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06-27

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9篇)

1.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

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

9、泉城 第2教时 总第 个教案 执教者:黄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泉城》,老师发现大家对文中的四字词语很感兴趣,谁来读读?

出示词语:

白浪翻滚 水声喧腾 虎啸狮吼 昼夜不息 秋雨潇潇 晶莹剔透 银花盛开 明珠散落

2.读了第一、二行的几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泉水?读了第三、四行呢?指名交流。

二、出示目标:

诵读课文,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感受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感悟:

1.指导学习学会方法 学习第5 自然段。

回忆: 济南的泉水如此的神奇和美丽,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哪些泉?【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泉 趵突泉】。让我们走进这些景点,伫立在潭边,去一饱眼福吧,(出示组图四大名泉)你们知道在这四大名泉中,哪个泉的名气是响中更响,响中最响呢?(板书:趵突泉)

学习任务:读读第五自然段,趵突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画出关键句子,读读。

自主阅读:学生轻声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出示第五自然段)交流展示:

a. 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谁来读读,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能用一个字说趵突泉的特点吗?(板书:大)(评价: 泉池真大呀!)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指名读,从他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一个字来概括趵突泉的特点)(板书:清)评价:真是清澈见底!如同三堆白雪(学生自由读读,指名读。从他的朗读中你又听出了什么?(美)评价:平地喷出三堆雪,洁白无瑕,这泉真美呀!)

b. 除了大、清、美,这泉水啊还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视频)

课文第五自然段中哪句话描写了我们看到的画面?(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评价:

1、你读出了泉水的粗。

2、你把泉水流动的声音读得那么优美,老师都陶醉在其中。)这句话中哪个字写出泉水的活力?(冒)指名读这一句(评价:你这股泉水可真是生机勃勃呀!)

c. 趵突泉(大、清、美、充满活力)难怪会名列七十二泉之首!相传康熙帝南巡时,见过它,在尝过它的甘甜之后,特地赐名为“天下第一泉”。让我们再次来领略天下第一泉的魅力吧!(齐读第五段)(回顾刚才我们游趵突泉时,先初读了课文(读),然后划出了关键句子(划),再从中感悟泉水的特点(悟),最后有感情地再次朗读,感受泉水的美(读)。我们采用了(读----划---悟——读)(出示幻灯片)的方法,一起领略了趵突泉的风采,可算大饱眼福了。2.自主学习深入文本

学习第2—4 自然段。过渡:现在我们学以致用,用刚才的方法来学习二至四自然段。(1)出示

学习任务:轻声阅读二至四自然段,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泉多读几遍,想一想: 泉在什么位臵? 泉水有什么特点? 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体会到? 在上面圈圈划划。(在学习任务的上面,出示学习方法,做成幻灯)3.集体交流 体会感悟

(1)展示交流:(出示:三个泉的图片)你喜欢哪个泉? 这个泉在哪

儿? 有什么特点 ? 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 珍珠泉

1、体会珍珠泉的神奇。想一想:

①珍珠泉在什么地方? ②在这句中找找哪个词写出了珍珠泉的特点? 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珠串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用这段中一个词语表现出珠串得变化特点?)

出示: 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第一个问题: 珍珠泉在泉城路北 第二个问题:(板书:神奇)

A 读句子,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珍珠泉的神奇?

B(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珠串一会儿聚在一起,仿佛是一颗大明珠;有时又分散开,仿佛珠串落了满地; 有时又断断续续,有时上升得很慢,有时则快,真是变化多端啊。

指导朗读(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如果生不会读,那么老师范读,再让学生仿读)神奇就神奇在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谁来展现珍珠泉的神奇,读出它的变化多端?(评价:你口中的珍珠泉真是形态各异,变化多端。)

C写到这儿,作者仍觉意犹未尽,“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这里面有一个字用得非常形象,谁能告诉我是哪一个字?(拎)(要变成红字)多么富有生命力呀!谁愿意来做做拎的动作?

拎高一点,速度快一些,再来一遍。

D神奇在拎,一个“拎” 字给泉水赋予了生命力,再在第二自然段中找找还有哪个字也让我们感觉到泉水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涌)“涌”和“冒”有什么不同?(“涌”是指泉水争先恐后地往上挤,写出了泉水的生机勃勃;“冒”指泉水多而缓,并高出泉池的水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泉水勃勃的生机。(出示幻灯:涌和冒的图片,并在旁边写上带有涌和冒的句子,来让学生区分)

E这一涌,涌出了串串珍珠,那珠串――(引读)难怪此泉叫珍珠泉,果然名副其实。

过渡: 古人曾用“百尺珠帘水面铺” 来形容珍珠泉,其实还有两大

泉也很有特色。

五龙潭:(出示图片,并带有第三段的文字)①读读描写五龙潭的段落,从你划到的关键词中,这个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泉多)

②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的(汇注)“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是怎样的情形?(请看幻灯)(师描述:五处泉水从不同的地方汇合在一起,这就是汇注。五龙潭也因此而得名。)谁能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把五龙潭的特点读出来呢?

