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言的重要性

2024-09-26

学习语言的重要性(共8篇)

1.学习语言的重要性 篇一

浅谈聋教育沟通语言重要性及经验学习法

江西省丰城市特殊教育学校:袁小勤(聋人)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聋教育界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在回归主流社会生活中,仍然有相当多的聋人,无法用书面语与听人交流沟通,不能用书面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探其源头,有一个听人教师的手语教学存在种种问题。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提高听人教师学习聋人沟通语言——聋人手语,从中学习它的经验方法,从而提高聋教育沟通语言教学水平,培养出真正懂汉语语言,能用正确的汉语书面语表达出来的聋人学生,使之用它来系统学习文化知识,努力赶上同龄健听人的文化知识水平。

关键词:沟通语言、聋人手语

有这么一个例子:时下全国各地有很多电视台在播报新闻时,一般都会在屏幕下配听人手语翻译,其实我们大部分聋人看不懂,这里面还包括有较高文化的聋人,都不知道新闻内容是什么?再有,在全国各地聋教育学校,也有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聋人学生之间包括社会聋人还有聋人社交圈子里,他们的手语交谈,详细内容情节大部分听人教师看不懂,要不就是靠“猜”或者看关键词来“蒙”;教师们讲课用的教学手段——手语,讲什么内容学生看不懂,同样也是靠“猜” 或者看关键词来理解老师们的意思,其结果呢?猜对的太少,大多数却误解意思和闹出许多笑话来。有的人说聋人十分聪明、机灵,大人一个手势动作,他一下就明白什么意思。其实是靠猜出来的,绝 对不是学生看懂了听人教师的汉语手语(配上口型言)。再有一个事实:全国各地读过聋校的聋人,包括从聋校直接考入高等院校的部分聋人,真正掌握汉语语言、会完全使用汉语语言和用汉语语言表达其意思包括思想感情的,只有百分之十,大部分还处于半文盲状态.特别是那些在回归主流社会的聋人,大部分在与听人进行用书面语笔谈交流时,别说简短的语句颠三倒四,就是能完全用书面语来表达自己完整的意思包括思想感情的,几乎没有了,甚至有相当多的聋人,都不敢与听人进行书面语交流沟通。最后再讲一讲聋教育界大多数听人教师那里,特别是站在讲台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以及有着多年聋教育讲台经验的老师们,包括特教专业听人教师和理论上有建树的听人前辈们,手语教学依然是他们最常采用的教学手段,而这种教学手段,我们称之为汉语手语,是他们统一使用标准的《中国手语》词汇按照汉语语法打出来的。

有的听人教师说,我教学用的都是标准手语即《中国手语》,都是按照板书语句逐字逐句打出来的(包括伴随口语),难道是《中国手语》有问题?甚至有的听人教师认为,这是聋人学生“恋群”那里自然而然形成混乱的自然手语,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章法,正是因为这些自然手语,扰乱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手段,因而造成了教学质量上不去,大部分聋人学生文化知识普遍低下(与同龄听人学生相比),简直认为这些聋人学生很笨,不好施教,教了很多次,想了很多办法,就是学不好,特别是语文课。其实,《中国手语》本身是没有问题,但它只是个词汇,看图怎样打法,不是一本《聋人手语语言学》。再 就是汉语手语和聋人手语是不一样的,不能按照汉语语言学来系统学习,一定要区别开来,就象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多种民族语言如蒙古语、藏族语、维吾尔族语等等,聋人手语也是属于独立的语言。所以说造成聋校九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大多数远不如普通小学四、五年级学业程度,包括电视新闻手语播报聋人看不懂,是因为大多数听人教师的教学手段没有用上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语言即聋人手语,没有用它教学生学好汉语语言,因而存在着听人教师在聋教育教学上的沟通语言障碍,例如:江西教师到广东学校讲学,不会广东话的江西教师在讲台上存在着沟通语言障碍。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彻底消除这种沟通语言障碍,笔者认为听人教师掌握和精通聋人沟通语言至关重要,要用它来给聋人学生系统讲授各种文化知识,首先是汉语。包括阅读课文、看小说、自学各种教科书等。

在这里,笔者先着重介绍聋教育双语双文化的区别和特征以及笔者个人的经验和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听人教师下狠功夫来学习聋人沟通语言,提高聋教育手语教学质量,让回归主流社会的聋人能够适应下来,构建聋听相处的和谐社会。

一、认识聋教育双语双文化现象

世界上每个民族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是指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社会成员具备的其它能力和习惯。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才出现了以语言为主要标志的文化差别,就如同我们常识的汉文化、民族文化、美国文化......聋人作为这一特殊群体里的社 会成员,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首先,“聋人文化”是听力损失或无听力的群体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由独特的聋人语言、心理、个性、交往、风俗、艺术、文学、价值观等组成的。它不是独立的,是与听人文化相濡相成的,与众多文化世界共存的。正如美国聋教育学者所说:“美国手语像线一样把聋人编织进聋文化的经纬中。当大家一起运用美国手语时,聋人自然就感到在交往时要比运用听力进行交流轻松多了。”聋人正是通过直观形象的语言,进行文化传递,形成其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其次,“聋人文化”主要是由聋人语言、聋人文学、聋人社交和聋人心理构成的。聋人语言是聋人靠视觉思维过程所产生的语言,是聋人之间交际的工具,是聋人的母语,是有别于汉语但又是互相联系的。聋人文学是以聋人手语为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主要形式有哑剧、手语歌、手语故事、聋人舞蹈等。特别是手语故事是产生聋人共同的独特的语言重要形式之一。聋人社交是聋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有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就积极因素而言,可以提高文化素质,丰富知识和扩充社会阅历。消极因素会误入歧途,如偷盗、道德低下等。聋人心理则是以聋人独特的心理表象和特征来反映心理现象,如偏执、逆反、摸仿以及由于听力损失缺乏感知事物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等等。

总而言之,聋人聋文化聋语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应当承认它的存在,必须认识并熟悉聋人聋文化聋语言,就象熟悉听人自己的汉文化汉语言一样,熟悉聋人手语更好地为聋教育服务。

二、聋教育双语言的区别和特征以及产生的问题

在聋教育界教学第一线讲台的老师们,最常采用的教学沟通语言手段是汉语手语,汉语手语是用中国手语和文法手语按照汉语言形成规律逐字逐句打出来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聋人手语。聋人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即母语,汉语言是聋人的第二语言。聋人手语和汉语手语是有区别的,有其特征的。

