧施工。”陈阿姨擦了一把汗,微笑着对我说。两个月前,陈阿姨开始修建她的新房。地震破坏了她的家园,房屋几乎倒塌,不能居住,但这个中年丧夫的女人没有被击垮,带着10岁的儿子和两个老人,坚强地站了起来,一家人共同携手重建家园。当初为了节约开支,开挖基脚的时候,陈阿姨没有请人,带着家人自己动手,花了10多天的时间硬是完成了新房的基础开挖。但砌墙毕竟自己做不下来,如今陈阿姨终于请了师傅,但小工就由自己和亲戚充任了,“修建新房很花钱,能节约一点是一点。”站在高高的架板上,陈阿姨要接住从地面递上来的灰浆,然后送到师傅们的身边以满足砌筑的需要。一桶灰浆十几斤,一天下来,累得手都抬不起来。尽管劳累,陈阿姨却很高兴,“多亏政府的帮扶政策到位,现在房子建得很快,到年底就可以完工了,到时候我们就不用再住在地震棚里了。”几句朴实的话,结语:抗震救灾本身有其阶段性工作重点,而灾后重建工作则处于整个救灾进程中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阶段,重建工作总结关系着整个救灾工作的成败.就我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来看,灾区各级政府部门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灾区人民做了很多实事,不论在经济援助还是政策扶助方面都为灾区同胞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祝愿广大灾区同胞早日完成灾后重建工作,早日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主要参考文献】

6.四川泡菜 实验报告 篇六

一、实验材料与设备

l、实验材料

原料:白萝卜1个、胡萝卜1个、卷心菜1个、藕1块、黄瓜1条、嫩姜1块、去皮老姜几片、青椒1个、大蒜4-5根。

辅料:粗盐100g、白酒50g-60g、八角5个、桂皮2块、花椒1小撮、红辣椒适量、白糖20g、矿泉水3L。

2、设备

泡菜坛子,不锈钢刀,案板,小布袋(用以包裹香料)、电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杯、空盆、锅、长筷子(一副)。

二、工艺流程

原料预处理一配制泡菜液一入坛泡制一泡菜管理

三、实验步骤

1、制作泡菜液

用量筒量取3L矿泉水,倒入无油的锅中,将花椒,八角,桂皮等香料放入小布袋中,再放入锅中熬煮;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粗盐100g,白酒50g,加入锅中,再加入白糖,老姜,煮开后继续煮5分钟,彻底放凉。

2、原料及器具处理

①.所有原料洗净,放在空盆里晾干,然后切成条或者块,继续晾干。

②.泡菜坛子彻底洗净,晾干后倒入少许白酒,晃动瓶子使酒均匀洗刷一遍坛子内壁,然后倒掉酒,倒扣坛子备用。

3、泡制

将菜料放入泡菜坛内,倒入泡菜液,用长筷子搅拌均匀,以完全将各种蔬菜淹没为准,然后在上面放入玻璃瓶以将原料卡压住。随即盖上密封碗,用清水注满坛沿,置于阴凉通风处,保持水槽内水不要干。泡菜坛翻口处的水不宜过满,以防止生水滴入坛中。泡制5~6天即可食用。先吃的菜最好最后放入坛子,以便捞取。若到了时间,坛内的泡菜吃不完,可以全部捞出放入密封盒内冷藏储存。但泡菜不能长时间存放,要随泡随吃。(注:若泡制白色泡菜(嫩姜,白萝卜,大蒜头)时,应选用白糖,不可加入红糖及有色香料,以免影响泡菜的色泽。

4、倒缸

待原料腌制3~4天后进行倒缸,将坛内的原料取出置于干净的空盆中,用筷子搅拌,使泡菜液,各种辅料及盐液均匀渗入原料中,泡菜的味道更好,同时防止泡菜变质的发生。如果泡菜的味道太咸,可以加点糖,同时把原有的泡菜液滤掉适当的分量,再加入新的水,与原有泡菜液混合均匀,减轻咸味。

