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城市城乡建设调研报告

2024-07-13

经营城市城乡建设调研报告(共9篇)

1.经营城市城乡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

城市占道经营调研报告精选

【导语】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以下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城市占道经营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城市占道经营调研报告

为详细了解我区贯彻实施《**市城市管理条例》情况,8月中旬,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下,城建环资工委及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到区城管局开展了专题调研,并组织区城管局、建设局、商务局等单位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执行《条例》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狠抓学习宣传,推动《条例》深入人心。一是活动促学。在全区开展了研读原文、领导带头学、知识竞赛等学习活动,提高了大家的《条例》意识。区城管局4次邀请法律专家讲解《条例》,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条例》考试,成绩均在90分以上,在市局组织的《条例》知识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二名。二是专门培训。结合工作实际,在执法程序、法律文书操作、执法技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促进对《条例》内容的尽快熟悉和熟练运用,助推执法队伍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上半年城管执法局有28名同志通过省法制办的考试,取得行政执法证。三是广泛宣传。全区成立了“《条例》宣传小组”,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社区系统讲解条例颁发的背景、意义、条款,提高《条例》的知名度。共印制法律读本500余本、宣传单5000余张,发放各街道、社区;制作社区、公园宣传栏60多个,市中心6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条例》有关内容。

2.依法综合治理,推动《条例》落到实处。一是重点治理影响市容市貌“顽疾”。依照《条例》,整治了*菜场、商贸城、*商城、*市场、二手车市场、师院周边等十几处困扰城市管理的难题;通过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屡教不改人员行政处罚等方式,治理了破旧招牌、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和夜市管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城市管理“顽症”。《条例》实施以来,依法清理流动摊点*余个,拆除破旧招牌*个、路灯广告*个,下发整改通知书*张、责任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张,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37份,处罚*元,依法暂扣共享单车*余辆,市容市貌稳步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二是整治不文明现象。《条例》对禁止性行为,都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和依据。半年多来,城管部门对*余处晾晒衣物,*余处乱堆乱放杂物进行了依法清理,对*余起随地吐痰、乱丢纸屑、烟蒂、塑料袋、宣传单等违法行为开出警告或现场行政处罚。三是全力推进控违拆违。今年以来,依法累计拆除各类违建面积达*万平米,涉及违建户*户,责令停建或整改7**余户,拆除存量违建*万平米,确保了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负增长”的阶段性成效。

3.完善配套制度,推动《条例》执行规范化科学化。为保证《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质量,依照《条例》制定了《城乡环境一体化考核规定》、《信州区保洁市场化服务考核办法》、《牛皮癣考核规定》、《路灯所百分制考核制度》等规定办法,丰富了城市管理相关制度,增强了《条例》执行力度。

二、贯彻实施条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1.学习宣传《条例》的力度有待加强。《条例》的学习宣传教育面还不够广,还没有向镇、村(居)拓展;力度还不够大,群众知晓率、条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方式方法还不够活,学习宣教手段有待进一步丰富。

2.市区城管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由于市区城管职能还未完全理顺,导致执法主体不明确,在城市管理中仍存在着多头管理、交叉执法、重复处罚的问题,致使市民对城管执法不理解,不配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偶尔发生冲突。

3.城管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文化水平偏低,有些城管执法队员缺乏相应的法律素养,身处执法岗位,责任意识淡薄,管理(执法)水平与新形势要求、群众期待有一定差距。

三、更好贯彻实施《条例》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市城市管理条例》作为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之后制定的第一部实体性法规,是推进城市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根本遵循,要采取设立宣传日、印发宣传单、张贴条例公告、在网络、报刊、本地电视上开辟专栏、举办条例讲座、组织人员深入社区、乡村宣讲等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条例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做好条例的宣传普及工作,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面。加强对广大市民尤其是对农村村民,外来进城务工人员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晓条例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条例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遵守条例的自觉性。

2.进一步依照《条例》开展综合治理。《条例》针对各种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设定了严格的行政处罚,城管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影响城市形象的违法建设、乱设广告、占道经营、乱扔垃圾、店外晾晒等行为依法进行整治,对装修垃圾、高空抛物、扬尘渣土、抽油机乱排、小区僵尸车、老城区亮化、宠物店扰民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要想方设法解决。要坚持疏与堵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专管与群管相结合,集中整治与常态化管理相结合,奖与惩相结合,破与立相结合的工作举措,进一步强化管控效果、巩固管理成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3.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包括《条例》在内的学习培训,不断强化“四个意识”,提高执法人员的理论素养、法治思维、服务意识、职业道德水平和执法办案能力;严格日常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坚持文明执法、廉洁执法,突出服务为先;强化队伍作风养成,杜绝暴力执法、野蛮执法、以罚代管等现象。

4.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积极与市城管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厘清市、区城市管理部门的权责。区城管局、建设局、商务局、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以及各镇街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紧密配合、形成治理合力,全力书写新时代城市管理新篇章,为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共绘新时代“诚信之州,美好之城”新画卷贡献智慧和力量。

【篇二】城市占道经营调研报告

柯桥城区马路市场是广大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投诉比较多的热点问题,也是城市市容市貌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其流动性、反复性强,加之点多面广,成因复杂,难以根治。为此,我们组织专人对柯桥城区马路市场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走访了部分经营户和一些市民,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马路市场现状

柯桥马路市场,由来已久,成因复杂,主要集中在学校周边、小区门口和交通繁华的路口、街道两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据调查,目前城区主要有4处大型马路市场,分别位于湖中路裕民农贸市场门口;笛扬路管宁小区门口;下市头万商路桥头及柯桥小学门口;兴越西区门口。每天早上5点左右,各类摊贩自发聚集到上述区域进行交易,经营范围从原先农户自产的蔬菜、瓜果到目前的家禽、水产品、肉类,兼有路边小吃、日常生活小商品等。上述“马路市场”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周边居民的生活,但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小视,一方面直接影响到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另一方面挤占城市道路,阻碍城市交通,影响车辆和市民出行。总体而言,柯桥城区马路市场问题比较突出,广大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出现的投诉也较多。

二、马路市场的成因

1、经济利益的驱动是马路市场形成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马路市场少收或不收任何税收和费用,所以出售的商品价格往往比正规市场内的同类产品价格低20%~50%,这对周围居民有较强的吸引力,摊主以低廉的成本,获取较丰厚的利润,而消费者也以较低的价格获取同样的商品。对买卖双方来讲“皆大欢喜”。因此,在历此整治中,阻力不紧来自摊主,也有很大一部分阻力来自周边居民。

2、市场建设滞后是“马路市场”形成的一个直接原因。当前,柯桥城市建设和改造规模逐年扩大,大量拆迁安置小区及商品住宅小区相继建成,但居民住宅相对集中地区的集贸市场、农贸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在一些新建成的小区如华宇天庭、大明。颐泽苑,该小区周边目前尚未建有农贸市场,小区居民如到正规农贸市场需有一、二公里路,居民买菜非常不便,而路程相对较近的兴越西区马路市场、管宁小区马路市场就成了小区居民的首先;在一些老小区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如管墅、管宁小区、新江新村等小区,距离最近的立新农贸市场也有六、七百米远,加之这些小区建成较早,有许多的居民年纪较大,出行不便,许多人也都喜欢选择家门口的马路市场。因此,市场建设滞后及规划缺乏合理性也就成了马路市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专业市场的高“门槛”是催生马路市场的一个诱因。经调查,目前柯桥城区有各类正规农贸市场8个,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公司进行商业化运作,并且呈现铺位面积大(15—20平方米)、年租金高的特点,以兴越小区农贸市场为例,该市场内一个蔬菜摊位,铺位面积约20平方米左右,年租金需3。5万元,这样的铺位面积及租金,对于大部分自产自销的农户来说是不适合的,也是难以承受的,甚至有部分原来在市场内经营的摊主,在租赁到期后,也加入到马路市场。在调查中部分马路市场摊主也反映:“他们也知道,马路市2场影响城市环境,也想到正规市场里安心经营,但是,市场里的租金确实难以承受”。因此,柯桥城区正规市场自身“高门槛”的特点也是促成马路市场形成的一个原因。

