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职责

2024-09-23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职责(精选8篇)

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职责 篇一

逸和酒店卫生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

一、卫生管理组织构成: 组长:刘文

组员:宋玲 马银利 孟改萍

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及个人卫生制度(具体负责:刘文)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1、新上岗的服务员必须先体检后上岗,取得体检合格证后,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并经考核后才能上岗。

2、服务员必须每年体检一次,并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二)个人卫生管理

1、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行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佩带饰物。

2、从业人员应有两套以上工作服。工作服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三、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具体负责:宋玲)

1、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应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2、清洗消毒应按规程操作,做到先清洗后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消毒设备(消毒柜)应运转正常;

3、清洗的饮具、盆桶的设施应分开,清洁工具应专用,防止交叉传染;

4、清洗消毒后的各类用品用具应达到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并保洁存放。清洗消毒后的茶具应当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5、洁净物品保洁柜应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存放杂物;

6、清洗消毒间应有明显标志,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积水积物,无杂物存放;

7、宾馆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由单位负责人督导。

8、各种饮具、用具要放在固定位置,摆放整齐,清洁卫生,呈现本色。

9、上岗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上岗前必须先洗手和消毒。上班不准带戒指、手镯,也不能涂指甲油。操作时不许吸烟,不得随地吐痰。

10、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须使用工具,不得用手直接拿取食品;

四、卫生检查奖惩考核管理制度(具体负责:马银利)

1、自查由专职的卫生管理人员组织计划,每月不少于一次,定期对本宾馆从业人员开展卫生考核工作。

2、检查内容主要是服务过程中的卫生状况,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并做好记录。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相应责任人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以后每次罚款20元并通报批评: 1)健康检查合格证明过期,进行卫生操作时未穿工作服或工作服不洁的;

2)客用饮具表面不光洁、有油渍、水渍和异味;

3)供顾客使用的一次性卫生用品超过有效期、重复使用一次性卫生用品;

4)卫生间有积水、积粪、有异味;

5)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损坏未及时报告的; 6)地面有果皮、痰迹和垃圾的;

7)发现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未及时报告的。

五、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及通风系统清扫管理制度(具体负责:孟改萍)

1、室外公共区域应随时保持干净整洁。

2、室内公共区域地面、墙面、门窗、桌椅、台面、镜面等应保持清洁、无异味。

3、废弃物应每天清除一次,废弃物收集容器应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4、定期进行病媒生物防治,蟑螂密度、鼠密度应符合卫生要求。

5、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室内空气、用品用具等定期进行检测。

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职责 篇二

1 美国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历程

美国应急管理的相关立法历史悠久, 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可以追溯到1803年的《国会法》。1950年制定的《民防法》, 是美国应急管理目前最重要的法律之一[1]。《灾难救济法》首次授权总统可以宣布灾难状态以及要求联邦部门向州和当地政府直接提供援助。《全国紧急状态法》对紧急状态的颁布程序、颁布方式、终止方式、紧急状态的期限以及紧急状态期间的权力作了明确规定;美国各州也都有州紧急状态法, 州长或市长有权根据法律和危机事态宣布该州或该市进入紧急状态[2]。1988年出台的《斯坦福法》, 对联邦政府救助的内容、对象、范围和条件等方面做了明确界定[1]。《联邦应急计划》 (FRP) , 是最早出台的应对灾害的操作性文件[3]。2001年通过《反恐怖主义法》修正案, 加强了美国联邦执法机构的权力[2]。2002年《国土安全法》出台, 设立国土安全部。《国家应急反应框架》是美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作出应急反应的行动指南, 专门为政府执行部门、私营机构、非政府组织领导人和应急管理从业人员制定[4]。

美国防范传染病的法律主要是1994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服务法》[5], 2006年修订后的《公共卫生服务法》, 将其中的《全国生物恐怖及其他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子目录修订为《全国公共卫生应急的全方位灾害准备》, 全面提升了公共卫生应急的等级, 并于同年发布《 (流感) 大流行和全方位灾害准备法》。美国统一州法律全国委员会运用特别程序于2007年制定《卫生执业人员的应急志愿者统一法案》[6]。

美国制定的行政命令包括12148号、12656号和12580号行政命令及国土安全第5号总统令和国土安全第8号总统令[7]。各地方政府还有相关的法规, 例如, 加利福尼亚州的《应急服务法》[1]。这样通过议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以及地方性法规形成比较健全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通过法律完善应急处理主体、紧急行政措施和应急处理法律后果等构成的应急处理机制。例如:在整个应急反应过程中, 事件的每一个细节、步骤均应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和规定。包括事件的报告、接报、处置行动程序、事件指挥系统、哪个部门参加、参与处置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障、事件的等级和分类、资源的组织调配、支援帮助部门职责、资金来源、司法介入、紧急事件管理标准系统、事件评估系统和专家组织等等。法律还规定每一个公民在面对紧急事件时的职责和行为规范[8]。可见, 美国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了突发事件事前、事中和事后各项工作的程序, 实施全过程、全危害管理。

