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注意的问题

2024-09-25

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注意的问题(精选8篇)

1.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注意的问题 篇一

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应注意的问题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繁荣了文化市场。但是,在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个人调查研究,系统分析了当前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引起人们注意,促进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组织;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康社会建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渐重视精神文化的需求,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和标准也不断提高,在全国各地区也逐渐出现了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公民广泛参与,引起了巨大反响。但是,在开展过程中,发现部分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由于准备不足、缺乏相应的应急预案、管理不到位等,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个人调查研究,系统分析了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指出了在开展这些大型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促进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

一、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性质和特点

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是组织者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本地区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与一般的群众文化活动相比,其活动规模比较大,资金投入比较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我们需要注意:首先,它是群众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其目的是要满足广大群众文化的需要,活动必须要根据大众的意愿和喜好进行相应的安排。其次,它是服务性的。无论什么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它们都是公益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群众。如果带有其他经济利益或者其他目的而开展的文化活动,就不能属于群众文化活动的范围。最后,它是自愿性的。群众文化活动都是群众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参加,如果不是自愿,就失去了意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强

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开展每次活动都是围绕着某个目的或者主题来展开,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对组织者而言,开展活动必须要主题鲜明。

2.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因为每次大型活动都会通过网络、电视等传媒广泛宣传,参加活动的公众也会在各种场合广泛传播,组织者必须要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力,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3.规模大,资金投入多

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规模大,资金投入多。组织一次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些资金,有些是财政拨款;有的是企业赞助;有的是公益组织等机构的支持,拥有这些大量资金,才能办成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二、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

目前,各级政府为了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往往会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把这种活动作为一种导向性的活动,以此来达到建设文化强市、促进文化发展大发展大繁荣的目的,其往往会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宣传工作的总体部署当中,也是对各级政府评比的主要依据,因此,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在思想上、行动上予以重视,加强相关人员的协同配合,确保这些活动的正常开展。

2.要凸显活动主题,突出活动特色

大型群众活动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凸显活动主题,突出活动特色,达到最终目的。这就要求地方相关单位在上级总体安排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客观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模式,不应只注重“量”的增加,还要注重“质”的提高,形成一整套高效地运作模式,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要实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活动策略,与时代相结合,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地区发展。

3.考虑全面细致

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规模比较大,容易出现差错,我们必须要考虑细致全面。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策划时,既要考虑到本次活动的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又要考虑到活动场地的安排和布置,活动人员的分工负责,还要考虑到举办活动时的天气情况,活动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预期参加活动人数情况等等,如拔河比赛、合唱比赛等活动,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此外,还要考虑到节目主持人、内容、人员安排、领导要求、座位等方面,也要细致全面考虑,多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形成一整套运行方案。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型活动参与活动人数比较多,比喻高度重视安保工作,维护活动秩序,防止出现差错。

4.注重文化活动人才的培养,创新群众文化活动

我们也要注重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根据相关部门的实际情况,组织安排文化馆长、编导人员等,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举办相应的文艺创作培训班,培养文化活动人才,并鼓励他们深入各行各业进行帮助和指导,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地方特色节目,繁荣地方文化市场,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三、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繁荣地方文化市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这些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由于经验不足、考虑不周密等,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活动,在培养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对每次活动进行细致准备,促进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健康发展,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健.浅析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J].大众文艺.,(6):9.

[2]崔勇.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性质特点及组织办法[J].群文天地.,(20):40.

2.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注意的问题 篇二

在当前的形势下, 建安企业尤其是中小建安企业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持续健康的推进Q C活动的开展, 并与其他管理模式和手段进行兼容互动, 在满足国家强制性法规要求的前提下, 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 成为我国建筑安装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下面, 结合浙江仙居县城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近年来开展Q C小组活动的实际, 谈一下中小建安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领导重视, 是开展Q C活动的关键

企业领导应把Q C小组活动作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要内容来抓, 将其作为评价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人员业务水准的重要内容, 并将其作为充分发挥公司员工聪明才智的重要园地。为此, 企业要成立一支以公司总工程师为直接领导, 公司工程处、质检处、子公司质量技术部、项目经理部专职质检员具体组织管理, 党政工团积极参与、帮扶的全面QC活动管理体系。在开展Q C小组活动中, 紧密结合工程生产实际, 围绕急需解决的质量问题、技术疑点难题问题、处于摸索状态的新工艺, 确定攻关课题, 组织针对性的QC活动。活动要打破传统的老模式, 采取提倡活泼、鼓励创新的新形式, 严格过程控制, 加大抽查考核力度, 促进Q C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同时, 尽量把QC小组活动与工资考核挂钩。这样, 才能在公司范围内, 形成层层抓、层层管、主管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共同管、工程现场积极参与、狠抓落实、积极上进的QC小组活动热潮。

2. 大力普及Q C活动知识教育、培养骨干, 是开展Q C小组活动的基础

QC活动知识教育和培训是提高QC活动的积极因素, 也是Q C小组活动能持之以恒、深入开展的必备条件。在“始于教育, 终于教育”的思想指导下, 应由总工程师直接领导, 由工程处或其它主管科室具体组织, 有针对性、分层次地进行QC小组知识专题培训, 强化新老建筑质量标准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培训, 不断提高Q C小组的活动水平, 使Q C小组成员不仅学会如何运用PDCA循环和“三图一表”, 而且能逐步掌握更多的工具和方法, 能结合工程实际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使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Q C小组活动培训中, 要注重对领导干部的质量意识教育, 使他们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提高对开展QC活动必要性的认识;加强QC小组骨干培训, 重点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 自学奉献精神, 提高Q C小组活动能力和活动质量;对其他人员培训, 主要是普及QC小组活动知识, 营造一个“愿意接受, 乐于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来普遍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和参与Q C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Q C小组成员及参与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公司大范围Q C小组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是开展Q C小组活动的保证