三、当前管理中存在的困难

近年来,城-管部门虽然多次组织对马路市场进行整治,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我们觉得在马路市场管理当中,有以下几方面困难。

一是管控对象的问题。目前,城区马路市场经营的摊贩大部分是一些自产自销的农户、部分年龄偏大一时找不到工作的下岗人员、无经济来源的失土农民以及无一技之长的外来人员。这部分人多为弱势群体,很能引起周边群众的同情,城-管办(城监大队)去整治时,往往造成周边居民的围观甚至谩骂,进行暂扣物品又极易激化矛盾。一旦出现纠纷,公安机关一般以治安案件处理,而不以妨碍执行公务处理,因此,城-管部门在进行执法过程中往往陷入被动境地。

二是管控合力的问题。马路市场管控涉及无证经营、车辆乱停放、违章占道经营、饮食摊点卫生安全等多类问题,各类问题的管理职能又分属不同部门,例如乱停车辆由交-警部门处理,饮食卫生由卫生部门管理,无证经营有工商部门管理。在实际管理中易产生多头管理或不管理问题。此外,因各部门管理条块分割的原因,相互配合协助的机会少,缺乏联动互动机制,各自管理造成了管理力度有限,无法凝聚合力。

三是管控力量的问题。目前,县城-管办(城监大队)白天市容执法队员仅26名(其中在编队员6名),需管理主城区22平方公里的市容秩序。同时,为了加强对马路市场的管理,县城监大队每天早上都安排队员加早班,对马路市场进行疏导管控,节假日也照常加班。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县城监大队在工作开展中由于执法力量有限,往往只能疲于应负。

四是疏导点建设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城区马路市场疏导点建设一直没有进展,以下市头马路市场为例,原计划由柯桥街道选定在老街原新华书店旧址建造简易农贸市场,力争在去年9月份建成,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建成。因此,马路市场“久治不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疏导点建设滞后。

四、整治马路市场的对策

针对柯桥马路市场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觉得当前可以从以下儿方面着手:

1、加强城市建设规划,完善城区农贸市场规划布局。城市规划部门应加强市场供求调研,科学地进行城市规划,扶持市场建设,一方面加快社区和居民住宅集中地区非盈利性集贸市场建设,在此基础上,对一些自产自销的农户、失土农民、下岗人员等弱势群体出台优惠政策,引导他们到正规市场经营。另一方面,相关单位要积极做好马路市场疏导点建设,真正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2、明确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按照《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及有关交通管理,工商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于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的问题,工商、城-管、卫生、交巡警等部门都应认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严管理。对于属于街道和市场管理中心管理的,也要认真负责地管起来,坚决扭转“重收费、轻管理”的现象,要强调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方共同参与,使之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管理体制。

3、优化城-管执法环境。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城-管部门在马路市场管理中仍处于“主力军”位置,但执法环境不容乐观,阻碍执法和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建议在增配城-管力量的基础上,进行步优化执法环境,公安部门应积极配合城-管执法人员开展工作,及时查处拒绝、阻碍城-管执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等案件。

【篇三】城市占道经营调研报告

城镇占道经营问题是当今城市管理,尤其是城管执法部门,比较关注又深感棘手的问题。一边是菜农卖菜难、“菜贱伤农”的尴尬境遇,一边是市民买菜难、菜价贵的抱怨;一边是马路市场影响城市环境,明知不对却愈演愈烈之势,一边是执法人员围追堵截见效甚微。为有效治理占道经营顽症,要清楚的认识其危害,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矛盾,在这次关于城市管理的调研活动中,我选择了对占道经营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情况如下:

一、调研的方式、范围

本次调研活动主要采取走访、了解当事人的方式。配合“全县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针对青云路、雪涛路;两侧的沿街店面25户,长期占道摊点20户,临时占道摊点20户,及附近居住的居民、学生25人进行调查研究。被调查人员中城中居民、下岗职工15户占17%;城区失地居民20户占22%;进城务工人员及家属15户占17%;农民15户占17%;工薪阶层20人占22%;学生5人占5%。

二、调研内容

对待取缔占道经营的态度,从被调查者反应的情况来看,非常赞成取缔占道经营现象,还路于民的有46人,占51%;认为应当取缔但应给予合理安排的有27人,占30%;认为方便了周围群众的生活的有15人,占17%;认为不该取缔,否则危及其生存的有2人,占2%。

三、占道经营屡治不绝的原因

(一)是一所农产品批发市场地处县城东郊,地方偏远,消费者买菜不易,菜农卖菜难。县城多数住宅小区周边无蔬菜门市或蔬菜门市蔬菜价格偏高,不能吸引附近居民。农民自己种植的蔬菜一般于夏秋季节集中、量大,居民需求量大,季节性蔬菜不可能全部进入蔬菜市场、蔬菜门市和超市销售,因此这个时节占道经营的菜农多数是种植季节性蔬菜的农民。

(二)是下岗职工、城区失地居民,这些人一无足够的资金开设店铺,二无专业技能受聘于单位,找不到就业门路,为了养家糊口只能流落于街头巷尾占道经营,摆摊设点成为其谋生的途径之一。

(三)是占道经营符合周边群众就近购物的习惯,也为占道经营的流动摊点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由于占道经营业户大多数是流动摊贩,他们长年不交各种费用,加之人力成本低廉,所售商品价格自然就低。从服务居民这个角度看,占道经营具有“便民”和“扰民”的双重性,如卖菜、修自行车、修鞋等,确实方便了周边的群众,并且路边摊点的蔬菜水果,既新鲜又便宜,经营摊点大多又在住宅小区周边,确实符合了小区居民的.购物特点,因此也吸引了一部分居民的消费热情。

四、治理占道经营的几点建议

占道经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而且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单纯靠突击整治和取缔的方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容易引发执法纠纷和社会矛盾,并且形成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恶性循环。因为我们目前还不能让下岗职工、失地农民过上“不用劳动就小康”的生活,我们也无法改变占道经营的便民利民的特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现有市场配套不健全的大环境下,尽量化解矛盾,根据占道经营的特点分类管理,达到既让弱势群体有“活路”,而我们的工作又有“出路”的目的。为此,建议应从现有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以疏为主、以堵为辅、先疏后堵、疏堵结合的方法,充分治理城市管理中的这个难题。

(一)对于季节性蔬菜、水果销售。我县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青云路和新兴街交叉口、雪涛路北段这里会自发形成市场。每年不同季节的时令蔬菜、水果都会自发的到此处经营批发,蔬菜、水果上市时,这里是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每到此时马路上全部都是摊点,不仅影响市容、还经常引起交通堵塞。执法人员早上6点就上班到此处盯守,并在周边的小巷给小贩设定交易区但,由于周边小巷比较分散,影响蔬菜销售,因此城管人员稍有疏忽便又出现小贩占路经营现象,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可以采取加强监管和疏导力度,设定交易时间段等措施。

