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总结2011aaaa

2024-10-26

xxx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总结2011aaaa(精选6篇)

1.xxx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总结2011aaaa 篇一

紫溪市镇高岩村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

总结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全县建整扶贫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2010年由县统战部、工商联、政务中心、农业开发办、能源局、档案局、自来水公司、五中对紫溪市镇高岩村进行整村推进建整扶贫,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紫溪市镇高岩村位于东安县西南部,距东安县27公里,距紫溪市镇政府15公里,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座落在高岩水库旁。全村有稻田面积530亩、柑桔60多亩、荒山3000多亩,共有687人,其中:中共党员27名,劳动力约356名。由于生存与发展需要,大部分劳动力已经外出务工。该村的主要经济收入靠水稻、烤烟和劳务输出,是我县一个人多田少的贫困村。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落后,农村贫困户较多;二是村民营经济不活跃,村里缺乏收入来源,历史陈债较多,村集体负债较重;三是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农民经纪人少,农民发家致富的本领不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

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突出抓好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了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公信力,为该村脱贫致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指导村党支部定期组织村、支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

2、指导村党支部建立健全村团支部、村调解委、村关心下一代协会、老年科协等组织机构,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各项工作有人抓,抓到位,抓落实。

3、指导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一年培养建党积极分子1—2人,发展新党员2名;二是培养村后备干部2人,做到成熟一个起用一个。

4、搞好村活动中心的扫尾工作,筹资5万元建好篮球场、购买体育建身器材。

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通过进村入户座谈了解,全村上下对于制约该村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在“路、渠、水”三件事上。结合高岩村实际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以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村组道路建设

由于2、3、4、5组道路没有硬化,村民出行不便,而且农村经济发展受阻,村民盼望早日修好致富路,其中三、四组村民修路的愿望尤为迫切,年前就自发集资要求修路,按田地每亩100元、按每人50元的标准筹措了部分资金,并归集到了镇农经站,请求上级党委、政府加大投入,圆了村民的道路梦。

二、五组村民年后也要求比照三、四组村民的做法,自筹部分资金修路。村民们对于修路出现的占田占地和田地调整,承诺不给上级党委、政府增添任何麻烦,全部自己协调解决。据镇党委相关人员测算,今年投入资金4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20余万元,修

建村道560米,实现所有村道路面硬化;投入10万元建沼气池35口,投入近7万元,改水50户,改厕35户,改厨35户,改栏3户,能源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饮水改造工程

几年前一、四、五、六组农村安全饮水改造已全面完工,目前绝大部分家庭用上了自来水。但是,二、三组由于资金困难,水改工程尚未实施,据了解,二、三组的农村安全饮水改造工程,约需投资15万元。已自筹资金9万元,缺口6万元。2010年下半年将二、三组的农村安全饮水改造工程列入计划,并启动实施。

水渠补漏工程

经济坝渠到六组的渠道,长约两公里,年久失修,漏水严重。由于田地全都处于山坡上,在春雨时节都需要抢水耕种,由于漏水严重,造成生产用水紧张,给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村民请求上级党委、政府帮助出资4万元补漏,方便了春耕生产。

四、农村经济建设方面

继续巩固粮食、烤烟生产

同时全面推广了优质杂交水稻良种和烤烟能种,实行科学种田、烟,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确保全村了粮食生产自给有余、烤烟生产上台阶,到12月初已落实烤烟种植计划200亩。

切实做好柑桔品改

对高岩村现有的60多亩柑桔,切实做好了低改、品改工作,稳定增加了集体收入。

努力发展家禽养殖

通过大户带动的办法,发展家禽养殖业户8户。

五、全村重点工作方面

计划生育工作

按照上级要求,切实加大了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了各项计划生育指标任务,真正做到无一例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对象。

综合治理工作

积极组织开展了“文明、平安村(”创建活动,及时调处各种矛盾纠纷,确保做到无一户发生刑事、治安案件,无一人离村赴县上访。

六、组织领导

镇政府和县统战部、工商联、政务中心、农业开发办、能源局、档案局、自来水公司、五中联合成立驻村工作组,专门负责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

七、资金投入

县统战部、工商联、政务中心、农业开发办、能源局、档案局、自来水公司、五中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七个单位今年投入建整扶贫村的扶贫资金30000元,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扶贫、财政、移民、交通、水利、林业、农业、以工代赈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项目扶持与资金支持,项目和资金相继到位,按计划顺利实施相关项目,切实改善了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八、主要措施

为了确保今年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全面到位,强化了如下有关工作措施。

(一)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村、支两委是整村推进建整扶贫的第一责任人,各村民小组组长紧密配合村、支两委开展工作,驻村工作组做好协调和指导,确保建整扶贫工作件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二)自力更生,适当援助。驻村工作组会同村、支两委,积极调动广大村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切实做好相关工作,驻村工作组尽最大可能给予经济援助,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精诚团结,加快发展。

(三)大户带动,典型引路。着力培养支柱产业大户,对支柱产业大户给予政策和物资帮助,使其支柱产业形成规模,实现长富久富。

(四)组织培训,提高素质。在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期间,驻村工作组要会同村、支两委,有针对性组织农户参加上级农业、烟草、扶贫等职能部门举办的技术培训,并邀请科技、农业等职能部门的专家进村培训,力争每户有一人以上掌握现代农业技术。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作组队员对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