黑虎泉: 你了解了它的源头(它的源头也很特别)!A、(出示图片)你看,这泉口像什么(老虎的头),泉水不断地从老虎口中喷吐而出(出示词: 喷吐),从喷吐一词让你感受到泉水怎样?(很急,流势很猛)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水声喧腾)(板书:水声喧腾)(读词)你会用第一自然段学过的词语说说黑虎泉的水声吗?(虎啸狮吼。)泉水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出,水声喧哗,水势凶猛,如同虎啸狮吼。如果说珍珠泉如同秀丽的女子,拥有千姿百态的珍珠饰品,那黑虎泉就如同一个健壮的男子汉,有用不完的活力。

B、请你把黑虎泉的声势给读出来!(读第四段)指名读,(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黑虎泉的滔滔泉水声)男生读 4.当小导游 积累内化

我们兴致勃勃的游览了四处名泉,现在请同学们当一回导游,带各位游客去几处泉水处游览一下,指名选择一处来介绍,介绍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1.泉水的位臵说清楚。2.将泉水的特点描述出来。3.可以用书上的原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小组内一人介绍,其他三人可以扮演游客,给出恰当的意见。试试看!

相机出示视频或者图片。

三、总结课文:

听了这些小导游的介绍肯定会吸引更多的游客,难怪人们都说(齐读最后一段)。以后同学们有机会去“泉城”济南,千万不要错过了这四大名泉哦!

四、检测完善

课内:《补》第一题 课外: 1.背诵课文。

2.模仿课文的描写方式,抓住位臵和特点,用一段话介绍校园内的一处景点。如文化长廊、草坪、花坛等。

板书:

9.泉城 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潭 趵突泉

天下闻名 神奇 泉多 水声喧腾 大、清、美

2.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一文, 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 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这篇文章用长短一致, 节奏整齐, 对仗工整的排比句, 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用一组长短不一, 节奏跳跃, 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 感叹时光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 不但具有音乐的美感, 而且显得典雅朴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 要珍惜时间, 不能碌碌无为。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领悟作者描写细腻、采用恰当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抓住重点句子,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 要珍惜时间, 不能碌碌无为。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领悟作者细致描写、采用恰当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 了解了课文作者朱自清,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匆匆》, 走近朱自清, 去欣赏、品味、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

1.指名读生字、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自主学习, 引导感悟

默读课文, 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勾画下来, 并在旁边标注你的感受体会。学生小组及全班交流。 (教师按照预设相机用课件出示重点句并引导学生感悟) 。

(一) 课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 这句话作者用了几个追问?

为什么这样写? (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2. 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

(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

3. 请你反复读两遍, 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二)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 读句子, 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 泪潸潸”?你知道“八千多个日子”是作者的哪些日子吗?

2. 从“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 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用这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 从这些词语和句子中, 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教师范读, 再指导学生读, 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三)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 读句子, 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 这段描述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 (1) 作者使用了排比句, 把时间拟人化, “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很快从身边“溜走”。 (2) 作者通过生活中“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具体细节赋予时间以生命, 生动具体地描写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3. 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毫不注意中消逝的吗?

4. 有感情地读这段话, 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四) 出示句子:“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 在这一段话中, 作者有几次追问? (六次) 有几次做出了回答? (两次)

2. 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才是没有虚度, 才算是没有白白地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 (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 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3. 出示朱自清资料, 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一遭? (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4.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学习写法, 读写结合

1.《匆匆》这篇佳作影响了几代人。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利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小事, 生动地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具体化, 有极为丰富的感情色彩。宜师生共同总结。)

2.朱自清先生感觉时间步履匆匆, 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 同学们, 你们的时间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 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 赋予时间生命, 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

3.学生自由仿写。

4.学生写完后, 朗读交流, 师生及时评价。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1.古今中外, 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学生组内及班上交流。)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 学生朗读。同时朗读课后“阅读链接”《明日歌》。

3.思考:文章第1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 杨柳枯了还青, 桃花谢了还开, 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 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 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 (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 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 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 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 一样的一去不复返。) 那么, 我们该怎样做呢?

