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总结

2024-09-08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总结(共13篇)

1.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总结 篇一

**小学教学衔接工作措施

为做好居家学习与开学后的学习对接工作,最大限度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根据疫情防控下的居家学习情况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教学衔接工作措施。

1.根据空中课堂的教学工作安排,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利用直播和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好线上教学。各教研组加强教研组集备活动,通过集备时间,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作业设置以及教学评价和反馈,合理借鉴区级下发资源,有效开发,确保空中课堂开展的实效性。

2.各个学科,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记录,对于不能及时完成线上学习任务的情况,要进行跟踪排查和情况调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帮扶,建立摸底排查记录。

3.学生返校后,进行学情诊断测试。对于线上学习情况逐一摸清实情,掌握学生有效学习的进度、学生学习成效的层次,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后续教学实施提供有力的证据。

4.根据摸排情况,制定具有学科针对性的教学衔接措施。根据学习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一个孩子能爱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对于一部分学习效果较差的个体,要成立帮扶小组,充分利

用托管等时间进行个性化帮扶和指导。

5.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合力打造育人氛围。开展居家学习指导和开学后的教学活动,都要始终做好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及时传达具体学习进程。反馈学习情况,使家长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学习成效,化解不必要的困惑和纠结,为学生的成长负责,为学生的发展尽力。

6.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台账记录,跟踪学习结果,促使其不断进步。

**小学

2020.3.17

2.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总结 篇二

一、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

要做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经过思考和实践, 我认为首要的是应准确确定教学目标, 有的放矢, 才能有效的展开课堂教学。

(一) 六年级教学目标

1.能读准180个生字的字音, 认清字形, 并能正确书写。能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并能在表达中运用。进一步培养良好书写习惯, 能用硬笔、毛笔书写楷书, 且把字写端正, 力求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 还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能借助中心句, 把握文章内容;抓住主旨句, 明确文章主题。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要概述事件梗概, 读诗歌能体会情感, 读说明性文章, 了解基本说明方法, 读非连续性文本, 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增加积累, 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以及指定的课文。学习浏览, 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 运用资料的方法, 并根据需要将资料按一定的标准分类。能提高默读的速度, 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 (完成课文配套课外阅读30篇) 。勤于写读书笔记。

3.能紧扣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 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 有一定条理;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下来。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练习从内容、语言、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书写规范、整洁。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40分钟能写400字左右。

4.能有中心、有条理的表达;乐于参与讨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作简洁的发言。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能抓住要点, 作简要转述。

5.积极参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 组织策划简单的班级、校园和社会活动, 学写活动计划, 总结, 演讲稿, 标语, 串词等。

(二) 七年级教学目标

1.掌握七年级语文课后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义;会熟练的使用字典、词典识字。再用硬笔熟练地写楷书的基础上, 学习工整的行书, 提高写字的速度。培养良好书写习惯, 同时通过临摹、鉴赏的方式, 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时力求有抑扬顿挫。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能理清思路, 概括内容, 体会作者的情感, 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中了解记叙、描写、 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疑难困惑。阅读文学作品, 有自己的感悟体验, 能赏析语言和品析人物。养成默读习惯, 提高速度, 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广泛阅读各种类型读物, 阅读总量不少于80万字。训练以读书笔记、读后感、读书卡片、赏析式批注、手抄报等多种方式进行阅读成果积累。诵读古诗文, 能借助工具书疏通大意, 背诵优秀诗文30篇以上。

3.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生活、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是紧扣中心, 内容具体,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注重写作中构思立意、选择材料、列刚起草、修改润色的作用。练习缩写、扩写、改写等多种练笔方式。提高习作速度, 40分钟不少于500字。

4.能根据对象和场合, 恰当地表达和交流。就适当的话题做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或简单的即席演讲, 观点明确, 有一定的说服力。专注的倾听别人讲话, 能明确对方意图, 并有针对性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5.能积极参与学校丰富的社团活动, 如文学社办刊, 辩论赛, 课本剧表演, 征文等。能就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或查证收集相关资料, 展开调查研究, 些简单的研究报告或小论文。

二、目标整合, 有效衔接

从以上比较可以发现, 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与七年级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具有一致性, 只是七年级的要求更高一点也更全面。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衔接:

1.增加字词积累。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方法, 读出语气、语速、语调和情感,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默读、浏览的能力, 提高阅读速度。

3.阅读时培养边读边圈点, 敢于提问, 敢于发言的良好习惯。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提高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时能注意对象和场合, 学习文明得体地表达和进行交流。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 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5.写作上能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6.逐步养成课外读物阅读的习惯。学习记读书笔记和摘要, 写读后感。

7.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由此可见, 中小学教师都要十分重视重点字、词、句的教学和阅读指导。作为六、七年段的教师, 在教学时至少要关注这两个年段的目标, 方能有的放矢又游刃有余的展开教学。基于学情, 基于课标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 将七年级的内容及能力训练点有意识的渗透在六年级的教学中。而七年级教学时, 常温故知新, 勾连之前的内容知识点, 不随意拔高, 也不“撞车”重复。这样也许就能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平稳过渡。

摘要:本论文基于两个课例分析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差异与脱节现象, 从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上提出笔者个人观点:中小学六七教师必须要同时明确语文六、七年级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整合, 最终才能实现有效衔接, 让学生平稳过渡。

3.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总结 篇三

一、科学分析,多方面统一中小学英语教學的衔接

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不仅包括教材的衔接,也包括教师教学技巧、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与习惯等方面的衔接。所有方面的衔接应该是一个科学的、统一的整体,任何一方面的衔接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它方面的衔接,从而影响到今后学生英语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衔接方面,教师要从多方面考虑,统筹兼顾,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只有方方面面衔接得当,才能为以后的英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管理,规范小学英语教学工作

目前,我县绝大部分小学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教学,但由于各小学的管理水平不一,管理尺度不一,重视的程度有差异,缺乏统一的规范与管理,导致起始年级的英语教学师资的配备、管理和培训、教学的目标、要求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不统一,妨碍了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顺利衔接。就我县小学毕业的英语测试成绩而言,人均成绩有40多分的学校,也有80多分的学校。因此,加强小学英语课教学的规范和管理工作就成为当务之急,最起码要实行区域性的统一管理和要求,从政策上保证我县小学生毕业后,无论到哪所初中,都能与其他学生保持大致相同的英语水平,以便使初中阶段的英语课教学顺利统一。