2 美国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与职责

应急事件始于地方, 地方政府采取最初响应行动。当事态发展超出当地应急能力时, 由地方政府向州政府提出援助请求。在事件的应对中, 州政府帮助协调和整合资源, 并提供给地方。当突发事件超出州政府的应对能力, 州政府负责向联邦政府发出援助请求。美国公共卫生建设已有200多年的历史[9], 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分为纵向援助体系及横向合作体系。在纵向上按照“国家-州-地方”三级设置, 在横向上按照预警、信息等系统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网络[10]。

2.1 纵向三级应对体系

(国家)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CDC) - (州) 卫生资源和服务部 (HRSA) - (地方) 城市医疗应急系统 (MMRS) 。

2.2 CDC是国家卫生部 (DHHS) 的一个部门

其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全国性的疾病控制和预防战略、公共卫生监测和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资源整合、公共卫生领域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培养。CDC是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系统的核心和协调中心[11]。

2.3 卫生资源和服务管理部 (HRSA)

HRSA隶属于美国卫生部, 与CDC是平行关系。HRSA为每个州的卫生保健人员提供财政支持和指引, 接受HRSA资助的人员要为未保险人员、与HIV/AIDS共同生活人员、孕妇和母婴等提供卫生保健。HRSA项目遍布美国各个角落, 每年有70亿美元预算。其目标之一是提高卫生保健系统能力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HRSA医院应急准备系统主要通过提高医院、门诊中心和其他卫生保健合作部门的应急能力, 来发展区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该系统在全国实行分区管理, 共设10个区, 区内以州为单位实现联动。除了州和地方卫生部门外, 其他参与者还包括:州级应急管理机构、州级农村卫生保健办公室、退伍军人卫生保健部门和军方医院、基本医疗保健协会等[11]。

2.4 城市医疗应急系统 (MMRS)

是地方层面以响应为主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运作系统。MMRS是由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 (FEMA) 应急准备办公室出资建立的, 于2003年加入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基于突发事件始于地方、止于地方的认识, MMRS主要致力于提高地方应急准备系统能力, 建立一个综合应对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完善的医疗反应系统, 具有详细的应急预案, 具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反应队伍, 具有专门的突发事件响应设备, 具有专门的医疗设备和药物储备, 具有高效的医疗运输和治理能力。MMRS通过合同签约, 使现有的应急反应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医疗和精神卫生医生、公共卫生部门、执法部门、消防部门、紧急医学救援部门 (EMS) 和国家卫兵等整合在一起应对突发事件。

3 美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横向合作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一般由地方和州政府首先做出反应, 因此地方和州卫生部门的应急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 建设内容包括疾病监测、实验室检验能力、信息沟通、人才、地区间协调及利用国家战略储备的能力等。美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横向合作包括以下内容:

3.1 全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CDC的主要职责是卫生预防, 有效的监测体系是预防和控制的基础, 为此, CDC建立28大类101个监测系统, 如与慢性病和伤害有关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BRFSS) 、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的监测系统包括全国法定报告疾病监测系统 (NNDSS) 和霍乱与其他弧菌疾病监测系统 (COVIS) 等。众多监测系统构筑了强大的公共卫生监测网, 为调查、干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基线资料。监测信息也是提供早期预警的证据之一。

3.2 全国公共卫生实验室快速诊断应急网络系统

美国公共卫生系统实验室自成体系, 按联邦、州、基层分为三级。该系统专长于实用检验, 在人员设备资金方面与大学临床实验室各有所长。工作人员没有发表论文的压力, 全国上下互通有无, 统一为现场调查服务, 很少有各自为政的现象[12]。

3.3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控制机动队伍和网络系统

CDC的疫情情报服务培训班 (EIS) 通过50多年的运行, 已建立了一支精良的机动队伍和全国网络。此外, “9·11”后, 拨专款建立了一支地方流行病学专职队伍, 上下呼应, 效率很高[13]。

3.4 全国医药器械应急物品救援快速反应系统

美国的国家医药和用品应急系统以大集装箱的形式, 在美国几个保密的战略地点储备应急医药和急救用品, 包括疫苗、抗生素、抗体、解毒剂及输液设施等, 可在12 h内为美国任何受灾区一次提供50吨以上的医药和急救用品, 保证了重大公共卫生和灾难事件处理无后顾之忧[13]。

3.5 全国健康教育网络

美国公共卫生系统从地方到州和联邦政府都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健康教育队伍。健康教育的工作不局限于专业技术人员。1998年开始的反生物恐怖健康教育, 采用训练培训者的方法, 分级训练, 将反生物恐怖的意识和知识普及到社区组织和个人, 并充分利用多种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和培训[12]。概括起来, 横向结构包括: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准备和监测预警、科学研究和实验、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沟通和信息传递。