4.小结:同学们, 时光匆匆而逝,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 未来的时日, 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3.《学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课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要把学法的指导与语文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语文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个思考的过程,学与思是相互融合的,让我们的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受语言的精妙,在有趣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韵味。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让孩子喜欢的。

教学目的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默读课文,了解默读的方法,初步掌握默读的技巧,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背诵课文,学会把心中的感受通过声音、表情形象地表达出来;积累句式和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一、精读头尾,制造悬念

1.昨天,老师带大家学习了《学棋》这篇课文,谁能给大家简单地说说故事的大概意思。(可稍做提醒:开始怎样,那后来呢?)

边交流边板书:

一个学生 另一个学生

出色的棋手 没有多大长进

2.老师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写了出来(出示第一段和最后段),大家读读。老师有个要求:边读边想,读出你的感受。

自由读。

指名读第一段,有不懂之处吗?

“能手”是什么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太多了!(出示表格)

秋是下围棋的能手,所以远近闻名,这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来,再读读这一段,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

3.正因为如此,(引读第二段的第一句)

4.可结果呢?(引读第三段)

出色的棋手,也叫________,成了这样的人,心里________。

再读一读。

那另一个学生呢?成了这样的人,心里________。

再读读这句。

就这样边读边想,读书就成了享受,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故事的大意。这次没有老师提醒,相信这次会读得更好!

5.读到这儿,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酝酿问题、交流问题并归纳问题:为什么两位学生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设计意图:学始于疑,同样的学习产生不同的效果,孩子心中的疑问自然而然地产生,同时,这些问题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设计,就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教材本身上来,对孩子学好语文的信心起了很大的帮助。】

二、重点突破,掌握学法

1.这问题第二段已告诉我们了。打开书本,自读第二段,不过,老师提个要求:

出示:默读课文

什么叫默读?据学生交流出示相关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2.默读后交流: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边板书:

专心致志也叫

走神________也叫________

3.我们先来看看专心致志学下棋的学生吧!学生把书合拢,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要求默读:边读边在脑中想象,想想这位学生学棋的样子,好吗?

想好了吗?谁愿意读一读,读出你的想象!

指名读。

我看见了,多认真的孩子呀!

他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

他还可能:他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可多啦!

走路时,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多舒服啊!

________,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

是呀!你看他不明白的地方,还有问上几句。

来,一起来在脑中记一记,记住这位认真的好孩子。

面对这样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什么吗?

4.那另一个孩子呢?这一次小朋友还是默读,边读边在脑中想想,行吗?

(巡视时,相机提示:瞧,他的表情在告诉别人,他看到了________!他的眼睛会说话)

大家一起读,把你看到的画面通过声音告诉大家吧!

对不起,打断一下:你看到美丽的天鹅飞来,会是怎样的心情?再试一试。

人总犯错,错了就改才有进步,可那人——这种人你对他有什么看法?来,再试试!

就这样,边读边想象画面,就把不认真孩子的形象记下来。咱们再来想一遍,这次老师不提醒,有信心读好吗?

如果你是那位老师,想对他说什么吗?

【设计意图:默读课文这个要求是第一次出现,因此,既要让孩子明白默读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技巧。技巧只能在应用中学会,通过两种画面的想象、体会,孩子就能初步掌握默读这一技巧。】

三、扩展延伸,积累句子

1.来!吸取他的教训,记住他的优点,边读边想,把文章美美地享受一次吧!

2.后来,那位没有多大长进的孩子长大了,也有了一个儿子。一天,他送他的儿子去学校了,他反复地叮嘱孩子:儿子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也想送他几句话。(即练习六中的“读读背背”)

出示: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生读读、背背。

4.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四

文家小学 宋环

一、说教材

《泉城》是新课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发现美、感悟美”,描绘的是祖国山河的自然风光,《泉城》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展现了一幅泉水淙淙,诗情画意的意象。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1自然段总写济南泉的多和美,2-5自然段,结构相似——先介绍各泉的地理位置,再抓住其特点,名字由来进行介绍。第6自然段略写了泉城名字的由来。本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景美”信息的同时彰显了作者精确用词、行文有方的言语秘妙,是学生阅读、积累言语的典范之作。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我们认为应引导学生进行学法上的迁移,将本篇课文作为人教版第五组课文的一篇延伸精品,从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的位置和特点并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

3.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和作者对奇丽景观的赞叹和热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预设教学重点是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激发学生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则是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析,了解四大名泉特点,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

三、说教法学法

对于这篇文章,学生读懂内容不难,但把优美、精炼的语言转化成画面就有一些难度了。所以进行这类文章教学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采取引导法,把时间充分地还给学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通过自行体会优美的句子,填写阅读表,互动交流等言语实践,积累语言,习得方法,从而感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让学生在下次学到类似文章的时候能驾轻就熟!

