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选择填空以及判断历年真题含参考答案

2024-07-11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选择填空以及判断历年真题含参考答案

1.学前教育基础理论选择填空以及判断历年真题含参考答案 篇一

教育学历年真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B)。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D)。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D.)。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D)。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B)。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D)。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D)。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D)。

A教育目的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内容

15品德属于(B)。

A.集体现象

B.个体现象

C.社会现象

D.民族现象

16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C)。

A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D.社会意识形态

17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

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B.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C.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D.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18在学校德育中,学生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最佳最基本的舞台是(B)。

A校内非正式群体

B.班集体

C.学生兴趣小组

D.学生群体

19一般而言,开始能够主动进行自我品德修养的时期是(C)。

A学前期

B.学龄初期

C.青少年期

D.壮年期

20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B)。

A品德认识

B.活动与交往

C.学生品德内部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个体发展:概括地说,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即个体的身心发展。

2.教师与学生的非正式关系:师生之间除了在学校组织中听发生的关系之外,还有十分明显的个人交往,组织行为学称之为非正式交往。

3.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教学秩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4.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5.学习方法知道的目标: 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答:素质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I)整体性;(2)基础性;(3)内化性;(4)综合性

2.简述现代教学技术的基本方法。答:(1)课堂播放教学法;(2)远距离播放教学法;(3)程序教学法;(4)机器考查分析法。

3.家庭的教育功能表现在哪个方面? 答:(1)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2)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

(3)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也具独特的作用;

(5)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影响。

4.简述性格差异和教育。.答:(1)性格有好坏之分:①性格特征具有社会文化的价值;②性格特征具有道德评价意义;③性格特征与个人的潜能发挥、心身健康密切相关。(2)不良性格是可以矫正的;

(3)良好性格是可以自我塑造的:①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②要不断地强化自我修养的决心;③在困难中磨练自己。

5.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分析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答:(1)文化对教育的作用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看,一个层次是深入到学校教育内部的文化,可称为“学校亚文化”。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另一层次是作为学校教育外部的文化以文化背景的方式对教育的影响。“学校亚文化”的构成是复杂的,首先是指学校教育内容中最基本的构成——课程里所包含的文化产品。在“学校亚文化”中,还包含着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这主要通过学校中各类成员间,包括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各种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要求体现的。学校中学生非工三式群体中形成的亚文化,则是社会文化通过渗透的方式在学校中非正式的表现。最后“学校亚文化”中还包含校园的环境文化及学生在课外所开展的各种娱乐、科技、学科及社会活动,学校传统节日等。

文化的发展除了直接影响教育内容的质量与结构外,也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传播文化的途径越来越多,为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化,教学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技术前提。

传递文化手段的发展渗透到学校内部后产生的更深层的影响是使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变化。获取信息手段的多样化,改变了教师作为中心信息源地位,惟一中心成了多中心,从而也削弱教师传递信息的职能。

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内部所产生的最深层的影响是对教育目的的影响。每一个时代文化的内在气质在形成一代新人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发扬光大。

学校教育外部的文化,是学校的文化背景,对学校教育产:生多面的间接影响:①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②促进了学校与社会联系的加强; ③人们的生活方式、习俗、民族特性等因素还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各方面的发展。(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对文化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教育的第二个作用是对文化的普及。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说到底是一个普及教育的文题。教育普及文化的功能不只是表现在知识或艺术形态的文化上,也表现在其他形态方面。如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方面,要使全国人民的生活方式达到科学、健康、文明的水平,没教育作为基础是难以实现的。

(3)教育还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2.联系自身实际,分析师生关系的改善。

答:(一)我国目前中小学存在的师生关系类型。

师生相互态度师生情感关系师生在课堂合作关系效果对立型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服学生情绪不愉快,师生相互疏远、紧张、对立。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独立思维受阻。师生交往呈明显单向型,已发生冲突,教学效果极差。依赖型教师以领导者自居,学生采取服从态度。师生之间感情平稳,无冲突。教师包揽一切活动,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路子走,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从知识的掌握看。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自由放任型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放松指导责任,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课堂气氛淡漠。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各行其是;教师能够解答学生的问题,但不能给予及时地正确指导,不认真检查学习效果。教学效果明显下降。民主型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教学效果良好。(二)教师的人格态型。

每一个从业的教师,都有一个稳定的倾向性的职业人格态型,它决定多样的教学风格,影响这多种教育行为方式的选择。它构成教师具体行为的组织机理,还直接产生着教学效益。(1)父母态:父母态人格结构,往往有明显的权威感和优越感,通常表现为统治人、训斥人以及权威似的色彩。

在教学上十分注重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在学生观上,认为学生是“孩子”,强调指令行为;在课堂上,教学知识精确、清楚、纪律好;在处理与外部关系上,对学生有明显的监护作用,关心学生,能保护集体利益。

这种类型教师的道德品质是好的,态度也不是一味地严厉,也有温和。他们是智慧、真理和知识的施与者,但又比较漠视学生关心的事物和兴趣,不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情感。(2)成人态:成人态人格结构,则有客观和理智的特征,体现健康成熟的成人人格。其教学行为大多数具有健康人格的六个特点。①自我广延的能力。②与他人热情相处的能力。③悄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④表现具有现实性知觉。⑤具有自我客体化的表现。⑥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这类教师往往以学者的理智的学院式的态度对待学校传统。他们关心学生的需要,热心的照顾学生的需要,教条主义少一些,对先进的教学:方法吸收得快。他们富有同情心并容易与他人产生共鸣,注意教室环境和班级气氛,能巧妙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儿童态:儿童态人格结构的人常常像婴儿那样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其教学行为是:无甚主见,不善于临场决策,感情用事;一味做学生的兄弟或姐姐,忽视师生间的角色差别,处理问题情绪化;按兴趣选择教学内容,教学随意性大,教学方式多变;不能控制自己,易冲动、好激动、喜欢诙谐。很少有肯定性的意见。(三)教师的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包括自己与他人关系相他人与他人关系的知觉。教师人际知觉,指教师对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

教师与学生关系知觉表现为两种,①教师与所教班级集体的关系知觉。②教师与某个学生个体关系的直觉。

教师在与某个具体学生的知觉中,不管教师想法如何,他们的行为必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因此,教师就要建立正确的学生的知觉观,了解班集体中每一个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才能在处理与学生相互关系上得心应手。

教师的人际知觉在当前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对学生知觉失真。这种情况容易出现在摩擦和矛盾交往的情境里。

教师对学生的知觉失真还可能演变成严重的直觉偏见,即以己度人,以自己的情绪和品质来判断别人也有类似的情绪和品质。教师的知觉偏见将对职业行为带来极大的危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互相尊重,提倡并注意培养儿童的积极主动精神,尊重儿童的人格和个体特长,反对用专制的办法来强迫儿童学习,反对用各种死板、教条的模式限制儿童个性特长的自由发展。

上一篇:学校德育亮点工作下一篇:我的邻居小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