(二)对于街边长期占道摊点。例如老汽车站附件的路边小吃、新赵都超市门口,早起和傍晚这里占道经营现象十分严重,安全隐患大(如小摊点使用的液化气罐),烤羊肉串和麻辣烫等产生的油烟污染严重,食品安全也有问题,收摊后产生的垃圾严重污染环境。建议在不影响交通和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可以在适当路段、街巷,统一规划场地、标识,或设计一批造型统一的简易货柜或者销售亭,以便于规范和管理,这样既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一时急需,又能促进弱势群体就业。

(三)对于农户的自产自销的产品和失业人员的零售摊点。从我县实际来看,种菜的菜农多是城郊农民,如县城西郊的魏村种甘蓝和花菜的菜农、城西北郊大姚堡村种花生、大白菜的菜农,以及城北道东堡村的苹果基地等农民,这些村都有几十年的种植传统。另外城中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多数年龄大、生活困难,往往从批发市场上批发一些蔬菜水果,然后随心选个路边就卖。建议可以通过在路边悬挂条幅和公益广告位(如灯杆、电线杆等)悬挂长期的取缔占道经营的牌匾,以及指领到某某处去销售的指引牌。

(四)对于十二生肖广场周边的环境管理。广场是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也是群众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占道经营、噪音扰民、八字算命等严重影响了交通和周边环境秩序,建议执法人员结合广场管理部门共同清理,作为广场管理部门更有义务配合去管理好自己的辖区,把占道经营规范到指定场所经营。

最后我希望通过各相关部门的综合规划治理和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真正实现占道经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便民化的目的,达到管理者、经营者、消费者共赢的局面。

2.经营城市城乡建设调研报告 篇二

“如同产品和服务, 地理位置或某个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全球视野下的各种城市文化品牌经营模式已成为当前城市商业化竞争中的一大制胜要点。从品牌利益回馈的现实角度分析, 走城市文化品牌经营已成为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上个世纪工业经济的发展, 资源的日益匮乏和生存环境的不断透支让许多城市都饱尝了“成长的烦恼”, 而作为高收益、低消耗的文化产业自然成为当今世界炙手可热的新兴产业。

“湘军文化”品牌经营模式的成功性分析

湖南文化产业“洼地崛起”的现象使湘军文化品牌的经营模式受到了日益升温的关注。曾有学者这样形容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轨迹, “当人们还在争论文化的事业产业属性时, 湖南省就提出要把文化作为事业来建设、作为产业来发展、作为行业来管理……”笔者认为湖南城市文化品牌经营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政策的前瞻性及其带来的宽松文化环境, 是湖南软实力迅速提升的第一“助推器”。

开明的态度和“不管”式的“真管” (导向) 智慧, 成为建设文化强省的强大动力。同时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 注重文化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 开放政策支持, 大力推行文化“走出去”战略, 如自2008年签署《沪湘文化产业合作发展宣言》以来, 两地交流合作进一步升温。

二、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与鲜明的地域风格, 是湖南文化品牌开发与拓展的有力后盾。

得品牌者得市场, 而品牌的一半是文化, 文化是城市品牌的灵魂, 文化资源是城市发展和城市竞争的重要资源, 通过文化管理来塑造城市形象, 提升城市无形资产的价值。湖南文化产业以湖湘文化为特色, 如在全省广为流布的《闹丧歌》, 还留有古代祭祀、娱神的痕迹, 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另外还有具有湘西少数民族风情的凤凰古城旅游区、红色革命圣地韶山……具有浓郁湖湘特色的文化资源也为文化湘军的壮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湘军文化”品牌经营模式的改革建议

有品牌的城市就拥有魅力, 有品牌的城市就具有竞争力。品牌成长有一个确立、培养 (打造) 、成熟、维护的阶段性连续发展的动态过程, 具有一定内在的成长机理, 这是创立品牌必须遵循的客观要求。基于以上分析, 尽管“湘军文化”的品牌经营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功, 但从湖南城市长期发展来看, 还存有很多不足之处留待改进。为此, 主要提出以下三方面改革建议:

一、改革文化体制, 创新融资机制, 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政府可以积极组织各种文化基金会, 筹集资金, 资助优秀的文化艺术项目, 创作民族文化艺术精品, 打造代表城市水平的文化品牌。把文化项目的融资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通过对全市文化资源和项目的调查摸底, 列出目录, 大力开展文化项目招商, 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创意团队和文化企业来湖南投资创业, 尽快把湖南的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项目、文化品牌。

二、开发和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打造相配套的文化设施, 营造优质的城市形象和品牌内涵。

文化产业需要的两方面配套设施建设, 一是开发相应的特色文化产品和街区文化品牌, 做好如山东胶东的剪纸艺术、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人故居等文化遗产保护, 这些民俗文化、建筑有的已经成为世界或国家文化遗产。二是努力打造文化广场品牌。在继续提高文化广场水平, 丰富活动内容的基础上, 从广场的设计、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整体的谋划, 从而发挥其应有的文化、旅游、经济价值, 成为真正的“城市客厅”。

三、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拓展和深化营销战略, 进一步加强“湘军文化”品牌建设。

人民群众是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主体, 是城市文化品牌长盛不衰的动力支持。所以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 我们要加大文化产业人力资本的投入, 可以与企业联合, 重点培养高层次文化理文化经营人才。在用人机制方面要不拘一格选人才, 对优秀的专业人才开通绿色通道。完善人才激励制度, 实行劳酬与绩效挂钩的办法, 重奖创新、创作能力强且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的文化人才队伍。

当今时代, 需要将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 将品牌效应辐射到更广阔的区域, 必须通过现代传媒手段, 积极推行文化营销策略, 宣传湘军文化品牌, 扩大知名度, 让中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湖湘文化了解湖湘文化。地方政府须完善产业政策, 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 利用国内外优秀文化资源, 不断增强本地区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借船出海”, 大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 组织湖南艺术表演等文化团体进入国际市场, 在国外举办有影响的文化会展活动。扩大湖南影视、出版、民间艺术、工艺美术、文化旅游等文化产品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 从而增强湘军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周玉波, 马颖《:长株潭城市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与文化品牌建设》, 《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年第15卷第6期。

[2]刘文俭:《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对策研究》, 2009年1期

3.经营城市城乡建设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城市森林;多功能;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54-1

1 正确认识城市森林的多功能性是发展的需求

1.1 城市森林的概念

比较有影响的概念就是把城市森林作为一个与城市体系紧密联系的,综合体现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谐统一的庞杂的、多功能生物体系。尽管国内外学者因研究角度不同,定义有所差异,但基本目标一致,蕴含了现代林业建设理念,强调城市森林的多功能。突破了过去长久以来以城市市区绿化、美化为目标的狭义的城市森林理念,发展成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内涵,由单一功能经营向森林三大效益全面利用过渡。

1.2 城市森林的多功能性

城市森林处在人口高度密集、人工景观高度集中的城市化地带,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地域范围内非建筑用地主要以农业生产用地为主。城市森林,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受人为因素影响甚大,受大气、土壤、水污染等环境压力甚大,其在外观形态、组成上、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同于一般森林类型的特点;加之长期以来,实施城市森林视觉美化效果的绿化模式为主。因此,难说其是某一单一功能的森林类型。为了突破、摆脱过去的理念,推动城市森林的发展,有的城市实施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城市森林体系。