四、说教学过程。

在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我这样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因为这篇课文四字成语比较多,所以我先出示第一课时的四字词语,读词语复习导入。接着,我用优美的图片导入四大名泉的学习。

(二)精读感悟、欣赏趵突泉

1.自主学习,深入文本。

学习的本身需要在自我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动手动脑,深入文本,然后与同桌交流。2.集体交流,体会感悟。

(三)发挥主体作用,引导自读感悟。

根据学习趵突泉的方法学习小组合作欣赏其它三大名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教学第二至五自然段时,教师在讲解第二自然段后,我将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以小组为单位,自读感悟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同学之间汇报交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析描写泉水的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语言的精妙。

(四)、指导反思、总结延伸

在讲解四大名泉相关内容的时候,单凭文字或者书本插图让学生去理解,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而用图片呈现的时候,学生明显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自然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加到位了。课文中有许多美好的词句,让学生读读背背,有助于他们进行知识的积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总分总的写作方式。在具体写景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可以模仿课文,从景物的位置说开去,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描写。

五、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让学生一课一得,或一课几得,把阅读和品味语言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1、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到了小学的中高段了,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书中重要的地方或新字词下面画横线,在关键词语在下边加点,在精彩的语句下画圈等等。在教学本课时,除了这些,我结合文本特点,让学生在回顾词语时就要求能通过读词体会到画面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还利用本单元的文本够段方式,让学生结合课文思考文章的结构,梳理文章的文脉,边学边小结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感受到学会学习的成功喜悦。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学习抓关键词句,反复吟读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并通过赛读、对比读、分层读体会济南泉水的多和变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为什么能将泉水写得这样美?学生能在文段中找到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出这样写的好处。由于后面的文段构段方法一样,因此,教学时我抓住珍珠泉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利用导游卡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与同伴互助学习,合作完成提卡,最后交流汇报,总结学习方法。学完珍珠泉放手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小组合作完成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导游卡,并利用导游卡开展“说一说”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

2、注重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

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孩子语感的重要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坚持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教学中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指导读:通过找到重点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想象,读出美感,读出变化,读出自己的独

特感受。等读好了每一句,再引导学生读段。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默读、轻声读、老师范读,学生在领会的基础上自由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诵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配乐朗诵,体会诵读带来的愉悦,在诵读中感受到泉水之多、之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本节课不足:

在教学中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其中有几处细节,还需要好好反思和改进。第一,对于时间的把握,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读读得不够,孩子们还想读,可是时间已不允许。要是能在分析时少用一点时间,留出时间给孩子们读就更好了。第二,在教学珍珠泉时,要求学生先自读第二小节找出珍珠泉的特点,孩子们对这问题有点蒙。这问题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太理想化。我想要在抓住重点词句上再下点功夫,多利用图片让学生感受珍珠泉的神奇,在读句时,抓住重点字词反复推敲,我想效果就会更好。

5.9、泉城(第一课时)教案 篇五

黄婷 2014.11.27 学科和年级: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材简解

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课文,介绍了泉城最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济南的泉多而且美。第二段(第2-5自然段)是全文重点,其中4个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描绘泉的特点。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多”;黑虎泉的“喧腾”;趵突泉的“大”、“清”、“美”。作者的描绘生动而详细,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第三段(第6自然段)写泉城名字的由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

2、感悟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赞叹和热爱,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生活相结合的特点。

设计思路

由谈话导入到初读课文,先引导学生借助生字注音,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学生字,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最后逐段指导学生读课文,初步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品味第一自然段,通过文本和课件想象泉水喷涌的种种形态和声音,感受作者描绘的真切细致,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味。整个教学的过程要如同泉水一样晶莹剔透,清晰可见,教学过程做到重点分明,层层递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谁来读读它?谁来写写它?左右结构的字在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齐在古代指的是山东境内,三点水顾名思义说明这地方水多。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泉城济南游一游。(板书:泉城)读完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旅游之前啊我们先来扫清生字障碍,谁来读?开火车读。

师:字都会写、会读了,那课文写了什么呢?那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济南的泉水?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生:“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师:为什么说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呢?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同学们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不动笔墨,不读书)

三、精讲课文,体会特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有了想法以后,用姿势告诉老师。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体会泉多(板书:多)师:除了多,泉城还有哪些奇妙之处? 生:“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

