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无踪的近义词(通用11篇)
1.无影无踪的近义词 篇一
无影无踪近义词
无影无踪近义词
无影无踪
【读音】:[wú yǐng wú zōng]
【释义】: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近义词】:荡然无存
无影无踪造句
1.它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2.转瞬间他们就无影无踪了。
3.帽儿岛现在已经无影无踪了。
4.我们原来的目标已无影无踪了。
5.窃贼逃得无影无踪。
6.这时候她身上的烦恼已经无影无踪。
7.和善脾性的伪装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8.他对直穿过小路拐弯处,霎时就无影无踪了。
9.以往的一切就这样突然不翼而飞,无影无踪了。
10.那无数非常讨厌的临时居民,全都无影无踪了。
近义词造句
1.阿里的天赋却已荡然无存。
2.农民精神已荡然无存。
3.自发的幻想和勇气均荡然无存。
4.当蟾蜍静坐时,一切又荡然无存了。
5.真理荡然无存。
6.在她身上,那种健康的.野性已荡然无存。
7.光亮已经消逝,那凶险的迹象已荡然无存。
8.我的货物已荡然无存,保险公司得赔偿损失。
9.如果她在追逐我的灵魂,那我只好荡然无存。
10.大火过后,寺院里的那些雄伟建筑已荡然无存。
2.无影无踪的近义词 篇二
手术无影灯其实区别于普通灯的本质就是要达到手术的特殊要求。一、手术室照明亮度要求, 二、安全的手术照明, 三、无阴影的要求, 四、冷光要求, 五、可拆卸消毒的要求。为了保证医院手术无影灯的正常使用, 对手术无影灯的几个重要技术指标在质量控制方面提出了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1 中心照度 (Ec) central illuminance
光束未受到任何遮挡时, 手术无影灯每单个灯头的中心照度应达到40000lx, 且不应超过160000lx。
光斑中心 (LFC) light field centre:在距设备光发射外表面下1m处照明区域中的照度最大点。
最大照度在光斑中心 (LFC) 测量。如图1。
2 光斑直径和光斑分布
光斑直径d10:环绕光斑中心 (LFC) 的圆的直径, 圆边缘照度达到中心照度 (Ec) 的10%。在过光斑中心 (LFC) 的光轴横截面上的四个坐标位测量所得到的d10的平均值。如图2。
光斑分布直径d50:过光斑中心 (LFC) 的光轴横截面上, 四个照度达到中心照度50%的坐标位测量所得到的d50的平均值。如图2。光斑分布直径d50应不小于光斑直径d10的50%。
3 无影效果
用模拟一个和两个手术者的头的挡板来局部的遮挡光束, 分别在有和没有模拟深腔管时, 测量所得到的手术无影灯的剩余中心照度。
(1) 有一个挡板的剩余照度———单遮板无影率:当光束被被一个挡板遮挡时, 在光斑中心 (LFC) 测量的照度, 单遮板无影率用测量照度对中心照度的百分比表示。如图3。
(2) 有二个挡板的剩余照度———双遮板无影率:在设备和照度计光度头位置不变时, 挡板对在依次相隔45°的四个不同位置处测量光斑中心的照度平均值。双遮板无影率用测量照度平均值对中心照度的百分比表示。如图4、图5。
(3) 有深腔管的剩余照度———深腔照明率:一个直径50mm和高度70mm的深腔管, 套在位于光斑中心 (LFC) 的照度计探头上, 深腔管的内表面应覆盖黑色无光涂层和制消光螺纹以消除漫反射。深腔照明率用测量照度对中心照度的百分比表示。如图6。
(4) 有一个挡板和深腔管的剩余照度———单遮板深腔无影率。
与 (3) 情况相同, 增加一个挡板。单遮板深腔无影率用测量照度对中心照度的百分比表示。如图7。
(5) 有二个挡板和深腔管的剩余照度———双遮板深腔无影率。
与 (3) 情况相同, 增加两个挡板。如图8。
在设备和照度计光度头位置不变挡板对在如图9所示的在依次相隔45°的四个不同位置处测量的光斑中心的照度的平均值。
双遮板深腔无影率用测量照度平均值对中心照度的百分比表示。
4 光柱深度
在距设备光发射外表面下1m处的光斑中心测量中心照度, 再使照度计探头一光斑中心为基准点沿光轴上、下移动, 直到所移位置到达测量照度为中心照度20%的测点位为止。该上、下两侧点位间距既是光柱深度。如图10。
5 色温和显色指数
具高光强设备的发射光谱, 应适于不同组织色差的分辨。显色指数应85≤Ra≤100。测量按照GB/T5702-2003和GB/T7922-2003的规定进行。
为了精确地给出工作区域微弱的色差, 当设备置于最大照明时, 用色温计测量辐射光的色温应3000K≤Tc≤6700K。
6 照射面温升
受照面温升转换为总辐照度测量。
距一个单灯头1m处, 光照区域的总辐照度E应不超过1000W/m2.