2 弘扬城市森林多功能经营理念

2.1 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

研究表明,城市森林能净化周边环境。分布于城市工厂、高楼大厦、居住密集区、公路两边的森林,首先,是非常好的灰尘贮集器。第二,吸收、降解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氧气,对抑制温室气体CO2有明显功能。第三,吸收工业废气的功能。第四,改善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轻或消除热岛效应,降低能耗。第五,阻碍气流、降低风力。同时,也阻滞了其中的污染物扩散。第六,降低噪声影响。还有保持水土、观赏遮阳等等。正因如此,城市森林越多,生态调节功能越大,对城市生态安全系数越大。

2.2 城市森林的经济功能

城市森林的经济功能在于森林多功能发挥和利用,其实质就是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在经济上的量化。从经济学上讲就是效益,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是依据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各项指标对城市森林经济效益做出总体经济评价。一般说,城市森林的经济功能,可分为直接经济功能,间接经济功能两大类。直接经济功能,其效益主要表现在苗木、果实、木材、药材、花卉的生产及公园、生态旅游等上。间接经济功能,其效益主要在调节气候、碳汇效益、遮阳防风、低碳节能,在防治自然灾害固土保水,净化空气、防治污染减少损失上。森林的存在,经济功能是持续增长的,其带来的财富是不断增值的,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有增无减。

2.3 城市森林社会功能

森林、林木的枝叶、花果的不同形态、色彩、芳香和树形风格,构建了一批批绚丽多姿的森林景观,丰富了城市的内涵,丰富了城市群体的轮廓线、衬托建筑、美化市容、既统一又不单调,既具多样性又不杂乱,和谐共存。并还可遮挡有碍观瞻的景物(色),使市容更加整洁干净。给人舒适、愉快、心旷神怡,平衡城市人的紧张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

3 充分认识森林的多功能作用推进城市森林的建设和经营管理

3.1 弘扬城市森林的多功能理念 树立“爱绿、种树”的社会责任和意识

弘扬城市森林多功能理念,强调城市森林生态经济发展是多功能林业经营的核心;强调森林的多功能经营理念既是森林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这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兴林与为民、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矛盾。人们应清楚,只有森林能做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营;只有发挥城市森林多功能作用,扩大城市森林面积,才能保护森林,保护城市的持续发展。我们要大力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树立“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社会责任和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发展森林、爱护森林、保护生态的良好风尚。政府要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种树为先”,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来抓,走“城市森林全民建、城市森林全民享”综合经营管护之路。

3.2 城市森林多功能经营之策

城市森林建设要依照科学的“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市民参与建设的格局。按照履行义务,形式多样化、渠道多元化、时间常年化的要求,完善组织机制,深化城市森林建设内涵。按照科学发展和城市有机更新的要求,水、电、路、桥等城市基础设施与森林、绿地同步建设。协调处理好社会各方利益,大力实施合理播绿、集雨保緑、借地绿化、拆房建绿、见缝插绿、破墙透绿、废硬改绿、立体栽緑、全民植绿等一系列举措,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林木质量、加快林产业发展、提高城区绿化档次、推进科学经营城市森林。

3.3 城市森林的管理管护之见

经营和管护城市森林,要依靠广大市民。也要加快、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各城市建立新型管理机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种树、社区绿地管护、门前“三包”、购买碳汇、捐赠绿化资金、古树认养,认建、认养、认育树木活动。屋顶绿化、立体绿化,多形式推动身边增绿。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使其发挥多功能作用。保护我们的城镇,保护我们自己。

4.经营城市城乡建设调研报告 篇四

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动力。作为县级中小城市,XX县树立经营城市新观念,把城市作为一个资源聚合与转化的载体,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土地)和人力生成资本(道路、桥梁、建筑)及其相关的衍生资本(城市道路与桥梁、城市空间的经营权)进行整合和运营,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融资新机制。一是完善土地储备交易机制。我县把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作为经营城市的重要资金来源,按照“土地资源——土地资本——货币资本——更高层次的土地资本——更大的货币资本”的经营思路,完善了土地储备交易机制,加强土地收购储备,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把闲置未用的土地重新收回来,做到“一个渠道进水”,堵住了多头供地;建立政府土地储备库,做到“一个池子蓄水”,实行“饥饿投放”,不断涵养土地价值;强化政府在土地供应上的主导地位,经营性用地100%招拍挂,商业性用地100%公开竞价拍卖,矿产资源开采权100%公开竞价拍卖,做到“一个龙头放水”。今年上半年,我县公开竞价拍卖土地使用权26宗100亩,盘活8个破产企业占有的国有土地234亩,拍卖河滩地沙石开采权250亩,出让小城镇建设用地102亩,共实现土地收益5619万元。二是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采取BOT项目融资形式,参与城(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市建设,建立了以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投资机制。今年上半年,我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安新亚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投资2800万元,启动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三是建立市场配置城市资源机制。我县把城市公共设施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开发,将公用服务设施等资源推向市场,通过拍卖、使用权转让、经营权转让等形式,以存量换增量,以资产换资金,从而实现城市静态资产向动态资本的转换,积聚了城市建设资金。我县出售长期闲置的相如会展中心,由县马电公司整体收购,并投资1300万元将其改建成三星级饭店,变现资金500万元。今年上半年,我县还将城市地下管网经营权出让给广电、通信等部门,实现首期收益20万元。四是建立城市无形资产开发机制。我县将城市人力生成资本衍生的城市空间广告经营权、公交车线路经营权、出租车经营权等无形资产,通过租赁、竞价拍卖等形式变为了有形资产。今年,我县将建设路、政府街、相如大道等城市干道的广告经营权公开拍卖给成都爱德曼广告策划有限公司,实现收益12万元;拍卖城区40辆货三轮经营权,实现收益41万元;拍卖出租车顶子30个,实现收益330万元。

5.经营城市城乡建设调研报告 篇五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正处于关键时刻。如何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把城镇建设管理得更好,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美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在城镇化建设中,应结合我市特点,重视发展轨道交通。下面借鉴国外城镇化发展中的一些经验,来谈谈如何发展轨道交通,促进我市城镇化建设。

一、国外城镇化建设中轨道交通先行的经验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交通系统建设

欧洲城镇化中交通建设的主要经验之一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地铁、轻轨等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如在英国伦敦等特大城市建设合理的大运量、高效率的轨道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增大公交线网的覆盖率,实时提供换乘

信息,改善乘车环境,以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争取更多的客

源。此外,在商业聚集中心城区,经常结合一些广场规划建设城市的步行街,使大量的购物客流从英国克罗伊登有轨电车

城市的机动车交通系统中分离出来,改善了中心区的交通状况。政府大力发展并建立自行车专用道系统,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实行交通分流,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自行车通行环境,集中财力优化公交干线、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公交的舒适性和吸引力。

2、建立绿色交通体系,强调交通以人为本

在欧洲,绿色交通体系将绿色交通工具进行优先级排序,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乘车、最后才是单人驾驶的自用车。因此,实施公众乐意接受的、以人为本的交通系统,发展步行街区网络和自行车系统,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阶层用户的交通需求,鼓励和诱导城市居民放弃小汽车而转向公共交通,从而有效地减少汽车燃料的消耗和废气的排放,达到改善城市环境、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的目的。

