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2024-09-21

全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精选6篇)

1.全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篇一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同志

在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

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1月19日

(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本人审阅)

同志们:

今天这次视频会议,是国务院领导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通报近期全国禽流感防控形势,部署春节前后禽流感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疫情不发生大的反复,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春节期间动物产品消费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禽流感防控工作,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及时启动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工作。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依靠法制、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发生的疫情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扑灭。2005年以来,我国共有14个省区、26个地市、33个县发生33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病禽17.91万只,扑杀2266.12万只。这33起疫情都及时得到了控制,已经解除封锁的疫情有32起。二是疫情频发、局部连片发 1 生的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随着全国家禽免疫密度不断提高,去年11月底以来,禽流感已经由疫情频发、局部连片发生变为目前的零星、点状发生,疫情发生的频率明显下降。三是应急机制及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颁布实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及时制定了扶持家禽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财政增加了防控经费投入。各地都制定了应急预案,建立了指挥体系,落实了防控责任制,开展了应急物资和技术的储备。四是各项防控措施进一步落实。发生疫情的地区,迅速行动,果断处置,采取扑杀和强制免疫措施,把疫情控制在疫点上,避免了疫情扩散。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加大免疫力度,建立应急预备队,开展培训和演练,做好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准备。五是新型疫苗已经投入生产。新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转基因疫苗已通过转基因安全评价和新兽药审评,目前有10多亿羽份疫苗通过安全检验,可以投入到防控一线。这些成效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和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支持配合的结果。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禽流感防控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所采取的防控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是积极扎实的。

尽管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还必须看到,疫情的发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对当前的防控形势还不能盲目乐观。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都对禽流感防控工作做出了部署,要求把禽流感防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一项重点工作切实抓好。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是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是保障畜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国家危机管理能力的需要。防控禽流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社会稳定。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继续抓好各项防控工作。

下面,我就做好春节前后的禽流感防控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判断当前禽流感疫情形势

准确判断疫情形势,是抓好禽流感防控工作的前提。当前,我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从禽流感在全球的发生规律和控制情况看,疫情只能暂时在局部得到控制,很难在短时间内销 3 声匿迹,大暴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最近,土耳其暴发的禽流感疫情还在扩散蔓延,81个省中已有30个省发生家禽疫情,确诊20人感染,死亡4人。二是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疫情高发季节,2004年春节过后,我国16个省份连续发生了49起疫情,最多时1天就在4个省发生了7起疫情。三是野生鸟类带毒较以往更为严重,在防控野生鸟类禽流感方面,人类还没有有效的方法,病毒随时可能从野生鸟类传播给家禽。四是春节前后,禽类大量出栏,产品大范围调运,要在短期内改变活禽集市交易和现宰现卖的习惯还很困难,防控难度加大。五是我国防控体系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工作还有薄弱的环节。江西遂川人感染病例和四川大竹家禽疫情,在免疫、监测和报告环节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六是禽流感病毒对人的威胁依然较为严重。目前我国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共有3种基因型,除从新疆分离到的病毒对人的致病力不高外,在辽宁、内蒙古等地分离的病毒与土耳其的病毒基因型基本相同,对人致病力较强。在南方水网地区分离的病毒对人也有致病力。综合上述情况,虽然随着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和全面免疫政策的实施,2006年春节前后大范围暴发疫情的风险不大,但不排除零星散发的可能,人感染的病例可能会继续增加。因此,我们决不能产生麻痹思想,对防 4 控工作决不可松懈大意。在思想上必须警钟长鸣,在行动上必须常抓不懈。

二、加快禽流感新型疫苗推广使用

对家禽实施全面免疫,是防控禽流感的基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研制的禽流感新型疫苗已经正式投入使用。1月5日,回良玉副总理到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考察时,对新型疫苗给予高度评价,并强调要加快新疫苗的推广使用。当前,各地必须抓住新型疫苗推广使用这一关键环节,进一步强化禽流感免疫工作。一要加强防疫队伍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我部培训的技术骨干,集中办班,逐级培训,使基层防疫人员掌握新疫苗免疫程序,提高免疫技术水平。二要组织好新型疫苗的生产供应,从主渠道供应疫苗,把疫苗尽快推广到免疫第一线。三要按照科学免疫程序抓好雏鸡基础免疫。近日鸡雏价格明显回升,说明群众补栏比较积极,在这个 时期,雏禽的基础免疫切不可放松。四要抓好种禽和蛋禽的强化免疫。种禽、种蛋销售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在检疫证明上注明免疫情况。五要把已批准使用的4种禽流感疫苗结合起来,保证各种不同禽类免疫需要,提高免疫质量,降低免疫成本。六要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做好免疫记录。要根据档案记录情况,定期开展抗体监测,及时补免。各地一 5 定要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免疫措施,加大对免疫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逐村、逐场、逐户核查免疫密度。同时,对疫苗生产要继续实行驻厂监督、飞行检查、批签发和防伪标签等监管制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疫苗的违法行为。