手术无影灯的辐照度和照度比值应不超过6m W/ (m2·lx) 。
最大总辐照度在设备的光发射面最低点下1m处的光斑中心用辐照计测量。
7 外观和功能检查
为了使发射的光强适宜于组织特性和被视察的深腔类型同时考虑到操作者的视觉特性, 须有调节光强度的装置。
设备还应提供一个在无菌环境下供操纵设备的触摸无菌区域 (高密封手柄可拆卸消毒) 。
3.来无影去无踪的神话——隐形技术 篇三
所谓隐形技术,是指降低、抑制武器装备系统本身辐射、散射、反射的特征信号,使敌方电子设备难以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各种科学技术的总和。一种隐形兵器可能是几种隐形技术的综合。例如,美国的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就采用了三项隐形技术,即隐身外形技术、吸波隐身技术和电子对抗技术。除这些技术之外,其他可采用的隐形技术还有阻抗加载、反红外、反声波等技术。最近,国外科学家又提出了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应用仿生学的隐形技术、应用“微波传播指示”的隐形技术等新概念。但是,由于目前对飞机、导弹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探测系统是雷达,因此,一些国家研究的重点是反雷达隐形技术。
所谓反雷达隐形技术,就是通过减少反射截面积,达到降低(或减少)被雷达发现(或跟踪)的可能性。实现反雷达隐形的技术途径主要有四种:一是隐形外形设计例如,在研制隐形飞机时,要减少进气道、机翼、雷达罩、尾喷管、垂尾、翼身结合部、机身等雷达波强反射体的反射作用,从而达到减缩雷达反射截面积的目的。美国“海影”隐形实验船的整个机体采用的就是圆滑过渡的方式,以避免雷达波反射,整体呈不规则的椭圆型状态。二是隐形材料这里主要指雷达吸波材料,它可以大量吸收(或大幅度衰减)照射于目标表面的雷达波信号,减弱目标反射的信号,从而达到反雷达的隐形目的。吸波材料有结构性吸波材料和吸波涂料两大类。例如现正服役的美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的机身就采用了吸波涂料,使雷达截面积减少到小于O.01平方米(相当于同等大小非隐形飞机的1%),可轻易地在雷达荧光屏上从人们的视线中溜掉。三是主动隐形设备即变被动侦察为主动欺骗,利用电子设备采取电子对抗设施,发射与敌方侦察雷达工作频率相同或相近的无线电脉冲,使其荧光屏上出现虚假信号,以假乱真,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四是利用环境隐形比如,大气层的湿度、温度等的变化,地形表面凹凸不平等,都可能使雷达探测形成死角。若在设计隐形技术时考虑到这些因素,则可使兵器达到“隐形”的效果。如美国的AGM-129巡航导弹,就主要是通过低空飞行来达到隐身的目的。
但与任何高技术一样,隐形技术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在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战争中,美国空军1架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被南联盟军击落就说明了这一点。一般说来,制约隐形技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难以广泛应用 当飞机、坦克、舰艇等兵器采用隐形技术后,改变了兵器原来的合理外形,增大了运动时的阻力,减慢了运动速度,降低了兵器的机动性能。此外,由于隐形兵器表面涂敷了各种吸波材料.内部也采用了各种隐身装置,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兵器的重量,也大大影响了它的机动能力。另据报道,隐形飞机表面的雷达吸波涂层很容易在潮湿空气环境下磨损,从而失去隐形效果。二是研制经费过于昂贵如已广泛采用了隐形技术的F117—A隐形飞机的单价为1.1亿美元,B—2隐形飞机造价高达22.6亿美元,即使不把研制费计算在内,其单架飞机的造价也高达5.5亿美元左右。这样昂贵的成本,大大减少了其在战场环境的实用性。虽然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严重地制约了隐形技术在当今战场上的应用,但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谁如果忽视了对隐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那谁就将把自己置于被动的地位。
4.无影无踪的近义词 篇四
我们把一个类群称为“新新人类”,新新人类出生于七八十年代,是20世纪理想色彩最为淡薄而个性色彩最为浓厚的一代人。他们崇尚另类,“酷”是其典型的存在话语,“炫酷”成为这个圈子里的最有效的社交方式。他们喜欢名牌,更注重个人的品味。他们也缺乏足够的耐心,总想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一切、获得一切,因为他们觉得快乐才是第一的。他们生存的显著特点:
一数字化生存
这代人比上代人活的要丰富多彩多了,从CD到MD,从VCD到LCD到DVD,从家庭影院到汽车音
响到手提音响,从带APS系统双倍变焦到输出最高解像度的数码相机,从奔腾133到奔腾566,从手提电脑到掌上电脑,从寻呼机到手机,总之这一代人是真正完全浸透在数字环境下的一代。
二快餐化生存
可乐、麦当劳、肯得鸡、罗杰斯、必胜克,是这代人的物质食粮,他们视做饭为天下头等烦事。也许有一天,当他们吃腻了快餐,他们会认认真真的采购搞出一道生活大餐。
三视觉化生存
“视觉一代”越来越不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了,他们不爱写信,却愿意寄卡片,送鲜花。整个社会也越来越注重视觉的传达。
四刷卡时代
打开我精致的手袋,你会发现没什么现金,除了化妆盒、钥匙包之外,就是一些花花绿绿的卡片了。别小看这些卡,我带着它们可以畅通无阻,吃饭、消费我刷卡,做美容、复机我刷卡,打保龄、游泳我刷贵宾卡,如此廖廖几卡,却能做到随心所欲,岂不快哉!
五新爱情透视
5.无影无踪的近义词 篇五
夏至才过,桑拿天已经出现
生命之花在烈日下打蔫
肉体在蒸笼里被炙烤煎熬
就在奄奄一息的时候
天气预报:未来几天有大范围降雨
陕西大部有大到暴雨,启动蓝色预警
这可是官方的啊
况且现在的卫星预报就是准
没有理由不相信
微信微博,趁机大肆造势
仿佛一场暴风骤雨就在酝酿中
我渴望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
我吟诵起高尔基的名句: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不是我不怕洪涝灾害
而是我知道,我的家乡
这个小地方,一直都是风水宝地
再干旱也有样
再大的`暴雨
洪水也没有发威的机会
七山二塬一分川,就是
最好的排水泄洪的天然沟渠
我问一个朋友