为加强对QC小组活动的管理, 企业应结合实际, 制定诸如《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QC成果奖励办法》、《QC小组活动考核办法》等配套的规章制度, 从小组注册、课题选择到成果发布、评审奖励, 实施全过程的控制。其中, 主要应从以下几点抓起:

3.1 扩展QC小组活动范围, 走出单纯

从工程项目, 尤其是土建施工着手的传统模式, 大力普及到安装、空调、暖通、试验中心、砼搅拌站等生产部门, 并积极倡导渗透到公司机关管理、经营等相关部门, 形成一种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多角度的Q C小组活动格局, 营造一种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QC小组活动氛围。

3.2 选择课题突出一个“小”字。

Q C小组从眼前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入手, 与企业经营机制、企业方针目标结合, 按照“小、实、新、活”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 避免“大、空、虚”, 注重“小、实、新、活”, 紧扣主题, 针对性要强。

3.3 加强过程控制。

从QC小组注册成立, 开展课题研究开始, 就应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 由工程处具体负责检查Q C活动的开展落实情况, 包括小组成员的分工, QC活动学习安排, QC活动过程统计数据、图表等;同时, 对QC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助、帮助解决, 使QC小组活动能健康有效的开展, 防止形式主义的出现, 以维护QC小组活动的科学性、严肃性。

4. 讲求实效是开展Q C小组活动的目标

Q C小组真实活动是出成果的关键。“小、实、新、活”是目前QC小组活动的发展方向。在QC小组活动中, 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4.1 加强对QC小组活动的管理。

按照《Q 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 由工程处负责牵头, 质检处、政工等部门, 采取听、看、问、评等方法, 抽查部分QC小组的活动, 掌握QC小组计划实施情况, 帮助解决QC小组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4.2 在选择“小”课题的同时, 要求QC

小组活动“求真、务实、扎实”, 力求符合客观实际, 以真正发挥Q C小组全体成员的聪明才智, 而不是一两个骨干去总结和撰写。

4.3 抓好中间环节检查指导。

按照《QC小组活动考核办法》, 在总工程师的指导下, 公司每年都组织相关人员对Q C小组活动按照考核办法的要求, 进行中间检查, 针对活动中的薄弱环节, 有的放失地进行帮促, 指导并将检查结果在公司范围内张榜通报。这样, 对于规范Q C小组活动, 正确运用QC工具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Q C小组活动水平和成果档次会不断提高。

4.4 在成果评审的基础上, 认真搞好讲评和经验交流。

每年成果发表后, 总工程师应根据活动情况, 组织相关人员总结经验, 找出差距, 并提出改进意见, 这样, 能大大促进Q C小组活动质量不断提高, 成果材料不断规范。

4.5 建立激励机制。

公司应按照《Q C成果奖励办法》, 对评出的优秀成果给予表彰奖励, 以激励先进, 鼓励后进, 带动公司小组活动的积极开展。

5. 组织好评审推荐工作, 使Q C小组活动得到社会的认可

企业应专门成立“QC小组成果发布评审委员会”, 在公司内部QC成果发布评审的基础上, 对当年公司范围内开展的Q C小组活动, 从“活动的经常性、持久性、全员性、科学性、有效性”入手, 采取全年开展情况与现场评审相结合的方法, 着重评价Q C小组活动的实际情况和效果, 评出优秀成果, 推荐参加上一级组织的评审发表。

3.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注意的问题 篇三

一、基本功的练习

基本功的练习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姿势的练习,二是基本动作的练习。

基本姿势是健美操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对学生正确姿态的形成和健美意识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本姿势以全身各关节为轴心,辅以舞蹈、艺术体操、现代舞等各项基本动作,并配合音乐意境,经过教师整合形成的健美操的基础部分。从身体部位看,基本动作可分为头部、颈部、手臂、上身、腰部、腿部等部位的基本动作;从编排顺序看,基本姿势又可分为基础姿势、延伸姿势和装饰性姿势。基本姿势是基础,延伸姿势是在基本姿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对基本姿势的补充和扩展,而装饰性姿势是为了点缀基本姿势和整套健美操,它避免了死板、单调和重复的基本姿势,活跃了整套动作。

徒手体操动作是健美操最基本的动作,它是由上体位、中体位、下体位等部位的屈、伸、转、绕、举、摆、振等基础动作构成。上体位包括头部、颈部、肩部、手臂、手部、胸部;中体位包括腹部、腰部;下体位包括上腿部、膝关节、小腿部、踝部、脚部以及基本步伐。健美操动作是在徒手操动作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由于健美操中增加了新颖、独特的手型和步型,特别是吸收了世界各地的民族舞以及街舞等动作元素,所以动作更具有表现力

和爆发力,也更具有大众性。

二、音乐的选择

学生对音乐的节奏变化很敏感,他们喜欢旋律起伏有序和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因此,在选择健美操音乐时,首先要考虑动作和音乐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具体讲,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音速:能表现出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朝气,音速要明快并有激情。如DJ音乐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震撼力,音速通常较快,能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青春气息。

②节奏:学生喜欢节奏反差明显和起伏感强烈的音乐,他们想用这样的音乐表现出自己的力量及技巧。节奏的选择既要做到符合整套的动作,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运动量以及动作的艺术性,不能为了表现音乐而忽略了对健美操本身力量美和艺术美的表现。

总之,在初中开展健美操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这样才能在健美操表现出中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朝气,反映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4.电子邮件发送简历应注意的问题 篇四

你写完简历,然后直接附件在邮件上面,准备群发?慢,看看以下的提醒,你注意到了么?