三、继续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各项准备工作

及时应对和处置突发疫情,是禽流感防控的关键环节。日前,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是我国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是提高国家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兽医主管部门要在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控经验基础上,以贯彻落实《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为契机,努力做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预案的完善和配套,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要建立健全应急保障体系,明确各项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应急反应程序,把应急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基层。要突出抓好各级应急预备队的组织、培训和演练工作。一旦发生疫情,应急预备队要迅速赶赴疫区开展应急工作,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指导和协助疫区扑灭疫情。春节期间,要加强应急值守,6 安排好节日值班,保证信息畅通。要坚持快速、科学、有效、有序的原则,做到最快速度地控制和扑灭疫情,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造成的损失。

四、狠抓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防控措施的落实

“抓重点、重点抓”,才能抢占禽流感防控的制高点。目前,北方候鸟季节性迁徙活动基本结束,但候鸟在南方各省与家禽接触频繁。2005年12月以后的几起疫情都发生在南方,2004年1、2月间有42起疫情分布在南方。另外,入秋以来我国发生的疫情绝大多数都是散养家禽,已经确诊的几起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绝大多数都在农村地区,有的发生在偏远小山村, 这说明饲养条件差的地区和边远地区还是防控的薄弱环节。因此,当前的防控工作,要突出重点,切实强化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的防控措施。一要强化水禽和散养家禽的免疫,及时检查抗体情况,随时进行补免。二要加强规模养殖场的饲养管理,阻断家禽与候鸟接触,避免猪、鸡及水禽混养,南方水网地区尤其要避免候鸟与家禽和人的接触。三要继续加强对边境地区、发生过疫情地区、养殖密集区的疫情监测,尤其是加强对水网地区野禽和水禽监测,辽宁、内蒙古特别要加强对发生过疫情地区留鸟的监测。四要进一步健全动物疫情报告网络,完善村级疫情报告观察员 7 制度,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五要进一步完善疫情报告核查制度,坚决杜绝因家禽疫情监测、报告迟缓导致疫情的扩散蔓延。对于个别不报告疫情、不送检样品和故意缓报、瞒报疫情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

五、加强对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督查指导

加强督查指导,是强化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的重要手段。2005年初,我部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定点联系制度,各位部领导明确分工,分头负责联系重点省份的防控工作。各地兽医主管部门也采取了相应办法。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对强化防控措施落实十分有效,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各地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健全督查指导制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形成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机制。各定点联络组要对负责的区域分片包干,建立对养殖场户定点督查责任制。规模化养殖场和畜禽养殖小区要设立专职兽医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和疫情报告。要加强对村级动物疫情报告观察员的考核培训,建立巡查、排查制度。对禽流感的防控,要坚持做到“宣传到位、责任到人,冷链到底、疫苗到员,档案到户、标识到畜”。

六、系统筹划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防疫体系建设

完善的体制和健全的体系,是开展防控工作的组织保 8 障。去年12月,国务院派出的5个禽流感防控督查组在向指挥部汇报时,一致认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和防疫体系薄弱是当前制约防控工作开展的关键问题。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要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目前各地改革进展情况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各地一定要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防疫体系建设作为当前的一件大事来抓,全盘谋划,积极推进。在体制改革和体系建设中,要明确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的规格,保证编制到位,构建精简统一、政令畅通、指挥有力的组织管理系统;要明确兽医行政执法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保证财政经费,建立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兽医行政执法体系;要明确兽医技术支持体系的公益性质,保证工作正常运转,构建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兽医实验室网络;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要明确县级派出体制,保证机构队伍和体系的稳定,形成机构健全、设施到位、运行合理的基层动物防疫机制。

