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2024-09-16

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11篇)

1.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一

非言语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赵 娜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每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使非言语交际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本文通过对非言语交际及其文化的分析,旨在提高对外汉语教师对非言语跨文化交际的认识,帮助学生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非言语交际 跨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开始关注跨文化交际这一课题,但在教学中教师较多地停留在语言交际这一层面,忽视了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并且缺乏将非语言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非言语交际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以外的一切由交际者和交际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交际参与者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一旦这些刺激被对方感知就产生了实际的交际意义。非言语交际行为一般包括目光接触、身势语、个人空间、时间观、沉默等很多方面。

一、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Mehrabian(1981)提出,在面对面的沟通中,人们所有的感受中,只有7%的感受来自语言,而38%的感受来自于声音,55%的感

受来自于面部表情。这些数字表明了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是最容易产生误解的部分。因为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时,交际者常常会不自觉地运用自己的文化习惯和规则来选择自己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并用以此来审视交际对方所运用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这样往往会使交际双方在交际活动中产生误会、怀疑、不理解等情形。因此,为了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交际者双方必须弄清对方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以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二、非言语交际的功能

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非言语交际行为常伴随着语言交际行为而进行的,具有其许多独特的交际作用和功能。学者们一般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重复。人们常用非言语信息来重复他们所传达的语言信息。如当人们说出“停下”这个词的同时,还会做出表示同样意义的手势。(2)否定。在很多时候,非言语行为会发出与语言意义相反的信号。比如某人说自己很放松,可声音和双手却在不停地颤抖。

(3)代替。有时不用讲话,只用非言语行为就可以传递同样地信息。如当环境很嘈杂时,我们将食指竖在唇前,就会传达出和“请安静”这句话相同的信息。

(4)补充。非言语行为可以对语言行为起修饰和描述的作用,为其表达更丰富的内涵。如我们在道歉时,说“对不起”的同时做出相应的面部表情,这个道歉就会显得更加诚恳。

(5)强调。头和手的动作常常可以对所讲的话起强调的作用。例如,讲话人说:“我们一定要消除恐怖分子!”同时头向前倾,握住拳头向下用力,可以表示态度的坚决。

(6)调节。人们经常用非言语的行为来调整及掌握交际过程。交谈时,用手势、眼神、头部动作或停顿暗示自己要讲话、已讲完或不让人打断[7]。

非言语交际的这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交际双方顺利地完成交际过程。凭借它特有的功能,使它成为和语言交际同样重要的交际形式,促成交际过程的完整性。

三、非言语交际类型

1、目光接触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在交际中扮演的角色可见一斑。在不同文化中,人们运用眼神和目光的差异也非常大。据研究者统计,在美国人面对面的谈话中,听的一方有60%~75%的时间看着说话者,而说话者有40%的时间看着对方(Argyle,Ingham,1972)。因此,美国人谈话时目光接触频率非常高,而且相互直视。如果任何一方不看对方,都可以表示某种意味,如害怕对方、轻视对方、态度冷淡、心不在焉、漠不关心等等。在亚洲国家恰恰相反,目光低垂则有谦虚、恭敬或顺从的含义。讲话时长时间直视对方是不礼貌的,往往会被认为是挑衅、不尊重、不顺从,尤其是下级在听上级领导讲话时,下级的眼睛要向下看才是表示对领导的尊重。当我们看到陌生人时,通常都是目光触即移开。如果与陌生人的目光触碰后,迟迟不肯移开接触的视线,则往往包含着好奇、喜爱、产 3

生兴趣等含义,尤其是一个男孩盯着一个女孩看了很长时间,则代表他对这个女孩子有好感。而西方人则不忌讳这些。

2、身势语 身势语主要指人体的姿势和动作。身势语行为不是天生的,大多是后天从环境中习得的。作为一种交际的非言语行为,它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有其文化的独特性。中国人十分注重礼仪,懒散或过于随意的坐姿常被认为无礼;西方人注重个性和随意性,坐着时将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或是将双腿搭在旁边的椅子上都不以为过。英语国家的人一般不用蹲势,认为这一姿势是未开化人围着火堆时才做的动作,他们宁愿跪着或坐在地上;中国人对跪式特别看重,极少朝着某人跪坐。中国人喜爱一个孩子时会上前去亲切地抚摸他的头部或捏捏脸;在欧美的一些国家,这却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

3、个人空间 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理状态,而且也反映出一定的民族和文化特点。任何一个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个自己能够把握的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不同个性等而不同。根据美国人类学家E.T.Hall(1966)研究,他区分了四种空间距离:一是亲密距离,从接触到对方身体至46厘米;二是亲近距离,46厘米到122厘米;三是社会距离,122厘米到366厘米;四是公共距离,366厘米以上。大多数亚洲人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要比西方人小得多。在电梯、公交车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 4

身体接触的那种拥挤,西方人较难容忍。

4、时间观 时间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时间观。西方文化在时间观念上表现出精确与硬性,而东方文化则表现出模糊与弹性。西方人的时间观是和金钱观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比较深,所以西方人很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对时间常做出精心的计划和安排。而中国则属于灵活时间观的文化,不按时间表做事也是可以接受的,中国人对日程表被打乱有更高的容忍度。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5、沉默 沉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非言语交际渠道。东西方文化对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沉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东方文化中,沉默的内涵丰富,有“沉默是金”“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说法。在会话中,听者的沉默既可以是对说话者的赞同,也可以是反对;既可以表明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表明不理解。而在西方文化中,沉默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往往隐含着交际的失败。如果听懂了对方的话,就应做出必要的回答,如果不是这样,对方就会认为你在蔑视他,不愿与他交往。西方人对沉默的具体含义往往感到迷惑不解。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

非言语交际在汉语交际中发挥着桥梁与媒介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语言教学,而忽略了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非言语跨文化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非言语 5

交际行为的类型,功能及作用,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性,以促进学生理解、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非言语交际的“语料”,注意观察中国人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环境下用何种非语言行为进行交流,提高学生自身对于非言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由于身势语、空间距离等非语言行为不同而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生理上的反应是很正常的,鼓励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调节对非语言行为差异而产生的各种不适,争取尽快适应这些差异。在交际出现异常情况时,交际者应尽量保持冷静,控制自己的情感,争取做出恰当的反应,以便有效地达成跨文化交际活动。

五、非言语交际对今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交际与非言语交际组成了人类完整的交流体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交际中,有大量隐含的信息、丰富而细腻的思想情感只有通过这两种手段的结合,才能得以充分的表达。因此,跨文化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应该引起对外汉语教师关注。

首先,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思维方式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使自身具备解释非言语交际行为现象的能力。其次,对外汉语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非言语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自然得体,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在教学实践中,对外汉语教师也应与学生进行非言语行为跨文化差异的比较和讨论,适度而有技巧地将该方面的知识应用在所教授的内容之中。例如老师在教“马上”一词时,应将该词隐含的时间观差异讲解出来。