1)用最淳朴的word2003版的格式,不要用office2007的格式,人家打不开。pdf更是招人恨,很多人不会打开——我见过一个兄弟用pdf格式发了200多份简历,最后一个很好心的hr给他回信说,这个格式不认识!不会用pdf格式的人是有点弱,但是不要因为别人的弱而毒害自己的前途。

2)附件+邮件:用附件+邮件到的方式来显示。这样可以直接在打开的信件中看到。

如果你只有附件,那么打开你的邮件就多了一道工序。鉴于企业hr的电脑一般是比较破的,打开的速度狂慢,所以很多人会跳过去。还有一些企业的服务器会自动屏蔽所有附件,这样你的邮件永远过不去。

只用邮件的也不好,因为人家面试的时候打印不方便。

2、邮件标题

你是否有一个中规中矩的邮件标题?下面给不同的邮件评分:

“john的简历”

“john应聘贵公司“

“john应聘nedp的简历”

“john应聘nedp的职业规划师,谢谢您的关注!“

还有很多很傻很天真的简历标题,收集如下,供大家一乐。

sos!

有新意,但是很二。

给我一个机会,还贵公司一个奇迹!

大哥,你当是申奥啊!

点我把!

典型的色情网址宣传方式……无言。

简历

你谁啊?以为就你一个人申请啊!

请转贵公司ceo

我一般会回:请直接转发给ceo。

3、发送与转发

有很多人都直接群发简历,所以当收到你的简历的时候,往往能同时看到你给40多家公司同时发去了简历,这让hr内心不爽,而且还有不被尊重的感觉——我是一封封看的,你是一群群发的!

如果里面还有一段这样的话,效果就更厉害了:

“贵公司是我一直希望加入的企业,你们的公信度、信誉都是最好的……”后面跟着100个群发名单。

5.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注意的问题 篇五

一、引言

2003年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提出了“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并指出“对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要按照党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保护”。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保密管理的若干意见》(中保委发〔2004〕7号)提出要建立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自2005年起,国家保密局组织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关于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法规与标准,并于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组织中央组织部、中央联络部和航天科技集团进行了分级保护试点工作。20047年9月7日,国家保密局召开了全国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会议,推广了试点工作经验,部署了分级保护工作。自此,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已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

二、领导重视,建立机制

我国的国家秘密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级,涉密信息系统也按照秘密、机密、绝密三级进行分级管理。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保密管理原则,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应负责本单位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具体实施工作。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单位内部的保密、信息化、业务工作、密码、保卫和人事等部门,各相关部门只有密切合作、统筹实施,才能保障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立起确保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的分级保护工作组织保障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机制。

⑴在系统定级方面,保密管理部门要发挥准确掌握国家保密政策的优势,与信息化建设部门、业务工作部门一起研究确定系统和安全域所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从而确定保护等级。

⑵在方案设计方面,信息化建设部门要充分利用熟悉技术的特点,按照分级保护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组织设计符合保密要求的分级保护方案。保密管理部门应对总体方案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论证。

⑶在工程实施方面,信息化建设部门应具体承担组织实施工作,并与保密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处理,确保各项安全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⑷在系统工程施工结束后,保密管理部门应负责组织系统测评和系统审批工作。

⑸在系统投入运行后,保密、信息化、业务工作、密码、保卫和人事等有关部门应按照“分工合作、各司其责”的原则,积极配合完成各方面的日常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三、把握方法,遵循流程

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包括系统定级、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系统测评、系统审批、日常管理、测评与检查和系统废止八个环节,贯穿于涉密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是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的全过程保密管理。因此,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应该按照“规范定密,准确定级;依照标准,同步建设;突出重点,确保核心;明确责任,加强监督”的原则,遵循分级保护工作的基本流程,突出重点环节,强化过程管理。

1.系统定级

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所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由低到高划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个等级。因此,在确定涉密信息系统内信息的最高密级后,就可具体确定涉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对于新建系统,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通过下位系统所要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来确定系统等级;对于已建系统,应对照定密范围,对系统中处理的信息进行密级核定,并补充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方案设计

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在各级保密工作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选拔具有相应涉密资质的承建单位承担或参与涉密信息系统的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综合布线、系统服务、系统咨询、风险评估、屏蔽室建设、工程监理和保密安防监控的方案设计与实施工作。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在工程实施前,应对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审查论证,保密工作部门应当参与方案审查论,在系统总体安全保密性方面加强指导,严

格把关。

3.工程实施

在工程实施阶段,主要抓好保密管理和工程监理工作。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划定保密范围,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和保密控制流程,严格控制接触涉密信息的人员范围。同时还应选择具有涉密工程监理单项资质的单位或组织自身力量在安全保密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和文档管理六个方面加强监督检查。

4.测评阶段

涉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必须先测评后审批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在系统工程实施结束后,应当向保密工作部门提出申请,按照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授权的系统测评机构的要求,提交测评所需的必要资料。由测评机构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密测评,全面验证所采取的安全保密措施能否满足安全保密需求和分级保护的要求,为涉密信息系统审批提供依据。

5.系统审批

国家对涉密信息系统的投入运行实行行政审批制度。国家保密工作部门负责审批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 委及其所属单位、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一级保密资格单位的涉密信息系统;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工作部门负责审批省直机关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三级保密资格单位的涉密信息系统;市(地)级保密工作部门负责审批市(地)、县直机关及其所属的涉密信息系统。

保密工作部门在系统测评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审批,对符合要求的涉密信息系统批准其投入使用。对不符合要求的,保密工作部门提出整改意见,由使用单位对系统进行整改后另行报批。未经保密工作部门审批,擅自将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的,必须立即停止存储、处理和传输国家秘密信息,并追究部门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造成泄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6.日常管理