七、确保广大群众春节期间动物产品消费安全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节日期间动物产品消费安全,各地要在前一时期检疫监督执法专项整治工 9 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要按照检疫规程和标准,切实做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对出栏畜禽要严格到场、到户或到指定地点检疫,严格查验免疫档案和免疫标识,严格实施宰前宰后和屠宰过程的同步检疫。要将日常监管与检疫出证相结合,实行风险管理与全程控制。春节前要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严厉打击经营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地下窝点。要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动物产品安全消费知识和有关政策法规,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近几年,在禽流感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的同时,其他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形势也不容乐观。亚洲I型口蹄疫在我国局部地区还有发生,疫情形势也很严峻。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禽流感防控的同时,统筹兼顾,抓好其他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对亚洲I型口蹄疫,要继续加大免疫密度,按照免疫程序,推广使用O型-亚洲I型二联疫苗。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启动预案,果断处置疫情,防止扩散蔓延。对我国没有发生的重大动物疫病,要提高警惕,密切监测,防止境外疫情传入。同时,各级兽医主管部门要组织好《畜牧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在饲养环节防疫管理等方面,要做好《动物防疫法》与《畜牧法》有关规定 10 的衔接,切实强化免疫档案、免疫标识和动物疫情的追溯管理,依法做好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等各项工作。

同志们,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禽流感防控的一系列部署和指示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决打赢禽流感防控这场硬仗,保证动物产品卫生安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2.全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篇二

共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项。

主持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高致病性禽流感综合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多用禽病快速免疫监测盒”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的“鸡产蛋下降综合征 (EDS-76) 综合防治技术推广”课题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的“鸡新城疫免疫监测技术推广”课题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主持的“禽类重大疫病免疫监测技术研究及免疫效果评估”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加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省星火二等奖一项。

申请的“一种适于现场使用的禽病快速检测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病毒血凝抑制试验工作液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装置”已公示。

主持的辽宁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课题“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健康养殖综合示范”被列入《辽宁省十一五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在省及国家级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共20余篇。参加了4本专著的编著, 任1本书的副主编, 编著逾22万字。

姜新主任多年来深入基层, 为广大养殖场 (户) 提供大量宝贵的禽病诊治建议, 现将其联系方式予以刊登, 以便为广大读者答疑解难。电子邮箱:jiangxin80@163.com

高致病性禽流感 (HPAI) 是由特定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1],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 我国列为一类传染病。纵观世界上所有禽流感的高发、易发和反复发生难以控制地区, 从防控水平、环境、养殖方式上基本具备如下特点: (1) 不免疫、免疫密度不够或未能有效免疫, 未形成有效的保护屏障; (2) 家禽高密度散养, 集约化程度低; (3) 水网密布、水禽养殖密度高; (4) 处于候鸟迁徙路线上; (5) 家禽及其产品消费量大、流通范围广。因此, 对于高致病禽流感的防控即要常备不懈, 又要有针对性地抓住重点时机, 把握重点环节, 侧重重点地点和对象, 以达到高效防控的目的。

1 重点防控时期

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地区禽流感的高发季节由于本地和周围的疫病状况、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差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 东北地区3月、4月、10月、11月份禽流感发生的风险较高;1月、2月、5月、9月和12月份次之, 6~8月份风险相对较低[2]。夏季不但发病较少, 多呈零星发生, 发病禽群的症状也较轻。秋冬、冬春之交不但气候条件有利于病毒存活, 也是候鸟迁徙季节, 家禽交易又较为活跃, 而且正值散养禽的免疫空白期, 因此最易发生。

我国大部分地区对散养禽实行春、秋两季防疫制度。春、秋防开始前, 有相当一部分家禽血清免疫抗体水平降至有效保护临界值以下, 形成免疫空白期。因此, 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掌握适当时机进行免疫, 不提倡过早或过晚开始秋防工作。特别要防止个别地区为赶进度提前进行春、秋防, 造成秋季和第二年春季长时间的免疫空白期。首免1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可极大地提高免疫抗体水平, 缩短或消除免疫空白期, 建立起有效的保护屏障。

周围省份和国家发生疫情时, 特别是同一候鸟迁徙路线上的相邻国家和省份发生疫情时更是防控禽流感的重点时期。

2 重点防控地点

2.1 水网密集区

水网密集区一般水禽养殖量大, 家禽散养, 甚至是家禽、水禽和猪一起混养, 人禽混居。发病禽群活动的池水不经浓缩即可分离出病毒[3,4]。表明水是禽流感的重要传播媒介, 水禽可通过污染水源使疫病迅速传播并进而传播给其他家禽、野鸟甚至是哺乳动物。病毒交叉感染机会多, 疫情扩散风险高[5], 毒株重组和变异几率大, 一旦疫情发生则控制困难。