(一)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整村推进建整扶贫涉及诸多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上级投入资金有限,资金投入很难满足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的需要。

(二)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虽然各地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的重要工作来抓,但培育一个特色产业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普遍存在着“优”而无“势”,“特”而不“强”现象,形成不了规模效应。农业龙头企业量少质弱,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科技含量不高,带动辐射能力不强。

(三)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的需要。整村推进建整扶贫试点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些农民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科学文化还停留在原来的较低水平上。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行为时有发生,占用耕地建房、建坟墓等违法违规的现象不在少数。

(四)后续管理工作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在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建设验收合格后,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

三、对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要处理好“六大关系”。各地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正确解决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的问题。一要着力处理好生产发展和村庄建设的关系,经济发展要优先;二要着力坚持从群众最迫切需要的事情做起,从改善最基础的条件做起,从最容易见效的事情做起;三要着力处理好干部引导和群众参与的关系,大力提高农民积极性;四要着力处理好国家投入和农民投入的关系,农民参与是主体;五要着力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增强群众民主管理意识;六要着力处理好新农村建设短期见效和长效机制的关系。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逐步建立起长效投入机制,设立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基金,不断加大对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的投入,要探索建立新的融资机制,以拓 6

宽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避免因搞整村推进建整扶贫村创建增加农民负担,更不能让村民背上新的债务。

(三)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各地已经制定出整村推进建整扶贫村工作的长远规划,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依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切实按规划抓好落实。建议县委、政府出台专门的乡村规划审批办法,全县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创建工作的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总体规划,要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以法律文本形式确定下来。规划一旦经过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要坚持一个规划管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要引导干部群众围绕规划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用规划引导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创建和发展,提高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四)大力扶持、培育特色产业。一是要找准产业定位。培育和发展最具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要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高回报率型发展;开发丰富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和农家乐,与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主动承接城市居民的休闲观光需求,建设一批旅游文化村、民族生态村,培育富民强村的新亮点。三要发展产业集群。主要是按照无偿使用和有偿使用“双轨制”原则,抓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的研究制定,使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民掌握大量土地,成为培育和发展产业的主力军,带动基地规模扩张,最终形成产业集群;要抓好农业产品加工,建设生产基地和加工基 7

地为主的品牌产业链;要加速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创造良好条件。

(五)加强文化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长期性和艰巨性,而加强文化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于巩固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成果有着重要意义。各地要在调动群众投入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试点村长效机制建设,如基础设施维护,引导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合理流动,进一步强化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抵御和消除不良文化对农村的侵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让新文化、新观念规范农民行为,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六)大力发展和利用清洁环保能源。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有效利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环保能源,造福广大农民。

2010年12月5日

2.xxx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总结2011aaaa 篇二

根据州委、州政府及县委、政府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按照《大理州扶贫开发千村推进2006实施方案》和《大理州小康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我镇的白章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从2005年9月份开始启动,现已完全宣传发动、调查摸底、项目规划、项目上报等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项目审批下达后即可组织实施。根据会议要求,现将我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工作保障措施有力。

州、县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工作会议结束以后,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州、县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并及时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协调领导组和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施领导组,具体负责组织整村推进工作。同时镇党委、政府在人力、财力、交通等方面给予保障。抽调林业、水保、畜牧、农综等镇属部门技术人员,组成由下派的干部任工作组组长的整村推进工作组,并制定了工作组的相关工作职责,驻扎到村开展工作。[文章-找范文,到]

2、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工作扎实有力。

按照州、县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工作会议的要求,我镇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于2005年9月份开始启动。工作中采取办黑板报、召开会议、深入一家一户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在宣传发动阶段召开“两委”班子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会议。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使州县的扶贫开发千村推进会议精神家喻户晓。极大的调动了项目村全体村民参与整村推进工作的积极性。广大村民纷纷结合各自的实际着手建设自己家园。工作组深入到每户家庭中进行摸底调查,取得了第一手详实的资料,于10月底顺利地完成了宣传发动、摸底调查阶段的工作任务。

3、项目规划工作圆满完成。

项目规划是整村推进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项目规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项工作的成效。镇党委、政府先后两次召开会议具体研究,听取项目规划组的情况汇报,广泛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整个项目规划紧紧围绕农户实现“八个有”、自然村实现“六个有”、行政村实现“六个有”的要求,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做到了项目规划与项目村村情紧密结合,编制了《白章村2006年千村推进项目规划书》。白章村项目规划总投资226.04万元,其中省州补助125万元。县市补助25万元,群众自筹76.04万元。项目规划文本已上报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办公室。白章村还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整村推进工作的有关问题形成决议,并将决议的内容纳入了村规民约。

4、州、县挂钩单位、挂钩领导关心支持整村推进工作。

我镇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小康示范村建设工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州县挂钩部门和挂钩领导经常到村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白章村州挂钩单位为大理州烟草公司漾濞经营部到村3次,县挂钩部门县检察院到村5次,挂钩联系的县领导罗明栋常委到村5次,项目组长窦谦驻村68天。