随着涉密信息系统的开通运行,系统的规模、具体业务范围以及用户都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和运行过程出现的安全事件都可能使过去相对安全的系统不再安全。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应结合系统实际制定明确的安全保密管理策略,成立由单位主管领导任责任人,包括保密、信息化、业务工作、密码、保卫和人事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安全保密管理机构,使用先进的安全保密管理技术,从人员管理、物理环境与设施管理、设备与介质管理、运行与开发管理和信息保密管理五个方面进行日常安全保密管理。

7.测评与检查

系统经审批投入运行后,应加强风险评估管理。秘密级、机密级信息系统,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保密检查或系统测评;绝密级信息系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保密检查或系统测评。安全保密测评和保密技术检查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数据、刻录和评估报告,应定密并按照相应级文件进行管理。

8.系统废止

涉密信息系统不再使用时,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应向保密工作部门备案,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妥善处理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设备、产品介质和文档资料。对需要报废的涉密设备和介质,应进行信息消除和载体销毁处理,所采取的技术、设备和措施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

四、了解政策,掌握标准

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是指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单位根据分级保护管理办法和有关标准,对涉密信息系统分等级实施保护。因此,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必须充分了解分级保护工作方面的政策要求,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标准。

1.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是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重要部分

涉密信息系统根据涉密程度,按照秘密级、级、绝密级进行分级保护;非涉密信息系统根据重要程度按照自主保护级(第一级)、指导保护级(第二级)、监督保护级(第三级)、强制保护级(第四级)、专控保护级(第五级)进行等级保护。秘密级、机密级、绝密级信息系统的整体防护水平不低于非涉密信息系统的第三、四、五级的要求。凡是用于处理、传输和存储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网络)都应按照分级保护的要求进行建设、使用和管理。

2.国家保密局是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

国家保密工作部门负责全国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地方各级保密工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主管或指导本部门和本系统涉密信息系统的分级保护工作;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单位则负责本单位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具体实施工作。

3.国家保密法规与标准是组织开展分级保护工作的具体依据

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应依据《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国保发〔2005〕16号)确定系统等级,结合本单位业务需求和涉密信息制定安全保密需求,依据国家保密标准BMB17-2006《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和BMB20-2007《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设计系统安全保密方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按照BMB18-2006《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进行工程监理。工程实施结束后,涉密信息系统

建设使用单位应当向保密工作部门提出申请,由国家保密局的涉密信息系统测评机构依据国家保密标准BMB22-2007《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测评指南》,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密测评。在系统投入使用前,涉密信息系统 建设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审批管理规定》,向市(地)级以上保密工作部门申请进行系统审批,涉密信息系统通过审批后方可投入使用。已投入使用的涉密信息系统,其建设使用单位在按照分级保护要求完成系统整改后,应当向保密工作部门备案。

五、合理分域,准确定级

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是以系统所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来确定安全等级的,在合理划分安全域边界安全可控的情况下,各安全域可根据涉密高定级单独定级,实施“分域分级防护”的策略,从而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和管理风险。

⑴对于涉密程度层次分明、地域纵横分布睥我国党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广域网涉密信息系统”,可根据行政级别、信息密级和系统重要性划分不同的安全域。首先可根据行政级别将业务体系内的“电子政务广域网涉密信息系统”划分为中央、省、市(地)和县四个安全域,然后再根据各个安全域的所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单独确定保护等级和防护措施,例如按照机密级增强(中央)、机密级(省)、秘密级(市、地)和工作秘密级(县)“四层三级”的架构进行分域分级防护。

⑵对于使用范围集中的局域网涉密信息系统,可根据业务部门和信息密级划分不同的安全域。为了实现涉密信息系统的最小化,控制国家秘密的知晓范围,降低失泄密的风险,对于局域网涉密信息系统可根据业务部门和信息密级的不同划分安全域。首先通过使用VLAN、防火墙等技术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对不同部门的业务进行分割;然后,在同一部门内可再根据信息密级,将处理、存储不同密级信息的服务器和用户终端划分到不同的安全域。例如,可将一个机密级局域网划分为若干个机密级和秘密级安全域,进行分级分域管理,实现多边安全控制,保障系统的总体安全。

⑶对整体涉密程度高、使用范围广且应用特殊的“军工单位涉密信息系统”,可根据行政管理结构和信息密级划分不同的安全域。我国的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工部门基本实行集团总部、院和厂所三级独立法人负责制。因此可首先根据这种行政管理结构模式对整个系统进行安全域划分,然后再根据各个安全域的所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单独确定保护等级和防护措施。对于机密级的安全域,应采用机密级增强保护要求进行防护。

在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分域分级防护的情况,还应考虑安全域边界防护问题,并建立“集中控制、分级负责”的安全保密监控平台,实现全网统一的安全保密管理与监控。

六、把握关键,确保安全

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就是要从实际出发,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优化信息安全资源的配置,突出重点,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在方案设计和工程实施中,应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技术与管理措施:

1.安全保密产品选择

非涉密信息系统中使用的安全保密产品应选用国产设备,非安全保密产品应充分考虑国家安全保密需要,优先选择国产设备;在选用国外设备时,应进行详细调查和论证,不得选用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禁用的

设备或附件,必要时,应对选用的国外产品进行安全保密检测。

选用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产品应获得公安机关批准,密码产品应获得国家密码管理部门批准,其他安全保密产品均应获得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批准。

2.物理隔离与违规外联监控

涉密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联网,应与互联网等其他公共通信系统实行物理隔离。同时还应禁止系统内用户非授权的外部连接(如违规拨号、违规连接和违规无线上网等),并对系统内的非授权外联行为采取技术手段进行检查的阻断。

3.安全域边界防护与控制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域之间的边界应划分明确,安全域与安全域之间的所有数据通信都应安全可控;对于不同等级的安全域间通信,应实施有效的访问控制策略和机制,禁止高密级信息由高等级安全域流向低等级安全域。