2.2 野禽栖息地

野禽栖息地拥有高密度的野禽, 易于受到外源病毒侵袭, 并且容易污染水源, 进而危害下游人、畜、禽的安全。

2.3 屠宰加工厂、禽蛋和禽类产品交易市场

由于屠宰加工厂、禽蛋交易市场集聚了多种来源的散养禽、下架禽甚至是病禽和隐性带毒禽, 其排泄物污染环境进而感染健康家禽, 交叉传播的机率较大。活禽及其产品的跨区域调运交易又将病毒带到不同地区, 从而引起疫病新的流行[6,7]。并且疫情一旦发生, 扩散风险高, 污染面大, 追踪溯源困难, 因此这些地点已成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要传播通道。

2.4 饲养小区

个别饲养小区重建设、轻管理, 多主体饲养各自为政, 形成新的集中连片、高密度散养饲养模式。粪污及病死禽尸体不能及时无害化处理, 成为疫病的传染源。

3 重点防控对象

3.1 野鸟

野鸟特别是野生水禽是A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8], 也是家禽禽流感病原的重要来源[9,10]。目前发现的16个HA和9个NA亚型都可以在野生水禽中分离到[11]。不同毒株的禽流感病毒在候鸟、留鸟、家禽间的互相传播极易使毒株发生变异, 导致防控困难[8]。所以过去数年野鸟在我国和世界各地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13]。由于易感性不同, 隐性带毒的一种鸟类可以将病毒传播给另一种更易感的野鸟或家禽, 引起大批死亡。特别是候鸟, 迁徙地域辽阔, 路线漫长, 能长距离大范围传播疫情[11]。况且野鸟的流动性大, 监控困难, 不利于及时防控。

3.2 水禽

有资料显示, 禽流感的传播与养鸭数量和方式有很大的关联性, 鸭子密度与禽流感暴发的相关度比鸡密度与禽流感暴发的相关度要高[14]。因为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巨大贮存库[1], 家养水禽既可以携带多种亚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又能长期储存陆禽来源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尤其是家鸭[11]。近年来, 由于毒株不断变异, 水禽发病大批死亡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如越南发生的禽流感疫情几乎都与鸭子有关。因此, 水禽的有效防控在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3.3 散养禽

规模场和养殖大户一般都会按推荐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防疫条件也相对较好, 发生疫病的几率较低, 但我国的饲养方式主要以小规模散养为主。散养禽的免疫以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为主。大多数地区虽然也能按规定实施集中免疫, 但由于饲养规模小, 养殖密度过大, 甚至是完全散放, 给集中免疫和新补栏禽的补针造成了困难, 容易漏免, 一旦疫情发生则控制困难。

3.4 商品肉禽

商品肉禽和水禽一样, 发生禽流感以及携带病原的机率远高于其他家禽, 已成为疫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根源之一[3]。特别是商品肉鸡, 一般不用油乳剂灭活苗而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免疫。由于使用活疫苗是在二次免疫后14 d监测抗体转阳率, 在整个饲养周期有相当长的时间不能监测到有效抗体[15,16,17], 并且使用活疫苗免疫易受鸡新城疫母源抗体的影响, 打乱原有的新城疫免疫程序。因此, 一些养殖户可能会抱侥幸心理, 逃避免疫。

4 防控策略

4.1 建立生物安全屏障

预防病毒的传入和控制传播是有效控制禽流感流行的中心问题[18]。应改善家禽的饲养管理和防疫条件, 做好消毒和粪污无害化处理, 严防病毒传播。并从检疫监管、疫情监测、规范饲养区域、控制饲养种类、密度等各个环节采取严格的措施, 建立起有效的生物安全屏障[19]。

4.2 采用及时准确的检测方法

及时准确地进行病原和血清学检测无疑是禽流感防控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因此, 既要选择适用的检测方法, 又要正确把握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判定。

