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2024-09-13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精选13篇)

1.浅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篇一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

摘 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体系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首先阐述了现代教育理论对学生评价的启示,然后总结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评价有效性的对策,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评价;有效性

一、?F代教育理论对学生评价的启示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相应情境下建构知识,而情境则由教师来创设,并为学生学习服务。建构主义过程本身就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事物本质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建构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因此,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学习评价时应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原则,发挥评价的正面激励作用。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许多学生之所以未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于他们各自特点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因此,只要创造出适当的教学条件,全面地、最大限度地开拓和促进每个学生潜力的发展,就能最终达到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学习”的目的。因此,根据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学生评价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发现学生的内在潜力。

人文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强调协作学习。与建构主义不同,它更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即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强调情感教育。人文主义学习理论由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根据他的观点,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发挥,从而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机会。因此,根据人文主义学习理论,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学生评价时应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评价有效性的对策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建立有效的学生评价体系,详细来说对策主要包括:

第一,目标要明确。学生评价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还需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应该包括数学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两部分。前者应该在课程标准中进行详细表述,并提出评价意见;后者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情感教育等方面。一般性发展目标蕴含在数学学科学习目标中,并常常需要将二者进行融合才能开展有效评价。

第二,内容要全面。传统小学数学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对学生学习成绩过分关注,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明显不够重视。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程目标做了较大改动,小学数学从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加大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评价,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在开展学生评价方面,要加强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数学成绩的高低,还应该看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等内容,全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评价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的水平高低,而是为了发挥正面激励作用,让学生主动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主动探求数学知识的奥妙,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学习,主动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生活常识解决问题等。

第三,标准要多维。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可知,每个人都有九种智力,在不同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从而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主动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利用多维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用积极的态度接纳每一位学生。小学生有着不同的先天素质和成长环境,在爱好、特长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再加上在文化背景、家庭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在小学数学学习上必然会呈现很大差异,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建立多维的评价标准,允许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努力后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刘久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J].教育探索,2004(12):69-71.[2]王松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的评价[J].才智,2015(23):105.[3]何剑玲.小学数学学生评价体系改革要做到“六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1):127-128.

2.浅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篇二

在新课程教学中, 教师在尝试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 也在大胆尝试着对学生评价的革新。现在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观念、目的、方式和方法等都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以前对学生的评价多是学习结果的量化评价, 多是学习阶段或知识单元的教学终结性评价。而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则不然, 它注重过程的评价, 强调质性的评价。评价不是教学的终结, 而是教育功能的继续发挥和教学行为的必要延伸。

一、在过程中评价, 在评价中激励

我们把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作为重点。新课程的教学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学生探求新知、学会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上。新的教育观念表明, 学生形成学科认知结构, 使他们的智力、思维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是探究过程、方法与探究结果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这改变了过去“重结论, 轻过程”的传统观念, 在强调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的重要。

教学实践表明, 过程与结论相比较, 学生探究结论所花费在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学生在学习中有质疑、比较、选择等认识活动, 也有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容易形成思辨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 此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对于形成他们的这些意识、能力和精神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中, 评价注重过程就更具意义。因为学生的探究、研讨、发现等认识活动,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机和能力的形成等, 更多地表现在学习的过程之中。

这些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显而易见地延伸了教学, 让教学功能得以继续释放。更多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说是润滑剂, 也是加速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发现和发展, 关注更多学生的潜能或特长,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鼓励他们乐于进取、勇于实践, 所有这些都是与教师教学中的评价, 特别是鼓励性的评价紧密相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评价, 有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这表现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根据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 我们的教学评价应该在求实中侧重褒扬, 努力发现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亮点。哪怕学生有微小的进步, 教师也不应该吝惜表扬。教师对于学生不理想的课业成果、研究结果等, 不给予全盘的否定性评价。实践证明, 褒扬性评价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能产生更好的激励功效。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努力和参与意识, 应该关注发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智良性变化, 应该关注发生在过程中的合理想法、步骤, 应该关注产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能力, 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要稳定和巩固学生的主观努力和参与意识, 延续并定型他们心智的良性变化, 肯定并延伸他们的合理想法、步骤, 拓宽他们解决问题的途径, 赞扬并强化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过去作为一个学习阶段或一个知识单元的终结性评价, 就不大可能显现激励功效。

注重教学过程, 让评价有机贯穿于教学过程, 努力形成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导的学生管理评价机制, 这样能促进学生和谐主动的发展。构建既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律、又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学习模式和评价机制, 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应该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愉快因子, 应该是学生学习进程中的信心因素, 也应该是学生学习进步、形成个性优势发展的一个动能。

二、在评价中引导, 在引导中改进

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趋向进一步的融合。学习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 为开放式评价提供了可能和方便。更多的开放式评价又对学生的引导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和方便。以往的封闭性评价就缺少对学生引导的时机和方便条件, 更不能多谈促进学生的改进了。

在新课程教学中, 往往是对一个学生多元化的评价在先, 发现某一个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在后。发现了某一个学生的学习困难, 教师会对他采取适当形式的教育引导。教师往往是一边评价, 一边引导, 评价中有引导, 引导中又有评价。恰当的引导常常是与合宜的评价结合进行。这是最直接、最直观的评价中的引导。在评价中发现问题, 在引导中努力启发学生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改进, 无论这种评价发生在课内还是课外, 它都延伸了教师的教学, 继续发挥着教育的功效, 促进学生的进步。

在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中, 对学生学习设计的参与和引导帮助, 更多地依赖于多种形式和及时恰当的评价。当学生进行了一段课业构想, 学习的创设成果还没有完成而遇到困难时, 教师可能要介入其中, 了解学生难于取得成功的障碍是什么, 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障碍。或者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建构, 产生了不太完整的设计, 这时教师也可以对初步的建构、不太完整的设计进行评价。这时会因为教师的评价而保证了学生思维的缜密、完整, 使得学生的建构和设计更加趋向合理和成功。这既可以缩短学生建构的时间, 也可以有机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建构的正确框架和弥补学生初步建构的学习框架、设计上的缺陷, 改正其中的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 恰当的评价中加入合理的引导, 会促进教与学双方的进步与成功, 进而使得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得到变化和进步。