3、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互动发展

城市地区功能的划分、不同地区的连接方式都直接决定着交通系统的特征。这就使得交通规划必然是城市规划、土地使用与交通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欧洲,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是互动的,良好的交通条件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则会产生新的交通要求。在巴黎地区,巴黎新区建设时利用原有的货运

铁路设施加以改造,形成城市

轻轨客运,既节约投资,又保

证轨道交通用地。同时,便捷的交通也引导新城产业发展

和人口聚集。

法国巴黎有轨电车

二、对我市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1、城镇化建设必须依法进行

英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的权力,地方政府不得超越其职权范围。在城镇化建设方面,中央政府制定总的原则、标准,地方政府根据当

地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国家应当对需要制定统一规矩的事项进行立法,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中央政府依法对地方政府进行监督;同时,还应当明确哪些事项由政府负责,哪些事项由企业或者中介组织负责,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避免扯皮现象的发生。

2、充分发挥规划在城镇化建设的作用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只有把城市规划好,才能把城市建设好和管理好。比如被誉为典范的德国,其城市规划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规划的目的明确。通过制定城市规划,使住宅、工作场所、休养地、文化和社会设施尽可能布局的更好。使人在工作、休息、教育、交通等方面,使社会、经济和生活环境处于一种最佳关系中。二是规划的原则明确。虽然德国是个联邦制国家,但在城市规划上都严格执行“不同层次规划的服从义务和对应原则”,保证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整体性。三是规划的群众性明确。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实行公民和社会参与制度,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和渠道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得到社会认同。四是规划的特色明确。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对城镇布局、城市结构、功能分区也不相同,各有各的独特风貌。特别在体现城市特色的建筑设计上更是构思新颖,造型各异。株洲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发展的攻坚阶段,也是湖南发展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战场,城镇化建设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要兼顾好城市发展、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均衡一致,必须坚持生态城市发展的理念,注重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宜居的一致性,科学规划先行,将规划制订、完善、修订纳入制度

化、法制化渠道,将专家意见与群众参与有机结合,突出规划的严肃性和整体性,严格执行规划,有效避免无序建设和破坏性发展。

3、应重视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研究和完善

6.经营城市城乡建设调研报告 篇六

2001-3-12 0:0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长沙市人民政府

文号:长政发[2001]05号

发布日期:2001-3-1

2执行日期:2001-3-12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为了加快长沙市城市建设和发展,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把长沙做大、做强、做优、做特,促进长沙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网络经济的蓬勃兴起,国内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在经济集约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大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将产生巨大的聚集和辐射作用,并以更高的规模效益、更多的 就业机会、更强的科技进步动力和更大的经济扩散效应拉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是抢占经济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提升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适度扩大城市规模,为长沙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

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继承、提升、创新为原则,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理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和经营城市为手段,突出规划的龙头指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举,全力推动城市建设和现代化进程。

三、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健康有序、快速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城市规划必须遵守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坚持依法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法制化。

四、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以区域发展的眼光,用先进的技术指标,在2001年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任务,2002年完成城市分区规划的修改与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面达到80%,建制镇规划要达到100%.城市重点开发建设地区、重点保护地区、重点地段和重点项目从2001年开始逐步实施“法定图则”管理,通过国内或国际招邀优选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精心规划设计城市、提升城市品味。引导城市建设向新区发展,降低旧城人口密度,将旧城区建筑密度不超过40%,绿地率35%以上,每年规化建设绿地50万平方米以上。兴建高层建筑必须按国家技术标准配套建设广场,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要做好停车场专业规划,不准在主干道两侧新建临时门面,并加强城市道路两厢城市设计。要制定广告、护拦、护窗、围墙设计标准,并按标准和要求严格规划和管理。要积极推广咸家村建

设和发展经验,从规划和建设角度高标准实现村镇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对接。

五、坚持规划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实行“一书两证”,建立过错追究责任制。凡违反城市规划和管理程序及擅自降低规划技术指标审批的,审批无效,并依法规追究审批人的责任,造成损失的,应依法予以赔偿。对城市规划工作领导或监督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筑和到期的临时建筑要加大拆除力度。各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于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建筑工程管理、供水、供电部门不得办理施工许可证和供水供电手续;对于利用违法建筑做经营场地的,工商管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计划、建设、规划、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国家的技术标准严格审查以花园、广场命名的小区和建筑物,凡不符合标准的一律不得以花园、广场名称立项、报建、发布广告,对已命名的要清理规范。

六、按照城市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要求,三年内新建、扩建城市主干道12条,新增绿地600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新建居民住宅600万平方米,居民居住条件达到小康水平;开辟第二水源,污水处理率达到40%,不断提高水质;城市居民燃汽使用率达到90%,大气环境质量有较大的改善。用15年的时间,实现城市人口规模300万的目标,把我市建设成为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七、建立“两级政府、两级建设”的城市建设新体制。市级主要负责组织实施重大基础公用设施建设项目;各区要按市建设计划每年完成辖区内一至两条道路和一个10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化广场的建设任务;各街道办事处按规划每年新建2000平方米绿地,市计划由各区建设的道路和绿地,所需资金由区负责筹措。市根据项目资金预算,在新区和旧城区划定一定数量的开发土地,由市国土部门依法拍卖,所得收益返还各区政府。对部分市计划安排由区建设的项目贷款由市财政负责一定期限的贴息,区负责还本。

八、道路建设要高标准设计,科学确定两厢绿地宽度,一次性完善绿化、路灯、给排水、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设施的配套。旧城区拆出的土地必须按规划建设,并且原则上只能用与公用基础设施和绿地建设,旧城区改造范围有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规划局划定,并向社会公告。各区须在本辖区内建设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国土、规划部门要协助办理用地和规划各项法定手续。经济适用房小区要突出基础公用设施和环境建设,严格控制户形面积,满足人民居住需求。凡为基础设施建设所建安置房均享受经济适用房政策。

九、树立“管重于建”、“管理也是生产力”的思想,按照“条款结合,一块为主”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系,实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明确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城市,组织好社区服务。抓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执法人员路段责任和路段巡查制,及时处置城市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章行为。坚持综合整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推进城市管理由粗放管理型向精神管理型、突击管理型向长效管理型、分散管理型向综合管理型、经营管理型向法制管理型转变,使城市管理走上规范化、经常化、法规化的轨道,力争3年内达到国家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十、强化城市综合整治,落实“门前三包”和道路清扫保洁路段责任制,加强基础基建渣土管理,全面推行垃圾袋装化,逐步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加快环卫设施建设,制定临街建筑清洗粉饰管理有关规定,取缔违章设立的早夜市摊担和流动摊担;坚持乔木灌木与花草相

结合,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全民绿化与专业绿化相结合,实施拆屋、拆违还绿、义务植树,大力推进单位和居民楼的庭院绿化,开展公共绿地和树木的认养活动;落实和加快各区文化精品街建设,加强户外广告管理,拆除有损市容的户外广告和宣传品,提高户外广告的品位和质量;继续加大城市亮化工程实施力度,制定城市亮化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基础公用设施日常维护管理,严格城市道路占道审批和挖掘管理,强化道路交通管理,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全面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城市。