聋人手语的特征是以视觉思维规律来形容事物所用的语言,它有特定的视觉思维过程顺序性,它表达的事物显得直视、简洁,不需要大量的语法来修饰。比如汉语言里“我亲爱的母亲,勤劳一生的母亲。”聋译:“我/妈妈/勤劳/时间长”。汉语言则是以其五千年浓厚的文化背景为垫辅,显得博大精深,表达方式变化莫测,是无法与聋人手语相比较的。比如:“我捡到一串钥匙。”这句话,汉语手语是按照汉语的主宾谓顺序性并逐字逐句打出来,聋人手语则不然,它打出来的就是“钥匙/捡到/我。”,或者干脆打出“钥匙/捡到。”又如:聋人手语“明天/去/可以+点头”,汉译是“明天可以去。”还有聋人群里聋人在创造、使用手势语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产生一定的习惯打法,这种习惯打法是是特定的、成熟的,有别于书面语。因此不一样的语序,不一样的表达,两种手语相比,往往是互不理解的。有一个实验可以证明:以一个聋人教师和一个听人教师作汉译人员为实验对象,一个手语熟练的社会聋人和听人作为观察员,他们去观察某一事件的过程始终,然后社会聋人用手语把那个事件从头到尾讲述给两位汉译人员,汉译人员再用书面语表达出来。结果那位听人看了书面语后,证 明聋人教师所述属实,听人教师所述不详细,没有具体情节。这就是产生听人教师看不懂聋人手语、聋人学生看不懂听人教师汉语手语的真正原因。但从站在对立面来看,它们所形成的思维语言过程顺序性又是同一个意思。所以语言不同,意思相同。更糟糕的是课堂上听人教师最常采用的汉语手语(伴随口语、口型语),长期这样那样的教学,造成了大部分聋人学生没有学好汉语言知识,造成了许多其它学科没有学好,因而在回归主流社会后仍然处于半文盲目状态。

要想解决聋教育界出现的这个最大的问题,主要还是听人教师必须认真学好聋人手语,并完全适应聋人视觉思维过程所形成的自然手语即聋人手语。只有消除了教学上沟通语言障碍,听人教师就能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学会用两种语言即聋人手语和本国语言(书面语),来系统学好各种文化知识,努力拉近同龄健听学生学业水平差距。

三、笔者在聋教育使用双语双文化取得的教育工作经验

笔者是聋人教师,五岁耳聋,在无声世界生活了四十多年,从小是在听人普通学校读到高中毕业,90年6月取得了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江西师大颁发的大专文凭。之前笔者从未接触过聋人,笔者的第一语言是汉语,上课不是靠“听”来获取知识,而是靠“看”以及加上自己的思考能力来获取知识,并启蒙了许多的听人文化社会。后来接触到社会聋人,才产生了第二语言聋人手语。因为笔者是聋人,相同的生理障碍、生活处境和社会经历使得笔者经常接触社会聋人,包括近十几年来在全国各地接触聋人(笔者入教前是个职业舞蹈演员),并深入融合了聋人聋文化社会,因而精通聋人沟通语言——聋 人手语。是具备聋教育双文化双语言的聋人教师之一。

1、应当理解聋教育界中聋生们的“恋群”现象

笔者从教前,有大部分听人教师反映聋教育界中聋生们“恋群”怪现象,认为“恋群”现象是形成聋教育教学质量低下之一,是障碍聋生提高学习文化知识之一,对于聋人教师的加入,聋生们更是经常围着聋人教师团团转,手语上下打个不停,这就是所谓的“恋群”。其实,之所以有这种“恋群”现象,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共同语言,共同聋文化,不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听人教师由于缺乏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聋文化聋语言,因而无法理解聋人的“恋群”现象。”恋群”实际上是聋人的社交圈,是聋人用共同语言议论喜闻乐见的场所,是一种聋文化现象。聋人教师的加入则是他们需要获取知识、见历和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解决他们当中产生的谁是谁非的权威者。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的是:“恋群”那里可能有流毒思想在传播,特别是社会聋人那里不良的思想传播会影响着聋孩正确的人生观和身心健康,会诱导聋孩走上歪路。对此,老师和家长们不要让正在读书聋孩随便去社会聋人群体里“恋群”,学校是个社会大学堂,可以引导聋孩身心健康和积极向上。对于校园里的“恋群”现象,则是我们教师们学习他们聋人手语的最佳机会,是熟悉和了解聋人手语形成的场所。

2、解决了聋教育学校,听人教师所不能解决聋生们不良思想行为习惯现象

笔者从教前,由于缺乏精通聋人手语的教育工作者,聋教育学校经常出现学生打架、小偷小摸(更大的问题是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 万元敢偷)、闹情绪、逃学(爬出封闭管理的校门)、课堂纪律混乱、学生难于管理,还有高年级学生敢从外面带来黄色东西在校园内秘密传阅等种种不良现象。笔者从教不久就发现这些不良现象,并及时采取措施,首先是从重点上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着手,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将心比心的交流去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以自己的榜样去影响他们,急学生所急,忧学生之忧,解决了他们惹事的源头,收到了好效果,从而全面解决了这些种种不良现象,特别是大胆敢于偷钱(师生钱财)。再就是高年级学生能从思想上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情去照顾小弟弟小妹妹。所有这些沟通语言手段是笔者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聋人手语。

3、笔者在担任班主任工作职务和二个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坚持用聋人自己的沟通语言进行班务教育工作。经常用书面语(汉语)板书,配之聋人手语讲解汉语语句进行教学,特别是让学生牢记汉语语句与聋人手语是同一个意思,是不同的语序、不同的表达方法,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汉语语句意思,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尤其是数学应用题,过去是聋教育界中听人教师很受头痛的教学内容,很难给学生理解题意。而笔者,一个聋人手语讲解题意,学生就会立即做出算式。例07-08年度三、四年级数学期未考试,几乎所有的应用题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再有,他们当中有不懂汉语语句意思的,一般都会找笔者用他们自己的聋人手语讲解句子意思。

四、听人教师应当学习聋人自己的沟通语言——聋人手语 目前在我国聋教育界师资力量对比中,包括高等院校聋教育界那 里,配置聋人教师比例太少,甚至有的聋教育学校没有聋人教师。在占绝大多数听人教师队伍中,真正掌握和精通聋人手语包括聋文化聋语言的听人教师少之又少。由于受教师编制限制,加上师范类聋人大学生稀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充实聋人教师队伍。如何解决这个聋教育中教学沟通语言难题,笔者认为在岗听人教师,必须下功夫融入到聋人社交圈,去学习他们的聋文化聋语言。

首先要经常的接触聋人学生,深入聋人社交圈,其中包括校园“恋群”。切身体验聋人社会,细心了解聋人聋文化聋语言形成的规律和特征,熟悉他们的沟通语言所形成的习惯,以及仔细观察学会他们在视觉思维过程所形成的聋人习惯打法——聋人手语。

其次,要学会使用聋人自己的沟通语言去进行沟通,与聋人打成一片,成为其中一个分子,从而真正地融洽到聋人聋文化聋语言社会中来,真正地学习掌握和精通聋文化聋语言——聋人手语。

最后,听人教师要经常利用学到娴熟的聋人手语,进行各科文化课的传授教学,特别是语文。只有这样,聋人学生才能利用学到的汉语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话(书面语),并能阅读理解所有有汉文的各种文化知识。

有这么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有一个四口聋人之家,三聋一健,父母都是读过聋校的聋人,一聋一健的兄弟二人年龄相仿,他俩从小形影不离,除了各自在学校读书外(聋兄在特教学校),他们在一起经常用聋人手语交流。在同一个聋人社会背景下,又在同一个听人社会背景下,听人弟弟的聋人手语专业水平,可想而知是相当精通的。他大学毕业后,笔者认为他又是个很有资格的聋人手语翻译家。