4.2.1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和荧光RT-PCR试验

RT-PCR和荧光RT-PCR是目前禽流感病原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 荧光RT-PCR比普通RT-PCR的敏感性要高, 是国标中规定的可以认定疑似禽流感病例的标准方法。文献中关于RT-PCR方法可敏感、特异、快速检测样品中禽流感病毒核酸方面的研究报导众多[20,21,22,23,24]。但是必须注意的是, 普通和荧光RT-PCR并不是禽流感病原检测的金标准, 其检测结果还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也就是说, 并非所有的检测结果阳性样品都含有禽流感病原, 而可能是禽流感活病毒、死亡病毒、病毒核酸片段、外源污染物或可与引物碱基配对的其他核酸;反之, 并非所有的检测结果阴性样品都不携带禽流感病原。除病毒含量不一定达到检测所需的考贝即试剂盒的敏感性问题外, 还存在由于毒株变异而引起的特异性问题。禽流感病毒可以在禽类宿主中不断发生变异和基因各节段的重组[21], 基因组中突变率最高的为血凝素 (HA) 基因[25], 而分亚型RT-PCR试剂盒正是针对HA基因设计引物。当流行毒株发生重大变异时, 就存在基因错配也就是漏检的可能。特别是荧光RT-PCR试剂盒, 除引物外, 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序列也要与模板配对, 错配的机率更高。因此, 禽流感病原的分亚型检测要将病原学检测结果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充分结合, 不能单纯依靠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并且在选择试剂盒生产厂家时还要兼顾该厂家是否有足够的研发能力, 能及时更新引物和探针序列。

4.2.2 血凝 (HA) 和血凝抑制 (HI) 试验

HA和HI试验是国际通用的检测禽流感抗体的金标准, 用于检测免疫抗体效价, 评估免疫效果或测定未免疫禽的感染抗体, 还用于分离病毒的定性分型。未免疫禽HI抗体的检测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指标之一, 阳性者可以认定为受到了该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关于未免疫禽感染抗体阳性的界定, GB/T 18936-2003规定为HI效价≥5log2[26], 而GB 19442-2004规定为HI效价达到4log2及以上[27]。两个都有效的国家标准在同一问题上的规定不一致, 造成判断标准的混乱。因为后者在时间上是后发布的, 属强制标准, 而前者是先发布的, 且为推荐标准, 因此在感染抗体阳性的界定上应执行GB 19442-2004, 将HI效价大于或等于4log2结果判定为阳性。但是, 由于HI试验影响因素众多, 各毒株间HI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28], 试验时一定按规程操作, 严格判定, 排除非特异性抑制因素的影响, 不可轻下结论。

4.3 选择适用的疫苗株

由于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 病毒基因组复制时易于出错, 且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分为8个片段, 当不同毒株同时感染同一细胞时, 其核酸片段就有可能发生同源交换, 从而导致抗原性的改变, 因此禽流感病毒极易变异。病毒的变异就可能导致所用的疫苗株对当地流行株减少或失去保护作用。因此, 应对所有检出的禽流感病原进行核酸序列分析, 绘制基因进化树, 随时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 选择适用的疫苗株进行免疫。据报道, 基于流感病毒基因组保守区域的通用型流感疫苗的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 为防止毒株变异引起的免疫失败带来了新的希望[29]。

4.4 开展风险评估

分析可能影响疫病传入和传播的相关流行病学因素, 对疫病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30], 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在有条件的生产单元建立无高致病性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 并根据标准操作程序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

4.5 转变饲养方式

防控禽流感的根本措施是推进养殖业由目前庭院散养的饲养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的饲养方式转变。支持圈养禽, 特别是水禽, 从而有效控制禽流感病毒的传播。

3.全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篇三

各乡、镇(街道)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办公室:

由于近期气候变化,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发期,鉴于香港近期已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为进一步加强我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防止疫情发生,现将相关事项安排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各乡、镇(街道)立即对辖区内所有养禽区域和活禽交易市场进行排查,了解禽类的来源,发现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病例,按程序上报并采样送检,对死亡禽类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立即开展全面消毒,严格消毒制度,进一步完善消毒记录。

三、在秋季禽流感集中免疫的基础上进行查缺补漏,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

四、加大监测力度,各乡、镇(街道)要加大血清学日常监测的范围和采样量,对下半年集中监测不合格的及时补免,出现疫情,果断处置。

五、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和禽类及产品交易市场的检疫和监督,加大对外来禽类的检疫力度,建立健全检疫档案,对检疫不合格和相关手续不齐的禽类及产品禁止交易。

六、加强督查:对辖区内养禽企业和禽类交易市场的免疫、消毒、检疫等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七、从即日起启动24小时值班制度,从XX月XX日开始实行高致病性禽流感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每日上午9点前向区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办公室上报前一日情况。

4.全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篇四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6]252号 【发布日期】2006-12-03 【生效日期】2006-12-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闽政办[2006]252号)