5、项目实施情况。

在搞好整村推进项目规划的同时,派驻项目村的工作组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发动群众,结合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水毁公路、农灌沟渠进行了全面修复,为下一步项目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白章村按项目规划发动群众已完成核桃种植。目前,并举办了预防艾滋病、劳务输出、科学养牛、科学养鸡、科学养猪等有关科技培训。同时,县财政已拨付白章村启动资金13万元,启动了项目实施。目前,20个村民小组农户“八有”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分别为:

1、完成安居房建设16户,正在建设25户。

2、水窖建成50个,在建180个。

3、节能灶建成156口,在建205口。

4、卫生厕建成103所,在建210所。

5、种植泡核桃3771.2亩。

6、各村民小组、农户自修公路38公里。

7、举办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期,1960人次。

8、畜牧业:养牛和羊共1100头。

9、公益项目:其中学校附属工程已启动,投资8.2万元;背阴坡自然村人饮工程及坝拉口自然村人饮工程正在施工中,预计投资9万元。

二、下步打算

3.xxx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总结2011aaaa 篇三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确保今年底整村脱贫销号和贫困群众全部越过贫困标准线,全面迈进小康社会,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根据《梁平县2015年扶贫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梁委办【2015】8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及XX村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 “137”总体部署和我镇建设“生态蜜蜂之乡、风情滨河小镇、特色边贸集镇”的战略目标,强化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路,突出生态涵养发展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提升发展能力,以更高的重视程度、更大的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紧盯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我镇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上级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上级扶贫政策的精神,以自力更生为主,抢抓上级财政扶贫的绝好机遇,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坚持综合开发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社会

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和修建基础设施,同时,要集中有限的资金,优先解决群众最亟需解决的困难,力争通过项目实施,将该村芝麻、榨菜、李子产业做大做强。

——坚持群众参与和政府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群众既是扶贫的对象,又是项目开发的主体和内因。因此,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不论在贫困户的确定,项目选择到项目实施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应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项目的财务、物资、管理及建设进度上要及时向群众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在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布局等方面为群众搞好指导和服务。

——坚持整村推进与扶持贫困个体相结合的原则。以贫困户为主,着眼贫困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以贫困村为单元,整体推进,在此基础上,对建卡贫困户针对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扶贫规划,重点扶持,使建卡贫困户到2015年底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

三、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东南方,距XX场镇7公里,县道“石白路”穿境而过,与我镇骆马村、龙坪村、翟溪村和忠县汝溪镇交界,由原XX村、双河村、新元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员面积6.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46亩,属于半丘陵地带,海拔221-500米。有8个村民小组665户2316人,其中,在家357户857人,外出1459人,其中全家外出308户993人。现有建卡贫困户76户243人,低保户16户49人,五保户9户9人,建卡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1%。传统农业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油料、豆类为主,全村粮食年总产量600吨。特色农业主要为种养殖业,全村现有养蜂100群以上的大户5户,养鸡大户2户,养猪大户3户。全村现有公路24公里,其中已硬化10.6公里,有山坪塘18口,其中已整治8口,有自来水厂1座。该村现有党员69名,1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其中非公党支部1个。该村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民生产技术较落后,规模化经营尚未形成,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2014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0元,属市级贫困村。

四、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底实现XX村整村脱贫销号,全村76户243贫困人口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2300元(2010年不变价);2016年查漏补缺;2017年巩固提高。

(二)具体任务。

到2015年底XX村实现“八有”:

——有一个特色主导产业覆盖70%的农户,其中建卡贫困户不低于30%,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以重庆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80%的农户参加合作

制、股份制等现代经营组织或者独立经营家庭农场;使全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以上。

——有一条硬化村社公路,至少6个村民小组通泥结石路,聚居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人行便道。

——有一个便民服务中心,面积达到150平方米以上,并配套建设便民超市等设施。

——有一套落实社保政策到户的具体措施,确保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5%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贫困家庭成员全部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有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建立村容村貌管理制度,推广清洁能源,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确保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两委班子团结,工作思路清晰,群众基础好,有较强战斗力。

——有一支稳定的驻村工作队,驻村蹲点开展工作,群众不脱贫、工作不脱钩、队伍不撤离。

——有一个有效的结对帮扶机制,对建卡贫困户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几”帮扶,确保贫困户按期脱贫。

为XX村贫困户解决“八难”:着力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难、便捷出行难、安全饮水难、住房改造难、素质提升难、看病就医难、子女上学难、公共服务难。

五、具体措施

(一)核查调研,摸清底数。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镇村干部下村逐户摸清贫困户数量和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策,落实帮扶责任人,建立脱贫台账、列出扶贫清单,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同时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

(二)抓住重点,奋力攻坚。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亟需解决的难题。一是解决群众便捷出行难的问题。利用扶贫资金和帮扶资金硬化和整治村级公路2.0公里、组级公路3.5公里,受益人口达1000余人,解决产业发展交通瓶颈。二是解决安全饮水难的问题。管理维护好8口已整治的山坪塘,新整治山坪塘10口、堰渠8公里,新修堰渠3公里,全面完成投资340万元的自来水厂和入户管网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监测,确保农民饮用水质合格率达70%以上,新修积雨池24口,打卫生井40口,使XX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三是解决住房改造难的问题。C、D级危房改造指标重点向贫困户倾斜,完成2户D级危房改造任务,另争取10户住房困难户危旧房改造。四是解决看病就医难的问题。管理维护好XX村标准化卫生室,确保人员设施配备齐全,把贫困户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对象,扎实做好农村医保和医疗救助工作,贫困户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五是解决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对