三、研究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的自然衔接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课程衔接的基本条件。由于没有全国统一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无法与新《英语课程标准》相统一,在此背景下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缺乏可靠的依据。教学的理念、方法、手段等不尽相同,编排的形式也不尽统一,特别是教材的内容、难易程度有较大的差别。如七年级英语教材(新目标)虽是零起点,但难度却是直线上升,让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所以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衔接出现了大问题。在此情况下要做好衔接工作就必须认真研究现行的中小学教材,对教材进行整理,合理过渡,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查缺补漏,以弥补小学阶段英语学习上的不足,为日后的初中英语教学打好基础。

四、研究学生,实现教法与学法的自然衔接

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点是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学法的重要依据,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研究,把握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规律和特点,提高驾驭教学和指导学法的本领,注重了解中小学生在英语学习心理上的异同,明确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特点,在不同的阶段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使中小学教法取长补短,找到最佳衔接点和教学方法。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处于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中小学教法与学法的自然衔接。

五、加强沟通,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

4.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总结 篇四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疫情防控期间停学不停课的指示精神,我校积极的开展了线上教学工作。到目前为止,我班语文已经进行了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在此期间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新媒体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周一至周五每天早晨八点半进行诗文诵读,以便学生积累古诗词,利用发视频,默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积累情况。九点到十点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新课的学习与巩固,观看名师讲课,配以相应的练习题并及时批改、纠错、讲解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下午三点半到四点为学生的练字时间,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书法,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观看名家讲堂并进行练字,从而做到规范练字。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还布置了做手工,看电影写观后感,每天读书一小时,做家务活,学做饭等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当然也存在许多问题,个别同学不能够自觉及时的学习,自律性较差。加上现在已经复工,家长也不能及时的监督,从而和其他同学慢慢拉开了距离。

为了巩固线上教学内容,也为了弥补线上教学的不足,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我准备分三步走:

第一步摸清底细,提前梳理线上学习期间每节课的学习笔记,找出之前线上讲课疏漏的地方。了解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否掌握,检查学生是否有缺课情况。通过现场抽查,听、说、读、写等办法,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第二步找出问题,摸清了底细后,要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同问题以及个性化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我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步查缺补漏,上级教育部门建议复课后老师对线上教学的内容没有必要从头重讲一遍,因此我将从两个途径实现查缺补漏如下:

1.集中突破,对共同问题和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问题,专门备课,安排少量课时,实行定点突破。对学生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回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复习,反复练习,个别指导等办法进行逐步解决。

2.平时课前补充,对于前面内容连贯性强的新课内容,可在新课之前,安排一定时间课上进行前后知识点复习梳理,从而使学生在知识学习链接上实行无缝对接。

眼下,疫情防控形势虽然积极向好,但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人心稳,社会才稳。总之,我已做好详细的计划,春耕时节,草木新生,期待与孩子们的相见。

2020年小学语文疫情后开学教学衔接工作计划

据上级教育部门疫情防控期间停学不停课的指示精神,我校积极地开展了线上教学工作。到目前为止,我班语文已经进行了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在此期间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新媒体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周一至周五每天早晨八点半进行诗文诵读,以便学生积累古诗词,利用发视频,默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积累情况。九点到十点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新课的学习与巩固,观看名师讲课,配以相应的练习题并及时批改、纠错、讲解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下午三点半到四点为学生的练字时间,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书法,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观看名家讲堂并进行练字,从而做到规范练字。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还布置了做手工,看电影写观后感,每天读书一小时,做家务活,学做饭等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当然也存在许多问题,个别同学不能够自觉及时的学习,自律性较差。加上现在已经复工,家长也不能及时的监督,从而和其他同学慢慢拉开了距离。

为了巩固线上教学内容,也为了弥补线上教学的不足,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我准备分三步走:

第一步摸清底细,提前梳理线上学习期间每节课的学习笔记,找出之前线上讲课疏漏的地方。了解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否掌握,检查学生是否有缺课情况。通过现场抽查,听、说、读、写等办法,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第二步找出问题,摸清了底细后,要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同问题以及个性化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我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步查缺补漏,上级教育部门建议复课后老师对线上教学的内容没有必要从头重讲一遍,因此我将从两个途径实现查缺补漏如下:

1.集中突破,对共同问题和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问题,专门备课,安排少量课时,实行定点突破。对学生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回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复习,反复练习,个别指导等办法进行逐步解决。

2.平时课前补充,对于前面内容连贯性强的新课内容,可在新课之前,安排一定时间课上进行前后知识点复习梳理,从而使学生在知识学习链接上实行无缝对接。

眼下,疫情防控形势虽然积极向好,但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人心稳,社会才稳。总之,我已做好详细的计划,春耕时节,草木新生,期待与孩子们的相见。

2019-2020年春季第二学期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落实学校确定的2017年德育工作目标,树立“育人为首,德育先行”的育人理念,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及“书香校园”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坚持整体优化班风、校风、教风、学风思想建设,强化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构建平安、和谐、文明校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工作目标:

一、更新一个理念:用魏书生的新理念管理班级,探索并改进班级管理。

二、树立两个意识:

1、牢固树立“生本意识”,形成德育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2、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深入开展校园综治安全工作和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师生健康与安全。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三、优化三个建设。

1、优化班级管理及德育管理科学化建设。

2、优化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走廊文化建设。

3、优化校园环保建设。

四、开展四个活动:

1、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及“书香校园”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2、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3、开展春季体育运动会暨“第七届体育节活动”活动开展庆“三八妇女节”,庆“五一”,庆“六一”等其他活动。

五、实现五个提高。

1、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特别是学习行为习惯有较大的提高。

2、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有较大的提高。

3、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有较大的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良好风气有有较大的提高。

4、班级的科学化管理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工作要点:

(一)实施一个发展。落实一个基地。发挥德育处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各项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意识,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教育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发展。

*、少先队大队部在继续开展少先队常规活动的同时,要组织好各中队落实一个活动基地,每月一次主题会等少先队活动。

(二)搞好两个工作。安全卫生工作牢固树立“安全至上、健康第一”的意识,深入开展以学生“做操、升旗、就餐、放学、课间”为主阵地、以“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楼道安全、消防安全、汛期安全、活动安全”为重点的安全教育与演练活动。加强学生在校时间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午休或午餐、放学期间的安全管理,营造“德育处精心组织、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三)落实三个学习、开展三个建设、实施三个节约。