所以说,要想真正掌握和精通聋文化聋语言,听人教师除了具备了师范类特教专业外,还必须有这样的体验学习聋文化聋语言——聋人手语的社会实践经历。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各地聋教育学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沟通语言方法如:口语沟通法、手语沟通法、综合沟通法以及双语沟通法等等,实际情况手语教学依然是教师最常采用的教学手段,而这种手语教学手段必须是掌握和精通聋文化聋语言——聋人手语。因此,只有掌握和精通聋文化聋语言的听人教师,才能解决长期以来聋教育界教学质量低下,培养出有相当多掌握文化知识的合格聋人学生回归主流社会,使其能真正的与听人进行书面语沟通交流,不再出现语句颠三倒

四、词不达意的现象,努力赶上同龄听人文化综合素质水平,构建和谐的聋听主流社会。

2.学习语言的重要性 篇二

人们对身份认同的感知,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内容。启蒙主义者认为, 身份是个体由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的积累形成的。浪漫主义强调以理智和情感为基础的自我完善和实现;受心理学理论的影响, 自我被看做是个体内在主观性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体现;后现代主义者把身份看做是过度社会化的自我。Benwell (2006:18-23) 认为, 作为“自我投射”, 身份经历了启蒙自我、浪漫主义的自我、心理动力的自我和后现代自我四个阶段。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关于身份的思想, 一是生物决定主义, 二是社会结构主义, 三是本质主义, 四是后结构主义。生物决定主义和社会结构主义属于身份理论中的本质主义, 本质主义认为人们可以清楚地划分群体, 群体成员具有相同性。后结构主义对本质主义提出的生物或环境决定了个体身份提出质疑。结构主义强调结构是稳定的、可辨识的;后结构主义的建构主义则强调变动性和流动性, 语言意思的不确定性, 个体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后结构主义超越了结构主义, 它努力从多个角度探讨世界的细微差异和复杂结构。后结构主义视角下的“身份”表现出多重性和流动性。

在后结构主义思想指导下, 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身份”展开研究, 巴赫金提出了声音论和多声论, 他认为任何语言的使用都有“声音”, 语言的使用反映了语言者特定的意图、兴趣、价值观, 声音也用来指人们的生活经历。多声指的是所有的语言使用都包括了别人的声音。巴赫金 (1981:293-294) 说:“词语并不是存在于中立的非人参与的语言之中, 而是存在于人们所处的具体语境, 表达人们的意图。”在此基础上, 巴赫金还强调“互文性”, 即在与他人的对话过程中, 多种意识形态会发生冲突。人们不能直接知道“我是谁”, 只有通过环境的声音才认识了自我。在巴赫金理论的影响下, 人们从“声音”“互文性”的角度对身份展开了研究。Weedon是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对“身份”问题展开研究的奠基者。她提出“主观性”, 即个体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他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理解 (Weedon, 1997:32) 。她认为“主观性具有不稳定、矛盾、变化的特点, 人们在思考和说话时都在话语中不断地构建主观性”。主观性就是人们构建的身份, 主观性把身份、话语、意识形态联系在了一起。要对身份作出严格的定义是很难的,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身份是语篇, 是个体的活动话语, 身份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中, 所想所感所经历的故事。身份是个体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定位, 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不断变化的定位。

根据身份与语言的关系, 研究者把身份分为了第一语言身份和第二语言身份。Block (2007:40) 认为:“语言身份是个体的自我意识与交际方式之间存在的一种假定的、标志性的关系。交际方式可以是一种语言, 也可以是一种方言, 还可以是一种社会方言。”语言与交际之间的关系以语言技能、语言隶属、语言遗产等三种方式体现出来。语言技能与语言熟练程度相关。语言隶属是指人们对待语言的态度以及情感上对语言的依附程度。语言遗产是指从父母学会的语言。当代社会要求人们掌握三种语言即本民族方言、国家通用语言和世界语言, 所以人们拥有多重语言身份。

在拥有多重语言身份的同时, 人们也获得了不同的文化身份, 因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表述了语言。Schumann (1978:29) 认为“文化适应是学习者从社会心理角度与目标语社团成员相结合。任何一个语言学习者都处在一个与目标语社团成员在社交和心理上感到疏远到与目标与社团成员在社交和心理上感到非常亲近的连续体上”。学习者只有接受了目标语所负载的文化, 他才习得了第二语言, 同时拥有了新的语言身份和文化身份。关于双重身份的民族认同, 主要有两种理论假设———线性两极模型和二维模型 (张庆林:2007) 。线性两极模型认为, 对一种身份认同过强必定会削弱对另一种身份的认同, 而二维模型则强调两种身份的认同是互相独立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现, 语言学习者会有意无意地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新的文化身份, 即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文化移入”现象。“文化移入”是指语言学习者逐渐适应一种目标文化的过程 (Merill:1986) 。语言的中立性是不存在的, 每一个语言学习者都不同程度对与学习的语言相关的文化有认同感。在外语学习中获得新的文化身份可能会对本土文化身份造成影响。高一虹借鉴人本主义思想提出了“生产性双语现象”, 即母语和目的语的掌握、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理解都得以增强, 学习者的认知、情感、行为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 (高一虹:2003) 。刘永厚等则概括了三种变化, 即适应新的文化后, 仍有较强的民族身份认同;受到新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冲击后, 对新的文化越来越认同, 对本民族文化越来越淡薄;还有一种就是逐渐放弃自己原有的文化身份, 完全融入到新的文化中 (刘永厚:2004) 。

在后现代社会,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 人口流动性增大, 人们的身份也呈现出多样性和流动性。身份是自我定位和他人对自我的定位, 这一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思考的内容, 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 说的每一句话语都在不同的层面构建者我们的身份。身份不仅是一种社会分类, 也是集体价值的体现, 同时也是健康的个人心理所需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对于自己的定义来构建自己的身份。在身份形成的复杂过程中, 语言行为是一种外在的可以被观察到的行为, 个人通过遵守语言行为模式使自己成为自己所希望归属的群体中的一员, 表现在语言行为上, 个人会有目的地实现语码转换、语体的转换甚至语言系统的转换。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 在家里他们会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与家人、亲戚朋友和邻居交流, 因为他们希望自己归属于自己的民族, 从而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多民族的大学里, 他们会用普通话与同学们交流, 是希望自己在以汉族为主的大环境中, 希望自己归属于中国人这一群体。而与英美人士交谈时, 他们则会使用学习到的英语, 是因为他们希望与目标语社团成员之间没有语言的障碍, 从而在语言上获得归属感。

身份研究对于跨越多种语言、多种文化的个体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外语教育无可否认会对中国当代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在学习异域文化时, 会逐渐获得一种新的语言文化身份, 从而会对原有的民族身份认同产生一些影响, 而这个影响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作用还需要广大的外语教育工作者做大量的跟踪调查研究, 对学生的身份认同变化过程以及这个过程变化的作用因素, 都要进行全面的思考研究。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育问题研究者也要学会转变思路, 从传统的结构模式转变到后现代主义的结构模式, 全面系统地观察分析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身份问题。对于跨越多种文化和语言的人来说, 他们应该让自己的这种多重身份认同成为优势, 而不是形成了认同危机, 在全球化语境下, 使自己具备三种身份认同能力, 即文化认同能力、民族认同能力、全球认同能力, 只有这样, 语言学习者才能掌控自如地穿梭于不同的语言文化当中, 从而推进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鹏.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J].心理学进展, 2002 (1) .