四、操作要点

1、原料的处理

新鲜原料经过充分洗涤后,应进行整理,不宜食用的部分均应一一剔除干净,体形过大者应进行适当切分。

2、泡菜液的配制

为保证泡菜成品的脆性,应选择硬度较大的自来水,可酌加少量钙盐如CaCl2,cac03,caso4等,使其硬度达到lO度,此外,为了增加成品泡菜的香气和滋味,各种香最好先磨成细粉后再用布包裹。

3、入坛泡制

泡菜坛子用前洗涤干净,沥干后即可将准备就绪的蔬菜原料装入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香料包再装原料放至距坛口2寸许时为止,注入所配制的泡菜液,使之能将蔬菜淹没,并用玻璃瓶将原料卡压住,以免原料浮于盐水之上。将坛口小碟盖上后即坛盖钵覆盖,并在水槽中加注清水。将坛置于阴凉处任其自然发酵。通常,泡制1天后卷心菜就可以食用,2-3天内卷心菜味道最好。3天后萝卜也入味了,5~6天内萝卜味道最好。

4、注意事项

①、入坛泡制l~2日后,由于食盐的渗透作用使原料体积缩小,盐水下落,此时应再适当添加原料和泡菜液,保持其装满至坛口下1寸计为止。

②、水槽要经常检查,水少时必须及时添加,保持水满状志,为安全起见,可在水槽内加盐,使水槽水含盐量达15%-20%。

③、泡菜的成熟期限:泡菜的成熟期随所泡蔬菜的种娄及当时的气温而异,一般新配的盐水在夏天时约需5~6日即可成熟,冬天则需12~16天才可成熟。叶类菜如甘蓝需时较短,根类菜及茎菜类则需时较长一些。

④、泡菜坛以及捞泡菜的筷子都不能沾油荤,不然泡菜水会“生花”,即泡菜液上长出白色霉点。所以泡菜坛要先清洗晾干后再用,泡菜坛盖的周围要用水密封,切忌进入空气,滋生细菌。遇到“生花”时,应该用干净的器具将霉点捞出,加入适量泡菜盐和白酒,将泡菜坛子移至阴凉通风 的地方,每天敞开盖子10分钟,2~3天以后可以改善。如果泡菜烂软发臭,则已经变质,不能食用。

⑤、如果泡菜的味道太酸,可以加点盐;如果太咸,可以加点糖;如果不脆,可以加点白酒。

五、实验结果感官评价

四川泡菜感官评定标准表

本次实验制作的成品评价:在色泽及形态方面,原料色泽正常、新鲜,光泽度较好,汤汁无霉花浮膜,无油水分离现象,比较清亮,原料的规格,大小均匀一致,无菜屑和异物,因此可打28分;在香气方面,具有一定的菜香,辅料添加后的复合香气味道良好,还有腌制过程产生的泡菜固有的香气,唯一不足的是香气中的酸味稍重,因此可打29分;在质地及滋味方面,原料质地脆嫩、鲜美,缺点是口感偏咸,因此可打38分。综上,本次制作的四川泡菜成品可打95分。

六、结果分析与讨论

1、香气中的酸味稍重

解决办法:

①可以丢一些大块儿萝卜、刀豆等需要泡制时间长的食物,对泡菜水的酸性进行吸收;②往泡菜坛内加点盐

2、滋味方面口感偏咸

解决办法:

①倒入适量的白开水进行稀释,然后加入少量的白砂糖,三天时间内不要再泡菜,三天之后将表面那层白色的盐水泡去除之后就可以加入泡菜了;

②若泡菜母水实在太咸,则可将泡菜水倒掉一部分,然后再用水稀释,并加入少量白砂糖,跟上诉第二条一样,放置几天再泡菜。

3、泡菜生花

解决办法:

①做泡菜的时候可以选择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防腐;