为何我冬天最爱下雪
夏天,就盼望一场场狂风骤雨
回答是:
你是一个思想感情都很激烈的人
我敬畏大自然
我甘愿匍匐在天地之间
烈日曝晒之后
我的身体和灵魂
需要在暴风雨中洗刷,冷静,清醒
那一道道闪电
是唯一刺破茫茫宇宙黑暗的光明
那一声声惊雷
才有足够震撼人鬼神的力量
街道两边已经无处停放的汽车
公路上车流滚滚,却如蚂蚁爬行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
早已奠定了人类宇宙主宰的地位
可我却越来越悲观
我很认同莫言的那句话:
人类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
地球乃至宇宙,最后终将毁于人类
毁于人类的贪婪,毁于一场场战争
毁于一个个最尖端的武器
还有一个个最新的前沿科技
我的想法,虽然你不会认同
可我知道,我的内心如同你的内心
我们越来越失去了碧水蓝天白云
越来越没有灵魂的安宁
物质改变不了精神世界的背道而驰
越是繁荣,心灵的荒漠化越严重
我常常怀念古代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身外之物再富有,也不能让
你我他都真正开心快乐
唯有内心的绽放
才是精神世界最美丽的花朵
这花,需要暴风雨的洗礼和浇灌
就在我疑惑不解的时候
天亮了,天空一片火烧云
哪里还有暴雨的踪迹
网上已经辟谣了,有人在炒作
这次让人渴望,又有点恐惧的暴风雨
我的天啊,谁说得这样漫不经心
我已经失望透顶
街道上依然人来人往
汽车依然疾驰轰鸣
回去做梦吧
一场暴风雨,就这样
6.带有无踪的成语及解释 篇六
[无踪无影] wú zōng wú yǐng 没有一点痕迹、影子。形容完全消失。
[杳无踪影] yǎo wú zōng yǐng 一点踪迹都没有。指不知去向。同“杳无踪迹”。
[杳无踪迹] yǎo wú zōng jī 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
[渺无踪影] miǎo wú zōng yǐng 看不到一点踪迹和影子。亦作“渺无影踪”。
[无影无踪] wú yǐng wú zōng 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来去无踪] lái qù wú zōng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
[渺无影踪] miǎo wú yǐng zōng 看不到一点踪迹和影子。
[渺无人踪] miǎo wú rén zōng 很少看见人的`踪影,形容空旷寂静。
7.无影无踪的近义词 篇七
Medilux600手术无影灯的电路部分主要由前级变压整流、控制面板、恒流驱动等组成。前级变压整流电路由220 V交流供电, 经过交流变压器变压, 通过整流桥整流, 输出24 V直流电压。控制面板电路主要控制无影灯的开关和灯泡的亮度, 并通过接收反馈信息来监控灯泡的工作状态。恒流驱动电路负责驱动灯泡点亮, 并提供8级亮度调节的功能。无影灯光路是通过对光源产生的光进行反射, 并设计合理的反射光路, 发挥光源的最大效率, 尽可能实现更大范围的无影环境[3]。
1 故障一
1.1 故障现象
4A保险烧掉, 电路工作不稳定。
1.2 故障分析与处理
在检查电路时发现位于前级变压整流电路中的KBPC5008型整流器固定不牢, 且在取下固定的扎带后, 引脚的焊接欠佳。重新固定后故障排除。
2 故障二
2.1 故障现象
当对灯泡亮度进行8级调节时, 继电器的吸合失控。
2.2 故障分析与处理
ULN2803A型达林顿晶体管内部集成了8个达林顿管, 实际板路中用到4个, 其余4个悬空。芯片9脚接地, 作为公共端的10脚悬空。电路运行时, 10脚电压测得为20 V。ULN2803A模块的10脚悬空可能造成以下诸多隐患[4]:供电电源与ULN2803A模块的10脚之间相当于串联了几百欧姆的电阻, 致使ULN2803A模块的驱动能力变差;继电器断开时, ULN2803A模块内部的阻尼二极管失效, 继电器线圈的磁场能量无法释放, 产生瞬间高压会烧坏ULN2803A模块;ULN2803A模块的10脚电压和输出电平不稳定, 致使当对灯泡亮度进行8级调节时, 继电器的吸合失控。
因ULN2803A模块的工作电压很宽, 最高可达50 V。将ULN2803A模块10脚连接到24 V电源上以提高系统稳定性能。实际连接后, 系统工作稳定性提高。故障排除。
3 故障三
3.1 故障现象
电路打火, 继电器损坏。
3.2 故障分析与处理
当无影灯工作时, 继电器RY1、RY2、RY3得电吸合, 电解电容C1、C2开始充电。由于C1、C2的电容值为4700μF, 充电电流较大, 触点容易打火、氧化、烧坏而产生故障, 同时可能导致继电器损坏。继电器损坏后, 又会由于电容的电量无法释放而导致触点损坏, 继而造成连锁故障的发生。
更换相同型号的继电器, 在电阻R5与继电器RY1的连接端和电容C1、C2的非接地端串接阻值为1 kΩ的电阻[5]。可以将排阻RN3的第4个1 kΩ电阻直接进行串接。这样就起到限制电容C1、C2充电电流的作用, 进而保护继电器的正常运行。
4 故障四
4.1 故障现象
无影灯泡爆碎。
4.2 故障分析与处理
机器使用的卤素灯泡为OSRAM HLX64642, 标称功率150 W。此种灯泡在工作时的表面温度>500℃, 一般外科手术时间短则1~2 h, 长则10 h以上。如果灯泡长时间工作必然使其温度过高, 同时如再调节灯泡亮度, 很容易导致灯泡爆碎。
控制面板通过IRFP150N型场效应管 (工作温度为175℃) 来控制灯泡的8级亮度, 在灯泡点亮或亮度调节时场效应管承受连续的大电流[6]。如果场效应管的散热不好, 或瞬间电流过大, 都可能会使场效应管损坏, 导致系统故障。
更换相同规格的灯泡和场效应管, 机器能恢复使用, 但在运行的过程中仍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分析得知板路消耗的功率较大, 且其随灯泡亮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计算得到, 板路消耗的平均功率为77.17 W, 灯泡平均功率为47.22 W, 电能的平均转换效率约为38%。大部分能量都用于板路消耗, 电能使用效率不高, 且板路与灯泡的电能消耗产生大量热量, 没有有效的散热系统。
由于大灯头内空间狭小, 增加排风扇将可能产生噪声, 并使其内部沾满灰尘, 影响无影灯亮度[7]。添加实时的温度检测装置和定时装置, 建立备用灯泡线路, 当温度偏高或电路工作较长时, 切换另一路电路工作, 防止因过热造成的故障发生。
摘要:根据设备原理和实际维修经验, 对Medilux600手术无影灯产生的故障进行分析讨论, 并给出了各种故障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手术无影灯,场效应管,转换效率,医疗设备维修
参考文献
[1]杨宪章, 王晓民, 刘乃智, 等.手术室马丁无影灯损坏率调查及分析[J].医学卫生装备, 2012, 33 (11) :115-116.
[2]孙忠根.MEDILAND无影灯的设计缺陷[J].医疗装备, 2010, 25 (7) :60-62.