师:读的像花儿一样美,说说你对白浪翻滚的理解。如果没有字典,还有什么好方法理解词义?(雪白的浪花打在岩石上又翻腾回去)

师:你在哪儿见过白浪翻滚?(大海PPT)从白浪翻滚中你体会到这泉水怎样?(大、有气势)

师:(PPT)洁白的浪花上下滚动,不断地翻腾,多有气势呀!我们边读,边欣赏。

师:泉水还有哪些形态呢?读得很有味道,那你又见过晶莹剔透的东西吗?(露珠、钻石、水晶、雨滴、水珠„)我们来瞧瞧,PPT,你又从晶莹剔透中体会到这泉是怎样的?(透明的,细腻的,纯净的„)

师:这泉水真是形态各异,大家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遍。

除了这形态美,如果你闭眼倾听,泉声也带给大家别样的感受。还有谁没发言?你来读。

“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师:你的声音虽大,但没有威慑力。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听完什么感受?(害怕)“虎啸狮吼”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谁再来试读下?

师:这声音洪大,如同—(个别读)(虎啸狮吼)

师:有的声音还很小呢,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秋雨潇潇)欣赏完了虎啸狮吼,我们也来听听秋雨潇潇。

师:看着大家陶醉的表情,老师知道大家已经感受了泉水声音的低细,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师:现在请大家闭着眼睛想象一下,来到泉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师: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泉多、泉美)

师:让我们带着所有的感受再来美美地读一遍。(板书:美)读过几遍以后谁会背?一起背。

四、迁移运用,仿写段式

会读、会背、还要会写,作者是如何把泉城写得这么美呢?让我们模仿这一段的方法,用上比喻、排比的方法,介绍一处你喜欢的景色。(课件出示填空): 说到_________,自然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品味了第一自然段,感受了济南泉水的多、美,所以说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称济南为泉城。(板书:!)

板书设计:

9、泉城

6.白鹭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3、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理解把握主题。

2、梳理写作线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课文朗读

1、学习生字

隽永juàn 绮丽qǐ 睿智ruì 蓑毛suō 喙huì

铿锵kēng qiāng 鸿鹄hóng hú 寥廓liáo kuò

黛色dài 嵌入qiàn 嗜好shì 淳厚chún

恬淡tián 清澄chéng

2、配乐朗读(古筝:高山流水)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五、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

清晨望哨图

黄昏低飞图。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七、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白鹭)

2.听写词语,订正。

精巧 色素 配合 身段 生硬 寻常 常见

忘却 流线型 结构 青色 清晨 安稳 悠然

黄昏 恩惠 美中不足 散文诗

3.抽查背诵。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

①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

②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③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

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图画美)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板书:悠然美)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板书设计】

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外形美

白鹭(精巧的诗) 身段美:流线型结构、

长喙、脚 (韵在骨子里的散

图画美---清田独钓图 文诗)---喜爱

悠然美---清晨望哨图 赞美

清澄美---黄昏低飞图

安全小贴士:

7.《九色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 会用“竟然”造句。

3.感受九色鹿的善良、勇敢以及调达的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形象特点, 明白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 品味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1.导读想象, 感受九色鹿平静美好的生活

(1) 同学们, 九色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根据回答, 出示句子:“它双角洁白如雪, 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 漂亮极了, 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师:这也正是九色鹿名字的由来。美丽的九色鹿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同学们快速到文中去找一找, 课文中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九色鹿的生活环境?

(2) 交流:

“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 有一只鹿。”

“山林之中, 春光明媚。九色鹿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

作者用不多的笔墨来写, 却让我们感受到九色鹿生活在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山林中。

(3) 在这清新怡人的环境中, 九色鹿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想象一下。

山林中, ________。每天清晨, 九色鹿________。它有时________, 有时________。累了, ________, 渴了________。每一天, 九色鹿都生活得那么________。

(4) 过渡:

美丽的九色鹿在山林中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 然而,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却使平静的日子风云突变。

2.精读品味, 感受九色鹿美好的人物形象

(1) 整体把握, 理清线索

是一件什么事打破了原先平静的生活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2到9小节,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根据交流, 板书故事线索:

救调达, 不求回报——被出卖, 惊醒美梦——勇抗争, 怒斥小人

(2) 品词析句, 感受形象

(1) 明确要求

故事中的九色鹿救调达, 后来又被调达出卖, 身处险境, 临危不惧, 勇敢地揭露调达的丑恶嘴脸,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找出文中描写九色鹿的语言、动作的句子, 读一读, 品一品, 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九色鹿有着怎样的品质?