1、落实三个学习。全面学习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和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4、全面系统地学习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德育管理水平。

(3)精心组织教师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教师政治素质。

2、开展三个建设。

(1)尽快落实走廊文化建设。

(2)对班级文化和办公室文化及校园橱窗进行不断更新和建设。

(3)鼓励创办班级博客并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博客人文交流,对办起了班级博客和积极开展班级博客交流活动的班级将给与奖励加分。

3、实施三个节约。加强学生勤俭节约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爱护校园,爱护公物,爱护花草,从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和节约一粒粮食做起,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水关,不泼洒和倒掉一粒粮食。上午730(夏)或上午8:00(冬)钟前、做课间操及其他班外活动时,教室里不开灯(特殊天气除外)。对班级浪费水电、不节约粮食行为及无故损坏公务现象将在全校通报,并纳入班级量化考核管理。

(四)开展四项活动。

(1)开展“两操”活动。开展学生体育卫生活动和健康教育,加强“两操”活动的督查。

(2)开展“四节”活动。开展“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师生“阳光体育运动”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教育。积极参加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继续开展“文明礼仪、书香童年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3)开展“十星学生”评价激励活动。

(4)开展四个纪念庆祝活动。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及庆“三八妇女节”,庆“五一”,庆“六一”等庆祝活动。

(五)组织五项值日。

(1)精心组织学生“五值日”巡查教室楼道值日、校园清洁区域值日、小卖部值日、校门口值日、食堂值日;

(2)精心组织教师“五值日”楼道值日、行政值日、行政值周巡查、食堂值日、午餐送学生;加强门卫工作,努力做好校园封闭管理;成立学校护校队,确保师生校内安全;严格实行学生放学路队站队、护送制度,确保学生出校安全;加强中午离校学生的管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关注食堂、餐厅、超市的保洁工作,做好厕所的除臭工作;加强安全健康教育,搞好“四个第一”(上好一堂课、写好一封信、办好一期专刊、开好一次家长会)的活动。

活动安排:

2月开展“我安全、我健康”主题月活动

1、组织开学工作,上好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举行第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2、下发致家长一封信,签订中午离校学生家长协议书和教师安全工作责任状。

3、举办开学典礼

4、拟写、检查班主任、辅导员计划

3月开展“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月活动

1、召开中午离校学生家长会,再次签订中午离校学生家长协议书

2、开展庆“三·八”活动,召开“忠、孝、雅、诚”主题教育主题班会及主题教育。

3、继续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

4月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月活动

1、开展“第七届体育节活动”

2、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及主题读书教育活动

5月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教育月活动

1、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班会及主题训练活动。

2、庆“五·一”

3、筹备“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暨艺术展演活动

4、召开六年级毕业班家长会

5、评比十星学生

6月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展演月活动

1、庆“六·一”暨艺术展演活动

2、组织期末复习

3、组织小学毕业年级水平检测

7月

1、开展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

5.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篇五

广州市第十八中学

林莉蓉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学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脱节现象和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衔接问题 对策方法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并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但是,如何处理好后两个阶段的“互相联系与螺旋上升”,也就是小学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问题,始终是围绕中学语文教学的难题。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分家,各自为政,缺少沟通、联系,无论在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方法,学习环境等都存在着很大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升入中学后,由于许多方面的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大幅度下降。在某种程度上讲,这影响了学生一生发展的走向。

二、中小学脱节的原因分析:

经过一段中学生活体验后,各门功课都将进行检测,检测前教师最多用

一、两节课来复习,有的甚至不复习就进行了检测。检测一下,教师发现这一届学生与上一届相差不大,而学生及家长的反应可大了。小学生活中普遍的优等生到了中学成了普遍的中等生了。面对第一次出现的七、八十分,心情是难以平静的。这时假如不做思想上的细致工作,学生的学习劲头、学习信心都会大打折扣。作为教师,我们可以这样劝慰学生,劝慰家长:进入中学,语文成绩每次能保持在八十五分以上已相当不错了,要在中学里仍保持小学九十多分的势头是很困难的。面对学生的眼泪,家长的叹息,作为教师的我,深深地自责:我这个教师是怎么当的,是我这个教师耽误了他们,还是由于别的原因?带着疑问,我和一些小学教师取得联系,并通过与学生谈心,观察学生的课堂反映,慢慢地似乎理出了一个头绪。

1、一个是作为小学告一段落的毕业班学生,一个是作为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学习心理不同。

尽管小学生可直接升入中学读书,已没有升学压力,但是作为小学告一段落的毕业班学生,他自身也有一个用好的成绩来作为六年小学生活的结束的愿望,家长也有盼望子女高人一头的骄人成绩的想法,教师希望自己向中学输入合格甚至优秀的小学毕业生的想法,学校也盼望本届毕业生与兄弟学校相比有骄人的成绩。在这多种希望下,小学毕业阶段的学习也是紧张的。教师们倾力在学生身上,进行了课外补习、课外辅导,有的学校甚至安排一名教师只带一个班级。语文教学作为小学学习的重头戏,在学校蓬蓬勃勃地展开。每次测验都非常重视,有的甚至要求家长在测验卷上、作业联系单上签字,家长们也心甘情愿的在一旁,既是老师又是保姆地伺候自己的子女。作业除学校布臵的,还有家长布臵的课外练习,课外要花两、三个小时完成,有的甚至要做到晚上九点半。学习气氛紧张,自然而然学生的心理也紧张起来了。

作为起始阶段的初一学生,似是接力赛跑中刚交出棒那样,从紧张状态中突然松懈下来。初中还刚开始,往前走并不着急。学生的心理是这样的,学习也就放松下来。不同的阶段,就有不同的学生心理;不同的心理,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行动。学生的学习相对而言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2、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心态不同,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看到个头要赶上自己或已超过自己的学生,中学教师一般把他们看成小大人了,认为学生有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授课、催交作业均以点到为止,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小学教师一般把他们看成孩子,孩子就需要拐杖,需要教师的督促,学生始终在教师的怀抱中成长,缺乏自主能力的培养。

例如平时的词语默写,出现错误的学生,每一届初一新生都会问同一个问题: “老师,订正好了要抄几遍?” “抄三遍。” “就抄三遍?”这样一个细小的问题,显示了学生已往的学习方式,也体现了不同教师的不同教法。在学生心中也会产生这样一个想法:小学的教师严格,中