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应当采用“坐下来”的方式, 对学生实行面对面的评价。这种方式相对减少了与学生相互隔绝的介质性评价。评价中有引导, 引导中有改进, 这种亲切和谐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 更容易产生激励功效, 更容易让学生努力和进步。

教师在评价中引导, 在引导中评价, 它既缩短了学生不会学习或暂时障碍学习的时间, 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或掌握技能, 以顺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变, 改变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引导的意义在于进取, 进取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进步。对学生的评价已经不是为了区分和排序, 而是为学生更好地改进发展“引路”。

三、在评价中发现, 在发现中发展

更多地接触学生, 才可能有更多的过程性评价。有了更多的接触和评价, 才可能有更多的发现。接触和评价既产生发现, 又促进发现。过去对学生的评价, 多是终结性的量化评价, 而且有中间介质。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多是从介质中发现。其弊端是过程呈现得少, 补救不及时或不能补救, 量化评价多, 质性评价少, 缺乏激励机制。特别是期末考试的量化评价, 更明显地反映出以上的弊端。最为可惜的是失去了发现这一重要的教育机能。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并注意在评价中去发现。这里的发现有三层意思。

一是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评价, 就能发现教学环节上的诸多问题。摸清是学习态度问题, 还是学习方法问题;是个别学生的问题, 还是多数学生的问题;是学生接受的问题, 还是教师教授的问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能在过程中发现, 才可以解决, 才可以更快地解决, 才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新课程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问题, 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评价中有发现, 有发现就有教学反馈。从这个意义上说, 评价也是一种难得的教学反馈, 评价过程也是反馈的过程。在评价中, 能反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不同问题:这些问题是特殊的, 还是一般的;是学生学习中的某个环节问题, 还是他们学习中的全过程问题;是教师教学课前设计的不周全, 还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失误等。有了以上的发现, 教师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补救。有了以上的反馈, 把教学情况了解清楚, 才会使我们在教学补救时汲取经验教训, 使今后的教学更加严谨地进行。

教师对学生个体的知识和技能的补救, 表现了教学针对个体差异的实施和继续。评价是补救的媒介, 补救是评价的深入。特别是对于学困生的补救, 方法是扶一把、帮一阵、送一段, 意义在于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使得不同层次、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是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在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中, 因为学生有更浓厚的兴趣、更宽松的环境、更活跃的思想等因素, 个性反映得更为充分。这其中不乏有他们某一方面潜在能力或个人特长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就可能对此有所发现。在学生探讨、研究等认识活动中, 如果教师将教学评价和教学引导有机结合、恰当使用, 发现学生潜能和特长的机会就会增多。

评价是一种介入过程。新的教学理念将教与学的过程变成了师生互相交流、启发、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着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着教学内容。如果这时让多种形式的评价介入其中, 教师就会得到更多的新发现, 就会有更多的学生的特长被发现。

学生的潜能或特长是特殊存在的, 还是普遍存在的, 一个学生“能”在哪里, “长”在哪里, 他们的潜能和特长的发展速度和方向理想与否等问题, 只有介入学生学习活动之中并伴随合理的评价才能得出合理的解答。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有时没能在相应的时机、范围、条件中显现出来是常见的, 重要的是教师为学生的潜能和特长的显现创造良好的时机、范围和条件, 不失时机地发现, 并保持、定型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特长。这些都与教师的敏锐观察、精心呵护、正确引导密切相关, 而这一切又都与评价的介入密切相关。

评价也是一种实验。因为学生表现个人的潜能或特长不是一次性的, 更不可能在一次评价中有极致的表现。他们在完成研究性学习课业、设计开放性学习的成果框架时, 不是一次成功, 个人潜能或特长也不是一次就可以得到最佳的发挥。教师可以在这些学习中审视、检验和评价他们, 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学会学习、学会设想。引导并帮助学生创设潜能、特长发挥的最佳情境和氛围。当一个设计不成功时, 可以引导他们去改造, 或引导他们重新建构一个新框架, 用以审视学生、检验学生的潜能或特长。我们应该相信, 只有没有发现的教师, 而没有不具备一技之长、一物之好、一事之趣的学生。只要教师鼓励并保护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就能够促使他们有积极的个性化发展。

三是发现学生的发现。在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中, 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在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发现。学生在探索新知中的发现, 在获得新知的体验中的发现, 更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无论这些发现多么稚嫩、多么简单, 有多少缺陷, 只要有一点点闪光之处, 或者只要有一点点创新的精神, 都是可喜的, 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我们设想, 如果教师不接触学生, 没有对学生有更多的过程性评价, 就不会有发现的机会, 更不会发现学生的发现。

教师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发现学生的潜能、特长, 发现学生的发现, 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发展。

在新课程教学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对学生正确评价的意义, 充分利用它的功效, 使新课程教学稳步、深入地开展, 进而实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3.浅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篇三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的评价则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教师对学生组织的有目的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如今,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愿望。而在实现这一愿望的过程中,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关怀。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实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多元化评价标准、掌握好评价方法和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促进学生自由健康地发展呢?通过对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地总结,想要达到以上目的,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一、评价要全面客观

身为仁师,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着眼于学习成绩,还要兼顾其学习态度;不仅要考虑以上的内容,而且要考虑到他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等。例如,我所在的教学班级有这样一名学生:他学习刻苦认真,但在每次考试中却成绩平平。久而久之,他对英语学习逐渐丧失了兴趣和信心;课堂上沉默寡言,羞于张口。当我发现这种情况之后,便找他进行了交流,共同分析他的原因。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对学习英语有一种恐惧感,同时对自己缺乏自信。他不敢在同学面前朗读,只是在家里自己看。由此可见,以这样消极的心理状态和错误的学习方法,想要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是很困难的。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学生;其次,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有在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评价要实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等一系列的目标,鼓励学生不断上进。因此,教师对学生一言一行的肯定与否定、赞许或不赞许等,都具有评价的意义。