十一、按照“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和“政企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原则,突出资产营运改革,可将国有资产授权政府投融资公司依法依规经营管理,以扩大资本,增强融资能力;突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强化土地“五统一”管理,建立以拍卖为主要形式的土地供应新机制,依法收回闲置土地,优化土地资源,增加土地收入,并按国家规定将土地收入全部用于城市土地的再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公用事业改革,建立公共交通、自来水、液化汽、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新体制,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多元投资、多元经营、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合理调整公共交通、自来水、燃气、液化气、污水处理的价格,力争在三年内消除市财政对公用事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将环卫、市政、园林绿化的维护、清扫保洁和泄水井清淤推向市场,实行内部或社会公开招标承包作业制,实现管养分离、管理规范、竞争有序,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十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实现我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高度加强领导,并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进行研究。要建立主要负责人责任制,认真履行职责,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作为考核政绩和任免干部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依法行政,确保该项工作有序进行。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政策指导和协调,及时总结、推介工作经验和成果,努力开创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的新局面。

长沙市人民政府

7.经营城市城乡建设调研报告 篇七

创新2.0时代也是社会活力充分激发,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成为常态,创新涌现的时代。《办公自动化》杂志与移动政务实验室(mGov Lab China)“下一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合作推出互联网+.创新2.0专题,持续跟踪关注创新2.0时代“互联网+”背景下产业发展、政府治理、环境建设、社会服务等各领域的创新转型机遇与实践。

创新和共享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两大核心理念。一方面,智慧城市源自于创新,是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的创新,把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系统、物联网系统整合起来,使其成为具有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升华和飞跃。创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永恒主题,唯有如此,才能让城市更聪明、政府更高效、企业更智能、市民更便捷;另一方面,共享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离开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共用,我们将一无是处,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一书认为人类的“认知革命”是由猿到人转变的关键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这种“认知”即是虚拟信息的一种共享,共享让人类逐渐拥有了族群、种族、民族和国家,让我们拥有了更多样的技能、更高超的能力、更聪明的头脑,使我们更加协作高效,走过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步入信息化社会。可以说,智慧城市的价值所在是共享,真正的智慧城市也是“共享城市”,能否做到这一点,是智慧城市是否“智慧”的关键所在,“共享”正成为未来城市的建设目标。近年来,九三学社持续关注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智慧城市建设,分别就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总量及其能耗控制、房地产市场发展、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社区治理与服务等课题进行调研,成果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在高层协商和全国“两会”上提交建议和提案,推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从2010年开始,到目前已经6年,这期间我连续参加了几届智慧城市大会,每次都有新认识,受到新启发,在此,谈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从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智慧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是从中央到部委,再到全国各地,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信息化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工作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头戏”“要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城市”;李克强总理要求“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首次将智慧城市纳入国家战略;2014年8月,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指导意见》;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这样的形势下,各地积极投身智慧城市建设。截止2014年底,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地级市、47%县级市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到2015年10月底,已有超过373个试点市、县(区)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重点项目超过2600个,投资总额超万亿元;据测算,“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智慧城市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新趋势;

二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城市化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尺,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据统计,2015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超过7.7亿,城镇化率为56.1%,而同期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率均在7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90%,我国的城镇化仍然大有可为。目前,我国每年有1300万左右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预计到2035年左右,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0%,这意味着城镇化进程还有20年左右的时间,未来20年将是我国城镇发展的黄金期。城镇化进程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城市人口激增、土地供应紧张、交通拥堵、基础设施捉襟见肘、管理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的一些城市已面临这些“城市病”。智慧城市是治疗“城市病”的一剂良方妙药。例如,智能交通可以极大缓解交通拥堵,平安城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犯罪率并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线索,智慧医疗对提升医院诊断效率、缓解“医患”矛盾成效显著,智慧食品安全可从溯源角度保障食品安全。近几年,美国政府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洛杉矶市通过云计算和City Touch软件,远程控制12000公里的路灯;芝加哥市开发Ao T计划,搜集城市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使饱受“大城市病之苦”的芝加哥变成了一个安全、高效的宜居城市;

三是智慧城市建设使居民生产生活便利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智慧城市以居民需求为核心,家里需要柴米油盐,“云超市”送货上门;出门在外,手机APP就可以远程操控家中的智能设备;去医院看病,医生根据录入的信息就对病人情况一目了然。依托这些信息化手段和技术,居民生活正变得越来越便捷、美好。智慧城市让成熟的先进技术更贴近民众,以实现零距离问需、问情、问计,从而广纳民意;如珠海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成“政民通”社区综合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为政府提供民意调查、社区评议监督手段,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社区自治参与渠道;嘉兴市借助通讯技术,建立“96345”居民服务求助中心,整合政府和市场资源提供公共、便民服务,受理需求300余万件次,辖区居民满意率达99.95%;北京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部门与居民的供需对接平台,至2015年底建成1236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达80%;

四是技术迅速进步,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固网加速向光纤宽带升级,4G移动通信网络全面推进,Wi-Fi覆盖面越来越广,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结合,实现对海量、动态、高增长、多源化、多样性数据进行高速处理,使我们能够快速获得价值信息,进而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及提高城市运营管理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契机。同时,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初步形成了由总体框架、支撑技术与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保障等类别标准,这些都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中,需要一些“冷思考”,认清存在的问题

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大潮,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热潮”之下有隐忧。目前,至少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顶层设计不足,发展盲目无序

智慧城市建设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但统筹协调的制度和机制不力,顶层设计和滚动发展规划不足,缺乏建设成果的有效评估,对现状没有充分地调研摸底,没有统筹考虑城市发展现状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情况;普遍呈现“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现象,形成“一拥而上”的表面繁荣;缺乏全局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不能有序布局、合理发展,更没能互为补充、相互借鉴,从而造成重复投资和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同时,一些地方对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认识不清,没有根据城市特点科学定位,没有理性安排发展次序,发展重点不明确,盲目推进一批不符合城市发展实际的项目;热衷于以项目为驱动,过度追求技术先进和设备投入,忽视实际需求和民生需要,贵而不惠、徒有其表,造成一批新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些地方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再加上缺乏长效机制,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法制环境,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挥,无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

二是缺乏商业模式支撑,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概念进入到实施阶段,发展前景非常好,出现了官办官营、官办民营、官民合办等多种模式,但这些模式主要还是政府掏钱,形成了财政单一投钱、企业只想赚钱、市民不愿掏钱的格局,并由此造成智慧城市建设的区域差异,发达地区明显优于欠发达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未来5年,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将增加到万亿元以上,如此庞大的市场,社会资本却不愿参与,有些工程听起来很好、看起来很美、运营起来也不错,为什么推向市场就是不行?原因就是智慧城市建设缺少成熟的商业模式,在造福百姓的同时,不能给社会资本形成良好的回报预期,缺乏吸引力;

三是产业链尚未形成,产业发展乏力

智慧城市建设包含提供运营服务的运营商,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技术集成的建设商,提供系统所需各种产品的供应商,以及规划设计整个城市蓝图的设计商等,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很多地方都存在把智慧城市当成一次“硬件升级”的简单化倾向,重形式轻实效、重采集轻分析、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人才、重新建轻利旧;同时,因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缺失,造成产业结构先天不足,产业基本是自发发展,产业规模弱小、基础薄弱,实力过硬的集成商和建设运营商大多是外资公司,本土企业实力相对较弱。四是深度和广度不足,群众参与少。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往往局限于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少数行业,如老百姓感受最好的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滴滴打车等,智慧城市没能体现在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效也就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在与新型城镇化、完善城市功能、同城一体化等方面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融合。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集体智慧,市民参与是关键,在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中,群众参与程度不高,一些智慧城市项目往往是领导拍脑袋决策、企业蜂拥而上、市民袖手旁观,没有市民的广泛参与、没有形成共治共享,难以形成广泛的社会效益。