[2]Benwell, Elizabeth Stokoe.Discourse and Identity.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

[3]Bakhtin.The Dialogic Imagination.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1.

[4]Weedon C.Feminist Practice and Post-structuralist Theory.Oxford:Blackwell.1997.

[5]Block, D.Second Language Identity.LondonNew York:Continuum.2007.

[6]Schumann, J.H.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 Gingras (ed.) ,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rlington, Va: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1978.

[7]张庆林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内隐维度的调查[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1) .

[8]Merill.1986.

[9]高一虹.英语学习与自我认同变化———对大学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2) .

3.学习语言的重要性 篇三

[关键词]高中学生;课堂学习;语言交流;重要性

一、课堂学习中语言交流的方法

(一)通过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导入正常健康的思维轨迹,从而表达出来,那么这将促进预期的学习目的达成。正确的将情感表达出来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这种理念的具体表现为在脑海中对自己的观念形成一个框架,然后经过一定的思考总结出具有逻辑顺序的语言,并正确、及时的表达出来。比如,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一男同学对篮球很痴迷,但却忽视了学习,处于同学的情谊我很想善意地提醒他,但是正所谓“忠言逆耳”,直接的劝说的效果几乎为零,因此,又一次体育课上,我看见他在打篮球,并且确实打得很棒,因此,在看见他忽然将带球转身跃起,一个大灌篮,漂亮,我情不自禁地对他表示佩服,于是我上前叫住他,很钦佩的赞赏他的球技,这位同学因为受到了我的赞美表现的十分开心。接下来我又说,要是你的学习成绩也和你的球技一样棒就好了,那样简直太完美了。同学听了我的话之后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而,然后很认真的点点头说我说的有道理。或许他也开始觉得,自己将全部精力放在打球上忽视了学习是不正确的做法,需要在打球的同时兼顾学习,这样才会有更多人认可我。

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正确的语言合理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使同学获得了认可,这就是将情感导入健康思维的体现。而且这种方法确实奏效了,该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得很主动,也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解决问题,产生了巨大转变的,而且已经是很多同学的学习榜样。实际上,虽然同学之间接触的机会比较多,但是真正的了解往往需要时间的磨合,在进行交流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正确运用,也就是正确的将自己额情感表达输出给对方,同时使对方乐于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融洽的关系,也只有关系融洽才能在课堂学习中有更好的交流、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会肯定他人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往往会设置小组讨论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大家虽然各抒己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是同时也对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观点进行了严重的否定,而且言辞过于激烈,这种否定他人的做法是十分有问题的,不仅不能真正有效的将学习问题解决同时也是对同学情感的伤害,不利于班集体的团结。因此,在交流时要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即使不是十分赞同也要学会用尊重的态度去包容。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发现问题的本质进而得到解决。

(三)将肢体动作引入语言表达中

生动、合理的肢体动作往往能够为语言表达增添光彩,起到很有力地渲染作用。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内心想法不仅仅是体现于语言,同时也体现于肢体动作中,这将是十分成功地一次语言交流。对肢体动作的引入,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技巧。首先是肢体动作一定要合理、自然,不能引入不恰当的肢体动作,不恰的肢体动作就显得很累最,那将会显得滑稽可笑。其次是肢体动作幅度合理,不能太夸张或者太小,这是过于自信或者不自信的表现,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肢体语言一定要表现的落落大方,只有这种给人感觉很自然的肢体定做然会给自己的语言表达加分,从而起到很好的交流效果,对方才愿意接受你的观点,愿意与你交流。

二、课堂学习中语言交流的重要性

(一)重视语言交流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实际上,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也是锻炼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如果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那就证明其内在逻辑是十分清晰的,是一个人思考问题的能力的体现。

(二)良好的语言交流是课堂学习的基础

一方面,语言学习既是知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知识学习的载体,不管是课本知识,还是老师的课堂教学,都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没有语言的表达,这些知识将会像“水中月,镜中花”一般无法真正的学习到。同时,另一方面,语言不但能够合理地诠释课堂知识的深刻内涵,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得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果我们无法理解老师的教学语言,那么我们就无法真正的学习到知识。

(三)语言交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在高中的课堂学习中,我们要逐渐学会用有逻辑的去看待问题,通过观察身边的、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产生自己的想法,同时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语言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帮助我们表达思想,解决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很严密的推理与论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交流表达是否准确,决定了交流的效果的好坏,进而也就决定了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效果的好坏。

三、结语

学生阶段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为以后工作学习、生活的基础的重要奠定。现在,中学教学中关于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相关认识层次还在比较浅,在课堂学习中体现对额也不够明显。因此,这就是得我们在平时学习中没有经受过多的语言交流的训练而导致我们的表达能力不行,影响了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应将语言交流重视起老,提高重视程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我们学生自身的重视。

我认为可以通过两个角度的学习来加强我们本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一是正确把握思维、语言两者的关系,也就是思考、锻炼如何将思维合理的表达于语言;二是正确把握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以及肢体动作的正确使用。只有正确合理的运用语言进行课堂交流才能实现高效的学习以及高质量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语言艺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巧妙运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5(10).

[2] 胡士文.讲究语言艺术激活语文课堂[J].中华少年.2015(30).

[3] 张明亮.欲让优秀作文显巧打细磨在语言[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35).

[4] 王政强.让语言艺术为课堂添彩[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06).

4.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篇四

----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学生发展性评价》这本书对我的启示很大,本文就课堂评价语言的相关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课堂评价语言的概念

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对生在课堂对话中生成的即兴、即时、即地的一种语言,也可称之为课堂即时评价语言。它具有即时性、生成性、不可把握性的特点。备课过程中易被忽视,也难以充分准备。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广义范畴的课堂评价语言也包括课堂上教师丰富的肢体语言。

二、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主体参与性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始性机制。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分享应有的教学权利,承担应有的教学任务。而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而不厌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去参与教学活动。评价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机制,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成功的喜悦,心情的舒畅,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有个正确的自我评价。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

三、课堂评价语言的现状

一堂成功的科学课,我们不仅会感受到设计者独具匠心的设计思路,也会聆听到教师精彩的课堂即时评价语言。课堂评价语言对课堂效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即时性评价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评价,语言枯燥

通过对全员研教的十几个老师的评价次数统计,发现一堂课评价次数平均只有四五次,可见评价次数特别少,并且大多数教师的评价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开始非常重视评价,随着教学进度的进行,评价逐渐被忽视,最后消失,没有贯彻始终。评价的方式单一,只有口头语言的评价,少有肢体语言的评价。即

使是口头语言的评价,也是相当的单一,主要以“不错”,“你真棒”,“不是”,“你真了不起!”,“错了”,“回答地真好!”......听多了会感觉到教师对学生似乎是一种公式化的评价,缺乏真情实感,没有对内容进行本质的评价,试问这样重复单调使用的评价语言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催化剂的作用?(2注重表扬,不正视学生错误