4.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

应对涉密信息系统中所有的服务器、用户终端、安全保密设备和涉密业务应用系统的本地登录和远程登录采取用户身份鉴别措施,并根据应根据涉密信息的密级和实际业务工作的对系统内涉密信息和重要信息的访问采用强制访问控制措施。

5.密级标识与密码保护措施

涉密信息系统中产生、存储、处理、传输、归档和输出的信息及其存储介质应有相应的密级标识。电子文件密级标识应与信息主体不可分离,密级标识不得篡改。涉密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远程传输以及绝密级信息系统的信息传输与存储应采取密码保护措施。

6.电磁泄漏发射防护

电磁泄漏发射是指信息设备的信息以杂散(寄生)电磁能量的方式通过导线或空间向外扩散。任何处于工作状态的电子信息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电磁泄漏发射。涉密信息系统内的信息设备在不满足BMB2-1998《使用现场的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检查测试方法和安全判据》时,应采用低泄射设备、电磁屏蔽室、电磁屏蔽机柜和电磁干扰器等措施进行防护。

7.系统安全保密管理

6.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注意的问题 篇六

问卷调查作为科学调查的方法之一,操作相对简单,可以用尽量少的人力、时间等获得大量信息,因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但是,中小学教师在问卷设计、调查实施、数据分析等方面往往不够规范,特别是问题的设计过于随意、表面化,大大降低了调查的有效性,不利于达成调查目的。

问卷调查是一种具有规范流程和技术要求的研究方法,其过程的规范性与结果的质量直接相关。在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研究中,如果要求教师完全按照问卷调查的技术去做,容易引起他们的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其常态化实施。那么,哪些规范是必须遵守的?哪些关键是必须把握的?我们可以从程序、问题设计和数据挖掘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如何做

说起问卷调查,不少教师会简单地认为,就是设计几个问题,发给调查对象,然后统计百分比。特别是把问题简单地等同于“我想问的问题”,这就可能将设问局限于个人的理解水平,导致调查偏离或不能全面反映调查目的。

开展问卷调查,一般应沿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及抽样方法――设计问卷――实施调查――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的思路进行。设计者应该想清楚四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该项调查?想要知道什么?知道了以后有什么用处?能否用其他更经济有效的方法去完成?其中,问卷基本框架的设定是编制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是保证问题设计不偏离调查目标的关键,也是往往被中小学教师忽略的地方。

二、问卷设计的关键点――如何问

问卷主体是由问题及其选项组成,通过问题的设计和被调查者的回答,了解被调查者对调查主题的态度、意见等。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一般包括题目、指导语、主体部分、结束语(可省略)等几部分。

1.指导语应清晰简明, 激发参与兴趣。

调查问卷最前面的指导语,是对调查目的、意义及答题方式(如是否可多选) 等的说明,指导语主要应简明易懂,而且要能激发被调查者的参与兴趣。指导语中还应有必要的承诺(如保密等),以打消被调查者的顾虑。

案例2: 含糊的指导语

老师您好! 感谢您拨冗协助我们填写本问卷。问卷调查结果将用于改善课堂评价的研究。

案例3: 能激发兴趣、清晰的指导语

老师您好! 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课堂评价, 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评价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分享在这方面的学识和体验。如果您想了解本调查的结果, 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很愿意为您提供。

本调查不必署名, 希望您如实回答, 可多选,谢谢您的支持!比较上述两则指导语,案例2 的指导语过于含糊,难以激发被调查教师的兴趣,对答题方式、保密承诺等也没有交代清楚,缺乏必要的指导意义。案例3 则更清晰地说明了调查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在激发参与者的兴趣方面也更有说服力。

2.明确把握拟调查的核心概念。

设计者如果不明确拟调查的核心概念,所设计的问题就可能偏离调查目的。

案例4: 有关“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实施” 的调查问卷设计

首先, 应明确教学情境的三个基本属性, 包括: A.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学习环境; B.包含学科特点, 并与即将展开的学习密切相关; C.激发认知冲突, 含有新的未知, 有一定趣味性, 能引起探索欲望。

其次, 应了解教学情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如目标性原则、诱发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接近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冲突和谐统一原则、层次性原则等。

本例中,如果研究者不明确教学情境的这些属性和原则,就不能分解出必要的调查要素,调查可能就会过于直白,不够深刻。因此,研究者在设计问卷之前,要把所调查的核心概念弄清楚。同时,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这有利于兼顾被调查对象的认知水平,以免被调查对象因不了解术语而无法作答。

3.避免不恰当的问题或选项设计。

在试用和修改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问题、优化问题的表述和排列、优化选项的设计等,是问卷最核心的部分,关系到问卷是否能反映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下表罗列了中小学问卷调查中常见的错误问法,教师应该注意避免。一般来讲,问卷初稿设计出来以后,可以从问题的表述、问题的数量和问题的排列三个方面,对照以下原则对问题和选项进行第一轮调整。

第一,表述清晰明了,没有歧义,便于回答。

第二,无明显诱导或强度大的刺激,便于真实客观地回答。

第三,避免双向问题、假定性问题。

第四,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句。

第五,对于敏感问题,采用委婉、迂回、投射式的提问方式。

第六,精心编排问题,相关问题可组成问题群,问题之间要符合逻辑关系。顺序上,一般简单的、容易回答的在前,难回答的在后;关于事实的问题在前,关于想法的问题在后。

第七,根据调查对象特点确定问卷的篇幅及答卷时间。

另外,为了避免被调查者选择“正确答案”而非“真实答案”,也可以创设虚拟情境。例如,为了调查被调查者关于某种课堂教学情境的真实想法,可以该情境为载体设置问题,让被调查者进行选择和思考。