[3]邱东魁.无影灯故障维修两例[J].医疗装备, 2010, (9) :49.
[4]罗威, 徐才良.ZF90手术无影灯的可靠性试验[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1995, (2) :71-73.
[5]童诗白, 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45-47.
[6]徐峰.MediLux600型手术无影灯故障分析与维修[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9) :148-149.
8.来无影去无踪的鹿林彗星 篇八
彗星是什么
彗星是形成太阳与行星之后剩下的小型天体。大约46亿年前,太空中一团浓密云气因本身的万有引力而收缩,中央形成太阳,旋转的云气因离心力而形成盘状结构。当中的尘埃彼此凝聚增大,逐渐成为行星,它的周围则形成卫星。剩下的小型天体充斥在太空中,和太阳距离较近的,以岩石、金属氧化物为主,称为小行星;靠外部与太阳距离远的,以冰体成分居多,称为彗星。
在太阳系刚诞生的时候,彗星受到巨型行星(尤其是木星)的扰动,容易被抛射出去,但有些仍受到太阳微弱的引力束缚,分布在太阳系的上下四方,这个彗星存在的空间,称为“欧特云”。欧特云并不是云,而是假想的围绕在太阳系之外,一个庞大、可能近似球形的空间。一般推测欧特云的大小可能达到光年的尺度。
前几年发现的“赛德娜”彗星,直径超过1 000 km,距离太阳遥远且轨道狭长,轨道近日点远超过海王星的引力影响范围,因此并非是受到扰动而被抛出去,它可能就是属于欧特云天体。
行星和卫星源于同一团旋转而致扁平的云气,因此它们大多数以同一个方向(从北向南)公转和自转,连太阳的自转也是如此。太阳系8颗行星的轨道几乎分布在同一个平面上,都很难接近地球绕太阳的“黄道面”。太阳以引力拉住周围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一起在银河系中运行,有时候在经过其他恒星或巨型分子云时,外围小型天体被扰动,有些便进入太阳系内围,成为我们看到的彗星。这些来自遥远欧特云的天体,由四方进入内太阳系,轨道面凌乱且周期长。
在海王星轨道以外,目前已经发现了2 000多个小型天体,像阋神星就因为体积大于冥王星,造成冥王星从行星的分类中除名,而成为“矮行星”一族。矮行星和行星一样,也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质量够大,足以因为本身重力拉缩成为近乎圆球体,但是并没有清除周围的其他小天体。
太阳系现在已知有5颗矮行星,除了阋神星,还有冥王星、妊神星、鸟神星,以及原来属于小行星的谷神星,它们的大小都在1 000 km左右。相比起来,地球的大小约为1万km,木星约为10万km,太阳则约为百万千米,各相差了一个数量级。目前把除了太阳以外的太阳系天体,分成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但无论以大小或轨道来定义都有模糊的界线,因此难免捉襟见肘。
冰块与尘埃混合成的“彗核”大小约1 km~10 km,形状多不规则。当彗核接近太阳时,因受到辐射加热而升华,彗核之外包覆了气体和尘埃,称为“彗发”,直径可达约10万km。彗发的气体被太阳喷发出的物质(太阳风)游离,并且被推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形成蓝色离子尾,颜色主要来自一氧化碳离子,长度可达几千万千米甚至1亿km。
彗发中的尘埃则受到太阳辐射推压,大小不等的颗粒因受辐射压力强度不同,抵消了部分太阳引力,而以不同轨道速度绕行太阳,弥散成扇形分布。这些尘埃反射阳光,形成灰黄色的尘埃尾。由于造成离子尾和尘埃尾的力量来自太阳,因此彗尾指向总是背向太阳。
大型彗尾绵延天际,变化多端,因此中国古代称彗星为“扫帚星”,是彗星最震慑,也最吸引人之处。彗星的英文“comet”源于希腊文“kom”,意即“头发”之意,亚里士多德便以“有头发的星星”来形容彗星。彗星的天文符号也是以尾巴作为象征。彗星常突然出现在夜空中,然后外观变化多端,尤其彗尾的形状、指向更是如此,因此无论中外,在古代都视彗星为不祥之物。
彗星和太阳、行星、卫星同时诞生,但早年被送出了“家园”,在冰冷的太空中游走,只有极少数得以进入太阳系内围。古人认为彗星“来无影、去无踪”,视它为恶兆。现在我们知道,能够幸运地看到某颗彗星,其实是“缘分”。太阳系成员经过过去几十亿年的沧海桑田,各自随着岁月演化,只有少数离家的彗星纯朴依旧,仍然保有当初形成太阳系的原始物质,极具科学研究价值。
有关鹿林彗星
鹿林彗星于2007年7月11日由广州中山大学学生叶泉志发现,他长期和鹿林天文台合作,进行小行星研究。叶泉志检视鹿林天文台观测助理林启生利用口径1 cm望远镜所拍摄的影像,目的在于寻找未知小行星。在那晚的影像中,他指认出两颗相异于一般小行星运动的黯淡天体,后来经证实,一颗是新发现的近地小行星,另一颗就是鹿林彗星,开启使用台湾望远镜发现彗星的先河,也是两岸合作的具体成果。
鹿林彗星被发现时距地球约9亿km,亮度约19°。发现之初以为是小行星,但一周后出现彗星现象,才知道它是彗星。国际彗星组织按其为非周期彗星,是2007年7月上半月发现的第三颗新彗星,把它编号为C/2007 N3,并以发现的天文台为其命名为“鹿林”。
鹿林彗星在2008年逐渐受到天文界关注,因为预期它会于2009年的2、3月最接近地球,届时会达到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的亮度。果然在2009年1-3月,掀起全球观赏热潮。跑到地球附近的彗星平均每个月有数颗,但是明亮到不用透过望远镜,也不需用相机长时间曝光,以肉眼就能看到的彗星,数量上就少得多,一年大概只有1颗左右。2009年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全球天文年”,鹿林彗星因缘际会,在2009年受到瞩目。而鹿林天文台因在两年前发现这颗小天体,让“鹿林”成为全球知晓的名词。
观看鹿林彗星
鹿林彗星于2009年1月10日最接近太阳,之后彗尾逐渐明显。虽然离子尾指向太阳的反方向, 但尘埃尾出现逆尾现象,也就是尘埃尾“看起来”似乎指向太阳。鹿林彗星的另项特色在于它外观鲜绿的颜色,一般相信主要来自氰基(CN)2与碳分子(C2)气体受到阳光照射后激发出来的。