4 美国卫生应急中的其他参与部门

虽然公共卫生应急工作主要职责归属于公共卫生部门, 但是其他部门的密切合作非常关键。“9·11”事件以及“炭疽邮件”事件的发生, 迫使公共卫生机构、公共安全机构和司法机构等共同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2006年5月, 美国白宫发布《全国流感大流行防治策略实施方案》。该方案要求“如果美国暴发流感大流行, 各级政府机关必须继续提供基本的公共安全服务并保持社会治安, 州和地方执法机关和公共安全部门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必须全力支持公共卫生工作, 并应对疫情中可能出现的其他挑战, 这是他们的主要职责。”2006年9月, 美国司法部制定《治安执法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 内容包括提供后勤支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可见,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并不是卫生部门单枪匹马独立作战, 公共卫生危害已经超越了州界、国界, 需要全社会合作, 共同应对。

5 借鉴与启示

目前, 中国应急管理在“一案三制”统领下正在走向成熟和完备。法制建设方面已相继颁布了35部应急管理相关法律, 36部行政法规, 55部部门规章, 紧急状态法和部门应急法律法规正在起草制定中[14]。组织机构建设方面, 从中央一级到省、市一级设立了专职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调与管理工作。SARS之后, 中国不断健全“国家-省-市-县”全国统筹、4级联动的应急机制, 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决策机制、组织协调机制、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信息发布与通报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和应急保障机制等[15]。中国在应急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是令世界瞩目的, 但依然存在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 预案体系不完善, 行动主体单一化, 地域及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内容粗略机械, 无快速、灵活式的应对程序[16]。对照美国应急管理模式, 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和加强。

5.1 法律赋予下的组织结构健全、应急体系职责明确

美国拥有法律框架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应急组织体系。应急无小事, 用法律手段将处置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部门、机构和关键人员的职责明确化、规范化, 真正做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应而不急。该套管理体系强调地方应急处置为主的“分级响应”原则, 对不同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主体和彼此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出明确规定, 切实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过程中政出多门、责任主体不清、相互推诿、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发生次数。中国虽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但是缺乏可操作性, 一旦发生灾害后, 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没有通过法律确定下来, 这样就造成在救援过程中的混乱无序。现阶段, 需要强化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应急管理的法律责任, 明确政府部门在突发事件管理上的职责, 通过追究各级政府及其领导人在应急管理方面的法律责任, 去除地方政府依赖思想, 督促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加强突发事件管理工作, 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公共卫生法律对保护人民健康、促进公共卫生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随着中国社会快速发展, 大量的公共卫生法律问题需要处置, 大量的公共卫生应急法规需要制定、修订。公共卫生应急法制化建设具有保障性、关键性和基础性作用, 因此, 可借鉴美国, 制定中国的《公共卫生服务法》, 适时更新公共卫生应急法律制度。美国的经验启示我们,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多部门有效合作机制, 必须以法律为基础。

5.2 突发事件全危害、全过程管理模式

美国关于重大突发事件种类的划分尽管与中国有差异, 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的流行病、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均包含在其中。美国经历了从单一灾种管理到全危害管理的发展历程, 现行的法律也是从全危害角度制定的, 全危害管理适用于特定种类的突发事件的管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 突出了全程管理的理念。全程管理包括:预防准备 (事前) 、响应 (事中) 、恢复和重建 (事后) 3个阶段。特别要指出的是, 美国特别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有序性, 通过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突发事件事前、事中和事后各项工作的程序。美国之所以拥有全球一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就是因为他们重视全程管理, 针对每个阶段的特定任务及管理重点, 制定相应的机制, 特别是事前阶段的预防准备工作。在中国可看到一个现象, 轰轰烈烈地表彰突发事件处置中涌现出来的忘我无私的工作者, 却无人问津在预防准备工作中的默默奉献者。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预防, 反映出中国应急管理理念未与发达国家接轨。

5.3 全民参与机制

美国的应急管理, 不仅政府积极参与, 而且民众也通过非政府组织介入管理, 形成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社区自愿者和居民个人组成的应急管理网络。全社会共同努力比任何个人、单一部门都更加有效。联合国国际减灾组织总结十年减灾活动 (1990-2000年) 的主要经验之一, 就是与社会建立合伙关系, “发展以社区为核心的减灾战略”。中国群防群治的成功经验也为政府应急管理中扩大社会参与提供了重要启示[14]。

5.4 强调基层是“根”, 注重监测系统建设

美国的城市医疗应急系统是突发事件处置的接地气者。美国对基层的响应者都是由中央政府投资建设, 提高其应急能力。在传染病监测等方面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分别建立各自的预警系统, 一旦某种新型病毒产生或突发事件发生, 可以在短时间发现, 并迅速采取措施, 及时遏制可能造成的危机。中国的分税制改革, 相应削弱了地方财力, 而卫生事业支出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 在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 使得地方政府对卫生的支持力度更弱了[17]。这是中国基层传染病救治和基层卫生防病体系弱化的主要原因。基层是“根”, 提高基层应急能力与基础设施、监测体系、实验室检测、人力资源和后勤保障等系列工程的建设, 中央政府义不容辞。此外, 美国的基层有高度自治权, 有充分的处置自主权, 处置突发事件时, 各职能部门协同运作, 是多领域、多维度的综合、协作联动体系。任涛等人主要对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资源整合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建立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应急管理网络”, 包括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执法、医疗服务、科研力量和应对人员的综合系统[18]。效仿美国, 将该综合系统根植于县区, 并立法确认, 授权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最大限度地调集地方各方面力量, 协调地方各部门统一行动, 提高地方政府应变能力。