投影出示以上阅读要求。

(2) 自主阅读

学生根据阅读要求, 自主阅读文本, 潜心会文, 在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中, 感受九色鹿的形象特征。

(3) 交流感受

出示重点句:

a.“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 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立即:没有丝毫犹豫, 什么也没有想。

纵身:猛力使身体向上或向前跳离原地。

联系前文中的“汹涌的波涛”, 体会九色鹿的奋不顾身, 救人心切。

师:看到有人落水, 九色鹿立即奋不顾身跳入汹涌的河中, 救出落水者。你想怎么夸一夸它?

九色鹿, 你真________! (勇敢、善良)

九色鹿, 你真是个________! (见义勇为的人)

指导朗读文句, 读出赞赏、敬佩的语气。

b.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 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 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从九色鹿的语言中体会到九色鹿救调达不要任何回报。

它唯一的要求是:不向任何人泄露它的住处。为什么?

师:九色鹿不希望自己平静的生活被打扰。然而, 天有不测风云, 九色鹿怎么也想不到, 自己好心救人, 却无端引来杀身之祸。这天, 九色鹿从梦中惊醒, 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 无法脱身。当它看见调达站在国王身边时, 它全明白了。它明白了什么?

交流:

它明白了, 是调达恩将仇报, 出卖了它。

它明白了, 是调达见利忘义, 不守信用, 向国王告密。

它明白了, 是调达背信弃义, 使自己遭受飞来横祸。

板书:恩将仇报、见利忘义、背信弃义

联系故事内容, 说说这几个成语的意思。

恩将仇报:调达不但没有报答恩人的救命之恩, 反而________。

见利忘义:利, 重金悬赏;义, 对恩人的承诺。

背信弃义:“背弃”的是什么?联系第5小节, 对比理解调达的不讲信用, 说话不算话。

师:恩将仇报的调达见利忘义、背信弃义, 这样的人真是________!

(无耻小人、卑鄙无耻、灵魂肮脏的小人)

师:看到自己居然遭受如此无耻小人的陷害, 九色鹿顾不得自己身处险境, 愤怒地斥责道—— (引读九色鹿的语言)

c.九色鹿从梦中惊醒, 发现……再一看, 调达正站在国王身边。九色鹿非常气愤, 指着调达说:“陛下, 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 在快要淹死时, 被我救了。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 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 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分析这段话有两层意思:

揭露调达背信弃义的丑恶嘴脸, 指责国王跟无耻小人一起残害无辜。

“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 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

“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 谁知他见利忘义!”

出示以上两句话, 引导学生体会, “竟然”在句子中起表达九色鹿强烈感情的作用, 让学生用“竟然”说话。

提醒注意:竟然, 表示事实与预想是相反的。

指导朗读九色鹿的这段话。九色鹿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

“九色鹿从梦中惊醒, 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 无法脱身。”

体会九色鹿身处险境, 勇敢、镇定、临危不惧的品质。

3.拓展升华, 感悟《九色鹿》一文蕴含的道理

(1) 指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国王非常惭愧。”联系课文想想, 国王为什么惭愧?

他不该听从王妃的要求, 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

他不该听信调达这种小人的话, 前往捕捉九色鹿。

国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作出了公正的判决——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2) 从此, 九色鹿又________。

(3) 同学们, 九色鹿的故事出自《佛经》, 并被绘于敦煌壁画中。大家想想, 这个故事用这种特殊的形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 是想告诉人们什么呢?

拿出笔来, 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4) 老师送给你们一些名言警句, 让我们一起来读。

人无信则不立。

言必信, 行必果。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火心要空, 人心要实。

黄金失去可再得, 名誉失去难挽回。

4.布置作业

(1) 抄写并背诵5句名言警句。

(2) 熟读课文, 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

8.《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八

1. (板书课题)——水,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马朝虎到缺水严重的村子里看一看。齐读第1自然段。

2. 你从一系列的数字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苦)

3. 默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呢?(雨天洗澡的痛快,一勺水解暑的快乐。板书——乐)

4. 针对板书,自由质疑。在这样严重缺水的村子,人们生活是多么的艰苦,而文章花大量的笔墨写了有水之乐,到底是苦还是乐,为什么这样写呢?