XX村双河口村小加强管理和支持,全面摸清贫困学生数量和情况,让贫困学生全部享受到县里相关优惠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贫困户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苦辍学,“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比例达80%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0%以上;考上高等学校的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六是解决用电难的问题。完成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户户通电,户户用上安全电。七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管理运行好XX镇污水处理厂,对XX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定期进行河道清漂,加强深丘地区生态屏障建设,整合“鸡窝地”“巴掌地”,发展林下经济,进村入户大力宣传环保知识与法律法规,建立门前垃圾“三包”和垃圾定期清运机制。

(三)做强产业,持续扶贫。分析致贫原因,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多方征求意见,因地制宜确定扶贫产业,支持XX村发展种养殖业。一是打造1000亩芝麻种植基地。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300余户农户种植芝麻1000亩。二是发展榨菜500亩,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三是发展李子、枇杷、竹笋等经济林木200亩,由建卡贫困户成立合作社,统一栽植、管理。四是发展蜜蜂产业,购买76群蜜蜂,发放给建卡贫困户养殖,使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县发改委牵头的扶贫集团、县财政局、县农委、县水务局、县交委、县林业局等县级部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人饮安全资金、交通发展资金、农村危旧房屋改造资金、一事一议资金、巩固退耕还林资金等资金,用于贫困户解决“八

难”,实现贫困村“八有”。充分发挥帮扶集团的力量,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和完善基础实施及公共服务功能。广泛宣传调动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济困的积极性。同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按“四议两公开”方法讨论资金筹集方案,完成群众自筹部分资金,确保XX村各个项目有序推进、按时按质完成。

(五)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通过反复调查核实,对全村243名贫困人口分成6类,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人头”。做到六个一批,即产业带动一批,搬迁转移一批,“低保”兜底一批,就业安置一批,医疗救助一批,教育资助一批。

(六)强化服务,提高质量。一是强化教育培训,着力提升贫困户能力素质,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借助“雨露”培训,为贫困户提供汽车、挖机、计算机、建筑施工等就业技能培训,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各种种养殖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户的生产和创业技能,确保青壮年劳动力均接受过实用技术、非农职业技能或创业培训,有剩余劳动力的贫困户。二是投入资金5.3万元修建村务、党务公开栏,硬化村委会院坝,购置村民培训用设施设备等,进一步完善便民设施,建立村干部坐班制度和服务代办制度,切实方便群众办事。三是通过召开院坝会进行政策宣讲,通过镇村干部走村入户发放、张贴宣传资料,让社保政策家喻户晓,镇便民服务中心,整合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办公,让社保政策落实到户。四是统筹有线、无线、卫星等方式实

现村村通广播、通电视、通互联网;保证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正常运行,加强乡村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六、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强化领导。一是县里成立了 “XX村市级贫困村整村脱贫帮扶集团”,帮扶集团由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孙代勇和县政协副主席王峻波为牵头领导,由县发改委牵头,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司法局、县统筹办、县投资促进中心、县烟草专卖局、邮政银行县支行7个责任单位组成。二是县里成立了“XX村整村脱贫驻村工作队”,由县司法局副局长李承兴为队长,分管领导向杰和XX村第一书记赖兴为副队长,陶有斌、谢光琴为成员,驻村蹲点开展工作,群众不脱贫、工作不脱钩、队伍不撤离。三是成立“XX镇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人大主席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农业服务中心,由农服中心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四是镇党委班子成员包组、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包户,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充实力量,强化考核。一是把XX村纳入后进基层党组织,利用党校培训、远教平台、专题党课等形式加强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二是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派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到村挂职。三是选派优秀干部到XX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脱产驻村1年,专职开展扶贫工作,责任到人,扶贫到家,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验收销号的,优先推荐提拔。

四是明确XX村两委扶贫攻坚直接责任,党总支书记负总责,成立村级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书记任组长。五是出台扶贫脱贫攻坚专项考核办法,将扶贫攻坚工作纳入村综合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监督机制。成立由镇纪委、财政所、经发办、农服中心组成的财务监督小组,切实加强扶贫项目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力度,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严格按要求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实行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制、业主负责制、施工监督管理等制度,建设的内容、地点、规模不得任意改变,不得乱用扶贫资金。产业项目要落实到户,全面确保建卡贫困户切实享受到项目政策,通过项目实施,实现稳定增收。

(四)加强研究,强化运行。镇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每月向镇党委会汇报上月工作的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打算,每月召开扶贫攻坚推进会议,听取相关单位、相关办所和各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每周向县扶贫办上报扶贫信息(工作动态)至少一篇,每月至少上报一期扶贫简报,年终及时报送工作总结。

(五)充分发动,强化宣传。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必须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宣讲工作,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全面准确宣讲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政