5.5 重视协调机制

一个事件的发生, 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次生事件, 这就需要多个部门综合协调, 共同应对。故突发事件处置涉及多部门参与, 各部门之间及时、高效的沟通与协调是有效应对和处置的前提。美国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负责从中央到地方的协调, 进行跨部门的综合性决策和指挥。实践证明, 专设的协调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从文献复习美国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责入手, 体会发达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 为中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美国卫生部网页、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上与各种新发传染病、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和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有关的管理体系信息, 归纳、总结美国应急管理的特性。结果 美国将健康保护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应急管理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拥有法律框架下的从中央到地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组织体系。该体系对其中的部门、机构和关键人员的职责均做出明确规定, 强调地方应急处置为主的"分级响应"原则;全危害、全过程管理是美国应急管理的主导模式。结论 中国在应急管理中, 应将各组织机构及个人的必要权责和行为纳入法律范畴, 更好地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应对突发事件, 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走向制度化和高效化。中国要从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预防, 向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重建全过程管理理念转变, 加强基层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3.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职责 篇三

关键词:岗位职责;项目经理;各岗位负责人

前言

不同的项目施工内容不尽相同,但都需要设置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对项目施工工作和日常工作进行专门管理。管理机构各岗位职责制定的是否完整,决定了该机构能否有效运行。

轨道公司上盖物业开发项目“牛角沱新增设备用房”是轨道公司重点项目,该项目地理位置复杂,为了牛角沱轻轨车站和重庆外事办之间,施工环境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轨道公司通过招投标引进一家有实力的单位施工。施工单位在业主的协助下,成了专门项目经理部,并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特别是项目管理部各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项目领导小组

(1)领导项目经理部在施工中严格按公司的质量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运行。

(2)对项目经理部与公司的生产安全、施工管理、技术质量、物资供应、人力资源等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强化管理和相互协调工作。

(3)针对施工现场实际需要,责成和协调各分公司及时对施工人员和工器具、机具、物资进行调配,以确保最大限度保证施工现场之需。

(4)会同公司各职能部门对项目经理部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

(5)与甲方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调,使甲乙双方职责明确,互惠互利、合作愉快,关系融洽。确保合同条款顺利执行。

2、项目经理

(1)在项目领导小组领导下,对承接的项目施工进行全方位有效管理,承担承包合同和公司内部管理对施工要求的全部责任。

(2)由项目经理牵头组织施工经理、各专业技术负责人与甲方共同落实施工现场的办公场地、物资场地、机具场地、施工人员住地以及水电气、通讯、道路、消防等临设场地划分和搭设。落实施工现场的保卫工作,以及现场各种标语牌、告示牌、宣传栏的制作和设置。

(3)与甲方协调落实项目施工图等各种设计文件及施工相关资料。

(4)组织安全、技术、质量等相关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质量计划、HSE方案进行审核和修改,并经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向甲方和监理报批。组织相关人员对甲方和监理批准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向项目经理部进行技术交底。

(5)审批项目总体施工节点网络计划、用工计划、材料需用计划、机具仪器使用计划。负责土建、对外加工、物资零购等外委落实,报项目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

(6)根据施工进度和特点每周或每天组织召开内部施工协调会,编写会议纪要。负责与甲方和监理联系,通知和组织项目经理部相关人员认真参加甲方和监理组织召开的各种会议。

(7)对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进度、成本控制、服务质量、施工协调等负全面责任。

(8)抓好项目经理部“两个文明”建设,掌握现场员工思想动态,做好现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现场员工严格遵守甲方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杜绝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发生。

(9)项目完工后组织相关施工人员认真参加由甲方和监理组织项目交接验收工作。

(10)组织相关人员收集整理项目的结算资料,资料完整后交项目领导小组审核,送公司预结算中心进项目费用结算。项目完工后,负责组织相关人员按相关要求进行竣工资料编制和移交。

3、项目施工经理

(1)在项目领导小组领导下,直接负责对施工质量监督、安全监督和技术管理,对施工过程中,各施工作业队、组的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消防工作、施工进度、服务等实行有效监督。

(2)与项目经理共同落实施工现场的办公场地、物资场地、机具场地、施工人员住地以及水电气、通讯、道路、消防等临设。

(3)与技术负责人共同认真熟悉施工图等设计文件,根据设计要求、安全法规、甲方相关规定,组织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及专项施工方案,报相关人员等审核。

(4)根据施工进度,认真组织编制施工作业项目总体施工节点网络计划、周月季进度计划、用工计划、材料需用计划、机具仪器使用计划,并向监理报验。

(5)根据施工准备情况编制开工报告,并向甲方和监理报批。

(6)合理进行施工人员、施工机具仪器、施工材料等施工资源调配,建立健全材料、机具仪器等使用和管理措施。

4、技术负责人

(1)认真组织技术员共同熟悉施工图、设计文件资料,领会设计意图。掌握相关专业的特点,积极配合甲方、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作好施工图等文件资料的审核工作。