从自主意识上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更可能是脱口而出的。但在学生眼里,教师的评价都是自觉的,都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看法或学生在教师眼中的形象。因此,教师评价要以鼓励为主,避免指责和批评等行为和言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就事论事,不可由此及彼、由现在追究过往,更不要由此人涉及他人或群体。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掌握好时机;一是学生需要,二是师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需要外界的激励,尤其是课堂上教师对其表现的肯定。当学生产生这种需求动机的时候,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激励学生,让自己的评价产生积极的效果,使教师评价成为实现学生发展的推进器。

三、评价要注重语言艺术

教师评价要学会使用艺术的语言,做到对学生评价的有机统一。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地发展。教师运用语言时,一定要选用含有正能量的、催人奋进的、真善美的语言;切忌使用“讨厌”、“没出息”等挖苦的语、恶语伤人的、有失教师风范的语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表情、动作,也容易造成师生间不必要的误解。这就需要教师教学动作要活泼、教学形象要端庄、教学语言要幽默教学、态度要真诚,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篇四

xx教师有心用心且有一颗巧心。她不仅仅进取参加政治学习,认真领会践行上级精神,还用心学习各种专业书刊,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教学本事。应对性格各异,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她耐心想办法,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互助互学,实施分类教学。应对学校的一次次接待任务,她静心理解,细心准备,圆满地完成了一次次接待课,尽显聋校师生在面点专业的风采,使得一批批来宾喜笑颜开。应对副班主任工作,她主动配合班主任协调好各项工作,灵活到位,使得班级的日常教育工作秩序井然,班级氛围进取和谐。

5.浅谈教师对幼儿评价的有效性 篇五

【摘要】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中心环节。教师是否能有效地对幼儿进行评价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有效的评价不仅能使幼儿获得发展,而且能使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无效甚至是错误的评价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阻碍幼儿的发展。本文就此进行深入探讨并总结出有效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评价 多元化 多样化 实事求是 奖惩相辅

教育评价是根据正确的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适宜的途径对教育的各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要手段。教育评价包括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园所对教师的评价等等,笔者认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中心环节。教师是否能有效地对幼儿进行评价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有效的评价不仅能使幼儿获得发展,而且能使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无效甚至是错误的评价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阻碍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并总结出有效的评价方式。

通过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有效的评价应具备以下几点因素:

一、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把握正确的方向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要体现并要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通过深入学习这两份纲领性文件,引导并指导幼儿生活和学习,把握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二、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多维度的观察、审视、评价幼儿,从而使幼儿在学习和一日生活中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积极参与合作,使幼儿了解自己和同伴,发展自我意识,增强发展的内驱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的不同以及自评和他评等不同的评价手段和来评价幼儿,使幼儿从中获得快乐和体验。

案例一:XX幼儿园小六班幼儿烨烨

烨烨是本班的一名幼儿,其性格颇为倔强,平时言语不多,在和同伴的学习和游戏中愿意与其交流,但在教学活动中面对教师的提问时就不愿意回答,也不愿意参与。本班教师通过观察和与其家长的沟通交流侯发现其十分喜爱动画人物美羊羊,因此特意买了相关的贴纸做为奖励。通过实践发现方法十分有效,烨烨为了得到美羊羊贴纸在上活动中变得积极主动,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也变得愿意与教师交流,喜欢亲近教师,还会主动向教师表达想要贴纸的需求,其学习的内驱力大大提高。

三、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注重点面结合并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在一日生活和教学活动中要不断观察记录幼儿的各种表现并予以记录,通过一些表象分析幼儿,从现象看本质。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要注重点面结合。要针对幼儿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幼儿进行评价,关注到幼儿的每一个细节表现,抓住幼儿的闪光点。面对全体幼儿不可概而论之,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不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幼儿,要针对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切实地评价幼儿。

案例二:XX幼儿园小六班幼儿馨馨

馨馨是一个容易害羞的孩子,当别人对她有所关注时,她总是会觉得不好意思,会习惯性地躲在家长的背后。她的性格也颇为倔强,说什么就一定是什么,要顺着她的性子来办事,如果不顺着她的想法做,她就哭鼻子。上课也颇不专心,喜欢开小猜,一旦老师提问到她她就不愿意回答问题。但是老师也发现到她喜欢听好话,希望被表扬,只要受到表扬她就会变得主动,变得愿意积极配合。因此,老师就抓住这个特点,细心观察她的每一个表现,当她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就及时地表扬她,例如愿意自己动手做一些小事,上课时愿意回答只言片语等等,让她从中获得快乐,并且乐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通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强化,她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在活动中愿意主动回答问题,主动参与活动,还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甚至在年段生活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个人第一、第二的优异成绩。

四、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做到实事求是、奖惩相辅

近年来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使得教师们改变了传统的观念,主张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因此就出现了表扬泛滥的现象,教师们对幼儿们大肆地表扬,夸大事实,甚至是错误的也对其进行表扬,造成了幼儿们对表扬的倦怠,混淆了他们对事物对错的概念。将错看成对,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伤害。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事实求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可概而论之、将错就错,一味地追求课改中所要求的以表扬为主的方针政策。教师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针对幼儿的做的好的地方或者是有进步的地方加以表扬,鼓励并支持他们继续保持或是做到更好,对于错误也要敢于批评,或是辅以适当地惩罚手段让幼儿记住错误,并且不再重复犯错。但是教师一定要把握惩罚的度切忌变相体罚。通过奖惩相辅的方式帮助幼儿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幼儿取得更大的进步。

案例三:XX幼儿园小六班幼儿兜兜

兜兜是一名生性较为胆小害羞的孩子,刚到幼儿园的时候因为不适应新环境有一段时间时常会哭鼻子,喜欢默默流泪,经过教师的安抚后情况有了许多好转,但是由于性格的原因,一旦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是做错事情被老师批评就喜欢哭鼻子。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得知,兜兜父母工作比较忙长期由奶奶代为照顾,奶奶又比较溺爱孩子,基本上什么事情都一手包办,包括穿衣吃饭,甚至是吃饭的时候孩子要求看电视,奶奶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答应他的要求,纵容孩子。到了幼儿园许多小朋友都会自己动手吃饭穿衣了,他却还不能好好地使用汤匙,不会自己穿衣服鞋子,吃饭总是慢慢吞吞的,鞋子时常穿反。老师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按,并对其进行指导,但是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后来通过深入了解才知道原因是孩子在幼儿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一到家里就产生了依赖性,特别是喜欢依附奶奶来做事,奶奶也乐得帮助他来完成一切。因此老师决定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让他记住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不能依赖别人,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都要自己做事,这样才能使自己进步。通过批评教育后孩子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能够积极的配合改正,在其努力的过程中教师也给予了肯定,同时还加以奖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劳动所获得的收获。