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今年以来,全球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呈继续扩散蔓延态势,新增疫情国家和地区34个,禽流感病毒感染动物种类不断增多,人感染病例也持续增加。从国内看,今年已有7个省份发生了10起家禽疫情,有三个省(区)发生了6起候鸟疫情,据农业部监测,个别省(区)还出现了禽流感抗原变异。虽然我省秋季禽流感集中免疫工作已在10月底完成,但从督查和监测来看,个别地方的家禽免疫效果未达到国家标准,当前正值家禽补栏和调运的高峰期,也是候鸟迁徙季节,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相当艰巨。为了进一步加强冬春季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确保今冬明春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稳定控制,经省政府研究,现就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有关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一旦暴发流行,不仅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政治的高度,从维护我省对外开放形象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切实把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坚持八个始终,做到六个到位,实现两个确保”的防控目标,进一步强化本辖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疫情的发生。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领导,继续按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的要求,进一步明确防控工作责任,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有关部门要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防,联防联控。对因工作不力,造成疫情扩散的和引起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及人员的责任。

(三)充分准备,预防在先。各级政府要按照规定,将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疫苗配套、消毒、应急物资储备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今年的禽流感、口蹄疫疫苗配套款,必须在2006年12月20日前汇至省级疫苗专户。各地要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储备金制度,一旦发生疫情,要先动用当地的应急储备金,确保把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做好消毒剂、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切实做好应急防控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持三大体系,理顺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稳定和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全面提升兽医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突出重点,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强化免疫工作,构建坚固的免疫屏障。各地要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要求,立即组织开展禽流感的二免和新补栏家禽的免疫工作,逐步推行“村级动物免疫日”制度,真正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场(户)、户不漏禽、禽不漏针。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免疫操作,严格免疫程序,建立免疫档案,全面推行《动物免疫证》入户工作。要加强禽流感免疫效果监测,将免疫效果监测作为考核免疫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对免疫抗体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及时进行补免。

(二)加强疫情监测工作,掌握疫情动态。畜牧兽医部门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作用,加大家禽禽流感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频率;林业部门要根据候鸟迁徙特点,加强对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周围的观察和疫病监测;卫生部门要切实加强医学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彻底切断高致病性禽流感对人的传播途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加强进出境禽类及其产品和人的监测。农业、卫生、林业、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要认真汇总监测数据,及时分析疫情流行态势,并加强沟通联系,互相通报有关信息,确保预警预报工作及时准确。

(三)规范疫情报告工作,确保疫情信息畅通。各地要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规范疫情报告工作,确保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严肃性。要严格执行举报疫情核查制度,及时组织核查每一起举报疫情,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并按照“早、快、严”的原则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

(四)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保障禽类及其产品安全卫生。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检疫行为,认真做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全面推行检疫证明公示制度、检疫标识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严禁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上市;加强禽类及其产品的调运管理,严格实施准调证明制度;强化省际边境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和进出境检疫工作,严防外来疫情传入;加强对畜禽屠宰场、活禽交易市场、冷库等场所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逃避检疫、走私禽类产品和贩卖、运输病死禽类及其产品的行为,严防未经检疫或染疫的禽类及其产品流入消费环节。

(五)加强病原微生物管理,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各地各部门要从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病原微生物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对从事动物疫病研究、教学、诊断、检测等单位的监管,防止未经批准擅自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病料采集、诊断以及病原分离、鉴定等活动。

(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各地要坚持“准确适度、重在引导,普及知识、支持发展”的原则,加强舆论引导,掌握新闻宣传主动,及时应对炒作和不实报道,消除群众的疑惑心理和恐慌心理。大力宣传普及禽流感防控知识,实事求是地反映防控工作及其效果,树立广大群众对禽流感可防可控的信心,增强群众自觉防疫意识。要加强对养禽场(户)的防控技术培训,积极推行饲养过程的生物安全措施,逐步转变饲养方式,特别是要指导候鸟栖息地周围饲养的家禽实行封闭式饲养,减少候鸟与家禽的接触机会。

三、统筹兼顾,切实做好口蹄疫等其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冬春季是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的高发季节。各地在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同时,要统筹兼顾,做好口蹄疫等其它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重点要抓好牲畜口蹄疫的加强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常年达到国家规定的100%;加强“猪高热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严密防堵外来疫情传入我省;强化结核病、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及时排查和处置阳性牲畜;加强犬类的管理,规范养犬行为,组织做好城市犬类狂犬病免疫工作。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二月三日

5.全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篇五

县属各医疗卫生单位:

11月份7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通报1起人禽流感病例,该病例在发病前曾赴我国内地旅游。卫生部全国农业部林业部组织专家会商认为,近年来我国周边国家禽流感疫情不断发生,国内禽流感病毒污染面依然较大,加之随着候鸟迁徙,农村放养家禽与候鸟接触以及活禽市场可能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等因素,今冬明春我国内地等部分地区人禽流感商情发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协作,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人禽流感,SARS等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工作领导,依据《卫生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明确防控任务,狠抓重点环节,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县疾控中心要密切与农业、工商、质检、林业、教育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强化部门联运机制,应加强对活禽市场等重点场所的的卫生监管。

二、突出重点,强化监测及早、及早发现突发疫情

县疾控中心要加强县属各医疗卫生机构人禽流感监测和报告工作的指导和检查,要求各单位按照《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切实做好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及早发现流感活动活异常变化,密切监测病毒变异情况,各单位要加强不明原因肺火病例的监测、管理和排查,尤其是群体性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要切实做好相关信息报告工作。

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强化预检分诊制度,医务人员发现可疑病例,应当认真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特别是病死禽类接触史等,县疾控中心要及时对网络直报空发医疗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审核,发现可疑疫情要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整,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三、积极准备,及时应对,有效降低疫情危害 县疾控中心及各医疗机构做好人禽流感,SARS防控检测试剂、耗材、有效控病毒药物,消杀药械和防护用品的储备工作,明确调用程序,确保上述物资可及时有效地使用,各单位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学习,重点强化门诊医务人员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能力。

一旦发生疑似人禽流感、疑似SARS等疫情,各单位应按照相关预案和工作方案及时妥善应对立即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疑似病人送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救治,切实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县疾控中心要及时赶赴现场、会同农业、工商、质检、林业等部门共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追搜疫情来源等相关工作,有效采取隔离、消毒、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防止疫情扩散和降低疫情危害。

6.全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篇六

一、散养家禽在禽流感防控中的危害性

散养禽极易被许多外来的传染源传染而发病, 也容易把病传播给包括人在内的其他动物。尤甚在广大农村中散养家禽与其他家畜圈养在一起是很常见的, 这就很容易互相传播疫病。散养禽在村庄乱飞乱跑, 到处抛撒粪便和分泌物, 随雨水冲流或大风吹散四处, 给农村的环境 (场所、空气、水源) 造成严重污染, 严重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散养家禽一旦发病, 极容易在短期内形成区域内的疫病传播, 很快形成地区性疫情的扩散和流行。由于散养, 农民极易将病禽尸体乱抛乱扔, 造成地区土壤、环境、水源的严重污染, 使得某些禽病 (如新城疫、法氏囊炎、马立克病等) 在一些地区长年不断发生, 给当地的养禽业造成长期危胁。

二、当前农村散养家禽的防检疫现状

(一) 散养家禽防疫密度极低

由于农村绝大多数的养鸡户都是没有规模的散养户, 春天抓回几十只甚至上百只鸡苗, 秋后只剩下一二十只, 有的甚至一只不剩。他们对所养家禽从来不搞防疫, 认为防不防一个样, 能活几只养几只, 死光了来年再养, 形成广种薄收, 不计效益的无所谓态度。

(二) 相信社会游医搞防疫

近几年由于受社会游医的虚假宣传误导, 部分养鸡户往往用社会游医提供的一些过期或失效的疫苗给鸡防疫, 从而达不到防疫质量和效果。春天打了针, 秋后照发病, 导致农民对防疫接种不抱多大希望, 这也是一些散养农户不愿意为所养家禽防疫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自充兽医搞防疫

养殖量稍大些的农民和小型规模养殖户, 自己做防疫, 因为操作方法不够规范常常达不到免疫效果。

(四) 不按免疫程序防疫

一是一些稍有规模的养禽户, 凭个人多年的养殖经验作为防疫指导思想。二是少数基层防疫人员责任心不强, 弄虚作假, 技术操作不规范, 不按免疫程序防疫, 造成防疫密度低, 质量无保证。

(五) 散养禽检疫存在盲区

1. 产地检疫开展不力

在相当多的地区, 因为种种原因, 农村的散养禽从来不搞或几乎不搞产地检疫。农户将所养的家禽用小篮子一次提二三只到集市上出售, 检疫无人问津。许多地区的检疫部门没有开展对农户散养禽的产地检疫或集市检疫。