学的教师不严格。而他们难以理解,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教法,有不同的学法。

进入中学后,自我调控强的学生,或者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就能迅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而自我调控能力弱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甚至要跟不上同伴,假如教师及时地不断地督促的话,学习成绩也会上去,也能赶得上同伴,并在这个过程中,这类学生能慢慢养成自控能力,他们也能适应中学生活;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感到吃力而自我放弃,那他们就很难适应中学生活了。

3、课堂结构设计的不同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

小学生的语文课本中的范文,大多是记叙文,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而初中的语文范文加入了科学性强的说明文和逻辑性强的议论文,文章的思维慎密一些,知识性更强一些。不同类型的课就有不同的课堂结构设计。尽管中学教师尽力尝试并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但学生们总认为小学的课堂更能吸引他们,更使他们留恋。

4、课程内容增多,难度增大,也是学生难以适应中学的一个原因。

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两门重要学科,而中学阶段语文只是四门学科中的一科,难以突出它的主要地位。再加上语文学科的学习,既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有突飞猛进的成效,也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样的特点,既能让学生丧失信心,又能让学生放松警惕。

语文学习本身应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活动,但考试的内容与形式,致使语文教学被肢解成几大块:拼音,标点,背诵,字、词、句的分析等,语文教学越来越枯燥,并逐渐失去其生命力。

中学阶段不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其后果相当严重。在2002年1月10日的《中国青年报》第五版一文《弹性学制教得会大学生自主学习吗------学分制来了,不及格多了》结尾处有这么一段话: “某高校一位负责人分析,高校现在进行的教改和我国现行中学教学模式脱轨,也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该负责人认为,教改以后,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压缩讲课时间,还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用以自学。而目前很多大学生,尤其是新生,习惯了中学教育阶段那种老师天天督促着往前走的学习节奏,现在老师腾出的时间,不是用于学习,而是干别的去了。”从而导致 “很多新生基础课考试不及格”。

自主学习的习惯没有培养好,读大学造成困难,创造发明更难说起。

三、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1、教师要注意学生入中学的心理变化,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双手扶着到单手搀,直至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要有一个过程,不能跳跃。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加鼓励。

2、希望家长配合。

在家庭生活中,要让学生能参加一定量的家务劳动,让学生参与家庭大事的讨论,推行民主作风,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责任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能再让孩子有依赖的念头。有了自信心,有了责任感,到了新学校就能很快适应。

3、呼吁有关部门,减轻学生负担。

6.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 篇六

论文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为了与国际接轨,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7月年制定了《英语课程标准》。这一标准规定了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按理说四年乃至更长的小学英语教学成果不菲,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衔接问题。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中小学英语教学出现了脱节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继续,所以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却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引言

语言学习像其他生物功能一样,只有在恰当的时间——语言学习的一个特定的有限的时间段,受到刺激才能成功运行。过了青春期之后,语言学习会变得更加困难、更不完整。而且实践也表明,从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有助于培养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语感、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提高文化素质。所以随着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村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并不能达到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尤其是一些教学资源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这些地区的小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后,小学英语与中学英语存在的衔接问题就越来越突出。造成为数不少的初一新生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其成绩和学习兴趣明显下降,甚至产生害怕学习英语的心理,也给中学的英语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社会背景

“新课改”要求基础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这对英语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长期以来,英语是我国外语教学的主要语种,而且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学习英语不仅符合时代以及多元化社会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形成良好性格、高尚品格和坚强意志。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英语的教学效果总是难以尽人之意,社会各界对英语教育的批评也是接连不断。农村的英语教学效果更是不如人意。以至于近些年,农村中学有很多学生因为英语跟不上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导致辍学。如今农村小学英语的逐渐普及,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问题。如有的农村学校不顾条件勉强开设,效果很差,师资跟不上和教育资金投入不到位等问题得不到解决,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就大打折扣。

三、存在问题

纵观目前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不难看出在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的落实程度,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时安排方面。正是由于很多地方小学英语未被纳入统考的范围,小学英语的课时量也非常的小,大纲要求是每周四节,而很多学校最多每周安排了两节,这样可能就保证不了完成所要求的课时内容,当然在限定的时间内内容的学习精度就达不到。而笔者所在地区在接近期末考试的时候,英语要先于其他课程就停课了。是几乎按照“副科”的地位来对待的。本来需要两个课时完成的内容,却要被压缩成一个课时,那也就可想而知它的效果必然难尽人意。

(二)小学英语学习效果不佳。自2001年教育部规定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而且《课程标准》规定一级为小学三、四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二级为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也就说他们在小学毕业时应该已经掌握了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常用的英语交际用语,已对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践中效果却不佳。已学英语两三年的小学生能流利地背出课文,能脱口而出:What’s this?但他们却不知道“什么”用英语怎么说,他们知道“I can’t find Mum”意思是“我找不到妈妈了”,但却不知道“找到”用英语怎么说。此时的英语对他们而言如同天书,他们只有死记单词,而那些单词对他们而言却是26个字母无序的排列组合;他们只有狂吞句子,而那些句子对他们而言却是一系列无序组合的杂乱排列。

(三)重视度方面。也许是因为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起步晚,这方面体现在几乎是从上到下都不够重视小学英语教育,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重视度都不够。从小学英语教学课时的安排到对小学英语的教评方面,很少组织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以及组织教师集体探讨和解决小学英语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很多时候,小学英语教师在亲身的教学实践中就能体会到所遇到的一些困境,却没有机会去探讨,去找出解决或减轻困难的方法。

四、分析原因

根据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所出现的这些衔接问题,笔者认为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客观方面

(1)师资条件的差异

随着小学英语的普遍开设,农村学校就明显显得师资力量不足,专业人才更是少得可怜,多数教师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在英语基本功上欠缺很多。

(2)评价体系的差异

自从小学开设至今,一直以来大部分的小学将英语视为“副科”,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只是停留在粗略了解的地步,对孩子的要求也只是会认一些简单的单词,社会对小学英语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全的建立,学生衡量的标准没有。也没有统一的口头和笔头的检测方法,小学的期末检测的手段由各任课教师自行安排。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自然会给学生、家长和社会一个概念是:小学英语可有可无,小学英语的好与差根本不是个问题,英语是初中的事情,这样也会在无形中造成了断层的产生。

2.教师方面

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缺少沟通,如果一下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就显得不太适应。这就需要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加强教研,进行教法交流往来。