【设计意图】课堂一开始创设矛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 关注过程,解决问题

1. 默读课文2~6自然段,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把对你触动最深的语句找出来,认真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上一两句内心感受。(学生自主阅读并批注)

2. 体会缺水之苦

(1) 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2) 那把钥匙象征着权威、幸福……

(3) 风干的感觉、晒干的狗尾巴草。

(4) 在这种极度缺水的情况下,怪不得母亲会说:“你们真是饿坏了!”“饿”的仅仅是弟兄四人吗? 从这些语句中体会缺水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指导感情朗读。

3. 体会有水之乐

(1) 雨天洗澡乐

① (出示:“只有在……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仔细读读这段文字,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所以作者说: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③ 同学们,多少双期盼的眼睛,多少个期盼的日子,人们凝望天空,祈求天公作美,普降甘霖,可是多少次,让我们失望难过。终于,一声炸雷,雨哗哗而下,我们都——(学生想象) 因为,“只有在下雨……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④ 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痛快洗澡的行列中去吧!(出示第2自然段:先是……然后……)你觉得此时大家的心情怎样?你认为,这时大家感受到的幸福是什么?

⑤ 教师小结:久旱逢甘霖,真是酣畅淋漓。我们生活中平平常常的水,却成了村里人幸福的源泉。(读第2自然段,感受下雨天洗澡的痛快)

(2) 感受夏天一勺水之乐

① 一勺水的快乐就从“母亲轻轻一笑,从……打开了水窖”开始。

② (出示第4自然段:一缕……“啊啊”大叫起来。)读文,如果你就是四兄弟中的一员,你从这一句话中,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

③ 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来慢慢分享这一勺水带来的快乐。(课件分行映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润滑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配乐朗诵小诗。你认为这里的幸福是什么?

④ 连读3~5自然段,还感受到了什么?

4. 有苦有乐——明写乐,实则以乐衬苦

(1) 雨天洗澡多么舒服痛快!这可是一等再等,难得倾泻的雨啊。这段文字把雨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幸福充分地表达出来了,而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在这短暂的快乐之前,是什么?在这短暂的快乐之后,又是什么?得水之乐,更衬出了缺水之苦。怪不得文中会说:“水,成了村里最珍贵的东西。”“下雨天,是村里人最期盼的日子。”母亲会说:“你们真是饿坏了。”

(2) 一勺水,四个人,人多水少,可幸福不减,怪不得母亲说……一勺水,四个人,人多水少,幸福的短暂,不正告诉我们等待的苦吗?

(3) 缺水给村里带来了苦,文中生动描述了有水之乐,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快乐,就愈能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之苦,愈是写一勺水洗浴之乐,愈能反衬出无水补充时身体缺水时的苦。在乐中包含着缺水的苦涩,更让人体会到水的珍贵。

5. 看似苦,实则乐,这是一种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1) 本文以孩子的口吻记述,通篇洋溢着快乐的氛围。

(2) 村里人长期生活在这里,已经习惯了缺水的生活,一场雨、一勺水给大家带来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3) 点拨: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能如此快乐地生活,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在生活中遇到困境就要像村里人一样,乐观积极地面对。)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阅读后产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答案是开放的,从不统一的答案中最后也形成了一些看法,文章中既体会到了苦,也享受到了乐,更多的是洋溢着的在艰苦环境中快乐生活的乐观精神,这不正是一种人生观的体现吗?

三、 适度拓展,总结提升

1. (出示课件——图片及资料:全国共有669个城市,400个城市缺水,110个严重缺水。特别是在辽阔的西部,还有近千万的母亲在与严重缺水苦苦搏斗,他们在想水、盼水、哭水、梦水,向五湖四海唤水。孩子们上不起学,为了水,从小就加入了取水的行列。为了水,有多少人仍在艰难地跋涉。可喜的是,“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在2000年正式启动,解决了数以万计的灾民饮水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2. 读了课文,看了图片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呢?

【设计意图】拓展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图片资料,把课文内容与当今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生活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长江下游的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严重缺水的地方很多,绝不仅仅是课文中的这一个村子。从课文延伸到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会关心生活,提高节水意识。

四、 强化意识,有效练习

1. 你能为节约用水设计精彩的广告语吗?(发小纸条)

广而告之:

2. 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水资源的小报,报头自拟,内容自由选择:可以介绍水资源的现状;也可以谈谈如何节水;形式多样:可以剪报,也可以摘抄,更鼓励原创文章;体裁鼓励多样,除说明性文字外还可以有诗歌、散文、读后感等。一周后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迁移运用,练习表达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设计公益广告强化节水意识,练习表达。小组合作制作小报,引导学生去搜集、阅讀更多的水资源资料,围绕节水主题,课内延伸课外,引领学生在更广阔的阅读实践中合作探究,迁移运用,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9.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两行词串

2会写红花水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后两行词串

2、会写火、山、木、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两行词串

1、导语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游玩了————公园(教师手指黑板引导学生齐说)

2、复习前两行词串的读音

(1) 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哪个小朋友能上来指着图画说给其他小朋友听?