②在泡菜坛里洒入高度数的白酒,度数越高越好,杀菌的效果也就越显著。

③在泡菜坛里放入1-3节剥去笋壳并洗净的慈竹笋,至少可以保持坛内盐水一年不生花。已生了花的泡菜坛,放入鲜竹笋后,“花”会在一两天内逐渐消失。

④放麻糖,也就是麦芽糖。这样不仅不会生花,而且泡出的泡菜水灵,脆脆的,非常爽口。

⑤如果没有麻糖,也可放入一小节刮好皮的甘蔗。效果跟麻糖是一样的。

⑥每次添加新的菜之前,加一些盐--控制咸味和酸味,加一点冰糖--增加甜味和泡菜的脆度,加一点酒--增加香味,也能抑制泡菜生花。

7.四川的调查报告 篇七

新生婴儿的足部大部分是软骨, 足弓形状为平、胖, 并且有柔软的新生儿脂肪垫。

足部成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儿童学会独自站立并且行走。此时, 儿童足底压力的缓冲主要依靠脂肪垫将压力分散于整个足底面, 从而避免足底压力过大[1]。

在足部发育的最初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 足部的形态功能发生急速的变化, 具体表现为:脚长会在出生后1~1.5年内增长到最终长度的一半[2], 横足弓的发展成熟以及足底压力的急剧增加[3], 同时幼儿行走的稳定性不高[4]。

2~6岁期间, 儿童能够独立行走, 其活动量大幅的增加, 足部发育进入快速时期[5], 这种变化甚至会持续到10岁[6]。

这一时期足部的一些功能已经趋于稳定, 且同成人的足部功能相类似, 而在步幅和步频等方面, 依然不够成熟[7]。

12岁之后, 也就是儿童的发育后期, 儿童的足部发育进入到缓慢时期, 性别的影响逐步显示出来, 此时足部特征基本上与成人相同, 无明显区别。

注:M表示男性, F表示女性;BMI=体重 (kg) /身高 (m) 2。

1 试验部分

1.1 受测者基本情况

研究中共有895位 (456位男性/439位女性) 来自四川地区的儿童参与此次研究, 分为9个年龄阶段 (平均年龄为3.6~11.2岁) 。记录下他们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五个基本参数, 在确定测试样本时, 排除掉那些曾经下肢受过伤害或畸形的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儿童身体发育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2 试验设备与仪器

Footscan1米板压力测试系统。

1.3 测试方法

测试采用两步法 (two-step gait initiation protocol) [8], 受测试者裸足在自然状态下, 以自然步态的形式通过压力平板。所谓自然步态, 是指在放松的情况下以自选速度正常步态行走。

分析采集所得的数据前, 以他们的BMI值作为衡量标准之一, BMI=体重 (kg) /身高 (m) 2, 排除BMI值不合格 (大于22, 小于15) 的儿童, 避免因体重过重或过轻对足底压力的影响。

其次, 排除脚型畸形例如高弓足、扁平足等的儿童。

最后, 排除Footscan采集脚型不标准的样本, 包括脚型采集不完整、压力中心线短缺或偏移正常范围、框选脚型边缘不正确、自动划分足底区域与实际分区差距过大等数据。

2 数据分析与讨论

2.1 数据处理

采集的数据由Footscan 7 gait 2nd generation (V7.97) 软件进行分析。

足底经分析软件Footscan 7 gait2nd generation自动划分为10个区域 (T1, T2-5, M1, M2, M3, M4, M5, MF, LH和MH) , 根据儿童脚型特点将区域重组为5个新区域:M1拇指区域TOE (T1+T2-5) , M2足前部内侧区域MFF (M1+M2+M3) , M3足前部外侧区域LFF (M4+M5) , M4腰窝区域Mid F (MF) 和M5足跟区域HF (LH+MH) , 如图1所示。

Footscan 7 gait 2nd generation将会自动分析得出每个区域的峰值压力peak pressure (PP) (N/cm2) , 作用面积contact area (CA) (cm2) 和冲量pressure time integral (PTI) (s·N/cm2) 三个基本参量。