3.学生方面

(1)学生观念的错误

有些学生对英语很有兴趣,但是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心里想如果现在不好,反正初中还是要从头学起,因此抱无所谓态度,学习目的没有初中生那样明确。而中学生则自认英语已经学过,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在初中英语学习初期有自满心理,对今后的学习产生了前摄抑制。

(2)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的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过分依赖于老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学习习惯往往是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可。而进入初中,标志着学生从儿童期进入少年期,在心理上会发生以下变化:有自豪感,觉得自己长大了,害羞感加强,甚至还出现了焦虑心理,影响英语学习。此外,中学学习科目突然增多,让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顾此失彼,如果再存在偏科或部分学科基础薄弱,日积月累会造成积重难返、学习吃力、难以适应,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加大与难度的提升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因此,如果不能尽快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造成部分学生的“两极分化”与“滑坡”。(3)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

七年级新生不像刚学英语时那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源于不同小学的学生有着各自迥异的学习习惯,其学习长处与薄弱环节更是不尽相同,若教师没有把握好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很难让大部分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英语学习。

三、应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策略

1.在小学课程中真正确立英语课的地位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欧洲国家即开始了低龄外语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的研究与实验,最终提出以下几点:

第一、小学开设英语可以更好地利用儿童习得语言的天赋;

第二、目前还没有提出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的理论,但经过一些实验,当时倾向于 9 岁开始学习外语比较合适;

第三、低龄外语教育应该与学校的其他科目的教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第四、低龄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学的外语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2.全面了解中小学教材,找准教学衔接点,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3.加强教学交流,深入研究课堂,促成教学方法的顺利衔接。4.研究学生特点,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初一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学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对七年级新生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留小学时,上课积极举手参与课堂游戏的习惯、大声跟读的习惯等。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早上朗读的习惯;课前找问题,课内提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等习惯。

(3)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4)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5)培养学生多种记忆方法。

4.根据中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注重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衔接

教学评价的衔接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评价方式的过程性、多样性和全面性。对学生英语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就,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进步和不足。恰当的评价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小学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为主要依据。小学中低年级的终结性评价应采取与平时教学相近的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小学高年级的终结性评价也应主要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合理采用口、笔试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考查内容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在初中评价中我们必须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关注个体的处境和情感需要;还应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这里还与注意的是初一阶段英语考试的形式。初一第一学期的英语考试要求不宜过高,题型尽量沿用小学时期的部分题型,以小学英语为基础,稍微增加初一学过的内容,避免过难、偏易,加重学生的负担。考试形式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既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口试。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

五.结论

本文指出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小学英语课程的地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的衔接对策。希望通过这几方面的有机衔接,使大部分学生顺利过好衔接关,也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肯定还有一些问题、原因和解决的对策没有在这其中加以体现。这一方面是因为笔者水平有限;另一方面,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有效实现需要每一位教师执着的努力,长时间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不懈地探索与实践,使中小学英语教学能够更好地衔接。

参考文献:

[1] 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D].北京:外语教学与

7.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方法 篇七

一、中小学数学衔接的现状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对教学的评价单一, 单纯用学习成绩来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 考量教师的教学能力, 考量学校的办学质量, 使人们对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数学教学研究比较多, 而对于每两个阶段之间的衔接问题的研究则比较少。学生小升初之后, 增加了更多抽象性、概括性的知识, 需要他们转变思考习惯, 同时因为学业的繁重, 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增加, 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学习的表现、成绩和能力等各方面出现较大的偏差。

二、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方法

1.衔接课堂的教学内容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 数学知识无论是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有很大的改变,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简单传授, 而不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那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可取的。所以, 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认真且充分研究教材, 组织教学内容, 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设置问题、解决问题, 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初中知识的学习慢慢靠拢, 进行内容扩展, 逐渐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从而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当然, 这种内容的扩展也具有一定的技巧性。若是盲目地扩展, 超出学生的能力范畴, 只会适得其反;若是浅尝辄止, 没有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只会中看不中用。所以, 在进行初一数学教学时, 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科学分析教材内容, 合理衔接, 适当扩展。

2.衔接教师的教学方法

课堂是由教材、教师、学生三个因素共同制约的综合教学动态体。大部分学生小升初后表现出的不适应, 大都是因为教师对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同:小学教师讲得细, 学生练得多, 再加上课题都比较形象直观, 易于理解;初中教师一般讲得精, 学生练得少, 课题还都抽想性比较强, 难于理解。再加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巨大差异, 没有前后过渡衔接, 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和设计上, 不仅要考虑初中教材本身的目标和内容, 还要考虑刚升上初中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习惯、认知规律、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例如, 我们可以开设一些数学活动课, 让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 亲身经历操作、思考、讨论、交流、练习的整个过程,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可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开展游戏活动, 让学生在“玩中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 激发其求知欲等。

3.衔接学生的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方法单一, 适用的范围窄, 所以在初中阶段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模仿学习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师讲解、示范的模仿学习, 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一定的数学知识。此法虽经济有效, 但若使用不当, 就会使学生学习被动, 严重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升上初中后, 若依旧沿用此法, 只会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消极和负面的影响, 所以在初一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此外, 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与他人合作、交流, 取长补短, 探索创新, 增强团队意识, 获取知识, 开发智力, 提高能力, 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凤高.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 2008 (20) .

[2]谢清芳.有关七年级数学教学的衔接与教法探索[J].科技信息, 2009 (23) .

8.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总结 篇八

1. 常规教育工作的衔接。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不仅需要落实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更需要落实于学生的常规教育之中。《思想品德》要发挥在其中的作用,应该重视学生的常规教育,借助各种常规工作,如仪容仪表检查、打扫环境卫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来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劳动的品质,提高集体的凝聚力,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认识新同学,建设班集体工作,教师可在教学《融入新集体》一课中的“建设集体从我做起”时,要求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2. 班级相关主题教育衔接。很多人认为班级的主题班会是班主任的事,是班主任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中小学衔接工作而言,《思想品德》要发挥在其中的作用,也需要配合班主任开好主题班会,增强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性和针对性。例如:《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中学生活新变化”的教学,《思想品德》教师可以改变往常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做法,置于主题班会中以竞赛的形式来进行;也可以在班会课中以“自我完善设计”为主题演讲比赛,既达到教育学生,解决中小学衔接工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也可以落实《悦纳自我》一课中的教学要求和任务。