鹿林彗星吸引了国际天文爱好者的注意。例如在2009年2月4日,一组意大利天文学家遥控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望远镜,拍摄到由于太阳风沿着磁场撞击到彗星,而造成离子尾断裂、成串的变化,反映了当地星际磁场的复杂结构。世界上很多天文台, 包括一些太空望远镜( 例如美国 Swift 高能卫星与日本AKARI红外卫星),也针对鹿林彗星进行专门的观测研究。
鹿林彗星接着于2009年2月24日最接近地球,距离地球0.411 AU(AU是“天文单位”,是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亿5 000万km),也就是差不多6 000万km,亮度达5°。那几天,彗星和明亮的土星看起来很接近,提供了饶富趣味的景观,加上当时接近新月,非常适合观测。
根据刻卜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角动量守恒律),天体的轨道速度和离太阳的距离有关,当距离近时,万有引力强,绕行速度快;而当距离远时,绕行速度变慢。因此,当彗星行至近日点附近时,轨道速度最快,与地球的相对运动达50 km/s。从地球看去,彗星的运行速度达到每天5°,使用双筒望远镜就可以看出彗星相对于恒星的运动。
拍摄彗星与一般天文摄影有不同的挑战。拍摄遥远天体时,如果把相机对着天空长期曝光,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天体影像会成线条状,而不是光点。为了保持星点形状,拍摄者需要把相机架在赤道仪上,藉由精准的马达带动,以相反于地球自转的方向转动,这样便可以使恒星在长期曝光后仍维持光点的外观。
但是对于移动明显的天体,例如小行星、彗星、人造卫星等会有另外的困难,因为它们和遥远的恒星相比,运动要快得多。这好比拍摄跑步者,若相机跟着跑者移动,跑者可以拍得清楚,但是背景就模糊了;若相机不动,背景会清楚,但是跑者就不清楚了。
一般摄影时, 使用高速快门,把运动“冻结”住,才可以让两者都清楚。然而天文摄影常在光线不足的情形下进行,无法使用短曝光。在拍摄彗星时,就面临追踪恒星或彗星的两难情形。很多摄影者便使用短时间曝光,让恒星拉线不明显,而彗星外观也不至于变形,然后使用影像处理软件来叠加影像。
2月的第一个星期,鹿林彗星位于室女座方向,亮度已达约六等。换句话说,在背景黑暗的环境,肉眼已经可以看到。当时它每天向西行走约2°,到了第二个星期,速度加快到每天3°。2月16日离室女座主星角宿一约3°,到了2月23、24日达到最亮五星等,同时离土星只有2°。
到了25日,彗星在“冲”的位置,也就是和太阳正好反向,这时彗星的速度达到每天5°,使用双筒望远镜就可以看到它的运动。之后彗星逐渐离开地球与太阳,2月27、28日离狮子座主星轩辕十四只有约1°,此后彗尾指向东方,和之前相反。
2月-3月间,世界各地天文馆、博物馆、社团协会、学校等纷纷举办观测活动,或乘此机会推广天文教育,即使天气不好,也以网络联机送回其他地区观测到的实时影像。
热潮过后
彗星的尾巴变化多端,事实上就是借着观测到有东西从太阳“吹”出来造成彗尾,让科学家在1950年代初便推测“太阳风”的存在。而到1962年才经由“水手二号”宇宙飞船首先证实,太阳风就是来自太阳而充斥于行星际空间的高热电浆。
既然彗星的尾巴朝向太阳的反方向,为什么鹿林彗星会有明显而持续存在的逆尾呢?首先,当彗核接近太阳时,内部受热产生喷流,偶尔便可能出现指向太阳的“尾巴状”结构。但大多时候,逆尾并非真的指向太阳,而只是因为投影的关系,因为尘埃彗尾虽背向太阳,但有些向后弯曲,因此从地球看去,就可能看到似乎向着太阳的尾巴。
一般彗星的轨道面与黄道面倾斜,因此只有在彗星行经黄道面时,才看到逆尾的现象。但是因为鹿林彗星的轨道非常接近黄道面,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能看到逆尾。尤其尘埃尾原来在空间里就是比较扁平的结构,从地球看去,尘埃尾便维持尖锐的外观。
到底鹿林彗星有什么样的轨道呢?要知道天体的轨道,必须观察它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座标),然后试图找出最佳的数学解,这好比在图上找出能够通过某3个点的椭圆。对于行星或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甚至绕着地球的人造卫星,这不是太困难的事。但若是狭长的椭圆,在太阳(焦点)附近,也就是地球附近,我们观测的只是极小一段轨迹,要外插推测精确的轨道就比较不容易了。
根据观察到的鹿林彗星的轨迹,从2007年7月发现彗星,到2009年2月初,一共1 700多笔坐标资料点,可以算出它的离心率是e=0.999986,这表示鹿林彗星的轨道是非常狭长的椭圆(抛物线的离心率正好是1,双曲线则大于1)。轨道的倾角是178.374°,也就是它的轨道非常贴近黄道面,相差不到2°,但是它绕行的方向却与行星相反。
目前最新的数据显示鹿林彗星的轨道倾角仍然维持178.374°,离心率则修正为e=1.000046。换句话说,鹿林彗星的轨道是双曲线,近日点距离则是q=1.212240 AU。双曲线轨道表示鹿林彗星一去不复返,它只来一次,能够观测到它,真的运气很好。
9.无影灯下的天使 --演讲稿 篇九
麻醉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亲们:
大家好!在这花红柳绿的5月,唱响天使赞歌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劳动、青年、护士节!很高兴在这充满意义的节日参加演讲比赛,我是一名麻醉科手术室青年护士,我演讲的题目是《无影灯下的天使》。
人们常用五光十色来形容霓虹灯的美丽,却并不了解医院里无影灯下也有着别样的风景,无影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灯,它闪烁着美丽的光芒,点燃无数患者生的希望,为生命垂危者带来光明。无影灯下聚集着无数双眼睛,无需语言,一个眼神就是一道命令!尊重生命,无私奉献!