新课程理念倡导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在教师的主观意识中,往往把评价等同于表扬,所以成绩优秀的学生得到的表扬性评价也非常地多,但是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是不做评价或者是批评式的评价语言,伤害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他们也就越学越差,试问这样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何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课堂评价语言的类型

翻阅众多资料,发现评价语言可谓精彩纷呈,可从多角度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本人之理解,可粗略地分以下几种评价语言

(1)肯定式的评价语言:“非常棒,前面的知识学得非常扎实”。“你很富有创造力,离科学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你听得很仔细,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听到了”。“你的表达非常清晰,让大家一听就懂”,“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很好,原来科学家也是这么设计的”。“这个问题比较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探讨”......肯定式评价语言往往用于一个学生能巧妙地或者完美地回答教师提问的情况下,此时就可以给予适当地高度评价。这些肯定式的评价语言的恰当运用是对学生的一种极大激励,让学生找到振奋人心的自豪感,找到自我价值的成功实现。极大地帮助学生培养了自信心。

(2)启发式的评价语言:“你的设计思路不错,你能具体说说它的操作过程吗?”。“你提的问题很好,有一定难度和探讨价值,能否课后查阅资料去详细解决这个问题?”。“你对这个科学概念掌握地比较扎实,现在你能否举一个例子来进一步理解这个概念?”。“你已经有初步想法了,能否联想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做完整的阐述?”“你的表述也不错,是否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表述呢?”。。。当学生回答了教师的问题,教师又想继续追问该学生时,或者学生的表述还有待商榷的时候,都可以用这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通过前期的肯定引发

后期的思考,让学生对问题有个深刻的认识。当学生出现偏差回答时,也可采用启发式的评价语言,让课堂引回到教师的正常设计思路上来。启发式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教师课堂驾奴能力的一种考验。

(3)修正式的评价语言:当学生出于错误回答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呢?是否一律以简单的“错误”“不正确”作为评价,然后让其坐下再另叫其他学生?或者甚至置之不理呢?这种否定式评价的做法势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应该改粗暴式的否定性评价为修正式评价,教师可以不必点破,将错就错,巧妙设问,顺着学生错误思路分析,使其“受挫愈深”,然后再将已有的正确知识与学生的错误结论相对比,促成自相矛盾,使其不攻自破,这样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适当“延迟”评价,教师给予适当提示,让学生思维顿悟,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后达到学生能自我评价。

(4)肢体语言的辅助应用:侧耳倾听代表你很重视学生的回答,投以微笑的目标表示你很满意学生的课堂展示,凝神思考反应你也和学生一起在动脑子,竖起大拇指代表学生表现非常棒,丰富的肢体语言是教学课堂艺术性表现的一种重要形式。肢体语言和其它评价语言的结合使用对教师个人素质的综合要求也相当地高,能起到强化,重复,调和节奏,警示等作用。

五、课堂评价语言的设计

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不可言喻,我们在设计课堂评价语言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差异性原则: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课堂评价语言时遵循差异性原则,对“优等生”不一味、过分地表扬,以防骄傲自满;对“后进生”不一味批评、指责,从而损害自尊心。

(2)主体性原则:评价语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有利于学生主体自我价值的发展和实现,包括认知的发展、道德的发展、学习策略的发展、审美情趣的发展等。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笔者在介绍酸雨概念之后,让学生讨论哪些因素会引起酸雨,笔者给学生评价:“看来你们比较关心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希望你们每个人提高自己的环保

意识”。这种评价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道德、审美情趣的发展,体现了主体性原则。

(3)即时性原则:由于学生的课堂回答是一种课堂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语言遵循即时性原则,延后评价则会失去评价的效果。

(4)艺术性原则:课堂评价语言某种程度上承担了课堂教学设计的过渡性作用,因此艺术化的课堂评价语言可为教学思路的开展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另外肢体语言和评价语言的结合也是艺术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六、一点思考

5.商务谈判语言技巧的重要性 篇五

姓 名:谢 斌

学 号;10031342

商务谈判语言技巧的重要性 商务谈判语言技巧的重要性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大背景下,在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间、企业间的商务谈判的规模、数量都在不断的增长。谈判中双方都想获得最大的利益,但是如何才能克敌制胜?谈判是双方语言的交流过程,语言就是谈判的媒介传递着各自的思想,因此在谈判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谈判的语言技巧对谈判的胜败有着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谈判准备、语言重要性、谈判技巧、提问、反对、说服。

一、做好商务谈判前的准备工作

谈判中存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为了在谈判中镇定自若,处变不惊,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就尤为重要。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谈判准备阶段,谈判者要在对自身情况和掌握的信息作全面分析,同时设法尽可能地了解谈判对手的情况。了解对手的情况主要包括对手的实力、资信状况、法规等

2.选择高素质的谈判人员

商务谈判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谈判双方人员实力的较量。谈判的成效如何,往往取决于谈判人员的学识、能力和心理素质。一名合格的商务谈判者,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外,还应具备自信心、果断力、富于冒险精神等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正视挫折与失败。高素质的谈判者对谈判的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3.设定底线

商务谈判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价格问题,这也是谈判中利益冲突的焦点问题。在谈判前,双方都要确定让步的底线,超越这个限度,谈判将无法进行。让步限度的确定必须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建立在调查研究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如果把限度确定的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谈判出现冲突,最终导致谈判失败。

4、制定谈判策略

不同的谈判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应制定谈判的策略和战术。在商务谈判中,采取合作的策略,可以使谈判获得成功,使双方在交易中建立融洽的商业关系,最终各方都能受益。但一个纯粹的合作关系也是不切实际的。当对方寻求最大利益时,会采取某些竞争策略。因此,在谈判中采取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策略会促使谈判顺利达成。这就要求我们在谈判前制定多种策略方案,以便随机应变。

二、商务谈判中语言技巧的重要性

商务谈判是借助于谈判双方的语言交流而完成的,而谈判中需要通过谈判者之间的叙述、提问、回答、拒绝、说服等方式完成的。在谈判的时候,谈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这些信息沟通技巧的运用,以便顺利的完成谈判任务。

1、语言技巧是通过成功谈判的成功桥梁。

恰当的运用语言艺术,可以使对方对你的话题感兴趣,并且乐于听下去;陈词滥调则会令人反感,然后失去与你交谈的兴趣。面对冷漠的或者不诚心合作的谈判对手,通过语言技巧的运用,会使对手变得热心起来。

2、语言技巧是处理谈判中人际关系处理的关键。

在商务谈判中,谈判双反的人际关系的变化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体现的。双反各自的语言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的。当语言表达的这种愿望与要求和双反的实际努力一致的时候,就有利于维持并发展双反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则会令双方某种良好的关系发生解体,严重时,还会导致谈判双方关系破裂。

3、语言技巧能有效的表达己方的观点。

在谈判的过程中,谈判者要想把自己的判断、推理、论证的思维成果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出色地运用语言技巧。同样的观点,经过不同的语言处理达到的效果会大不一样。

4、语言技巧的实施谈判策略的主要途径。

比如在运用红白脸策略的时候,那么扮演“白脸”的人要做到态度强硬、寸步不让,又要以理服人,言出有据,保持良好的形象。这时,语言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态度强硬并不等于蛮不讲理,平和的语气、稳重的语调以及得体的语言往往比蛮横无礼更具有震撼力,所以谈判的过程中也必须讲求语言的艺术。