指名2—3个学生回答

(提示句式:来到公园,我看见了——————)

(2) 你们喜欢这些美景吗?

就请小朋友带着喜欢的心情把前两行词串读一读、

3复习生字:小、红、花、水

(1) 过渡:公园美景大家记得不错,那四个生字还记得吗?

(2) 打开公园游览图(一张画着课文插图的纸,在景物与游乐项目的旁边有一个空格前两行学过的词语除“小红花水”外出示在空格中),看看图上景色的名称写完整了吗?

如果没有你们能互相合作把它补充完整吗?

(3) 写的时候注意笔顺、笔画

(4) 小朋友写得真不错,看来上节课你们学得很扎实, 我们一起来表扬自己、

二、新授后两行词串

1、过渡:其实,公园里不但景色美丽,还有很好玩的儿童乐园呢、你们想去玩一玩吗?

好,老师答应你们,只不过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要把这些游乐项目的名称说准确,行吗?

2、新授后两行词串的读音

(1)在儿童乐园里,你看见了哪些游乐项目?谁能上来指着图画告诉大家?

(2)老师发现有两个游乐项目的名称很难念,你们能把它念准确吗?

师:(拿下“转椅”或“荡船”词卡)谁已经认识了?

生:我已经认识它了,它叫“荡船”。

师:你能做小老师领着大家拼读吗?

生:d—ang 荡,ch—u—an 船。

师:船是一个什么音节?

生:三拼音节。

师:读三拼音节时要注意什么?

生:声轻介快韵母响。

师:请小朋友牢记这个拼读规则,再把船拼一拼。

(指名开火车拼读)

(以此法学习其余五个词语)

(3)去掉拼音后,小朋友还会认得刚刚结识的那些好朋友吗?

(开火车读不带拼音的词卡)

(4)看来,小朋友的确认识这些新朋友了,看,这些新朋友正排着队等我们呢,我们一起

来读一读。

3.巩固后两行词串的读音

(1)好玩的东西这么多,你最喜欢玩什么呢?

请小朋友打开公园游览图,拿出小照片,把它放在你最喜欢的游乐项目上,然后告诉你的同桌:你最喜欢——————,你是怎么玩的,玩的时候感觉如何?

(2)哪个小朋友能把自己的照片带上来告诉其他小朋友呢?

(3)老师觉得小朋友真幸福,有这么多的游乐项目供你选择,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山区有许多小朋友连公园也没去过,更别说游乐项目了,你们愿意把这些好玩的东西介绍给他们吗?打开公园游览图,拿出剪刀,胶水,及词条把图上游乐项目的名称标好。

(4)山区的小朋友如果看见了这幅公园游览图后,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5)公园又美丽又好玩,我们再一起把课文读一读

4课内延伸

(1)过渡:读得真好啊,你们愿意到公园去玩吗?

(2)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找到好朋友一起玩,还可以上来跟老师一起玩。

录音机里播放欢乐的音乐,老师领着几个学生在上面玩,其余学生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按照后两行词串的顺序模拟玩时的动作,一边玩一边说:“转移转转转(小朋友手拉手转圈),小火车呜呜开(一串小朋友排成队作小火车),注意我们快要钻山洞了(两个小朋友手拉手做山洞,其于小朋友作火车开过去),钻出了山洞玩滑梯(用手势表示),一滑滑到荡船边(两个小朋友手拉手荡过来荡过去)骑上小木马,小木马驾驾驾。”

(音乐停,老师说:“小朋友,玩累了吧,回位子休息。”)

(3)小朋友,公园好玩吗?想到真的公园去玩吗?

那老师答应你们,可是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如果小朋友能把这四个字写好的话,老师就一定带你到真的公园去玩。

三.识字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火”

(1)指名开火车读

(2)这个字经常和那些字交朋友成为词语?

指名学生给“火”字扩词

(3)这个字的笔画中有我们没有学过的吗?

没有

那谁能说说这个字的笔顺?

如果学生说对则加以表扬并让其他小朋友跟他说笔顺。

学生开火车书空并唱说笔顺

(4)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边写边说清楚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在书上描红,老师巡回指导

2.出示生字卡片“山”,“木”,“马”,教学方法如上。

[课堂教学思路]

上一篇:培训保险体会下一篇:大学教师的辞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