(2)根据施工特点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并与项目经理共同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3)负责施工材料审核,按施工进度编制和申报施工物资需用计划。

(4)扎根施工现场,认真检查各施工队是否按设计要求、施工规范标准进行施工;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和质量问题。参与项目部内部的安全、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以及参与由甲方、监理组织的安全、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5)积极与甲方和监理的专业工程师进行协调和沟通,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及时向监理提交工程联络单。

(6)项目完工后,认真参与由甲方和监理组织的“三查四定”、“中间交接”、“联动试车”、“竣工验收”等项目交接验收工作。

5、安全工程师

(1)组织施工安全方案的编制和审核工作,指导安全员的业务工作。对现场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实施、监督、指导各专业班组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

(3)负责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汇同甲方、监理一道组织开展施工安全检查工作。消除隐患,保证安全作业。

(4)作好施工装置现场和特殊工种的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

(5)负责调查处理安全事故,并提出处理意见。

(6)认真组织好反事故演习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按要求上报各类事故,各类事故档案齐全、完善,对发生的任何事故必须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7)做好各种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检查维护工作,保证器材的配置合理及性能可靠,开展各种形式的消防训练,以提高初期火灾的扑救能力。

6、质量工程师

(1)组织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和审核工作,负责提供各种施工标准规范,审核施工质量技术资料是否正确,指导质检人员的业务工作。对现场质量工作全面负责。

(2)负责组织对进场物资材料的复检工作,并向监理进行报验。

(3)负责审核施工质量技术资料是否正确,组织开展施工质量检查工作,根据施工进度,及时向监理提出A级和B级质量控制点检查的书面申请,并与甲方监理共同进行检查(A级:重要质量控制点,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B级:较重要的质量控制点。C级:一般质量控制点,为施工承包方质量检查部门进行自行检查全过程质量控制),组织对C级质量控制点的检查。

(4)及时组织开展施工工序、分项、分部施工的质量验评(自评)工作。

(5)参加调查处理质量事故,并提出处理意见。

(6)项目完工后,认真参与由甲方和监理组织的“三查四定”、“中间交接”、“联动试车”、“竣工验收”等项目交接验收工作。

7、资料员、材料员、施工队队长、施工技术员等也都是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4.2、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篇四

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张军文史光琴刘俊祥刘晓丽哈斯高娃王婷 组长(消防安全责任人):张军文

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科室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科室的消防安全情况;

(二)将消防工作与本科室的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消防工作计划;

(三)为本科室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四)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五)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六)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内分泌科消防组织。

(七)组织制定符合本科室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副组长(消防安全管理人):史光琴刘俊祥

主要职责:

(一)拟订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组织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三)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

(四)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五)组织实施对本科室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六)组织管理、监督、检查科室消防安全工作;

(七)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八)科室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组员:刘俊祥刘晓丽哈斯高娃李星王婷

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了解岗位职责制度;

(二)熟悉本科室的消防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使用及维护保养方法,定期保养,使其完好有效;

(三)了解本科室的火灾危险性,能够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

(四)了解本科室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了解火灾等突发情况的处置程序;

(五)其他需要履行的消防职责。

每班发生火灾应急分工:

1.负责报警(110;医院总值班、公安值班)

白班:史光琴夜班:刘晓丽

2.负责灭火白班:刘俊祥夜班:李星

5.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篇五

1.1为规范x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安全工作管理体系,需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以推动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的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和重要岗位的管理。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不包括勘误、通知单),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GB/T 20274.1-2006)《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200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4组织机构

4.1公司成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是信息安全的最高决策机构,下设办公室,负责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

4.2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重大事件,落实方针政策和制定总体策略等。职责主要包括:

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信息安全的政策、法律和法规,批准公司信息安全总体策略规划、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

确定公司信息安全各有关部门工作职责,指导、监督信息安全工作。

4.3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工作组:信息安全工作组、应急处理工作组。组长均由公司负责人担任。

4.4信息安全工作组的主要职责包括:

4.4.1贯彻执行公司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决议,协调和规范公司信息安全工作;

4.4.2根据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对信息安全工作进行具体安排、落实;

4.4.3组织对重大的信息安全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策略进行审查,拟订信息安全总体策略规划,并监督执行;

4.4.4负责协调、督促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信息安全工作,参与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的安全规划,监督安全措施的执行;

4.4.5组织信息安全工作检查,分析信息安全总体状况,提出分析报告和安全风险的防范对策;

4.4.6负责接受各单位的紧急信息安全事件报告,组织进行事件调查,分析原因、涉及范围,并评估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提出信息安全事件防范措施;

4.4.7及时向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上级有关部门、单位报告信息安全事件。

4.4.8跟踪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组织信息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4.5应急处理工作组的主要职责包括:

4.5.1审定公司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应急策略及应急预案;

4.5.2决定相应应急预案的启动,负责现场指挥,并组织相关人员排除故障,恢复系统;