三、商务谈判中语言运用的技巧

1、倾听的技巧

倾听是谈判者进行交流的十分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商务谈判的目的决定了谈判者必须了解、重视、关心、引导对方的需要,而了解对方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倾听获取信息。

⑴专注

无论谈判者角色在行为上的要求如何,他的内心必须保持清醒和精神集中。

⑵注意对方的说话方式

对方的措辞、表达方式、语气、声调,都能为你提供线索,去发现对方一言一语背后隐藏的需要。一个合格的谈判者应该是观察人的行家。

⑶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

察言观色,是判断说话者态度以及意图的有用辅助方法,但不可吧其当做唯一可靠的方法。

⑷证实并记录

对于听到的陈述,特别是关键问题,即使听懂了,也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进一步证实,切不可自以为是。

⑸避免以貌取人

不以一个人的外表或者说话方式来判断其是否能说出值得你听的话。

⑹多判断慎表态

在未弄清对方全部的、真实的意图之前,不可贸然向说话者提刁难性的问题或经行反驳。

⑺鼓励 通过某些恰当的鼓励方式促使说话者阐明真意。对于不能马上回答的问题,应努力弄清意图。

⑻学会忍耐

对于难以理解的话,不能避而不听,尤其是对方说出你不愿意听,甚至触怒你的话时,只要对方表达还有信息价值,都应听下去。

⑼善用质疑

质疑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促使对方进一步透露信息的有效工具。提出一些有关对方提议的问题。

2.叙述的技巧

商务谈判者在叙述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陈述自己的观点、推销自己的意见。

⑴直叙法

开宗明义,谈判者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不拐弯抹角,不掩饰推诿、不追求陈述的遣词造句。谈判者在直接叙述时,应该言简意赅,力求使对方听得清楚、弄得明白。

⑵类比法

谈判者以类似或具有可比性的事物作为比较对象,说明己方的意图和条件。谈判者在采用类比法时,要考虑听者的理解能力,要对方能够理解的事物做参照,立足于直观易懂。

⑶诡辩法

谈判者利用似是而非的道理,采取以偏概全,本末倒臵的手段支持自己的意见。

3、提问的技巧

商务谈判中,运用的较多的是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意图。掌握更多信息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⑴在对方发言完毕之后提问

在对方发言的时候一般不要急于提问,因为打断别人的发言是不礼貌的,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可以先认真聆听,发现对方的问题,应该记录下来,待对方发言完毕后再提问。

⑵在对方发言停顿或间歇时提问

如果对方发言不得要领、纠结细节或离题太远而影响到谈判的进程,那么就可以借机提问,这是掌握谈判进程、争取主动的必然要求。例如,当对方停顿时可以借机提问:“您刚才说的意思是?”或者:“细节问题我们以后再谈,现在请您谈谈您的主要观点好吗?”

⑶在自己发言前后提问

谈判中,当轮到己方发言的时候,可以先谈己方的观点之前对对方的发言进行提问,不必要求对方回答,而是自问自答。这样可以争取主动,防止对方接过话茬,影响己方的发言。例如:“您刚才的发言想说明什么问题呢?我的理解是……对这个问题我有几点看法……”。

⑷用态度包含意图

态度在谈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谈判者感到自己的请求难以得到认可时,当你想问自己辩解时,当你愤怒欲与对少吵架时,为了显示你的修养并使对方易于接受你的态度,不妨将强硬的话颠倒过来提问。

⑸坚持多听多看才能提出好问题

尤其在谈判的开始阶段,无论谈判者的事先准备有多充分,依然有许多需要补充和证实的信息。在做出判断之前,既然对称的信息你对你至关重要,那你必须克制住自己想急于发表意见的冲动。

4.回答的技巧

许多人忽视了回答的最基本的要领是思考。在谈判中针对回答问题作出准确回答未必是最好的回答,有时回答越是准确,就越是愚笨。

⑴虚实盘互相转化

如果你暂不清楚对方的意图但又必须回答,其技巧就是虚盘化,即回答时加上许多假设条件,或留下一些待补充的内容,或讨论原则暂不承诺细节。

⑵回答之前给自己留有思考的时间 在谈判的过程中,对于对手的问题没必要急着回答,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再进行回答。谈判时,如果遇到刁钻的问题,必须冷静思考,慎重应付。即使对方在催,也要思考后再答复。

⑶以反问回答

一些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可以踢给对方回答。例如在谈判进行不顺时对方问:“请问您对双方合作前景的看法如何?”这时己方就可以反问:“那么,请问您对我们双方合作前景的看法又如何呢?”这种方面最适合用在不便回答的问题上。

⑷运用沉默

当需要对方作出选择时,不要着急,可以运用积极的表情、期待的目光、沉默的态度迫使对方作出回应。把你打算补充说明暂时搁臵起来,先听听对方的意见再说。

5.拒绝的技巧

商务谈判中,不免会出现拒绝对方的情况,但是拒绝并非生硬地回绝对方,而是要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拒绝是谈判的一种手段,最终是为谈判的成功服务的,拒绝并非表示谈判破裂,而是争取更多的利益。

⑴必须事先估计直接拒绝的后果

断然拒绝对方的无理要求是必要的,但是不是唯一的办法。如果没有到紧要关头,就不应该贸然采取这种办法。断然拒绝对方会留下后遗症,谈判者必须事先考虑清楚。

⑵拖延时间

在拒绝的形式上,要以拒绝的效果啦进行权衡和选择。较普遍的一种做法就是利用时间的影响。谈判者以拖延时间为手段,达到拒绝的目的。

⑶讨论远景

谈判者尽量回避谈近期的问题,在于对方保持友好的个人关系的同时,对远期的前景作出美好的展望,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⑷不谈细节 谈判者在无法回避眼前的问题时,也可以采取不谈细节的半大来谈判。他可以在双方都关心的问题上与对方交换意见,但总是提出原则性的想发、框架性的建议,而不进行细节的磋商。

⑸要求换将

谈判者还可以倒打一耙,变劣势为优势。当某些问题受到对方强大压力而又无力拒绝时,可以越过对手直接约见对方的上级,要求以对方换将为条件作为继续谈判的条件。

⑹转折法

这种方法渗透了说服的原理,就是拒绝之前不亮出自己的观点,而是从对方的观点意见中找出共同点,加以肯定赞美或站在第三者的立场表示对对方的理解,从而减少对方的对抗心理然后委婉的陈诉己方的观点以拒绝对方要求。

6.说服的技巧

谈判中常常会出现观点不一致,这时就需要运用说服技巧以促成谈判。对付不同的对手要采用不同的语言技巧。

⑴下台阶法

当对方自尊心很强时不愿承认错误从而导致你的说服无济于事,首先不妨给对方台阶,说说他正确的地方给对方一些自我欣慰的条件和机会,这样对方感到没丢面子而乐意听取你善意的说服。