参考文献:

[1]李育卫.英汉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对比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9).[2]刘莎莎.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7)[3]严文化.跨文化沟通心理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4]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商务印书馆,2009.[5]潘一禾.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案例与探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6]江涛.跨文化交际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7]王水莲.非语言交际的思考.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6(5).[8]徐小明.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论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4).[9]邱文生.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及色彩上的差异.黑龙江大学学报,1994(4)

[10]肖德林.跨文中的非言语交际.山东社会科学,2004(8)[11]刘明阁,秦志勇.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99(9)

[12]刘增军.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高校讲坛,2009(7)

2.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二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意识,意识培养

一、跨文化意识概念及传统缺陷

跨文化意识是在文化意识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个概念, 通俗地说, 文化意识指的是对文化思想体系所进行的独到见解或整体认知, 而跨文化意识则是指面对与本民族文化或意识有冲突的风俗习惯、现象特征, 在对其产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适度包容与接受。当这种跨文化意识缺失时, 进行汉语学习的广大留学生会出现明显的语音交际障碍 (比如平仄缺失、语音语调错误、语言情感色彩失误等) 以及因为文化环境的缺失所导致的用语失误、理解失误等。这些障碍与缺陷的存在一方面间接说明了跨文化意识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更从侧面印证了不同文化、语境维度下的文化意识和习惯差异1。

二、跨文化意识在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 在当今国际社会, 文化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为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的一种状态, 因此教师在展开对外汉语教学时, 只有尊重这种文化的多样性, 才有可能取得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对外汉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国, 其母语具有多样性, 且均不以汉语为主要交际语言, 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才能保障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共同的汉语文化圈时, 能够快速融入, 尽快实现交际与对话的目的。

其次, 对于进行汉语学习的来华留学生或世界各地的汉语文化爱好者而言, 语言不但是语音和词汇的表象, 也是由语法所构筑的逻辑几何体。每一种语言背后都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 而汉语背后所承载的正是华夏民族延续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文化精髓。要想真正实现对汉语的灵活使用, 就必须融入到为汉语所构筑的语言环境和日常生活当中, 感知语言背后的情感关系和文化思维, 以“跨文化意识”来培养和锻炼自身的汉语思维能力2。

三、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生成情况, 笔者就本校该年度招收的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 (共计40人) 的基础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 其结果显示如下: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很清晰地认识到, 目前从事对外汉语学习的准教师, 其真正意义上专项从事本学科研究的人数相对而言较少, 由于本科学习期间涉外因素的缺失,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综合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生成, 而这也可以说是我国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培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就对外汉语教学这一行为而言, 其是由“教”与“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双向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生成。

(一) 培养教师文化素养

面向外国民众所展开的对外汉语教学, 无异于面向本土学生所开展的外语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教师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要求都极为严格。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汉语言文化知识, 也要具备一定的感知外民族文化意识和语言习惯的能力;不仅要进行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 亦要扮演文化过渡者的角色, 为每一位展开汉语学习的外国同胞搭建贯通彼此文化的桥梁3。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 我国诸多对外汉语培训机构在进行教师的选拔与培养时, 已经增加了有关多元文化知识的培养, 其中包含中国文化知识培养、中外文化对比研究和跨文化研究、在国际化语境中进行文化交流、利用多种方法对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培养。

(二) 加强跨国文化素养

要想实现对学生 (或教师) 跨国文化素养的培养, 可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和操作:

第一, 培养学生认知文化的重要作用, 使其明白任何人的语言行为都受制于文化;

第二, 个体的性别、年龄以及所处社会阶层等客观因素也是影响语言形式和表达状况的重要方面, 学生只有注重在特定语境下的表达方式, 才能更为自如地进行语言交际;

第三, 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好奇心, 鼓励学生在母语文化的基础上对汉语言文化产生共鸣, 让语言文化意识培养和激发其全面的语言思维习惯和文化行为。

(三) 多元文化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在展开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 出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考虑, 最为重要的两种教学方法就是比较法和关联文化教学法。前者主要是指在学生学习特定的词语或例句时, 引入母语中相应的意象或表达方式进行比较, 例如, 在教学汉语中的“望子成龙”“飞龙在天”时, 可以适当引入西方语言环境中有关龙的意象, 通过比较, 使学生认识到二者形象色彩上的不同, 从而加深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在发展和运用的过程中也必然面临着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关联性,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音乐、雕塑艺术以及绘画作品等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观看、欣赏、发表审美见解时, 感知不同语言环境下人们对于艺术的认识, 从而丰富自身的语言存储, 让课堂变得更加有声有色4。

鉴于此, 对所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而言, 其应该在尊重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 深刻注重培养自身以及广大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 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汉语“教”与“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经.谈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剑南文学, 2013 (11) .

[2]马志.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3 (09) .

[3]安晓翠.试论跨文化交际进入对外汉语课堂[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3 (10) .

3.对外汉语教学与交际文化适应 篇三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交际文化 跨文化交际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汉语这一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和喜爱,学习汉语的外国友人逐年增长,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义乌工商学院以当地外贸经济为依托,“自2007年起招收外国留学生,已成功培养了来自五大洲60多个国家2000余名留学生,2013年有来自58个国家的73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留学生规模在省内同类高校名列第一。”[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一个民族的语言负载着该民族的社会风俗、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民族情感,因此,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导入。张占一于1983年首次提出了“交际文化”的概念,他认为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因素是“交际文化”,而不直接影响交际的则为“知识文化”。[3]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较为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近些年来,许多教学机构也开设了专门的文化课程,意在传播“知识文化”,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认识和了解,而对“交际文化”的投入则较为欠缺,这就使得学生会说、会写,却不会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音、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奠定的基石。我们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对于他们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往往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对于那些违背我们交际准则的错误则较难以容忍。跨文化交际学认为“文化是行为的方式和交际的模式……文化差异会影响人们的语言交际行为和非语言交际行为。”[4]因此,对直接影响交际顺利进行的“交际文化”做一调查和研究,总结教学方法和对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显得尤为必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项目

我们一般将语言交际文化分为语言交际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文化,张占一和毕继万将语言交际文化分为“时间词、数词”等词语、“见面语、委婉语”等语句、“句子功能”“语体特征”四个方面,将非语言交际文化分为“体态语”“交际规约/现象”和“实物文化附加义”三个方面。[5]本文结合已有理论,联系教学对象和实际,将交际文化分为语言交际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文化两个方面,并通过对问卷当中的8个问题加以细化,借此了解留学生对于交际文化的适应程度:

(二)研究方法

结合上述交际文化分类,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设计了8个问题,意在分析留学生个体变量(来中国时间长短、性别、年龄、学历)与交际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本文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12份,获得有效问卷204份。