策举措以及具体实施项目等。同时强化进村入户一对一宣传发动,提高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七、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2015年6月至7月22日)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市委孙政才书记和县委蒋宜茂书记的讲话精神,全面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研究制定行动方案,组建领导班子、帮扶集团和工作队。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责任,层层分解任务。

(二)调查摸底。(2015年7月23至7月31日)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深入到全村,逐组逐户摸清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策,落实“一对一或一对几”帮扶责任人,建立台账,精准扶贫。

(三)组织实施。(2015年8月1至12月31日)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围绕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具体台账抓落实、抓进度、抓质量,确保圆满完成2015年扶贫脱贫攻坚任务。

(四)自查验收。(2016年1月1至1月10日)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照目标任务对XX村整村脱工作逐项进行自查验收,查漏补缺,完善有关验收资料,并做好迎接市、县级验收准备工作。

(五)迎接县级验收。(2016年1月11日至1月30日)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验收人员,采取对表找、入户算、现场查、问卷答等形式验收。

(六)巩固提高。(2016年2月至12月)

4.xxx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总结2011aaaa 篇四

关于承诺做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编制规划

和建设工作的报告

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根据省扶贫开发政策有关要求,确保我乡2011年整村推进工作有序开展,顺利实施,现就整村推进编制规划和建设工作承诺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乡政府成立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编制规划和建设工作领小组,由乡长任组长、主抓副乡长任副组长,乡党政办、经济发展办、农业发展中心、财政所、村建发展中心、中心学校、卫生院、电管站、供销社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及3个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村村支书、主任为成员,明确责任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开展好工作。

二、搞好资金配套,确保投入到位

一是乡财政所对每个新建整村推进村拿出不低于20万元资金用于建设。二是把交通、水利、农业等有关涉农资金统筹兼顾,优先用于整村推进村,确保整合资金200万元以上。三是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和建设的积极性,发动群众搞好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等工作。

四、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建立健全招投标和工程监理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选择有一定资质工程队施工,并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监理。乡、村有关人员将定期不定期到现场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工程质量并按期完成。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主题词:农业扶贫规划报告**党政办公室2011年4月20日印发

5.xxx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总结2011aaaa 篇五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我村农牧业发展步伐,提高我村养殖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水平,不断推进特色生态养殖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发展规模、提高发展效益为核心,以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为目标,按照“农户操作,政府奖补,做大规模,板块推进”的思路,加快我村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促进全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让尕村委会位于旺藏乡东部,驻乡政府19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171户868人,其中卡浪24户130人,崔路山31户159人,崔古仓29户148人,在吉51户266人,尼坝村36户168人,耕地面积1758亩,主要农作物冬小麦、青稞、蚕豆等,草场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各类大小牲畜4873头(匹、只、口)。为半农半牧区。

由于地处高山阴湿地带,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年人均纯收入1600元。全村农牧民仍然沿用落后而传统的农业耕用方式畜牧业

1经营模式,群众生活极为艰难。为了实现农牧民群众摆脱贫困,乡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分析,认为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养殖业是加快该脱贫致富的一条出路,也是调整农牧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一大特色化发展模式。通过办养殖场,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达到脱贫奔小康的目的,也为探索牧业产业化发展路子,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口作用。

三、可行性分析

随着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占据市场,受到欢迎。创建养殖场,不仅可丰富城乡居民的生活,而且可以增加群众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但我村养殖业发展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依靠国家政策和当地资源优势,尽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无经济来源,无致富门路的现状,发展家庭养殖业是一条十分可行的路子。全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其中部分群众由于常年养殖,具丰富的养殖经验。及2008年以来实施“一特四化”、退耕还草、种植苜蓿草以来为养殖业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来源。上述要素构成了我乡让尕村养殖业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目前肉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牦牛肉已成为地方特色产品,潜在市场需求巨大,是人们招待贵宾的佳肴。技术上由旺藏乡兽医站的专业技术人员,可随时来实地进行指导,无后顾之忧。

四、项目名称

旺藏乡让尕村整村推进养殖及暖棚建设项目。

五、项目建设地点

迭部县旺藏乡让尕村。

六、项目建设时间及期限

2011年8月至2011年10月共2个月。

七、项目资金概算

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共拨付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资金49万元。

(一)基础设施建设

修建养殖暖棚40座,要求40平方米,每座补助4000元,共计16万元。

(二)让尕村整村推进入户资金33万元,分配方式为

1、修建暖棚40座,其中尼坝村8户,在吉村12户,崔古仓村6户,崔路山村8户,卡浪村6户。每户圈牛10 头以上,补助4000元。共计:16万元。

2、养蜂10户,其中在吉2户,尼坝3户,崔古仓1户,卡浪2户,崔路山2户。每户10槽以上,补助4000元,共计4万元。

3、养鸡1户,在吉村。入户资金4000元。共计4000元。

4、计划生育少生快富1户,崔古仓村。入户资金8000元。共计8000元。

5、带动全村的养殖热潮,驻村干部入户摸底调查,剩余11、8万元入户补助资金全部按农户自己的养殖规模大小进行补助。补助金额不等。为全村乃至全乡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八、资金来源及管理

(一)资金来源: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资金主要分为:16万元建设暖棚资金;33万元入户资金。

(二)资金管理:资金管理实行项目报账制,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资金使用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资金拨付方式及拨付依据为:

1.暖棚建设资金:分三批拨付。经乡政府调查摸底,核实项目户数后,下拨30%的建设资金,为群众投入施工提供必要资金支持;项目启动并投入施工后下拨30%;完成竣工验收后下拨40%的剩余建设资金。

2.养殖基地建设:分三批拨付。核实养殖户数及规模后下拨30%建设资金;经验收,初步达到养殖规模后下拨30%;商品猪出栏,产生经济效益时下拨40%剩余资金。

九、组织领导

6.xxx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总结2011aaaa 篇六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扶贫力度,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开发建设,积极开展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国际领域扶贫合作等社会扶贫活动,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困落后面貌得到持续改善。但分散在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体增收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差,因灾因病返贫严重,发展差距大,扶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乔利乡三乐村共有16个自然屯,1169户,4269人,其中劳动力1240人。是少数民族(壮族)聚居的革命老区村。

2000年以来,三乐村一直得到中央和自治区、市、县等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开展了通村公路、人畜饮水工程、池气池建设、屯屯通电、茅草房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屯屯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和封山育林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多个扶贫攻坚项目,村屯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三乐村自然条件恶劣,防灾抗灾能力弱,一旦遇上旱灾,土地产出降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返贫严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乐村被列为自治区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贫困村,为了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扶贫开发纲要(2011-2015)》精神,使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根据三乐村的经济、人文、自然资源特点,编制《马山县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

一、地理位置

三乐村位于乔利乡北部,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20公里。村委会所在地距乡政府17公里,距马山县城14公里。

二、地质地貌

三乐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典型的大石山区。全村绝大部分地貌为石灰岩峰丛,地形复杂,沟豁纵横,土地经营空间有限。

三、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极端高温38.9℃,极端低温-0.7℃,年均日照时数为1601.9小时,平均降雨量1667毫米,无霜期363天。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常出现冬春干旱夏内涝的现象,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四、土地资源

全村土地总面积21570亩。其中:耕地面积4620亩,其中水田1525亩,旱地3095亩,有林面积6005亩,经济作物1500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11亩,土地资源极其匮乏。

五、生态环境状况

三乐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人类生存环境条件差。多年来水土流失加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遇到干旱年份,农作物减少、绝收,水库山塘干涸,人蓄饮水困难,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人口构成

据2010年统计,三乐村全村辖16个自然屯,1169户,总人口4269人,大部分为壮族,全村劳动力2600人,在校生人数300人。在劳动力人口中,16-25周岁593人,占22.8%;26-35周岁790人占30.4%;36-50周岁707人,占27.2%;51-60周岁255人,占9.8%;61岁以上的有255人,占9.8%。输出劳力720人(男324人、女39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5%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思想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极个别家庭相当严重。

二、经济概况

据2010年统计,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225亩,粮食总产量198.1万公斤,人均占有粮477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760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1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2774人,占全村人口约65%。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村民的企业。大牲畜存栏数1915头,其中:猪存栏数1300头:牛315头;羊300头;家禽存栏数21000羽,家禽出栏数35000羽。

三、贫困状况

目前,三乐村共有贫困户775户2774人,占全村人口65%;其中扶贫户689户2550人,扶贫低保户53户174人,低保户7户24人,五保户26户26人。通过调查,全村主要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全村绝大部分屯没通水泥路,大部分屯未解决安全饮水的困难。有78户村民住的还是危旧房,占全村总户数6.7%。

2、自然条件恶劣,水利灌溉设施不完善,耕地质量差,难以形成稳定增

收的农业支柱产业。

3、群众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缺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创业眼光和自立精神,长期以传统的种养业为生,“等、靠、要”思想严重。

第二章,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式扶贫工作思路。以大社区(股份制)组织发展模式,全民参与,形成合力。围绕“改善条件、提高素质、创造机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强化产业开发,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种养结合,贸工农一体,主辅分明,突出重点,长短结合,以短养长,逐步构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基本门路。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全面促进该区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在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参与三乐村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形成大扶贫的格局。

2、整合资源、重点开发原则。围绕三乐村的实际做好项目规划,加强资

源整合,集中财力,保证重点,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重点改善和治理贫困村的山、水、地、林、路、房等生产生活条件,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同时,加大产业扶贫,培植支柱产业,使贫困群众长期受益,全村稳定脱贫。

3、综合治理、重点突破原则。以解决一家一户贫困群众温饱问题和稳定增收为重点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产业经济、社会事业、技能技术、基层组织与环境保护等进行综合治理,推进全面发展。

4、工作到屯、扶贫到户原则。做到一屯一户规划,把扶贫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屯,实施到户。

5、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原则。要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号召群众发扬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神,引导干部群众抓住发展机遇,主动策应各方帮扶,积极参与扶贫开发。

6、保护生态、持续发展原则。扶贫开发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二节 规划目标

一、规划期

本规划规划期为5年,即2011年—2015年。

二、规划目标

——到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040元,人均有粮660公斤以上:

——人口素质、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有所提升,村民精神风貌有所改观;

——人力资源开发的长远规划基本形成并有效启动;

——“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发展格局形成;

——人畜饮水、交通道路、农田水利、农民住房、文教卫生、人居环 境等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改善;