4.5.3每年组织对信息安全应急策略和应急预案进行测试和演练。

4.6公司应指定分管信息的领导负责本单位信息安全管理,并配备信息安全技术人员,有条件的应设置信息安全工作小组或办公室,对公司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落实本单位信息安全工作和应急处理工作。关键岗位

5.1设置信息系统的关键岗位并加强管理,配备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应用开发管理员、安全审计员、安全保密管理员,要求五人各自独立。要害岗位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法规和有关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5.2系统管理员主要职责有:

5.2.1负责系统的运行管理,实施系统安全运行细则;

5.2.2严格用户权限管理,维护系统安全正常运行;

5.2.3认真记录系统安全事项,及时向信息安全人员报告安全事件;

5.2.4对进行系统操作的其他人员予以安全监督。

5.3网络管理员主要职责有:

5.3.1负责网络的运行管理,实施网络安全策略和安全运行细则;

5.3.2安全配置网络参数,严格控制网络用户访问权限,维护网络安全正常运行;

5.3.3监控网络关键设备、网络端口、网络物理线路,防范黑客入侵,及时向信息安全人员报告安全事件;

5.3.4对操作网络管理功能的其他人员进行安全监督。

5.4应用开发管理员主要职责有:

5.4.1负责在系统开发建设中,严格执行系统安全策略,保证系统安全功能的准确实现;

5.4.2系统投产运行前,完整移交系统相关的安全策略等资料;

5.4.3不得对系统设置“后门”;

5.4.4对系统核心技术保密等。

5.5 安全审计员负责对涉及系统安全的事件和各类操作人员的行为进行审计和监督,主要职能包括:

5.5.1 按操作员证书号进行审计;

5.5.2 按操作时间审计;

5.5.3 按操作类型审计;

5.5.4 事件类型进行审计;

5.5.5 日志管理等。

5.6安全保密管理员负责日常安全保密管理活动,主要职责有:

5.6.1 监视全网运行和安全告警信息

5.6.2 网络审计信息的常规分析

5.6.4 安全设备的常规设置和维护

5.6.5 执行应急中心制定的具体安全策略

5.6.6 向应急管理机构和领导机构报告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等。6 附则

6.1本办法由公司科技部负责解释。

6.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职责 篇六

一、现状分析

救助事业发展中, 人力资源管理凸显了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职责职权不够清晰。

内设机构存在职责交叉、缺位、越位和错位等不够清晰的现象, 以致有的部门之间工作协调配合不够佳、不够畅。

2. 个别机构岗责不符。

个别内设机构的部分职责已做了调整, 但是相应岗位设置一直没有相应调整, 以致有的人员有工作职责但没有岗位;有的岗位留空, 人力资源编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与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部分不一致, 岗位设置不尽合理, 亟需相应调整。同时, 也容易导致机关“借调”人员过多的现象。

3. 存在人岗不适现象。

岗位设置管理的出发点是“因事设岗”, 根据其工作任务和发展需要, 对其职能、工作进行规范评估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笔者认为, N救助局岗位设置与人员聘用情况存在人岗不适宜的现象, 导致岗位管理的作用被削弱。

二、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 出现以上各种问题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部分人员对机构职责调整、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专业海上救助队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重使用轻开发的传统用人观念仍然存在。没有深刻认识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在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运行规律和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 促进救助公益事业科学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导致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跟不上形势发展。

2. 没有充分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指导工作。

目前, 没有充分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指导人事管理工作, 缺乏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人事行政管理的色彩浓厚, 过多依赖经验管理。比如, 还没有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和人员测评技术开发工作, 也没有一套科学的职位说明书, 使得岗位相应的工作职责对人的能力、素质要求不清, 无法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有效运行。

3. 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还未完全摆脱传统人事管理的窠臼, 没有进行整体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思考, 没有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对整个人力资源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 导致对人力资源的岗位分析工作重视不够, 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

4.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

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系列机制, 如规划、开发、晋升、招聘、留用、激励等方面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三、建议

1. 建立岗位职责体系。

加大调整机构职能力度, 从实际出发, 对目前各组织机构的职责进行详细的罗列, 尽可能穷尽所有工作内容。通过合并相同、相近职责, 理顺职责不清、职责交叉、负荷不均、人浮于事等问题, 建立科学的岗位职责管理体系。

2. 适当调整岗位设置。

在不改变人员编制的情况下, 根据机构职责的调整,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 适当调整岗位, 列出“职能清单”, 科学确定机构岗位数量, 以事定岗, 以岗定人,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从岗位的工作量、工作性质与其他岗位有没有重复等维度检验岗位设置的合理性。

3. 构筑人岗匹配的人员配置模式。

人与岗位之间的匹配是一种动态的、能动的匹配过程。人岗匹配, 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首先, 要做好岗位称量, 编制好职位说明书。其次, 要做好人员称量, 着重考核人员的能力水平, 把最合适的人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第三是做好评估称量, 实行考核动态管理, 定期考核, 充分发挥人员的最大潜能。