为对所得数据做出科学合理的描述和解释,本次调查的数据分析主要采用SPSS17.0软件包中的单因素ANOVA分析法,SPSS是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的缩写。单因素方差分析也称作一维方差分析,它检验单一因素对于几个因变量是否具有显著影响,若显著性值低于0.05,则说明该单一因素的影响力较大。

三、调查研究结果

义乌工商学院的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从地区角度来看,以中东和非洲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从文化信仰来看,以穆斯林为主;从母语背景来看,则以法语和阿拉伯语为主。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在掌握汉语以后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有的人是为了通过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获得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的人是希望在学好汉语以后能在中国的大学学习其他的课程和知识,这就决定了他们学习侧重点的差异。此外,留学生的学历水平、年龄层分布以及在中国生活的时间也存在高低不平、长短不一的现象,这就使得他们在理解接受和适应能力上存在差别。由于中东和非洲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甚至有的班级里所有学生都来自这两个地区,因此样本研究会失去针对性和可比性,因此本文将着重从“来中国的时间长短”“性别”“年龄”“学历”四个方面探讨学生个体因素与交际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

(一)单因素分析

时间 ANOVA

平方和df均方F显著性

打招呼

用语组间9.33933.11318.201.000

组内34.206200.171

总数43.544203

谦虚的

回答组间9.71333.23815.684.000

组内41.287200.206

总数51.000203

了解传统

节日组间3.29131.0974.818.003

组内45.547200.228

总数48.838203

喜欢传统

节日组间5.62331.8749.363.000

组内40.038200.200

总数45.662203

模糊话语组间14.56734.85626.949.000endprint

组内36.036200.180

总数50.603203

色彩文化组间2.4913.8304.462.005

组内37.215200.186

总数39.706203

生活观念组间15.10035.03328.604.000

组内35.194200.176

总数50.294203

见面礼节组间5.05431.6857.334.000

组内45.946200.230

总数51.000203

性别 ANOVA

平方和df均方F显著性

打招呼

用语组间7.00417.00438.720.000

组内36.540202.181

总数43.544203

谦虚的

回答组间18.360118.360113.625.000

组内32.640202.162

总数51.000203

了解传统节日组间3.89813.89817.522.000

组内44.940202.222

总数48.838203

喜欢传统节日组间5.86815.86829.789.000

组内39.793202.197

总数45.662203

模糊

话语组间3.26313.26313.923.000

组内47.340202.234

总数50.603203

色彩

文化组间1.73311.7339.216.003

组内37.973202.188

总数39.706203

生活

观念组间.2011.201.810.369

组内50.093202.248

总数50.294203

见面

礼节组间2.04012.0408.417.004

组内48.960202.242

总数51.000203

年龄 ANOVA

平方和df均方F显著性

打招呼

用语组间5.34822.67414.071.000

组内38.196201.190

总数43.544203

谦虚的

回答组间.5112.2561.018.363

组内50.489201.251

总数51.000203

了解传

统节日组间.0222.011.045.956

组内48.816201.243

总数48.838203

喜欢传

统节日组间1.3512.6753.064.049

组内44.311201.220

总数45.662203

模糊话语组间3.67221.8367.864.001

组内46.931201.233

总数50.603203

色彩文化组间2.45721.2296.629.002

组内37.249201.185

总数39.706203

生活观念组间1.9302.9654.010.020

组内48.364201.241

总数50.294203

见面礼节组间.4542.227.903.407

组内50.546201.251

总数51.000203

学历 ANOVA

平方和df均方F显著性

打招呼

用语组间.7941.7943.752.054

组内42.750202.212

总数43.544203

谦虚的

回答组间2.83312.83311.882.001

组内48.167202.238

总数51.000203

了解传

统节日组间1.92211.9228.273.004

组内46.917202.232

总数48.838203

喜欢传

统节日组间3.08913.08914.656.000

组内42.573202.211

总数45.662203

模糊

话语组间1.18611.1864.849.029

组内49.417202.245

总数50.603203

色彩

文化组间3.63313.63320.344.000endprint

组内36.073202.179

总数39.706203

生活

观念组间1.47111.4716.087.014

组内48.823202.242

总数50.294203

见面礼节组间.1771.177.704.402

组内50.823202.252

总数51.000203

(二)百分比条形图

从单因素分析数据和百分比条形图可以看出,时间因素对于交际文化适应性的影响力最大,在8个问题4组交际文化类型中,它的显著性值都低于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时间较长的留学生,其文化适应性较高。性别因素的影响力也较大,除了“生活观念”一题外,其他各题与性别之间的显著性值均低于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女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较高,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接受能力更强。此外,“年龄”与“学历”也对交际文化适应性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年龄越小、学历越高,对于文化的适应能力越强,然而其显著性明显低于“时间”和“性别”因素。

四、交际文化的教学对策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累积和沉淀的结果。语言的使用习惯是一个民族思维和行为习惯的映照,也是一文化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显著标志。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习对象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能力。然而,如今的对外汉语的交际文化教学存在教学项目模糊、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等不足,教师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上。针对这些现象,结合本文的调查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对外汉语的交际文化教学:

(一)文化意识的融合性和整体性

文化意识的融合性指的是能够站在异文化的立场上尊重、理解和接受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留学生群体有着不同的母语文化背景,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本身应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跨文化意识,尊重和接纳每一种异域文化,并在上课、备课之余多阅读一些文化书籍,对异域文明做更多、更为深入地了解。

文化意识的整体性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汉语·文化圈”[6]意识。留学生学习的是汉民族共同语。在我国境内,还分布着七大方言区,方言区之间以及方言区内部的语言千差万别。在工商学院学习的留学生常说义乌人的普通话不标准,一些有过走南闯北经验的留学生也惊讶于汉语南北语音的明显差异。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对学生做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对汉语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可拿一些词语做方言之间的比较,增强课堂趣味性。但教师应坚持用高标准的汉民族共同语进行教学,让学生学到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

(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汉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了更好地让学习者融入中国文化和当地生活,消除跨文化误解和交际障碍,课堂的教学内容应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实用性方面,我们应注重汉语语境和地方特色。教材当中,时常出现一些为了教授语法而设置的语句,如“你是哪国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你是哪个国家的”“你来自哪里”来提问;再如课文当中经常出现“今天是几月几日”,而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几月几号”更为常用。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具体设置教学内容,如综合课、精读课等较为注重语法知识教学的课程可以按照课本当中的原有句型进行教学,而口语、听力课等则可根据现实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扩充。此外,对外汉语教学应紧密结合当地特色,义乌是一座国际性商贸名城,经贸往来频繁是义乌的一大特色,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多传授一些市场上和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词汇和句子,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交际文化适应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时间”“性别”“年龄”“学历”等因素都影响着交际文化的适应性。因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时间角度来讲,我们应分阶段进行文化因素的教学,在初级阶段我们应侧重基本的交际文化教学,使学生会说符合社会规约的词汇和语句、能理解所处文化沟通交流的方式。在中、高级阶段,则应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系统地传授中华传统文化。从性别、年龄和学历的角度看,我们的教学侧重点应视课堂学生的组成而定,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梳理,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如班级中女生较多,教师应多介绍服装、饰品等穿戴习惯;如班级的平均学历较高,教师则可简单地解释交际文化表象下的深层原因。