三、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打造“创新2.0时代”的新型智慧城市

近年来,“新四化”等国家战略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宽带中国”“一带一路”“互联网+”等战略的出台更是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体系的运用,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创新2.0时代”。对智慧城市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稳步推进实施

从国家战略层面入手,做好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统筹各部委和各地政府的相关工作,打破信息壁垒和行业条块分割,实现互联互通;顶层设计应以城市相关发展规划、建设现状和需求为基础,科学谋划、合理布局、近远期相结合、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在实施过程中,不贪大求全,因地制宜,在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的指导下,统筹各类民生需求,按规划、有计划、体系化地稳步推进,最终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举办宣传推广活动,营造氛围,提升市民感知,帮助市民更多地参与智慧城市实践,使其充分享受智慧城市成果,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智慧化;

二是创新思维,以人为本

建设智慧城市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考量,还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管理、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在体制机制层面,应当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勇于突破现有格局,打破行业、部门条块分割局面,进一步推动资源整合、融合,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在实际工作层面,以人为本,以民生应用和服务社会为出发点,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汇集人民群众的智慧,转变职能,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使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并做出了全面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统筹,注重实效,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透明高效的服务性政府;我们应以落实文件要求为契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是创新模式,实现共享共赢

好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要说清楚是什么、谁来做、怎么做三个问题。是什么?就是要讲清楚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运维模式和盈利模式,建设模式要多主体共同推进,比如本地与外地、政府与企业、资本与技术、项目与市场等合作推进;运营模式要多元发展,处理好长期与短期、局部与整体、外部与内部的关系;盈利模式是在让企业有钱赚的同时,让政府好管理,最终产生服务绩效,使我们的服务接地气,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谁来做?就必须由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共同建立一个稳定、长期、有预见前景的交易结构,政府来引导和服务,企业和市场发挥主体作用,城市居民积极参与,从而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怎么做?一方面是政府怎么做?首先政府要学习互联网、拥抱互联网、应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互联网+”做不好,智慧城市也做不好;其次要有大局观、时空观、未来观,创造互联网新空间;再次要有平台思维、善于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创新应用;第四,要具备运营平台能力,用互联网技术、思维、模式、营销手段做好服务推广。另一方面是企业怎么做?首先是合作要转型,从向政府要项目、要资金向合作共同开发转变;其次是心态要端正,从“一锤子买卖”向持久合作转变;再次是评价要完善,要看效果如何?持续收益如何?第四,能力要提升,要成为“城市综合发展解决商”,提升全领域服务能力、全链条支撑能力;

四是完善产业链,为智慧城市发展奠定基石

发挥产业生态圈最大化效应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首先,政府发挥引领作用。要建设基础数据库,发挥信息分析中心作用,共享数据资源;发挥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牵引效应,促进资源整合;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建设高效投融资平台;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其次,运营商发挥主导作用。明确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战略定位,是标准共建的参与者,还是终端设备的合作者,或是信息基础设施的主导者。

在竞争中,运营商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避免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再次,方案提供商发挥积极作用。方案提供商是联结政府、运营商等各行业的咨询和规划师,通过提供完整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及时有效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分析和建议,创建多方共赢的运营模式。第四,注重研发、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先进技术能让智慧城市“飞得更高”,应当重视先进技术的研发、引进与应用,尽快本土化,提升国内企业的实力与水平,让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智慧城市发展奠定基石。

中央提出协同推进“新四化”建设,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没有终点,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事业,是永远在路上的征程,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践行绿色、人文、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逐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和各种问题,让城市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

8.探讨城市规划与城市经营整合 篇八

摘要:现代城市的发展建设越来越需要考虑到城市功能的实现与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其城市规划与城市经营管理的统筹整合就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城市经营;整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在我国各地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的现象,这就导致了现代城市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越了人的想象。城市功能的实现以及未来城市的经营管理与发展越来越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来保证其发展的科学性与稳定性。

一、现代城市及其发展趋势

分析近年来我国各大中小型城市的发展,可以发现我国现代城市的发展越来越有人口流动性增强、卫星城兴起、城市经营复杂化的趋势。

(一)城市人口流动性增强

现代城市的人口流动不再仅仅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涌入,而出现了城市人口向周边地区分流的状况。这是由于现代城市的规模与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其城区范圍内的生产成本、生活成本逐渐攀升,而且在现代便利交通特别是城际快客与地铁、轻轨等的发展下,在郊区生活、在城市中心工作是完全可行的。然而,这种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却使得现代城市发展不得不面临着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特别是以北京为代表的发达城市与以郑州为代表的发展较为迅速的新兴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较严重。

(二)卫星城兴起

卫星城的兴起是在现代城市人口流动增强的必然。在大型城市的周边更适宜人居住的地方由于人口的聚集逐渐兴起小型卫星城市,加上现代城市环境需要,一大批企业、工厂迁出城市区,使得迁出聚集区也逐渐形成小型城市,这些卫星城市的兴起补充了城市发展的功能,填补了城市经营发展中的不足。

(三)城市经营复杂化

城市经营的复杂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内各功能、系统相对较多且相互直接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不同系统功能会彼此交叉,彼此干扰和影响。因此,对于现代城市的经营管理来说,单纯的划分功能系统分段管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如进行城市某主干道扩建工程,仅单纯的进行两侧住房拆迁与道路拓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该主干道扩建的实际需求,包括管线设施、配电输送系统、绿化、施工期间的作业安全与周边影响、施工周期内的交通改线等均需要得到充分的考量与完整的规划。因此,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统筹城市发展与城市经营建设对城市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现代城市科学发展的前提。

二、目前状况下我国城市规划与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城市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城市的未来发展构想以及促进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生活水平而存在的,其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着该城市的未来发展是否符合实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否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要,是否有利于城市地区的生产力的发展。在我国目前城市化运动较为活跃的当下,各地均上马了一大批新建、扩建、改建城市的项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以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但在城市化运动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却不得不引起人的反思。

(一)城市化过热过快,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

在我国多地进行的城市化运动中,出现了大量的跟风建设。城市管理经营部门并没有对该地区人口流动趋势以及该城市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评估,盲目跟风上马的一批建设项目使得城市规模扩展速度较快。但这么做的结果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社会人口基础、社会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基础导致新建的城市区大多无人问津而成为了事实上的鬼城。这在当前我国房价过高、城市生活压力过大的背景下是经常出现的。不仅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资金资源的浪费,也使得城市生活成本不断攀升,社会压力增大。

(二)城市规划缺乏统筹,建设与经营出现冲突

对已有城市的改扩建工程中,常出现建设工程严重影响城市功能发挥的现状,特别是在旧城区改造工程中,项目工程的建设施工往往严重影响到当地城市生活秩序。如工程施工中对居民出行交通的影响,施工噪音、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对周边给排水、供配电的影响等。而在施工初,如果没有对建设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也会产生一条路重复开挖、多次施工的状况。在某城市的管线改造工程中,便出现了四月份开挖主干道整修下水道、六月份开挖整修自来水供线管、九月份开挖整修通讯电缆、十一月份整修供暖管线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三)城市交通压力过大

城市的人口聚集效应使得城区内人口流动量较大,加上商业活动的影响,城市交通压力加大。在我国大中型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状况,这主要是由于原有交通线路没有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相应的升级改造,导致其无法承担城市交通负荷。而在新兴城市出现的城市交通压力更多的来自于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并没有充分考量到未来该城市交通压力发展趋势,导致其设计交通线路无法满足长期需要。