为了排除体重对于作用面积和冲量的影响, 以相对作用面积relative contact area (CArel) 和相对冲量relative pressure time integral (PTIrel) 来表征足底压力。相对作用面积CArel=100%× (CA (Xi) /∑CA (Xi) ) , 其中CA (Xi) 表示每个区域作用面积的大小, ∑CA (Xi) 表示将五个区域作用面积的大小相加后整个足底区域的总和。

相对冲量=100%× (PTI (Xi) /∑PTI (Xi) ) , 其中PTI (Xi) 表示每个区域冲量的大小, ∑PTI (Xi) 表示将五个区域冲量的大小相加后整个足底区域的总和。本试验中峰值压力peak pressure (PP) 以绝对值表征。

首先确定样本量的大小, 以年龄相差1岁为分组条件, 共划分为9个组 (3~11岁) , 计算每个组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和平均BMI值。

其次, 采用Q-Q概率图来检验参量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用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来比较左右脚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三步, 为排除个体的差异, 主要表现为体重的差异, 对作用面积和冲量运用体重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到相对作用面积和相对冲量。

注:y, year;年龄分组;n, 表示样本数量;TOE, toe area, 拇指部位, MFF:medial forefoot, 足前部内侧区域;LFF, lateral forefoot, 足前部外侧区域;Mid F, mid foot, 腰窝区域;HF, hindfoot, 足跟区域。

注:同表2。

第四步, 对每位受试者的压力参数包括峰值压力、相对作用面积和相对冲量在各个区域内进行3次有效数据的平均。

第五步, 对每个足底区域进行3%、50%、97%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以上所有数据的处理均使用SPSS (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统计软件分析, 显著度设置为a=0.05。

2.2 峰值压力分析

将所有受测者的足底峰值压力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平均, 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分析可知, 腰窝区域的峰值压力有所减少, 3%的从3岁 (3.3 N/cm2) 到11岁 (1.8N/cm2) 减少了45%, 50%的从3岁 (4.7 N/cm2) 到11岁 (3.4 N/cm2) 减少了28%, 但97%的呈现出增长93.2%。除3%的足前部内侧区域和50%的足前部外侧区域, 其他区域均表现出增长趋势, 且数值较为接近。

2.3 作用面积分析

将所有受测者的足底相对作用面积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平均, 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分析可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 拇指区域的相对作用面积均表现出增长的趋势。虽然3%腰窝区域表现为从3岁 (12.7) 到11岁 (16.5) 增长了30%, 而50%和97%表现为下降趋势, 分别从3岁 (29.8) 下降20%到11岁 (23.8) , 从3岁 (37.9) 下降15%到11岁 (32.4) 。3%足跟和50%分别增长了24%和17%, 97%却下降了8%。足前部内侧和外侧区域变化较小。

2.4 相对冲量分析

将所有受测者的足底相对冲量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平均, 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分析可知, 相对冲量在3%到97%腰窝区域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分别为26%、19%和16%。除腰窝部位, 其他区域3%的相对冲量都有明显增长 (超过100%) , 分别为拇指区域176%, 足前部内侧区域158%, 足前部外侧区域168%, 足跟区域155%。

3 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 峰值压力和相对冲量逐渐增大, 但腰窝区域的峰值压力、相对作用面积和相对冲量有所降低;各区域间的峰值压力和相对冲量差距变大, 但变化幅度逐步降低。

注:同表2。

参考文献

[1]Spitzy H.Ber Bau und Entwicklung des kindlichen Fu βes[J].Jahrbuch Kinderheilkunde phys Erziehung, 1903, 57:731-762

[2]Anderson M, Blais M, Green W.Growth of the normal foot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length of foot and interrealtions of foot, stature, and lower extremity as seen in serial records of children between1~8 years of age[J].Am J Phys Anthropol, 1956, 14:287-308

[4]Bosch K, Gerss J, Rosenbaum D.Preliminary normative values for foot loading parameters of the developing child[J].Gait Posture, 2007, 26:238-247