⑵等待法

有时候对手可能已经慢慢的接受了你的观点,但是不愿承认,你可以沉默,等待一下,让对手自己想想。

⑶感化法

首先用坦诚的态度和诚恳的语言打动对方;其次语气要温和,不作无谓争论;最后少说多听,在对方发言时不要打岔。

⑷制造僵局

该技巧要慎用。只有当己方处于有利时或事先设计好推出僵局的计策抑或对方相信是他们制造僵局的情况下才适合用。这时对方为打破僵局就会慢慢让步。

⑸出其不意

在谈判的过程中突然改变己方的方法、观点和提议,让对方惊奇和震惊。例如在中途提出截止时间或不停打岔或退出谈判等。

参考文献

《商务谈判》-毛晶莹

6.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六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举止、神态代替语言,借以达意表情的沟通手段之一,是通过身体的动作与接触而进行的感情交流。肢体语言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其产生和运用要早于有声语言。在有声语言产生以后,它是传递信息,增加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述之外,还可以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暗示,微笑着点头则表示赞赏、同意、肯定以及理解。举手、招手等动作都传递着某种含义的语言。这种无声语言即是肢体语言,它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更好效。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在孩子们语言知识还不成熟的小学时期,肢体语言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更具有发展空间。讲起课来或铿锵有力,或娓娓动听,表情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点头的赞许,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句赞美的语言…往往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出了以下的几种方法:

一、声音控制法:声音控制法指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例如,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也可以起到加强注意和突出重点的作用。比如,在重点内容的教授中,我会适当的提高我的音量,放慢我的语速,学生就理解了,这个时候老师讲到重点了,要凝神了!再比如,在讲习题的时候,老师激情飞扬,热情高涨,学生不自觉的就被老师所吸引,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我经常讲的很投入,可以说手舞足蹈,学生被我的情绪所感染,枯燥的讲授也显得那么的活泼、生动。

二、表情控制法:丰富的表情变化也可以起到控制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教师的表情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达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教师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势及身体的移动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沟通师生间的交流,调控学生的注意力。班里有个学生,上学期的成绩不是特别的好,但是这学期有明显的进步,只是偶尔课上还是会做点小动作,这个时候,我就朝他摇摇头,他很快就领会我的意思,坐的相当好!

三、停顿吸引法:适当的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产生明显的刺激对比效应。喧闹中突然出现的寂静,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停顿的时间以三秒左右为宜。这样的停顿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停顿时间不可过长,长时间停顿反而会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课堂中经常会有小朋友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和同桌偶尔讲几句话,通常这个时候,我会停下来,望着他们,课堂很快安静下来,这时候讲话的同学也会意识到全班都在等他们,这样不用一句话就能使课堂保持安静!

四、目光注视法:教师的目光注视可以在学生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可以巧妙地运用目光注视来组织课堂教学。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使学生情绪安定下来,愉快地投入学习。再如,课上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用目光注视提醒学生注意听讲等。

五、手势示意法:在英语课上,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会交头接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双手向他们做出一个暂停的动作或将食指按住嘴唇做出安静的表示,以示意这部分学生保持安静或终止违纪行为。

7.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篇七

对广大观众而言, 肢体语言是帮助听众理解乐曲内涵极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乐曲内容是激动安静或喜悦悲伤, 听众能从恰当的肢体语言中得到启示。为了使广大观众更好的接受和融入演奏者的表演, 肢体语言在古筝表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肢体语言的分类以及它的运用

(一) 分类

肢体语言分为静态肢体语言与动态肢体语言。

静态肢体语言是音乐处在静止中所运用的肢体语言, 所表达的是种虚境, 是演奏者的意念所产生的心境。主要运用脸部表情、气息等来表达。所以, 静态肢体语言给演奏者更多的发挥余地, 也给观众更多的遐想空间。

动态肢体语言是音乐处在进行中所运用的肢体语言, 所表达的是一种有实际音响的意境, 演奏者依靠肢体甚至躯体的力量, 给观众在视觉上的乐感。同时也通过眼神、脸部表情、呼吸等来表达内在情感。无论表演者演奏各异的音乐风格, 演奏者完好地把握演奏技巧是运用好动态肢体语言的关键, 只有以娴熟的技巧, 才能深刻揭示乐曲的内在情感, 此时的动态肢体语言才能真正起到为乐曲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 运用

静态肢体语言用在乐曲开头或结尾。成熟的演奏家弹奏前, 在坐姿、触弦角度等方面都应有一定的讲究。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王中山先生在这方面就有他独特见解, 每演奏前, 都有所思, 对乐曲的把握成竹在胸。同样, 结尾处, 一首乐曲要根据整个乐曲的意境, 继续通过肢体表达把观众带入无尽的遐想, 一同感受古筝那余音绕梁的无穷韵味。

动态肢体语言大多用在气势磅礴的音乐中。我们的姿态动作, 可以稍夸张一些, 比如:以双脚为全身支点, 身体前倾, 大臂带动小臂, 手腕放松, 然后着力于手指。这样的演奏姿态才会大气, 力度才会具有爆发力, 演奏出来的音乐才会具有强而不躁, 弱而不虚的音响效果, 才能更好地把观众带入到我们所要表达的意境中。

二、肢体语言的作用

(一) 肢体语言具有带给观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古筝演奏用一种动静结合的演奏形式来表达绘图式的音乐意境, 作为听觉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越来越多地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而且对演奏者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单单追求听觉上的满足感, 同时, 还追求视觉上的美感。这种美感来自于演奏者对不同情绪、节奏和风格的音乐感受用不同的外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让欣赏者不禁地陶醉在你的音乐中。

(二) 肢体语言具有对音乐内容的表现、内涵的诠释、气氛的渲染

作为古筝演奏者, 坐在台上, 对莫大的舞台来说, 都显得非常渺小。如果此时演奏者只追求内在的律动, 而不能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 岂不就像尊纹丝不动的菩萨吗?对观众来说, 他们所追求的是视觉与听觉上的同步满足, 他们希望通过演奏者的演奏, 听懂或看懂演奏者所要表现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达到视听和谐的美感享受, 以满足其审美需要。因此, 运用人体特殊的语言将琴人合二为一。用琴说话, 用琴与观众交流, 就像一个演员, 用他的整个身心投入表演一样, 那么, 音乐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就变成可视的音乐和活动的雕塑了。

(三) 肢体语言具有较大程度提升作品表现力, 形象生动诠

释音乐作品

“作者”用灵感赋予音乐生命和意义。“演奏者”给音乐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情绪外衣。“欣赏者”给音乐建造了无数个停留的心房。“演奏者给予作品第二次生命”就是这样理解的。同时加深听众印象, 统一于音乐语言的变化, 同整个乐曲情绪的深层掌控相结合, 对刻画音乐的形象起到很大的作用。就像有很多听众在欣赏《高山流水》时会有置身于山水之间的狭义感, 欣赏《将军令》时会有杀场的激昂澎湃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用个人的情感理解了作品的思想精髓, 并生动地表现出了作品的性格。因而能感染, 带动欣赏者的情绪, 加深印象。即“音之起, 由人心声也”。

三、肢体语言的重要意义

(一) 肢体语言具有调动观众成为表演者和观众沟通桥梁的重要意义

演奏者的肢体语言能营造宽松愉快的演奏氛围, 从而能自觉加强演奏者与观众的交流与沟通。在演奏中情不自禁产生的美妙肢体语言, 是演奏者各方面因素的集中释放。这种高水平的演奏状态是演奏者自身综合素质的表现, 它包含了演奏者的文化底蕴、演奏技巧、乐曲内涵的理解等。它不但能够使演奏者与听众产生共鸣, 同时也能提高演奏者的演奏兴趣, 演奏者演奏水平高, 观众就喜欢听, 出色的演奏技巧加上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能够将隐藏在音符里面的感情与内涵表现出来, 把听众带到演奏者的想象中去。它要求演奏者用心去理解筝曲的内涵, 用心去表达筝曲的内涵, 让听众真切感受到筝曲的美。从而真正成为表演者和观众沟通的桥梁!