(三)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针对我们调查的几个交际文化项目,个体因素对四组文化项目的影响力各不相同,其中思维习惯的个体因素差异最为显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对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的文化项目做出系统合理的编排,由浅入深,由差异显著的到差异不显著的,某一文化项目是选择在综合课上导入还是在听说课上导入、以何种形式导入等都应该纳入考量。此外,课程内部、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识记规律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循序渐进、循环往复。

(四)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普遍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由于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课堂教学有时会牵涉到古文字、成语等难以理解的语言项目,如果不考虑他们的学习水平、理解能力、兴趣所在等因素,机械地照本宣科,就会使得学生不知所云,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应多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具体地展示中国文化。此外,也可播放一些生活小短片,向留学生介绍我们的传统习惯、沟通交流和思维的方式;同时,教师应灵活掌握课堂节奏,运用课堂现有的教学因素,积极地向学生传授交际文化知识。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某天一位学生戴着绿帽子进教室,笔者利用这一契机,向班级里的学生说:“在中国,男生不可以戴绿帽子哦!”然后再讲述具体原因。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达到传授交际文化的目的,又可增添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本文系浙江省义乌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院级课题“对外汉语教学与交际文化适应——以义乌工商学院留学生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025。)

注释:

[1][3]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3期。

[2]义乌工商学院网:《学院概况》,(2013-12-11)[2014-03-19].http://www.ywu.cn/News.asp?Id=7029

[4]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5]张占一,毕继万:《如何理解和揭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4期。

[6]卞觉非:《论“汉语·文化圈”跟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策略》,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董明.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琐谈[J].语言文字应用,2007,(01).

[3]李丹青.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

[4]孟子敏.交际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

[5]欧阳祯人.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教学的几个问题[J].长江学术,2007,(4).

[6]周思源.“交际文化”质疑[J].汉语学习,1992,(4).

4.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四

摘要: 对外汉语教学诞生以来,教学法体系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随着国际汉语热的兴起,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一直注意吸收、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经验,同时结合汉语言文化的特点,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本文探讨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在交际法的影响下,结合对外汉语是以汉语作为一门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初级对外汉语教学出现交际化的问题,以及在交际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教学课堂中不同课程的具体运用所讲究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交际法 初级对外汉语 课堂教学 运用

一、关于交际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的课题理论基础和研究的实际意义

在语言教学法流派中,按语言教学特征来分,有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四大类。功能派强调交际运用,交际法是其代表的重要方法。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功能,外语教学的基本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交际能力,所以交际法又叫“功能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言语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以英国为中心,其一产生便风靡全球,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第二语言教学流派。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在教学中采用一种适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语言和知识的掌握,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交际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也会使得以汉语作为一门外语学习的学生来说,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快的领悟语言学习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听、说和写的能力,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这就实现了交际化的目的。

二、国内外关于交际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研究动态

交际法的产生,是20 世纪世界语言学理论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极大地丰富了世界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30 多年来,交际法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规模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界普遍承认和接受的基本原则(王才仁1996)。

交际法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交际法影响了数千万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国英语教学也逐渐从占统治地位的语法翻译法开始改变。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自开创以来,一直注意吸收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优点,同时结合汉语教学的具体实践,慢慢形成了一套教学法体系,即“结构一功能法”。

三、本人的见解和研究思路

对于我校来说,对外汉语专业刚刚只是一个开始,还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具体实践方面,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但是,交际法作为一种被世界认可的教学方法,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来研究,却值得我们换一种方式去思考,特别是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其学习方法和效率也不一样,针对初级阶段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严重落后其思维水平,急于表达却又常常语无伦次的矛盾,交际教学法不仅能够迎合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充分利用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因其在初级阶段语法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向技能过渡,与实践结合的特点,大大优化了教学质量。

本文首先说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交际法的运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交际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讨论了交际化的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主要从教材设置、课堂教学、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来说。接着讨论了交际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在汉语口语、听力和阅读不同课程中的具体实践和运用,最后是说明了交际法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的要求。

目录:

一、引言

二、强调交际运用的交际法与初级对外汉语教学(对交际法的理解)

(一)交际法的定义

(二)交际法的产生时代背景

(三)联系初级对外汉语教学的特征阐述交际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四)交际法影响下的初级对外汉语教学特征:教学过程交际化

三、教学过程交际化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

(一)教材设置的交际化 1.以情景会话为主 2.课文内容实用性 3.各类课程中均有侧重(二)课堂教学的交际化 1.师生互动,创造现成交际环境

2.以学生为主,反复训练,注重知识的把握 3.培养学生听说写的能力

(三)教学实践的交际化 1.将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情景 2.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3.课外组织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四、交际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口语交际

(二)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 设置语言情景

(三)以学生为主,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四)坚持反复练习的原则

五、交际法在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交际法在初级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二)交际法在初级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三)交际法在初级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六、交际法与对外汉语教师素质要求

(一)重视学生主体性,允许学生犯错

(二)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

(三)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

七、结语

研究方法(Researching method)1.参考文献法:查找相关书籍和论文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2.分析对比研究法:将不同学科、不同学者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然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3.经验总结法: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和自身教学实践经验

5.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五

对外汉语教育,亦称汉语国际教育,顾名思义,其强调的是对外性与国际性。简言之,对外汉语教学就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目前,全球各地的对外汉语教师主体为母语为汉语的华人,学生主要来源母语非汉语的海外华裔后代及国外朋友。显然,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华语教学为一种跨文化之教学,针对母语非华语,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之学生所进行之语言及文化教学。因此,注意教学对象之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变得格外重要。”台湾国立大学政治大学华语文教学中心郭珊妤于2009年在“浅谈华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一文中明确提出:“语言及文化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却又复杂敏感,若教师处理不当,极易在不经意中引发文化冲突,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于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解决语言讲授与文化融合问题,直接关系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而影响汉语走向世界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进程。

为此,京师环宇在多年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借鉴经验,积极开发,已成功将跨文化理念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积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取得喜人教学成果。

京师环宇老师认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对于国外朋友而言,学习对外汉语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跨越自己的母文化学习另一种文化的过程;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讲授对外汉语课程,首先要具备强烈的跨文化意识,运用多种语言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把跨文化理念融入其中,结合汉语与学生母语的异同、中西方文化差异等,引导学生超越自身母语及思维习惯更好地学习汉语。

对此,有人提出,目前国内对外汉语教师人才培养,还不是中国人教中国人?师生母语同为汉语,文化同根,谈何引入跨文化理念?怎么知道这样讲汉语美国人就能听懂学会理解,那样讲汉语法国人就听不懂学不会理解不了?实践何在?