记得 南丁格尔有这样一段名言: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她提倡对待每一位患者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在麻醉科手术室特殊的工作岗位上,用知识充实自己,用制度来约束自己,努力工作,快乐奉献。从患者和手术者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为患者和手术者提供个性化温馨的优质服务。
岁岁年年多少事,迎来送往何其多,每天科室都会迎来各种各样的手术患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科室门外患者家属那充满期待和希望的眼神,还有把患者推进科室的刹那,面对陌生的环境,患者紧张、焦虑、无助和惊恐的表情。是啊,提起麻醉科手术室,总给人恐惧、神秘的感觉,为了减少患者对科室的陌生感,缓解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在“践行群众观”思想的指引下,优质服务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落实好术前访视、术中关怀和术后随访,与手术同仁们做好沟通与协调,实践优质的医疗服务!
记得那次手术,是一位腹股沟斜疝的老爷爷。躺在手术床上的他,因为紧张,一直都紧闭着双眼不敢睁开,双手紧紧握拳头,浑身都在颤抖。我走过去轻轻的握着他的手问候道:“老爷爷,放松点,深呼吸,试着睁开眼睛看一下,这里有很多的人陪着你呢”,说着老伯轻轻的睁开了眼睛。手术实施的半身麻醉,手术中老伯放松的心情使得与大家的话题越讲越多,此刻麻醉医师会意到手术医师希望大家安静些的眼神,逐伸手轻抚了老伯的额头,低声温和的说:“手术还在顺利进行中,我会一直陪着您,您老需要休息,结束后我会告诉您的”。而后手术间只剩下了监护仪嘀-嘀-嘀及老伯的呼吸声音了。整个手术过程让我懂得了,有时患者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适时的问候都会给他们很大的信心和勇气,那一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随着新手术室开放,优质服务的开展,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手术量也出现了快速增长。
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对医院发展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也更坚定了努力工作的信心。在人员相对不足和存在种种困难的条件下,无影灯下的大家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个个争当好医生、好护士。在五尺的手术台,四方的手术间,无影灯下站立的事业,就是我们挥洒泪与汗的舞台,在美丽的无影灯下,腿酸了要站得住,肚子饿了要忍得住,眼皮困了要撑得开,但,当手术顺利结束时,家属知道亲人已顺利过关,看着他们喜极而泣,那一刻,我知道我们的辛劳付出是值得的!
从我们选择成为一名麻醉科手术室护士的那一刻起,“奉献”二字就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要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是它让我理解了活着就是一种美丽!我要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懂得了如何珍爱生命,明白了平凡就是幸福,奉献让我更美丽,让绿色的青春在无影灯下焕发绚丽的光彩。
10.爱无影爱有意作文 篇十
爱满人间,爱暖人心。
自我哇哇坠地开始起,爱在无形中伴我成长,伴我直面人生,便在有情有义中激起我不断奋进,帮助我克服困难,敢于迎难而上。
自我出生起,每一次跌倒,那份爱都会默默的呵护我,激励我勇敢的站起来。每一次哭泣,那份爱都会耐心的拥护这我,帮助我高兴的振作起来。每一次疑惑,那份爱都会认真教导我,引导我走向知识的海洋。
这份深沉而无形的爱,起始点就是家和身边的人与事,而我只是连接他们的一条纽带,然而这份爱永远不会告终,永远用它的形象在我的心中。
此生看似漫长,却也短暂,但因为爱,让我感到精彩,让我对人生充满希望,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会感到孤独。
小的时候的我会把爱当做一种依赖,或许人就是一种习“贯性动物”吧!有时会觉得爱是一种累赘。总会把家人的`“苦口婆心”当成是一种嗦,不予理睬。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明白爱之不易,爱之宝贵,以前爱是为了保护人而存在,但很多时候,爱也需要人来保护。
爱是永恒的,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这一生,家人对我的爱无以报答。只能用尽我的一生去关爱他们。不要留下“树欲静则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我们用最短暂的时间去创造更有意义的事。爱虽无影,却用意为我们见正,什么才是力量。无形亦能胜有形。
我们虽然不断成长,但那份爱依旧伴我们走过人生的一程又一程,每一脚步便是一个爱的见证。
这个社会更需要爱,需要用爱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更能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与温暖。或许更多的爱,能让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争吵,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11.有光无影的空间 篇十一
为什么建筑师对建筑的空间和光影效果会如此的痴迷和情有独钟?且不说那穹顶宛若飘浮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也不必说至今屹立在雅典卫城光影交织的帕提侬神庙,更不必说那具有八点九米直径圆洞光影游移不定的万神庙,从古希腊、古罗马以降,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工业革命,教堂风格虽随时代有所变化,但亘古不变的是那让人感受到宛如上帝存在的一缕缕光影,这些教堂使得众人膜拜不已,上帝的存在就不再显得虚无缥缈。上帝只存在于众人的心中,而设计建造的建筑师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凭借天才般智慧的头脑和工匠鬼斧神工的技艺铸就了一座座教堂,动辄几百年的建造周期可谓雕刻时光。