五、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幼儿作为发展中的人是在不断的学习和生活中发展进步的,他们的发展空间十分的大,因此教师在对其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切忌使用不恰当的方法对其身心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作为教师,在对幼儿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或者一日生活,乃至是整个学期,整个学年所取得的进步,在此过程所付出的努力,通过动手所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等等这些方面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只看到幼儿在生活和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也不是只看到某些幼儿在某些方面所取得的突出的进步和成就。教师应该学会把控这两者之间的度,从横向和纵向上对幼儿进行评价,使幼儿获得一份更为精确,更符合其实际发展的评价,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进步。

教师对幼儿评价的有效性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应当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适宜的途径对幼儿进行评价,增加评价的真实性,适宜性,最终使之达到有效。通过上述的阐明能够帮助教师们很好地把握住对幼儿的评价,通过学习相关纲领性文件把握正确的评价方向,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注重点面结合并关注个体差异、实事求是、奖惩相辅、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方式方法使评价达到和谐统一,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37。

[2] 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福建省幼儿教育指南(试行)[M].闽侯县教育局汇编。

6.高三教师对学生评价 篇六

2.你是一个聪明、勇敢、集体荣誉感极强的孩子。课堂上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作业每次都能按时认真完成。你勤于思攷,所学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能遵守学校各项的规章制度。希望你继续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3.你爱好广泛,知识丰富,好学好问,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善于思考,上进心强。你的学习目的很明确,态度也很认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希望你继续努力,成为品学兼备的好学生。

4.你是一个乐于助人,待人有礼的孩子。课堂上你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每次打开你的作业本就有一种美丽的享受。学习上能刻苦钻研,成绩优秀。能大胆指出同学的错误。希望能发扬刻苦学习精神,保持优秀成绩。

5.你是个受老师与同学们都喜欢的孩子。课前能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注意力集中。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上你积极进取,善于想象,敢于创新。关心班集体和热爱公物。愿你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奋学习。

6.你是个学习认真,工作负责的好孩子。能在课堂上听到你正确的发言,令我很欣慰。每次的作业都完成得不错。在学习方面非常出息,每次测验都是优秀。乐于接受老师交给的任务。希望你继续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7.你在学习上的认真与执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业每次都能按时认真完成。学习上能刻苦钻研,成绩优秀。每次的值日工作都能出色完成。在尊师爱友方面你做得非常出色。希望能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7.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篇七

本次调查我们按照同比例原则从三个不同年级、文理不同学科、男女不同性别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40份样本, 回收有效问卷210份, 其中:大一70人, 大二73人, 大三67人;文科生101人, 理科生109人;女生106人, 男生104人。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高教评估课题组孟庆茂教授等研究开发的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 (学生用) , 简写为SEEQ问卷。该问卷共有35个项目, 其中1—34个项目分属于7个因素:学习/价值感 (1—6, 是结果) 、教学热情与组织/清晰性 (7—14) 、群体互动 (15—18) 、人际和谐 (19—21) 、知识宽度 (22—26) 、教学管理 (27—31) 、功课量/难度 (32—34) , 项目评价为5点量表式计分, 得分越高, 表示评价越好。35题是让学生选出最影响自己对教师上课喜欢的因素。该问卷是目前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工具中发展得最为广泛、全面和科学的问卷, 其维度的稳定性、可靠性、适用性得到了跨文化的证明, 具有较高的信度。在本研究取样条件下, 我们调查的结果如下:

一、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总体状况

从分布图可以看出, 调查的结果呈常态分布, 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分的平均数为112.00, 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评分集中在95~130分之间。教师最高得分是145分, 最低得分是45分, 这表明:我院绝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是认真负责的,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总体评价的满意度比较高。在七个子因素的得分上, 教学热情与组织/清晰方面做得最好, 平均分数为25.78, 学习/价值感、群体互动、人际和谐、教学管理方面也不错, 而在知识宽度方面存在不足, 功课量/难度把握方面较差, 平均分数为9.84, 表明教师教学未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致使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在其具体项目上, 得分较高的是A31、A30、A1、A19、A4。这表明我校教师教学态度认真, 课前准备充分, 课堂上充满热情, 课余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 学到了有价值的东西, 自己独立认识相关问题的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得分不高的是A27、A2、A7、A6、A10, 这几个项目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我院教师教学所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 即教师所上的课没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能最有效地激发、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对学生的考试和作业方面, 教师没能做出很好的积极反馈, 导致学生的满意率很低。

二、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差异与分析

根据对问卷相关数据的统计, 结果表明:一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总体评价存在性别差异;二是对教师教学效果7因素的T检验上存在性别、学科差异;三是不同年级的学生评价较为一致。

1. 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总体上 (男生的平均分为109.7, 女生的平均分为114.5) 或量表的各因素上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评分均存在差异, 且女生对教师的评分普遍高于男生。试推测其原因:这可能与男女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动机等有关。

通过与部分同学访谈发现, 在学习/价值感方面, 女生求胜心情急迫于男生, 希望通过教师的教学能立刻直接获得知识、技能, 所以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应做好精心准备, 上课时要富有激情、充满活力, 能让自己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 将所学知识当场理解;而男生却喜欢教师课堂上讲课思路清晰, 组织有条理, 方法多样富有启发性就行, 课后他们可以自己去勤于探索、钻研。故在教学热情与组织/清晰性上男女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在群体互动方面存在的差异, 其原因可能是, 男生在上课时一般会选择坐在离教师较远的位置, 而女生的位置则较近, 这样男生认真听讲和与教师互动的概率则降低。那么在课堂上, 有学识渊博的教师、不同阅历的同学, 女生更会抓住每一个机会与教师、同学讨论交流, 发表观点, 以促使自己更快进步。男生则会愿意静听、领悟, 课余自己去重温。