——生态建设和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增强。

第三章 建设内容、规模及布局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

一、道路交通建设

交通是制约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群众的出入和农副产品的外销,改变落后面貌。规划投资1126.74万元,建设通村水泥路4.2公里,百龙滩至百掌四级砂路5公里,以及六落-科阳屯、马大公路至六落屯、路口至外旺屯、路口至内旺屯、香笔屯、那天屯、东岗屯、伍金屯、金龟屯、村委至百弄屯、百弄至那天屯、那天路口至百掌屯、岜外至香笔屯、说乐至内享屯、内享至塘莳屯、内享路口至六落屯、工业园至内塘、路口至新六峦屯、百掌至塘莳屯、百掌村屯等20个屯的通屯水泥路共27.63公里,百香果基地、巴讲屯、百掌屯等3条机耕路共3.78公里(道路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二、水利设施工程

由于历年来资金投入不足,三乐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为保障农田稳产高产,规划投资1259.9万元,建设三乐村岜外山塘修复工程、三乐村岜外渠道防渗工程、三乐村六落电灌站工程、三乐村六

落渠道防渗工程、马山县琴着水库溢洪道水毁修复工程、三乐村百弄提灌及水利渠道、马山县琴着水库渠道防渗工程、塘莳电灌站、马山县琴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马山县琴着水库灌区渠系配套工程、三乐村六落电灌站灌区渠系配套工程、三乐村香笔电灌站灌区渠系配套工程、三乐村岜讲电灌站灌区渠系配套工程等13个水利工程,项目建成,将极大地缓解当地农业用水困难。(水利设施建设规划详见附件表)。

三、人畜饮水工程建设

三乐村部分自然屯农户居住较集中,人口密度较大,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方式以集中供水工程为宜,规划投资260.77万元,建设三乐村外旺片人饮工程、三乐村塘莳屯人饮工程、三乐村内亨、科阳人饮工程、三乐村岜讲、那天人饮工程、三乐村百弄、香笔人饮工程、三乐村百掌人饮工程等6个集中供水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规划详见附表)。四、五保新村建设

为健全救助体系,本着“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的理念,着力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供养水平,规划投资17万元,建设五保新村,砖混结构一层六间,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五保新村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五、便民候车室建设

为了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改善乘车和候车条件,让群众出行候车免受风吹雨淋之苦,规划投资4万元,建设便民候车室一座,建筑面积10平方米(便民候车室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六、农户危、旧房改造

由于三乐村地处边远山区,经济条件差,收入低。全村尚有78户村民居住在危旧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规划投资195万

元,实施危房改造78户,对危旧房重新规划设计,整体改造,新建房屋类型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危旧房改造规划详见附表)。

第二节 文体教育卫生项目

一、文体设施建设

为了推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进一步改善民生,规划投资33万元,说乐屯、百弄、塘莳屯建设篮球场共3个,共1500平方米;村委会文艺舞台1个,高1.2米,长12米,宽10米;村委会图书室配套铁书架4个,阅览桌4张,椅子20张,图书1500册,光碟100张(文体设施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二、教育发展项目

为了适应学校加快发展的需求,提高办学条件,规划投资239.7万元,改扩建三乐小学大门;建设三乐小学钢棚架结构学生食堂,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配套饭桌25个、椅子250张;建设三乐小学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三乐村完小教工宿舍楼,建筑面积344平方米(教育发展项目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三、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治脏、治乱、治占”;“清垃圾、清水沟、清路障、清柴垛”和“改厕、改房、改路、改圈”等三治四清四改措施,对村屯人居环境进行整治。规划投资10万元,在每个自然屯建设1个以上屯级垃圾池,共建设20个屯级垃圾池(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第三节 产业发展

一、种植业

1、百香果种植:采用“公司+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引进马山县山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三乐村山鹰百香果专业合作社,规划投资900万元,实施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工程马山县百香果示范种植项目,规划扩种面积3000亩,使百香果种植达5000亩以上,成为三乐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示范种植项目基地投资70万元,建设水池及管道安装,建立100亩百香果滴灌技术高产示范片。

2、中草药种植:充分利用百香果示范种植基地的土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采取中草药与百香果间种的方式,规划投资60万元,发展穿心莲等中草药种植3000亩。

(种植业发展规划详见附表)

二、养殖业

引进优良品种,扩大传统养殖业,规划投资38万元,扶持里当鸡苗1万羽、杜东母猪300头,提升传统养殖业效益。

(养殖业发展规划详见附表)

三、劳务产业

按照培训一批输出一批的原则,每年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人,到2015年完成转移就业400人。目前全村已经外出务工1300人,加上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增加100人,2015年全村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700人。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专业设置和职业培训内容,针对三乐村劳动力资源的文化基础情况和产业规划情况,制定长效,不间断的技能、技术培训计划,重点以电工、焊工、家政等实用技术为主要专业,打造泥水工、清洁工等劳务品牌,逐步提升培

训档次、规模和质量。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增加务工人员工资收入。

第四节 基层组织建设项目

为提高村级组织的服务质量,改善办公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投资50万元,重建村委会办公楼,建筑面积400平方米,配套公办设备一批;规划投资12万元,建设说乐党、百弄等2个党支部文化活动室共160平方米、配套图书2000册及设备一批(基层组织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第五节 新农村建设