3. 家校合作教育衔接。家长不仅是学生监护人、支持者和后勤保障,而且是重要的教育力量,要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重视与家长的合作,使教育工作达到最佳。可以配合班主任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家访,或者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初中学习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让他们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并在必要时对学校的教育给予协助。例如:为纠正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一课中与家长配合,让学生完成“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卡”的各项内容,与家长共同帮助学生纠正其不好的习惯。

4. 思品教学方法的衔接。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刚入初中时,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特别是老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往往对老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以火一般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课内,要联系不同学生的知识前提,说理深入浅出,表达形象鲜明,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还要多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要利用课内和课外有利时机,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思品活动,通过视频演示、小品表演、社会调查、时事报导、思品小论文等,活跃学生的身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对学生评价的衔接。小学老师对学生表扬、鼓励多,如:你很棒!你能行!在中学教师就很少说了,尤其对刚入中学的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平时上课或写成绩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多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笨、不是读书料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信、自立、自强。这也是思想品德课应该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9.中小衔接活动总结 篇九

一、在听课交流过程中,几所学校的领导教师一致认为:“中小衔接”问题应当引起小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每一位小学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学老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小学老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中小学教师今后要关注中学和小学在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评价的联系,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切实打造高效课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在此次活动中,每位执教教师,课前准备相当充分,专业素质很高,课堂容量很大,师生配合默契。教师将课堂这个舞台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既放松又自然。教师提问的难易梯次性很明显,围绕中心层层深入,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的兴趣性。教师讲课时,在看似随意之间,就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到课堂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同时教师对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很得当,对课堂的调控也很具功力,使整堂课的气氛静而不死,活而不乱。

四、在听课中,大家对第二十中学的数学导学案非常感兴趣。教师上课不用课本,所讲内容都是以导学案的形式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导学案的内容很丰富,既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又有知识网络、导学过程等。导学过程包括复习引入、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提升、展示交流、反思、学习后记和分层的课后作业。大家觉得这种导学案非常实用,补充了许多知识点,学生把每次的资料保存起来,还可以作为复习时的复习资料一举两得,有学校建议教研室在小学高年级推广。

五、在二十三中听课中,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每节课老师基本没有进行组织教学,学生听讲完全由学生自我控制,并且课堂密度非常强,这就是中学教学模式在逐渐向自律型转化。反思我们小学教师包办代替的东西太多了,每一项作业老师都要盯着完成,课堂上一个问题要重复好几遍,如同“高级保姆”一般。孩子们到了中高年级如果没有养成自觉地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上了初中他就会错误地认为没有老师坐班,认为学习比小学要轻松。因此学习不够认真,贪玩、甚至外出上网打游戏,造成成绩急速下滑,误入歧途。殊不知,初中比小学的学习任务更重,对学习的自觉性要求更高。

六、在活动中,我们认识到中小学衔接不是口头上的空话,也不是形式上的丰富,而是需要小学教师有意识的渗透和中学老师对小学教育的了解,并做深刻的沟通。中小衔接将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小衔接”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中小衔接”工作中,中小学教师必须要有瞻前顾后的思想,小学是基础,中学是延续。初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不只是初中老师的工作,小学教师首先要认真做好铺垫,做好学生的小升初衔接,也为学生进入初中轻松学习打好基础。

本次研讨活动加强了教师们对中小学教学中“学生身心特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差异”的了解。另外,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与合作,共同分享了教学资源和经验,达到了中小学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彼此支持、展示才华、提供榜样、有机融合、共同成长的目的。

10.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度衔接 篇十

作家刘青说:“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确实,人生最关键的只有几步,如果每一步都比别人强一点点,那么几步下来,你的优势将十分明显。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孩子们在一步步成长,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如何在这关键几步迈好,显得尤为重要。许多的小孩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都是欢天喜地的,有一种很满足的感觉。可在小学到初中的这一步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学生学习劲头不足,兴趣锐减;家长疑惑不解;中学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一届不如一届?……面对这些问题,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中小学教材的不衔接,有的说是中小学教师教法的不衔接……确实,初一的语文和小学语文相比内容更为丰富、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与小学也不尽一致。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掌握中小学语文知识的衔接点,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有的放失,提高教学质量。

一、新与旧的衔接

教材――了然于心。作为一名教师要把解读教材当作一项基本功,只有教材解读到位才能实现由用教材教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质量。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次的理解,教师教学节奏偏慢,教学时间相当宽裕,学生只要课堂上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就能较轻松地取得好成绩。一到中学,教学任务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要求高了,学习的密度大了,教师的教学速度自然就快了。可学生经历了一个暑假之后进入中学,本来是兴致勃勃、满怀憧憬的,然而大量需要记忆,需要分析与理解的知识一下子涌了进来,教师也不再如同以前的教师那样慢条斯理地讲授,节奏变快了许多,甚至单个辅导的机会也急剧减少,学生自然有些望而生畏。那么此时,急需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师的沟通交流,齐心协力“摸清底细”,参透“新课程标准”,确实把握中小学之间语文各学段的目标,好好利用教材这一工具,帮助学生顺利跨上新的台阶。

二、习惯与方法的衔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所以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的学习路上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扬长避短。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书写端正……这些好的习惯都是小学教师们辛勤培养的结果。如今,跟着学生到了中学,中学的教师应注意学生这些好习惯的“延续”,切勿让这些习惯走下坡路。

一位同行聊起自己小学和中学时的学习:小学时,我们那班的成绩挺好。因为教师“抓”得太紧了,对于一些课外书,指导得特别详细,不但要求我们去看,去背,甚至会抽查或者比赛。那时,很怕没完成任务被教师处罚,所以都按教师的要求去做,看呀,背呀。那时在班里我的成绩总是第一。

2.百花齐放。“教是为了不教”。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但教无定法,教师们应在“教”字上下工夫。

在小学六年级的学习生活中对阅读、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仅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在课后的习题中,也仅是以读悟为主要目标,研讨探究性的合作学习较少。基于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些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办法。如:课前如何预习,怎样做好基础知识,拿到语段怎么阅读,每篇课文写什么,怎么写,用几句话就可讲明白。课后师生一起质疑,培养他的自学能力。这才是真正达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标准。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要跳一跳摘一摘桃子。这样的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尝到成功的喜悦。此阶段,教师教学的节奏以快半拍为宜。

最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要在实践中摸索、探究、形成自己的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力与影响力,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比如,背诵古诗文时,我们可以组织各小组搞个接力赛或排成课本剧或对诗比拼,甚至可以鼓励学生提前背诵,将整册书中需要背诵的古诗文篇目来个“滚雪球”似的背诵。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自主地深入地、快乐地学习语文。