虽然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但是在西方古代社会条件下要建造出一座具有空间和光影魅力的教堂或者别的公共建筑绝非易事,因为能用的材料基本只有砖石和土木,有限的跨度,粗壮的柱子,厚重的墙体,要有光就要开窗,可是在什么地方开窗、开多大的窗,绝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那时的建筑师基本上既是雕塑家、绘画家、科学家,又是技艺高超的工匠,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和上帝对话的巫师,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是其代表。人的力量和才智虽然有限,但当穹顶那不绝如缕的光线倾泻而下并且弥漫开来时,人也就变得崇高伟大起来,尤其是设计建造了教堂的建筑师,变得犹如神一般的存在。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的传统建筑日渐式微,现代建筑应运而生,柯布西耶那句“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可谓现代主义建筑的宣言。虽然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貌似决裂了,但是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却欣然接过了“空间与光影”的大旗,形式、风格与材料可以千变万化,只要抓住了空间与光影似乎就有永恒的可能。青年柯布西耶花了很长时间游历了欧洲的经典建筑,他从帕提侬神庙的废墟中看到了光影的魅力,还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甚至看到了科学与理性的伟大。虽然他早年激进狂热的讴歌推动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并且明确提出了现代建筑的五点要素,可是在晚年他却游离于现代建筑之外,无论是静谧粗犷的拉图雷特修道院,还是神秘梦幻的朗香教堂,它们都把空间与光影的变幻演绎到了极致。大器晚成的建筑大师路易斯·康也是运用光线的顶级高手,他的每个建筑都在试图建立人与宇宙的秩序与关系,埃克斯特图书馆、萨克尔研究所、金贝尔美术馆、孟加拉国议会大厅等建筑尽管功能与规模各异,但却都是光影魅力无穷,都是能让人感受到永恒性精神存在的建筑。
莫非现代主义的建筑大师都为光影所俘虏?同时代的建筑大师密斯更在乎空间的通用性和流动性,而不是光影的变幻。他设计的建筑秩序明确,材料构造精准,相对柯布西耶的建筑来说更具有“机器性”,他的绝大多数建筑的维护外墙几乎全是玻璃,可谓有光无影。乡村的夜晚是黑暗的,而城市的夜晚灯红酒绿,密斯的建筑在夜晚才睁开了自己的明眸善睐的眼睛,他的建筑是属于城市的,所以这些大师中对世界城市建筑影响最大的无疑当属密斯。
说到二十世纪的建筑大师,赖特当然是绕不过去的,他的草原式住宅受日本传统建筑影响很大,舒展深远的水平挑檐导致光影效果并不明显,窗户基本都是处在阴影里,这样的氛围正符合谷崎润一郎笔下的《阴翳礼赞》。日本或者中国传统的建筑开窗大小和位置虽然要远比欧洲的石砌建筑自由,但是高大的屋顶和深远的出檐使得窗户几乎永远处在阴影里,从外面只能看到金碧辉煌或者栉次鳞比的瓦屋面,室内的光线经过屋檐的遮挡与过滤总是隐约朦胧的,这样的建筑是离不开院子的,因为院子提供了光线,并且人在屋中可以通过院子感受到昼夜交替与四季的轮回,在我们的传统中时间的概念就是光阴,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
啰嗦了这么多,并非要讲什么建筑史或者建筑大师,只是想在简要的梳理过程中回顾一下历史建筑中的空间和光影是如何存在与变化的,而当下被建筑师奉为神明的空间与光影又是怎么存在的呢?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不妨先用传统诗词类比看看,唐诗宋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两座高峰,至今让人流连与仰止,好在大家都有自知之明,基本没有人试图通过填写格律诗词来加高山峰,因为诗词描写的生活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的事物也已沧海桑田,属于田园牧歌的时代一去不返,尽管我们内心很难接受。尼采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高喊“上帝死了”,可多数现代建筑师却接过传统建筑师“巫师”般的衣钵,试图借助来自上帝的光影而不朽,在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这个极度消费与娱乐至死的社会中,什么才是不朽的呢?那些曾经神秘而神圣的光影还存在吗?光影还是当下建筑存在的基础吗?
我们传统的建筑中无论是皇家宫殿,还是民居院落,或者文人园林,都没有西方传统建筑中那样对光影的极致追求,当然也不存在上帝般的神性,我们建筑的光线可以说是弥漫与诗意的。我们的现代建筑可以说不折不扣的是来自西方,完全继承西方建筑的形式心里总过意不去,但是空间和光影似乎是抽象无国界的甚至没有文化差别,何况也被西方现代建筑师奉为神明。姑且不说这种东西方建筑中光影的精神性是否存在差别,在当下的城市中还存在产生这样光影效果的环境和条件吗?
首先,传统的建筑尤其是公共建筑相对来说都是独立存在的,基本没有什么遮挡,建筑的光影随着自然环境而变化,而当下的城市建筑因为土地条件和密度制约,许多沿街建筑基本以一个正立面存在着,并且还不一定有最佳视距,这样的城市环境导致建筑光影变化大打折扣。其次,当下城市里的建筑白天也基本都是依靠人工照明,尤其是大量的办公楼,只要在工作状态,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开着灯(这让人想起那些生活在24小时人工照明的笼子里,至死都没有机会接触地面的鸡),一个昼夜开着灯的建筑空间何谈那种自然的光影变幻效果?还有城市的公共建筑立面悬挂着大量的商业或者公益广告,这些广告基本都是可以发光的,传统建筑中无论内部还是外部空间的光影效果都被极大地削弱了。另外当下的城市建筑基本都是以高层存在,维护外墙越来越轻薄,窗户越开越大,乃至全部变为玻璃幕墙,光线缺少必要的承影面,更多的是被反射和折射,这样的建筑光影效果能与传统一样吗?从十层楼窗户照进客厅的光线与从一层地面院子照进的阳光绝对不是一回事。还有当下的城市车水马龙,各种人工制造出来的噪音经久不息,这些噪音极大地瓦解了传统建筑光影的纯粹性甚至存在感,没有天籁之音和静谧的环境何谈光影魅力?
nlc202309091438
传统建筑因为所用材料、建造技术和施工周期导致空间是封闭内敛的,光影的效果因为洞窟般的窗户而神秘迷人,可以说对应的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慢生活。而当下昼夜长短的客观时间似乎一如既往,但是人们做事情的节奏和手段发生了质变,速度与效率的提高压缩了时间与空间,我们的生活越发变得时尚而轻薄,人被自己制造的工具和环境所俘虏,生理功能逐步退化,这似乎是令人伤心无奈的事情,我们除了与时俱进还有别的可能吗?