(四)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在我国,城市污染已经常态化,虽然在近年来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逐渐加强的背景下一大批污染型企业迁出城市地区,但自主净化功能不足的缺点仍然使得城市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三、解决思路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对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与控制是保证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理性规划

城市远期的发展构想需要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该城市在未来地区经济、全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来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对于港口型城市,以进出口海港为基础的海洋服务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远比生产制造型城市模式发展要更有前途,而在大、超大型城市周边的小型城市在进行发展时,不能盲目的跟风扩建,而要根据大型、超大型城市的发展缺陷对其进行合理的补充,如原料及消耗品的供给、宜居设计、生产型企业迁入等。

(二)统筹建设

对城市新改扩建中的统筹规划不仅是要充分考虑到该建设是否适宜当前建设条件,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要,而更要兼顾城市生产、生活秩序与城市功能的展现。尽量避免施工建设对周边居民生活秩序的影响,尽量减少施工周期与施工频率,降低成本与工作量。

结语:

城市化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在城市规划与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更好地实现城市功能。因此,在规划与设计中,应该预先对城市的远期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并在建设施工中结合城市实际需要统筹建设,以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侯丽鸿.谈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J].山西建筑,2014(03).

[2]张京祥、赵丹、陈浩.增长主义的终结与中国城市规划的转型[J].城市规划,2013(01).

[3]吴生波.我国城市规划和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

[4]全华相.城市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4(04).

9.经营城市城乡建设调研报告 篇九

为了做好全县“十二五”人才规划,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如何建设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先后走访了全县大部分规模企业,与近七家企业老总、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面谈,发出近百份问卷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十一五”以来,我县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1、总量有所扩大。截至2010年7月底,全县共有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120人,占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2003年以来,全县企业共引进本科以上学历经营管理人才20人。

2、质量不断提高。从现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结构分析来看,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达到720人,管理水平得到

(二)营造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1、优化人才资源开发的环境。经济发展在企业,企业发展靠人才,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观念创新、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三大工程,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全市上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环境氛围日益浓

2、认真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全县上下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在住房、家属安置、子女上学、医疗保健等实际问题上为各类人才提供方便,努力做到政治上爱护他们,事业上支持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力求为人才安心工作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创业环境。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制度建设初显成效

1、激励机制向多元化发展。在调动企业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多层面、多方向、多形式的探索。重视精神激励,县里每表彰一批优秀企业家,同时又注重物质激励和利益驱动,从实行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责任制入手,逐步发展为年薪制、期权、股权制等;重视经营制度建设,从实行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入手,发展为资产委托或授权经营等形式。同时能解放思想,从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入手,由传统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发展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3、培训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全有近30多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接受了国内外专业培训。经过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经营管理业务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一大批中青年骨干获得了任职资格证书步上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岗位。在培训实践中初步建成了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培训体系。

4、监督约束初步形成。除了有董事会、监视会的监督保证,又有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还财务管理方面的专门的审计制度等。所有这些制度与措施,加之各行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形成了一些成形的规章制度,保证了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客观上培育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有优良作风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

二、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随着我县企业改制任务的基本完成,我县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非国有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现有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远不能满足改制后企业发展的需要,加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同国内其他同等县市相比经营管理人才基础比较薄弱,无论

人才规模和人才质量,都相对滞后,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人才工作氛围欠佳,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和流动等方面同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配置存在滞后现象。

(一)主要问题

1、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仅为总量的20%左右,中专及其以下学历占到80%以上,具有高级、中级、初级技术职称人数不足职工总量的3%;既懂企业管理、财务营销,又懂进出口贸易以及科技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尚不足总量的1%。

2、职业经营管理人才相当匮乏。与全国各地情况相似,职业经理人才缺乏是我县企业目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多数是从原国有、集体企业来,民营、私企经营管理者大多是家族成员,基本上是土生土长的,从外面引进的数量相对很少。本土人才虽有适应本土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优势,但弱点也相当明显:视野往往不够开阔,有井底之蛙之嫌;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存在小富即安思想,企业难以做大。他们往往缺乏职业经理人所特有的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不具备职业经理人所具有的知识、能力结构,也不具备职业经理人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修养。

(二)原因分析

1、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近几年,我县对人才工作越来越重视,关心尊重企业家氛围逐渐形成,但是思想不够解放,对培养选拔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战略眼光,从当前工作需要考虑多,从长远发展考虑少;从维持现状考虑多,从开拓进取上考虑少。培养人才的投入仍然有限,舍不得花大钱引进人才,舍不得花本钱留住人才,致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难以壮大成长。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机制不健全

选拔任用单一,家族任命制,没有真正形成市场。人才资源开发不力,渠道单一,视野狭窄,尚未形成有一定规模和比较规范的企业经营者我县没有一家正规的企业经营中高层管理人才培训中介机构,有的企业举办内部培训主要是面对企业基层员工和底层管理人员。企业中高层的专业培训目前仍以高校深造、学习考察等外部培训为主。由于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现状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培训工作,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管人才整体素质提高。

3、企业运作的内外环境不优

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对人才的标准、使用、管理机制都存在着缺陷,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管理,制约着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业绩平平,没有自身特色,对人才不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效绩与回报不相称,干出了实绩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二是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首先,对我县当前亟需的高学历、高职称且有实际工作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来连工作,没有更加优惠的措施,使得中高级经管人才引不来,即使来了也留不住。其次,传统的薪酬激励已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需求。股票期权、智力资本参与分配等新的分配形式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虽然我县在此方面也作了初步探索,但我国政策和法律还存在滞后性,加上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考核与约束机制,使具体操作遇到很多政策性障碍,急需得到解决。

三是载体支撑不强。高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需要一定的工作氛围,这方面往往易被很多企业所忽视。除了政策法规、激励机制、福利待遇等保障以外,还要有良好信息环境、人文环境,但这正是我县的软肋。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解放思想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是我实施“工业大县”战略的基础,是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是我县工业实现转型跨越的迫切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作为企业的领头军,将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只有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才能带动我县企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业的社会氛围,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使用、培养、激励、监督约束等机制。真正让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评价推荐中心发挥市场化配置作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的投入力度。

(二)加强制度建设

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以下六个方面上

1、完善培养机制。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企业经营者队伍的素质,增强其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和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领导企业参加国际竞争的能力。要十分重视企业经营者后备人才的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企业家后备人才的培养。

2、完善激励机制。要建立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导的激励机制,实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自我激励三结合。这是激发企业经营者自觉追求更高的奋斗目标,实现自身智慧和创造力的有效

3、扩大保障机制。要切实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对从外地因流动而辞职的人才,按程序恢复其原有身份;积极做好配偶的安置工作;优先优惠安排引进人才的住房;教育部门要及时安排引进人才的子女到教学较好的学校就读,有关学校不得收取择校费等政府规定以外的费用。

(三)优化环境

以制度化建设为保证,尽快形成一套立足实际,促进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汇聚的机制,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聚集人才,用制度激励人才,用法规保障人才。

1、树立良好的社会舆论。要象改善投资软环境那样重视人才环境的建设,在全县上下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通过每年表扬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典型事例,树立榜样,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多种形式,欢迎社会各界对开发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献计献策,努力为全市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上一篇:市场营销概述习题下一篇:建设企业财务与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