11.优化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 篇十一

初一新生入校后,面对新学校、新同学、新教材,无一不产生浓厚兴趣,富有新奇感,正是这种新的感觉使学生形成新的追求、新的需要、新的动机、新的学习情感。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而动机又会直接影响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发展,关系到学习的成败。因此过度阶段是不可多得的高效教育时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目前的学习兴趣以及未来对数学学科的情感,直接关系到差生转化的成败,关系到将来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与否。为此,教师在衔接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衔接教学。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动之以情,以情育情,满足新生的情感需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在新生过渡期间,十分珍重教师对他们的情感态度。教师的情感态度决定着学生的态度定势,在衔接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投放感情,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精心设计教法,唤醒学生情感的产生。

(2)力争通过幽默的语言、风趣的教学史料、形象化的教学模型等,使学生置于情感意境,陶冶学生的情感。

(3)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更珍重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捕捉适当时机,及时地对他们赋予理解、信任、鼓励等情感,力争在师生之间创造一个心与心撞击、情与情交融的意境,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与升华,使他们树立牢固的学习信心,这是衔接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差生的发展方向,制约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教师在衔接教学中,要想学生之所需,急学生之所需,顺应学生的动机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新生入校后产生浓厚的新奇感,在过度教学中应注意:

(1)教师要力争突出一个“新”字,以新的教法、新的语言、新的板书等新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求新需求。

(2)在内容的选择上,应避免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副作用。小学算数中书的复习不可忽视,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算数中数的分类;在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律时,回忆算数中数的运算律,等等。这样一来,不仅使新旧知识的联系得以加强,理论体系趋于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达到知识与知识结构的衔接,而且避免了学生因一味的重复复习而引发的厌烦情绪,和对求新感、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的扼杀抑制,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12.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之我见 篇十二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原则

在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上, 教师应该牢牢抓住刚步入初中生活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结合其思维方式和课程规律进行衔接, 因此在中小学数学衔接上, 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 在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上, 教师要遵守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小学生处于具体逻辑思维阶段, 小学数学根据其特点往往是从最直观的形象入手进行教学, 而初中阶段的数学则更关注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锻炼, 因此为了做好二者的有效衔接, 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讲, 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 在数学教学上先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待学生适应一段时间后, 再将二者有效结合, 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慢慢训练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将二者有效结合。

其次, 教师应该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 采取类比原则。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 面对全新的环境、教师、同学和知识, 其内心必然会存在诸多不适应。因此在学习方面, 总期望能够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知识, 从而减轻自己的不适应感。面对学生的这种心理, 教师在数学教学初期, 应该尽量将新知识往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上进行靠拢, 采用温故知新的办法, 减轻学生的不适应感, 使其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最后,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 遵循启发性原则。对于刚步入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 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不强, 主要依赖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阶段, 在这一时期, 数学教师应该有耐心的对学生进行启发,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锻炼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工作。

二、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策略

中小学生数学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而中小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也有差别, 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对于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必须, 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 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工作, 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 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首先要熟悉小学数学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做到二者的衔接, 教师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应该学习什么, 还应该对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只有这样数学教师才能对自己将要讲授的内容与学生已掌握内容的衔接点准确掌握;其次, 教师应该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现代研究表明,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对教师讲授的简单记忆过程, 而是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 将新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 使二者有效融合。因此基于这一研究成果, 教师必须重视数学学习内容上新旧知识体系的衔接。例如小学阶段“简易方程”是中学阶段“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

(2) 学习兴趣上的衔接

中国古语有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西方也有“一切有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这一类似的名言。因此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上, 除了教学内容的衔接, 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初中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 数学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 上好初中开始的第一堂课, 在这一课程中,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人或者事, 对初中数学的内容、特点以及如何学习进行一个系统的讲授, 使得学生对将来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兴趣;此外, 在日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 使学生被激发的兴趣和好奇心得以长久保持下去。

(3) 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的基本特点以及教学内容, 小学教师会采取细致的讲解方法, 并会经常进行总结和联系;而在初中阶段, 教学内容较为繁杂, 教学任务比较繁重, 如果教师再采用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为了完成教学进度, 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快捷, 对于适应了细致教学方法的学生来说必然会存在诸多不适应。因此为了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在初中教学之初, 教师应该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 深入浅出,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授数学知识, 注意多练、多总结,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对初中数学学习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再改变教学方法, 给予学生一定的适应时间。

在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 我们更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为了使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生活和学习, 教师应该关注中小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上,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过渡工作。

参考文献

[1]鲜玉凤.也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考试周刊.2011 (07)

[2]吴永刚.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科技信息.2012 (06)

[3]蔡妍.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J].中国职工教育.2014 (03)

[4]赵文彬.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探索与实践[J].中学数学.2014 (12)

13.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中学的衔接范文 篇十三

数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要使学生有清晰的数学观念,有全面的、牢固的,结成网络的数学知识,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必须严格按规定授完全部教材内容(不管是否考这些内容)。而且教学时概念必须交待准确,数理必须交待清楚,做到每个判断都有依据,每个推理都有道理。要

在此基础上谈算法。例如,不能说“一块厚纸板是一个长方形”,应该说这块厚纸板的正面是一个长方形。学到长方体之后还应该说这块厚纸板是一个长方体,它的正面,反面都是长方形,还有4个长方形的面仔细看才看得到。教学“3.5米等于多少厘米”要使学生知道:1米是100厘米,3.5米是3.5个100厘米,即100×3.5厘米。按乘法的意义,列式时进率100要写在乘号的前面。教应用题就要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制定解答方案,然后计算结果。要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教学要紧紧依据教材,注意不要增加名词述语及提出不科学的提法如说“最小的数是0”、“被减数一定大于减数”等。要依据运算意义确定算法,不要提死办法,如“飞走是减”、“一共是加”、“照这样计算就是要求单一量”……。

二、要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一般要借助实物、图形或者头脑中的表象来进行。应当肯定,形象思维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可以终生受用。但是,仅有具体形象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方法,以提高思维能力。教学中可以渗透一些抽象逻辑思维的因素。

如教一位数加法,就不必每题都摆弄教具,可指导学生进行算理的推敲(其实很多教师都做了)。例如教8 7,可以指导学生这样算,8只需补上2就得10,从7里面拿出2与8相加之后余下5,所以8 7(附图{图})