为此,京师环宇凭借自身海外资源优势,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引入多名美欧日韩等国外籍陪练老师,通过现场对练、互动、提问、交流的方式,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体会到汉语教学的难点,进一步引导并提升自身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引进跨文化理念的能力。

京师环宇学员张同学说,从走进京师环宇学习对外汉语以来,深深认识到对外汉语的“国际化”及“跨文化”特征。如何教不同语言及思维习惯的学生学好汉语,涉及心理学、语言学、跨文化交流等许多领域,好在通过学习培训及讲课体验,在张老师的引导下,面对面与外国陪教朋友互动交流,找到了自身在对外

6.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六

Imr,-“时空

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Review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融入

李赛 丁艳艳

防空兵学院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和交往与 日俱增,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来中

国学习中国文化和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在不断增长,对外汉语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二者紧

密相关,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内容融入教学的意义以及文化融入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做了简单分析,以期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能有所参考,留学生汉语语言的学习更加有效。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 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2 16―0188―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 况选取教材、因材施教。

关注中国,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汉语吸引着他 二 教学方法的创新

们。近年来,来华留学、游览参观的人数逐年递增,孔子学院在世界 由于留学生的学习层次、文化背景、汉语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

各地的开办又无形中传播着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推广着丰富的汉 能力不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适当逐步融入文化内容。相比枯燥的

语。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语言和文化相互依赖、词汇、语法的学习,留学生更乐于学习中国的文化,因此教师应采取

相互影响。单纯的语言教学只会增加交际的难度,甚至会出现驴头不 由文化内容引入汉语 内容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直奔汉语主题。另外,对马尾的尴尬局面,使学生逐渐丧失学好汉语的信心,甚至埋怨汉语 教师可根据学生汉语学习的水平,安排学生用汉语介绍自己国家特色

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一门语言,因此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内容势在必,的历史文化,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还可以学习到他

行。国的文化风俗。除了课堂讲解汉语知识、文化内容以外,教师可采取

、语

化的关

播放与中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相关的视频,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符号系统。文化是人类在 文报刊。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文化表演的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财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特定标记。的假设交际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小组内或大班汇报演出。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制约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主要 三 文化实践课 的引入

载体,一种语言由特定的文化而产生,它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语言又 相比课堂上的语言,生活中的语言显得生动、鲜活。教师应打破

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同样也就没有文化。语言深刻地反映了文 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让留学生到生活中找灵感、去实践。要充分调

化的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文化的影响。由于每个民族的语言都融入了 动留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通过 自己的观察、了解、学习到

该民族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因此要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同时 中国文化、民风。教师在组织外出实践前,可制定好主题以及实践要

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民族的文化。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 求和 目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这种离开课堂进入

缺少的组成部分,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由生活 中国人生活中去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汉语的语言水平和运用汉语进

方式上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只有深刻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才能够 行交际的能力,而且可以切身体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魅力。现在,更好更有效的学习汉语,达到无障碍的自由交流。这种文化实践课被更多的院校采用,院校利用暑假、寒假组织留学生

二、文化内容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外出参观、体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脱离了文化的汉语教学,语言的讲解与学习是苍 白无用的。语言 四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来源于生活,文化又贯穿于社会生活当中。汉语中的一些话反映了汉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除了要具有专业的汉语知识外,族文化的积累、渗透知识经验、情感色彩。汉语词汇的许多引申是需 还应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外汉语教师不但肩负着推广汉语的重

要理解这些文化的寓意,否则很难正确地使用这些字眼。在教学过程 任,还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具有较高的中国文化素养、拥有广阔

中,我发现汉语成语是留学生最难掌握的。汉语中的成语有上千条,的文化视野是每一位对外汉语工作者都必须具备的。作为对外汉语教

使用的十分频繁,如果不明白这些成语的文化内涵,就无法正确使用。师,我们在熟知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和研究世界各国的

文化内容的融入不仅有利于汉语的教授、提高课堂授课效率,还能够 文化风俗,这样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具优势。

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我们要开拓视野、广泛阅读国内外各类书籍,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对外汉语教学是为双向交流服务的。对外汉语教学除了要注意吸 只有 自身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熟练地

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更要注重传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在对外汉语 掌握语言技能。

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有助

四、结束语

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异国文化,增强跨文化意识。孔子学院在世界的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内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社

办 目的就是要 向世界展示中国、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文化,让更多的 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要求。但是在教学实

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传播文化最好的载体是语言,孔子 施过程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应紧密结合,不能重视文化教学而忽

学院在传播汉语的同时推广中国文化。汉语的推广、文化的传播不仅 视或取代 了语言教学。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文化误会,为了能让留学生

提升了中国国际形象,还增进了与他国的友谊。讲一 口流利的汉语,文化教学必须和语言教学相辅相成。文化内容的

三、文化内容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融入不仅可以提高授课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传播和

合适的教

弘扬中国独特的魅力文化。

当前随着 汉“语热”的日益膨胀,越来越多的汉语培训机构如 日 参考文献

中天。由于留学生来华 目的和培训时间的不一,使用的教材也各有不

1.桑迪欢 刘丹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华东交通大

同。例如,有的以夏令营的形式来华,他们的主要 目的是游览参观,学学报,2007年 S1期

因此在简单教授基本会话内容外,重点是讲解文化知识以及风土民 2.赵坤.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情:有的则是以留学生身份来华学习时间长达三年之久,因此在汉语 社会科学版,2007

教学过程中应穿插更多的中国文化内容,二者所 占比例大约为 1.5:1,3.仁玉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特点初探》.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

让留学生们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如今,在对外汉

id=”loadingAD“>

7.文化多元化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篇七

为保证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我们应该对外来汉语学习者采取负责任的态度, 面对文化多元化之势以及社会现实的变迁, 不能一味地抱住传统文化的大旗不放, 而应直面现实中的文化变化, 对中国文化的现状应有客观的、清醒的认识。

其中,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现状的影响就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我们暂不对中国文化的西化进程进行历史考察, 在此仅就眼前可见的现实生活的变化来谈这一问题, 下面举几例来说明。

在教育文化方面。从科举制的废黜到当今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 体现了对西方教育体制的仿效。其中,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教学模式、学科门类的划分标准以及对科学精神的提倡等, 都无不是受到了西方教育文化的影响。

在节日文化方面。暂不看一些中国传统节日, 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庆贺方式及文化认同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的是, 一些西方的节日, 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 尤其是年轻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尽管过节方式与西方传统不尽相同, 但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这些节日的存在。圣诞节上商店橱窗的装点、情人节上的玫瑰花、愚人节的嘲弄等已经成了很多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而不再单纯地作为西方文化特色的载体。