[5]Hallemans A, Aout D K, Clercq D D, et al.Pressure distribution patterns under the feet of new walkers:the first two months of independent walking[J].Foot Ankle, 2003, 24 (5) :444-453

[6]Walther M.Children sportsho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J].Foot and Ankle Surgery, 2008, 14:180-189

[7]Rival C, Ceyte H, Olivier I.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staticstanding balance in children[J].Neuroscience Letters, 2005, 376:133-136

[8]Hallemans A, Clercq D D, Dongen S V, et al.Changes in foot-function paremeters during the first 5 months after the onset of independent walking:a longitudinal follow up study[J].Gait and Posture, 2006, 23:142-148

8.四川的调查报告 篇八

以一本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商务方向毕业生从事英语商务相关职业的比例为62.06%,其中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其他38.94%的毕业生则选择从事英语教师的职业或是与普通公司职员等与之专业不对口职业,抑或是选择考研、出国深造。而教育方向毕业生只有61.73%从事教育职业,且绝大多数从事中等教育,其他的则转向商务方向或深造。而二、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方向专业对口就业率相对于一本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较低。大约45.81%的毕业生从事文秘、销售类工作;大约2%的毕业生开始自主创业;7.69%毕业生选择考研、考公务员或出国深造。而专科英语专业分为旅游和酒店管理两大方向,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此专业就业对口人数在不断上涨,但总的对口率以每年2.13%-4.31%的幅度下降,部分毕业生更倾向于从事公司、学校、机关等单位。

再看现今市场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对口性较强的职业,如翻译、报关员等对英语语言知识要求很高,而翻译还要求有较强的英美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向着“精”要求发展,而中等学校教师这一职业对英语专业知识要求可能不如翻译高,但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对学生心理和学习状态的揣摩。而部分对口性不是很强的职业则需要英语专业毕业生有其他更多的才能,如组织能力、销售能力或创造能力等,也就是向着“宽”要求发展。众所周知,现在的市场需要多能力,大潜力的人才,那么英语则可作为英语专业毕业生们的特长或辅助技能参与其工作需求,同时配合自身其他能力和强项。也就是说,现在的人才市场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在向两个方面不断增高。

面对这样的就业环境,在校或正面临就业的英语专业学生应怎样积极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和方向。我们曾口头采访四川地区高校英语专业优秀毕业生,他们表示:对自己英语方面的职业生涯规划于就业是至关重要的。未来的职业定位和相关的技能知识对践行自己的规划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而针对这些规划应怎么行动,都是在校学生应该尽快思考的问题。所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了解相关职业的市场要求,从全方位来确定一个职业目标。目标的确定会让你在今后的发展中更有规划和目的性。

在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之后,在校学生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升自己的能力。希望从事“精”要求职业的学生就必须经历刻苦的专业知识学习。扎实巩固相关课程上的知识,例如练出一口流利、建立良好的英语语感、不断积累优秀的翻译作品并汲取经验等。同时通过网络等途径来了解更多的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有条件的同学还可选择出国深造或以旅游的形式去切身感受相关文化。当然,学习的过程是要靠自身的琢磨和领悟。而选择从事“宽”要求职业的学生则需根据自身择业方向,培养广范围相关能力。如多参与实践活动、利用书籍补充相关专业知识、自学各种软件技能或是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搜集相关信息。

而在市场日渐饱和的状态下,被动求职已不那么适应社会现今状态了。有一定能力和理想的毕业生们可选择自主创业,充分利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大力支持,变被动求职为主动创业,避免在求职大流中争夺一根“独木桥”。

在求职时,毕业生则应对所选职业有清楚的认识和对自身能力的正确估量,切勿好高骛远。我们应该明白在工作初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而另一方面,在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大城市,造成大城市过于激烈的竞争的情况下,毕业生们也可适当转变观念。不去盲目追求大城市、好环境、高待遇,而可适当选择到条件次之的基层去不断磨练和积累。毕竟在工作初期,平台和学习机会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上一篇:以人在旅途为题的作文下一篇:求职者面试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