2. 学科差异

从专业性质上看, 不同学科的学生整体上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文科学生的总体评分均值高于理科学生 (理科生的平均分为109.9, 文科生的平均分为114.2) ;在7个子因素上, 文科学生对每个因素的评价分均值均高于理科学生。且热情与组织/清晰性 (S2) 、群体互动 (S3) 方面尤为突出, 究其原因, 这可能与学科的性质有关。文科性质的学生所需掌握的是陈述性知识, 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诠释就能轻松获得;而理科学生面对的是程序性知识, 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仅是授之以渔, 而非鱼, 还需自己努力探究。此外, 文科学生往往注重教师的声情并茂, 观摩教师的言行举止, 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充满激情与活力, 能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一直保持兴趣;而理科的学生注重的是逻辑的严密性和思维的严谨性, 要求教师的讲解清晰, 能与实际结合, 富有启发性, 让学生自己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教师传授的知识解决问题, 并对探究深层次新问题充满兴趣, 故在清晰性与群体互动方面存在差异。在群体互动方面, 文科从事的对象一般是形形色色的人, 因此希望教师能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敢于发表个人观点并对教师或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 鼓励课堂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场景;而理科学生研究科学知识的唯一性和正确性, 也需要讨论, 但并不像文科课堂上的辩论, 而是对假设的推理与验证。

3. 年级差异

根据研究数据进行年级与总分的T检验及年级与7因素的方差分析,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较为一致, 差异不明显, 其平均分数分别为:112.6 (一年级) ;110.3 (二年级) ;113 (三年级) 。其中, 大三的学生对教师评价略高于大一、大二;大一、大三的学生其评价分略高于大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经访谈, 主要是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和所学课程有关。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刚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 在学习上还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 他们往往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学习, 学习的好坏也往往容易归因于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而且所学课程大多为基础课程, 有些内容与高中课程是衔接的, 因此学习起来相对又较为容易。三年级的学生所学课程大多数为必修课, 也是他们较为感兴趣的专业课程, 因此在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时容易给高分。另一方面通过两年的大学生活, 已基本熟悉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各科任教师的教学水平, 对教师也会更宽容和体谅, 所以给出较高的评分。反观二年级的学生, 由于己经在大学生活了一年, 他们已经不再像一年级新生那样, 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和兴趣, 对教师的崇拜心理也有所降低, 也没有大三学生那样的包容, 甚至也许有一点反叛和愤世嫉俗的心理, 因此他们看待事情往往会更苛刻和尖锐, 这样导致给教师的评分相对也会偏低。

三、学生对教师授课喜欢程度的因素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对教师评价最重要的因素, 师德与专业知识次之。教学能力是指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 是通过实践将个人智力和教学所需知识、技能转化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质。教师缺少了这种职业素质, 则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很难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 学生对教师的要求由以前单纯的课堂讲授、传授知识转化为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的要求, 从以前的“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学生希望通过教师的教学能获得有价值的东西, 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最高。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正相关, 特别是当教师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达到某一关键值后, 教学能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趋重要和明显。而师德是教师道德职业要求的一方面, 此外, 教师要有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 但拥有再丰富的知识, 高尚的师德, 如果不能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 也是没有水平的教师, 故学生最看重的则是教师的教学能力。

摘要:为了了解高校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总体情况, 通过北京师范大学高教评估课题组孟庆茂教授等研究开发的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 (学生用) , 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 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总体评价存在性别差异;对教师教学效果7因素的T检验上存在性别、学科差异, 而不同年级的学生评价较为一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对教师上课喜欢程度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高校学生,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安宁, 等.学生评教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 1996, (5) :32-36.

[2]宋彩萍, 王江红.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21) .

[3]孟庆茂, 刘红云.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维度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 2003, (4) :617-619.

[4]李欣.大学“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6) .

8.教师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写作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 高中英语写作 作文评价标准 写作教学

一、引言

写作,是语言输出的有效手段,是语言学习中比较复杂的学习项目。高中英语写作不仅是高中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内容,而且在高考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然而它却是制约考生得高分的瓶颈。其实,从我省历年高考的书面表达看,大部分是半开放式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所给信息,用英语写一篇结构完整,意义表达连贯清晰,120词左右的简短文章,算不得实际意义上的作文。然而,学生屡屡抱怨作文分数太低,写作时无从下手,对于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没有信心。针对这一现象,为了摸索出一条适合高中生实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写作教学新模式,笔者从教师的写作评价标准分析制约学生写作能力的原因。

二、教师作文批改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的批改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教师作文批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师批改不够及时,反馈滞后。教师呕心沥血批改完两个班的作文后,学生感觉时过境迁,早就忘了写作内容。因此,对老师的批语根本不看,更别说反思作文内容。第二,由于教师长期受“语法翻译法”的影响,不仅在授课时注重语法,在批改作文时主要关注学生的语法错误。大部分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除了看要点是否全面,还有是划学生的语法错误,很少关注学生的语言是否得体,内容是否连贯而符合逻辑性。因此,很多学生拿到反馈后,只是看看教师所批改的语言错误,很少重新反思文章整体结构。长此以往,学生误认为只要写出没有语法错误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忽略文章的整体逻辑连贯性。而且,教师的批改被视为 “无用功”。久而久之,作文训练在日常教学中只是一句空谈。

三、探究问题的原因

1.二语习得者长期受“语法翻译法”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师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无形中就将其渗透在教学的点滴之中。在教授新课时,教师主要从词汇语法方面讲解,很少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整体结构,以及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过渡成分。因此,学生对英语文章的认识仅停留在语言的准确性,未曾发现语篇的整体连贯性。