经过上述修改的问卷,最好在同类调查对象中进行试测,如校内使用的问卷,最好在同类其他学校进行小范围试测,然后根据试测进一步完善试卷。质量较好的问卷,应该能便于被调查者理解并能客观地作答。这样,才能比较准确、有效地收集数据。总之,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从被调查者出发,为被调查者着想。

三、从数据中发现观点和问题――如何分析

7.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注意的问题 篇七

一、切实提高认识

网络环境下电子公文的信息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保证网络环境下公文信息安全, 最根本的就是保证公文信息的基本特征不受影响。电子公文网络信息安全主要特征:

一是完整性。指公文信息在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过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坏和非丢失的特性, 即保持公文信息原样性, 使公文信息能正确生成、存储、传输, 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征。二是保密性。指公文信息按给定要求不泄漏给非授权的个人、实体, 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 即杜绝公文信息泄漏给非授权个人或实体, 强调公文只被授权对象使用的特征。三是可用性。指公文信息可被授权实体正确访问, 并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况下能恢复使用的特征, 即在系统运行时能正确存取所需信息, 当系统遭受攻击或破坏时, 能迅速恢复并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网络信息系统面向用户的一种安全性能, 也是确保公文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四是不可否认性。指公文信息交互过程中, 确信参与者本身, 以及参与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同一性, 即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本人的真实身份, 以及提供公文信息的原样性和完成的操作与承诺。五是可控性。指对流通在网络系统中的公文信息传播及具体内容能够实现有效控制的特性, 即网络系统中的任何公文信息要在一定传输范罔和存放空间内可控。除了采用常规的传播站点和传播内容监控这种形式外, 最典型的如密码的托管政策, 当加密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时, 必须严格按规定可控执行。

目前我国95%以上的与因特网相连的网络管理中心都遭到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入侵, 其中政府电子政务网络、银行金融和证券机构网络都是黑客攻击的重点。网络环境下电子公文的不安全因素, 在应用过程中造成信息泄露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非法访问。即非法网络用户进入政府网站, 从中窃取对其有用的文档信息。造成公文泄密。二是非授权访问。即合法网络用户未经政府网站同意, 擅自进入政府网站获取相关文档信息, 造成公文泄密。三是篡改。合法网络用户经政府网站同意后, 将获取的公文信息进行篡改, 以供自己所需。四是伪造。网络用户从政府网站上获取公文信息后, 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伪造, 对公文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插入, 使原有公文信息面目全非, 然后再发送给网络上其他用户, 形成虚假信息, 以此损害政府形象、破坏政府声誉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五是拷贝。有意把秘密文件拷贝到软盘带走, 并通过网络发送出去;或者通过非法手段取得访问权限, 并把文件拷贝出去。六是操作失误。因操作失误, 无意地把秘密文件拷贝到公共目录, 或发送给其他人, 使不应该看到该文件的人能够阅读文件。七是计算机病毒。有些计算机病毒自动地把电子公文发送出去, 使电子公文传给了没有阅读权限的浏览者, 造成秘密信息公开。特别是敌对势力利用木马病毒打包盗取并利用, 造成极坏的影响和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客观把握现状

近年来, 在公文处理自动化方面, 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处理电子公文, 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党政军等所重视, 在防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由程序设计、技术规范不够统一, 电子公文处理系统的安全性能和效率还比较低。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设计标准低。目前大都是依靠有线网络实行纸质公文、电子公文“双轨”运行, 特别是在公文的起草、送审阶段, 文秘人员的工作量几乎与传统公文处理等同有时甚至还增加了工作量。一旦文秘人员离开了办公室, 公文处理就可能处于断档状态, 有时只好依靠传真、电话等手段进行处理, “无纸化”办公并未真正实现。二是系统功能弱。从传递过程看, 既有上下左右之间的公文往来, 又有隶属和不相隶属关系之间的公文往来;由于公文的发送对象日益复杂公文传递的方向、层次也发生很大变化。公文信息的来源、材料的收集与处理, 以及收文、发文、起草、会签、核稿、审签, 印刷、装订、用印等程序都应有规范的技术要求, 在系统设计与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漏洞和不完善地方。三是保密设防难。按照国家保密法规定, 政府公文可分为国家秘密类公文和普通类公文两大类。国家秘密类公文又分为绝密、机密、秘密类公文, 这三类公文都有不同的保密期限的要求普通类公文也有一些需在一定期限、一定范围内才能公布或传达, 这对电子公文处理系统的保密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不设防或缺乏有效设防措施的自动化系统中制发公文, 极易受到黑客的攻击, 造成国家秘密的泄露。四是法定效力缺。目前, 我国电子公文尚不具备与纸质公文同等的法定效力, 这已经成为制约公文处理自动化系统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瓶颈”。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安全防范意识还不强。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环境下处理电子公文, 信息安全意识还不强, 处理电子公文随意性比较大, 专人专机在特定环境下处理电子公文还做不到。二是知识结构不合理。进行电子公文处理的人员知识结构看还偏低, 只懂文字处理的比较多, 但懂计算机软硬件和技术防护方面知识的不多。三是法律规章不配套。从国家到地方, 现行的公文处理办法、公文格式标准都还是围绕纸质公文来设计、规范的, 其中很少有涉及电子公文的内容电子公文处理中一些必需的要素, 如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归档等, 尚没专门制定电子公文处理法规和国家标准。

三、加强技术防范

加强网络环境下电子公文信息安全, 关键是抓好应用技术的防范工作。

严把访问关口。一是入网访问控制。它控制哪些用户能够登录到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 控制准许用户的访问时间和准许他们在哪个网站入网。二是权限控制。它控制用户允许访问哪些目录、子目录、文件和其它资源;指定用户对这些文件、目录、设备能够执行哪些操作, 如只读、改写、创建、删除、查找、存取控制等, 而最基本的控制是防止电子公文被拷贝、篡改和打印。三是防火墙控制。它是用以阻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某个机构网络的屏障, 也可称之为控制进、出两个方向通讯的门槛。既可以阻止对本机构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 又可以阻止机要信息、专利信息从该机构的网络上非法输出。目前的防火墙主要有包过滤、代理、双穴主机防火墙三种类型, 分别用于不同的网络层来执行安全控制功能。