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规划投资304万元,建设内旺屯、外旺屯新农村示范建设工程,完成农户住宅立面装修三改整治、村大门、通屯水泥路、屯内道路硬化、综合文化活动室、灯光篮球场、村庄环境整治等工程,努力实现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基础设施改善的目标,让群众过上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住整洁房、居绿色村的美好幸福生活(新农村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在整治村庄环境卫生的同时,加强村屯绿化美化建设,规划投资40万元,在屯路两旁及村屯附近空闲地种植绿化大苗。

第六节 生态旅游项目

三乐村山色秀美,红水河绕村而过,村里有三乐、琴着、六落等多个大小水库,百香果示范种植基地建成,更是花果飘香、风光无限,极具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价值。一是由马山县旅游局牵头实施马山县乔利乡三乐村生态农业旅游扶贫项目,项目投资140万元,其中部门资金60万元、县配套10万元、群众自筹70万元,项目内容:三乐村生态农业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及制作规划模型沙盘示意图、旅游标识系统建设、2-3个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建设、开展农家乐旅游经营者培训班等。二是规划引进马山县山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建设生态停车场、会议中心、休闲度假山庄、野味馆、烧烤城、垂钓中心等设施,形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养生、餐饮住宿、绿色开发、科教示范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结合红水河旅游开发,辐射带动农家乐生态旅游,进而开发纪念品、土特商品、风味小吃、旅游日用及装备品等系列旅游商品,促进旅游购物,全面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生态旅游项目规划建设详见附表)。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政策保障

努力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抓住新机遇,深入贯彻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纳入扶贫攻坚主要内容,广西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社会扶贫工作的意见》,并以桂发[2011]35号文件,进一步贯彻落实。有效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我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实现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节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成立三乐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李兵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罗安平、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刘康、县委办主任覃国恒担任。成员:由政府办副主任韦君高、扶贫办主任陆剑、乔利乡党委书记李一俊、乔利乡组织委员零雄智、扶贫办副主任科员韦政民组成。加强与各级部门协调联系,争取更大支持,强有力推动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健全责任目标和绩效考核制度,具体由扶贫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明确目标任务,加强检查督促。强化三乐村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妇女、民兵组织的作用,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两委”组织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效率和水平。

2、成立三乐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村民理事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有关项目的实施。村民理事会成员由各村民小组推选,参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

村民动员、治安、监督、验收,并负责项目竣工后接收和组织村民实施后续管护。

3、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组建相关项目的村级行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社,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做好项目后续服务工作。

第三节资金保障

1、坚持“大扶贫”理念,按照“来源不乱、渠道不变、分头实施、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财政、发改、扶贫、住建、畜牧水产、水利、交通、林业、农业、人社、教育、文体、金融等部门资金,集中安排、重点投入,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同时,由于项目规划起点高,任务重,投入资金量大,仍需争取国家、自治区、市财政资金向三乐村倾斜投入。

2、成立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通过扶贫、金融等资金筹措,设立三乐村村民互助基金,按照“民有、民管、民用、民受益、有偿使用、滚动支展”的原则使用,优先扶持有门路的村民发展生产。同时,加大小额扶贫贷款的扶持力度,保障村民生产发展需要。

3、争取对口帮扶马山县的青秀区、经济开发区及其它社会扶贫资金的支持。

4、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度管理办法以及各级部门资金的管理使用要求,以严密、科学、规范的制度强化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职能部门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四道防线”,严防贪污、挤占、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发生,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第四节 机制保障

1、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社会支持、合力帮扶”的扶贫机制。协词和调动各部门、各单住、各行业支持扶贫开发,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举全社会之力,聚全社会之财,形成三乐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合力。

2、实行帮扶联动责任机制。县扶贫办工作队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职工干部帮扶结对包扶到户。将每个阶段具体工作目标量化,落实到人头,并纳入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做到“领导、资金、措施”三到位,“对象、任务、目标”三落实,确保各项帮扶措施顺利推进。

3、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本规划评估通过后,要随时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以保障规划的实施;同时,按照《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编写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逐年推进,有序推进规划项目内容的实施。

4、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围绕定单化、阶梯化、终身化人才培养教育需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专业设置和职业培训内容,针对三乐村劳动力资源的文化基础情况和产业规划情况,制定长效,不间断的技能、技术培训计划,重点以电工、焊工、家政等实用技术为主要专业,打造泥水工、清洁工等劳务品牌,逐步提升培训档次、规模和质量。同时结合发展产业项目,开展各种种养特色技术培训,确保村民学到技术后能够实际运用,提高其就业和创业能力。

5、长期服务机制。针对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设置,培养一些村里农民技术员,政府提供补贴、技术培训、药品、器械、疫苗等扶持政策,由技术

员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无偿或部分项目有偿的服务。

第五节 技术保障

1、本规划涉及的项目技术要求,各业务主管部门都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并提供服务支撑,使项目的实施有了技术质量保障。

2、由于三乐村技术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偏低,将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二是聘请专家、技术员到现场指导。

上一篇:水质监测操作规程下一篇:获奖感言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