在人际伦理方面。尊师重教之风受到了来自平等、自由精神的挑战;聚族而居、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景象已经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日渐远去, 取而代之的是分散而居的独立小家庭模式。

诸如此类, 西方文化正在对中国文化现状产生越来越深广的影响, 许多文化事实已经发生变动。基于此, 对汉语学习者的文化教学就不能再一味地怀有“悼古”情结般地停留在仅仅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层面上, 不能生搬硬套地为现有的生活现象扣上曾有的传统文化的帽子, 而是应当与时俱进地加入新的现实文化内容。针对于此, 出现了一门专门讲授中国国情的课程, “中国国情教育这门课程可以以‘中国概况’课程名称出现, 也可以用‘中国社会概览’、‘中国国情’等其他名称代替。”[1], 它以介绍中国文化为基, 但又有别于传统的文化课程, 其突出的差别正在于对中国社会文化现状发展的重视上。

其中, “国学热”的归来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寻求中国文化独立的一种诉求, “20世纪90年代的‘国学热’, 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进行的一种探索。”[2]它的到来固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 然而我们必须同时清醒地认识到, “国学热”在呼吁中国传统文化复归的同时, 该现象背后却也隐藏着一定的文化信仰缺失的因素, 即,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 我们在寻求文化认同的过程中, 难以掩藏存于其中的疑惑、焦虑甚至功利化的心态。

对于类似于此的现象, 承担着中国文化海外传播重任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更应具备穿透表象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健康的文化传播心态。

总的来说, 文化多元化对中国文化带来的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向的影响均为我们今天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的文化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 我们有如下建议。

首先, 由于目前多数对外汉语教师从事的是语言教学工作, 由于所从事工作的专业性限制, 缺乏全面或精深的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把握, 再加上文化本身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遇到文化问题, 尤其是面对现实中新的文化现象时, 难免会感到力不从心。面对学生的疑问, 教师经常难免将问题简单化、片面化, 或是复杂化、功利化, 虽然能一时将问题解决, 却难免有随机、敷衍之感, 常常自己都不能对自己的回答感到满意。因此,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 只有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才能增强解决现实文化问题的底气, 也才能少犯以偏概全、不懂装懂或装点门面的毛病。

其次, 提升对文化知识的掌控水平固然十分重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十分困难, 由于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 它需要大量精力的投入和日积月累的巩固, 因而要达到对文化知识较为深广的掌握远非一日之功。因此, 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文化心态以及确立好自己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身份定位, 这成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给予关注的问题。也就是说, 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找好自己在中外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身份定位, 形成自己独立的文化人格和成熟的文化心态。既不“排外”, 也不“媚外”;既不刻意强调自身传统文化的优越性、人为地拉大不同文化间的距离、降低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亲近感, 也不盲目追随西方文化的意识形态、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为求交流的近便而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尊严;既不要一味地怀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豪心壮志而将中华文化片面宏大化、高深化, 也不要回避传统文化中的消极成分以及全球化进程中传统文化所遭遇的种种挑战, 而是应该具备尊重文化原貌的责任心以及直面传统文化现状的勇气和信心。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一种健康平衡的文化心态和包容务实的行动定位,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国文化切实地、恒久地、深入人心地植根于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体认中。

摘要: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 汉语及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与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入几乎同时进行,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因而面临一些新的现实问题, 如何把握中国文化的现状以及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予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多元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参考文献

[1]亓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6) .

[2]王国安要英.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国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8.

[3]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4]刘乃叔敖桂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之我见[J].汉语学习, 1998, (2) .

8.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八

【关键词】对外汉语 交际口语 教学

一、会话中隐含丰富信息

下面是一道高级汉语听力测试题:

甲:什么时候吃你的糖呀?

乙:咳!八字还没一撇呢。

甲:到时可别忘了告诉我哦!

乙:一定!

通过分析可知,这段听力的语言难点有两个,即“糖”和“八字还没有一撇”。对话内容虽短,隐含的信息却多达六个:①糖——特殊含义。指喜糖。②八字没有一撇——比喻。“八字还没一撇”最开始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交际口语的隐性语用文化是用来形容男女婚姻的,“八字”是指男女的生辰八字。旧时有个俗称叫做“发八字”,即正式定亲之意。首先,

男女双方家长请算命先生合生辰八字,若八字合,男方则选定黄道吉日与女方交换当事人的生辰八字,俗称“发八字”。在古代,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要合(即不相冲相克),才能通婚。③对话的场合——非正式。④对话者之间的关系——熟识。⑤询问的信息点——婚讯。⑥行为目的——委婉地告诉对方将参加婚礼或送礼。

二、常用动词的适用对象

有一次,一位韩国学生问笔者:“老师,我想找您谈话,您下午有时间吗?”还有一位美国学生课后赞扬笔者说:“老师,我很欣赏你的讲课。”在听到这种表达之前,人们很难意识到像“谈话、欣赏”这样的普通词语,也隐藏着很深的语用问题。众所周知,谈话和欣赏一般只是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用语。

三、特殊的人称代词“我们”

中国人在公开发言中常常使用“我们”,其实讲话者只有一个人,但为什么不说“我认为”,而要说“我们认为”呢?这其实也隐藏着很深的语用问题。用“我们”不用“我”体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视群体、淡化个人以及谦虚谨慎的价值观。

四、委婉含蓄的习惯用语

“你呀”:中国人口语中经常使用,表示不满或责怪。“太那个”:“那个”是用来代替不便直接说的(不太好的)形容词语。“随便”中的“不随便”——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今晚吃什么?”“随便。”面对生活中的简单选择,“随便”是人们经常听到的答案。这个不偏不倚的中性词,因不带太多感情色彩而深受国人的喜爱。请人来家吃饭,主人嘴里说“随便吃点”,却一定会精心准备而不会随便对待。说“随便”,是因为在中国文化里,话不可说满,但事情必须做好,正所谓“讷言敏行”。总而言之,爱说随便并不意味真的随便,“随便”只是一句话,却包含了中国人含蓄的情感。在对待人和事的态度上,中国人不喜欢直接说“赞成”或者“反对”,于是用“随便”来表明我们的立场。“随便”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有少数情况下是“Its up to you”(由你决定)“at your will”(随你定)“without concern”(不在乎)之意,我们更多是用“随便”一词来表明我们的“不随便”,即“赞成”或者“反对”,这是典型的太极阴阳思维。看看太极图,我们就知道,中国人的阴阳观念和西方人的二元论是不一样的,因为阴阳不是截然对立的,它们之间由一条曲线而不是直线作为分隔,即便如此,这个界限仍然是模糊暧昧的。

五、用幽默风趣间接回避

甲问一上年纪的女同事:“敢问青春几何”?乙回答道:“小女子年方二八”。甲通过词语移用,以幽默的方式提问,乙对此心领神会,以逗笑的方式回答,间接灵活地回避了对方提出的但自己又不愿意回答的问题。这一问一答中包含了许多幽默信息,使双方的会话生动活泼,而且显得彼此关系更为亲密。在汉语交际中,这种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往往都是通过修辞制造隐含意思而实现的。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不仅能营造出轻松幽默的交际氛围,而且有助于拉近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

六、结语

由于长期受儒家文化和封建等级观念的熏陶和影响,中国人形成了中庸、谦逊、礼让的文化性格和含蓄、委婉的表达习惯,这些都成为影响汉语交际隐含的根本内在动因。几千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无数次的社会改革和思想变革,但许多传统的文化观念和思维习惯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重视汉语交际口语中隐含的文化信息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效果,让交际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和理解他人。从语用学角度深入研究汉语交际口语中的隐性文化信息及其重要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明珠. 对外汉语教学中隐性否定应答的语用策略研究[D].新疆大学,2010.