2.高中英语教师受课时的限制和考试模式的制约,在日常教学中更关注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保证教学进度和质量,讲解单词和语法练习是教师教学的重心。辅助的练习主要是听力、单选、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这些高考“拿分”项目。写作,作为弱势项目经常被老师和学生忽视,而且许多老师和学生错误地认为写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所以即使花时间练习也没用。因此,写作在日常教学中很少得到练习。此外,还有种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只要多读多背范文和经典的好词好句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因此,在高中阶段几乎没有系统性的英语写作课,即使偶尔有那么几堂英语作文课,也多是在分析评讲试卷时提到作文的情况。教师对学生写作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不到位,学生的写作过程没有得到关注,学生自然不清楚如何下手写作文。

3.教师对学生写作训练的强度不够。由于课业繁重,很多教师在高一高二阶段几乎不布置作文,学生只有在考试时才练笔。到了高三,教师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开始布置作文,而这些作文多是与高考挂钩,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由于受老师教学方向的影响,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敷衍了事草草结束。

四、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1.教师应该加强写作指导,关注写作过程。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中挤出时间增设作文课。教师提供各种文体的范文,讲明各种文体的要求,如格式、时态都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说明。当然,教师的范文不仅要在格式、内容要点、语法修辞与语言习惯上给学生树立样本,而且要考虑英语的多种表达方法,使学生解决语言单一枯燥这一问题。在作文训练中要训练学生认真审题,探讨题目,注意篇章结构,编写提纲,作文的首段和结束语要紧扣主题,并适当使用衔接手段使全文更富有连贯逻辑性。

2.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主要从内容要点、语言准确性及连贯性这三方面进行评分。语法在英文写作中很重要,没有正确的语法结构,句子就表达不清楚,文章也就不成其文章。传统英语教学往往只注重理论条条框框的灌输,习得的语法信息大部分是领会式语法,其结果是,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语法错误经常出现。这说明,学生的语法概念在实际运用中不清楚。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在日常阅读课时理清基本的句子结构,掌握基本的时态,慢慢学会简单地用英语表达,使得输出更有效。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积累,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把遇到的好的用词、表达方式、句型记下来。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对高中常用的连接词进行系统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其含义和分类,还要使学生了解其逻辑关系避免滥用和误用发生。学生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连接词不仅使得文章条理清楚、形式连贯,而且使得文章内容更具有逻辑性。

3.教师要转变作文评价方式。转变由原来注重语法错误等表层问题转变到提高语篇整体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因此,在作文批改中,教师不能仅关注学生的语法错误更要关注学生文章整体内容的逻辑连贯性。因为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词汇语法外,文章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有效连接也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除了注意语法错误外,还应关注文章的整体性。此外,教师还要既关注学生的写作知识与写作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策略;既要关注学生英语写作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的写作过程。

总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必须对自身教学方式方法的有一定的认识,并针对学生与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引导学生对英语写作有正确的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兴趣,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 Hasan, R. Cohension in Englsih [M]. London: Longman,1976.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陈晓云.高中英语写作评价方法的探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7).

9.教师对小学生评价 篇九

你是一个漂亮大方的小姑娘,口头表达本事较强。小牛顿把制作好的风车摆在同学们面前时,不是由于讲不出风车里面的原理而同样遭到同学们的奚落吗?你有一颗渴求知识和提高的心,又怎能因小小的挫折而放下努力呢?要知道,你只是在学习上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对自我的信心不足而已,所以一些简单的基础的东西反倒打败了你。聪明的姑娘,还记得“铁棒磨成针”的典故吗?只要下苦功并再细心一点,你的心愿必须会实现,教师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10.浅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篇十

一、把握好激励与赏识的主导性 古希蜡的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赏识”,对于点燃这个“火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在课堂评价中处在主导地位。教师赏识性的激励评价不只体现在评价语言上,还体现在对不同思考方法的包容和接纳,对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上。“怎样更符合你的思考习惯,你就怎样写。”当生说自己的方法有点笨时,老师也能以一颗智慧宽容的心,用机智巧妙的语言激励学生回答,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促进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二、把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课堂终归是学生的,课堂提问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不应该都是教师一手包办。“退一步海阔天空”,老师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释放了评价的空间,也开放了学生的思路,开发了学生的潜能。由于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解读同学的意见过程中取长补短,在相互交流中,意见得到及时补充调整而趋于完善,从而有效地使教学在“倾听、解读、交流”这一动态中向更深层次推进。在评价中教师适当地“让权”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中来,把师评、生评、自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学习情况包括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学习态度和情绪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达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目标。

三、把握评价的时机

课堂提问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适时的评价,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都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反馈,尤其是对他答案的肯定。如果答错了受到冷落,或者问题答对了教师不予及时肯定,都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会直接影响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本课中,在当学生答对问题时,张教师及时发现并敏锐地捕捉到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都给予瞬时评价。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瞬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瞬时评价,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萌芽也得到保护。通过延时评价,在纠正学生思维的偏差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思考、改正机会。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把握评价的过程性。

以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这是提问的目的。对待学生回答的反应,不应停留在重复、更正层次,停留于学生的回答结果,而应及时引领,巧妙提升,使学生实现更大的发展。本课教师以生为本,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把评价的导向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交流时,教师选择了一份并不完善的作业纸,恰恰因为学生这不完善的探索结果,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其次,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评价重点放在探索解决的过程和方法上,并及时组织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思路,沟通联系,使其自主实现方法的优化;最后,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对方法进行提炼,使学生从零散感性的认识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评价要顺学而导,以学生低级认识为起点,以高级认识为重点,这样就不会在低层次思维上机械重复,而是一环紧扣一环地引导学生向较高水平的思维层次递进,从而渗透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向“会学”迈进。

五、把握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在课堂上,张老师对学生评价没有过多的夸奖,只是寥寥数语,但这些生动、新颖、亲切、富有感召力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他语言魅力像诗一般的优美,引领了学生快乐学习。因此,教师善于运用真诚亲切、幽默风趣的课堂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如沫春风,会使课堂显得生机勃勃。然而,对学生的评价不局限于言语,而是更多地通过无声的语言来传达教师的评价信息。如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摩都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激励。语言评价和非语言评价相结合,能够帮助把话说得更明确、更有力,还能强化说话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感到更亲切。

11.浅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性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对于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掌握教师履行职责的情况,促进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至关重要。