象地演示教具:①摆8和7;②将8放入铁筒;③问还要放几个就够10个;④把7分成2和5,把2放入铁筒;⑤问筒里有几个,筒外有几;⑥确定8 7=15。

又如解答两次归一问题“4匹马5天吃精饲料100千克。照这样计算,6匹马7天吃精饲料多少千克?”如果画图表示题意寻求解题方法就很难,而且画出的图太繁反而失直观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冷静而深入地思考:要求“6匹马7天吃多少千克”需要知道“1匹马1天吃多少千克”。从“4匹马5天吃100千克”可以求出“1匹马1天吃多少千克”。题目说明“照这样计算”表明这个标准不改变,可以用来求“6匹马7天吃多少千克”。思考到这里可以肯定分两大步解答:①求4匹马1天吃多少,再求1匹马1天吃多少;②求1匹马7天吃多少,再求6匹马7天吃多少。本题的解法是:100÷5÷4×7×6=210(千克)或者100÷4÷5×6×7=210……

再如解盈亏问题(作为提高题来研究)“一组小朋友分一篮李果。每人3个余下4个,每人5个不足8个。这组小朋友有多少人?这篮李果有多少个?”可以这样想:从每人多分一些李果造成总需求量增加,由此可以算出人数,进而求出李果数。具体来说,由于每人多分5-3=2(个),结果由余4个变成不足8个,需要李果的总数就多了4 8=12(个),这12个是每人多分2个造成的,可知人数是12÷2=6(人);李果数是3×6 4=22(个),验算:5×6-8=22(个)。

三、适当作一些论证

小学数学教学只要求教师通过实验得出结果就可以作出结论,至于结论成立与否并不作论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实验就是证明,这种观念对学习数学非常不利。教师可以在适宜的问题抓住时机作一些论证,使学生确信所得结论的必然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知道数学的严密性。例如,教学时可以使用不完全归纳法。如15×20=300,20×15=300,所以15×20=20×15;18×125=2250,125×18=2250,所以18×125=125×18,……经过多次实验都得到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的结果,从而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切忌一例立论。

有些地方可以作相当正式的证明。如找图中相(附图{图})

∠2=∠4,还可以测量证实。但是,只经过实验就作结论不够严谨,可以作如下证明:∠1+∠2=180°,∠3+∠2=180°,∠1=180°-∠2,∠3=180°-∠2,所以∠1=∠3。简单的证明可使学生领略数学的严密性。

四、适时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距离等有明确的认识,对学过的形体以及接触过的物体、场地、河山等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思考,并以此为起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如解答篮球场铺混凝土多少立方米的应用问题,应引导学生想象出这些混凝土铺在球场上将形成一个长方体,混

凝土的厚度就是这个长方体的高。又如解答长方体形状的粪池四壁和池底涂抹水泥问题,应引导学生想象出这个池无盖,涂抹面只有5个。

解答复合应用题也应帮助学生想象出应用题的情境以至数量关系。如解答相遇问题应帮助学生想象出:一条路的两头各有一辆车,它们同时相向行驶,越来越靠近,单位时间靠近一段路程,全路程包括多少个这段路程就在多少个单

位时间后相遇。

五、教好简易方程和几何初步知识

教好小学教材中的简易方程,不要人为拔高,不要引进中学的定理、方法。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不急于计算结果,首先把各数的位置摆好,然后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用等式表达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关系,然后解方程求答数。列方程解应用题能解答复杂疑难的问题,是中学的主要解题方法,小学应该认真做好孕伏。

小学要教好几何初步知识,为中学作准备。教学中应认真进行操作性练习。如①过直线外的一点作直线的垂线和斜线,量该点到直线之间的各条线段,找出其中最短的。②过角内的一点作两边的垂线和平行线,看哪种画法得到平行四边形。③过线段两端各作一条垂线;过线段的一端作一个直角,另一端同侧作一个45°的角;过线段的一端作30°的角,另一端同侧作60°的角;过线段两端同侧各作一个75°的角;过线段两端同侧分别作30°和45°的角,看哪种作法得到三角形,得到怎样的三角形。

六、认真渗透现代数学思想

教材里隐含有函数、对应、集合等内容,教学时应挖掘出来进行渗透,但不给概念,不出名词。

函数的例子随处可见。如“桃树棵数比李树的2倍多5棵”,用关系式表示是:

桃树棵数=李树棵数×2 5其中“李树棵数”是自变量,“桃树棵数”是自变量的函数。“李树棵数”变化,“桃树棵数”也随之变化。

对应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里随处可见,把求相差转化为求剩余就是其中一例。如:有红花6朵,黄花(附图{图})通过一一对应发现红花里有4朵和黄花一样多,另外还剩下2朵,即红花比黄花多2朵。

集合在数的整除里有过广泛的运用,有些思考题也应用集合来解答。

现代数学思想融汇在教材之中,要注意挖掘,进行渗透,使学生及早接触并初步领略它。

七、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要有方向,有根据,不能胡思乱想。如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案,是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形成解题思路,方向很明确。研究其他问题也可以这样进行。思维应有灵活性。要提倡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同一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不应强求统一,但要注意鼓励学生采用最佳的方法。

有思维的灵活性才会有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灵活的学生能找出老师未讲过的、一般人想不到、有时似乎异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表达“盐的重量占海水的3”,可能想出多种方法:

①盐的重量=海水重量×

3②盐的重量=海水重量÷100×3盐的重量

③────=3海水重量(附图{图})

思维的创造性还有赖于思维的深刻性。能运用所学知识深入钻研才能解决较难的问题。如要发现图中阴影的两个部分面积相等,就要深入钻研。通过钻研就能发现图中有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各自减去同一个三角形,得出的两个差相等。

思维的敏捷性反映思维的效率,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需要讲究思维方法,还要加强训练。总之,良好的思维品质不能给予,但可以培养,要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并坚持不懈。

八、加强学习品质的培养

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要教师去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爱好,有责任心和主动性,有钻研精神和毅力,有合理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里有几点认识:

1.仅靠兴趣支持学习还不行。要教育学生产生理想和期望,让他们用理想来支持学习,这样,责任心和钻研精神才能保持长久。

2.只知等待老师授予还不行,要学会自学,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3.只知等待老师布置学习任务还不行。要学会自己安排学习。教师应适当放宽控制,给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如找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等。

上一篇:观《疯狂原始人》有感作文下一篇:党员第四季度自查自评