2]陈丽君. 完成交际活动,实现文化互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创新分析[J].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5,02:45-49.

9.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九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势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势”是影响交际效果及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势的分析和讨论,概括总结了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进而总结出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教授不同文化知识的有效方法.

作 者:张琳 张文政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大连,116044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35)分类号:G642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定势 外语教学

10.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十

[论文关键词]对外汉语 词汇 文化 导入

[论文摘要]本文以语言词汇与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从词汇中的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谈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对文化导入的方式和途径作简要的论述,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文化因素,用以打破传统的以语言机制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帮助学习者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消除跨文化冲突 ,加深其对目的语的理解力。

近年来,由于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外交流的渠道打通了,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希望更深层次地接触汉民族文化。由于来华学习的外国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学生接受汉语的能力无疑受到了文化条件的制约,所以需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因素的导入教学。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要熟练地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语言体现了思维的方式、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深度;而思维的直接产物是精神文化,思维的间接产物是物质文化,所以人类构建起来的文化世界基本上储存在语言之中。”[1]所以说语言几乎包含了所有文化积累信息,它成为文化整体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

在语言中,词汇是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无不在词汇中得到最直接的反应,比如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心理因素方面、思维习惯方面、宗教信仰方面等等,所以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词汇上也就有了相对明显的显现。

(一)对应词汇空缺现象

对应词汇空缺现象,即某种事物或现象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反映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概念词汇不能在别的民族的语言中找到对应的形式。例如,俄罗斯民间特有的工艺хохолома,матрёшка 等如同中华民族的根雕、剪纸、脸谱一样是各自文化里特有的。

(二)理据性差异

事物的概念是人在构成词时创造的,由于不同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历史的发展状况、民族文化习惯、思维方式等不同,因此不同民族在认识同一件事物并给予其称谓时,在词汇层面上会显示出不同的创造。这种理据性“并不等于词的意义,它只是指词的原始意义形成的依据,如何选择,这正是民族语言的特殊性在词汇方面的一种反映。”[2]比如“baseball”和“棒球”,前者突出跑垒的特点,后者强调用棒击,取其功能特点。

(三)概念意义范畴不同

人们在描述一事物赋予概念意义时,会关注它的使用价值。不同的社会群体关注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概念意义就会各有侧重。英语和汉语中的称谓差异是最鲜明的例证:汉语中对于“姨妈,姑妈,婶婶,舅妈,伯母”等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划分细致,而在英语里只用一个单词“aunt”即可概括。

(四)联想意义的差别

不同民族的语言词汇负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当学习者接受母语以外的词汇时,“不能用母语的语言机制毫无把握地类推,必须全盘接受该词汇的概念意义和附着在该词语背后的那些看不见的背景信息……每个词的意义围绕着它的概念形成严密程度不等的„关系网‟,不同的语言关系网自然也不同。”[3]这里的“关系网”就是联想意义。比如汉文化中“喜鹊”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喜鹊叫,亲家到”,而在俄罗斯喜鹊是“爱嚼舌,传播小道消息”的讨厌鬼“Вcяkая copokа oт cвoero язblka пorибaeт(喜鹊都因最快而倒霉)”。

二、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式和途径

(一)文化导入的两种方式

一般意义上,对于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来说,学习和使用语言是把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并非语言本身。特殊情况下,当语言作为学习的目的时,语言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所以文化导入有“文化内导入”和“文化外导入”两种,前者是在教授语言时让学习者感知目的语文化,“在文化的内导入中,语言处于上位,文化因素处于下位;语言学习为主,文化接触为辅;语言学习是显性的,文化的接触是隐性的;„导入‟应是排障为主,输入为辅,决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学习者此时是接触文化而不是学习文化。”[1]与文化内导入不同,文化外导入中文化是学习的目的,语言只起到一种工具承载的作用,这种方式的学习则更倾向于有意识地学习一种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以语言学习为主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汉语的学习使母语非汉语学习者尽快地学会使用汉语进行不同层次的交际与交流,所以文化导入的方式以“文化内导入”为主。当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进入高级阶段,对语言富含的文化因素的需求量增加时,可以加强文化导入的比重,向“外导入”的方向倾斜。

(二)文化导入的具体途径

对于文化导入的具体途径,学界流行一句话“教无定法”,有经验的教师会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对象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此仅作简要论述以作借鉴。

1.对比法。自觉对比法认为初学者在学习目的语(新第二信号系统)时是凭借母语(旧有第二信号系统)思维形式进行思考,母语是学好外语的前提,母语翻译则有必要介入到外语教学之中,在母语基础上学习目的语才能使这两种第二信号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对比法进行文化导入,把学习外语的过程从自觉发展到不自觉。用母语讲解和翻译目的语,对目的语和母语中出现的同一对象不同文化心理进行对比。比如,答谢词中说“不谢”“没关系”是通用的,但是“不足挂齿”“客气”之类则带有中国谦虚色彩。

2.情境法。学习过程中借助幻灯片和声音刺激作用感官建立条件反射,同时认为大脑对语言的感觉和外部刺激总是做综合反应的。“人对语言的认识具有整体性,而且人的视觉听觉等感知能力也能对刺激形成整体反映,因此,语言教学需要从各个方位向学习者展示目的语,从而使学习者的感知能力得到整体运用。”[5]词汇教学的文化导入教学可以使用这种图片、幻灯片等图像跟语音配合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学过程中语言材料的完整性,利用图像和声音相结合共同刺激,引起学习者对于目的语的条件反射。比如,整理以前学过的关于某项文化的资料进行展示,让学习者猜词或进行讲解和描述。