2 研究我国学生评教的普遍意义

“学生评教”,就是大学生从自身的特点出发评价课堂教学活动,它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对教学基本环节的评价,就是教学双方以某种预期的目标和标准去衡量教与学的效果,其关注的是结果的好坏和教学结果与教学的既定目的、目标的吻合程度[1]。

学生评教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方向作用,同时也能在教学管理上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可以促使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突出教学在整个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研究学生评教有以下意义:第一,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师生关系是否良好,都有深刻的了解,对学习环境的描述与界定也较客观,为教学行政管理提供比较、鉴别的信息,为教师的职业决定如晋升、聘任,以及课程开设起准则的作用;第二,学生直接受到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他们的观察比其他突然出现的评价人员更为细致周全,学生参与评教这种做法有利于师生沟通,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评估结果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能使学生获悉有关课程的信息,学生评教的结果可以作为其他学生选课的参考。

3 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研究中存在的缺陷

评價表是学生评教、信息反馈的途径和载体。要有效地开展学生评教工作,设计合理、可行的指标体系是最基础的工作。安排一定的调查题目,编制测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学生评价表,以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得出量化结果。

目前国内已经有较多的高校在关注学生评教的研究,各高校都发展了各自的学生评教体系。但还很不深入,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不足之处表现如下[2]:

(1)从学生评教指标的设计上看,各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设计都比较简单,项目较少。

每项指标在语言表达上比较概括,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易把握指标内涵。在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中,忽视了文科教学、理科教学,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教学既有相同的特性及内涵,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笼统使用同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是不妥的。因此它们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应有所不同,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和评价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2) 从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形式看,高校学生评教量表上只有单项评价,缺乏对该教师的综合评价,没有以学生的感受为基础来评价教师的授课效果,缺少同一级授课教师的横向比较。

(3) 缺乏学生的背景情况的调查。一些学生评价项目,例如:“我的出勤率大约多少” ;“课后我和老师的面对面交流有几次”等等,可以加强评教的科学性。

(4) 从评估的组织实施上来看,学生评教没能形成制度,即时性强,行政性强,而且从上到下,方方面面,牵扯范围广。

从各校本身来看,把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到学生评教当中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突出本校的评价特色,这对每个学校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 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合式量表是学生评教评价表的一种。这个量表最常用的是因素分析法,通过确定与教学相关的因素并把这些因素分解细化到问卷的各个题目中,最终形成问卷调查的量表。《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是综合式量表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工具,用其对大学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效果很好。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对学生、同行、教师自评可靠性的比较是学生评价最为可靠;用学生成绩评定教师教学效果最不稳定;只要教师对学生公平教师“宽严”就不会影响学生评价的结果;学生对成绩的期望不同对评估结果没有影响;评价时间是讲完该课程后至考试前这一段时间内最好;学生毕业前后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数及评价的结构性相对稳定,说明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25人以上的班级评价结果稳定,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不同年级样本的评价维度相对稳定;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学习的价值感;教学热情;组织的清晰性;群体互动;人际和谐表现在爱学生方面;知识宽度;考试的评分;作业中的阅读材料;功课量的难度[3]。

通过研究国内、外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把它们的优点相结合,构建了以下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设立四个一级指标,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其中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这两个二级指标作为衡量教学态度的基本维度;灵活性、对各种媒体的有效使用、因材施教、采用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这四个指标用于衡量教学方法;以是否激发学习兴趣、是否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是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师生互动以及课堂气氛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指标;以有效的信息量、表达清晰与准确为准则衡量教学内容。

学生评价表体现了教学特点和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有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的讨论课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问答式课堂教学模式[4];针对不同的课堂类型评价指标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指标体现了人才能力培养的重点:对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理解力的培养,评价指标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在设计具体的学生评教量表时,应增设对课程和教师进行总体评价的项目、对学生背景情况进行调查的项目以及有关教学进度的评价项目。同时应该从学生感受出发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设计问卷。

5 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的方法

从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学生评教总体上是客观的,但是由于学生参加评估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评估的准确度受到影响。因此,在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之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建立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便减少评估偏差,提高学生评教的可信度。

第一,要做好学生评教的宣传工作。在评教前,要向学生讲明评教的意义、目的,要求学生评教时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成见或兴趣爱好来评定教师,更不能不负责任地随意评价。

第二,端正学生对教学评价的态度,培养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评价的能力。校方应创造各种条件,尽量让学生多了解所开设课程的情况和任课教师的风格,扩大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就会减少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及其所授课程的排斥感。重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评价,课程设计包括确定教育目标、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评价,就能让学生了解教育目标,对任课教师有个较为正确的认识。

第三,设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时,一要处理好评估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简易可行性的关系,既要使指标体系体现目标整体的要求,也要为评估工作易于进行提供条件;二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文科教学、理科教学、基础课、专业课、公共教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有相同的内涵,也要有各自的不同特点和要求;三要充分考虑学生对指标评估的可行性,使之适合学生对评教所具有的认识判断能力。

第四,在评估结果的综合处理上应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结果的定性描述。要坚持将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学生个别谈话相结合的原则。对一些有疑问、出入较大的评估结果应再进行深入调查核实,真正使教学评估能区分优劣,切实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6 结语

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领导和专家的评价、同行教师的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几种形式的评价相结合才能产生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而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其中最有效、最生动的评价方式。

然而,课堂教学质量体系并不能仅仅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而得以实现,教学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主动积极的投入,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也只有教学双方相互促进,不断融合,才会使这个质量保障体系得以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陈国海.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24(1):30-32.

[2] 李仪凡、吴雪君.对当前高校学生评教存在问题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1997,3:18-21.

[3] Kwok-fai Ting.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 on Student Ratings of Instruction: Lessons from the Chinese Experience,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00,5.

[4] 李东旭.对斯坦福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23(4):81-83.