及时信息加密。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的传输, 确保不宜公开的电子公文的非公开性。在多数情况下, 信息加密是保证电子公文机密性的唯一方法。信息加密过程是由多种多样的加密算法来实施的, 通常将其分为常规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两大类。在实际应用中, 人们常常将常规密码和公钥密码结合在一起使用。比如, 电子公文的加密技术就是将两者结合使用的。即发方使用收方的公开密钥发文, 收方只用自己知道的解密密钥解密。由于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 因此第三者很难从中破解原文的内容。从而确保传输中的电子公文的安全。目前, 网上电子公文信息可采用异步数据加密机进行加密处理或使用阿帕比 (Apabi) 系统 (包括数据转换软件、安全文档软件平台、阅读软件三个子系统) 对用户进行网读、打印、复制设定控制。

运用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用来确保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和进行身份验证。以此确认其内容是否被篡改或是否为伪造。电子公文的签名技术一般包括证书式和手写式数字签名两种方式。

提升鉴别技术。鉴别技术用于证实交换过程的合法性、有效性和交换信息的真实性。可以防止对信息进行有意窜改的主动攻击。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报文鉴别和身份鉴别。

搞好防写措施。即将电子公文设置为只读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用户只能从计算机上读取信息。而不能对其做任何修改或复制和打印, 如目前网络上的PDF格式文件, 就是只能供网络上的合法用户阅读, 而不能修改和复制, 除非另外再下载一个软件, 对这种格式的文件进行解读。才能进行复制、打印等操作。此外, 外存储器中的只读式光盘 (CD—ROM) 和一次写入式光盘 (WORM) 等不可逆式记录介质则可以有效防止用户更改电子文件内容, 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

信息备份与恢复。这是一种防止电子文档信息丢失和失真的补救措施。由于网络的不安全性, 导致电子文档信息易丢失或失真, 给信息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尽管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方法来保证网络的安全, 但客观地说, 任何一个网络都不能确保万无一失, 信息丢失和失真的现象难免不发生。如果建立备份与恢复系统, 即使一旦信息丢失和失真, 也能够做到有备无患, 只要启动该系统, 丢失或失真的信息就会重新恢复原来的面貌。从管理层面上说, 关键是要建立并执行一整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 从每一个环节堵塞电子公文传输的信息安全漏洞, 这些环节包括从电子文件形成、处理、传输、收集、积累、整理、归档, 到电子档案的保管、提供利用的全过程。

四、抓好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电子公文安全的基础。要确保网络环境下运行的电子公文的信息安全, 网络本身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 给网络系统带来的安全问题, 正变得日益突出, “病毒战”“黑客战”此起彼伏, 网络遭到破坏的事件时有发生。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网络环境下电子公文信息安全的威胁;二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 如对计算机各种硬件、网络服务器的损害等。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可能是有意的, 也可能是无意的;可能是人为的, 也可能是非人为的;有来自外部, 也有可能来自内部。归结起来, 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有:一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旨在破坏计算机内存和程序为目的的软件程序, 通过软盘复制和计算机联网加以传播, 即所谓感染, 从而以极快的速度造成大面积的破坏。二是网络黑客入侵。他们或者翻阅感兴趣的资料, 搜索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信息, 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或者攻击系统, 使系统部分或全部崩溃。三是内部人员的破坏。内部工作人员能较多地接触政府内部网络, 工作中的任何不小心都可能给网络信息安全带来危险。据统计, 超过90%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牵涉到内部工作人员, 而非外部力量, 这使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四是人为的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网络安全漏洞, 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五是网络软件的漏洞。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 然而, 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 曾经出现过的黑客攻入网络内部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大部分就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所招致的苦果。

网络安全技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阔。不论采用何种技术, 都应以实现如下目标为前提:一是实体安全性。确保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通讯链路免受自然损害和人为破坏。二是身份真实性。能对通讯实体身份的真实性进行鉴别。三是信息机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授权的人或实体。四是信息完整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能够防止数据被非授权用户或实体建立、修改和破坏。五是服务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六是不可否认性。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 防止实体否认其行为。七是系统可控制。能够控制使用资源的人或实体的使用方式。八是系统易用性。在满足安全要求的条件下, 系统应当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八是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重点搞好网络管理。尤其要加快信息安全法规及相关法规标准的制订, 建立信息安全法规与标准环境, 大力推进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 加强信息安全标准的研发、评审、审批。除了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之外, 信息安全产品对网络安全也有重大的影响。但由于原创技术产品少, 技术深度、产品成熟度不如国外, 在安全技术的完善性、规范化和实用性等方面也还存在许多不足, 特别是在多平台的兼容性、多协议的适应性和多接口的满足性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于是造成国内许多网络安全方案都建立在国外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之上, 如果大量的软件和关键设备 (如路由器等) 都依赖进口, 而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 必须从信息与网络安全的基础研究着手, 大力发展基于自主技术的信息安全产品, 尽量多用我国自己的安全设备装备网络, 凡涉及国家机密或国家安全的应用软件, 都应由国内生产, 而不应该交由国外企业去做, 最终从根本上摆脱引进国外的关键信息系统难以安全利用、有效监控的被动局面。