3.阅读法。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在阅读中以学习者为主,进行特定的学习和操练,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掌握。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阅读中涉及的文化词汇,保证需要掌握的词汇的出现频率,和词汇在不同的背景和上下文联系中的不同词义,让学习者在阅读中对词汇进行记忆和理解,在语境中体会、理解、接受词汇传递的文化意蕴并熟悉词汇出现的背景环境及应用规律。教师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在自我阅读中验证词汇运用的规律和意义内涵,自觉增加词汇输入量。教师为学习者语言输出的渠道和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交际法。交际功能法强调学习者运用所学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提高理解能力,力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教学中把新的词汇文化点在情境中引入,并在情景中操练,不对词语进行强行释义,而是在展示某个文化词语的同时,使用实物、图画、图表、幻灯、行为动作甚至表演来帮助学生理解,再让学生通过操练逐步类推并掌握词义。针对动作释义来说老师可以拟定主题一边说句子一边做出句子所表述的动作,让学生充分理解每一个句子所描述的动作跟句子在意义上的联系,进而在对这一系列句子意思整合中理解词汇的含义。在活动中运用课堂上的词汇,把静态的学习转化成动态,体现出语言的工具性。

三、结语

汉语词汇不仅仅是汉文化的载体,还是汉文化的结晶体,它传承了汉民族的古来文化,汉语有很多语言现象和词汇的语义内涵,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和特定文化背景相联系。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应该重视汉语词汇所负载的汉文化内涵及文化信息,把汉语词汇与汉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学习者深入地了解汉语和汉文化,熟悉地正确地运用汉语词汇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1.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35-0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传递着人们的思想、信念、观点、态度等,不同民族的语言是不同文化的传承和折射,我们学习一种语言其实就是学习另外一种文化。在澳洲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向澳洲学生教授汉语就面临着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如果对东西方文化差异不了解,就会影响对汉语的学习和使用,正是所谓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严重阻碍了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因此,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澳洲对外汉语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首先“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反应”(束定芳,1996),这是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学习文化的重要工具,记录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杜道明(2008)主张“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认为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着一定的作用。我国语言学家罗常培曾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因此,语言是文化交往的工具,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两者相辅相成。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鄄cultural communication (或inter?鄄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也就是说当你和不同于你民族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去更好地适应对方而不是产生冲突和矛盾。当前,国际交往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正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在中国,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于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汉语走向国际化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同时由于中国文化自身的优秀独特魅力,“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与中国有着密切经贸往来的澳洲不断升温,随着澳洲华人移民数量的不断增加,母语为英语的人能掌握汉语也成为个人发展的一块“敲门砖”,比如医生、律师、翻译等。世界各国汉语教育的情况各不相同,其中澳大利亚的汉语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目前,澳大利亚的对外汉语教育已与当地教育部门接轨,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教学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质量日益提高。

二、澳大利亚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澳大利亚是多元文化移民国家,全国两千多万人口,有超过将近四百万的澳大利亚人在家中讲英语以外的其它语言。随着中澳经贸往来的加强,澳大利亚实行“面向亚洲”的战略,因而汉语教育在澳洲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很多华人移民家庭都希望子女能不忘本,有的虽然是在澳洲出生,但也希望继续把汉语学好,不少澳洲当地家庭也希望能接触到汉语,一方面是汉语在世界的覆盖面之广,尤其是澳洲的华人移民越来越多,汉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被汉语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有的澳洲人学汉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到中国旅游。但是目前在澳大利亚的中文学校虽然数量不少,办学质量却是参差不齐,有的仅能勉强度日,究其原因:首先,缺乏合适的教材。笔者在澳洲留学时有幸成为当地一所较大开办较早的中文学校的对外汉语教师,因为校长是早期来澳的越南人,是第一代移民,她们所采用的教材非常传统甚至是落后,有些内容和澳大利亚本土的文化差异很大,老师上课也是单纯地教授学生汉字的偏旁、部首、发音等等,对学生的文化引入较少,所以造成学生理解困难,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编写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材成为澳大利亚中文学校或中文课堂的当务之急。其次,师资缺乏,教学经验不足。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华文教育最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是师资问题,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大多数学校是课下办学或民间办学,领导和教师是对汉语文化抱着很大的兴趣和热爱而来,但有的不是汉语专业出身,也不太注意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有些教师的母语并非汉语,而是粤语或越南语、马来语等,对汉语言文化掌握不深,上课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也很努力认真地教学生一笔一划地写汉字、学拼音、念课文,但忽略了文化差异,忽略了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模式,尤其是中国老师上课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满堂灌,中国式的填鸭,但澳洲的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是鼓励式教学,很多老师没有注意和学生进行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提高自我和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所以造成学生很多是被家长逼迫着来学中文,有的已逐渐厌倦到中文学校来上课甚至是排斥和抵触老师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文化引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各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历史渊源和价值理念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流时往往会因为各自所代表的文化之间的差异而造成误解,这种误解不是故意的,也不同于语言和语法方面所带来的误解。如果是语法错误,对方会认为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而给予谅解,但对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误会,对方就有可能认为是粗鲁或无礼的表现,从而造成交际上的紧张或冲突。例如,外国人为表达平等往往会直呼其名,而在中国却习惯在名字前加上某种称呼,尤其是对长辈。如果外国朋友没有注意这点,对着中国老人直呼大名,那么这位老人一定会比较生气对直呼其名的人不予理睬。再如,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人送对方礼物时通常会说“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请笑纳”,外国人听到后就会很不解:既然不能表达你的敬意那为什么还要送呢? 中国人送上礼物后希望对方回家后再打开,而不喜欢当面打开,当面打开容易使人感到尴尬。不同国家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等,这些文化上的差异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目的语言信息的接受,从而造成他们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中的社交障碍。

因此,学生对汉语的正确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汉语文化的熟悉程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社交礼仪、宗教禁忌等文化信息。任何一种语言的教学都应当是语言和文化教学相结合。语言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而文化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第二种语言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使语言知识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得以正确运用,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

1.教师课堂传授

教师要意识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使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仅限于讲解汉字的发音和语法,还应当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比如课堂教学是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内容,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中国内地不同地区过年的视频片段,还可以过春节在教室里带着学生包饺子做年画,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知识产生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直观感性地了解汉语文化,比如中国的长城、故宫、丝绸之路等,培养其文化意识。

2.带领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唐人街、中国超市,教大家认识更多的中国物品、食物名称等,让学生去校外采访认识的中国人,或是帮助学生排练中国的成语故事等,还可以举办汉语猜谜或是唐诗背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践中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3.引导学生接触汉语文化

教师除了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练习,定期布置一些课外研究任务,让大家自主探索后再小组讨论,可以分主题进行研究,如人物专题、节日专题、饮食专题等,拿出一个专题让学生们做中西方对比的PPT和大家分享。

总之,在澳洲这样一个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教授对外汉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把跨文化交际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学会汉语知识的同时也发现汉语学习的乐趣,而不再是“苦学”,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推广和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帮助学生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其搭起中西方交流的桥梁,对其将来的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沟通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2]B. Spitzberg & W.Cupac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1984

[3]Crystal,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2n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10,15

作者简介:

上一篇:下学期社团部工作计划下一篇:大名教育局长致辞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