2. 农民缺乏检疫意识

现在大多数农民只知道养猪出售时才要经过兽医人员检疫, 因为没有产地检疫证收购者不敢收购 (害怕被查处) ;而对家禽则没有这方面的认识, 更多的人不懂得家禽出售也与生猪一样需要检疫, 可见对家禽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3. 活禽屠宰加工检疫存在漏洞

当前经常见到有些屠宰户将一口开水锅和一台脱毛机放到较偏僻的小街巷口, 接上电就开展活禽屠宰加工业务。

4. 逃检漏检现象严重

一是检疫申报制度形同虚设。当前在农村, 检疫申报制度的落实还存在很大差距, 有的地区在农村中还完全没有开展。因此, 养禽户什么时候卖鸡, 检疫人员根本不知道, 家禽产地检疫的开展率和受检率还很低。二是逃检漏检严重。目前交通工具比较发达, 一般小商小贩下乡收购鸡都是用摩托车或机动三轮车。他们往往事先联系好谁家卖鸡, 利用早晨和晚上上门收购, 禽的出栏交易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完成, 便趁黑偷运。检疫人员无法与这些小商小贩打“游击战”。因此, 在许多地区家禽收购逃检漏检现象是十分严重的。三是出售病死家禽现象普遍存在。在乡村, 一些养禽场或户主为了减少自身的经济损失, 偷偷将病禽或死禽低价卖给小贩, 有的地区长年形成较为隐蔽的病死禽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这种公然违背国家《动物防疫法》的违法行为, 给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造成极大隐患。

三、对策措施

(一) 实行家禽的免疫标志、免疫档案制度

1. 全面建立散养家禽的免疫档案制度

防疫人员对家禽每进行一次免疫接种时, 要进行防疫药品、疫苗批号、剂量、注射日期、防疫数量以及畜主名称、住址等填写, 由兽医和畜主同时签字后, 交给畜主保管。免疫档案一般应1户1册 (规模养禽场为每场1册) 。可有效地提高对农村散养禽的防疫密度, 从而提高整个农区家禽的防疫质量和防疫效果。

2. 积极建立防检疫追溯体系, 实行家禽的免疫标志

乡村兽医防疫人员在对农户所养家禽进行免疫接种的同时, 要佩带免疫脚环, 并按规定将有关防疫信息录入上报防疫信息库, 形成防检疫的追溯体系, 对于防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和烈性传染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加大对农民科学养畜、科学防疫的宣传教育培训

1.教育农民变散养为圈养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农民, 让农民明白散养的危害性和家禽圈养的好处, 必要时可通过一定的行政措施, 彻底改变农村家禽散养的传统习惯, 变散养为圈养。二是教育农民将不同畜禽按种分开圈养, 从而有效地切断畜禽间互相感染和传播疫病的途径。

2.教育农民及时将病死禽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病死禽的尸体是生前所患疫病病原体的最大储存者, 也是环境中最危险的传染源, 容易造成传染源人为的和动物性 (如散养犬的拖啃) 的移动, 造成病原体的扩散, 引起发病和传播。病死禽尸体的加工、销售极易造成病源的远距离扩散, 导致区域性疫病流行, 同时,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要教育说服农民及时把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农户家零星死亡的一两只病禽尸体, 最好的办法就是挖坑深埋。成批量的病死禽尸体的无害化处理, 应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人员或基层兽医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先焚烧后深埋的方法销毁处理。

(三) 加强对散养禽的防疫监管

1. 提高防疫密度、确保防疫质量

必须切实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行政领导作用, 通过宣传教育农民, 实现散养禽的圈养, 并积极主动配合免疫接种。另一方面, 要切实加强乡、村两级兽医防疫人员队伍建设, 保证基层防疫机构健全, 防疫经费及物资落实, 防疫员队伍稳定。从而确保防疫密度和质量。

2. 严格执行防疫技术操作规程, 实行有效统一的免疫程序

地、市级动物防疫部门在依照国家和省定的禽流感免疫程序基础上, 结合本地实际, 制定出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的禽流感免疫程序, 统一进行禽流感的免疫接种, 确保首免、二免日龄及补免工作三落实, 使禽群抗体产生快而整齐。以全面提高整个家禽群体的免疫水平。

3.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要进一步落实县、乡、村行政领导和业务部门主要领导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的目标责任管理制度。由政府和业务部门两条线, 分别层层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状。确保在农村, 防疫密度、免疫档案、产地检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和各项措施制度落到实处。

4. 加大对《畜牧法》和《动物防疫法》的宣传执法力度

上一篇:让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650字下一篇:人生的馨香作文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