五、安全措施得法

一是要考虑不同电子公文的区别。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 对于安全的要求是不同的。就整体而言, 电子公文信息对安全性的要求一般要高于其它信息。因此,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电子公文鉴定标准, 开展电子公文的鉴定工作。二是要考虑安全成本。主要考虑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在设计系统安全措施的时候, 必须根据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考虑安全与成本、效率三者的权重, 该加锁的应该通过系统的安全评估来确定。三是安全措施应简便、实用。电子公文的信息安全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 技术性比较强。因此, 网络安全措施的设计、制作、实施都应考虑多数公众的求便心理和实用要求。只要能够达到保证信息安全的目的。越简便的措施, 操作起来越方便就越好。

摘要:网络环境下电子公文广泛应用, 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也带来许多安全等方面的隐患, 本文提出了确保电子公文信息安全的应对策略。

8.企业调研应注意的问题 篇八

选题要紧密联系企业实际

对企业决策者来说,最需要的是掌握企业的经营决策在实际工作中被贯彻执行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因此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一是有利于领导全面掌握情况,及时了解本单位信息;二是有利于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工作质量;三是有利于领导决策,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坚持这三个标准,不但达到了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而且选题也更容易贴近实际,贴近决策层。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要想选题更好地与企业的经营实际相结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与本单位的典型经验相结合。各个单位虽然都有其本单位的特殊性,但是同类型的企业都有其共性的东西,特别是在生产经营中凝聚着众人智慧的好经验和好作法,如果在面上及时加以推广,不但能省去很多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而且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促进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调查研究选题一定要大力挖掘内部典型经验之类的题材,认真加以总结和提炼。此类题材,一般都有比较丰富的内容,在面上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很容易进入领导决策层。

二是与本单位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相结合。任何企业在一特定时期都有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此类问题的存在和发生,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突然性,在单位职工中的影响都比较大,事关稳定的大局。因此,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必须抓住时机,迅速展开调研,了解事情的真相,为领导处理和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三是要真正做到与基层相结合。搞调研,光靠打电话、听汇报、看材料是不够的,必须脚踏实地、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不同层次的座谈,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摸实情、掏实底,既要掌握面上的情况,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剖“麻雀”,做到点面结合。这样的选题才能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真正相符合。

为高层面决策服务

目前,企业领导层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比较高,因此对参谋部门的工作要求也更高。特别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变幻莫测,企业领导更需要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层次服务。因此,我们在开展调研时要适应这一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首先,要紧密联系市场,做好超前的政策调研。政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导向标,及时掌握政策变化,对企业调整经营方向和工作思路具有超前的指向作用。因此,要围绕当前的政策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对策调研,认真分析政策可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利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为领导更高层次的决策提供服务。

其次是要注重深化研究。在调查研究中,调查是基础,研究才是关键。调研成果能否进入决策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查以后的研究。我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分析问题提供了依据。但是在分析问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资料的表面,就事论事,要从更高层次来分析和研究,从纷乱的材料中理出思路,理出主题,有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要换位思考,要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抓住最要害的东西,形成调研成果,进入领导的决策层。

三是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当前,企业以机制转换为重点的深化改革正在不断进行,由于改革牵涉到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影响到千家万户,对此,各个企业的领导都感到很棘手。这也是领导所想和所急的事情。作为领导层来说,一般都会有一个大的框架设想,但是具体的方案和细节问题,由于精力有限及其它各方面的原因,不一定考虑得很周全。这时候,作为参谋部门,必须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围绕当前的改革任务,超前地做好调研工作,其调研成果往往容易进行决策层。

正确处理各种调研之间的关系

调查研究是一种工作方式和方法,在实践中被广泛地运用。领导决策需要调研,参谋部门辅助决策也要调研,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也要调研。从根本上说,其调研的目的、及调研的方法是相同的,但是从其出发点和最终所起的作用来看,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参谋部门开展调研工作时,一定要正确处理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各自的工作互为补充、互为融通,不致于产生工作重复,职能交叉。

一是要正确处理与领导调研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一句话,参谋部门的调研要服从于领导调研的需要。领导者的调研是为了履行其担负的领导责任而自发的一种活动,在调研选题上一般侧重于面和宏观,侧重于全局性的问题,而参谋部门的调研更多的时候是被动的,侧重于点和微观。两者的职责权限决定了参谋部门的调研要立足于领导工作的重点,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以及热点和难点问题来展开。可以说是对领导调研的有益补充。两者的调研紧密结合,使领导作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决策。

二是要正确处理与部门调研之间的关系。参谋部门的调研与职能部门调研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单位的中心工作和领导决策服务的,但是其出发点不同。职能部门调研的出发点是为了掌握本部门工作的基本情况,解决一些具体微观问题,特别是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部门,调查报告中技术性和细节性的问题比较多,对单位整个面上的工作指导意义不是很强。而参谋部门相对职能部门来说,调查和研究的问题相对要宏观一些,即使是对同一问题的调研,既要充分利用职能部门调研的成果,又要对其成果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提炼其精华,尽量减少技术性和细节性的东西。总之,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立足于职能部门,又要超脱于职能部门,使之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提高调查研究机构的地位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调查研究在辅助领导决策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调研机构的组织现状来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在企业中,除少数单位建立了专门的调研机构,并配备有充足力量以外,其它单位一般都是单位行政或党委办公室设立调研岗,但人员都比较少,大部分都是身兼数职,工作中难免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要真正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搞好超前服务,有点勉为其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作为从事调研工作的人员,不管是兼职还是专职,必须下大力气,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围绕领导决策,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使调研成果真正进入领导决策层,为领导所重视。通过自己的工作,使领导认识到调研工作是决策的重要环节,是领导的得力助手,并自觉地加强调研力量;另一方面,调研机构的组织、编制以及人员配备,对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要从制度上加以保证。在编制上不一定要设成独立的部门,但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调研人员。现在一些企业领导也逐渐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但是限于编制和定员依据问题而难以决策。

上一篇:县委办述职报告下一篇:破坏公共财物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