4. 做好内部人员平衡分析与调整。

在人力资源需求规划中, 采用spss一元回归分析法, 建立把船舶数量作为自变量 (X) , 需求人员 (Y) 作为因变量的线性关系Y=a+b X。通过回归分析, 科学预测未来人员需求量。然后, 制定综合分析图, 上下左右开展综合平衡工作, 进行人员内部的重新配置, 包括晋升、岗位轮换、降职等, 来弥补空缺, 优化人员结构。

四、结语

从2003年专业海上救助队伍建立至今, 机构设置、职责调整、人岗不适的问题逐渐凸显, 制约了救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 可以聚焦对现有职责与岗位进行合理调整配置、构筑人岗匹配的模式等, 建立科学的岗位职责体系, 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效能, 全力推动救助事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乐夫, 蔡立辉.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7.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职责 篇七

一是提升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发挥“权权相制”功能。实践证明“以权制权”是最便捷有力的监督。在企业的权力结构中,处于隶属地位的纪检监察部门不可能真正有效地监督制约处于决策地位的领导者。因此,要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强化履职能力,首先就要提升纪检监察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使监督部门具有履职的权威。具体措施是:明确规定纪委主要负责人进入企业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并担任企业党委副书记,主管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同时进入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出席董事会和行政决策会议,参与研究企业经营发展与经济工作运行问题;企业纪委副书记应该高于中层部门科室长职级,享受副总师职级待遇;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人员的职级应不低于或高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职级,并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均应与其它部门的人员相同。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权责一致,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的功效。其次,要理顺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机制体制,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重点体现在落实“两个为主”方面: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这样就避免了纪检人员的任免受同级党委的制约。

二是改变企业纪检监察组织机构的设置形式,整合监督资源。企业现行内设监督机构以及具有监督职能的部门较多,除了纪委、监察部门外,审计、法律事务、巡视等部门行使监督职能存在交叉、重迭、多头等现象,即浪费资源,又影响效率。为此,应该整合各种监督资源,构建“大监督”运行机制,提升监督效能。首先将企业内部相关监督机构重新组合,将职能相近、手段互补的纪委、监察、审计、法律事务等部门,组合为一个新的纪检监察组织。通过这种组合,将分散的力量聚集在一个“拳头”上,来实现精简机构、减少扯皮、优势互补的目的,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功能,强化监督履职的能力。其次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企业内各基层单位配备专职纪检监察人员,同时在基层党总支、支部成员中指定或选派兼职纪检监察员,在工作上接受企业纪检组织的指导,使企业监督部门随时掌握下属单位开展工作的情况,实现上下级之间信息畅通,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监察网络。

三是赋予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履职必须的权限。没有权力的监督就如同“纸老虎”,是缺乏应有的震慑力的。所以,应根据党章规定并参照《行政监察法》赋予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权限,赋予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履行监督职责所必须的权限:第一,必须具有一定的检查、调查权和建议、咨询权,为完成工作目标提供重要手段和保证。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对企业经营战略、干部任用、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有权进行检查、咨询,发现影响决策科学性或决策实施的违纪问题时,有权进行调查和提出建议,并及时向企业党政班子或上级纪检监察组织报告,使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防止决策失误或保证正确决策的有效实施。第二,必须具备一定的党纪政纪处分权,以强化监督的威慑力。明确规定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有权直接对违规违纪的中层干部及以下人员,给予最高以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过的处分权,并且只需向同级党委、行政领导机构报备而不必请示审批。同时,可以独立地管理控告和举报,独立地进行调查和审理,有效地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遏制和减少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第三,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处罚权,使监督的实效得到彰显。明确规定企业纪检部门有权对造成经济损失或者取得非法所得的企业中层干部及以下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协同相关部门,给予一定限度内罚款、没收处罚,罚没的财物移交企业财务部门。

四是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按照新一届中央纪委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着力打造与之相适应的干部队伍。一是推行纪检监察资格准入,实行业务工作考试考核制度,严格把好干部进口关。二是畅通干部流动渠道。要既打造职业铁军,又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切实保持纪检监察队伍的活力。三是健全执纪办案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失职渎职、跑风漏气甚至以权谋私的严肃处理;对不适应纪检监察职业的纪检人员,及时调离纪检部门。

8.管理机构职责555 篇八

一、人力资源部(用工管理部门)

1、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计划制定分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分公司的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2、根据分公司的发展需要合理招聘人才,组织员工普法维权培训以及教育培训工作;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报考、评聘工作;

3、负责分公司绩效考评;建立并执行考核制度;

4、负责分公司薪酬分配的测算、调整、审批工作,并组织贯彻实施;

5、负责分公司员工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失业保险等福利保险管理工作;

6、负责分公司劳动工资和人事考勤统计报表的收集、核查、统计、上报与管理工作;

7、负责分公司员工劳动关系的建立、解除以及管理工作,执行劳动纪律,处理违章、违纪事件,参与分公司集体合同的协调和履行、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

8、参与制定分公司劳动保护制度,负责劳保用品和各类津贴的审批工作;

9、管理分公司职工人事档案以及项目部劳务分包人事档案;