12.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法的思考 篇十二

一、树立全新的评价观

(一) 重视身体全面发展, 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体育教学评价功能的转化

原有的体育教学评价只是检查学生“三基”的掌握情况, 而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 只是为了选拔与甄别。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得到了转化, 更加重视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淡化了甄别与选拔, 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二) 面向全体, 关注个体差异

以往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 基本上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 往往以客观便于统计分析、操作性强的量化评价为主要方法, 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定, 导致了评价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状况与特点。因为学生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有的学生不用怎么努力, 体能和运动技能成绩就能达优, 而有些学生很努力了, 体育成绩依然无法及格。新课标则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在评价体能、技能的同时更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志、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在过程中测试学生, 以发展眼光评价学生。

二、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过程中评价方式的合理运用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评价形式除了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 还应有学生的自身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

(一) 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1. 学生的自身评价

学生的自评:主要听取他们对体育健康课的认识态度, 常规的执行情况以及态度的改正或改进情况。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因此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课标下的体育课也应强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评价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应积极引导、安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我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没有谁比其更了解他的学习情况, 他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等最有发言权。也就是说, 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当然包括教学评价,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进一步认识自己, 才能体会到成功的来之不易, 获得成功的喜悦心情, 才能感受到体育带给自己的快乐, 从而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

2. 学生的相互评价

相互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 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指出该同学好的一面、不足的一面和进步的一方面。这样能使每个学生看到他人的优势, 反思自己的不足。例如, 在学习双手正面垫球 (排球) 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比赛即开展学生自我展示时, 结合学生的相互评价。当一组学生展示结束后,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指出其不足, 如移位不到位, 手型不对, 手臂没有伸直等等。这样被评者就能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即需要改进之处;同时评价者也能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 与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对比, 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好的一面, 来指导自己今后学习过程中的改进方向。这样一来, 便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 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实事求是、客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要言之有据, 言之有物, 对于和同学评价差距大的要说理由, 不能不负责任地对别人作出评价。

(2) 关注个体差异、公平的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始终高度把握评价的目的, 关注个体差异, 对学生个体才真正谈得上公平、公正。

(3) 培养民主气氛, 体现学生的评价主体性。只有在民主的气氛下才有畅所欲言的环境, 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 让每一位学生讲出真话。

总之在学生的自评与相互评价过程中, 只有时刻注意到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把握住几个注意问题, 才可能达到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只有真正地、正确地运用自评与互评 (即使离谱的评价, 通过教师同学生讨论也是对评价者一次教育的机会) , 才有可能让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在教师的带领下飞翔, 让掌声、笑声、真情充满课堂。

(二) 教师的综合评价

教师的综合评价指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基础上, 结合多方面提供的第一手材料, 评价该同学的优缺点, 并提出整改的目标。

教师这个“角色”本身就赋予了他的权利威信, 在学生中言行具有权威性, 在实施评价时, 教师的评价左右着乃至决定着学生的观点。所以教师要做到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必须要获取学生客观的、丰富的评价信息, 要带着明确的评价目的, 甚至要有具体的获取信息的计划和指标, 同时要做好记录。

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 怎样进行学生体育学习评价,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 值得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深思。愿我们的评价改革早日从理论研究过渡到课程改革实践中来, 在实践中进一步吸取别人的经验, 听取学生们对评价的建议, 力争使我们的评价更具发展性、有效性和操作性。

摘要:本文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新课程标准体系下, 从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的观念、方式、内容及合理的评价顺序几个方面, 谈论在新课标下如何合理地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评价, 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健康课程的兴趣。

13.对学生评价方法 篇十三

1. 赏识性评价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这些

评价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它是以教育为目的,希望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能找到自己的优点,继续发扬,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老师一句平常的评价,一个小小的举动,在小学生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能让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小学生们都喜欢听到老师赏识的话语,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比如,评价学生朗读情况时,可以这样评价:“你读的很有感情,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但如果能把字音调读准就更好了。”“你读的很流利,若速度放慢一些感情就能更好地表达出来,你愿意再为我们读一遍吗?”等等,我相信小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一定会非常乐意接受,学习也会更加努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细心观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他们取得的成绩、进步以及独特的闪光之处,都要及时予以肯定、鼓励,这不仅会使学生在赞美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厚爱,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期待式评价

“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相信所有的老师都知道,它所产生的效果有时是意想不到的。在老师的期待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反复的尝试中获得成功。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积极奋进,就一定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时地告诉你的学生“你能行”“你会成功”“老师相信你”,借助期待,帮助他们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树立自信,与时俱进。

3.互换角色式评价

很多时候,教师经常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对学生颐指气使,有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学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也希望同学之间的平等。如果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学生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表现一番,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若评价学生时肯定会是负面的。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中,如果教师不理解学生,就会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作出错误的判断,就会试图以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学生。同时,由于教师的不理解,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不被认同的失落感、无助感,进而造成不愿意与教师沟通,对于教师对自己的猜测感到反感,最终阻碍师生关系的正常发展,影响师生情感的正常交流,这时不妨自己当一回学生,与犯错误的学生角色互换,事情往往会顺利解决。

4.朋友式评价

有的父母经常向老师抱怨孩子在家不听话,与父母有代沟,那是父母不懂得与孩子沟通。小学生依赖心理比较强,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严师,还需要“益友”,能和学生做朋友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很多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位老师,才喜欢上他所担任的科目,也有很多学生是因为反感某位老师,才对他所教授的科目心存抵触,甚至厌学。教师应该像朋友一样,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把自己融入学生的生活中,用真诚与理解温暖学生的心,努力地使自己成为学生所信赖的挚友,使学生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教诲,自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5.“无声”式评价

教师要善于利用体态语,传达对学生的评价。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可以点燃学生们学习的火花,如“注视”可以表示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相互尊重。在课堂上教师对某学生注视较多,这个学生就会感到亲切关注而专心听讲。对专心听讲的学生用热情的目光,表示教

师满意的心情;对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或窃窃私语的学生,教师用冷漠的目光注视几秒钟,待双方目光接触以后再离开,这样既起到了告诫的作用,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若某学生对一个问题犹豫不决而教师又无法用语言指导时,可以用眼神及其他形体动作鼓励其积极行为。积极的体态信号不仅会引起学生正向的情绪反应,激活和促进其智力发展,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一篇:cad教案首页下一篇:文体局纪委书记、副局长2010年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