在当下的国际建筑大师中,妹岛和世的作品中的空间与光影令人惊叹而着迷,她通过对磨砂玻璃、压花玻璃、聚酯有机玻璃、柔软幕布等材质的精心运用,使得建筑的光线既是自然的、生活的,也是诗意的,弥漫、模糊的光线,开放、均质、暧昧甚至趋于二维化的空间是她建筑作品呈现的特质,连空气似乎都成了她运用的材料,她的建筑超然地存在着,却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恰恰人的存在点亮激活了那些纯粹的空间,使得空灵中多了动感与活力。妹岛似乎将桂离宫现代化和中性化了,她的建筑给我的感觉宛若晨雾中徐徐展开的太极拳,但是“从她的阴柔中可以看到魄力,从她的开放中可以看到隐秘,从她的暧昧中可以看到清晰”。妹岛的老师伊东丰雄认为她的建筑脱离了建筑师对于建筑的梦幻和虚拟的幻想(指沉浸在自己已有的范式和想象之中),她的建筑是生活的体验,是当今社会活生生人的体验,所以具有真实感,是从生活中长出来的建筑。这种特质既来自天才般的灵感,也来自她从一而终的执着与坚持,这样的特质也许让常人难以企及,但却足以给我们启示与信心。
传统建筑中的光影是有密度与温度的,还具有自然的气息,它的密度来自那厚实的维护墙体,而射进窗户的阳光不仅仅提供着内心的温暖,并且提供着真实的热量,这样说来曾经的光线意味着天气与季节的变化,而在安装了空调等各种现代设备的房间,人们对天气与季节导致的温度变化已不是那么敏感,可以说城市里基本是没有季节的,也似乎可以不需要季节的存在,当然能四季如春最好。我曾参观过柯布西耶的拉图雷特修道院和圣皮埃尔教堂,感触颇深,前者因为建造时间早,里面基本没有什么现代设施,光影感觉是那么质朴与纯粹,而且空间中可以嗅到那种来自原始的泥土气息;而后者于二○○六年才完成建造(柯布西耶卒于1965年),尽管室内基本维持着素混凝土的原始状态,但是设备管线多了不少,甚至还有粗大的空调风管,因为这些设施的存在让人感觉到那些光线就没有前者那么自然与纯粹。
我们当下城市建设动力不夸张地说基本是靠出卖土地与建设大量住宅而维持的。我不知道全球的国家中有没有像我们这么热爱阳光的,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城市住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严格地执行着“日照间距”这个硬性法规,常常会有新建建筑遮挡了后面住宅的日照,也有不良开发商在日照计算上弄虚作假,从而引发了大量的纠纷和矛盾。这个日照间距真的很公平吗?能使得广大老百姓阳光普照吗?其实那些高楼底层的住户日照永远是少的,何况就是在京城,又有多少外来务工人员住在地下、半地下室呢?这个法规导致的结果是,我们的住宅基本都是南北向布置,高层住宅之间的楼间距动辄五六十米甚至更大,虽然这些高层住宅的容积率不低,可是密度却基本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一个个小区将城市划分成了一个个孤岛。柯布西耶倡导的“明日城市”构想在我们当下的城市中基本实现了,只是还不够完美,也许当中央拆除小区围墙的政策实施后,就堪称完美了。
我一直很惊讶范仲淹的想象力而非文采,他在写《岳阳楼记》时根本就没有去过这个地方,竟然妙笔生花,把岳阳楼写得气象万千神采飞扬,千百年后仍让人心旷神怡向往不已。古人讲究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因为印刷成本太高,加上那时也没有报纸、广播、电视、相机、手机和网络,一些知识的获取只能靠身体力行,这样反而更节省时间和成本。那时的人们要看见并了解一个建筑似乎只能用脚步去丈量,靠眼看耳闻鼻嗅去体验,靠心灵去感受,而当下大家对一个建筑的了解和认识就容易多了,即使职业建筑师又实地体验了多少经典建筑呢?建筑师作品集的照片基本都是在房子建成后第一时间拍摄的,技艺高超的摄影师扛着专业的摄影装备,如同狩猎一样守候时机—为的就是捕获那一缕神圣的光线,从而使得建筑因为这光影而神采飞扬熠熠生辉,不少建筑似乎就是为了作品集才应运而生的,因为相当一部分建筑师内心的“甲方”不是别的什么,正是作品集。奇怪的是特别讲究“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建筑师在拍作品集照片时并不喜欢人的出现,不少建筑师厚厚的作品集相片中人的数量加起来不会超过个位数,即使这样拍出来的片子还需要精心挑选和后期处理,如果说看着美图秀秀照片相亲不靠谱的话,那用作品集照片来了解和体验当下的建筑就更不靠谱。
当下建筑师做设计除了特别讲究“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外,还很在乎建筑的场所感和地域性,其实多数建筑师都忽略了建筑所处环境的客观时间性和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投在西墙上的朝阳和映在东墙上的夕阳,颜色与浓度是很不一样的,当然春天和秋天的阳光也不一样,杭州西湖和武汉东湖的差别不仅仅是面积不同。可以说在当下城市中生活长大的人(当然也包括建筑师)基本没有分辨这些事物的意识,可是他们却依靠掌握的知识和理论顽固而自信地讲解着“小麦”和“韭菜”的习性、形状乃至基因有多么的不同。
现代的城市是雄性的,它用满城灯火照亮了自己,所以就不再需要月亮和星星,传统的诗词中可以没有太阳,但是如果没有了月亮与星空是不可想象的。儿时记忆中的三五之夜是那么明亮与美好,我曾经在月光下读书写字,还记得小学课文中张衡因为数星星从而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的故事,可惜这些在现在的城市中已俱往矣,雾霾重重的日子能看见一轮晕乎乎的太阳都会激动不已。孙伏园曾经陪着鲁迅去西安,鲁迅失望地说连这里的天空都不是长安的了。今年春节去西安,雾霾中古城花灯绰约而朦胧,晚上因了这雾霾西安越发显得厚重、深沉与古朴,竟然颇有诗赋中长安的气象。还记起了苏轼笔下的月夜,那是何等的空灵与画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坐在四季开着空调与昼夜开灯的现代化写字楼里,落地大玻璃窗外一切都模糊了,城市变得朦朦胧胧,一杯咖啡在手的建筑师优雅地画着草图,他脑海里憧憬着安藤忠雄的风之教堂、光之教堂、水之教堂……窗外的影子都到哪里去了?!也许只有摆脱了这心头臆想的光影,我们才能得到涅槃的机会。
二○一六年六月十二日初稿,十五日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