10、负责督促、指导用工劳务人员的劳动合同签订管理,普法维

权培训以及核实留存考勤记录与工资发放记录。

11、参与工程项目成本预测、过程监控、考核与分析的管理;

12、完成分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经营部

1、代表公司承接任务,完成公司下达的年度承接任务指标;

2、制订并执行公司经营管理制度;

3、加强工程信息的收集、管理,跟踪工程信息。不断研究市场规则,适应市场运作,并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4、负责重点项目、大型项目的投标攻关工作,组织编制标书、审核投标文件、审定投标报价等工作;

5、负责审核签订工程合同;

6、负责参与工程成本分析管理工作;

7、负责审定工程结算;

8、负责经营工作报表的统计、分析。

三、技术部

1、制定并执行分公司技术管理制度和技术进步规划,做好分公司技术管理和科技进步的有关业务,组织申报科技进步奖或技术专利,发展专有技术;

2、按规定编制、审核或审定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

3、组织编制或审核重点工程、大型工程项目的投标技术方案;

审核工程项目投标的技术方案;

4、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和安全、环境隐患,处理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破坏事故;

5、指导建立新技术示范基地,组织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展技术攻关和设备改造等技术革新工作;

6、制定分公司通用技术标准,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公司级工法和标书等标准,实行标准化管理;

7、参与质量创优活动,负责分公司技术资料的归档管理;

8、执行公司质量、环境、安全体系文件,从技术方面加强监督、控制工程质量,保障环保、安全,参与分公司季度大检查,做好生产过程的技术资料控制工作;

9、为分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制订并执行分公司电脑和网络管理规定,负责电脑和网络的运行和维护;

10、参与工程项目成本的预测、过程监控、考核与分析工作;

11、协同有关部门开展技术工人的培训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12、在条件许可时,负责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设计工作;

13、办理分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财务部(财务管理部门)

1、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税务法规、会计法和核算制度,以及上级有关规定;

2、负责分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并根据要求制定并执行分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3、统一管理分公司的各项奖金,并拟定开支计划和节约措施,加强对资金的调控和使用的监控,办理工程进度款和结算款的收取等业务工作;对于项目劳务分包款,独立财务台账,保证项目劳务款专款专用工作;

4、负责分公司国有资产的管理;

5、组织建立成立核算体系,在分公司内部统一核算方式,加强成本核算管理,组织经济活动分析;

6、办理银行贷款、信用保证、投标保函、存款证明、住房公积金等方面业务;

7、办理税务登记、年检,变更等税务方面工作,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有关税务业务;

8、办理年度财务审计报告、评估等工作;

9、汇总、编制、填报分公司季度和年度财务报表;

10、负责会计核算和机关日常财务业务,参与清理分公司债权债务工作;

11、参与工程项目的成本预测、过程监控、考核与分析工作;

12、组织财会人员的验证和培训学习;

13、完成分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工程部(质量安全管理部门)

1、制定并执行公司质量、安全、消防、环境、文明施工等管理制度,及时掌握施工动态,定期向领导汇报有关情况;

2、按规定负责组织工程项目的开工检查,指导项目部进行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监控、竣工验收等工作;

3、组织分公司季度质量、环境、安全、文明施工、机械设备、消防等大检查及专项大检查,指导、检查、监督分公司的质量、环境、安全、消防和文明施工工作;

4、建立并组织实施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做好三个体系的内审、外审、管理评审及体系文件的改(换)版工作,并在审核过程中主管信息交流,为评审提供资料,加强监控;

5、组织开展安全、文明施工、质量创优、QC小组活动,负责审批质量计划;

6、负责工程项目的保险、竣工验收工作,做好工程资料(含创优工程)的检查、验收及归档工作;参与审核由分公司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

7、参与工程成本预测、过程监控、考核与分析的管理;

8、确定分包的工程项目,负责分包工程供方的选择与评审工作;并做好顾客满意度测量及数据分析工作;

9、负责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所涉及的单位实施定期检查与监督;

10、组织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环保事故和施工安全事故;

11、编制分公司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编制并填报分公司

生产统计报表,组织分公司计划统计专业人员的业务学习;

12、组织召开分公司月度生产成本例会;

13、负责分公司参加的有关专业协会管理工作;

14、办理分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六、合同管理部(劳务分包合同管理部门)

1、负责对项目部工程设计图纸有关工程量的审核与分包合同工程质量安排;

2、负责项目部的日常计量工作,根据合同规定,定期编报计量支付月报;

3、负责与专业分包企业、劳务企业、材料供应商签订专业分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材料供销合同并监控履行情况;根据相关合同与下属专业分包企业、劳务企业、材料供应商等进行结算;负责监督、审核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企业的备案及履约信息情况;

4、负责项目部文件和有关合同的保管;

5、协助项目经理签订有关合同、协议;

6、负责项目部原始图纸的收集、归档、管理;

7、负责项目部生产过程中人工、机械、材料消耗等定额的收集、整理;

8、项目完工后,负责项目部合约、文档、图纸等资料的移交和竣工核算;

上一篇:小学优秀生培养计划下一篇:2017年各类证书挂靠价格参考以及市场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