(二) 肢体语言具有引发观众视觉产生视觉联想的重要意义

古筝演奏作为听觉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越来越多地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而且对演奏者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不单单追求听觉上的满足, 还追求视觉上的美感。这种美感来自于演奏者用不同的外在肢体动作恰当地表现对不同风格音乐的理解, 让欣赏者情不自禁地陶醉在音乐中。如王中山老师在09年的个人专场音乐会上, 他根据不同风格的乐曲, 采用不同风格的肢体动作, 使他的演奏静中有动、动中求静, 尽情地表现他对音乐与生活的诠译。一场音乐会下来, 让中国民族音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并为之震撼。肢体语言也在演奏中发挥了它应有的审美作用。因此一位成功的器乐演奏家在运用肢体语言时, 不仅要使观众在听觉上产生对音乐的联想, 还要通过肢体语言使观众在视觉上产生对音乐的联想。

结语

世界上凡是成就非凡、水平超人的音乐大师, 都具有人琴合一的肢体语言, 让人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 还能看到活的音乐灵魂所演绎的美妙舞姿, 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欣赏到音乐的本质和内涵, 更大幅度地与音乐形成自然谐振!而这也就是具有美妙肢体语言的大演奏家能够使观众疯狂的内在原因所在。就像王中山、袁莎那样达到疯狂忘我境界的演奏大师, 爆发出无穷的音乐谐振魅力, 在燃烧自己的同时, 照亮整个音乐心灵的世界, 震慑听众的灵魂, 成为非理智可言的“抓琴弦的魔术师”和“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的古筝之神!

参考文献

[1]赵寒阳.演奏家成功秘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李军.浅谈古筝与审美[J].中国民乐.2007.

[3]武芳英.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贵州大学学报 (艺术版) .2009.

[4]叶蔚.音乐表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黄河之声2010.

[5]段丽丽.古筝的起源与发展[J].民族音乐, 2006.

[6]周耘.古筝音乐.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

8.学习语言的重要性 篇八

【关键词】课外学习;语文;媒体语言;思想观念;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正确引导青少年的语文课外学习

青少年的语文课外学习需要家长、老师等长辈进行监督、引导。新时期,新媒体语言层出不穷,传统的经典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尚未树立,新媒体语言的通俗性、戏剧性、滑稽性无一不晃动着青少年摇摆不定的价值观。青少年正处在学习社会准则、社会道德规范的萌芽时期,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和感受社会,从而化为自身的品德,形成完整的人格。在这方面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来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品行,应对媒体语言对其思想观念带来的负面效应。

二、国内外媒体语言很少关注对青少年课外学习及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

西方国家对于媒体语言细分研究:包括网络、电影、杂志、小说等,他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关于媒体语言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更多的是关注媒体语言自身的发展趋向和价值取向,很少关注对青少年课外学习及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

国内学者对于媒体语言更多的是传统媒体语言的研究,像报纸杂志、电视影视中的媒体语言。更多的是研究其语言的规范性,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等。但是同样缺少对新媒体语言的研究,也即很少关注对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念造成的冲击。

正因为如此,作为学校和家长方面更应该合理、正确引导媒体语言对学生语文课外学习的影响,去粗取精、披沙拣金。

三、对语文课外学习的引导中去其糟糠、取其精华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阶段,正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了解社会的准则和社会道德,在这个期间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少年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之前,大部分对社会的了解是通过媒体传播的。帮助青少年在语文课外学习中正确对待媒体语言,来客观地形成其思想观念显得尤为必要。

与此同时,据调查,现阶段,网络、电视、报纸、广播占据了影响青少年语文课外学习的四大媒体语言位置,这些媒体语言都在不同程度上积极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价值的树立。但同样这些媒体语言在青少年学习过程中充斥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低俗文化与崇拜偶像以及媒体语言的一些不良倾向都在无意识之中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不同青少年对媒体语言的接触形式、类型、程度和内容上有不小的差异。在充分了解影响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形式与途径之后,寻找出应对青少年在语文课外学习中面对媒体语言该如何去其糟糠、取其精华十分必要。

四、合理引导媒体语言对青少年语文课外学习影响的对策

(一)媒体语言在语文课外学习中影响青少年思想观念的途径与方式

媒体语言不是孤立无靠的,它依靠青少年本身、学校、家庭和社会来传播。正是这些社会上的元素共同的作用,媒体语言才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应从源头加以控制,做好对青少年本身的合理引导,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导并干涉青少年对“过激”媒体语言的过分模仿、过分依赖等。

(二)青少年受到不同媒体语言的不同影响

各种媒体方式和内容大相径庭,不同媒体语言在对青少年思想观念上发挥的功能是不同的。因此,对青少年的课外学习,尤其是媒体语言的影响方面,作为语文教师应通过对各媒体方式的影响主次、各媒体方式的对青少年思想观念上发挥的功能等做具体分析,进而有的放矢,合理引导。

(三)调查媒体语言在青少年语文课外学习中的思想观念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

媒体语言进一步拓展了青少年在语文课外学习中的思考、感知、探索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传统与新兴媒体、传播与接受者、国家与社群,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和内心世界。媒体语言中的不良倾向和各种低俗暴力等信息的快速传播,同样对青少年的课外语文学习产生了不小的误导。在这方面,除了语文教师等学校方面的努力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做好来自学生家长方面的工作,做到多方努力,双管齐下,使得青少年的课外生活健康、向上。

五、合理引导媒体语言对青少年语文课外学习影响的具体方法

第一,调查、统计完毕青少年在语文课外学习中对于媒体语言的接受、使用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在语文课外学习中如何克服其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为进一步实施与引导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第二,通过了解受体本身——青少年语文课外学习中对媒体语言的直接观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如,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法,根据方案的研究对象来调查搜集资料并有的放矢,具体干涉与引导。

参考文献

[1] 姚喜双,郭龙生.媒体语言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教育研究,2007(11).

[2]刘晓丽.媒体语言中的语义变异现象[J].求索,2009(1).

[3]滕丽.电视媒体语言中违背语言文明规范现象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1(4).

[4]臧建文.媒体语言中的不良因素及危害[J].青年记者, 2008(20).

[5]胡曼妮.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语言的影响及其规范[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

[6]刘晓丽.媒体的语言影响力[J].求索,2007(12).

[7]韩雪凌.媒体语言:语言的形象与走向[J].记者摇篮,2008(7).

附注:课题名称:《媒体语言对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课题编号:13041732。

上一篇: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下一篇:《地心历险记》观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